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初中体育教学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与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儿童向少年的过渡阶段,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体育教学作为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意义已经尤为突出。在许多中学的运动会中,学生都积极参与50米,400米,800米,跳远等运动的比赛,在体育竞技中不但提升了身体素质,也培养了勇于拼搏的精神。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课不被学校重视,尤其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许多老师认为文化科占中考比重大,体育科占比重小,而忽视了毕业班的体育课,为了挤出时间让学生冲刺中考,而缩减毕业班体育课。然而体育中考为广州中考必考科目,体育中考成绩足可以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和升学情况,且运动不但能够让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也能够让学生的心理得到放松。在与他人一起配合的过程中使学生增强沟通能力,在心里产生一种愿意与人交流的亢奋心态,打开了封闭的心理,这种兴奋对人的情绪会产生特殊的陶冶作用,可以侧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育部新出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健康第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这一新的教学理念的提出,打破了原有的教学理念,重新定位了体育教学的目的与目标。我们需要寻找一条师生能够共同沟通与配合的教学途径,顺应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里进行相关的素质教育训练,并且在训练的同时能够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自由发挥的时间与空间。

二、当前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现状

1.现在许多初中的体育老师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的依旧是理论讲解,简单动作练习等教学内容,无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对新知识、新方法的认识仍处于教学的浅显位置,每节课重复讲解一样的知识,这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2.部分老师强调学生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听从自己的命令,不允许他们对运动的兴趣得到释放,使得课堂气氛枯燥无味,也扼杀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最终让教学缺乏趣味性,使学生失去对体育的兴趣。

3.忽视放松运动及基础知识普及。部分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忽视运动的损伤问题,认为体育课只是简单的基础训练,很少出现运动损伤的现象出现,因此也很少对学生的伤后处理的基础知识进行普及。对于下课之后的放松运动,为了节省时间,一些老师也忽视这一过程,因此容易造成学生的暂时性脑贫血,严重时产生休克的现象。

三、优化体育课堂的实践与反思

1.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中,要在大纲要求的基础上,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为实现教学目的而去进行教学,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勇于创新,目标明确,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多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多去询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程内容。在所调查的几个班级的学生中,97%的学生希望能够在课堂中去除一些枯燥无味的基础性教学,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虽然一些基础性训练是务必要求掌握的,但是还有一些本身是属于学生能够容易掌握的动作,尽量减少课上的练习时间。学生对于游戏的兴趣比单一的基础性的练得多,因此顺应学生的要求,我会将一些基础性的练习融入小游戏中去。

2.定期举办小型比赛,培养学生兴趣。光有基础性的体育练习是远远不够的,一般体育教学中,分课时将基础训练讲解完之后,教师基本不会再回顾过去的知识,但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我会在课堂中定期举办小型的比赛,取名“趣味运动会”。在比赛中,我会让学生两人一组夹着球跑50米,提升速度与肢体协调性,然后投掷手球等。这样定期的比赛,能够让学生对体育运动提升兴趣,并且能够巩固基础知识。赛后,我会增加对学生进行赛后点评等教学的内容,巩固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并且能够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3.加强体育运动的科学性。对于以往的一味地体育练习,只会让学生的身心疲惫,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阶段,高强度的练习会让学生疲惫不堪,甚至影响学生学习的状态。在实际训练中我注意结合科学理论知识,注意劳逸结合,让学生身心不再紧张。比如在中长跑这一阶段的教学,因为是极费体力的一项运动,而学生的体力是一定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地为了让学生完成课堂内容而去加大练习强度。学生在经过强度负荷的跑步练习后,肌肉中的乳酸堆积,会直接引起肌肉的机能下降。很多学生由于平时不运动,在每星期的体育课后会肌肉酸痛,两三天内行动不便,因此我们需要注意这一情况,将课时尽量分为小的多段时间,在中间休息的5~10分钟时间,带领学生多做一些拉伸运动,让肌肉放松。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兴趣激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5-0090-02

\[作者简介\]薛伟(1977―),男,江苏如皋人,本科,江苏省如皋市九华初中教师,中学一级。

初中体育教学中常常会有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而对体育本身不感兴趣的情形,怎样才能真正激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呢?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体育教学设计中重视学生的兴趣激活设计

