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人民币国际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对策

引言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主要依靠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政策,保持了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但是随着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客观上推动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与重组,为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创造了条件,也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是,中国依靠出口和投资的增长模式必定不能长久的,转向以消费为主的内需成为必然选择,而其过程又是艰难的。虽然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其过程也注定充满坎坷,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与民族的未来,因此必须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做全面、深入、细致地研究。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

尽管目前,人民币已经在境外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且在周边地区广泛的流通开来,但是这并不代表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人民币在境外流通范围的扩大,必然会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

第一,为我国外贸企业规避风险。目前国际贸易都是用美元来结算的,当用美元结算完之后,进行换汇,换成人民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个汇率的变动,如果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很大的话,必然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防范汇率的波动,采用人民币的直接结算,可以为有效的为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第二,人民币国际化能够大大提升货币政策的效力,能够使得我国的经济政策更加专注于调整内部供需平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部分丧失,但是作为一个大经济体,货币国际化会放出货币政策的空间,提升政策效力,将外向型经济转变成内需型经济.人民币国际化会进一步减缓外汇储备缩水的风险,因为货币国际化的进程,通常伴有货币的升值,同时也会使得人民币单位国际铸币税的增加。

第三,中国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发言权取得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实现中国金融资本的国际化,让我国能够更好的参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分工合作,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最重要的前提便是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当人民币实现国际化以后,中国的金融资本才会国际化,以此可以将人民币国际化看成实现我国金融资本国际化的先锋,彻底摆脱目前人民币摆脱依附美元的现状,最终会让中国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发言权取得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人民币国际化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如果从总的情况来看,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与中国经济仍不相匹配。从国际支付活动中使用的货币占比来看,非人民币占到98%,美元占比接近80%;从货币国际支付占比与一国贸易额占比来看,2011年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占0.24%,中国的贸易额在全球贸易中占11.4%;从外汇交易占比与经济总量占比间的相对比重来看,2011年,人民币外汇交易量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比约为0.9%。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所面临的问题有:

1、贸易结算中人民币使用的不对称性。在我国对外贸易中,进口的物资使用使用人民币较多,而出口的物资却美元计价和结算,这样导致的后果在于——以美元计价的贸易顺差的增加。

2、人民币的计价能力非常有限。从上文的数字可以看到,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美元仍然是重要的中介货币,人民币不能独立发挥常规的贸易计价功能。企业仍然面临汇兑成本,承担一定的汇率风险。

3、没有形成真正的人民币交易及流通市场。在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下,人民币业务主要以负债业务为主,资产业务非常有限。很难形成一个真正的人民币交易及流通市场。

4、非居民持有人民币的风险对冲机制和获得收益机制缺乏。目前全球已经进入经济一体化时代,美元依然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作用,美元的金融产品依然雄霸天下,如果境外个人、企业、银行在持有人民币,这便意味着额外的持有、兑换费用。因此,会直接影响非居民持有和使用人民币的意愿。

三、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

我国政府目前拥有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并且与相当多的亚洲国家存在贸易逆差,同时也拥有华人区,这是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目前拥有的三大优势。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笔者认为需要进行三步走的战略计划:第一,加强与台湾、香港、新加坡的经济联系,让中华区形成一个大中华货币区。目前,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的GDP已经超过日本,区域内的贸易、资金、劳力的流动程度已超越欧元区,理论上是可行的,况且这些地区都说汉语,思考方式也一样,交流也比较容易;第二,吸引日本、韩国、蒙古加入,加强与东盟十国的经济合作,可以搞一个个货币区,采用共同的货币政策以保护东亚与东南亚的整体利益;第三步,扩充整个亚洲,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看似欧美受冲击大,但是实质上确是美国,欧洲受轻伤,中国受内伤,整个亚洲受重伤,这是因为,整个亚洲占全球进出口总额的1/3,占外汇储备42%,所以,亚洲国家为自身的利益,有必要团结起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但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需要走漫长的道路。从长远角度来看,要想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要让我国的金融市场更加健康与稳定。人民币国际化实现后,将更加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多极化、集团化、医域化的发展趋势,加速国际资本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国际金融的稳定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资料: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第2篇

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地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此前,中国先后与六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额达6500亿元的货币互换协议。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启程。

从货币职能来看,一国货币实现国际化,要经过“三步走”,即先成为区域和全球的结算货币,进而成为投资货币,最后成为国际的储备货币。漫漫征程上关山阻隔,人民币国际化还要面临许多门槛。

利率和汇率市场化

人民币要成为区域和全球的结算货币,首先要实现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

在汇率问题上,这些年来中美摩擦不断,西方国家对人民币低估的喧嚣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总是抓住这个“把柄”说事,不无攻讦之言,动辄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

中国央行目前采取的是以“一篮子”货币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这对保持中国金融的安全起到了防火墙的作用。中国政府需要力保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以最大限度挽救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出口行业,坚守人民币兑换美元不吃亏的底线。因此,人民币汇率在当前的形势下不太可能做出大幅度升值的“牺牲”。

