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厂环保运行工作计划

电厂环保运行工作计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电厂环保运行工作计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厂环保运行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年大气方面的工作牢牢围绕《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中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目标和要求,以两控区和机动车污染防治为重点积极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两控区污染防治工作

1、国务院正式批复由我局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联合上报的《两控区“十五”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计划》,这是*年规定两控区后国务院首次批复的规划,为全面推动两控区工作,实现“十五”两控区污染控制目标提供保障。

2、召开了全国两控区工作会议,总结*年以来两控区各地工作进展情况,交流经验,并部署了近期两控区重点工作。会后,向总局领导提交了关于两控区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总局两控区工作的建议。

3、组织*市和华能电力公司开展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及排污交易政策实施试点工作。为试点工作制定了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指标分配至排放源的方法;二氧化硫排污许可证治理办法;固定大气污染源在线监测运行、治理办法;排污交易治理办法等技术指导文件,指导试点地区核定当地重点污染源的二氧化硫答应排放总量指标,开展交易试点,并进行了培训。

4、严格控制两控区新建项目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对监视司会签的20余个项新建项目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认真审核,提出意见。

5、组织山东、江苏、浙江、山西四省开展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总量分配绩效方法的试点工作,调查四省电力行业绩效(每度电二氧化硫排放量)现状,提出四省电力行业绩效指标,核定二氧化硫总量指标。

6、积极推动国家有关经济综合治理部分出台有利于火电厂脱硫的经济政策。提出了“促进火电厂脱硫有关经济政策的建议”,召集部分脱硫火电厂和脱硫公司开会进行讨论。目前正在与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进一步协调。

(二)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

1、为落实国务院批准*市提前执行国家机动车第二阶段排放标准(欧2标准)有关要求,了对达欧2标准车型进行型式核准的公告,首次公布了我国第一批达到欧2标准车型的公告,这对促进我国今后的新车治理体制改革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年已四批3000多个达到欧2标准车型公告。

2、加强我局对新生产机动车环保达标的监视治理,完善了审批程序,理顺了治理体制。继续了四批新生产机动车环保达标目录(近3000个车型);调整了对新生产机动车排放达标申报审核工作规范,进一步进步审核工作效率和质量。

3、继续推进出台《防治机动车污染监视治理条例》。重点就新生产机动车环保准进治理体制题目,与中编办、国家经贸委和认监委协调。

4、与国家经贸委共同组织了对重点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化油器微型车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目前全国已经停止所有化油器微型车的生产,从今年年底开始国家经贸委将取消此类车的公告,公安部分不再予以上牌照。

5、与公安部协调在用机动车定期排放检测监视治理的职能转移工作,召开部分重点城市在用机动车污染监视治理工作讨论会,对目前机动车污染治理方面存在的题目进行调查,组织制定有关在用车定期检测的治理规范。

6、与国家经贸委共同继续对提前达到国家第二阶段排放标准的低污染排放小汽车生产一致性进行审查。到目前为止,审核料共有11个企业的111个车型获得减税。

7、加强对农用运输车污染的监视治理。与国家经贸委联合《关于改善农用运输车尾气排放和噪声污染题目的通知》;召开农用车生产企业会议贯彻落实,实施《农用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限值及丈量方法》的通知;要求农用运输车按照新标准组织生产并进行达标车型申报。

8、与建设部协调发展城市电车工作,积极推进城市发展无污染电车发展。与科技部共同推动清洁汽车行动。

(三)推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工作

1、依照大气法,规定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与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建设部、公安部等7部委协调,完成《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的划分方案》上报国务院批复

2、继续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颗粒物源解析工作,组织培训,指导重点城市制定空气质量达标计划。

3、与科技部共同推进清洁能源行动,确定“十八”个示范城市,促进城市用自然气、电、可再生能源等替换燃煤,建设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4、对吉林省的扬尘污染控制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并转发吉林省环保局联合公安厅、建设厅等7个部分联合下发的关于控制扬尘污染的通知。

(四)*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1、联合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将《*市环境污染目标与对策(*年-*年)》上报国务院。

2、配合全国政协对*市大气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工作进行调研,重点就*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情况形成调研报告,提出措施建议。

3、围绕*市举办20*年*应达到的空气质量要求,同一协调局内外,继续支持、协助*市采取控制大气污染的主要项措施。重点协调*市实施更严格的机动车污染排放标准以及中心单位燃煤锅炉改烧自然气等方面工作。

(五)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1、实施“安静小区工程”计划。编制了“安静小区指标”并在*市召开了有区县环保局和物业治理公司参加的讨论会。

2、针对当前交通噪声污染严重的现状,开始实施机动车加速噪声排放标准,对不能达标的新车不能列进我局的达标车型公告,从源头上控制交通噪声污染。

3、铁路噪声防治稳步推进。今年又有*和上海对进进市区的列车实行禁叫措施,有效地改善了铁路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

(六)保护臭氧层工作

加进哥本哈根修正案的部委协调工作。

举办臭氧层友好的*20*年*的协调工作。

二、*年重点工作计划

*年重点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两控区“十五”计划、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规定方案和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治理条例。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两控区“十五”计划,组织制定本地区两控区污染防治具体实施计划;督促落实二氧化硫重点污染治理项目,出台有利于火电厂脱硫的饿经济政策。

电厂环保运行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清洁生产;热力厂;减排增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 X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0-0133-02

节能和减排目前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清洁生产作为一种全新的创造性理念,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彻底改变了过去被动的、滞后的污染控制手段,强调在污染产生之前就予以削减,即在产品及其生产过程并在服务中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而热力行业是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在国家环保部和质监局2014年4月最新修订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2-4],火电行业排放强度以及污染物排放标准逐年提高,未来,热力行业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和标准将更加严格。通过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审核机制加速改变并完善热力行业发展方式并优化产业结构,已是必由之路。

1 热力公司简介

某热力公司是一家拥有20t/h、12t/h两台循环流化床锅炉,一台20t/h生物质废渣混合动力水煤浆锅炉、两台20t/h水煤浆锅炉及5.4km蒸汽输送管网,为工业园区40余家企业提供管道蒸汽服务的供热企业。其主要环保设施:水煤浆锅炉采用石灰湿法脱硫,脱硫率≥96%,高效布袋+湿法脱硫除尘,除尘率≥99.5%;流化床循环锅炉采用石灰――石膏湿法脱硫,脱硫率≥90%,布袋除尘,除尘率≥99%。

2 现场审核情况

循环流化床锅炉因设备陈旧老化、污染物排放严重、技改空间富余等因素,在本次清洁生产审核中被划为审核重点。

工业新水主要去向为水煤浆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车间以及生活用水三大类[5]。蒸汽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废水、废气、固废和噪声等,但并未使用或产生危废。结合其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对其运行时可能损失的能源与物料环节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根据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平衡详图(图1)可以看出,以审核重点车间循环流化床锅炉车间为用主要用水部位,从552t工业新水进入车间到输送给用气单位的378t蒸汽,工业新水直接利用率为72.4%,水损失除了与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有关,还与输送过程中的跑、冒、滴、漏有关系[6]。

3 减排增效制约因素

节能、减排、增效、降污是清洁生产的最终目标,根据现场实地考察情况和能源利用率及、物料损耗、环境污染等各方面调研,以及审核重点的审核、输入输出的测定及平衡分析,对某热力公司审核重点的问题进行了总结[7]。

从技术层面上分析,对热力厂减排增效发生直接作用的方面主要包括:部分设备损坏未得到及时维修和替换、高耗能设备未淘汰、计量设备误差过大未及时校正、部分蒸汽管道可研中设计值过大等四大主要因素。

从管理层面分析,也存在制约热力厂效率提升的潜在因素,主要体现在管理制度缺失或未真正落实、员工自身管理未达标等方面,容易被忽视,但影响力同样不容小觑。

4 减排增效实施对策

本次清洁生产以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及能源的有效利用率为重点,通过物料平衡环节的测算和评估,对工艺路线、工艺装备、耗水、耗能、产排污现状以及综合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施改造[8],确定清洁生产方案共28项,预计总投资169.48。其中无(≤1万元)、低费(1~5万)方案22项,中(5~20万)、高(≥20万元)费方案6项。