体育教学设计是实施体育教学的蓝图,是教学实践的先行组织者,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个环节恰恰最容易被忽视,因为体育教学设计在很多体育教师看来是多余的,这显然不利于激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教师需要改变教学观念,将兴趣这一类非智力因素真正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点。当前对初中体育教学的评价主要集中于体能素质与技能考查上,不同级别的教育行政部门都出台了体能测试与中考体育项目考核的相关办法。这种测试更多的是一种体育教学结果的检测,而教学过程要落到实处,离不开非智力因素的支持,其中兴趣是第一要素。笔者以为,教学设计中对兴趣的激活应当渗透到每一个细节当中。以起跑教学为例,教师需要认真考虑以下这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跑尤其是起跑的认识。根据笔者的经验,很多学生对跑的训练认识是不到位的,且不说生活中常常有跑的情形,就说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就经常有跑的训练,于是学生常常认为这是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的学习内容,因而在思想上不够重视。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结合兴趣激活来做好教学设计。有效的做法是通过数据来说明起跑技术的重要性,即通过数据对比,让学生感悟良好的起跑技术对跑的成绩是有影响的。之所以选择这一思路,是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学习已经进入逻辑推理与判断的阶段,具有说服力的数据更加容易让他们形成对体育学习内容的理性认识,而这种认识正是兴趣的重要来源。

第二,教师要设计好教学内容的每一个细节。起跑是一个需要重复的教学内容,起跑不是学生一下子就能理解并学会的,而一旦陷入机械的重复,学生又会失掉兴趣。那么,怎样避免这种重复性呢?关键是结合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表现,让那些对动作要领掌握得好的学生作示范,让动作要领掌握不到位的学生观察、模仿。这样既发挥了学优生的主观能动性,又保护了学困生的自尊心,帮其树立自信,而这些措施正是兴趣激活的重要保证。

第三,教师要预先设计好本课教学反思的着力点。这里首先强调的是教学设计之时就要确定好教学反思的重点内容。

二、体育教学实践,将兴趣激活作为判断依据

有了良好的教学设计,兴趣激活就成功了一半。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当然就是教学实践了。这里仍然以起跑的教学为例,谈谈兴趣激活的实现途径。

上面提到通过数据比较来激发学生对起跑技术的理性认识,笔者的做法是教师自己示范或者事先选择1~3名体育素养较好的学生示范,具体的比较过程就是不采用起跑技术,只采用生活中跑的方法进行五十米跑的数据测试,然后再记录辅以起跑技术支持的五十米跑的成绩。通过多人多组数据的对比,学生会发现采用了起跑技术的人或组成

绩更好,在数据对比的基础上进行解释,实际上就是用事实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同时又借助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起跑技术的理论不要过于复杂,只要从采用技术与否的对比上进行解释即能让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科学的认识。

然后在面向全体学生的训练中,必然会出现学习结果有好有差的情况,这个时候让部分学生示范,则能深化示范学生的认识,促进其他学生进一步理解起跑技术的作用。以蹲踞式起跑技术的学习为例,示范者往往会认真分析如何结合自身的身体特点去调整起跑角度等。而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必然会看到他们调整的过程,于是就会猜想这样做的必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动作要领掌握不到位的表现,然后亲身示范(实际上也是一种比较过程),这样就从引领与促进两个方面做好教学工作。教学经验表明,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高度集中,实际上这就是学生深层次兴趣被激活的表现。

三、体育教学反思,将兴趣激活作为研究重点

在激活体育学习兴趣的研究中,笔者发现教学实践之后进行反思是一件极其重要且系统性非常强的事情。在笔者看来,教学反思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就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反思,这样可以发现学生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也可以有效地寻找克服这些不足的方法,这显然是有益的。但仅仅这些还不够,教师还要向第二个层次努力。第二个层次是指一种系统性的、基于兴趣激活的反思。因为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内容,这种系统性的反思重在结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判断、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反思的过程中运用兴趣激活方面的教学理论。这样的反思能够从设计的角度入手,因而具有前后的一致性,效果往往更为明显,其反思的重点也就不只是学生的学习,也有自身的教学。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后现代主义”——乃是西方哲学新生发展出来的几个思潮和倾向的总称,其主要是指在西方20世纪60年代里所展现出来的哲学思潮,对于现代哲学思维以及近代思维方式的一种反思和超越,有很多学者在学术领域里运用后现代主义的思想重新审视和反思众多学术领域,并且研究出新时代的理论和观点。在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观这一大的背景之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后现代主义哲学和文化思潮对于校园课程理论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而随之产生。传统的课程理论观念被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观所批判,尤其是被课程典范“泰勒原理”进行了系统化的批判与反思,用以新的课程理论视角和价值观阐述了课程的实质,有利于建构新的体育课程理论新体系,有利于深化体育教学课程的改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通过众多学者的研究,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于西方教育界有着非同一般的触动和冲击,并且在体育课程建设的将来发展上面卓有成效。我们可以结合中学实际的体育教学课程改革,联系当下的问题来寻找借鉴点,从而得到新的启示。