而央行副行长苏宁也对外公开表态:我们不会人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能做的是尽量减少制度障碍,给使用人民币创造便利条件。弦外之音就是汇率稳定第一,其次才是国际化。

这样一来,人民币汇率就面临更大的压力。在G20峰会上,中国试图以人民币打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特别提款权)的货币篮子,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却遭到西方国家极力阻挠,就是因为人民币汇率没有市场化的缘故。

因此,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势在必行。要改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机制,推动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市场化。要放弃人民币汇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实行市场化汇率。

在利率问题上,人民币利率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低。迄今为止,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都要看央行的脸色,不能越雷池一步。

但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专家们的观点,只有一国宏观经济稳定和银行监管充分有效并同时存在时,才可迅速实现利率自由化,否则需要有一个创造条件的过程。

我国目前的经济正在打“保八”攻坚战,经济复苏趋势尚未明朗,中国的实体经济,还没有真正意义强大到足以支撑人民币国际化。而银行监管水平还比较低,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步伐还不能太快,需要采用渐进式。

平心而论,人民币要想实现国际化,一个健全的金融市场至关重要,而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应当是健全的金融市场的主要内容。以我国目前金融市场的现状,人民币国际化尚需漫长的时日。

而人民币国际化不可避免地要以牺牲一定民生为代价,所以在眼下步子不能迈得太大。

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曹红辉指出,要完成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二步即让人民币成为区域问的投资货币,其前提是必须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目前我国人民币仅在经常项目下实现了自由兑换,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还没有实现,这成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障碍。

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因为一种无法自由兑换的货币在国际上活动的范围将是十分有限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逐步向市场化迈进,尤其是1994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逐步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完全可兑换。在市场汇率基础上,正式确立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外汇实行管制”的现行外汇管理框架。

现阶段,我国之所以对资本项目仍然实行严格管制,是由于我国目前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都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还不具备放开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条件。

考虑到中国经济尚处于金融危机余波之中,国内金融体系还不完善,企业改革尚未完全到位,有必要继续完善宏观调控,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资本项目有序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还需要与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金融市场发展、企业制度改革等相协调、相配套,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完善跨境资本监测预警体系,防止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和可能的风险。

虽说资本项目下有序对外开放能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促进国内金融市场发展及其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便于市场主体扩大对外投资,分散风险、提高收益。但受企业竞争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对外直接投资和金融投资整体规模仍较为有限,放松资本管制,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一项长远的制度安排。

4月11日,在泰国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历史短暂,缺乏经验和人才,制度也需要完善。目前中国实行的是贸易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实行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还需一个较长过程。

中国人民银行也一再强调,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没有时间表。何时开放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最终取决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和金融监管水平与之相适应的程度。

但中国央行4月11日公布,中国第

季度末外汇储备刷新历史新高,达1.9537万亿美元,这为人民币自由兑换巩固了物质基础。

创新金融产品

人民币国际化,要求我国必须具有成熟的金融市场,有能力为周边国家提供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必须推动人民币计值的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为形成储备货币职能奠定金融市场基础,减轻对美元债券市场的过度依赖,给国外的人民币持有者创造投资的渠道。

花旗集团金融运营副总裁尚楠指出,中国金融系统相对落后,金融产品单一,无法与国际先进金融系统接轨。这使得银行系统的风险控制很弱。如果中国的银行业有各种各样金融产品的融合,系统健全,那么银行业国际化就很容易了。比如中国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在纽约都建立了分支机构,但是只有存取款系统,没有办法融入美国的金融系统。

但监管层对金融产品创新持谨慎态度。4月23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

(ISDA)第24届北京年会”上表示,银监会坚决赞成金融创新,但坚决反对在高杠杆率下搞金融创新,去赚取自己的奖金;坚决反对产品的复杂化,在没有透明度的情况下推进金融创新:坚决反对严重脱离实体经济和实际需要的金融创新。

刘明康指出,中国银行业要创新,要积极参与到衍生产品的发展推进过程中,但是必须遵循风险可控原则、成本可算原则,以及增加产品透明度原则。

“在这三个条件下,根据中国市场的发展条件和我们交易对手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国市场架构下的法规制度,有序地开展衍生产品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金融机构要创造出既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又比较安全的金融产品,尚需假以时日。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第3篇

自央行2009年启动跨境人民币结算,5年以来,中国已与近30个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清算业务逐渐形成全球布局。如今,经历了在贸易领域的快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开始逐渐进入资本项下开放的进程。

随着沪港通的开闸,以及未来“一带一路”投资规划的布局,中国开始进入双向投资发展的新阶段。商务部部长助理张向晨公开指出,中国对外投资金额超过吸引外资的金额,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中国已经到了资本输出的阶段,即将成为净资本的输出国。

“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开放是国际化进程的关键环节,随着各项基础设施逐渐建立,未来开放进程会逐渐加快。”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指出。

