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银行风险

银行风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银行风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银行风险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人民银行;风险

中图分类号:F038.1文献标识码:A

无论是中央银行或是商业银行,在银行运作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风险。但由于职能,性质不同,两者所面临的风险也有所不同。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由于其以盈利为目的特性,商业银行面临的更多是经营失败的风险。具体可以分为经营性风险、非经营性风险和市场竞争风险。经营性风险,主要指信用风险,即借款人违约的风险。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来自企业或个人。非经营性风险。商业银行作为一个金融机构,面临各种人事、组织等工作,两者都不可避免的面临非经营性风险。这种风险可能来自市场对银行的信心,人力资源管理,自然灾害等等。

同时,商业银行还面临市场竞争的风险。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也会变得更加激烈。利率市场化是指将中央银行用计划手段确定的受管制的利率变为由金融机构依据自身的资金供求情况、经营状况、盈利及风险等因素自行调节、自行控制的利率,并使其成为引导资金配置的基本指标。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获得了自主定价权。

即利率由各商业银行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宏观经济环境及自身经营状况而制定。

而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利润主要来源于存贷款之间的利差,单一的来源不可避免地将导致商业银行之间的价格战:一方面,激烈的竞争使得商业银行高息揽存,资金使用成本攀升。

另一方面,为了争夺优质客户,商业银行不得不降低贷款利率,资金的投资收益降低,价格战的结果是银行的利润降低,经营困难。

而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监管金融业的银行”,其面临的更多是管理失败的风险。中央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有与商业银行相同的非经营性风险。

同时,中央银行同样面临信用风险,这种信用风险主要产生于其再贷款业务,主要来自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各个金融机构。

除此之外,由于中央银行的特殊职能,使其面临着特殊的风险。

首先,央行面临政策制定失败的风险,包括制定货币政策失败的风险,制定利率政策失败的风险,制定汇率政策失败的风险。其次,央行作为“监督管理金融业的银行”,面临监督管理失败的风险。再次,央行面临政府干预而不能独立的风险。

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有着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职能,人民银行制定的宏观政策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调控的重要手段。而人民银行在制定宏观政策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预知经济未来的走向,因此面临诸多风险。这些风险主要体现在:

第一、货币政策的风险。

首先人民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垄断了人民币的发行权。她通过调节基础货币的供给量,来管理货币流通。但在确定货币供给量时,人民银行不可能考虑到市场的方方面面,必然导致货币供给量的确定存在风险。其次,人民银行应通过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稳定物价。同样,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货币政策的制定存在风险,同时货币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人为和非人为的因素,同样面临风险。

第二、利率政策风险。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金融领域利率逐渐放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我国的具体改革思想是:“先外币,再本币;先贷款,再存款;先农村,再城市;先大额,再小额;先划定浮动范围,再完全放开。”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通过利率政策来调节国民经济的松紧。利率政策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方式和直接手段。

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水平将受到市场资金供求、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波动不定,表现出较大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进而使各经济主体承受较大的利率风险。人民银行在制定利率政策时,不可能找准使市场均衡的利率,利率过高可能导致通货紧缩,过低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因而面临风险。

第三、外汇政策风险。

人民银行通过外汇政策调整货币的汇率,因为调节资本在国内外的流动。而汇率的上升和下降都会对经济产生影响,如果外汇政策制定不当,就会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因而人民银行面临着外汇政策制定的风险。

虽然人名币的汇率现在采取浮动汇率制,但由于我国外汇市场发展不成熟,外汇市场过小,因此即使是人民银行在外汇市场的微小操作都可能造成外汇市场的大波澜。因此,人民银行在制定外汇政策时,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第四、信用风险。

人民银行在向商业银行提供在贷款的同时,承担者信用风险。同时在我国基层银行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存款多,再贷款也多,增加了人民银行的信用风险人民银行与政府微妙的关系,导致人民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在向政府提供信用时,面临着风险。

第五、非经营性风险。

由于人民银行整个组织机构庞大复杂,无形间就提高了人民银行运作的成本及风险。同时由于人民银行的人员素质仍有待提高,同样给人民银行政策执行造成了风险。因此,人民银行面临较大的非经营性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强.银行业风险与监管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3,1

[2]陈红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及其风险研究[J].河海大学,2007,5,11

