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针灸学论文

针灸学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针灸学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针灸学论文范文第1篇

针灸学受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近十几年取得较全面的发展,当代针灸治疗已被赋予了许多崭新的内容。本人结合自己10余年的教学体会,撰写成文,以抛砖引玉。

1 针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理论与实践分离 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条件限制,致使针灸教学中存在着三多二少现象。即理论教学多,书本知识多,老师讲得多,学生亲自动手少,学生临床实践少。针灸教学基本上是抽象的推演,学生对针灸的学习,大多是以被动的记忆去把握。即使是靠死记硬背掌握的知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到临床实际,心中无底,手忙脚乱。这是影响中医院校教学质量,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2)教学与科研脱节 针灸学本是通过利用多种学科而创立发展的,从"帛书经脉"到"灵枢经脉",其发展速度之快,主要原因是先秦两汉时期科学文化比较发达。自汉以后,针灸学比较倾向于单纯的临床治疗,而忽略了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导致针灸学发展缓慢。近十几年来经络研究蓬勃发展,相关科研成果累累,但针灸教材及教学却与科研缺乏相应的联系,造成教学和科研长期分离。

(3)教材内容与临床实际不符 从历届学生实习回校后的反馈信息来看,针灸学的教学内容到临床使用时,存在着"用不上"、"不够用"、"不好用"等反映。如内科一些疾患,在临床实际中,很少用针灸来治疗;而腰腿肩臂、关节疼痛的一些疾患在临床中大量地运用针灸治疗,教学中讲授内容显得不足。由于针灸教学中的这些情况,不仅给学生的学习、实习带来了不便,而且还影响针灸学习的积极性和专业思想。加上教材发展缓慢,又与科研脱节,不能满足临床实际运用的需要。

(4)教学手段陈旧 针灸教学长期以来采用三个一的方法,即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这种方法势必造成教师辛苦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结果是教师讲得费力,学生听得吃力,教师讲授缺乏形象性、直观性,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创造性。相比其他学科的实验手段和电教手段,针灸教学手段陈旧,这是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5)教材层次单一 目前我院针灸教学对象的层次有专科、本科,专业有针灸、中医、中西医结合等。各层次各专业的教学要求差距很大,这就需要有与教学大纲相适应的系列教材。目前既缺乏研究生层次的教材,也缺乏适应专业要求的专科、本科教材。由于教材层次单一,教师遇到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只得自行确定教学内容,使教学质量无法统一衡量。

2 针灸教学的改革方法和途径(1)培养动手能力,加强临床见习 在针灸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地开展相互指穴、自身试针等。在教学中,还应穿插安排临床教学见习,以结合临床实例,进行理论教学。学校建立固定的见习基地,形成教学见习网络。通过动手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针灸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教学科研渗透,培养高级人才 针灸教学除内容上需要不断吸取科研最新成果外,还应让学生在学习期间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开展大学生科研立项和攻关活动。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开展一些教学研究工作。我院坚持十几年的学生论文研讨会和开展的大学生科协的活动,也是很好的形式。通过教学和科研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医学科研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文献整理能力、论文写作能力,为学生成为高级人才和走向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更新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研究 电视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以其形象直观、视听结合、信息量大、情节有趣、功能强大等特点,涌入现代教学领域。一系列的电教片和多媒体教学片的问世将弥补中医传统教学的缺陷,以其生动丰富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刺激脑的思维和记忆,并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缩短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为此,中医针灸教学应积极开展新教学手段的研究、制作和使用。

(4)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 首先,在加强各专业针灸教材建设的同时,抓好研究生层次教材建设。对研究生层次的教材增加针灸规律性、经穴本质性研究的内容;在疾病治疗中,增加效量关系、时效关系等内容;尤其增加科研前沿的新成果以及具有前瞻性的研究信息。其次,还必须做好教材分化工作及分科补充针灸教材的建设,如外科针灸治疗学、养生康复针灸治疗学、妇科针灸治疗学、老年病针灸治疗学等。

针灸学论文范文第2篇

(1.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针灸系,100102;2.日本顺天堂大学大学院 113-8421)

[摘 要]  简单回顾了日本针灸教育的历史沿革,从教学机构、学生来源、入学考试、课程设置、 使用教材、教学方式、师资力量、国家考试、毕业去向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现在日本针灸教育 的状 况,认真分析了日本针灸教育持续升温的几个主要原因,如广阔的老人市场、稳定的经济收 入、诱人的国家资格、独立开业的可能等,指出日本的针灸教育重视法制法规教育,规范师 资培养等措施有可供我们借鉴学习之处,同时也提出了过于注重国家考试,而专业教学不足 、实习机会缺乏等缺陷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主题词] 教育,针灸 日本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Educ ation in Japan

Liu Xiaoyan1,Tao Huining2(1.The Acupuncture Dept.of Beij ing College of Acupuncture & Orthopedics ,2.Dept.of Medical History, School of Medicine of Juntendo Universi ty,Japan)

[Abstract] The authors gives a brief review on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acupuncture e ducation in Japan.They present a detaile d discuss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Japanese acupuncture education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Educational organizat ion,student sources,entrance examination ,curricular setting,teaching materials,w ays of education,qualities of teachers,n ational examination,and students employ ment after graduation.They also provide extensive analysis why acupuncture becom es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Japan.The ma in reasons include a large amount of age d patients,stable income,national acupun cturist license,possibility of opening i ndividual clinics,etc.The authors point out that the emphasis of rules and laws on acupuncture education in Japan and st andardisation of teachers in-service tr aining will be very valuable in Chinese acupuncture education.But at the same ti me,the authors warn that we should avoid some o bjections that Japanese acupuncture educ ation overemphasises the national examin ation,but the authors do not pay suffici ent att 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acupuncture an d moxibustion and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Education;Ac up Mox;Japan

日本的针灸教育始于701年,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当时的《大宝律令》规定了以针灸为业 者 必须在主管医事的宫内省典药寮参加为期7年的学习[1]。发展至今,已经比较成 熟、完善。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介绍和分析。

1 日本针灸教育的现状

1.1 教学机构

目前,日本全国各地有20多所针灸培养机构(盲校除外),这些机构主要分为由文部大臣 (相 当于中国教育部长)认定的学校(大学、短期大学、盲学校)和由厚生大臣(相当于中国卫 生部长)认定的学校(针灸专门学校)两类。

大学:现有位于京都的明治针灸大学1所,全日制4年。

短期大学:现有关西针灸短期大学和筑波技术短期大学2所,均为全日制3年。

盲学校:系为盲童、重度弱视儿开办的学校,共有70所。高等部(高中部)的理疗科主要 进行针灸师、按摩指压师的培养。

针灸专门学校:系指开设针灸学科的3年制专门学校,全国现有23所,占针灸培养机构的 绝 大多数,本文拟以此类学校(1999年度的统计资料)为重点介绍日本针灸教育的现状。

此外,日本的医科大学或综合大学的医学部(医学院),以及一些齿科大学也开设有一定针 灸内容的讲座[2,3]。

1.2 学生来源

考生不受年龄及职业的限制,但必须是高中毕业生。其生源主要为刚毕业的高中生;希望成 为针灸师的大学生;自己或家人有患病经历而矢志学习针灸者;以及由于日本经济的不景气 ,想从一般企业改行者。此外,也有不少是退休后想开业的老年人。

允许盲人或弱视者报考部分针灸培养机构,是日本针灸教育的一大特点。

1.3 入学考试

考试科目由各校自主决定,大多分为学科考试(语文、生物、英语、社会、古典、常识、数 学等,部分可选考)、作文(小论文)、面试。

1.4 课程设置

厚生省制定的教学大纲,规定了统一的开设科目及课程设置,对教学内容也提出了详细的标 准和要求。经多次调整,针灸专门学校现在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

基础科目:类似于大学的一般教养范围的科目,各校可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3 类中自主选择开设2门课程。

专业基础科目:为现代医学科目,学习范围广泛的现代医学知识。

专业科目:为东洋医学、针灸、按摩、指压等专业科目,分理论课和实技课。

1.5 教材

基本上都采用了社团法人东洋疗法学校协会组织编写的系列教材,计有《医疗概论》、《医 事法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概论》、《卫生学・公共卫生学》、《临床 医 学总论》、《临床医学各论》、《康复医学》、《经络经穴学》、《东洋医学概论》、《东 洋医学临床论(针灸篇)》等。

