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林地管理工作计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行政执法工作
为保护好全县现有的森林资源,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秩序,为全县林业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森林公安和林政执法人员大力开展林业法律法规宣传活动,2020年共出动宣传车辆20余台次,发放宣传册1000余册,张贴宣传标语200余张。同时,在执法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实事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办案、程序合法、证据确凿。
二、占用林地情况
严格按照征占用林地管理办理相关手续的审核申报工作,一是今年我股严格审查了乡得公路tj3、tj4标段征用占用林地延期手续,并深入实地进行核查,二是完成了2020年度森林督察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工作。对全县内涉及的非法占用林地施工方暨业主方,进行了查处,并要求及时按照相关要求整改。
三、采伐限额情况
今年是“十四五”采伐限额实施的第一年,采伐限额总计为447184立方厘米,全县木材采伐(农村自用材,薪炭材,寺庙和基建用材等)严格控制在限额指标内。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是加强法律法规宣传讲解。组织工作组进村入户,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发放宣传单、现场讲解等方式,宣传《森林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等重要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全县干部群众爱林、护林意识。
2是加强林政清查力度。组织林政和森林公安工作组,不定期、不定点的深入重点林区、重点路段,突击检查林木采伐人员和木材运输车辆,严厉打击乱砍滥发、偷拉盗运等涉林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林区社会治安秩序。
一、工作完成情况
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2010年,我局计划完成5项重点工作,现在,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绿化持续攻坚行动成绩斐然。2010年全市计划实施绿化持续攻坚造林总面积50300亩,其中新增造林面积43045亩,完善提高7255亩。重点实施通道绿化提升工程、村庄绿化精品工程、荒山绿化推进工程、河系走廊绿化工程、百矿披绿修复工程五项造林绿化工程。我局负责通道绿化提升工程、荒山绿化推进工程和百矿披绿修复工程的技术指导工作。
(1)通道绿化提升工程完成情况。我市已经完成通道绿化工程补植补造面积712亩,完成任务的100%;完成新建的三抚路绿化工程890亩,完成任务的100%。通道绿化工程我市全部采用工程造林,并采用政府统一供应苗木方式,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苗木标准。
(2)荒山绿化推进工程完成情况。现在已完成荒山造林21600亩,挖鱼鳞坑210万个,完成封山育林10000亩,完成任务的100%。现在已经准备容器苗木350万株,待雨季全部完成造林任务。我市荒山绿化推进工程重点是京沈高速公路、102国道、长城旅游路、平青大路、万太路等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宜林荒山。并对符合实施工程造林的荒山全部实施工程造林,统一整地、统一栽植、统一管护,确保了成效。
(3)百矿批绿修复工程我局负责技术指导工作,为做此项工作,我局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科学造林的原则,在征得国家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维纶教授等绿化专家意见,并在2008年、2009年两年治理经验总结提高的基础上,完善了我市的矿山绿化指导意见,今年,分别在重点区域、重点矿山推广了排土场绿化和尾矿库绿化两种造林绿化模式。全市具有治理任务的117家矿山企业全部开展了绿化治理工作,全市矿山应绿化面积1200亩,完成绿化面积1400亩,占任务的116.7%。
由于我市绿化持续攻坚行动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在5月份唐山市组织的绿化持续攻坚行动检查验收工作中,我市名列第二位。
2、林果富民工程成果显著。在全市13万亩果园内,引进绿岭核桃新品种一个,推广“带蒂环剥、三优果园管理技术”等新技术5项,实施果园优种嫁接0.8万亩,果品套袋5万亩。同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果农素质,培训果农150场次,果农素质和果品安全生产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3、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全部完成。此工程是拉动投资,扩大内需的中央投资工程,项目投资计划37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00万元,地方配套75万元。现在已经完成营造林2.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8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
4、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成效显著。一是发展林业产业基地3000亩,二是完成补植补造及抚育管护8200亩,三是发展林下特色养殖1.2万亩,特色种植2万亩,林下食用菌6万袋。
5、森林资源管护工程稳步推进。一是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重点是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现在全市已经完成防治作业面积3万亩,其中飞机喷药防治0.36万亩,重点很抓了第一代美国白蛾的防治,为以后的防治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森林防火工作。我市春季森林防火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今年我市重点加大了森林防火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使我市森林防火工作提高到一个更高层次,能够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各种突发火情、火警、火灾,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三是强化林业执法,加大对各类毁林案件的查处力度和打击力度,到现在,全市查处各种涉林案件16起,罚款27.49万元,有效地遏制了林业违法行为,巩固了全市造林绿化成果。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科学规划,严格标准。一是坚持把规划设计作为能否开展好绿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来抓。为此,在我市的绿化工作,特别是绿化持续攻坚行动工作中,我局严格规划设计工作,符合规划设计要求的,经审批后可以入场施工;对不符合规划设计要求的,将责令其限期调整,直至重审合格后,方可组织施工。二是坚持高标准施工。我市的通道绿化工程,适应工程造林的荒山绿化工程,全部采取公开招投标形式,聘用具有三级资质以上的专业工程队伍实施工程造林,保证了造林质量。三是严格苗木标准。积极引进品种优、苗木壮、规格大、标准高的无病、无虫、无机械损伤的健壮苗木。并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板栗、核桃等经济树种。
(二)培树典型,示范带动。百矿披绿工程,重点抓了两个类型的典型。一是首钢二马铁矿、马兰庄镇盈利铁矿、蔡园镇黑龙山铁矿、大五里乡大石河铁矿的排土场绿化典型,按照台阶式整地,绿化与美化相结合,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结合的模式,栽植油松、侧柏、刺槐、火炬树、紫穗槐等树种。二是马矿、棒磨山铁矿、磨盘山铁矿、庄户沟铁矿的尾矿库绿化典型,按照台阶式整地,砌透孔砖护坡,坡面栽植紫穗槐,坡顶植松柏,坡脚周边栽杨树的治理模式进行绿化。通道绿化工程,为保证工程质量,我市对于适合工程造林的地段全部实施工程造林,进行了公开招标。所需杨树苗木,全部由市政府统一组织供应。在施工过程中实行三方监督,即乡镇工作人员、工程监理人员、林业技术人员共同监督工程实施;四方严把苗木关,即苗木标准实行供苗方、施工方、监理人员、林业技术人员四方把关签字;严把造林五关,即规划关、挖埯关、栽植关、浇水关、管护关。通过培树典型,有效推进了全市绿化工作的开展。
(三)科技支撑,保证质量。今年,我市在继续推广“十关三到位栽植技术”、“容器苗错季栽植技术”的同时,狠抓了三个环节。一是狠抓整地环节,根据不同地区的立地条件,设计好整地的规格,坚持做到不整地不造林。二是狠抓树种选择环节,充分考虑沙区、山区、平原不同地势条件,因地制宜选好树种,做到适地适树,把品种的抗性,材质质量、生长速度、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综合起来考虑,积极引进品种优、苗木壮、标准高的优良品种,并且做好苗木检疫工作,确保使用无虫无病的健壮苗木。三是狠抓栽植环节,做到不整地不栽植,苗木不达标不栽植。同时,加大果树技术培训力度,为了不影响造林工作进展,白天抓生产,晚上搞培训,累计发放果树栽植、无公害生产、板栗嫁接等方面实用技术资料20000多份。
