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科医学教学

全科医学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全科医学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科医学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全科医学 教学体会 高质量

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欧美,是整合多种学科的一门综合性临床二级学科,其不仅跨越了各个临床学科,并与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紧密结合,又涉及与患者健康有关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还涉及社会医学、社区医学、流行病学、医学人类学、替代医学等学科领域,因而作为全科医生需要拥有多学科横向整合的知识。

随着当今医学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全科医学已渐渐成为非常重要的临床医学平台之一。我国无论是正规的医学学历教育,还是毕业后的专业训练,在指导思想、教学方法、师资、教材、教学基地等各方面,对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都没有足够的准备,造成社区全科医生的匮乏和民众需求的不足[1]。所以全方位提高全科t生质量,是我国社区医疗的当务之急。对全科医生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逐步探索、逐步提高的过程。下面简单谈一点浅见。

一、全科医学教学的必要性

全科医学是一门面向家庭与社区,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人文社会学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它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处理疾患,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目的。其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将个人的健康与集体的健康融为一体,以有效、方便、快捷的医学手段来解决居民常见的基础健康问题,整体、长期地对居民的健康负责。

随着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我国逐步迈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我国的疾病谱开始演变,居民的健康观也发生了变化,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由疾病的救治延伸到了整个生命周期的全面保健。与各门窄而深的专科医学相比,全科医学的范围宽而浅,涵盖了各个年龄层次、性别、各个器官组织系统以及各类疾病的研究,其要求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较多,但不具有专业性,主要针对人群保健、常见疾病治疗以及疾病预防等。因此为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全科医学教学的内容设计

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制定了《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实施方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标准》《全科医学社区培训基地标准》《全科医学培训学员管理规定》和《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学员手册》,规定了各类培训的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方法、考核办法、培训基地、各级培训机构的组织实施以及经费待遇等内容;规定了临床基地与社区基地在组织管理、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和教学要求方面应该具备的条件;规定了学员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各阶段安排、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等[2]。依托国家级全科医师培训中心基地建设项目,开展全方位全科医师培训平台。开展“5+3”培养模式及“3+2”培养模式(即先接受 5 或3 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教育,再接受3 或2 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工作;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学继续医学教育,为基层社区医疗单位输送合格的全科医师人才[3]。

三、全科医学教学方法

每一课的专题大课内容由相应的专科医师进行授课,集体备课、预讲预做和培养性教学讲课,现场评价教学方法、指点语言文字表达与板书技巧,分几个小组上实验课和讨论课。每一小组实验课和讨论课分别由1名专科医师和基础教师进行辅导,回答学生的提问,以及向学生提问,复习和强化大课内容。当然,课程全程负责的临床医师也参与其中。教师在讲课时,学生用自己的电脑上网,可以下载和阅读幻灯片的内容(包括有文字内容、图表和录像资料)。课程结束后,学生可通过网站观看教师上课的全部录像的视频和音频内容,可以反复观看和远程学习。小组实验课和讨论课的学习案例和讨论案例可预先上传到网站,学生可预先阅读学习。病例内容紧密联系上大课的内容,有完整的病史、体检、辅助检查、诊疗经过、手术过程、电生理检查、病理检查和尸检结果等,然后请同学谈论回答,务求达到深刻理解并会应用的目的。

四、全科医学教学方法的体会

全科医学是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历史性结合的一门新兴科学,通过这一结合能更好地弥合临床与预防的裂痕。在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均有较好发展的高等医学院校应改变旧有的教育框架,培养出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能真正结合临床与预防的高质量的全科医师。

大多数医学院校都有自己的传统的医学教育方法,以基础科学课程讲座为基础,全科医学建立在其基础之上,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教学方式方法[4]。但是随着社区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科医生进入全科医生的领域,而对全科医生的培训教学就成了很重要很关键的问题。与传统的基础教学不同的是,全科医学的教学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教学,还包括实际操作技能的教学,学生能够进行实际的技能操作才是学习全科医学的根本目的,所以必须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一些操作技能,使其真正体会理解全科医学的内涵和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从目前的社区医生培养来看,可依托于各省市医学院校,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开设大专层次的全科医学教育学历班或培训班,对具有中专或相当于中专水平的在职社区医务人员进行全科医学教育,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树立全科意识,掌握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5]。

从长远发展看,高水平的全科医师队伍是全科医学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政府部门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目标的保证。政府部门应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地位,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偿政策,加快组建高水平的全科医师队伍,营造一个支持全科医学发展的环境,吸引高素质的人员进入全科领域,形成良性竞争,促进全科医学发展,也可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6]。全科医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强调 “长期负责式照顾”, 宗旨是注重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学习全科医学的首要原则是要搞清楚全科医学的宗旨和内涵[7-10],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服务观念,培养他们全方位的全科医疗服务能力,使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连续的、全面的照顾和服务。

总之,全科医学与之前的专科医学教育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培训全科医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坚持集体备课、预讲预做和培养性教学讲课,现场评价教学方法、指点语言文字表达与板书技巧,提供全科医生完成培训任务的机会,在培训过程中逐渐理解全科教学的内涵,领会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通过以上措施,提高全科医生的质量和素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

[2] 杨秉辉,祝善珠.全科医学概论(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

[3] 王上增,韩丽华,李沛,等.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规范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4(21):142-143.

[4] 张艳云,刘启贵,李月英,等. 从国情出发对我国全科医学发展现状的探析和方向的思考[J].中国医学创新,2012,109(23):159-161.

