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理实验

病理实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病理实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病理实验范文第1篇

1.应从教师开始

现在很多理论课程都以PBL教学为主,实验教学教师也可同样借鉴,做一个很好的“引导者”。首先,教师在讲授了相关的理论课内容后,可让学生去思考如何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可以适当的提示学生有关实验原理,实验容和预期要观察的实验结果。学生可以自行成立实验小组,在课后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实验规划,并创立实验方案。其次,在实验教学上,教师要告诉学生某些重要的实验操作和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并对各实验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纳总结。除此之外,教师自身还要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因此,课前的教学准备要比以往更充足。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巡视,不断发现问题,并一一进行辅导解决。收集到相关实验数据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实验结果和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解决问题的方案。

最后,教师对整体实验过程进行汇总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这样,学生既能自己提前感受到科研的气氛,提高学习兴趣,也能在教师的启发下靠自身的能力去解决出现的问题,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当然,这需要病理生理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质,还要了解相关的邻近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新颖的前沿知识。因此,教师应多参加一些学术活动,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拓宽了知识面,确保良好的教学质量。

2.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先有教师教授基础实验理论并演示,接着让学生进行操作,是单纯的“模仿”过程。这样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身的思考,学生是被动的学习。通过借鉴PBL教学的经验,学生可以提前查阅相关的实验资料并在实验之前最好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再遇到问题可以向教师请教。这样便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病理生理学实验内容也可进行整合,将部分实验改为综合性实验以及创新性实验。

例如,单纯的复制休克的动物模型或者单纯的复制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可以整合成一个综合性实验,通过建立家兔休克的模型,既观察家兔发生休克后的机能代谢改变,也观察家兔通过发生失血性休克发生心力衰竭后的机能代谢改变,最后使学生通过休克模型的复制,也能了解到休克致使心力衰竭的发生,能更好的将休克和心力衰竭的理论知识联结在一起,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3.在实验报告的撰写方面进行改革

实验报告是对整个实验过程的阶段性总结,既包括了实验的相关原理、材料和方法,还涵括了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传统的实验报告更注重实验报告书写的规整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的学校还将实验报告改成格式化的模式,学生只需在相应的栏目内填写少量的内容,以求达到标准化。实验报告的书写是可以提升科学的严谨的态度,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的完整性也至关重要。特别是不同的实验小组可能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和不同的实验问题,因此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也不应是统一的,而是各部相同的。

因此,应鼓励学生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上多做努力。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扩宽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实验教学的学时也可适当的由原来的3学时改为4学时,这样既能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动手完成实验,也能避免以往由于时间紧张而使某些难以操作的关键步骤需要老师协助完成。保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一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三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二、总结

病理实验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临床病理学;病理学实验教学;临床思维

[中图分类号]R3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3)23-162-03

病理学作为医学主干课程之一,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于病变的大体及镜下形态学特点的描述和观察,抓住疾病发生变化的本质,最终为学生顺利过渡到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1],在整个病理学教育中,实验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通过具体的标本和切片的学习,可更加形象的揭示病变的特点,病因,发病机制,伴随的功能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与理论课知识点相互呼应,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和启发学生的感性认识,最终结合理论知识,形成理性认识,对于实验教学探讨和深入,将直接改善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病理学实验教学需要涉及解剖、组胚及其他基础医学知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与临床挂钩,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意识,才能更好的让学生融入课堂,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病理学实验教学中需要引进相关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互动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病变本质的学科,重点在于病变器官、组织、细胞大体和形态的描述及理解,且病理学概念多,知识点多,病变千变万化,单纯靠课堂理论教学不能完全达到教学效果,这就凸显了病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展,病理学实验教学技术也由板书、挂图,演变为现代实验教学常用的多媒体教学甚至是网络教学,学生可获得的信息量逐步加大,典型病变也更加清晰、直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很容易开展教学,但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一些弊端[2],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课堂,但传统模式的实验教学依然类似理论课教学,教师针对病变讲解特点,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称为讲演法,是教育历史上最悠久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是能够与理论课知识完整衔接,在短时间内将病理学的相关概念、重点、病变等系统的传授给学生[3],而此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自身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也未能充分发挥,甚至在讲解典型病变的过程中,学生成为看客,没有自己的思考,而是一味的追求教师和书本,这样就违背了病理学教学的初衷,而且目前的病理学实验教学,重点在于基础病变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于病理学最新的研究进展则介绍的比较少,就不能满足部分勤学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对于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在适当调整的基础上,使其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又能及时介绍本领域最新的进展,更好的衔接理论课,为临床服务。

