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医药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规律是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中医药教学规律是人们在中医药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教育规律的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它既与其他学科教学有着共性的一般规律,也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规律。一直以来,对于中医药高等教育包含着哪些规律我们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医药高等教育,对中医药高等教育规律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1]。
1在教学环节上,应坚持理论知识教学与临床实习实践相结合
学贵有恒,实践第一。优秀人才成长的经历反复证明,人生事业的成功决不会是一蹴而就突然来临的,而是长期实践的结果。实践出真知,我国历代凡有成就有作为的医学家,特别是那些大师级的名医名师,都首先是善于治学的中医药学的临床家和实践家,而后才是理论家。如医圣张仲景,就是在认真总结长期行医实践的基础上著成中医经典《伤寒论》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并受实践的检验。一个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无数次的反复才能获得。中医药学作为一门技艺性的经验医学,实践性极强。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基本要求和有效途径。对学生而言,其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是前人和他人实践证明了的间接经验,这些间接经验只有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对实践的认识,提高实践能力,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越紧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临床能力就提高得越快。坚持理论知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要注意:①要加强中医经典课程教学。中医经典是中医基本理论的源泉,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深入研究中医理论、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工具书,应作为中医药学科理论教学的重点进行精讲,使学生掌握其精髓。②是要加强中医经典课程的改革。应将内经定为基础理论提高课,建立以内经为中心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群。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这3门中医临床经典课程,作为临床提高课,置于中医临床课之后进行学习,培养学生中医辨证思维能力,提升经典课程教学的实效性。③改革教学模式和流程。目前高等中医药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这两个方面都出现了偏离的现象。一方面中医药学术的完整性和实践性被“老三段”“三中心”的教学形式所割裂。“三段式”,即前期基础课(2年),中期临床课(2年),后期实习(1年)。这种模式忽视了中医的传统学术背景和教育的特色,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老三段”的教学模式和课堂为主的中医药教学形式又使几千年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师承教育方式被淡化或遗弃。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传统的中医药教育内容与现代教育形式相互矛盾,这不仅不能很好地继承中医学术思想,而且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少具有中医的特点和专长。为解决目前中医药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脱离、相互分割的状况,要树立“实践第一”的中医药人才培养要求,改革从基础教学到专业教学,再进入实习的“老三段”教学模式,将过去“三段式”教学模式中临床课与临床实习两个阶段合并为一个阶段,采取边上理论知识课,边上临床实习课的“基础课—临床+实习课”两个阶段相互交叉滚动循环的“两段式”教学模式,使理论课教学与临床实践自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以克服理论课教学完成后,再到临床实习的一起算总账的做法,从而为培养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较强临床能力的中医药人才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在教学内容上,应坚持医学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
中医药学是中国特有的医学模式,中医药学不仅是一门技术科学,还是根植于华夏文明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与我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在历史长河中曾发挥过巨大作用,而且其本身具有非常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底蕴[2]。中医学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始终高扬着“医乃仁术”“仁者爱人”的人文主义旗帜,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有机结合。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做人、立人的教育。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是中医药教育的传统特色。中医教育不仅是成“才”的教育,而且是成“人”的教育。成才,就是通过教学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武装学生,使他们掌握中医的理论和技能,用于服务社会;成人,就是用人文精神塑造学生,使学生懂得做人,懂得为人,塑造和完善自己。优秀的人文精神和健全完善的人格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底蕴,是中医药人才成长的基础。21世纪是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时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互吸引,相互和谐发展成为历史趋势。大学人文精神的塑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是中医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中医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相对薄弱,中医学习脱离了传统文化的根基,文史哲等教学并没有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大多数学生中医基础文化严重缺乏,文化底蕴不足,难以深入学习和把握中医学的精髓和真谛。然而,中医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并不局限于文化知识的教育,而是人的文化素质、文化修养和文化品位等的综合性教育,它们是从医者各项素质的基础,对于人的思想品质、医道医术的掌握和运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高等中医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相生。人文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提升献身医学、救死扶伤、仁爱助人、廉洁勤俭、诚实宽容、严谨认真、乐学善思、自强不息、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甘于奉献等人文精神,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科学素养等等。通过加强人文教育,使受学生成为一个不仅能够探知求道、医术精良的人才,同时也是一个品德高尚、品格健全、品位优秀的人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①要改革目前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加强人文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增加通识课程和选修课程,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优秀人文文化发扬其中;②建立与人文课程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生动活泼的教学,增强人文课程的感染力,使人文课程成疏导课、求知课、求能课;③加强人文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医、德、品、学、识兼优的教师,以其自身的教学和形象激励感染学生;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和育人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教风和学风,使校园文化成为绵延人文精神的载体。
3在思维方法上,应坚持中医思维培养与创新思维培养相结合
继承和发扬祖国宝贵文化遗产,促进中医“三个面向”,推动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培养出大批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创新性人才。思维方法是人们在进行思维活动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是思维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创造性思维及创新精神一方面体现在能应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及现代信息手段获取新知识上,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大学教育能树立健康的个性,面对复杂的环境,能独立地吸纳人类科学文化领域内的各种合理的精神财富对多元文化善于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并具有终生学习的兴趣及技能,中医药的独特性更对此有突出的要求[3]。中医思维方法是人类思维活动在中医药领域里的具体体现,它对中医药实践活动提供重要的方法论指导,同时它也决定了中医药未来的发展和基调。中医思维方法对于揭示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及其变化发展规律,对于指导预防、诊断、治疗的临床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医药人才只有真正掌握了中医思维方法,才能真正了解中医,学通中医,才能在实践中运用自如,提高和保证临床疗效。当前中医药院校普通存在着重知识传授,忽视思维方法培养的倾向,毕业生普遍不会运用中医思维方法诊病治病,出现人才断层,这种状况非常不利于中医药学科的继承和发展。概括起来中医思维方法主要有“常规性”和“创新性”两种:“常规性”思维方法是继承中医学术、正确诊病和治病的前提条件,是一名中医大夫的基本功。“常规性”中医思维方法主要有: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变易思维、中和思维、动态思维、逆向思维、顺势思维、综合思维方法等等;“创新性”思维是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是一切创造活动的主要精神支柱。“创新性”思维对于继承和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医创新性思维最基本的要素是猜想、联想、直觉、灵感、悟性等,这些思维活动能够激起思想的浪花,导致认识和实践的突破。加强对学生中医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培养,是中医教学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注重常规性思维方法培养与创新性思维方法培养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做到既善于继承,又勇于创新。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主要应从3个方面着手:①培养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扎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广泛了解现代医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科技信息。②是加强中医思维方法的训练。开设专门的中医思维方法课程,确定培养目标和要求。③是改进教学方法,特别是运用启发式、导学式等教学方法,将中医思维方法的培养渗透到各有关课程之中,特别是要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④培养学生了解掌握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刻苦勤奋、勇于钻研的治学态度,以及敢于质疑的精神和创新的激情。