[5] 赵越.全科医学在医院中的规划和建设[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08):6-6.

[6] 陆媛,于德华,潘莹,等.国内外全科医学师资标准现状及建设设想[J].中国全科医学,2015(21):93-97.

[7] 常学辉,张良芝,孟毅,等.本科生全科医学授课中几种教学法之我见[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8) : 71-73.

[8] 姜春燕,刘力戈,李敏,等.结合西方国家全科医学发展史反思我国的全科医学现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5) :53-55.

全科医学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教学方法;共生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127-02

Analysis of oral medical courses in clinical medicine(general direction)symbiosis provided teaching

Peng Chun1,Song Jin-lin2

(1.Affiliated Yongchuan Hospital,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2160,China

2.Affiliated Stomatology Hospital,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1147,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Song Jin-lin,Email:.

Objective:Clinical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necessary oral medical knowledge supplement is of important value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skill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comprehensive,has the good symbiosis. At the same time,in the stomatology clinical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practitioners should follow the prevention,diagnosis,diagnosis and reasonable principle,choice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Clinical medicine;oral medicine;teaching methods;symbiosis

临床医学中全科医生是以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的多面手,是在社区医疗机构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不可避免地面临常见口腔疾患甚至是口颌系统的急症处理。因此,临床医学全科医师十分有必要掌握口腔疾患急症处理原则和常见口腔疾患的转诊建议。一般而言,临床医学全科医生的培养正逐步规范为“5+3”模式,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经过5年的本科学习,再进入临床医院进行3年规范化培训后,方可取得全科医师执业资格。根据我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中全科医师技能标准的规定,并未将口腔医学的技能纳入规范化培训的标准,结合当前医疗卫生改革和社区医疗机构的发展方向,口腔医学教育在临床医学全科医生培养中不容忽视,需要高度关注口腔医学课程在临床医学(全科方向)教学中设置的共生性。

一、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全科医师培养的重要环节

1.当前我国人口中的口腔卫生水平较低。高发病率的口腔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人类的三大疾病之一。我国在口腔保健意识和口腔健康水平方面和欧美日等国家相比,差距十分巨大:青少年龋齿率平均高达80%以上,成年人牙周病患率平均高达90%以上,老年人牙齿保有率少于40%(60岁以上,八个牙齿以上)。特别是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更为严重,大量的儿童特别是农村、边远地区儿童由于对口腔卫生的保健、口腔疾病的预防等知识教育基本为空白,在乳(替)牙期,出现了大量的龋坏、口腔溃疡、牙周疾病等状况,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极大地影响了儿童身心健康。注重口腔预防保健是社会发展、人们健康水平、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因此,全科医生都有义务担当起宣传口腔卫生知识,在临床实践中重视对患者的口腔预防保健的职责。

2.因口腔疾病带来的全身的其他疾病患病风险认识不足。俗话说“病从口入”,口腔疾病引起的感染和炎症造成咀嚼能力下降,从而影响消化系统,会加重一些病症。有科学家研究证实,牙周病会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另有研究表明:牙周病患者口腔内细菌产生的致癌化合物会诱发体内组织出现炎症,是牙周病可能导致胰腺癌风险增加的原因。还有研究表明口腔卫生差者患肺部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几率是口腔卫生良好者的1.77倍,口腔感染还会引起肾病及一些皮肤病等。正因为对口腔疾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足,所以在社区人群中对口腔疾病不重视,口腔卫生保护知识淡薄,加上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中全科医师对口腔诊疗知识掌握不足,无法有效的分诊和治疗,所以增加全科医师口腔医学课程教育显得更为迫切。

3.执业口腔医师严重不足且区域分配不均。执业口腔医师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专科口腔医院或综合医院口腔科,以及部分非公立医疗机构。据资料统计,受过正规口腔医学教育(本科)的口腔医师不超过3万人。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500~600人一个口腔医师的比例,我国口腔医学卫生人才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严峻的口腔卫生需求,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当前城市卫生工作的重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全科医生扮演着重要的“守门人”角色,全科医生在掌握了口腔医学基本技能后能有效缓解口腔医师不足的矛盾。

4.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中口腔诊断治疗不可或缺。我国医疗体系中最基本的结构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具有分布广泛、诊疗质量能达到一定水准、服务比较周全、完善和方便病人就诊的特点。同时,由于90%左右的常见和多发口腔疾病能在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得到治疗,这样既可以满足对不同层次的口腔卫生服务的需求,又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临床全科医生应完成所辖区域内居民日常口腔疾病的治疗,进行口腔疾病预防、口腔健康保健、口腔健康教育等工作,使社区居民都能获得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口腔卫生保健服务。

5.口腔医学教育是全科医疗特点的需要。强调早期发现并处理疾患;强调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是全科医疗的一个重要特点。全科医生要具备丰富的综合性知识,能对常见多种疾病作出预防意见和早期治疗。大多数口腔疾病是可以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和预防方法的指导而减少患病风险的。全科医生可以利用其接触人群广泛,覆盖面大的特点,有效地宣传口腔卫生保健、口腔疾病预防、儿童口腔疾病预防等知识,使社区不同类别的人群都能得到一对一的口腔卫生知识指导,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口腔疾病,特别是牙周疾病是可以通过早发现和早治疗来治愈的。全科医生可以通过掌握的口腔医学知识,尽可能早的发现社区人群中的口腔疾病,并通过病例的判断提出合理的诊疗建议和诊疗方法。对于不需要专业设备要求的常见口腔疾病,如:牙周炎、口腔溃疡、牙龈炎等就可以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中完成治疗;对于需要龋坏、牙列缺失、错颌畸形、牙髓疾病等需要专业设备诊断和治疗的病症,可以提出转诊意见,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社区整体的口腔卫生水平,减少专科医院的就诊压力和患者的经济负担,更能体现出全科医生在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价值。