2临床病理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应用

2.1临床病理学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结合

临床病理学作为病理学的应用型分支科学,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估及相关科研的数据分析,临床病理学由于其与临床直接挂钩的特殊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更关心的是所学知识在临床上的应用程度,而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病理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4],笔者在进行实验教学的同时,给学生讲解一些临床典型病例,以病案教学的模式结合临床病理学的分析,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进一步了解病理学在临床中的地位,提升他们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例如1例男性患者,50岁,肝区隐痛2年多,双下肢反复水肿8月,复发加重伴乏力、腹胀20d入院,体格检查:颈部和面部见多个蜘蛛状血管痣、叩痛,肝肋下未扪及,剑下4cm,质韧。脾大,腹腔积液征阳性[5],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作为临床医生应该怎样思考?临床病理学如何在本例应用?如何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这些都是学生极为关注的,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6]。从临床病理学角度来看,该患者需要进行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获取新鲜的肝脏组织方能确诊,组织切片后,就要运用临床病理学知识进行诊断,如果观察到假小叶结构,考虑肝硬化;如果观察到细胞呈现梁索状、片巢样结构,有异型,可见血窦,无纤维组织,考虑肝细胞性肝癌;如果观察到细胞呈现腺管样结构,可分泌黏液,考虑胆管细胞癌,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整个诊断过程涉及的知识领域面比较宽,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学生将自动寻找并获得相关知识,教学效果将会有效提高,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的时候,需要提到,肝硬化在临床上可以表现为肝区隐痛、腹胀、体格检查可以发现蜘蛛状血管痣,这是临床病理学的内容,也就是所谓的临床病理联系,是一种顺向思维,是一种由因到果的过程。而临床上,医生需要依靠相关的阳性体征和症状进行逆推,是一种逆向思维,是一种由果到因的过程,而这种逆向思维就是每个医学生必须要锻炼和掌握的临床思维,结合临床病理学的学习,可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临床思维,顺利过渡到临床。

2.2临床病理学与扩展学生视野的结合

在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课堂上,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是很重要的任务,如何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真正从课堂狭小的空间走出来,主动吸取相关领域的知识,为进入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则是而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临床病理学与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结合,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此问题,例如1例男性患者,56岁,头晕、心悸8年,加重伴呼吸困难2d入院,体格检查:急性病容,端坐呼吸,双侧心界扩大,双肺下部闻及少量细湿�音,心尖部闻及舒张期杂音,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教师在讲解此病例时,首先根据症状和体征,要考虑高血压导致心脏病变的可能,可给学生强调血压过高所导致的心脏肥大,并展示心脏肥大的大体标本图片,但学生此时只有粗浅的印象,对于图片所展示的病变本质认识不深,学习兴趣不高,此时教师可穿插相关临床病理学知识,包括心肌细胞镜下图片―细胞直径增大,肌原纤维增粗,细胞核呈分支状等心肌细胞肥大的诊断标准[7],给学生介绍心脏肥大在病变早期出现向心性肥大,导致瓣膜相对性狭窄,而出现了心尖部舒张期杂音,而在病变的晚期,心脏会进入离心性肥大的阶段,最后可穿插内科学的知识,病理学上的离心性肥大实际上在临床上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晚期心脏病变的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结合本例,患者的心脏病变就经历了由向心性肥大到离心性肥大,最终进入到心功能衰竭的过程。由此病理学实验教学就由单一的病变阐述过渡到了结合临床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的综合性知识拓展过程,显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及作用

而在运用临床病理学知识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任教老师在精心备课的同时也要注意,医学实践对于医学生而言,是强化理论、学以致用的关键一环[8],是医学生向医生蜕变的重要一步,因此,实验教学更多的要以学生为主,要以临床病理学知识开展的临床病案分析为主,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病例,主动的去收集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最终通过临床、大体、光镜三结合,运用临床病理学的知识得到自己的诊断,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辅助和引导的作用,更多的时间要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增强互动性,开阔视野,例如1例女性患者,53岁,因“白带增多伴腥臭味、接触性出血10个多月,右颈部包块3个多月伴咯血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患者消瘦,右颈部淋巴结肿大、质硬、不活动。妇科检查:宫颈肥大、宫颈表面见菜花状新生物突起,触之质脆,易出血。X线片提示双肺内见多个散开分布的结节状阴影。既往病史:患者患慢性宫颈炎(病理诊断)10多年,1年多前取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宫颈炎伴宫颈鳞状上皮呈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病理资料:颈部包块活检,病理诊断:(右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教师在讲解本例时,需要引导学生结合临床资料和病理检查综合分析,本例病人既往有慢性宫颈炎伴不典型增生,而同时颈部淋巴结为转移性鳞癌,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以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首先考虑本例诊断为宫颈鳞癌,并且存在慢性宫颈炎――不典型增生――鳞癌的过程,体现了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教师也需认识到,临床病理学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修订,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充实自己,并将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学生,并可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大体标本和镜下切片,对固有教学资源是一个很好的补充[9],将能直接充实实践教学,使学生直接受益。

病理实验范文第3篇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 实验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42-01

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理论学科之一,也是医学生从基础医学通往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病理生理学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实验教学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高等院校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现阶段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多以教师的主动讲授为主和演示为主,学生缺乏一定的思考。本文将探讨病理生理学的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1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传统实验教学的局限性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理论学科之一,它同时还是一门医学生从基础医学通往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病理生理学以认识疾病和防治疾病的基础理论为本质,以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免疫学和病原学等一系列学科作为基础,揭示整个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机能与代谢的动态变化、发生机理和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规律,为临床课程的学习铺下坚实的基础。