4在教学模式上,应坚持现代院校教育与传统师承教育相结合
从古今的实践看,人们往往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传统的师承教育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德高术精的名医大师?而现代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尽管培养学生的数量极大增加,却鲜有培养出具有卓越成就的名医大师?从现代院校教育模式与传统师承教育模式的对比看:建国以来,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逐步建立了多形式、多规格、多层次、多专业的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的模式,以满足社会对中医药各类人才的需求。院校教育主要采取的是班级授课方式,其优势是培养的毕业生理论基础比较扎实,知识面较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不足是师生互动少,不利于因材施教,理论与临床分段式教学,学生临床时间不足,实践能力提高较慢。在中国医药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师徒授受的师承教育形式是培养医学人才的主要模式,师承教育的特点是实行个体化、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便于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老师言传身教,学生可以直接学到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能提高较快。其不足是培养目标相对单一,学生知识面较窄,难以规模化、多方向、多规格地培养人才。从前述对比可以看出,院校制与师承制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都不能完全适应当代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在实践中要积极探索现代中医药教育与传统中医药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结合古代及现今各院校培养模式的优势特色,遵循中医教育规律和教学理论,吸取中医师承教育的精华[4]。只有以院校制汲取师承制之长,补己之短,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当前中医药教学改革的实践看,院校制教学与师承制教学两者优势的结合点之一就是要在本科生班级集体授课制的基础上,实行导师制教学。导师制教学能够兼取两种教学方式之长,符合中医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能够更好地更快地提高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和临床能力。实行导师制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阶段的不同采用大班上课与小班上课相结合,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以及跟师实践等方式,可以尝试从本科制的第三学年开始为每3~5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并一直负责跟踪到学生毕业。为促进导师制的规范和发展,应建立导师责任制和对导师的评价体系,规定导师的责任和义务,定期考核等工作。
5在教学阶段上,应坚持职前学校教育与职业终身教育相结合
在当代知识爆炸的信息化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大学只能学到10%的有用知识,其余90%的知识要通过在工作中不断补充来获得。当前知识更新周期的加速,加快了知识“老化”的程度。传统的一次性职前学校教育观念和模式已无法解决在学校有限的学习时间与无限增长的知识需求的矛盾。教育终身化奠定了教育改革基本的思想基础和指导原则。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和理论的一次更新,突破了一次教育定终身的思想[5]。目前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加速了医学知识的更新,新的医学理论、医学学科、医疗技术、医学方法不断涌现。作为经验医学的中医,其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学派众多各有所长,大业晚成、周期较长是中医药人才成长的特色。中医学知识的继承性固然重要,但广泛吸收移植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使中医学理论和知识得以升华,是中医现代化和走向世界,自立于世界医学之林的必然选择。综合情况表明,中医药人才仅靠青少年时期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就能应付终生工作的需要是绝不可能的。中医药人才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接受再教育,随时掌握科技发展的动态,不断吸收现代医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充实完善自己,把知识更新作为职业的终身任务。根据中医药学科的发展规律,中医药人才培养过程应由过去一个阶段扩大为两个阶段,既职前接受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和职后岗位接受继续教育提高阶段,从而把受教育时间扩充到职业和人生的始终。高等中医药教育,既要搞好职前学校教育,为受教育者立岗立业打好基础,又要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对此,一是要认真搞好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为学生适应社会从事岗位奠定科学文化基础。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开启学习和创新之门的钥匙。三是要建立灵活开放终身医学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使在岗人员能够不断学习,接受新信息、新理论和新技术,为本人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劲。四是作为育人者的教师,也应当成为终身的学习者。当代教育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对教学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树立“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的理念。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教学岗位的需求,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在当代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宏观背景下,正确认识、研究、把握和遵循以上“五个相结合”的规律,对于进一步搞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医学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宏伟 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华,梁忠,郑启玮.中医药高等教育规律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9,28(4):4-6
[2]张浩,郭宏伟.中医药院校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构想[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126-127
[3]胡鸿毅,徐竹林,顾璜.试论中医药创新教育的根基与实现途径[J].中医教育,2003,22(5):70-7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开拓性的个人,为社会提供具有首创能力和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等能力的人才。一个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应该包括合理的目标体系、完善的教学体系及实践体系和良好的支持体系。创业教育本身就是实践性的教育,它通过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
一、中医药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全球创业经济的兴起,大批创业型人才的出现,有力地刺激了经济的增长。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首次引入创业教育理念以来,创业教育已经在我国各类高校开展了近十五年。《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表明,我国2014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率为2.9%,而且主要集中在销售领域。创业率较低、创业领域较窄、创业效果偏离期望是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革产业结构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被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创业创新的焦点。在以“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大健康模式下,各国医疗策略的发展由治疗疾病为目的向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目的转变。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与现代医学模式的目的不谋而合。促进中医药特色的健康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一个创新点。健康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人才。中医药院校的创业教育应该更加深入地思考:我们应该为社会培养具有怎样的创业人才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创业人才需求?
二、中医药院校创业教育现状
中医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普遍较晚,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实践,中医药院校在创业教育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中国整个创业教育成效远低于预期的大背景下,中医药院校的创业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下面从创业意识、创业教育模式和实践以及创业课程体系几个方面来看中医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进行创业活动的主要动力。创业意识可以用多个维度来衡量,李志等认为创业意识可以包括创业情感意识、创业需要和动机意识、创业价值意识和创业素养意识等。广州中医药大学的调查发现,有78%的学生对自主创业不了解或从未做过规划,而且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创业能力不足,没有创业方向。从创业动机和需要上来看,多数学生把创业作为“找不到工作”或“工作单位不理想”的后备选择,主动选择创业的学生较少。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调查则表明,中医院校学生创业动机和需求不强、热情不高,普遍认为自己缺乏创业的能力和素养,同时认为创业价值和风险并存。天津中医药大学的调查表明,有超过70%的学生表明对创业感兴趣,但当问及“毕业后立即创业”的问题时,仅有5.4%的学生回答是。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知识、技术积累不够,同时不知道该如何创业。另外,就是非医药专业学生创业意识强于医药专业学生。中医药院校学生创业意识较弱,缺乏创业动机,把创业当作无奈之举。这与中医药院校学科单一、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和归属感较强、职业规划单一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创业教育形式和实践模式