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口腔医学课程设置

口腔医学是临床医学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教学计划的修订,课程总时数的控制,通常将口腔医学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程。在全科医师的培养中也没有现成的教学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根据全科医师的工作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和课程设置。

1.全科医师的口腔医学教学的培养目标。全科医师通过口腔医学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口腔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口腔颌面部外伤的应急处理原则与方法,认识到口腔是全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腔疾病也可以引起或加重全身其他器官的病变,对全身造成明显的影响,全身系统性疾病可累及口腔,并在口腔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因此,全科医师对口腔医学的知识理解与掌握,不仅能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还能增长他们的医学知识更新。

2.全科医师的口腔医学教学内容。全科医师的口腔医学教学内容,应根据全科医师在将来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来确定,不能等同于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学内容。根据全科医师预防和发现口腔疾病、口腔保健的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全科医师的口腔医学教学内容应从口腔预防学、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儿童口腔学入手,结合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和人群分布,选择重点内容对口腔常见病、多发病、易发病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讲解内容要根据全科医师的特点,选取不同的侧重点。例如,讲述牙体牙髓病等内容时,并不是要强调具体的治疗方法等,而是重点讲授该类疾病的临床表现、预防和作为病灶对全身机体功能的影响;在口腔颌面部感染讲授中,除了要讲解一般临床表现外,还要对口腔颌面部炎症的特有特征:如,牙源性感染,要尽早消除病灶牙对恢复颌面部的功能带来的影响等。此外,增加介绍咀嚼习惯养成和儿童口腔卫生,牙膏、牙刷、牙线的选择及正确使用方法等教材中没有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3.全科医师的口腔医学教学方法。①宜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画面新颖、注释明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和感性的认识,拉近了学生与临床实践的距离。通过多媒体的图片、视频、动画可使一些在教学中遇到的比较抽象的知识点、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问题一目了然,大大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提高了学习效率。另外可以将大量的临床典型图片资料,充实到教案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②宜采用PBL教学,PBL教学模式即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ed,PBL)。PBL教学模式可以从一个或多个临床病例出发,做到以切合实际、解决问题为根本,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实现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的教育目标。在临床专业全科医师教学体系中,更多强调的不是“教”,而是“学”,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利用PBL教学方法对口腔常见疾病教学可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口腔粘膜病”这一章节中,我们可根据学生们已有的医学知识加以引导他们如何去理解发生在口腔粘膜这一较特殊部位的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

综上所述,口腔疾病发病率高,国内口腔健康水平整体较差,而专业的口腔医疗机构严重缺乏且分布不均,人民群众对口腔疾病的认识不足,是造成国内口腔健康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从业人员以临床医学全科医生为主的社区医疗服务工作者,十分有必要掌握口腔疾患急症处理原则和常见口腔疾患的转诊建议,预防和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也可以通过早发现、早治疗来保障口腔疾病带来的一些对其他疾病的负面影响,临床医学与口腔医学在教学和实践中并不排斥,具有很好的共生性。因此,在建议临床医学全科医生培养中,适当增加口腔医学部分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胡德渝.我国口腔健康、疾病趋势及发展方向[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9):64-65.

[2]黄实华,徐仙星,郑静,等.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03):153-155.

[3]李正阳.牙周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系[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07),576-580.

[4]吴王喜.牙周病可能增加胰腺癌患病风险[J].广东牙病防治,2007,(4):192.

全科医学教学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123-01

《全科医学概论》是全科医学生临床医学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全科医学生能打好全科医疗工作学习、素质及能力基础,从而使得全科医学生基础医学水平能更好地满足全科医学岗位的需求[1]。传统教学方法其教学率低下,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团队项目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构建情景教学理论、学习主义理论及以杜威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指导,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团队学习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课程项目为驱动,从而立体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全面提高医学生医学知识及临床实践能力[2]。该研究将在《全科医学概论》应用团队项目教学法作为教学指导,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热情。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选取本院耳鼻喉专业的60名学生为教学对象,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85±2.15)岁。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学生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名,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入学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教学大纲相关要求采用传统的“一对多”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台上讲授知识,学生在台下听讲。观察组实施团队项目教学法,具体如下:(1)组建团队:随机指定学生并让其组织团队,每个团队人数为6人,共分为5组。每组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选出相关人员扮演社区护士、公卫人员、全科医生及团队长等角色。并根据每个团队自身特点,制定出相应特色的宗旨、口号及名称。(2)制定规则: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每个团队应预先设定符合自身小组的目标,对每个项目进行相应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团队间协调性及合作性,团队的创新性及专业性,并对团队合作成绩进行评分。(3)项目制定:根据全科医学生培养的目标及培养内容,选取符合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所需的核心内容细化项目要求,并完成相关标准。(4)创设情境:情境是指支持学生对外界学习探索的环境,良好的情景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热情,并可促进学生间交流及合作,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理解。每个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图片、文字、道具等方法来模拟学习情景。(5)项目探究:教师在课前一周向学生布置相关项目,并在队长的带领下进行分工合作,制定学习方案,并开展个人访谈、相关资料调查及社会调查等相关项目,资料收集完毕后,将上述资料共同制成视频、PPT、图片、文档等多媒体,并在上课前向教师提交。(6)成果展示:每个团队可根据相关项目内容,通过情景模拟及多媒体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并由教师让成员讲解相关项目的创新点,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讨论。

