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两型村庄创建工作计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围绕“富裕、满意、文明、美丽、和谐”的目标,以实施“五大提升工程”为重点,最终实现农民“幸福指数”的大幅提升。一是实施“产业增收提升工程”,创建富裕乡村。在稳定优化粮食产业基础上,通过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努力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培育白菇、生猪、蜜蜂、吊瓜、高山蔬菜等五大农业特色主导产业,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发展各类名特优农产品;以“4+X”主导产业为重点,做好产业对接、家庭工业、来料加工等文章,做大做特现代乡村家庭工业;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契机,做大以餐饮业为主的农家乐产业;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万名农民下山搬迁、万名农民素质培训等工程,鼓励农民外出或进城镇进行多形式的就业和创业,全面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注重因村制宜发展农村经济、因人制宜实施致富项目,突出“产业增收提升工程”在“中国幸福乡村”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二是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创建满意乡村。加快农村社区建设,着力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群众自治、管理有序、设施配套、服务完善、生态和谐、文明祥和”农村社区建设总体目标。全力实施农村公路联网、村庄道路硬化、农村信息联网、农民饮用水、新农村电气化、农村中小学“五项工程”、农村“文体俱乐部”等工程项目建设,落实好农民健康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农村社保等民生服务,促进社会事业均衡化发展,推进社保救助覆盖面不断扩大。三是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创建文明乡村。注重特色人文资源的挖掘开发。深化农村精神文明的创建,扎实开展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创建评比活动,广泛开展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建设,倡导生育文明新风,提升农村整体文明水平。深入开展农村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和“五五”普法教育,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四是实施“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创建美丽乡村。全力实施生态镇建设、“十村示范、百村整治”、“两线”整治、“312”绿化运动、“农村洁化运动”等工程建设,探索突破“空心村”整治、宅基地置换、农房建设等重点课题,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整治;探索建立各类长效机制,推行实施精细化管理,重点加强村庄基础设施、环境保洁、绿化管护、村容美化、村务管理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全面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同时,按照不同的地理风貌和人文景观,建设产业、文化、生态、田园、集贸、古村落等各种类型特色村。五是实施“基层基础提升工程”,创建和谐乡村。继续深化镇机关干部分片包村五项制度,促进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开展“五新争先”活动,着力打造“五新”村级组织,为“中国幸福乡村”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不断完善“一中心、二员、三室”基层维稳网络建设,积极开展“平安连万家”活动,深入推进“平安村”、“法治村”建设,巩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完善工作责任制,强化源头实效与保障能力,逐步实现综治维稳长效化。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实现政治、治安、、生产和公共等“五大安全”常态化。
二、创建目标:
对照“中国幸福乡村”创建内容及标准,启动“五村联创”的单项或多项创建活动,制订五年目标规划,从2009年开始,每年重点推进1至2个以上“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和3至5个单项创建村,提升一批基础较好村的村容村貌,为今后“中国幸福乡村”创建奠定坚实基础。
三、创建标准:
“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实行“单村创建”和“五村联创”相结合方式开展。对照“中国幸福乡村”创建内容及评价标准,“单村创建”考核评定得分在90分以上的(基本分均为100分),给予单项命名并授牌;全面完成“五村联创”的,给予命名“中国幸福乡村”并授牌,其中考核评定总得分(含基本分和附加指标得分)达到480分以上的,给予命名“中国幸福乡村”精品示范村。
四、申报、审核、评选程序:
(一)“中国幸福乡村”创建
①市确定的指导性推进计划,在2009年8月15日前申报本年度的创建工作计划,经镇幸福乡村创建办审核后,统一上报市幸福乡村创建办。
②对照考核标准,能基本达到要求的其它村,于2009年8月15日前填写申报表,经镇幸福乡村创建办审核后,统一上报市幸福乡村创建办,由市幸福乡村创建办会同有关部门对提出申报的村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报市幸福乡村创建领导小组审核,最终确定是否列入2009年度创建对象。
③2010年1月20日前由市幸福乡村创建办会同有关部门,对确定的创建对象开展考核验收,考核结果报领导小组评选审定,并予以“中国幸福乡村”授牌表彰。
(二)“单村创建”
①对照考核标准,能基本达到单村创建要求的村,在8月20日前填写单村创建申报表,经镇幸福乡村创建办审核后,统一上报“五村联创”各协调小组申报开展单村创建活动,由各协调小组审核确定是否列入单村创建对象。
②2010年1月20日前由市各协调小组会同有关部门,分别对确定的单村创建对象开展考核验收,考核结果报领导小组评选审定,并予以单项命名和授牌表彰。
五、政策措施:
坚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和集体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多方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机制。
(一)市财政扶持。对经考核验收达到“中国幸福乡村”建设标准的村,市财政将根据人口规模大小实行以奖代补。以奖代补标准:“中国幸福乡村”,按人口规模1200人的村为基数奖励补助120万元,人口规模超出1200人至2000人部分按300元/人给予奖励补助,2000人以上部分按100元/人给予奖励补助;奖励额核定后,对村历年已经获得的村庄整治、农民饮用水、康庄工程和联村公路等四项财政补助按80%进行扣减;核定奖励额不足扣减的按30万元奖励,扣减后小于50万元的按50万元奖励。单村创建分别给予定额奖励,其中“美丽乡村”给予15万元奖励,“富裕乡村”、“满意乡村”、“文明乡村”、“和谐乡村”分别给予2.5万元奖励,全面完成五项提升工程整体创建任务后再按当年奖励补助办法给予补足奖励。
(二)争取政策倾斜。在市财政支农政策倾斜的基础上,镇里积极争取联系部门给予支持。将各类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到“中国幸福乡村”创建村。各村要结合各自实际,超前谋划包装项目,尽快实施建设,以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上级支农政策和项目的倾斜。
(三)挖掘内在潜力。努力盘活和经营好原有的集体房屋、山场、林地、水库、荒滩等资源,促进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规范宅基地整理和有偿选位等制度,拓宽村级运用市场化手段盘活资源、筹集资金的渠道。探索试行农村集体土地有关留用地政策,积极创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平台。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工业园区周边的村通过建设标准厂房对外租赁等途径,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城市郊区村和经济富裕村积极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并切实解决好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权益的保护问题。
(四)谋求社会支持。市里将对“中国幸福乡村”创建村优先安排部门和企业挂联结对,各创建村要加强与挂联部门和企业联系,加强沟通,取得支持,谋求资金帮助。要大力组织和引导社会工商资本、民营企业、农村先富起来的群体支持参与“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自助自愿、投劳投资,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村级可以通过运用建材、绿化苗木、化肥等实物奖励形式,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自助自愿、投劳投资。
六、工作要求
(一)健全组织领导。镇里成立了建设“中国幸福乡村”行动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徐剑平任组长,镇长徐小明任副组长,其他班子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富裕乡村”、“满意乡村”、“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和谐乡村”五个协调小组,负责单项创建工作。各创建村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和力量,制订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工作计划,努力将“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二)强化舆论宣传。要通过“民情沟通日”、“周二集中办公日”、黑板报、广播会、宣传标语、座谈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目标任务。要广泛开展“幸福家庭”、“幸福老人”、“卫生清洁户”等创评活动,发动农民群众、依靠农民群众,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创建知情度、参与度和支持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民群众在建设“中国幸福乡村”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形成合力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全国第二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和全省、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树立发展新理念,加快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四大工程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一)完善提质工程。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公路提质工程。实施县乡公路改造、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农村公路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47.8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重点对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路段进行安全隐患治理。(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
