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历史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历史知识范文第1篇

“国学热”是自觉行动

众所周知,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人们物质生活虽然明显改善,但在社会变革中遇到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甚至困惑。于是学国学,向历史找答案,便成为自觉的行动。目前学界对国学的定义虽然存在很大分歧,但有一点认识分歧不大,即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今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所谓“国学”可以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概称。基于这一共识,各类国学班和讲座内容广泛,五花八门。人们各取所需,只要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无论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儒道兵释,甚至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成为国学班的授课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在学国学、讲国学中,读史热悄然兴起,社会各界对史学的兴趣不断提升,不少地方都有专门读史的国学班,通史、断代史、《史记》、《资治通鉴》等成为史学班的热门课题。人们迫切要求系统学习历史(尤其是中国古代史)。这几年我到各地图书馆、大学、机关、部队、公司、企业讲的都是极具专业特色的历史课,受到广泛欢迎,多年的学术积累,贡献给社会,真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之感!我认为史学热是学国学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由于种种原因,史学没有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众所周知,传统的史学功能主要是政治性的,即为统治者提供经邦治国的历史经验。一部《资治通鉴》就清楚地告诉我们,这是帮助统治者治理天下的一面镜子,因而传统史学又称为“庙堂史学”。庙堂史学是以统治集团和知识阶层为传播对象的,它们无论在著作文字的表述上还是在讲述语言的选择上,都显得艰深晦涩,无法在民众中传播。自宋元以来,市民阶层兴起,在他们的文化生活中,讲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这使得面向大众的通俗性讲史活动开始出现并得到迅速的发展。与庙堂史学相比,通俗讲史活动在传播对象上形成明显的差异,即由上层转向下层,由贵族转向民众。正如陆游一首诗所说:“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本来,当结束,改革开放开始之际,史学的功能也应随之改变,为经济建设服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史学没有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出现了严重的滞后,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脱离社会大众而变得僵化和官僚化。有的史学论著竟只有几个或十几个同行的读者,更有的研究项目不仅与现实无关,连自身也无甚价值。相关调查材料说:每年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史学文章多达8000——12000篇,可谓洋洋大观,但利用率极低,在某高校图书馆收藏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版的数百本较重要的史学著作中,有65%多年尚无人借阅过。至于各类期刊上发表的史学论文,有许多无人问津。

历史在文化建设中就像一座大厦的基础

当下,一方面史学研究严重脱离社会,研究成果流通范围小,影响力下降;另一方面,社会迫切需要人文社科工作者为大众提供优秀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我在这几年的社会实践中,切身感到专业人员走上社会,传播历史非常有意义。

我认为,国学、传统文化的根基是历史。不了解历史背景和历史发展过程,学诸子、读经书,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深入;而学了历史再读诸子,就会有登泰山顶一览众山小、视野开阔之感。学习历史,对青年人更为重要。由于目前高中分文理科,理科生到了高二以后不再学习历史,导致许多青年人、大学生的历史知识很匮乏,很多是初中水平,有的甚至更低。有次我参加学校的“本科生推荐入学面试”,问一位天津籍考生:“请说出近代天津发生的两个历史事件。”考生想了半天,竟说:“去年召开的达沃斯会议算吗?”都高中三年级了,连这样浅显的问题都不知道,真令人悲哀!

历史在文化建设中就像一座大厦的基础,不懂历史的人不仅知识结构不完整,甚至人格也不够健全。总理说:“历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像记忆对于个人一样,一个人丧失了记忆就会成为,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就会成为一个愚昧的民族。而一个愚昧的民族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

其实,古人也懂得历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从儿童识字就让他们知晓历史。读蒙学书,在《三字经》、《千字文》里,相当篇幅都是讲历史。不懂历史,从个人角度讲是知识的欠缺,从国家角度讲是民族的悲哀!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可谓一语中的!

