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儿保健康教育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1篇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社区年1月至年12月参加儿童保健的约3862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18名,女1544名,年龄(0-4)岁。

1.2儿童保健方法: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社区配置1名具有医师资格的专职儿童保健人员,定期接受相关保健知识的培训。(2)儿保医生为社区内儿童提供医疗保健,每年对社区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心肺检查等。(3)为儿童家长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教育儿童跟母亲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喂养方法,儿童营养搭配注意事项,儿童日常卫生指导,意外伤害等。(4)配合上级单位工作,对社区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入户调查及电话随访,对社区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预防和监测。为社区0-4岁的儿童建立4-2-1卡,进行系统化管理。(5)不定期召开儿童健康知识讲座和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6)对儿童智力进行早期筛查,对高危儿、出生缺陷儿进行专项管理和综合干预。

2结果

各年的建卡率、母乳喂养率和系统管理率均有上升趋势,目前辖区内0-4岁儿童建卡率已为100%,母乳喂养率为85.9%,系统管理率已达90%以上。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出生缺陷儿及高危儿的检出人数较前几年明显增加。

3讨论

3.1社区儿童保健的现况分析:社区儿童保健是对社区范围内的儿童进行持续性、整体化的健康管理,以保证儿童健康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健康保健服务,是整个社会对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要求。社区是儿童生长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好坏,与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我们为社区儿童提供医疗保健、健康知识教育等多方面的医疗服务,以全科医学的观念指导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从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儿童保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辖区内0-4岁儿童已建立4-2-1卡,建卡率为100%,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母乳喂养率已达85.9%以上,系统管理率已达90%以上。

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等疾病进行了专案管理,对常见病和先天性疾病的检出人数得到提高,发育异常、高危儿、体弱儿童得到了及时的诊断,每年的智力筛查人数稳定上升,儿童健康状况得到了保证,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说明社区儿童保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儿童保健人手较少,检查仪器设备受到限制,仅能进行简单的身高、体格检查、心肺听诊、智力筛检等,对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简单的评估。其次是母乳喂养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家长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认识尚有不足。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有的家长缺乏育儿知识,文化层次较低,也不愿意学习相关知识。另一方面有的母亲即使通过健康教育,知道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但为了保持产后体形,仍拒绝母乳喂养。因此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还有待于加强,宣传重点和方法还有待于改进。再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流动人口的增多,给社区儿童的管理带来了压力。流动人口的住所和联系方式频发更换,限制了儿童保健工作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2篇

(2)

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为本,以保教结合为原则,依据幼儿园计划中的相关内容和上级保健要求制定本学期的卫生保健工作计划.

一、情况分析

1、工作人员调换情况:本学期新增三大员8名,包括保健老师1名,保育员5名,厨师1名,备餐间人员1名.两名营养员均无幼儿园营养室工作经验,缺乏幼儿烹饪和备餐技巧以及相关工作经验,因此,本学期食品安全管理重点在日常规范操作和常规营养工作,新增的5名保育员则需要进行分层管理,以基础工作为主.

2、保育服务提升基础:经过第一轮四年规划的实施,保育员各项操作已具备一定水准,92%的人员已达到本园初级规范操作标准,骨干保育员对保教结合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也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规范操作中级标准和开展教育行为评比活动,广泛提升保育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

3、营养工作基础:经过专题研究《做活幼儿营养工作中的食趣》,我们已具备制作集品种丰富、饮食有趣的幼儿膳食,本学期由于厨师的更换,需要巩固以往的成果,保证膳食烹饪的质量.

二、工作目标

1、通过提升三大员为幼儿服务质量,达到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新进三大员基本掌握初级规范操作标准,并在日常工作中能规范执行,骨干保育员在掌握中级标准的基础上能开展展示活动.

2、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保证幼儿营养工作的质量,使幼儿饮食有食趣,膳费使用合理.

3、通过加强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和疾病防治,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三、重点工作与措施

1、中级规范操作标准的实施

(1)按年龄段实施中级规范操作标准.

小班以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中班以自觉自理行为、大班以自我服务为实施重点,逐渐养成良好卫生、生活、健康好习惯,具有正确的健康意识和行为.通过保教结合在保育活动和生活活动中进行.

(2)操作展示与交流

操作展示以各楼层骨干保育员为主进行自我申报与展示,保健老师负责指导,全体保育员进行观摩、研讨.

(3)中级标准理论知识测试

为使保育员重视、规范执行中级标准,除了操作展示以外,进行理论知识测试,促进对中级标准文本的掌握.

2、专题研究

结合中级规范操作标准的实施,进行专题《保教结合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的实践研究,计划进行两学期的实践研究,注意积累相关研究资料,通过对保育员进行教育行为评比活动,来强化教育行为,重点关注儿歌运用行为,在此基础上整理《幼儿生活习惯培养儿歌集》.

