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专业化建设

专业化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专业化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专业化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专业化建设;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

0引言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层工作者和主力军,既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肩负着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是高校集教育、管理、服务三项职能于一体的教师群体。因此,探索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的科学途径,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

1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容

我国教育部下达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由此可见,专业化建设是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一个动态概念,是指高校根据辅导员工作岗位的性质和职责,依托专门的培训机构和专业训练体系,对从事或即将从事辅导员行业的教师进行科学的培养和系统的管理,使他们掌握从事辅导员工作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话语、研究能力,实现的他们专业自律,促使恪守专业道德、崇尚专业价值和有效履行专业职责,进而提高他们从事此项工作并不断提高其从业能力的过程。由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概念和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我们可以概括出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培养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和塑造辅导员的专业品质三方面。

1.1提升高校辅导员专业知识是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可划分为以下四类:(1)本体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辅导员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所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2)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辅导员在开展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中处理问题的原则性知识,即辅助教育管理的科学知识。(3)常识性知识。常识性知识是辅导员应具备的一种综合性知识。(4)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性知识,主要包括辅导员个人的生活经验、工作经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知识。对以上四类辅导员专业知识掌握的提升,是推动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辅导员、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的理论基础。

1.2提升高校辅导员专业能力是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发展的工作中心任务高校辅导员所应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辅导员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能力、对学生的科学管理能力、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洞察能力、对学生就业问题的指导能力、对网络的驾驭能力、对辅导员相关专业的科研能力等,对辅导员队伍专业能力的提升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专业化发展的中心任务。

1.3提升高校辅导员专业品质是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发展的思想保障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实施者,所以辅导员队伍自身专业品质的提升对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是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发展的思想保障。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形成“以管理学生为手段,以教育学生为重点,以服务学生为基础”的专业品质。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三方面共同构成了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三要素,是对辅导员队伍进行专业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原则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工作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以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以工作为依托的引导下,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2.1坚持统筹规划原则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统筹规划,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妥善处理好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相联系的各种问题,并要把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纳入高校整体规划目标体系中。

2.2动态发展原则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问题,以动态的视野寻求专业化发展机制,根据本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的现状和实际需求,进行不同程度的专业化建设。

2.3渐进性原则高校应从当前本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出发,分阶段,分步骤,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进行。

2.4尊重个性差异的原则在进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校、院系、专业的各自特点,尊重辅导员个性差异,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探索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高校应该根据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基本原则,确立外部影响与内部激励相结合的机制,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从而达到辅导员队伍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3.1厚积薄发,夯实基础构建自我反思、同济互助和引领学习三者相结合辅导员专业知识提升体系,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通过“自我反思”、“同济互助”和“引领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构建一套结构合理,科学有效地辅导员专业知识提升体系,从而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3.2主动出击,超越自己构建专业教育、专项培训和考察交流三者相结合的辅导员专业能力提升体系,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通过“专业教育”、“专项培训”和“考察交流”三种不同能力培养方式的协同作用,达到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能力的提高的目的,从而促进从而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专业化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资源 资料室 专业化 建设

对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院系而言,院系专业资料室因与学校图书馆在资料收藏 、 服务对象等方面具有互补作用, 凸显了它为教学 、科研服务的“ 前沿阵地 ”的 角色 。 同时, 资料室建设反映了学科 、专业建设的基本成就,也是评价高等学校各个学院学科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并且对学校图书馆起到了重要补充作用 , 也缓解了图书馆的压力。 实践证明 , 学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是高校图书文献情报工作的两个主要渠道 , 同时肩负着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资料室 , 以适应教学、科研的发展需要 , 对此进行专业化建设探索显得尤为必要 。

作为外语学院资料室文献资源专业化建设应该考虑到专业的特定需要。 在某种程度上说 , 专业化就是特殊化 , 是该专业具备而其他专业不具备的文献资源。因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一、为学科建设服务,构建有专业化特色的资料室信息资源馆藏

作为外语学院资料室,需要有专业化的文献资源作为基石,以备研究之需。因此适应外语学院的专业需求,配合教学、学科等建设,配套专业的文献资源,并为教师和研究生提供便捷的学习研究场所,是科研发展的需要。

1.1建立外语学院有特色的资料库,把本学科专家学者的的科研成果加以搜集、整理并保存、利用 。建立一个本院系师生的科研成果库 , 将教师的学术专著、论文、精品课程、重点学科建设、教材资料等, 收集整理形成独有的科研成果特色库 , 使其发挥作用。如外国语学院建立收集每年的硕士生论文库,这项工作的开展 , 尤其是硕士论文现在已作为学生学习和参考的重要资料。 一方面能以此丰富外院资料室的馆藏 , 另一方面又让这些科研成果在教学科研中发挥其作用。

1.2与外语有关出版社建立友好联系,设立展示书架,以便老师同学了解最新出版的教材书籍。拉近了学校与外界的联系,方便了广大师生。

1.3充分利用学院与国内科研机构、院校长期建立的良好关系 , 进行资料、书籍互换,及接受外国友邦学校赠送的外文书籍,还有外国语学院的教师校友赠送的个人外语专业类藏书,丰富了室藏资料。成为具有鲜明特点的专业资料室 , 对专业发展、学科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图书资料的研究性与服务的专业性

外语学院图书资料室主要是为教师和研究生服务的 , 而高校的教师和研究生除了教学和学习任务外 , 还兼有科研的任务 , 因此, 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图书资料在提高专业化程度的同时 , 还需要增强研究性资料的比重 , 更好地为科研服务。

