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平安创建工作计划

微平安创建工作计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微平安创建工作计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微平安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扎实推进“三化一服务”党建创新行动,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夯实。一是区域化联建工作特色突出。开展以“十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化联建工作,召开一季度联建工作推进会议,与32家单位签订了党建联建和社会管理目标责任书,提出合理化建议20条,办理实事好事5件,如:区商务局在社区办公楼前设置了闲置物品交换空间,区工商局在社区办公楼前设置宣传栏等;社区举办“联建单位进社区 联建联信联民生 共建和谐保平安”宣传教育活动,28家联建单位为居民群众提供法律法规、惠民政策、医疗卫生、安全生产等30多项内容的现场咨询问答和讲解,共悬挂横幅30条,摆放展板38块,发放宣传资料4500多份,再次展现社区区域化联建工作的强大合力与成效,进一步亮化了“亲沁__”党建联建工作品牌。二是网格化管理细致到位。社区积极组织24个网格员分片分批次结对入户登记居民信息,入户率达100%,发放便民联系卡4000张,努力实现社区管理精细化、服务全覆盖;采取网格承办、社区主办的工作方式,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远足活动、爱国卫生月健康巡讲活动、粽情端午包粽子比赛等文化体育、宣传教育活动15场(次),进一步增进了社区与居民群众的感情,提高了社区网格化管理水平。三是数字化信息服务高效便捷。及时更新维护“三维数字社区”信息平台,逐步完善党建、计生、综治等工作模块,实现了社区基础信息、管理数据的集成管理利用,居民信息准确率达95%以上,有效提升社区信息化、现代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亲沁__”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惠民政策、办事流程、重大活动及重点工作开展情况等各类信息图文信息26条,开展社区与居民群众之间微服务。四是“菜单式”服务内容贴心到位。深入开展“亲沁__·同心服务365”行动,将服务窗口、文化活动室等办公活动场所的开放时间有效延伸至八小时之外、周末和节假日,做到全天候、不间断向居民开放,形成日日有活动,次次有场地的群众文化活动局面,实现社区服务与居民办事时间上的“无缝对接”;充分发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作用,为辖区16位老年人提供日间用餐服务,为1030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日间休闲娱乐、健身康复、心理咨询等服务,社区服务工作更趋人性化、多样化和精细化。

(二)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社区党工委高度重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学习教育协调工作小组和督导组,明确工作责任,狠抓任务落实,层层传导压力,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安排各党支部联络员以支部为单位建立党员教育微信群,每天推送学习内容,形成党支部书记高度负责,广大党员积极主动参与、全面覆盖的生动局面。三是扎实开展学习,形成学习长效机制。各党支部以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辅导、讲党课的形式,组织党员逐字逐条学习《》、《准则》和《条例》原文,并开展专题学习讨论,党员人均撰写学习笔记达3.5万字,领导干部人均撰写学习笔记达5万字,撰写心得体会60余篇,开展集中学习交流8场(次),领导班子成员分别为4个党支部上1次党课,学习教育扎实有序推进。四是创新工作载体,突出学习教育实效。确定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五为“党员活动日”,积极组织广大党员主动缴纳党费、集中学习交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辖区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先锋圆梦微心愿”主题活动,现已征集“微心愿”28条,党员干部认领并帮助实现的26条。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举办党务工作者暨党员培训班,为广大党员干部讲解党和国家形势政策和理论知识,50多名党员参加了培训,取得了良好地效果。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切实提高党员思想意识,增强党员党性修养,形成人人争做“合格党员”的良好氛围。

(三)认真落实“五城联创”工作任务,营造良好创建氛围。一是加大创建工作宣传工作力度,更新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创建宣传专栏23块,出黑板报4期28块,张贴《__市市民文明公约》30块,发放创城宣传资料9500多份。二是加强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__省卫生先进单位、__市卫生先进社区的创建成果,定期不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清理整顿,对马路占道经营进行规范取缔,及时维修辖区公共设施,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2场(次),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1次,除“四害”活动2次。三是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社区现有志愿者队伍18支,志愿者982人,在职党员、