——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动现有较大规模集中联片供水工程和管网延伸,新改建一批集中联片供水工程,加强老化失修村级管网的改造,进一步提升农村饮水工程的供水保证率。(牵头单位:县水利局)
——推动农村电网改造。实施5项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电网结构,提升供电保障能力。(牵头单位:县供电支公司)
——加大天然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燃气管网进村入户。(牵头单位:县发改局)
——林业生态工程。完成新造林合格面积3.353万亩,林木绿化率再增加1个以上百分点;加快村庄绿化,在6个村开展村庄道路绿化、环村绿化、街巷绿化、庭院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牵头单位:县林业局)
2、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建设学校校舍,购置基本教学及生活设施设备,不断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把农村学校师生生活环境改善纳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目标责任制考核,推动农村学校“六有”建设(有运动场所、有水冲厕所、有洗浴条件、有公共绿地、有饮水设施、有照明路灯)。新建农村幼儿园4所。(牵头单位:县教育局)
——全面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完成3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任务。选出2人作为2016年基层适宜人才培养对象,并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培养。组织12名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主治以上医生对口支援4所乡(镇)卫生院。改善12所乡(镇)卫生院中医诊疗环境,购置设备,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牵头单位:县卫计局)
——实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统筹城乡文化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全县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328个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正常运转,340个乡村文化场所免费开放。完成农村广播电视卫星户户通740户。(牵头单位:县文化局、县广播电视台)
——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管理,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健全农村空巢、高龄、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个。(牵头单位:县民政局)
(二)农民安居工程。扎实推进采煤沉陷治理搬迁、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再解决1546户困难群众的安居问题。
1、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加强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和工程治理,推进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工程治理。(牵头单位:县国土资源局)
2、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对1450户农村困难家庭实施危房改造。(牵头单位:县住建局)
3、易地扶贫搬迁。按照精准扶贫要求,以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为目标,采取
行政村就近集中、建设移民新村、依托小城镇、中心村、乡村旅游区插花安置、货币补助安置等多种搬迁安置模式,对完成建档立卡、有移民搬迁意愿的96户300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牵头单位:县扶贫办)(三)环境整治工程。不断深化改革,推进金融创新,引进专业化企业,采取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集中力量解决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改厕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宜居和健康水平。
1、农村垃圾治理。按照“人员队伍、清扫保洁、垃圾收集处理、村容整饰、长效管理机制”五个全覆盖的总要求,进一步强化资金、人员、设施设备保障,继续推进清扫保洁、“四堆”清理、村容整饰。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深入推进乡村清洁工程,按照国家关于农村垃圾治理“五个有”的要求,完成全县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编制,新建垃圾转运站2座,建设卫生填埋场1个,创建省级考核达标村108个,为广大农村居民创造更为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牵头单位:县园林局)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万人以上镇区、千人以上建制村、农民安居工程集中安置地和美丽宜居示范村为重点,运用市场化的方式,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不同类型区域的污水处理模式和路径。建设6个村的生活污水防治工程。(牵头单位:县环保局)
3、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完成1000户农村改厕项目建设任务。(牵头单位:县爱卫办)
4、加强畜禽粪污治理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支持畜禽养殖场开展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加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县畜牧中心)
(四)宜居示范工程。继续做好美丽宜居示范村三级联创活动,打造和命名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宜居示范村,引领“十三五”期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向。
1、扎实推进“三级联创”活动。新启动1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加快2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开展10个县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同时在部分省、市两级美丽宜居示范创建村启动农村公共浴室试点建设工作,探索农村公共浴室建设及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牵头单位:县农委)
2、重视“人的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将美丽宜居示范村“三级联创”与文明村镇创建相结合。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将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纳入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文明素养。加强乡风文明知识普及宣传,引导农民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倡导健康、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农委)
3、加强传统古村落保护。重点完成1处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牵头单位:县住建局)
4、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继续支持乡村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10个村实施旅游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完成20家星级农家乐评定。(牵头单位:县旅游局、县扶贫办)
(一)4月底,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组要制定2016年行动计划,并报送市农村人居办备案。
(二)5月—11月为实施阶段,全县启动工程调度制度,实行工程进度月报送、月会商。县农村人居办每月督查一次,了解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各乡(镇)村实施进展情况。
(三)12月份,对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年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打分排队,综合考核,全县通报。
(一)加强组织协调。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紧紧抓在手上,切实落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领导组及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纵横联动、密切配合,重点抓好各项工程的统筹协调和组织指导。
(二)形成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坚持民主决策,充分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要进一步发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战斗堡垒作用,用好“一事一议”办法,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进一步推动改革创新,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选树美丽乡村创建典型,开展好现场学习观摩活动,全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浓厚氛围。
*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关键一年。按照“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总体思路,我市切实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一)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群众健康为出发点,紧紧围绕污染减排这一中心任务,积极倡导循环经济、生态文明、绿色GDP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环保工作成效显著。