发挥专业资料室专业性强 , 资料熟悉特点 , 定期为学校图书馆订购国外图书、文献资料提供目录。 充分依靠、发挥学校网络资源的作用 , 为学校图书馆电子书库提供系统的专业期刊、文献等订购目录。

外语学院资料室文献资源的专业化建设应树立专家参与、共同建设的基本理念 , 专家的参与 ,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科服务。专家参与了信息资源建设 , 使得资料室的馆藏具备了 学科建设的专业特点 , 形成了学科教学的有效信息资源。 这样 , 专家便能够一方面引 导本学科的师生对这些资源加以有效的利用 , 而另一方面 , 又能使专家利用信息资源的优势 , 为 自 己的课题研究和科研立项服务 , 将资料室变成专家科研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专业资料室是专门为教学、科研提供直接有效服务的场所 , 是获得所需信息的重要途径。所以 , 专业性就是院 ( 系 ) 资料室的特殊本质属性 , 这是由它的服务对象和需求特点所决定的。

三、建立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对于院藏资源应实现与校图书馆统一的软件网络管理,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技术优势,推进在全校范围内采用统一的图书管理软件,并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形成连接图书馆和各院资料室的文献信息网络。对各种渠道图书进行统一分类编目。现在资料室由于系统的狭隘性,书目数据不规范等原因未能达到文献资源共享的要求。需对现有资源回溯建库,统一编目,

联机检索,使院文献资料管理更加系统方便实用,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亚宏 . 关于高校图书馆软实力建设的若干思考. 河北科技图苑,2009.11

【2】吕宪芝 . 高校资料室的改革与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 图书馆建设 ,2001.1

专业化建设范文第3篇

众所周知,班主任是特殊类型的教师,班主任专业化是特殊类型的教师专业化,或者说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特殊方面。

班主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研究,通过培训和自我培训,使其素质达到班主任专业水平的过程,就叫班主任专业化。

作为班主任,只有通过自身建设,才能真正实现班主任专业化。

1 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随着社会的进步,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必然是全方位的,因此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已不能局限于所教的学科,必须对相关学科和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有所掌握,同时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因为在信息化的社会里,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可以通过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多种传播媒介获得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如果班主任缺少学习,孤陋寡闻,那么肯定会落后于时代,落后于社会,甚至落后于学生。因此,班主任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使自己能与时俱进。

2 带班实践,不断锻炼自己

过去很多老师都错误地认为做班主任是一种苦差事,大量的工作、有限的津贴、沉重的安全责任、压得班主任喘不过气来,于是班主任竟成了大家争相"谦让"的角色,即使"闪亮登场",也往往心存无奈,工作应付了事,一心盼望尽快能脱离"苦海"。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论学习,不仅提高了班主任的专业素质和专业道德,更进一步更新了班主任的教育观和价值观,逐步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我乐意做"。班主任专业化的成长与发展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更主要的是通过班集体建设的实践活动来体现,并逐步发展起来,因为"实践才能出真知"、"实践才能发展真理"。一个优秀班主任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在活动中锻炼成长的,只有将学到的理论和实践工作相结合,才能使班主任在实践中不断发挥聪明才智,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风格。

3 自我评价,不断完善自己

对班主任工作的检查与考核,除了社会评价、学校评价、学生评价外,还应该鼓励班主任积极主动地开展自我评价活动。所谓自我评价,是指班主任按照一定的评价目的与要求,对自身的工作、学习、品德以及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等发面的表现进行价值的判断。通过自评,自我诊断问题,找出差距,有利于班主任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创新和自我创造能力的提高。

4 善于反思,不断超越自己

许多班主任都具有实干精神,但却不善于反思,不勤于反思。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深入班级,深入学生,要跳出班级的圈子,用一种理性的眼光去审视、分析自己教育工作,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把班级带好,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成熟。

专业化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

一、高校辅导员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一)专业素质欠缺。

高校学生辅导员承担着高校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协助教学、心理疏导、学习引导、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就业指导等与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的工作。这就要求辅导员给予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不仅要融专业知识、实践经验、能力为一体,集服务水平、态度、方法于一身,还需要有良好的外在形象、人格魅力、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及平易近人的性格。而当前的辅导员大多数是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同志,他们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不完全具备从事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咨询、辅导、指导等相关工作的业务素质、基本工作方法和能力。

(二)职责不清晰。

辅导员的基本任务没有严格的界定,多认为应当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这范围很广,也就造成了辅导员工作职责不够清晰。再加上大部分高校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完善,致使辅导员的管理职责多有超越。难怪有人戏说,辅导员是戴着教师的帽子,干着“保姆”的活,既是学校职能部门的“勤务兵”,又是专业教师的“助手”。

(三)地位不明确,人员流动性大。

目前高校中许多辅导员为聘任制职工,他们在学校的待遇均缺乏相关的规定保障,这些和专业教师之间的差距使辅导员的心理不稳定,一有机会就想转换其他工作,造成了年年培养辅导员、年年辅导员缺失的不良现象。在这个队伍中真正出于热爱辅导员工作而选择这个职业的人并不多,许多是迫于就业压力而选择辅导员工作,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欠缺。这容易让人觉得辅导员没有专业性,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令人信服。

二、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障碍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现阶段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的基础工程,走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是形势所迫,也是大势所趋。但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阻碍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和方向的因素。主要表现为:

(一)缺乏独立的职称序列以及与职称相匹配的管理体制、评价机制。

在高校中,辅导员队伍没有专门、独立的职称系列,既不属于行政人员,又不是教师编制,地位很尴尬。高校传统的行政职称序列和专业职称序列均不适用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但高校教职工的晋升途径主要是行政职务或是专业技术职称,因此多数辅导员在职称评定中往往两头落空。如果走行政发展的道路,机遇很少,前途渺茫,最高行政级别也只是科级;如果走专业职称序列,则必须用课时量、论文数量衡量,但辅导员的工作安排是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量化考核,学校只要求学生不出事即可,工作性质与职称考核标准之间的错位使辅导员无所适从。因此,辅导员职位只是许多人获取高校教师身份的跳板,或是成为他们走仕途或者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过渡。夹缝式的工作环境、跳板式的工作岗位使辅导员的“职业寿命短”、职业认同感低,尴尬的处境和未知的前途使辅导员工作缺乏职业特征,严重地阻碍了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二)缺乏合理的薪酬标准和待遇政策。

高校扩招使得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数量大幅增加,且工作内容也不仅限于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工作,辅导员几乎成为“勤杂工”、“灭火队员”、“信息员”、学生的“保姆”,只要是涉及学生的事情都可压到辅导员身上,其工作量之大、压力之大显而易见。与此相对应的工资待遇、职务职称的评定和晋升与同期毕业的教师、行政人员比较起来差距很大。辅导员既没有科研项目可做,又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做第二职业获得额外收入。另外,在住房、福利方面,由于辅导员没有独立的职称序列,而许多学校实行与职称职务相对应的住房政策,因此,这一群体自然成为被政策“遗忘的角落”。工作量大与待遇低之间的强烈反差使得辅导员丧失了工作的热情和努力,也使其工作丧失了吸引力,这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极为不利,自然而然地成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瓶颈”。

(三)缺乏专门的辅导员培养、培训机构和机制。

辅导员大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上岗,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和系统的上岗培训且缺乏经验,干工作仅仅靠热情。而在现阶段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拓展空间非常大,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就业问题等都给辅导员提出了新课题。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综合知识成为辅导员解决新难题的知识基础,具备心理疏导、学习辅导、就业指导、党团建设、沟通交流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是辅导员做好本职工作必不可少的。但是我国目前仍缺少专门的机构培养和培训这样的辅导员。当前的辅导员队伍滞后于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急需进行专业知识的补充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专业培养、培训机构的缺失导致专业辅导员输出滞后,阻碍了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

三、建立健全机制,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

(一)建立独立的辅导员机制。

首先,应建立一个独立的辅导员职称序列,并与教师职称序列相衔接,使辅导员摆脱尴尬的身份处境,有一个明确的职业定位和发展前途;建立严格规范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确立辅导员的职业标准,明确辅导员的素质要求,规范入职程序,提高门槛;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为高校输送大批专职辅导员,实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立合理的评审体系及其相应的薪酬制度,根据学生的需求确定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明确辅导员的岗位、功能、职责,通过合理的评价制度给予辅导员相应的工资、待遇,使他们的工作与报酬成正比;在住房政策上适当倾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彻底解决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

另外,学校还可以设立“副科”、“正科”甚至更高级别的辅导员职级。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会有力地促进政治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进程。

(二)加强辅导员的选拔和培训。

在选择辅导员时要选择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较好、知识面较宽、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责任心的人员来担任。由于多数学校在选拔辅导员的时候不过分强调专业,因此,必须加强辅导员上岗前的培训、工作中的经验交流和定期的继续教育,并尽可能多地给辅导员创造一些学习、交流的机会。

(三)明确责任,立足本职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重要部分,辅导员在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活动组织工作的同时,应当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密切关注特殊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而不能把精力过多分散到做职能部门的“勤务兵”或专业教师的“助手”上。只有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才能真正发挥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作用,激发出高校学生德育工作队伍主力军的最大潜力。而只有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

(四)转变观念,加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

辅导员制度是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指导思想下创立的,在高校的德育工作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多元化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辅导员面对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辅导员工作也将成为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工作,成为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是一个可以出人才,可以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的岗位。我们应转变观念,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努力构建辅导员的职业体系、文化体系,唤醒职业意识、重塑职业形象、强化职业能力,以全新的观念和职业素质实现辅导员的社会价值,使辅导员最终成为一个有职业特色、行业特色的新职业。

(五)提高自身素质,加快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进程。

高校的辅导员面对的是朝气蓬勃、思想活跃、信息灵通,但世界观和人生观还不够成熟的大学生。要做好辅导员工作,必须具有极强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必须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自己为之献身的事业。要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正确的思想观念,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在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中自觉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有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树立对学生负责,以学生成人、成才和成功为己任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不断提升以人为本的大学管理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大批合格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以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进程。

总之,随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对辅导员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了使高校培养出来的高学历人才真正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政治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中发[2004]16号.

[2]田伟潜.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理论界,2006,(5).

[3]叶芜为,黄伟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困惑及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4).

[4]辛智俊,李春晖.高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初探[J].前沿,2007,(3).

[5]张博文,林娜.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困境透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8,(8):37.

[6]王学革,李希平.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J].运城学院学报,2008,(2):101-104.