机关干部345人,结合在职党员、机关干部进社区和中小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结对帮扶、环境卫生整治、扶残助残、敬老爱老、绿化美化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19次,有力推动“五城联创”工作顺利开展。(四)注重落实惠民政策,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一是严格落实低保、教育救助、医疗救助等惠民政策,召开低保评审会3次,为153户328人办理了低保,发放保障金692158元;为18户36名居民办理了廉租住房补贴;为23户居民受理公租房申请;为2位老人开展居家养老送时、送奶服务;为105人办理高龄补贴;为3人办理了临时救助。二是进一步强化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劳务输转、小额担保贷款、居民医保、养老保险等社保重点工作,新增就业181人,劳务输转224人,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办理小额担保贷款5户43万;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36人。三是进一步加大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健全完善流动人口登记表和办证底册,做好计生工作管理与服务,社区计划生育受管总人口为8376人(其中:育龄妇女2234人,总出生人口7人),流动人口607人,政策生育率为100%。四是登记残疾人信息 179人,将28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共29人纳入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为38人办理重残和特困残疾人生活补贴。

(五)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干部群众文明素养不断提升。一是巩固和扩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成果,大力开展和“慵懒散软”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和预防职务犯罪活动,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服务意识和文明素养,社区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显著提升。二是不断培育和繁荣社区文化,鼓励文艺团队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社区现有小曲演唱队、戏曲队、国标舞队等群众性文艺团队11支,文艺爱好者580余人,在春节、元宵节等节假日和重要活动期间,集中组织居民群众开展“喜迎新春”秧歌表演、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请记住我站域名/”专场演出、辖区联建单位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8场(次),参加人数4200多人(次)。三是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市民学校”的作用,开展公民思想道德教育、道德讲堂、“我们的节日”等活动9场(次),参加人数680人(次);大力开展“__好人榜”、“最美家庭”、“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推荐工作,积极培育居民群众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六)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区人居环境和谐稳定。一是不断加强楼栋看护、综治志愿者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完善矛盾调处、、司法援助、劳动仲裁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调处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起,有效预防的发生和不稳定因素的产生。二是认真开展两劳释解人员、__功练习人员和吸毒人员的帮教转化工作,举办禁毒、反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5场(次)。三是认真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组织开展社区法制宣传教育活动4场(次),举办法律知识考试1次,社区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断提高,居民群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四是加强重点领域整治排查工作力度,定期对__巷、__市场及老汽车站临时劳动力市场、流动人口多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定期召开楼栋看护员综治例会,建立街道派出所民警、辖区物业小区保安、社区专职群防群治队伍等为主体的大巡防体系,为居民群众提供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五是进一步巩固“全省绿色社区先进单位”和“全省文明交通示范社区”创建成果,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低碳

环保宣传活动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500多份。六是按照“八有”标准建立社区安监站,设置标识牌,安排专职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排查;建立社区微型消防站,配备灭火器、报警器、应急灯等设施设备,安排专人进行日常管理,为辖区居民生活提供强有力地安全保障。(七)做好社区其他工作,圆满完成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一是认真落实“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各项工作任务。二是注重宣传报道,在《__日报》发表工作信息7篇,金川区政务网采用信息8篇。三是完成__市人才资源基本情况调查和__劳动力调查工作任务。四是扎实开展文明城市纪念品的发放工作。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辖区部分公共基础设施责权不清,协调工作难度大。二是社区工作任务繁重,工作人员紧缺,特别是个别重要工作岗位上缺乏一定素质和能力的工作人员,对社区工作的开展有一定影响和制约。三是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不到位,社区开展的服务工作和活动在精细化上有欠缺。