银行风险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风险构成

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中介机构,它虽然具有普通企业的一般特征,但是商业银行在货币信用服务领域的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特征决定了商业银行的风险不同于普通企业。由于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重点是其负债业务,且资金来源90%以上来自于负债业务,这就决定了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中对负债业务风险的控制是尤其重要的。而这与普通企业在负债方面的关注点就大为不同。并且,正是由于负债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中所占比重大,商业银行时时刻刻会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就反过来制约了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要把风险控制放在其管理活动的核心位置。

商业银行的风险是指其由于对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使得银行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产生偏差。广义的风险包括了银行可能的收益和可能的损失;而狭义的风险只指银行可能的损失。本文探讨的风险仅指狭义上的风险,即银行可能面临的损失。按照银行风险的性质,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可以分为五类。它们分别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一、信用风险

(一)含义

信用风险是指银行的债务人即借款人由于违约而导致贷款或证券等银行持有的抵押资产不能够收回而造成银行损失的可能性。

(二)可能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危害

当银行面临信用风险时,一般是指银行贷出去的款项,借款人到期无法偿还,形成银行的逾期、呆滞或者呆账贷款,使银行蒙受损失。一旦商业银行资本状况出现有不良资产数额庞大的问题,就会给银行带来沉重的负担,影响银行的竞争实力、加大银行资产管理的费用、减少银行收益,严重的有可能导致银行倒闭。2006年~2007年在美国的次级贷危机中造成的一部分损失就是由于商业银行和一些次级贷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所导致的损失。由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住房贷款以较高的利率借给一些信用级别较低的贷款人用以购买房产,所以市场上房价下跌导致贷款人只能违约而无法偿还贷款,也正是因为房价下跌,贷款人抵押在银行的房产变卖后无法弥补银行贷出的款项,致使银行和金融机构遭受损失。这一损失非常巨大,牵连到了整个金融市场。所以,商业银行需要认真对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尽量降低这一风险。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在我国进行的也并不令人满意,尽管在改善银行贷款质量方面我国的人民银行和各家商业银行也做了许多工作,使不良贷款率也有所下降,但不良贷款率仍处于较高水平。2003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两万零七十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2.19%,比年初下降四点零二个百分点;政策性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三千三百四十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61%,比年初下降一点一八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一千九百六十七亿元,不良贷款率为9.34%,比年初下降三点五一个百分点。

二、市场风险

(一)含义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等各种因素变动,引起利率、汇率、证券价格波动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二)可能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危害

金融市场变化莫测,所以市场因素是银行最无法预料的影响因素,加之市场风险因素众多,使得银行管理更为困难。而且由于市场的变化难以预料,有的时候,银行因为市场因素导致的损失很可能是非常巨大的。非常明显的一个实例就是爆发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在这次波及整个亚洲地区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大批商业银行的巨额损失正是归因于它们对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估计不充分和管理不到位。因为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汇率的波动速度快、幅度大,使得商业银行获得的应对危机的反映时间相对较短,加之国际投机者对热币的投机行为导致汇率制度的崩溃,以及亚洲国家过早开放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政府对亚洲商业银行又干预过多,所以,这次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很多银行的倒闭。但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造成商业银行这些损失的内部原因还是它们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的薄弱和风险管理的缺失。如果商业银行预先注意到了1997年,泰国经济的疲软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和韩国等长期依赖中短期外资贷款来维持自身国际收支平衡,并且大多汇率偏高并执行与美元或一揽子货币的固定或联系汇率的情况,相应增加风险储备,预估市场汇率的波动,那么金融危机虽然势必会造成损失,但损失的规模和影响的范围将会大大减少。可见,即使市场变化难以预测,但是关注市场变化,预估市场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流动性风险

(一)含义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不能到期支付债务或满足临时提取存款的需求而使银行蒙受信誉损失或经济损失,设置被挤兑倒闭的可能性。

银行风险范文第3篇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充足率监管一直是经济学界与金融学界探讨的热门话题。特别是,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外众多大型知名金融机构破产倒闭,使得资本充足率监管再次成为人们探讨银行业监管的热点话题。也让人们意识到,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的合理监管,有利于银行业正常职能的发挥,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平稳、健康、迅速的发展。因此,对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监管进行探究有着举足轻重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银监会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对我国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施行不同的监管要求,分别为11.5%和10.5%,对此我们会产生疑问,对于不同规模的银行资本充足率对其的影响是否会不同?