专业化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字 大学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

一、引言

大学辅导员队伍的能力和素质,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重大,是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而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经之路,就是走职业化、专业化道路。

近年来,大学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教育部《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明确提出:“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可见,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已经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引人注目的新课题。

二、大学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内涵

大学辅导员的职业化,就是要让高校辅导员工作成为一项专门的职业类别,实行准入机制、考核机制、退出机制。大学辅导员职业化内涵主要包括:(1)显性的职业素质。如职业资质、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2)隐性的职业素质,如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意识等。

大学辅导员的专业化是指辅导员必须具有胜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知识体系。其内涵主要包括:(1)具有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2)具有界限明确的专门工作领域;(3)必须受过专门的职业教育或培训,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察质和职业道德。(4)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

三、目前大学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不合理。大学辅导员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上说都存在着不合理性,从而造成辅导员结构的失衡。

(二)队伍不稳定。辅导员所在的岗位是教辅岗位,人员流动过快,短暂的工作期限使很多辅导员工作缺乏一定的工作热情,责任心欠缺,不能专心研究业务,不能脚踏实地的工作,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教育,管理和服务。

(三)职责不明确。大学辅导员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规定的八项主要工作职责之外,辅导员还要辅助教学秩序管理,其他行政工作等。大量非本职工作如协助统计数据、维护秩序、管理设备等分散了辅导员的精力和注意力。

四、实现大学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路径

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关注大学辅导员岗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政策上、结构上、观念上给予倾斜,大学要在职业化发展方面倾注动力。

(一)严把入口,提高准入机制

要建立辅导员准入制度,细化辅导员入职标准。建立辅导员准入制度应建立在辅导员职业标准化的基础上,大学辅导员不应该只是作为大学内部的一类岗位,而应该严格按照一般职业化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使得辅导员这一职业公开化、社会化、标准化。确保将综合素质高、职业忠诚度高的人留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在源头上减少辅导员岗位的流动,确保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

(二)转变大学对辅导员的职业观念

首先,要转变大学师生的观念,要让大学师生,摒弃辅导员是教育管理学生的保姆,维持学校秩序的编外警察,人人都可以做的思想观念。其次,要转变各级领导的观念。现行辅导员工作队伍制度的弊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策原因造成的,各级领导作为学校政策的制定者,要认真落实中央和教育部门的文件精神,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给予辅导员这支队伍应有的重视。

(三)依靠现代化管理手段,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

大学辅导员职业集服务、教育和管理三者于一身。辅导员首先应该细化分工,实现精细化管理。把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细化为富有内涵的育人工作和指导工作,把“以学生为本”等理念内化于精细化科学管理中;其次,辅导员应该借助科技手段,实现学生工作、生活、学习科学化管理;最后,辅导员应该把零散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上升为完整和系统化的理论,从而实现学生工作质的飞跃。

(四)用养结合,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用养结合”科学制定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规划。大学要屏弃过去对辅导员只是“使用”的旧观念,如果不重视对辅导员的培养,如果没有辅导员在业务能力、职业素养上的持续提高,那么可以预想,这种“使用”的效果只能是越来越差。其结果,只能是对辅导员的频繁更换,这也是长期以来,造成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稳定性差的原因之一。因此,学校和相关主管部门应该树立辅导员“用养结合”的新理念,对辅导员的业务培养要纳入学校整体师资、人才培养计划中,致力于将辅导员队伍打造成为学习型、发展型团队。对辅导员个人而言,个人职业预期及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极为重要。因此,学校应该帮助辅导员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明确他们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对每个辅导员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定位,确定在专业目标、岗位目标和职位目标等方面3-5年的发展轨迹,使其明确自己在学校发展不同阶段的个人定位与相应任务,从而达到在专业技能、管理水平上的日益提高。

五、结束语

实现大学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是新时期大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要求,也是大学辅导员队伍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高校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要真正建立和完善辅导员的职称评审体系,建立与之配套的工资报酬体系。还将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但我们相信,外有大学制度、政策的倾斜作为保障,内有辅导员自身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大学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必将会真正实现,大学辅导员岗位也必将成为一种能吸引优秀人才的美好职业。

参考文献:

[1]戚佳.浅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0).

专业化建设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铁路;培训基地;专业化;建设

《2011年上海铁路局职教工作要点》提出:“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完善各职培基地专业分工,充分发挥教育资源整合优势,按照“一个职培基地形成1-2主干专业,一个专业由1-2个职培基地承担”的思路,对职培基地的专业分工进行细化完善。”

2012年全局职工队伍建设会议提出:“以上海职工培训基地为依托,建成1个模拟仿真系统与全景实物设备相结合的以高铁为主的综合培训基地,完成其他5个职工培训基地的专业化建设。”

职培基地专业化建设作为上海铁路局加强培训能力建设的创新课题,也是职培基地定位发展的重大机遇,有必要从建设的意义出发,对专业化建设的内涵、途径进行探讨,分析建设困难,提出对策建议。

一、 职培基地开展专业化建设的意义

(一)适应铁路技能人才建设的要求,有利于按专业领域培养技能人才。

2011年12月,张德江副总理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讲话:“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实施人才培养规划,加强铁路关键技术领域人才培训,加快培养门类齐全、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铁路人才队伍,为铁路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铁路企业专业繁多,一段铁路运营包括轨道、路基、车辆、供电、客货运输服务等多个方面,高铁建设成为铁路未来建设的发展趋势,铁路技术的现代化,安全运营管理的精细化,必然促进铁路各专业工种技术含量的高速扩张,技能人才队伍的大量需求,分专业开展技能人才的培养,已成为职培基地的当然使命。

(二)适应铁路新形势下职教工作纵深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整体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和打造素质精良的骨干人才队伍。