5年成绩单

2009年7月,国务院批准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人民币国际化的征程开始启动。5年时间内,央行平均每月达成一项进展的频率,使得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七大支付结算货币、第九大外汇交易货币。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跨境人民币业务五周年座谈会上指出,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2009年只有35.8亿元,到今年前三季度已超过4.8万亿元,人民币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人民币跨境收支占全部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重已接近25%,货物贸易进出口的人民币结算比重则超过15%。与中国发生跨境人民币收付的国家达到174个。

5年来,人民币清算行布局范围不断扩大,覆盖了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中东、澳洲等地,使得人民币的海外存量已达2.6万亿元左右。

“从各家大行争相获取人民币海外清算行资格,就可以看出人民币海外业务的空间在逐渐打开。目前,非洲和南美尚未有清算机构的安排,正是各大银行密集关注的问题。”某国有银行海外业务部人士向记者指出。

同时,为了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外的功能,人民币金融产品也在不断创新中。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债券品种已经包括国债、金融债、公司债、企业债等多品种,发行主体也涵盖境内机构、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和境外银行和企业等部门。

值得关注的是,英国政府于10月14日发行了30亿元人民币债券,成为中国之外第一个发行人民币计价国债的国家,也创下了全球非中国发行最大一笔人民币债券的记录。

“我一个月内接待了3批德国的客户,想要通过中行来开展人民币结算、融资等业务,这说明海外人民币的认可度提高了很多。”中国银行副行长岳毅用一个细节向记者展示了近年来人民币在海外的受欢迎程度。

拓展投资功能

一般来讲,人民币国际化要经过三部曲,即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随着贸易结算货币功能的逐步完善,人民币到了转向成为国际投资货币的关键阶段。

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闸。中国银行金融机构部总经理徐辰向记者表示,这是进一步发展香港特区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一大举措,为人民币资本项下的进一步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发展最早且最成熟的人民币离岸市场,香港特区金融市场的人民币投资产品最为丰富,其中包括点心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人民币货币期货、黄金ETF、人民币权证等产品。但一直以来,人民币回流是香港特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主要问题。

如今,沪港通的开启有效解决了资金回流问题,同时香港特区取消居民兑换人民币限额也会进一步扩大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有助于开发出更多人民币产品。

同时,香港特区以外的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投资机会和回流通道也在逐渐打开。2010年8 月,央行允许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2011 年 12 月,央行开展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支持境外机构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陈卫东认为,目前,除了香港特区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渐趋成熟、人民币投资产品日益多元化之外,其他离岸市场可投资、可交易的产品种类和数量仍较为有限,投资收益吸引力不足,投资规模仍然偏小,因此要继续拓展人民币更多的投资功能。

还须长跑

沪港通的开闸使得下一步深港通的启动有了很大的可能性,也让一些业内人士看到了内地资本市场与其他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可能性,最终实现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全面开放。

“相比贸易结算的开放,资本项下的开放路径更为复杂,会经历更长的时间期限。”连平向记者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是提高其在金融领域的使用率,并真正成为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

目前,已经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开始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今年初,尼日利亚央行宣布多元化外汇储备资产,将人民币份额从2%迅速提升至7%。目前,俄罗斯、东南亚、东欧、拉美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已经或者正在考虑把人民币作为官方储备货币。

但是这些距离人民币成为主流储备货币尚有很大距离。许多研究人民币国际化专家的共识是,想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投资和储备功能,中国首先要从国内改革开始,加大资本市场的自由化程度,加深金融市场建设,实现汇率自由化。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第4篇

人民币国际化的“势”

日益强大的中国越来越赢得世界尊重,其通货也越来越被境外认可,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早在1999年,已故著名经济学家鲁迪・多恩布施(Rudiger Dombusch)就预测,20年之后,这个世界上将肯定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种货币――在南美和北美将通用美元,人民币将有可能在亚洲占据主导地位,而欧元将成为其余地区的主要货币。“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Mundell)预期东盟国家货币会逐渐与人民币挂钩,未来可能在APEC(亚太经合组织)机制内形成一种国际货币,人民币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10年来,相对于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而言,中国经济保持了更高的增长率,这意味着人民币在中长期具有升值趋势,增强了其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内在魅力”。另外,中国已成长为举足轻重的世界贸易大国,特别是作为一个巨大的进口市场,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尽管当局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动作比较谨慎,但面对世界各国综合实力在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此消彼长的国际经济新格局,受冲击相对较小的中国没有理由不抢抓机遇。危机倒逼决策者调整战略和战术,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顺势提速。自2008年底以来,中国政府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尼、阿根廷等6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总额6500亿人民币、期限3年的双边本币互换。2009年4月国务院批准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作为第一批跨境贸易人民币试点结算城市。2009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签署补充合作备忘录,推动内地与香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相关工作。200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六部委共同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2009年9月4日,国家外管局的QFⅡ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称,拟将单家机构申请额度上限由8亿美元增至10亿美元,并将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QFⅡ投资本金锁定期缩短至三个月。2009年9月28日,财政部在香港发行60亿元人民币国债(系中国政府首次在内地以外地区发行人民币国债)。上述一系列迹象显示,人民币国际化正在驶向快车道。