为大众讲历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专业史学工作者为大众写历史,走上社会为大众讲历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一定要抱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严肃科学的态度占领大众史学这个阵地。现在看,大众史学领域确有不少精品,但亦有相当多的伪劣品混杂其内!更有甚者,全然不顾历史时代,对历史人物随意比附,造成历史的错位。面对这种现象,有社会责任感的史学工作者决不能听之任之,应勇敢地站出来,批驳谬说,正本清源,宣传正确史观,为社会文明和进步贡献力量。

社会大众对历史讲座和历史读物的要求,就是通俗易懂好记、贴近实际。无论讲述一个朝代或一个历史人物,都要选取那些与社会大众关系紧密的历史研究内容,既有意义又有可读性、可听性。其实这正是我国历史的传统——史学就是讲故事。历史叙事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将论述变成了讲述。《史记》最精彩的篇章,就是那些回味无穷的故事。没有故事的历史读物、历史讲座,是不会受到社会大众欢迎的。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历史的借鉴,而历史学科的发展也需要社会的检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与之同步,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强烈,史学功能转换、历史知识大众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历史研究最终的目的是解决现实问题,历史学不能仅仅在大学校园、在象牙塔里,专业史学工作者要承担社会赋予的光荣职责,以自身的研究成果让大众来分享,在大众历史热里发挥自己的作用,让社会民众获得科学的历史知识。

历史将会证明,史学如果失去大众基础,就失去了生命;历史知识如果不能转化成老百姓的常识,历史就没有意义。大众化使史学传播生生不息,是史学传播的动力与归宿,史学回归民间是大势所趋。我们相信,中国史学将在大众化的进程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历史知识范文第2篇

“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个人素养,历史的学习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历史具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其中的历史知识相互贯穿,要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就要突破僵化的教学模式,激活高中历史课堂,使历史课堂变得妙趣横生。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1.加强小组合作,培养竞争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活化历史知识,碰撞思维火花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习惯和特点的分析合理分组,可以组织学生推选出各组组长,需要注意的是,在分组之前,教师要让全体学生充分了解小组长的义务和责任。分组后,教师可以借助“任务驱动法”或“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实现团体共赢,使每个学生都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可以说,小组合作不仅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学生释放情绪,缓解压力的途径,高中生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巨大的学习压力,教师要使高中历史课堂焕发生机。通过小组学习,学生在展现自我学习效果的同时也可以意识到共赢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自信,更加专注地投入学习。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小组学习的效能,教师还应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可以将小组成绩计入期末成绩,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小组成员通过竞争取长补短,逐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实现开放式的教学,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构建者,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进一步优化高中历史课堂结构。

2.进行有效提问,讲究评价艺术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堂教学也应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提问和艺术的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发散思维,激活历史课堂。教师要注意提问的策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倡导学生自主提问,加强提问的针对性,注意问题的贯穿性,并讲究提问技巧,选准提问时机。另外,教师要不断改善课堂评价体系。课堂评价是学生比较重视的,在评价的同时加以鼓励也是必要的,教师点评时应以思考者的角度加入自己的见解,引发思想碰撞达到评价目的。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回顾、总结学习中的优点以及不足,升华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思维方式。通过平时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的积极性、观点的清晰度等几个方面作为课堂评价的衡量标准,教师要以专业的态度评价课堂知识传授的科学性,并在日常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对理论的分析和实践的研究,逐渐完善课堂评价,使其达到应有的最大效能。

3.阅读历史资料,完善查阅工具

高中历史知识点繁多且相互交叉,通过历史资料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量,联系教材,加深对所学内容的了解。历史资料不仅包括教材,还包括各类历史读物和历史资料,阅读高中历史教材以外的相关历史读物,将阅读的历史资料和相关史实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发散思维,形象理解历史教材。通过对阅读史料的归纳分析,学生可以建构属于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教学的阵地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为了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合理利用周边的阅读资源,例如,图书馆、网络资源等,通过史料阅读,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不断积累阅读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历史水平,激活历史知识。此外,完善查阅工具,实现学习多样化也是激活历史知识,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4.设计作业练习,开发教材资源