专业化建设的主旨就是由一个职培基地主打一到二个主干专业,赋于职培基地专业人才建设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统筹规划专业工种人才队伍建设宏观设计,又可以集中教学教研力量精心打造培训项目体系,开展全员规范培训,促进职工队伍素质整体提高。

职培基地专业分工后,专业领域技能骨干人才队伍培养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骨干人才培养,不仅能够极大地促进职培基地深入开发,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与时俱进,策划科技含量强、内容层次高的培训项目,而且成为促进基地学科发展、专业进步、品牌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专业优势显著、教育管理精湛的职培基地是培养生产一线人员的基地,也是优秀人才成长的摇篮,一定能够为铁路输送源源不断的素质人才资源。

(三)适应职培基地自身发展功能定位的要求,有利于建设和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又避免资源重置的浪费。

上海铁路局所属六家职培基地,由于自身的历史沿革,专业方向、办学规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不能适应铁路高速发展带来的职工队伍建设新形势的要求。对职培基地进行新的分工定位、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提高职培基地的办学能力是职教工作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铁路职工教育办学主体由多元构成,人事、职教处、专业处室、基层站段、职培基地等,站段与基地、基地与基地存在着设备重置、项目重复的问题。2012年,全局职工队伍建设会议明确了在职教工作中人事、职教处的主管地位、业务处室专业管理地位、站段基层管理地位,“…职工培训基地层面,作为路局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在全局教育培训网络中承担主体职能…”,建立“1+5+X”局内培训网络格局,五家职培基地与综合培训基地优势互补,推进专业化建设,强调职培基地和站段“功能错位、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分层划分管理职责,明确了职培基地在职工队伍建设中的地位,科学统筹站段与基地的培训分工,基地的专业分工,有效避免了资源重置的浪费。

二、 职培基地专业化建设的途径

职培基地推进专业化建设是立足铁路人才培养的大量高质特征和基地实践现代职教理念,谋求自身发展提出的命题。职培基地要树立前瞻意识、压力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树立科学的职教发展观,推动职培基地走以基础建设、规模扩张为支撑的外延式发展和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相结合的特色发展道路。

(一)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目前各职培基地教师队伍存在来源渠道窄、学历层次参差、专业结构不合理、素质和师德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

一要培育和引进高素质的专职教师。加强专职教师的培养,专职教师是基地教学力量的中坚,要重视教学基础能力的训练,加强教育心理学、教育伦理学、教育技术、职业道德等系统培训,同时,要持续进行专业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提升专业水平,以适应知识发展的要求。积极延揽高层次的教学领军人才和不断引进后备教师,构筑相互衔接、结构合理的专职师资人才队伍。

二要构建齐备优良的兼职师资库。要拓宽选人视野,完善聘任制度,促进铁路与地方、基地与专业部门、基地与现场之间的人才交流。一方面,基地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鼓励专职教师拥有校外学习、研究和教学的经历,丰富兼职教师资源,优化基地师资结构。

三要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制度。要建立教师评价制度,形成激励竞争机制,完善分配和职务评聘制度倾斜措施。建立教学名师评选办法,优秀专兼教师纳入路局人才培训计划,努力培养具备承担重点教研项目的团队,引导专兼职教师心无旁骛、潜心育人,保证教师队伍技术素养和道德追求的不断进步。

2.深入推进教学创新,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教学工作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要巩固教学的基础地位,健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做到政策措施激励教学,资源配置优先保证教学。

一要建立主动适应铁路发展的专业化建设机制。增强“主动适应、主动服务”意识,以专业需求为导向,大胆探索适应铁路人才需求趋势,符合路局职教工作发展要求,适合基地专业发展规律的建设机制。完善路局职教部门、专业部门指导机制、充分采纳基层站段意见,集思广义、强化专业。健全专业建设和管理工作制度,加强对现有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外部资源的共享利用,充分提高专业办学条件。

二要构建完善培训项目体系、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要探索适应铁路技能人才需求,促进职工队伍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思想品行全面发展的培训体系。依法合规,依照需求导向,开发适宜新职、技能提高、骨干人才培养的项目体系,精心打造结构合理、质量上乘的课程体系,大力研发精品课件和教材,通过培训体系建设推动专业化建设快速发展。

三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目前职培基地大多延续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既不利于知识的传授,也不符合成人教学的规律,要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开展启发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要推进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增加实作培训课程,增强职工培训的直观性、生动性、实践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教学研究和文化建设,整体提升教学质量。

专业化的职工培训基地,应具备人才培养、教学研究、技术服务和文化传承四个功能。

一要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着力引导和鼓励专业教学的研究,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执行力,建立完善教研工作评价机制,营造有利于教学创新、队伍建设、人才推鞠的学术氛围,为专业化建设积蓄能量。

二要拓展技术交流和服务。健全实践育人机制,落实师资到站段实习计划,提高教学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同时,基层也成为基地培训输出和育人实践的主阵地,探索与基层站段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开展合作培训模式,能够促进师生技能水平的共同提高。

三要树立优良学风校风。职培基地的文化氛围在无形中塑造着学员的人文素养,要重视基地人文环境、校园精神等文化建设,形成对职工有凝聚作用、以学员有陶冶作用、对企业有示范作用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淀良好的教风学风,提升教学质量。

(二)以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柱,整体提升综合办学能力。

职培基地经过多年的积累和路局的不断投入,教学和生活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铁路大规模、素质教育培训和基地专业化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一要挖潜扩能,提高办学容量。充分利用既有设备设施资源,摸清家底,对维护较差、利用率较低的设备设施进行改造和更新,有条件的,可以新建生活和教学设施扩大办学能力,对于教学设备要及时增添和维护,提高教学利用率。

