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四学习计划

高四学习计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四学习计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四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一 复读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缺乏自信、难以摆脱自卑情节

来复读的学生都经历了高考的失败,很多学生走不出高考失败的阴影,对自己来复读能否考上大学感觉很渺茫,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补一年考不上大学对不起父母,毕竟父母花这么大的心血来供自己念书;也感觉不好意思面对家里的亲戚朋友;同时班上还有很多高考取得高分的同学,他们因为志愿没报好,又回来复读,面对这些同学,感觉压力很大,无法和他们比。

自卑的感觉人人都有,而复读生由于经历了高考失败的打击,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精力都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2.眼高手低

很多学生认为他们是复读生,没有必要听老师讲课,因为老师讲的知识点自己都已经学过了,不用听也知道。认为听老师讲课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自己做自己的更“实惠”。

眼高手低是很多复读生的通病,老师一讲就会,下课就忘。因为老师讲的部分内容复读生在高中阶段都有过接触,感觉接受起来相对容易,并认为是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下课后缺乏对知识的梳理、总结。在做题时这一问题表现得非常突出。

3.极度焦虑

这几乎是所有复读生的“通病”。最大的表现是考试中的患得患失:复读期间,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考试,他们都非常敏感,一旦成绩不好,就会非常着急,而这种情况在普通高三班,并不是特别明显。复读班学生这种普遍的高焦虑,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比普通高三学生更加明确:考个好学校,这几乎成了他们的唯一信念。越是这样,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大,而焦虑情绪也越重。

4.人际关系淡漠,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

许多复读生很难与新的集体融为一体,甚至有些复读生还会出现自闭的心理。此外,复读生还表现出缺乏安全感,身边的每一个同学尤其是成绩优秀的同学都成为自己将来高考潜在的对手。

如很多学生看到别的同学复习得比自己好,做题比自己快,考试的分数比自己高时,心理就很着急、紧张,由此影响到自己的学习。

5.学习缺乏计划性

这是很多复读生特别是低分复读生的“通病”。主要表现在:学习上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平时的练习及资料做不完,发现时间不够用;在复习功课上盲目地跟从别的同学,他们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结果一天下来什么都没做成;晚上睡不好觉,想着学习的事情,总觉得自己天天在浪费时间,越想越难受,越想越睡不着;经常头痛、头晕,精神不振,看不进去书等。

仔细分析这些问题,不难发现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学习缺乏计划性,盲目被动地学习。晚上睡不好觉,经常头痛头晕是因为在学习中效率很低,担心自己的学习学不好,从而产生的紧张、焦虑心理。

6.动力不足

也是复读生的一个“通病”。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太高,希望在短时期内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开学的前一两个月里,很多同学表现都不错,学习的动力足,学习的效率高。但过后就会有学生渐渐分心,因为在开学的一两个月里,高考失败的打击还没淡去,学生在对待学习上很认真,渐渐地,个别学生就会松懈,认为复读也不过如此。这些学生往往平时对自己的要求较低,如果不积极主动,以前的努力将化为泡影。

还有些学生,因为没考好就丧失自信心,认为自己没希望了;在平时的复习中,碰到不会做的题,就担心自己的成绩上不去,心里急躁,以至没心思学习,到最后甚至放弃学习。

7.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

主要是由于应届时没有考上大学或没有考上理想中的大学以后再次进入学校学习。在此过程中很多父母和亲人会比原来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希望孩子这次考得更好,无形之中又给学生施加了压力,会给他们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你不努力就会像上一次一样考不好。同时学生也会认为自己给家人和亲人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和麻烦,也就不能很好地平衡自己的心态安心学习,总是带有负罪感。所以会焦虑、不安、紧张等。

此外,还有来自社会、学校、同学及复读生本身等多方面的压力。

二 复读生的心理调试和应对策略

1.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

复读生要想高考成功,首先要闯心理关,信心不仅是高考成功的灵魂,也是高考成功的心理支柱,更是复读生成功的精神支柱和心理力量。复读生只要心态调整得好,树立高考成功的信心,一年以后成绩肯定会有所提高。要树立高考的自信心,就得正确的分析自己,清楚高考失败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等。

2.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的科目

复读生要区别于高三,应集中于薄弱科目。复读生通过已经参加过的高考知道了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提高弱项科目的分数是主要课题。弱项是因长期不重视或感到难学而产生的科目,必须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加以大幅度的提高。提高弱项是复读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从复读开始就要给薄弱科目多分配时间。

3.稳定情绪,学会减压

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压力,经常压得复读生喘不出气,这时学生就要学会自我减压,即要学会宣泄和转移情绪以及自我安慰。

第一,复读生应该认识到刚刚结束的高考不管成绩如何,都已经过去,要尽快走出以前的阴影。

第二,复读过程中,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会接踵而来,每一次考试都有进步是不可能的,复读生要学会正确看待平时的考试,要通过考试检查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第三,很多复读生在复读过程中,常常怀疑自己的复读是否有必要,担心复读一年,高考分数反而下降,浪费青春和精力。这时,就要学会自我安慰:任何一种选择都会有风险,只要自己奋斗过,就不必计较结果,要表现出一种大气与洒脱。

