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预防医学教学

预防医学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预防医学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预防医学教学范文第1篇

传统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知识的灌输为中心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着重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新的医学模式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注重教学互动的新教育观将更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还有情感、思想以及观念的交流。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合作者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有助于创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及开拓创造性思维。

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往往认为预防医学与以后的医疗工作关系不大而缺乏学习兴趣,忽视课程学习。因此,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树立群体预防观念,认识到医务工作者不仅需要诊断治疗患者,同时也要参加人群的预防保健工作,研究促进健康的方法。而预防医学正是相应的一门学科,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生学习热情。

2.1加强案例教学

生动形象的典型案例恰当结合教材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加深感性认识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讲述中运用我国著名流行病学家何观清教授所进行的实例“痢疾噬菌体预防痢疾的实地观察”不仅能化繁为简,利于理解掌握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方法,而且还可以指导实践,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并正确应用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方法。

2.2运用多媒体及动画演示

在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加上更形象生动的Flas演示,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可以给学生留下直观清晰的印象。如统计学中t分布运用Flas演示不同自由度的t分布曲线图形,这比直白的讲述和固定的图片能让学生更直观明了的掌握t分布的特点,从而起到更好辅助教学的作用。

2.3注重课堂讨论与小结

在教材中很多内容通俗易懂,相对比较枯燥,如果恰当引导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不仅可以化乏味为生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每一次课注重课堂内容总结。因为理论课的课堂小结往往归纳概括了本次课的重点内容,便于学生学习复习和理解记忆,而且小结也可以起到承上启下,衔接下次课主要内容及提示预习内容的作用。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总结,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深化与巩固。有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可以起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3根据不同专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专业不同,培养目标不尽相同,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应依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突出重点,从而按照不同培养方向调整各章教学内容,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于实践。如护理专业相比较于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应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侧重于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内容的教学,将更适合该专业护士的培养目标,及掌握全面知识结构的新型医护人才的培养。

预防医学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更新,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猛的发展,医疗卫生在发展进程中,逐渐由以往传统的模式向预防、保健和主动式的服务方向转变,并取得一定的成就。本文关于《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及创新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现实研究意义方面,本文通过对《预防医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问题分析,提出《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预防医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

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医学教育中,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的学习。就当前《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而言,《预防医学》在课堂中的教学存在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在对《预防医学》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教授时,仍采用以教材为主的理论满堂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1]。教师只是将教材中枯燥的内容转化到多媒体课件中,使本身是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预防医学》过程中,无法与实际的操纵情况进行结合,只能够通过教材和教师的讲解对其进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和理解。

(二)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相对较差

在《预防医学》课程教授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极为重要的,非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师应对相应的预防知识有较为熟悉的理解,才能够加深学生对《预防医学》内容的学习。目前《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也体现在《预防医学》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相对较差[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课程不是十分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无法将相关的预防学知识进行有效的链接,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搭配也不够合理,通常是理论性课程较多,而实践教学内容较少,致使非预防学专业的学生无法对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实践,影响学生对预防医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二、《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

(一)加强对预防医学的重视

在分析《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过中,首先非预防医学专业要加强对《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视,对当前非预防医学专业中学生普遍存在对《预防医学》课程忽视学习的情况,反复强调《预防医学》在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使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要性,并了解未来在医学临床中的医生,不仅要具有能够在临床中对患者实施治疗的技术手段,同时也要具有能够对相关疾病进行预防和保健的能力[3]。另外,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加强对《预防医学》课程重视过程中,也要鼓励非预防专业学生将所学知识向家人和亲友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的重要性。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分析《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过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是尤为重要的,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预防医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发展。一方面,在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过程中,《预防医学》课程教师要采用现代化先进设备展开教学,通过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将《预防医学》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运用多媒体以多种形式展示出来,比如通过小视频展开对相关知识的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促进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在转变教学方法过程中,《预防医学》课程教师要转变以往注重理论教学的方法,灵活运用案例式教学、情境式教学、项目导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逐渐加深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并在教学中加强对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结合,由此提升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力

在医学教育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力,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于当前《预防医学》课程教师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4]。一方面,非预防医学专业在对相关教师聘用过程中,要聘请专业水平相对较高、经验丰富的《预防医学》课程教师,在根本上提高预防医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学校要对《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师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加强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促进《预防医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发展。

结语:

就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而言,《预防医学》课程在医学教育中十分重要,能够对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关于《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及创新研究,主要从教学中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专业水平和素质相对较差两方面,对《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加强对预防医学的重视、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力等方面,研究《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当前存在相应教学问题的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提供宝贵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黄晓,贺莉萍,李军,等.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05(04):69-70.

[2]李雨U,崔念,潘晓放,等.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体系的初步优化与改革研究――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为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1(03):35-36.