1、污染物减排工作进展顺利。一是全面落实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在《*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分年度总量减排计划,明确了各年度目标任务、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各减排项目责任人。二是积极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目前光大水务(*)有限公司一厂、二厂经初步改造,污水处理量从*年的27万吨/日增加到37万吨/日。章丘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工商河中水站、东泺河中水站已开始试运行,高新区中心区污水处理厂基本完成。三是加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清理力度。对辖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所有新建项目和涉及钢铁、水泥、电力、焦炭、造纸、烧碱等6个行业的88家企业达标排放情况进行逐一清查、核实,检查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情况99个。对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企业集中区内所有项目及国家、省重点监管的企业进行拉网检查,并及时对违法项目进行处理。四是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继续把清洁生产标准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健全环保准入制度,从源头上防止新污染源产生。预计*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9.25万吨,同比下降2.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5.53万吨,同比下降4.2%,完成全年计划目标。
2、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建立了空气质量月通报制度。针对全市扬尘污染防治的严峻形势,深入细致清查源头,加大整治和监督力度。对市内河道综合整治、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集中处理、饮用水源地保护、集中供热等采取重点督办或不定期调度等方式,协调解决一批关系民生的环境综合整治问题,消除创模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全市环境质量有所好转。全年空气良好率可达到85.2%。地下水水质良好,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质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大明湖、小清河、徒骇河水质较上年同期有所好转。声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
3、生态保护建设取得新进展。利用生态系列创建平台,积极开展以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工作。济阳、商河完成了生态示范区验收准备工作,建成2个国家级和12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组织2个村申报国家级文明生态村。开展了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创建工作,组织申报了2个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开展了山东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上报历城区红叶谷生态文化旅游区。对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情况进行检查。认真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完成夏季秸秆禁烧执法监察工作。
4、环境安全工作初显成效。一是认真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段沿线化工、造纸、酿造等重点行业排污情况进行复核,部署加强汛期污染防治,严防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二是加强辐射环境管理工作。严格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分级处理和报告制度,全面排查电磁辐射污染源并进行申报登记,每季度对19家市管涉源使用单位的169枚在用放射源和66枚闲置废放射源进行安全大检查。三是严格危险废物管理工作。督促拓宽铬渣处置利用途径,铬渣湿法还原项目和济钢第4条烧结处置线分别投入试运行。开展感光材料废物申报登记,完成全市402家单位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工作。
(二)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从加大水环境整治、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和综合整治、健全水环境整治法制体系、完善水环境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四个方面入手,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推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等各项工作的落实,全市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1、水土保持工作进展顺利。大力实施“生态水保”工程,加强地下水涵养。按照“南控”战略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南部山区水土保持工作力度,以大流域为骨干,小流域为单元,扎实推进泉域补给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年重点进行了历城老泉、长清龙泉官庄、市中区石匣、章丘九顶山、平阴锦水河等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全市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
2、水资源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严格实行了取水许可制度,对全市取水单位全面实施取水许可、计划用水;新上项目严格实施水资源、水保论证,不具条件的项目不得立项。加大泉域地下水的保护力度,对二环路内具备条件的单位实施了自备井封闭,可减少地下水开采8000万立方米,折合每日减少地下水开采21.9万立方米。不断完善水环境建设的信息化管理,新建了18个自动遥测点、120多个人工观测点,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地下水位监测网络,提高了泉域地下水的即时监测和动态管理水平,逐步实现了数据采集信息化。按照省里的部署,初步完成了全市地表水功能区划工作,为我市地表水开发、利用、保护提供了基础性技术决策依据。启动了地下水资源综合评价工作,对全市地下水资源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系统的调查评价,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技术支持。
3、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在城市节水工作中,通过节水宣传进社区,促进了全民的节水意识。在工业节水工作中,积极提供节水技术、信息咨询,推广使用先进节水工艺和设施,完成了电力、化工、造纸、纺织四个行业用水定额编制,建立健全了节水控制指标体系,万元GDP耗水量减少到64.56立方米,节水降耗指标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三)土地矿山管理进一步深化
1、土地开发整理取得新的成效。加强耕地保护,严格实施市、县、乡、村四级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加强占补平衡、补划备案、动态监管、目标考核等各项制度措施,开展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全市543万亩耕地、482万亩基本农田得到了严格保护。加大对基本农田的综合整治力度,规划建设了3.9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继续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今年共完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62个,总规模60000亩,新增耕地31700亩,超额完成省里下达我市新增耕地计划27000亩任务的17.4%。
2、土地调控力度不断加强。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目标和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力抓好用地保障和服务。在土地指标安排使用上,按照国家土地调控政策的要求和统筹谋划、有保有压的原则,优先保证重点工程和投资效益高、技术水平高的项目用地。在土地供应上,实行“五优先、三禁止、一严格”管理,把好产业政策、规划计划、节约集约、补偿安置、占补平衡“五个关口”,确保建设项目依法科学合理用地。今年省里下达我市新增用地计划指标2.1万亩,扣除*年亿元项目使用指标2330亩,实际可用指标18670亩,其中已上报国务院批准了6000亩,其余用地已集中报省政府审批。*年全市供应建设用地36250亩,其中划拨供地10160亩,出让供地26090亩,积极保障了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3、土地利用效益进一步显化。加强市场运作,建立健全了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地价管理、监控和定期更新制度,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规范了土地交易行为,积极引导各行各业依法用地、集约用地。改革工业用地供应方式,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公平竞争,阳光操作,进一步提升了土地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土地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4、破损山体治理取得了突出进展。加强矿业整顿,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集中力量开展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在刹风治乱、整合治散、探索治本三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国家和省的充分肯定。煤炭资源整合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大力开展破损山体治理工作,对城区及主要交通沿线重点区域的58座破损山体,逐一制定了治理方案,已开工整治52座。坚持全面布防、重点监控,全面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保障了全市汛期地质安全。
5、土地利用秩序进一步好转。按照国家和省部署要求,加强执法监察,深入开展了第七次卫片土地执法检查、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和土地执法百日行动等重点工作,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土地执法行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案件,全市违法违规用地数量明显减少,科学用地、依法用地、合理用地的观念日益深入。进一步加强了工作“一岗双责”和“两个联动”,*年全市共受理国土资源事项294件,处结282件,处结率达到96%,有力地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四)防震减灾能力不断提升