1.3 观察指标

学期结束时由临床带教老师对学生病理分析能力、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临床实操能力及论文写作水平进行考核。每个项目的考核总分为100分,分值也高,表示学生掌握水平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实习结束时病理分析成绩、理论考试成绩、临床实操成绩及论文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全科医学教学范文第4篇

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全科医学成为方法论与价值观的知识与技能兼具的医学体系。就目前的形势来说,全科医学在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快于中国,由于中国开展全科医学的时间较晚,致使中国全科医学的教育体系不够健全,教育现状不理想。我国医学院校对全科医学重视程度不高,全科医学专业的学生认识度不到位,无法为社区居民真正提供服务。近年来,我国全科医学教育虽得到改善和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我国医学院校在开展全科医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诸多研究报道中全科医学教学研究的报道太少,导致教学方式过于老套,全科医学知识过于陈旧;项目的经费支持力度不够,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培训不到位,使得全科医学教育工作陷入瓶颈,严重制约了全科医学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提高全科医学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师资培训

1.1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者岗位培训

医学院校对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培训,能够提升教育水平,并且能够突出全科医学的思维理念,强化全科医学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者岗位培训主要针对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这样有利于提高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者的临床素质,安排学生入社区进行实践教学,并对其进行考核等。对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者进行岗位培训提高了教育质量,在强化全科医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实践教学,确保教学质量。

1.2强化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能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强化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互相沟通与交流,提升全科医学教师的质量。加强全科医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定期对全科医学的教育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或意见;还可以系统开展全科医学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进展讲座,积极鼓励和支持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者借助网络参加学术会议或培训,提升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提高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者业务水平。

2.合理转变全科医学教育教学方式

全科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沿用了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因此全面转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把全科医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社区中去,学生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全科医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提高全科医学教育质量。全科医学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通过社区导向和一些基础性问题,对病例进行分析。通过对病例进行分析,建立服务意识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为学生毕业后进入社区医疗机构或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建立完善的全科医学教师考评制度

提升全科医学教师的质量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在全科医学教育培养新一代全科医学综合型人才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通过定期对全科医学教师进行考核评价,能够提高全科医学教师师资能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对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以及授课方式和教学大纲进行评价,然后进行公开交流,使其能够扬长避短,互通经验,不断提升全科医学教育质量。

三、结论

全科医学教学范文第5篇

1.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现状。全科医学教育引入我国的时间最早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社区卫生服务与全科医疗服务的试点工作首先在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进行开展,同时还在部分试点的医学院校里对医学生进行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由于我国的医学教育模式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导致了我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现状与西方国家也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必须在充分借鉴国外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自身的国情,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育发展模式。目前,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主要有毕业后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等方式。[7]毕业后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医学应届本科毕业生,他们在经过四年的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后,即可成为合格的全科医生;岗位培训主要是针对那些正在从事或即将从事基层卫生服务的执业医生,在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脱产或半脱产的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后,使其达到并胜任全科医生的岗位要求与职责;成人学历教育则是针对正在从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执业医生,对其开展全科医学的专业成人教育;学历教育主要是在现有的高等医学院校中进行开展,通过设立与全科医学专业相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能使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理念、思想及工作任务有初步的了解,为将来成为全科医生夯实基础;继续教育是针对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全科医生,通过深入开展以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理论和新技术为内容的教育活动,使其适应医学的学科发展并掌握学科的最新动态,提高其学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因此,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现状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会严重阻碍并影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2.我国全科医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一,全科医学教育在高等医学院校中较为薄弱。目前,在我国的高等医学院校中,仅有为数不多的院校设立了专门的全科医学教学机构,全科医学教育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并未受到太大的重视,而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和荷兰的大部分医学院校都设置了专业的全科医学部或者家庭医学部。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一般以五年制的临床医学教育为蓝本,简单地减少公共课的学时,单纯地增加全科医学的学时,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专业的师资队伍,在管理上又缺乏重视。毕业实习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实习、考核方式和制度与专科医学生无不同。这样的教学计划不能体现全科医学的精髓,也不能实现建设全科医学的初衷;还有一些高等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的师资水平不高,业务不精,多数由公共卫生学院的老师或者是医院中对应的专科医师来承担;我国临床医学专业中的全科医学课程种类和学时偏少;教学内容安排上理论课时多于实践课时。第二,全科医学教育的实践培训基地有限。全国各大高等医学院校在教学实践基地的选择上,一般都将二级以上的综合性医院作为医学生培养基地,缺乏与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的相互合作,也没有将其建设成为学校的教学基地。由于高质量的基层实践培训基地的相对短缺,使得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工作难以得到广泛的开展。各高等医学院校中选择全科医学专业的学生很少,尤其是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进入社区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数量更少,甚至不足10%。第三,全科医学住院医师的培训体系尚不完善。目前,我国已经在大部分城市及地区开展了全科医师培训工作,但仍存在专职师资缺乏、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规范化岗位培训进展缓慢、培训的标准和制度不够统一、规范化的培训中心发展不协调等现实问题。各地区全科医生的岗位培训与使用相脱节,岗位培训与资格考试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性,岗位培训存在着严重的重理论轻技能的问题等等。第四,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还需完善。我国全科医师职业生涯相关的配套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未建立科学、完善的与全科医学教育相关的配套政策及制度,使得培训人员在职务晋升、职称考评及工资待遇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全科医学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和政府对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全科医师与专科医师相比而言,其收入较低,能够参加继续教育、获得职务及职称上的晋升几率要小,这导致了应届医学本科毕业生不愿从事全科医学事业。然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政策上对全科医学教育进行补贴,加大了毕业生从事全科医学专业工作的积极性。第五,人们的就医观念仍未改变。人们预防保健的意识薄弱,社区首诊的观念尚未建立。全科医师的“守门人”作用尚未充分地发挥,进而导致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的病源相对稀缺。加之,我国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经费的来源渠道也很少,这就制约了全科医疗和全科医学教育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工作,导致了全科医学人才的流失。