设计作业练习就是为了巩固所学内容,但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要注意几个问题,遵循“有趣”“有效”的设计原则,使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建构自己的历史框架,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作业内容的设计要精简提炼,本身高中生的学习量就很大,因此,教师需要适当控制学生作业的数量并提升作业的质量,充分考虑到其他学科的作业量并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作业设计,通过对历史学纲的研究,精心设计作业内容,使作业发挥“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历史作业的可行性,丰富作业形式,提高作业的探究性。对于教材的选取需要把高质量、全方面、有趣性等作为选取标准,将课程打造为辅助历史课性质的课上阅读和修养过程。经典是一个动态积累的过程,是不断累积和更替的知识产物,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应该以基础教材的丰富度和多向发展作为重点要求。

活化历史知识,优化课堂教学是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课堂中和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探索,激活历史课堂,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明月.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J].学周刊(A),2012(04).

历史知识范文第3篇

如历史电视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我国观众对法西斯德国对苏联的进攻,以及苏联的战略反攻,因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所限,对敌对双方的实力对比、军事分布、战争激烈程度、战略进攻目标和进攻方向及战役进程往往难以理解。然而,在历史电视片中,电视工作者利用电视画面、利用现场音响、通过3D或AE技术将流动的箭头把敌我双方的攻防路线及战略态势进行演示,再配上战役中影像记录的素材,观众在鲜明生动的影像的刺激下,就能清楚了解战争进程,理解敌对双方作战方针和意图了。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最主要的原因是电视画面的直观效果,让观众一目了然;其次是历史电视片中的知识点,被电视片编导按照一定的编辑手法有规律、有层次了,这样一来观众就比较好理解;第三,历史电视片中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被条理化了,一个事件、一场战争它的前因后果被条理化后,让观众理解起来就清晰明了。这样一来,观众的抽象思维就变成了立体思维,理解起来就变得简单容易多了?

还有一点就是电视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编导运用画面演示,运用解说词点拨,运用音乐烘托,使观众在愉悦的心境中轻松地获取知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比单一的说教或是枯燥地“啃”历史书籍,对观众生理和心理来说,无疑会产生更深的刺激,这种刺激经过转换变成了记忆,深深刻录在观众的脑海中。

如:历史电视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反映19世纪末两大军事阵营形成时,用世界地图把两大军事阵营的国名在屏幕上呈现出来后,通过解说词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它们间的关系,即: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一个规律,到法国与德国、英国与德国、俄国与奥地利的三组矛盾,再由三组矛盾升级,形成同盟国、协约国两大集团斗争,最后导致世界大战。正是这些动态图像、图形,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直观的,观众便于理解的,全面系统的认识,生动准确的演示,将错综复杂的关系化解了,让观众了解到这些互不关联国家为什么会形成两大阵营的一些历史。

影像技术的综合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历史传播方式,传播中历史电视片成了观众接受历史,认识历史的引领者、指导者。历史电视片的内容和观众之间产生了互动,看起来观众的接受方式更随意了,但这种方式更方便、更直接、更灵活、更有针对性,促进了观众学习历史方式的改变,使观众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

在历史电视片的传播中,通过运用影像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手段,以及影视艺术表现手段,将综合艺术形成的“场”信息,设置给观众,让观众不仅置身于某个历史阶段的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还会让历史上发生的事件、故事随着情节的展开入脑入心。使观众的观看不仅是在享受,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历史知识的启迪、精神的升华。

历史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历史知识;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121-01

中学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知识综合的学科。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称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多种学科相互联系,影响很大。在中学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的历史知识比较多,在地理课教学中紧扣教学内容,挖掘地理课中的历史知识,有意穿插一些生动的历史知识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地理知识的掌握。