关于资本充足率与银行风险关系的文献,主要有以下两种不同观点:一是认为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有利于降低银行风险,提高银行稳定水平。Shrieves和Dahl(1992)建立了一个局部调整同期联立方程组,通过对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之间变动调整关系的实证研究,认为资本充足率要求对于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是有效的。Agoraki,Delis等(2008)通过研究监管、竞争与风险之间的关系,认为资本充足率降低了银行风险,并且资本充足率要求对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有重要作用。我国学者朱建武(2006)以1999年-2004年我国中小银行年为研究样本,对在监管压力下的资本和风险调整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小银行的风险变动与资本变动显著负相关,即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中小银行的风险降低。吴俊、张宗益、徐磊(2008)采用2004年-2006年我国12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对《办法》实施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与风险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资本变动对商业银行风险变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提高,其风险承担下降。二是一些学者认为资本充足率监管会提高银行风险。JonDanielson(2003)发现BaselⅡ的资本要求使个别金融机构及整个银行体系的经营风险增加,并且造成金融体系的不稳定。Godl-weski(2004)使用不良贷款率作为银行风险承担的度量,检验结果表明:资本充足率与信用风险正相关,提高资本充足率反而会增加银行的信用风险。Magalhaes等(2008)对不同国家423家银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资本水平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的Z值即稳定性,即增加了商业银行破产风险。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在于,国内外关于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风险的研究主要都是在线性假设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而本文是基于非线性关系这一新视角来探讨二者的关系,由于监管当局对不同规模的银行施行不同的监管标准,在此引入了资产规模因素,采用Hansen的门限回归方法进行分析,深入探讨资本充足率与银行风险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希冀能够得到结论:二者之间关系会受到银行规模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在研究资本充足率和银行风险的相关文献中,大多数都是采用资本充足率和其他一些变量,如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指标等,在此我们参照前人研究的方法。其中,为第t年i银行的风险;表示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商业银行规模指标,取自资产规模的对数;为资本资产水平;为银行相对贷款规模;为净资产利润率,是银行盈利能力指标;为随机误差项。除上述的模型之外,本文考虑到银行的绝对规模可能带来资本充足率与风险非线性关联,为了深入探讨资本充足率与银行风险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本文利用Hansen的面板门限效应回归方法来进行研究。利用银行规模作为区制分割点,将样本区间进行分段,便得到门限值以上和以下两区制,门限回归可视作分组检验的延伸与扩展,可以避免主观性。其中,q表示门限变量,即本文中的size变量,表示门限值,依据资产规模的门限值可将样本分割。2.数据来源说明本文是以2007年-2014年38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以及bankscope数据库。相关变量如下:用Z值表示风险Risk,,其中表示银行利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表示资本资产水平,Z值越大表明银行风险越小,Z值越小,表明银行风险越大;资本充足率cr为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size为银行规模变量,也是本文的门限变量,来研究资产规模是否会影响资本充足率与银行风险的非线性关联。除此之外,银行风险还与自身个体特征有关,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分别为资本资产水平ea,贷款相对规模la,以及银行盈利能力roa。

三、实证检验

1.相关变量的平稳性检验Hansen检验门限效应存在的理论分析的假设前提要求相关变量是平稳的。因此,有必要先对相关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从表1中可看出,在ADF检验中,只有la检验结果不显著,但是其LLC检验结果在1%水平上显著,因此本文认为所有变量都以相应检验方式通过了平稳性检验,可以进行接下来的门限效应检验。2.门限回归模型估计结果本文主要研究银行规模因素会影响资本充足率与银行风险的非线性关联,表2给出了将资产规模作为门限变量的门限效应检验结果,门限检验结果是通过2000次自举样本法得到的。通过表2对于门限效应的检验,可以看出单门限和双重门限检验均在1%水平上显著,而三重门限检验在1%水平上不再显著,说明存在双门限,两个门限值lnsize分别为5.75和11.046,鉴于2014年末,并没有一个银行的lnsize小于5.75,因此在此只考虑存在单一门限值lnsize=10.644,即size为41940亿元。从表3可以看出,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中,资本充足率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且较小仅为0.3047,拟合效果并不是太好。在门限回归模型中,为0.6349,表明拟合程度较好。由表2可知存在单一门限值,观察cr1和cr2的系数可知,当size小于门限值时,即size在较小的区制时,资本充足率的系数绝对值较小且不显著,但当size大于门限值时,即size在第二区制时,资本充足率对Z值影响显著为正,说明资本充足率能够有效抑制银行风险且影响程度明显加大。根据门限值我们把商业银行分为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结果表明对于小型商业银行来说,资本充足率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说,资本充足率能显著降低银行风险。由表3还可以看出资产规模、资本资产水平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二者能够有效降低银行风险水平,roa系数为正,但并不显著,表明银行盈利能力大小对银行风险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la系数显著为负,表明la对银行风险有加剧作用,即贷款相对规模越大,银行面临的风险越大。