病理生理学实验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病理生理学实验,医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实验的具体操作和观察、对实验结果的详细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为医学生今后的临床学习和技能的培养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但传统的实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师按部就班的讲授理论和模拟演示,医学生通过模仿独立完成实验,但却忽略了在实验过程中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仅仅完成了“教师怎么做,学生怎么做”这一浅显的过程。因此,病理生理学的实验教学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2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浅析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首先应从教师开始。现在很多理论课程都以PBL教学为主,实验教学教师也可同样借鉴,做一个很好的“引导者”。首先,教师在讲授了相关的理论课内容后,可让学生去思考如何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可以适当的提示学生有关实验原理,实验容和预期要观察的实验结果。学生可以自行成立实验小组,在课后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实验规划,并创立实验方案。其次,在实验教学上,教师要告诉学生某些重要的实验操作和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并对各实验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纳总结。除此之外,教师自身还要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因此,课前的教学准备要比以往更充足。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巡视,不断发现问题,并一一进行辅导解决。收集到相关实验数据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实验结果和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教师对整体实验过程进行汇总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这样,学生既能自己提前感受到科研的气氛,提高学习兴趣,也能在教师的启发下靠自身的能力去解决出现的问题,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当然,这需要病理生理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质,还要了解相关的邻近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新颖的前沿知识。因此,教师应多参加一些学术活动,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拓宽了知识面,确保良好的教学质量。

其次,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先有教师教授基础实验理论并演示,接着让学生进行操作,是单纯的“模仿”过程。这样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身的思考,学生是被动的学习。通过借鉴PBL教学的经验,学生可以提前查阅相关的实验资料并在实验之前最好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再遇到问题可以向教师请教。这样便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病理生理学实验内容也可进行整合,将部分实验改为综合性实验以及创新性实验。例如,单纯的复制休克的动物模型或者单纯的复制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可以整合成一个综合性实验,通过建立家兔休克的模型,既观察家兔发生休克后的机能代谢改变,也观察家兔通过发生失血性休克发生心力衰竭后的机能代谢改变,最后使学生通过休克模型的复制,也能了解到休克致使心力衰竭的发生,能更好的将休克和心力衰竭的理论知识联结在一起,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再次,可在实验报告的撰写方面进行改革。实验报告是对整个实验过程的阶段性总结,既包括了实验的相关原理、材料和方法,还涵括了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传统的实验报告更注重实验报告书写的规整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的学校还将实验报告改成格式化的模式,学生只需在相应的栏目内填写少量的内容,以求达到标准化。实验报告的书写是可以提升科学的严谨的态度,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的完整性也至关重要。特别是不同的实验小组可能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和不同的实验问题,因此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也不应是统一的,而是各部相同的。因此,应鼓励学生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上多做努力。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扩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后,实验教学的学时也可适当的由原来的3学时改为4学时,这样既能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动手完成实验,也能避免以往由于时间紧张而使某些难以操作的关键步骤需要老师协助完成。保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一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三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病理生理学的实验教学改革不仅仅要使相关教师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引导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既提高了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指导能力,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今后综合多变的临床工作提供重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Hendry G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utors’ conceptions of their development as tutor[J].Med Teach 2009(31):145-150.

病理实验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实验技能;实验教学模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58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76-02

病理生理学是医科院校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联系基础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该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也是一门实验性学科,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观察和结果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机械地重复便可完成实验,达不到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自主设计性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依据特定目的和要求,利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对相关实验方案进行讨论、设计、修改、制作、预试,最后完成正式实验。近年来,我校机能实验室教学中心尝试开设了一批自主设计性实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以病理生理学为例进行总结如下。

1开设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方案和实施

1.1教学目的通过开设自主设计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为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1.2教学对象随机抽取2009级本科专业8个班作为实验班,由具有一定科研经验的讲师以上教师详细介绍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并附设6个命题式的设计性实验供学生作为参考,实验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

1.3教学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理论知识,本校的病理生理学实验课内容共开设4项验证性实验,1项自主设计性的实验,即由学生自行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时数为8学时。

1.4教学步骤

1.4.1本校共配备具有一定科研经验的专业教师二十多人,负责详细介绍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实验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如何进行选题、如何设计步骤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介绍本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等基本条件,并介绍相关实验设计书的书写格式以及如何进行课堂答辩等。

1.4.2以班级为单位,由3或4名学生组成一个实验小组,要求学生提前查阅文献资料,选择实验项目,自拟实验设计方案。

1.4.3专业教师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审阅并指导其修改。

1.4.4课堂开题论证。要求每个实验小组推选一名主讲人,讲解15分钟,答辩15分钟,师生相互提问。提问内容包括:相关文献准备与背景知识,设计思路与技术手段,实验操作环节与结果,分析讨论,最后指出存在问题等。

1.4.5最后选出符合实验室条件并能够进行实施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所设计的方案实施实验,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写出实验报告。如果没有条件把同学所设计的实验付诸实施,则可对预期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进行总结。

1.4.6教师对学生所书写的实验报告并结合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分析和总结,综合评分。相关分数将计入学生年终考评。