认真贯彻国家、省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年防震减灾工作计划,进一步完善防震减灾三大体系,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1、地震监测基础工作不断完善。启动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历城地震台选址、评估、设计方案编制等工作基本完成,济阳地震台已完成基建工作,长清地震台确定了建设地址。加强地震监测台站维护、管理工作,安装了商河地震台深井摆设备,改装了杜庙井、明水井、郭店井等地震数据采集器,完成了珍珠泉井监测设备迁移,更换了鲁09井数据传输模式,同时对台网中心VPN设备进行了维护、保养,实现了与省地震局36个台站的数据共享。加强对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保护,完成了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备案工作。定期开展震情会商,密切监视震情,按时收集、整理监测数据,分析研究地震趋势,震情会商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地震科学研究,完成《*市主要隐伏断裂研究》、《地震波分形特征及其在地震模式识别和地震预测中的研究与应用》、《*市地震监测技术服务平台研究与应用》等多项研究成果。
2、震灾预防措施进一步强化。将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纳入我市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对重要设施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严格把关,同时加大执法监察力度,提高我市建设工程的防震抗震能力。继续推进地震安全农居试点工程建设,组织各县(市)区把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与小城镇建设、旧村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历城区车川村作为省级试点已基本完成了地震安全农居建设;章丘市2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和60个村把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纳入到建设规划中,确定了“十个示范村”和“百个建设村”为重点,对不符合抗震保安标准的农居进行了新建、修缮;平阴县确定东阿镇苏桥等四村庄黄河滩区整体搬迁工程作为民居防震保安示范区。
3、地震应急反应能力不断提高。按照省地震应急协作联动区划分,组织召开首次鲁西地区地震应急协作联动区会议,加快整合鲁西各市地震应急资源,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统一指挥、分工协作的区域地震应急协作联动工作机制。启动实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建设完成了泉城广场和泉城公园、槐荫广场3处应急避难场所试点工程。认真做好应急基础信息收集工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县(市)区防震减灾工作信息和基础数据。组织开展了全市地震系统应急模拟实战演练,进一步提高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
4、防震减灾宣传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五进”活动深入开展,选取*炼油厂作为示范企业、槐荫区青年公园社区作为示范社区,进行重点宣传。继续推广地震科普示范学校活动,我市又有9所学校被评为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15所学校被评为市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利用三下乡、科技宣传周等重要节假日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面向全社会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及地震科普知识,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五)基础测绘取得新进展
为满足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建设“数字*”,提高城市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积极开展建设*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该系统共建设基准点7个,数据中心子系统1个,数据通信子系统1套。为满足规划放验线、竣工测量和其他城市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完善高程测量控制系统,在已有二、三等水准网点间布设四等水准线路,在西部新城、腊山新区、党家片区布设四等水准线路300公里。为尽快实现中心城1:500地形图全覆盖和满足东部地区规划、建设的需要,填补*市东部地区1:500地形图空白,在孙村、新火车东站地区,采用野外地形图数据采集成图法测绘1:500比例尺地形图77平方公里。完成对孙村、济钢、汉峪测区系1:2000地形图300平方公里修测工作。
二、*年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工作安排
*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我市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工作还面临许多制约因素:一是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我市的环境容量较小。经济发展与人口增加,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加大。二是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短时间内不会改变,高消耗、高排放的问题仍较严重。三是我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数小,环境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四是环境空气质量处于较低水平。按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要求,良好以上天数属于低水平达标。五是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水平不高。
*年,我市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市九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承办十一届全运会为契机,紧紧围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这一目标,认真落实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土地保护三大国策,加大资金投入,突出重点领域,抓好污染防治、节能降耗和土地集约利用,推动我市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工作迈出新的步伐,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指标安排:
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计划控制在9.03万吨之内,同比下降2.38%;COD排放总量计划控制在5.33万吨之内,同比下降3.62%。
环境质量目标:环境空气质量,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的比例达到85%以上;声环境质量,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低于70dB(A);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低于60dB(A);水环境质量,地下水水质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地表水其它水体分别达到或接近相应的环境功能标准,市区无劣五类水体;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卧虎山水库、锦绣川水库、狼猫山水库、垛庄水库、黄河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耕地542.6万亩、基本农田482.1万亩。
水资源节约利用和保护指标:万元生产总值水耗61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
三、*年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工作重点
(一)环境保护
1、完成主要污染物削减任务。为确保年度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的完成,要认真实施产业结构减排、工程治理减排、监督管理减排“三大减排体系”方案。一是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调整现有产业结构,淘汰关停一批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设备,改造提升落后工艺,实现结构减排。二是加快推进环保项目建设。全面实施面源治理,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中水)站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污水处理配套管网,提高污水收集接纳能力;深入开展点源治理,加快推进一批重点排污企业污水治理、循环水改造、废水处理及回用等工程项目的实施。积极推进华电章丘发电有限公司等火电厂(热电厂)和*钢铁集团总公司等企业烟气脱硫治理工程建设。三是加强减排监督管理力度。加强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完善自动监测网络,不断提升以科技手段为支撑的环境监控能力。严格执行我省新颁布执行的主要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从严查处超标超总量排污和各类偷排偷放等违法行为,确保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行,各类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率达98%以上。
2、持续推进创模工作深入开展。*年度,我市将继续实施“六大工程”中污染治理“四大工程”。一是继续实施以节水保泉、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水环境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碧水工程”。建设南部山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提高水源涵养补给功能,加快东湖引黄水库的建设,提高城市供水调节能力。加强水源保护区监督管理,强化饮用水源水质的污染监控,确保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8%以上。加大对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的监管力度。全面做好南水北调沿线水质保证工作。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市区污水配套管网及新建小区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积极开展以小清河为重点的小流域治理工程,实施市区河道和大明湖综合整治工作。二是继续实施以清洁能源行动、全面治理各类污染源、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为主要内容的“蓝天保护工程”。推广清洁燃烧技术和节能降耗技术,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完成年度重点大气污染源限期治理工作,做好年度烟控区和市内五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创建与复查验收工作。进一步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加大对车用油品的环境管理,从源头控制尾气污染。三是实施以控制扰民噪声源和创建噪声达标区、安静居住小区为重点的“安静工程”。依法强化对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的监督管理,区域环境噪声保持在60分贝以下,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控制在70分贝以下;继续开展环境噪声达标区和安静居住小区创建工作,对超标固定噪声源实施限期治理。四是实施以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为重点的“固废治理工程”。初步建立全市固体废物信息交换协作体系,筹建废物综合利用中心和危险废物交换中心。实现全市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力争全市一级以上医院、门诊部和部分小诊所参加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100%。将重点种类危险废物纳入日常环境管理,对重点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逐步规范实验室类危险废物的分类收集。开展全市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处置。