人民币国际化的“道”

人民币国际化并非中国一厢情愿的事情,人民币究竟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取决于主要国家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博弈。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各国对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积弊的深刻反思,普遍认为这种单极的国际货币体系权利与义务不对称,缺乏约束制衡机制,只对极少数国家有利,纷纷要求改革这种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打破美元“一币独大”的格局。不过,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尚未彻底动摇美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的强势地位,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美元仍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同时可能呈现欧元与美元争夺主导权,日元和人民币伺机谋求应有地位,国际货币体系从“单极”走向“多极”的态势。至于最终出现什么样的多币鼎立格局,还要看各主要国家经济和政治力量的消长与对比。人民币目前虽然不是国际储备货币,但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并拥有美国政府最多的债权,客观上使得中国在争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以及凝聚各新兴经济体力量方面有更多的话语权。运用“巧实力”(smart power)充分整合人民币国际化所需要的相关资源,争取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应该成为我们规划经济全球化战略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强国造就强币,强币支撑强国。一方面,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是确立和巩固发行国货币地位的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大部分时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1979-2007年,我国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高达9.8%。即便在遭受特大自然灾害袭击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仍达到9%),成为发展中国家阵营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体。加入WTO后,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经跻身于国际贸易大国的行列(2007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突破2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2008年,尽管下半年开始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年进出口总额仍达到2.56亿美元,在逆势中增长17.8%)。与此同时,人民币在不少国家或地区广受欢迎(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在2008年3月披露,境外流通的人民币估计超过300亿元)。另一方面,一国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地位的提高,反过来也会给发行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和日益强盛带来诸多有利条件(就人民币而言,除了可以给中央政府带来巨额的铸币税收益之外,至少还有利于减少中国在“大中华”经济圈内贸易的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中国要实现由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必须解决贸易大国与金融小国的矛盾,致力于延展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生态位。人民币国际化的“道”,从根本上说就是将其作为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逐步将人民币打造成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与强国地位相适应的强币。

人民币国际化的“术”

作为强国战略要义的人民币国际化。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我们认为,稳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拓宽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生态位,需要通过以下步骤和配套措施,采取由易而难、由浅入深、渐进探索、步步为营的策略,此乃人民币国际化的“术”。

第一,逐步建立双(多)边货币互换关系,并在试点的基础上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范围。

同经贸往来密切的国家或地区订立双(多)边本币互换以及将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的货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中国对资本项下货币兑换的某些限制,迂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目前中国政府可以探索与所有“东盟10+3”国家以及其他经贸往来密切的国家或地区(如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某些拉美国家和非洲国家等)签署双(多)边本币互换,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范围,营造方便外国人使用人民币的基本环境,从而使人民币潜移默化地成为这些国家或地区广受欢迎的流通货币和储备货币。

第二,建立方便外国投资者兑换人民币、投资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和规避汇率风险的离岸金融市场。

为了让境外政府与投资者愿意长期持有和储备人民币,中国需要建立和完善如下三大离岸金融市场。一是离岸人民币结算市场。只有当境外投资者能够

便利地将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相互转换时,其持有人民币的兑换成本才可能降低。二是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市场。只有当境外投资者能够便利地购买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时,他们才愿意在较长的时期内大量持有人民币,人民币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储备货币。三是功能完善的离岸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只有当境外投资者能够通过远期交易有效规避和对冲汇率风险时,他们才愿意长期持有人民币资产或负债。

第三,进一步加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作用。

香港应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最重要的“试验田”。香港与珠三角地区在经济和贸易上已经形成不可分割的联系。目前广东若干跨境贸易人民币试点结算城市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配套的。另外,香港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自由港与贸易集散地,是境外人民币流通最活跃的地区。以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境外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以及境外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市场的“试验田”,进一步加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作用,是步步为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稳健策略,如果进展顺利,可为日后人民币在包括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和新加坡组成的“在中华区”自由流通积累经验。

第四,渐进实现资本账户的对外开放。

在实现经常项目的对外开放之后,渐进实现资本账户的对外开放,成为中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的重要步骤。长期以来。管理当局对资本账户的对外开放比较谨慎,但一直主张创造条件逐步加快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开放步伐。2009年9月4日,国家外管局的QFⅡ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称,拟将单家机构申请额度上限由8亿美元增至10亿美元,并将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QFⅡ投资本金锁定期缩短至三个月。此举表明管理当局希望放松管制引进更多国外优秀的中长期机构投资者,在保证国内资本市场运行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渐进实现资本账户的对外开放。

第五,推动各项配套的金融改革,开放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大门。

一是适当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让人民币汇率更多地由市场力量来决定,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弹性;二是放松利率管制,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三是金融行业同时甚至优先向国内民间资本开放。长期以来,中国民间资本在投资方面受到国有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挤压,在金融业中只有狭小的生态位。在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之前,必须同时甚至优先向国内民间资本开放。才有利于保证民间资本和民族产业公平地享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利益,并有效制衡影响中国金融安全的外资势力。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货币国际化 进程 启示