3、三大员岗位培训

(1)新进三大员园内培训

保健员:保健老师负责进行日常工作的指导和培训;营养员:规范操作由保健老师和保健员负责进行岗边指导和理论学习,其他有经验人员进行协助;保育员:由各带教师傅进行规范操作指导与训练,保健员依据初级规范操作标准进行考核与检查.

(2)骨干保育员外出培训

选派保骨干保育员到市、示范性幼儿园进行跟岗学习,提高的同时将学到的好的经验结合本园实践进行交流、推广.

(3)理论考试

三大员参与消毒隔离新规的培训与考试,掌握新规要求,能说会做,考试成绩与考核挂钩.

4、幼儿健康管理

本学期幼儿在册人数达到489人,其中营养不良加瘦小幼儿16人,肥胖幼儿17人,超重幼儿44人,贫血幼儿1

人,龋齿管理17人

.其中新进特殊儿童的矫治管理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通过家长会、个别交流等措施,使家长了解疾病危害,掌握日常矫治措施,并在家实施.五官矫治管理主要以复查复治和宣教为主.疾病的预防工作由保育员落实,比如瘦小但未达到营养不良的孩子,比如食欲好,体重较重但未达肥胖的孩子,还比如挑食的孩子,这些孩子的日常饮食管理需要个别关注,饭菜量的分配适度有增加、有控制.

本学期进入秋冬季,天气逐渐变冷,保育员配合老师做好幼儿日常穿脱衣服、束裤子以及加强运动中的保育等护理工作,减少生病.日常关注孩子户外活动时间是否保证,增强抵抗力.

5、秋冬季传染病防控

本学期进入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首先做好预防接种的查验、补种工作;其次做好日常预防工作,严把晨检关,做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日常预防消毒的检查注意室内开窗通风、消毒液的正确使用、环境物品的规范消毒.发生传染病后,联合班主任及时做好家长联系工作,及时做好接触者的隔离、确诊病例的上报,并指导两大员规范消毒.

6、食品安全与营养工作

本学期由于更换了2名主要岗位上的营养员,加上9月份天热,是食品安全的危险期,所以食品安全以抓规范操作为主,日常检查关注操作的每一环节,保证食品的安全性.营养工作的质量注意食品的色香味、幼儿是否喜爱等内容.

本学期膳费使用由专人管理,而且膳费的收取与配菜中心的结账相一致,所以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预期会更完善、更合理.

四、其他常规工作

1、健康宣教

本学期结合新生入园,宣教重点为洗手、晨检等卫生习惯、传染病预防、一日活动安全、秋游、寒假等外出活动安全、饮食安全等,进行形式多样的、主题式宣教,宣教对象依然为幼儿、家长、教工.

2、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落实在以周检查结合日常抽查、节假日前检查中,物品检查与保修由两大员负责,操作中安全检查由保健员负责.

五、具体工作安排

9月

1、保健计划的制定与审议.

2、开学环境卫生与安全检查.

3、健康教育:新学期健康宣教(保护牙齿、服药、晨检、幼儿在园的身体健康等).

4、健康证、预防接种证核对与登记、漏种补种.

5、建立新生健康档案,对新生预防接种进行电子文档的建立.龋齿矫治.

6、特殊儿童立案、登记、体检、评价、反馈、矫治管理任务布置.

7、新进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指导.

8、视力检查.

9、接受上级检查.

10、完成并上交保健工作年报.

11、三大员业务活动:中级操作标准实施要求、新消毒常规培训

12、专题研究问卷调查、实践内容培训

13、新进营养员专项操作培训与指导.

14、膳管会召开:幼儿饮食情况反馈与调整.

10月

1、三大员业务活动:

新消毒常规测试、中级标准展示申报、

保育员教育行为案例学习.

2、健康教育: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和一日活动中的安全

3、预防接种的漏种补种工作.

4、重度体弱儿月小结.

5、9月份的幼儿膳食营养分析与膳管会召开.

6、新进保育员消毒指导

7、卫生检查:月环境卫生大扫除

8、专题研究: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情况交流、实施情况反馈

9、膳管会召开.

11月

1、三大员业务活动:中级标准实施情况反馈与调整、保育知识学习

、特殊儿童矫治情况交流、外出培训交流

2、健康教育:自我保护,包括“11·9”消防日活动,秋游安全.

3、新进保育员餐点服务指导.

4、重度体弱儿月小结.

5、10月份的幼儿膳食营养分析.膳管会召开:幼儿烹饪方法研讨与展示.

6、卫生检查:月环境卫生大扫除

7、专题研究: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情况交流、实施情况反馈.

8、膳管会召开.

12月

1、三大员业务活动:中级操作标准展示与观摩、研讨

.新进人员初级标准达标考核.