一、纳入地理知识的体系,建立地理、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

在备课时,结合教材中所涉及的历史知识进行学习,研究,使其纳入地理知识的体系之中,建立地理、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例如:讲述世界主要航线时,可联系新航路的开辟等历史知识。如:“四个人两条路线绕地球一圈”、以及“好望角”、“西印度群岛”、“麦哲伦海峡”、“火地岛”名称的由来;伊朗(波斯)、阿拉伯(大食)、印度(天竺)、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叶卡特琳堡(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伏尔加格勒(察里津、斯大林格勒)、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等古今地名的演变。我国六大古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北京始于西周蓟城、春秋时代即成为燕国的国都,以后成为金、元、明、清各朝代的首都;西安(今长安)始于西周的镐京,以后成为秦、汉、隋、唐各朝首都。洛阳始建于西周初期,自东周以来,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后)以及五代的后梁、后唐、后周等九个朝代在这里建都。开封在战国时代是魏国的国都,以后又成为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等朝代的首都。南京始于战国金陵邑,以后成为六朝(三国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首都,此外,明朝初年、和中华民国也定都于此。杭州始于秦钱唐县,到五代成为吴越国的国都,以后又成为南宋的首都。六大古都至少都已经有了二千年以上的历史。古代水利工程讲述中的历史知识有: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岷江流域,修建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秦朝史禄负责开凿了灵渠,勾通湘江和漓水,把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连接起来;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等。另外,1972年在东非肯尼亚发掘人头骨化石,测定为二百多万年以前的遗物,因此推断人类在二、三百万年以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了。与教材第四纪出现人类相吻合。 我国从夏朝开始制定了“夏历”;商朝人们认识许多星座,做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的记录;春秋时代鲁国天文学家经观测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通过实测得出了子午线的长度,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测得子午线长度。……备课面广,讲课内容就丰富,就会造成良好的地理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促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二、联系历史,突出地理教学的特点

地理课教学过程中,要精选与地理课堂内容相关联的历史内容。巧妙地与地理新知识加以联系。这样联系历史,反映现实的地理知识,突出了地理教学的特点。如讲述东欧政治地图的变化时,可简介俄国在17世纪中期,兼并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18世纪,俄国夺取了芬兰湾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地区, 然后向东扩张一直到我国的黑龙江流域;19世纪沙俄又从伊朗手中夺取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等, 把外高加索完全并吞了。以后,沙俄又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了我国东北和新疆大片领土,共侵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我国太平洋沿岸的海参崴,沙俄侵占后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从19世纪20年代起到80年代,沙俄逐步侵占了包括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塔吉克人居住的中亚、西亚广大地区。从1922年至1940年,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等15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先后加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成为一个统一国家,首都莫斯科。从1990年3月到1991年12月,苏联政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原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除俄罗斯联邦继承了前苏联外,其余均先后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从而改变了东欧的版图。1990年10月3日,战后分裂长达41年的德国统一,南斯拉夫1992年“一分为五”,因领土、民族等原因,爆发了“波黑战争”,捷克斯洛伐克1993年末也恢复战前的两个国家。在教学中较好地联系上述知识,能起到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本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增添学科趣味性等方面的作用。

三、举例联系,确切表述自然地理的规律和人文地理的现象

地理教材的许多内容,从历史角度举例联系,更能确切地表述自然地理的规律和人文地理的现象。运用“洋流”知识,可进一步讲解国际人口迁移;从非洲劫掠黑人到美洲的“三角贸易”,欧洲的奴隶贩子利用洋流运输贩卖黑人到美洲,归程利用加那利寒流到非洲,中程利用大西洋南赤道暖流、圭亚那暖流等到美洲,归程利用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回欧洲。我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先后航海七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除当时具有的先进航海技术和帆船外,还借助于季风(东北季风、西南季风)和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内容,可结合讲解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发现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并提出太阳系学说;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把哥白尼学说更推进一步,认为大自然是无限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明了“三定律”;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制造了天文望远镜等知识。景观地理知识中,可适当讲述云冈石窟是南北朝统治者为了宣传佛教而开凿的,教材封面是第二十窟里一座高达十三点七米的大佛像,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当时著名的石窟还有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隋唐时代又开凿了甘肃敦煌莫高窟(又叫千佛洞),莫高窟里的雕像、壁画等都是世界艺术宝库的珍品。

历史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简单有效;历史知识;学习

G633.51

一、学习历史的策略分析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营造出学习氛围的活动或情境中,明白了学习目标,掌握了学习规则,能够调控学习过程,并能够以此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简单来讲,学生历史学习的这一过程就是运用历史学习策略的这样一种活动。无论是怎样一门学科的学习,学生都会遇见为什么学习和怎样学习的话题,而学习策略又与这些话题息息相关。