4.注意劳逸结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长时间集中精力专注于某一件事,容易使人产生疲劳感,神经绷得越紧,越容易引起头昏脑涨。因此,开夜车、熬通宵、连续苦战的精神虽然可嘉,但未必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会产生副作用。所以,不提倡大家苦学、苦练,特别是熬夜。科学的复习方法是劳逸结合,当自己感到脑袋昏昏沉沉时,或当自己觉得学习效率低时,应停下来休息一下。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5.跟着老师走

第一,复读生要认识到,复读不是简单地重复一遍高三的学习,而是知识的更新、填充。因为这一年中,高考大纲会更新,而复读生以前知识的漏洞,也需要再填充,以及应试技巧的改变,这些都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第二,要重视课上听讲、记笔记。听讲是学习规律中的重要环节,大家来报名复读,主要就是来听教师讲课的。上课全神贯注听讲是相当重要的,在听讲的同时要注意思考,纵向、横向思维联系起来分析,以加深理解。还要做好笔记,因为笔记是收集、整理知识的最佳途径。

6.制订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

制订适合自己的计划,过高的计划不但不能完成,还会令人丧失自信和进取精神,使其放弃学习。无法完成的计划没有意义,自我计划是对自己的承诺,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实现,应通过圆满完成计划,树立必要的自信心。然后,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计划一旦确定,就要持之以恒地执行下去。

7.要有坚强的意志力

高四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问题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123-02

一、导师制的概念与形式

(一)导师制的概念

最早出现导师制是在英国14世纪,意为一名导师负责一名或数名学生教学、生活、行为的指导。而在中国导师制出现比较晚,它主要是针对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导师做主要工作内容是,辅导学生的学习、相关学术研究及论文的撰写等工作。但随着大学本科生的扩招,国内一些知名的高等院校所招生的学生素质比较高,学习能力比较强,一些高等院校开始对学生实施大学本科导师制。大学本科导师制是对导师制这一制度的延伸,但是它需要相应的老师人数与之配备,有一名导师直接地、全面地、综合性的辅导数名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对大学现有教育制度的尝试性变革,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二)大学本科导师制的形式

针对我国大学本科的现状,目前我国本科高校,所设置的导师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全程本科导师制

即学生在入学时,学院会设有专业的指导老师对其学生未来4年来所要学习的课程以及专业的发展前景做详细的介绍。学生可以选择心仪的导师,导师对其学生进行综合考评后选定自己的学生,即为“双向性选择”。一旦双方选定后,到时会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为其指定学习、生活、学术研究、就业辅导、论文撰写等方案。低年级时,导师会针对性的让学生学习一些专业知识;高年级时,导师会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课题研究能力;大学的最后,导师会给予学生就业或考研辅导,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

2.高年级导师制

顾名思义是学生大三以后,针对学生就业和考研情况,给现阶段的学生配备科研实践型的导师,帮助学生完成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和就业辅导。

3.低年级导师制

低年级导师制针对的对象是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主要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态度、和专业前景介绍,认为他们对,自己的学业充满兴趣,对能够迅速地适应大学生活。

4.英才导师制

英才导师制针对的是一些各方面能力都非常突出的人才,这些人才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能够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这类人才可以一旦选择专业后,导师根据专业差异对其设置课题研究或科研活动,实施个性化培养。

二、大学本科导师制存在的意义

(一)利于教书与育人的结合

大学本科导师制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直接性的辅导,不仅能够指点学生的专业课程,而且也能够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和生活。在学术研究上,导师给予学生专业性的指导,使其参与到相关课题研究中,通过广泛查阅资料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以达到专业知识在短时间迅速提升的效果。在生活上,因为一名导师负责一名或数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辅导,导师的精力和时间是相对充足的,课下与导师沟通与交流,能够向导师汲取生活的经验。大学本科导师制使教书育人有效结合,突出了导师制的优势,若在一些高校尝试性改革后,可以广泛的向其他本科院校推进。

(二)利于学分制的顺利实施

当前很多高等院校已经将学分制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学生更多的专业课程选择空间,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但大一新生对学校设置的专业课程并不清晰,不知道如何选择课程及选择哪些课程,这时导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详细地为其介绍所学的专业,建议或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课程,并将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介绍清楚,在学习中给予学生最专业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地修完学分。学分制的改革体现了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和自由度,但事实上不少学生为了凑学分而选课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导师在此时应起到关键性作用,引导学生选择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与课程,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三)利于弥补课堂授课不足

课堂授课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在同一个教室使用同样的教学器材,对相同专业的学生实施相同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但因为课堂授课采用的是“一对多”的形式,特别是一些大班授课,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程度,无法对学生实施一对一辅导。而导师制的优势在于缩小了课堂授课的规模,一名导师制辅导一名或数名学生,能够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可以与导师形成良好的互动,这种“双向性”的沟通方式相对于单项灌输式的授课更具有针对,随时可以为学生补差。