四、结论和政策启示

银行风险范文第4篇

根据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已有研究,从引发银行危机的内外部原因角度考虑,一般将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主要是指宏观经济环境、金融环境以及对银行日常经营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又称信用风险,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本身的资本充足状况、流动性水平、资产质量水平、盈利性状况以及银行的综合管理水平等。作为我国整个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的中小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具有一般银行面临风险的共性。尽管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消除了广大储户在某些方面的担忧,但由于受自身资本状况、业务模式、服务对象及区域等因素的影响,民营银行未来所面临的经营风险更加复杂。所以,对该类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具体分析。

1系统性风险

未来经济的景气指数高低以及企业赢利能力决定了中小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依然处于可控范围,但民营银行面临的风险防范任务依然艰巨;金融自由化与银行危机有很高的相关性。如货币化程度、信贷增长速度、股票泡沫大小等均对民营银行风险产生重要影响。另外,国际经验表明,银行危机爆发和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密切相关。

2非系统性风险

中小商业银行资本内生能力无法满足新增信贷的资本索求,且其进一步融资的空间非常有限。长期以来,包括中小商业银行在内的这个商业银行持续发展始终都在依靠传统的风险资产规模扩张的资本消耗模式。该类银行需要在资本筹集、运营的方式上有所改变。中小商业银行最基本的业务是“硬负债”转换成“软资产”。与其他行业相比,该类银行由于资本及业务规模有限,行业竞争激烈及居民信任风险,其主要是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中长期信贷业务,流动性风险更高。银行的资产质量主要指贷款及时、全额收回的可能性水平。中小微企业财务不透明、经营不规范等明显有别于规范化的大企业的特点,加之银行风险控制技术有待改进等是民营银行资产质量可能存在风险的根源。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盈利水平才是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有力证实,也是银行抵御风险的坚实保障。该类银行受产品单一、经营模式趋同和监管趋紧的影响,赢利空间面临压缩。

二民间资本发起设立的中小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指标选择

国外银行风险预警系统研究较为成熟,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风险预警防控仍处于起步阶段机制。根据该类银行在资本结构、业务模式及经营区域等的特点,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选择和设计了相应的风险预警指标。首先,系统风险的预警指标通常难以量化处理,因此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合理性。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认为宏观经济环境变动预警指标通常包括: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财政赤字/GDP、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企业景气指数等。金融环境方面的预警指标通常包括:货币化程度、国内信贷增长率、GDP增长率、股市市值/GDP、市盈率倍数等。其次,有关非系统风险即信用风险的预警指标设计如下:①民营银行预警银行风险要关注银行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的匹配,防止因外部冲击或偶然事件引发“羊群效应”而导致银行遭受挤兑风险。流动性预警指标通常包括:流动性比率、存贷款比例、现金流量比、超额备付金比率等。②资本充足水平体现了银行消化贷款损失的能力和偿付能力,通常衡量指标是资产充足率或核心资产充足率。③该类银行资产质量风险预警指标通常包括不良贷款比率、前10家客户贷款比、拨备覆盖率及单一客户授信比率等。④盈利性不足或不稳定是银行风险不断累加的结果,预警指标通常有平均资产回报率、成本收入比、资产利润比、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及经济附加值(EVA)指标等。⑤该类银行管理水平的衡量可供选取的指标是管理水平综合指数或税后利润增长率。第三,有关学者运用信号分析理论、平衡计分卡等方法对银行绩效和危机进行预警研究。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工程,该类银行应根据银行自身的实际状况量身设计风险预警指标。另外,指标权重的提取、预警临界值的确定以及风险水平的界定对银行的风险应对决策乃至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三启示及建议

银行风险范文第5篇

[关键词]VaR;模型;银行;风险

[中图分类号]TQ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0)08-0050-02

一、VaR模型的主要内容

1 VaR模型的基本思想

VaR(value at risk)的字面意思是处于风险状态的价值,即在市场的正常波动下,给定置信区间的一个持有期内,某一金融工具或其组合在未来资产价格波动下所面临的最坏的预期损失。它能够解决在概率给定情况下,银行投资组合价值在下一阶段的最多可能损失额。

2 VaR基本模型

根据Jofion在1996年对VaR的定义:

VaR=E(ω)-ω* ①

式中E(ω)为资产组合的预期价值;ω为资产组合的期末价值;ω*为置信水平a下投资组合的最低期末价值。

又设ω=ω0(1+R) ②

式中ω0为持有期初资产组合价值,R为设定持有期内资产组合的收益率。

ω*=ω00(1+R*) ③

R*为资产组合在置信水平a下的最低收益率。

根据数学期望值的基本性质,将②、③式代入①式,有

VaR=E[ωo(1+R)]-ω0(1+R*)

=Eω0+Eω0(R)-ω0-ω0R*

=ω0+ωE(R)-ω0-ω0R*

=ωE(R)-ω0R*

=ω0[E(R)-R*]ω

VaR=ω0[E(R)-R*] ④

公式④即为该资产组合的VaR值,根据公式④,如果能求出置信水平a下的R*值,即可求出该资产组合的VaR值。

二、基于VAR的银行风险资本限额管理

为了指导银行的风险承担,使其更加贴近目标SVA(股东增加值)的计划,增进股东价值,帮助银行把有限的经济资本合理配置到业务中,以及使得整个银行的风险承担情况及时由管理层监测和掌握,因此,对银行的风险承担采用基于VAR的银行风险资本限额管理。VaR限额充分利用了风险值指标的特点,它具体使用灵活、易于计算和加总等优点。在不超过限额总量的情况下,不用考虑具体的风险构成。通过VaR限额的设立,可以约束交易前台的风险承担。虽然从风险资本到风险值限额的转换可以直接取风险资本的一定比例,是相对简单的,但是考虑到VaR指标的局限性,建议将该风险资本的比例设定为1/3。由于该风险限额针对的是平均的持有期,因此,将该VaR限额除以平均的持有期,所得结果就是交易前台的VaR限额。VaR总限额还可以根据特定交易前台的产品结构继续细分,分解成各产品例如商品、利率产品、股票、汇率产品等的VaR限额。如下面的结构图所示:

分配到银行业务部门以及交易员层次的风险限额就可以作为银行风险监控的标准。就监控频率主要取决于交易性质和高级管理层对银行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水平以及满意程度,可以每日或每季度进行总体风险的监控,采取日或周间的监控进行各业务部门的监控,以确保交易安全。

三、VaR方法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信贷业务是银行的主营业务,因此,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银行中的信用风险管理至关重要。Vag方法克服了传统的被动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弊端,能够有效地对信用风险进行科学计量,可以从总体上测量和把握风险状况。

1 动态管理银行信用风险

银行可以运用VaR方法分析贷款客户信用等级变化带来的银行现有资产价值的变化,以此为基础建立不同贷款分类的损失分布,有助于银行及时掌握客户的还款能力,准确评估信用风险,帮助银行作出与自身风险收益偏好相适应的信贷决策。银行可以通过VaR方法预测信贷资产组合的损失分布,以决定如何更好地管理资产组合的信用风险,包括提取合适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等以防范风险。通过VaR方法,银行可连续监测信贷资产价值的波动,有利于银行及时调整借款人信用等级评级中的权重,依此调整贷款流向,银行能够实现从传统的只关注违约风险,向更加关注因借款人信用变化而引起的资产组合价值波动的信用风险管理的转变,使银行可以依据市场和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变动对信用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和管理。

2 优化银行信用风险资本金配置

VaR方法提供了一个通行标准用来比较不同的风险行为,实现了不同资产间的风险比较,指导银行设置交易单位的头寸限额和分配有限的资本资源。通过VaR方法,银行能够实现对借款人和具体交易类型的风险特征评估,实现信贷资产组合损失分布的概率计量,将资本金与某一目标置信水平相联系,确定在该置信水平下抵御相应风险所要求的经济资本。对信用风险资本金的确定采用VaR方法,VaR值就是意外损失和预期损失之和,这样,银行可以准确估计支持风险资产的最小经济资本,有利于银行资本使用效率的提高。

3 完善银行信用绩效评价

VaR方法使银行管理者能够根据交易所承担的风险来调整相应的盈利计划,避免银行交易员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带来的道德风险。当前国际通行的一种业绩评估方法风险调整资本回报率RAROC(Risk 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是资本收益和当期VaR值的比值。使用风险调整资本回报率方法进行绩效评估的银行,在对资金使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不根据盈利的绝对水平,而是依据该资金投资风险基础上的盈利贴现值。如果交易人员进行高风险和高利润的投资交易,但由于相应的VaR值较高,所以风险调整资本回报率的值也不会很高,最终其业绩的评价也不高。使用VaR方法结合风险调整资本回报率方法可以较真实地体现出交易人员的经营业绩,有效防止交易员的过度投机行为,对于银行的稳健经营是非常有利的。

