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送电线路

送电线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送电线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送电线路范文第1篇

关键词雷击线路跳闸原因防雷措施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生产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于送电线路来说,雷击跳闸一直是影响高压送电线路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由于大气雷电活动的随机性和复杂性,目前世界上对输电线路雷害的认识研究还有诸多未知的成分。架空输电线路和雷击跳闸一直是困扰安全供电的一个难题,雷害事故几乎占线路全部跳闸事故1/3或更多。

因此,寻求更有效的线路防雷保护措施,一直是电力工作者关注的课题。

目前输电线路本身的防雷措施主要依靠架设在杆塔顶端的架空地线,其运行维护工作中主要是对杆塔接地电阻的检测及改造。由于其防雷措施的单一性。无法达到防雷要求。而推行的安装耦合地线、增强线路绝缘水平的防雷措施,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而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如通常采用增加绝缘子片数或更换为大爬距的合成绝缘子的方法来提高线路绝缘,对防止雷击塔顶反击过电压效果较好,但对于防止绕击则效果较差,且增加绝缘子片数受杆塔头部绝缘问隙及导线对地安全距离的限制,因此线路绝缘的增强也是有限的。而安装耦合地线则一般适用于

丘陵或山区跨越档,可以对导线起到有效的屏蔽保护作用。用等击距原理也就是降低了导线的暴露弧段。但其受杆塔强度、对地安全距离、交叉跨越及线路下方的交通运输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架设耦合地线对于旧线路不易实施。因此研究不受条件限制的线路防雷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将安装线路避雷器、降低杆塔接地电阻、进行综合分析运用,从它们对防止雷击形式的针对性出发,真正做到切实可行而又能收到实际效果。

二、雷击线路跳闸原因

高压送电线路遭受雷击的事故主要与四个因素有关:线路绝缘子的50%放电电压;有无架空地线;雷电流强度;杆塔的接地电阻。高压送电线路各种防雷措施都有其针对性,因此,在进行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时,我们选择防雷方式首先要明确高压送电线路遭雷击跳闸原因。

1.高压送电线路绕击成因分析。根据高压送电线路的运行经验、现场实测和模拟试验均证明,雷电绕击率与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杆塔高度以及高压送电线路经过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有关。对山区的杆塔,计算公式是:

山区高压送电线路的绕击率约为平地高压送电线路的3倍。山区设计送电线路时不可避免会出现大跨越、大高差档距,这是线路耐雷水平的薄弱环节;一些地区雷电活动相对强烈,使某一区段的线路较其它线路更容易遭受雷击。

2.高压送电线路反击成因分析。雷击杆、塔顶部或避雷线时,雷电电流流过塔体和接地体,使杆塔电位升高,同时在相导线上产生感应过电压。如果升高塔体电位和相导线感应过电压合成的电位差超过高压送电线路绝缘闪络电压值,即uj>u5o%时,导线与杆塔之问就会发生闪络,这种闪络就是反击闪络。

由以上公式可以看出。降低杆塔接地电阻Rch、提高耦合系数k、减小分流系数β、加强高压送电线路绝缘都可以提高高压送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在实际实施中,我们着重考虑降低杆塔接地电阻Rch和提高耦合系数k的方法作为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的主要手段。

三、高压送电线路防雷措施

清楚了送电线路雷击跳闸的发生原因,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送电线路所经过的不同地段,不同地理位置的杆塔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目前线路防雷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1.加强高压送电线路的绝缘水平。高压送电线路的绝缘水平与耐雷水平成正比,加强零值绝缘子的检测,保证高压送电线路有足够的绝缘强度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的重要因素。

2.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高压送电线路的接地电阻与耐雷水平成反比,根据各基杆塔的土壤电阻率的情况,尽可能地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这是提高高压送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基础,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3.根据规程规定:在雷电活动强烈的地区和经常发生雷击故障的杆塔和地段,可以增设耦合地线。由于耦合地线可以使避雷线和导线之间的耦合系数增大,并使流经杆塔的雷电流向两侧分流,从而提高高压送电线路的耐雷水平。

4.适当运用高压送电线路避雷器。由于安装避雷器使得杆塔和导线电位差超过避雷器的动作电压时,避雷器就加人分流,保证绝缘子不发生闪络。根据实际运行经验,在雷击跳闸较频繁的高压送电线路上选择性安装避雷器可达到很好的避雷效果。

目前在全国范围已使用一定数量的高压送电线路避雷器,运行反映较好,但由于装设避雷器投资较大,设计中我们只能根据特殊情况少量使用。

本文主要对安装线路避雷器、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两方面进行分析:

安装线路避雷器。

运用高压送电线路避雷器。由于安装避雷器使得杆塔和导线电位差超过避雷器的动作电压时,避雷器就加人分流,保证绝缘子不发生闪络。我们在雷击跳闸较频繁的高压送电线路上选择性安装避雷器。

线路避雷器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无间隙型;避雷器与导线直接连接,它是电站型避雷器的延续,具有吸收冲击能量可靠,无放电时延、串联间隙在正常运行电压和操作电压下不动作,避雷器本体完全处于不带电状态,排除电气老化问题;串联间隙的下电极与上电极(线路导线)呈垂直布置,放电特性稳定且分散性小等优点;另一种是带串联问隙型,避雷器与导线通过空气间隙来连接,只有在雷电流作用时才承受工频电压的作用,具有可靠性高、运行寿命长等优点。一般常用的是带串联间隙型,由于其间隙的隔离作用,避雷器本体部分(装有电阻片的部分)基本上不承担系统运行电压,不必考虑长期运行电压下的老化问题,且本体部分的故障不会对线路的正常运行造成隐患。

线路避雷器防雷的基本原理:雷击杆塔时,一部分雷电流通过避雷线流到相临杆塔,另一部分雷电流经杆塔流人大地,杆塔接地电阻呈暂态电阻特性,一般用冲击接地电阻来表征。雷击杆塔时塔顶电位迅速提高,其电位值为

Ut=iRd+Ldi/dt (1)

式中,i一 雷电流;

Rd一 冲击接地电阻;

Ldi/dt―暂态分量。

当塔顶电位U.与导线上的感应电位U1的差值超过绝缘子串500%的放电电压时,将发生由塔顶至导线的闪络。即U1一U1>U50 ,如果考虑线路工频电压幅值Um的影响,则为Ut 一U1+u >U 因此,线路的耐雷水平与3个重要因素有关,即线路绝缘子的500%放电电压、雷电流强度和塔体的冲击接地电阻。一般来说,线路的50%放电电压是一定的,雷电流强度与地理位置和大气条件相关,不加装避雷器时,提高输电线路耐雷水平往往是采用降低塔体的接地电阻,在山区,降低接地电阻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为什么输电线路屡遭雷击的原因。

加装线路避雷器以后,当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时,雷电流的分流将发生变化,一部分雷电流从避雷线传人相临杆塔,一部分经塔体人地,当雷电流超过一定值后,避雷器动作加人分流。大部分的雷电流从避雷器流人导线,传播到相临杆塔。雷电流在流经避雷线和导线时,由于导线间的电磁感应作用,将分别在导线和避雷线上产生耦合分量。因为避雷器的分流远远大于从避雷线中分流的雷电流,这种分流的耦合作用将使导线电位提高,使导线和塔顶之间的电位差小于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绝缘子不会发生闪络,因此,线路避雷器具有很好的钳电位作用,这也是线路避雷器进行防雷的明显特点。但由于其费用较高,故综合考虑后未进行行推广运用。