1.6 教学方式

针灸专门学校大多在白天授课。有7所针灸专门学校开设了晚班(夜校)。

每学年的授课天数约为200天,大多为每天2个单元(1个单元90分钟)的课程。不少 学校从2年 级开始,每周安排1~2次的实技练习时间。3年级的后期,每周有1~2次去针灸治疗院 、诊疗所或医院参加临床见习和实习。实技的总学时为840小时。

1.7 师资力量

国家对针灸学校的专任教师有一定的要求。

专业基础科目任课教师应为:医师;取得盲人学校理疗科教师执照者;由厚生省指定的针灸 教师培养机构的毕业生。

专业科目任课教师应为:医师;取得盲人学校理疗科教师执照者;由厚生省指定的针灸教师 培养机构的毕业生;取得针灸师执照并具有3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历,在厚生大臣指定的教 师讲习会学习结业者;取得盲人学校理疗科教师临时执照者。

1.8 国家考试

国家规定参加考试者必须在文部省或厚生省认定的针灸培养机构内,经过3年(视觉障碍者 为5年)的学习,才能参加针灸师国家考试。

考试科目有医疗概论(医学史除外)、卫生学・公共卫生学、法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 学 概论、临床医学总论、临床医学各论、康复医学、东洋医学概论、经络经穴概论、针理论( 针 师考试科目)、灸理论(灸师考试科目)、东洋医学临床论等13科目。针师、灸师考试的 试题数均为150题,同时参加针师灸师考试者为160题。国家考试不进行实技操作考试 。

日本在针灸执业资格制度上,分为针师执照和灸师执照两种。对国家考试合格者,由厚生大 臣颁发针师、灸师执照。具有针师或灸师执照者才可以从事相应的针灸工作。

1.9 毕业去向

针灸学校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为开业针灸师和成为医疗小组成员。

2 日本针灸教育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日本既有培养专业指导型人才的4年全日制针灸大学,培养专业型人才的3年全日制针灸短 期 大学,又有培养实践型人才的3年制针灸专门学校[4],多层次办学满足了不同层 次 人员的需求。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现代日本针灸教育,与我国现行的针灸教育相比较,具有一 定的特点,试作以下归纳分析。

2.1 重视法规教育

日本针灸学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满足了对针灸师培养的需要,其中颇有特色的是开设法律法 规课程,讲授与针灸从业人员有关的国家法律、政策法规,如针灸师执业资格制度、医疗法 、医师法,以及与卫生、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有关的法规,具体到如何开业做广告都有讲解 ,这对针灸师将来从业十分有益。随着我国有关法规制度的健全,特别是医师法的颁布和实 施,我们的学生将来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在学校教育中,开设类似的必修或选修 课,普及、介绍有关与学生切身相关的法律法规,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2.2 规范师资培养

日本文部省对教师的任职资格要求较高,师资管理比较严格,对针灸学校教师的任职资格也 有具体的要求。日本现有3所针灸培养机构按照文部省的要求和规定,专门开设有2年制的 针 灸按摩教员养成科(即师资培训班),招收针灸学校的毕业生或即将毕业者。经2年在校学 习,由学校组织毕业考试,对合格者由国家发给教师执照,允许从事针灸教学工作。

我国近年来也已开始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规范了教师管理。但如何结合针灸教学的特点 ,为针灸教师开设一些具有专业特点的课程和内容,以提高针灸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值得 探讨、研究。

2.3 专业教学不足

在日本,能正确进行辨证施治的针灸师很少。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日本现行的针灸教育指导方 针不无关系。

日本政府所制定的针灸教学大纲的重点在于现代医学课程。以这一教学大纲为基准进行的针 灸师国家考试,专业基础课目(现代医学科目)占总题数的60%,而专业科目(含针灸内 容)仅为40%。这对学校的针灸教育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在大多数的针灸学校,3年所修课程总计在2865~3165学时之间,专业课程(东洋 医学课 程)虽有1335~1770学时,但其中包含了实技学时(约840~1290学时), 所以,实际 理论科目的学习只有420~480学时,具体到针灸理论课只有195个学时。而现代医 学(西 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达1005学时,中西医理论课相比较,相差悬殊。在现代医学 飞速发 展的今天,加强西医内容的教学理所当然,但过于忽视中医(东洋医学),特别是望闻问切 、 辨证施治的教学,对将来以针灸为毕生所从事职业的针灸学生来说,确实给人以本末倒置的 感觉。事实上,在日本,由于有非常严格的医师法,针灸师实际接触现代医学受到很大的限 制。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专业科目的教学不能得到加深和充实,与部分学生(指参加国家考试的 考生)是盲人,受学习条件限制也有一定关系[3]。

2.4 培养目标单一

日本针灸教育的目的比较单一,主要培养能通过国家资格考试,从而成为能够从事针灸工作 的针灸师。即3年的在校学习,就是为了取得一个能够参加国家考试的资格。从某种意义上 说,针灸学校是针灸师国家考试的预备校。学校的教学内容基本上也是围绕着国家考试的范 围进行,因此,社会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否受欢迎,也往往在于看该校的国家 考试合格率如何。由于学校过于注重国家考试的合格率,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专业 基础知识的教育。使得学生毕业时,望闻问切不会,辨证施治不懂的现象十分普遍。

2.5 缺少实习机会

针灸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没有一定的临床实习机会,就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 量。日本针灸学校的针灸教育,没有象医师的培养那样建立正式的临床实习制度。不少针灸 学校受经济条件限制,没有自己的附属诊疗所,不能为学生提供临床教学基础。所以,许多 学生往往是一边在针灸学校学习,一边在针灸治疗院打零工,既挣学费、生活费,又获得一 些接触临床的机会(主要是见习及一些辅助工作)。毕业以后,则在就职的诊疗所或医院一 边积累针灸临床经验,一边再继续学习。

3 结语

日本的针灸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完善。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针灸市场的需 求,针灸学校或针灸学科正在不断地增加,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从对日本针灸教育的 现状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针灸教育重视法制法规教育、规范师资培养等措施都有 可供我们借鉴学习之处。当然,由于受日本特有的针灸师执照制度、国家考试制度的影响, 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注重国家考试、专业教学不足、实习机会缺乏等。随着我国医师法的 颁布和实施、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推行,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碰到类似的注重国家 考试合格率,而忽视基础知识的教育、基本理论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培养等问题。取长补短 ,未雨绸缪,是我们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

4 参考文献

1 石原保秀.东洋医学通史(汉方・针灸・导引医学の史的考察). 东京:自然社,1979:29

2 黑川清等.医学生に对する汉よ医学毙育を望する(医学部・医科大学教 育现场から考ぇる).汉方医学,1999;(1):2

3 戴昭宇,等.日本传统医药学现状与趋势.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274~380

针灸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针灸教学中 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211-01

引言

强化实训课程、创办实习基地是可以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育部门一直强调的办学方针。实践性教学作为针灸教学中的重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成为了针灸教学的关键,也是提高临床动手能力的中心。同论述教学内容对比,实训课程要配备更多的人力、物力,对针灸教学中实训教学的强化,通过了针灸界同仁的一致赞同。

一、制定教学目的,实现宏观制约

虽然在实训教学中可以各施所长,可是为了确保其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就一定要对针灸教学里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进行统一的规划,确立好教学目的以及基本需求,才可以进行宏观制约。教学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让学生培养实训室工作的习惯以及素养;2.让学生培养起基础的操作技术及能力;3.让学生培养起独自实训的初步操作能力;4.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训练相应论述课程的内容;5.让学生做好迈向临床而打好关于论述、实践、心理基础方面的准备。

二、编排好实训教材,巩固教学内容

教材是知识的源泉,编排好实践教材是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重点。为了掌握学生在每次动手能力的要求和想要表现的实训成效,就一定要有具体的实践教材,以保证可以进一步确立实训的目的,在目前还没有正统的实训教材的状况下,以自身的实际出发,达到符合学科进展和实训教学培养的目的,利用群体的优势,编排好本校的实训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实训教材包含了很多的实训内容,每项内容都以目的为要求、以标本为教具、以实训为方法等方面进行编排,这样的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模拟要求,也更加实用和简便。