2开设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效果评价

2.1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增强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以及摄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通过向学生们介绍一些科研新进展与新动态、新技术及与各学科的联系,学生学会了主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选题、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制定实验计划,进行模拟实验,拓宽了知识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的积极性,从过去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摄取知识,使其达到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境界,从而为今后实现自我终生教育奠定了基础。

2.2加强了对学生实验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其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提高,激发了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作风和团队精神。在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后,学生必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文献,反复修改实验设计,动手实验。每一位同学都要亲自动手,从实验前准备到实验操作及实验后期的数据统计结果分析等都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加强了学生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提升了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所以,设计性实验,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摄取知识,从过去的被动思维向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的转化[1]。

3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针对学生在自主设计性实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加强实验室管理由于各实验小组实验设计方案中所需的仪器试剂材料实验动物都不尽相同,因此对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实验室规则,包括:仪器室管理规则、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仪器、药品借用制度、仪器损坏赔偿制度、学生进实验室必须注意的问题、任课教师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各项制度明确了实验员、任课教师、学生在仪器室、实验室的具体教学行为,各分项制度在实验室或仪器室中都有标牌标识张贴,警示醒目。

3.2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在进行自主设计性实验的过程中,由于要求实验指导老师重新学习,因此要求其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较广泛的掌握。带教老师只有不断充电,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的与学生一起融入实验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才能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

3.3完善实验考核体系制定一个完整合理的考核体系,既反映出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又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作用。新的考核体系应该从平时的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及论文质量、开题答辩及回答问题者的表现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考核,并与年终考评成绩挂钩。

病理实验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卫校;基础病理学;实验课;教学;学生能力

基础病理学实验课是卫校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社会的需求使得基础病理学实验课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我们目前的基础病理学却存在着很多误区。“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因此,加强基础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基础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焦点问题,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传统的基础病理学实验教学所存在问题

(一)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

由于受中国传统理念的影响,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对动手实验,自己操作都不够重视,渐渐地形成了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现象。实验教学就变成了一种辅助教学工具,紧紧围绕理论教学而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加深理论认识。从内容到进度基本上都是依附于理论课,没有形成独立而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陈旧,多是验证课堂理论实验,忽略了对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实验设备落后,实验用品不够。从而使学生缺乏独立实验操作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实操能力。

(二)实验课师资力量薄弱,水平低

实验课教师肩负着学生实验的准备、实验仪器的维护保养、实验场所的管理、疑难技术的操作与指导。其重要作用往往是理论教师所无法达到的。然而,目前卫校缺乏专职的基础病理学实验课教师。基础病理学实验课教师甚至还出现兼职的现象。教师业务水平低、工作态度不认真、不重视实验教学,这些都影响了实验课教学质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三)学生成绩考核制度不合理

传统实验课教学评估。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仅以实验报告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而当前学生实验报告却存在一些问题:如固定书写框架太多,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过少,相互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普遍,只按教材内容填写而不按实际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的也大有人在。这些都会造成评价结果不准确,真正做过实验的学生和没做过实验的学生成绩相差不多,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

(四)学生对实验课认识不足,缺少实习培训

传统的基础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这一知识接受主体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学生学习的使命感、责任感。实践与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缺乏主动接受知识的热情与继续研究的动力。在传统的基础病理学实验培训环节,常常是局限于校内模拟环境中检测和验证理论知识为主的内容,以致于学生未能尽可能多、尽可能早的接触社会、接触人群。

二、基础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措施

(一)思想上重视实验课教学

教育者应从“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型和实操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实验课教学是实验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实验研究被纳入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实验课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两个居于同等重要地位的教学环节,对于中职教育来说,更应该重视实验课教学,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实操型人才。重视实验课教学,还应加大实验室的投入,更新实验设备,使人人都有实验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作为学生,更应该端正学习态度,深切的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其实实验课要比理论课趣味性强,所以不能够理论课睡觉,实验课逃课。理论很多时候是服务实践的,最关键的还是活学活用,这就体现在实验课上,而且只有通过实验课才能得到提高。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基础病理学实验室应配备一名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培训,给实验人员提供出外进修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的机会,提高实践教学人员的业务水平。调动实验人员积极性,从制度上解决实验人员的职称晋升和待遇问题。

(三)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抱着走”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告诉学生实验原理,实验所用仪器及药品实验方法和步骤,甚至将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全都告诉了学生,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个人认为,基础病理学实验教学中更多地应采用启发诱导教授学生的实验方法。学生即可进入实验操作阶段,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加强辅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加强动脑、动手,掌握方法,提高实操能力。

(四)考核体制多元化

学生的成绩考核制度是影响中国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基础病理学实验课中,如果想实现实验课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目标,就必须改变学生成绩考核制度。通常实验课的成绩都是不认真的,而且没有严格的标准,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养成一种懒惰的意识,使实验课徒有虚名。实验成绩应该是由平时成绩和实验操作考试成绩组成,各占50%,其中平时成绩由课前预习(10%)、课堂表现(20%)和实验报告(20%)组成。在课前预习中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与方法,做到实验时心中有数,以课堂随机提问方式进行;课堂表现只是考核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学习态度和协作能力;实验报告中重点考查学生的从实验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心得和想法。实验操作考试主要选取基本操作与能力验证两方面的小实验进行操作考试,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

三、结束语:

改革传统的基础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模式,创建适用于中等卫生技术人才综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是时展的需要。在实验课教学中必须时刻以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更好地为国家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乔敏,张云,杨泽礼,赵阳.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效果的实验性研究[J].医学教育,2005,(4).

