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汉语汉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汉字作为一种“自源文字”产生发展,绵延五千年中华文化之脉搏。从其来源上说,是一个“图画文字画原始文字”的过程。图画即比类取象,由此可见汉字自起源之时便具有了理据性。而后随着社会的进步,汉字的使用者又在追求汉字形义统一这种心理的驱动下,不断对理据进行重构,理据的缺失与重构一直伴随着汉字发展的全过程。
一、关于汉字
汉字属于世界文字的一种,具有世界文字的任意性、系统性以及层次性。但是汉字之所以独立于世界文字之林,自然有它的独特魅力。品味汉字如同品味中国文化,愈久弥新。
汉字作为唯一通用的自源文字,具有以下性质:1.汉字直接起源于图画和契刻;2.如索绪尔所说:汉字是“汉人的第二语言”,是一个有相当独立性的系统。汉字产生于汉语之后,但并不代表汉字附属于汉语,从历史发展及其起源来看汉字并非天生就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从逻辑角度看,汉字形体构造具有特殊的认知作用和文化价值。①潘文国曾经给语言下过这样的定义:“语言是人类认知世界及进行表述的方式及过程”②。王玉新认为,“汉字并不是为语言而去记录汉语的,而是为了认知才会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的,所以汉字的本质属性是认知工具。汉字记录汉语只是认知作用的一个环节,终是为了认知才会产生和存在的。”③汉字的理据性指的是汉字词义形成的道理或依据问题。
二、汉字最初的理据――自然万物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汉字的表意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但并不是和所标志的事物毫无关系的。我们的祖先临摹自然万物化成各种各样的图画、雕刻等以达到交流的目的,此时这些表意的图画还不能叫做汉字,但作为汉字的前身已经奠定了一定的理据性基础。甲骨文出现之初,在龟壳上的文字画总是模拟事物本来的样子,如“日”“水”“山”“车”等的样子,给予事物原始名称。其本质便是汉字自身所带有的理据性。
汉字“六书”,前四种是造字法,“象形”许慎《说文解字》:“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即重在像原物之形,如“车”“舟”等像事物的整体轮廓,“牛”像牛角上弯,“羊”像羊角下弯。“指事”即“视而可识,察而见意”如用三条线表示“三”,“本”原义为树根,在“木”下部加一点,表示树根的所在,等。和“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如“武”,止戈为武也,三木为“森”等。“形声”“以事为名,取譬想成”,形声字的形旁表的是“义类”,其自身的理据性往往从形体上看十分直接,而声旁,借的是它字的“声”,这个“它字”本身又常常是有理据的。如“模”字,形旁为“木”,表示它的类属,声旁取“莫”字之音。“莫”字初是有直观理据的会意字,后为它义假借,本义又留给了“暮”。由此可见,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蕴含着深刻的理据性。此外,古代汉语中,繁体字往往蕴含着人们对字的直观感受和理解,如繁体字“”更是形象的展示出“学”字本来的意义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休”,一个人靠着树当然就是休息的意思了,“恕”,人之初,性本善,如心则是听从自己本心的善良则为“恕”。而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也具有理据性。“熊猫”又称“猫熊”,因属猫类状似熊而得名。“企鹅”由于“立时昂首如企望状,故名。”(《辞海》)这就是“熊猫”、“企鹅”两个词的理据。这些层层推导的过程,显示了汉字理据的顽强性。
发展到现代汉语,汉字本身的理据性变得越来越抽象,甚至被迫走上了只是记录语言的工具的道路,其本身含义及文化底蕴被忽视,但是由理据性而生发的强大的认知功能却越来越强大,词语的引申义越来越多,概括能力和模糊性不断加强。汉字的理据性在今天已经不是那么“直观”了。
三、汉字理据性的重构
文字的理据就是字理,真正实用的文字都是有理据的。汉字是成熟的文字,采用的构字方式主要是表意和表音。社会不断发展,汉语使用者的增多,汉语词汇的大量融合和变化,新词的产生、流行语层出不穷,致使一些汉字最初的音、意可能已被替代或泛化、转移,而引申义则成为了中心义,如“兵”本意为“士兵”,现在的中心义则为“兵器”,还有一些词由原来的褒义色彩变成了贬义色彩,如“奇葩”本意是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常用来比喻珍贵奇特的盛貌或非常出众的事物。而现在在大众口语中完全成了贬义,《红楼梦》中有“阆苑仙葩”一语,极尽赞美女子之才华、美貌,而流行语中这些词语已不再那么神圣纯洁。这些词语含义的变化体现了汉字理据性的转移与缺失。但是汉字“音形义”一体的架构使得使用者不得不探究汉字本身的理据性。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是否能够和数千年前草创之初的古文字同等看待呢?