(四)加强管护,巩固成果。一是加强中幼龄林抚育工作。对新造林、未成林、中龄林及时补植、浇水、中耕、施肥、修枝、间伐和病虫害防治,实行封山育林、封山禁牧、推广牲畜舍饲圈养。二是加强护林防火工作。建立健全护林防火队伍,强化护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护林防火长效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加强林地资源管理,严格林地林木审批制度。四是强化林业执法,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文明执法、严格执法,加大对各类毁林案件的查处力度和打击力度。巩固全市造林绿化成果,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协调发展的奋斗目标。
三、下步工作打算
以市委书记胡国辉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四五”转型攻坚计划,我们将全力挖掘林业部门“增绿”和“护绿”两大职能,充分发挥林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两大功能,全力完成好下半年的各项工作。:
1、抓好雨季造林工作,扩大造林成果。现在全市荒山造林已经完成鱼鳞坑整地13000亩,挖鱼鳞坑71.5万个,完成任务的108.3%,完成封山育林10000亩,完成任务的100%。现在继将进入雨季造林黄金季节。我市下部工作重点是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充分利用7月份的雨水多的有利条件,开展雨季造林大会战,全面完成雨季造林工作。
2、抓好果树夏季管理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果树的夏季管理,对于果品产量和质量提高至关重要,科学的水肥管理和用药又是实现无公害生产的关键环节,因此,通过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大力推广果树摘叶、夏剪、合理施肥、科学用药等先进技术,全面提高我市果品质量和档次。
3、做好林木的管护工作。一是做好通道绿化的管理工作。在保证树木成活的基础上,确保林下不种植农作物、无杂草、垃圾,无歪倒树木,林木涂白圈红,做到林相整体美观。二是做好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从现在开始是第二代美国白蛾危害时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确保我市林木安全。三是做好森林公安局建设工作,我市森林公安局已经得到唐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的批复,同意派出所更名为“迁安市森林公安局”,挂“迁安市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牌子。这就为以后的执法工作开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支持,现在市编办正在落实人员岗位及职责分工等具体问题,森林公安局成立后,我们将进一步依法加大林木资源管护力度,加大林木案件查处力度,保护我市森林资源。四是做好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落实森林消防大队建设,从而使我市森林防火工作提高到一个更高层次,能够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各种突发火情、火警、火灾,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加强果园管理
深入田间地头,搞好果园管理,做好技术服务,解决果农提出的生产疑难问题,指导果农完成桃、板栗管理及杞柳田间管理工作,完成板栗低产园改造。
二、技术普及与推广
一是积极利用网络、电视、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把科技成果、先进适用技术普及推广到林农手上和林业生产实践中。通过参加全县党员干部“乡村行”服务活动,举办“葡萄丰产栽培管理技术”、“金银花高产栽培技术”、“桂花栽培与配套管理技术”等专题培训班,累计发放专业技术资料和明白纸3000余份,培训人员360人,接待来局咨询110多人次。二是积极推广“银粮间作”、“果园覆草”、“地膜覆盖”、“节水灌溉”、“果实套袋”、“果树设施栽培”、“无公害农药的使用”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在红花镇完成“富山香桃”套袋20万个左右。三是抓好桃、核桃、金银花、杞柳、板栗、苹果等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
三、基地品牌建设
根据市基地品牌办年初下达的任务目标,按时完成全市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创建月上报工作,一年来共完成上报新增优质林产品生产基地80个,面积27662亩,累计完成优质林产品生产基地8万亩,完成市下达全年计划的110.6%,形成西部银杏、北部杞柳,中间种苗和花卉的区域产业模式。省级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中华银杏品种园通过省专家组考察和初步验收。
四、完成市局下达和县局安排的其它工作
根据省、市林业局对林业生产的部署和安排,按照县局领导所交给的工作任务,一年以来,我们还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完成春季植树造林督导检查及宣传标语的制作悬挂
2.完成全县果业振兴调研及社会经济、果树生产情况、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果品贮藏加工、市场体系建设、品牌建设等18份表格的填写工作。
3.参加完成马头、胜利、归昌、杨集四个乡镇的第二次林改外业调查工作。
4.参加完成古树名木的外业调查、表格录入和挂牌工作。
5.参加完成美国白蛾飞防定点和跟踪监测工作。
6.搞好花园、港上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外业调查的督导指导和小班卡片、小班因子一览表、小班属性表格的校对、修改汇总工作。
7.完成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杞柳种质资源库的建立和开发利用示范与推广》申报书的填写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示范推广面积1000亩,制作标志牌一处。
8.完成省农业良种工程重点课题《银杏种质资源异地保存与品种初试园的建立及利用》申报书、实施方案、课题任务书的填写、申报工作,目前该项目已由省科学技术厅、省财政厅、鲁科农字【2011】186号文件下达。
9.完成全县葡萄、茶园情况调查统计。
10.组织申报全市林业产业示范单位: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被评为全市林业产业示范特色乡镇;李庄尚庄一村、重坊出口村被评为特色村居;新记工艺有限公司、钰森木业有限公司被评为示范企业;千姿梅花研究所、馨之苑花卉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公共服务组织。
11.完成义乌林产品博览会展品的筹备工作。
12.完成杞柳种质资源库部分品种的移植工作。
2012年工作计划:
1.搞好省农业良种工程重点课题《银杏种质资源异地保存与品种初试园的建立及利用》项目试验基地的建设,种质调查收集工作,加强试验园管理,做好各项指标的调查记录。
3.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活动。根据不同林事季节,邀请和组织林业部门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针对性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并结合开展科技咨询活动,现场解答果农提出的疑难问题。
4.搞好名特优稀经济林树种的引进与推广工作,计划推广和发展桃、核桃、柿子、金银花、草莓等优质经济林1500亩。
5.做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查清全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古树名木、主要栽培树种和引进树种种质资源等类别、数量与分布,按规定采集并制作标本。
6.搞好花卉苗木的推广工作,计划发展花卉苗木面积1000亩。
一、我市林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
20*年,我市启动了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当年泗阳人江鹏来到珊瑚镇祯祥村,承包该村的路沟渠等宜林地栽下意杨1.2万株。2005年,溪桥镇引进台商徐雄星投资1000万元开发农田林网绿化工程,全镇路、沟、渠等村级集体公用地,包括镇内干河、中沟、生产沟等两侧的闲置土地,全部租赁给台资企业,租赁期限15年,栽植意杨20多万株。全市各地先后出现了股份合作造林、独资造林、承包造林等多种投资模式,投资主体有机关及镇村干部、社会能人等,涌现出了“镇前模式”、“肖榨模式”、“常桥模式”等改制工作的先进典型,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非公有制林业在我市林业经济中的比重达90%,我市的森林覆盖率也从5年前的8.5%提高到现在的19%。全市现有有林地面积35.7万亩,定植银杏650万株,意杨800多万株,活立木总蓄积量50多万立方米。基本上消除了栽植姓公的树的现象。
二、面上调研问题
(一)、集体林地资源现状
全市集体林地面积35.7万亩,自从20*年实行林权制度改革以来,除市水务局所有的骨干河道上的1300亩集体林地上的树木没有改制以外,其余的全部采取多种形式承包到个人,由个人承包经营,目前由各乡镇水利站负责管理。林地所有权属各乡镇人民政府,使用权归市水务局,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各乡镇水利站。目前还没有发放林权证,全部为生态公益林。
(二)集体土地林木资源现状
近几年来,为了实现森林覆盖率达20%的目标,我市充分利用高垛田、边角田、中沟、骨干河道、高速公路两侧、农田路渠等大搞植树造林20多万亩,在栽植之前就进行改制,所有栽植林木基本改制到位,其中有48000亩划入省级公益林。未进行登记发证。