银行风险范文第6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服务的完善产物,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民间借贷不同于其他形式的金融服务,它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资金流动、财务风险中存有不少问题。同时,民间借贷还对我国商业银行造成一定冲击和影响,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难度。本文在对民间借贷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影响作出论述的基础上,就民间借贷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应对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民间借贷;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民间借贷是在经济差距增加的环境中形成的,它对缓解资金供求矛盾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加速了资金流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民间借贷也对金融环境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关系到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认识民间借贷,分析其产生的积极效益和负面影响,发挥其应有价值的同时,引导其健康发展,尽量消除民间借贷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不良影响,从而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实现社会资金的有效配置。

一、民间借贷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

民间借贷的发展得益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紧缩,并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产生了影响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加内部风险。民间借贷拥有其他很多行业无法比拟的高额利息,它虽然聚拢了大量的资金,但仍难以满足参与者的资金需求,而商业银行作为社会资金的管理者之一,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极易引发违规操作的风险性案件。民间借贷的发展,改变了我国的金融结构,不少违法分子利用银行业务存在的漏洞,转嫁风险,如若商业银行不加以防范,很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其中,技术手段、设备等失效是诱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重要原因,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民间借贷的发展还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我国非法集资现象恶化,挑战了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神经。某些商业银行职员受利益的驱使,主动或被动卷入到民间借贷的利益漩涡中,其一旦出现职业道德失守,势必会造成商业银行或他人资产损失的风险。

(二)增加外部风险。信贷是商业银行获取利润的主要途径,其与存款成正比关系,即商业银行存款越多,则可承担的信贷业务量越大。民间借贷的出现,挤占了部分金融市场,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和信贷业务造成了冲击,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存贷比考核压力。某些民间借贷机构正是利用商业银行的这一窘境,在缓解商业银行存款压力的同时,把部分风险转嫁给了商业银行。民间借贷参与者以存款之名,到相关银行办理大额存单质押贷款,表面上看,此业务可以同时为商业银行存款和贷款带来增长,并且以存款做贷款保证金,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业务。这对民间借贷参与者而言,他们可以通过发放贷款或高利贷等形式,利用商业银行贷款赚取利益,同时还能享受银行存款利息,而需支付的仅是银行贷款利率。一旦民间借贷机构出现资金利益链断裂问题时,其向银行的贷款则无法归还,最终由银行承担风险。

(三)增加市场风险。区别于国家制定商业银行借贷价格,民间借贷利率以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为导向,由借贷双方自主协商确定。一般情况下,民间借贷是在商业银行无力解决资金需求紧张、迫切的情况下发生的,其利率点远高于银行利率,影响了国家利率政策的实施。因此,民间借贷引发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了冲击。近年来,在金融市场日渐活跃的背景下,民间借贷利率不断增长,提高了借贷质押资产的价格和规模,加大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难度。除此之外,民间借贷还对社会信用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了银行信用。部分企业在得不到银行信贷的情况下,把目标转向社会闲散资金,利用高回报诱导社会资金流向,干扰了金融市场秩序,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根据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旦有企业不讲信用,就可能向周边蔓延,进而拖欠、逃避银行贷款,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

二、民间借贷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应对对策

结合对民间借贷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影响的认识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民间借贷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应对对策,以供参考。

(一)控制内部风险。商业银行必须要紧随时代和市场发展潮流,积极引入先进技术手段和设备,不断完善自身的业务流程体系,加强职工培训,从而提高本银行的结算质量和效率。目前,很多商业银行都引入了自动化智能设备,改变了传统柜台办理业务的单一模式,而只对大金额单笔网银交易进行监管,为违法犯罪行为创造了可乘之机。为此,商业银行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体系,严格审核业务办理流程,在仔细确认客户身份之后,再提供相关服务,尽量控制网银交易等风险。针对操作风险,商业银行还应该加强内部控制,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内部职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制定健全的考核机制、监管机制以及奖惩机制,有效规范职员的操作行为,一旦发现违规,立即予以严惩,从而净化银行操作环境,控制内部风险。