预防医学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本科生;MOOC教学模式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的中文全称为“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又称为“慕课”,是一种面向社会大众的免费开放式网络课程,通过在线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嵌入课程测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并且注重交流互动,全面及时地向教师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1]。MOOC教学模式的概念由加拿大学者DaveCormier和BryanAlexander在2008年首次联合提出[2]。2012年MOOC在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被称为“慕课元年”,涌现出了当今最为知名的三大平台:Udacity、Coursera、EdX,并称为MOOC的“三驾马车”,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3年是中国的“慕课元年”,我国的高等学府也陆续加入了国际MOOC领域,构建了MOOC平台向世界开课[3]。MOOC的出现也给医学教育带来了发展契机,然而在我国医学教育领域,目前MOOC尚处于初步阶段,在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中MOOC的比例更少。因此MOOC与预防医学教育的结合还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将对MOOC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MOOC教学模式和预防医学专业应用现况

MOOC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两类:cMOOC和xMOOC,cMOOC以“连接主义”学习理论为教育基础,作为大学活动的一部分运行于开放资源学习平台,是强调同伴学习的教学模式;xMOOC体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将高校提供的课程视频在私人企业拥有的网络运营平台上运行,并与学习者和高校建立合约和商业关系的教学模式[4]。MOOC教学模式不拘泥于授课时间和地点,灵活性较大,课程往往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精品课程,可以完整系统地实现课堂教学、学习进程、师生互动、提交作业、效果测试、成绩评估等过程,只要拥有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任何感兴趣的学生都能够零成本或低成本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5],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MOOC教学模式注重在线互动,将传统的授课式课堂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倾斜,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随时进行双向在线交流,MOOC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个性化的,学生可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并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6]。在医学领域,率先开启MOOC在特定行业领域应用先河的中国医学教育MOOC联盟于2014年3月29日正式成立。目前作为医学教育重要部分之一的预防医学课程虽然在MOOC平台上还未被广泛普及,但是我国一些名校已经在MOOC平台上推出了预防医学相关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复旦大学推出了《预防医学》,中山大学推出了《医学统计学》,Coursera平台上北京大学推出了《流行病学基础》、《医学统计学与SPSS软件》,南京大学推出了《营养与健康》。此外,中南大学推出了《食物营养与食品健康》、武汉大学推出了《营养学》、北京师范大学推出了《环境污染事件与应急响应》等,这些课程资源均可供学习者免费学习[7]。但在“中国医学教育MOOC联盟官方平台”上,尚未有相关课程。目前,推出的这些预防医学MOOC课程主要针对高校的在读学生,且课程内容较分散,尚未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6]。

2MOOC教学模式在预防医学教育中的优势

预防医学是医学院校学生的必修课,涉及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卫生毒理学与卫生化学等课程,知识面较广且内容较多,某些课程如卫生统计学等的理论又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8],并以课堂讲授内容为主进行记忆,此方式虽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管理,但缺乏对学生创造性、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需要吸收大量知识点,短时间内难以理解和掌握,较难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若将MOOC应用于预防医学教学,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针对预防医学知识点庞杂的特点,MOOC可以将每一章内容切割成微视频的形式[9],使每个教学视频不冗长且内容精炼,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预防医学课程对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往往是较为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点较为陈旧,而在MOOC视频中加入科研进展等内容则可以让学生了解最为前沿的知识[10]。有相关研究通过实验对比传统授课式教学(Lecture-basedLearning,LBL)和MOOC教学模式来评价MOOC教学模式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MOOC教学组总评成绩明显高于LBL组,表明了MOOC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并具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优势[11]。MOOC还能够兼顾不同预防医学课程的特点,以预防医学的骨干学科之一的医学统计学为例,该课程学习的根本是理解概念与实践,由于医学统计学的概念较为抽象且需要进行逻辑推理,学生若不思考和理解概念,而是机械记忆则会感到该课程较难掌握[12]。学生在MOOC平台上进行学习则可以根据自身接受知识的情况选择学习进度,做到因人而异,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利用计算机学习统计软件同样是医学统计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学生常不能记牢软件操作过程,录制MOOC平台上机实习视频课程之后学生可以反复播放学习,不需要教师重复授课,有利于学生查缺补漏、巩固记忆。除了在高校开展MOOC课程之外,MOOC还可供社会中公共卫生从业人员、非专业人员或其他感兴趣的学生进行课程的学习。疾控中心、科研院所等公共卫生从业人员能够通过MOOC及时简便地更新他们的知识体系,医院、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等非专业人员及其他业余人员则能够从MOOC课程得到他们感兴趣的和想了解的知识点[6].

3MOOC教学模式在预防医学教育中面临的挑战

虽然MOOC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我国预防医学教育领域中MOOC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一,我国MOOC教学模式在预防医学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初步阶段,MOOC平台中的预防医学课程十分缺乏,且这些课程针对的受众并不广泛,目前多为在校学生[6],因此亟待大规模、高质量的全国预防医学课程资源的共享。其二,尽管MOOC教学模式具有互动性的特征,也进行了教学情景模拟,但是大多数的MOOC仍然是远程教学,缺少传统课堂教师言传身教的体验[6],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不牢固,而且预防医学不同的课程之间具有相类似的特点,它们均是实践性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实验课等内容是需要教师亲自指导的,因此尚不适合直接与MOOC相结合。其三,在MOOC平台的学习过程需要更多的自主性学习,因为缺少传统课堂的束缚,学习者专注持久的学习时间不容易得到保证,导致MOOC课程注册学习的人数往往很多,但是完成率较低,教学计划常不能按时完成[13]。其四,MOOC对授课教师的挑战不小,医学院校教师平日的工作任务普遍较为繁重,因此录制课程视频及后期在平台的操作对教师协调时间和精力的要求很高,而且课程视频需要精心制作,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对教师授课水平也提出了不小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创新、探索和改进[14]。其五,MOOC平台公布的课程视频向公众免费开放,涉及到相应的版权保障等相关问题[6]。