(三)林业场圃、森林公园现状
我市现有两个市级场圃,一是市果园场,原来连续多年亏损,土地面积1015亩,职工173人,退休63人。近年来,经多方筹集资金,已进行了改置,置换了职工身份,腾出土地对外招商引资。园区先后吸引丹阳、无锡及本地能人投入1200多万元,投资发展花卉苗木、高效设施栽培、奶牛养殖三个项目,已成为苏中地区规模较大优质葡萄栽培基地。改制后,原场的部分职工继续在场圃内打工,部分职工自己创业,走上致富之路,场圃又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二是市第二捕捞公司,
(四)林业管理现状
1、机构设置及队伍建设
我市林业主管部门为泰兴市林业局,事业单位,其中事业编制个,参照公务员管理编制个,在职职工人。
全市共有22个乡镇,有镇设立了林业工作站。各乡镇共有在编专职林果员人。
2、财政收入
财政预算内林业行政事业经费万元,纳入财政支出的人数人(含乡镇人员),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工资市财政补助一点,不足部分有自筹和镇财政补助两种形式。各类林业工程建设项目一般由镇财政投入,市政府实行以奖代补。
3、育林基金征收
2007年共征收育林基金元,征收范围为集体和个人生产、加工、销售木材、林木采伐等,征收标准为12%,上缴比例为,留存部分作为发展林业事业的专项资金。
(五)流转的情况
近年来的我市林权改革主要集中在路、沟、渠等宜林地块,通过转让这些宜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激发广大群众投资绿化造林的热情。5年来,全市路、沟、渠等宜林地两侧共拍卖林木42.83万株,回收资金850多万元,签订改制合同1400多份。针对这些集体权属的宜林地块被改制后用于发展意杨可能会对农民的粮食生产产生胁地的现象,我们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和做过细的思想工作,吸引农民主动参与林权改制,特别是部分地区采取的4:4:2分成方式,即林木栽植及管护费用全部由投资者承担,其收益得4成,农民得4成,村集体得2成,极大的提高了农民参与林权改制工作的积极性。
由于我市没有专门的森林资源评估机构,本地的林木、林地的流转过程中,大多是承包方和镇、村进行自行协商,还没有进行林权登记发证,不存在林权变更登记。最好是有省里面进行专门培训,在各个市县建立一个进行森林资源评估的专门机构,这样就具备了森林资源的评估和对损坏林木的评估的资格。
(六)、投融资体系情况
目前,我市仅开展的以农民家前屋后银杏树定权登记发证工作,全市尚未办理一起林权抵押贷款。而全市大面积的成片造林的发证尚未进行,即这些成片林发了林权证,可能也贷不了款。建议省市部门出台有关林权抵押贷款政策,规范林权抵押贷款的评估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林权抵押信贷体系。
我市地处苏中平原,自然林木资源较少,大多为人工造林,树种单一,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特别是近年来我市高效规模林业发展迅速,我市冬枣、葡萄等特色经济林果和花木种植发展迅速,森林保险的推行将有利于化解由于天气等不可抗逆因素对林业的影响,降低投资者的经济损失,提高其积极性,促进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议省市部门统一出台森林保险制度,同时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促进该制度在林业生产领域的推广。
(七)林业社会化服务
我市于20*年由市政府牵头成立了泰兴市银杏协会,建立中介服务组织,对本地的生产、销售等都带来了极大的好处,进一步拓宽了林农信息渠道和增收途径。
(八)关于推进改革的其他问题
林权改制后,我市仍然执行采伐审批制度,通过健全和落实“伐前设计、伐中检查、伐后验收”制度,对各采伐单位提交的采伐申请,我们都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勘查,严格把好采伐审批关,做到责任明确,监督检查到位。通过加大对乱砍滥伐、无证运输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林政管理工作规范有序。
在森林防火方面,由于我市成片林多为新造林,且连片面积不大,每到冬春季节,我们都强化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落实森林防火工作责任制,至今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主要表现在四夏期间烧秸杆时有林木被烧现象。但随着造林速度的加快,我市的森林防火工作也不容乐观,一是缺少专业的森林防火人员;二是没有森林防火专用设备。建议上级部门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必要设备及防火经费等方面加大对县级森林防火投入。
对于我省的林业行政执法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林业行政执法,是一个单独的执法体系,现在有的地方林业行政执法与农业行政执法联在一起,人员不足,执法水平不高,有着单纯的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存在以罚代刑的现象。没有真正起到保护资源的作用。
二、点上调研问题
(一)已进行林改的点
近几年来,我市农村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各个村及各个村民小组,都召开了相应的会议,充分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将林改方案进行公示,如我们的溪桥镇,镇政府在与外商签定合同之前,就与各个村签定管护合同,各个村又与各农户签定管护合同,明确了各个农户的责任和管理的棵数。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办理林权证。
目前已经进行林改的地方,有的收入是作为集体公益事业的费用支出,比如修路等,有的村就是直接分到老百姓了。没有强迫流转的现象。
(二)未进行林改的点
到目前为止,我们这儿没有进行林改的只有属于水务局所有的骨干河道上的树木,水务局正在和各个乡镇的水利站进行规划。
三、对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建议
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要组织基层林技人员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吸引能人、外资参与林权改制,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动员本地能人、村干部、群众投资林业产业,对栽植的树木进行收购等,真正形成“户户参与,个个竞买”的林权改革工作格局。
二要加大组织领导的力度。林权改制过程中要成立专门的班子,制订工作计划,确保林权改革有计划、有步骤、有效果的开展。严格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增强透明度,制定完善好改制手续。
三要加大改革资金管理与使用的力度。抓好改制资金的收、管、用等问题,并用于林业产业发展,使资金权属不变,投向合理,滚动发展,良性循环,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关键词:现代林业;造林方法;营林生产管理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随着各种生态问题的出现,为了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以便更好的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加大了林业造林,当前林业造林方法有很多,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根据不同的地质特点,气候特点选择最佳的造林方法,不断对造林方法进行改革完善,提高施工技艺,以便更好的进行造林工作,对营林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管控,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推动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1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类型丰富,山地、林地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从调查统计的数据来看,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广阔,但森林资源却十分有限,并且质量不高分布极其不均匀,人均森林面积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植树造林的规模,国家的绿化面积进一步扩大,林业整体规模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新型林业和城市林业发展势头尤为迅猛。近几年我国林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种大型林业产业层出不穷,当前是科技的时代,知识的时代,各种造林方法被广泛的运用到造林活动中,提高了林业产量,运用科学的造林方法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对林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推动林业持续健康发展,以便更好的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国民进行林业建设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空气,调节了空气质量,有效的改善了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现状,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2现代林业造林方法