2、健康教育:冬令保健.

3、卫生检查:月环境卫生大扫除

4、全园幼儿身高、体重测量及评价.

5、新进保育员运动护理指导.

6、11月份幼儿膳食营养分析.

7、膳管会召开.

8、两大员操作达标考核.

9、专题研究: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情况交流,问卷调查

1月

1、三大员业务活动:保育员教育行为案例展示、评比,学期考核反馈、特殊儿童矫治情况反馈与寒假矫治要求.

2、健康教育:

寒假安全等

3、卫生检查:学期末环境卫生大扫除.

4、体弱儿、肥胖儿体检及评价、阶段小结、结果反馈.

5、特殊儿童寒假管理.

6、12月份幼儿膳食营养分析与膳管会召开.

7、保健工作的学期总结撰写.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儿保门诊;心理卫生问题;儿童

【中图分类号】R36.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355-01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2007年8月~2009年12月到本院儿保科心理门诊首次就诊的儿童208人,其中包括部分幼儿园体检时心理问题的咨询等。

1.2 方法自制表格对所有首次就诊的儿童均给予详细登记,如就诊日期、父母职业、文化程度、住址、儿童姓名、性别、年龄、就诊原因、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等。分拆总结登记表中的项目,参照CCM仆2-R标准进行疾病学诊断,就诊原因根据临床情况及医生的诊断归类。配合疾病诊断及就诊原因分类的有儿童行为量表、丹佛发育筛查试验(DenverDevelopmentalSereeningTest,DDST)、Peabody图片词汇测验(PeabodyPie-tureVoeabularyTest,PPVT)、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eehslerIntelligeneescaleforehildren,WISC)、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WeehslerPresehoolandPrimarySCaleofIntelligenee,WPPSI)等。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丫检验。

2 结果

2.1 就诊儿童一般情况分布首诊儿童共198人,其中男童106人、女童92人,男女各占为53%、47%。6岁以下就诊儿童64人,6~12岁就诊儿童112人,13岁以上就诊儿童22人;13岁组就诊儿童分别占全部就诊儿童的30.76%、58.65%、10.58%。就诊儿童年龄集中在6~12岁。就诊儿童中家住城镇的151人,占72.6%;父母一方大专以上文化的117人,占56.3%。

2.2 不同年龄组的就诊原因分布6岁前儿童就诊人数占所有就诊人数的30.76%,就诊原因主要为行为问题、抽动症、言语问题、健康体检和咨询。儿童睡眠障碍和排泄障碍(尤其是遗尿症)等在心理门诊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6岁以上儿童则以多动、学习困难为主。所有就诊儿童中,健康咨询占33.3%,其所占心理门诊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由

3 讨论

3.1 据WHO估计,大约有20%的儿童在成年之前会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如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或疾病。本市心理门诊儿童就诊率相对较低,这可能与乡镇儿童保健机构尚未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以及本院对此项工作的开展刚刚起步、宣教力度不够,家长对儿童心理问题的认识不足有关。

3.2 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门诊儿童各个年龄段中,咨询均占绝大多数,但随着年龄的增高逐渐下降,这可能与儿童保健工作者的服务对象不同有关。因6岁以下儿童属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对象,必须经常到医院进行阶段性体检,与义务人员交流较多,经常接受这方面的知识宣教。这提示儿童心理问题。

早期发现、早期就诊,首先必须解决儿童家长的认识问题。儿童保健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加强健康宣教工作,扩大健康教育的服务面,把宣教阵地延伸到小学、初中。利用书刊、电视、广播、橱窗、讲座及儿科临床、保健门诊向家长宜传儿童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家长、老师、社会对儿童心理健康的了解与关注,以促进儿童的出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旭,静进,史明丽,等.开展儿童心理卫生保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J].中国妇幼保健,2002,17(12):719-720.

[2] 匡桂芳,辛晓显,沈宜元,等.儿童心理咨询2064例临床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9(3):153-155.

[3] 关念红,张晋磅,唐济相,等。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儿童咨客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2):102-204.

[4] 程玉兰,崔伊微,昊汉荣.学习困难儿童心理特征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4):215-217.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后访视;母婴保健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09-02

产后访视是为了满足产妇及新生儿护理指导、心理支持、健康知识等各方面的需求而实行的全面、全程、系统管理的健康服务。我们通过对本院辖区内450例产妇及455例新生儿进行产后访视,了解产妇的生理与哺乳情况以及新生儿的健康情况,给予健康指导与宣教,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本辖区内2010年1月~2012年10月被访视的产妇450例,新生儿455例(含5对双胎)。产妇年龄19~39岁,初产妇278例,经产妇172例,自然分娩290例,剖宫产160例,孕周37周440例,孕周≥42周5例;早产儿5例,过期产儿5例,足月产440例,低体重儿5例,巨大儿13例。

