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工原理教学

化工原理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化工原理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化工原理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化工原理教学策略

化工原理是从事化工行业人员必须要学习的课程,它对化工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较为常见的单元操作规律进行了全面的揭示。化工原理课程是中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门,是公共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过渡,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课程。化工原理课程的掌握程度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有必要的掌握,尽快进入专业内容的学习,为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利用“化工环境背景”实施教学

中职化工原理课程的实践性要求很强,学生除了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实践操作。因此,教学过程不能仅限于教室,还应该在实验室中搭建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具有化工背的教学场景。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业技能,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能脱离“化工环境”。一味地追求理论教学,忽略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将违背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但是,技能要依靠理论的指导,不是熟练侧操作工。理论教学过程的确枯燥乏味,学生不易理解,老师教着费劲。因此,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过程的有效实现,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和顺序的调整来完成,选取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时可先让学生讨论解决方案,然后再进行理论知识讲解,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在理论知识的指引下完善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实操技能。这样使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提升,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

引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来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多媒体能够将“声、视、色、影”形象化,对“化工环境背景”的创造来说意义重大。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而且有效地缩短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全面提升。在化工原理多媒体教学中应用较多的方法有:实验效果演示、课件讲解、仿真模拟等。例如蒸馏单元中两个较为重要的知识点,最小回流与全回流的讲解过程,教师不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也能够完成知识点的讲解,但是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多媒体课程教学,通过动画课件演示,清晰明了地将“从全回流到最小回流的梯级变化”呈现的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使难点知识的学习变得简单轻松。

2 教学内容的设置要以学生为本

经典的化工操作过程及化工设备是化工原理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以现在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状态而言,化工原理教材章节的编排采用各种典型化工单元,教材理论会较深,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完全打破长期形成的知识体系,在教材内容上来说也是不现实的。举一个传热单元的例子,教材的内容一般都是从传热的基本概念开始,接下来是传热速率、三种基本传热方式、总传热系数、传热推动力、传热面积、到换热器为止。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从基本的概念知识开始,在按照上面的顺序依次讲解三种传热方式的基本规律、计算方法等,最后讲到换热器。在当今的教学中,教师们已经习惯于这样顺序的教学。但是应用到实际教学中,针对现在中职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效果并不好。我认为存在更好的讲授方法,在传统的教学顺序上,做出适当的改变。可以从换热器这一知识入手,将换热器作为学习传热这一整个单元的切入点。新的教学顺序是:①初步了解阶段:换热器的工业应用、结构、类型、传热原理等知识的讲授;②进一步加深印象阶段:组织观看录像、仿真模拟实验;③实验阶段:进入实验室操作,现场接触换热器,开始换热器的实验,学会换热器的操作,学习壁间两侧流体的不同流动方式,并为了下一次实验,记录下逆流、并流对换热度传热效果的原始数据,在实验结束后,学生之间进行对换热器的小结和讨论;④深层次学习阶段:选用或设计换热器。包含传热面积、传热推动力、传热速率、总传热系数等;⑤再次实验阶段:带第一次实验的原始数据,再次进入实验室,完成测定膜系数的传热实验;⑥总结:改变后的学习顺序,可以使得学生学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反复渐进、反复强化难点。同时这样的学习方式既学习了理论的知识,又结合了实际实践,同时符合培养职业学习的特点。将换热器作为学习传热单元的切入点,从换热器入手,通过对换热器各项知识的深度学习,逐步完成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其他的单元也可以采用同样的学习方法,例如蒸馏单元,切入点就可以选用精馏塔和蒸馏釜。

3 搭建第二学期平台,激发学生潜在学习能力

除了加强课堂教学这一项可以提高学生化工原理这门课堂的效率外,也可以适当的延续课外教学,这一环节必不可少。为了进一步巩固知识课堂上的所学,最大可能激发高职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建立课外的化工原理学习平台势在必行。现在化工原理学习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和化工原理兴趣小组这两项课外活动发展较为成熟,通过课堂外的多样学习平台和学习模式,让课堂知识在课外得到延续和实践,在第二课堂的学习可以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组学习能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建立课堂教学激励机制

激励方式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要我学”思维发展成“我要学”思维,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加入到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并引入到化工原理课堂教学,让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参与知识教学中。而在整体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起到指导鼓励作用。教师需要授课前将充分研究教学内容,找出教学难点。课堂上设计良好的教学环节,例如分组讨论、组间辩论等形式,做好教学的大方向把握。在课堂外,组织好学生的课外实验实践活动。对于重要难点的把握,避免直接将难点和方法指给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难点,并将其分析、简化,按照阶梯难度,循序渐进的方式教授给学生。这样多采用启发、鼓励的方式,将难点交给学生自己解决,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更好地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5 总结

中职教育是技术型、实践型和职业专门化的高等教育,经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已经能较好的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今后需要做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当今社会的一技多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程圣国.基于实际工程课题的土力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9).