(四)利于教师队伍自我优化

我国导师制最初用于研究生教育,他作为学生学术研究、生活辅导的重要人物,对导师的任职要求非常严格。作为一名合格的导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尚的道德品德,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过硬的业务能力。目前本科导师制只在少数院校尝试性实施,并未向其他院校广泛推行,这是因为我国高校的教师队伍有待优化,一些教师的学历和经验达不到导师的选聘条件。若在国内高校广泛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那么必须对整个高校的教师队伍进行优化,聘用硕士以上学历的人才执教。

三、我国大学本科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一)导师制度定位模糊

我国导师制开始的时间比较晚,长期应用于研究生教育中,而研究生与本科教育存在本质性的差别。研究生是在本科的基础上,对其专业课程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懂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课题研究工作。而本科生是通过高招入学的学生,高中教师并未告诉他们应该选择什么专业,专业发展前景是如何的,他需要专业的导师为其量身定制属于自己的课程。但一些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学生片面的认为导师是生活辅导员,或学分制的补充,对大学本科导师制的定位非常模糊。

(二)严重缺乏导师人数

优秀的导师培养具有以下几点作用:为社会培养出专业性的人才;作为学生人生的导师,在其前进的道路上为其添砖添瓦;给予学生生活、思想、就业或考研方面的辅导,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大学四年生活。据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师生比例是1:50,而发达国家的高校如美国斯坦福师生比例是1:3,普林斯顿师生比例是1:6。由此可见,我国的师生比例不协调,严重制约了我国大学本科生的培养计划,唯有从数量上满足学生对导师的要求,大学本科导师制才能广泛地推行,否则是举步维艰。

(三)缺乏对学生义务规定

导师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纵观大学本科导师制实施的相关规定,大多是对导师义务的硬性规定,如导师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考核体系等,但对导师的权利并未明确。而相反,在相关规定中对学生的权利进行过多的叙述,并未提及学生对导师或学院应尽的义务。这种权利和义务不对等的现象,使很多导师工作流于形式,对学生的课题研究、生活、就业方向等很少干涉,一旦学生修完学分和完成学业,与导师间的联系会越来越少,导师制成为高校的一种摆设。

(四)缺乏有效激励机制

国外推行导师制的时间较早,其制度相对完善,高等院校会给予导师一定的教学经费,导师会根据其教学计划,分步骤地运用到教学中去。对导师超出工作内容的部分,学校给予其进行教学补贴,在每年的年终考核阶段,学院会对优秀的导师给予物质和金钱上的奖励,因此外国很多高校的导师制实施的效果要比国内高校好。国内一些高校对导师的义务做硬性规定,导师要负责学生在校期间全方位的学习和生活指导,然而仅仅以工资作为报酬是远远不够的,本科院校推行导师制应对导师实施有效地激励措施,更好的发挥导师的作用。

四、完善我国大学本科导师制的对策

(一)明确导师角色定位

导师是非常具有权威性的一个角色,在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涯中,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需要导师的指点和教导。一名优秀的导师不仅可以使大一新生迅速地进入大学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课程,而且能够有效地、分步骤的对其学业进行专业化设置,帮助学生顺利修完学分,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虽然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并未推行开来,但在部分院校实施时,不应该让导师流于一种形式。导师身上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有待每一位学生去挖掘,并在导师的指点下将所有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和财富。

(二)缓解导师紧缺难题

每一所院校对人才的需求量都是非常大的,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对更多。一是我国高校现有师生比例是1:50,师生比例失衡,以现阶段情况很难实现本科生导师制;二是我国高校博士导师缺乏,大多学院教师以硕士研究生为主,部分院校某些专业还有本科教师任教。解决导师数量和质量紧缺的问题是实现大学本科导师制的基础,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实行让高年级学生暂时作为引导,有效地节约了学校的教师资源。另外,返聘已退休的老教授,让他们继续在教学的道路上发光发热。

(三)明确学生义务任务

大学本科导师制对导师的工作做了硬性规定,导师需要履行的义务在其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考核标准中做了要求,但对导师所享有的权利并未明确指出。例如高校助学金、奖学金的发放和评选,多数由班级辅导员说得算,导师对其评选无参与权。但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后,导师对学生在学术研究的成果最有发言权,在学生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评选和发放中应给予一些参考性的意见,确保每一笔资金能够更好的落实及发放到品学兼优的学生手中。

(四)建立有效奖励机制

学院对导师奖励机制设置的状况决定了大学本科导师制能否有效实施。一些院校导师流为一种形式,很多导师除了本职范围内的工作外,其他均由学生自学完成,导师并未给予学生过多的指导。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对高校导师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如晋升、评职称、评优、奖金等,有效的奖励机制能够激发导师的工作热情,使之将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教育事业中,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出色的人才。

五、 结语

导师制从研究生延伸到大学本科教育,是对现有高校教育的一种尝试性改革,能够改变我国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松散的现状,使大一新生快速进入大学状态,制定有效地学习计划,分阶段完成相应的课程,顺利完成学业。但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针对问题从导师定位、导师人数、学生义务等方面进行完善,使大学本科导师制能够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彭廷红,秦宝荣.本科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与经济,2010(02):51-54.

[2]吴小立.以本科导师制为基础的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06):23-25.

[3]张之顺,段庆.高校本科导师制之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1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