3、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施以绿化美化和生态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工程”。加强南部山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保护;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济阳、商河县全面开展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做好章丘市国家级生态监察试点工作。组织环境优美乡镇达标单位做好验收准备工作。协调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行秸秆还田、秸秆气化,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强化监督,严禁在主要交通干线和机场周围焚烧秸秆。做好“两区一园”创建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环境管理。
4、着力解决环境安全问题。组织完成全市污染源普查,建立健全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全面掌握我市环境安全隐患;将存在安全隐患的污染源纳入日常管理,确保环境安全。尤其要加强危险废物和放射源的环境监管,全面开展放射源及射线装置单位的现场安全检查,加强放射源使用单位的安全监管,防止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事件。
(二)水资源保护
1、继续抓好“生态水保”工程。以大流域为骨干,小流域为单元,按照每年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治理历城西南峪、八里峪,章丘黒峪、圣水圈,长清浪山、刘峪,市中涝坡等8条小流域治理工程。同时,大力实施南部山区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重点抓好兴隆水库、浆水泉水库的除险加固,进一步提高南部山区水源涵养能力。
2、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积极抓好全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的要求,在前期我市地表水功能区划、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的基础上,编制*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为我市水资源合理开发、科学保护和优化配置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制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
3、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一是积极推进“灌区提升”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对我市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支持,抓好邢家渡灌区、胡家岸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抓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的实施工作,充分发挥示范项目示范和带动效应,推动我市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确保节水灌溉面积增加10万亩。二是大力实施“水源保障”工程。大力推进东联供水一期工程建设。积极抓好城市供水水源地工程维修改造和商河县清源湖平原水库建设。
(三)土地和矿山
1、强化土地调控管理。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严格土地规划计划管理,强化对农用地转用的控制和引导,严把用地审批的“五个关口”,优先保证重点建设项目以及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建设项目用地。继续深化征地制度改革,逐步完善征地统一补偿、农民集中安置、土地集约利用、区域持续发展的补偿安置综合机制,切实维护好被征地农民的根本利益。高标准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开展好县、乡级规划修编准备工作。按照国务院要求,积极开展好第二次土地调查。改革调整住房用地供应规模与结构,加大对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用地的供应量。
2、加强耕地保护。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和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问责制。大力推进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严格执行基本农田质量保护、用途管制、监督检查和占用审批等制度,确保全市基本农田总量不减、质量不降、用途不变。严格落实耕地“占一补一”政策,确保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力度,努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3、深化土地市场建设。继续深化土地市场制度建设,全面引导各行各业依法规范合理用地。完善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具体操作办法,严格实施国家核定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围绕重点片区综合改造,加大城区土地前期熟化、收购储备、策划运作、市场配置的工作力度。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加大对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的处置力度,切实盘活存量土地,促进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缓解土地资源供求矛盾。
4、建立矿政管理新机制。按照国家和省要求,全面完成矿业秩序整顿规范的各项任务。对矿业权按照风险程度实施分级分类管理,积极推进矿业权招拍挂出让,逐步完善科学合理、竞争有序的矿业权市场。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继续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工作,突出抓好重点矿种和重点矿区的整合,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开采利用水平。认真开展新一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年底前完成市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认真落实地质环境保护责任,积极推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治理保证金制度,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补偿的多元化机制。积极开展城区及主要交通沿线58座破损山体治理工作,确保*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治理工程任务。加强地质灾害防范和治理,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预警体系,落实好汛期巡查和灾情报告制度,确保全市地质安全。
(四)地震
1、不断完善地震监测工作体系。根据我市地震台网建设总体规划,加快地震台(站)建设,年内要完成历城综合地震台基建任务,完成济阳地震台监测用房装修及设备安装工作,启动长清地震台建设。建立起基于信息技术、现代网络与通讯技术的地震灾害预警平台,提高对监测数据的处理速度和分析能力。加强前兆监测台站管理,完成部分台站和观测点的数字化改造,实现前兆监测站点的监测技术的全面提升。健全震情跟踪会商体系,落实短临跟踪措施,努力提高震情分析处理能力。不断完善市、县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积极推进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科普宣传网和乡镇(街道)防震减灾助理员“三网一员”建设。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2、进一步强化震灾预防措施。加强行政审批工作,从源头上对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把好关;进一步强化抗震设防管理工作,加大地震行政执法工作力度,重大项目检查率达到100%,努力提高安全评价率。积极推进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的开展,建立农村防震抗震技术服务体系,在每个县市(区)及高新区建设1处示范点,带动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的开展。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建设中推广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小区划研究成果;加强县(市)区地震小区划工作。
3、认真落实各项地震应急措施。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尽快完成全市地震应急预案的汇编;加强应急检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适时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全面启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建设,在泉城广场、泉城公园、槐荫广场3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基础上,选择符合条件的广场、绿地、公园、大型居住小区,在各县(市)区及高新区都建设1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加快地震应急救援队及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建设,实现平战结合、整体联动、社会参与、有效对接、合力应对危机的地震应急救援协作机制,每个县市(区)及高新区都要建立一支地震应急救援队及一支地震应急志愿者队。积极做好十一届全运会地震安全保障工作,完善地震安保方案,将全运会地震安保列入会议日程。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进一步增强加速推进中等城市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中等城市建设作为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进行谋划、部署和落实,特别是市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中等城市、和谐遵化”这一主题,全面加速中等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中等城市蓝图基本绘就。按照建设中等城市的目标,20*年我们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2006年初获省政府批准实施。