1.2 方法:按照妇幼保健规范要求,于产后7、14、30d有院保健科产后访视小组成员入户进行随访。向产妇及其家属宣传产后访视的目的与意义,因人而异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宣传,并且针对产妇与新生儿的不同健康问题分别进行耐心指导,对当时不能解决者,回院向专家请教后立即回复解决。

1.3 访视内容

1.3.1 产妇:监测生命体征,检查产妇子宫复旧及会阴伤口的愈合情况,了解恶露性质、量,检查情况,了解乳量,强化住院时传授的健康知识,包括喂哺、含接姿势与方法,预防皲裂,传授挤奶的方法,避免乳汁淤积,防止乳腺炎的发生。对产妇产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心理有问题的产妇及时进行疏导,并动员其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使产妇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

1.3.2 新生儿:监测生命体征,检查新生儿精神状态、行为反应、心肺、皮肤颜色、皮肤黏膜、囟门、口腔、生殖器官、脐带、大小便等情况,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运用健康教育、技术指导、护理支持等手段加以解决,根据情况酌情增加回访次数,缩短回访间隔时间,严重不能解决者动员住院诊治,杜绝不良后果发生,强化母乳喂养知识,指导抚触方法及注意事项。同时督导42d母婴回到分娩医院复查。

1.3.3 建立健康随访热线:将我院保健科及妇产科、儿科电话公布到每一户被服务家庭,及时帮助解决随访间隔期出现的健康问题。

2 结果

经过产后访视的产妇,无一例乳腺炎、切口感染发生,子宫收缩良好,12例皲裂、10例母乳汁分泌不足者通过产后访视指导,成功地进行了纯母乳喂养,2例子宫复旧不良的及时发现并入院治愈,21例产后便秘者得到及时指导解决,18例心理问题产妇得到及时疏导,心理压力得到解除,无一例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通过产后访视,新生儿得到良好照顾,体格监测均正常,无一例脐炎发生,病理性黄疸及时得到就诊,摒弃了传统习俗,杜绝了不良陋习的发生,母儿身心健康均得到满足。

3 讨论

3.1 促进母乳喂养的实施:随着母乳喂养知识的普及,母乳喂养的好处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但是由于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与技能缺乏而放弃母乳喂养者大有所在,我们的产后访视工作恰好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通过产后访视,产妇获得解决母乳喂养中存在的健康问题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3.2 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产妇的自理能力,保证了围生期保健质量。

3.3 随着产科技术不断提高,产妇住院时间缩短,产妇及其家人处理产褥期健康问题能力不容乐观。绝大多数产妇缺乏产后护理知识,缺乏新生儿喂养、新生儿皮肤护理、脐部护理等知识,加之分娩及角色转变所带来压力等问题,通过及时的产后访视,针对性进行护理指导与健康教育,给予产妇很大的身心支持,使产妇们充满信心面对新角色带来的各种挑战,从而提高产妇的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围生期保健得到切实保证的同时大大地提高了社会效益。

3.4 产后访视者综合能力得到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素质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后访视质量面临更大挑战,访视者在产后访视过程中要对产妇和新生儿存在的、潜在的以及产妇和家属提出的健康问题做详细、专业的解答和护理指导,这不仅要求访视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业务技术,还要求访视者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访视者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丰富专业知识,熟练业务技术及沟通技巧,才能满足不同层次产妇对产后保健和育儿知识的需求,更好地为产妇提供连续性的健康服务。

3.5 规范和完善了产褥期健康教育内容:产褥期健康教育是产后访视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产妇及家属的健康行为,关系到母婴的身心健康。在产后访视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总结影响产后母婴健康的问题,及时制定全面性、专业性、可行性的健康教育内容,为产褥期保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综上所述,产后访视是孕产期母婴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母婴出院后健康状态的一种延续,是母婴顺利渡过产褥期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王向华,杜淑清,王玉华;浅谈产后访视和护理指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07期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5篇