4.1 技术方案

4.1.1 无/低费方案

通过预评估和筛选,产生无、低费方案共22个,预计投资14.48万元。具体方案见表1。

输入物料是白煤、烟煤、水煤浆;输出物料包为蒸汽、灰、渣等。审核小组对通过输入输出物流进行实测分析,测定时间为1天,总物料平衡率97.5%,;水96.8%(均在5%以内)。循环流化床物料平衡详见图2。

4.1.2 中/高费方案

通过预评估和筛选,产生中、高费方案共6个,预计投资155万元。具体方案见表2。

4.2 管理方案

4.2.1 成立清洁生产专职管理机构

为了使清洁生产持续稳定地开展下去,企业必须成立清洁生产组织机构,建立一支由总经理总体负责,总经办和有关车间负责人、技术人员参加的,质量工艺中心监督的清洁生产组织机构。由该组织机构应组织协调并监督实施审核提出的尚未实施的清洁生产方案,并经常性地组织对企业所有员工的清洁生产教育和培训工作。

4.2.2 健全完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是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它需要企业将此次清洁生产审核的成果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轨道,把清洁生产审核提出的加强管理的措施方案文件化、制度化,还需大力推广和执行清洁生产激励政策,从而调动员工参与清洁生产的积极性,公司员工的清洁生产意识普遍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水平。

4.2.3 制定持续清洁生产工作计划

清洁生产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随着生产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会涌现出更加清洁安全的生产技术与设备,全企业其他工作区域仍存在着许多清洁生产机会。因此,企业需要不断推进清洁生产,不断研究、开发和应用新的清洁生产技术,使清洁生产持续、有组织、有计划地在企业中继续进行下去。

5 结论

在本次热力厂清洁生产审核中,共确定清洁生产方案28个,预计投入资金169.48万元。至2015年底,共实施无低费方案24个,投入改造资金约8.88万元,实施中高费方案2个,方案F1增加变频空压机设备已经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方案F6室外架空蒸汽管道的保温层维修和更换已基本完成,两方案的实施共投资42.5万元。一期所有方案的实施从源头降低了原辅材料及水电资源的消耗,在生产过程中有效控制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尘的排放,最终降低了蒸汽生产成本。

通过清洁生产方案的确定与实施,企业在工艺及管理方面都有较大改进,不仅改善了员工作业环境,也产生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以上分析,清洁生产在热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清洁生产审计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2]郭显锋,张新力,方平.清洁生产审核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3]杨建初.清洁生产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4]张磊.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形势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7(16):12-14.

[5]葛素琴.城市集中供热电厂节能减排后评价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1.

[6]董青.基于节能降耗的火电厂运行考核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1.

电厂环保运行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政府“以坚定不移的态度、壮士断腕的勇气、背水一战的决心、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壮志,全力以赴打好节能减排的攻坚战、漂亮仗”及市政府“痛下决心、背水一战、合力攻坚、决战全胜、务必过关,举全市之力打一场节能减排综合的、立体的、全民的攻坚战”的要求,督促各地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扭住关键环节,强化政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会战月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为完成今年和“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一)节能目标

1、各县(市、区)万元GDP能耗降低率达到全年目标的以上,全市万元GDP能耗降低率指标比上半年明显好转。

2、各县(市、区)能耗增量控制在全年可用增量的以内。用电量控制在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下达的月用电计划内,全市全社会用电量控制在亿千瓦时。完善市、县用电月会商制度和用电量及增速月通报制度。

3、个市级重点节能技改项目建成投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全部按要求推迟投产,拟建“两高”项目停止核准、备案,违规建成项目停产。

4、各县(市、区)完成市下达的全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落后装置(设备)全部关停或拆除,对存在手续不全、违法、违规审批等问题的小炼钢、小拉丝、小铸造、小玻璃、小水泥、小化工、小炼油、小造纸等企业在月底以前全部关停。

5、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完成年度节能目标任务的以上,实施项目完成率达到以上。

6、省节能监察中查出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7、节能减排的舆论氛围更加浓厚,主要媒体开辟专栏,对“节能减排会战月”活动进行了持续、深入的跟踪报道。

(二)减排目标

到月底,确保实现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削减率达到全年任务目标的以上、二氧化硫由升转降,年底全面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

三、主要任务

(一)节能工作

1、启动高耗能企业限(停)产预案。对列入全市年高耗能企业限产计划的家企业,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所在地政府按月拟定用电量和用能量红线指标,逐月下达生产计划,落实政府、主管部门、企业三级责任人。按照实现全年目标的要求,各县(市、区)算好能源消耗帐,可再增关停企业和限产企业。

2、坚决关停(限产)违规建设的高耗能项目。一是省专项监察通报的违规建设高耗能项目的家企业实行限产、停产措施。 钢铁有限公司年产万吨角钢技改项目、第一轧钢厂年产万吨角钢技改项目,实行停产整顿。 钢铁有限公司年产万吨角钢项目、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年产万吨铸件项目、 钢铁有限公司年产万吨角钢技改项目、钢铁有限公司年产万吨扁钢、实业有限公司万吨玻璃生产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吨间氨基苯磺酸项目、食品有限公司万吨淀粉生产线、纸业有限公司万吨瓦楞纸生产线,实行限产。二是未进行节能评估审查的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年加工吨铁粉项目,先停下来,完善手续。三是各县(市、区)、区、开发区对一批违规建设手续不全、违法、违规审批小炼钢、小拉丝、小铸造、小玻璃、小水泥、小化工、小炼油、小造纸等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月底前坚决予以关停。

3、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列入全市计划的应淘汰的落后生产线、落后生产设备,在月底前全部淘汰完毕。对省节能监察中需淘汰的电机台、变压器台和其它电机设备台,在月中旬淘汰完毕。

4、控制高耗能项目投产。对年内建成且影响节能目标实现的高耗能项目,一律采取暂缓投产措施,对即将建成的高耗能项目要调整建设进度,将投产日期延至明年。

5、加强用电监管。一是建立县(市、区)用电月会商制度,从基层做起提高用电数据统计质量。月份全市全社会用电量控制在亿千瓦时以内,各县(市、区)用电量控制在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下达的月用电计划内。二是建立新建竣工项目供电报批制度。用户容量在及以上的工业用户申请报装时,报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总容量及以上的工业用户申请报装时,报所在地节能办公室。三是高耗能行业实行差别电价制度。由市物价局牵头,市发改委、工信局、石化局、供电公司参加,月份开始实施差别电价。

6、开展工业企业能效对标工作。加大对重点用能企业能效对标工作的督导检查,深入企业开展专题调研,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能效对标培训,月底完成重点耗能企业能效对标工作。对能耗超过限额标准的企业,落实征收惩罚性电价政策或采取停电、停水措施。

7、加快节能技改重点项目建设力度。依据年市节能技改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计划,对已完工的个项目,狠抓正常运营,切实发挥投资效应,确保形成节能量;对在建的个项目和结转明年的个项目,进一步明确责任,千方百计加快建设进度,确保计划竣工的个项目月底前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

8、开展专项督导,为十月份开展预考核奠定基础。抽调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个成员单名处级领导,名工作人员组成督导组,按照市年节能计划和按月下达用能、用电计划,对各县(市、区)政府,区、开发区管委会,以及重点节能企业开展督导检查工作,及时通报节能工作进展情况。月份开展预考核工作。

(二)减排工作

1、叫停一批不利减排任务完成的新(扩、改)建项目

提高新建项目环保准入门槛,对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一律不予审批、核准、备案,一律不予审批环评报告。停止受理燃煤电厂、钢铁、焦炭、煤化工、食品加工酿造、制药、造纸等高排放行业生产设施试生产申请;对未经试生产批复擅自投入生产的企业,依法予以查处,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试运行时间超过3个月,尚不具备验收条件的,一律停止生产。年底前,计划新投产的电力、钢铁、焦炭、建材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一律暂缓投运。

2、挂牌督办一批有问题的重点减排项目

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政办字〔〕号)要求,对未能达到预期建设进度和减排效果的重点减排项目实施挂牌督办,切实削减污染物存量。同时,对已挂牌未按时间要求整改到位的,核减减排监察监测系数。

3、严格监控一批重点排污企业

环保局监察机构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运用远程监控和在线监测等高科技手段,对企业实施小时监管,对违法排污行为限期整改、严厉打击。限期内未完成整改和整改期间不能达标排放的,责令停产治理,确保各类环保设施稳定运行和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进一步完善监察监测体系,严格按照减排要求频次和规范,对全市个国控、省控重点污染企业,现场监察、监测率达到。同时,按时汇总上报减排监察监测系数,完善有关档案资料,为国家和省组织减排核查奠定基础。