4MOOC教学模式在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应用的实施方案

对于MOOC面临的挑战和不足,MOOC教学模式在预防医学领域的应用还应继续加强和优化。在MOOC对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冲击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影响下,有关部门可以牵头组织打造系统全面的预防医学精品课程,召集高校、科研院所或疾控中心等单位有经验的教师,在全民范围内免费开放并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增加大众对MOOC教学模式的知晓率,从而鼓励所有感兴趣的学习者注册学习。由于预防医学课程中实践内容的局限性,MOOC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因此可以将MOOC与传统课堂学习相结合,教师提前录制教学视频,学生课前进行自学和小组讨论对内容进行理解,课堂上师生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通过学生的成果汇报进行引导和教授,此方式被称为“翻转课堂”[14]。以卫生毒理学为例,传统毒理学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和示教性实验为主,存在实验内容陈旧、学生缺乏综合性分析、基础理论与实践脱节等不足,而仅依靠MOOC的远程教学则存在教师无法直接指导学生操作的弊端。因此可以将实验原理和实验流程录制成MOOC视频课程供学生预习观看,使学生提前熟悉实验操作步骤,从而缩短实验课堂教学时间、增加教师纠正学生操作和分析点评实验结果的时间。教师还可以在MOOC课程中增加科研创新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学生根据理论知识自行选定实验内容,此过程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0]。而对于流行病学来说,案例分析是其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学生常常在课堂上才接触到案例,因此短时间内无法将实际问题考虑全面,如果教师课前在MOOC平台公布案例相关内容,学生就可以在课前进行分析思考,课堂上便能够加深讨论交流的深度,教师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点评、小组讨论、答疑解惑和知识拓展等内容。此外,预防医学的实践内容还可以引入大规模开放在线实验室(MassiveOpenOnlineLabs,MOOL)的课程安排[6]。针对课程完成率低的问题,MOOC平台可以引入学分奖惩机制,并颁发得到相关部门认可的证书来促使学生高效利用时间,鼓励学生进行实名注册,将课程分为不同的部分,学生完成每一部分之后获取一定的学分,在获取所有完整的学分并通过所有的测验考核之后才能获得证书。在医学院校中,同样可以将部分课程的学分分配给MOOC课程,由于预防医学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践课程,成绩评定需要进行综合评定,为了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在线布置阶段性课后测验,并将测验分数以一定比例纳入学生综合成绩的评价中,用多元化评价机制来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MOOC平台还可以开发相应的移动客户端并建立相应的交流微信群来加强课程的互动性,手机客户端能够使MOOC课程的学习更为快捷方便,微信交流群可以使师生之间随时在线交流互动、答疑解惑,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微信群进行互相监督,探讨遇到的问题[6]。

5结语

MOOC的出现为预防医学教育领域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授课方式的不足,使预防医学教育更为灵活,并且能够在社会范围内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虽然MOOC在预防医学领域的应用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仍旧面临着挑战和困难,但是随着对MOOC平台进一步的调整和不断的完善,MOOC教学模式在预防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将会逐渐成熟,在社会范围内吸引更多感兴趣的学习者加入,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诗竹,吕晓华,张晓玲.慕课———公共卫生硕士培养的新模式[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20):3834-3836.

[2]于琦,贺培风,袁永旭,等.MOOC的发展及其对医学高等教育的启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23(7):8-12.

[3]秦君.慕课教学模式的SWOT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8):111-112.

[4]斯蒂芬•哈格德,王保华,何欣蕾.慕课正在成熟[J].教育研究,2014(5):92-99.

[5]尹德伟.MOOC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影响[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5(2):31-33.

[6]陈仁杰.浅谈MOOC在我国公共卫生继续教育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4):27-29.

[7]唐娟,赵申武.MOOC优质教学资源在高专《预防医学》课程中的应用初探[J].科技视界,2016(9):95-127.

[8]刘殿武,牛玉杰,陈潜,等.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效果[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26(6):230-231.

[9]张扬.实验教学中引入“慕课”教学方式改革的SWOT分析[J].实验室科学,2016,19(1):122-124.

[10]段军超,荆黎,杨曼,等.浅析MOOC在卫生毒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管理,2016,2(S1):113-114.

[11]宓伟,石塔拉,尹淑英,等.MOOC教学新模式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8):13-14.

[12]陈雅,邓青,姚佳红.浅析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措施[J].中国卫生统计,2009,26(3):317.

[13]吕若然,高建华.网络教学在公共卫生专业中的SWOT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6,30(1):57-59.

