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导师培养制工作总结

导师培养制工作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导师培养制工作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导师培养制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近年来,一直担任大队辅导员工作。本学期,在德育处做主持工作。德育工作是塑造灵魂的工作,虽繁杂却崇高而又神圣。所以尽管累却又快乐的无怨无悔地工作着,不为豪言壮语,只为成为孩子心目中值得信任的老师—服务者而感到一份欣慰。

下面就我的工作做如下汇报,不到之处,还请老师指正。

德育工作千头万绪,工作中有地重点做好这四块::一、抓好班主任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二、建立健全少先队员的组织机制 ---“雏鹰管委会”,为学生搭建自主管理的舞台。三、大拇指特色中队与花山之星个人评比相结合,评比激励,促进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四、雏鹰活动引领,让少先队员在广阔的雏鹰天地中自由翱翔。

一、抓好班主任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班主任队伍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支核心队伍。我们学校作为全国班主任专业化实验基地,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校长室的带领下,德育处采用“学习反思、实践训练、导师引领、专题研讨、课题提升的培训模式”定期组织班主任实行全员培训。开好每月的班主任例会,聘请专家亲临指导,进行专题研讨,本学期就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为主题展开一系列小课题研究,切实有效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同时利用德育课题的实施推动学校及教师德育科研水平的提高。本学期,继续深入了《培养队员规则意识》的课题研究。课题组不断吸纳优秀的班主任老师每周按时集中学习,相互研讨,积极探索德育新途径新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二、建立健全少先队员的组织机制 ---“雏鹰管委会”,为学生搭建自主管理的舞台。“雏鹰管委会”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小天地。目前,这支队伍不断的在壮大,分流出若干个小小志愿队:有校园的礼仪标兵,有大拇指评比校值日生,有校园环境小卫士,有校园安全小卫士,有以班级为单位的专用室管理的小小志愿者队伍……建立这支庞大的队伍,目的是让更多的队员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服务岗位中来,培养每个队员自信又大方,富有责任心。本学期雏鹰管委会小干部的改选工作有要开始了,雏鹰管委会小干部是雏鹰管委会的核心力量,希望各位班主任老师积极支持,积极推荐后备人选,挖掘更多的人才,给孩子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三、大拇指特色中队与花山之星个人评比相结合,评比激励,促进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

大拇指特色中队与花山之星个人评比激励机制是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大拇指特色中队评比,依据“学习、安全、体育、卫生、礼仪”五个项目的标准进行评比。班级每周评比,最好的送上大拇指,较好的送上较小的大拇指,较差用加油。每周国旗下颁发流动红旗,学期结束纳入 “特色中队”、“ 先进集体”的评选中,“花山之星”作为每周的升旗手,表彰先进个人。进一步激发了全校学生生自觉、自律、自强的热情,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雏鹰活动引领,让少先队员在广阔的雏鹰天地中自由翱翔。

1、主题教育活动形成系列,学生道德素养和生存能力得到提升。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系列活动

结合胜利70周年,我们开展了“走路,读万卷书”的读书活动,各个中队组织学生阅读关于的书籍,背诵歌颂的诗篇,利用红领巾电视,把设为若干个站点,每一个中队各领取一站,从江西瑞金出发,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图、文、影视,声情并茂地向全校师生讲述,让学生了解历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并组织征文比赛。今年围绕“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喜看家乡旧貌换新颜”各中队开展主题活动,本学期利用红领巾广播,围绕“奥运精神我们传承”,叙述奥运人物背后的故事。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与本篇 【2012年学校德育主任工作总结】 内容有关的:

期中德育工作总结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工作总结

春季学期德育工作总结第二学期少先队德育工作总结

2012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总结范文

导师培养制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制;学生管理;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065-02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是14世纪创办牛津大学新学院的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首创;17世纪时,导师制在世界高校中广泛推广;21 世纪后,导师制在我国的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校的部分院系尝试实行。

1 本科生导师制的含义

本科生导师制主要指在本科生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在实行班主任制或辅导员制的同时,指定一些专门的教师与专门的学生结对,对他们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专业辅导等的管理和教育制度。

2 杏林学院试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

由于辅导员的专业方向与所带学生并不一定一致,所以可能导致辅导员仅仅能够在思想和生活上对学生有所帮助,在专业上并不能对学生起到作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对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起作用。

2.1 本科生导师制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接触所学专业

辅导员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比较熟悉,在学生的专业上却不是十分在行,所以遇到有关学习方法、课程选择、就业指导方面的问题就会爱莫能助。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则可以在专业的教育上对学生有所帮助。学生通过和导师的交流,选定学科专业方向,从而更好地完成本专业的学习。从本科生导师那里得到专业上的、学业上的辅导,从辅导员那里得到思想教育和生活上的帮助,这样高校管理就从“管学生”过渡到“导学生”。

2.2 本科生导师制统一了学生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主要是两条线分开:辅导员或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课教师负责给学生上课,辅导科学研究。采用给本科生配导师的方法,可以指导他们选择专业方向制订学习计划,把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统一到一个导师身上,导师不仅在专业上指导学生,同时也在科研精神、学习态度、为人处世上面给学生以正面影响,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3 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本科生导师制源于国外,目前在我国尚处于试行探索的起步阶段。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是无法避免的。3.1 生师比例失调