2.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杆塔接地电阻增加主要有以下原因:

(1)接地体的腐蚀,特别是在山区酸性土壤中,或风化后土壤中,最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和吸氧腐蚀,最容易发生腐蚀的部位是接地引下线与水平接地体的连接处,由腐蚀电位差不同引起的电化学腐蚀。有时会发生因腐蚀断裂而使杆塔“失地”的现象。还有就是接地体的埋深不够,或用碎石、砂子回填,土壤中含氧量高,使接地体容易发生吸氧腐蚀,由于腐蚀使接地体与周围土壤之间的接触电阻变大,甚至使接地体在焊接头处断裂,导致杆塔接地电阻变大,或失去接地。

(2)在山坡坡带由于雨水的冲刷使水土流失而使接地体外露失去与大地的接触。

(3)在施工时使用化学降阻剂,或性能不稳定的降阻剂,随着时间的推移降阻剂的降阻成分流失或失效后使接地电阻增大。

(4)外力破坏,杆塔接地引下线或接地体被盗或外力破坏。高压送电线路的接地电阻与耐雷水平成反比,根据各基杆塔的土壤电阻率的情况,尽可能地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这是提高高压送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基础,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针对某供电局部分线路接地电阻值长期以来偏大,降低了线路的耐雷水平。为确保线路安全运行,对不同的杆塔型式我们采用的φ8园钢进行了接地网统一没计、统一加工,避免了高山大岭上进行施工焊接造成工艺质量不合格等的可能,同时也减少了野外工作量,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加快改造速度。通地改造使杆塔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大幅度降低,从而使线路的耐雷水平从理论上得到大大提高。

1.设计接地网改造型式。方案:利用绝缘摇表采用四极法进行土壤电阻率的测试,以及采用智能接地电阻测试仪,直测土. 壤电阻率。根据测试的土壤电阻率的结果进行比较再根据设计时所给予的接地装置的型式,确定最终的接地体的敷设方案。有架空地线路的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

接地放射线

(1)土壤电阻率在10000欧・米及以上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51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2)土壤电阻率在2300~32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518米的φ 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3)土壤电阻率在1500~23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35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4)土壤电阻率在1200~15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238米的φ 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5)土壤电阻率在750~12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198米的φ 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6)土壤电阻率在500~75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13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7)土壤电阻率在250~5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11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8)土壤电阻率在250欧・米及以下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388米的φ 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2.杆塔接地装置埋深:在耕地,一般采用水平敷设的接地装置,接地体埋深不得小于0.8米;在非耕地,接地体埋深不得小于0.6米。在石山地区,接地体埋深不得小于0.3米。

3.接地电阻值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适当延伸接地体射线,直至电阻值满足要求为止,个别山区,如岩石地区,当射线已达8根80米以上者,可不再延长。

4.接地体的连接:采用搭接方式,两接地体搭接长度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

5.防腐:焊接部位必须处理干净再做防腐处理。

6.为了减少相邻接地体的屏蔽作用,水平接地体之间的接近距离不得小于5米。

三、采取的措施

1.对线路中测出的接地电阻不合格的杆塔的接地电阻进行重新测试;并测试土壤电阻率。

2.对查出的接地电阻不合格的杆塔接地放射线进行开挖检查,重新对本杆塔的敷设接地线,并进行焊接。

3.对检查中发现已烂断或无接地引下线的杆塔接地装置进行焊接,并对接地电阻重新测试,不符合规定的重新进行敷设。

4.对被浇灌在保护帽内的接地引下线,采取的方式可为将引下线从保护帽内敲出,再重新浇灌保护帽或将引下线锯断重

新进行焊接。

5.对重新敷设的接地电阻不合格的杆塔,再次使用降阻剂进行改造。

送电线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送电线路;设计;规范

初步设计是送电工程设计的重要阶段,是施工图设计的依据。一些重要问题,如设计原则的确定;不同线路路径方案的综合经济比较、最佳路径的选择及有关协议的取得,导线和避雷线、绝缘配合及防雷设计正确性的充分论证和各种电气距离的确定;杆塔和基础型式的选择;通信保护的合理设计;严重污染区、大风和重冰雪地区、不良地质和洪水危害地段、特殊大跨越设计的专题调查研究;针对工程特点及设计实际情况的科学研究及成果应用;各项设计的优选等都要在这一阶段解决。

1设计概述

①设计依据。列出工程设计任务书及批准的文号、经审核批准后的电力系统设计文件、上级机关或下达设计任务单位对工程设计的有关指示性文件等,以及与建设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②设计规模及范围。设计规模是根据工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说明线路的电压等级,输送电力容量及导线截面,线路起讫点、长度、回路数,中间落点及连接方式;设计范围一般包括线路的本体设计,通信保护设计,工程概算和预算,对运行维护设计考虑的附属设备等。还应该说明线路是否包括降压运行的设计,进出两端变电所临时线的设计及检修站、巡线站的建筑设计等。③建筑单位及期限。限定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按设计任务要求及设计单位安排,明确施工时间及建成投产时间。④主要经济和材料耗用指标。主要包括全线总的综合造价和本体造价,每公里的综合造价和本体造价。说明每公里耗用的导线、避雷线,导线和避雷线用的绝缘子、金具、接地材料、杆塔、基础、水泥、木材等的数量。

2电力线路设计

2.1路径设计

①变电所进出线。说明两端及中间变电所(发电厂)进出线的位置和方向,还要表示出现有和拟建线路出线的关系,合理布置进出线方案。②路径方案的选择。按照已掌握的线路路径资料,对全线选出各有特点的两、三个路径方案进行比较,在大的方案中也可以选出不同的小方案参加比较。各路径方案要从路径长度、可利用的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条件,沿线路地形、地势、水文、地质情况,特殊气象区,污秽地区,森林资源,矿产资源,跨越河流,各种障碍物,选用的线路拐角及线路曲折系数等情况,来说明各路径方案的优劣。除了从技术上比较各路径方案外,还要从线路安全运行、方便施工、降低造价、经济运行、障碍物的处理及大跨越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

2.2气象条件

①气象资料的分析及取值。对沿线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和送电线路、通信线路的运行经验及自然灾害资料进行分桥说明。如果送电线路较长或气象区复杂,可分段选择气象区。气象资料的取值包括:最大风速的取值、电线覆冰的取值、年平均气温的确定、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取值、雷电日数的取值。②将已选取的各种气象条件,分别按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大风速、覆冰、安装、年乎均气温、外过电压、内过电压等情况所对应的气温、风速、覆冰的气象条件组合数值,以全国典型气象区划分的表格形式汇总列表表示。