微平安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今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入推进政法三项重点工作为主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创和谐、创满意、创品牌”为工作目标,以“务实、创新、高效”为工作要求,以抓规范、破难题、强基础、促提升为着力点,大力实施“1055”计划,即:实施“十大项目”、构建“五大体系”、打造“五化格局”,不断提高司法行政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三生融合·幸福__”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__年着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十大项目”建设

根据__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思路,我们确立了“十大项目”重点工作,并以此推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1.人民调解机制创新项目。加强村、居、企业、集贸市场、外来人口聚居地以及接边毗邻地区等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基本实现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继续深化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在市、县两级全面建成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实现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组织在县级层面的覆盖率达80%以上。全年乡镇、街道、村居人民调解组织的调解成功率要达到98%以上,行业性专业调解人民调解组织的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

2.城乡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创新项目。深入宣传建立农村法律顾问制度的重大意义,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将农村法律顾问制度工作列入“平安城市”创建、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等重点目标考核体系,__年在去年基础上增加10%,即完成全市90%的村居建立有偿法律顾问制度,签订顾问合同,由市县两级政府购买服务。

3.法律服务进政府载体创新项目。争取市政府发文,在市、县两级政府及其部门、部分乡镇(街道)建立有偿法律顾问制度,制定相应的操作指引和考核办法。__年,要确定市政府及*个县级政府、70%的部门、30%乡镇建立有偿法律顾问制度。

4.公证服务城乡统筹方法创新项目。__年底,实现涉农公证业务年增长率达5%以上;充分发挥农村公证法律服务队伍作用,在重点乡镇设立公证联系点,指导农村公证信息员提供公证咨询、资料初审等服务;公证服务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专题法律宣传村居覆盖率达100%;监督公证机构落实上门服务、电话预约、法律援助等便民惠民服务。

5.法律援助惠民服务方法创新项目。加快法律援助“三个网络平台”建设,借助互联网络提高法律援助审批、指派工作效率、降低依法维权成本。至年底要在市、县两级12家法律援助中心全部建成“三个网络平台”,网络咨询和网络申请量要比上年有增长,网络咨询服务要实现微博化、即时化、互动化,网络申请要实现零等待、零遗憾、零投诉。

6.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管控机制创新项目。探索分类矫正方法,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功能作用,强化管控措施。继续深化刑释解教青少年“导航工程”,切实落实“一助一”、“多助一”等结对帮教措施,建立和完善社会帮教机制。社区矫正对象的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9%以内,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率达到95%以上,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内。

7.“六五”普法宣教平台创新项目。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开展“六五”普法骨干培训,组织一次市管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评选20名市级优秀法制副校长。组织“六五”普法讲师志愿团为全市1000家以上的企业举办法治讲座。

8.劳教人民警察职业化建设模式创新项目。加强专业化、正规化建设,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推进队伍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化,核心专业人员比例达到75%。着力提升把握运用法律政策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信息化实战应用能力、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有效应对场所安全稳定对执法水平的考量。全面加强队伍的思想政治、业务能力、纪律作风、先进文化建设,更好地担负起职责使命。

9.司法行政信息化管理创新项目。建设基础网络平台,建成一个B级标准化机房;升级改造局机关局域网;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建立全面覆盖市局、县(区)局、基层司法所三级的专 线网络。建成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完成司法行政基础资源库,以及包括相关业务在内的的业务信息资源库。建设应用软件系统,开发建设司法行政相关业务应用管理系统,完善OA系统功能,力争实现公文流转无纸化。

10.司法行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根据中央和省市关于司法业务用房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加强我市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建设。__年,市本级司法行政业务用房改建工程完成投资额__万元,完工并投入使用;市劳教所劳教综合业务用房工程计划总投资__万元,年内完成25%的投资量,两年内完工并投入使用;协助瑞安、文成两地完成办公大楼建设,促成苍南县司法行政办公用房动工新建。

(二)拓面提质,全力推进“五大体系”建设

1.健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体系,在优化法治环境上取得新突破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充分发挥法制宣传在维稳中的先导性作用,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不断扩大普法教育的实效性和覆盖面,努力提高市民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