三、培养教学方针,重视能力提升

(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方针

如今,摆在所有实训指导老师眼前的关键课题是:怎样做到以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要让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所提高,合理地指导学生可以用最快的时间掌控技能。老师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做好教学思路、教学方针、教学内容的培养。因此,要做到:1.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2.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学生课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紧密结合,不断巩固和加深动手能力对学生的影响;3.让学生培养起自己对动手能力的主动性。

(二)将实训室开放化管理,不断展开第二课堂的训练

为了提高学生对针灸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兴趣,学校可以通过合理地运用休息日及课外活动,将实训室开放化,为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的教学。

(三)强化考核及检查的力度,及时证明实训效果

针对专业课程的考核,要通过考试的具体科目的特征,通过笔试和口试相融合的方式,笔试和技能操作相融合的方式,以及将笔试、口试和技能操作相融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四)开展技能方面的竞赛,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影响

为了提升技能操作在学习过程里的位置,丰富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动手能力的成效,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学生竞赛,活跃学习气氛,巩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效果。这样的比赛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论述知识有所巩固,对技能水平有所提高,还将影响力不断扩大,激起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加强了学生对临床的自信。

(五)同教学医院相结合,根据实际进行指导和检查

学生在医院的实习期间,老师要经常到医院进行走访,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以及实习的状况,查看学生在实际临床上的表现,并且,老师要参与到最终的评比当中。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就要将所掌握的技术能力、知识能力全部发挥出来。

四、培养管理体制,符合教学需要

由于当前实训教学培养的不断深化,过去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的节奏。实训室的创办要同教务科研处、设备后勤处、教研室、相关医院等关键部门进行合作。实训室主管人员要关注实训教学的管理、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实训教材的编写,进行实训教学的探讨,结合实际经验,有效地确保了实训课改革的方针得以实现。

五、结束语

针灸教学里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繁琐的工程,要通过教学、临床、后勤等所有环节的密切配合,并且要做到以教研室为主体,教学与临床部门相互配合,领导从中协调,其他部门进行配合,一切以教学为中心,才可以获得应有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徐志伟,王黎,潘华峰,鄢来均.21世纪针灸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思考——对我校近十年来针灸学学位论文的调查分析[A].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

针灸学论文范文第4篇

On develop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dustrialization

Wu Qiang, Lin Hong, Wu Binghuang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 Massage, Fujian College of TCM, Fuzhuo 350003, China)

ABSTRACT Slow development, even stagn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 oxibustion science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besides external causes, own flaws such as incomplete unity of cognition of basic theories, incompletion of theory in directing clinical treatment, unclear levels of theories, unique consummateart or skill can be sensed, but not explained in words, doctor growth needs too long period, commonly-seen diseases account for less, and the effectiveness is untab le for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cases of illness, etc.. These causes restrict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the general theoretical system, and can not make acupu ncture and moxibustion develop along the orbit of “yesterday’s theory, today’s technique and tomorrow’s products” like other sciences. Development of acup 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ust follow basical rules of development of natural scie nces, selecting “tomorrow’s products”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and beginning from the fields with the suggestion of a new development such as sticking therap y,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and diagnosis, acup-moxibu stion serum, etc.

KEY WORDS Acup Mox Science/trends

新世纪针灸的发展面临着机构萎缩、人才流失、病员减少、效益滑坡等严重现象的困扰[1],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是针灸界同仁冷静面对现实,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认真审证求因,这样才有可能准确辨证施治,达到力挽沉疴的目的。1 存在问题

由于基础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原始起因、条件的限制,目前针灸自身存在的制约发展因素有以 下几条。1.1 基础理论认识不够统一,自相矛盾者多

由于针灸的基础理论起源不是一人一地一个中心,而是源起众多,这样一来难免存在各家学说,各自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发挥基础理论,而这些理论又很难在某个标准下整合,只能是。例如手法是针刺治疗的重要环节,但就连这样的核心内容也令针灸名家们感慨:“由于各家手法不一,流派纷呈,甚至相互牾,莫衷一是”[2]。“自明清以来,刺法流派不一,操作有简有繁,名目众多,各有长短,常使后学无所适从”[3]。至于不太常用的理论如各经气血多少等更是令人云里雾中,摸不着头脑。1.2 理论指导临床待完善,脱节者众

针灸理论中确有许多能出色指导临床并且临床容易运用的理论,但不否认也有许多临床不容 易运用的理论,例如各经病候中的某些具体症状,至今不知为何所指,经络的“是动”“是主”“所生”病,争论到现在还是不知所云。我们不能苛求古症与今病一一对应,但应该要知道古人在表达什么,遗憾的是我们目前还做不到。当然任何学科都不可能所有理论以齐头并进式的方式同步发展,参差不齐是正常的。但目前的现状是治好了就说是遵循了某个理论,而无效时却很难说出所以然来,更不敢轻易怀疑理论的阶段真理性,只能一味自责没有比及前贤,未穷及古人之奥旨。不敢超越前人就不会进步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针灸界要实践这一点尤其困难。1.3 理论上层次欠分明,梯度不明显

虽然学科上有层次,但学术上的差异却不大,过去常见不同层次学生共用同一教材的怪现象,现在虽然名义上已经分化,但本质内容有多大区别,业内人士心知肚明而又心照不宣。在医疗机构中中医、针灸的专家缺少权威性与此有很大的关系。1.4 独门绝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针灸比较讲究师徒授受与个人感悟,无法高水平批量生产。具体治疗上,西医处方开出后基本就没事了,是否取效主要取决于药物,与医师关系并不密切,而针灸医师开处方只是诊疗的一小部分,接着是大量的、更重要的直接治疗工作,是否取效主要取决于医师的治疗,而且此医师的经验彼医师不一定能吸收。1.5 针灸医师成长、成熟期太长

医师成熟应具备两大条件:技术水平与社会认可,后者包括社会经验与社会形象的认可,中医在这方面是吃尽了亏。虽然古有良相良医之说,但是时代在变化,社会的价值取向也在变化,高投入迟产出的学科对年轻人不具备吸引力,造成专业思想不巩固与学习兴趣的下降。同时回报期太长也影响到家长的投资意愿。它所造成的直接影响是,在普通人接受高等教育不是奢望的今天,针灸专业要招收一流学生几乎是不可能的。1.6 常见病种所占份额太少

常见病是医院病员的主体,控制了这个群体就控制了医疗的主动权。应该看到,西医西药(尤其是西药)凭借其稳定、有效、便利的治疗方式与强大的宣传攻势,在这方面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中医(包括针灸)虽然对有些常见病也有过相当不错的疗效,但在西药几乎全媒体的狂轰滥炸下几乎消失殆尽,针灸更是基本上退出了常见病首诊竞争。信息社会时代,桃李无语的境地已经成为美好的追忆,现实的表现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君不见很多国际知名的大公司一旦不做广告其销量一样下降。应该充分认识适应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与时俱进”,传统的“坐等上门”其最终结局很可能是“坐以待毙”,目前针灸界的现状已经诠释了这个道理。1.7 疑难杂症效果欠稳定,并非专长

针灸在基本上退出了相对容易治疗的常见病首诊竞争后,只能转向所谓“疑难杂症”并以此为荣,但是,针灸治疗某些疑难病种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却因为资料的获取欠规范不容易为世所公认,例如针灸治疗中风与背腰痛就是2个最明显的例子。其次,沉疴难起。之所以称疑难杂症,肯定是公认的难题,相关专业多学科协同都难以解决的问题,由针灸单枪匹马攻城破坚显然难度太大,而且针灸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限定了这种可能性的出现。第三,调节不是无限的。针灸治疗的基本点在于调节,而调节的基础在于患者尚处于可调节状态,“余不能生死人,其人自生耳”既是扁鹊谦虚美德的体现,也是扁鹊对针灸治疗机制的透彻阐发。疑难杂症可供调节的余地有限,否则对成功的个案不配冠以“奇迹”的字眼,而“奇迹”是不可能经常出现的。其实古人早就认识到针灸不是万能的,也有不可及的病症,《灵枢・本神》就提出“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伤,针不可以治之也”。第四,偏长的疗程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除非万不得已,否则经济、时间都有较大的压力,年轻人尤其难以承受。2 解决思路2.1 产业化发展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自然科学发展的模式是“昨天的理论,今天的技术,明天的产品”。如果承认针灸是一门自然科学,那么它就必须遵循这一共同规律,而不应该寻找这样那样的藉口来推脱、躲避。辩证法告诉我们:规律既不可创造,更不可违背。针灸“振兴”了几十年,还在为生存而挣扎,说明原先的思路值得反思。传统手工艺由于缺乏产业化这一环节,无一例外走向衰败、末落,在街头巷尾漏雨斜风中苦苦挣扎。针灸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广义的手工艺,它有昨天的理论、今天的技术,但始终没有在明天的产品上取得突破,手工劳作的敲敲打打在工业化产品的冲击下肯定不堪一击。西医传入中国不过百来年,却把有二千来年历史的中医冲的七零八落,个中滋味,值得细嚼。2.2 产业化是针灸发展的突破方向