目前,我国中医药院校的创业教育形式和途径主要以下几种:一是开设“创业教育”通识课。二是进行创业竞赛训练,包括培训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天堰挑战杯”中医药创意设计大赛等。三是开设创业讲座及沙龙。四是参加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项目,目前成为KAB创业教育基地的中医院校的中医药院校有长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南京中医药大学。五是建立创业中心、创业园、孵化园等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式创业教育。一些中医药院校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和优势,初步探索了自己的创业教育模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采用“两仪四象八卦模式”来开展创业教育,以必修课和辅修课为理论基础,考虑“支持因素、激励因素、指导因素和评价因素”四个方面的因素,建立“理论知识模块、案例分析模块、专家专题讲座模块、实践模拟模块、比赛练兵模块、选择性实习模块以及跟踪指导和评价模块”八个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模块。南京中医药大学先声商学院构建了“实训+团队”的创业教育模式,用多元化的教师指导团队全程指导学生在创业实训基地的创业活动。福建中医药大学则依托“孵化中心”,为学生提供创新教育实践平台以及社会支持。
(三)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及师资队伍
中医药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尚未形成体系,大多数院校只开设了《创业学》《创业基础》等通识课,少部分学校开设了“市场营销”“会计”等提高创业能力的选修课程,还有部分院校引进了KAB创业教育项目。总体来看,中医药院校创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就师资队伍而言,中医药院校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学生就业工作指导教师和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师;另一类是从事管理类教学的教师。这些教师的共性是缺乏创业经历,没有创业经验,教学过程中缺乏本土化案例,脱离实际,很难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即使聘请了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又存在部分企业家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学术涵养、教学效果差的问题。
三、中医药院校创业教育实践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创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都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中医药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创业教育的实践先行发展,很多院校在没有开展创业教育课程的时候就开始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建设创业中心、孵化园,造成实践脱离理论。然而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目标、内容、条件和管理子体系。总的来讲,中医药院校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创业实践体系的目标设定不合理,存在功利化的倾向。将创业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如何引导学生开办企业,而不是培养终身受用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目标的偏离直接导致中医药院校不是把创业教育当作解决就业问题的法宝,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容易取得短期效果的内容上。这些做法导致学校在构建实践体系时忽略了整个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急功近利的做法导致创业停留在生存创业的层面,而不是追求个人的高层次发展。部分学生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匆匆创业,导致创业失败率提高,直接使学生对创业产生误解,甚至对创业望而却步,影响创业热情。
二是中医药院校创业氛围不浓,学生创业意识不强,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不高。中医药院校的一个共同特点在于专业单一,学生的专业归属感较强。他们的就业意向单一且稳定,即进入医药卫生事业单位从事稳定的工作,极少会考虑从事风险较大的创业活动。同时,中医院校普遍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轻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导致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缺乏主体发展的动力。校园创业氛围不足,学生缺乏创业动力,创业实践多数流于形式。
三是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缺乏理论教学基础,二者没能有机地结合。实践活动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理论教学指明了实践的方向和内容。中医药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单一,既无规模也不成体系。同时,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体系分道而行,缺乏相互融合和学科间的渗透。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开展的实践教学缺乏根基,目标性差,而且难以持续。
四是创业教育实践形式不少,缺乏内容,部分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目前在中医药院校开展的常见创业实践形式有课堂上的创业模拟实训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创业设计大赛、设立创业中心和创业园地等。这些实践内容之间缺乏相互关联,没有形成体系,而且很多空有形式缺乏实质。学生参与面窄,很多学生没有机会介入以上实践。
四、构建中医药院校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路径
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对于中医药院校深化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创业教育实践是创业理论的具体运用,在构建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时一方面要满足社会需求,另一方面要满足学生需求,分层次、分群体进行。
(一)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创业教育的目标确立了实践教育的内容,也是制定教育效果评价指标的出发点。高校创业教育总目标在于一方面要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另外一方面在通过培养创业人才,向全社会传播创业创新的理念,营造创业创新的氛围。中医药院校作为非商业院校,在设立创业实践教育的目标时,应该关注创业教育的长期性影响,把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精神的人才作为顶层目标,把主要精力放在创业思想的传播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上,而不是培养专业化的创业人才。同时在制定具体的实践教学目标时,应该结合专业特点、学科优势以及人才应用的领域,制定相应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保证学生能够结合专业背景进行创业。
(二)构建创业教育实践的内容体系
一个完整的实践内容体系应该包括实验、实习、实训和实践。中医药院校的创业实践内容应该包括课堂实验、课外实训、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四个层面。这四个实践内容分别围绕认识创业、成为具有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以及成为企业家三个目标层次来展开。不同目标群的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课程和实践有不同的需求,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和实践环节。
中医药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实践内容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实验。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情况,整合专业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实训平台,利用创业模拟实训软件,让学生模拟创业的整个过程。二是课外实训。课外实训属于第二课堂,目的在于通过参与创业竞赛、申报创新创业科研项目,开展企业家进学校进行演讲、讨论等活动,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让学生深入思考创业的步骤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三是社会实践。利用已有的实践基地和产业界的资源,采用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方式,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商业氛围和商业行为,让学生了解具体的生产与服务过程,对创建企业应具备的能力有所认识。四是创业实践。创业实践是学生真正创建一个企业并把创业项目落实的过程。前面的三个实践内容围绕着模拟创业、了解创业展开。而这部分实践内容则是真实的创建企业的过程。中医药院校应该联合社会力量建立创业孵化体系,重点扶持有中医药创新项目内涵的创业活动,支持知识型创业。学校一方面为师生创业提供有力的校园支持环境,另外一方面争取产业界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实现产学研三者有效结合,既有利于实现中医药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又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
(三)构建多元的支持体系
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性的活动,创业教育需要形成“政府―高校―社会―企业”的一体化支持。创业教育实践的成功取决于良好的校园创业环境、社会有力的创业资源以及政府的政策以及服务支持。
校园环境支持。中医药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校园创业环境支持,这包括学校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化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必须建立在一个浓厚的创业氛围之下,学校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师生共同创业,形成教师学生踊跃创业的局面。教师创业的成功,不仅提供了有说服力的案例,激励了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同时也为创业教育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场所和师资。二是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加强创业教育的管理,为师生的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三是提供资金支持。创业点子的实施需要资金的支持,学校应该设立专项资金,资助有良好创新基础的创业项目。
关键词:中医院校;音乐课程;素质教育;教育模式
现阶段我国提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策略,中医院校的学生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纽带,在国家素质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技能素质,还包括艺术文化素质和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学生课业繁重的背景下,高素质的中医学生培养更加要注重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和身体、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而音乐素质教育又对学生的人文艺术培养和心理健康激励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医院校在素质教育改革中,更加要重视音乐课程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但是当前许多中医院校根本就不重视学生的音乐教育,认为学生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好,音乐或体育课程的开设,不论是从重视程度上,还是在开设的时间和设备条件上以及师资力量上都存在明显不足,基于此中医院校必须根据中医药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创新音乐教育模式,重视学生人文艺术素质培养,既要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也要促进学生将学习音乐的快乐传播出去,以真正的陶冶自己的心身,做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中医药人才。