一是要全方位开展法制宣传。围绕服务保障“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建设,进一步深化法制宣传“六进”活动。深入分析普法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完善各类普法对象学法制度。尤其是要针对不同行业和对象的特点与需求,实行错位普法和差别普法,加强各类重点对象普法工作,尤其要做好涉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领域的专项法制宣传工作。开展学法用法示范推进工程,打造主题鲜明的“六五”普法示范单位,全年培育学法用法模范公务员10名,示范基层站所30家,先进企业15家。

二是要多渠道加强普法阵地建设。加强乡、村,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发挥好农村法律顾问作用;要依托工业园、企业集中区,加强企业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建立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制度,抓好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加强青少年学法用法实践活动,打造法律知识教育、法治实践、法治文化展示“三合为一”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进一步提高建设数量和质量;要放大法治文化品牌效应,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品味的法治文化示范点,将法制元素融入到公园、广场、街区、市场等群众的驻足点,__年要实现全市各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至少拥有一个综合性法治文化阵地;要创新法制宣传载体,充分发挥普法网、手机短信、LED显示屏等法制宣传阵地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法治名言、警句、动漫,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三是高质量推进依法治理工作。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规范、科学、有序地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要继续推进地方、基层和行业依法治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促进法治政府建设。要继续加强行业依法治理,针对群众特别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活动。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把基层民主法治创建与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民主法治村的建设和申报工作,深化创建工作动态考评机制,全面提升创建工作质量。

2.完善人民调解工作体系,在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上取得新突破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继续深入贯彻《人民调解法》,进一步完善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大调解机制建设,深入推进“三调对接”和各类专业调解组织发展,加强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要夯实基础,完善人民调解网络。以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直派司法所外观形象标识规范化建设,年底前全市累计完成建设率达80%以上,积极开展省级(星级)规范化司法所创建工作,年底前累计完成创建率达司法所总数的50%以上。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工作体系,巩固村、居调委会等传统人民调解组织,继续做好婚姻、家庭、邻里、宅基地等传统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深化区域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不断拓宽人民调解工作覆盖面,重点健全开发区、工业园区、城乡结合区以及新兴行业、新社会组织等专业性、行业性、联合性人民调解组织,推进调解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在做好常见性、多发性矛盾化解的同时,重点解决由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等引发的热点问题,推进医疗纠纷、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纠纷、物业纠纷等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向容易引发人民内部矛盾的领域延伸,着力构筑第三方参与的矛盾调解机制。

二是要拓展领域,创新人民调解机制。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专项活动,努力使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要健全完善村、乡镇调解组织之间,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与调解组织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要以健全完善行业性专业调解机制为重点,着力构建多方位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在巩固完善医调、诉调、警调、交调、检调五大衔接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调解组织与劳动保障、劳动仲裁、、民政等部门的联动联调机制,进一步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合力。

三是强化保障,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探索完善分级培训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规划,大力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实行全员轮训。大力开展“争当人民调解能手”活动,引导激励广大人民调解员提高调解能力。大力推进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人民调解员持证上岗制度,优化人民调解员队伍结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推动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补助经费、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等各项经费的落实,完善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激励保障机制,为人民调解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3.构建一体化法律服务体系,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充分发挥法律规范经济行为和社会秩序的作用,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加强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法律顾问工作制度,提升城乡一体化法律综合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法律服务的新需求。

一是 要不断提升法律服务水平。重点是要深入开展“法律服务五进”活动。要围绕“十二五”时期政府投资规划,积极为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等提供全程法律服务, 做好政府决策风险评估的智囊团。要开展企业法律服务升级行动,围绕防范和化解经济运行风险,以企业“法律体检”为平台,为1200家企业开展深度法律服务。开通公证服务中小型企业绿色通道,公证机构走访中小型企业100家以上。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律师法律服务进村入户,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综合改革等提供法律服务。推进公证服务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主动为村房“两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业创新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组织等事项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进一步加强司法鉴定机构规范化建设,努力提高司法鉴定规范化水平和社会公信力。