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来看,作为一个大国必须要有一个符合本国利益而且自己所能控制的货币体系,而诉求自己货币地位的提高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目前中国也正面临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这一问题。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人民币国际化成为我国克服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走出经济失衡的必要途径。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英镑等主要货币国际化的进程进行分析得到启示是十分必要的。

一、主要货币国际化的进程分析

(一)英镑国际化的进程分析

英镑是第一个成为国际货币的货币,英镑取得世界货币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实力的增强。英国在19世纪80年代取得了在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中的垄断地位,经常项目持续顺差,同时保持资本净输出,这为英镑汇率稳定性的保持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从历史数据上来看,英国的经济实力越强,国际收支顺差特别是贸易顺差越稳定,英镑的汇率越坚挺,英镑作为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的地位就越能够得到保证。

(二)美元国际化的进程分析

一战之后,经济的强盛促使美国开始诉求并取得了美元国际地位的提升。战后初期美国的单独拥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1/2,出口贸易的1/3和黄金外汇储备的2/3,都占第一位,其对外直接投资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代替英镑成为中心货币,这一结果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两国经济力量的对比。以美国为母国的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以及美国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为美元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使更多的经济主体愿意或被迫持有美元,这对美元地位的保持和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日元国际化的进程分析

日元国际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当局通过一系列官方文件和决议,推动日元国际化的步伐。日元地位提供的基础是日本经济的恢复和经济实力的增强。1967年日本对美国开始出现贸易顺差,1980年日本GDP接近美国的一半,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一大国。在此基础上,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口元的国际化初见成效。在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中,日元的比重为8.0%,大大超过了英镑3.0%,仅次于美元和西德马克。

(四)欧元国际化的进程分析

欧元是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典型实践,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在欧元诞生后与美元抗衡的过程中,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币值稳定和坚挺对于欧元国际地位的取得和巩固提高尤其重要。稳定的币值背后是欧元区稳定增长的经济,事实上欧元区的经济总量已可与美国抗衡,GDP与美国相近,国际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20%,欧元区银行资产已经超过美国,金融总资产与美国接近,特别是欧元区还有着美国所没有的大规模贸易顺差,这些都是欧元的国际地位能够得到巩固和不断提高的必要条件。

二、主要货币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英镑被美元代替

一战结束时,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国民财富损失严重,国际收支状况恶化,特别是贸易收支方面,从战前的债权国变为战后的债务国。反观美国,一战后其工业产量、出口贸易和黄金储备均居全球第一位,可以说经济实力的哀弱,特别是贸易逆差的增加和债务地位的转变,是英镑强势地位被美元所取代的根本原因。

(二)美元地位的哀落

一战结束后初期,美国的对外对内经济政策导致则政赤字增加、黄金和美元外流,这使得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信心受到严重的影响。在数次贬值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土崩瓦解,美元失去了原有的国际地位。目前,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从一战后的一半以上降至不足1/3,失去了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历史在轮回,又是贸易逆差、对外债务、货币贬值以及综合经济实力,导致了美元国际地位的下滑。

(三)日元国际化进程的停滞

日元国际化进程的停滞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政府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于1987年接受"广场协议",被迫放任日元升值。日元的过度升值不仅使得产品国际竞争力减弱、贸易顺差缩小,更严重的是导致国际资本对日元的贬值预期,终于引发大规模的日元抛售和资本外逃,泡沫经济破灭。此后的十余年间,日本经济陷入平均经济增长率为1%的低迷停滞阶段,日元国际化也因此搁浅。

(四)欧元国际化进程的延迟

欧元在其诞生过程中曾经历数次波折,最严重的一次波折是在1992年。在大规模的外汇市场投机活动当中,欧洲货币体系两次调整汇率,英镑和里拉退出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最终欧共体实行了事实上的汇率自由浮动。这次危机的导火索在于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欧洲汇率机制自身的缺陷。根据"三元悖论",在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基础上,各国不可能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这会对汇率机制的实施形成内在的阻碍,产生不均衡。

三、主要货币国际化进程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一)实体经济强大是基础

无论是金本位制度下的英镑和美元,还是信用货币制度下的日元和欧元,走向国际化的基础都是经济实力,特别是实体经济的强大。以美国为例,20世纪60年代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国际收支持续恶化,对于美元国际地位的降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在90年代美国的实体经济重新强大起来的时候,美元的地位又有很大的巩固和提高。因此,对于人民币来说,只有在实体经济强大的基础上,保持国际收支特别是经常项日的顺差、充足的外汇和黄金储备,才会为币值稳定提供保障,推进货币国际化的顺利进行。

(二)国际市场需求是关键

主要货币国际化的历程不尽相同。例如美元和欧元,在国际化的历程当中有政府间协议作为制度保障,但从总体上来看,一国货币要走向国际化,特别是能成为储备货币,它的关键在于其它国家对于这种货币的接受意愿有多高,也就是这种货币在国际市场上有没有很高的需求。这是由它的币值是否稳定,是否有足够的流动性,公众对此货币是否有足够的信心所决定的。因此,对于人民币来说,促进国际市场需求是重中之重。