4、建成投运一批污水处理项目

一是提前介入,确保试运行的县的污水处理厂顺利通过验收,月份形成减排能力;尚未建成的市运西污水处理厂要确保月份完成验收,月份形成减排能力。二是督促已建成运行但尚未完成出水升级改造的市区化工园区家污水处理厂,按照要求完成出水升级改造工作。三是确保近期已建成投运的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确保减排量的认定。

5、抓好一批重点减排措施的落实

切实抓好《年耗煤企业控制燃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计划》和《市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减排攻坚方案》的落实,加强对已运行污水处理厂、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和已实施减排项目的运行监管,降低增量,提升减量,确保完成省政府布置的月底化学需氧量削减率达到全年目标,二氧化硫削减率由升转降的任务目标。

(三)强化舆论引导作用

组织主要媒体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开辟“会战九月份,决战四季度”节能减排专栏,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及时编发《会战动态》,大力宣传节能减排先进单位的经验和做法、曝光反面典型,增加节能减排常识、问答和竞赛等宣传频次。

(四)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

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要在明显位置张贴开展节能减排大会战的宣传标语、匾牌、图片,定期更换专栏内容,街区、村镇要采取向居民发放宣传册等方式,普及有关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等知识,加快形成人人关心、全民参与节能减排的社会氛围。

四、组织领导

开展“节能减排会战月”活动的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要上下结合,条块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会战活动,各县(市、区)政府负责本地区会战活动的实施。

(二)建立责任体系。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本地区开展“节能减排会战月”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会战目标任务的完成负总责。要逐级落实工作任务及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格局。

(三)强化责任追究。对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完不成会战目标任务的,要在全市范围内通报批评并依据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督导检查

组成个综合巡视组,由发改、环保、统计、工信、石化等部门主管领导参加,常务副市长、副主任和赵国权副市长、副主席分别带队,对全市进行不定期的督导巡视,检查各地节能减排工作和督导检查组工作进展情况。

电厂环保运行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着力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按照有力、有序、有效的原则推进投资工作。

1?郾突出实施“三个一批”项目。一是加快建设一批。关键是要加快政府主导性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组织实施《浙江省2009-2010年政府主导性重大建设项目计划》,确保完成政府主导性投资1838亿元。加快宁杭客专、沪杭客专、杭州铁路东站扩建、北仑电厂三期、国华宁海电厂二期、川气东送、萧山机场二期扩建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沪杭客专、金温铁路扩能改造、九景衢铁路、杭长客专及三门核电、乐清电厂二期、嘉兴电厂三期、舟山电厂二期扩建、绍兴滨海电厂等项目。二是加快上报一批。要按照“能早则早,能快则快”的原则,加快实施《浙江省2009年上报国家审批、核准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加速37个、总投资达4877亿元的交通、能源、水利和产业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进程。同时,积极沟通衔接,做好上报项目的催批工作。尤其要加快梅山保税港集装箱码头、凉潭铁矿石码头、丽龙庆高速龙泉至庆元段、杭新景高速建德寿昌――白沙关段、龙游核电、LNG接收站、台州炼化一体等投资大、带动强的项目前期工作。三是加快前期准备一批。要树立战略眼光,创新前期工作理念,着手准备2010年以后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充足的项目储备。启动全省核电场址资源踏勘和储备,以及近海风电场前期工作。

2?郾拓展融资渠道。重点要做好争取、引进和协调3篇文章。一是积极争取国债和企业债券。大力争取国家扩大内需各类中央投资资金,力争今年发行企业债券200亿元,缓解重大项目的资金压力。设立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进一步扩大创业投资资本,积极开展股权投资基金筹建工作。二是积极促进银企项目对接。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促进金融机构与重点项目对接,落实银团贷款,保证重点工程和民生项目建设的融资需求。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融资试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三是积极稳妥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等优惠贷款。配合有关方面继续做好与央企的合作工作。

3?郾加强协调推进工作。一是发挥计划的导向作用。组织实施2009年重点建设投资计划,初步安排投资计划约1000亿元,建成投产约60项。二是完善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完善重大项目建设协调机制,做到有部署、有责任、有检查。坚持重点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调推进力度。特别要完善对各地各部门项目推进情况的考评,加强投资项目的监管,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努力提高投资效益。三是加强与各地、各部门的协同配合。积极主动与省级部门及市、县政府协调,坚持和完善重点项目与资金、土地等要素联动制度,着力攻克重点项目政策处理难题。加快推进项目、土地、环保、规划等审批事项的联动审批,进一步简化和优化内部工作流程,缩短办理时间,切实提高项目审批的效率,形成全社会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同时,要加强重大项目稽察工作。

二、着力推进产业优化提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这是增强我省经济整体素质、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有效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紧迫任务。

1?郾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要把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一是要认真落实规划和政策。按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的要求,编制实施《2009年浙江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深化细化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并切实抓好落实。以生产业为重点全面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二是大力推进“六个一批”工作。树立一批工业转型升级与生产业联动发展的典型,建成一批示范性强、支撑作用大的服务业项目,做强一批现代服务企业,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一批服务业品牌,推进一批服务业创新发展试点。三是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的推进机制。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推进服务业发展的综合协调职能,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做到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合力开创服务业工作的新局面。

2?郾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关键是要突出重大工业项目、高技术产业和开发区(园区)几个重点。一是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订钢铁、船舶、汽车、装备、石化和化工、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行业振兴规划,抓好2009―2011年重大工业项目计划的编制工作,争取我省更多的重大工业项目列入国家振兴规划。二是加快推进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力争目前正在推进的重大石化、造船、钢铁结构调整、汽车整车等项目有新的突破。三是大力推进高技术产业发展。认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加强对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杭州信息产业、生物产业等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指导,及时了解进度,发现问题,协调推进,真正发挥基地的集聚发展效应。牵头组织实施信息安全、生物技术、新能源等一批国家和省级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形成浙江高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会同科技等部门,加快一批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四是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困难企业,充分利用有效资产,稳定生产和就业;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提高规模效益,实现优势互补;鼓励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实现一体化经营,提高抗风险能力。对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的企业,在项目核准、用地、信贷、税收、企业债券发行等方面予以支持。

3?郾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一是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重点抓好粮食产量大县和生猪、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争取国家对我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钱塘江干堤和浙东标准海塘等工程的资金支持。加快钦寸水库、朱溪水库、好溪水利枢纽、方溪水库、嵊泗中心渔港、闲林水库等前期工作。抓好防洪排涝、引供水、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沼气和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四是加快推进小洋山北侧围垦、大渔湾等滩涂围垦工程的前期工作。

4?郾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一是重点围绕循环型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四节”和资源综合利用,组织实施《浙江省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继续推进发展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启动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全省循环经济先进市县和示范单位的评选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循环经济统计制度。二是全面落实节能减排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分解节能减排目标,严格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支持重点节能减排项目的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污染防治。推进省内电厂脱硝工程建设。落实企业购买节能设备和节能减排投资项目的所得税优惠政策。继续加强脱硫电价监管,完善需求侧电价管理制度。继续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牵头加大太湖治理重点项目推进力度,着重抓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大清水环境工程”的实施方案的深化和项目的前期工作;研究提出太湖治理的政策措施和长效机制。组织实施《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三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督促各地严格执行产业政策,促进落后生产能力有序退出。建立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公告制度,落实限制类和淘汰类企业实施差别电价的政策,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三、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要切实履行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职能,抓紧制定中长期改革规划,尽早出台年度改革意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1?郾继续推进三大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按照2008―2009年试点第一阶段目标,排出一批改革项目,扎扎实实推进。杭州市重点组建产业投资基金,创新新城管理体制和开发机制,深化医疗卫生“四改联动”改革,健全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度。嘉兴市、义乌市重点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新型户籍制度改革、农合联组织组建与运行、扩权强镇等改革。温州市、台州市重点推进公平市场准入、金融组织和融资产品创新、海域和滩涂开发利用机制、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等改革。

2?郾深化农村改革。一是深化农业发展体制改革,健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努力提高农业规模化水平。二是以农村种养业大户和中青年农民为主要对象,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三是探索农村非农建设用地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四是进一步破解城乡二元体制,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三规融合”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支农惠农长效投入机制;推进中心镇扩权改革,赋予中心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探索中心镇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把中心镇培育成为连接城乡、繁荣农村、服务农业、集聚农民的战略节点。