二是要加快构建法律顾问体系。要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扎实推进政府法律顾问、企业法律顾问、乡村法律顾问等多层面的法律顾问体系建设。切实做好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推荐优秀律师担任各级政府、部门的法律顾问,政府参与行政诉讼和民事案件的处理,为政府重大决策、行政行为及重大合同行为提供法律意见,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深化乡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进一步健全乡村法律顾问目标考核制度、定期服务制度、工作交流制度,推动规范运行。着眼农村社会管理创新需求,努力为村级组织提供法律咨询,为基层组织决定重大事项进行法律论证。深入探索“法企”对接的新形式与新途径,向企业推荐合适的法律顾问人才。

三是要深化法律服务惠民措施。继续健全完善“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建设,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援助平台网络体系。至年底,要在90%的行业性专业调委会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赋予工作站初审权,实现工作站和援助中心的网络审批,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工作效率,降低依法维权成本。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认真部署开展”法律援助服务为民创优年”等主题活动,提高法律援助工作的影响力和实效性。要健全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办案质量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提高办案质量和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公证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大便民惠民力度,公证服务窗口设立电子屏幕、叫号系统的公证处要达到30%以上,公证法律援助做到应援尽援。

4.打造新型化教育管控体系,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取得新突破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坚持“首要标准”,着力把握工作规律,构建安全稳定长效机制,推进公正廉洁执法,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不断提升对劳动教养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管控水平。

一是加强精细化劳教监管体系建设。认真贯彻劳教工作方针,大力加强场所规范化管理和安防一体化建设,确保劳教场所的持续安全稳定。加强场所布局和设施建设,启动劳教业务用房和墙建设工程,提升场所内部正规化管理水平,积极开展现代化文明监所创建工作。要突出思想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全面推进劳教人员法制、道德、文化、劳动教育,加大劳教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出入所教育接受率要达100%。不断健全完善教育矫治工作体系,把心理矫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帮教,特别是做好重点劳教人员的帮教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禁毒法》,依法开展强制隔离戒毒和戒毒康复工作,不断创新劳教戒毒工作新模式。

二是加强规范化社区矫正体系建设。进一步理顺社区矫正工作体制,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司法所具体执行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区矫正运行机制,落实相关部门的责任。健全完善社区矫正信息化平台建设,重点完善系统建设,扩大覆盖面,提高定位率,充分发挥区域监管、信息交互、警示告知、档案管理、考核管理等五大功能的作用,建立并推广使用社区矫正对象定位手机声纹识别系统,提高动态管控能力。深入开展心理矫治,强化监管措施落实,认真开展危险性评估,不断提高矫正质量,防止再次违法犯罪,杜绝重大刑事案件发生。加强社区矫正专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三支队伍建设,在全市11个县建立社区矫正驻法院工作室,在全市有5名以上社区服刑人员的村居建立工作站,按1:1的比例建立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按20:1比例建立专兼职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

三是加强社会化安置帮教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管理体制,强化安置帮教工作责任机制,落实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强化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管理,做好归正人员的衔接工作,进一步落实“一帮一”、“多帮一”责任帮教制度。加大科学帮教、联合帮教力度,深化刑释解教人员分类分层次管理。加强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确保每个县不少于5个,构建“衔接规范化、帮教社会化、安置市场化、管理信息化”的安置帮教工作新格局,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5.拓展“一站式”服务体系,在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效能发挥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加强对中心运行规律的研究,按照“内部职能融合”的原则,整合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职能资源,集成人民调解、法制宣传、社区矫正等司法行政职能要素,在统一的平台上为群众提供各类法律服务;按照“组织体系链接”的要求,加强与各类法律服务机构和乡镇司法所、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法律援助工作站、社区矫正工作站等基层司法行政组织的业务对接,实现服务分解、案件分流,扩大中心的运行效能和辐射效应;按照“横向联动拓展”的思路,积极引入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集中受理调处有关医疗、交通事故、劳资等矛盾纠纷;协调工青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在中心设立接待窗口,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要素集成、部门联动”的科学工作体系。牢牢把握中心公益、专业、便民的性质,创新工作机制,规范服务的内容和标准,确保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窗口化”、“一条龙”、“一站式”的法律服务,真正把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司法行政机关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窗口”。

