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说课设计

说课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说课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说课设计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以歌曲《黄水谣》为例,从五个方面阐述音乐综合课说课的基本结构。借鉴英语教学中的三“P”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过程。

关键词:音乐说课设计;《黄水谣》;三“P”教学模式

Abstract:The song“song of Yellow River”as an example,expounds the basic structure of music comprehensive course teaching from five aspects.From the three“P”in English teaching mode of teaching to design the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Music lesson design“song of Yellow River”three“P”teaching model

说课,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高度结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八至十二分钟)向听众阐明一节音乐课“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通过说课能直观地反映出一名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素质、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方面,并且说课不受时间环境空间限制。因此,不论在各学校的教师招聘中,或是教师专业比赛中说课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环节。本文旨在探究音乐说课的各个环节,通过借鉴英语教学中的三P模式使说课过程结构清晰,内容紧凑,环环相扣。本节课设计五个环节,其中对教学过程的阐述是音乐课说课的核心环节。

第一环节: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

一、开场白——在开场白中提炼说课过程

为了使听众对你的所说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概括性的了解,你需要在自我介绍的环节里提炼你的说课过程。设计如下:

尊敬的各位老师,我是**来自**,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黄水谣》。我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说本课:一是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二是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三是教学方法及手段的采用;四是对教学过程的阐述;五总结。

二、说教材、说学情——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语言简洁、准确

《黄水谣》是有是**教材第*册的一首独唱作品,选自谢星海的《黄水谣》第四乐章,歌曲为a b a’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情绪富于戏剧性可以概括为美好——悲惨——凄惨。从学情上看,学生第四单元《保卫黄河》中已接触和了解《黄河大合唱》的相关知识,但对《黄水谣》尚不熟悉。本课为第一课时。

第二环节: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一、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准确,教学重难点清晰、教学方法科学新颖。因此,我把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可以准确把握《黄水谣》的首准节奏,理解歌曲内涵。

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过理解歌曲内涵前提下,驾驭歌曲情绪,生动的表现歌曲。

在情感目标方面:通过教学再现中华民族曾经的血雨胜风,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团结努力。

二、说重难点——依据教学目标,确定重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确定为:把握《黄河谣》的音准、节奏。因为旋律与节奏是音乐存在的两大基本要素。难点便是:对歌曲情绪的驾驭和表现。因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演唱过程更是情感表达的过程,但这一过程通常因人而异,因此把贴近作曲家的意图,更生动地表达歌曲情绪作为难点。

第三环节:是教学方法及手段的采用

为了实践教学目标,强化重难点,我主要来用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展示法。以此激发学生感性认识,进入歌曲情境。

2、讲解示范法。教师直观清晰向学生传达知识。

3、学生互学法与游戏练习法。前者是让一部分学生在第四环节扮演指挥家,歌唱家、舞蹈家、音乐教师等角色,实现学生互学;后者用“开火车”游戏使第三环节“跟琴填词”中,原本枯燥的学习新知过程更加紧张生动。

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钢琴。

第四环节:是对教学过程的阐述

教学过程是说课的核心环节。用实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贯穿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借鉴使用了教学中的PPP模式,即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

一、presentation呈现

本阶段旨在唤起学生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头脑中呈现原有有关本科主题的知识体系,情绪上进入教学氛围。

导入环节:观赏抗战图片及大合唱《保卫黄河》视频,通过提问“你对《黄河大合唱》的了解?”引出冼星海及《黄河大合唱》,简介冼星海生平及《黄河大合唱》乐章。引出本节课学习的是其中的第四乐章《黄水谣》。此阶段课堂时间约为五分钟,

二、practice练习

本阶段旨在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歌曲结构,旋律,情绪、演唱等知识和技能。强化重难点,做到新旧知识的融合和统一。

新授环节:

1、范唱。带着“歌曲有几段”的问题,听教师范唱。

2、配乐朗诵。带着“分别用两个形容词表达三段的情绪”的思考朗诵歌词。

3、识谱。教学实践证明,个体识谱音准节奏的偏差放在集体演唱中会有很好的改善。因此在此阶段主要采用集体视唱教学。

4、跟琴填词,此阶段是准确把握歌曲音准节奏的关键。此阶段我采用“开火车”游戏法,即一组一句接龙,活跃课堂气氛,并且容易发现学生演唱的不足之处。

5、巩固重难点。在游戏接龙中巩固教学重点、强化教学难点。

课堂教学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通过游戏法主动建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比简单的弹唱更容易让学生把握。

三、production产品

这一阶段是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和自由运用,形象的说,就是使所学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产品。我是这样设计的:

1、创作。在教师是引导下,分两到三组演唱《黄水谣》。可选择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如:指挥朗诵,独唱,齐唱,即兴舞蹈等。试一试、赛一赛。

2、颁奖。设立“最佳创意奖”“最佳演唱奖”“最佳表演奖”。力争让勇于参与的同学都能得到相应的奖励。我用的奖品便是一张卡片制作的荣誉证书。

此环节号召学生加入创作表演的队伍,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主体性”教学,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此阶段约需10分钟。

第五环节:总结

将整节课进行艺术或情感上的升华。最后我将作以下总结: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歌词中的妻离子散、扶老携幼、四处逃亡的一片凄凉景象不只出现在战争时期,近年2008年的汶川地震到2013年的雅安地震,各种灾难使成千上万的同胞失去家园。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人祸后者是天灾。面对这些困境,同胞们怀着必胜的信心顽强战斗,一次次从废墟中站起,因为我们的民族百折不挠,我们的人民自强不息!(作者单位: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 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9-1

[2] (美)詹姆斯.L.穆赛尔,梅贝尔.格连/合著,《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M];1983

说课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设计;说课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14―02

《基础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护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课程说课是指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向专家、评委或同行系统而概括地口头表述自己对某一门课程的理解、教学设计方案的思路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专家进行评议,共同研讨教育教学理论,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1]。 我校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进行《基础护理技术》课程说课,并受到专家的好评。