3?郾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以理顺职能为关键,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提高行政运行效能。二是以减少行政层级、探索“扁平化”管理为导向,全面推进扩权强县改革,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进一步增强县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三是以提升行政效能为目标,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完成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省、市、县联动清理和规范工作,继续推进市级机关内部行政许可职能整合与集中改革,推广行政审批服务全程制,切实方便群众办事。

4?郾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一是放宽农村金融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村镇银行,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开展企业股权质押、无形资产抵押、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住房、土地承包权、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二是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健全闲置土地加快开发利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探索非经营性用地有偿出让制度。三是构筑要素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格局,实施燃油税改革,推进环境资源有偿取得和公开交易市场化进程改革,建立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经济补偿机制,完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

同时,要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抓好开发区(园区)等载体建设。积极推进开发区的改造提升。做好梅山保税港、杭州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及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内陆口岸物流中心等各类功能性园区的设立申报和建设工作。积极推进一批重大外资项目的建设,鼓励企业开发境外资源类项目。全面贯彻实施长三角《指导意见》和《区域规划》,实施我省相应的推进意见和方案。全面落实“2008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精神和要求,加快推进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和建立统一开放的政策体制环境。

四、着力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进一步改善民生。

要分解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的工作责任和年度工作计划,深入实施《浙江省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社会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快重点社会项目建设步伐。

1?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列入政府主导性重大建设项目计划的4类保障性安居项目建设步伐。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300万平方米。建立健全城镇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快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多渠道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2?郾加大生态环保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启动建设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城镇污水处理等5类重大生态环保项目。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集中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争取国债资金支持,协同建设等部门,加快县级和100个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网管项目建设,加快建成我省环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加大对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的支持力度。

3?郾加快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项目建设。编制《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杭州市区省市两级医疗资源配置规划》。加大对农村、欠发达地区教育设施支持力度,促进教育硬件设施均等化。抓好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和重点中医院建设,重点推进25个欠发达县县级医院、69个乡镇卫生院、6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城乡卫生统筹协调发展步伐。抓好省十二届全运会比赛场馆建设。整合我省旅游资源,加强国家级、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精品线路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促进红色旅游成为我省旅游新亮点。

4?郾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鼓励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积极做好“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进一步改善劳动力市场设施条件,扩大就业规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积极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和儿童福利设施建设。

5?郾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落实《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创新扶贫措施,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各方面的扶持力度。做好新一轮结对帮扶工作,继续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继续做好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尤其要加强规划指导,抓好年度项目实施计划编制,做好援建的各项组织协调工作。同时,继续做好“”、“援疆”工作,特别要抓好支援项目和资金的落实。

五、着力做好三大形势分析和“十二五”规划等研究编制工作,立足当前,谋划长远

1?郾加强经济、社会、改革三大形势分析。2009年我省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严峻,经济社会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改革攻坚难度更大,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更多,要健全三大形势分析制度,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重点领域改革的研究,及时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力争做到见事早、判断准、行动快、工作实,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2?郾加强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一是进一步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积极参与国家规划编制工作,继续做好衔接,争取有利定位;加快编制完成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二是启动“十二五”规划前期工作。推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采取选聘、委托和自主研究等方式开展规划前期课题研究,尽早形成“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三是继续深化规划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省政府规划协调会议制度,加强分类管理、全程管理和规范化管理;继续开展市县规划体制改革试点,在规划理念、内涵、方法和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加强与省级有关部门的综合协调,共同推进发展规划环境评价、流域规划综合管理等工作;进一步推进规划立法进程,启动《规划管理条例》调研起草工作。

电厂环保运行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徐州市节能减排管理经验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节能减排是“十一五”规划以来宏观调控的重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如何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管理,值得我们在理论上研究,在实践中探索。为此,今年7月以来,笔者就徐州市节能减排工作管理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调查发现:一方面,近年来,徐州市围绕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按照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节能专项行动、节能技术改造、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节能考核等措施,全面加快推进工业企业节能降耗,连续多年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经验值得总结;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徐州作为江苏省能源基地,煤炭、电力、建材、冶金等行业是徐州老工业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和最具代表性的缩影,电厂、化工厂、冶炼厂、水泥企业较多,存在工艺落后,治理设施不完善,这些企业大部分都集中在市区及周边地带,对市区大气质量造成影响十分严重,每年排放的粉尘、烟尘和二氧化硫形成强大的尘雾笼罩在城市上空,大气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所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徐州市要想达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管理。

徐州市节能减排工作管理概况

近年来,徐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抓手,以节能减排为主线,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重点工业污染防治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在发展经济中保护环境,在改善环境中促进发展,控制排污总量,削减污染存量,优化排放增量,区域环境质量取得很大改善,节能减排工作管理成效明显。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一)领导重视,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是推动减排工作的根本保障。徐州市政府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加强对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一是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节能减排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将节能减排当作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加以推进。市委曹新平书记、市政府张敬华市长亲自谋划、亲自批示、亲自部署,先后7次召开市长常务会、专题调度会,听取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和节能减排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有力地推动了各项节能减排任务和措施的落实。二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市政府制定了《徐州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下发了《徐州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实施方案》、《徐州市2011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计划》,综合考虑各县(市)、区主要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现状,结合重点治污工程建设,将总量削减任务以《减排目标责任状》的形式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总量计划、重点项目和工作要求。市政府还与市发改委、经信委、环保、水利、公安、农委、商务等部门签订责任书,要求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配合,尽心尽力,共同推进减排任务的完成。下半年,徐州市针对节能减排工作的严峻形势,又下发了《徐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2011年污染减排工作的实施方案》,制定实施了2011年度应急预案,对全市电力行业提出了拆除旁路、炉内喷钙改造等减排措施要求,加大淘汰老旧黄标车工作力度,扭转了上半年大气主污染物净增的局面。三是通力配合,多头推进。在工作实施过程中,注重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发展改革部门积极推进造纸、纺织、水泥、电力、钢铁等行业结构调整,缓解结构污染;经贸部门对全市所有火电企业进行绩效测算,建立火电企业全口径发电、用煤、产污台帐;水利部门采取BOT、TOT等多种形式,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建设,尽早形成减排能力;农业部门全面开展农业源减排工程建设;公安部门加大对全市老旧黄标车的淘汰力度;统计部门全面分析社会发展与人口增加对减排工作的压力,深入调查,合理平衡;环保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对重点减排项目的监管和指导,建立健全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档案。四是健全体系,严格考核。为保证全市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总量减排考核小组,严格按照考核细则对各责任单位减排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政府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完不成任务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对减排措施不落实、总量控制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一律暂停新、扩、改建项目和环保专项资金补助的审查审批。

(二)落实责任,着力强化节能减排管理

一是强化监督管理。市环保局对重点监管企业每月至少现场检查一次,并填写在线监督设备现场核查表,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和意见。建立了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每季度一次的有效性审核比对监测、在线自动监测和企业自主监测相结合的环境监测体系。通过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动监控系统安装、验收及在线监控设备有效性审核工作的实施,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守法排污的自觉性大大提升,在线监控设备的数据准确率有了明显提高,为减排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二是严格检查督促。一方面,全市共分了八个督查组,每个分管领导包挂一组,对各县(市)、区减排项目的实施与污染物削减量情况实行驻县(区)督查。市政府对减排项目实施进度、环保设施运行状况、监管措施落实情况予以通报;对减排措施滞缓、未按计划节点实施或者未达到计划序时进度削减量的项目及时进行预警提示,督促当地人民政府实施整改。另一方面对各地重点监管企业的监察、监测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核实减排项目实施情况,核算减排项目的削减量,编制减排形势月度分析报告。三是完善资料档案。围绕“十二五”减排的“四项指标”,深入开展污普的动态更新调查工作,今年先后4次组织全市环境统计人员以及电力、钢铁、水泥、造纸、纺织等重点行业300余人(次)进行了环境统计、污染减排的业务培训,大大提高了业务人员的工作素质。同时,认真开展了各行业全口径测算,完善减排工程验收台帐,注重台帐资料的逻辑性和关联性,确保减排项目台帐资料完整、准确,为减排量的核算和认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突出重点,大幅提升节能减排效益