二要完善实训设施建设。为培养技能人才和素质人才,职培基地要配置专业实训设施,实现实践教学、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等功能。实训设施的建设要本着先进性、实效性、共享性、逐步推进的原则。

三要加强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建设。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了职教手段的创新。专业化建设应有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仿真模拟课程,促进利用网络技术,共享教学资源,开展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提高职培基地专业化的技术含量。

(三)加大领导和保障力度,形成专业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路局和基地对专业化建设的要求都非常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路局职教部门、专业部门和职培基地要分层负责,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统筹力量,整体推进专业化建设工作。职教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引导各基地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各职培基地要切实履行好专业化建设的主体责任,制定实施细则,及时帮助解决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基地领导要有战略眼光,深刻理解专业化建设的内涵,培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驾驭能力,加强与专业部门和站段的协调合作,发挥领导重视、制度保证、全员参与的作用,推动职培基地专业化建设稳步发展。

三、 职培基地专业化建设中存在困难和对策

职培基地由于各自的发展沿革,普遍基础较弱、经验不足,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有:

1.师资力量薄弱,人力资源缺乏。师资数量短缺,学历层次、技术层次不高,专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了专业化发展的后劲。

2.专业部门投入不够。基地专业化建设要依靠专业部门的专业指导,这已经引起专业部门的重视,由于目前铁路安全运营形势的紧迫,专业部门难有过大的精力投入。

3.教学基础设施薄弱,离专业化要求差距较大。

未来职培基地专业化进程发展中,路局要进一步加大职培基地财力、物力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建设实训基地,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提升职培基地综合实力。特别是要加大人才投入的力度,路局人事部门要在人才政策上予以倾斜,赋予基地优质教学人才资源,基地要积极拓展兼职教师队伍,聘任名师专家,补充人才结构。在管理机制上,要加强专业部门的指导,指定专业科室专人辅导基地专业化建设工作,职培基地也要主动适应专业化建设需要,与专业部门积极协调,增加专业培训规模,提高专业培训质量,提升专业办学能力。

职培基地专业化建设刚刚起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专业化建设成果一定能够助力路局职工队伍建设战略,真正为铁路高速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

作者简介:

专业化建设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管理;文书档案;档案管理

文书档案是高校发展的原始记录,具有权威性和凭证性。学校各部门如何利用档案为领导当好参谋,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主要取决于所收集的档案种类是否齐全,是否具有专业化、多功能的特点。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档案工作。高校档案管理单位以专业化档案管理理念创新为先导,以培养专业化档案管理队伍为核心,以信息化、标准化、科学化提升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促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为高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提高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认识

首先,树立专业化理念,提高专业化认识。档案管理专业化是指档案管理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档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也包括职业专业,国家对档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档案知识、档案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我国有档案管理人员教育和培训的专门机构、专门内容和措施,有对档案管理人员资格和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档案管理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性。

其次,培养专业化精神,增强专业化意识。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塑造档案职业文化、职业品格和职业素养,要甘于寂寞、乐于奉献、遵守法纪、保守秘密,把做好档案工作作为事业追求、职业理想和工作态度。陈希周在《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四忌”》一文中认为,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一忌态度冷淡,缺乏热情,二忌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三忌不熟悉馆藏内容和档案管理业务,四忌对查阅档案的人员不严格监视,对查阅过的案卷不经检查就人库。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克服“四忌”,努力做到服务质量专业化、学习培训专业化、业务技能专业化。

再次,建立档案管理专业化体系。蹇文燕在《浅谈基层检察机关档案管理和利用的专业化构建》一文中指出,档案管理和开发专业化构建的路径主要有:一是提高认识,转变工作理念;二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建设专业化队伍;三是完善设备,加大档案工作的投入力度;四是整合利用档案资源,促进事业健康发展。档案管理专业化的目标是人本化,要坚持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以保管为主向开发利用为主转变,以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是现代档案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所有档案管理工作都是为人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离开了人所有的档案都没有任何意义。档案管理专业化过程必须规范化和标准化。要制定全国统一、行业统一、单位统一的文书档案标准,克服各自为阵、各自为术、各自为范的局面,积极推进文书档案建设一体化,充分发挥档案服务全面、准确、便捷的功能。

二、创建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模式

要提高高校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水平,必须创新管理体制和模式,建设机构独立、人员独立、管理独立、经费独立、业务独立的档案馆。《甘肃省档案管理条例》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把档案事业列入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建立和健全档案行政管理和保管机构,保障档案事业发展所需经费;应当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必要条件,保证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设置档案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档案的管理,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检查和指导;档案馆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具有保管档案的专用库房,档案库房应当具备防盗、防火、防潮、防高温、防虫、防鼠、防尘、防光等条件和设施。

目前,高校文书档案管理模式有两种:一是文书档案产生并存放于各单位、各部门、各学院,或者单位内部设立档案室,由这些单位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档案管理零散,缺乏规范性、整体性,作用很难发挥,价值很难利用。二是成立档案馆的高校,文书档案由档案馆专人负责,各单位和部门指定兼职档案员协助做好归档工作,管理制度健全,文档生成过程规范,档案的价值整体得到利用。