学习应当是自觉的一种行为,学生需要有效的运用、调节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首先需要做的是对学习任务要有所明确,随后将自己体内的学习动力激活,能够有效的对学习行为进行控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后再对学习后的得失进行分析,充分有效的对学习效率进行评价。

总的来讲,在历史学习中的高效性和有效性都会受到学习策略的影响,对于现今教育改革的现状,我们必须将学生在教学中所占领的主体地位提高,以便将他们在学习中的创造性、自觉性以及主动性发挥出来。

充分的对历史学科的各项功能进行认识,从兴趣建立的基础上进行历史知识的拓展。教师应当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始终让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保持高度热情,如:笔者在历史教学中是从学生熟知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着手,以此为基础对他们各方面的历史知识进行拓展,并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充分的认识到现在安稳、美好的生活来自不易,是多少先人牺牲生命换来的。

历史知识的学习是具有一定特点的,不仅需要了解它的综合性、过去性、思想性和具体性,还需要掌握相应知识结构体系的特殊性,如:常见的历史知识大多是由理论知识和具体知识构成的,而具体知识又是由人物、时间和地点组成的,因而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历史规律和概念,使其形成特有的历史理论基础。

历史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要懂得远古时候人类、姓氏的起源,又要懂得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因而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需要熟知大量的历史事件和时间、发生地等,这不是要他们去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这样有利于更长时间的记忆保存,并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当时的历史事件进行理解、模仿、演示等,有利于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他们的历史知识记忆。

二、简单有效的历史学习方式分析

学会学习是学习的前提基础,怎样来评价学生学会学习的好坏,就需要从学习方法的运用和掌握方面分析。历史知识的学习同其他学科的学习并没有明显差异,学生同样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有所了解,并且根据自身学习的特点和习惯,需要选择适用于自身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够有效将学习效率提升。

我们时常将历史学习的方式分为两类来运用,一类是在学习中使用的方式、策略、原则、途径和措施等广义涵义;一类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所使用到的适于自身发展的狭义涵义。

笔者认为要做到在简单有效的学习到历史知识,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听课方式的使用,如:每一章节的历史知识都会涉及到很多的历史过程、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等,学生难道需要全部记忆下来吗,答案是否定的,同数学教学一样,在历史课程中上课方法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应当做好记听思三个步骤,简单讲就是记住重要的,听取重要的,思考会考到的。听课时需要注意力集中的,根据教师的思路走,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在教师授课中会时常涉及到非常重要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就是学生的易考点。笔者认为,听课环节是最重要的,它一个步骤所带来的效果是记和思考两部分的总和,只有学生听取了教师讲的,才会知道什么内容该记住,什么内容不该记住,思考什么是有效的,思考什么是无效的。

在日常的课余时间里,笔者时常鼓励学生对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拓展,查看一些历史资料、视频等,在课堂上笔者也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些重要性的历史故事,介绍一些历史人物的背景。想对来说,正确教学方式的选择有益于将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提高,而在兴趣建立的背景之下,学生自然能够自觉的去学习历史知识,并在长时间的知识沉淀中,学生会总结出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式出来,而这样势必会达到长期、简单、有效的历史知识学习效果。

三、总结

综上所述,历史知识的学习是长期性一种学习过程,良好的历史学习效果不仅利于学生提升自信心,发扬中国民族文化,还有利于在对人物事迹的思考中,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观,促进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正如前文中所提到,历史知识简单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的,只有在兴趣培养出来的前提之下,才能够达到良好的历史知识学习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彦蕊. 论初中历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D].河南大学,2014.

[2]范A莉. 历史概念有效学习研究[D].苏州大学,2015.