针灸自身缺陷已如上述,按固有的轨迹前进即使在政策的扶持下照样举步维艰,危机四伏。倘若要使它的整个理论框架跟上时代的节奏,同步“现代化”又几乎是不可能,因为这些联系并不十分密切的“各家学说”即使某个局部有所突破也不可能对整个理论框架产生全局性的推动作用,而要全部推倒重来则是大错特错,因为这个框架并非一无是处,它有很多经得起时间考验、可以在临床重复的精华,如何在其中去伪存真,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并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或许就是针灸发展的突破口。从产业化的角度出发,这样的突破口应该符合①明确的理论或可以重复的技术,疗效可靠。②不仅仅只限定在为数不多的针灸师中而是在医师、患者中广泛运用,简便易行,有推广普及的可能性。因为只有让人们更多地了解、理解,才有可能在观念上接受直至实践中采纳、运用,所以产业化的前提是简单易用而又有效,在这方面,非处方用药所走的路值得我们借鉴。2.3 可能的突破口

(1)腧穴贴敷:贴敷是针灸中相对特殊的治疗方法,它能够充分利用对腧穴的刺激作用、经络的放大效应及药物的药理功效而综合起作用,临床运用甚广。美中不足的是目前的制剂十分落后,药物含量太低,难以达到现代制剂、药理学的标准。但是,经皮给药的种种优势已经使皮肤用药成为医药行业中发展最迅速的新领域,与其有相类似背景的腧穴贴敷疗法必将借此东风跃上新的台阶。乐观地说,随着经皮给药技术的成熟与推广,我们已经隐隐可以看见腧穴贴敷疗法给针灸界带来的一缕曙光。

(2)器械:包括诊断仪器、治疗仪器,在这方面大到国家攀登计划、“八五”“九五”攻关项目,小到各个单位的自选项目等都有阶段性、终结性成果宜尽快转化成商品,这些成果虽然可能一时还不尽人意,但正如没有完美的婴儿一样,只要不断运用、不断集思广益,就能不断改进,就一定有成熟的一天,否则若正不压邪,巨大的潜在市场很容易被心术不正者利用与左右。

(3)其它:一些新兴领域,诸如“针灸血清”等,虽然目前还存在不同的看法[4], 但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思路无疑应该引起高度重视。2.4 产业化与传统针灸的关系

产业化的前提是在针灸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但是绝不是对传统理论的全盘抄袭,更不是乐道于对传统理论的注释、验证,而是进行合理的扬弃。譬如开发治疗仪器时,必须吸收补泻的精华,选择合适的刺激量与刺激范围,但不可拘泥于传统补泻的以医师的自我感觉论补泻的思维定式[5],只有跳出这个怪圈,才能到达希望的彼岸。其次,治疗部位还在腧穴,有些仪器还必须在针灸医师(或其它科医师)的指导下运用。总之,传统针灸偏重于医师个人的修养的提高,而产业化方向则注重产品的质量并使不了解针灸者在经过很简单的介绍后即可自行治疗,他们是在针灸这棵大树上向深度与广度两个完全不同方向发展的分枝。

针灸学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扩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也是我国实现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而在各级各类高等教育体系中,担当着弘扬祖国瑰宝任务的高等中医药教育率先开始了对外开放的进程,已经成为全球性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把中医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从中医药发展史和中医药教育发展史中提取出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通过梳理重要历史事件有利于客观认识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历史、现状及其阶段特征,对发现问题、提出发展对策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卫生保健事业的宝贵财富。在中医药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学校教育成为继师承教育后的中医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正式成为高等教育医学门类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历史迄今只有50多年。

一、初步发展(1956年一1977年)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中医药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医药对外教育应运而生,成为国际间文化合作与交流的纽带。1956年9月,上海、成都、广州、北京四所中医学院相继成立,标志着中医药教育正式步人高等教育殿堂,中医药学的知识传承也从传统的师承模式转为现代高等教育模式。

1956年7月,根据中苏科技委员会决议,前苏联派遣3名专家组成针灸考察小组来华,在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1956年12月成立,198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学习3个月。1957年4月,卫生部下达(56)卫厅秘字184号《关于分配朝鲜留学生到江苏省中医学校学习的通知》,我国首届中医外国留学生于4月人学。朝鲜平安道保健部部长金孝善等一行3人在江苏省中医学校学习《针灸学》、《中医学概论》、《内经知要》等课程。同年前苏联、蒙古、缅甸等国留学生相继分配到该校学习中医学。1957年9月1日,北京中医学院招收首批外国留学生,这是建国后中医药对外教育的起步阶段。随后上海、广州等中医学院也承担了中医药对外教育,来华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人数有所增加,其阶段特征表现为:仅限于几所老校开展中医药对外教育,以进修教育为主,学习课程集中在针灸学,总体发展比较缓慢。19“一1976年是“”,像其它事业一样,中医中药事业遭到严重的破坏,受到严重摧残,造成中医中药日趋衰落,中医队伍后继乏人,中医药从业人员人数减少三分之一,全国中医医院从1960年的330所减少到129所,中医学院由21所减少到11所,中医药对外教育也一度中断。尽管如此,进人70年代后随着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针灸在美国引起轰动,引发了全世界范围的“中医热”)。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在北京、上海、南京建立了3个面向世界各国医学界的“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开展以针灸学为主的中医对外教育。不久上海中医学院、北京中医学院先后开办首期外国医生针灸学习班。

二、稳步发展(1978年一1989年)

经历“”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国民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为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春天,高等中医药教育对外开放工作也有了新的航向,实现稳步发展。

1.阶段特征

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表现为:一是国际交流频繁,举办中医药对外教育的学校增多,留学生人数增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以及人类渴望回归自然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天然药物和非药物疗法的兴起,世界各国纷纷邀请我国派中医药专家前往讲学,开展医疗和科研活动,并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药界人士来我国考察。70年代来华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仅有200人左右,到80年代中期翻了一番,其中欧美学生和非洲学生占了相当的比例。开展中医药对外教育的学校也由之前的几所老校扩大到全国各地中医院校。二是办学形式多样化,学习专业多样化。中医药在扩大进修教育和短期培训的同时,发展了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以及接受来华进行中医药研究的高级进修生。学习专业也从中医、针灸学扩大到中药、骨伤等专业。三是中医药对外成人教育进人初步发展期。从70年代以进修生为主转变为包括进修生、函授生、各类短训生、专业证书进修生在内的多种形式,自费生人数也逐渐增多。

2.突出特点

改革开放后,来华留学生教育也实施了改革。1978年以前,来华学习中医药的外国留学生绝大多数是享受我国政府奖学金的,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的一项重要改革就是开放自费来华留学生教育。自费生录取标准由各中医院校自行决定。1979年,国务院批准通过《关于接受自费外国留学生收费标准问题的请示》,为我国自费来华的中医药留学生教育提供发展条件。同年教育部召开全国留学生工作会议,明确规定留学生必须学习两年汉语后才可进人中医专业学习。1984年,教育部召开第三次全国留学生工作会议,肯定了外国留学生的学位制度,从此中医药对外教育学位体系开始形成,留学生研究生教育也开始扩大。在管理方面,自80年代以来,中医药高等院校对外国留学生教育的自逐渐扩大,主要表现在对外国留学生的录取权和在学校的管理权。198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关于在中医药对外教育中禁止滥发证书的通知》,加强了证书的管理。1989年6月,中国国际针灸医师考核委员会在北京成立;9月,国家中医药考试中心、国际针灸考试中心正式成立,这使得对中医、中药、针灸从业人员的业务质量的检测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三、快速发展(1990年一2000)年)