2.3机电部分

①导线。按照工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和电力系统设计,决定导线截面和分裂根数,论证导线型式、规格、分裂方式、分裂间距等,并说明导线的主要机械和电气特性。通过污秽区时,应说明是否采用防腐导线。此外,应提出导线的防振措施,确定是否需要换位,说明两端和中间变电所(发电厂)的相序排列情况,按换位或换相情况绘出换位或换相布置图,按设计规程和有关规定确定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的距离。②避雷线。按照设计规程规定,经分析比较,确定避雷线的型式、规格并列出其性能情况,确定避雷线的绝缘方式,绝缘子串型式,绝缘子型式及片数,绝缘间隙距离及换位方式和防振措施等。③防雷接地及其他。按送电线路的电压等级,通过地区雷电话动情况和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来确定避雷线根数、保护角、档距中央导线和避雷线的最小距离。按照地质、地貌情况,说明采用接地装置的主要型式和要求的接地电阻值。按照送电线路设计情况,计算雷电预期跳闸率和耐雷水平,以满足过电压保护规程的要求。按导线荷载条件和防电晕性能要求,选择线路各种金具型式。如采用分裂导线,应选择间隔棒型式,并确定间隔棒在档距内的安装距离。按无线电干扰标准设计,提出防干扰措施。

2.4杆塔和基础

①杆塔设计。按照全线地形,交通情况,线路在电力系统的重要性,国家材料供应及施工、运行条件等因素,选择杆塔型式。设计时一般应尽量选用典型设计或经过施工运行考验的成熟杆塔型式并说明杆塔的使用条件。对新型杆塔的设计要充分研究设计理由,经科学试验后再选用。同时要说明所采用的各种杆塔型式的特点、适用地区、使用钢材量和混凝土量等技术经济指标,说明杆塔的使用条件(如设计最大风速、覆冰厚度、水平档距、垂直档距、最大使用档距、线间距离、标准杆塔高度和分段高度、杆塔允许转角度数、杆塔重量等)及杆塔设计的主要原则。②基础设计。依据基础设计应遵循的有关规定和原则,按照全线地形、地质、水文等情况,以及基础受力条件,来确定基础的型式,并说明各种基础型式的特点,适用地点、地质、水文条件,每基耗用材料量及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对一些特殊基础(如沼泽地基础、强腐蚀地区基础、大孔性土基础、特殊不良地质基础)的设计问题,应进行必要的试验,提出处理措施。

2.5大跨越设计

大跨越设计一般指线路跨越通航大河流、湖泊、海峡等的设计,其档距在800m以上或杆塔高度在80m以上,且发生事故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故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予以特殊考虑。对线路跨越较大的山谷,是作为大档距来设计,一般情况下只对导线及特殊的气象条件进行处理。

①跨越地点及气象条件。说明各跨越地点的杆塔位处的地形、地势、水文、地质、主河道变迁、通航、跨越档距的大小等情况,选出几个跨越方案。并选择最大风速、电线覆冰和气温等。②导线和避雷线选择。按照导线和避雷线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跨越挡距的大小、杆塔高度、导线和避雷线的间距及荷载条件,选择导线和避雷线。此外针对大跨越比一般线路振动严重的特点,说明采用的防振措施。③绝缘子串及金具。除按照对一般线路考虑的条件外,还应按线路荷载大和杆塔高,需增加绝缘子片数的情况,选择或新设计绝缘子串及金具。④跨越方案的优化。将各跨越设计方案的杆塔型式、高度和基础型式,采用单、双回路跨越和路径长度,以及采用导线和避雷线,绝缘子和金具,施工和运行条件等进行综合比较,对各跨越方案进行全面论证,推荐出大跨越的最佳方案。

3结语

送电线路的初步设计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此项工作要求设计人员既懂专业知识,又必须有现场处理各种复杂局面的实践经验。特别是现场踏勘阶段,设计人员需不辞劳苦、反复踏勘,收集各种现场资料,比较各种方案以选出一种既经济又切合实际的方案。经过辛勤工作设计出的线路即使不是最好也是较为合理的。

参考文献

[1]余国清.送电线路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J].云南电力技术,2002,(4).

[2]陈琳.湖广永-连110kV输电工程杆塔基础的处理及设计优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5,(6).

[3]王坚.浅谈架空输电线路设计[J].山西建筑,2004,(15).

[4]董芝春.浅谈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J].科技资讯,2007,(30).

送电线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架空送电线路路径设计设计原则技术要点

作为电力企业向用户中心输送电能的架空电力线路,架空送电线路在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中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力需求量与日俱增,电网建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展开,然而受到土地资源和城镇规划的制约,架空送电线路路径选择的难度越来愈大,施工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在外部影响较大且工期较短的背景下,科学合理地进行架空送电线路的路径设计,已经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1 架空送电线路路径设计的原则

架空送电线路路径设计,是为了在架空送电线路起讫点间构建一条符合国家建设各项方针政策的架空送电线路路径,所选择的架空送电线路路径不仅要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同时还要兼顾合理、经济和施工便利等要求,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

具体说来,架空送电线路路径设计要遵循如下原则: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尽可能长度较短、水文和地质条件较好且特殊跨越较少;尽可能避开公园、森林、果木林、绿化区和防护林带等,如果无法避免,那么应该选取最窄处通过,从而减少对树木的砍伐;尽可能少占用农田,并且少拆迁房屋和其他类型的建筑物;尽可能避开地质复杂、基础施工挖方量大、地形复杂、排水量大和杆塔不稳定的地段;尽可能避开沿线交通不便利的地区,但不要因此造成线路长度的较大增加;在一些采掘业发展史较长的身份,要特别注意避开采空区,避免地面塌陷而危及到架空送电线路的安全;尽量避免和同一河流或工程设施多次交叉。

2 架空送电线路路径设计的步骤

2.1 室内图上选线的分析

室内图上选线是指收集所需的各种资料,然后在地形图上对架空送电线路路径方案进行设计,这个阶段主要是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目前各测绘单位都有各种比例的航测图,而架空送电线路的图上选线一般在五万分之一或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上进行,所用的地形图必须是最新版本的。设计人员先在地形图上标出架空线路的起讫点和比经点,然后根据采集到的各种资料(如水利设施规划、地质条件、城镇规划、军事设施、重要管道等),避开一些设施和影响范围,同时综合考虑交通条件和地形等因素,按照线路路径最短的原则绘制出几种可能的路径方案,最后根据运行费用、投资、施工便利和线路运行稳定性等方面作初步的技术经济比较,从中保留2~3种较好的架空送电线路路径方案。

2.2 现场选线的分析

现场选线是指将室内图上选定的路径在现场落实,移到现场,最终确定架空送电线路的最终走向,并且设立必要的线路走向临时目标(转角桩和为架空线路前后通视用的方向桩等),定出线路中心线的走向。虽然架空送电线路的路径越短越好,但现场选线人员在确定架空送电线路的最终走向时必须综合考虑地形、交通、跨越、水文和环境情况,确保日后运行维护的方便和环境的保护。

现场选线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要详细勘察地质和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重要的交叉跨越地点和狭窄走廊地带,基本达到定线的要求;对于地地形比较开阔的地区,可以对线路走向和转角位置进行粗略制定,待到定线时再进行局部的修正;线路的转角位置要尽量避免设置在河道、高山顶、深沟、悬崖边、堤坝、较陡的山坡或洼地积水处,如果能综合考虑耐张塔和耐张段长度则更佳。(2)如果架空送电线路要跨越通航的大江大河或其他重要设施,那么要对跨越杆塔的位置和高度进行确定。(3)对架空送电线路沿线的河流、道路、林木砍伐、建筑物拆迁、交通运输、砂石供应和青苗赔偿等情况进行准确地调查,从而准确估算线路建设的费用,以便尽可能降低工程的总造价。(4)如果架空送电线路会对经过地区的其他公共设施造成影响,那么在现场选线时要尽可能地征得相关单位的同意,并签订书面协议。