随着汉字的发展,汉字理据性也在不断重构。如“而”原指男人的胡须,后被假借用作连词,其最初的理据性已经消失了,“亦”本义为腋下,现在表示“也”,此外“其”、“之”、“我”、“它”等都是这种情况。“乃”古汉语中亦有“你”的意思,如“家祭无忘告乃翁”,但现在“乃”几乎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很少用了。后来发展到以形声为主要造字法的阶段,也是在以假借方法得到的字形基础上添加义符或音符而形成。《说文》中关于“台”的记载有“台――――――”四个,“楼台”中的“台”,古时写作“”。而“”是个形声字,本义是树木名称,近代以来俗称“桌子”为“”。“”的本义是飓风。但是发展到现代汉语都简化为“台”,“台”承载着四个不同的意象,其理据性自然不是本来的原意。对于这些字,其理据本来就在不断改变。
汉字自形成之日起,就具有认知功能。汉字能作为认知汉语和客观世界的工具,本质上是由其“自源”的特性及由此产生的根本上的理据性所决定的。随着发展与深化,汉字自身强大的包容性融入了抽象性,汉字的表意功能越来越强大,认知功能其实是主体对客体的接受与理解,汉字理据性的缺失与转移、重构,实际上主要是主体意识与认知的转移,致使汉字产生新的意义抑或形成分化。
四、结语:
从古代汉语至现代汉语,汉字具有理据性并随时展而不断翻新重构。汉字的使用者在追求汉字形义统一这种心理的驱动下,不断对理据进行重构,理据的缺失与重构一直伴随着汉字发展的全过程。由哲学中世界上没有完全独立的个体,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没有毫无根据的汉字,汉字是任意性与理据性的结合体,二者并不对立,对汉字的研究既要追根溯源又要容纳新生义。(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
[2] 朱媛媛,吴敬敬,从汉字的工具性和理据性来谈简化字,大众文艺(理论),2009(14)
[3] 王骏,汉字理据及其层次性,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07)
[4] 吴敬敬,形声字、会意字的理据性在汉字识记中的作用,文学界(理论版),2010(05)
[5] 张武英,汉字的理据性,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05)
注解:
① 王玉新.汉字认知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P10-13)
华裔儿童 汉语汉字教学 方法
加拿大语言学家麦基说过,学说话被认为是人类所习得的最困难的技能。语言的习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受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华裔儿童从一出生就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成长,学习着特定环境的语言,在入学前就掌握了复杂的语言系统。因受客观的外在环境的限制,华裔儿童和国内成长起来的孩子相比,他们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中国的历史、现状、发展缺乏了解。但因大部分家长能够有意识的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华裔儿童的这种有利的家庭环境优势是其他的族裔孩子学习汉语上无法可比的。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的语言在本质上有根本的不同,中国传统的教学经验不能依葫芦画瓢照搬入华裔儿童的汉语教学中来,毕竟我们教学对象的语言习得情况是不同的。汉语不是字母文字,无论是对外汉语教学,还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培养汉语的语感是关键,汉字教学作为语言要素教学之一,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对华裔儿童的汉字教学有其特殊性
对外汉语教学要遵守汉语语言规律。汉字是形、义、音合为一体的文字,在语言方面,不少华裔儿童或多或少会使用汉语,这归功于孩子在家时父母能和孩子用汉语进行交流,家长也为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汉语能力创造环境。多数华裔儿童有着较好的家庭文化背景,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汉语口语能力。所以对华裔儿童初期学习汉字不应用汉语拼音来启蒙。华裔儿童学习拼音重点是教会孩子掌握正确的发音,告诉孩子怎么读出这个汉字。国内长大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语言环境使他们的“音和义”的发展优于“形”的发展。汉语拼音是发音的工具,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它是用来记录人类发音的符号。拼音是字母文字,它容易和国外长大的华裔儿童早期接触过的外语产生混淆,这些早已在潜移默化中习惯了字母文字的华裔儿童,在学习汉语词语的同时学习汉字的书写形式,对汉字的音、形、义显得非常陌生。如果生硬的按照传统的“先拼音后汉字”的顺序对华裔儿童进行教学,不但对孩子没有帮助,反而增加了他们对拼音的依赖,减慢了学习汉字的速度。由于华裔儿童的家长早期忽视了对孩子的汉字教育,所以能说简单汉语,但却不认识汉字的华裔儿童为数不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常会看到一些初识汉字的华裔儿童有“画”字的现象。教学实践表明,用拼音来帮助华裔儿童记忆、认读汉字是费时又费力的方法。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透彻、迅捷、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人的早期成长中,玩是最好的工作。通过一些有趣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教师可带着学生无数次的“玩”汉字,不但培养华裔儿童对汉字的情感和兴趣,也让孩子们从中领悟到汉字伟大的魅力。
二、对华裔儿童汉字教学的思考
1.在汉字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
让华裔儿童了解与自己血脉相连的中国文化、能寻根问源,文化教学是汉语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文明史中光彩的奇葩。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与古印度哈拉比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是当今世界发现最早的文字。民族的语言与文字表现着民族的智慧,是一个民族的图腾的象征。汉字有着东方思维方式,它具象、隐喻、会意的特点,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香港已故著名学者安子介认为“汉字是中国第五大发明”,因为“汉字是拼形文字,能使人引起联想,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会意、指事、象形、形声、转注、假借。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之说,世界上有哪一种文字能够像汉字那样,能让人看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使人浮想翩翩呢?汉字的这些功能是字母文字做不到也取代不了的。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如:“禾”字,它像一株下垂的稻穗,有叶、根也有茎的成熟的谷类植物,用“禾”字组合的字,如“稻”、“穗”、“秋”、“稀”、“稼”与谷类植物等农作物有关;“皿”字,它像古代装酒的容器,在容器里还有装半满的酒,用“皿”字组合的字,如“酒”、“醴”、“酣”、“酌”、“酝”、“酿”、“醉”、“醺”、“酷、“醇”等与酒等发酵食品、饮酒的行为有关。看到“网”,我们的眼前会浮现出:“渔民打渔时候用的网”;我们看到“弄”字我们眼前会联想到一个人正用双手拿着玉在玩赏;“春”字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远古时代的人们在春天里进行播种、翻地、一派生机盎然的农耕场景。这些汉字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基本上是照着事物的形象描摹下来的。表意系统的汉字无论是在线条还是在结构及整体形态都有很强的多变性,汉字的这种多变性形成了汉字的独特的审美内涵.汉字书写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手写汉字包涵千变万化的审美因素,给书写者和欣赏者带来赏心悦目的审美效果。孩子都有喜欢听故事的天性,教师在教学中不但可以借助方块的表意汉字讲出许多中国人的光荣传统、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美德的故事,通过反复多次的听读中国古代故事既可以拓宽华裔儿童的知识面,而且也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陶冶情操。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的感情需求,沟通了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还让他们无意之中认识了部分汉字,积累了丰富的词汇。