一是加强结构节能减排。我市结合开展清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专项检查,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坚决关闭能耗高、污染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火电、小水泥、小焦化、小钢铁,大大减少了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二是做实工程节能减排。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新建、扩建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继续狠抓工业企业综合治理,通过改进工艺,清洁生产,污染治理设施改造等手段,降低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浓度,三是提高管理节能减排。贯彻国家、省相关污染减排考核要求,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环境监管,加强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控设施及中控系统建设、改造工作,加强自动监控设备有效性审核。

(四)强化措施,节能减排监管能力全面提升

狠抓监测监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污染源监控中心,环境监测能力进一步提高。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对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进行了全面优化和升级,机动车监管中心集中控制平台投入运行。全市检测站的排气检测工位及检测设备已实行联网,实现检测、发标数据和检测现场监控视频实时上传,极大提高我市机动车排气监管综合执法能力,成为全省第二家成立并履行监管职能的市级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机构。同时,市环境监控中心建设已全面启动,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一期建设按序时进度顺利开展。

(五)严格监管,节能减排成果得以巩固

为最大限度发挥减排设施的减排效益,巩固减排成果,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减排设施的监督管理,着力解决减排设施运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一是重点加强污水处理厂监管。建立了对污水处理厂 “旬检查、旬监测、旬抽查”的监管机制,对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污泥处理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市水利局对监管的污水处理厂全面实行了第三方运营,处理水量、水质监测结果作为污水处理运营经费拨付的依据之一。二是全面强化脱硫脱硝设施运行监管。大力推进脱硫设施运行规范化建设,对两炉一塔、设计硫份过低、CEMS测点不规范的脱硫系统全面进行改造;全面实施脱硫烟气旁路铅封并逐步拆除旁路,。开展电力行业减排专项检查,帮助企业逐个分析诊断减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督促他们加强整改,提高日常管理水平。三是开展各种环保专项行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医药制造业专项执法检查》、《化学品和危险废物专项执法检查》、《突出环境问题集中整治行动》、《重金属企业专项整治》、《主城区化工企业现状调查》、《环境安全隐患排查》、《运河沿线涉水企业调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环境监管调查》等环保专项行动。通过专项环境执法检查,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企业,整治了一批环境安全隐患,确保了我市环境安全。四是全面加强工业园区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关闭、取缔和整改了一批违法企业,封堵了非法排污口,企业实行了“一厂两管”,完成了化工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试运行,改造完成园区危险废物处置中心。

二、徐州市节能减排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011年是“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开局之年,随着创建国家生态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加速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的稳步推进,将为徐州市提供着力解决重大环境问题、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历史性转变的历史机遇。但是,徐州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仍面临巨大的压力,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空间有限。通过“十一五”的减排以及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徐州市已整治、关闭大量的企业,市区及各县(市)、区都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并投产运行;各主要电力企业均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改造任务,工程治理及结构调整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综合脱硫效率提升空间很小。

二是污染物新增量居高不下。徐州市作为江苏省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之一,是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超过5000亿元,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57%,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居民的快速增加,导致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也在逐年加大。

三是脱硝工作近期推进难度大。非电行业的脱硝改造工程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技术和技术规范,缺乏示范工程引导;而地方政府对工程推进没有有效手段,无法要求电力企业提前实施脱硝计划,这将大大影响我市近期脱硝任务的完成。

三、加强徐州市节能减排工作管理的建议

一是严格环境准入,严控污染增量。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注重源头控制,认真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市场准入标准,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从源头上促进节能减排。

二是强化环境监管,发挥节能减排效益。加大对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的环境监察、监测频次,坚决杜绝偷排、直排现象,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全面推行在线监控的社会化运营,确保在线监测数据准确无误、传输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减排项目的实施与污染物削减量情况,按季度进行督查与核实,对减排项目实施进度、环保设施运行状况、监管措施落实情况予以通报。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扩大企业环境行为等级评定及信息公开化范围,真正将污染减排变成企业的自觉行动。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推进节能减排工程。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在资金保障方面,我市将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自筹,向上争取,社会参与,政策优惠”的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发挥政府投资的主体地位,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实行企业自筹,责令企业严格履行环境义务,自筹资金治理污染,积极争取国家、省环保专项资金。鼓励民间投资,采用BOT、TOT等市场化运营方式,使更多社会资金参与环境治理。出台排污权交易、流域补偿等环境政策,筹集项目资金。

四是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按期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建立健全污染物减排倒逼工作机制,对电力、钢铁、焦化、造纸、酿造、化工等重点行业实行更加严格的总量控制。坚持以整治促调整,以调整促发展,加大整治、关停力度,对“小焦化、小造纸、小钢铁、小火电、小酿造、小化工”等企业实施整治和关闭。

五是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我市将对所有重点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计,并落实总量控制要求,将污染控制从末端逐步延伸到中端和前端,将环境管理从排污口向环保设备、环保设施延伸,实现大幅度减少工业污染物的产生和稳定达标排放。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将清洁生产审核结果作为核定排污总量的依据之一。加快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实施以工业为主并全面考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方案。

六是健全约束机制,落实节能减排责任。进一步完善减排的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快资源价格、环境价格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对部分地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实施倒逼机制,充分利用当前保增长、调结构和南北产业挂钩的综合优势,彻底解决产业转移过程中污染转移问题。完善减排“三大体系”建设,严格按照考核细则对各责任单位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政府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完不成任务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持续强化、继续全面实行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将总量控制指标层层分解到县(市、区),落实到具体排污单位,并制定达到环境容量总量要求的分年度削减目标。

综上所述,节能减排工作管理意义重大。近年来,徐州市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管理,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节能减排工作管理成效明显,经验值得总结。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徐州市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所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徐州市要想达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管理。

参考文献:

1.莫神星《节能减排机制法律政策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2008 年7月出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3.《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十一五”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徐政办发〔2007〕51号

4.《市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十一五”大气环境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方案〉的通知》,徐政发〔2007〕51号

电厂环保运行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抓手,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责任,全面加强联防联控,全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向多因子、全方位、区域协同控制转变,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切实保障我市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实施阶段

(一)工作目标

通过5年的努力,区域大气环境管理机制基本形成,全市大气污染防治能力显著增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酸雨、灰霾等污染明显减少,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广大人民群众能呼吸到清洁的空气。

1.全面完成我市"十二五"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5.8%和14.5%。

2.热电、化工、印染、制药等重点行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实现排气口与厂界双达标。

3.建设完善城区机动车排气检测和监管体系,机动车年审排气污染同步检测率达到100%,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排放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4.城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70%以上。

5.城区餐饮业油烟净化装置配备率达到100%,建立运行维护制度;城区所有建筑工地现场施工达到扬尘控制要求。

6.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基本杜绝秸秆野外焚烧现象;"烟尘控制区"建成区覆盖率达到100%;完成省下达的绿色矿山创建任务,需治理与修复的废弃矿山治理率达到98%以上。

7.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6.5%,平原地区林木覆盖率提高到18%,城市(城镇)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5%以上。

8.大气复合污染监测和预警体系建成投运,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逐步完善。

9.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1%、10%,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0%、5%。酸雨率和酸度均有所下降,灰霾天气出现频率有所下降。

(二)实施阶段

1.启动推进阶段(2012-2013年)。编制蓝天行动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初步建立区域大气环境管理与协调机制,全面开展区域空气污染治理工作,完成年度大气污染物减排任务;编制并实施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监测体系建设方案,逐步建立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到2013年,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进一步健全,大气环境污染防治能力得到增强,环境空气质量趋于改善。

2.深化成效阶段(2014-2016年)。巩固和深化区域空气污染治理成果,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大气污染重点问题基本解决,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酸雨、灰霾等污染明显减少。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1.优化工业规划布局。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退二进三"、"腾笼换鸟",按照"集聚、提升、淘汰"的调整原则,及时搬迁、淘汰对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高污染企业。同时,严格限制在城市主导上风向建设热电、水泥、印染、化工等废气高排放企业。

2.加快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废气污染整治。以杭州湾工业园区、道墟化工小区为重点区域,以医化、农化、染化行业为重点行业,推进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有机废气排放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有机溶剂使用量。同时,加强对有机废气的收集,增强废气净化效果,做到污染物排气筒排放浓度和厂界浓度双达标。所有印染企业必须在2012年底前完成定型机废气整治并确保稳定运行,化工、医药、农药、印刷、家具(玩具)制造、喷漆、涂料、塑料、橡胶以及合成革等行业在2015年底前完成有机废气整治。