[2]吴桂明.中职院校“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探讨[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3]张健.职业学校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9).

化工原理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应用 化工原理 意义 注意问题

一、前言

在当今知识和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时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的教学手段,也是当前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目前,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展示课堂魅力的重要工具。在化工原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将多媒体的优势应用在化工原理的教学中,以提高化工原理的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技术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学生学习化工原理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在化工原理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的色彩、多种的声音、形象的演示传递给学生各种教学信息。由于化工原理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和乏味,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可以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展示各种实验、实例,增强学生学习化工原理的兴趣。

2.提高教学效率

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多媒体技术表现的信息量很大。教师可以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展现给学生更多的教学信息,减少板书的时间,突出教学重点。其次,多媒体教学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记录大量的课堂笔记,而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复制教师的备课笔记进行课后复习。最后,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减小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减少了讲授的时间,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多地做好与学生的互动。

3.多媒体让教学内容更加具象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讲授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时,由于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很多学生学习比较吃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图像或视频资料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在学习离心泵工作原理时,教师就可以制作课件,用动态的视频代替单纯的图片,并辅以文字和语音解说,让学生理解离心泵的启动、能量的转换等。多媒体教学将复杂、枯燥的问题直观化和具象化。

三、多媒体在化工原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在化工原理的教学中,教师不应该让多媒体喧宾夺主,教师变成一个单纯的多媒体操作者。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理的多媒体内容,避免对多媒体的滥用。化工原理这门课程不仅有大量的公式推导、计算以及运用,还有图解法、试查法等内容,例如在流体流动的学习中,能量衡算问题—伯努利方程式的推导,教师如果运用传统的板书演示其推导的过程,在每一个推导环节可以对学生做好引导,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伯努利方程。但是如果教师滥用多媒体教学形式,通过PPT演示推导,学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另外,教师的语言、板书的作用是多媒体不能替代的,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思考问题。

2.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目前,针对化工原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非常多,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图方便,把网络上相关的课件不经修改地拿来使用,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制作课件,还要结合学生水平以及学生认知特点制作教学课件。教师可以学习和搜集相关的课件进行研究对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按照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让教师的思路过于程序化,依据教学课件教师很容易加快教学速度,学生的理解往往跟不上进度,起到相反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课件。

3.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化工原理的教学中,多媒体不能代替教师成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把学生当成多媒体的单纯接受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点,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也要利用教师自己的人格魅力,注重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地利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结语

化工原理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图示教学法;化工原理;设备构造;原理分析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205

0 引言

图示教学法是以图示意或图文示意,即以文字、图形、符号、数字等语言形式构成图示结构。与文字相比,图片更直观,更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效果显著。目前,图示教学法已在包括历史、地理、会计、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中被广泛采用。有关图示教学法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确比较少。但是,图示教学法在化工原理教学中却十分实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图示教学法可以很容易的理清楚一些单元操作间的关系

在讲单元操作蒸馏时精馏与简单蒸馏、平衡蒸馏这三者难以区分,但是,只要有一张简单的图则可一目了然的将这三者区分开来,如图1所示。

2 通过绘图可以是原本复杂的计算得简单。

在蒸馏过程的物料衡算时我们常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

问题1:对某两组分理想溶液进行常压闪蒸,已知原料液中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XF为0.5,若要求汽化率(塔顶流出的气体量D与进料量F的比)D/F为0.6,试求:简单蒸馏操作后得到的平衡的气液组成y与x。

很多同学遇到这样的问题会觉得无从下手,但是如果这时候能画张图出来,那么问题就简单多了。如图2,a所示,我们用虚线打个框,不考虑框内蒸馏塔具体的操作情况,根据物料平衡原理,进入框的物料量F等于从框内出来的塔顶物料D与从框内出来的塔底物料W的和;同理,进入框的易挥发组分量FXF等于从框内出来的塔顶易挥发组分量Dy与从框内出来的塔底易挥发组分量Wx的和;再加上已知条件D/F=0.6以及XF=0.5,那么求解方程组即可得到我们想求解的x和y。这样,问题就会比直接读文字求解简单。如果学生还是没有理解,那么比较下图2,a和图2,b可知,两个图说示的黑箱模型描述的问题及其相似。这样,就可以把两相混合物中的易挥发组分和难挥发组分分别当成白球和黑球。那么,问题1就可以表述成问题2。