2.先认读再学写
儿童习得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不同年龄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儿童习得语言不仅需要足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而且应有充分的机会练习和使用语言。语言学是输入先于输出。直接认读法的效果相对来说比较好。第一步是先识后写,华裔儿童的早期汉字启蒙教学必须让汉字的形、义、声作为一个整体进入学习者的大脑。第二步是识写分流。当孩子们能够感知字形、学会字音、理解字义的时候,再学习方块汉字的书写。一个生字、一个词汇只有在反复认读中才能记住。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建立华裔儿童汉语语感的“汉语隐形语言系统”,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科学设计“听读、诵读、跟读、背读”等汉语语感培训训练方式。教学步骤可分为:认读、练习、比较、学写、运用等几个环节。汉字量决定了孩子的中文阅读基础,2500~3000个常用汉字是对汉语认读的基本要求。国内小学生四年级或之前已经完成500~3000个识字任务。所以对于华裔儿童的汉语学习也要符合规律,明确阶段性任务,识字为第一优先。汉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只有在认读汉字――抽象图形――组织语言表达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华裔儿童才会把字形、字音、字义进行联系与匹配以相似块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华裔儿童在读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某个字,但在特定的语境里,通常是可以猜出它的意思的。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从一个个汉字中看到一幅幅图画,在加强记忆增强认读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华裔儿童学习汉字的兴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3.教学中注重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汇来讲
华裔儿童有着一定的汉语口语优势,所以在对华裔儿童的汉字教学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汇来讲。加强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来带着孩子练,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具体教学中,注重形象法、直观法、游戏法等在教学中的作用,如“电”,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还有“电脑”、“电灯”、“电线”、“电话”、“电扇”、“电视”,这样可以让孩子感觉到:通过一个汉字可以认识很多常用的词汇,也可以使孩子感受到字母文字与汉字的不同。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动态的多媒体形式,把图像的、声音的、文字的学习材料结合起来,辅助提高孩子的记忆效率。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补充和丰富教学内容,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感兴趣的题材融入教学情景之中。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传统的剪纸、折纸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折纸活动,在教给孩子折纸的同时也可以告诉孩子用纸折出的小青蛙身体各个部位用汉字如何标识。这样既增加了小孩的学习兴趣,也加强了孩子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4.依序写字,端正规范,注重汉字的常用性和难易度
依序写字可以教会孩子楷书结体的贯气。教华裔儿童学习汉字,不管是学习哪种结构,都要告诉孩子应在统一的田字格内规范书写,要教给孩子们书写匀称端正。对于初学汉字的华裔儿童,教师可先教笔画少的字,后教笔画多的字这是遵循由易到难的一般原则。汉字的笔画有粗细、长短、俯仰、斜正、方圆、轻重、曲直、相背。汉字笔画多、笔画相近。从书写角度来看,汉字确实很难。汉字书写规则是以笔画名称为基础的,笔序法中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横后直,先撇后捺,先中后旁”。教师在教给孩子认读汉字的同时,也要带着孩子一起学习汉字的笔顺,了解汉字的偏旁部首,笔画特点,师生共同分析书写时注意事项。
具体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先从意义和笔画都简单的常用独体字开始教,然后再教笔画比较复杂难写的独体字,最后再教结构和笔画都比较简单的合体字,再到教结构复杂、笔画较多的合体字。让孩子逐渐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有疏密、开合、穿插、避让等。
孔子提出对孩子的教育要“顺气天性而育之”。考虑到华裔儿童受早期成长环境因素影响,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语言思维发展特点,学会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维去想问题,用孩子的语言去沟通,用孩子喜欢的学习方式去教华裔儿童。教学中给儿童讲汉字的结构不同于对成人的教学,应尽量儿童化、口语化,这样易于儿童接受。
三、结语
总之,对华裔儿童的汉字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别于国内长大的儿童的汉字学习,也区别于其他海外汉语学习者的汉字教学,对华裔儿童的汉字教学应坚持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也可以让孩子领略到中国汉字的魅力,从而达到让孩子快乐“玩”汉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09.
[关键词]日语汉字 汉语汉字 含义区别
汉字是古代(隋、唐时代)从我国流传到日本的,假名也是日本人引入了汉字后潜心研究出来的,但汉字传入日本之后经历了数次文字改革,因此汉语汉字的意思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有的意思完全相同,也有的完全不同,而有的或是日语漢字意义广,或是汉语汉字意义广,而有的是需将前后一掉个则能得到相同意义。日本作家安藤彦太郎在他的「中国語と近代日本中,就提醒汉语学习者们不要犯「文字主義,同样我们在阅读日语文章时,也不能犯“文字主义”,不然在欧美人不可能出的笑话,在中国人身上就极有可能发生。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对此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分四部分分别论述一下日语漢字与汉语汉字,当然重点在于后三部分的区别。
一、意义完全相同的汉语汉字和日语漢字
虽然汉字到日本之后经过数次演变,但仍与汉字保持相同含义的漢字还是居大多数,如:机械/機械、自动/自動、夜间/夜間、工场/工場、排气/排気、空气/空気、目的/目的、道路/道路、作文/作文、会话/会話、练习/練習、生命/生命,等等不胜枚举。正是因为如此,许多学生才引出了望文生义的不良习惯。
二、字相同而意义完全不同
例如:日语的「油断这个词,我们一看见它会觉得不可思议,油怎么会断呢,其实它是“马虎、大意”的意思;「喧嘩这个词它本来就是汉语的“喧哗”这两个字,可意思上却超出了汉语“喧哗”的程度,日语意思是“吵架” ; 「真剣这个词,也不是我们所猜测的“真的剑”,而是“认真、一丝不苟”; 「怪我这个词,也不是咱们想象的责任都在自己的意思,而是“负伤”;「質問这个词,也没有汉语的“质问”那么强烈,译过来是“提问”之意;而「被害在日语中则是“损失”的意思;「世話也不是“人世间的笑话”之意,而是“照顾”的意思;「迷惑也不是“迷惑”之意,而是“麻烦、为难”的意思;「高揚这个词,「士気を高揚する翻译过来是“鼓舞士气”; 「気味这个词,国语字典的解释是“有……倾向”,「時計は遅れ気味だ翻译过来是“表有点慢”,而丝毫没有“气味”的意思,「当面这个词翻译过来有两种含义,其一是“眼下、目前”的意思,例如「当面のことから片付ける翻译过来是“先从眼前的事情着手”,其二是“面临”的意思,例如「困難な問題に当面している翻译过来是“正面临着难题”,等等,还有很多很多, 如果你一味地单凭汉语意义来推测的话是不是很滑稽。
三、字同,而日语和汉语的部分意思吻合, 或是日语漢字意义广,或是汉语汉字意义广