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学生人数都在不断扩大。虽然近年来各高校不断引进人才,但学生人数的增加比例与专任教师人数的增加比例并不协调。我国高校生师比的严重失调必将严重影响导师制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如果给每一位学生都配备导师,势必会造成师生交流时间得不到保障。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可以依托南通大学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专任教师加入导师队伍,欢迎优秀的退休教师加入导师行列;也可以“抓两头”,具体来说就是给获得奖学金的优秀学生和累计不及格学分超过一定限额的学生配备导师。

3.2 师生双方都存在被动性问题

有些高校在遴选导师时要求较高,而且现行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往往把数量与获得科研项目作为衡量教师科研能力的“硬指标”,这些标准使得部分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育,无暇顾及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增加了导师的被动性。对于学生来说,受了十几年的传统被动式教育,进入大学后多数学生难以改变,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主动性。学校即使为他们搭建了本科生导师制平台,也只有极少数学生会主动向导师请教,学生较被动。

3.3 职责不明确

没有明确界定导师、辅导员的职责范围,导致两者的工作职存在重叠和错位,也暴露出部分真空地带。导师的职责主要表现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指导,帮助学生积极适应学习环境,认识自己的特征;辅导员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所以,本科学生的导师与辅导员之间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关系,而不是可以用导师制取代辅导员制。在实际管理中,必须发挥这种共同管理、共同指导学生的优势,这样有利于真正形成宏观与微观管理、个别辅导与全面兼顾的合力,发挥专业教师与政治辅导员联合为一体的教育优势。

3.4 配套制度不健全

本科生导师制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来配合。

1)建立完善的本科生导师的选拔机制。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时,应该对导师进行必要的选拔,可以选拔那些:①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本校教师;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责任心强、身心健康的;③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专业学习指导能力,教学经验丰富,熟悉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了解学校教学和学生管理的有关规定。只有这样的导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才会在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学业方面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在重视对导师的选拔之外,还应该完善导师与学生的配对机制,逐渐由如今单一的学院指定配对到导师与学生的相互选择机制。

2)加强过程中的管理。对过程的控制是确保效果的有效途径。本科生导师制的过程管理一方面是为了确保指导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为评价导师工作的质与量提供依据。为此,建议规定导师指导工作时数、建立制作面向学生个体的指导方案和导师工作手册,通过听取工作汇报、提交工作总结、跟踪学生表现等环节定期检查导师工作成效,总结导师工作经验。

3)建立科学合理的本科生导师考核机制。缺乏对细节的科学考量,往往导致本科生导师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无法界定谁干得多,谁干得好。学校必须建立合理的导师工作评价与考核机制,可以把对导师日常指导学生的工作量的考核与学生对导师的评价结合起来,使考核更加科学化与合理化;可以建立包括校、院两级的考核体系,针对导师每学期的工作总结,从工作态度、人格影响、履职情况、指导方法、工作效果等方面,对导师工作进行学校和学院层面的考核。

4)建立良好的本科生导师的激励机制。一般情况下导师的付出基本属于义务性质的劳动,没有任何工作量和报酬的体现,付出和回报严重失衡。一名导师要根据某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指导,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如果要求高校教师只讲奉献不讲回报,漠视导师的责任心和职业操守,不仅不利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也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导师的工作性质、投入的精力和导师在教学业绩、岗位聘任、职称评定、外派进修等方面的需求,制定合理、全面、细致的激励政策。在此,学校可以考虑提高报酬,提高导师津贴,但是大幅度的提高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可以把本科生导师工作的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工作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的参考条件。

3.5 导师指导形式单一

导师的一般指导形式就是把学生找到办公室进行谈心。调查发现,比较受学生喜欢并认为比较有效的导师工作方式有如下几种,可以被杏林学院借鉴并大力推广。

一是谈心。谈心是最传统的一种沟通方式,也是最有效的交流形式。随着电子信箱、QQ、MSN、飞信、微博等电子交流平台的普及,人们更习惯于通过网络聊天沟通。因此,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网络交谈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

二是个性化学业辅导。导师应该清楚每个学生的特点、喜好,从而指导每位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尤其是对成绩不好又不敢表现的学生,要多给他们一些关注。

三是推荐学习资料。导师是学生学业的主要指导者,可以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好的学习软件。

四是督促学生学习。每学期导师都要制定学任务, 并让学生按照总任务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学生按计划执行。

五是锻炼学生职业能力。调研发现,通过导师制,学生最希望得到提高与进步的除了专业学习外,职业能力也是倍受关注的。导师可以安排以班级为单位,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还可结合职业规划主题班会,与辅导员一起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规划指导。

总之,本科导师制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新探索。高校教师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这一新生事物,主动去适应这一改革,为我国高校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双进.工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探索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9-170.

[2]张欣.工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度现状及思考[J].科教纵横,2011(10).