2009年中和乡、那马镇和延安镇记录在儿童系统管理系统中的人数分别为为896、982和924人,2008年中和乡、那马镇和延安镇记录在儿童系统管理系统中的人数分别为为746、701和794人,2年的平均管理率分别为70.1%和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院所督导的儿童系统管理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根据该院督导的南宁市3个城区在2008年1月—2009年12月底记录在儿童保健管理系统中的人数进行细致的分析,发现了较多的管理问题,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该院督导的儿童保健区域范围大、居民居住比较分散,而且人口流动性较大。其次,各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人们生活水平及受教育程度相差较大,导致在实施相关儿童保健活动中,被动参与保健的人数较多,占相当大的比例。第三,由于各种原因,该院的儿童保健工作受到自身的束缚,如,儿童保健管理人员缺乏,儿童保健网站尚未成熟,保健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对这些问题,我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进一步给出了解决措施。首先,儿童保健系统的管理受到了该院领导的高度重视,通过研究,该院调派资深儿科主治医师来充实儿童保健工作中的技术支持,将临床与保健两部分的内容相互结合,面向群众,从而达到提高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目的,同时提高了儿童保健的知名度。另外,该院鼓励各儿童保健单位对相关医生进行不定期的培训,有效的督导并提高了各儿童保健单位的服务能力。其次,该院鼓励各城区部门不定期的开展会议。会议对象涉及到各街道相关领导、各级管理人员、妇女主任以及妇幼保健人员等。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儿保工作中的任务、方法以及问题反映,强调儿保工作的重要性,鼓励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与支持,对辖区内居民进行儿童保健的重要性教育。第三,对居民进行必要的儿童保健教育。在儿保工作中加入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一系列相关专题讲座、义诊,定期举办一些宣传栏,发放一些免费的宣传资料等,将儿保的信息充分传递到每一位家长,提高了家长参与健康保健检查的主动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第四,与妇女保健人员建立密切合作关系。

对妇女保健人员加强教育,让其对儿童保健工作充分重视;定期从孕期女性的保健资料中收集详细的产妇登记名单,有利于儿保人员掌握新生儿的具体信息,提前将这些信息真实写进儿童保健管理的相关资料中,还可以主动联系儿童家属,从原本被动的位置变成主动的位置。第五,与产科建立密切合作关系。通过产科医生的帮忙,可以有效减少对儿童管理的遗漏,同时,产科给每一位新生儿的家属发放儿童保健手册时加以宣教,提高家长参与儿保工作的主动性。第六,对儿童保健管理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能有效提高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管理,进行儿童保健管理系统的更新、统计、核实,并在使用中对该软件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改进,以达到最便捷最快速的管理目的。经过一年的上述措施的实施,该院所督导的各城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在此过程中也总结了很多心得,如各个部门在相互协作,提高系统管理率的同时,拓展儿童保健的内容,为儿童们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保健服务,提高家长参加儿童保健的主动性,对健康知识进行更进一步的强化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儿童保健的系统管理率。

作者:陆金如 单位:南宁市江南片妇幼保健院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妇产科;健康教育;内容;实施方式

在1978年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提倡优生优育以提高人类素质,降低残缺儿的出生率"的伟大战略目标后,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注视,以患者为中心,开展高水准的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妇产科病区,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是评估护理工作的核心。如何做好健康教育、满足孕产妇及家属健康知识的需求、提高围产期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已广泛引起重视,现根据我院妇产科实施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如下探讨。

1临床资料

1.1孕产妇入院和分娩方式情况

2005~2006年12月我院收治孕产妇470例,年龄20~35岁,平均28岁,孕周24~41周,平均37+1±2.32周,分娩总数450例,平均收治41例/月,分娩平均20例/月,其中剖宫产术平均10例/月,平均每月剖宫产率达50%。分析原因主要由于我院为县级最高医院,收治各类妊娠合并症患者较多;另外由于近年来年轻女性对自然分娩及产后体形恢复的过分恐惧和担心,使剖宫产率有所上升。

1.2收治孕产妇文化程度分析

共收治孕产妇470例,其中初中文化程度200例;高中(中专)文化程度60例;大学文化程度40例;小学文化程度170例。

2健康教育经过

2.1妇产科健康教育的内容

2.1.1入院教育

入院教育是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包括主管医生、护士,病区环境、治疗经过、住院规则等内容的介绍等。其目的是使住院患者积极调整心态,尽快适应医院环境,积极参与各项医护活动,早日康复。

2.1.2孕期的健康教育

讲解妊娠早、中、晚期的生理特点及定期产检的重要性和意义,让孕妇了解妊娠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指导孕期营养与保健,告知剖宫产的适应症、术后的常见症状及护理,引导其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

2.1.3产前的健康教育

产前宣教与集中讲解和经常指导相结合,可发图片、小册子、观看录像等形式,供孕妇候诊时观看、阅读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认识,教会数胎动的重要性。同时,做好产前的心理护理。对孕妇进行持续性的心理上安慰、感情上支持、生理上帮助,不仅能减轻和消除产妇的恐惧心理;稳定孕妇和家属的情绪;减少分娩时的各种干扰;而且能使产妇增加安全感和自信心,取得积极的配合。使产妇在产时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使产妇愉快地度过分娩期,确保母婴安康。