1 课程定位

1.1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也是学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该课程涵盖了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常用基本技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到主要支撑作用。

本课程为跨学期课程,分三学期讲授。在第一学期开课,使学生从专业学习的起始阶段便开始体验护士角色,熟悉护理工作流程,使其早期明确职业定位;同时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1.2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的目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按照护理程序完成病人的基础护理工作,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技能目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熟练运用注射、输液、吸氧等操作,正确处理医疗文件,规范书写护理文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及操作动手能力。

素质目标:认识到护理工作必须以“病人”为中心,遵守职业道德,形成慎独意识和严谨细心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沟通能力、敏锐的观察及应变能力、自主学习等综合职业能力。

2 课程内容选取与设计

按照病人就诊顺序(“门诊―入院―住院―出院”)对应的基础护理工作,将课程内容序化为10个学习情境,26项学习性工作任务。10个学习情境分别为:“门诊、急诊患者护理、护送患者入病区、迎接新患者、测量生命体征及建病历、满足患者舒适需求、实施治疗护理等,最后是出院患者护理”。总学时164,实践学时98,理论学时66,实践:理论=1.5:1,突出了实践教学。

3 教学方法手段

根据基护课程特点和护理职业岗位需求,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将教学方法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法和演示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如下:一是强调把学习融入专业行动,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二是强调学生动机形成,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三是强调师生、同学间互动交流、共同探讨。

本门课程授课中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及角色扮演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到“清洁卫生护理”时选择了这样一个临床案例:一名男性患者,入院前身患多疾,入院后生活不能自理且无家人陪伴。询问学生护士为该病人在清洁卫生方面做哪些护理工作?引导学生后总结出五项工作任务,而这五项是清洁卫生护理全部的学习内容。并且插入了自己护理该病人的照片逐项进行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职业情感。

4 课程考核评价

本课程考核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即由学生评价、专任教师及兼职教师评价组成。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考核,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前者占60%,后者占40%。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4.1 过程性评价。通过三学期体现,分别占20%。

4.2 终结性评价:在第三学期考核,由理论和技能综合考评组成,各占总成绩的20%。理论综合考核:在课程学习完毕考核全部内容,模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形式完成;技能综合考评:为任务工单引领式考核,所有实训项目学习接受完成,小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并展示工作成果,考核过程邀请医院护理专家参与评价。

5 课程教学特色

5.1 构建了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以“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工作需求为主线”选择和序化了课程内容。涵盖了患者从门诊到出院基础护理的整个过程。

5.2 形成了基础护理技术学案。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生课前完成。学案特色如下:①设计过程以学生为主体。②学习内容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③新知识、新方法充分体现在学案内容中,突出实用性、前瞻性。

5.3 任务工单式考核。在第一及第三学期实施,实训考核任务工单选取了临床典型案例为考核载体,囊括常用护理技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实现考核,实现工作与学习的一致性。

说课设计范文第3篇

《珍珠鸟》一课属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围绕“诚实守信”展开的。《珍珠鸟》一课更加深入地揭示了这一主题,这篇课文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作者为珍珠鸟营造了舒适安逸、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他们与作者越来越亲近,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并由衷发出“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感慨。作者以内心的感慨。作者以内心的感动,意在唤起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阅读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珍珠鸟与作者关系发生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体会“言外之意,言外之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亲密关系,感受“信赖、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通过朗读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细致入微的品味能力,体会作者对鸟真诚细腻的爱,认识鸟在作者照料和呵护下由害怕到亲近,再到信赖的情感变化过程。因此,我认为本课时教学重点为: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珍珠鸟在作者的照料和呵护下与作者关系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课文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珍珠鸟,意在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呵护,但以四年纪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很难理解到这一深度。因此,我将理解“‘信赖,往往能创作出美好境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紧紧围绕“信赖”这个主题,我采用“一点突破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立足于字词句段,以“读”为主线,以“品”为珠,一线串珠,读出“言外之意”,悟出“言中之情”。以“创设情境”为辅助教学方法,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教学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在讨论中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六、说教学流程

本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从初读课文,感受“信赖”;细读课文,理解“信赖”;赏读课文,欣赏“信赖”;品读课文,评价“信赖”。四个方面着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读课文,感受“信赖”。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对珍珠鸟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一开始我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读完后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却不怕作者。”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的独自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我十分珍视这些感受,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二)、细读课文,理解“信赖”。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时我首先拎出“信赖”作为突破点,向学生提问:“作者为什么能赢得珍珠鸟的信赖?难道就不怕作者伤害它吗带着这几个问题,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文2至6自然段。学生交流时,我引导他们找到句子“忽然,一个小脑袋从叶间弹出来。”让学生细细品味“探”字,感悟此时小珍珠鸟是十分警觉的,十分胆小的。找出“起先……渐渐……最后……”表示顺序的句子,了解小珍珠鸟活动范围发生变化的过程。找出反映小珍珠鸟活动地点变化的词,感受小鸟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胆子也越来越大,与作者越来越亲近。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明白了:正因为珍珠鸟不断地试探,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考验,所以才会如此信赖作者。接着我紧承“信赖”提问:小鸟的一系列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能说明作者特别喜欢珍珠鸟的语句进行交流。安排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更深一步理解课文内涵,主动受到人文教育。交流时有的同学说:“‘小家伙’这个称呼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充分流露出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有的同学说:“作者精心营造鸟巢的过程,体现了作者喜爱并用心呵护珍珠鸟。”甚至有的同学说:“正是一位作者喜欢珍珠鸟,才去照料和呵护她,才使小鸟一步一步靠近作者,直到最后敢放心地在作者肩上熟睡。在学生找出这些语句后,我反复指导他们朗读,体会小珍珠鸟可爱、有趣、淘气的样子和作者的喜爱之情。在”尊重—理解—宽容—沟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这种感悟由浅入深,除了对本义、引申义、深层含义的理解,也有对“不言之意”的领会。