导师培养制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3、10两个班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在本学期中,我继续认真抓好学生的英语学习工作,而学生们也能较积极配合。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集体备课,合理利用教材

本学期,我们仍继续坚持备课组间的集体备课活动。在9位老师的共同讨论之下,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对所用教材进行适当取舍,并分工找材料,进行资源共享。整个备课组统一进度,共同分享,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本学期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5,选修6。这两本教材对我们的学生来说,难度加大,而且趣味性不强。同时,我们说考试命题并不是以哪一本教材为依据,而是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不能谨守课本,照本宣科,而应该按课程标准,对教材经常适当的取舍。

二、夯实学生基础,进行专题训练,训练做题方法

根据观察发现,我们的大部分学生英语之所以学不好,是因为单词关没过。单词是英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没有建构好单词这些基石,是不可能竖立起英语这座高楼大厦的。因此,本学期除了抓课本里的基本词汇,我还从网上下载了高考词汇,复印给学生背诵掌握。每周布置一定的任务,并进行听写检测。这样就能确实抓好学生的基础,并为高三总复习做好准备。

其次,完型和阅读这两部分是考卷中比例最大的两部分,因此应重点练习。本学期文科实验班除了练习册上的练习外,我还另外找了一些难度比较适中的完型及阅读,作为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正确率。

三、充分利用早读时间,加强记忆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黄金时间。早读的好处很多,它既能培养学生语感、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好的读书习惯,还能够增强记忆。这些对英语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本学期布置学生每天早读至少抽出10分钟时间出来记忆单词,朗读课文。此外,两个班级的科代表英语学习都比较好,口语也比较优美。因此,我也经常让两个科代表起来给全班带读,既教会大家,又能达到一种气氛。

四、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激励优生,鼓励学困生。

全员育人导师制给我们每个教师都分配了几名学生,师生平等对话,开展以沟通,理解,帮助为特征的个别教育。我从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成长上向导。

 五、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及业务能力。

导师培养制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青年教师;导师;导师制;培养;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045-02

当前,随着我国高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现阶段对高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职院校开展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必要性

青年教师导师制是高校培养优秀教师,使青年教师更快适应教学岗位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指学校为青年教师指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强的科研能力、精湛的业务水平、师德高尚的教师,采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方式,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帮助青年教师加速从“学生”向“老师”的角色转换,更快适应课堂教学,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增强其职业归属感、师德认同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主要培养“蓝领”的技术型人才,不但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高校青年教师的引进大多来自非师范院校的硕士、或具有一定企业现场工作经验的高学历人才,他们通过研究生、大学期间系统的学习或在企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较好的专业水平;青年教师对工作一腔热情,但往往因缺乏教学经验和与学生的相处经验而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容易导致丧失信心,产生挫败感等负面情趣。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建立很好的通过导师在学术、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引领,帮助其克服困难,找准自我定位。导师在指导青年教师备课、授课经验中起着“领航人”的作用。高校教师不但有繁重的教学压力还有科研压力,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处于薄弱环节,一是不清楚科研项目的申报方法;二是找不到好的申报课题。导师制的实施有助于青年教师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积累经验,有助于青年教师以后单独的科研立项;并且导师在如何选题、资料的收集、项目的开展和结题等方面都能给予全面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在科研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科研能力的提高。导师在青年教师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育教学和科研方面所传授的技能、经验和体会都有助于青年教师快速适应教学环境、提高科研能力、提升专业素质。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探索实践

学院选拔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技能强、科研能力高的副教授、教授担任青年教师导师,为了使导师制更具约束力,学院组织公开拜师礼、当场师徒签约,在青年教师被指导的期间内规定双方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在导师制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求青年教师尊重导师,主动向导师请教和汇报自己的工作、教学及科研情况;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学习、教学方法不断改进的过程,青年教师不但要做到听导师讲课,而且听其他老师的授课尤其与自己所教专业相同的课程,一方面可以学习老师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可以补充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大有裨益。科研项目是高校对教师考核的重点之一,青年教师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就需要导师大力引导。根据具体情况让青年教师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培养其科研能力,熟悉流程。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的发展,精品资源共享课与微课程网络教学也在日益壮大,其时间上的非受限性、学习过程的反复观看性以及知识点的直观性都具有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优点,导师可指导青年教师进行选课、备课、资料的收集、录视频等,在制作资源共享课的同时提高其学习、教学能力。学院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和奖惩机制。从导师的职责和青年教师的义务着手,规定其工作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以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为目标,以青年教师素质、师德的提高为内容,并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纳入被指导范畴。另外青年教师刚参加工作面临生活、工作的双重压力,导师在一定程度上也要给予关怀和开导,减少负面情绪对青年教师的影响。学校相关部门也要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支持导师的工作,青年教师在被指导期间取得的成绩归双方共有,对工作认真,指导工作优异的导师进行嘉奖并作为职称评审的一个条件,鼓励更多有经验的导师加入到培养青年教师的队伍中来。

三、青年教师导师制对教学团队建设的促进作用

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行有利于其在导师的帮助下更快的掌握教学方法、规律和理念;有利于提高优质资源的再生力,实现老中青不同年龄段教学力量的增长,避免师资资源上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促进导师和青年教师之间交流教学心得,探讨学术问题,在指导和被指导的过程中建立一个有吸引力、凝聚力、和核心力的教学团队,实现“双赢”。导师指导青年教师的过程也是自身学习提高的一个过程,怎么指导好一个优秀的青年教师导师往往付出很大的努力,根据青年教师的自身情况制定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因材施教;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工作总结和经验教训指导青年教师,使其少走弯路。青年教师有其自身的优点,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较强、往往能提出独特的见解、对工作上手快;将网络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导师和青年教师在指导和被指导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青年教师导师制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①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扩大,每个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压力增大,即使导师非常愿意与青年教师交流互动,却难免感到力不从心。②青年教师刚参加工作,要备课、担任班主任工作、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有其对课堂教学经验的缺乏,使他们疲于应付,无暇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导师制所规定的各方面要求。③在政策方面,是否参与导师制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已经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一个要求,在这种硬性要求下不能真正做到对青年教师有效的指导,使导师制流于形式。④考核机制不健全。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上的真正成长离不开导师的辛勤努力,同时也是青年教师自身努力的结果。院校方面要对负责、认真的导师采取奖励措施,鼓励其他教师向优秀导师学习、靠拢;采取院方、导师、青年教师三者互相监督的政策,把导师制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形式主义。