1 音乐素质教育在中医药院校发展的重要作用
1.1 高素质全面人才发展的需要
中医药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在人才培养上也应该遵循医学教育的基础和原则,也就是说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人文艺术素质教育的发展也应该遵循国际医学教育的标准。根据国际医学教育委员会的要求,医学院本科毕业的学生除了要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行为、伦理素养之外,还要具有理性的批判思维的人文交流素养。这些都明确地表现出医学院的学生除了要学习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之外,还要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素质。音乐作为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元素,应该在中医院校的教学中得到突出的重视。音乐教育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音乐学习是一种审美的过程,是学生促进精神生活发展的重要方式,艺术可以直击学生的心灵。希波克拉底作为医学发展之父曾经说过:“医学艺术因其本性而自豪,它靠良好的艺术装备来抵御疾病,靠教育而来的只会表现力量”。所以音乐素质教的最根本的价值,就在于音乐本身对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积极作用上。
1.2 学生理性知识发展的有利补充
音乐教育是学生人文艺术教育素质的重要内容,它与一般的专业技能教育以及道德教育的理性教育不同,音乐素质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学生感性认知的过程,音乐是一种自由发展的状态,它可以让学生自觉的接触它。长期以来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所学的知识体系多以自然理性的知识为主,在这种教育体制中,学生长期处于一种理性的认知上,而感性认知常常处于一种被压制的状态,但是中医药学生又必须肩负着我国传统医药文化传承的责任,需要将我国中医药博大精深的文化发扬光大,如果学生长期处于重理性轻情感,重知识技能缺感性教育的状态,将很难真正的认清历史文化的突出作用。所以音乐素质教育应该成为中医药学生感性知识培养的重要支撑。让学生在欣赏、感受、传达实践中丰富自身的精神素养,提高自身的文化鉴赏能力,让学生在精神素养提升上达到理性素养和感性素养的平衡,所以说音乐素质教育在中医药院校的教育体系中缺一不可,学校应该高度重视音乐在培养中医药学生感性知识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创新音乐素质教育模式,使之成为中医药专业知识技能提升的有力补充。
2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创新
从中医药院校素质教育创新发展来看,各高校在国家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对素质教育创新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时间。总的来看,基于中医药学生素质培养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素质教育模式就是自我发展教育,在教育改革中以学生的自身发展为主,也就是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发展主题,在教育中追求学生自身价值的提升。其次是培养中医药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研究的教育模式,学生应该在重视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独立学习的能力;最后就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就是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上提升自身的认知素养。这种教育模式同样可以应用在中医药院校的音乐素质教育中,应该从学生的基本音乐教育需求出发,开设符合学生兴趣,利于中医药院校学生自身发展的课程,通过不断的音乐教学方法、音乐教学设置、音乐辅助设施改革发展中,提升对中医药院校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
2.1 合理构建音乐课程
中医药院校的音乐课程设置,应该从促进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发展基础上进行设置,当前许多中医药院校的课程设置多以音乐艺术鉴赏为主,而缺少了对音乐艺术的实践,也没有将音乐融入学生的其它专业课程中,许多高校只开设《音乐艺术鉴赏》这一门课中,学生在上课时大多都是听经典音乐,然后带领大家学习演唱或者选择一些会乐器的学生为大家表演,这样就忽略了那些想要学习一门音乐器材的学生的基本要求。基于此中医药院校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音乐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音乐鉴赏和音乐实践相结合,首先在音乐鉴赏课中,老师应该让学生真正地进入音乐的环境中,让学生亲自去聆听经典音乐的魅力,此外为了紧跟现代学生发展的潮流,音乐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现代流行音乐供大家欣赏,让学生在心情的愉悦发展上,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其次应该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课程,中医临床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身体各个器官的协调,来实现中医的望、闻问、切的专业基础,设置音乐实践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最后应该注重将音乐素养培养融入其他学科建设中去,中医院校在学生培养上除了要发扬传统中医药文化,更重要的还要与现代医学发展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多样的服务。例如中医音乐疗法的应用,就需要学生在懂得基本中医针灸、穴位按摩的基础上,辅助音乐来作用于患者的治疗方法,因此音乐素质教育完全可以贯穿到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发展上。
2.2 创新音乐教育方法
传统高校的音乐教育,大多是将学生安排在音乐教室中,由音乐老师带领,进行音乐的鉴赏。老师通常利用教材,让学生学习教材内的音乐内容。一般在教材中会设置一些经典的歌曲供学生进行学习,老师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严格地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音乐课程的教学,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喜欢音乐演唱的学生而言,有时更是认为音乐课程是一种煎熬。所以基于此,音乐教师必须注意创新音乐教育方法,从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提升学生对音乐素养的培养。首先可以和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可以创作教学课件,通过形象直观的展示,让学生学习音符。此外可以为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剧、影片、演唱会等视频,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提升自身对音乐的认知。其次教师应该从中医药学生的专业发展中出发,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与中医发展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既可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又可以(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满足自身对音乐发展的兴趣。
2.3 完善音乐教学设施
中医院校音乐素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音乐教学基础设施的发展是离不开的,完备的音乐教学设施,可以促进中医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然而当前许多中医院校由于缺少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在音乐教学设施建设上十分缺乏,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更别说可以促进学生音乐技能的音乐器材设置上。所以为了促进中医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最基本的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音乐素质发展的基地。首先学校应该注重音乐教室的建设,可以将音乐教室和舞蹈教室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空间。其次要为学生创建一个平时课时之外也可以进行音乐乐器学习的场所,然后配备在不同小空间中,配备学生喜欢的,经典的音乐器材,如钢琴、架子鼓、吉他、二胡等。并配备专门的老师进行管理。虽然建设学生音乐设备学习的专门场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管理,但是这无疑不是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措施。
2.4 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中医院校的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技能就在于专业知识的建设和发展上,许多中医院校对专业教师的重视程度也非常高,而对于那些辅课程的教师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如音乐教师、体育教师等,所以音乐教师在选择上、培训上以及薪资待遇上都明显的不及那些专业性的教师。所以就造成了中医院校音乐教师缺乏的问题,一些音乐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上也不是很高,有的学校甚至只有一两个音乐教师,这样教师很难将自身的知识技能更好的传授给学生。基于此,为了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的音乐素养,首先学校就应该重视专业课程之外的教师队伍建设,选择那些高学历的、高专业素养的音乐教师,进入到学校的教学体系中。其次是要注重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和业绩考察,将音乐教师也纳入到学校职称评价的体系中,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更加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紧跟社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趋势,提升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
3 结语
中医院校的学生肩负着传承中华医学文明的己任,既要将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更要与现代医学发展相适应。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素质教育必不可少,音乐素质教育应该成为中医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为了促进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最根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要进行音乐教育模式改革,在音乐教育创新方法应用上,促进中医院校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黄建珍.对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模式的分析与反思[D].厦门大学,2008.
[2] 赵杰.探析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J].大众文艺,2012(5):243.
[3] 武芳英.浅析医学生音乐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及对策[J].音乐时空,2015(3):117-118.