进人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通人和,内政外交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外部环境来看,到1998年底,世界上有162个国家与我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从内部环境来看,我国进人了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1992年党十四大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有力地促进了政治、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高等中医药教育对外开放在这一时期实现了快速发展。

1.来华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人数显著增多据统计,从1990年一1998年,我国339所高校共接受了164个国家234691名留学生,年均增长率为28.56%,比上个时期增长了15倍多,自费留学生成为来华留学生的主体,高校则成为接受留学生的主体。而这十年间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多名境外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是前20年学生总数的40倍。据统计,1988年以后来华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人数达14700多人,是1988年前来华学习中医药留学生总数的36倍。

2.中医药对外教育机构蓬勃发展,开展境外联合办学

截止到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在我国建立的三个“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为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近万人次的医务工作者。1994年在天津中医学院建立了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全国7所中医学院更名为中医药大学后相继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各地中医学院也都成立了国际培训部或留学生办公室。在1994年和19%年,南京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与英国伦敦德赛科斯大学,先后分别联合创办了中医专业本科教育合作项目,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与国外著名联合大学创办新专业的典范之作。这是西方国家高等院校首次向中医药学开放,标志着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式打人高等教育国际市场。

3.留学生教育进一步法制化和规范化

1994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制定了本科留学生学位管理规定,率先实施学分制度,使外国留学生选课更加灵活,教学管理也更加规范。19%年6月,国家留学生基金管理委员会成立,实行政府规定招生计划和奖学金名额[t8]a1997年3月,国家教委颁布了《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年度评审暂行办法》。2000年出台《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规定了留学生的接受方针、管理体制、留学生类别、奖学金制度、教学管理等重要内容,成为留学生工作进人法制化阶段的主要标志。随着来华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人数增多,我国中医院校也在逐步建立健全留学生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推进中医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进程。

四、蓬勃发展(2001年至今)

21世纪以来,世界步人了信息化、学习化社会,中医院校留学生的生源由亚洲逐渐扩展到欧洲和美洲,留学生的学历层次也不断提高。各中医院校把扩大来华学历留学生的规模作为主要目标,在非学历留学生中,短期进修生占大部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留学生基本情况(部分)见表一。

针灸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精选了郑老在揣穴、进针、行针候气、守气等几个方面的临证实践经验。突出介绍了取穴、进针应双手操作、重用左手的具体方法和必要性,善用温通法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热补"及"凉泻"的操作手法,改革、研制的新型子午流注临床应用盘。

[主题词] 名医经验;刺法

ZhengKuishan‘sExperiencesonClinicalNeedlingMethods

Haojindong1,ZhengJunjiang2

(1.AcupunctureandMassageDepartment,BeijingUniversityofTCM,Beijing100029

,China;2.Department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GansuCollegeofTCM)

[Abstract]

ZhengKuishan‘sclinicalexperiencesonidentificationofapointbymassage,

needleinsertion,waitingforcomingofneedlingsensationduringacupunctur

etreatment,keepingneedlingsensationandotherswereintroduced,especial

ly,experiencesonconcretemethodsandnecessityofacupointselection,need

leinsertionwithbothhands,andmorelefthand,andtreatmentofdifficultand

complicatedsyndromeswithwarmobstruction

removingmethod,manipulationmethodof"coolreducing"and"hotreinforcing

",andimprovementanddevelopmentofclinicallyapplicabledailyofZiWuLiuZ

huofnewtype.

[Keywords] FamousDoctor‘sExperience;NeedlingMethods

郑魁山(1918年~),河北安国人,16岁跟随父亲郑毓林(1896~1967年)学习针灸医术,1947年考取中医师,1951年创办北京中医学会针灸研究班;1954年任华北中医实验所主治医师,1955年合并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受聘于政务院医务室,为中央首长诊疗,并给外国专家班、国际班任教;1970年下放到甘肃成县医院,1982年调入甘肃中医学院,主持筹建针灸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研究会顾问,郑氏针法研究会会长,日本后藤学园、英国东方医学院客座教授。发表学术论文66篇,著有《针灸集锦》、《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针灸补泻手法》、《郑氏针灸全集》等14部著作。

郑魁山教授,从医60余载,学验俱丰,擅长针治疑难杂症,对针灸学经典理论和传统针刺手法,研用颇彰。在针灸学"理、法、方、穴、术"各个环节的长期临床实践中,以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治疗"八法"为指导,努力探索针灸配穴和针刺手法的应用规律,总结出一套独特见解。笔者有幸跟师研读,悉得传授,兹将郑老临证针刺经验整理如下。

1 双手操作,重用左手

左手揣穴,右手辅助:是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揣摸被针穴位处肌肉之厚薄,孔隙之大小,确定进针的方向和深浅,并将妨碍进针的肌腱、血管等组织分开。遇到关节、筋骨覆盖的穴位,右手握住患者肢体左右旋转、滚摇、屈伸、升降、抬举等活动,使穴位暴露,然后左手拇指或食指指尖切按住穴位皮肤,以备右手进针。

右手进针,左手候气:为了使进针准确、无痛、得气快,常用"指切速刺法",是以左手拇指或食指切按住针刺部位,右手持针迅速刺入0.1~0.3寸,再缓慢进针,左侧押手保持不动,随时触及针下气至冲动,候到气至,及时施用补泻手法,不可错过时机。例如针内睛明穴创用"压针缓进法",用左手食、中指或拇、食指分开上下眼睑,右手进针,在眼球鼻侧泪阜边缘半月形皱壁处缓慢将针压入0.5~1寸(不做捻转提插)。

左手关闭,气至病所:右手将针刺入穴位以后,左手一旦触到针下气至冲动,为使针感沿经脉向上传导,左侧押手用"关闭法",按压在针穴的下方,并协同右手与针一起向上推进,两手互相配合,同时努力,才能"气至病所"或使感觉传到预定的处所。此外,使用补泻手法后,当患者有舒适感觉时,要用"守气法",并根据病情需要保持感觉维持一定的时间,这也是应用针刺手法取得疗效的关键。

2 重视"八法"的应用

汗法:是选取某些经穴和针刺施用发汗手法,开泄肌表,驱邪外出治疗表证的一种法则。如针治风寒表证,取风池、大椎、合谷等穴,用烧山火手法,发汗解表,驱邪外出。若体虚患者,必须使用汗法时,可先刺足三里补气,或刺照海滋阴,然后再行发汗,以达到驱邪而不伤正的目的。

吐法:就是利用针刺经穴和催吐手法,引导病邪从口吐出,治疗痰阻咽喉,胸满脘胀的一种法则。如针治中风闭证和小儿惊风,当痰涎壅盛、阻塞气道、欲吐不得时,用左手拇、食指紧按双侧旁廉泉或单指切按天突穴,候至患者作呕时,以"金钩钓鱼"手法速刺该穴[1],激起神经反射作用,上涌作呕,即可将顽痰涌出。

下法:是利用针刺经穴和泻下手法,以泻实热、消积滞,排除肠胃宿结,除胀止痛,推陈致新的一种法则。如针治胃肠实热,大便秘结等病症,取中脘、天枢、足三里、大肠俞等,用透天凉手法,使其产生凉感下泻。若年老体弱,气血亏耗,肠失润养的虚证便秘,先取次、三阴交、照海穴用补法,以清热养阴,润肠通便。

和法:是利用针刺经穴和平补平泻手法,调和机体之偏盛偏衰,达到扶正祛邪的一种法则。如针治邪在少阳证,取大椎、液门、外关等穴,用阳中隐阴手法[2],使其先热后凉,治疗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证候。此外,针刺和法还广泛用于调和气血、调和肝胃、调和阴阳,使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平衡状态,印证了古人"平则不病"之理。

温法:是利用针刺经穴和热补手法,消除沉寒阴冷,补益阳气的一种法则。如针治慢性腹泻,取建里、气海、足三里等穴,用热补手法,使之产生热感,以温阳止泻。

清法:是利用针刺经穴和凉泻手法,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一种法则。如针治痄腮、咽喉肿痛、多发性毛囊炎,先取风池、翳风、合谷穴,用"进水泻法";继则取大椎、身柱、脊中等督脉穴,采用丛针扬刺法,称为"釜底抽薪"。