(二)规避外部风险。民间借贷环境下,金融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同一个企业或个人扮演着多重角色,增加了债务纠纷的发生频率。因此,在现阶段我国民间借贷管理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需要认真分析所处的金融环境,尽量规避外部风险。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明确、细化风险管理目标和任务,积极配合外部监管,推进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优化,在能力范围内预判风险并加以防范。商业银行需要坚定地拥护和落实金融监管部门的规定,认真执行国家的利率政策,从而构筑坚实的风险抵御堡垒,提升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对信贷人进行严格审批,建立信用查询系统,全面考量申请人的还贷能力和信誉度,在降低风险的基础上,增加自身的存款和信贷业务。

(三)抵制市场风险。民间借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的金融市场环境。商业银行存在的目的和价值就是实现利益最大化,其根本任务是发展。因此,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没有发展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民间借贷对商业银行存款和信贷业务造成了冲击,挤占了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一定的份额。商业银行要想有效抵制民间借贷引发的市场风险,就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的服务结构,提升本银行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在执行货币紧缩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信贷市场的需求,创新发展银行信贷产品,适度调整资金的投放范围和力度,简化服务流程,让客户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办理相关业务,增强他们对银行信贷的兴趣和依赖。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应该拓展自己的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先进科技,提升存贷款办理效率和质量,积极搭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缓解资金供需矛盾,引导民间借贷的良性发展。

三、结语

总之,民间借贷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未来,在我国金融体系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民间借贷将会发挥更多的功能,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与日俱增。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持续关注民间借贷的发展,认真分析其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找出负面影响部分,有针对性地提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对策,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帮助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发挥民间借贷的价值,实现商业银行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段绍译.民间借贷双刃剑[J].金融经济,2012,5

[2]肖杰.关于民间借贷的理性分析[J].海南金融,2012,2

银行风险范文第7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风险管理

一、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

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既是承担和管理风险同时它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技能。

第二、作为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的手段,极大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从业务指导上升到战略管理,从片面追求利润转向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最大化。

第三、良好的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创造附加价值。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降低法律、合规、监管成本。

二、商业银行风险的种类

(一)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波动而导致商业英航某一头寸或组合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1.利率、汇率、股价、商品价格及其他金融产品价格的波动。

2.收益曲线的变动

3.市场流动性变动

4.其他市场因素的变动

(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合同的一方不履行义务的可能性,包括贷款、掉期、期权交易及在结算过程中因交易及在结算过程中因交易对手不能或不愿履行合约承诺而使公司遭受的潜在损失。

1.按时偿还本息

2.互换与外汇交易中得结算

3.证券买卖与回购协议

4.其他合约义务

(三)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证劵持有者不能以合理的价格迅速地卖出或者将该工具转手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四)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因交易或管理系统操作不当或缺乏必要的后台技术支持而引致的财物损失。

1.操作结算风险,主要包括由于定价、交易指令、结算和交易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而导致的损失。

2.技术风险,包括由于技术局限或硬件方面的问题,使公司不能有效、准确地搜集、处理和传输信息。

3.公司内部失控的风险,例如账簿和交易记录不完整、缺乏基本的内部会计控制等。

(五)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来自交易一方不能对另一方履行合约的可能性,因不能执行的合约或因合约一方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而导致损失的风险。法律风险包括合约潜在的非法性。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一)信用风险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金融风险也是最基本的风险即信用风险。广义的信用风险是指所有涉及客户违约引起的风险,狭义上的信用风险特指信贷风险,指贷款人能否如约偿还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损失。整个社会诚信系统建设的落后和人们有意或无意违背对商业银行的承诺,特别是政府的行政行为等所造成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构成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所有风险中最突出的风险。

(二)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指的是由于商业银行本身的原因特别是由于管理不善、技术支持系统落后等而诱发的商业银行职员恶意利用这些漏洞损害商业银行的利益而带来的风险,如商业银行信贷高层人员利用管理环节的不严密向贷款人索贿从而将资金贷给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或项目。因此,对于存款人或者是投资者来说是可以通过投资组合的方式来降低甚至于完全消除这种风险

四、改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改革现有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第一,董事会确定总体的风险管理原则和控制战略;第二,建立风险管理的组织构架和体系;第三,制定风险管理的一套政策和程序;第四,运用风险管理的技术检测工具。同时设置审计委员会、风险监视人员、公司最高决策执行委员会等。

(二)改进商业银行风险管控技术

第一,灵活运用市场风险量化和管理技术。风险的衡量是整个风险管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商业银行的各种风险转移和控制活动都必须以恰当的风险衡量为基础。运用敏感度分析并结合在险价值综合分析。