当前我国的现代林业造林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主要有播种造林法、植苗造林法和分殖造林法3种。
2.1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是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造林方法,主要是将种子直接播种在土地上,由于播种过程较为简单常使用于大面积造林过程中。多使用于易发芽存活的树种,像核桃、山杏、油桃等。在播种时选择种植地水源充足,人烟稀少,自然灾害相对较少的地方。虽然播种造林法其播种过程很简单,但为了确保成活率,必然对土地情况有一定的要求,且在幼林成活阶段对幼林管理工作有严格的要求,注重幼林的培育工作,在播种前一定要对种子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也要对播种地进行清理,为幼林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播种过程中可以采用散播、穴播及块状播种等方式。
2.2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是我国现代林业造林中使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已有悠久的历史,又可以称之为栽植造林,由于其对自然环境有极强的适应性,较稳定,其对生长环境要求相对播种造林的树种而言要求较低,但是由于植苗造林多是对土地进行一定清理之后挖穴,将树苗的整个根部埋入地下,为了保证树苗的存活,必须尽可能减少树根损伤及变形问题,所以对于栽种技术要求较高,根据栽种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考察选择最佳的栽种方法,规范栽种行为,一般在气候湿润的地方多采用浅栽的方式,在气候较干旱的种植地多采用深栽的方式。应该选择最佳的树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及市场需求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树种,在幼苗购进时要找专业人员进行检查,避免供货商以次充好,致使商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进劣质幼苗,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栽种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幼苗的水分,在栽种前一定要进行浸泡处理,此外还要对幼苗根部进行修剪,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及栽种地实际情况进行栽种,幼苗种植过后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检查,便于及时纠正错误,利于幼苗的成长。像针叶林和阔叶林多采用此种方法进行种植。
2.3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也可以称之为分生造林,它是最特别的造林方法,主要是截取树木中生长最快营养最丰富的部分进行移植栽种,由于这个造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林木的成活率,降低成本,缩短栽种时间因此广受人们欢迎。由于该种植方法的自身特点,种植的幼苗一般所需营养较高因此对种植地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种植地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即要确保土壤肥沃,且有较大的成长空间还需人们能够及时供给养分,确保林木成长养料充足,以便林木的正常成长。多采用插条和插干2种方法,像进行杨树和柳树种植时多使用插干的方式。
3营林生产管理
要正视营林生产管理工作,制定科学的管理工作计划,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营林生产管理。当下我国林业企业缺乏相关管理人员,很多企业没有组建专门的生产管理部门,致使林业生产环节缺乏管理,组织涣散,相关工作人员懈怠散漫,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严重影响幼苗成活率,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关,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栽种行为及后期培育工作进行严格监管,及时发现不足进行纠正,保证幼苗种植符合要求,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做好栽种场地的清理工作,为幼苗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由于树苗品种不同,其生长条件和生长状况也不尽相同,根据不同树种的实际生长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护育计划,保证树苗的健康成长。可以将幼苗的种植和培育分配给个人,这样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工作质量,便于营林工作的顺利进行。很多时候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致使管理工作较为模糊,出现责任推诿现象,严重影响林业种植的正常运转,因此进行有效的划分,做到权责明确,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推动林业健康发展。现代林业企业在进行种植时需要大量的幼苗,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幼苗培育部门,加大对于幼苗的培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在大规模投入生产时幼苗的质量和价格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幼苗培育机构,组建专业团队加大对于幼苗的培育,培育优质的幼苗品种,提高幼苗的成活率,专业团队也可以在幼苗大范围种植时进行指导,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加大对于幼苗培育工作的管理力度,确保相关部门培育高产质优的幼苗品种,尽可能提高幼苗的适应能力、抗病虫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很多问题的出现,促进幼苗种植的顺利进行。加大种植技术的研究力度,当前是知识的时代,加大种植过程中的科技投入力度,不断改良树种,完善种植方法,提高种植效率。在林木种植前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实地勘察,根据栽种地的实际情况,市场需求,气候特点选择最佳树种,在树种种植前做好土地清理工作,为幼苗种植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有破坏的土地及时进行修复,尽可能提高土地的自身生产价值,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根据栽种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栽种方法,根据所选树种和栽种地的地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栽种计划,让相关工作人员按照相关栽种计划进行严格栽种,既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保证树苗的成活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树苗选种时要注意选择市场需求量大,符合当地人们生活习惯实际需求的树种,避免出现生产过剩或者实际产出与市场需求不符情况的出现,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时甚至会对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在树苗种植时加强企业与市场的对接,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市场环境越发复杂,当前我国林业需要面对国内与国际相关企业的双重压力,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在进行林木种植和幼苗培育时可以和市场相关企业事先签订收购合同,减少企业后期生产经营的一些问题,让企业运转更加快速高效。
4结语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采用科学的造林方法和生产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资金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不断改进造林方法,对林木生长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根据栽种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造林方法和树苗品种,既能提高林业的产量、保证林业的质量、扩大建设规模,还能迎合市场的需要,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汉军.浅谈现代营林生产的管理[J].神州旬刊,2013(7):245.
[2]靳嵘.试论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4(22):116.
[3]李永年.浅析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J].民营科技,2015(1):217.
[4]米仁象.探讨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J].中国林业产业,2016(9).