2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如今初中的体育课教学目标,其主要目的就围绕着体育中考项目进行课堂教学与训练,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养成出发,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更应采用统一的方式和标准来真正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的学习,太过重视体育的分数,片面的发展身体素质,严重地压抑了中学生对于体育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发展,特别是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心理需要。长此以往,青少年的个性受到压制、失去了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翻阅传统的教材发现,其中主要是以教授竞技运动技术,以技术动作的合格为目的,从而忽略了学生全面的身体素质的发展,忽视了体育专业知识和健身方法的再学习以及对于终身健身意识和运动技能学习的培养。如果还是按部就班的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21世纪高要求、高素质的人才素质要求下,我们需要走得路还有很长。

3探寻后现代课程观视阈下的中学体育教学新路

3.1基础+选修——聚焦在全人发展上的体育课程模式

在校园体育教育的领域当中,“社会本位”和“个体本位”的教育观念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体育教育价值观,即体育教学手段论和目的论。在体育教学手段论价值观中,其运动的主要目的在运动健身的本身之外,为实现社会目标他们把运动作为一种手段,这种价值观念体现出“社会本位”的思想。然而在体育目的论的价值观念中则认为,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运动的本身,所谓的运动本身是把目的定位于运动自身和人的自身,强调人的个体在参加运动过程体会到自身满足的目的,该种价值观体现出“个体本位”的思想。在后现代课程目的当中其主张的是“全人”发展,并不是“完人”发展。将学习作为手段,且是生活目的的原始,科学与人文两种思想相结合,让体育教学课程成为学生的生活、成长、发展的过程。然而“全人”的发展不等同于“完人”的教育,并不主张特定人格的标准,是要求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全面化、完整地发展。全人的发展也不是主体性的教育观念,其主要观点是主张个体发展的主体性,也发展个体的客体性和主体间性。不仅要发展个人的反思能力和理性判断的能力,也需要展现个体的非理性因素。由此,体育教学课程的目标要向“全人”方向发展。从3个维度(生理、心理、和社会)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课程的主体功能,让学生的成长和生活与体育息息相关,让体育融入生活,形成生活中的一个部分,达成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基于“全人”发展后现代体育课程观,我们提出了“基础+选修”的初中体育课程模式,在每星期三节体育课中,将其中两节定为“基础课”,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中规定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体操等为教学内容,贯彻实施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勇敢、顽强等的优质品质。另一部分的课时定为“选修课程”,在选修课的选择权利中完全遵循学生的个体,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分班级,进行专项教学,开设项目有:健美操、跆拳道、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种类达数十种。这主要就是为了发展学生个性化、健康成长,同时培养学生特长,促使中学时期就能够根据自我的选择一项至多项的特长爱好,这样也就能够与高中的体育教学相接轨。培养运动习惯、科学有效地锻炼,就能够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标。发展全人观念,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全面的发展自己。