(三)、赏读课文,欣赏“信赖”。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文优美形象、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能力,通过欣赏,学生获得了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

说课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综合英语;高职高专;综合素质

综合英语课程是每一位英语专业学生研读的基础科目,其重在指导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相关课程内容学习,掌握英语的五项基本能力,能够自如地运用并作好学习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铺垫。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中针对课程的定位、课程性质和该课程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探讨综合英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何种指导意义。

1.定位

在遵循现代外语教学理念,充分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能力,能从事外贸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实现由学生向高级外贸人才转变的铺垫。

2.性质

综合课程,即,精读课程,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第一学期开启,没有前续课程。为学习进出口业务,国际贸易实务,报关原理与实务,国际商法,外贸函电,外贸单证,国际汇兑与结算等后续课程提供基础。 人才培养规格:《综合英语》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和实务相结合,以综合技能培养为主线。

3.作用

就业前景分析――适应外向型现代商务管理工作岗位的要求;能胜任大量需要口头和书面英语交流的高级文员;外资企业、涉外企业从事外贸洽谈,制单,报关,涉外文秘,翻译;从事英语教学,培训工作。

二、课程内容

教学离不开课程的具体内容,从选材到内容设计、从教学重点、实现目标到课程模块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挥棒作用。

1.教材

所选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推荐使用大学外语类教材,由于所教专业学生为文科生,所以教材和课程中所相关联的人文知识为主,科技类知识为辅,只要求学生有所了解。

2.内容设计

本门课程4节/周,共17周,总68课时。导入部分特用来向学生介绍本门课程的基本情况,本学期要达到的目标等,让学生有基本的概念,学初制定计划。课程涉及人文知识以学生讨论为主,较难的科技知识则以练为主,用某一单元专门课堂考核,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3.教学重点

课文为全英文版本;课文与课文的知识体系衔接较为广泛;人文,地理,科技,社会,知识点包罗万象;扩大学生视野;学会运用英文思维。

4.实现目标

学生通过四六级,专升本,其他考证来检验自己,体现一定的英文水平。

5.课程模块

pre-reading task, review, while-reading task, post-reading task, self-task各部分分别以强调听,说,读,写,译为教学特点,分部突出,整体性强。

三、课程实施

结合当前学生特点,逐步转向交互式学习模式,优化教师资源,不断完善一体化教学。

1.学生特点

学生有学习热情,自主能力强但需督促;所有学生均具备一定英语基础,但有部分学生基础较薄弱;学生对于商务专业知识的需求较大,需要教师作好铺垫工作;对考证热情颇高,需要教师引导。

2.理论教学

根据高职高专教学要求,教师要还课堂于学生,坚持“教,学,做”一体化。

(1)教师在课程中运用讲授式,启发式,任务式方法教导学生学习,但偏重于后两者,培养学生自身能力。

(2)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提倡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为主,课下以复习巩固法和英英词典法为辅助手段。

(3)学院另设英文广播电台,英文协会,英文角,英文比赛,为教师发现英文人才和学生展示风采提供了巨大平台。

3.实践教学

本课程的实践部分主要在课外完成,教师会从网上搜索一些英文杂志内容,挑选其中的某些部分交由学生进行翻译或写出读后感。教师可在课内时间挑选理解比较正确的一些作业交给学生讨论并讲评。通过讨论法的方式潜移默化地用英文影响学生。

4.教学资源

(1)教师团队:系统化、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

(2)面授+多媒体教学,参考西方式讨论教学法,传授方式多样化,扩大学生视野。

(3)实训:口语角、角色扮演、参赛等多种方式,创造条件,发掘学生潜力。

四、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

考核从四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考勤(10%)+课堂表现(25%)+作业(15%)+卷面(50%)。通过评价体系的改革,从全方面提升对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要求。

2. 教学评价

通过同行间听课学习,督导评价、学生评价、业务培训和进修,自我提升来进行评定,做到有问题及时提出和修正。

五、课程特色

本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除了基本的课文讲解、问题讨论等教学方法外,结合课程的特点,适应高职的要求,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

1.改革方法

(1)头脑风暴法:针对讲授中、案例中、学生身边提出的问题,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放开思路,大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

(2)角色扮演法:给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讨论的问题,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也可轮流扮演),设身处地的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技能。

(3)调查实践法:在课上或课外,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学习调查,有条件时,组织学生多参与对外活动。

(4)实践模拟法:设定一定情景让学生学有所用。

2.改革手段

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网络课程的建设:本课程正在探索建立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模式,以增强教学效果感染力,并要制作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助学课件,最终建立系统性、立体化的多媒体课件体系。

3.改革思路

按照高职教学的特点:职业化、实践性;在更新了教学内容,完善了课程体系,改进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先选某些班级作为试点开展教学,然后进行教学效果分析对比,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李守京.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呼唤观念更新[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

[2]胡壮麟.大学英语教程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9)

[3]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国外外语教学,2002,(4)

说课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渗透压 说课 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b)-0201-02

1.教材分析

《化学》是医药类学生进入中职后的第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技能训练,学生能牢固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1.1教材选用

溶液的渗透压是无机化学教材中与医药学联系最为紧密的内容之一,本节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化学(医药卫生类)第三章第四节,教材以渗透现象的演示实验为切入点,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逐步引导其从实验现象得出溶液的渗透概念、渗透产生的条件及溶液的渗透压概念,然后阐述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以及渗透压在医学上的应用。本节安排在掌握溶液的组成、溶液的浓度、溶液的稀释以及溶液的配制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溶液的渗透压,有助于以后液体注射剂的使用、电解质平衡紊乱、水盐平衡失调等的学习。

1.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特点与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渗透、渗透压的概念;2、通过观察渗透现象,发现渗透现象产生的条件和渗透的基本规律;3、熟悉溶液浓度对渗透的影响,理解渗透的基本原理;4、能说出医学上常用的等渗溶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发现问题、探究内因,提高观察能力,综合分析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最终达到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治学、大胆探究的科学态度。