[5]付一华.浅析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J].中国林业产业,2016(7).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村“四大基础工程”推进工作会议精神,我镇认真落实会议安排,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现将工作推进情况、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关于灾后农村住房安置点重建推进情况
我镇灾后重建农村安置点涉及五个村、共有11个。其中南店村三组、四组、十组、十一组(4个),实新村四组、七组、十组(3个),龙马村二组、三、五组(2个),金胜村和新民村各一个(2个),可安置2093户6027人,总建筑面积为24.16万平方米。
(一)安置点进度情况
1、金胜村安置点主体已完工,现正进入总平基础配套施工,预计1月底全面竣工。
2、龙马村2个安置点12月23日完成了所有工程,12月31日完成了综合验收备案。
3、实新村七组安置点已全面竣工;四组、十组安置点主体已完成,月底将开始总平施工,预计2月中旬交付使用。
4、新民村安置点主体已完工,现正进入总平基础配套施工,预计2月中旬全面竣工。
5、南店村4个安置点因选址、方案变更的原因于9月底才进场,预计春节前主体竣工,进入总平阶段。
(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情况
1、__。主管道已到龙马、实新安置点,其他安置点因主管道需要穿铁路还未完成。
2、给水。管网已铺到每个安置点门口,等待最后收尾,调试。但,金胜、新民安置点的供水压力不足,水务局已做出了增压方案,但无资金来源。
3、排水。龙马、实新安置点经净化沼气池处理后进入集镇污水处理厂,现在污水处理主管道未竣工,且末端收集管网工程才立项,还未动工,目前只能排入附近的灌溉渠。金胜安置点的排污设施已完成,新民、南店安置点的排污设施正在进行中。
4、供电。各安置点建成后,目前的施工用电都无法满足老百姓的用电需求,经测算后,需增容或新投变压器的报告已报供电局。
5、弱电部分。光纤、电话的主线已到安置点,待缴费后就可进行穿线。
(三)需要协调的问题
1、社会资金参与指标自用的项目,由于建新区的选址未能及时确定,南店项目还未编制立项,这,也会影响安置房的交付,入住。
2、社会资金参与市上统筹指标外挂的项目,由于前期我镇对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的估计过高,老百姓参与的意愿有所变化,造成与测绘后的结果差异较大,这直接影响资金的划拨,进而对工程的进展、民工工资、安置房的交付造成间接影响。
3、外联道路按相关政策以村委会为主体实施,按30万/公里补助,但由于我镇道路基础较差,无法按要求完成。其中监理费、设计费也无资金渠道。
4、基础设施建设,请相关职能部门尽快配套、完善。
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一)目前颁证情况
1、应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10878户,除了因为新分户878户和统规统建1789户无颁证条件外,其余目前8226户已全部颁证。
2、应颁农村房屋所有权颁证10878本,其中内具备颁证条件的4705户,截止12月17日共颁证3404本。其余涉及新分户878户、统规统建1789户、异地重建893户、原址重建2611户待条件成熟后于今年办理。
3、全面完成908宗林地的确权和339本林权证的颁证工作,并接受了市级部门的检查验收。
4、做好全镇承包地确权颁证和耕保基金发放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召开村民会、代表会、干部会等,广泛宣传承包地确权颁证的重要性,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政策。目前全镇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桂林1、3、4、6、8组、实新6组的资料上报工作,待制证;颁发了桂林2组52户农户的承包地经营权证书,其余村组的到户、到田核定工作正在抓紧时间核定。
5、完成了184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办理工作,上报土地流转信息13条,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并在产改成果利用方面进行了认真探索。
(二)房产证确权存在的问题
1、异地重建893户,在外占地修建,需测绘公司重新测绘,同时提供房屋修建相关手续需要一定时间,办证迟缓。
2、原址重建2611户,因新修建好房屋,房屋情况已发生变化,依据原测绘资料不能办理房屋所有权证,需重新测量房屋,并换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
3、统规统建还在建设中,我镇涉及1789户,暂缓办证。
4、承包地实测颁证由于测绘公司工作量大,户、田不对接,台帐面积与实测面积有差异,人口信息有误,需核对。
针对我镇产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镇积极采取措施,认真研究下一步工作安排,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1、认真进行“清查核户”,逐户调查产改各证办理情况,逐户分析情况,做好工作,能办证的及时办理。
2、维修加固、原址重建改变了原有房屋状况和占地面积农户,村组负责实测房屋形状和占地面积,交由镇政府安排的测绘专业公司做好内业,确保及时确权颁证。
3、对异地重建农户,要求村组认真调查摸清情况,全面统计,积极配合测绘公司到户测绘。测绘公司及时做资料交产改办,产改办及时完善资料,及时上报确权颁证。
4、统规统建农户,早做资料,一旦验收合格及时完善资料,及时上报确权颁证。
5、对于面积较大、违规、违法修建房屋,在认真做好资料情况下,上报有关部门,在得到审核处理之后,及时上报确权颁证。
6、镇产改办加强指导,各村要认真总结,认真安排承包地确权颁证工作;特别要抓住当前测绘公司在我镇测绘之机,利用测绘公司的技术支撑,及时修改耕地测绘图及相关数据;村组干部要积极配合测绘公司深入村组逐田指认,做到农户、田块准确无误,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三、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全面推进
(一)推进情况
1、镇党委及时调整了胥家镇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召开各村四职干部、村民议事会代表、 机关干部参加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推进会,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和培训力度。镇村两级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五大机制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措施,进一步规范了村改工作的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制度。
2、各村村改项目严格执行民主提议、民主商议、大会决议、决议公式、民主监督、民主验收、民主考核的程序。全镇制定统一的村改资金请示范本,规范各村村改项目报批和资金垫付材料和流程。在市统筹局所确定的村级实施15项目范围内,请示材料中要有:①村基本情况统计表;②村级村改工作领导小组;③问卷调查汇总情况,实施项目的表决票数;④会议记录,附会议签到名单、监事会人员签字按手印;⑤村民议事会会议决议、议事会、监事会成员签字按手印;⑥项目预算清单及项目实施负责人;⑦项目公式照( )片;⑧项目确认表(包括项目名称、资金预算、负责人等内容,村主任、村书记、驻村干部、包片领导、主管领导分别签字确认)。全镇16个村共有项目83个。资金审核严格按照市委、市财政文件分批次、分项目类型划拨,采取项目责任制,驻村干部、包片领导对各村村改项目实施范畴和程序进行全程指导、监督,确保资金合理科学使用、项目顺利推进。目前全镇各村村改第一次划拨资金已经全部到村。建立完善了资金分类供给制度、经费保障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统筹城乡制度、人才队伍建设制度等五大管理机制,使村级事务有人管、有钱做、有章可循。
(二)存在问题
1、多数村宣传力度不够,不能做到家喻户晓。
2、资金预算过少,实际使用已经超出,需要其它资金预算过多项目抽支支援。议事会正待商议将有的项目暂缓实施,以确保前期已经开展工作的项目顺利推进完成。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大对新当选议事会成员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议事会成员的履职能力,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2、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家喻户晓;严格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合理、科学使用;狠抓工程质量,确保安全。
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有序展开
根据市上的部署,镇政府于11月中旬组织对全镇各村农户参与土地整理、拆院并院工作进行了宣传摸底,90%以上的农户对土地整理工作表示赞同。现已有金胜、新民、实新、龙马、南店等5个村开展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用农村灾后重建集体建设用地挂钩政策实施农房重建。预计20__年6月该5个村将全面完成整治工作,净增加耕地2300余亩。
(二)存在问题
1、由于我镇桂花村处于城乡结合部,已有一个组实施了土地统征,有一个组即将实施土地统征,可能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后新增耕地面积达不到要求。再则由于土地综合整治的政策与土地统征政策不一样,多数群众不愿参加土地综合整治。
2、因我镇属于极重灾区,在灾后重建中较大部分重灾户已重建了住房,要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再进行拆房建房集中会有很大影响,再就是因土地整理的资金根本就满足不了建房资金,群众灾后损失太大无法解决建房不足资金。
3、现应对正在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的村组加大指导力度,完善相关程序(如整治土地面积的核实确认、资金的及时到位),保证项目顺利推进,做到“取信于民”“取诚于民”。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全镇16个村,羊叉村、高桥村已纳入城市规划区按统征政策实施村民搬迁安置,已动工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的5个村正按时间节点顺利实施,其余9个村均纳入土地综合整治范围。
按市政府要求,计划首先实施成灌快速通道(沙西线)、彭青线沿线的村组,主要包含大林、桂林、柏河、圣寿、匡家、实践6个村,其次实施桂花、共和、土什3个村,后期实施未开发整理完、群众有积极性的龙马、南店、实新三个村。主要工作是将土地综合整治的有关政策,群众得实惠的有关精神宣传到位,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户户明了,调查统计群众意愿,引导村民积极参与,配合职能部门完成相关程序和资料收集,尽快推进项目落地。
五、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不断完善
引汉济渭工程作为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在带来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占地面积广、工程建设期较长、搬迁移民多及扰动较大等因素,难免会在工程建设期间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1.造成影响的范围和原因