(三)外部冲击问题需防范

作为储备货币发行国,获得利益的同时也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因为当一国货币取得储备货币的地位后,需要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放松资本流动的限制,这会影响国内货币政策的自主性,还会使国内经济受到较大的外部影响和冲击。例如为了货币国际化的顺利进行,货币当局需要保持本币币值的稳定,在这一过程中,易发生本币高估和过度升值的现象,故极易遭到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在资本项目不断开放的情况下,热钱流动日益频繁,在与国际投机资本抗衡的过程当中,一旦失手,就容易对汇率和汇率制度造成重大打击,日元国际化的失败和欧元国际化过程中遇到的阻碍都曾经受到了美国的阻挠和来自国际投机资本冲击,这也是走向国际化的人民币需要防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裴平.国际金融学[M].南京:南京人学出版社,2006

[2]姜波克,张青龙.货币国际化:条件与影响的研究综述[J].新金融,2005(8)

[3]孙健,魏修华,唐爱朋.从三大货币发展历程看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路径选择[J].亚太经济,2005(2)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成本;收益

21世纪人民币开始走向世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大量人民币在海外流通,国际趋势逐渐暴露。美元和欧债危机引发的市场对欧元的生存疑虑,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增加。目前,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和收益的可行性,对于正确认识人民币国际化,合理安排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和问题

据SWIFT的公告称,到2014年11月,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常用货币,超越了加元和澳元。截止到2014年年底,全球人民币支付价值总额增长了20.3%,远远高于所有货币的支付价值总额的增长速度(所有货币的支付价值总额增长14.9%)。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东亚的部分地区和国家,且规模并不大,而且人民币无法参与到全球大宗商品的交易中进行计价、定价或者结算,目前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贸易和金融活动对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外人民币不能与更多种外币直接兑换,从而导致部分企业在进行金融贸易时可能会被迫支付额外的交易成本。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从收益角度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近期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但短期内经济增长需要加强,随着经济和金融稳定的不断维护,对推动经济发展的高货币化已越来越迫切。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将取决于不断推进的城市化和消费升级,以及金融服务,以支持实体经济继续改善。在这方面,协调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一项重要措施,这些可以概括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主线。

(二)推动国内金融改革开放。国际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和人民币定价的市场化,会促进国内金融改革的实施,对于一些可能的阻碍金融改革的隐患,也将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大势所趋,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设立后,自贸区内开始尝试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促进我国推进相关金融改革。

(三)推动我国进一步参与金融全球化。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在国际金融经济活动中能够取得主动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同样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重要举措,将更有利于影响国际经济金融新秩序的制订,从而更好地维护国际秩序的公平和保障中国的国家利益。

(四)获取国际铸币税收益。人民币国际化以后,中国将获得可观的铸币税收入,实质上就相当于间接地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发行人民币从而获得高额的铸币税收益,将成为中国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由此而带来的结果可能就是中国政府在应对政府收支方面将更加自如。

(五)加强逆差融资能力。当我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央行就会通过增加发行人民币来取得融资以弥补国际收支的赤字,从而获得逆差融资的能力。而不再需要通过调整改变国内已有的利益格局来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出现贸易顺差时,则通过接受人民币的流动性结算,从而加强中国对国际收支赤字的融资能力,更好地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六)降低汇率风险,缓解外汇储备过快增长。随着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逐渐地得到广泛认可,国内的金融市场机构和投资者在国际金融经济活动中可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能够更好地抵御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减少额外的交易成本。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给中国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成本和风险,国内制度不完善,金融改革阻碍重重,市场经济尚不成熟,人民币国际化配套措施不完善,而外部发展环境不明朗,来自国际环境的压力不断,世界经济刚刚复苏等,这些都可能凸显出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压力。

(一)削弱货币政策独立性。人民币一旦开始作为储备货币,将或多或少地对中国实行独立货币政策造成阻碍。根据三元悖论,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不可能同时实现。由于一国货币价值的稳定性以及高度自由开放的金融市场是该国货币国际化的重要前提,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将要求我国维持稳定的汇率并且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这就意味着我国某种程度上很难完全实现货币政策自主性的目标。

(二)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将会使得更多的人民币在境外流通,被境外的个人投资者、企业和政府持有,形成离岸市场,这将加大央行对货币数量控制的难度。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流动资产在国际市场上的大量出现带来的是人民币监管压力的上升,人民币跨境的自由流动使得央行不仅要调控国内货币市场,更要承担来自国际市场的压力,对如何合理控制货币供给量提出难题。

(三)遭受投机性攻击。新生的国际货币缘于其自身的脆弱性和不成熟的特点,在最初走向国际化时往往会受到阻挠,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来自外部甚至是内部的投机行为会极大的损害到货币的声誉,所导致的后果可能就是货币持有者对货币信心的不足乃至丧失。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也将不可避免地遭受投机性攻击,并且这种攻击可能会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而愈发激烈。