问题2:对含有黑白两种颜色的球的物料鼓风,黑球的密度大,白球的密度小,已知初始混合物中白球所在的比例XF为0.5,若要求从箱子顶部吹出的白球个数D与原始物料中黑白球的总数F的比)D/F为0.6,试求:当从箱子顶部和底部吹出小球的速度不变时的箱子顶部吹出的小球中白球的比例y与箱子底部吹出的小球中白球的x。这时,不难看出,原本复杂的化工原理问题变成了简单的数学问题,当复杂问题变简单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提高,教学效果也会变好。

3 图示教学在化工原理介绍中起到很大作用

化工原理除了介绍单元操作的工作原理,操作特性外还需要介绍实现这些单元操作所需要的设备。而工业生产中所用的设备往往是比较复杂的,而且是我们日常不曾见到,也不容易见到的。这种情况下,多少语言的描述都会显的苍白无力。此时,图示教学法会发挥其最大的效用。不论多么复杂的装置,结构多么复杂的设备,只要配上几张照片,那么无论多么复杂的设备结构都会瞬间变得简单清晰起来。图3所示的是几种常见板式塔的塔内件,多少语言能如这样的图片一样直观的让人立刻对从未见过的东西迅速的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恐怕再多的语言都难以实现。

综上所述,图示教学法可以使错综复杂的各种单元操作间的关系变得很清晰易懂,可以使复杂的计算问题变的简单易解,还可以使学生对从未见过的设备瞬间具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图示教学法在化工原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化工原理教学范文第4篇

化工原理具有内容抽象、工程概念强、公式多而复杂的特点,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积极性普遍较差。相较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化工原理课程的学时较少,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帮助学生建立工程观点,培养工程思维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高素质、创新型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修订教学内容

根据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及其专业特点,合理分配有限的教学课时,对课程中传统的单元操作进行内容精简与更新;紧跟生物工程产业的发展现状,在传统化工原理单元操作中,增加与生物工程密切相关的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如膜分离、超临界流体萃取等。生物产品的分离纯化环节,与化工原理中的流体流动与输送、传热、蒸发、精馏、干燥、萃取等单元操作的内容与原理一脉相承,将涉及这些单元操作的章节作为授课的重点。在讲授这些单元操作时,简化公式推导,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强调如何应用理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既要突出重点,又要避免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并在教学中突出专业特点。例如,针对生物工程操作温度较低的情况,在传热单元精简热辐射的内容,但要求学生明白在高温条件下辐射传热才是控制传热的主要因素;生物制品的生产多为高附加值、高要求、小批量的操作过程,间歇操作较为常见,因此可适当强化间歇生产方式的介绍。

二优化理论教学

绪论课是学生接触一门新课程的第一课,绪论课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与学习兴趣[3]。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在初次接触化工原理课程时,往往不了解课程内容与自身专业的关联性,这也是导致其学习积极性差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化工原理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绪论课在提纲挈领地介绍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应强调课程在学科知识结构中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化工原理课程“学什么”以及“为什么学”。可以结合化工产业的发展历程,介绍化工原理课程的诞生和发展历史,强调化工原理课程工程性的特点,处理的是一些物理过程,而与化学反应没有太大关联。另外,不妨结合生物工程实例,从特定的产品出发,介绍化工原理在生物工程中的作用。如以学生熟悉的啤酒生产为例,从原料到成品,除了发酵过程,包括流体输送、过滤、换热(干燥、加热、冷却)在内的物理加工过程,都属于化工原理研究的基于“三传”的单元操作。

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具有突出的辅助作用。利用多媒体器材,通过丰富的色彩、声音与形象向学生传递相关教学内容,有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平铺直说的缺点[4]。特别对于化工原理课程而言,其工程概念强,学生往往不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与经历,理解工程现象及其原理较为困难。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演示、设备照片与操作视频、图文结合等方式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例如,通过flash演示介绍不同类型换热器,将冷热流体的换热过程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工程设备的内部结构有直观的认识;在讲解精馏操作中五种原料液热状态及其热状况参数q时,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描述精馏段与提馏段下降液相流量L与L’、上升气相流量V与V’的关系,将复杂的公式推导与线条清晰的图示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在讲授新章节时,播放生物工程产业生产线中相关单元操作的视频文件,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当然,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时要切忌喧宾夺主,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结合板书,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此外,习题课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完成一个章节的教学任务后,安排一次习题课,利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例题演算与习题练习引导学生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消化重点知识,牢固掌握基本概念与原理,同时在习题演算过程中认识工程实际问题,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5]。由于化工原理教材中的例题与习题具有鲜明的石油化工背景,与生物工程产业相去甚远,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习题练习过程中往往又会陷入迷思,不能理解单元操作在生物工程产业中的应用。因此,结合学生专业背景更新习题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提高课程的专业针对性。例如,借鉴国内外生化分离工程的教材,收集以生物料液处理为背景的相关单元操作的例题和习题。