(1)工程区涉及自然保护区多引汉济渭工程横穿秦岭,黄金峡和三河口水利枢纽,地处秦岭腹地,工程建设区涉及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建设期间难免对环境保护造成一定影响。据统计,工程涉及陕西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汉江西乡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陕西周至黑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黑河多鳞铲颌鱼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3个国家级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2个种质资源保护区。(2)工程区动植物资源丰富秦岭跨越甘、陕、豫、鄂4省,是我国南北地质、气候、生物、水系、土壤五大自然地理要素的天然分界线,也是我国中部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由于工程地处南北植物区系的交汇过渡地带,涉及范围内生物资源、植被类型十分丰富。据统计,野生动物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物种的有9种,濒危物种有16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78种。涉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5科47属53种,其中属于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的有11种,包括银杏、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等,其余43种均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其中云南苏铁、绒毛皂荚、水松等皆为栽培种。(3)搬迁安置移民人口多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将计划对黄金峡和三河口水利枢纽实行移民搬迁安置,众多人口搬迁扰动和移民聚居区环境污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影响。据统计,引汉济渭调水工程移民安置工作涉及西安、汉中、安康3市的周至、洋县、佛坪、宁陕4县,规划水平年共需搬迁移民总人口10375人。其中:水库淹没影响移民9779人(黄金峡水库5254人,三河口水库4525人),工程占地移民596人。规划建设农村集中安置移民点16个(洋县10个,佛坪县2个,宁陕县4个),集镇迁建移民安置点4个(洋县金水集镇、佛坪县十亩地镇、石墩河集镇、宁陕县梅子集镇)。
2.影响内容分类
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即弃渣、废水、废气、噪声、生态等扰动造成的影响。引汉济渭工程主体工程中坝体开挖、隧洞开挖产生弃渣,可能发生水土流失风险;施工中洞内涌水及砂石骨料加工、施工废水可能产生废水污染环境;施工中机械、车辆可能产生废气及施工区扬尘污染;施工车辆、机械、爆破产生噪声污染;施工区产生扰动及地表植物破坏等影响。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功在当代、利在当代,而且事关子孙后代福祉,关系陕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计。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做到既不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又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是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抓好生态环保的核心所在。
二、引汉济渭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目标和任务
引汉济渭工程环评文件于2013年12月获得环保部批复,根据批复的环评文件要求,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施工区及移民安置区“三废”按照设计要求处理后达标;采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修建黄金峡鱼道、鱼类增殖站、修建生态下泄水设施,修建三河口捕捞过坝设施、分层取水设施、生态下泄水设施及人工鱼巢等;对受影响的保护区进行生态补偿,对施工迹地、弃渣场等进行植被恢复和绿化,最大限度减免施工及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引汉济渭工程环境保护总投资为68140万元,其中环境保护静态投资45000万元,水土保持投资23140万元。
三、引汉济渭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措施
1.分析症结,把握关键,为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1)建立长效机制,树立常态管理意识工程建设期较长是引汉济渭工程又一个特点。按照工程规划,工程现状水平年为2007年,近期设计水平年为2025年,多年平均年调水量10亿m3,远期设计水平年为2030年,多年平均年调水量15亿m3。从2015年算起,到全面竣工仍有15年,如何长期抓好施工期间生态保护工作,是一个需要破解的问题。因此,突出工作重点,明确任务及目标,树立长期管理意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抓好常态化管理,确保环境保护效果保持高水准、形成新常态在管理中非常重要。
①分析研究,抓住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做好5个方面控制工作。一是水污染控制。主要是建设砂石加工及废水处理设施(竖流式沉淀池+多介质过滤器),处理后回用,禁排;建设生活营地污水处理设施(化粪池+生物接触氧化+消毒+过滤),处理后作为中水回用,禁排;建设拌合站碱性废水、车辆机械维修含油废水处理设施(隔油池+中和池+沉淀池+多介质过滤器),处理后回用,禁排。二是大气污染控制。拌和站料仓封闭,散装材料进行密闭、围挡、覆盖;施工区配备洒水车;无雨日对汽车行驶路面勤洒水,每天3~4次,重要干道非雨日洒水不少于4~6次。特别是在两侧有居民点的道路段应更加注意洒水降尘。三是噪声污染控制。在公路两侧居民点设置限速标志。对受交通运输影响而声环境超标的居民点修建隔声措施,发放噪声补偿费。四是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弃渣定期运送至按设计确定的弃渣场,沿途严禁随意抛洒石渣。堆渣时要“先挡后弃”。弃渣完成后,及时进行平整、覆土和复耕或绿化。在施工区配置大容量塑料垃圾桶,收集各处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严禁随意弃于河内。设专人定时进行施工区卫生清理工作,委托当地环卫部门进行定期清运。五是生态流量控制。在导流洞进口封堵塔闸门后侧墙上设置旁通管,下放最低需要的生态流量。在三河口水利枢纽、黄金峡水利枢纽分别建设不设阀门、不受人为控制的生态放水管,保证下泄生态水量不小于设计标准。
②长远计划,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使环境保护工作与社会需求形成有机统一。一是提供组织保障。建立组织机构,安排专业人员负责管理,为专职、长期、高效管理提供组织保障。二是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环境保护相关人员培训教育,不断补血增能,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使管理人员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更好地履职履责,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以期符合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三是前后结合统筹管理。统筹兼顾建设期与建设后供水期的环境保护工作,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保障环保工作管理和成效具备连续性。目前,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设立了移民环保部,对环保工作专职管理,为长期性、常态化管理奠定了基础。(2)抓住关键工作,兼顾全面管理把握环保工作关键点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针对人民群众“求生态”“盼环保”的想法,对干净水质、绿色食品、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等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对引汉济渭工程环境保护工作加以梳理,按照“分类区别,突出主要矛盾,统筹兼顾”的原则,不断摸索,制定符合工程实际的管理办法和工作计划。
①加强陆生生态保护,重点是珍稀保护动、植物及古树名木。一是做好施工方式和时间的计划,避免在晨昏和正午爆破施工,以减小野生动物噪声驱赶影响。施工期间加强取土场、弃土场、弃渣场防护,最大限度保护动物生境。在林区边的路段加密绿化带,防止灯光和噪声对动物的不利影响。二是对施工人员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教育,严禁猎杀捕食野生动物。三是施工临时占地结束后及时清理场地,尽可能地增加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②加强水生生态保护,重点是加强珍稀保护鱼类的保护。一是妥善处理工程弃渣、废水和生活污水。施工时防止施工废水直接进入河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面积,保护湿生植物和底栖生物。二是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要避免在鱼类产卵期间进行夜间施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严禁非法捕捞;施工期对粘性卵鱼类产卵场保护,主要是应尽量减少对产卵场的碾压占用,尽量保持其完整性,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卵场的功能性。三河口水库采取捕捞过坝、分层取水、人工鱼巢、引水区鱼类保护措施。三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结合水保措施,尽量减小开挖、取料对地表的扰动。保存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的熟化土,为植被恢复提供良好的土壤。根据工程造成的林地损失量,在异地栽培不少于原面积的林地。加强植物保护的宣教工作,严格执行秦岭保护有关规定,征地范围之外的林木严禁砍伐。四是将三河口水库受影响的7株树龄在100~250年之间的古树,除银杏采取一级保护外,其余古树均采取三级保护。