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现已完成市域空间布局、城市绿地系统等18个专项规划和修建性、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随着中等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我们对城市发展定位的认识逐步明确,建设“山水园林城、文化旅游城、新型工业城”的目标已经确定。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加快中等城市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中等城市框架逐步拉开。按照西拓南移的城市发展思路,坚持以道路为骨架,拉开拉大城市框架,先后实施了国道112线城区段改线、*路*环开通、*大街东通等城市道路工程,中等城市架构初步拉开,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到17.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3.6万人。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全市供水管网达9万延长米,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前投入试运营;实施了城区电网综合改造工程,供电环境进一步优化;在实施电厂集中供暖的基础上,新建了城区南部和东部两座集中供热站,全市集中供热面积达28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62%;天燃气集中供气用户达1.3万户,集中供气率达28%。四是一批标志性建筑迅速崛起。实施了邮政大厦、交通大厦、会展中心、广电中心、高级中学新校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工程,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五是住宅小区开发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实施丽景花园、东方广场、桃李花园、*路商贸街、天之润小区等住宅小区开发工程15个,城市住宅面积达450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23.4平方米,市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中村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三间房改造已经完成,东三里、北台改造正在加紧实施,*、*路北桥两侧改造已经完成规划设计方案评审,今年将全部开工建设。六是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全面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5.8%,人均绿地面积达6平方米;城区主街主路全部安装了路灯,城市路灯总数达到3000基;分批对城区企事业单位进行亮化改造,已有23个单位完成了亮化改造任务。七是城市发展的产业基础日益雄厚。将园区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谋划实施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冶金深加工园区三大园区建设,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进区和即将进区项目达到15个,总投资达40多亿元。城区餐饮、商贸流通、信息咨询、家政服务等服务业全面发展,城市发展的产业基础日益雄厚。八是城市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围绕构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管新模式,进一步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责,理顺了工作关系,形成了以市乡两级政府负总责,专业管理部门为主体,社区服务网络和居民广泛参与,日常管理与集中治理相结合的城市管理格局,城市管理向着全覆盖、全天候、精细化和规范化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九是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在加快中心城区建设的同时,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等12个乡镇已完成城镇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城镇建设总投资超过了2亿元。文明生态村创建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已有484个村投入到创建活动中,占全市总村数的74.69%,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在看到已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城市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城市规划体系还不完善。通过前段时间赴*、*考察,我们体会最深的是,凡城市建设搞得好的,首先是规划搞得好,搞得超前、到位。新泰、莱西等地的规划控制率达到了90%甚至100%。我市虽然完成了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和一些专项规划,但在控制性规划方面还有很多空白,仍然存在规划滞后于建设的问题。二是城市建设水平还不够高。与一些先进城市相比,我市城市建设总体上缺乏特色,难以彰显城市文化底蕴;城市功能还很不完善,路网建设还缺乏密度,绿地、广场、停车场明显不足,城市给排水等配套建设仍显滞后,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载体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是城市管理创新的任务还很重。城市管理还没有实现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管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环境卫生依然存在死角死面,违法建筑、违章营运、违规摆摊设点、乱贴乱画、破坏公共设施等一些现象依然屡禁不止,需要在管理的全天候、精细化上狠下功夫。四是城市发展的理念还需要创新。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在如何体现以人为本抓建设、如何秉承历史文化内涵彰显遵化特色等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在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提高经营城市水平上还需要做出更大努力。五是城市建设环境亟待改善。在这方面,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全民共建的意识不强。有的同志对加快中等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建设与发展、市容与繁荣、近期与长远、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上辨别不清,把握不好,存有“短视病”。有的在涉及城建工程时首先想到的是部门和个人利益,个别单位、个别村、个别人借城建之机大捞好处,在征地、拆迁、补偿等问题上,漫天要价,甚至制造障碍,影响工期;一些开发单位心里只想着如何赚钱,不按规划办事,不按设计施工,不按标准建筑,偷工减料,坑民扰民;一些中介机构不认真履行职责,不依法依规办事,不客观公正工作。有些单位和部门没有把城市建设作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摆上应有的位置,致使工作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有的对我市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认识不足,存有盲目乐观倾向,表现在看成绩多、看差距少,总觉得遵化在历史上有过辉煌,92年第一个在唐山各县中撤县设市,近年来城市建设投入年年加大,与自己比,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因而有小进即满、沾沾自喜的倾向,加快城市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不强。实际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地城市建设的速度都在加快,可以说一日千里、日新月异,我们在许多方面早已落在了别人的后面,站在遵化看遵化我们有变化,跳出遵化看遵化差距还很大。还有的同志对城市建设与本部门本单位的关系认识不清,存在“与己无关”的思想,总感到城市建设主要是城建部门的事,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认识到城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个部门,并且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而尚未形成加快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上述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市中等城市建设的进程,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面对全市人民改善人居环境的强烈愿望,面对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城市建设作为事关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认清责任,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以最大决心、花更大气力,把我市的城市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进一步明确今明两年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
前不久,侯书记和我分别带队赴*、*等地进行考察,我们感到非常震撼。这些地区在城市建设中思想的大解放、规划的大手笔、建设的大动作、改造的大气魄,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学习这些城市建设的经验,加快我市中等城市建设进程,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理念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在发展思路上有一个大的创新,在发展措施上有一个大的改进。具体要处理好八个关系,做到五个坚持,完成好九大任务。