病理实验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病理学;实验课考核;改革;实践

病理学通过揭示疾病的本质,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临床上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理论基础,同时病理学又是临床医学实践中诊断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之一。病理学实验又是获取病理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不但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也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紧密的与临床病理联系在一起,病理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医学生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为此我校通过采取如下措施来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保证病理学教学质量:改革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考核办法、注重教学信息反馈等。

我校正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以符合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理念要求,不断提高医学生的培养质量。

回顾几年来我校的实验课教学情况,发现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就我校存在的诸多实验教学问题,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我校采取的解决方法作简要阐述:

一、重理论而轻实践、实验不考核、实验课不努力、动手能力极差、高分低能、实验报告抄袭问题。

原因分析:

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课的教学地位比较显赫,实验课仅起辅助作用,理论课的考试成绩即是衡量此门课程掌握优劣的唯一标准,这种教学模式明显忽略了实验课教学在学生学习知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学生认为实验课不重要,多采取应付态度,动手能力极差,实验报告抄袭严重,最后致使学生高分低能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病理学的教学质量。

改革考核办法:

实验课严格考核,评分计入总成绩。初步设定(以后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实验课考核成绩占20%,理论课考核成绩占80%,二者相加等于实验课总成绩。实课成绩分配:平时成绩占5%,操作成绩占15%。平时成绩包括:学生是否预习实验、实验课的纪律、各种表现。操作成绩包括:学生仪器操作是否正确、熟练,实验动手能力,实验报告书写情况。通过此项措施基本解决了学生重理论而轻实践、实验课不努力、动手能力极差、高分低能、实验报告抄袭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二、实验课:理论课之比为7:1,实验课时严重不足、实验课内容多、学生吃力、实验课成了辅助教学问题。

原因分析:

以往学校对实验课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课程体系框架不够合理,课时与内容不相匹配,实验课项目开出不够。

改革办法:

加大实验室建设,申报改革课程设置,增加实验课比例,积极增设实验项目,调整实验课内容。通过以上措施,实验课教学有所改善,但是实验课比例相对于国内其他医学院校还是差距很大,这也是我们科室在以后工作中努力的重点。

三、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差,只会背死书、不能运用于实践,所学知识不能融会贯通(总论与各论知识不能联系起来、病理与解剖、组胚等相关知识不能联系起来),不能分辨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的差异。

原因分析:

学习方法不对,动脑及动手能力极差,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缺点,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改革办法:

(1)实验课前必须预习实验内容,并把此项计入实验考核成绩中。

(2)以教师讲授式转变为引导式教学,让学生自己观察标本,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标本再现出来。

(3)总论与各论知识整合教学、病理与密切学科整合教学。以总论指导各论、各论体现总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的两部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将引导学生与解剖、组胚、生理等密切学科串联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教学目的。

(4)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整合教学。使学生更准确、直观地观察正常与异常的区别,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鉴别能力与观察能力。如正常肾组织与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肾组织的比较;正常肾结构与压迫性肾萎缩的肾结构比较等。

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学生认为实验课与临床实践没关系,不来上课。

原因分析:

教学方法、手段存在缺失,学生对实验课的认识不够,学生对实验课与临床实践关系认识不够。

改革办法:

(1)强调实验课的重要性,说明实验课与临床实践的关系,深化学生对实验课的认识。

(2)改革教学方法、手段,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鼓励学生爱动脑筋提问题、勤动口答问题、善于动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联想式教学。多与相关课程联系教学,特别是与后续临床课程联系教学,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主要联系各类疾病的病因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知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五、注重教学信息的反馈。

病理实验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数字切片;病理学;实验教学

数字化切片和传统的玻璃切片相结合,结合着数码互动系统,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支持。数字切片的出现消除了以往玻璃切片观察的抽象性,图像直观清晰、配合教师准确的图示讲解,理解起来简单易懂,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切片,高效的观察学习切片,理解掌握切片内容,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重复无限次观看切片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传统切片的缺陷

在传统的病理学实验中,学生要在实验室通过显微镜观察玻璃切片,以病变组织的玻璃切片为观察对象。因为学生观察切片标本要到固定的场所去,并且必须依靠显微镜辅助工具,所以学习和实验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并且超薄的玻璃材质较脆,非常容易损坏,长时间下来,切片上的病变组织容易褪色,不能够长期存放[1]。因此,在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中,有些教师要准备大量的玻璃切片,占用了本就有限的空间,而玻璃切片不宜永久保存,易褪色、破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且反复拿取有损切片的质量,时间长了之后不能清楚观看切片的结构,如果切片有划痕,可能会使对切片的观察学习产生误解。由此可见,传统切片教学有很多方面的局限性,其多种缺陷影响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2]。