预防医学教学范文第4篇

任务驱动教学法,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如今在英国、北美、亚洲等许多地区被广泛的引进和使用,由此足见其重要性。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要通过自己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来获取知识和构建意义框架。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医学人才,教师要积极地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到预防医学教学中去,通过创造教学情境、小组合作等方式充分发挥其优势。本文将针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法;预防医学;应用分析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实施,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口头传授、黑板板书、教师演示的教学模式已逐步的向启发、点拨的教学模式发展。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正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协作、探究学习为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1创建预防医学教学情境,为任务驱动教学营造教学氛围

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只有营造出活泼热烈的教学氛围才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将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同自身的情感表达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更切实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及质量。我们知道教学环境包含了各种显性及隐形教学资源,教学课堂离不开教学环境。首先,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教学,通过文字、视频、图片等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重视生成教学资源环境。课堂技术可以呈现出书本所容纳不了的内容,例如背景材料、实验过程、自然景观等等。因为社会是在变化的,所以教师对于这些教学资源要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补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进行教学情境的创建,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人类和环境这一章的讲解时,教师不可能将环境这一概念的事物实体化的带入课堂,但是教师却可以通过对多媒体的运用,通过视频的方式,将一些像是土地沙漠化等环境现象播放给学生观看,之后教师就可以在这基础上,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又例如,教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做出决策,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是生成课堂辅助学习情境。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顺利的完成自己所布置的任务,就需要向学生提供一些辅导和帮助。例如,教师可以建立导学专栏,帮助学生解决其在学习过程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同时教师还可以创建网络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及时的指导,进而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

2准确定位任务、教师、学生,完善任务驱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在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积极地把握任务、教师及学生之间的关系,明确的定位这三个名词的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可以更切实的完善预防教学的教学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任务是教学的主线,作为核心的任务设计是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所以教师要做到准确的定位任务,积极地将任务的趣味性、开放性、真实性等特性发挥出来。任务主要涉及的是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教师在这些理论知识中选择适当的任务主体,使学生可以进一步的对已获取的技能和知识进行自我整合,进而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教师而言,教师是任务驱动教学中的主导者,这一特点同时也符合了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在这个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和进行,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在预防医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过程、方向、结果等作为线索,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系统性的评估,给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学生是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极其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表现,教学的任务设计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任务的设计还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要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都可以有所得。当然考虑教学任务难易程度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设计任务要具有差异和梯度,以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到任务学习中的机会。

3重视课上课下的合作交互,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新优势

在预防医学教学中,为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就需要师生、生生,甚至是人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首先是生生之间的交互。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途径,例如新闻组、公告栏、聊天室等等,学生可以通过这些途径与其他学习者进行及时的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交流感情,更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其次是师生之间的交互。师生之间的交流既包括一对一模式,又包括一对多的模式,良好的交流有助于使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只有拥有良好的交流模式,才可以形成一个集体,进而实现合作自主化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及行为要做出及时的引导。而学生为了维护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则需要尊重教师,做到不懂就问。最后是多媒体与人之间的交互。课堂技术可以很好地让教师将学习技巧等录制成视频放到网上,让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自行观看,从而解决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只有做到良好的交互和协助,任务驱动教学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优势。

总而言之,随着各种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剧增多以及医学模式的不断改变,传统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已不能够培养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了。为了更好地在我国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时候,培养出创新型、开拓型的预防医学人才,就必须积极在预防医学改革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明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5,18:8-9.

[2]李娟.中职数学“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预防医学教学范文第5篇

1.1对象与实施

课上分组讨论,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最后由老师总结补充。

1.2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主要调查了教学效果有关项目。专业考试结束时发放问卷,匿名填写,填完当场收回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94份,实际回收率为94%。所设置的备选项赋予分数值,给予正向评分,即:是为3分,一般为2分,不是为1分,。

1.3数据处理

对所有收回问卷进行检查,剔除不合格问卷。采用Epidata3.02软件录入数据,核对无误后导出,利用STATA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每一道问题的报告率,并对本科、专科不同层次之间进行了χ2检验,若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总人数94人,其中医学专科学生46人,医学本科生48人。

3讨论

表1案例教学法拓展了思维空间,激发了学习兴趣表2案例教学法使抽象的概念及问题变得生动,易理解掌握表3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赋值评分表

3.1案例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优势

本研究中发现78.72%的学生(专科80.43%,本科77.08%)对案例教学感兴趣,73.40%的学生(专科78.26%,本科68.75%)认为用案例教学法授课富有启发性,73.40%的学生(专科80.43%,本科73.40%)认为与普通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促进了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85.10%的学生(专科93.48%,本科77.08%)认为案例教学使原先抽象的书本知识在经过讨论后变得易懂、易记,75.53%的学生(专科78.26%,本科72.92%)认为案例教学法丰富了专业课的相关知识,70.21%的学生(专科71.74%,本科68.75%)认为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知道了各种环境中毒、食物中毒、职业病的诊断,各种食谱的编制等。70.21%的学生(专科73.91%,本科66.67%)认为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逻辑思维,65.96%的学生(专科73.91%,本科58.33%)案例教学法拓展了思维空间,激发了学习兴趣。由赋值评分表表3可见,专科生总分为29.70±3.46,本科生总分为29.42±3.36(满分33分),两者差距不大,说明预防医学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在本专科医学生中总体上没有明显差异。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优势是肯定的。预防医学案例教学是结合预防医学和医学专业的学科特色以及教学特点所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既体现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指导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跟实际案例结合起来,避免了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事实上,(下转第52页)通过案例讨论这种形式使学生积极思考,又可以听取学生和老师的观点,弥补自身知识的不足,再加上老师的总结,使学生对各类案例的分析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也有利于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促使教师不断选择适合的案例、更新教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教学经验,还需要更全面的知识结构和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能力。