历史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联系;教学方法

现行历史教材的编写,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把握这些原则和宗旨,更好地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呢?《考试说明》能力要求的第一个方面“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包括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结论、历史概念、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等。因此我们不能把基本史实当作孤立分散的知识点,而要抓住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由基础知识、阶段特征、基本线索构成的有层次的历史知识体系。同时还要改变传统中学历史教学中重史实、轻理论,重结论、轻分析,重记忆、轻理解的状况,构建历史知识系统,学会从联系中掌握知识,对教学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一、加强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夯实历史知识联系的基础

基本概念是历史知识体系中最基本的单位。基础知识主要是指基本史实和历史概念。基本史实是在历史的点、线、面、体中不可缺少的史实,其能力要求是准确记忆。历史概念是史实内在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历史概念的形成是经过分析史实之间的联系、对史实的表象抽象概括而成的,其能力要求侧重于理解。历史概念是基本史实的拓展和深化,在知识网络结构的形成中更为重要。由于现行教材中没有对历史概念进行集中完整的概括,因此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应该在狠抓基本史实的同时,突出历史概念的分析和概括。通过历史概念的教学,可以加强对基本史实内在联系的理解,有利于把基本史实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联系,并起到深化基础知识、加强知识结构化的效果。

二、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进行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

历史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空间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内容上,涵盖政治、经济、民族、军事、文化等。而这些方面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这就使历史知识本身具有一种横向的网络结构。阶段特征揭示历史不同时期各个方面发展的共性,在对历史的认识中,起着统括全局、加强横向内在联系、加强知识结构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揭示阶段特征,加强历史横向联系,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归纳、概括等逻辑思维方法。

三、梳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把握历史知识的纵向联系

历史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0-0075-01

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很多。对于学生而言,“过目不忘”的境界虽然难以企及,但如果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将会帮助学生更快更持久地记忆。

一、“五到”记忆法

所谓“五到”记忆法,即“耳、眼、手、口、心(脑)”同时用到的一种记忆方法。耳,要求认真听讲,听别人回答问题,收到听觉信息;眼,随时观察老师的动作、表现,认真看课本,形成视觉影像;手,勤动手,做笔记,画重点,使知识组合更加合理;口,提出不清楚的问题,回答老师及同学提出的问题,使大脑中的知识重新组合;心,实质指大脑,要求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对各科学得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使知识理论化、系统化。“五到”记忆法,要求各种器官完全处于开放状态,对于接受新知识效果极佳。本方法适合于课堂听课,有利于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掌握新知识。长期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失为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好方法。

二、信息压缩记忆法

所谓信息压缩记忆,就是对所需记忆的大量内容进行压缩,用几个字或词来表达,减少记忆量,从而快速记忆的方法。例如,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记忆,可以总结为“三、四、五”:所谓“三”即三点:涿郡、洛阳、余杭,“四”即四段: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即五条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此方法简单清晰,适合大量内容的记忆。不过,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善于用脑,把思维记忆结合起来,会压缩信息。

三、联系记忆法

记忆学是建立联系的科学。用联系来记忆,有举一反三的功效。例如,公元前594年,中国历史上鲁国实行初税亩,西欧希腊雅典实行梭伦改革。本方法运用广泛,有利于对知识的贯通和长久记忆,是记忆较难学科知识的好方法。

四、记头记忆法

记头记忆法,即记住所记忆的内容的领头的字或关键词,便能记住整体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记忆量和提高记忆速度。例如,记忆《》的十处通商口岸时,可用记头法,即“营烟淡台汕,琼力镇宁汉。”又如,对三国时曹操在北方采取的政策,可以这样记忆:“正(政)经用军挟屯为(唯)官”。政即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实行屯田,用人制度上用人唯贤,军事上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再如,关于贞观之治的内容,可以记成“三要二有”。

五、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是把大量的、成段的记忆内容,用诗歌的形式组合提取,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三十六计,内容繁多,涉及面广,可做如下歌诀记忆。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窃贼。

鱼蛇海河笑,羊虎桃桑隔。

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

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这首诗中,除了“檀公策”三字外,每个字包括“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次是: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先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度陈仓、走为上策、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楼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途伐虢。可见,近二百字的内容,被这首仅五十个字的短诗涵盖其中,对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六、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把记忆的材料编成、杜撰成读音相近的词、词组、句子或类似词句,便于记忆。这种杜撰也许不太科学,甚至有些荒唐,但是如果以记住为目的,还是会有所帮助的。例如,莱特兄弟制飞机――来偷兄弟飞机;贝尔发明有线电话――背后有话,这种方法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值得一试。