关健词:研究生 中医药教育 科学融合 教育思路
100多年前,马克凋、就曾预言:“自然科学往后将会把关于人类科学总括在自己下面,正如同关于人类的科学把自然科学总括在自己下面一样:它将成为一个科学。”这一过程将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的过程。
从科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在人类科学发展的初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本来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直到巧世纪下半叶,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社会进步和生产发展,才促使科学分化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体系,这一分化直到现在仍在进行,并形成了门类众多的各种学科。这种分化,对于人类来讲,纯属迫于无奈,它既是科学上的进步,又反映认识上的局限。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经过长期分门别类的独立发展,在各自领域已逐渐成熟,但是以栖牲对整体的把握为代价的。正如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指出: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整体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身,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各学科之间实际上存在的有机联系,任何时候都不能被截然分开。只有将各学科的研究综合集成起来,才可能取得对客观世界的全面正确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摆在人类面前的很多问题已经不是单一学科所能解决,必须通过学科间的融合和跨学科研究,才能开辟当今人类前进的道路。祖国传统的中医药学也面临着与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人文社会科学最新成就的融合及跨学科的研究,它自身的各个学科也面临着相互融合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科间的类比和借鉴往往引发创新和发明,这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的大学教育基本上沿袭了西方的教育模式,中医药教育吸收西方医药教育诸多科学管理方式的同时,放弃了体现自己民族特色和深刻哲理的一体化思想,把中医药分门别类地组成独立的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系,下面又分成各种学科:中医药密不可分的关系被人为割断,这种弊端持续至今已近半个世纪。这样就造成了学药的不懂医,他们有的到医院药房去捡药、配方,有的到行政部门去从政,只有部分到药厂、药检、科研部门去做研究工作。学医的虽能看病,但却被封闭在狭小的专业知识空间。特别是研究生专业范围更窄‘这种现状令人优虑。纵观历代有成就的医家,中医药研究生应该向他们学习,通晓经典,遍涉医文史哲,深究先秦诸子,宋明理学。经、史、子、集无不披览,具有扎实的国学功底,再加必要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拓宽思路,引进和借鉴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从而验证中医药理论哲学基础的科学性,先验性。实践一再证明,这是一条成功的经验。然而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就连中医原著都读得不多,中医原著《伤寒论》‘考金匾》‘《温病》、《内缈‘《医古文》各50学时,最后医古文照样过不了关,这就没有把根留住,没有学术源泉、怎能深人发展?
论文摘要:笔者通过在西班牙讲学期间对西班牙中医医疗和教育现状的调查,认为西班牙的中医医疗和教育目前存在7个方面的状况,文章对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应提出了7方面的对策。
西班牙是欧洲较早开展中医药教育和医疗的国家之一,也是在世界上中医药推广较好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医药在欧洲的不断发展,我校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分别与西班牙欧洲中医基金会签订了双方联合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有关协议,由我校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定期派出教师赴西进行短期中医药教学工作。笔者有幸于2005年9月中旬受邀赴西,在西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讲学和考察工作。现将笔者在西期间对西班牙中医药教育和医疗状况的调查情况作简要介绍,并提出个人的意见。由于在西时间较短,调查不细,管窥之处,敬请斧正。
1现状和分析
1.1中医医疗没有法律的保护,政府支持管理无力
中医药在欧洲及澳洲盛行已10多年,但至今,西班牙政府仍然没有承认中医药在西的合法地位。由于政府担心放开了对中医的政策、中医药进人西班牙后,这种传统的自然疗法有可能会影响他们长期使用的西医药疗法的利益,因而,西班牙政府不承认在西中医药教育的学历及学位,不承认中医药的合法地位,不承认中医生的“医师”资格,公费医疗只能享受西医医疗服务。
尽管如此,西班牙政府也了解中医药在欧洲及本国的影响力,故只要没有医疗纠纷,政府对各种机构开设的中医学校及诊所不予以干涉,对市售的各种中成药及单味药颗粒剂不强行制止。
1.2中医药教育规模小,但专业尚全
在90年代中期,我校曾与西班牙塔拉戈纳国家医师联合会合作,在加泰罗尼亚开办了“加泰罗尼亚—云南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也与西班牙律师拉蒙合作在塔拉戈纳省组建了“中国传统医学高等学校”,两校分别开设了针灸、推拿的硕士课程和5年制本科课程教育。上述两校于1996年合并重组为“欧洲中医基金会”,在西班牙多个城市设有教学点和医疗点,开展中医教学和医疗工作。
现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仍有一所中医药高等学校,该校招收全日制学生,专业设置有中医、中药、针灸、自然医学等,学制有4年制及5年制,有学士学位和大专学历。而“欧洲中医基金会”所举办的学校随着学员的减少和教学成本上的上升,教学机构逐渐萎缩,该基金会现已无学历教育课程,仅在马德里、瓦伦西亚和巴塞罗那3个城市开设有3个集教学、医疗一体的小型学校,学校设有4一5年制周末班和函授班,一般有1一2个教室,教室最大者仅有50一60时,仅能容纳60名左右学员,相应的诊所也设在学校内。
此外也还有一些私立机构举办的中医药短期培训班,这些培训班主要从事短期的中医药教育培训工作,旨在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培训班的开班时间不定期,学习时间多少不等。
1.3教师魔乏,没有规范教材,教学时间偏少
目前,在西班牙讲授中医药的教师中,大多数是在本国接受了中医药培训的当地人,也有少部分中国赴西班牙定居的中医药工作者;教师中以兼职者居多。由于中医药学校的教学时间少,故兼职者平时在诊所中进行中医医疗;教师中多数只具有中级职称,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偏少,教学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至今为止,欧洲还没有一套符合当地中医药工作实际的统一的中医药学教材,各个学校使用的教材不一,有的使用自行翻译的中国不同版本的本科或专科教材;有的使用我院于90年代中期为西班牙编写的中医药系列教材。毕竟经历了10余年时间,当时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
从教学时间看,4, 5年制的周末班或函授班由于教学周期不短,学习的时间及效果相对有保障;许多短期培训班的学员往往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课堂所学的内容极其有限,学时过少,只能把握中医大致的要领,难得精要。西班牙的学员大多重实用而轻理论,他们一般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不予重视,但对实际治疗方法尤为注重。如笔者在给学员进行的中医神经系统疾病专题讲座时,在讲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等内容时学员们似懂非懂,不予提问,一旦讲到具体治疗方法时,则学员们集中精力听讲,相应的问题增加,当介绍到针灸疗法时,则问题各种各样,问题要求具体并具可操作性,比如进针的角度、深度等等。这一现象与西班牙中医药教育程度不高、但针灸在西推广较好有关。
1.4缺乏中医医疗机构,执业规模太小,但就诊及治疗环境较佳
在西班牙的公立医院内,一般没有中医药专科。但在部分医院中设有“疼痛门诊”,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并在本国学习过针灸的医生为诸痛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西班牙的中医治疗大多在诊所内进行。中医诊所在西班牙的许多大中城市都有,其规模较小,大的诊所有100多扩(含教室),小的仅有20余m2。诊所内的设施大多简单而实用,除了就诊桌外,有进行针灸治疗所必需的治疗床,有银针、艾条、梅花针等器械和针灸经络挂图,有中医药书籍、经络人等治疗常用的工具,还有部分外用的中成药。
西方很重视保护患者隐私。在诊所内,一位医生一个诊室,治疗室内各个治疗床之间有隔离板和隔离门帘,床单整洁干净,这样,便于患者坦诚向医生诉说病情,有利于治疗的隐蔽;患者使用治疗床时采用一次性床单,一人一换,让患者在诊所内感觉舒心、安全,毫无顾虑,能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1.5中医治疗以针灸为主,难用汤药
由于西班牙政府不承认中药为“药品”,故不允许中药饮片进人本国,禁止在其国内使用动物药和矿物药。现在西班牙国内仅有由其他国家生产的100余种单味药颗粒剂,50余种中成药,这使得以汤药为主进行治疗的内、儿、妇等科的医师们显得无力施展才华。当然也有少数中国籍或本国精通中医药理论的医生在适当的时候会给患者开具汤药,服用单味药颗粒,或从法国等欧洲国家配方用药。
相较之下,非药物的针灸疗法在西班牙推广较好。在西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医生绝大多数是针灸专业的,针灸治疗的病人主要有中风后遗症、神经衰弱、腰腿痛等慢性病,还有一些疑难疾病患者。
1.6中医师业务知识欠缺,辫证论治水平有待提高
现在西班牙行医的中医师们,少部分是在国内中医药院校取得了学士学位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公派到西讲学或工作,掌握了一定的西班牙语后,滞留或重返西班牙的中国针灸医生;大部分是在本国经过上述培养方式或其他培训方式培养的医生。