3.2案例教学法在不同层次医学生中的优势比较和评价

由表1可见73.91%的医学专科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拓展了思维空间,激发了学习兴趣,而医学本科生仅有58.33%,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看出,对于专科生而言,在专业学习中学习兴趣仍然是影响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感兴趣的程度也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而案例教学很好的帮助专科学生提高了对学习的兴趣。表2可见93.48%的医学专科生认为案例教学法使抽象的概念及问题变得生动,易理解掌握,而医学本科生仅有77.08%,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看出,在学习能力方面不得不承认专科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对一些专业课程的抽象的理论,而案例教学法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在实践中的应用更使理论变得具体和易于掌握、易于记忆。所以,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专科生,在教学中应尽可能采用案例教学法。

3.3实践表明,在预防医学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3.1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的结合

预防医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具有自身的优点[4],但同时预防医学案例教学法也有自身的缺点:查找案例资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会严重案例教学的质量;课前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案例选择一定要适宜,否则会影响授课效果等。同样,传统教学法也有其优点:便于操作;师生都已经普遍接受和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在讲授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方面尤其适用等。因此,要在预防医学的教学中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但同时注意适当结合传统教学法,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之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3.3.2案例的选择要求

预防医学案例教学法中所选择的案例及其问题要紧扣课本中每部分所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做到案例的真实性,当然可以根据学生前期课程,对案例进行适当调整,从而避免难度太高、难以分析与理解的情况。

3.3.3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方案

考核是对教学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衡量手段。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国内的各课程的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法为主,传统教学法的学习效果考核评价体系也比较成熟[5]。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和有效的实施,需要建立配套的考核形式和考核内容。考核时既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也重视案例的分析,将平时考核与卷面考试相结合,强调课堂提问、案例讨论课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平时考核,保证该部分在课程成绩中的比例(建议20%~30%)。鉴于案例教学法的自身特点,迫切需要探索建立科学可行的考核方案。

预防医学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实践基地;教学模式

预防医学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1],在完成课程学习后,需要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受实践培训,随着基层疾控中心软件与硬件设施的更新以及技术力量的不断增强,更多的医学院校选择其作为实践教学基地。杭州市余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从2005年开始承担实践带教工作,现已是省内外4所高校的的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学生包括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管理、检验等专业。为适应社会对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中心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将学生培养作为科教重点工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构建了适合基层疾控中心的预防医学本科生实践教学模式。

1实习基地建设总体情况

1.1基地概况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健康需求的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的任务和工作内涵也在不断地延伸扩展,从单纯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扩展到人群健康促进[2],卫生经费投入也在逐年加大。余杭区疾控中心目前有行政业务用房1.2万m2,检验用房3500m2;固定资产2800多万元,2014年区财政项目经费投入达500万元。在编79人,其中硕士16名,高级职称20名;设有公共卫生应急科、传染病防制科、公共卫生监测科、慢性病防制科、地方病防制科、健康教育促进科、检验科等业务科室;其中检验科是浙江省第一批县级医学龙头学科,有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气质联用仪、荧光定量PCR分析仪等1200多万元设备,实验室国家认可/省级计量认证项目达549项。中心为适应教学需要,专门建有教室、图书室、宿舍,配备实践技能模拟训练用的示教室。1.2教学管理机构建设为了适应毕业生实践教学的要求,规范有效的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疾控中心专门成立了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由中心主任担任教学管理领导组组长,在综合业务科设立教学办公室,负责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实习计划和学生管理,检查评估教学工作落实情况。教学办公室下设预防医学、检测检验和卫生管理3个独立的教研室,配备教研室主任、副主任、教学秘书、教研室成员和带教老师,共42人,具体负责各项教学工作。选派工作作风良好,具有五年以上现场工作经验,6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带教老师,特别注重选拔具有创新思维强、知识更新快的中青年人才承担教学工作,并根据带教工作情况及时进行调整。1.3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基地建立了一整套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学办公室工作制度、教研室工作制度,教学例会制度,讲课制度、实习生管理制度和各级人员工作职责等。各教研室也建立了教学工作台帐。每学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教研室会议、实习生会议、师生座谈会等专题会议,加强与各高等院校联系,交流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切实落实各项教学任务,分析存在问题,讨论并采取持续改进措施,使教学管理不断规范。