化工原理教学范文第5篇

化工原理实践教学是化工原理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又包含了化工见习、化工原理实验及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将化工原理的单元操作基本理论知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当前大部分院校化工原理实践环节的教学基本上还是围绕着化工原理理论课程开设,而化工原理的理论内容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过程、轻设备”,这就造成了学生工程观念淡薄,对设备的选择应用能力较低。同时,由于课时安排,化工原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有限,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外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化工见习时间安排大多集中在学期末,学生理论知识都已学完,这样虽然有助于学生理解见习过程中见到的操作要求及原理,但由于和理论教学时间上脱节,学生知识遗忘严重,见结不够深入和全面,学生不能深入的分析遇到的问题和现象,工程意识培养不足,知识收获能力提高有限。在化工原理实验中,目前国内高校实验安排大多为验证性实验,重点培养了学生设备仪器分析操作的能力,记录、分析及处理数据的能力,在综合性、研究性及创新设计实验方面严重不足,这就造成在课本上一直强调的工程观念、经济观念没有在实践中得以很好的应用,学生无法将复杂的真实设备与工艺过程与课堂理论进行联系,高等化工科技人才应具有的工程能力和素质培养没有体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含化工换热器、吸收塔、精馏塔以及干燥器的设计,偏重于理论计算,而与实际工厂应用偏差较大,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没有得以体现。总体而言,在化工原理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意识及团队协作意识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

2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化工原理实践教学探索

2.1化工见习与理论课程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基于化工见习在化工专业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并与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因此建议规划在不同时期分别进行3~5次化工生产企业的见习活动,每次活动侧重点不同。见习前要求学生对化工生产企业的工艺流程加以了解和认识,并对相关单元操作内容进行分析;见习过程中仔细观察实际设备及操作,认真听取工厂企业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问题并能提出问题;在见习结束后能够及时进行总结,写出感受。教师在课堂上针对见习中的现象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基本理论和操作。例如在西安创业水务有限公司的见习活动中,要求学生掌握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积极思考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基本理论。在整个污水处理过程中,只有提升井处提供整个工艺过程中的流体流动能量,这一过程加深了学生对柏努力能量守恒深入理解;通过观察和学习,要能掌握有关泵的相关知识及操作,包括泵的选择、开启泵及关闭泵需要注意事项,泵的流量调节等;见习内容原理除了涉及流体流动及输送机械外,还涉及了非均相物系的分离,包括浮选、沉降,压滤等内容,有的内容在化工原理课本上并没有详细的讲解,但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对比分析,去构思讨论有无其他更好的处理方式或设备操作,这样既加深了对理论的掌握,又能为将来的工程设计做好准备工作。在西安热电厂见习过程中,重点对传热及蒸发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通过预习,提出问题——如何有效的传热及节约能耗,工程经济性的原则在工厂中是如何体现的?在实践中观察实际设备的具体操作,能够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南风日化见习过程中,重点要了解精细化学品生产的特点,并对搅拌过程、离心过程、干燥过程及产品分析检测、包装过程进行学习,为后期的设计性试验奠定了基础。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架通了枯燥理论与生产实践间的桥梁,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积极思考进行创新,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工作积极准备。

2.2化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发,锻炼团队协作能力,调动学习自主创新性

化工原理实验大多为验证性实验,项目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试验要求。要求学生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及设备进行产品项目的开发,从构思产品项目、设计工艺流程,具体实施及开展操作都按照化工标准规范进行,从查阅资料、绘制流程图,实验操作、检测分析、数据处理及分析、团队协调等多个角度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例如针对串联流动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测定实验装置,引导学生对间歇操作产品进行设计,给出设计题目-洗涤剂生产,并提出针对反应釜如何确定该设备的最大生产能力,要求学生去完成该项目。首先查阅资料,备齐生产的基本原料,然后确定工艺路线及配方,最后进行生产操作;要确定间歇釜的最大生产能力需要测定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即要清楚化学反应的宏观动力学方程及本征动力学方程,应用已有设备,通过电导率数值的变化来测定反应的速率,问题逐步解决。这一过程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在综合性实验方面分别进行了以下的工作,内容见表1。在综合性试验中,一方面要求学生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实验;另一方面要求老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指导;再次要求不同小组学生间进行合理的任务分解,分别在不同时间教学环节中完成,然后分组讨论给出相应的结论,这样进一步增加了学生间的交流,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3基于工程创新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环节