③加强黑河水源地保护。一是严禁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临时用地、弃渣、排放污水。施工废水禁止随意排放。5、6、7号支洞对外运输道路紧邻黑河水源保护区,施工弃渣运输过程中应及时对施工受损路基及河岸进行整治修复,防止雨季水土流失污染王家河水质,影响黑河水源地质量。二是保护野生动物,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禁高噪声。设备夜间施工,施工车辆在保护区内尽量减少鸣笛。三是选择当地优良的乡土树种草种为主,表层熟土回填至植被恢复区内。施工结束后,进行施工区植被恢复。四是施工期和运行期加强对大鲵、秦岭细鳞鲑等保护动物的生境质量及种群变化情况的监测。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禁止施工人员惊扰、伤害保护区的大鲵、秦岭细鳞鲑及其他野生动物。在保护区设置7km围栏。支洞钻爆施工建议采用乳化炸药,减少爆破震动和噪声对大鲵、秦岭细鳞鲑和黑鹤的干扰。五是建设陕西周至黑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陈河监督监测站,选择典型的监测样带,对黑河湿地生态系统及保护物种种群及生境质量进行监测。
④加强自然保护区保护。一是临时占地要采取“永临结合”的方式,尽量缩小范围,减少对林地的占用。二是采用乳化炸药进行支洞钻爆施工,减少爆破震动和噪声对大熊猫等保护动物的干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禁高噪声和强光设备在夜间施工。施工废水禁止随意排放,保护麻河湿地水质。三是施工结束后,对施工道路两侧、工区进行植被恢复。树种、草种的选择以当地优良的乡土树种草种为主,适当引进新的优良树种草种。四是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在保护区设置宣传碑,禁止施工人员惊扰、伤害保护区内大熊猫及其他野生动物。五是建设陕西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周至保护区监督监测点,选择典型的监测样带,对保护区保护物种种群及生境质量进行监测。
⑤加强移民安置环境保护。一是移民搬迁安置要按照远离一级水源保护区原则选点建设,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导致第二次搬迁。二是建设移民安置区污、雨水收集处理设施,配备垃圾处理设施。三是进行三河口和黄金峡库区的库底清理工作,砍伐水库淹没线下所有林木,拆平移民搬迁后的房屋、圈舍、厕所、坟茔等,并按照移民搬迁安置验收相关规定进行卫生处理并达标。
2.多措并举,加强管理,切实推进工程区环境保护工作向前迈进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为了促使引汉济渭工程成为“天蓝、山青、水绿”的典型工程,公司制定了环境保护工作相关规章制度,将2015年确定为“环境保护年”,明确了工程建设中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规范了环境保护工作的程序。
①制定《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建立管理制度,督促各施工单位切实落实环保措施,保护施工现场周围环境,防止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应有的破坏,减轻粉尘、噪声、震动等对周围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和危害。
②制定《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基金管理办法》。建立考核机制,激励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以环境保护目标为导向,转变作风,有效执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部门间相互协同和各层次管理责任的落实。
③编制《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施工期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环境应急机制,提高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工程建设区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④管理部门强化监督检查,建立环境保护长效监督检查机制。由移民环保部牵头组织,每月对所有施工单位进行检查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对于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水土流失事件的单位,建立环境保护档案,严格限定今后参与引汉济渭工程建设,以此促进施工单位切实增强环境保护责任意识。
⑤组织施工单位编制分标段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各施工单位按照各标段的特点,参照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要求,认真编制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方案,经过审核、评审后,作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的管控依据。(2)做好环境保护工程措施的落实规划
①明确管理目标。一是维护工程所在江段现有水域功能,保护施工期黄金峡库区、三河口库区、输水沿线水环境质量不低于现状水质。二是工程涉及河段水质目标为Ⅱ类水,或未划分水功能区的河段,现状水质为Ⅱ类水的,施工期间废污水应禁排;未划分水功能区的河段,现状水质未达到Ⅱ类水的,施工期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88-1996)一级标准。三是在施工期间,按照《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控制施工场地作业噪声,并将施工生活区和交通干线公路旁的噪声控制在《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范围内。四是控制施工区和移民安置区的植被破坏活动。五是做好施工区迹地恢复和临时用地恢复。
②分解管理任务。一是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意见,落实制定工程招标、投标文件及合同文件中相关环境保护条款,保证环境保护措施纳入工程施工文件。二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及法规条例,对施工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管理。三是编制环境管理工作计划,开展环境监测,整编监测资料,建立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信息库。定期编制环境质量报告,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环保部门。四是加强施工期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管理工作。汇编施工期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提出控制施工污染源排放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提出施工期水质保护、水土保持、土地资源保护、水生物保护、植物保护和生态景观保护的具体要求,根据工程施工进度,提出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环保设施实施进度。五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环境监理部门,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负责协调处理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纠纷和环境污染事故。会同地方环保部门进行环境监督与检查,监督施工合同环境保护条款的执行情况。六是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工程环境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协同环境监理单位,监督安置区环保措施执行情况。
摘要:农村公路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保障,直接关系到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才能延长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巩固建设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是实现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概况入手,全面了解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相应地从理顺养护管理机制和筹集养护资金两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为新疆农村公路健康、长远发展,提供咨询建议。
关键词 :新疆;农村公路;养护;建议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农村公路成为新疆农牧区最基本的交通方式,成为居住在高原山区、大漠深处、平原绿洲群众出行的主要通道。截至2013 年底,全区农村公路里程已达11.16万公里,乡镇通达率为99.8%,建制村通达率98%,全区尤其是相对贫困的南疆三地州的乡村道路日益通畅。但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约束,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以及养护管理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直接影响了农村公路的正常使用、行车安全和长远发展。
一、新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概况
1.养护管理机制初步形成
我区农村公路建成后,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养护管理机制运行管理。自治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农村公路养护相关政策和规定,审定下达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费用计划,指导、监督和检查各地州养护计划执行情况和养护质量。各地州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地区农村公路养护计划及规划,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培训养护管理工作人员,指导、监督和检查县乡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和养护质量。县级人民政府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担负主要责任,乡镇人民政府在县级人民政府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安排下,建立农村公路管理站承担日常养护管理职责。管理站也可以与当地农户签订农村公路管养合同,实行分段管养,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定期赴现场检查指导并逐一验收、签发合格证,实行日常养护工作与年终综合考评挂钩制度。
2.养护里程逐年增长
截至2013 年底,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1.16万公里。其中:县道1.72万公里,乡道4.71万公里,村道4.14万公里,专用公路0.59万公里。全区农村公路列养总里程8.24万公里,占总里程的73.83%,相比2011 年增加1.05 万公里,占比增长了5.03 个百分点。其中:县道1.62 万公里,列养比例94%,乡道3.78万公里,列养比例80%,村道2.44公里,列养比例58%,专用公路0.38万公里,列养比例64%。