二、加强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对策

1.进一步完善全科医学教学体系的建立。全科医学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的发展需要政府、医学院校、社会团体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协同努力,这样才能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全科医学的教育体系包含了全科医生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培养教学的内容及培养育人的方法等。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兼顾实用性、系统性和理论性,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毕业后教育方面的相关问题。在教学内容方面,指导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重视沟通与团队协作意识的养成。在培养育人方面,需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考核评定体系和相关标准,充分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全面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掌握程度、技能应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及人际沟通交流的能力等。

2.加快临床培训基地和社区教学基地的建设。临床培训和社区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与人才的培养质量是息息相关的,我国应在基地建设的标准、基地带教医生的业务能力水平及与社区基层的业务互动联系等方面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基地的教学示范作用,不断满足全科医学发展的教学需求,努力建设集医院、社区为一体的培训教学基地。

3.加大岗位培训进程、重视基层卫生人员全科医学知识的培训。当前应把全科医师的岗位培训作为重点任务,根据国家关于发展建设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和培训大纲,努力完成好全科医师的岗位培训任务。这是当前最快地发展大批全科医生的有效途径。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近53.5%的人到卫生所或私人诊所就医,约25.8%的人到乡镇级的卫生服务中心就医,由此可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是很高的,农村全科医疗服务的试点工作可以在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中进行开展。

4.全面加强全科医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我国应该对从事全科医学专业教育的师资人员设立明确的要求和严格的准入制度。进行全科医学教育的指导人员必须符合以下六项基本条件的考核标准,主要有:品行、医德、职业水准、可用于培训的时间以及提供培训的主观愿望和行动。并且严格按照其执行。这些举措不仅要解决师资数量上不足的问题,更要注重提高质量和完善结构。同时,应该让从事全科医学教育的师资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有关机构应适当增加全科医学国家级继续教育的项目,以便让更多的全科医学师资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提升自我。争取让100%的师资接受全科医学培训。此外,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学徒式全科医师培训,并进一步研究澳大利亚学徒式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进而培养我国全科医学师资队伍,提高我国全科医学的师资力量,促进我国的全科医学事业的发展。

5.加强全科医学的国际学术交流及宣传力度。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科医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我国应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资源,探索更多领域、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项目,广泛学习并充分借鉴国外全科医学教育以及全科医疗服务的最新管理理念与实践经验。应充分认识到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使医疗组织和教育部门的相关人员意识到高质量的全科医师队伍,是深入开展优质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所在,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现在社会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攻克各种难题,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能够真正保质保量地完成全科医师的教育和培训任务。

全科医学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全科医学 教学模式 门诊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12-0028-03

Establishment and practice of the model of general practice teaching out-patient clinic in rural areas

YUAN Meijuan1, ZHU Shanzhu2, GU Jie2, CHEN Haiying1, JIANG Hua1, GU Xiaoqing1(1. Xid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201401, China; 2. Zhongshan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032,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community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the teaching level of the teachers, Xid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has established Zhongshan -Xidu General Teaching Out-Patient Clinic relying on Zhong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 in May 2015. After one year practice, the initial success has been achieved.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necessity, setting and standardiz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General Teaching Out-Patient Clinic.

KEY WORDS general medicine; teaching model; out-patient clinic

随着我国全科医师制度的普及、发展与提高,社会及民众对全科医师的需求日益迫切,能否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师,关键取决于全科师资的综合素质。有研究指出,要做好社区带教工作,首先要有一支稳定的、综合能力强的师资队伍[1]。目前,上海市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教学基地,包括临床教学基地和社区教学基地两个环节。临床教学基地通常由大学附属医院承担,具有较好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但社区基地的教学却存在较多问题:①多数全科师资从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即使是社区业务骨干或重点培养对象,他们的临床经验、医疗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态度也参差不齐[2]。②许多社区教学基地的带教老师是通过岗位培训、转岗培训或职称考试取得全科医师资格,实际对全科医学的了解比较局限,以至于不能很好地落实全科教学计划[3],且传统的教学均以老师为中心,存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现象[4]。③现有全科医生的社会认同度、自我认同度较低。全科医生沦落为“只会开药的医生”。这种情绪也影响到师资带教热情[5]。④全科师资数量上的不足和结构和质量上的缺陷[6]导致其教学积极性差、教学质量欠缺、实践性教学能力薄弱和社区普遍存在的教学观摩场地设置不合理,成为了制约我国全科医师培养的瓶颈。