3.加强热电企业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新建和在建燃煤发电机组、热电锅炉同步配套建设高效除尘、脱硫和脱硝设施。到2014年,现役35吨以上燃煤锅炉烟气完成炉外脱硫、SNCR法(或SCR法)脱硝改造并通过168小时验收,设施投运率达到95%以上,综合脱硫率与脱硝率分别达到80%和60%以上,并完善CEMS仪表、建立健全DCS系统。推广应用工业袋式除尘技术,在城市及近郊,工业锅炉和热电厂采用布袋等高效除尘技术,提高除尘效率。

4.加强水泥行业大气污染整治。到2015年,全市所有水泥厂(含粉磨站)、水泥制品厂生产设备排放的粉尘及无组织排放的粉尘均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

5.控制工业锅炉窑炉污染。所有工业锅炉窑炉使用单位都要配备符合要求的污染治理设施,采取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确保各种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禁止直接使用含硫量超过0.5%的煤炭。鼓励4吨/时(含)以上、20吨/时(含)以下的燃煤锅炉逐步分批进行清洁能源改造或煤气化、水煤浆等其他洁净燃烧技术改造。

6.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结合强制性淘汰改造新三年行动,强化重污染项目淘汰改造力度,进一步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同时,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关闭石灰窑土窑和不符合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采石生产企业,淘汰工艺落后的生产稀释剂、涂料、油墨、黏合剂等小化工企业和污染严重的铸造冲天炉、单段煤气发生炉等生产工艺及设备。2012年底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多晶硅产能和窑径3.0米以下的水泥磨机(生产特种水泥的除外)。

(二)实施绿色交通物流工程

1.强化对机动车排气检测站的运行管理,在用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与车辆安全技术检验同步检测率达到100%,经检测、抽测排气不合格的机动车实行强制维修。

2.2012年底前,完成全市现有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达到相应的国家排放标准。新建加油站、储油库按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建设。

3.按要求做好符合国家第三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的供应,建立完善车用燃油清净剂管理制度,完善油品供应市场监管体系。

4.按国家规定的阶段排放标准开展新车注册登记管理,同步开展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审核发放工作。

5.划定"黄标车"限行区域,开展"黄标车"区域限行;制定出台高污染车辆淘汰补助政策,加快黄标车淘汰步伐。

6.构建快速便捷的交通系统。加快建设以城市为中心的快速便捷的交通系统,优先发展大容量的城市公共交通,加强枢纽场站衔接,完善区域交通网络,保障道路安全畅通,减少因道路拥堵造成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鼓励发展和推广使用节能环保型汽车,大力推进公交车、出租车、驾校教练车"油改气"工程,探索建立可持续的电动汽车商业运营模式。

7.发展"绿色"物流。加强对码头货物装卸、物料堆场、化工原料储罐的管理,大力整治相关的粉尘或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强化对低速货车和非道路机械的环境管理,督促物流企业使用绿色环保标准的货物运输车,规范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制度,减轻因交通运输及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

(三)实施城区蓝天工程

1.推行清洁能源。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工作,逐步扩大禁燃区范围,大力推行以清洁能源替代燃煤锅炉。到2015年,完成规划建成区内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城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70%以上。

2.防治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建立协调监管机制,强化城区扬尘污染控制,城区所有建筑工地实施封闭化管理,严禁敞开作业,采取洒水、覆盖以及工程车辆出入口设置冲洗设施等防尘措施;建筑拆迁必须采取边拆边洒水作业方式,及时清运拆迁建筑垃圾等防尘措施。

3.加强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城区内排放油烟的所有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并建立运行维护制度,按要求定期对油烟净化装置进行清洗,确保油烟达标排放。油烟排气筒朝向和高度应避开易受影响的建筑物。城区内的居民住宅或者以居民居住为主的商住楼内不准新建产生油烟污染的餐饮服务经营场所。

4.开展服装干洗业污染治理。从事服装干洗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洗染业管理办法》。新(改、扩)建干洗店应当使用具有净化回收干洗溶剂功能的全封闭式干洗机。现有洗染店使用开启式干洗机的,必须限期更新为全封闭式干洗机或进行改造,增加压缩机制冷回收系统,强制回收干洗溶剂,实现达标排放。

5.整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废气。采取适当方式对工业企业的污水治理设施和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所产生的恶臭废气进行收集和净化。逐步开展垃圾填埋场废气治理,采取气体导排、处理和利用措施及除臭措施,并达到相应的国家排放标准。加强垃圾焚烧设施的废气治理设施建设,确保废气治理设施与生产设施同步运行,并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6.大力控制地面和道路扬尘。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提高城乡绿化水平,减少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地面。加大道路和地面的改造投入,逐步改造低质材料路面,减少道路扬尘。建立城乡一体的道路路面保洁制度,有效控制城郊道路扬尘。

(四)实施农村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1.鼓励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秸秆还田和多元利用的格局,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2.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部门分工协作,严格执法监管,建立健全禁止秸秆露天焚烧的长效管理机制。对省环境监测中心遥感监测发现的秸秆焚烧点,要及时响应,切实加强监督管理。

3.加强烟尘控制。继续开展"烟尘控制区"建设,建成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城郊结合部、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国道、省道两侧1000米范围内的区域要全面创建"烟尘控制区",各类炉窑灶排放的烟尘、粉尘和林格曼黑度均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4.控制农业氨污染。大力开展化肥农药污染防治,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减量增效技术,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着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田化肥施用量,减少氨逸出和挥发。

5.防治矿山开采污染。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工程,努力减轻矿山开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严格控制矿山开采、加工作业、废弃物堆放、矿石装运过程中的粉尘排放。粉尘无组织排放浓度应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相关要求。按期完成省里下达的绿色矿山创建任务,到2015年,符合创建条件的生产矿山90%以上建成绿色矿山。

6.加快推进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深入开展以"千矿整治"为载体的废弃矿山治理工作,加强露天开采矿山的边坡整治、复垦、复绿及景观修复,使矿山生态环境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到2012年,全市需治理与修复的废弃矿山治理率达到95%以上,2015年达到98%以上。

7.大力实施森林碳汇工程。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6.5%,平原地区林木覆盖率提高到18%,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5%以上。

(五)建设大气复合污染监测与评价体系

1.建设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在现有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和气象监测系统的基础上,优化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位,选择性增加大气臭氧、细颗粒物、一氧化碳、有机污染物、大气能见度和灰霾等监测设备,到2013年,基本完成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监测体系建设,到2015年,根据省政府要求,完成监测站位建设工作。

2.提高特殊污染因子的监测水平。加强对污染源大气特殊污染因子的监测能力建设,全面掌握全市大气污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等特殊污染因子,为污染治理、事故处置及制定恢复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完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利用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深入研究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及其传输特征和危害。完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把臭氧、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有毒有害废气等因子逐步纳入城市空气质量评价范围,使空气质量评价结果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4.逐步开展低能见度和灰霾等天气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工作。建立区域大气能见度、灰霾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根据低能见度对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程度和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逐步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动态调控不利气象条件生成区域的社会生产和区域交通等活动,尽量降低低能见度和灰霾天气的危害性。防范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对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实行统一指导、分级响应,协调处理突发大气环境应急工作。

四、保障措施

开展蓝天行动,事关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维护,事关生态文明建设,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合力攻坚,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市蓝天行动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分管杭州湾工业园区常委、市政府分管环保工作副市长任副组长,发改、经信、公安、监察、财政、环保、建设、交通运输、农林渔牧、城管执法、服务业发展、建管、国土、工商、气象、"两区"等部门和单位及相关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环保局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牵头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对领导小组研究部署的相关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督查,并定期组织绩效考评。同时,市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督促工作进度,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落实目标责任

明确乡镇街道、"两区"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完善措施,抓好落实,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政策落实到位、工作责任到位、资金保障到位,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大气污染防治机制。该项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对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的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由市蓝天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每年对各有关责任部门、相关乡镇街道、"两区"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将督查情况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对未按要求完成年度任务的乡镇街道和部门单位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对瞒报、谎报工作进展情况,整改不到位的乡镇街道和部门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并依纪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同时,每年安排蓝天行动工作先进奖励经费50万元,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三)严格环境管理