三、改进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方式

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建设主要包括管理制度专业化、管理方式专业化、管理手段专业化、管理措施专业化等。陈丽在《提升四川档案管理专业化水平的标尺》一文中认为,档案专业化管理是指以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从管理工作的各项专业环节入手,以提升专业水平的方式,把服务者的工作重点集中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的管理方式;主要措施包括组织专业性、管理过程专业性、技术专业性、人员要求专业性等。

制度建设是文书档案专业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甘肃省档案管理条例》规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并逐步采用先进技术与设备,实现管理现代化。

信息化建设是文书档案专业化建设的基本方式。为了提高文书档案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开发文书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新途径、新方法,必须利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手段,以信息化改变传统文书档案管理模式,更好地实现“档案馆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刊物、图书等媒介,采取出版、播放、陈列、展览等形式向社会公布档案”,提高档案的使用效率。刘向在《要提高档案管理软件的专业化水平》一文中认为,要提高档案管理软件的专业化水平,最重要的是提高程序员的档案知识水平。要根据档案工作的特点和需求,有的放矢,使软件所附有的功能适应档案管理的特殊性。还要进一步完善软件开发公司的售后服务,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及时对软件和系统进行升级。陈金水在《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助推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一文中认为,要加强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 实现设备和技术的现代化,全面提高业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及时配备业务档案现代化所必需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互联网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备,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利用缩微技术、光盘技术在业务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四、培养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队伍

培养和造就一批职业化、事业型的档案管理队伍是实现高校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的关键。《甘肃省档案管理条例》规定,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具备档案专业及相关知识,做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保守秘密,热情服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应当重视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职称评聘,并保持档案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

文书档案涉及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首先,管理人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较高的政治素质,在遵守档案保密制度上发挥表率作用;其次,要掌握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熟悉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具有文书档案的鉴别、识别能力;最后,要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全面掌握文书档案的形成、收集、鉴别、整理、利用、保管等一系列专门环节。另外,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服务态度,为文书档案充分利用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贤文在《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干部档案管理队伍》一文中认为:“干部档案管理队伍应该懂得电子计算机操作和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能自如地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干部档案材料的贮存、检索,应该懂得录像、复制、缩微等技术的基本知识,熟练地操作、使用仪器,应该具有基本的化学、生物知识,以利用各种手段实行对干部档案材料的防霉、防腐措施,应该懂得中国档案发展史、干部档案史,等等。”为此,要加强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使档案工作者从档案资料保管员向档案资源开发者和研究者转变。

其一,加强档案学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发展档案学科知识体系,根据社会需求,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开办档案学本科和研究生专业,结合现代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培养档案管理应用人才、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研发人才和档案学研究人才。

其二,引进档案管理人才。要改善档案管理人员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在职称评定、推优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和照顾,吸引其他单位或部门具有档案专业学习或管理背景的人员充实到档案管理队伍中。

其三,选留档案管理人才。从应届毕业生中选留档案学专业大学生充实到档案管理队伍中,改善档案管理队伍的学历、年龄、知识、学缘结构,增强档案管理队伍的整体活力。

专业化建设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高校 师资 专业化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2.035

Abstract The teacher is the root of the University, high-level faculty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specialization, analyzing the current university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situation and problems, finally putting forward the principles and measure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ollege; teachers; specialization; research

当前大学的发展已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大学作为较高层次的教育,承载在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预期,其对大学灵魂的教师队伍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不仅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成为了中国教学改革的方向。

1 大学教师队伍专业化的涵义和内容

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内涵广泛而深刻。大学教师这一专业有其行业本身的特殊性,依据大学的三大职能,其主要任务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因此,大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不仅关注教师的专业能力,还要求大学教师在专业态度、教学技能技巧等多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并能持续不断发展。

1.1 教师队伍专业化

通过总结各学者关于“专业”、“专业化”的阐述,可以理解“教师队伍专业化”有几个方面的内涵:

(1)教师应该是正式的职业;(2)教师队伍从事的是高级、复杂、专门化程度较高的脑力劳动;(3)教师队伍应该拥有专业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的教育知识、教育技能;(4)教师队伍从事的是为他人提供高质量的、无私的服务而不是单纯为了谋生;(5)衡量教师队伍成功的标准是社会需要和社会效应,而不是个人的经济收益;(6)教师队伍专业化过程是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不断拓展其认识论基础、提升其服务水平,最终达到理想化状态。

1.2 大学教师队伍专业化

大学教师队伍是统属于教师队伍的,与教师队伍专业化存在着共性,但与其他形式的教育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故大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在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基础上,有着自身的特点。

(1)大学教师队伍更多地依靠自治,强调自我发展,终身学习,行为自律;(2)大学教师队伍强调专业化,不仅在自身专业化过程中,在培养专业化人才方面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将各专业科学知识体系系统化,并传授给即将成为专业人员的学生;(3)大学教师队伍拥有高深的学科知识及广博的知识面;(4)大学教师队伍具有公信力,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5)大学教师队伍能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6)大学教师队伍从事的学术活动的内在报偿大于外在报偿,学术实践活动给社会所带来的效应及教师队伍自身价值的实现,淡化了教师队伍对物质报酬的需求。

2 大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现状及分析

2.1 教师缺乏专业化规划知识

大学教师进入大学任教是有着基本的职业规划意愿的,但大部分教师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其职业规划是盲目的,缺乏具体的安排,很大程度上陷于仅仅满足完成学校考核的任务和工作,是一种被动完成考核的心态。大学现有的考核往往是一个学年对教师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要求科研和教学并举,教师在工作中压力较大,疲于应对考评,造成部分教师的发展目标不明确,甚至有些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的情况。依据大学教师教学科研成果长期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学校应该帮助教师制定一个全面发展的远期专业发展计划,并确定大学教师每学期或每学年自身专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在保障每学期或每学年专业化发展任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远期全面发展的专业目标。