课程设计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锻炼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理念及写作技能,为将来的毕业论文(设计)打下基础,为进入生产企业储备技能。因此,该环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给定某范围或某一个生产实际问题,让学生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进行设计,例如在前面提到过的污水处理过程,热电厂蒸汽利用过程进行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操作条件。同时,对说明书的规范给予严格要求,以便能够达到工程技术的基本要求。另外,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师要了解生产,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选题尽可能与当地一线化工生产企业结合。

3结束语

化工原理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独立院校;案例教学;毕业设计;互补作用

化工原理是化工及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具有由理论到工程、由基础到专业的桥梁作用,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工程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是考研和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因此,化工原理的教学改革至关重要。

一、案例教学法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化工原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对化工生产过程及设备有感性认识与了解。教学内容包括流体输送、沉降、过滤、搅拌、传热、蒸发、精馏、吸收、萃取、干燥、结晶等单元操作过程,它们相互独立,遵循的原理和法则各不相同。生活中常见与之相关的例子,如送水送气(动量传递)、吹风干燥(热量、质量传递)等[1]。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和实践经验较少,教学过程中如能适当引入工程案例,对提高授课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会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工程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是指在具有较强工程背景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组织,引入工程实际案例与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期达到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知行合一的目的[2]。化工原理案例教学能弥补教材内容相对固定与教学内容更新慢等不足,同时作为基本原理的稳定性与其应用不断发展之间的有效衔接,能较好地反映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与化工技术的进步[1]。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已日趋规范,工程案例教学法在高等院校日益受到重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常见的化工原理案例教学包括开篇案例法、问题案例法和综合案例法。其中,综合案例法最为重要,即在每个单元操作的结尾,列举出该单元操作的工程设计(或工程改造)实例,提出需要解决的工程问题,引导学生综合利用本单元操作相关知识,解决该工程设计(或工程改造)中存在的问题[2]。综合案例法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实践性较强,需要教师将多年教学经验、参与各项工程实践的收获与科研研究积累三者进行有机结合。三本院校在化工原理教学中更需要转变教育思想,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在保证基础知识传授的前提下,降低理论要求,多引入案例教学,突出实践技能的训练。笔者作为年轻教师,毕业后即从事大学教育工作,缺乏相对集中的企业实践经历和科研锻炼,缺少教学案例素材的积累,因此在化工原理教学中,一直探索如何能就地取材,把案例教学和本科毕业设计课题相结合,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收集案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使两者互为补充。

二、案例教学法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可行性

在化工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最能体现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环节[3]。毕业设计涉及化工原理、物理化学、化工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和过程装备设计等课程的知识,其中化工原理知识是学生使用最多的[4]。下面列举三个实例来说明如何将化工原理与毕业设计课题相结合,在化工原理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引入案例。

(一)农产品的热风干燥研究课题

这是一个实验型的研究课题,目的是对农产品在热风条件下的干燥特性进行研究。实际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采用变动的干燥条件,而该实验采用洞道式干燥设备,用大量热空气对少量物料进行间歇干燥,并维持空气速度及与物料的接触方式不变,将变动干燥过程近似简化为恒定干燥过程,实验所得结论可用于指导实际生产。该课题涉及化工原理干燥单元操作的许多内容,如空气干燥的基本参数的意义和湿焓图、恒定干燥条件下等焓干燥的相关知识等。研究过程中要先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选择适宜干燥条件;再利用热量衡算进行节能优化,选择最佳能耗条件和废气循环比;另外为了深入考察影响因素,还需找到恒速段和降速段对流传热系数的不同计算方法,分析干燥过程对流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因此在开题阶段,指导教师就会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化工原理干燥一章的内容,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然后才能开始下一步的实验研究工作。该课题将复杂的工程问题进行了合理简化,体现了工程方法论的思想,并为讲授化工原理干燥单元操作提供了实例。讲授恒定条件下的干燥特性一节时引入农产品热风干燥数据、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图,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干燥的过程和分析方法,加深对干燥原理的理解。另外,实验能耗优化部分和废气循环讨论可用于干燥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过程优化的教学。