1.严格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根据国家和省的总量控制要求,通过排污许可证形式将总量控制指标分解下达到排污单位,建立和完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做到持证排污、依法排污。有大气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的排污单位,必须如期完成减排任务。

2.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加强大气污染源头控制。从空间环境准入、总量环境准入、项目环境准入入手,完善环境准入制度的决策评价机制,健全信息公开制度,严格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管理,加强建设项目的执法监督,从源头预防大气污染。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设,新(扩、改)建项目清洁生产水平要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加强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医药、化工、印染等重污染项目的审批管理,严禁化整为零,违规审批和建设。市区禁止建设除热电联产以外的火电厂。建立产业转移的环境监管机制,防止将重污染行业转移到农村地区。

3.严格执行相关法规标准,强化环境执法监管。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相关大气环境保护法规、规章和标准,强化环境法治,继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城管执法责任制,并将处罚信息纳入信用评价体系,作为企业资信评价的重要依据。

电厂环保运行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衷心感谢你们听取*核电规划简要汇报。

为了今天的汇报,*人民等了几十年甚至几代人。因此,我的心情格外激动,因为我们是受*省委、省政府的嘱托,带着四千三百万*儿女梦寐以求的期盼来的。建设核电是*这块红土地上几代人的梦想,*人民盼核电,可谓是望核欲穿。

*是一次能源最匮乏的省份之一,缺煤少水无油气。极度的能源匮乏迫使我们一直谋划发展核电。早在七十年代*便着手在省内寻找建设核电站厂址。*年组织了核电厂址普选,*年省政府两次向国务院报送“要求建设核电站”的请示。“八五”期间*核电站被列为国家核电前期工作计划项目,*年编制完成《*核电厂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年原电力部会同核工业总公司对初可报告进行审查。结论认为在*建设核电是必要的、可行的,是解决*一次能源贫乏的根本途径。

为此,*加快了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年完成了核电厂址复核工作,并顺利通过了电规总院组织的厂址复核审查,审查意见认为帽子山厂址和烟家山厂址自初可研审查以来,厂址保护良好,基本没有变化,仍具备建设核电厂的条件。

国家关于“积极发展核电,研究开展内陆核电建设”的精神使*如沐春风,为正在推进的核电前期工作下了一场及时雨。*年4月,*向国家发改委上报了《*核电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

下面,我着重汇报*建设核电的必要性、可行性、紧迫性。

一、*核电建设的必要性

(一)核电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

“十五”以来,*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和“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战略构想,充分发挥位于沿海省份腹地、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优势,抓住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1.6%,高于全国及华中地区平均增长水平,经济实力在全国、在中部地区的位次不断前移。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省用电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十五”期间*电网统调用电负荷年均增长16.8%,高于华中电网3.7个百分点。预计到2015年*电网统调用电负荷将达到1871万千瓦。即使考虑国家规划送给*的区外电力,*电网2015年、2020年电力缺额分别达1148万千瓦、2299万千瓦。缺口如此巨大,矛盾日益尖锐,只有加快电源建设,才能解决*缺电之苦的难题。

(二)核电建设是解决*能源瓶颈的迫切需要

*在华中电网六省市中,一次能源资源储量最少,仅占华中的3.3%,与经济总量所占10.45%的比例极不相称。

*虽处长江中下游,尽管境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但水能理论蕴藏量只有682万千瓦,仅占全国的0.98%。技术可开发的水电站976座,装机容量577万千瓦,现已开发一半左右,剩下的水能资源开发难度大,经济性差。

*的煤炭保有储量仅占全国的0.137%。资源零星分布,小块段居多,煤质偏差,多为中灰至富灰煤,开采困难。2001~*年全省年均煤炭产量为1700万吨左右,而煤炭消费量逐年上升。*年全省煤炭消费量约4500万吨,煤炭自给率仅为45.6%,电煤严重不足。我省在建及规划新建的火电厂燃煤将全部要从外省调入。

省外煤炭来源地主要为山西、陕西、河南、安徽等地,平均运距在1500公里左右,在华中电网属运距最长,*年到厂标煤均价为599元/吨。买煤难、铁路运力不足和煤价奇高是制约*燃煤电厂建设的瓶颈。

其它一次能源,比如油气,*尚属空白。*要解决能源问题,常规能源靠自己不行,从外省输入又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国内的很多资源专家对*能源问题早已有了共识,原电力部和中核总在*核电初可审查意见中大声疾呼应尽快考虑在*建设核电站。

(三)核电建设是建设生态*,保护*秀美山川,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明智之举

*山川秀丽,名胜众多,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60.5%,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有庐山、*山、龙虎山、三清山等八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中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境内还有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有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有国家级候鸟自然保护区,有2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全省各类风景名胜区(点)多达2400余处。

优异的自然环境一直令我们引以自豪,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年,*火力发电厂废气排放量占全省工业废气排放量的33.7%;二氧化硫排放量占57.8%;烟尘排放量占27.9%。在全省酸雨控制区内,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所占比重高达60%。火力发电带来的污染物排放已成为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对未来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对照国家“十五”环保计划,*年*二氧化硫实际排放量已超过*年计划排放量。目前*电网火电装机占总装机的82.1%,按照规划2010年还将提高到88.2%。从环境压力看,从宏观长远计,*唯有发展替代能源,调整能源结构,特别是建设核电,才能有效改善电力工业对环境的影响,才能保护好*的秀美山川,才能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四)核电建设是降低上网电价水平的重要途径

由于电煤运距长,我省的上网电价居华中电网之首,三峡送给*的水电落地价也是最高的。高扬的电价已经成为制约*与其他中部省份同步发展、共同崛起的重要因素。

根据《*核电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核电项目投产后上网电价为0.346元/千瓦时,这个电价不仅低于*省目前新投产燃煤机组标杆电价0.372元/千瓦时,也低于*统调电网的平均上网电价0.354元/千瓦时的水平。随着电煤价格的不断上涨、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严格、新的火电项目陆续投产,*上网电价水平还将逐步攀升。因此,*省核电上网电价水平将远低于其投产时*平均的上网电价,不仅*电网能完全承受核电电价,而且核电更有利于降低*电网平均上网电价水平。

(五)*核电是优化资源配置的调控手段

华中地区能源资源的分布特点是北煤、西水气。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和湖北,两省合计占全区的84%;煤炭资源80%在河南,天然气资源主要在川、渝。

目前,我国南部电力输送的格局为“西电东送”,电煤运输为“北煤南运”,*在华中电网是“西电”和“北煤”的接受省,地处华中最东端,无论是电煤还是接受三峡等外来水电,成本均高于华中诸省。如在*建设核电,不仅可以在华中形成北煤、西水、东核的合理格局,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分发挥*铀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能源长距离输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建设核电,其社会效益大于企业效益、全局效益大于地方效益。

同时*电网是华中电网的末端,是一个典型的受端系统,建设核电有利于加强受端系统的电源支撑。

二、*核电建设的可行性

*核电厂址比选工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在最初十七个普选厂址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推选出现在的彭泽帽子山和万安烟家山两个厂址。这里我侧重汇报项目建议书推荐的优先候选厂址彭泽帽子山厂址的情况。

彭泽厂址位于*东北部的*市彭泽县马当乡境内,北临长江,南靠太泊湖。厂址距彭泽县城约22km,距*市约80km,距南昌市约170km。

彭泽厂址是一个具有诸多优势的内陆核电厂址。

1、彭泽厂址被专家誉为“原生态”厂址。人口密度低,厂址保护好。80km半径范围内无百万人口城市,5km范围内人口密度仅为156人/km2,远低于全省人口密度。彭泽厂址附近无省级以上生态保护区及风景旅游区。无大中型企业和工业生产基地,无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气体源。无武器试验场、军事基地、弹药库等,也无飞机航线经过。

2、彭泽厂址是“国内一次循环条件最好的内陆厂址”。彭泽厂址既可采用二次循环,也可采用一次循环。厂址位于长江南岸,水量充足,河势稳定,深泓靠岸,取水天然条件好,被专家誉为“国内一次循环条件最好的内陆厂址”。