3.2“合班分项”走班教学——体育课程实施注重创造性和重建性

在中国的传统时期的体育课程的实践进程中,过于强调统一化、标准化,紧扣大纲内容、计划、教材,这样子的条条框框限定住了体育教学工作者,让他们失去了开发新的教学模式、新课程的开发能力低下,在思想上就得到了禁锢。当体育教师拿到《体育课程标准》时,顿感不知所措、也不知体育课该如何上。因《新课标》与教学大纲有着本质的区别,既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也没有限定考试的方法和标准等,这就给予教师更多的选择空间,这样有利于新课程的开发与创新,也激发了教师的创造能力。“合班分项”走班教学:是在体育教学中,打破原有的班级界限,以运动项目为核心将一个年级的若干个班的体育课安排在同一节课,由几位老师同时分多个项目开展体育教学,组成新的运动项目专项教学班,学生进行走班学习。在选修课中采用“合班分项”走班教学形式进行体育教学是初中教学组织方式的重大改革,具有挑战性,也很有难度。重新定位了初中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以往的初中体育以共性教育为根本,我们提出了在完成共性教育基础上的差异化教育,即允许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开始进行运动项目爱好的发展,并且形成运动特长,并借助运动特长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在课程内容上进行必修与选修部分的划分,重新架设了初中体育课程的结构体系。以往的初中体育课程只有必修内容,没有选修内容,课程内容体系成单一化状态,不太受学生的欢迎,也不能更好地完成体育课程的目标。建立必修加选修课程架构后,能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提高体育课程的针对性,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引发初中体育教学组织方式与教学方法重建。由于实施必修加选修,两类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式肯定会有所不同,必修的基础教学内容采用什么组织方式效果最好?选修的运动项目以什么教学组织方式来进行效果最佳?这些都是在该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予以创新性解决的,研究必然形成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新的教学方法体系。初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水平将会更深入。以往初中教学注重的基本运动技能与体能的发展,对初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水平更多强调肌肉记忆,但对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与社会化意义突出较少。而实施“基础+选修”课程以后,由于运动项目选修教学的细致、深入让初中学生接受的教育会更生动与精细,对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将有更多的教育效能。对初中体育教师专业化会有较大推动作用。初中体育课程实施“基础+选修”后,对体育教师的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定带来他们专业化的反思与改变。只有改变只会教基础,不懂运动项目专项化教学的现状,初中体育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今后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

4结语

后现代主义思想的立场被后现代主义课程所秉承,从而对于传统的课程理论提出了挑战,这些思想和观点的碰撞,让更多的学者对重新审视体育教学课程论的建构有了更多的新思路和研究突破,有利于深化体育教学课程的改革。基于后现代的课程观提出的“合班分项”走班教学即“基础+选修”课程模式旨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做一些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选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课改受惠于学生。敢于质疑、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理应成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恪守的基本准则,这一课程模式必将成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路径选择。

作者:荣建 单位: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3.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体育教学;新方法;策略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加深了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初中体育教学呈现出了新的更加鲜明的特点,也引起了学校教师的重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在新课标的影响下,初中体育教学中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采取新的方法和策略,对教学进行改革。

一、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的特点

1.健康第一

对于体育新课标而言,课程观念的更新是最为显著的特点,“健康第一”的观念深入人心。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摒弃了传统重复式的训练以及运动量的增加,而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理念,将教学的核心和重点放在了关注全体学生的健康方面。

2.学生为主

在新课标的影响下,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开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如传统教学模式板进行死板的技能和知识传授,增加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和合作教学的机会,使得学生自身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3.课程创新

从课程设计方面,可以清晰地看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当前,初中体育教师更加重视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立足学生的角度去对课堂活动进行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切实做到了因材施教,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的不足

虽然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工作呈现出了更加鲜明的特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新课标的应用也使得教学工作中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重视不足

虽然素质教育提出已久,新课标也的得到了执行,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在教学中仍以升学率为目标,对于体育教学重视不足,出现了随意占用教学时间的现象,体育课堂教学实践被剥夺,教学成效难以体现。

2.设备短缺

一般来说,体育设备和场地受教学活动的影响,需要定期进行整修和更新,但是,当前许多学校对于体育教学的不重视使得这部分资金短缺,无法满足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从而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3.教学模式

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强调教师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统一讲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基础水平,使得学生对于体育教学不感兴趣,积极性不高。

三、新课标下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水平的对策

1.充分重视体育课

虽然学生的天职是对于知识的学习,体育课不被看中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其在现代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说,体育课的有效展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提升,是新时期学生的发展方向。因此,初中院校要充分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升体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2.加大体育资金投入

从学校方面看,应该更新办学的指导思想,加大对于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遵循素质教学理念,转变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做法。一方面,要结合实际需求,购置体育教学中必须的相关器材,同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工作,确保这些体育器材可以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同时也可以避免重复购置、人为损毁等现象;另一方面,要实现与家庭、社会的全面沟通,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不断提升体育教学的水平,实现教学目标。

3.创新体育教学

首先,创新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血红色的兴趣和不足,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目标。其次,创新教学模式。针对学生体育基础的差异性以及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可以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实现因人施教。然后,创新教学目标。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其最终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在于帮助下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精神。因此,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创新,以顺应时展的潮流,为学生日后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转变教师观念