2.1.4产时的健康指导

为减少产妇对分娩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孕产妇进入分娩室时可由助产士陪伴,开展"一对一"的教育,做好细致的解释工作和宣教,讲解分娩仅是一个生理过程,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同时给予安慰按摩产妇腹部、背部,减轻宫缩带来的痛苦,缓解紧张情绪,使产妇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及时报告产程进展情况,助产士保持平静,乐观和蔼可亲的态度,视产妇如亲人,为产妇擦汗,喂哺糖水、巧克力等,鼓励产妇正确用力,使之顺利度过分娩过程。胎儿娩出后应热情祝贺产妇初为人母,把新生儿放在母亲胸前进行第一次接触,早吸吮,建立母子感情。通过吸吮还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同时,为母乳喂养打下良好基础。

2.1.5产后的健康教育内容

由于产妇经历了艰苦的分娩过程,身心处于极度疲惫状态,护士应对产妇的身心进行评估,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在产后24h(剖宫产后48h),产妇的精神、体力逐渐恢复后,指导和讲解如下知识。

2.1.6合理的饮食营养

应指导产妇应用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饮料和汤汁,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适当的滋补食品,如芝麻、鱼汤、鸡汤等,只要饮食调配得当,不仅能促进产妇的体力恢复,还能促进乳汁的分泌,以保证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对于自然分娩的产妇,主要是转变家属(尤其是老人)的错误观念,及早进食营养丰富的各类食物。

2.1.7母乳喂养知识

宣教内容不仅是母乳喂养的优点和喂奶的具体姿势,而且还要指导产妇及时掌握并做到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按需哺乳及时吸吮的重要性,打破"三天才会有奶"的传统观念,鼓励早开奶、早吸吮。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2.1.8新生儿的健康护理

正确指导产妇和家属学会观察新生儿的哭声及大小便、婴儿沐浴、新生儿预防接种、黄疸的观察,更换尿布,详细告知如何观察小儿的面色、神智、睡眠,以及衣物的合理添加;告知如何逐步增加喂奶次数和正常的体重增加范围以及必要的急救须知;同时可以适当介绍最新而有益的育儿方法,如婴儿抚触。

2.1.9出院时的健康指导

指导产妇合理搭配饮食、用药指导,注意休息,产后保健体操的方法,提供促进产后机体恢复的方法,给予必要的性生活和计划生育指导,如哺乳期虽无月经,但也要坚持工具避孕(),选择正确适合的时间放置节育环等。使其了解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情况和婴儿预防接种的时间、去处,并告知产后42天检查的重要性。

3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

3.1提高了孕产妇的认知水平

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可明增强孕产妇的认知水平,认知水平的提高是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的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健康教育促进了产妇的心理健康,减少了产前、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了围产期保健。

3.2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通过教育,产妇对母乳喂养的好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坚信自己能够成功喂哺。提高了母乳喂养率。另外,产妇掌握了正确的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喂奶姿势正确,婴儿含接正确,减少了皲裂及乳汁淤积的发生,降低了乳腺炎的发生率,母乳喂养很好的得到开展。

3.3促进了新生儿的健康护理

通过健康教育,产妇及家属学会了新生儿健康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促进了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通过产后42天复检时的调查得知新生儿健康护理方法掌握家庭在85%以上。

3.4改善了护患关系

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增进了护患间的沟通,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满意度。由于开展了"一对一"的产时指导等使护士对产妇在康复全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指导与交流,护士及时了解了孕产妇的健康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孕产妇的实际问题,使孕产妇感觉到护士在认真考虑她们的问题,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融洽了护患情感,同时也得到很好的社会效益。

3.5护理人员素质得到提高

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起到教育、指导、评价作用。不仅体现了护士自身价值,而且激发了她们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的上进心和对患者的责任感。护士在具有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学习了行为科学、护理心理学、社会学及管理学、教育学等,成为具备T型结构(既有本专业知识又有相关学科知识)的人才[6]。

4讨论

对孕妇进行入院教育、孕期保健、胎心自我监护、自数胎动,产前的身心护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也使家属了解了围产期保健知识,保健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如2006年5~7月,指导孕妇自数胎动80人次,发现胎动减少3人,经胎心率电子监护,提示胎儿宫内窘迫,即行剖宫产终止妊娠,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对孕产妇进行个体化的"一对一"的健康知识宣教和产时指导既加强了护士的责任感,又使孕产妇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良好的照顾,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得到缓解。运用触摸技巧和心理暗示疗法,指导训练产妇合适的屏气、呼吸、用力等,能唤醒产妇潜能,使之顺利完成分娩,减少分娩期并发症。自从本院实行健康教育以来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及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在产后对产妇进饮食营养、卫生、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产后性生活与计划生育、婴儿日常护理及计划免疫指导等教育,能使产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产后42天复检时,及时帮助产妇解决问题,克服了产妇住院时间短、产后疲劳、认知能力下降的不足,提高了围产期的保健质量[7,8]。巩固了优生优育概念,密切了护患关系,确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的护理模式,值得开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郑惠淑.浅析医院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7):22.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 分析 评审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1-0151-0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服务、群众健康教育知晓程度和基础健康保健服务状况的一个主要指标。为了进一步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及时发现死亡儿童在医疗保健服务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儿童死亡率,提高产、儿科医疗保健服务质量,巴彦淖尔市妇幼保健所组织专家对2010年巴彦淖尔市39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评审。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范围:2009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巴彦淖尔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2个县区)中从出生到差一天不满5岁的儿童。