例如「反対这个词,国语字典的解释是「対立関係にあること、逆らうこと,即“反对、相反”两层意思,而新华字典的解释则只有 “反对”一个意思,「道の反対側翻译过来是“道路的对面”;「保持这个词,「動くからちょっと保持して下さい翻译过来是“不稳, 请扶着点”这就是说,日语的「保持仍然有两层意思,即「保持、持续拿着;例如「無理这个日语单词在国语字典上有四种解释,其一是“无理、不讲道理” 「無理なお願い翻译过来是“无理要求”,其二是“不合适,勉强” 「その仕事は私には無理だ翻译过来是“那个工作我做不了”,其三是“硬干、强干、过度、过分”,其四是“强迫、强逼” 「無理に行かせる翻译过来是“强迫着去”,从这四个意义中看出, 只有第一个意义与汉语意义相同, 其余三个意义都是汉语里所没有的 ;再比如「保守这个日语单词,在字典上有两种解释, 其一是“保守” 「保守主義这个意思与汉语意思是吻合的,而第二个意思是 “维修”,如 「機械を保守する “维修设备”,而在汉语里则是没这个意思的。诸如此类的日语词语还有「結構日语解释有“结构”“可以、行”“够了、不用了” 三个含义,而汉语解释则只有第一种;「心得日语解释有“心得、经验”“规则、须知”“、暂代”“精神准备、思想准备” 四个含意,而汉语解释则只有第一种;等等。
四、字相同而需把日语漢字的先后顺序掉过来理解
例如「定常这个日语单词,「定常なやり方で処理する,这句话翻译成汉语时要先将「定常理解为“常定”,然后再更改一下措词则翻译为“按常规方法来处理”;「許容这个日语单词,「許容範囲を超えた翻译过来是“超出了容许的范围”;「段階这个日语单词,「新しい段階に高めた,翻译过来是“提高到了新阶段”;「段階这个日语单词,「仕事に情熱を燃やす,翻译过来是“对工作充满热情”;「性根这个日语单词,「情熱を入れ換える,翻译过来是“洗心革面”;「利得这个日语单词,「利得に走る,这句话翻译成汉语时要先将「利得理解为“得利”,然后再更改下措词则翻译为“重于赢利”;「呼称这个日语单词,「この合成繊維にはビニロンという呼称が使われる翻译过来是“这种合成纤维有维尼龙称号”;「運命这个日语单词,「運命を共にする翻译过来是“风雨同舟,共命运”;「平和这个日语单词,「原子力を平和事業に使う翻译过来是“将原子能用于和平事业”; 「限界这个日语单词也是,翻译过来是“界限、限度”,等等。
以上是笔者对相同的日本語漢字和中国汉字含义的区别所做的几点论述。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民俗内涵,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按照日语的语言习惯进行思维,我也诚恳地希望广大日语学习者在充分利用汉语与日语的渊源关系的同时, 也要注意那些貌似神离的词汇。
参考文献:
[1]宮地,幸一.《常用国語辞点》[M].小学館(株)発行,昭和58,4.
[2]高岛俊南.《汉字和日本人》[M].选自文春新书,2001,10.
[3]安藤彦太郎.《中国語と近代日本》[M].岩波书店,1988.
(1)了解教学对象
对教学对象的了解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为什么学习中文,他们的个人需要是什么,他们的课堂期待是什么,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相关了解,通过简单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留学生的学习目标、语言水平和学习习惯。
(2)因人而异的任务布置
教师结合教材和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设计学习方案,编写教学材料,帮助学生学习汉字。同一个班的留学生中文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偏重口语,有些擅长读写,一般而言,东南亚学生的汉字学习能力较强,欧美学生相对较弱,学习意愿也相对较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因人而异地分配不同难度的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从而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像越南、韩国、日本、泰国等东南亚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与中国学生类似,认读与抄写汉字并不是他们最大的问题,反而是读音中的“Z”“C”“S”等声母掌握不好,因而在安排任务时,可以遵循其学习特点,加强字音的训练。另外还可以针对一些学生的学习要求,例如HSK考试,有意识地进行相关训练。而欧美学生则由于语言类型与文化特点的大相径庭,对于汉字的字形、结构与笔画等缺乏先天感受,再加上对中国文化缺乏认同和亲近,因而对汉字的畏难情绪相对较重。因此在布置任务时要注意其学习特点,避免枯燥地抄字、听写等练习,而应该以拼字、连线等游戏形式进行反复训练,使他们在不经意间巩固记忆效果。
2认写分流,多认少写
在教学中应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增加认读量、减轻书写量,既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于动辄四五十个字的生词表相当害怕和排斥。教师可以根据日常使用频率的高低,要求学生将生字分组记忆,一部分要求会读写及运用,即写字组,一部分认读即可,即识字组。在这种模式下,每课生字都分为写字组和识字组,写字组汉字是识字组的一部分,约占13左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示范写字组汉字的书写,对其他字则不作书写要求。这种分组的方式明确了生字需要掌握的程度,降低了汉字的认知数量,对于提高识字能力有显著效果。对此,吕必松先生明确提出了“汉字本位、随文学语、口语教学和书面语教学逐渐分流”[4]的教学原则。这样的处理对学生建立学习兴趣和信心非常重要,学生不会被庞大的生字群吓跑,又能循序渐进学到汉字的书写规律,他们在阅读时常常发现自己可以理解成句的话,而听写也并不困难,这样学生自然更有成就感。
3合理引入文化内容
由于语言体系的差异,汉字成为汉语学习中最难攻克的内容。而汉字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和特殊的字形美感,又是其他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因此教师在讲解汉字时,可以有效地借助一些象形意义很强的独体字,从文化角度进行阐释,激发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向往以及对汉字的兴趣。比如说,在分析“礻”字旁时,可以先引入“示”字,说明偏旁的来源和意义。从造字法来看,“示”字属象形字,古字很像由一横一竖两块石头搭成的供桌,用以祭祀天地、鬼神、先祖等,因此“示”或“礻”做形旁的字往往与祭祀、鬼神等意义有关。[5]另外在进行文化内容讲解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在黑板上展示祭台的形状,“示”字的甲骨文、小篆、隶书和楷书,从而让学生了解该字的字源变化,使其产生直观感受。通过对字源演变的分析,可以看出日、韩等学生具有较强的文化亲近感,而欧美学生则感觉汉字背后的文化含义神秘而有趣,因此,这种从文化角度的讲述是相当必要的。而这要求教师有着较深的古文字知识的积淀,很多汉字从简体字中根本看不出原有意义,教师只能通过展示不同的字形变化,从图片到甲骨文,再到小篆,再到楷书繁体字,最后引入现代规范简体字,才能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该汉字的意义与构成方式。而这部分内容的讲解,要淡化理论性,尽量通过直观的图片、绘画、书写进行展示。另外在准备展示的汉字时,应选择具有较强象形意义,便于绘画和解释并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汉字,比如:京、高、美、典、册等字。[6]
4合理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游戏环节
在教学中增加游戏和活动环节,是对外汉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这些留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汉语母语学生有一定差异,对于大部分留学生来说,汉字像一幅画一样,无从下手,只有通过教师不断的重复、再现,才能增加他们的熟悉感,从而加强对汉字的认知能力,但以怎样的方式重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是简单枯燥的展示和听写,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通过寓教于乐的游戏环节,使得学生在彼此的良性竞争中,产生对汉字的直观感受,从而巩固对于汉字的记忆。因此有必要在每一次的课堂教学中,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环节或是竞赛活动,以增强外国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式:
(1)拼字游戏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深刻感觉到对于生字采取不同的展示方式,会得到不同的认知效果。在上课之初,教师将一个生字的形旁、声旁分别写在两张卡片上,以合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之后再进行拆分,让学生认识该字的各个部件。在每次课堂教学结束时,将已学过的汉字的卡片全部拆分、打乱,让学生以打扑克的形式进行两两组合,最早完成任务的获得胜利,而最后完成的人则要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这个拆字游戏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于汉字部件的熟悉度,更刺激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学习主动性。