3.“四级”养护管理机构普遍建立
目前,全区所有地州市都已普遍建立地(州)、县、乡、村四级养护管理管理机构,部分管理站能够承担日常养护管理职责,并已配备了专职或兼职路管员和协管员。截至2013年底,全区1022个乡镇(含部分农、林、牧、场),已建立农村公路管理站896个,聘用路管员2682名;全区9888个建制村中,已聘用农村公路协管员8827名。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新疆农村公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随着农村公路的迅速增加,其养护需求与养护能力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①。
1.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
当前新疆农村公路养护还处于单纯以路面养护为中心的粗放型养护状态,距离“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改革加速、服务提高”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②。一是养护管理主体和职责不明确。新疆广大农村经济落后,村道仅通过“一事一议”很难形成稳定的养护资金来源,且现行《公路法》对村道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没有明确规定,导致不少村道处于失养状态。而县、乡公路多种管养模式的并存,造成了养护管理主体和职责不明确,政府与交通主管部门的职责权限划分不清,管养缺位等方面的问题;二是养护管理机构不健全。大部分农村公路管理部门缺乏专职的养护管理人员和对口的下属养护管理机构,致使养护责任和工作计划难以具体落到实处;三是路政管理水平低。由于新疆路政执法管理手段落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超限治理模式单一,各部门联合治超配合不够,全疆农村公路超限运输仍较突出,公路路面、桥梁损毁频繁。新疆资源丰富,但多数资源地处偏远,资源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资源专用道路,很多运输车辆占用农村公路,加剧了公路损坏速度。此外,由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车辆通过超载超限运输来降低单位里程的运输成本,使得农村公路原有沥青路面返砂现象比较突出②。
2.养护资金投入渠道单一,缺口大按照交通部规定,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县道每年补助7000元/公里、乡道每年补助3500元/公里、村道每年补助1000元/公里(统称“7351”政策)。由于我区各级财政困难,“7351”政策无法落实。目前,农村公路养护经费主要为国家燃油税转移支付资金,每年仅有5000万元,相对于我区11.16万公里农村公路养护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资金缺口占实际需要养护经费的比例高达86%,以致不少地州、市县难以完成正常的养护工作或养护质量不容乐观,仍有一定数量的乡、村道处于失养状态。
3.养护意识淡薄,水平低
目前,有些地州、县市仍然存在“重建设、轻养护”和“等、靠、要”的思想倾向,不能充分发挥当地县、乡镇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且未充分调动与发挥当地农村群众养路护路的积极性。此外,还缺乏专业的养护技术队伍和高效率的养护设备,现有的养护人员对于沥青类、水泥类路面常见病害不能及时处治,路面得不到及时维修,缩减了公路使用年限。不少农村公路养护人员是当地农民,文化水平低,缺乏必要的养护专业知识,培训难度大,使养护技术水平极为低下,影响了公路养护质量。
4.公路等级偏低,返砂现象严重
新疆大部分农村公路线长、路远、量大,且受资金“瓶颈”所限,公路设计标准较低,致使不少农村公路建成之日就埋下了质量隐患。2012年,全疆已通达的农村公路中,等外公路占比高达28.3%,三级及以上的公路占比不足14%,无路面的公路占比也高达28.06%,且灾害治理不彻底,缺桥少涵,路面薄,破损严重,通行条件和安全性能差,不能满足农牧民出行和农副产品的外运需要。此外,道路受季节性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由于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和道路等级偏低,使得道路返砂现象较为严重,进一步加大了养护管理难度。截至2012年底,全疆返砂损坏的通乡油路达8000公里。
三、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几点建议
“三分建、七分养”是在长期公路工作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对于农村公路来讲,养护工作尤为重要①。因此,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创新养护机制,势在必行。
1.理顺管理体制,创新养护机制
一是明确养护管理责任主体。明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权限,落实村道养护管理责任主体,实行“户籍式”管理模式,有效杜绝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缺位现象。此外,认真研究并建立以自治区人民政府、内地援疆省市人民政府、驻疆央企、内地入疆大型资源开发企业等也作为农村公路养护责任主体的体制机制,共同分担新疆农村公路养护责任;二是推进养护市场化进程。积极推行农村公路招标养护试点,实行管养分离。选取试点地区对公路养护实行内部招标和向社会公开招标,根据各线路的自身条件,合理确定各项养护指标,并以合同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而农村公路主管部门则严格按照合同验收养护质量,进行奖惩;三是大力推行养护承包制。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对一些自然条件差的偏远山区,县乡公路采取以个人或家庭方式承包养护,把养护人员的收入与业绩挂钩,保证公路的安全畅通。对通村公路的养护,广泛推行“门前三包制”,邻近公路两侧的住户或单位,对自己的直接受益路段或靠近自己的门前、农田、水塘、山坡、林地路段的养护实行“三包”,一包路面无人为坑槽,二包边沟涵洞畅通,三包路面、边沟、路肩无搭建、乱堆、乱放等影响行车安全的杂物,以契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由“三包”责任人承担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责任所造成的法律后果;四是加强路政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公路超限运输治理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农村公路日常路政执法工作机制,配备专门执法装具,加大农村公路超限运输治理,以罚没和补偿费收入用于恢复损坏路产修补。此外,结合新疆农村公路与灾害分布特点、自然灾害类型、危害及成因,建立自然灾害预测预警和防灾减灾应急体系。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渠道筹集养护资金
一是调整养路费的投入比例。“7351”政策长期不变,不符合农村公路发展的客观规律,严重制约了农村公路的健康发展,必须适时进行调整,提高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在燃油税中的比例;二是设立农村公路养护基金,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确定补助标准,重点扶持财政困难地区;三是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纳入自治区财政年度预算安排,专项列支,用于化解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四是依照现有农业补贴政策,采取以实物换服务的方式,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农村公路养护,既能拉动农村消费,还可部分弥补养护资金不足的现状③;五是改革创新筹融资方式,鼓励采取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等多元化筹融资渠道。鼓励区内银行组成银团,进一步加大对公路建设的信贷资金投入,并保障已承诺的信贷资金按进度及时拨付到位;六是鼓励资源开发企业缴纳资源公路养护补偿费,用于支持具有资源公路性质的农村公路养护;七是发展农村公路的第三产业,扩大资金来源。比如:公路广告的使用权、转让公路的冠名权、路边土地和其他资源的开发权、绿化权等。
3.加强技术力量培养,着力提升养护水平
随着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水泥、沥青路面逐渐增多,养护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新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技术性人才缺乏,是导致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农村公路管理中,现代的通信水平、信息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很薄弱,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还未全面普及,专业技术型人才在养护管理中的职工比例相对较低,而真正懂得管理的专业性人才严重的匮乏。因此,需要大量引进技术人才,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养护管理专业化水平,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技术条件。
4.严把工程质量,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近年来,随着“畅通富民”工程的大力实施,推进了新疆农村公路发展速度。一是注意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标准、等级和质量,从设计、施工、验收方方面面把好技术关,为今后养护奠定基础,延长使用寿命;二是加强养护资金使用监管,防止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财政部门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进行定期审计,独立核算,切实做到专款专用,并及时在乡(镇)、村公示,强化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三是进一步完善新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半年和年终检查考核办法,实行年终考核评分制,量化考核结果作为“以奖代补”养护资金补助拨付的依据。为全面推进,有效促进各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积极性,建立专项奖励基金,实行养护管理优胜项目奖励制度。同时,对措施不力、影响目标完成的单位和责任人,严肃问责追责。
引文注释
①郭法霞,贾建彪等.论我国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J].中外公路,2007(1).
②马延亮,秦波等.新疆农村公路“畅通富民”工程现状及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