1.3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溶液的渗透压,渗透压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渗透压的概念。

根据教学目标,渗透压是本节要掌握概念,而作为药物制剂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渗透压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把以上内容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而渗透压的概念比较抽象,同学们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较难理解,因此把它列为本节的难点。

2.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通过中学阶段的化学学习,了解有关溶液的基本知识和溶液浓度的相关计算,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普遍思维开阔,动手能力较强,但中职学生还存在着理论基础较薄弱,对基础概念掌握不牢固,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的问题。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关于渗透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难懂,需要运用抽象思维,对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才能实现有效教学。

3.说教学方法

3.1说教法

溶液的渗透压教学可综合利用设疑引趣、实验演示、问题引领,讨论归纳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大胆探究、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3.2说学法

教学过程中首先明确学习目标,并通过实验演示验证生活中的常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由实验演示的现象提出问题,推测反应的本质,通过比较归纳、分析讨论并配合教师讲解得出正确结论。知识积累是由薄到厚,由表及里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首先掌握学习的重点,突破学习的难点,从而培养学生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学习的能力,最后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说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设疑引趣、导入新课,实验分析、汲取新知,强化概念、知识拓展,归纳梳理、总结延伸这四个环节,逐步实现教学目标。问题引领、实验演示的教学模式获得学生喜爱,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从生活中通过实验获取知识,反过来又能利用所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同时在课堂上对于培养药物制剂学生的专业素养有较大的帮助。

在这节课中,教师需加强授课前的准备工作及课堂应变能力。要协调好能力培养与课时安排之间的矛盾。对于有兴趣的同学可开展课后兴趣小组等方式进一步研究。

4.1设疑引趣,导入新课

首先,请学生自己动手做第一个课堂趣味实验――萝卜块的吸水失水实验,学生分小组,用等重的萝卜块分别放入纯水和盐水中,边记录边思考,推测实验结果,最终在本节课中寻找答案。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造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设疑:海水鱼和淡水鱼能交换生活环境吗?通过对生活常识设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相互讨论大胆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发表见解后,进入第二个课堂趣味实验――红墨水的扩散,通过直观简单的实验可让同学们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化学,并引出:稀溶液中还存在一种特殊的扩散――渗透,从而导入新课。

4.2实验分析,汲取新知

利用多媒体图片形象地展示溶液渗透的原理,通过实验,看现象,找原因。

在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图片后,回答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在问题引领下引导学生分析半透膜中溶液液面上升的原因,印证半透膜的作用,找出产生渗透现象的两个必备条件,让学生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导出溶液渗透和溶液渗透压的概念。

并在此回顾实验,请同学们称量萝卜块的重量,运用渗透压的知识解释萝卜块失水吸水的实验结果:纯水中的萝卜块变重了,因为纯水浓度比萝卜细胞液浓度低,水分子进入萝卜细胞内,盐水中的则恰好相反。

实验演示始终围绕问题引领的教学法,一步步引导学生作答,最终找到答案。通过以上的实验分析,学生和教师一起由实验现象总结什么是渗透现象,由渗透现象归纳产生渗透现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并用渗透压的知识解释萝卜块吸水失水实验,实现了从现象到本质,由实验验证生活常识。

4.3知识拓展,强化概念

通过设疑“为什么通常输液用9g/L的氯化钠溶液和50g/L的葡萄糖溶液?”,引导学生阅读、自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更直观的演示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形状的变化,从而讨论溶液的浓度对渗透压的影响,引导启发学生得出溶液的渗透压与浓度的关系,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通过课堂讨论得出医学上的“等渗溶液、低渗溶液、高渗溶液”的概念,并由人体红细胞置于等渗溶液中红细胞可保持正常的形态,引申至输液时须用9g/L的氯化钠和50g/L的葡萄糖等渗溶液,把理论、实际生活与专业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4.4归纳梳理,总结延伸

给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与概念,再一次明确学习目标,并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其他的渗透现象,考察学生能否真正对掌握渗透的概念及其应用。

5.说教学反思

说课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说课:评价指标;量规;数学矩阵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12-0035-05

一、引言

说课是在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教学交流与探讨的教学研究形式,这种形式越来越引起教师、学校和教研部门的重视。说课活动可以调动教师投身教学研究、学习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也可以提高教学管理人员与教研员的综合素质。然而,部分学校在组织说课活动时忽视了说课的评价环节,最终导致说课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方面,是对说课评价不够重视,认为说课只需训练说课过程。另一方面,只是采用简单、陈旧的评价表对说课者进行打分,缺少说课评价的系统方法,评价量化不够科学、严谨,最后的说课评价反馈也没有起到很好作用。为了保证说课的质量与水平,很有必要组织说课评价活动,只有将说课和评价说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参与说课者更加理性对待备课,用相关教育理论指导备课,更有效地促进教师加强教学反思并提高教学研究的实效性。基于此,笔者结合说课评价内容以及要求设计说课评价量规,运用这种评价方法能更规范地对说课进行评价,使说课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说课概述

说课最早由我国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委提出,该区教育委员会编写的《说课论》一书把说课内容主要概括为四个方面: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课是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对同行教师或教育行政领导,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说课要讲清楚三个问题(3W)-讲什么(what)、怎么讲(how)、为什么这么讲(why)。其中“为什么这么讲”是说课区别与传统教学的最显著特征。说课是教师在备课基础上的理性思考,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师个人在同行之间的语言表达。说课能集中而简洁地反映教师的教育理论、教学技能与教学风格,并且它把备课、上课与评课很好联系起来,使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理性层面,解决教学与研究、实践与理论脱节的矛盾。说课可以分为课前说课,课后说课,如果按性质分可分为研究型说课、示范型说课和评比型说课。

三、说课评价的作用

每年很多中小学都组织“说课”的比赛活动,然而比赛最后大多由评委们进行“模糊”评价,而缺少科学、实用的量化评价标准,这既不利于说课活动的深入开展,也不利于说课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为了保证说课有序、健康的发展,要充分发挥说课评价的如下作用。