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该顺应新课标的要求,及时转变观念,充分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贯彻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做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转变课堂教学的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锻炼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摒弃传统以分数定输赢的观念,切实提升体育教学的成效。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影响下,初中体育教学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也暴露出了新的问题,体育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以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标的实际要求为参照,对教学活动进行改进和创新,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游戏教学;现状;策略

体育游戏是一种充分考虑体育教学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趣味性的体育活动,是对传统体育活动的一种灵活变形。体育游戏所具有的竞争性、趣味性能充分满足初中生的好奇心,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于改善传统体育教学所带来的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一、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地方尚未将体育纳入考核范围,因此对于体育课程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不仅难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也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在将体育游戏纳入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地方,存在教师只是简单的选取体育游戏而不考虑教学目标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教师备课态度不认真,仅是从众多体育游戏中选取一二来应付体育教学时间,并没有深刻思考此项体育游戏是否和教学目标一致,游戏的具体开展细节也没有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另一方面,部分年轻教师为了博得学生的青睐,设计一些与学生年龄、心智不相符的游戏,使得游戏开展起来忽略了体育教学的本质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在选择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智特点,结合体育教学的目标,设计适当的体育游戏。

2.体育游戏忽视体育的技能性

由于当今体育教学提倡将体育游戏融入课堂之中,通过提高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来提升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但在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片面的关注体育游戏的趣味性,而忽视了体育教学的本质是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使得最终的体育教学难以完成其预期设定的目标。例如,在提升学生跑步技能的教学中,教师选取“三足两脚”的游戏,难以达到提升学生跑步技能的目标,反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平衡能力,使得体育游戏内容与教学目标不相符,迟滞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进程,影响学生各项体育技能的提升,偏离体育教学的本质。

3.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

尽管体育游戏已经在逐步的引入初中体育教学中,但是由于缺少一个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使得体育游戏的教学方式停滞不前,难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目前,大部分使用体育游戏的地方,其学生的积极性在逐步的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课的评价及喜爱程度也在不断地提升,但是由于体育游戏的初步引入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评价机制的缺乏使得体育游戏的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的反馈,因此,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于不断改善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意义,也有利于不断完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教师做好准备工作

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备课前,要积极调查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了解大部分学生心智的发展情况,根据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体育游戏。对于课堂气氛较为沉闷的班级,可以设计“撕名牌”等能带动学生激情的游戏,通过角色分配,使不同学生具备不同的特点,同时组建不同的团队进行比拼,这样通过一个团队的通力协作,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活跃班级的人际关系,从而有利于带动学生的情绪,改善班级课堂气氛沉闷的缺点。对于低年级同学,可以降低体育游戏的难度,主要以锻炼学生的身体为目标进行游戏设计,随着年级的增高,体育游戏的难度也应该在不断提升,避免一些小儿科的体育游戏出现在高年级的课堂中,造成高年级学生对体育游戏的“不屑一顾”。

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阶段,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将学生的追求与体育游戏设计相结合。比如,“跑男”最近在学生之中是广为谈论的话题,基本所有学生都对“跑男”表现出高涨的热情,因此,在以提升学生跑步技能为教学目标的课堂中,将“撕名牌”的游戏融入课堂之中,会大大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提升着学生的体育素养,开发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团队合作意识。

2.体育游戏内容与教学目标形成一致

由于当前很多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设计时忽略了初中体育教学目标,使得体育游戏的最终效果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学生的体育素养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在进行体育游戏设计时,初中体育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其教学目标,在坚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与之相适应的体育游戏,例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跳绳技能,因此,在坚持此项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设计“跳绳比赛”或者“跳绳接力”等活动,将趣味性的元素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中,改变枯槁的体育技能讲解等教学方式,融教于乐,引入竞争机制,不仅可以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标,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初中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也完成了学校设置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快乐中不断提升了体育素养。

3.增大体育游戏的覆盖范围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地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对初中体育教学手段的开发也远远落后,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非常广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初中学校要加大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鼓励初中体育教师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将体育游戏引入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同时,在既存的体育游戏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及学生心理、身体的发展,创造出更多与学生相适应的体育游戏,改善当前体育教学不均衡的状态,增大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覆盖范围,降低不同地区学生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发展失衡现象的发生。