由中国培养的医生赴西后由于从业范围较窄,仅能接触部分轻症患者,进修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不多,又无适宜的临床基地,故缺乏高水平的中医辨证论治能力,仅能处理简单的病症;而在西班牙本国或其他国家培训出来的中医医生,则因学习时间太短、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实践的空间,对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难以把握。所以,西班牙的中医生大多只能运用针灸的简单疗法为患者治疗。
西班牙中医药爱好者职业涉及面较广,年龄覆盖面大。比如笔者在西讲学的学员中,有中医(针灸)工作者,也有药师、护士、制药企业员工、医疗设备生产商、教师等;就年龄而言,有二三十岁者,也有六十多岁的人。学员中水平参差不齐,有一名曾到中国学习过中医的学员尽管辨证论治的水平不高,但还会使用“桂枝附子汤”;而有的学员连阴阳五行、脏腑辨证尚不知晓。
1.7缺少宣传报道,民众知之甚少
西班牙的许多民众知道有“中医”这一传统医学疗法,由于政府不倡导,在公众媒体不能对中医药进行宣传,因而中医药知识不普及,不只是一般的民众盲目,就是中医药爱好者,许多人还不知道中医为何物,也不懂得怎样用中医药的知识对自己进行医疗和保健。
至今,西班牙尚无一部中医药专业期刊或报纸。几年前,由西班牙欧洲中医基金会与中国《中医杂志》社合作,在西班牙出版发行了《中医杂志》西文版。该杂志除了全文或摘要翻译《中医杂志》中的部分论文外,还自办栏目,宣传报道中医药在西的医疗、教学情况。这对扩大中医药在西的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思考和建议
2.1尽快立法,获得政府支持
法律的保障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在西班牙的中医药立法对于西班牙的中医药教育及医疗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根据西班牙欧洲中医基金会拉蒙先生的介绍,由于中医药“回归自然”的优势及其神奇的疗效使得其在欧洲日益盛行,加之在西中医药工作者的努力,目前西班牙政府已有建立中医药法律法规的意向。估计在2一3年内,有望使中医药在西班牙通过立法的形式得到认可。据西班牙欧洲中医基金会发来的最新消息,今年3月18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卫生部门负责人正式宣布:该大区官方正式承认中医的合法地位。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是西班牙政治经济影响力最大的地区,故中医药在该区的合法化将会推动该国对中医药的立法。
2.2加大全日制小规模中医药院校建设,加强人才培养
中医药学术内涵博大精深,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生,必须有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以及临床各科的知识,任何断章取义、试图走捷径的做法都会违背学习的自然规律,都会把握不了要领,导致无的放矢。
当前,西班牙应该在原有中医药学校的基础上,在马德里、瓦伦西亚等地建立全日制中医药院校,本科教育专业方面可设置中医、中西医结合、针推、骨伤、中医美容、中药、康复医学等,方可使中医药的教学工作做得扎实而有效,不断提高本国中医药专业人员的中医药知识水平和临床诊治疾病的能力。
2.3注重师资培养引进,编写适宜教材,保证教学时间
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一个学校只有具备较强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故西班牙应加大中医药学校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增加专职教师的比例。可采取从中国国内引进或在本国选拔后外送到中国培养等方式,使教师的中医药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教材方面,应该重新组织欧洲中医药专家总结多年来使用的教材的优势及不足,同时聘请国内到西班牙讲学或工作过的中医药高级职称教师,共同编写出适合欧洲及西班牙实际的新教材。教材要突出中医针灸、推拿、中药、中医康复、中医内科等科目,并全面兼顾其他学科。
在有较好的教师队伍并有适宜的教材后,适当增加全脱产学习专业学员的招生比例,增加周末班及函授班学员的面授时间,才能保证学习质量及学习效果。
2.4设立正规医疗机构,有规模合法执业
如果西班牙政府正式承认中医药在西的合法地位,则可在西班牙的公立医院设立中医科室,下设中医内科组及针灸推拿组,不仅对疼痛病症,还可对内科疾病及肢体经络的病症实施中医治疗。
散在于各地的各个小诊所,在得到法律认可后,应履行报批手续,获准后由管理机构规范管理;要设立诊所条件标准,如诊室、治疗室,如果有内科诊室的,必须设置中药房;还应有必要的设施、设备要求。
2.5引进中药饮片,发挥中医内服汤药的优势
在上述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可引进中药原生饮片,至少有300一400种饮片供临床使用。中药的矿物药及动物药在许多急重病及疑难病中能发挥奇特的疗效,应解除对动物药和矿物药的禁忌,让中药饮片进药店;同时,放开对单味药颗粒剂的限制,在正规的药店内凭医师处方配方。
中药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非药物疗法,只有应用了中药,才能体现中医的精髓,整体发挥中医的优势,让西班牙广大的患者受益。
2.6加强对从业中医师的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高诊治水平
要使中医药真正在西班牙有较大的发展,除进行初期专业培训外,对已经在西从事中医治疗的医生,也应进行相应的在职培训,如参加个人爱好的专题讲习班,并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的强化学习等,以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和针灸诊治疾病能力。我校派往西班牙进行专题讲学的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基础理论欠缺的特点,讲课中有重点地讲解理论,并了解学员对针灸实用技术需求较具体之实际,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针药结合。即使是非针灸专业的教师,也要注意尽可能地介绍针灸知识。
只有将现已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大夫们的临床诊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使西班牙民众切实体会到中医药神奇的疗效。
2.7采用报纸、期刊、电视等媒介形式,加强对中医药的宣传
则是按照社会的价值标准,对受教育的诸要素进行价值评估,其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而考试则是教育评价的主要工具和手段,考试的本质是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的认识,是一种事实判断。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评价模式相结合,设计符合中医药教育评价特点的软件系统,其研究思路如下:
1.1多方位调研通过文献调查、网络检索及实地调研等方式,充分了解当前各类考试系统的特点,结合成人教育考试的自身特点及不同考试科目的差异性,选择其中具有共性的1~2门课程,优先实现无纸化,待时机成熟时推广到其他科目。
1.2多范围论证通过与中医药成人教育领域的专家、信息技术专家,以及各学科授课教师交流,明晰系统需求及技术方案,论证系统的可行性、科学性、创新性及实用性。
1.3多层次设计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项目管理,确保系统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合理、规范;利用J2EE或者.NET平台,开发具有多层次结构(数据访问、业务逻辑与表示层)的考试系统,各层次间相互独立、分工合作。
1.4多视角优化采用多种方式优化系统,软件设计人员通过逻辑测试优化内部结构;测试人员通过黑盒测试找出系统漏洞;学生用户通过系统试用找出人机交互上的不足;教师用户通过系统试用找出考评机制上的欠缺。所有问题最终反馈给开发人员,由开发人员调整优化。
2中医药成人教育无纸化考评系统的设计实现
当今,人类社会生活各个层面被网络技术渗透,传统的考试方式也面临着变革,基于Web技术的网络考评系统可以让考试借助于遍布世界的互联网进行,大大拓展了考试的区域性、灵活性。因而,本文利用网络技术开发中医药成人教育的无纸化考评系统,其开发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需求分析阶段,通过多方位调研活动明确系统需求(包括软件体系结构需求、软件功能需求、操作需求、界面需求等);第二,系统开发阶段,包括系统概要设计及详细设计,利用软件工程的思想管理考试系统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利用软件集成开发环境设计各个功能模块;第三,系统测试及维护阶段,通过不同用户多视角地发现系统不足,将所有问题反馈开发人员,再由开发人员优化系统。其具体设计过程如图1整个系统包括试题管理模块、自动出卷模块、在线答题模块、智能判卷模块。各模块的功能及特点如下:
2.1试题管理模块支持几乎所有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复合题(选词,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多空选择题,连线题等,教师可以登录系统录入相应的试题。
2.2自动出卷模块可以根据题型,章节(知识分类),试题难度,分值等自动从试题库中抽取试题,组成一份完整的试卷。
2.3在线答题模块学生登录系统后,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内在线答题。
2.4智能判卷模块支持客观题自动判卷以及主观题手动判卷,并能自动核计总分,并统计排名,生成成绩分析报表。通过上述模块的协调合作,构成了具有自动出卷、考生考试、智能阅卷、成绩评估和试卷分析的无纸化考评系统。成教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知识点的训练和巩固;教师可以通过系统自动完成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评。
3结语
1.1云南省基层中医药从业人员学历情况
课题组于2012年对我省西双版纳傣族景波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自治州三个教学点(均为少数民族集聚,经济、教育不发达,国家及贫困县居多的地区)中医、中药专业的367名本专科成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学历层次普遍较低,以大中专学历为主。
1.2云南省中医药成人教育生源情况