3 架空送电线路路径设计的技术要求

架空送电线路路径设计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跨河点、转角点、山区/矿区/多气象区/严重覆冰地区选线的要求,具体说来:

(1)跨河点选线的要求。尽量避免水位较深的地段,选在河床平直、河道狭窄、河岸稳定且不受洪水掩埋的地段;尽量避免在河道弯曲处和支流入口处跨越河流;尽量避免在码头、泊船的地方、排洪道和旧河道处跨越河流;如果必须利用河漫滩、江心岛和河床架设杆塔时,应该进行全面的水文调查、工程地质勘探和断面测量。

(2)转角点选线的要求。转角点适宜选在地势较低的平地或山麓缓坡上,同时考虑前后两杆塔位置的合理性。对于不能利用直线杆塔(因间隙和上拔不足等原因)或原拟用耐张杆塔的地方,转角点的选择要尽量和耐张段长度结合在一起考虑。

(3)山区/矿区/多气象区/严重覆冰地区选线的要求。山区路径的选择要尽量避免泥石流、滑坡、陡坡、不稳定岩堆和卡斯特溶洞等不良地质地段,尽量避免沿山坡走向和沿山区干河沟架线;当线路必须在矿区上架设时,应尽量在断层线或境界线上架设,同时确保两回线路分开架设或保持一定的距离;当线路必须穿越恶劣气象条件区域时,在满足规程的同时要尽量减少穿越长度,同时尽量避开山谷受风面、湖泊、河谷和沼泽等微气象区;认真调查已有线路和植物的覆冰情况、覆冰类型、季风风向和雪崩地段,避免在覆冰严重地段通过,避免出现大档距和在山峰附近的迎风面侧通过。

4 结语

作为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架空送电线路路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旦选择不当将会增加工程投资、延长工期、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且对周围的设施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这就要求选线人员在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和原则的前提下,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结合实际情况来对路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许勇.对架空送电线路设计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中华民居,2011(10).

[2]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第二版)[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3]钱静洲.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分析[J].广东科技,2011,20(20).

作为电力企业向用户中心输送电能的架空电力线路,架空送电线路在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中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力需求量与日俱增,电网建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展开,然而受到土地资源和城镇规划的制约,架空送电线路路径选择的难度越来愈大,施工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在外部影响较大且工期较短的背景下,科学合理地进行架空送电线路的路径设计,已经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1 架空送电线路路径设计的原则

送电线路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送电线路;状态检修;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8-0127-02

以往将时间作为送电线路状态检修的周期,在进行检修维护的时候往往采用强制的方法,这样的检修维护方法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将设备的新旧状况和质量情况充分的纳入考虑的范围,还忽略掉了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地理气候条件,并且材质的绝缘配置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而给送电线路的检修维护工作增加难度,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并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随着送电线路结构的不断完善以及材质科技质量的不断提升,送电线路的设计标准和要求在不断的更新,监测设备以及诊断手段也在不断的升级和完善,这样非常紧迫的任务就是科学的转换以时间为周期的检修方式,用设备状态为依据的智能型检修方式来替代这种错误的检修维护方式。要保证送电线路的预测、预试以及分析判断都是科学合理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好送电线路状态检修的工作,从而保证送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供电的可靠性。

1 送电线路状态检修要求

送电线路往往处于非常恶劣的环境中,可能遭受破坏的因素非常多,比如一些强风的袭击、雷电的袭击以及雨雪天气,甚至还可能出一些极端的自然灾害,比如洪水、泥石流以及火山喷发等。并且,工业农业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到送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因此,就对送电线路状态检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在检修项目和周期方面规定了送电线路检修人员要每天都进行检修和维护,但是这种方法的检修维护还是不能够实现规程所规定的标准。本规程在延长周期或者缩短周期方面的操作性不是很强,这样就不能够有效的保证送电检修维护的质量,送电线路检修维护部门也不能有效的掌握送电线路的实际工作情况,这样就会对很多的检修项目进行事后检修维护,从而影响到可以正常运转的送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同时,还会对线路停电的时间造成大量的消耗。

2 送电线路状态检修准备工作

送电线路的运行单位首先应该全面的思考送电线路的设计、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长时间的安全经济运行等等,然后才能够进行送电线路状态检修工作。在审查新建线路时,送电线路的设计单位应该综合考虑这个线路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要保证设计能够满足未来正常运转的要求。例如,如果线路经过了树木,那么高度应该适当抬高;在选用线路金具方面,尽量要选择那些较高质量的线夹和防震锤,并且还需要保证它的维护量不会太大。为了延长线夹等金具的维护和更新周期,在绝缘配置方面,需要选择劣化率比较低的防污玻璃绝缘子或合成的绝缘子,同时需要保证它的维护工作量不是很大。这样就可以免除规程中的相关规定,比如每两年一次的检测零值工作量,从而延长绝缘子污秽清扫周期和更换周期。

在建设送电线路的基础设施时,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和规定来进行,并且工程监理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一些隐蔽工程。在验收每一项工序的时候,需要严格的对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保证合格之后才可以进行相关的验收工作。在验收竣工工程的时候,要紧密结合我国的《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要安排专业水平比较高的工作人员来重点检查和验收送电线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做好了这些基础的环节,才能够将送电线路状态检修的准备工作真正的做好。

3 执行状态检修的控制因素

①绝缘子附盐密值的测试工作。在将地网地域污秽等级图重新的划定之后,并且将新旧设备绝缘泄露比距进行重新的调整,在这个时期,需要进行正确的方法,那就是合理的监控和安排线路绝缘子实测盐密值的清扫周期。通过相关部门长时间的测试,分别在带电运行绝缘子串上和不带电悬挂绝缘子串上进行,那么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运行情况的不同,就会产生比较大差距的积污数据,如果将防污型玻璃绝缘子直接挂网运行取代原来的合成绝缘子段的不带电悬挂盐密测试点,那么这个时候测出的盐密值就会比较接近实际情况。

在对盐密值进行实测的时候,为了保证数据是正确和有效的,那么就需要设置固定的人员来对其进行清洗,并且在确定测试绝缘子片位置的时候,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它的正确性,清洗的时候需要使用停电专用的清洗工具,采用的方式通常是带电放落地面。然后进行测试,那么就可以得到送电线路绝缘子附盐密值的测试结果。我们依据刚刚测出的送电线路的测试结果,就可以得出这么一些结论,比如送电线路的积污规律还是平稳的,并且送电线路的设计泄露比距也和最大污秽等级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根据在带电停电情况下的数次测试盐密值,那么就可以得出这些结论:在24个月之内,清洁绝缘子的积污量是大致一样的;积污量运行72个月和运行36个月的情况也是大致一样的,这样就说明绝缘子的积污量到达某种程度的时候,就会达到饱和,即使时间继续推进,也不会影响到积污量。送电线路连续工作了72个月之后,它的所有严密点测出的盐密值仍然不会接近设计的泄露比距。