(二)一硝基氯化苯生产车间硝化工段的设计课题

这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经典题目,来源于实际工业生产。目前,生产工艺已比较成熟,一般用混酸作为硝化介质,以氯苯为原料,运用三釜串联在常压等温环境下进行连续硝化。该课题主要研究一硝基氯化苯的提纯精制,废酸与一硝基氯化苯的分离和循环利用,生产产生的废气、废液处理和硝化工段的生产装置。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首先根据题目搜集所需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工艺流程设计,然后对生产中各个设备进行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对主要的设备进行工艺计算和选择,最终完成一个车间工段的设计工作。该课题涉及的专业内容比较全面,包括化工工艺设计、公用工程设计、外管设计、自动控制设计、环境安全评价及经济核算等。整个设计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单纯的手工计算费时且准确度差,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可让设计过程事半功倍,如使用Aspen plus、ChemCAD等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工艺流程图绘制。工艺流程中除硝化反应外,其余均为物理过程,涉及流体输送、搅拌、传热、非均相分离等单元操作,还涉及安全环保、仪表控制、分析检测等。设备的计算和选型是设计的重点,包括配混酸工段的换热器设计、硝化反应釜的夹套换热器和蛇管换热器的选型、萃取釜和萃取分离器设计及附属流体输送设备的选型。化工原理教材中对换热器的讲解以列管式换热器为主,而该课题中多种换热器的设计和选型很好地补充了特殊间壁式换热器的知识;同时附属流体设备的选型可以作为日后教学中离心泵选型的案例,尤其是书本中谈及较少的耐腐蚀泵的选型案例。

(三)间壁精馏塔的流程模拟优化与水力学冷模实验研究课题

本课题是对三元物系分离的创新型设备———间壁式精馏塔的设计和研究。常规精馏操作需要用两个塔顺序分离才能得到三种不同的纯组分,而分壁塔中只需要一个单塔就可以同时得到所有组分,并能达到指定的精密分离要求。因此,间壁塔可以显著提高精馏的热力学效率,降低能耗,节省设备购置费用,且适用于传统旧式精馏塔的改造。为了较好地实现塔内分隔板两侧的气液分配,现在工业上使用的间壁塔一般会通过设计使用特殊的内构件来改变塔内压降,从而达到调节气液分配的目的;或者是将分隔板在塔内偏心放置,通过改变分隔板两侧的横截面积,来改变分隔板两侧气液分配。为了探究分壁的气液分布规律,掌握其运行控制的关键技术,毕业设计中会通过冷模实验、经验关联公式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气液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因研究内容较多,故该课题可拆分为三个子课题,分别是:1.设计间壁精馏塔冷模实验装置并观察气液负荷在设计范围内变化对气液流量控制效果的影响;2.验证新型气体分配控制专利技术的特性和改进空间,分析总结气相分配规律及变化机理;3.运用Mathcad软件进行塔板设计、水力学计算和核算,采用Aspen Plus、ProcessⅡ软件进行精馏塔的简捷计算,并进一步对流程做静态和动态模拟,针对产品的质量和能耗,进行可调节的自由度优化分析。该课题主要涉及化工原理的精馏单元操作和塔设备设计,这部分的教学中如能适当融入一些本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和创新成果,进一步拓宽教学内容,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将间壁塔课题作为新型结构塔的实例引入精馏塔设计教学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前沿分离技术,还可以作为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精馏塔设计任务的扩展,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

三、结语

化工原理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轻化工程 化工原理 教学改革

化工原理是轻化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和化学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主干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是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过程中各种单元操作问题的工程学科[1],[2]。从基础理论、设备构造、设计方法工程操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训练。我校为轻化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化工原理课程,主要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轻化工程准确实施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及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在轻化工业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工艺设计、选型配套、参数优化的能力,这是轻化科技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习方法的传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高素质、创新型轻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相符合,已经成为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下面我根据教授轻化工程专业化工原理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1.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化工原理教材的内容一般包含了化工过程中所有的单元操作,如流体输送、流体输送设备、非均相物系的分离、蒸馏、吸收、干燥等。轻化工程是染整科学和工程学的交叉学科,轻化工业就是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将天然资源及产品作为原材料,加工成国民经济各相关部门不可缺少的物质材料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3],[4]。不同轻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使用各种物理加工过程,根据他们的操作原理,可以归结为数个应用广泛的基本操作过程,如流体输送、搅拌、沉降、过滤、热交换、制冷、蒸发、结晶、吸收、蒸馏、粉碎、乳化萃取、吸附、干燥等。

化工原理课程的改革必须紧紧围绕着轻化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特点来进行,同时课程的设置必须满足社会需求。针对轻化工程专业,重新修订化工原理教学大纲,确定不同于化工、环境、制药等其他专业的学时、教学深度和进度,按考教分离的要求建立试题库,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新知识、新技术。不结合轻化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的单元操作都讲授给学生是不现实的。因此,要结合轻化工程专业特点,将课程的内容大幅度精简,突出重点,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教学内容上可以增加在轻化工业中应用较多的蒸馏、传热等单元操作。因受学时、教材容量的限制,不可能要求教材或一门课都能及时反映学科最新成果和科技前沿知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新型单元操作选论”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膜分离、吸附、超临界萃取、分子精馏等新兴单元操作的基础知识,以及化工领域一些新的单元操作过程开发、设备开发方面的科技成果,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及前景,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