云南中医学院作为我省唯一的一所中医药高等等院校,其中医药成人学生的生源可直接反映我省中医药成人教育的生源情况。云南中医学院2012~2014年生源和在校生人数均逐年增长,说明我省的中医药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生源基础目前还比较乐观。目前全国成人高等中医药教育的生源大幅度下滑,生源市场严重萎缩,招生工作形势严峻。教育部、原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从2002年10月31日起成人高等教育举办的医学类专业、相关医学类专业及药学类专业的学历教育,只许招收已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的人员,停止招收非从业人员;自学考试不得举办医学类专业学历教育,各类高等学校远程教育未经教育部批准不得举办医学类专业的学历教育;2004年以后,再出台政策规定“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不能作为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的依据”。由于政策的影响,很多愿意学习中医药知识的非从业人员丧失了接受中医药成人高等教育的机会。目前全国成人高等中医药教育的生源大幅度下滑,生源市场严重萎缩,招生工作形势严峻。但从调研结果来看,云南中医药成人学生学历层次普遍较低,以中专及大专为主是我省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学历特点,和省外兄弟院校生源逐渐枯竭相比,云南中医药成人学历教育仍旧是继续教育工作的重点,但教学质量有待提高,这是边缘民族省份的云南中医药成人教育的特点。云南中医药成人学历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教育机构把握机遇,加大改革步伐,积极拓展生源,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抓手,促进云南中医药成人教育的发展。
2影响云南中医药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
通过笔者前期调查,目前影响云南中医药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如下:
2.1传统面授教学存在问题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2.1.1工学矛盾突出,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参加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学员基本是在职从业人员,学员的年龄段以25~40岁居多,大部分的学员为单位骨干,且处于家庭和事业的双发展阶段,受岗位和家庭条件的多重条件影响和限制。学员面对学习、工作、生活的三重压力,致使工学矛盾较为突出,在办学机构指定的有限时间到校学习比较困难;医学专业的成人学生因为工作单位多在医疗单位,临床工作的特殊性决定医务人员休息时间的不可控,和其他专业相比,学生的出勤率更低,工学矛盾更为突出,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云南地处高原,崇山峻岭,交通阻隔,大部分在职学生身处我省边疆地区,学生求学需跋山涉水,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求学极其困难,和内陆及交通发达的沿海城市相比较,这是我省中医药成人教育传统的面授教学更为突出的问题。
2.1.2填鸭式教学模式影响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有一定影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教学模式多采用短期集中面授的教学模式,学员必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接受授课教师“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消化和吸收不良;而高强度超负荷的教学,势必影响教师的教学精力,直接后果就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除此之外,由于面授教学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工学矛盾等各种原因可能到不了课堂学习。诸多因素势必造成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2.2中医药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教学计划陈旧,专业设置不够合理
教学计划陈旧、专业设置不够合理是目前中医药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通病:一是在用的教学计划严重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社会需求脱节,同时课程设置不科学、不合理,忽略自身发展的特点,盲目模仿普通高校的课程;其次开设专业相对而言,范围过于狭窄,无法体现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的地方特色性和实用性,中医药以及民族医药的一些特殊技能未能很好传承下去;此外,实践课程的安排不够合理,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不足,社会适应能力不足。
3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实用型中医药人才
医药行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有研究表明,一名医护人员的知识如果不更新,在2~5年就将过时。为了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称职地开展工作,医护人员必须保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所以参加某种形式的毕业后再教育即成为必然。成人教育是提高医护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影响医护人员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人们健康需求的重要保证,开展医学成人教育不仅是医学科技进步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每一个从业人员提高自身竞争实力,跟上时展步伐的需要。学历教育既是培养基层实用型中医药人才的手段,也是中医药成人教育生存的基础。就目前云南中医药成人学历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生源基础较好,但教学质量有待提高,云南中医药成人教育的发展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中医药成人学历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市场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为前提,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临床实用性为目标,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为社会输送实用型的地方中医药人才。
3.1深化教学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导人才培养过程的纲领性文件,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与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实践与探索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本要求,也是强化成人教育职业性和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目前执行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是借鉴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或是复制压缩,教学计划与成人教学规律脱节,难以适应市场对实用型中医药人才的需求,因而制订符合成人自身的成人中医药类人才培养方案尤为重要。
3.1.1关于培养目标的制订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既有相联系的一面,又有自身规律。其特点为具有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和学习时间上的差异性等。在修订时,要从在职中医药学生的实际出发,在保证教育培养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体现成人学生学习的特色性、合理性、实用型和可操作性。
3.1.2关于课程的设置
医学类成人教育都是在已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接受再提高的教育,因此在明确培养目标后,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进行优化和整合。结合成人高等教育特点,课程设置需做到“基础够用、强化应用、加强通识教育、讲授与自学相结合、满足多元化学习需求”,同时注重能力培养,把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实用性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指课程的实用,另一方面指教学内容的实用。即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要实用,理论以够用和实用为度,重点讲授理论在实践上的应用;同时专业课程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需要,与学员执业资格考试、职称考试及职业需求相结合,开设可拓展和提升学习者现有的职业知识与技能的课程。
3.1.3积极开展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工作是高等院校的基本建设工作,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巩固教学改革成果、提高教学质量、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教材建设工作要注意一是选用质量上乘、科学适用的优质教材,同时从我省成人中医药成人学生实际出发,组织教材的编写工作。二是根据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教学大纲,同时有针对性地编写适合学生自学的辅导材料,对每门课程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包括目的、目标、步骤和时间安排,并列出教学参考书。
3.1.4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中医药是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重分配合理,加强学生临床实践课程的比重,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锻炼,突出培养的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保证学生掌握的中医药基础与临床知识,能够满足市场对中医药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