②瓷绝缘子测零。我国的相关电路运行规程中规定了绝缘子零值测试要保持每两年一次的频率;在通常情况下,耐张串在很大机械力的作用之下,绝缘子劣化率要比直线串高很多,但是,平均劣化率并不是很高。所以,要想最大限度的减少送电线路的维护工作量,那么就可以适当的增加绝缘子零值测试周期,准确来讲,就是将绝缘子零值测试周期延长至6 a。绝缘子年劣化率上升到最大时会达到2‰,如果这种情况出现了,那么就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比如最大限度的缩短测试周期或者是将本线路的绝缘子进行更换。

③导线连接点测温。我国的《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对导线连接器做了明确的规定,测试的周期应按照4 a一次的周期来进行,并且并沟线夹或者引流板方面应该按照每年一次的频率来进行检查和加固。在检修维护送电线路状态的时候,在跳线并沟线夹方面可以采用红外测温仪、便携式激光以及红外热像探测仪和望远镜红外测温枪等,并且直线压接管和耐张引流板也可以采用这些测试装备。

4 结 语

根据多年的实践研究发现,采用这种检修维护的方式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可以对送电线路的正常运转状况进行正确的把握,还可以大幅度的降低送电线路的检修工作量。

参考文献:

[1] 张予.浅谈送电线路状态检修[J].机电信息,2012,(2).

送电线路范文第5篇

雷击在现代社会,对人类社会危害巨大,避雷针、避雷带等配合接地极使用可以保护高层建筑物,但是对于电力系统的高压送电线路而言,雷电会对运行线路造成频繁而严重的损害,是导致高压送电线路事故与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需要采取系统专业的防雷措施。

1_高压送电线路面临的雷击危害

雷击会导致高压送电线路跳闸,尤其是在一些山区、沿海、河网地带,雷击可以说是高压送电线路最常见的跳闸原因。对高压送电线路而言,雷击的危害非常大,当前,我国高压送电线路的防雷措施还比较单一,往往依靠在杆塔的顶端架设地线来防范雷击。这种防雷措施,不能较好的满足目前经济社会条件下高压送电线路的防护要求。要想更有效地为高压送电线路提供防护,首先需要分析雷击事故的危害,做出科学合理判断,进而制定科学的防护措施。雷击对高压送电线路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高压送电线路被雷电绕击,导致高压线路的跳闸。在山区出现雷电绕击的情况比较常见,山区高压送电线路遭受雷电绕击的概率是平原地区的三倍以上。山区与河网区高压送电线路通常都会出现大高差档距或者大跨越的问题,这些难免会对高压送电线路防雷水平产生影响,在那些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带更为突出。高压送电线路被雷电绕击的概率是同避雷线与对边导线形成角度的大小、线路杆塔的高度以及线路附近的地貌有密切关系的。这就要求我们电网管理部门根据高压送电线路的实际运行经验,来对线路经过区域的地域条件进行具体的考察,然后进一步进行详细的实验来确定线路的设计方案以及防雷措施。另一方面,高压送电线路被雷电反击也会导致线路跳闸问题的出现。当高压送电线路的避雷线或者杆塔顶部被雷电击中时,电流下泄经过塔体,从而使得电位瞬间急速升高。在这个过程当中,雷击还会导致线路相导线出现感应过电压。这样一来,如果杆塔电位以及相导线出现感应过电压的电位差,大于这一地区高压送电线路电气绝缘设计强度,就会使得高压送电线路无法承受雷击所带来的高电位而发生绝缘闪络,从而导致在杆塔与导线之间出现雷电反击的问题,使得高压送电线路发生跳闸。

2.高压送电线路的常见防雷措施

高压送电线路雷击事故的发生由三个阶段组成,线路遭到雷击,进而发生闪络,线路从冲击闪络变换为工频电压,最后导致线路跳闸而中断供电。因此在高压送电线路的防雷措施方面,也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防止高压送电线路遭到雷击,保证线路遭到雷击后不会出现闪络,即便出现闪络后也避免导致稳定工频电弧的出现,最后是保证线路即便在出现工频电弧之后也能继续保证电力供应。 提高线路绝缘水平是减少雷击闪络跳闸的首要措施,但是这会受到投资成本和维护便捷性的影响,那么,在确定绝缘子正常绝缘水平后,具体措施方案可考虑:

2.1.避雷线的架设

避雷线架设一直是高压送电线路最为基本的防雷措施。避雷线的主要用处在于防止高压线路被雷电直击,同时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分流作用,尽量降低杆塔雷电流,避免塔顶电位的急剧上升。通过藕合作用来降低线路绝缘子上的电压,并且屏蔽导线,减少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一般情况下,高压送电线路的电压等级越高,起到的避雷效果也就越好,并且避雷线在成本当中的比重也会随之降低。因此电力建设过程中规定66KV以上等级的送电线路要全部架设避雷线。为了保证避雷线不会被雷电绕过,就需要降低绕击率,也就是说设计安装时要降低避雷线跟导线之间的保护角,通常保持在20°~30°之间。220kv到500kv的高压送电线路保护角应当在20°左右,500kv之上的超高压线路保护角要控制在15°之下。

2.2.安装线路避雷器

避雷器的安装能够确保高压送电线路的杆塔和导线在电位差的波动超过避雷线动作电压的情况下,避雷器主动进行分流,从而减少线路的绝缘子出现闪络问题。因此,应当在那些雷击跳闸情况发生概率较高的线路上做好避雷器的安装工作。避雷器常见的有两大种类,一类为无间隙型,也就是说避雷器与高压送电线路是直接相连的,基本是一种发电厂、变电站型避雷器,能够有效地吸收雷击的能量,在高压送电线路正常运行以及倒闸操作电压下并不动作,此种避雷器放电特性稳定。另一种避雷器是串联间隙型,它与高压送电线路之间是通过空气来连接的,当雷击线路后工作时才会承受工频电压,有寿命长以及可靠性高的长处,并且避雷器本体部分的故障不会对线路的正常运行带来隐患。

2.3.降低杆塔的电阻

杆塔接地电阻会因为下述原因而出现波动,特别是增大,一是接地体被腐蚀,尤其近海湿地,酸碱性土壤当中,常有吸氧腐蚀或者电化学腐蚀,容易出现腐蚀的地方是接地线的地面与空气接触部分,以及接地引线与接地体之间的连接处。另一种是外力破坏而导致杆塔的接地引线出现破坏。高压送电线路的防雷水平是和接地电阻存在反比情况,因此在基建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杆塔所在地的土壤电阻率来降低接地电阻,这也是改进高压送电线路防雷的重要措施。在对高压送电线路当中的接地电阻进行严格的测试的基础上,同时测试土壤的电阻率,然后对那些检测不够合格的接地装置要进一步开挖检查,重新敷设杆塔接地线系统,并严格按工艺完成焊接工作。最后是对那些已经烂断或者丢失接地引线的接地端子,重新进行焊接和测试,从而保证其防雷效果。

参考文献:

[1]沈慧斌.如何提高送电线路的防雷害事故措施之我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2]陈成,孙连伟.浅谈送电线路安全问题及防护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3]张廷碧,彭力健,刘启俊.浅析输电线路通过综合治理取得的防雷效果[J].四川电力技术,2012.