(一)要处理好八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他山之石”与“本地方言”的关系。我们要坚持把先进地区经验与我市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具有遵化特色、行之有效的城市建设之路。既要避免妄自菲薄,生搬硬套外地经验,又要避免夜郎自大,不认真学习外地经验。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找准外地经验与遵化实际的最佳结合点,相互融通、取长补短,以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思路、方法和措施推进城市建设。二是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常言说,不破不立。当前,影响城建项目顺利实施,制约城市环境改善的最大问题,就是城市违法建筑和不符合城市控规、影响城市容貌的建筑大量存在,不做好“破”的工作,不加大城市拆违、拆迁力度,城市建设就不可能有新的突破,城容城貌就不可能有大的改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城市是拆出来的”。因此,必须坚持先破后立的思想,大打城市拆违、拆迁攻坚战。三是处理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动机,城市化是工业化的推进器。一方面,城市的发展需要产业的支撑;另一方面,城市建设也为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我们必须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加快中等城市建设步伐的同时,抓好工业园区以及城区内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四是处理好老城与新城的关系。按照“改老城、建新城”的思路,一方面,要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尽快把农民变成居民;另一方面,要加快开辟新城区,以南三环以南至黎河两岸为重点,尽快打造一个集文化、教育、体育、商贸为一体的南部新城区。五是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建设必须以拉开拉大城市框架为主题,管理必须以精、细、严为重点,建设与管理两个轮子协调并进。六是处理好点线与组团的关系。坚持老城区改造抓点线、新城区开发抓组团,合理分散城区人口,完善功能分区,达到整体和谐统一。重点抓好北部行政文化区、西部新型工业区、南部新城区、古文化商贸区和钢铁产业延伸加工区五大区域建设。七是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在规划上,要适度超前,同时又要结合我市实际,不搞一刀切,不搞急功近利。在管理上,既要注重集中整治,快速解决存在问题,打好“突击战”,又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各项制度,打好“持久战”。八是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遵化是千年古城,明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特定的历史痕迹、特殊的区域特征,必须秉承这种历史文化脉络。同时,要勇于创新,在特色中把握动感,融入现代气息,彰显遵化文化特色。
(二)要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要按照“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基本建成中等城市”的奋斗目标,选准突破口,每年都要明确一个城市建设主题,每年都要确定一批重点工程。市委、市政府已经确定今年为城市建设突破年,明年为基础设施建设年,后年是完善提高年,2010年基本建成中等城市。要通过一年一年的努力,一项重点一项重点地突破,实现城市建设的快发展、大发展。二是坚持适度超前,领先一步,争占先机。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只有做到在政策机制、资金投入、建筑风格等诸方面适度超前、领先一步,才能在加快城市建设、彰显城市特色中争占先机。为此,我们必须在政策机制上敢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优惠的政策、快捷的服务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参与城市开发建设;必须在资金投入上敢于负债建设,学会用明天的钱干今天的事,用别人的钱办遵化的事,用私人的钱办公益的事,抢先发展,超前发展,获得最佳投入产出效果;必须在建筑风格上敢于独具匠心,形成遵化特有的建筑风格,不断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和品味。三是坚持以路为本,基础先行,系统运作。根据我市实际,把加强路网建设,加密路网结构,疏通城市发展脉络,作为拉开城市发展框架的根本来抓,加快解决遵化南北向路多、东西向路少,丁字路多、断头路多的问题,畅通城市道路。把“三河”治理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将其打造成为城市亮点。同时,坚持给排水、供电、供气等基础配套工程统筹考虑,系统运作,整体推进,打牢城市发展的基础。四是坚持城乡一体,综合配套,协调发展。按照市委四届二次全会关于加快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制度、公共服务五个一体化的要求,加快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把中心城区、小城镇、文明生态村的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分层推进,组团发展,加快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以城市的繁荣带动农村发展,从整体上提高我市的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城市。把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打造幸福美好家园作为城市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打造生态、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使人民群众共享现代文明成果。大力宣传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城市建设。要不断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作风过硬,事业心和责任感强,能拉得出、打得响的城市建设与管理干部队伍。
(三)要完成好九大任务:
1、加快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市规划局要以实现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规划两个全覆盖为目标,全面加快规划编制工作。今年要完成城市道路系统、给排水、供热、环境卫生、市场、消防工程等专项规划;完成南部新城区、一环路内古文化商贸区、工业园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所有镇、乡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修编工作;完成全市60%的村庄规划编制。20*年要完成抗震工程、防洪工程等全部专项规划和城市规划区内所有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同时,完成全市所有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完善城市规划体系,为中等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点抓好七大工程建设。一是路桥工程。今年共安排路桥工程16项,其中道路工程14项,桥涵工程2项。道路工程中,*南路改造工程要在5月底前完工;镇海东街改造、*大街及*北路开通工程要在6月中旬完工;*路综合改造工程要在9月底前完工;*路与*大街十字路、海涛路与海星大街十字路工程要在5月底前开工,9月底前全部竣工;北三环西路开通工程要在5月底前开工,9月中旬完工;文竹大街要在6月底前开工,10月底前竣工;文柏北路北通工程要抓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6月底前清场完毕,7月份开工建设;南部新城区十字路工程要确保10月底前竣工通车;华富大街开通工程要尽快完成道路设计方案,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新112线南通工程要抓紧完成前期准备工作,确保5月初开工建设,10月份全线通车;邦宽附线东延工程本月底前要开工建设,力争尽早竣工通车。同时,要抓紧做好邦宽线改线以及蓟遵高速公路的谋划工作。桥梁工程中,南二环西路桥辅桥工程要在6月底前竣工通车;南关西桥于3月中旬已开工建设,要确保6月20日前竣工通车。对于上述路桥工程,市建设、交通、国土、拆迁办和有关乡镇、街道,要依据各自职能和属地责任,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确保各项工程如期开工建设,如期竣工通车。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征地拆迁问题的,遵化镇、西三里乡、*乡、路南、路北街道办要积极主动上手,保证征地拆迁工作按时完成,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条件;涉及资金问题的,市财政局要按照轻重缓急,调度好资金,保证项目建设需要,同时,建设局要与有关开发商进行深入协商,需开发商垫资的项目,一定要垫付到位,保证工程进度;涉及水、电等设施迁移的,各有关单位要与建设、交通等部门积极配合,妥善做好迁移工作。二是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工程。市建设局要督导建设单位加快工程进度,保证今年8月份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同时,承建单位要抓紧实施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将*、小河、护城河以及城区道路管网与污水处理厂管网连接,确保年内完成管网铺设3.5万延长米。三是第二水厂建设工程。市发展改革局要积极配合新加坡凯发集团抓紧进行项目立项,商务局要配合做好外资企业报批工作,*乡要配合做好征地补偿工作,确保7月底前完成所有前期手续,8月份正式开工建设,明年5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同时,有关乡镇、街道要全力支持,做好群众工作,保证管网施工顺利进行。四是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工程。目前该工程已完成选址,市建设局要抓紧做好工程设计及招投标工作。崔家庄乡要全力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尽快完成清场、补偿款发放等工作,确保7月份开工建设,年底投入使用。五是城区东部集中供热站建设工程。市建设局要督导定庄房地产开发公司抓紧完成站区设备安装,并加快管网建设步伐,确保年内供热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缓解市区集中供热压力。同时,要抓研究谋划城区西部供热问题。六是市场建设工程。市场建设服务中心要重点抓好大型专业市场建设,确保贸易城市场二期工程在5月中旬竣工并投入使用;加大西大寺市场的改造力度,确保工程7月初开工建设,11月底前主体工程竣工;尽快完成*果菜、*钢材市场工程扫尾,同时积极谋划二手车交易市场、煤炭市场、木材、花卉等专业市场的建设工作。七是新汽车客运南站建设工程。市发展改革局要加大向省发改委跑办工作力度,争取5月底前完成立项,市交通局要加大督导工作力度,确保5月份开工建设,明年5月1日前竣工投入使用。
3、加大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力度。一是尽快启动*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整体*改造工程要抓好四个关键环节:一要抓好河道治理,由水务部门牵头负责,抓紧完成工程招投标方案,必须在5月初开工;二要抓好拆迁安置,由市拆迁办牵头,在4月底前制定出具体的拆迁安置方案,沿岸乡镇、街道办具体负责,建设局、国土局、城管局配合,10月底前完成拆迁清场工作;三要抓好土地收储开发,市国土资源局要根据河道现有条件,在今年6月底前对*两侧的土地做出收储计划,确保两岸土地应储尽储,按规划统一招标开发;四要抓好*两岸绿带公园和*大道建设,市规划局要在6月底前完成*两侧改造的全部规划设计,秋季开始进行沿河绿带苗木的栽植工作,20*年6月底前完成景观修整工程,20*年10月底前完成*大道建设工程。二是扩大绿化覆盖面。市建设局要在完成文化北路、北一环西路、北二环路绿带改造工程、西二环北路绿化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绿化范围,增加绿地面积。突出抓好东二环南路、文化北路北段、建设南路、文郁路、邦宽线、*路南通、文柏路绿带改造以及市区主次干道行道树补植补种等绿化工程,确保4月底前完工。西二环岛附近绿化、南三环与建设南路节点绿化工程、黎河绿地续建等工程要在5月底前完成清场工作,11月份完成苗木栽植。三是抓好城市亮化二期工程。市城管综合执法局要加大督导工作力度,全力抓好以一环路内老建筑和迎宾路两侧标志建筑为重点的二期亮化工程,确保5月底前全部完工。