消法:是利用针灸经穴和不同手法,消坚散结,破瘀活血,消肿止痛的一种法则。如采用局部围刺法或施熨艾灸,活血散瘀止痛,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疼痛;或取阿是穴用三棱针点刺,挤出少许胶状粘液,治疗腱鞘囊肿;或在瘿瘤、瘰疬、结节部位用围刺提插法,或使针沿缝隙直刺及针向核边斜刺后用苍龙摆尾法[1],徐徐拨动,以活血散瘀,散结消瘿。

补法:是利用针灸经穴和温补手法,补益形体虚弱或气血不足的一种法则。如针治久泻不止、脱肛、阳萎等下元虚寒证,取关元、脾俞、肾俞、三阴交等穴,用热补手法或针后加灸,使腹部和会有温热感,以温肾暖脾,涩肠固脱。针灸补法是调整人体生理功能,调动机体正气,抗御病邪的治疗方法,故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

3 善用温法治疗疑难杂症

郑师在临床上常用的针法是温法,运用最多的穴位是风池。温法包括温补法、温通法、温散法。如治疗视网膜出血、青盲云翳等眼疾,用烧山火手法针刺风池,使热感传导到眼区,促使瘀血消散、吸收,称为"过眼热"针法。若耳聋耳鸣及头痛诸疾,也以风池为主穴行烧山火手法,并利用左手关闭配合刺手的推努手法,使热感传到耳中或头顶部位,起到通窍聪耳的作用。另外对风寒湿侵袭所致的上肢麻木疼痛和肩凝症等,取天宗穴为主施用热补手法,针刺时左手拇指揣穴,押在针穴下方,右手持针从冈下肌下缘向上斜刺0.7~1.2寸,得气后推努守气,同时左手加重压力向肩部推按,使热感传导至肩部,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称为"穿胛热"针法。此外,对中风后肢体偏瘫、痿软和风湿痹症等,病在上肢部,取大椎、大杼、肩、肩、曲池、外关、合谷、后溪等;病在下肢部,取肾俞、关元俞、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足临泣等,治疗时按顺序由上而下依次针刺,用热补手法或针后加灸,使热感传导至肢体远端,起到活血通脉、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作用,称之为"通经接气法"。

4 精简操作手法

郑师认为,针刺手法是临床取得疗效的关键之一,在《郑氏针灸全集》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类针法,还将他长期临证实践对手法操作上的心得体会及实验观察,都详细加以说明,如提插、搓捻、关闭、搜刮、飞推、拨动、弹震、盘摇、循摄、搬垫、停留、压按等行针手法的应用技巧和适应病证,并在实践中把传统的"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加以改进,删繁就简,创立出独特的"热补""凉泻"二种操作手法[3]。其中"热补法"是在针刺得气后,左手加重压力,右手拇指向前捻转3~5次,提插3~5次,再反复1次后,针尖顶着有感觉的部位用捻按、推努守气1分钟,使针下沉紧,产生热感;而"凉泻法"的操作是在针刺得气后,左手减轻压力,右手拇指向后连续捻提3~5次,候针下沉紧,提退0.1寸,再作慢(轻)插急(重)提3~5次,或再捻提3~5次,针尖拉着产生感应的部位守气1分钟,使针下松滑,产生凉感。这二种操作手法,简便明了,易于掌握和运用,且同样能产生"烧山火""透天凉"针法的效果。

5 改革研制新型子午流注临床应用盘

元、明时期的针灸医籍对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的记载,多是用语言叙述和计算,由于内容复杂,运用不便,故长期以来这两种方法没有得到推广和应用。为了使古代针灸医学

发扬光大,郑师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实践体会,将子午流注"纳子法""纳甲法"及"灵龟八法"与公历六十年日历"六十花甲子"融合在一起,研制成袖珍式"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临床应用盘"。此盘具有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易学易用的特点,包括有"纳子法""纳甲法"和"灵龟八法"三种优选取穴治病的用途,不用繁琐推算即可找到六十年内每日的"花甲子",以及当日当时的开穴,称为"郑氏补穴法"[4]。同时根据传统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理论,增补了脏腑经络辨证候时取穴、医案和子午流注现代研究成果;尤其是对"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诀"中"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似嫡亲……关冲属金壬属水,子母相生恩义深"的订正,不仅合理解释了原文,也为临床应用指明了方向。郑氏临床应用盘的研制,给针灸医、教、研提供了既简便又准确的工具,并将传统子午流注与现代时间生物医学结合起来,为临证针灸治疗优选穴组创造了条件。

6 小结

郑师在揣穴、进针、行针候气、守气等几个方面,有独特的临证实践经验,特别注重双手操作,重用左手,注重用温法治疗疑难杂症,善于总结传统针刺手法理论,将"烧山火""透天凉"等手法精简成为易学实用的"热补""凉泻"操作手法;并在继承古代"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理论精髓的基础上,根据个人临证经验,改革旧图,研制出新型的临床应用盘。更为可敬的是郑师将三代人总结出的郑氏家传针法经验,言传身教,授以后学,名扬海外,不愧为当代针灸大师。

7 参考文献

1 郝晋东,郑俊江.郑魁山家传针法.中医杂志,1998;39(5):279

2 郑魁山.针灸集锦.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79~280

3 郑魁山.针刺补泻手法.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6~59

针灸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医药;国际化;俄罗斯;中国

中图分类号:F125.5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1)03-0027-03

1996年7月,科技部(原国家科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承担了国家“九五”攻关课题《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在这个课题中提出了中医药国际化示范研究的目标:“九五”期间,选择组方相对简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市场占有率较高、方中所含中药材的基础研究较深入的产品,对其开展深入研究,争取有两三个中药作为治疗药物进人国际医药市场。从中医药国际化战略提出至今已经有15年,中医药国际化得到了全面发展。

一、中医药在俄罗斯历史悠久

(一)早期(18世纪及其以前)

俄罗斯了解中医、针灸早于其他欧洲国家,可追溯至1000年前。大约在10世纪(北宋年间),中药与针灸就通过民间交往和国家贸易途径传人俄罗斯。及至明代,中俄接触增多,针灸已为俄国人所使用。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俄国医学使团来华学习牛痘接种技术(当时欧洲天花流行),同时也考察了中国针灸术,此后俄国医学界开始关注针灸与中医。1773年,俄国的列比奥欣研究并报道了草药的收藏与应用,其中不少品种就是中药,这是俄国研究中药的早期记载。

(二)中期(19-20世纪前期)

19世纪,俄一些医院开始使用针灸疗法。查尔考夫斯基在《俄罗斯医学杂志》1828年第1期上撰文介绍针灸疗法,并详述了他本人的针灸临床实践,他主要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各种关节炎与风湿性肌痛症。从这时起,俄国开始探索针灸疗效机理,中草药的应用与引种逐渐开展。1871年,俄冒险家从我国甘肃、青海收集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北大黄)种子,种植于彼得堡并获成功,民间更普遍地应用当地草药与中药。20世纪前期针灸与中药进一步普及,针灸机理研究也取得进展。1946年,苏联生理学家福尔鲍尔特、波德希亚德撰文谈针灸穴位与皮肤的生物活动点的关系,他们从生理学、解剖学角度作了大量研究,认为针灸脑穴的实质是刺激生物活动点。

(三)近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末)

50年代,中苏建交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之后,苏联就开始了针灸疗法的广泛应用和基础研究,事实上形成了“针灸热”。自1956年起,苏联不断派遣专家来华学习针灸、中医;邀请秦伯未等中国中医专家到苏联考察、讲学与临床应诊;成立一些针灸研究组织。1957年,苏联卫生部成立针灸疗法生理研究所,苏联医学科学院也成立了针灸疗法感传试验室。首批来华学习的针灸人员在重要科研机构担任要职,并获得良好的工作条件,从事针灸临床与基础研究。