1、导教导学

说课是教师提高综合素质、实现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说课是促进教师科学备课的载体,也是提高教师备课效率的催化剂,其评价的导教导学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突出教育理念、诠释教育思想、表现教学能力、体现教学艺术、展现教学境界。在不违背说课自身基本价值取向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说课价值的导向作用。

2、诊断反思

说课评价一方面可以对说课的组织和管理进行诊断,包括程序安排、结构组合、逻辑顺序等,通过诊断进一步提高说课教研中的综合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对说课内容进行诊断,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及教学特点等。说课诊断有利于引起和促进教师对教学进行比较系统和深层次的反思,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

3、切磋交流

说课是优秀教学经验总结、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通过说课,把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认识、教学经验简要、概括地表达出来,在最大的范围内进行交流。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实现人际信息沟通与优势互补,而且可以实现智慧的碰撞和教学理念的升华。说课是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推动课堂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学课评价的内容

说课评价根据评价对象和评价类型会有不同。不同类型的说课,虽然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但从说课本身的特点与作用来看,说课评价的内容也有如下共性。

1、说课者对教材处理的评价

这部分对应说课的“说教材”环节,它包括对本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教材在学科中地位及作用的认识与判断,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依据及化解方法等的评价。

(1)课程目标及教材地位

学科课程标准是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依据,对说课者理解与把握课程目标的评价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总目标与所教章节分目标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运用新课标的教法与学法指导具体教学实践;准确判定本章节教材教学目标。从两个方面评价教材地位的分析:其一,看说课者解读所教章节的知识构成、技能与要求、情感目标在全教材中的位置的情况;其二,看说课者理解所教内容与前后教材内容的联系,把握完成完整教学系统的情况。

(2)重难点的确定与突破

查考说课者能否准确、恰当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能否很好讲清突破重、难点处理方法和采取的对策。看说课者是否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来合理确定章节教学重、难点,全面了解说课者在教学设计中是否关注教学重、难点,在教学整个过程中化解教学重、难点的情况。

2、说课者选取教法学法评价

考查说课者选择什么样的教法,为什么选择这种教法,该教法与学科性质特点是否适应,所选择的学法是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和学习风格,对说课者选取教法和学法的评价不仅要单独考查,还要看其能否很好将此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评价说课者教法的合理性,一方面,看所用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是否能很好启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看说课者将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融入教学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并且看说课者要对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教学效果作预期判断情况。学法选择合理性,看说课者是否针对所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学法。教师在制定教给学生知识的方案时,首先要考虑教会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并且要准备好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的问题,最后归纳出自己的程序和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

3、说课者教学程序安排评价

教学程序是说课的重要环节,也是说课评价的重点。评价教学过程主要是评价说课者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从导入新课到最后总结等各环节是否自然合理的过程。评价说课过程安排主要从这几方面着手:教学目标联系紧密性,教学逻辑结构是否合理:教学环节是否严谨,教学过渡是否合理;教法实施过程与教学重、难点过程把握适当;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成长;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是否恰当、有效,是否达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4、说课者练习设计及综合素养

对说课者设计的巩固练习的评价应看设计者能否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地编制或准备练习题,看这些练习能否起到巩固己学知识和运用己学知识的作用。考查教师在选择测试题时是否有针对性,是否能起到复习、巩固、破突重、难点的作用,看教师的对练习的设计讲述是否简明扼要。说课虽然与教学不同,但说课的理论、构思、内容结构和说理的表述可很好体现说课者的综合素质。

五、说课评价量规的设计

量规(mbic)是“用于评价、指导、管控和改善学习行为而设计的某种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或一套标准”。一个量规是一套等级标准(scale),每个被认为重要的元素都有一个等级指标,每一元素的等级指标由几个等级(rattings)组成,用于描述绩效的不同水平。在教育中,量规通常表现为一整套的等级标准/评级指标,用来评价复杂学习绩效,并提供改善绩效的丰富信息。

一个实用、高效的说课量规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一,说课评价量规应包含影响评价效果的各重要元素,并且各元素之间具有互异性。第二,说课评价量规的各元素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以及学习环境进行合理、科学设置:第三,量规的指标不宜太多,太多不易操作,也不要太少,太少区分度不够;第四,说课评价量规元素权重的划分,要结合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有轻、重的制定,权重的划分要有足够的说服力。第五,说课评价量规的评价等级层次分明,对各级的描述要清晰、通俗易懂,并且描述的语言具有可操作性。

1、量规评价指标的确定

说课评价量规指标和元素的确定是一个重要而困难的问题。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根据,因此处理好教材的地位,由教材内容确立教学重、难点是教学关键所在。教学与学法是课堂师生活动的主要方式,在分析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法至关重要,并且教法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理论作基础,应以一种方法为主多种方法为辅组织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教学程序是说课的重要环节,体现了说课者的教学设计能力,它是实现三维目标的核心环节,从学习者的认知出发,合理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生动讲透重、难点。说课基础素养是说课综合考查内容之一,它体现在教师口头表达能力,与评价者的交流能力,理论综合运用及板书能力。综上对说课内容剖析及量规设计分析,并结合说课评价相关文献资料和与数名专家讨论情况,笔者概括出说课评价量规的五个维度:说教材(X1)、说教法(X2)、说学法(X3)、说教学程序(X4)、说课基本素养(X5),为便于后面的数据统计,分别用xl、X2、X3、X4、X5代替,除此之外还详细设计出五个维度的二级评价指标。