1.2 监测方法:根据妇幼卫生统计年报表,收集监测乡(镇)经过数据查漏即质量控制之后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调查表、儿童死亡报告卡、0-4岁儿童死亡情况报表,逐个进行统计,死亡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ICD-9)进行。

1.3 评审办法:各县区监测点每季度组织专家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逐一进行评审,市级评审专家组每半年对发生在监测点内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疑难、典型及有共性的病例进行评审。评审专家从围产期保健、家庭背景、抢救过程、治疗、用药等多个方面对每一例儿童死亡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可避免的或可补救的因素,以便改善5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质量,减少死亡率。

2 结果

2.1 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2010年全市监测点活产数3671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39例,死亡率10.62‰,其中男性9例,女性30例;死亡年龄早期新生儿22例,新生儿28例,1岁以内34例,1-4岁5例。

2.2 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顺位: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心病、出生窒息、颅内出血、其他先天异常、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意外窒息、肺炎、腹泻、脊柱裂。见表1

表1 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及构成比

死因 早产低体重 先心病 出生窒息 颅内出血 其他先天异常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意外窒息 肺炎 腹泻 脊柱裂 双侧额颞中脑发育不良 溺水 咽炎、气管发育不良 脑积水

例数 8 6 5 4 4 2 2 1 1 1 1 1 1 1 1

构成比(%) 20.5 15.4 12.8 10.3 10.3 5.1 5.1 2.6 2.6 2.6 2.6 2.6 2.6 2.6 2.6

2.3 5岁以下儿童死亡地点及构成:死在医院的26例,占66.67%。死亡在途中的1例,占2.56%;死亡在家中的12例,占30.77%。其中个人就诊延误的12例,医疗处理延误的8例。

2.4 影响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在2010年影响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个人、家庭及各级医疗保健部门都存在知识技能问题,其中个人家庭知识技能占42.34%,个人家庭的态度问题占28.45%,各级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问题占8.23%。

2.5 评审结果 按照巴彦淖尔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方案要求,经市级专家组评审分析,不可避免死亡12例,占30.8%,可避免死亡6例,占15.4%,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21例,占53.9%,见表2。

表2 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结果

评审等级 早产低体重 先心病 出生窒息 颅内出血 其他先天异常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意外窒息 肺炎 腹泻 脊柱裂 双侧额颞中脑发育不良 溺水 咽炎、气管发育不良 脑积水 合计 构成比(%)

不可避免死亡 2 2 1 2 2 1 1 1 12 30.8

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 5 4 3 4 2 1 1 1 21 53.9

可避免死亡 1 1 1 1 1 1 6 15.4

3 讨论

3.1 2010年巴彦淖尔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8.84‰,监测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62‰,监测点儿童死亡率高于全市儿童死亡率,接近全国的水平,说明监测点漏报情况较少;但全市5岁以下儿童总体死亡率低于全国水平,仍反映我市监测工作存在一定漏报问题,特别是基层网络管理薄弱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和卫生业务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健全三级监测网络,特别要加强基层网底的工作,提高基层妇幼人员的待遇,并认真做好数据的质量控制工作。

3.2 构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心病、出生窒息、颅内出血、其他先天异常。提示我们要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及高危孕产妇的筛查与转诊,发现孕妇及胎儿异常要及早处理;同时积极开展产前诊断,加强婚前保健检查及早发现胎儿畸形;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通过短期培训和定期进修提高产、儿科人员的临床专业技能,特别是高危急救能力及异常新生儿的诊断和处理能力,加强产、儿科合作。

3.3 在39例死亡的儿童中,死在家中和途中的为13例,占33.33%,有1/3的孩子未就医。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家长认为病情不重,对某些疾病认识不清,未及时就医,②因病情进展快或发生意外的儿童,家长来不及送医院;③对一些危重儿、出生缺陷儿采取放弃治疗,④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交通不便、风俗习惯等因素不送医院;⑤还存在计划外生育、弃婴的情况。因此应加强群众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提高健康保健意识,做到早识别、早诊治;同时建议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贫困救助政策,为贫困家庭的儿童生存提供有利的保障。