2数字化切片的特点

数字切片是指将玻璃切片放入全自动的扫描显微镜中,结合虚拟软件进行高精度的拼接后,形成了一张虚拟的大型切片图,并且这张切片图像可以完好地保存,具有放大、缩小功能。数字化切片还可以跨越时空界限,用于多种场合,例如学术交流、学科教学、医师培训、远程就诊等。此外,数字化切片方便保存,避免了在教学或医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损耗组织切片带来的损失,还可以进行远程传送,结合当今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将切片教学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远程学术交流,参加病例读片会、为法医专家提供咨询和培训等[3]。数字化切片和传统玻璃切片的区别见表1。

3数字切片在教学中的应用

3.1实现数字切片的定倍放大或缩小。为了使数字切片在病理实验教学资源管理中更好的应用,可以将数字切片按照不同的系统进行分库保存,做好教学资源的存储和管理。完全具备传统玻璃切片的功能,并且有整张全视野的信息,不再应用显微镜就可以进行不同倍率的观察,用计算机鼠标选择切片的任意位置,就可以进行定倍任意放大,可以根据需要放大到10倍、20倍、40倍、100倍等,清楚看到切片上的细节,弥补了切片肉眼看不见、镜下看不全的问题。缩小功能可以将多个切片图像移至同一窗口,便于精确查找病变,进行切片病变对比研究。数字化切片如同高清的卫星地图,不会产生图像信息失真问题,可以无限地从低倍到高倍,高倍到低倍的转化,连续观察。虽然是虚拟的切片,但是和传统实物切片有着同样的效果及高分辨率,纹理清晰可见,颜真[4]。3.2建立互联网虚拟切片库。病理学专业可以建立一个互联网虚拟切片库,将数字切片存储在计算机或其他存储介质中,传输到学校病理学网站服务平台上,或建立学校病理学公众号,把切片上传在公众号学习平台上。建立虚拟的切片库方便数字切片资源的分类、管理、查找和使用,可以让学生直接将数字切片图库下载在自己的笔记本中,可以在课前预习,学生不用再受学习地点和学习工具的限制,不用专门到实验室里用显微镜观看玻璃切片,可以随时随地研究切片,和同学一起讨论切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很多的优势。教师可以直接将切片保存在U盘中,方便了对教学内容的修改、充实、更新和完善[5]。由此可见,将数字切片上传到网络资源库,拓宽了学习、研究渠道,学校可以将自己收集的数字化玻璃切片上传到网络公共渠道上,实现资源的共享[6]。3.3为少见的疾病提供公共平台。在传统医学研究中,一些罕见的疾病,都是较珍贵、少见的,往往只有从事医学研究的人或从事医学教学的少数人有这些切片,比如,梅毒切片、艾滋病切片、肾炎切片、肝炎切片等,这些疾病较为少见,可以采集的玻璃切片也较少。传统的医学研究者将这些切片精心储存在特定的位置,在必要时可以研究,但是这些标本不能长时间存放,容易损坏,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有研究需求。而数字化切片可以实现稀有切片的广泛研究,通过网络进行远程传输,实现了资源共享,并且可以保留多件备份不用担心切片存放丢失,可以永久存放,不会有组织破坏、颜色退化等问题。另外,不必请专门的研究人员制作大量的切片,进行管理和分发,只需要制作典型的切片保管即可。数字切片可以进行数字化储存,节省了资金消耗,节约了人力、物力。每张切片都能够保持切片的清晰度,不用占用大量的存放场所,储存方便,虚拟切片的使用不依赖于显微镜,可以利用相应的图像浏览软件进行观察,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方便了病理学教学研究[7]。3.4方便教师理论化课程的教学。在以往的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图谱示典型病变图引导学生观察、找到典型的病变,但是学生只能在显微镜图谱下观看静态的病变,不能够从整体的角度了解这些病变结构。在以往的实验课堂中,很多学生不理解教师所说的病变位置,盲目的用显微镜看,对于不懂的问题举手问老师,老师逐个地向学生解释,但是课堂时间有限,这样不能让教学有效地进行下去,有可能完成不了教学进度,每次上课学生总是感到时间不够用。虚拟切片是对整张切片的扫描,并且有清晰的观察方向,教师不用通过在教室走动巡视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观看虚拟切片中一个缩略图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将示范图控制在学生的电脑里,教师讲到哪里就定位到哪里,不仅可以指导学生看到数字化切片图像的全貌,还能在虚拟切片上标注上文字,点击典型结构区域就可以对局部内容放大或缩小。传统的教学用多媒体展示切片图,坐在后排的学生就看不清楚细节,导致了对切片细微结构观察不清,影响了教学效果。3.5方便课后进行复习。在以往的病理学复习过程之中,考试之前会留下时间复习,但是必须在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固定仪器下进行复习,极大地受到时空限制,如今实现了数字化时代,数字化切片的出现节约了学生的复习时间,学生通过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或通过在学校阅览室就可以浏览数字切片网站,节省了教学用品的消耗,同时也有利于病理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切片教学视频也可以在课后进行重放,方便了学生的学习,提高了复习效率。3.6方便教师备课。数字化切片的出现,方便了教师的备课,在以往图片不能显示全屏,一张切片图片只能显示一个局部位置,所以教师备课要准备大量图片,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且不能够同时兼顾完整性和清晰度,虚拟切片为教师节省了收集切片的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完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素材上。3.7有利于推动实验考试改革。以往的病理学考试题型较僵化,教师找到切片的图像,用课件展示并标注一个结构和细胞,让学生独立的做出解答,但是这种考试具有局限性,学生不能浏览切片只能看到局部区域。病变结构是孤立存在的,看不清切片的全貌,但是提供太大的切片又不能使学生看到细小的病变结构,不好判断病变原因,增加了判断的难度。有些学生只能凭借猜测,不能考察出学生的真正掌握情况,所以传统的考试方式具有很大的片面性,考试的解答效果可信度不高。在以往的考试中,每次都要准备大量的切片,切片的种类和数量繁多,容易造成混乱,并且考察的角度不能做到全面客观,难易程度不一。而数字切片的出现可以让每位学生都浏览整张切片,拓展了考试的内容量,保证了考试的客观性和标准化,甚至遇到特殊情况可以接受远程考试,考试更加灵活方便,数字切片教学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是学生和教师信息传递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次的互动交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要注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数字切片显著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在医学研究上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例如,可以用于疑难病理切片的读片交流、病理专科医师的培训中及学术交流等。