(2)顺口溜记形近字
教师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用顺口溜形式进行字形教学,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符合认知特点,学生也喜闻乐见。比如说:晴、睛:有日天就晴,有目是眼睛。泡、袍、跑、炮、饱、刨、抱:有水吹泡泡,有衣做旗袍,有足飞快跑,有火能点炮,有食能吃饱,用刀刨一刨,伸手来拥抱。[5]另外,这个顺口溜还可以用填空的形式来进行汉字部首识别的练习。
(3)循环造句
在学生已学过的汉语词汇中选取一部分,将每个词写在一张卡片的左上角,每个学生抽一张,用卡片上的词语造句,并写在卡片上,交给教师。教师将卡片顺序打乱后,再让学生抽一张,学生抽到卡片后,把写在上面的句子大声念给全班听,让大家来评价句子的对错,然后学生再用同一个词另外造一个句子,并写在这张卡片上,交给教师。像这样循环四五次后,每个词都有四五个句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认读、语法,还练习了汉字书写,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4)加笔画写新字
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出一些学生已经学过的简单的独体字,让学生思考如何给增加笔画,使它变成另一个字。比如说,王、头、尤、今、大等字,在增加笔画后可变为玉、买、龙、令、太等新字。在这个练习中,要注意所选取的汉字在变形前与变形后都比较常用,不能出现生僻字,否则不利于教师讲解,也不适合用于学生扩大词汇量。
(5)实地考察认汉字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简称为对外汉字教学。它是“以外国人为对象的、以现代汉字为内容的、用外语教学方法进行的、旨在掌握汉字运用技能的教学活动。汉字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讲清现代汉字的形、音、义,帮助学生认读汉字,书写汉字,学习汉语,掌握汉语的书面语”。①长期以来,对外汉字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难点,是影响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瓶颈,尽管此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外汉字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因此还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对外汉字教学的意义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汉字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留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影响着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中国文化的传播,因此对外汉字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与汉语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不能熟练掌握汉字,不但不能顺利进行书面交流,即使是口头交流,也会遇到许多麻烦,因为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音字和同音词。而运用汉字的能力又不是天生的,不能像语言那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习得,必须经过系统正规的学习。因此外国留学生要想学好汉语,就必须首先学好汉字。
1.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具有形、音、义3要素,在这3个要素中,人们首先感知到的是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又有着直接的联系。汉语单音节词的意义,其实就是记录这个词的汉字的意义,而汉语双音节词的意义往往也就是所用汉字的组合意义。因此,认识汉字,理解汉字,对掌握汉语、运用汉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掌握汉字还有助于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目标有二:一是会说汉语,能听懂汉语;二是能正确使用汉字。但是,由于汉字与拼音文字有本质的区别,而且数量庞大,笔画繁多,结构复杂,在留学生的眼里,就像一幅幅“难懂的画”,因而产生畏惧心理。当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留学生克服这一个个障碍后,就会大大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
(二)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记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同时,汉字本身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汉字既承载着文化,又作用于文化,创造着文化。炎黄子孙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并传播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使之继续发扬光大。
千百年来,汉字的形体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如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等,却一直保留至今。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构造,深入挖掘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无疑会大大加速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对传播中国文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对外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虽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已经引起了广大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外汉字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汉字教学明显落后于口语教学,仍然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课程设置问题
与表音体系的文字相比,汉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结构复杂,难认难写,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最大障碍。要想克服这一难题,首先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课时来进行汉字教学。可现实情况是,由于受中国人学习外语的影响,许多学校过分重视口语教学,强化会话训练,而忽视汉字读写。有的学校只在第一学期每周安排2―3课时的汉字课,从第二学期以后就不再安排汉字课了;有的学校甚至在第一学期也不安排汉字课,而是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汉字。众所周知,即使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要想掌握常用汉字,至少也需要二三年的时间,更何况是外国留学生呢?汉字教学的课时安排严重不足,增加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困难,也导致了留学生汉语水平难以有效提高。
(二)教师素质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几乎所有从事对外汉字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没有受过对外汉字教学的专门培训,从理论上缺乏对汉字与拼音文字不同特点的认识,也不了解国外进行汉字教学的情况和方法,缺少必要的汉字教学的实践经验。严格来说,这样的教师是很难适应对外汉字教学工作的。
(三)教学方法问题
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长期以来,受外语教学的影响,总是习惯于把词和句子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而汉字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出现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就是有人认为,文字既然是记录语言的符号,那么语言就是第一位的,汉字是第二位的,因此主张先教会话,后教汉字,于是普遍出现了重口语、轻汉字、重阅读、轻书写的倾向。