为了让高职高专院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其真正作用,建议如下。

1.导师和青年教师的双向选择性。优秀导师的指导是导师制的先决条件,学院必须根据教师以往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来选拔导师,取缔单向指定导师的政策,指定导师申报制度。学院根据导师申报条件(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学经验丰富、参与或主持省级以上课题、主编或者参与编著教材等)遴选导师,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教师不予聘任。青年教师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请教、主动参与而不是一味的被动接受。学院在遴选导师时,应该遵从导师和青年教师双向选择,并且由传统的“一对一”的指导模式转变为“一对多”、“多对一”多种模式并存的形式。每个导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科研经验,在导师资源丰富的情况下,一个青年教师能得到多个导师指导,集众之所长,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发展。另外,高职院校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依托在于现场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而往往学校在设备这方面受条件所限而跟不上步伐,学院可根据具体情况与企业合作,在企业中选拔优秀的工程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使其更快的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真正成长为“双师型”骨干教师。

2.建立健全明确的指导内容、确定青年教师培养目标。根据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总体方案,导师制由学院组织、导师实施、青年教师执行。在实施的期限内明确导师、青年教师的工作内容、导师主要负责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对青年教师课前备课、课堂驾驭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班主任工作管理能力进行指导,并鼓励青年教师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化教学,并给于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课堂讲授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课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老教师的经年的教学历练形成了高水平、高标准的教学风格,青年教师通过听课扩展自己的知识点、针对课堂教学的不同效果进行反思,不断完善改进自己的教学风格。

3.健全考核奖惩机制,激发导师积极性。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院校各级部门监督,导师具体执行培养情况,加强对导师制的考核评价,建立双向考核的奖励机制。学院在将青年教师指导工作纳入教师职称评审以及教职工年度考核条件之外,还应对指导工作突出的导师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保证青年教师导师制高效开展。考核期满,学院组织通过督导听课、评议教案等方式对青年教师讲课能力、水平进行考核。在被指导期间青年教师参加学院组织的讲课比赛等活动获得名次的应进行表扬,同时对指导教师进行嘉奖。

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制定与实践是整个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重要制度,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青年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导师制是建设和发展这支队伍的关键,是培养“双师型”复合人才的关键。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核心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科研工作的有效途径。健全的奖惩机制是保证导师制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的基础。青年教师导师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高校应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导师制,使青年教师指导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闫晓勇.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指导模式与管理机制[J].人力资源管理,2014,(7).

导师培养制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实习学校: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

实习时间: 2006.10.9—2006.12.01

指导教师:陈青

指导班主任:李薇

实习导师:李欣

实习生:许爽爽 (200303100622)

实习班级: 初一(1)班

实习内容:

1. 教学工作

⑴ 听取实习学校和教研组及导师介绍学校、班级和学生情况。

⑵ 观摩导师的课堂教学及班级管理,参加教研活动,虚心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经验。

⑶ 在指导教师和导师的指导下认真钻研教材,写出教案,认真备课。

⑷ 听同组实习生的课,课后进行反思、评议,肯定优点,改进缺点。

⑸ 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分析作业中的问题并进行作业讲评。

⑹ 学习运用各种方法辅导学生,以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教学实习,引导学生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向他们介绍课外辅读物,组织他们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



2. 班主任工作

⑴ 根据实习学校的要求和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工作,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⑵ 了解中学生的个性特点:至少了解一个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特点,行为习惯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帮助。

⑶ 体验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检验学生的出勤、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组织课外文体活动,指导本班的团、队活动和班委会工作,检验批改学生周记。

⑷ 了解学生在学习以外的需要。



3. 教育调查

⑴ 根据研究式实习中课堂教学行为的实际情况选择和准备教育调查的主题,即,“行动研究”的主题。

⑵ 学习对个人教学行为研究的问题进行调查的各种手段。

⑶ 在导师的引导下学习分析和讨论调查结果并探讨能够解决个人教学问题的可行方法。

⑷ 学习撰写教学行动研究报告,进一步澄清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决策思路。

⑸ 学习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针对自己的某个教学问题或专业缺陷,制定具体的改进方案。





 从十月初到十二月三日,我在海口四中的实习工作圆满结束。在次期间,我亲身体验了班主任工作、教育工作和教学实践工作。将“当老师”的过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 先总结班主任实习工作。这是我在实习阶段做得最不到位的地方,为此我感到很遗憾。因为没有像四中的班主任一样实行“坐班制”实习,所以对班里的学生关心不够。不过,对班里学生的情况,我了解得还是很透彻的。学生比较信任我,将我当成朋友,毫无保留的争先向我介绍班级事务——这是由于我把他们当成朋友,平等交流的缘故。在班主任实习阶段,我切身体会到班主任的苦与累。领会到了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具体且细致的工作。对待学生要诚恳的和他们沟通,不能摆“老师”的“架子”,要平等的交流。