2、量规评价等级、权重及分值划分

在该量规评价设为四个等级,依次是:优、良、中、差,分别用A、B、C、D代替。权重是指某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而该量规中五个维度的权重及二级评价指标分值,是笔者在参考众多评价表基础上并与多位教育技术专家讨论而初步确立的,充分考虑到了整个量规评价项目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当然这里的权重、评价等级和分值也并非一成不变,可能会根据考查的侧重点不同而作细微调整,并且该量规的指标和权重设置的合理性还要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完善。拿“说教材”这评价项目为例,它所占的权重是0.3,那么在此维度内它占的分值为30分(满分如果为100分),那么该项A(优)的等级临界值是90%*30=27,所以A(优)的分值区间为:27~30。同理,B(良)应该是:80%*30=24,所以B(良)的分值区间为:24~26。C(中)应该是:70%*30=21,所以C(中)的分值区间为:21~23。所以D(差)的分值区间为:O~20。依此法可以确定其他维度的分值区间。

根据上述讨论确定各评价指标、项目权重和等级划分,并结合说课评价内容以及有效说课评价量规的特点,笔者设计说课评价量规如表1。说课评价与课堂教学评价相似,该评价量规也无法涵盖说课的方方面面,在使用该量规时还要根据具体说课评价目标、要求、说课专题对其中的部分内容细微修改,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说课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六、说课评价量规的应用

1、说课评价量规的使用培训

为了保证说课评价过程公正性和结果的有效性,使得说课评价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运用该说课评价量规进行展开评价前,需对评价者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让评价者充分了解量规的一级指标以及各二级指标的内容,让评价者对评价项目维度、指标权重和分值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解说课评价的操作步骤,清楚评价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等。同时,要让评价者明确说课评价的意义,也要让教师清楚认识到说课真正价值是促进教师理性备课,提升教师备课理论水平,进而促进教师本身的成长,而不能将其仅仅局限于“评价”和“评比”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说课的价值,提高说课评价的效率,保证说课评价的公平、公证和顺利完成。

2、评价实施及量规数据处理

(1)评价数据收集

说课评价者可以是教学同行、专家及其他相关研究人员,当然也可以是说课者自己。评委运用该量规对说课者进行客观评分,根据各维度的所得分值对照该维度的评价等级区间,得出该说课者该维度的评价等级。将各评委的评价数据输入统计表,如表2所示,它表示lO位评委对某位老师说课的评价统计情况,在评价项目中,认为“说教材(X1)”这个维度成绩为优的有3人,占3/10,认为良的有5人,占5/10,认为中的有2人,占2/10,认为差的有O人,占0/10,依照此法,将其他数据导入表格,如表2所示。

(2)评价数据处理

任何有效的评价都必须依靠最佳的技术和手段。对上述数据可以采用数学矩阵的方法处理,由表2可以得出评价项目矩阵A和评价等级矩阵R。A矩阵由评价项目中的五个维度评价项目权重决定,则A=(0.3 0.2 0.1 0.3 0.1)。

对该老师的说课评价的矩阵(B)是以上两个矩阵之积,即B=A*R,则

矩阵B表示:在10个评委中26%的人认为该说课者成绩为“优”,53%的人认为成绩为“良”,19%的人认为成绩为“中”,2%的人认为成绩为“差”。如果将“优、良、中、差”用百分制对应起来,“优”=95(由(100+90)/2=95),“良”=85(由(90+80)/2=85),“中”=75(由(80+70)/2=75),“差”=65(由(70+60)/2=65),则可得矩阵C。

这种评价方法,应用了模糊数学,概率论和矩阵计算方法,比印象的定性评价更客观、科学。虽然运用量规给说课者评分也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机性,但在数据收集和最后的数据处理时遵从了模糊数学和统计数学规律,表现出整体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在本研究基础上,可以把测量统计表及计算过程设计成简单软件,只要输入评价量规数据就能得出最后的总成绩,这种方式能更高效、客观、准确得出说课评价成绩。

3、说课评价结果反馈

说课评价数据处理完后,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说课者,反馈给说课者的不仅仅是一个分值,还有各评委定性评价的汇总内容,定性评价可以借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阿伦(D.Ajlen)所提倡的“2+2”评价模式,每个老师提出两条表扬意见,两条改进意见,最后全部总结成两条表扬意见和两条改进意见,使大家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评价意见上,从而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反馈既可以采用文档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评价的方式,也可以将两者相结合,说课评价一方面要让说课者得到详细、完整的评价结果,让其了解自己说课的不足及优势,另一方面应针对他们说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说课评价是界于教学评价与教师评价之间的教研活动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更好促进教师说课过程、提高他们教研能力,并能激励他们更好、更快成长。

说课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说课;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医学概论

“说课”于上世纪90年代初逐渐规范,并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我国逐步推广。说课是把自己的关于某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具体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进行讲解,听取其他同行或者专家的意见及建议,通过这种交流,达到准确把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的目的[1]。医学概论是我校面向诸多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医学课程,分系统讲授正常人体的基本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及一些常见疾病的症状和诊治方法等。其教学内容中与医学生物化学有关的主要包括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三部分。本文以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为例,从课程、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设计。

1、说课程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是本教研室目前所用教材《医学概论》第十二章第九节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的第三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DNA、RNA的分子结构、DNA的复制及转录过程已基本掌握的前提下来学习的,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同时又为后面学习基因表达调控打下了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在充分分析教材和教育对象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通过这次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主要物质,熟悉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具体过程;同时能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释核酸和蛋白质的关系,并能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探讨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2)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体系组成及蛋白质合成的具体过程,而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肽链合成的起始和延长阶段是学习的难点。教学重点的确立首先是从我校非医学各个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掌握基因信息传递与表达基本过程的课程要求出发,同时考虑到这些重点内容可以为医学概论后续学习的相关药理学知识及某些疾病(如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的学习打下基础。而教学难点的确立主要依赖于以往的课堂反馈。往届同学普遍反映蛋白质合成的具体过程较难理解、记忆和掌握,因此把合成过程中主要的肽链合成的起始和延长阶段作为教学难点。

2、说教法

(1)学情分析

对课程吃透以后,在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以前,先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首先在知识方面,学生通过书籍、电视、电影等传播媒介及高中生物课相关内容的学习,已经形成了有关基因和蛋白质的基本概念,但对于基因是如何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尚不清楚。在情感方面,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求知欲是比较强的,我们需要正确引导学生把求知欲转变为学习的主动性。