2预防医学实习生的带教模式

带教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并将获得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为了能完成教学目标,经过不断改革与探索,形成了导师负责、实训带动、情景模拟、过程评估的带教模式。2.1导师负责导师负责就是为每一位实习学生指派1名固定的指导老师负责,根据学校实纲的要求安排实习任务,但进入不同科室轮转实习时另有专科指导老师。学生如遇到在专科实习时无合适的病例、疫情、操作、现场情况,则由指定的指导老师负责设计模拟现场来完成相应的实习计划要求。这种带教模式,一方面增强了老师对学生的责任感,使带教老师能全方位的关心和爱护学生,帮助解决学生的个人问题、思想问题、生活问题等,培养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建立了良好师承关系,有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能从老师那里学到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学到做人的真谛、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和坚定的专业取向,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满足了带教老师所追求的共同培养医学人才培养的愿望[3]。2.2实训带动在带教过程中强化三基教育,倡导实训带动的带教方式。我国现行的预防医学本科生多在第九、十学期进入毕业实习阶段,由于以往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或接触社会较少,往往表现出知识、技能和能力的不足,与各地文献报道的情况基本一致[4-7]。其原因,一方面,现行的基层疾控工作运转主要是按国家或省市制定的规范或指南开展的,而这些规范或指南往往是大学理论学习阶段没有碰见过的。另一方面,现场事件不是预先设置的,由于缺乏现场经验,许多学生到现场后无所适从,不能有效地将所学的理论融化到实践工作中去。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制定教学实习计划和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2.2.1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作为学生现场实习的主要教材学生转入科室时,由带教老师组织学习,让学生对现场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有了初步印象,如疾病监测与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和处置,人群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慢性病社区管理等各种工作规范。通过重点讲解各类规范制定的理论依据,如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理论,方法在规范中具体应用,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能力,培育现场工作经验。2.2.2以社会实践为重点,培育现场工作动手能力余杭区疾控中心负责了全区20个镇(街道),近200万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作为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现场。医学实践是将学习转为动手实践的重要过程[8]。实习期间,有目的地安排学生深入社会最基层,到社区、厂矿、学校、医院等现场参与社会实践,包括:①疾病和健康项目专项调查,如心血管疾病人群危险度调查、免疫规划接种率和成功率调查、人群膳食调查,人群健康素养调查、慢性病人群生命质量调查等,通过项目调查,培育学生包括语言、沟通、交往等社会活动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实现从学校到社会角色转换;②突发性事件处置,如聚集性传染病疫情、食源性疾病和突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事件分析、判定、现场处置、风险沟通等,努力提高学生现场应变能力;③技能操作,包括现场监测样品的采样,简单监测设备的使用,常用消毒液的配置和使用等,提高学生现场动手能力。2.2.3提供丰富的现场资料,培育科研写作能力随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内容不断延伸,积累了大量现场资料和数据,对现场资料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反馈、报告,成为疾控工作规范的一个重要内容。训练学生如何利用现场资料,基于循证医学的原理,写出科学报告成为实践教学重点之一。我们通过举办现场调查报告和医学科研论文撰写方法的培训班,规定学生在参加现场工作后必须自主撰写完成6份报告作为实习作业,开放中心档案室,供学生查阅历年资料目录,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总结报告的撰写,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知识的科学性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学会在现场碰到问题,通过查阅文献、网络搜索等方式,提出自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2.3情景模拟2.3.1结合实际工作,安排情景模拟实践作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最重要的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课程和训练项目。根据具体情况,模拟训练可以在示教室进行,也可以到各社区完成。训练项目包括个人防护技能、疫点消毒处置技能、现场检测仪器使用、血防查螺技术、灾后防病技能、标本采集技术、预防接种技术、健康教育演讲等各种技能训练操作机会。通过这样的讲课,使学生能较快地进入角色,体会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应用的重要性。2.3.2结合疾控管理职能,安排情景培训专题讲座对辖区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疾控工作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是疾控工作的职能之一,该工作除了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外,还需要了解地域文化,并具有一定的管理沟通能力和公文写作技能,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工作需要,我们设置了相应的理论课程,针对各专业科室工作内容安排学生的大小讲课。内容涉及网络直报方法、疫情监测报告方法和分析报告撰写、应急物资如何储备与管理、如何进行病人随访管理、流行病学调查处置与流调报告撰写、免疫规划管理与报表制作、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与调查处置、结核病社区规范化管理、卫生监测与相关事件调查处置、实验室认证认可体系和质量管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与方法、科普演讲稿撰写、如何进行辖区业务指导、毕业论文写作等一系列内容。此外,还包括如辖区风土人情和卫生工作情况介绍、疾控工作职责与任务、各业务科室实际工作情况介绍、办公软件使用、公文写作、培训方案制定与组织实施、健康教育资料的制作与、工作计划总结和台帐整理、如何进行辖区业务指导等,使学生能逐步适应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状态,掌握疾控管理工作的基本功。2.4过程评估评估是促进工作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设计了专科评估、综合评估和双向评估,有效促进了实习工作的开展。2.4.1专科评估轮转科室对每位实习学生均进行出科考核评估,包括考勤与纪律、实习态度、工作作风、工作能力、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考试等。规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必需完成和上交专科作业,如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疫情监测分析报告或慢性病监测分析报告、业务培训方案、应急健康教育方案,科普演讲PPT、实习体会等各1份,以此作为出科成绩考核的依据。2.4.2综合评估实习结束时,每位学生将参与的现场调查工作,用PPT进行总结和汇报。要求学生从事件发生时的接报、个人防护、流行病学调查,现场采样、资料分析、干预措施制定、现场调查报告的撰写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汇报。教研室老师在现场进行评分,并对存在问题进行点评。并以此作为对学生实习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估的依据,具体内容包括①工作作风:计30分,包括考勤与纪律、实习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等;②理论知识水平:计30分,主要考核三基知识和各种技术规范;③现场工作能力:计40分,作为学生最主要的考核方法和内容,包括现场工作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面试成绩。评价过程也是学生训练和提高的过程。2.4.3双向评估每年评选优秀实习生和优秀带教老师,实行学生和老师双向评选制度,对成绩突出者进行表彰。学生对也带教老师进行不记名的满意度测评,内容包括工作作风、理论水平,现场带教能力等。教学办公室对每届学生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把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进行双向反馈,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工作质量。

3教学效果与思考

此教学模式通过5年的实践,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近3年进行无记名测评,学生对基地实践教学的综合满意度平均为92.9%,有较多的预防医学本科学生希望来本基地实习。学校对此教学模式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召开的实践教学工作会议上进行经验的介绍交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现实问题:如学生管理问题,由于实习后半学期,部份学生因找工作等原因,忙于应付各类招骋考试,专业实习心思不定,投入不足;几个月的实习时间,还不能完全让学生适应社会,组织能力与沟通能力还较弱,现场独立应对、处置能力相对不足;此外,现场工作的复杂性,有别于学校案例教学,许多事件结局并非能找到充分病因,如病原学依据,往往使学生对现场工作的科学性产生疑惑。以上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薛红丽,李志强,许飞华,等.创新性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模式和体系的改革与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65-66.