 再总结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是我在实习的两个阶段做得最投入、最认真的工作:每天认真备课,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教材、教案,试讲,并且虚心向他们请教教学上的细节问题如何处理。他们都耐心地替我解答,帮我改进不足,让我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大的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不同。理论是实际的“理想化模型”,只有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使教学成果最优化。脱离实际情况谈理论,只是纸上谈兵;脱离理论讲实际,会造成教学的“无厘头”,使教学无理可依。我的指导老师在教学方面经验丰富,给了我莫大的无私帮助,让我看到了“经验”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我克服了无来由的紧张情绪,着实领略到了教学的快乐。看着师生间默契的配合,我喜不自禁。就是这看似简单的教学工作,在带给我无限快乐的同时,也给我平添了自信。

导师培养制工作总结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继续贯彻落实小学德育工作总结意见,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以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以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计划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开创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新局面。

二、工作重点

(一)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1、加强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

(1)组织班主任参加县举行的班主任全员培训。

(2)加强《班主任手册》使用的管理,促进班主任工作管理的规范化。

2、加强德育导师队伍建设。

继续推进“学生成长导师制、伙伴制”,建立健全德育导师的培养和激励机制,扩充导师队伍,激发工作热情,提高育人成效。

3、加强心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

(1)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2)重视把心育课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上好心育课作为青年班主任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

(二)优化德育工作内容

1、夯实基础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①继续深入开展“争做文明人” ———六项基础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利用新学年开学,新生入学等契机,结合“学生成长导师制”和“学生成长伙伴制”,将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和学校的常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

②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③充分利用我国传统节日及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如教师节、“”、国庆节、“”等,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为重点,集中开展民族精神宣传教育活动。

④加强诚信教育。大力倡导教育诚信,充分树立诚信立校、诚信立教、诚信育人的思想,培养学生诚信交往、诚信作业、诚信考试的良好习惯,使诚信教育规范化、制度化、长期化。

2、深入开展“和谐心灵,阳光校园”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①根据《徐州市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暂行办法》,配备高标准的心理辅导室,配备率达100%。

②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召开“与阳光作伴、为心灵导航”主题班会,针对学生成长、学习、生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实施青春期教育和生命教育,预防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发生事故,让学生学会助人、自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③举行“健康快乐有效学习”大型团体活动,针对学生学习压力大、考试焦虑情况严重等问题,组织一线骨干心理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地团体咨询,帮助他们摆正心态,缓解压力。

④开展阳光好伙伴,成长手牵手学生心理社团建设活动,要与“学生成长伙伴制”的推进工作结合起来,在学生中组建心理社团,发挥伙伴的影响力,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渠道。

⑤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面向学生、教师、家长举办不同类型的讲座,引导学生进行提高心理素质的有关技能的训练,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生存质量,帮助家长了解科学教育方法,优化家庭教育,让教师、家长以自己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大力开展励志教育。

励志教育要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

4、继续开展“德行校园,从心做起”莘莘学子汇报母校、回报教师感恩系列活动。学校利用教师节、感恩节这一契机,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懂得感恩、知恩、回报社会。

(三)重视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校外德育基地实施德育实践活动,力求做到在活动中育德,在生活中育人。充分利用每年的各种重大节庆日、重要事件和重要纪念日,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倡导校园网、校园广播站建设、校园“小记者团”、文学社等学生社团建设,通过组织指导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发展学生团结协作的综合能力。利用9月20日的“公民道德宣传日”大力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充分发挥道德实践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大力宣传等先进事迹;要及时树立并宣传学生身边的学习典型,倡导广大学生学习身边人、关注平凡事,强化道德实践的内驱力。通过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善良勤劳、执着诚信等精神。学校德育工作要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引导,努力营造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四)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育人功能

1、营建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注重环境育人的基本功能,优化校园文化的物质形态。在净化、绿化、美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同时,更加注重彰显自身特点、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营建生机勃勃、催人奋进的育人环境。同时重视班集体文化建设,增强集体凝聚力,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理智对待网络、交友、心理等问题,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发挥对学生的成长的激励作用,使学校真正成为培育文明人的摇篮。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本学期将继续深入开展“校园歌曲天天唱”、“校歌大赛”等系列活动。

(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体系。

德育活动安排表

月 份

工 作 安 排

8

1、领取班主任手册,组织学习《班主任工作要求》。

2、开学准备工作。

9

1、新学期开学常规教育。

2、统计上报班主任信息。

3、“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

4、庆祝教师节,感恩教育。

5、军人子女、校车排查登记。

6、学校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

10

1、组织参加建国60周年系列比赛活动:演讲、征文、展板等。

2、感恩祖国教育。

3、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教育:中秋、重阳等。

11

1、迎接县心理咨询室检查。

2、励志教育。

3、迎接县平安校园整改工作检查。

4、感恩教育(感恩节)。

12

1、珍爱生命教育。

2、元旦庆祝活动。

3、迎接县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整改情况检查。

1

1、总结本学期德育工作。

2、班主任手册应用评选,两制论文评优上报。

2

1、寒假前思想教育、安全教育等

导师培养制工作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企业师徒制;指导关系;导师;徒弟

0 引言

随着企业竞争压力的加大,资本和企业人员流动增加,职业服务周期缩短,职业变动频率加快,企业对员工的动手能力要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高也更挑剔, 因此许多国家在吸收借鉴传统学徒制优点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学徒模式,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模式,以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与企业用人单位的关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国家高度重视现代学徒教育模式在增加就业机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国内企业师徒制的理论研究起步晚、发展慢。对其的关注大多集中在传统的曲艺绘画等方面,最新的研究将视角转向了医学和教师,很少有人关注企业方面。研究对象更是单一,仅在以上几个领域就掌握某一项技能的师徒两个方面进行简单的研究。由于政府导向作用、企业战略制定、师徒制本身的变化等因素,师徒制的应用出现了偏差,这直接导致了其广泛使用和继续发挥作用。