奉贤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家,全科医师247名。西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于2013年11月成功创建为奉贤区唯一一家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教学基地,不仅承担着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5+3),还负责助理全科医生培训(3+2)和在岗全科医生实训。中心教学任务繁重,急需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进行探索和创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一所综合性教学医院,1994年成立全科医学科以来,始终致力于探索全科医学的毕业后教育(即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7]。2015年5月,中心依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雄厚师资力量,利用现有的教学观摩场地和设备,尝试开展中山-西渡教学门诊,并摸索教学门诊设置、运行和管理方法。

1 全科教学门诊模式建立规范

以本中心为例,开设全科教学门诊需要在教学设备、教学人员、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监督4个方面设置相应规范,以促进教学门诊的标准化和可持续性。这些规范在相似的区域和条件下是可以复制的。

设置规范标准不意味着拒绝创新,实际上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各中心开展全科教学门诊时均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1.1 教学设备

教学门诊需配备全科诊疗室及教学观察室,全科诊疗室不小于15 m2,配备诊查床、壁挂式血压计、测温仪、眼底镜、耳镜、遮阳帘、洗手池、音频采集设备。门口张贴告病员书,便于患者了解全科教学门诊功能、模式,如就诊中需涉及录音、录像,应签署病员知情同意书。教学观察室场地不小于10 m2,配备单向观察玻璃、1台连接声音处理器的电脑及可播放大屏幕的视频设备。

1.2 教学师资、学员

带教师资为三级医院全科专家和中心高年资主治医师,应符合下列条件:大学本科学历、具有3年以上专业工作经历、临床业务素质良好,具有临床教学热情和一定的临床教学能力,能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教学对象:①5+3规培医生,即先接受5年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的社区实践阶段是全科医生执业上岗的实战阶段[8]。②3+2乡村医生,即3年医学专科教育加2年毕业后全科医生培训的助理全科医生[9]。③本中心低年资全科住院医师。接受带教医生统称为学员。

1.3 教学方法

1.3.1 教学门诊带教

就诊时间:教学门诊接诊时间固定为每周半天。②预约方法:采用预约及随机挂号模式,以初诊患者为主,为保证病种来源与多样性,预约的外科、妇科、儿科患者由医务科协调中心其他全科医师一同接诊。③接诊要求:三级医院全科专家及中心全科医生师资共同带教5+3规培学员、3+2乡村学员和中心低年资全科住院医师。原则上1名师资最多带教2名学员。由学员轮流独立接诊,带教师资进行提醒、指导,如遇疑点、难点,请教三级医院全科专家,全科专家负责观察接诊过程。接诊每例患者时间一般为15~20 min,一般半天可接诊8~10例患者。④总结反馈:接诊结束后进行病例讨论,2名学员简单归纳各自接诊病例情况,由全科专家阐释疑难点,带教师资对学员接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时指出其理论、思维方式、处置的缺陷和不足,使其逐渐养成全面、客观分析病情的思维模式,有利于学员提升临床专业知识和接诊技能,遇到类似问题能够触类旁通。

1.3.2 教学录像回放

教学过程中可分别对2名学员的接诊过程进行录像采集。在当天接诊结束后选择具有疑点、难点、知识点的教学病例进行教学录像回放,通过观看视频直观地了解诊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再由带教老师进行点评,有利于学员提高临床接诊能力。

1.3.3 教学PPT学习

对接诊过程中出现的知识点布置下次小讲课题目,以PPT形式展示,于下周接诊结束后由学员进行小讲课,一般每人5~10 min,参加人员包括中心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全科医生。

1.3.4 教学病例整合

每次教学门诊结束后,2名学员应就接诊病例进行病例总结,即门诊病历书写+相关知识点发至带教老师邮箱,由其阅读、反馈并整理后分别发至教学办公室及全科专家邮箱。

1.4 教学质量考核

通过每3个月的教学门诊-教学录像回放-病例讨论-病例总结-小讲课的全科教学模式,对2名学员进行考核,着重考核学员接诊患者是否熟练、诊疗是否规范、医患沟通是否良好,具体评分参照全科医生门诊接诊能力评分表。为保证考核质量,可由第三方担任考核专家,如可邀请区级医院临床教学基地教学师资担任主考。

2 全科教学门诊实践结果

2.1 教学门诊接诊情况

经过2015年5―12月的实践,为期35周的教学门诊共接诊患者233例,初诊病例156例。其中心血管系统患者67例(30%);呼吸系统患者36例(15%);消化系统患者14例(6%);内分泌代谢系统患者48例(21%);神经系统患者12例(5%);泌尿系统患者8人(3%);外科患者19例(8%);儿科患者9例(4%);妇科患者5例(2%);其他包括皮肤、口腔、风湿性疾病、血液、躯体形式障碍、睡眠障碍患者等15例(6%)。

制作小讲课PPT课件60份,涉及心血管系统13份;内分泌系统12份;呼吸系统7份;泌尿系统4份;消化系统3份;外科如急腹症、关节炎、甲状腺癌术后替代治疗等6份;另涵盖皮肤科、神经科、血液科、临床化验指标意义等小讲课15份。病例讨论时间900 min,教学录像回放500 min。

接诊病例中平均每次预约患者5~6例,实际如约就诊3~4例。每例患者平均接诊时间28 min;就诊患者处方总费用11 890.7元,人均药费51.0元; 总检查费用8 155元,人均检查费用35元;药占比68.5%,比同期普通全科门诊下降10%;转诊病例38人,占比16%,比同期普通全科门诊下降20%。