除此之外,没有掌握汉字的认知规律,也致使教师采取了不恰当的教学方法,片面地突出汉字理论教学,而不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训练。国内的汉字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汉字的认知是从形象入手的,汉字教学主要是一种实践行为,因此需要反复地感觉刺激,反复地认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汉字难学的问题。
三、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
要解决对外汉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对外汉字教学水平,首先从宏观上要加强汉字理论研究,掌握汉字特点;提高对汉字教学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加教学时数;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汉字教学水平。其次从微观上,可以尝试以下具体的教学方法:
(一)字理教学法
所谓“字理”,就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字规律。字理教学法也叫字理识字法,“是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从了解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着手进行识字的方法”。②因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因形示意,意寓形中。汉字这一构造特点为汉字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汉字字形经过长期的演变,虽然象形性逐渐减弱,符号性逐渐增强,但汉字业已形成的据义构形的方法和表意的部件系统,仍然没有改变,这就使据形识义成为可能。
字理教学法主要适用于讲解那些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象形字如:“人”像侧立的人形,“木”像一棵树,“果”像树上结的果实。指事字如:“本”在“木”下加一符号指树底下的根,“刃”在“刀”上加一符号指刀最锋利的部分。会意字如:“涉”从“水”从“步”表示徒步过河,“休”通过人倚靠着树表示休息,“明”把太阳和月亮放在一起表示明亮。
通过汉字的理据性来教学汉字,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增强汉字教学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留学生学习汉字的畏难情绪,增强他们学习汉字和汉语的信心,从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
(二)系联识字法
系联识字法和字理教学法有着内在的联系。所谓系联识字法,就是指在汉字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形声字形符和声符的系联,使学生认识到汉字的系统性和理据性,并自觉地遵循汉字规律去学习汉字的一种教学方法。
系联识字法主要适用于形声字的教学。形声字在汉字中占绝大多数,利用系联法去认知、理解、记忆形声字,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以“氵”为意符的字,多与水有关,如“江”“湖”“流”“溯”等;以“扌”为意符的字,多与手的动作有关,如“推”“拉”“提”“抓”等。再如以“里”为声符的字,多读为“li”,如“理”“锂”“鲤”“俚”等;以“皇”为声符的字,多读为“huang”,如“煌”“潢”“簧”“璜”等。
实践证明,系联识字法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使留学生认识到,汉字虽然数量庞大,结构复杂,但也不是一盘散沙,其构成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汉字还是比较容易学会的。二是运用系联识字法,避免了一个汉字一个汉字地去孤立识记,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从而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文化导入法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符号,不仅记录了汉语中的词义,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古代先民在创造汉字时,采用什么形象,选用哪些部件,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心理的影响,他们要通过汉字来反映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道德标准、风俗习惯、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等。今天我们分析汉字的形体,就能反观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的:“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③
汉字难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能回避,但如何克服这一难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是摆在对外汉字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教学实践证明,文化导入法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汉字笔画繁杂确实给留学生学习带来了困难,但“汉字的独特造型与它象征的东方古老文明对西方人来说颇具新奇感和吸引力”。④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充分挖掘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展示独具魅力的中国古代文化,不但符合外国留学生的好奇心理,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汉字学习效果。
注 释:
①卞觉非.汉字教学:教什么?怎么教?[J].语言文字应用,1999,(1):71-72.
②戴汝潜.汉字教育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153.
关键词: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汉字教学难点;汉字教学策略
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结晶,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因此,汉字教学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充分的认识到汉字教学的重要地位,把握汉字的构成特点,同时对汉字教学当中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再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策略。
一、汉字的教学地位
世界上早起的文字有三种:苏美尔和巴比伦人楔形文字、埃及人的图画文字以及汉字,现今前两种文字已被拼音文字所取代,只有汉字还在使用。汉字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明的见证,它已不仅仅是人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而且大多数汉字浓缩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思维方式。
二、汉字教学的难点
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来看.各校所设课程虽不尽相同,但专门的汉字教学的课程设置的都很少甚至是没有。目前,汉字学习基本依附于阅读课,没有像语音、语法教学那样科学、有序地自成体系。
1.教学对象学习的难点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对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其母语属于表音体系语言,包括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另一类是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这些学生基本来自韩国、日本等国家,由于同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较容易适应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但是,在学习汉字方面也有其难点。