2.2 教师缺乏专业化内部动机

大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其在专业化过程中,更强调个体发展,其专业化发展的动机源于个体自身发展的需求,个体自身发展的需求往往停留在最基本的来源于学校的职称晋升要求和学校一年一度考核的要求,部分教师在这些外部的压力中很难具备自身专业发展的内部动机,其专业发展往往等同于职称的发展。大学教师教授的课程多是自己专业领域内的科目,经过两三年的教学,对所教内容及教学方法都较熟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工作重点往往放在科研工作方面,以满足职称评定的需求,对于教学的需求只是为了完成教学工作量,没有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想法,而当评上期望的职称后,教学和科研工作都会出现停滞。

2.3 学校缺乏对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关注

大学教师队伍专业化需要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需要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相一致。目前很多大学缺乏对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关注,缺少专门对教师队伍专业化规划的团队。学校在教师职业目标确定上缺少专业化指导和管理,对教师的专业化规划只是对教师相关咨询问题的解答,过程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不具备专业化特征。

3 大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原则

3.1 终身性原则

大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应依据终身原则,研究性大学教师的职业通常是终身的,并且在其职业生涯中,始终强调终身学习。需要不断地了解相关专业领域科技前沿的动态,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技能和科研能力,需要不断创新。

3.2 独特性原则

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应遵循大学教师队伍独特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大学教师队伍的独特性体现在其是社会的高级专业人才,所培养的也是社会的高级专门人才,其具有独特的个性、独到的见解,有高的个人素质,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把社会利益看得高于个人利益,把长远利益看得高于眼前利益,其理想和追求已经不是简单地满足市场的需要,而是自我实现与促进社会的发展。

3.3 学术性原则

科研是大学的第二大职能,是大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本质。洪堡认为:“大学正是服务于对纯科学的探究。因此,授课亦仅仅是次要的,大学生活的实质则在于,学生在大学生活的几年间,和其他有着相同抱负的同龄人一起,将自我融入科学研究之中,为科学和知识的不断普及与升华做贡献。”①洪堡确定了学术研究在大学中的重要地位。学术是大学教师生存发展的基础,大学教师不仅以学术研究为专业发展的重心,而且要以纯粹的科学研究引领学生的心灵和智慧,以大学问促进大人格,大学的学术研究与教育是彼此互通、互进的。

4 大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措施

通常凡需要有专业水平而工作的人,称之为“师”,即代表他被人敬重及被认同已具有某种专业水准。按商务印书馆1940年所出版的《辞源》记载,教师是教授生徒之人也,为精神之事业,重在感化,故教师之任,在以身作则。教师之为一种专门职业,需要不断地建设发展,而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则需要针对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大学教师因其研究与教学并重的特点,更需要创新策略,以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

4.1 更新观念,让大学教师明确自身的专业地位

大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必须使每一位教师明确自身的专业地位及应该具备专业的知识。在教育实践中使教师明确自身的专业地位、确立自身专业成长方向。明确教师专业地位,首先要认识到大学教师是个专门技术人才,是逐步成长成熟的,是无法替代的;其次,要明确大学教师自身专业的成熟程度、分化程度,包括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成熟程度、专业组织、制度成熟程度和专业精神水平。

4.2 完善大学教师队伍培养及考核机制

完善大学教师队伍培养,要加强师德和学术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人格形象;要提升教师学术水平,造就学科带头人;要严把进口关,全面提升后备教师的层次和水平,培养一批学科建设骨干;要多为教师提供进修、学习机会,让教师不断更新前沿学科知识和获取好的教学研究方法。衡量一所学校水平的高低,往往是依靠其人力及物力,人力指的就是师资队伍,而对于人力的考核是长期的,是滞后的,因此,对教师队伍的考核周期不能太短,应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师明确努力方向,在个人发展的同时与学校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形成有效的目标激励机制,最终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大学教师队伍考核需要强调教师在教学、学术与创造性研究和服务性工作三个领域的重要作用。

4.3 促进大学教师队伍的自我发展

大学教师队伍的自我发展首先强调自主学习。自主学了掌握本学科知识、必要的教育技能、科学的研究方法外,还应对不同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以及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与交叉性,前瞻性问题和研究的热点难点等都有系统的了解,具备跨学科的意识和团队协助精神,能转变思维方式,拓展研究思路,开阔学术视野。大学教师队伍的自我发展还强调教师对自我的反思。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剖析是通过不断分析自我,认识自我,达到自我提高的一种方式,它贯穿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

4.4 创设大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外部制度保障

大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外部制度保障主要涉及法制化。国家在制度和政策层面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是其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通过立法,避免教师发展的随意性,巩固大学教师的专业地位;二是建立全国性、地方性的大学教师专业组织,制定职业公约,发挥专业自律精神,扩大教师专业自。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教学研究项目“卓越(职教)师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 韦荷雅.德国学者威廉・洪堡的人文教育理念是不是现代世界和全球化时代的大学教育模式[A].冯骥才.教育的灵魂[C].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86.

参考文献

[1] 陈伟.西方大学教师专业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任英杰.知识管理视阈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

[3] 周川.“专业”散论[J].高等教育研究,1992(1):79.

[4] 赵康.专业、专业属性及判断成熟专业的六条标准―― 一个社会学角度的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0(5):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