(四)面临特里芬难题。国际货币储备制度决定了货币发行国无法有效保持国际货币的清偿能力,这种矛盾源于国际货币信用体系,也直接导致了货币持有信心与流动性难以兼顾的难题。对于储备货币发行国而言,为了满足全球经济增长对国际货币的需求而采取的货币扩展政策可能与抑制本国通胀的货币政策需要产生矛盾,也可能在保持货币在世界范围内的币值稳定与发行货币拉动经济发展之间左右为难。

(五)冲击国内经济金融稳定。人民币国际化将使得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自中国入世以来的联系进一步加深,这既是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因为这意味着国内金融市场遭受国际经济冲击的可能性加大,来自国外的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和混乱都将不同程度的威胁到中国的经济。人民币国际化使资金跨境流动更加自由,这可能会使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秩序受到严峻的挑战,增加国内经济金融稳定的难度。

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应对策

通过以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收益分析,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成本风险,因此中国需要坚定不移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但是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收益固然可观,其存在的成本风险同样值得我们注意,如何在积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做到趋利避害,中国政府还需要结合国内和国际的实际情况作出应对,具体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多层次、全方位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政府应该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如鼓励和放宽境内机构和个人进行境外投资;建立境外人民币回流的多种渠道,目前境外人民币回流的主要瓶颈是贸易结算回流渠道不通畅以及投资回流渠道匮乏,扩大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的主要通过扩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促使人民币有序回流。着重发展贸易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兑换,也要适当放松对资本项目的不必要的管制,在政策层面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

(二)人民币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可以降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管理风险。但目前,人民币金融衍生产品种类少,规模小,交易活跃。因此,我国政府应重视相关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逐步稳步推进。

(三)加强人民币交易结算系统网络。根据目前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情况来看,亚洲的国家和地区无疑是人民币国际化最主要的突破口,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内已经受到相当程度的接受和认可,中国政府应该抓住这个优势,首先扩大人民币在对亚洲尤其是东亚国际和地区的进出口贸易中计价结算的地位。要促进国内金融机构与国际金融机构的交流,加强人民币交易结算系统网络。

(四)完善金融监督机制。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中国政府加强对宏观金融经济的监控和管理。一国的货币国际化在提高该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经济相适应程度的同时,也提高了该国国内对金融市场和机构进行监管的难度。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的金融监管机制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还不完善,在金融监管方面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应尽快采取各种措施,加强金融监管。

参考文献:

[1]许祥云,李一丁.货币及人民币国际化成本收益的研究综述[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1)

[2]李琳.人民币国际化成本收益分析及推进策略[J].金融纵横,2011(2)

[3]黄亭亭.人民币国际化基本条件分析:基于风险和责任角度[J].上海金融,2009(4)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困难;对策

次贷危机之后,美元的衰弱直接影响着多国货币遭受损失。人民币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人民币在这次危机中一直保持着稳定使世界各国增加了对人民币的信心。由此可见,国际货币体系需要人民币来打破原有的格局,需要更加的多元化。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改变国际货币体系原有的单一格局,使国际货币体系更加合理化。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

次贷危机之后,中国成为美元的最大储备国,到2009年9月底中国的美元储备已达2万亿美元。而美元的直线贬值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币的发展都遭受了很大的影响,导致了中国很多工业在对外贸易中由于使用美元结算遭受了很大的损失。所以,中国必须加强人民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减少在对外贸易因使用外币结算而遭受的损失,可以减少汇价风险,还可以减少相关企业的成本。并且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贸易顺差的增长,增加国内就业机会,满足了中国现在对外贸易增长的需要。

现在,国际货币只是集中在少数国家的手中,一旦这些国际货币发行国遭遇危机,那么其他持有这些国际货币的国家必然会遭受到很大的冲击和风险。然而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促使国际货币更加的多元化,避免了国际货币集中在少数国家的手中。并且国际货币多元化可以使国际货币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可以分散金融危机引发的风险。

二、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一些困难

(一)其他国际货币发行国会采取措施延缓或阻碍人民币国际化

现在的国际货币还是以美元为中心的,美国政府是决不会允许其他货币影响美国的经济霸权的,所以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一定会采取措施延缓或阻碍人民币国际化。同样,欧元是欧洲联盟的经济利益的代表,人民币的国际化自然会动摇欧元在国际上的地位。欧洲各国包括英国都会采取措施延缓或阻碍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竞争对手是日元。虽然现在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日本的经济实力仍然是不可小觑的。

(二)人民币还是不能实现完全的可自由兑换

“货币自由兑换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不可兑换;第二,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可兑换;第三,完全可兑换。”人民币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资本项目也没有完全开放,人民币以什么资产方式持有,这些都导致了人民币还不能实现完全的可自由兑换。人民币国际化其实是“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另一个说法。

资本项目的开放对中国的制约是巨大的,资本账户管制已经成为中国治国方略的重要方面,是中国抵御金融风暴的一道屏障,而人民币在资本项目开放下的国际化的一个致命薄弱环节是,如果该计划如愿以偿,大量的流动性必然会侵蚀资本账户的防火墙功能,导致外资溢人中国资本市场。