3、大件运输最为便利。大件设备通过长江运到厂址大件码头,再通过公路运至厂区,公路运距不超过2公里。

4、地震、地质条件可靠,不存在颠覆性因素。厂址地震活动性弱,无发震构造,附近范围不存在能动断层。*年11月26日,*发生了瑞昌5.7级地震,震中距离厂址约88km。为了评估瑞昌地震对彭泽厂址的影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开展了“*核电项目彭泽厂址初可研阶段地震地质补充调查专题”,评审专家认为彭泽厂址与瑞昌震区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不具备发生类似于瑞昌5.7级地震的构造条件,彭泽厂址地震动水平峰值加速度和烈度值与“初可研”的结论一致。

5、电网适应性强。到2010年,*全省将覆盖500千伏电网,这为消纳彭泽核电站电力奠定了基础,便于就近接入中部主环网架,不仅能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水平,而且有利于提高华中电网安全稳定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有力支撑华中、华东两大主力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收到兼蓄并利之效。

6、经济性好。彭泽厂址具有土石方量相对较少、出线方便、搬迁人口少、运输成本低、场外应急条件较好等特点,与在建和拟建同规模核电厂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彭泽厂址在安全性、技术可行性、电网适应性、经济性和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均满足建设核电厂的要求,是内陆建设核电不可多得的理想厂址。

三、*核电建设的紧迫性

(一)核电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近年,在国家提出了“积极发展核电”的能源发展战略后,各省建设核电的热情高涨,但*与其它省的感受有所不同,因为我们的核电情结是源于本省能源困境的切肤之痛。

二十多年前,在当时我国大规模发展核电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就组织了厂址普选、初可研等工作。*历届省委、省政府对建设核电都高度重视,1988年成立了专门机构——*核电办公室,并数次向国务院呈送“要求建设核电站”的请示,从“六五”到“十五”我们一直有专门机构、人员负责核电前期、厂址保护等工作。*年,为切实推进彭泽核电前期工作,*与中电投联合组建了*核电一期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由*省省长黄智权担任,副组长由中电投王炳华总经理和*省常务副省长吴新雄以及另外一位副省长和副总经理担任,如此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实属罕见。

我们建设核电的热情持续时间之所以这么长,主要是基于对核电建设在*经济发展中战略地位的认识。建设核电一是可以解决能源不足,保障电力供应,支撑国民经济发展;二是可以通过核电建设提升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创造附加经济效益。诚然我们更多的是从第一个层次来认识的。*能源资源不足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核电可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

(二)核电建设对*实现小康至关重要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的经济发展目前与全国的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未来十年是*加快发展,追赶全国发展步伐的关键时期。按照*“十一五”到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预计到2010年全省GDP达到6000亿元,基本实现工业化;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当前我省人均用电水平较低,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6%,远低于人均GDP的比例。在全国经济市场一体化,产业加快融合的背景下,*继续以如此低的用电水平支撑加快追赶的发展步伐是不现实的。可以预见,*—2015年我省的人均用电水平仍将呈加速增长态势,到2020年人均用电水平应与经济发展同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未来十年我省如不加快能源建设,提高能源供应水平,将无法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我省对外省煤炭的依存度越来越高,目前电煤已达到60%左右。在建的几个火电厂,燃煤全部需从外省输入,预计这批电厂建成后,我省的火电燃煤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0%左右。届时燃煤供应困难且不说,仅外煤入赣运力问题就异常紧张。如不及早改变*能源供应结构,这种困难将与日俱增。

未来十年,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要求我省能源工业加速发展,另一方面外来能源入赣越来越困难,这一矛盾如不尽快解决,我们将要与即将到来的发展黄金期失之交臂。

*能源问题能否解决好,还关系到*人民能否与全国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的老区,牺牲了无数英雄儿女。由于种种原因,*经济一直比较落后,现仍有为数不少的群众处于贫困线以下,我们如不能在全国加快发展的机遇期中将*人民带进富裕之门,不仅愧对为革命牺牲的英烈,而且无颜见*父老。

各位专家,我们盼核电已经盼了数十年,襁褓中的婴儿都已长大成人,和*核电同时期的其他核电项目纷纷上马了,而我们还在苦苦等待。现在国家把发展核电作为国家能源战略之一,今天在此进行核电厂址比选,真切希望各位专家能够给予支持!

(三)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为国家核电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核电前期的加快推进,不但体现了政府、投资方对核电建设的重视,也凝聚了*人民对建设核电的期盼,尤其是厂址所在地的群众,更是对开工建设核电厂翘首以盼。二十多年无私自觉地保护好厂址,积极支持前期每一项工作。*年厂址复核时,当地群众自发地在沿途箪食壶浆,为专家送水、送饭、送草帽,并主动修建到厂址的便道以方便专家开展工作。普通老百姓的举动,朴实而真诚地折射出他们对核电的渴望。

建设内陆核电是国家积极发展核电的重要步骤,首座内陆核电站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好与坏,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建设核电,*人民一定会象当年支援一样全力支持核电建设,我们有信心,把*核电建设成内陆核电的示范工程。

各位专家,几十年来,*核电工作凝聚了许多领导、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心血,老一辈专家过去为*核电所做的一切我们永志难忘,今天你们对*核电的关注和支持,同样会铭记在*人民心中!

电厂环保运行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5月13日,我国第一条750千伏同塔双回输变电工程兰州东-平凉-乾县开始系统调试,负责技术把关的电网技术(培训)中心提出“合理的安排即是节约”的理念。充分吸收750千伏示范工程系统调试的成功经验,简化了750千伏工程系统调试程序,取消了750千伏工程系统调试中的零起升流和升压试验,规避了隔离小系统带来的风险,缩短了调试时间,节约了调试费用,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调试时的系统运行可靠性,促进了工程调试启动标准化、程序化。

加强招标计划管理,完善评标标准和办法,全面推行限价招标,建立市场沟通和反馈机制。精心编制物资采购计划,结合公司“三节约”活动,严格控制成本费用。一季度完成项目执行概预算分析5项,报审投资估算13.26亿元,建议执行概(预)算11.42亿元,审减1.84亿元,审减率13.85%。全面实施最高限价策略,完成两级招标总投资2.85亿元,中标金额2.61亿元,概算结余2371万元,节资率8.31%。一季度共审结工程概算总投资14.57亿元,工程结算总费用13.68亿元,节约资金8870万元,平均结余率6.09%。生产运行“三节约”:安全护航强化调度

**电网公司深入分析电网生产运行面临的形势,明确了生产运行系统开展“三节约”活动的工作目标,将电网安全作为“三节约”活动核心,加强基础管理、强化调度管理、、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力度。

改变过去只重视项目立项和竣工验收的状况,对技改大修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抓住项目立项、方案设计、招标管理、项目实施、竣工验收、竣工决算等主要环节,规范各类费用,统一取费标准,严控设计变更,强化技改项目工程造价关键因素的预测和控制,使技改大修项目造价不超过公司批准的执行概算。

优化水电调度方式,减少水电机组空耗水量。今年一季度,拉西瓦水库下闸蓄水期间,黄河流域正值防凌开河关键期,**电网处于电网负荷高峰期,加之今年流域面临的干旱形势及沿河的用水需要,对水库水量的运用安排提出很高要求。针对这种情况,为确保水能利用效率的提高,公司调度中心组织部署,加强电网负荷预测及水情预报,充分进行电网电力电量平衡及水库水量运用演算,统筹兼顾,不断优化水库运行及合理安排水库相关的维护工作,充分发挥黄河上游梯级水库的联合调度作用,合理抬升李家峡、公伯峡水库运行水位,达到了水库不发生弃水,降低发电耗水率,提高发电效率的目的。

据统计,1至5月份,**网调五大直调水电厂水能利用提高率达到3.68%,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节水增发电量3.78亿千瓦时,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水能利用率3.68%,比去年同期提高1.5%,节水增发电量3.78亿千瓦时,经济效益明显提高。330千伏网损率为1.139%,同比降低0.306%;750千伏网损率为2.055%,同比降低1.455%;水能利用率为2.6%,同比增加0.51%。综合以上三项指标,共节省电量2.1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省标准煤75338吨,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114.6吨、氮氧化物264.9吨,烟尘排放物28.8吨。经营管理“三节约”:有序推进降本增效

“三节约”活动以来,**公司按照高绩效资产管理要求,划分了公司运营成本标准作业范围,并就运维作业的财务核算方式与预算管理方式进行了分析,制定标准成本管理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公司成本费用支出预计节约468万元,其中本公司部及生产单位成本节约418万元,各建设公司成本节约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