送电线路范文第6篇

    理论上来讲,线路路径采用直线传输是最节省成本的,但是现实情况并不允许这么设计。线路路径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城市规划、当地居民、自然环境保护区等因素。因此在选择路径时,既要使施工成本最低,还要使不影响当地正常生活。当然,在选择路径时也不能一味的追求成本最低,同时还要保证塔位的安全,需要尽量避开地貌松弛、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形。

    二、气象条件的设计

    能够影响送电线路的气象条件主要有风速、气温、覆冰厚度三个因素。实际上,在送电线路初步设计初期就需要由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实地勘察,收集气象参数并分析当地区域哪个气象因素是影响送电线路的主要因素。比如在风速影响占主要因素时,直线杆塔的数量就要增加,理论上来讲,风速每增加一档,直线杆塔的就要多使用30%以上[2]。

    三、送电线路工程造价分析

    1.送电线路工程费用支出

    送电线路工程的投资费用主要流向一般线路本体工程、辅助设施工程、编制年价差、其他费用。其中一般线路本体工程的费用流向又可以细分为图1所示的费用支出。一般线路本体工程的费用支出约占工程总费用的65%~75%,在本体工程费用中,装置性材料费大约占据了55%~65%。上文中提到的其他费用主要包括场地征用及清理费、项目建设管理费与技术支持费、电力系统启动运营费、项目启动基本预备费等,这些费用大约占了总工程总费用的20%~30%。也就是说,线路工程费用支出中占据主要部分的是线路本体工程费以及其他费用。

    2.送电线路工程造价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送电线路设计中我们已经提到了送电线路初步设计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事实上,我们考虑这些问题的另一个原因也是为了减少工程造价。除了初步设计阶段所涉及的影响因素,还有以下几项也是主要影响因素。

    1)土质

    土质是土石方工程在计算挖方量和套用定额的基本依据,不同土质的挖方量也是不同的,而且定额差价也是有很大不同的,因此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也是比较显着的。我们以尺寸为长、宽6.9米,深4.1米的铁塔基坑为例计算不同土质下的挖方量和施工费[3]。

    2)地形

    地形状况也是送电线路工程的造价原则之一,它对送电线路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工或机械设备在该地形下的施工难度系数,难度系数越高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就越高,相应造价就越高。一般来讲,地形施工难度系数调整所占的比例大约为1%~4%。

    3)运输距离

    架设电力系统过程中必然少不了材料、设备的运输。一般在普通的建筑工程中,运输费用是包括在相应的定额中的。但是送电线路的安装不能算到定额中,因为它的施工现场通常比较偏僻而且线路比较长,经常跨越不同的市区,各个市区的价位也是有差距的,因此很难用定额来确定运输费用。事实上,在送电线路施工中,材料运输会当作一个独立的工程项目,在计算其费用时需要根据运输量、运输距离和定额费用联合计算。

送电线路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送电线路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的工作,从施工准备到工程竣工时时刻刻都存在风险。在错综复杂的风险因素关系中,针对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风险管理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识别方法,做到有的放矢的风险识别就成为风险管理的重点。识别工作的好与否将直接影响对风险的估计和评价,进而影响决策者对风险的回避和防范措施,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风险识别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涉及的范围广,在识别中应尽量做到不漏项,同时又重点突出。本文选择送电线路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为研究课题,借鉴国内外风险管理理论,从施工企业角度出发,对送电线路施工阶段的风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送电线路风险管理的概念

所谓送电线路风险管理是指对送电线路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并制定防范对策等一系列管理过程。目前,人们通常用到系统理论、概率论、数理统计理论、模糊数学理论等方法对风险进行估计,但是,人们还无法运用我们如今所能掌握的所有的技术、方法、理论,对风险进行准确预测。随着人类科学和文明发展,人们对自然和科学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对风险的预测准确度会越来越高。

2送电线路施工风险的特征

送电线路除了具有风险的客观性、多样性、影响全局性和规律性的普遍特点外,还因其所处地质水文环境、结构形式、材料、施工工艺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征。

2.1所处地质、水文环境的复杂和不完全明了性,造成送电线路施工风险的难预测性基础施工经常会因为地质等原因不得不改变施工方案和更换施工设备,进而造成工期和成本的变化。送电线路基础无论在工期和质量方面还是在成本和效益方面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有时甚至决定整个项目的工期和施工企业的效益乃至整个项目的成败。

2.2施工阶段各个风险因素的相关性突出由于送电线路的施工工期安排紧凑,工序的衔接非常紧密,一个风险发生会导致相关的很多风险指标发生变化,有时因为一个风险因素的出现就会导致整个项目停工。

2.3风险发生概率的难确定性与其他项目可以通过大量的可重复的类似事件进行统计得出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不同,送电线路施工的风险概率难于进行定量评估。有时只能采取定性的方式评估送电线路施工阶段的风险。

2.4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收益和风险管理成本的比值大也就是说用较小的风险管理成本可以获得较大的风险管理收益或者可以说用较小的风险管理成本可以避免较大的风险损失。因为我国送电线路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水平相对较弱,施工企业有很大的风险管理收益空间,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收益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3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的评价准则

风险的评价要求解决风险的影响以及应采取何种对策处理风险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建立风险评价的准则。

3.1风险回避准则风险回避准则时最基本的风险评价准则,根据这一准则们对风险活动采取禁止或完全不作为的态度。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人们宁愿放弃较小的风险受益而不从事风险活动,或者宁愿付出较高的代价来完全回避风险。

3.2风险权衡准则风险权衡的前提是:世界存在着一些可接受的、不可避的风险。乘飞机是冒着可能失事的风险,但是不能因为有失事的风险而不乘飞机旅行。风险权衡则正是需要确定可接受风险的程度,而这是一件困难的工作。

3.3风险处理成本最小准则风险权衡准则的前提是假设存在着一些可接受的风险。这里有两种含义:一是不对风险作处理即可接受(小概率或小损失风险);二是付出较小的代价即可避免风险。对于第二类可定性地归纳为,若此风险处理成本足够小,人们是可以接受的。

3.4风险成本/效益比较准则人们只有在效益大大增加地情形下,才肯去花费风险处理成本,因为承担了风险,就应当有更好的利润。风险处理成本应该和风险受益相匹配。当人们付出了较小的风险处理费用或承担了一定的风险损失期望后就可以要求有较高的回报。

4送电线路施工风险管理模型与管理程序

4.1送电线路施工风险管理模型因为事故及其损失的性质是复杂的,所以风险管理的逻辑关系也是复杂的。风险管理模型至少有五个因素:基本事件(低级的原始事件);初始事件(对系统正常功能的偏离);后果(初始事件发生的瞬时结果);损失(描述死亡、伤害及环境破坏等的财产损失);费用(损失的价值)。结合故障树分析,低级的原始事件可看作故障树中的基本事件,而初始事件则相当于故障树的一组顶上事件。对风险管理来说,必须考虑系统可能发生的一组顶上事件和总损失。