综上所述,数字化切片和玻璃切片相结合,通过数码互动系统,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支持。数字切片的出现消除了以往数字切片观察的抽象性,图像直观清晰、配合教师准确的图示讲解理解起来简单易懂,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切片,高效的研究学习切片,理解掌握切片内容,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重复多次观看切片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虚拟切片、数字化切片教学与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相结合,与在显微镜下观察的镜下玻璃切片完全相同,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看到更多的典型病理,可以足不出户就浏览到大量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范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病理学实际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小艳,陈国武,贺帅,等.数字切片库和大体标本库结合网络在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科学进展,2017,20(6):599-600.

[2]黄器伟,翟娜娜,崔唱.病例导入式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在病理学实验课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7(3):402-403.

[3]潘坤,刘慧萍,胡立娟,等.基于虚拟数字切片结合数码互动系统在中医院校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大医生,2017,2(7):173-174,176.

[4]王进京,孙保存,赵秀兰,等.数字切片库结合网络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7,14(12):935-937.

[5]贾薇,庞丽娟,梁伟华,等.数字切片和数码互动系统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8):40-42.

[6]帅萍,李保林,肖海,等.数字切片联合数码互动系统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8,32(5):734-735.

病理实验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多媒体;实验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集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音频于一体,通过逻辑链接,协同表现出更丰富、更复杂的信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中,对整个实验教育的思想、方法、手段、知识更新速度、实验教学模式及实验教学过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①。在基础医学中病理学是一门形态科学,组织与细胞的部位、形态、特点及其病变要点往往难以用文字描述清楚,通过形象化的展示确有百闻不如一见之效;为了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适应21世纪需求的卫生人才,我校病理实验室引进了多媒体数字网络显微互动系统(以下简称多媒体),多媒体数字网络显微互动系统由数字网络显微互动系统(教师机、学生机,路由器软件)及显微图像处理系统(视频预览、图象处理、视频回放)组成,该系统具有高效、灵活、便捷、直观、生动等特点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广泛应用于病理实验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多媒体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多媒体即利用多媒体设计软件在计算机上将文本、图形、动画、影像、视频、声音等各种媒体组合在一起,并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意控制和播放,利用这种手段进行教学的方法叫多媒体教学法,它与传统的音视频技术不同之处在于多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即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任意利用鼠标、键盘等外部设备来切换音视频对象、文字和图像的位置,这样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的丰富多样。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人所共知,但其优势的发挥是通过课件制作的质量和教师的使用来体现的。多媒体实验教学手段的运用,丰富了实验教学形式,但不能把它作为唯一的形式完全取代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课件的首要职能是适用于实验教学,服务于实验教学。在具体应用时,应该从实际的实验教学内容出发,寻求课件与实验课程内容的最佳结合点,探索最佳的表现手法,不能画蛇添足、弄巧成拙。实验指导教师的演示实验或示范操作,应该尽量现场实际操作;如家兔空气(或脂肪)栓塞这一实验中,如果改用课件来模拟,实验课程本来的意义就会荡然无存。而有关形态、结构、直观实验教学方面的内容,如果使用课件配合实验教学,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1.1多媒体教学不能削弱实验指导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学生是主体,教学内容是目标,教师是主导作用,教学媒体起辅助作用。实验课中,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也不适合于详尽,那样会阻碍实验指导教师的发挥,实验指导教师只能照本宣科,由实验课的组织者成为解说员,而且学生长时间地盯着屏幕看,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致使注意力不能较好地集中,兴趣下降,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如果整个实验课程从头到尾始终以多媒体贯穿,由于信息量过大,速度控制得不好,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相关的内容,同样会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实验指导教师如果完全依赖多媒体课件,则不能突出实验课教学中作用,不利于实验指导教师肢体语言的表达;如果只是追求课件的花哨设计和形式上的多样化,则可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影响到学生对本节实验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②;因此,运用多媒体实验教学,实验指导教师的讲课内容不能受制于多媒体课件,在实验课上,实验指导教师要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对实验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只能强化而不能削弱。多媒体课件如同挂图、标本、实验仪器等实验教学媒体一样,在何时使用,怎样使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2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策略