(1)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的难点。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来说,汉字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汉字是笔画表意文字,而他们的母语大多是字母拼音文字,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概括而言,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认知难点主要是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复杂笔画错综,结构众多,不像拼音文字只有26个字母的一维线性单向组合那么简单。其中不少笔形的区别度极小,很难辨认。笔画的组合关系也很奇特。如“犬”和“大”,有点就是“犬”,没有点就是“大”,而且字音、字义完全不相同。这对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汉字的繁难还表现在笔画众多,最少的一笔,最多的则有36笔,书写汉字时不仅要求正确,而且要力求美观,这对刚学习汉字的初学者来说是非常难的。
(2)汉字文化圈学习者的难点。在汉语学习中日、韩学习者所占比例比较大,因为其母语中含有少量的汉字,再加上他们与中国共属于东亚文化圈文化、礼仪等都与汉文化一脉相承,所以就将汉字作为已知参数进入学习的过程当中。但是,中国的汉字与日、韩语中的汉字也存一定的差别,学习者往往会受到母语文字负迁移的影响,因而产生认知障碍。
2.汉字教学内容的难点
(1)汉字数量庞大。汉字是语素文字,数量极其庞大。汉字总共有多少字?到目前为止,恐怕没人能够答得上来精确的数字。唐代孙强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到宋代司马光修《类篇》31319字,清代《康熙字典》有47000多字。1915年欧阳博存等的《中华大字典》有48000多字。1971年张其昀主编的《中文大辞典》,有49888字。随着时代的推移,字典中所收的字数越来越多。1994年冷玉龙等的《中华字海》,收字数更是惊人,多达85000字。这样就会给汉语学习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再加上留学生不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与特点,导致学生将汉字视为由一堆笔横横竖竖毫无规律地组合起来的记号,在识记汉字过程中出现有规律性地添减笔画的现象。虽然,现在的汉字教学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引入“六书”等文字学知识来解决汉字学的问题,但是如果掌握不好深度和广度,反而会给汉语学习者增加负担。
(2)汉字中存在着大量的形似字。形似字指的是一些形体彼此相近的字。汉字的形似字有很多,有的是声旁相同,形旁不同;有的是汉字的简化,如“车”用草书字体作为简化字,“东”也是简化字,二者形似,但读音却不同;有的汉字是上面所提到的造字法造成的,如“本”和“木”、“土”和“士;有的形似,但是笔画数目却不同,例如“免”和“兔”:有的是构字部件有差异,例如“蓝”和“篮”。虽然这些形似字并要求留学生完全掌握,但是形似字的这些特点都给外国学生识记汉字带来很大的学习障碍。
(3)汉字字音的学习难点。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不表音,这对于习惯了拼音文字的外国留学生而言无疑视识记汉字是一种畏途,即使汉字有很多具有表音成分的形似字,其声旁也只是部分地或曲折地表音。在以外国留学生为调查对象的,关于“学习汉字遇到的困难”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读音困难大于书写方面。母语是拼音文字的学生习惯于将语音作为联系文字和词语的纽带,而汉字的表音方式让他们煞费苦恼。有的留学生指出不知音影响他们查字典。现代汉字7000通用字中,只有“口”、“打”等不足300个字独占一个音节,其余的字都有自己的同音字。
三、汉字教学的策略
汉字教学的任务是,以汉字形、音、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为教学内容,帮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汉字的技能。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教学对象不同,他们学习的难点也有略微的差别,所以在教学方法上也会有相应的策略。
1.针对汉和拼音文字的不同,树立笔画观
汉字被认为是汉语学习最大的难点,是由于由笔画组成的方块字是记录语素的文字,因此,汉字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础,要帮助学生建立笔画观,让西方学生努力适应汉字的特点。如改弧形为弯斜,改圆形为方形,改斜线为撇捺,化圆点为锋点等,有的留学生在写“口”时直接写成英文字母“0”,写“竹字头”时则直接写成两个并排的“k”。当然建立笔画观不是一蹴而成的事,需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一个日积月累缓慢的过程。另外,笔画搭配以及部件之间的结构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解清楚,以免学生受目前母语拼音文字的影响。通过多样生动有趣的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构形规律,从而培养和建立汉字的观念。
2.用形象化联想法学习汉字
在学生建立基本的文字观之后,要让学生学会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联想来记忆来分析学习汉字。在初级阶段,讲汉字的构成原理的时候会提到象形,象形就是描绘实物的形状,比如“日”字,象形写成“”,可以让学生联想圆圆的太阳升起来了,人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这样一个画面之后,让学生在学习和抄写这个字的时候要联想到这幅图画。然后再反过来做,这样当学生一看到或想到这样画面的时候,就能写出“日”字。不仅如此,当学生把一个字想象成一幅图画的时候,还可以加上动作、颜色、声音、感觉等,如“月”字,象形是“”,颜色可以是黄色,也可以是银白色的,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像一只无声的眼睛一样望着你。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岱年.中国文化读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1
[2]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7
[3] 黄伯荣、廖序东.现在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4] 张旭.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与研究[J].学理论,2011年3
一、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汉字的学习对于初学汉语的留学生来说,很有难度的。特别是印欧语系的留学生更是如此,因为它们的文字都是表音文字,而汉字是表意文字,在记录语言的方式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表音文字大多采用字母形式(其中以拉丁字母居多),而汉字则由横、竖、撇、点、折五种基本笔画组成。因此,汉字在这些学生眼里就变得陌生和新奇。正因为如此,在初级汉语阶段,汉字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在此阶段教师要激发起学生学习汉字的新奇感和兴趣,否则,会影响今后的整个汉语的学习。所谓“学之不如知之者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也”就是这个意思。
传统的汉字教学,教师通常只是在黑板上介绍汉字笔画的名称和写法,方法过于单调,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适当增加音乐背景和相关图片,烘托场面,创设乐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天”、“云”、“树”、“花”等表示自然景物的汉字时,教师可利用动画播放有蓝天、白云、花草、树木的动画,再配合优美动听的音乐,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形象直观,便于识记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对于符号的记忆应充发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授笔画的写法和笔顺时,教师往往会在黑板上逐一示范,但是,也造成书写与展示之间的矛盾,书写速度、笔画顺序和书法技艺的高低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要学习的每一个汉字的笔画书写顺序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马”字的第二笔是“竖折折弯钩”是一笔,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制作一个写“马”字的动画,一笔笔写出来,配之笔画声的音乐,让学生认识笔顺,遇到繁难笔画时动画速度较慢,学生看了动画,留在记忆里的痕迹就深。而且,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可循环反复演示动画,以加深印象。