4.2风险评价和管理程序送电线路施工企业对现有设施进行评价和风险管理时,应考虑所评价项目的优先顺序。评价和风险管理的程序框架见图1:

5送电线路施工风险管理模型下的具体措施

由于不同的送电线路具有不同的风险影响因素,或者影响程度不相同,体现出绝对的多样性,所以具体的风险应对措施也有所不同。

5.1采用担保或履约保函的方式转移风险送电线路施工招标或履行合同过程中,业主为避免出现承包人在中标后不签承包合同,或签合同后不履约,或在预付款支付后不实施合同义务和责任等风险,业主一般在投标过程中和签订合同以前以及支付预付款前,要求承包人提交由担保公司出具的履约担保或银行出具的履约保函,将承包人可能出现的违约风险转移给出具担保的担保公司或银行。

5.2采用分包方式转移风险承包人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遇到对于自身来说有比较大风险的项目,或由于成本、质量、工期等可能会因受到自身条件限制而产生风险时,可以向业主申请把此部分分包出去,以转移风险。由于承接此部分工程的分包人往往对这样的工程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施工队伍,所以对其来说,承接此部分工程不一定存在风险,可能还是一次机会。

5.3采取适当的合同计价方式转移风险对于项目业主来说,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价形式,可以转移项目风险。常用的有固定总价合同、单价合同以及其他计价合同形式。

5.4运用合同条件转移风险在送电线路施工合同中,业主可以运用某些条件来转移风险,这种转移风险的方式实际上是利用合同条件来开脱责任。FIDIC合同条件中就有一些业主免责条款。例如我们可以改进企业的资质管理办法,调控行业总量,优化行业结构逐步发展智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施工企业,形成工程总承包企业、施工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劳务承包三个层次的组织结构。还可以借鉴FIDIC合同的标准分包合同条件,制订适合于我国实际情况的分包合同文本,建立和完善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管理体制,制订相关的法规和管理办法,规范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市场,健全工程总分包管理体制,建立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总分包合同管理制度。

5.5保险保险作为转移风险的一种方式,是应对送电线路施工风险的重要措施。送电线路施工保险是指业主、承包人或其他被保人向保险人缴纳一定的保险费,一旦投保的风险事件发生,造成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时,由保险人给与一定的补偿的一种制度。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其实质是一种风险转移,将原应由业主、承包人或其他被保险人承担的风险责任转移给保险人。送电线路施工一般是线长、面广、点多、流动性大、施工条件复杂、潜伏的风险因素多,业主或承包人经常采取保险的方式,以比较小的代价,换得受损失时的补偿保障。

6结论

对于送电线路施工风险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本文主要考虑送电线路施工项目的特点,对送电线路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方法进行探讨。实践证明,送电线路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对于搞好架空送电线路工程施工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颇有成效,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包晔.标准工艺在送电线路施工中的作用、应用及编写需求[J].电力标准化与技术经济,2008,3

2黄盛雄.回顾与展望我国送电线路施工技术的发展[J].广东科技,2008,8

送电线路范文第8篇

关键词:送电线路;雷击跳闸;防雷措施

一、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生产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于送电线路来讲,雷击跳闸一直是影响高压送电线路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由于大气雷电活动的随机性和复杂性,目前世界上对输电线路雷害的认识研究还有诸多未知的成分。架空输电线路和雷击跳闸一直是困扰安全供电的一个难题,雷害事故几乎占线路全部跳闸事故1/3或更多。因此,寻求更有效的线路防雷保护措施,一直是电力工作者关注的课题。

河池电网处于桂西北山区地形剧变、峰高谷深,山峦起伏,线路雷击跳闸是整个电网跳闸的重要原因,经常占到跳闸总数的80%~90%.且由于线路大多处于高山大岭,降低雷击跳部率对于日常线路设备的运行维护人员来说将大大降低劳动强度,且效益是不仅仅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目前输电线路本身的防雷措施主要依靠架设在杆塔顶端的架空地线,其运行维护工作中主要是对杆塔接地电阻的检测及改造。由于其防雷措施的单一性,无法达到防雷要求。而推行的安装耦合地线、增强线路绝缘水平的防雷措施,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而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如通常采用增加绝缘子片数或更换为大爬距的合成绝缘子的方法来提高线路绝缘,对防止雷击塔顶反击过电压效果较好,但对于防止绕击则效果较差,且增加绝缘子片数受杆塔头部绝缘间隙及导线对地安全距离的限制,因此线路绝缘的增强也是有限的。而安装耦合地线则一般适用于丘陵或山区跨越档,可以对导线起到有效的屏蔽保护作用,用等击距原理也就是降低了导线的暴露弧段。但其受杆塔强度、对地安全距离、交叉跨越及线路下方的交通运输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架设耦合地线对于旧线路不易实施。因此研究不受条件限制的线路防雷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将安装线路避雷器、降低杆塔接地电阻、进行综合分析运用,从它们对防止雷击形式的针对性出发,真正做到切实可行而又能收到实际效果。

二、雷击线路跳闸原因

高压送电线路遭受雷击的事故主要与四个因素有关:线路绝缘子的50%放电电压;有无架空地线;雷电流强度;杆塔的接地电阻。高压送电线路各种防雷措施都有其针对性,因此,在进行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时,我们选择防雷方式首先要明确高压送电线路遭雷击跳闸原因。

1.高压送电线路绕击成因分析。根据高压送电线路的运行经验、现场实测和模拟试验均证明,雷电绕击率与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杆塔高度以及高压送电线路经过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有关。对山区的杆塔,计算公式是:

山区高压送电线路的绕击率约为平地高压送电线路的3倍。山区设计送电线路时不可避免会出现大跨越、大高差档距,这是线路耐雷水平的薄弱环节;一些地区雷电活动相对强烈,使某一区段的线路较其它线路更容易遭受雷击。

2.高压送电线路反击成因分析。雷击杆、塔顶部或避雷线时,雷电电流流过塔体和接地体,使杆塔电位升高,同时在相导线上产生感应过电压。如果升高塔体电位和相导线感应过电压合成的电位差超过高压送电线路绝缘闪络电压值,即Uj>U50%时,导线与杆塔之间就会发生闪络,这种闪络就是反击闪络。

由以上公式可以看出,降低杆塔接地电阻Rch、提高耦合系数k、减小分流系数β、加强高压送电线路绝缘都可以提高高压送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在实际实施中,我们着重考虑降低杆塔接地电阻Rch和提高耦合系数k的方法作为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的主要手段。

三、高压送电线路防雷措施

清楚了送电线路雷击跳闸的发生原因,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送电线路所经过的不同地段,不同地理位置的杆塔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目前线路防雷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1.加强高压送电线路的绝缘水平。高压送电线路的绝缘水平与耐雷水平成正比,加强零值绝缘子的检测,保证高压送电线路有足够的绝缘强度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的重要因素。

2.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高压送电线路的接地电阻与耐雷水平成反比,根据各基杆塔的土壤电阻率的情况,尽可能地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这是提高高压送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基础,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3.根据规程规定:在雷电活动强烈的地区和经常发生雷击故障的杆塔和地段,可以增设耦合地线。由于耦合地线可以使避雷线和导线之间的耦合系数增大,并使流经杆塔的雷电流向两侧分流,从而提高高压送电线路的耐雷水平。