1 企业师徒制的定义

关于企业师徒制含义的界定,至今为止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论。企业师徒制在实施中涉及导师、徒弟、指导关系、指导等相关概念。西方国家一般称师徒关系为“指导关系”(mentoring relationship)。Mentor音译于希腊神话中一个叫做曼托·阿塞娜的人物,他在故事中充当的是年轻人的保护者,同时也是咨询师和领路人。后来的文艺复兴时期,“mentoring”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培养和教育年轻人的方法。1883 年版的律师专业词典对导师的释义是“智慧的和忠诚的顾问或监督者”,而到了20 世纪70 年代当师徒制成为组织非常感兴趣的一项活动时,导师的稳定含义是“为处于初级水平的学徒提供全方位建议的高级专家”。[1]美国商业界对导师的定义强调教练和顾问角色,而欧洲则更多地强调师徒制过程的帮助、学习和个人发展方面。Rogers 把传统观念中的指导关系(也可称为师徒关系)定义为以人为本的咨询疗法,而除导师与徒弟外的第三方经常把指导关系作为一种工具,用以达到与导师和徒弟的目标相差甚远甚至矛盾的目的。Webster认为,导师是智慧忠诚的顾问、朋友或老师。20 世纪70年代末,Levinson[2]等对40 位男士进行调查研究,把导师定义为老师、劝告者、支持者、主持人、模范和顾问,是帮助年轻男士从小孩向成人转变的传统人物;且强调,指导关系与正式角色没有关系,对指导关系的相关定义应更多从关系的特点和关系的功能着手。指导关系描述的是知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支持新来者或知识相对不丰富个人的个人或职业发展的过程。Blackburn[3]等证明,导师-徒弟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一种共生伙伴关系。

在我国,“师”最早见于先秦古籍。而“师傅”一词最早的记载是“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然而,真正赋予了师傅一词内涵的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韩愈,他在《师说》中说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现代汉语大辞典中,师傅被定义为在某种技能上有卓越表现并善于传授知识、技术和方法的人,他们在有卓越表现的方面值得别人学习和效仿,这种描述类似于学校中的教师,只是教学形式和传授方法有所不同。张冬梅[4]指出,“导师”一词已经演变成在政治、思想、学术或某种知识上的指导者,并扩展为对为一种事业指示方向、掌握重大决策的伟人的尊称;企业职业导师制是指企业中富有经验的、有良好技术和管理技能的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与学员或经验不足但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建立的支持性关系。

从以上相关定义可以看出,企业师徒制的核心是导师和徒弟。导师是知识、技能、经验、经历和认知比较成熟的个人,相应地,徒弟在这些方面的某一或某几个地方比较欠缺。导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能力,与徒弟分享学习和成长,促进徒弟后续胜任力建构、反思内心假设和决定产生的逻辑机制,使得徒弟得到保护、个人成长、职业成长,建立自我认知、得到晋升。

2 企业师徒制的分类

企业师徒制按照性质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正式的指导关系和非正式的指导关系。正式的指导关系被组织纳入系统进行设计并实施以便能到达组织的预期目标,而非正式的指导关系则是一种无计划、无固定实施组织和模式的关系,它主要依存于人们之间的某种特殊情感而存在。Michael.J.Karcher[5]等人按照目的将师徒制划分为工具型和发展型两种。前者是问题导向型的,后者是过程倾向型的。工具型的师徒关系倾向于帮助徒弟实现一定的工作目标,而发展型的师徒关系倾向于帮助徒弟提高个人修养。1986年召开的学术会议上,师徒制被划分成人才培养型师徒制和关系网师徒制两个类型。人才培养型师徒制是指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帮助徒弟在职业发展道路上迅速提升的一种关系。而关系网师徒制则是一种新兴的师徒制模式,它以多方互动、资源共享和机制灵活为基础,从而达到师徒双方职业共同发展的目的。Clutterbuck把师傅在指导徒弟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的作用和指导方式进行交叉分类。其中,作用方面分为与工作相关和与人际相关两类,指导方式上分为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两种。从上述两个维度上两两组合将师徒制分为教练、咨询者、网络工作者、促进者或者保护者四种不同的类型。

基于Clutterbuck 的分类,我国学者王胜桥[6]把指导关系分为教练辅导型、关系守护型、咨询协调型和工作协作型四类。教练辅导型指导关系中,导师与徒弟之间的交流仅限于与组织或任务相关的话题,不涉及心理或个人相关话题;主要采取直接干预,如,导师密切关注徒弟的工作,适时进行批评、纠正、告知,一般是从导师到徒弟的单向交流。关系守护型指导关系中,导师与徒弟之间的交流大多与心理和个人因素相关;主要采取直接干预,如,导师把工作任务分配给徒弟并相信他可以做好,如果在任务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帮助,导师会随时给予直接支持。咨询协调型指导关系中,双方的交流话题主要在心理和个人话题,且主要是间接指导。如导师积极倾听徒弟的心声、遇到的问题,与徒弟进行逻辑性对话,启发徒弟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工作协调型指导关系中,双方的交流主要集中于任务和组织方面的话题,且主要采取间接方式。如导师和徒弟之间的任务和职责划分的很清楚,导师主要负责工作进程中的关键点,适时进行工作总结,如果发现徒弟需要帮助,导师会即时引导、配合徒弟解决问题。