3.4 影响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一是个人家庭知识技能问题占42.34%,提示应在全社会普及妇幼卫生保健知识,特别是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二是个人家庭的态度问题占28.45%,个别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对发现的异常情况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未进行规范治疗;还有一部分过早放弃治疗,因此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三是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人员的知识技能占8.23%,基层医务人员在对危重症的识别、抢救、和治疗方面知识欠缺,存在对高危认识不足,对产程处理不当,未能正确规范使用药物以及产、儿科医护人员没有掌握正确的新生儿复苏技能等情况,因此要不断的对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业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3.5评审结果显示:可避免、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69.2%;其中早期新生儿有10例因为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导致死亡,4例因为为颅内出血死亡,均为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因此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重点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从加强围产期保健,加强产、儿科医疗保健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积极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以及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全民保健意识等方面,不断改善儿童保健服务质量,才能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参考文献: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妊娠期;健康教育;分娩方式;产程;并发症

分娩是一种自然生理过程,但却构成重大的应激事件,使孕妇出现一系列心理及情绪方面的变化。焦虑是心理应激中最常见的反应,适当的焦虑可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而过度的焦虑可能对分娩过程产生影响。如何使产妇在分娩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轻分娩痛苦,缩短产程是产科工作的重点。健康教育可调整不良应激而致的生理及心理功能紊乱。现对420例在我院接受系统健康教育并住院分娩孕妇的分娩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产科门诊接受正规产科检查并住院分娩初产妇420例,年龄20~36岁,孕周36~41周;估计胎儿体质量2 500~4 000 g;均无中期或晚期妊娠生产、引产史,无心、肝、肾脏病史及其他重大疾病病史;4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210例和对照组210例;2组孕产妇在年龄、身高、孕周、胎儿大小、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临床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产妇入院后通过授课、录像光盘、现场示范、图片等多种形式为孕妇提供孕期的健康知识,详细讲解分娩机制及影响分娩的各种因素,使孕妇了解怀孕及分娩各期的生理变化,分娩各个产程的特点及宫缩性质和变化规律,指导孕妇练习产程中的放松技巧,包括、用力及减轻疼痛的方法;组织孕妇熟悉产科环境,为待产产妇提供与已分娩的产妇进行现场交流的机会,使孕妇进一步了解分娩相关知识及主动配合的方法;告知待产妇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说明分娩过程中产生的疼痛原因、持续时间、缓解方法;宫缩间隙期要注意休息并保持体力,鼓励待产妇进食清淡且富有营养的食物以补充消耗。

对照组:孕期阶段未参加任何健康教育,仅在门诊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入院后只作一般介绍并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包括监测生命体征,胎儿心电监护仪监测胎心变化,临产后仔细观察宫缩持续时间、强度及间歇时间,通过阴道检查以了解宫口扩张及胎先露下降情况,注意外阴清洁,同时做好饮食护理。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P

2 结果

2.1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实验组阴道分娩190例,其中顺产178例,阴道助产12例;剖宫产20例;对照组阴道分娩142例,其中顺产102例,阴道助产40例;剖宫产68例。实验组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产时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210例中,宫缩乏力11例,胎儿窘迫7例,新生儿窒息1例;对照组210例中,宫缩乏力22例,胎儿窘迫15例,新生儿窒息7例;宫缩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

由表1可看出,实验组第一、第二产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产程时间的比较(x±s)

组别n第一产程(h)第二产程(min)第三产程(min)

实验组2106.8±1.538.5±11.06.5±3.1

对照组2108.6±2.352.9±16.16.8±3.1

P值

3 讨论

产前健康教育可使初产妇了解分娩和减轻疼痛的基本知识,增强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有助于产妇正确看待分娩的不适和疼痛;理解阵痛与分娩的关系,加强自我控制,减少因心理因素引起的宫缩异常及继发的产程延长或停滞,促进自然分娩[1 2];对不同的年龄及文化层次的孕妇,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注意病室环境的心理效应,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以降低焦虑紧张情绪;护士应注意了解产前孕妇的心理状态,主动与患者交谈,耐心听取倾诉,了解孕妇的心理。交谈过程中注意语言诚恳、亲切、感情投入,获得患者的信任,对孕妇提出的问题耐心地给予解答,指导如何注意胎动变化情况。护理过程中健康教育,讲解有关保健分娩知识,减轻焦虑紧张情绪。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护士应以良好的职业情操、谨慎的工作态度感染患者。产妇的情绪波动可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由于情绪紧张引起交感神经 肾上腺系统兴奋导致儿茶酚胺的大量释放。血管紧张素增加,全身肌肉紧张,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胎儿缺氧,引起胎儿宫内窘迫。护理人员应和蔼体贴,给予安慰、鼓励,争取家属和亲友的支持配合,保障母子平安渡过分娩期[3 4]。

本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可增加初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解除对分娩的恐惧心理,对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儿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建平.孕妇产前焦虑心理对分娩的影响.暨南大学学报,2004,25(2):237~239.

[2] 刘惠姿.浅谈产前孕妇的心理护理.时珍国医国药,2001,12(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