三、究根求源,加深理解
汉字是表意文字,从字形本身可以窥探其意义,所以,要学习汉字还要注意字形和意义的结合。特别是在讲授象形字时,教师可制作字形演化的简单动画,让学生了解汉字字义的来源,同时也易于理解汉字表意的特征。比如:“日”、“月”、“水”、“山”、“鱼”等汉字都是象形文字,教师可制作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直到楷书的演变过程,这样学生加深了对象形字字义的理解。因为象形字是构成合体字的主要表意部件,了解了象形字的同时,教师也可进行繁衍新字的教学。教学中教师要总结表意部件的几种表意性,以便于分类教学。比如:“心”是一个象形字,教师可展示甲骨文中的象形字性,让学生感受其形体特点。然后可介绍“从心”的汉字,一般表示“心理、思想、情感”等义。而且,“心”有两个变形部件“忄”和“小+、”,所以,像“愉快”、“慕”等字都与心理活动有关。
四、比较异同,一目了然
汉字中许多相近字,对于留学生来讲,区分形近的汉字难度较大,经常会出现错别字。教学中必须通过练习,强化记忆,形成正确的用字习惯。如:“燥、躁”两字,极易混淆。教学中可这样设计,先随图出示“燥”字,让学生明白“有了火就会没有水,才会干燥”,闪动偏旁“口”,加深刺激,再让学生组词。接着随图出示“躁”字,让学生明白“人如果着急才会顿足”,闪动“ 足”,让学生组词。同时,课堂还可进行完形填空和修改错别字的训练,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选择词语。这种由图到字,再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汉字的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习惯。此外,教学中教师可运用课件利用偏旁类推法帮助解决错别字的问题。因为现代汉语现行汉字中90%都是形声字,声旁是表音的,所以,利用声旁的提示读音的方法辨析同形字。比如:“仓”、“仑”这两个字形极易混,分别读“cāng”、“Lún”,以它们作为声旁的形声字韵母基本上也读“ang”、“un”。所以,对“抢、枪、炝、戗”、“论、轮、伦、纶、沦、囵”的写法,如果已知汉字的发音的话,就可知道其声旁了。
五、感悟文化,提高鉴赏
关键词: 日语汉字词汇 古汉语 含义对比
在古代,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同时,也携带了当时汉字的含义。而随着时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这些汉字的含义在中国发生了变化,但在日语中,因为岛国的文化闭塞性,却保持了相对的稳定,至今仍忠实保留了古汉语的含义。
一、哂
“哂”在古汉语中,指的是带有讽剌性、不以为然的讥笑。
“夫子何哂由也?”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论语・先进》)
这段对话的意思是:
“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治理国家应当讲求礼让,可仲由的话一点也不谦虚,所以我笑他。”
这里的“是故哂之”,即孔子嘲笑仲由的意思。
另外,“哂”的这种含义,在金庸小说中的使用也是比较频繁的。
陈家洛知他不信,也不理会,微微一哂。(《书剑恩仇录》・第七回)
刘正风双手取过,笑道:“些些微礼,不成敬意,张大人哂纳。”(《笑傲江湖》・第六回)
那渔人一哂,道:“令尊号称东邪,咱们想西毒做得出的事,令尊也能做得出,现下看来,只怕这个念头转错了。”(《射雕英雄传》・第八十八回)
派旁支,未窥要道,惟能消敌内力,不能引而为我用,犹日取千金而复弃之于地,暴殄珍物,殊可哂也。(《天龙八部》・第二回)
上述的“哂”字,都含有讥笑、不以为然的意思。
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虽也使用,但仅限“哂笑”、“不值一哂”等词上。单独已经很少使用。
在日语中,“笑”的训读是“わらう”,当其表记汉字为“哂”时,含义和古汉语的意思是一样的,即讥笑的意思,角川书店《新字源》对“哂う”的解释是:あざわらう、そしりわらう。对“哂笑”的解释是:あざけりわらう、そしりわらう。
另外,在日语中还有“哂”一词,角川书店《新字源》的解释是:わらいとなげる。该词来源于我国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既叹还自哂,哂叹两未终。(白居易《闻庾七左降因咏所怀》)由此可以看出,日语中的“哂う”和古汉语的含义是一样的。
二、娘娘
在现代汉语中指母亲,在古汉语中,则有“女儿”、“女性”等含义。
见娘喜容媚,愿得结金兰。(《子夜歌》)
这里的“娘”,即指“姑娘”。两句诗的意思是,看到这个姑娘的美丽相貌,想和她结为金兰之好。
拾得娘裙带,同心结两头。(《江陵女歌》)
此诗亦指对姑娘的爱慕。“娘”,即少女,姑娘。
在日语中,“娘”亦指姑娘、女子,和古代汉语的意思是一样的。《广辞苑》是这样解释的:(からみて)自分の子である女。めの子。若い未婚の女。おとめ。
三、玄关
“玄关”,在古汉语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佛教入道的法门;二是指住宅的正门。
无劳别修道,即此是玄关。(白居易,《宿竹馆》)
这里的“玄关”,即指佛教所说的入道之法门。
田中开白室,林下闭玄关。(岑参,《丘中春卧寄王子》)
这里的玄关,指的是住宅正门。
在日语中,对于“玄”一词,《广辞苑》有着这样的解释:玄妙な道に入る。禅寺の方丈に入る。じて、一般に、建物の正面にけた出入り口。可见,日语中的“玄”的这两方面的意思和古汉语的意思是一样的。
四、国
“国”在现代汉语中指国家,然而在古汉语中,还有家乡的意思。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旧国句,意谓友人回到故乡,所见者,也惟有青山如故。“旧国”,指故乡,与上句的“他乡”呼应。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何满子》)
这里的故国,亦指故乡。
在日语中,“国”字,也具有家乡的含义,《广辞苑》是这样解释的:古里、里。
《广辞苑》还对“国り”一词进行了解释:国のことばの。一地方特有の音・アクセント・法。摩・北弁など。从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国り”中的“国”,也即故乡的意思。
另外,如果是日本人之间问起“お国はどこですか?”时,指的也是故乡、老家,而不是对方的国籍。
五、卒业
“卒业”一词,在古汉语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完成某项工作、事业;二是指毕业,完成学业。
文王主诛四,武王诛二,周公卒业。(《荀子・仲尼》)
这里的卒业,即指的是周公完成自己的事业。
雠为童子,从田王孙受《易》,后雠徙长陵,田王孙为博士,复从卒业。(《汉书・施雠传》)
这里的卒业,指的是施雠跟从田王孙完成学业的意思。在日语中的“卒”一词,也有“完成工作、事业”和“完成学业、毕业”两方面的含义。《广辞苑》是这样解释“卒”的:一つのをおえること。
学校の全程を履修しおえること。比的に、ある程度や段を通り越すこと。
由此可见,日语中的“卒”仍然遵循了古汉语的含义。
六、违和
“违和”一词,现代汉语中基本不再使用,在古汉语中,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指身体不适;二指不协调、失常。
孔奂流涕对曰:陛下御膳违和,痊复非久。(《资治通鉴・陈纪三下》)
昨日公谨相过,乃云近少违和,岂非追感悲戚使然邪?(欧阳修,《嘉七年与王懿敏公书》)
上述的违和,指的是身体失于调理而不适,多用于称他人患病的委婉表达。“违和”这一含义,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亦多有体现:
惟恐几务或旷,鲜有克终,宵衣旰食,祁寒盛暑,不敢少间。偶有违和,亦勉出听断。(《鹿鼎记》・第四十三回)
老头子道:“是,是!令狐公子身子违和,咱们本当好好接待才是,眼下却是不便,实在失礼之至,还请两位原恕。”(《笑傲江湖》・第十五回)
两位大夫不敢直言,只说听说师父饮食有些违和,他们在城中久蒙师父照顾,一来感激,二来关切,特来探望。(《侠客行》・第十七回)
另外,“违和”还有“不协调、失常”等含义。
调摄违和,阴阳颠倒。(焦赣《易林・屯之泰》)
惧国俗陵颓,民风凋伪,眚厉违和,水旱伤业。(《宋书・裴松之传》)
这里的违和,指的是由于执政者怠于治国,导致社会不协调,秩序混乱。
在日语中,亦有“和”一词。《广辞苑》是这样解释的:からだの和が破れること。じて、他のものとしっくりしないこと。ちぐはぐ。
由此可以看出,日语中的“和”和古汉语的含义是一样的。
另外,日语中还有“和感”一词,《广辞苑》的解释是:ちぐはぐな感じ,即合不来、不相容的感觉。
从日文中的汉字,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于日本的巨大影响。然而,影响向来都是双向的。反过来,日文也给了中文一定的影响。比如,如今我们常说的“干部”一词,就来源于日语。现代中文中的“”(英尺)、“癌”(癌症)的含义,也来自日语。两国在长时间的相互的学习与交流之中,各自都得到了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
[2]小川环树等.新字源[M].东京:角川书店,1980.
[3]新村出编.广辞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荀子[M].中华书局,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
[5]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