(2)教学方法

在选择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同时,辅助以启发式教学法。在讲授过程中层层设问,创设一个主动学习与探究的情境。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通过演示和讲解结合的方法,把本部分内容中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另外,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复杂,在讲授过程中注意将知识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

3、说学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学生从“愿意学―学会―会学”,并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渗透式指导法,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指导学生:(1)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能准确的从课本中提取有效信息;(2)要学会正确阅读和分析示意图或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认真观察分析,准确认识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规律。

4、说教学过程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能力,教学过程分为了三步走。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利用电影《风声》和《无间道》中的片段引出摩斯密码,然后请同学们根据PPT显示的摩斯密码表,在30秒钟的时间里翻译一组密码,随之以此为例引出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即翻译的过程。这种方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mRNA分子的核苷酸排列顺序怎样解读成蛋白质分子中20种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此来创设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情境。

(2)讲授演示,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辅以启发式教学法来讲述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体系组成和蛋白质合成的具体过程。其中的难点部分通过播放PPT动画或者Flash动画把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化,使同学们有了直观的认识,从而易于理解和学习。

(3)总结巩固,拓展提升

通过小结的方式来帮助同学们巩固这次课的主要学习内容,知道需要掌握和熟悉哪些知识点。然后播放《侏罗纪公园》的电影片段,请同学们思考“如果和电影里设想的那样能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你认为主要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同时,请同学们课后设计实验证明“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是由三个碱基组成的”,并要求用简图或文字书面表达出实验设计思路,留待下节课讲解。最后,向学生推荐我校图书馆相关资源及网络资源,以扩展提升同学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说课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5W1H;说课;全口义齿工艺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250-03

说课就是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面对同行或专家,介绍课程的设计思路或教学设想,包括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措施,然后由听说课者和说课者进行研讨交流,从而使课程教学设计趋于完善的一种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增强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1]。说课可以促进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学习、运用教育理论,夯实业务基础,提高学识水平和教学水平[2]。高职“说课”不仅要说清楚“教什么(教学内容)”,而且要说清楚“怎样教(教学方法、手段)”、“为什么这样教(教学理念、思路、目标)”[3]。本文采用“5W1H”分析法对高职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课程的说课要素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5W1H分析法概述

(一)概念介绍

“5W1H”分析法(又称六何分析法)分析法是一种思考方法,1932年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维尔最早提出,它是对选定的项目、工序或操作,都要从原因(何因 Why)、对象(何事 What)、地点(何地 Where)、时间(何时 When)、人员(何人 Who)、方法(何法 How)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5W1H”分析法具有简便、易于理解和使用、富有启发性等特点,有助于我们全面思考问题。对教师而言,运用5W1H分析法可以科学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基于“5W1H”分析法的说课设计

基于5W1H分析法的说课设计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WHY―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回答“这是一门怎样的课程,为什么要教这门课程”。

2.WHAT―明确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回答“这门课程教什么”。

3.WHEN―明确课程教学时机,即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该如何安排时间。

4.WHO―明确课程教与学的人员情况,具体涉及课程师资与学生两个方面。

5.WHERE―明确课程教学场所,为适应课程教学需要配套什么样的设备和教学环境。

6.HOW―明确课程教学方式和方法。按照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明确教学内容该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该如何实施,教学资源该如何配套,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二、全口义齿工艺技术“5W1H”课例计

(一)WHY―全口义齿工艺技术的课程定位

1.全口义齿工艺技术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主要面向义齿加工制作行业,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口腔修复体和正畸矫治器的设计、制作及质量管理等工作,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口腔修复体是对上、下颌牙部分或全部牙齿缺失后制作的修复体的总称,一般分为口腔固定修复体与活动修复体两大类。其中,活动修复体又可以分可摘局部义齿和全口义齿两类。所以,国内外都将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课程视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专业技能核心课程[4]。

2.全口义齿工艺技术是口腔修复工职业资格考试的主干课程。口腔修复工即从事各种口腔修复体及口腔治疗装置制作的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自2006年起,口腔修复工已成为卫生行业特有的18个国家(工种)职业之一[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职业分类及实施办法规定:从事口腔修复工艺的人员都必须经过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指定的培训基地正规、严格的培训,并通过卫生部的考核合格者才允许从事本职业。口腔修复工的职业资格考试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两部分。其中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在理论知识考核中所占的比例近20%,因此,全口义齿工艺技术是口腔修复工职业资格考试的主干课程。

3.全口义齿工艺技术是职业技能竞赛项目支撑课程。职业技能竞赛不仅能展示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同时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形式,可以对学生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和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考察检验。职业技能竞赛试题一般依据行业最新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设置,高度模仿或真实再现企业工作环境和作业流程[6]。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已形成“全口义齿排牙与牙龈雕刻”的“校级技能竞赛―省级技能竞赛―国家级技能竞赛”三级技能竞赛体系。作为支撑该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的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课程,可以为竞赛提供更强劲的理论与技术支持,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引领和带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与发展,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二)WHAT―全口义齿工艺技术的课程内容

1.教学内容确定:课程内容的选取应按照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同时考虑到高职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全口义齿在企业生产流程中可分解成多个制作工序:模型制作牙合托制作上牙合架排牙蜡型完成装盒去蜡充填树脂热处理开盒打磨抛光。我们将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全口义齿制作的工艺流程为线索来设计,以行业企业对口全口义齿制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印模模型制作技术、牙合托制作技术、上牙合架技术、上下颌人工牙排列技术、牙龈雕刻技术、装盒与聚合、选磨与磨光等。

2.课程教学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内容,确定了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课程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能辨别无牙颌解剖标志,并根据解剖标志设计个别托盘和全口基托的伸展范围;能标明牙合托、牙合架的组成、能描述上牙合架的步骤;能比较人工牙的种类并选择合适的人工牙;能列举人工牙的排列原则;能详细论述每一颗人工牙排列的技术要求;能定义全口义齿平衡牙合的概念;能详细论述全口义齿蜡型塑形的步骤与技术要求;能选择全口义齿的装盒方法及热处理的时间、温度。能力目标:能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企业标准制作完成合格的全口义齿;能发现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并进行分析纠正;能对全口义齿制作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素质目标:具备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关爱生命;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