4.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健全的评价机制是不断改善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所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不断的评价与反思,总结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利与弊,才能最大化地发挥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降低体育游戏在其中发挥的负面影响,优化初中体育教学手段,针对学生在体育游戏中的反应,及时做出反馈,真实地记录学生的游戏状态,通过不断的探讨与切磋,提升体育游戏所发挥的效果,从而保证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保证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趋于一致。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体育游戏的趣味性、技能性等特点对体育游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突出强调了体育游戏能够不断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健学生的身体,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龙.初中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9(5):142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游戏教学法;应用;策略分析

一、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就目前形势而言,我国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对体育都不甚了解,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且在实际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学习比较缺乏兴趣。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的体育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步向新的教学模式转变,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探究性学习、激励教学法、自主学习法、游戏教学法等。实践证明,这些新的教学方法都存在着其自身的优势,但是在我国现阶段教学中能否进行彻底的实施,还具有一定的困难和障碍。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教师多年的传统教学观念不能得到切实转变;二是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比较差,学生主体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初中体育教学对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同时也能够说明以上现状。虽然游戏法能够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体育教学中对其应用仍存在不足之处。

二、游戏法具有的优势

游戏法就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以做游戏的方式,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和发展。游戏法的应用具有一定规则,教学中要在规则范围内,使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切实得到发挥,以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将游戏教学法与体育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形式,锻炼与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将游戏规则与结果作为判定学生胜负的依据,可以使学生积极融入体育教学当中,构建出一种和谐的教学情境,包括教学场地、体育器材、学生、游戏规则、游戏结果等因素。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导,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游戏法应用对策分析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完成教学任务,优化教学效果的第一步,众所周知,产生了学习兴趣就找到了最好的老师。如果想让初中生对体育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其一定要建立在学生要喜欢体育这门课程上。教师应当在此方面进行有效把握,使学生对体育学科产生兴趣。对于应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从自身做起,在体育课堂上,要摒弃传统的那套陈旧的教学方法,因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教学改革,在体育课堂上教师不要存在传统教学中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要与学生保持一种平等自然的师生关系,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善于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细心观察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应及时给予纠正,使学生可以在游戏教学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丰富完善游戏教学法

初中体育教学中关于上课的内容诸多,(下转第128页)(上接第127页)体育教师要根据各种各样的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游戏方式,游戏的内容主要包括球类游戏、跳跃类游戏、投掷类游戏、赛跑类游戏等,通过这些游戏类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运动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的发展,进而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不断丰富体育教学中游戏的方法,遵循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再科学、合理地进行游戏设置。另外,课下教师应当对课堂上的游戏法进行深入反思,探寻其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且及时采取相对应的完善策略。

3.以游戏促发展

在体育课堂游戏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游戏比赛,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合作意识,这使其以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已具备了合作意识,他们发现往往自己一个人无法做好的事情,而通过几个人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完成。但是对于有些学生仍不能够树立起这种合作意识,对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展开体育游戏,以竞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此外,这样做也能够培养其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黄强.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实施游戏法教学效果分析[J].学园:教育科研,2012(6):111.

[2]张辉.游戏法在初中体育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课程;传统;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4-0053-02

根据新课程要求,初中体育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体质和心理素质为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引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热爱锻炼,热爱体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突出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

初中体育教学不管是教学过程还是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都有一定误导。在我们现在的初中教学中,体育教学得不到重视的观念盛行,而且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也只是简单地引导,不注重学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从主导转变成引导的角色,而学生应该变成课堂的主体。在日常的教学中,应以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突破口,多方面地满足学生在这一特定阶段对体育教学的需求。由于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主体的特殊性,造成课堂的特殊性——教学对象数量多,课堂的开放性强,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求多样,所以能否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就决定了体育教学中课堂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当建立起平等的关系,由于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发育阶段,逆反心理严重,体育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应以交流为主。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自身教学方式方法的探讨、研究,多掌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技能。为了激发学生的情趣,教师应以教给学生更多的以体育锻炼为目的的技能,而且要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不能强制要求,更不能以掌握程度对学生进行差异的评判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师生之间“平等、友善”的情感

新课程要求,学生和教师之间应该建立“平等、友善”的关系。这种平等、友善的关系有利于教学更接近学生,且与学生形成心灵上的沟通和共鸣。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应该转变那种严肃、死板的形象,只有改变教师在学生中的固有形象,以更加亲和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长久下去才能增加学生和教师的默契感,才能在学生和教师和谐相处的氛围中完成教学。