(三)强化保障,着力构建“五化”工作新格局

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围绕我市改革发展稳定民生大局,整合职能,发挥优势,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着力形成“以项目化为抓手、以品牌化为引领,以信息化为支撑、以规范化为目标、以专业化为保障”的工作格局。

1.以项目化为抓手,推进各项工作强责提速。今年,市局在局机关开展了“互学互比”活动,要求各处室结合工作实际,申报本处室的“争先创优”项目,并将项目实施情况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市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筛选确定了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十大项目”。这些工作的完成落实情况,事关年度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成效和考绩的实效。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高度重视,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具体化的要求,明确责任部门和责 任人,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分解、细化、量化工作内容和要求,明确完成工作的时间节点,严格落实分阶段目标的要求,确保年度重点项目的有效落实。市局将进一步强化考核考绩工作的导向作用,研究制订对县局和市局机关职能处室的考核新办法,各县局也要出台相应的考核办法,实现以考核促工作,以工作促发展。同时,各县局也要根据本地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积极开展项目化建设,通过搭建项目工作平台,将重点工作以项目化来设置,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以项目带动、靠项目创新、用项目落实,使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更具系统性、创新性和长效性,成为党委、政府年度工作的一大亮点。

2.以品牌化为引领,推进各项工作进位升级。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有品牌才有说服力。实施品牌化就是要通过树典型、带全面,抓示范、促一般,实现面上工作进位升级,整体推进。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通过推进品牌化建设,以“创和谐、创品牌、创满意”为总要求,深入挖掘自身优势,科学整合职能资源,把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纳入品牌的大旗下,推进工作出亮点、树品牌、显特色,发挥品牌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要引领思想,树立品牌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通过深入抓好品牌项目论证、品牌打造规划、品牌服务实施等环节的思想发动,使每名司法行政干部掌握工作品牌的内涵和特征,使他们形成较强的出精品、树形象、作表率的意识,自觉积极投身到品牌创建活动中去。二是要引领行动,强化品牌运作。各地要正确把握司法行政工作的定位,找准本单位服务中心大局、维护社会和谐、服务弱势民生、加强自身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提炼确定好品牌主题。同时,要积极有效地运作品牌,用品牌标准来开展工作,用品牌形象来接受监督,用品牌服务来吸引群众,用品牌效应来拓展司法行政工作的作为空间,实现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三是要引领成效,做好品牌宣传。我们要在培育品牌、争创品牌、叫响品牌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信息简报、宣传栏、网络平台、新闻媒体等各种载体,进行公示、宣传、推介,使司法行政工作品牌为广大群众了解和熟悉,不断扩大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影响面,塑造司法行政良好社会形象。

3.以信息化为支撑,推进各项工作提能增效。当前,我市司法行政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软硬件建设相对滞后、基础人才缺乏、经费投入不足等实际问题和困难,制约了司法行政工作进一步提能增效。今年市局将积极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十大项目”之一大力推进,来解决这一制约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机关工作效能。一是要夯实基础,加强网络系统建设。要开展市局机关机房和数据中心建设,建成一个B级标准化机房。要加强网络建设,实现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专网互联互通,同时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建立一个三级联通的稳定、安全、高效的专线网络。二是优化资源,加强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建立一个能够全面满足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数据交换的数据中心,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行业资源和行政资源,全面提高司法行政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形成全员应用、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工作格局。三是要深化应用,加强业务软件系统建设。紧密结合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实际,建设司法行政信息网络应用平台,不断加强对司法行政基本情况信息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和日常司法行政工作管理,让信息化应用真正融入到司法行政工作的每一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