3.教学重难点:重点―人工牙的排列原则、人工牙排列的技术要求、全口义齿蜡型塑形的步骤与技术要求。难点―牙合架的组成、全口义齿平衡牙合的概念。

4.教材选用: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加强教材建设是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成和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课程依据《口腔修复工国家职业标准》要求,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同时选用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全口义齿学》作为参考教材。

(三)WHEN―全口义齿工艺技术的课程前导后续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课程设置在第3和第4学期,共计128学时。其中,理论20学时,实训及操作考核88学时。其前导课程为口腔解剖生理学、牙齿雕刻技术、口腔材料与工艺技术概论;平行安排的课程有固定义齿工艺技术和可摘义齿工艺技术课程;后续课程包括口腔正畸工艺技术、口腔专业英语和毕业顶岗实习。通过前导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牙体解剖、义齿材料知识及牙齿雕刻技术,掌握了义齿制作的工艺流程。固定义齿工艺技术和可摘义齿工艺技术课程等核心课程平行安排在这个时间,也能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口腔修复体制作异同产生直观感受和思考,可以更好地做到融会贯通。后续课程为毕业顶岗实习,使课程培养与企业工作岗位过程做到无缝对接,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验证和巩固课程的学习效果。

(四)WHO―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课程的师生情况

1.师资建设。教师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其专业技能直接影响口腔工艺人才的培养。由于大专层次的口腔医学技术是一个新设置的专业,国内几乎没有现成培养的师资可利用,因此师资队伍建设主要通过“内培外引”实现。①内培―主讲教师研究方向为口腔修复学,对全口义齿理论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为增强其实践动手能力,专业委派该教师前往日进齿科材料(昆山)有限公司参加全口义齿师资培训班,并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培养教师的顶岗实践能力。②外引―定期聘请行业企业全口义齿技师来院示范教学、参与实训授课等,建立“专兼结合、校企互通”的教师队伍,改善教师结构。

2.学情分析。由于填报志愿时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就业岗位等认识存在偏差或理想化的看法与期望,入学后认识到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与口腔医学专业的差异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出现转专业率高的专业认同感低的问题[7]。但在接触一年的专业前导课程的理论及实践学习后,学生对课程设置、专业方向等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经过专业老师及优秀毕业学生的专业教育,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有所上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择业意向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态度等趋于稳定。但全口义齿工艺技术毕竟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差异会随着课程的进行慢慢显现,需要老师理性区别对待,想办法通过学生的荣誉感和竞争意识来弥补。

(五)WHERE―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课程的教学环境

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授课期间可以穿插播放一些教学视频或模拟动画,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我校口腔医学技术实训室设有技工操作台60台,拥有先进的摄录像投影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石膏打磨机、义齿压榨器、热处理温控箱、技工打磨机等教学设施。同时,口腔医学技术实训室的设置根据“工序化”的特点,严格按企业各类口腔修复体制作流程进行设计,下设模型室、热处理室、打磨抛光室等,并在实训室墙上设置相应实训工序的操作流程或设备使用要求。尽可能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和职业素质进行学习与训练,保证了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

(六)HOW―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课程的实施评价

在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提升方面,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职业竞赛激励、就业前景分析(老龄化对全口义齿需求的增长)、责任感与成就感培养(全口义齿对于无牙颌患者的重要性与不可或缺性)等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与学习热情。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课程以工序为教学单元组织教学,即以全口义齿制作工艺流程为线索来设计。在实训工序教学中,大量应用“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实行“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即先由教师利用视频展台、投影仪等设施进行现场示教(教),学生同时揣测观摩(学),学生在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实训室内,按照义齿加工企业的全口义齿制作工序和具体要求进行现场操作练习(做),教师随时按照企业标准对学生作品进行指导、纠正及进行相关讲解(评),培养学生制作全口义齿和检验其质量的能力。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通过完成工序并达到质检标准而实现学习目标,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融学习和工作于一体。

课堂教学采用分层小组教学法,即根据学生层次,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每个小组均由具有不同水平动手能力的学生组成,选拔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小组之间是竞争关系,小组内学生之间是合作互助关系。在小组合作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过程中,组长积极发挥各位组员的长处,督促、帮助小组内的同学完成任务,并且组织小组讨论,反思操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通过“扬长”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找到成功的基点,通过“补短”激发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对成功的渴望。在班级中逐步形成和谐一致、扬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氛围,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发挥班级的整体功能。

同时,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完善课程教学网站内容。以便利的校园网络和数量充足的多媒体教室为后盾,把课件、讲义、视频、参考资料、作业习题、专业行业网站链接等教学资源挂在网上,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能力。此外,鼓励学生通过教学平台、QQ、微博、微信等媒介“晒”自己的全口义齿作品及制作体悟,积极营造分享知识、分享经验、分享快乐的分享氛围。

最后,课程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形成多元立体化考核评价体系。在课程考核中,采用阶段考核、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并重的考核形式,通过笔试、操作考试、校级技能竞赛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增加学生小组协作意识、团队竞争力、团队耗材消耗等综合素质评价,建立灵活、实用、多层次的考核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三、结语

课程教学实践证明,运用5W1H方法进行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课程教学法实践,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经验,任课教师也在不断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了教研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军侠,潘菊素,任国灿.以说课为抓手 全面推进高职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1,(11):153-154.

[2]陈鲁,陈宜刚.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精神科护理说课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7):95-97.

[3]符湘萍.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说课设计[J].电子世界,2013,(18):166.

[4]蔡章职,徐晓毅,李达生,等.利用直观教学提高全口义齿排牙技能[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7):96-97.

[5]刘洪臣.口腔修复工成为卫生行业特有的国家职业[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7,(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