2.2 教学门诊问题

2.2.1 病例数少

按半天可接诊人数为10例统计,33周接诊患者应为330例,但目前实际接诊量仅为233例。分析其原因可能为:①学员问诊时间过长,问诊技巧欠佳,缺乏逻辑性;②学员对电脑系统操作不熟练,延长接诊时间;③教学师资对带教过程尚不熟悉;④社区接诊病例多为慢性病患者,一次就诊主诉过多,就诊目的宽泛,造成问诊困难;⑤老年患者与学员普通话交流有障碍,导致问诊困难,延长接诊时间;⑥预约制度存在缺陷,患者随意性较大,未能如约就诊。

2.2.2 病种单一

从数据中可看出,儿科、五官科、妇科患者仅寥寥数例,无外伤病例。儿科、五官科患者稀少可能与中心检查设备、专科药物缺乏有关;妇科、外伤患者往往需配备有单独检查室、换药室,而所需诊室与教学门诊所在地有一定距离,造成接诊不便。但最为本质的原因是全科科室功能并未完全转换,仍按照原有专科模式进行就诊,有文献报道,我国的全科医生队伍高素质人才较少,知识结构比较陈旧[10],因此有部分专科患者较少在全科诊室进行就诊。

3 全科教学门诊发展方向

教学门诊的开设志力于提高学员的临床诊疗思维,加强学员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全科师资带教水平,实现教学相长。规范化诊疗能切实降低患者就诊医疗费用,全科专家坐诊能吸引患者到社区就诊,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在第一阶段的探索与实践中,中山-西渡教学门诊取得了一定的反响与好评,目前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可进行如下措施:①完善预约制度,预约后应于就诊前1~2 d电话确定就诊时间,对于屡次未按预约时间就诊的患者纳入黑名单,减少预约患者随意性;②与其他全科医生互通信息,如接诊中遇到疑难杂症可预约转诊至教学门诊,如此可避免教学门诊的病种单一问题,拓宽学员知识面;③加强预检分诊,如遇到外伤换药病例可分诊至教学门诊,由其中一名学员去换药室进行换药,如有需要,外科医生可协助带教;④增加儿科及五官科的药物品种采购,可聘请上级医院专科医生协助带教;⑤诊疗室添加多功能检查床,有利于妇科或其他外伤患者进行检查;⑥加强学员全科门诊接诊时间,如有单独执业资格,应尽量单独接诊;⑦加强师资理论培训及实践技能训练;⑧定期召开全科教学门诊小结会议,将就诊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⑨应及时听取各方建议,可进行学员反馈表、师资反馈表、病员反馈表的收集,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着重与普通门诊对比);⑩设立教学管理小组并明确其职责,完善全科门诊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师资带教热情。

随着全科理念的深入,社区全科教学势必成为常态,教学标准将趋于同质化,望我中心的这一模式能带来创新思维,有助区域内兄弟单位借鉴。

参考文献

[1] 郝永红, 冯海凉. 社区全科医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全科医学, 2008, 11(1): 11-12.

[2] 韦长元, 李绍森, 葛莲英, 等. 从临床医师到临床教师的培养[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 (22): 105-106.

[3] 赵洁, 张渊, 黄艳. 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11): 943-945.

[4] 景汇泉, 李军, 孟群.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和思考[J]. 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9): 1036-1038.

[5] 杨静, 鲍勇. 上海市全科医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2(10): 1364-1367.

[6] 杨辉, Shane Thomas, Colette Browning, 等. 全科医学教育的师资标准研究―学徒式培训的启发[J]. 中国全科医学, 2007, 10(13): 1046-1051.

[7] 寿涓, 祝珠. 中山医院全科医学毕业后教育及评估的实践与探讨[J]. 中国全科医学, 2008, 11(1): 8-10.

[8] 线福华, 路孝琴, 吕兆丰. 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及其实施中相关问题的思考[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22): 2498-2501.

全科医学教学范文第7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医学模式实现了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超越[1]。新医学模式认为导致人类疾病的因素不仅仅有生物因素,还包括社会与心理等诸多因素,因此医学研究对象必须建立在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适应上,不能忽视两者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教学内容及模式与其同步发展,人文相关知识在医学生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全科医学是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相关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2]。以人为中心、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对象既决定了其服务领域的特殊性,也表明了全科医学是相当人性化的学科。全科医学专业人才既是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健康与疾病咨询的服务者、教育者,更是社区居民的朋友。他们必须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人文素质[3]。因此,加强和改进全科医学人文素质教学已成为全科医学教育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4]。

1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素质的涵盖面很广,思想品质、道德修养、身体素质、科学技术、艺术修养等属于其主要范畴[5]。医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是自然科学中蕴含着丰厚的人文内涵的学科。因为医学的服务对象并非单纯的疾病本身,而是身心合一的有意识、思想、情感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现代科技革命的深入,医学发展与人文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离开了人,医学便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医学工作者不仅要为患者提供疾病防治的服务,解决人们的生理疾苦,还要为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精神援助,体现出人文关怀,所有这些都是医学人文教育的使命和任务。人文素质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自身实践等方式,使其内化为人格、修养等相对稳定品质的过程。现代医学知识体系中许多精神层面如信念价值、认知价值、审美价值等都成为人文医学的精髓。医学的研究范围已由单纯的生物学范畴拓展到生物、社会、经济、伦理、心理、法律、哲学等领域,形成一个体系严密、内容广博、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高度综合的复合体。因此,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成为国内外医学教育课程改革探讨和关注的重点[6]。