第二,实施采纳操作风险的评估和量化技术。对风险进行准确地识别并衡量是有效管理风险的重要前提条件。就操作风险而言,金融机构除了要对经营产品、业务活动、程序和系统的操作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和计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对自身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缺陷进行评估。而对操作风险的衡量的重点在于对操作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的大小进行评估。由于相对于市场和信用风险而言,操作风险量化更加困难,金融机构传统上在操作管理系统中采用较多的是包括控制和风险自我评估法、业务流程分解法和关键风险指标法等在内的主观性较强的风险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银行风险范文第8篇

【关键词】村镇银行风险防范

一、我国村镇银行风险的现状以及成因分析。

村镇银行风险的存在的必然性是有其本身经营的特点所决定的,这种风险的常态性贯穿于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并不是很强大的村镇银行自身的支付能力极大地损害了广大存款人的根本利益,毁损了现代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对外声誉,而且使农村金融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优化,延缓了国民经济的稳定长远发展。目前,村镇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即操作环节的风险、信用管理方面的风险和流动管理的风险。

(一)操作环节的风险

操作环节风险是指由于不太健全或者不完善的内部程序的存在、由于内部人员以及外部事件的发生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不可控风险。村镇银行的业务操作很大比例上导致了村镇银行风险的存在,目前,该风险尚在村镇银行的可控风险行列当中。操作环节的风险存在于村镇银行业务管理当中和经营环节的的各个方面也容易导致操作风险的发生。员工的素质高低对于操作风险的发生与否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就村银行的员工而言,一部分是从其他金融机构调换至村镇银行的,因为该金融机构运转比较成熟,所以这部分人的从业人员的技能比较健全。一般会是资深的会计和比较成熟的金融相关的从业人员,对于业务范围内的管理工作比较擅长,该类人员理论上村镇操作风险的可能性较低;另一类,为通过应聘上岗的的应届毕业生,该类人员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制度管理上,基本沿用或照抄原有银行的管理模式,因此,高效率、低成本是这种模式的主要优点,但是,高效率必然导致操作上失误的概率大大提高。因此,由人员素质不高和流程管理不到位所导致的村镇银行的操作风险不可避免。

(二)信用管理方面的风险

就是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受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是诸多风险中占比最高的类型。在村镇银行当中的信用风险多数是指债务人因资金不足客观上无力偿还本息或主观上不想偿还本息而在财务上,导致村镇银行遭受损失的巨大可能。不管对于村镇银行还是其他竟然融机构而言而言,信用风险都是是一种重要的金融风险,它的持续性也足以引起村镇银行的注意。目前,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信贷业务中。

“不良贷款比例”是衡量金融机构风险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贷款业务的利息收入占比村镇银行盈利的92%以上,高收益项目的盈利空间较小。正因如此,信用风险也即违约成为诸多风险之较为重要者。

(三)流动管理的风险

面对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金融机构都无力提供融资,或者融资的空间很小,以至于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甚至破产的风险。当村镇银行的短期投资等流动性资金存量不足,而此时,恰好到期的可变现资产又无法足额如期变形或变现的能力不足不能弥补银行因短期投资不能变现而导致的缺口。因此,流动性风险是村镇银行的最致命的风险。

二、关于村镇银行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村镇银行的发展受到薄弱的农村经济基础制约

第一,农村大部分地区经济欠发达却是村镇银行存在的土壤,经济发达程度不够,却是村镇银行的重要唯一依托,是村镇银行吸收储蓄的唯一重要来源。因此,村镇银行要得以的发展,首先要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发展起来了,村镇的银行的吸收的储蓄能力必然的得到大幅度提高,它的资金效益的水平决定着村镇银行资金效益的水平。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的各种问题直接影响着村镇银行的发展要。我国农民和农村企业受到薄弱的农村经济基础和落后的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的制约,这也势必将农业生产落后性和风险性转移到村镇银行的上边。这也是村镇银行风险的重要来源。

第二,信贷资金的匮乏是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第二个重要因素。业务的不能跨地区办理也使得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也决定了村镇银行的80%的资金来源依赖当地的农户储蓄。而我国农村地区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的幅度非常缓慢,这直接导致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不足,但是,农村居民储蓄却是我国村镇银行吸收储蓄存款的唯一主要来源,这直接导致了村镇银行自有资金不足以支付贷款规模的危险局面。

(二)村镇银行风险形成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内部经营管理的不善

1.员工素质,整体不高。金融机构的经营和发展壮大根本上依赖于员工的整体素质,而跟其他金融机构比较而言,员工素质在村镇银行的管理中普遍提现出不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