七、比较记忆法

将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加深印象。例如,中国的期间,对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进行比较。郑和下西洋,可与新航路的开辟进行比较。德国的统一,可以与意大利的统一进行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比较。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性质、规模、影响,可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加深记忆。

八、知识结构记忆法

此法适用于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系统复习等各种各样的复习。复习时,画知识结构树,一边回忆一边画,包括大标题、小标题、每一小标题下的各项具体内容,就像画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有树干、树枝和树叶。记忆的时候,先抓住枝干,再添枝加叶。

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除上述方法外,还有形象记忆法、系统记忆法、卡片记忆法、图示记忆法等。记忆方法无穷无尽,层出不穷,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摸索、总结,学会巧妙综合运用,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才能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

参考文献:

[1]王国强.浅谈历史教学中的记忆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07).

历史知识范文第8篇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7―0120―01

初中历史课是一门需要记忆大量知识点的课程。由于初中学生学习负担比较重,能花在记忆历史基础知识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记忆效果,帮助学生寻求科学的记忆方法,笔者对其进行了实践与探索。现将有效提升学生记忆效果的方法小结于下:

一、理解记忆,及时复习

理解记忆的效果要好于机械记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比如,在向学生讲解“日本1868年的明治维新”时,可先向学生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及原因,当学生理解后,他们就很容易记住主要内容。

从心理学方面来说,及时复习是巩固记忆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学生学习完知识点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当然,复习可以是将知识点分配在不同的时段进行“零星式”的记忆,也可以是集中的复习。

二、 罗列知识点进行记忆

初中课本当中的许多知识点是比较零碎的,如果让学生直接记忆这些知识点,一方面就会增加学生的记忆量,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将一些知识点忽略掉,记忆的效果反而不好。因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一些知识点罗列起来进行记忆。例如,有一些要求学生记忆重要历史人物的地方,教师就可以将与人物相关的重要年份以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罗列出来让学生进行记忆,其他的内容则可以一笔带过。而对于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则可以总结成为几个字进行记忆,例如,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可以用“废、行、改”三个字来概括:“废”就是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行”就是推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改”就是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将大化改新的内容记住。

三、 运用归类记忆法

当学习完一个单元后,或者在期末总复习时,教师就可以将大致相同的内容或者性质相同的知识点归纳到一起,这样就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记忆。例如,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按历史事件性质分类进行复习记忆,如将相关知识点归结为经济、政治、少数民族、农民战争、中外关系、科技发展等不同方面,这样学生的记忆效果明显好于单节或单章记忆。

四、 运用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就是由一个事件联想到另一个事件的记忆方法。历史课中许多知识点可以从原点衍生出其他的知识点,例如,由日本大化改新中推行的联想到推行“班田收授法”,再可将“班田收授法”作为一个名词解释让学生进行记忆,这种记忆法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地呈现于学生面前。

五、 运用比较记忆法

在学习完一个主题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进行比较记忆,这样可以降低学生记忆知识点的难度。例如,在学习完了的相关内容后,可将国共两党在抗战方面的政策、重大战役、重大事件进行对比,并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学生记起来相对就容易多了。

六、 运用歌谣记忆法

歌谣记忆法就是找出关键点或谐音相同的地方并将其编成顺口溜的方法来记忆,如,把某一历史现象经过浓缩以歌谣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记忆法既能使学生抓住重点,又能降低记忆的难度,更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让学生记忆朝代时,编成这样的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再如,将《》的内容总结为:辽、台、澎湖两亿两,沙、重、苏杭开工厂等。

七、 运用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利用记忆内容的发音串编成为一些容易记忆的内容进行记忆的方法。例如,在让学生记忆苏联成立时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外高加索、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时,可以串编成为“屋外两只鹅”。这样学生只是记住了每一个国家国名第一个字的谐音,其他的靠联想便可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