(三)人民币难以取代美元的国际地位

虽然美国在次贷危机之后,经济在走下坡路,美元的国际影响力也削弱了一些,但是美国仍然处于国际霸主的地位,美元也仍然保持着国际货币的霸主地位并且主宰着国际资本市场。人民币想要取代美元的国际地位是不切实际的。中国在与美国的贸易合作中由于美元的霸权地位导致一时还难以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单位,例如:2008年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合作中有90%以上是采用美元作为结算单位的。这些都在向我们表明人民币是难以取代美元的国际地位的。目前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目标是取代日元成为世界第三国际货币,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应该以日元为竞争对手,想要和美元、欧元抗衡还不太可能。

三、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一)中国政府应该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利率体系

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是汇率市场化。目前,我国的汇率制度导致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缺乏,而增加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弹性,推进汇率机制和利率机制的市场化,是解决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困难的第一步。但我国汇率机制的改革促使了中国和其他国际货币发行国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而汇率机制改革的重要条件就是央行应该放弃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直接干预,转而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利率体系。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在于利率要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央行管制。

(二)促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完全可自由兑换

目前,我国还不能使人民币资本项目完全的可自由兑换,但是人民币国际化要求必须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如果人民币资本项目不能完全的可自由兑换,那么人民币也不能完全的国际化。只有促进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才能促使人民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货币。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完全可自由兑换不可能是短期促成的而是需要长期推进的,应该先促进人民币资本项目有条件的可自由兑换,再实行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完全可自由兑换。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优势与弊端;对策分析

0.引言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然的,但是就社会环境来看大多数都只关注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忽略了其所潜在的风险与弊端。清晰准确认识人民币国际化的益处与弊端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人民币国际化的优势

1.1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美欧日元之所以能够作为国际货币是基于该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国际地位。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我国就能够对世界货币进行适当的调节,进而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会随之增加。同时人民币实现国际化能够改善当前人民币处于被支配地位,规避国际货币体系给我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1.2获得国际铸币税收益

国际铸币税收益是人民币国际化后最为直接的收益。铸币税即为发行者凭借着发行权所获得的纸币发行面额与纸币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当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就能够与美欧日一同分享国际铸币税,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1.3有利于降低外汇储备规模

目前我国是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足够充足的外汇储备虽然能够稳定国内金融秩序,但是同时也带来的了巨大的货币政策压力。美元贬值致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持续缩水。如果人民币实现了国际化就能够降低我国对其他国际储备货币的需求,能够有效降低外汇储备规模。同时,实施货币输出政策还能够执行强势的货币政策,改善国内流动性问题。

2.人民币国际化的弊端

2.1加大金融机构经营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后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国际资本的流动性增强。而这些变化都会导致人民币汇率波动。人民币汇率波动将会对金融行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有可能会对我国金融体系造成巨大的冲击,而我国金融机构风险控制能力有限,无法满足人民币国际化后带来的金融风险。

2.2增加金融监管难度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而我国由于金融监管经验不足,难以对人民币进行有效监管,因此必然将会对国内金融行业造成巨大的影响。

2.3陷入“特里芬难题”

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我国必然会出现贸易逆差的现象来保证国际金融体系稳定。如果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就需要准确足够的数量来满足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的需求,因此可以推断只有我国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才能够有人民币流出,让国际范围内拥有足够的人民币。但长时期的逆差又会导致我国负债增加,并且影响人民币的价值[1]。这就是“特里芬难题”。虽然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已经长期处于双顺差状态,储备稳定,但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后就必然面临上述问题。

3.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

3.1实现体制改革,增加金融机构竞争力

3.1.1深化国有银行改革

深化国有银行改革,明确银行组织机构部门的职责,构建科学的决策流程;建立合理的董事会制度,同时实施高效的评价与责任制度;改善银行管理层的专业管理水平,加强银行监事会的工作职责,加快国有银行的财务重组与股份制改革。

3.1.2大力发展中小银行

大力发展中小银行,吸引民营资本,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中小银行适当的政策优惠。

3.1.3推动债券市场发展

推动债券市场发展能够改善我国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比例失衡的现状,开发企业融资渠道,降低银行系统风险。例如可以从发展二级市场,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加债券品种入手[2]。

3.2健全金融市场,提高监管水平

加快健全金融体系建设,提高金融机构风险控制能力。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能力与政府部门的监管能力要与金融市场的开发程度相匹配。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要强化人民币跨境统计,坚决打击人民币跨境流通实现的违法活动[3]。

3.3优化货币体系,规避“特里芬难题”

我国要规避“特里芬难题”首先应该构建多元化的检测程序,用来实时检测国际资金流动状态,建立关键预警点来进行实时监管。其次,建立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实现国际货币间的自由流动;最后,创造全新的储备资产,改善以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的状态。

4.结束语

尽管人民币国家化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根据长远眼光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所带来的好处大于弊端。因此深入了解人民币国际化的益处与弊端,能够辅助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合理的规避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黄成明.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0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