3 企业师徒制的功能

师徒制功能理论有很多,但影响最大的师徒制功能理论是Kram[7]等人提出的两维度模型。这种模型是将指导与被指导的双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的方法去研究在指导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师傅对徒弟的指导功能。Kram在研究中发现在指导过程中指导者对被指导者主要提供了职业支持和社会心理支持两个方面的帮助。在师徒之间指导关系的互动过程中,有些角色是具体指向工作行为并且以工作任务为目标的,具体有以下五种指导角色:赞助(sponsorship)、展露(exposure)也叫曝光机会、教导(coaching)、保护(protection)和赋予挑战性工作(challenging assignments),这些角色都与职业有关,它可以提高个体的工作效率,促进徒弟职业上的发展。另一方面,指导者在指导过程中还为指导对象提供社会心理上的帮助,这项功能是通过以下四种具体的指导角色体现出来的:角色榜样(rolemodel)、接纳和认可(acceptance & confirmation)、咨询(counseling)和友谊(friendship),这四项角色增强了新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进而减少了员工的离职倾向和意愿。Kram的两维度模型后来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支持和研究证实。Noe在Kram定性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定量的考核并编制了一套指导功能的衡量量表工具,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发现基本接近于Kram提出的职业相关的和心理相关两个维度。

尽管Kram的两维度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赞同和支持,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还是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992年Scandura[8]在Kram的研究结果上修订问卷项目进行研究并发表了研究报告。研究中,Scandura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法证明出指导关系的三个功能维度,分别是:职业指导(vocational mentoring)、角色榜样(role model)和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这种模型实际在突出角色榜样的作用,将角色榜样从心理支持功能中分离出来。后来,这种模型也得到了一些学者的研究实证。

杨英[9]对我国知识型员工所做的研究中发现,师傅对徒弟职业方面的帮助和社会心理的支持都对提高工作绩效有显著的影响,相比之下,前者的作用更明显。师傅对徒弟的社会心理支持可以增强徒弟的组织承诺,减少离职意愿的产生。黄夏青[10]根据我国文化中人情观念较重的特点对杨英的研究量表做了修改,最终确定了我国企业师徒关系存在职业支持和社会心理支持两大功能,在社会心理支持中还包含人际关系的支持。人际关系的支持是对保护功能的合理解释,在杨英的研究中,没有体现出保护功能。而黄夏青根据我国强调人情关系的文化特点对杨英的本土化指导关系量表进行修改,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最终确定我国企业指导关系的二维结构——职业功能与社会心理功能;并发现在社会心理功能中还包含人际支持,是指与徒弟成为熟人之后,导师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给徒弟提供便利;可能因为研究对象的不同,导师对徒弟的保护作用在黄的研究中出现。

4 结论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师徒制相关概念的定义很多,但学术界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指导关系定义,也就使得企业师徒制的内涵解释百花齐放。对于文学艺术来说这可能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一个学术领域来说这就可能带来混乱。当然,总体来说,国外的师徒制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对于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而国内的师徒制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实践,没有起到为实践指引方向的作用。因此很必要结合我国的实践,吸取国外师徒制理论的精华,研究出符合国情的企业师徒制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Joanna·M·Dancer.Mentoring in healthcare[J].theory in search of practice.Clinician in Management,2003,12:21-31.

[2]Rose D,Levinson D.Understanding user goals in web search[C]//Proceedings of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ACM,2004.13-19.

[3]Blackburn P,et al.Modal logic and attribute value structures[Z].Synthese Library,1993:19-19.

[4]张冬梅.导师制在知识型员工管理中的应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5]Michael.J.Karcher, Gabriel.P.Kuperminc, Sharon.G.Portwood, Cynthia.L.Sipe,Andrea·S·Taylor. Mentoring Programs: A Framework to Inform Program evelopment,Research and Evaluation[J].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November 2006.

[6]王胜桥.企业员工辅导计划:给予胜任力的视角[M].航空工业出版社,2009,7.

[7]Kathy.E.Kram, Improving the mentoring process[Z].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April,1985.

[8]Ragins,Scandura.A Burden or blessing Expected costs and benefits of being a mentor[J].1999(03).

导师培养制工作总结范文第8篇

   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

   新时期背景下,需要我们树立新的德育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顺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的特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首先确立“以德立校”的德育指导思想,积极树立“立人先立德”的管理方针,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并根据学校的总体办学思想,确定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定位,树立了学校德育管理的“三大理念”:

   1、“以人为本”,“激励为先”

   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因此,我们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以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为指导思想,遵循青少年个性发展的特点,着眼于学生终身良好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形成,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落实“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重点德育”,建立以“激励”为中心的德育管理机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励学生战胜困难。

   2、以“实践”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生命

   努力摆脱以说教为主的德育方式,积极开展校内外德育活动,让德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德育实践中体验道德与人格的魅力,使德育工作由“由外而内”,转变为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德育的内涵,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3、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在德育工作中,不断关注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趋势,加强德育科研,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德育观念,更新德育手段。摆脱一成不变的单纯凭经验的德育管理思想,让德育工作在不断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根据学校确立的`三个德育理念,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道德建设工作:

   (一)“礼仪教育”正行为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为了让这种优良的传统美德在学生中继续发扬下去,学校以“礼仪教育”为先导,引导学生学习文明礼仪,学会以礼待人。多年来,我们一直开展各种文明礼貌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礼貌意识,积极促进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