2.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化工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工程性、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它是学生学完基础课后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后续专业性课的学习和培养专业兴趣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化工原理教学过程中,仅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粉笔、黑板、语言来表达化工单元操作中大量的化工设备及各种化工机械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在设备中所发生的物理变化过程和各种操作状态太过抽象,比较困难,教学效果受到限制,对未接触过化工生产实际的学生来说,难以对设备及操作等现象有很好的感官认识,大多只能停留在对静态画面的粗略想象上,感觉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佳。为改变这一局面,我们采用了多媒体动态模拟教学,将课程涉及的所有章节从单元操作的工艺流程到典型设备的结构和操作全部实行多媒体动态模拟教学。以基于计算机的视、听媒体为特征的现代多媒体技术,能产生、集成、存储信息,运用多媒体灵活、方便,而且视听效果特别好,能把复杂、生硬的教学信息转化成对学生的感官最具有效刺激的、易于接受和形象生动的信号。这种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原本枯燥的教学过程变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中和谐自然地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5],[6]。

3.引用生产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化工原理学习过程中,除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之外,我们更要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我们结合轻化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大量穿插实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生产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例如,一种印染助剂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料投料搅拌反应过滤分离提纯产品。这些工序涵盖的单元操作和基本知识贯穿了化工原理的大部分内容,如流体的输送、过滤等单元操作涉及流体力学基础,浓缩、干燥、结晶等,单元操作中热量、水分的传递也都涉及课本中的传热、传质学基础等。在讲解干燥这一单元操作时,可以通过列举衣物固色工艺过程,加深学生对干燥概念、干燥原理的理解。因此,灵活结合生产应用实例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了学习兴趣,强化了教学效果,更容易达到教学目标。

4.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工程能力的培养

化工原理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学科,实习、实验是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7],[8]。学生的认识实习是在学习化工原理课程之前进行的,以了解某个产品的生产工艺为主。此时学生对化工的认识几乎为零,实习回来后对单元操作及设备认识并不深。2011年学校采用重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轻化工程专业的认识实习安排在化工原理课结束后进行,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能重点观察单元操作设备,以及它们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工厂的实际装置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为后续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化工原理实验属工程实验,直观展现了各单元操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和形成工程观念。轻化工程专业的化工原理实验课单独设课、单独考核,改变了实验课的从属地位。在这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工程实际问题,能更有效地学到更多工程实验方面的原理及测试手段,可以发现复杂的真实设备与工艺过程同描述这一过程的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为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我们改革了原有实验教学仅局限于验证原理、单纯掌握操作技术和依附于理论课的情况,开设了设计型、研究型和综合型实验,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研究方法,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设备采用计算机在线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引入先进的测试手段和数据处理技术;实验室开放,除完成实验教学基本内容外,还为对化工原理实验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实验场所,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王晓婷.关于提高《化工原理》教学质量的研究[J].高等教育在线,2011,(4):145-147.

[2]陈丹云,何建英,刘勇,邹雪艳,李明静.化工原理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四川化工,2011,14,(2):48-50.

[3]胡芳,赵欣,祖彬,吴学栋,王忠良,孙聆芳.轻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J].黑龙江纺织,2011,(3):29-31.

[4]侯庚喜,姚丽华,李旭.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09,(3):43-45.

[5]李梅.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1,39,(7):166-167.

[6]穆飞虎.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研究[J].广州化工,2010,37,(11):196-198.

化工原理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化工原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098-02

化工原理是一门关于化工加工过程的基础课,它为化工等工业部门提供科学基础,对化工及相近学科的发展起支撑作用。化工原理是桂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化工原理课程以单元操作为内容,以传递过程原理和研究方法为主线,研究各个物理加工过程的基本规律、典型设备的设计方法、过程的操作和调节原理。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包括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和课程设计三个环节。本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建设中起着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过渡桥梁作用。为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组织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目的是通过校、企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1-3]“卓越计划”的启动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这为加速培养高质量化工类工程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使这些学生要能够满足祖国未来发展的需要,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的方向,也能够在多语言环境下工作,具有国际竞争能力。[4]桂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第二批获得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试点专业。为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加强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我校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从多面入手,努力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