[2]詹思延.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

[3]牛晓泉,王翠玲,王晓玲,等.临床医学实践教育导师制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5):133-134.

[4]杨红茹,左群,马立新.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进展[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3,30(4):89-92.

[5]孙要武,祁艳波,董艳梅,等.创建实践平台,培养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6):2017-2018.

[6]林立,刘永春,高波.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6(3):10-11.

[7]蔡志奇.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实习及技能评价现状[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39-41.

预防医学教学范文第7篇

1.1认识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特殊性

在很多学校的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都使要和当地比较知名的一些医疗机构共同合作的,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卫生毒理学和流行病学以及儿童少年卫生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都需要相应的医疗机构来承担,环境卫生学通常是学校自己来承担,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人力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同时也为培养现如今仍需要的预防医学专业的人员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1.2摸清基本现状以找准改革方向

很多学校在前几年就应经进行了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而且改革之后有很多学生已经走进了工作岗位,为了更好的掌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学校也对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的教师和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中还采取了电话网络和座谈等方式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讨论,很多人都认为,当今进行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大的,在当前的教学体系当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课程设置得不是十分合理,通常都会出现中断的现象,同时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体系,这也对教学效果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其次是开设课程的顺序存在着非常强的不合理性,在很多专业课进行的过程中,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还没有展开,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无法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是临床教学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在临床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讲解的内容并不是非常的细致,学生实习的时间也相对较短,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也非常的多,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也很难得到非常细致的教导,这也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实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这样实习结束后效果也并不是十分的明显。

1.3巩固深化和提高前期课程体系的改革成果

学校在预防专业改革之后已经收到了一定成效,在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已经收货了很好的效果,所以为了能够让这次改革的成果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巩固,以便更好的对突发的事件进行有效的处理,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还需要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这样才能充分的体现出新的教学体系的优势,同时也促进了我国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

2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

2.1合理调整和设置

相关课程和教学阶段新一轮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是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参考《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对现行的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对于培养目标和要求进行新的定位,对于课程和教学阶段进行新的组合和论证,根据社会需求增加相关的课程,精简或浓缩部分传统课程,从而形成了新的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除了传统的必修课程外,大量开设选修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大力加强对学生的公共卫生教育;大量开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课程,既包括公共卫生领域的交叉,也包括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专业课程虽然在学院开设,但有2/5的教学任务南疾控中心的教师承担;理顺授课顺序,如卫生毒理学提前开设;开设科研方法学类课程,如医学科研方法学、卫生经济学等;临床课程和实习更具针对性,现场实习时间从第期的11月提前到9月且增加2周时间;进一步改革毕业设计实施方案,并在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确定导师。

2.2强调专业理论课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

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教学规律修定教学计划,同时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配套的教学大纲,强调专业理论课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求所有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方法学类课程增加软件实习比例。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既突出重点又融人大量信息,既便于课堂学习又便于课后复习和整理笔记,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突出应用性实验教学

开设综合性实验预防医学本身属于应用性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至关重要。新课程体系的课程安排基于社会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实际的工作需要,并与学科的发展紧密结合。教学采用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以选修课程为主的方式。借助学院实验中心整合不同学科教学资源,开设综合性实验,突出现代先进技术和学科前沿技术,教会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论文。拓展学生的实验技能,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4加强毕业设计

预防医学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非预防医学类专业;社会医学;教学改革

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社会性的医学问题及医学的社会方面的问题,是人文教学中难度较大、比较难以理解和记忆的一门涉及面较广和整体性较强的学科。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中,社会医学从开始的预防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逐渐扩展成为所有医学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程[1]。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社会医学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如构建了社会医学网络课程、循证医学思想教学法、Seminar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主题教学法、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等。上述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和有效的举措,但非预防医学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往往缺乏深入的思考,停留于表面,对社会医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些缺陷。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了解我国目前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无法比较准确地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加之社会实践环节的脱钩和对医疗体系本质的模糊认识,更不能提出改善卫生状况的“社会处方”。有必要探索出新的适合非预防医学类专业的社会医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用社会医学的思维和视角分析和处理健康与卫生问题,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医疗卫生实践。近年来,我们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应新的医学发展的要求。