3.2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
临床技能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点之一,实验动物教学就成为在临床实习接触外科实际操作之前,培养医学生临床技能的一个关键是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全日制教育,中医药成人学生在医疗单位工作经验锻炼了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成人学生的教学更需要突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我省中医药成人教育实践教学的建设,要根据我省边远民族地区与农村基层对中医药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对临床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对实践教学和学生临床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可通过以下实施:
3.2.1针对学员需求开展相应实践教学
集中学员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和问题,有针对地安排相应专家进行解惑答疑或对口实践培训,让实践教学“有的放矢”,做到学员真正受益,学可即用。
3.2.2实行规范化的实习岗前培训
虽然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中医药知识,但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是理论水平转换为实践能力的必经桥梁,因而实践教学中开展实行规范化的实习岗前培训是必须的。岗前培训内容大致包括医疗文件的规范化书写、无菌操作、体格检查、常见的医疗器械使用、常见的护理操作以及各科室常见的临床技能等。开展规范化的实习岗前培训,可以使学生迅速地适应临床工作。
3.2.3实施实习量化考核
考核是促进学习提高的有效动力,是评价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标尺,可将实习量化考核内容分为三部分内容:一般要求、病种要求和技能要求。其中实习病种和临床技能考核是实习量化考核的重点,考核过程可借鉴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形式进行;或者通过开展实践技能答辩来检验学生对实习病种、临床技能实际掌握程度,同时考察学生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的融合情况,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更好地加强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
3.3深化教学改革,积极申办特色专业
随着普通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成人教育相对处在劣势,积极申报新专业是成人教育发展的出路之一。新专业的申报必须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结合中医药成人教育特点,调整现有的专业结构,逐渐形成具有地方中医药特色成人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需要把握特色性、针对性、提高性、实用性等特点。一是开设与地区区域特色结合的专业。就云南地方而言,可开设藏医学、傣医学、彝医学等有地方特色、有地方市场需求的专业,在促进地方民族医药发展、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二是开设与医药类中等卫生学校、专科学校、职业学院能 够衔接的专业,为学生的继续教育搭建学习平台。三是开设有社会需求的专业,如康复治疗、医学美容等培养技师的专业。
3.4改革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成人学习过程中,要从成人学习特点出发,遵循成人学习的规律,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网络教学不再使用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取而代之的是虚拟的教学中心,借助于网络,相应的教学资源对外开放,成人学生不用亲自来校学习,可选择适当的时间以自己喜欢的进度学习,改革教学模式,即传统面授教学结合网络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的教学模式的开展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3.4.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成人学生的学习,要遵循成人学习的规律,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原有专业特色和优势,保证基本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内容,减少课内学时,扩大学生自主学习学时,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引进现代教学手段比如网络教学的方式来补充面授学习的不足。
3.4.2网络教学的有效性、合理性
开展网络教学,网络教学学习资源和教学平台的建设需要反复调研、论证,要保证网络学习资源的合理性、有效性。同时,需要对学生学习过程建立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对网络教学实施建立健全的质量评估体系,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要避免学生网络学习惰性的产生。
3.4.3开发、建设网络精品课程
按照“成人、在职、业余、自学”学习方式的要求,结合中医药成人学生社会阅历丰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特点,进行成教精品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精品课程最终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开放,精品课程建设需包含自学指导、学生自学网上答疑辅导、主讲教师指导等项目,精品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将带动我省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
4小结
一、海外中医药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提升海外中医药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海外中医药的服务水平,尚需一个高水平的教育研修平台和一条有效便捷的学习途径。同时,目前我国四十多所中医院校培养的学生包括在校留学生,毕业后如果在海外从事中医药行业,还存在有些国家不承认他们在中国取得的中医学历问题。所以,海外中医药从业人员的行业准入资格如何获得,并且在获得准入资格之后,如何对其中医药工作的水平能力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并促进其水平进一步提高,也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搭建高水平中医药教育研修平台的设想
1.进一步争取政府层面的支持立法是中医药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医行业成熟的标志。在上世纪末及本世纪前10年,美国、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率先对中医/针灸立了法,预计在未来几十年,世界各国将陆续对中医/针灸立法。立法的进展程度受到所在国执业人员的素质及中医针灸的普及程度、政府重视与否及国际大环境等多方因素影响,求法-立法-执法是漫长艰难的,但中医立法是中医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2.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多渠道充分合作在海外中医药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与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与国内外学历认证和培训机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选择多渠道的合作方式,开展海外中医药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培训考核、继续教育等工作,以提高国内外中医药队伍整体素质。3.充分发挥全国各中医院校、研究机构的优势,选择建设教育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全国各地区中医院校、研究机构的优势资源和生源,择优建设教育培训基地,统一培训方案和要求,通过规范的培训,提高各国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临床水平和技能,继而提高海外各国对中医药认可度。4.以点带面逐步开展合作选择已有中医药立法的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与当地中医药管理部门合作开展教育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5.充分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培训目前海外中医药教育虽日趋多样化,但多数培训方式是针对各种专业不同课程的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及教育资源相当缺乏。国内中医院所的临床资源相当丰富,如果能够充分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开发相关教育软件和视频资料,充分发挥网络无地域界限的优势,开展远程培训教育和网上资格认证,将显著提高海外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临床实践水平,达到提高海外中医药从业人员综合技能的目的。6.依托优势资源,加强内涵建设以广东省中医药高级研修院的建设和中华中医药学会海外中医药师注册认证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为契机,在加强硬件和培训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内涵建设,在中医药人才培训内容、培训模式、认证流程等方面探索符合海外中医药服务需求和国际规范的运行模式,打开海外中医药教育培训和认证的新局面。7.拓宽宣传渠道,打造专业认证品牌海外中医药教育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宣传渠道和力度尚有很大的拓展空间,需要借助各种媒体和场合,加大宣传力度,彰显中医药国际教育品牌。
作者:孙娟 吴薇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