4.适当运用高压送电线路避雷器。由于安装避雷器使得杆塔和导线电位差超过避雷器的动作电压时,避雷器就加入分流,保证绝缘子不发生闪络。根据实际运行经验,在雷击跳闸较频繁的高压送电线路上选择性安装避雷器可达到很好的避雷效果。目前在全国范围已使用一定数量的高压送电线路避雷器,运行反映较好,但由于装设避雷器投资较大,设计中我们只能根据特殊情况少量使用。

本文主要对安装线路避雷器、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两方面进行分析:

1.安装线路避雷器。运用高压送电线路避雷器。

由于安装避雷器使得杆塔和导线电位差超过避雷器的动作电压时,避雷器就加入分流,保证绝缘子不发生闪络。我们在雷击跳闸较频繁的高压送电线路上选择性安装避雷器。

线路避雷器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无间隙型;避雷器与导线直接连接,它是电站型避雷器的延续,具有吸收冲击能量可靠,无放电时延、串联间隙在正常运行电压和操作电压下不动作,避雷器本体完全处于不带电状态,排除电气老化问题;串联间隙的下电极与上电极(线路导线)呈垂直布置,放电特性稳定且分散性小等优点;另一种是带串联间隙型,避雷器与导线通过空气间隙来连接,只有在雷电流作用时才承受工频电压的作用,具有可靠性高、运行寿命长等优点。一般常用的是带串联间隙型,由于其间隙的隔离作用,避雷器本体部分(装有电阻片的部分)基本上不承担系统运行电压,不必考虑长期运行电压下的老化问题,且本体部分的故障不会对线路的正常运行造成隐患。

线路避雷器防雷的基本原理:雷击杆塔时,一部分雷电流通过避雷线流到相临杆塔,另一部分雷电流经杆塔流入大地,杆塔接地电阻呈暂态电阻特性,一般用冲击接地电阻来表征。

雷击杆塔时塔顶电位迅速提高,其电位值为p;Ut=iRd+L.di/dt(1)

式中,i—雷电流;

Rd—冲击接地电阻;

L.di/dt—暂态分量。

当塔顶电位Ut与导线上的感应电位U1的差值超过绝缘子串50%的放电电压时,将发生由塔顶至导线的闪络。即Ut-U1>U50,如果考虑线路工频电压幅值Um的影响,则为Ut-U1+Um>U50.因此,线路的耐雷水平与3个重要因素有关,即线路绝缘子的50%放电电压、雷电流强度和塔体的冲击接地电阻。一般来说,线路的50%放电电压是一定的,雷电流强度与地理位置和大气条件相关,不加装避雷器时,提高输电线路耐雷水平往往是采用降低塔体的接地电阻,在山区,降低接地电阻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为什么输电线路屡遭雷击的原因。

加装线路避雷器以后,当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时,雷电流的分流将发生变化,一部分雷电流从避雷线传入相临杆塔,一部分经塔体入地,当雷电流超过一定值后,避雷器动作加入分流。大部分的雷电流从避雷器流入导线,传播到相临杆塔。雷电流在流经避雷线和导线时,由于导线间的电磁感应作用,将分别在导线和避雷线上产生耦合分量。因为避雷器的分流远远大于从避雷线中分流的雷电流,这种分流的耦合作用将使导线电位提高,使导线和塔顶之间的电位差小于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绝缘子不会发生闪络,因此,线路避雷器具有很好的钳电位作用,这也是线路避雷器进行防雷的明显特点。但由于其费用较高,故综合考虑后未进行行推广运用。

2.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杆塔接地电阻增加主要有以下原因:

(1)接地体的腐蚀,特别是在山区酸性土壤中,或风化后土壤中,最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和吸氧腐蚀,最容易发生腐蚀的部位是接地引下线与水平接地体的连接处,由腐蚀电位差不同引起的电化学腐蚀。有时会发生因腐蚀断裂而使杆塔“失地”的现象。还有就是接地体的埋深不够,或用碎石、砂子回填,土壤中含氧量高,使接地体容易发生吸氧腐蚀,由于腐蚀使接地体与周围土壤之间的接触电阻变大,甚至使接地体在焊接头处断裂,导致杆塔接地电阻变大,或失去接地。

(2)在山坡坡带由于雨水的冲刷使水土流失而使接地体外露失去与大地的接触。

(3)在施工时使用化学降阻剂,或性能不稳定的降阻剂,随着时间的推移降阻剂的降阻成分流失或失效后使接地电阻增大。

(4)外力破坏,杆塔接地引下线或接地体被盗或外力破坏。

高压送电线路的接地电阻与耐雷水平成反比,根据各基杆塔的土壤电阻率的情况,尽可能地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这是提高高压送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基础,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针对河池供电局部分线路接地电阻值长期以来偏大,降低了线路的耐雷水平。为确保线路安全运行,对不同的杆塔型式我们采用φ8的园钢进行了接地网统一设计、统一加工,避免了高山大岭上进行施工焊接造成工艺质量不合格等的可能,同时也减少了野外工作量,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加快改造速度。通地改造使杆塔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大幅度降低,从而使线路的耐雷水平从理论上得到大大提高。

1.设计接地网改造型式。方案:利用绝缘摇表采用四极法进行土壤电阻率的测试,以及采用智能接地电阻测试仪,直测土壤电阻率。根据测试的土壤电阻率的结果进行比较再根据设计时所给予的接地装置的型式,确定最终的接地体的敷设方案。

有架空地线路的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

接地放射线

(1)土壤电阻率在10000欧。米及以上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51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2)土壤电阻率在2300~32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51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3)土壤电阻率在1500~23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35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4)土壤电阻率在1200~15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23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5)土壤电阻率在750~12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19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6)土壤电阻率在500~75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13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7)土壤电阻率在250~500欧。米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11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8)土壤电阻率在250欧。米及以下的杆塔:采用八根放射线不小于388米的φ8圆钢进行敷设并焊接。

2.杆塔接地装置埋深:在耕地,一般采用水平敷设的接地装置,接地体埋深不得小于0.8米;在非耕地,接地体埋深不得小于0.6米。在石山地区,接地体埋深不得小于0.3米。

3.接地电阻值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适当延伸接地体射线,直至电阻值满足要求为止,个别山区,如岩石地区,当射线已达8根80米以上者,可不再延长。

4.接地体的连接:采用搭接方式,两接地体搭接长度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

5.防腐:焊接部位必须处理干净再做防腐处理。

6.为了减少相邻接地体的屏蔽作用,水平接地体之间的接近距离不得小于5米。

三、采取的措施

1.对线路中测出的接地电阻不合格的杆塔的接地电阻进行重新测试;并测试土壤电阻率。

2.对查出的接地电阻不合格的杆塔接地放射线进行开挖检查,重新对本杆塔的敷设接地线,并进行焊接。

3.对检查中发现已烂断或无接地引下线的杆塔接地装置进行焊接,并对接地电阻重新测试,不符合规定的重新进行敷设。

对被浇灌在保护帽内的接地引下线,采取的方式可为将引下线从保护帽内敲出,再重新浇灌保护帽或将引下线锯断重新进行焊接。

5.对重新敷设的接地电阻不合格的杆塔,再次使用降阻剂进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