一、加强认识实习

针对学生学习化工原理课程反映的情况,学生认为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太过于抽象,学习很困难,我们调整了教学计划,将化工原理课程由原来的第三学期开课调整到第四学期,而认识实习则由原来的第五学期调整到第四学期初。这样学生在学习化工原理课程之前完成了认识实习,使学生对化工生产中的“三传”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对认识实习指导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规定认识实习的老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这样学生到企业实习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将化工原理课程中“三传”问题和企业的生产工艺联系起来,使学生对“三传”问题有了感性认识。同时我们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已和桂林立白日化有限公司、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企业积极介入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还聘请了大量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我校的兼职教师,这样学生在认识实习时,有关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生的认知实习,大大提高了认知实习时的师资力量,特别是师资力量的工程实践经验,这对认识实习的效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认知实习时对“三传”有了很深刻的认识。

二、强化“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

大学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区别在于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们也在逐渐转变观念,采用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1.感知性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方式让学生直接感知化工生产的“三传”。由于化工生产的“三传”十分抽象,仅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是不够的,直接感知对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前面的认识实习就是很重要的感知性教学。为了增加学生的感知认识,学校加大投入力度,大量增加化工原理的实验设备配备,如目前我校化工原理实验已具备以下实验装置: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等15套实验装置。我们的老师在讲授每种传递过程都会先和学生到实验室观看对应的实验装置,并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从感官上认识“三传”。上课时,将实现“三传”的各种设备再以各种生动、直观的动态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与实物联系起来,明显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此外,我们对卓越班的学生实行导师制,学生在一年级就进入教师的研究室参与科学研究,使学生对这些设备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强。

2.训练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反复实践训练。“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很注重对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在我校有关专业的后续课程中均有专门培养工程能力的设计课程,我们的化工原理课程也有专门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三传知识,系统地设计某些化工过程。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除了让学生就每个知识点进行反复训练,我们还设计题目,使学生能够就每个知识点甚至整个知识体系进行训练,并设法找到实际的“三传”设备的数据。如利用漓江为学校学生提供生活用水的设计方案就涉及到三传的许多方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三传”设备的设计和计算的训练。

3.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双方的经常性的交流互动。其实,互动式教学一直是桂林理工大学的优良传统,我们一直重视互动式教学。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学生分组,教师提出某个“三传”设备,每组学生自行观察,发现“三传”设备的结构特点并提出设备的工作原理,由每组学生选出一名代表,用专业术语讲出设备的设计特点和工作原理,其他组的学生努力找出该组的不足,最后教师作总结并表彰最优秀的小组(这作为平时成绩,提高了这类教学学生的积极性)。这些互动式学习,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教程,并学会查阅相关文献,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充分结合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院校两级加大了投入的力度,使我们的实践和实验教学条件取得了很大的改观。化工原理课程组教师,充分利用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机会,实现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融合。由于投入力度的增大,化工原理课程所设置的实验由原来的八个增加到现在的十四个,以强化学生对各单元操作的认识。这些教学实验,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支撑。进行相关实验时,我们进一步强化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重温重要的概念,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真正认识化工各单元操作的原理和作用,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各单元操作进行操控和数据处理,掌握提高各单元操作的工作效率的方法。由于学校的重视和学院教师的努力,近年来,我院和许多大中型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使得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课程的条件得到大幅提升,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些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化工原理课程组的教师充分利用这些实践环节,例如,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各单元操作的设备,掌握各单元操作的特点。使学生对化工原理课程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回顾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有关理论知识,帮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使得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得到完美的结合。我校专门构建了化工仿真实验室,建成国家级的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安装了各单元操作的模拟软件,为化工原理各出单元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各单元操作可以很方便、直观地看到“三传”的过程,对学生认识“三传”的本质有很大的帮助。近年来,我校加大“三井杯”等化工设计大赛的参赛奖励的力度,其中的化工班的学生几乎是每个人均参加化工设计大赛,这种全国性的大赛对学生的综合化工素质有很大的提高,当然对化工原理知识点的提高和巩固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

中科院院士钱伟长曾提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5]可见科研在教学中重要地位,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必须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桂林理工大学历来重视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教师科研能力提高的政策和奖励措施。促进了我校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我校化工原理教学课程组教师具有较好的科研背景,大部分教师是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科研能力强。目前,每个教师都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这些项目的承担为卓越班的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提供了保障。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科研促进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知识体系的完善和对学科前沿的洞悉。这为教师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会提高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的比重,提高学生接受前沿科学理论的程度,扩宽了学生化工原理基础知识、了解化工原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学科发展的方向。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各单元操作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总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后在化工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围绕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为目标,探索研究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以及科研在教学中的作用等,实现教、学相互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提高化工原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淑华,刘峥,肖瑜.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J].广西教育,2012,(2):159-161.

[2]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R].教高函[2011]1号.

[3]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R].教高函[2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