4、建设一批高标准建筑群。一是尽快启动行政办公中心建设。行政办公中心工程建设工作组要切实发挥好协调指挥和督导职能,组织有关单位加快文体局搬迁和三中部分拆迁工作进度,确保4月底前完成第一批建筑的拆除和场地平整工作,工程设计和招投标等前期工作要在6月底前完成,7月初开工建设,11月15日前完成主体工程。二是加快职教中心和市医院建设进度。职教中心征地补偿工作已基本完成,市建设局和职教中心要抓紧做好工程设计和招投标工作,确保7月份正式开工建设,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市医院新建工程要抓紧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由遵化镇、*乡结合市拆迁办各自负责做好新立庄村、*村居民住宅、企业搬迁清场工作,确保在5月底前完成征地拆迁清场,6月底前完成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7月份正式开工建设。三是建龙公司职工宿舍建设工程。该工程一期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4月底前要全面开工,年底前完成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涉及到的企业搬迁、征地和拆迁等工作要在今年7月底前完成。遵化镇、*镇、新店子镇、市供销社、商业总公司要加大支持力度,为开工建设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所有工程要确保在20*年年底前全面完工。四是港陆职工宿舍建设工程。市规划局要督导港陆公司抓紧将规划设计报市政府审批,并开展地勘和施工图纸设计工作,确保8月底正式开工建设。
5、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园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园区办要结合设计单位在6月份完成园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为园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要进一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重点要抓好文郁路、中小企业创业园区规划路建设,确保7月底前竣工。
6、加快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一是抓紧启动公园建设工程。人民公园一期工程已经开始施工,市建设局要督导施工单位进一步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今年9月底前形成一定规模,10月1日对广大市民开放;二期工程要在20*年8月底前完成。同时,我在这里强调一点,人民公园是造福全体市民的公益事业,希望各乡镇、各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及市民积极响应市政府“捐资建园”的倡议,踊跃捐资。胜利公园要抓紧做好有关征地拆迁工作,遵化镇、西三里乡、*镇要切实负起责任,全力以赴做好涉及木材市场和企业的搬迁工作,确保6月中旬完成征地拆迁清场工作,7月份正式开工建设。朱山公园要加快规划设计工作进度,6月底前完成设计方案。*乡要密切配合国土局、拆迁办,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征地拆迁及清场工作,确保秋季开始乔木栽植工作,20*年5月1日前完成景观建设,20*年10月1日向群众开放。二是认真抓好居民小区道路硬化及路灯改造工程。今年计划投资300万元,对居民区的小街小巷进行硬化、对部分老小区进行绿化。市建设局、路南、路北街道办要将此工程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制定周密的施工方案,于5月底前完成登统摸底工作,10月底前全部完成。同时要在主要居民聚集区街巷安装路灯,8月底前完成路灯恢复工程。三是抓紧启动占地100亩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程。规划部门要在5月底前完成规划、选址、施工图纸设计等工作,6月中旬组织工程招投标,争取11月15日前完成建设5万平方米。四是增加自来水供水能力。市建设局要加大督导落实力度,确保年内完成自来水厂2眼水源井建设,铺设供水管网1000延长米,解决1万人的吃水问题。同时,要加紧与新加坡凯发集团的联系洽谈,争取第二水厂早日开工建设。
7、加快城中村改造进度。在20*年以来市政府批准的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中,目前只有三间房村完成了改造任务,北台和东三里改造工程正在启动,其余村还基本没有进展。对城中村改造工作,我们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进行专题研究,积极探索城中村改造的新路子。要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市场运作、政策推动、稳步实施的原则,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今明两年要将已批准改造的8个城中村全部启动建设,力争改造完毕。
8、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加快镇村规划编制工作进度。按照20*年完成全市乡镇总体规划、20*年完成全市村级规划的目标要求,目前我市乡镇规划和村庄规划工作已经全面开展。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市的城镇规划工作进度很不平衡,*镇总体规划已经通过审批,*、*、东新庄、新店子4个乡镇已经进行了第一轮评审,崔家庄、小厂、东旧寨、平安城、侯家寨、石门、铁厂7个乡镇已经完成初步规划,兴旺寨、团瓢庄两个乡镇预计在4月底和6月底完成规划,但还有8个乡镇没有实质性进展,有的只是确定了编制单位,有的根本就没有着手开展工作。下步,开始编制城镇规划的乡镇要加快进度,尽早完成规划;没有着手的,要迅速行动,抓紧确定编制单位,开展规划工作。市规划局要切实加强对乡镇规划工作的指导和调度,帮助乡镇解决一些业务性问题,确保各乡镇的总体规划在今年底前全部完成。同时,各乡镇要加快村庄规划编制进度,力争今年完成全市60%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20*年完成所有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二是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要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逐步推进,加快培育一批典型乡镇、典型村,带动全市小城镇加快建设步伐。今年,*、堡子店、党峪、*、新店子、*、平安城等乡镇要率先实施以开出一条街、建设一个广场、形成一批新建筑群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工程。建设、规划、国土、公安等部门要抓紧制定出台小城镇建设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各乡镇加快发展,提高全市小城镇建设总体水平。三是继续扎实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年内要确保所有村全部投入创建工作,同时要着力在提高创建质量上下功夫,在抓好“三化”(硬化、净化、绿化)和村民中心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户用沼气,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水、改圈、改厨、改厕,促进农村卫生条件和整体面貌有一个大的改观。
9、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机制。一方面,要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要进一步强化职能作用,加强对城市卫生、交通、环境的综合管理。各有关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能要向综合执法局集中,涉及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事项要主动与综合执法局沟通,坚决避免多头管理,导致无人管理的现象,不断提升我市的城市综合执法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落实好属地管理责任。今年我们在城市管理上建立了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为主体,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落实“一镇两乡两街道”属地管理责任这样一个新的城市管理体制。遵化镇、西三里乡、*乡、路南街道办、路北街道办要切实负起责任,抓紧建立起城管专门机构,定员、定岗、定责,切实发挥好职能作用,对辖区内环境卫生、城容城貌、交通秩序进行全天候监控治理。其他各乡镇都要加大辖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的管理力度。*镇已经成立了城管中队,其它中心镇也要借鉴*的经验成立相应队伍,并积极将城市管理范围延伸到村,构建市、乡、村一体,分工合理、职责分明、监督到位、运行顺畅的城管网络,努力开创城市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三、硬化措施,强化管理,确保今明两年城市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今明两年的城市建设任务已经确定,重点已经明确,下步关键是要采取超常有效措施,集中精力,狠抓落实。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决定从市级领导班子做起,每位市领导都要分包城市建设项目,并已经下发了分包项目通知,希望各位市级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将更多的精力倾斜到分包项目上来,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市城市建设指挥部要充分发挥指挥、协调、督导职能作用,在将城市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基础上,每个项目都要成立具体工作组,做到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套人马,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积极主动配合好城市项目建设,遇着问题不躲、不拖、不靠,敢于上手,敢于负责,形成推进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要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市委、市政府将对城市建设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将各单位承担的项目任务纳入年度考核体系。各级各单位要引起高度重视,对所承担的项目逐项、逐环节的进行细化、量化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目标和时限要求,以责任落实促进工作落实。各单位对所承担的城市建设项目要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安排好工作进度,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各个项目按计划顺利完工。
(三)要多方筹集资金。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城市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特别是今年作为我市城市建设突破年,安排的项目任务很重,需要投入的资金很多,光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必须积极转变观念,确立多元投资、市场运作、经营城市的理念,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本来运营,努力在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上实现新突破。要坚持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搞活二级市场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收储力度,严格土地招、拍、挂,力争土地经营性收益达到1亿元以上。要进一步拆除“围墙”,降低“门槛”,鼓励市内外资金和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逐步将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非经营性设施的日常管护和保洁推向市场。要敢于负债经营,通过社会引资、项目融资、开发单位垫资、全民捐资以及银行贷款等形式,多方筹集资金,为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