   1、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学校历来坚持多形式、多渠道的正面教育,引导学生人人懂文明,人人争做文明学生。一是每学期开学初,对学生进行一周的入学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以及《文明礼貌读本》、《礼仪三字经》,让学生明白做文明学生的准则;二是利用每周升旗仪式中的国旗下讲话,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文明,鞭鞑丑恶”的演讲;三是在校园内设立文明、礼仪标语牌:如“请使用文明语言”“请讲普通话”“轻声、慢步、礼让、右行”,“宁可绕道百步远,也不践踏半寸草”等,让环境感化人;四是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对校内外事件发表评论。

   2、设立礼仪岗、监督岗

   学校在校门口设立礼仪岗,全校各班轮流值周,进行礼仪示范,与入校师生、来宾互致问候,让大家一进校便有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在校园内主要位置设立监督岗,志愿者轮流值岗,对个别学生的乱扔、乱丢等不良行为进行监督,制止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我负责xx四班和自强六班的十五位同学的德育帮扶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和深入地工作,十五个同学在我的帮辅下,无论在学习还是纪律方面都有较大进步和提升,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做好德育导师工作,特将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用爱心拉近距离。

   作为德育导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应他们,特别是学困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为此,我就时刻关注着他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针对他上课时经常违纪的习惯,我采用了时常提醒他们和表扬相结合的办法,为了照顾他们的自尊心,我通常不失时机地表扬,慢慢地他们上课能遵守纪律了。有一次学校召开家长会,我就顺便向家长把他们最近在学校的情况反馈一下,指出了他们的点滴进步,看得出家长都十分高兴。课后,我和家长作了一次长谈,详细分析了他们的情况,告诉家长平时要多关心孩子,在家里多和他们聊聊学校里的事。同时向她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经验。比如发现错误不要直接指出,而要引导孩子自己检查出来,必要时可以缩小范围,这样可以养成孩子自己检查的习惯。在生活体验和家务事上要求家长不要太宠着孩子,而要让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锻炼。因为四班的邵会康语文学习有困难,我特地每天晚自习之前的无声自习为其补差补缺,让他跟上全体学生学习的步伐,这样,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增强自信心。

   二、用真心换取信任。

   在不断地与“问题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于是我调整心态,对他正确定位,多一些理解和体谅,少一些要求和奢望,多一些耐心和表扬,少一些生气和批评。没有爱生的意识,就不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就不会去了解学生,更谈不上什么理解,也就无所谓德育。只有装着一颗爱心,你才会去发现、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去鼓励他们上进,去指导他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才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会达到教学、生活中师生之间的和谐与沟通。才会产生最佳的教学意境与教学效果。也才会发现他们是如此可爱,并不难教,给一点阳光就灿烂,就这么简单。

   三、用关心激发热心

   在多次和他们的谈话交流中,发现他们虽很幼稚但又有自己的理想。他们希望自己将来能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做一个有用的人。如果以他现在的成绩,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我没有泼冷水,而是抓住这个契机,与他促膝谈心。提醒他们现在应该把握好时机,彻底改变陋习;树立信心,埋头读书;刻苦努力,持之以恒;使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就一定能如己所愿实现理想。很快,他们课堂纪律已基本能遵守,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在养成,课后作业基本能独立完成,自学能力加强,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做好问题生的德育工作是一件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关注和耐心的关怀。让爱心在帮扶中传递到最后。学期结束了,德育工作还要继续,我会一如既往的关注他们。

   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以来,我校狠抓德育常规管理,积极研究德育方法,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现就一学期来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培训、注重实效——加强了班主任素质的培训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担负着为祖国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而班主任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班级工作的成效,学校德育工作能否顺利有序的开展,所以班主任必须具备胜任本职工作所必须的品德、能力、个性心理等方面的条件和素质。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对全校的班主任进行一次短期的培训,强调了班主任开学的班级常规工作、班主任的职责、家访的艺术等方面的培训,让班主任明确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向和具体措施。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会议,通过班主任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一个月的德育教育工作,并指出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根据班级中出现的问题,让班级管理优秀的班主任谈班级管理方法,给全校各班主任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各班的管理水平。

   二、健全制度、强化责任

   1、落实班主任量化制度,强化班级管理

   全面实行了班主任量化制度,强化了班级管理,我们要求班主任工作做到有计划与总结、班会课有教案、家访有记录、后进生工作有汇报有材料、常规工作有检查、班级工作有评比。并要求班主任紧跟班级出操、集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必须到。

   2、强化了主题系列教育班会课的功能

   主题班会活动是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它有利于建设班级体、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有利于师生在思想情感上的统一、爱莫能助。有利于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了发挥班会课的作用,进一步强化班会课的教育功能,德育处结合学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系列主题班会课开展的要求;各班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学生出现的情况或可能出现的情况来确立主题,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发动全班同学动脑、动口、动手,共同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去,在主题班会准备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参与组织,尊重学生意见,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主动地进入最优境界。班主任要准备材料上交德育处,并邀请全校班主任听课、评课,并进行评比。如“孝敬父母”、“我的未来不是梦”等主题班会曾获县市级的奖励。

   三、积极宣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各班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写观后感上送学校参评;在各班中积极开展《感动校园》人物的评选活动,要求各班主任认真调查了解学生的情况,深入到学生的家庭中去搜集学生的感人事迹,形成文字材料,并在各班的黑板报中进行宣传,教育同学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努力方向

   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学生无心学习,而导致学习成绩赶不上。

   1、德育的科研水平不高,德育实效性不够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