2加强全科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全科医学是一门以初级卫生保健和社区医疗服务为目的的医学学科。由于全科医疗能为居民提供“省时、省力、省心、省钱”的医疗服务,全科医学在卫生经济学上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虽然与专科医师一样,全科医师也属于临床医学人才,但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居民,服务内容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医学服务于一体,服务方式更加强调人格化、连续性及综合性[7]。作为一个承载着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医学学科,全科医务工作者更应该以其深厚的人文精神为特征。在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医疗服务时,全科医生要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个性特征、家庭及社会背景来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所以,全科医学应该是最人性化的医学学科,“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全科医学的精髓。近年来,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大批全科医学人才。但由于全科医学学科建设起步较晚,很多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上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8]。例如为了能够尽快到社区工作,全科医学培养中过于强调医学专业知识教育,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在培养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不足。此外教师自身缺乏人文素养、校园缺乏浓郁的人文氛围等,都造成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对薄弱。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成为全科医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9]。

3加强全科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学的对策探讨

3.1转变教育观念,确定适当的全科医学专业学生人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指引着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在全科医学专业学生人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统领作用。因此,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能否在教育实践中得到落实,关键之一在于能否根据我国医学发展现状和全科医学教育的特点,合理确立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全科医学专业学生人文教学目标。以人文知识教育为起点,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医学的人文内涵。培养对医学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认识,提高医学社会价值、道德价值的判断能力及医学行为抉择能力。以理想信念教育为目标,引导学生正确树立理想和奋斗目标。要深入开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学医的目的是对人的关爱,热爱生命、尊重患者、追求和谐、讲求公正。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深刻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保障患者的医疗权利、人格尊严和人生需求,满腔热情地关注、关怀和关爱患者,成为能扎根于基层、具有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全科医学人才。

3.2加强全科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学的具体措施思考

根据高等医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全科医学专业课程的特殊性及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正确分析全科医学的人文属性,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真研究全科医学专业人文素质教学的具体措施,对于提高我国全科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十分重要。

3.2.1完善人文课程体系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是确保全科医学专业人文素质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人文课程体系包括以下模块: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模块、人文社会医学课程模块(如《医学社会学》、《医患沟通学》等)、人文基础知识课程模块(如《电影欣赏》、《大学生心理发展与调适》等)、人文基本技能课程模块(《体育舞蹈》、《应用写作》)等。人文社会课程的设置充分兼顾学生的意愿和需要,四个模块有所侧重,在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下,以必要、够用为原则,以强化学生的基础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社会医学素质为重点。

3.2.2营造校园人文氛围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塑造大学生人文素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10]。第一,通过组织系列征文、知识竞赛、礼仪辩论演讲等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协作、诚实守信、正直谦虚的个性品质。第二,举办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讲课,既可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又能让学生了解前辈们长期研究和人生体会的精华,进一步完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立志成才的决心。第三,定期举办医学人文学术研讨会,提高了医学生对人文学科的兴趣和写作水平,使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开阔眼界、增长才干。#p#分页标题#e#

3.2.3加强人文社会实践建立开放型的社会人文实践基地,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接触并体验社会,拓宽视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医学生志愿者定期参加义务医疗咨询服务、社区义工、家教服务等社会实践,使得学生在接触社会中体会国情民情,从内心滋生善待生命、热爱生活、尊重患者的人文精神。

全科医学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全科医学模式 医学生 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中职卫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基层医院和社区培养实用型卫生医学人才,我校在教学改革中,增设了全科医学模式教育课,以培养学生为基层社区医疗岗位服务的能力,提升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层次。

1.教改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在我校2009级社区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为教改班、一个班为对照班。两个教改班共102人,对照班共98人。

1.2方法。

1.2.1调整教学计划。对原有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在第四学期对教改班增设全科医学教育课程,学时为38。

1.2.2编写教材。针对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的专业水平,组织教师自编讲义作为授课教材,讲义类似专题讲座,内容包括“全科医学的概念、全科医疗的基本特征、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及功能、社区卫生服务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和服务模式、健康教育实施方法、医患沟通的技巧、社区中的医患关系、如何规避医疗风险”等。

1.2.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要求把所讲内容制成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求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采用课堂讲授、社区卫生服务实例录像分析、演示讨论和社区见习等方法,更新学生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培养学生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更专业更快地适应社区医疗服务岗位。

1.2.4评价方法。(1)在全科医学模式教育课程开课前,通过无记名问卷的方式测评学生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常识。(2)在学生社区实习结束后再次问卷测评。教改班、对照班分别统计后再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2.1教改班学生对教学效果及自身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评价,结果见表1。全科医学模式教育对增强学生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有较好的效果。

2.2毕业实习结束,各实习单位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进行评价,教改班对比对照班,认识水平和服务能力有明显提高,结果见表2。

表1 教改班学生全科医学模式教育教学效果及自身能力评价结果

注:表中数据均按学生人数换算为百分率。

表2 教改班学生全科医学模式教育教学效果及自身能力评价结果(实习后)

3.结果分析

3.1在校医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缺乏正确的认识。

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资料分析,57%的学生根本不知道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内容等,43%的学生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内容听说过。由此可见,学生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知识匮乏,如果学校不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知识的教育,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就难以胜任基层社区医疗服务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