素质教育观念和多媒体网络技术进入实验课后,实验指导教师要从过去知识的拥有者、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示范者和鼓励者,学生则从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能够主动学习的主体。多媒体教学从一定程度上是传统实验教学的延伸(屏幕代替黑板、图片、粉笔),多媒体教学平台实际还是实验指导教师表演口才的舞台,而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教育理论是强调学生在情景、资料和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构建概念。多媒体网络的交互性、存量大和表现手段丰富,提供了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高度灵活的学习系统。如不同的组织细胞切片有不同的特征,单用文字难以描述清楚,采用多媒体实验教学可以将文字描述与图像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通过图像形象地理解、掌握细胞特征,易懂易记,提高实验课吸收率。形象化的展示大大减少实验指导教师语言陈述后在黑板上“抄”、学生再记笔记以及实验教具衔接等方面所消耗的时间,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直观的感性材料,使他们从心理上消除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感,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同时,减轻了实验指导教师的工作压力。

1.3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

运用多媒体实验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每节实验课的内容增加了,实验课节奏加快了,因此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反应速度及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只有紧跟实验指导教师的思路,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同时,实验指导教师也要适当控制讲课节奏,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消化、理解、记录的时间。学生要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手段,在听课过程中,要适当地记一些笔记,既不能盯着屏幕单纯地抄笔记,也不能只是盯着屏幕,不记任何笔记。更要杜绝少数学生拷贝多媒体课件,而不来上实验课的现象。例如:栓子的运行途径一节中:强调一般与血流方向一致,用多媒体讲述各种常见情况,并用多媒体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制作栓子运行途径与栓塞模式图,利用绘图工具里的自选图形给栓子运行标注,再运用顺口溜记忆法总结如下:⑴静脉、右心到肺上(即来自静脉系统和右心的栓子栓塞到肺动脉及其分支)⑵动脉、左心到全身:(即来自动脉和左心的栓子栓塞可能栓塞脑、脾、肾、下肢等部位)⑶胃肠系统到肝脏:(胃肠系统的栓子栓塞门静脉及其分支)⑷交叉逆行你莫忘(室间隔房间隔缺损右心栓子到左心,由于腹内压升高导致上部栓子栓塞下部位)。

2、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优势

计算机技术具有高效、快速、仿真的特点,积极、有效地在实验教学中引入这一高科技手段是时展的必然结果。尤其是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能够将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提供了崭新的手段。

2.1多媒体的优势

与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多媒体课件具有以下优势:(1)能化虚幻为现实、化抽象为直观,改变了实验指导教师只通过语言描述进行实验课的局面,可增强实验课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2)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小为大、化快为慢,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有助于突出实验教学重点、突破实验教学难点。(3)具有交互性和信息量大的特点,使实验教学法活动的表现方式更加灵活;能使实验教学内容增多,实验教学密度加大,实验教学效率提高;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性,为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4)课件可以作为共享的实验教学资源,改变学校教育、班级实验教学的传统模式,便于实验教育教学成果的推广和实验教学规模的扩大。(5)实验指导教师的劳动往往具有重复性,使用课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实验指导教师的重复劳动。如静脉性充血一节中,在多媒体上有橡皮筋扎紧手指,造成手指淤血,请学生描述外观变化(肿胀、色变青紫、局部温度缓慢),推理:镜下可能的表现(血管扩张、血流速度缓慢、代谢率降低)。

2.2信息量大

由于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亦要不断更新。部分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介绍给学生,以拓展思路,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同时,同样一节实验课时间,多媒体教学纳入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减少了由于板书等带来的时间浪费。多媒体实验教学的一大优点是信息量大、速度快。在相同的实验课时内,通过图片、文字的演示,减少了实验指导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通过超级链接,将各种相关的资料、互联网上最新的学科进展、学科前沿等信息传递给学生,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使实验指导教师在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好地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2.3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说明人的感官参加学习活动越多,得到的感性材料越丰富,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就越深刻、越全面,记忆力越牢固,学习效率越高。多媒体教学正好符合教育心理学和要求,它能把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媒体集成一体,使人通过多种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为实验教学工作创造图文声像并茂的实验教学环境,使一些枯燥、抽象、难以描述或理解的结构,直观地显示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习效率倍增。经过对实验教材内容的优化,择其重点、要点在多媒体上演示,并对这些要点内容辅以图片、动画、视频,以强化视、听觉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真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基本上达到了当节课的内容能在当节课消化、吸收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实现了文字、动画的转换。多彩的画面,使枯燥的实验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过去单纯面对黑板听课,过渡到跟随实验指导教师的思路,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实验课教学,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