教师和学生的正常交往,也能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与那些体育技能和相关知识同样重要。加强师生关系,也能够让教师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使初中体育教学在关心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能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利用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来全面激发学生的认知性和能动性,打破传统教学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正真体会到主动学习的乐趣。

三、体育教学要与时俱进地引进新的教学模式

面对时展,体育教学应当不断努力引进和创新教学观念,努力使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能够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同。在引进和创新教学模式时,除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体育基础技能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日常教学中,要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使体育教学摆脱课堂的死板,使体育教学更具有灵活性和游戏性,从而增强初中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不断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班级凝聚力。

只有这样的初中体育教学,才能在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又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具有集体荣誉感,最终达到自觉服从教学规范的目的,既愉悦了身心,又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和区别教学的关系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差异的具体情况,进行区别对待,这些表现为学生个人的喜好、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和教师的引导等。由于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要想使他们达到锻炼身体和愉悦身心的目的,就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尽量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要。也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学生差异,最大化地取得教学成果。

在初中体育教学进行“因材施教”,就是要既专注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的特点。在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后,要更多地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活动空间和时间,同时还要挖掘学生的特长,并善加引导,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意见,使特长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

此外,初中体育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应变能力,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趣味性和恰当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领会以及技术技巧的掌握。这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变化、减轻压力负荷,使教与学的效果都能达到最大化。

五、注重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同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然而,初中体育教学长期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致使很多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处于较低状态,心理素质高低层次不一。由于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很普遍,父母的疼爱也忽略了子女心理素质的培养,所以体育教学对心理素质的培养也就成为当务之急。在中小学中有15.8%,大学生有20%以上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这也是我们初中体育教学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原因之一。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该以体育项目作为心理素质培养的手段。例如,篮球运动项目,受篮球自身特点的影响,原地投篮是篮球运动教学的必要内容之一,但是投篮过程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其中心理因素非常重要。为此,就可以进行篮球对抗赛,挑选学生作为选手,让他们进行对抗演练,这样的比赛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还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六、多举行体育比赛

初中体育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目的的,学校应该举行更多的体育比赛,来促进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而体育运动是体质、思想和技能三者的有机结合,少了任何一项都不能算是完整的体育运动。而学校举办的体育比赛就是以各项比赛项目为基础的,这也有利于学生对体育课堂产生更深层次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江启灿.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新课程(教研版),2011,(4).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范文第8篇

一、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兴趣

要上好体育课,首先要使学生明白体育课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只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才;只有拥有强健的身体,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繁重的学习中去;只有拥有强健的身体,才能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

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主导因素,因而在体育教育教学中,要多了解学生的喜好,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制订课堂教学计划,使得我们的课堂具有大众化趋势。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单一的训练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精神疲劳,丧失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那么我们的课堂最终也就只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因此,能否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发现,男生大都喜欢篮球,女生大都喜欢体操,那么我们就可以针对学生的喜好进行分组,以竞赛的形式开展辅导教学,初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大都很强,我们就将其正确地利用,投其所好,通过教学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游戏教学法通常在教学实践中都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所谓游戏教学法,就是一种遵循很简单的规则,让人有很大的自由活动余地,可以随意支配动作的难易的教学法。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实现,初中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都很强,我们如果将其压制,只能造成学生的反感,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那么我们何不正确地引导,将其利用呢?游戏教学法是最为大众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不分层次、全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学习,而且不受教学场地的限制,我们在课前可精心设置游戏内容,保证我们课堂形式的多样化,使学生的参与程度更高。

换言之,这种教学方式也就是我们利用了初中学生好玩的心理,将玩付诸实际意义,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就集中在了课堂上。游戏教学具有舒缓压力的作用,例如,结束部分用音乐伴奏来放松肢体,或听信号大声笑来放松情绪。全校性的体育活动可以组织拔河比赛、球类比赛等,这样可以促进学校学习气氛的转化,可以扭转后进生,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提高学习兴趣;班级体育活动亦可引入体育游戏,比如跳绳、小群体的竞赛,均可调节学生关系和增强班级凝聚力。同时,学生在文化课学习过程中积攒下来的压力,也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放松。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遵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体育教学的长远利益,是中学体育教学当前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帅刚.初中体育教学反思.新课程学习,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