20世纪80年代起,针灸应用范围渐广,涉及内、外、妇、儿等各临床科室,开办了多家针灸专门杂志,其他医学报刊也常刊载针灸与中医的论文。针灸医生已逾2万人,大中城市相继成立针灸学会组织,如莫斯科、明斯克、列宁格勒均有针灸学会,会员数百人,分布在当地针灸研究所或综合医院针灸科(或称为针灸部)。

二、中医药在俄罗斯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医药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和深入,国际社会对传统医药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在与中国相邻的俄罗斯,中医药的发展更加迅猛。

(一)俄罗斯市场对中医药的认同情况

俄罗斯与原苏联其他加盟共和国有着重视针灸、中草药的优良传统,民众相信中医,中医药市场较为广阔。俄罗斯等地丰富的草药资源和移种中药的传统有利于中药研究。

为保障中医药安全、有效、规范地服务于俄罗斯民众,以俄罗斯医学科学院、俄罗斯营养医学院、俄罗斯传统医学院等为首的多个医学科研、教学单位于日前共同组建了俄罗斯东方医学研究院。其主要目标是将中国传统医学从临床应用、学术研究、医学教育等多方面通过正式渠道引入俄罗斯,并逐步在全国普及。

俄罗斯对传统医药的研究也很活跃。原苏联地区草药资源丰富,有四千多种,民间应用广泛,城乡医院也常常使用地产草药与中草药,约占医药总销售量的40%~50%。在苏联药典中收载的草药(植物药)占24%,这些草药均有现代药学研究的可靠资料。据统计,到1991年苏联解体之前,苏联医学研究人员已对三千多种植物药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

随着中餐饮食文化的推广普及,中医倡导的饮食疗法也逐渐被俄罗斯人所了解,中国的绿茶(花茶)、大枣、银耳等的药用价值渐渐被他们所接受。

(二)俄罗斯医药市场潜力巨大

为了大力发展本国医药经济,俄政府制定了一个新的五年计划,将建设本国的处方药、OTC药物、通用名药物三大市场,并严厉打击制售假药的非法行为。据预测,五年后俄医药工业总产值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比现在提高5~6个百分点。俄罗斯大力提升本国医药制剂业的生产水平,对于世界主要原料药生产大国中国和印度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这意味着俄罗斯将成为新的原料药进口大国,从而推动世界医药市场的增长。

随着中医药国际化的发展,中医药的出口增长迅速。2009年,我国中药出口额达到14.6亿美元,其中中药材及饮片占38%,植物提取物占45%;中成药出口额仅为1.6亿美元,占中药出口总额的11%。

2010年植物提取物出口增幅很大,出口额为339.45万美元,同比增加284.64%,成为近几年中药类产品出口的新亮点。据了解,因为有一些企业出口未按植物提取物的编码报关,所以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到俄罗斯的实际金额远不止于此。

目前,俄罗斯财政和经济状况良好。专家预测,2011年俄罗斯药品市场容量将达到4000亿~5000亿卢布,人均药品消费水平将达到欧洲平均水平。根据《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长期社会经济发展方案》,在2020年之前,俄药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卢布。

(三)中俄中医药学术交流活动

从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苏联的中医药教育受到当时国内与国外形势的影响,中苏之间的学术交流几乎是停滞不前的。自从中苏两国恢复正常关系之后,我国对苏联中医药人才教育进入一个转折时期,苏联医务人员纷纷来我国系统学习中医药学。承担对苏方中医药教育的机构及医学院校、医药研究所不断增加,北京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等也开展了对苏联的中医药教育。经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已形成一定的教育规模和体系,并积累了许

多宝贵的经验。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对俄罗斯开展中医药教育的初期,主要完成了中医基础理论的教育,旨在让进修人员接受中医药学的整体思想和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中期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介绍中国医药学体系,既有中医药基础理论,又有中医诊断学、针灸学的培训。后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对外中医药教育不断扩大,增加了气功、按摩及中草药学的内容。针对这种情况,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响应政府号召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如继续培养一支高水平翻译队伍,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举办中医药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翻译、出版俄文中医药图书以填补我国出版业空白,联合开发天然药物资源,拓展中草药贸易,利用互联网开展现代中医药信息服务、中医药远程教学,开设俄文中医药电子信箱。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中医药对外教育教学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它将极大地丰富对俄中医药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以中国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俄罗斯阿穆尔州国立医学院近年来进行的合作为例,自2004年起,双方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合作,举办一年一度的“中俄医药学论坛”,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两校的教师、医生、科研人员、研究生,以及来自其他医学院校及世界各国的学者们在会议上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研究成果,并共同承担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各方专家、学者围绕“传统疗法中的药物研究”这一主题,就有关植物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与药效作用研究、中药材的规范种植、药物的抗氧化作用及疑难疾病临床研究等学术领域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中俄医药学论坛”得到了俄方的高度重视,俄罗斯卫生部、阿穆尔州卫生厅及当地政府官员给予高度的评价,正如《阿穆尔州真理报》所言:“中俄医药学论坛”是不同寻常的举措,其主要任务是探讨欧州经典治疗方法与东方医学的关系。在“中俄医药学论坛”会议期间,中俄双方校长还就扩大两校间交流的范围、拓展交流的内容等进行了认真探讨。双方一致认为,交流层次应从以前的双方专家、学者间交流,扩展到研究生、本科生间的交流。双方互派研究生,研究共同课题,开展本科生的短期交流学习,举办两校学生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如中俄大学生艺术节等,以增进中俄大学生更为广泛的相互了解,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中俄双方院校学生的培养与提高,促进中俄人民之间的友谊。

(四)在俄罗斯中医临床治疗存在的一些问题

中医中药虽然在俄罗斯得到顺利发展,可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私人的中医诊所大都设在华人比较集中的楼堂馆所内,营业面积小、卫生条件不理想、医疗设备不足,形不成规模,保证不了服务质量。其次,虽然有些诊所开设的科别很多,可实际上里里外外只有几位医师。他们的专业知识不深,临床经验不足。据调查,华人在俄罗斯开办的诊所,多数没有获得俄卫生部门颁发的行医许可证,处于地下或半地下经营状态,无法公开对俄罗斯人进行接诊。再次,俄罗斯医院的中医专科或者门诊虽然面对俄罗斯人接诊,但由于俄医院收费标准过高,一般老百姓享受不起,对中医文化在俄罗斯民间的传播不利。

中药在中国对俄医药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一直较小,且出口形势不够稳定,经常出现贸易激增或锐减的现象。比如,中成药、中药材及饮片的出口就因国内中药材价格涨幅较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而进口商队伍不稳定也是影响出口的一个因素。

三、中医药在俄罗斯的发展前景

中俄两国医药交流有悠久的历史,特殊的地理位置、地缘条件及文化传统决定了两国加强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对俄开展中医药教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门科学,要吸取历史上受政治、时局影响过多的教训,在教育形式、途径、范围、手段等方面要不断创新并使之完善,为中医药全面走向俄罗斯奠定扎实的基础。随着中医药国际化的速度加快,未来中医药在俄罗斯的发展潜力巨大。

(一)一衣带水为中医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便利

1.很多中草药在俄罗斯境内都有十分广泛的分布,这就为中医药在俄罗斯的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如谷精草、牛至、牛膝、五倍子等中草药在俄罗斯都有比较广泛的分布,同时一些中药中的动物药在俄罗斯也分布广泛、数量巨大。

2.中医药文化在俄罗斯的广泛应用和中医药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更利于中医药事业在俄罗斯的发展与壮大。

3.随着中医药在世界推广速度不断加快,关于中医药的政府间合作将会明显增多。为了中医药文化在俄罗斯的发展,中俄政府也将在俄罗斯新建一些中医药院校并且在现有的医学院中增加中医中药专业的课程,同时中国政府也表示愿意无条件地派出中医药专家授课或进行学术访问活动,使俄方师生加深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在俄兴建大型中医药制药厂也是中医药在俄发展的一种方式。俄东方医学研究院已在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建立中医门诊部作为试点基地,并从中国引进中医专家,三地的试点门诊在2005年9月开始投入使用。