一、社会医学教学现状分析

国家卫生部于1980年发出了《关于加强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要求医学院校,开展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教研工作[2]。此后一些有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纷纷建立了社会医学教研室,并把社会医学纳入部分专业的教学计划。这是我国社会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目前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特别是地方医学院校并未在“非预防医学类专业”开设社会医学课程。或仅作为学年学分制医学院校有名而无实的任意选修课,绝大多数医学院校没有独立的社会医学教研室,无专任教师,以理论灌输为主,没有实习教学,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这远远不能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实现全球卫生战略目标和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3]。课程教学存在偏差,将更多的精力花在课程的理论知识部分,而忽视了最重要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教学方式、手段单一化。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较少运用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出现教师与学生交流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等现象。学生方面:教学中发现部分非预防医学类专业学生对学习的目的认识不清,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可能是由于《社会医学》作为医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未引起非预防医学类专业学生足够的重视,多数非预防医学类专业学生只重视专业必修课,社会医学属于交叉学科,课程内容感觉与预防医学专业的有关,出现学生只关注期末考试,不注重平时课程学习的现象。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教师忙于讲,学生疲于记,学生无暇思考,比较被动。

二、明确学习社会医学的任务,构建社会医学观念和思维模式,树立整体医学和大卫生观念

1988年世界医学教育大会发表著名的《爱丁堡宣言》指出:“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为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指出了新的方向,即要求医学生必须获得不仅对个人而且对人群的健康促进和处理疾病的能力。因此,医学生必须了解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和健康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具备健康教育、卫生管理、社区卫生及预防医学的知识[2],[4]。现代医学模式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它要求医学生用新的医学思维观念思考解决医学问题,社会医学正是促进医学生思维转变的重要学科。各项社会卫生和保健制度改革,客观上要求医务人员掌握社会医学知识,注重研究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问题,运用多种医学手段加强防治工作。我国已实施的执业医师考试制度把社会医学作为一门考试课程,意味着对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医学教育改革提出了加强社会医学教育的新要求[5]。

三、教学方法的优化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视野,应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组织学生8~10人一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组长。1.注重案例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在教学过程开始一周之前,将即将要进行的案例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对与案例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只有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学生才能够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观点;案例的分析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就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案例讨论小结。再分组讨论归纳意见,写出分析报告,最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评。2.社会医学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让学生分组查阅相关知识点领域文献,分小组,然后制作PPT并请3-5名同学做评委全班答辩打分。让学生们自己组织讲稿,自己讲课,这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学生讲解,同学和老师打分点评,形成互动式教学模式。形成适度竞争的学习状态,这样使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并且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习社会医学的兴趣[6]。3.微课和QQ平台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1)微课的建设。目前高校教学面临的普遍难题是部分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他们在别无选择的、被逼无奈的甚至痛苦的心理状态下完成学习,创造性思维能力远远没有得到发展。为此,应当结合学生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其独立观察、主动思考和沟通表达的能力,使其能自己发现问题,构思解决问题方案,归纳总结知识并加以综合运用。这是学生踏入社会后应该具备的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老师说,学生听,锻炼了学生听的能力而弱化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微课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8—20分钟甚至更短的微课具有主题突出、目标明确、短小精悍、使用方便、资源多样等优势,易于与现代的一些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实现在线自学和教师讲授,正在逐渐被普遍认可,符合微时代人们对信息获取的实时、互动、高效的需求和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的特征。(2)基于QQ空间平台支持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构建。所谓的混合式学习是指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结合,尤其是将面对面的课上教育方式与运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方式结合。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作为一种多人系统,QQ空间具有极其强大的合作、互动与共享性。包括:日志、相册、留言板、主页等部分,可以实现以网络为基础的学习交流讨论和资源共享等。4.建立“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组教师鼓励学生课外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活动,通过具体的科研实践训练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学习能力。同时,课程组教师积极参与和组织学生的课外实践小组活动及假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帮助学生设计实践活动内容,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撰写研究和社会实践报告等方式,将课程教学从有限的课堂内的理论讲授延展到课外无限的社会实践活动中[7]。

四、改革考核方法,建立课程成绩综合考核体系

在教学考核方式上,改革终结式教学考核方式,增加教学过程的考核,改变了过去单纯以课程结束后的一次性卷面考试确定课程成绩的考核方式,突出和强调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强化过程性考核。改革只注重机械记忆的卷面考试形式,缺乏客观性、公正性,难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成绩。增加对实践课程的考核,增加学生案例讨论、小组学习、课堂互动的考核比重。课程成绩的构成一般由四部分组成:考核方法为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其中平时成绩考核方法如下:出勤:占10%;平时作业:占20%;课堂互动:占10%。总之,引导学生自觉地加强实践能力的全面训练,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学生为主体”,增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非预防医学类专业学生由单纯的知识记忆型的被动学习,转变成思考与探索问题的主动学习,以社会医学的大卫生观和新医学模式的基本理论观点研究和探讨社会卫生问题,能够将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医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当前医疗卫生改革动态,提高医学人文素养,成为站在更高起点上的医务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尤华,彭志行,陆慧.Seminar教学法在社会医学教学实践中的尝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74-75.

[2]龚幼龙.社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2.

[3]靳曙光,王月霞.关于地方高校医学类专业加强社会医学教学必要性的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2096-2097.

[4]耿庆茹,吴小桃,薛秦春,等.浅析社会医学与初级卫生保健的关系[J].医学与社会,2000,13(1):27-28.

[5]李小菊,秦江梅,唐景霞,毛璐.对改善社会医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1):29-30.

[6]吉华萍,尤华,陆慧,樊宏,梁宪明,风尔翠.社会医学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3):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