(二)中医药在俄罗斯发展的对策建议

1.语言上的标准化

中医俄语发展落后,阻碍中医中药在俄罗斯的国际化进程。应组织中俄专家共同编撰中医学词典,使中医俄语规范化、标准化。

2.中俄合作培养中医药人才

(1)在俄罗斯境内进行属地化教育,对俄罗斯本土人员进行中医药教育。

(2)招收俄罗斯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中医。

(3)通过合办研究所,共同进行中医药理论研究,带动中俄科技人员在中医药领域加强合作。

(4)通过政府参与,使中医在俄罗斯取得行医资格,规范中医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3.通过政府参与,进行中医药在俄罗斯的规范化经营和推广

(1)将在俄中医人员集中起来建立示范性中医院。

(2)以中方技术为基础,中俄联合兴办药厂,使中药制剂在俄罗斯的生产、经营规范化。

针灸学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阐述了中医药教育在国内外发展的状况,以及中医药国际行业标准和规范研究取得的进展。提出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所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教育学模式。

    《中国教育与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而教育国际化更是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趋势。近年来,中医药教育在国际上呈现良好态势。全国各中医药院校每年培养了大批国际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来华学习中医药的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人数逐年激增,已仅次于来华学习中文的学生人数。

1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状况

1.1中医药教育在国内目前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共118所,中医院校(含民族医药院校)33所,西医院校85所,其中13所设有中医系。

1.2中医药教育在国外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中医药机构,全球采用针灸、推拿、中药、气功治疗的人数越为全球总人口的1/3。由于中医药疗效逐步得到证实,国外中医药教育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1.2.1中医药教育在欧洲目前欧洲已有各类中医药学校40余所,部分国家和地区已规范了针灸注册制度,如英国对中医药教育的需求量大,由政府或私人资助的中医院校数量与日俱增,法国每年培养1000名以上的中医药人才,包括针灸师、自然疗法与草药疗法师。德国目前已有38个医药院校开设了针灸课。

1.2.2中医药教育在美国已有70余所中医、针灸学校,在校生8000多人,学制由业余制该为全日制。

1.2.3中医药教育在东南亚越南、泰国、新加坡等国承认了中医药的合法地位,中医药教育发展潜力巨大。

1.2.4中医药教育在澳大利亚2005年5月,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通过中医法案,承认中医合法地位,与西医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中医药教育纳人了澳大利亚正规高等教育。

1.2.5中医药教育在日韩日本承认针灸合法地位,但汉方医学目前还没有列人日本政府正式教育体系。在韩国,由中医药学和韩国治疗方法结合而成的韩医学教育得到政府认可。

2中医药国际行业标准和规范研究取得进展

    去年2月,中医药医疗机构设置、中医药教育机构设置、中医药从业人员资格3个国际行业标准的制定研究已经结题。上述3个国际行业标准研究是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承担的重大课题。另外,在由该会承担的“十五”攻关课题一中药标准国际合作研究中,已采用iso国际标准化工作格式写出人参、黄茂和葛根3种中药的示范性国际标准草案;在中医基础理论术语和常用名词术语的英译课题研究中,已建立起1.3万条的名词库和资料库;" g. b.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的英译国际标准、国际中医药从业人员资格(水平)的各类考试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等13个国际标准文件也在制定之中。这些国际标准的建立,对于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所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

3. 1面临的机遇

3.1.1中国加人 wto加人wto后,高等教育作为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目前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境外消费,即互派留学生。加人wto,为中医药教育全球化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为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优化中医药院校教育结构、吸引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办学理念更新和管理机制的改善,为中医药国际教育产业化提供了空间。

3.1.2医学模式的转化和中医药教育的特色现在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社会一心理医学模式转变,这与中医药教育理论上从天、地、神多方位考察人体的阴阳、藏象之间互相联系,在“天人相应”中把握疾病发生演变过程。这与现代医学模式是一致的。

3.1.3全球中药、植物药潮流现代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层出不穷,而中医药的毒副作用较小且疗效是某些生物药、西药无法达到的,人类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倾向潮流越来越明显,中医药、植物药开始显示出超强的科学价值,中医药教育备受外国留学生的青睐。

3.1.4  who的推动在世界卫生组织第56次大会上,讨论通过了关于发展传统医药的决议,将传统医学纳人了世界卫生组织工作总体规划。这标志着传统医学在一定程度上已正式得到了世界主流医学的认可。

3. 2存在的问题

3. 2. 1中医药国际教育的合法性和教育行为无序性之间的矛盾在国外,中医药教育的合法性还没有解决,大多数国家中医药教育没有纳人正规的医学教育体系,因此国外的中医药教育事业有的是商业注册的、有的是文化事业注册的等无序性行为,中医药教育的立法和规范还很欠缺。

3.2.2中医药国际教育的规范性和受教育者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目前国外学习中医药的人员构成复杂,有的是学习西医的,也有普通群众,有使用汉语学习的,也有使用其他语言的等,这些使得开展中医药教育的规范化遇到重大障碍。

3.2.3中医药国际教育的科学标准化与中医药理论的复杂多样性间的矛盾中医药教育要国际化,首先要解决的是中医药理论及教学方面等一系列的标准问题,而中医药理论的复杂多样,使得标准化的推进方面做的远远不够,阻碍了国际化进程。

3.2.4中医药教育特色优势与国外同类型教育机构越来越多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国外办学机构将大规模进人我国,另一方面,国外许多高校纷纷开办中医药课程和科研机构,跟我国抢夺生源、师资等,这使得作为中医药教育发源地,我国中医药教育的主体地位正接受前所未有的冲击。

3.2.5中医药教育的发展与外语水平不高之间的矛盾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其中很多深奥的哲理、专业术语等难以在英语和其他语言中找到对应的描述方法,因此对外语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人才很欠缺,不利于中医药的传播。

4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思考

4.1增强中医药教学优势,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建立跨国教学中心,加强教育培训的的国际合作,利用现达的信息通讯技术,如开展远程教育、境外联合办学、合作项目、短期培训、继续教育、网上咨询服务、教材数据库信息资料服务等,加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合作,尤其是加强与世卫组织的合作。以借助我国中医药教学的独特优势,建立国际性中医药教育认证机构或权威学术机构,为中医药在立法、技术标准准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起到良好的示范性作用。

4. 2加强文化交流中医药文化内涵深厚,中医药发展到至今还是很难进人主流医药领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医药所形成和依赖的文化内涵难以被领悟,比如“气”。因此加强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引导东西方文化和现代科技成果及研究方法去渗透中医药理论文化,让中医药理论和方法接近现代科学,形成既具有中医药本身特色,又符合国际化发展要求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体系。

4. 3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标准建设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标准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随着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等中医药国际机构的成立,以及近年来我国大批中医药从业人员在境外的教学、临床工作,培养了大批国际外向型人才,使得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具备了外部环境和人才基础。在此基础上,以教育机构、教育体制、教育模式、师资力量、教学内容规划和课程编排、教材、教学质量和考核等多方面的标准化建设等为重点的中医药国际教育标准化建设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标准化建设对于促进中医药的对外合作交流、对中医药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起重大促进作用。

5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5.1对境内中医药学学生的教育模式

5.1.1加强双语教学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中医药学知识,又要具备较好的专业英语能力,这是中医药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基本要求。双语教学是指用两种不同语言进行学科教育的教学活动。中医药教育目前进行的双语教育主要是汉语和英语。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专业知识、专业英语、公共英语(汉语)之间的比例。为此应该:(1)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将双语教学融人整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而不是单独出来,以便于公共英语(汉语)和双语教学的有机结合。(2)营造浓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能随时随地的感受到语言氛围,常常开展专业医学英语知识讲座、校广播电台可定时播放医学英语广播等活动。(3)采用合适的教材。对教材的深度、编排形式等多方面考虑,选择合适的教材,使得所学既能满际需要,又能保证中医药知识体系的完整性。(4)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学习优劣。学校应引进、培养一批医学和英语知识都较全面的优秀教师,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主导思想下,采有各种有效措施激励优秀人才从事教学。(5)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在继承、挖掘传统医学精髓的基础上,让学生广泛了解现代医学、科技、人文等多方面的信息,激发年青人的探索创新意识,为中医药人才走向国际作好学识上的准备。也让来华留学生了解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等,全方位的提高外语水平,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利于更深层次的学习专业知识。

5. 2对港澳台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模式

5. 2.1提高认识,加强医学伦理教育港澳台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国内的国际化教育模式仍比较落后,在提高认识、创新观念的同时,加强对港澳台来华留学生的医学伦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