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摄影引导师工作总结

儿童摄影引导师工作总结

儿童摄影引导师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谱写格林童话,演绎童趣人生。格林童趣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用专业铸就品牌,用爱心浇灌事业,在迅速膨胀的儿童摄影业成为一枝独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儿童摄影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想要将孩子的每一个美好瞬间定格为永恒,百天留影、周岁纪念、成长相册……家长们为此不遗余力地耗费大量精力和财力,这无疑为儿童摄影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与格林童话仅一字之别的格林童趣,虽然没有格林童话故事那样生动有趣,但却凭借专业和爱心,用镜头将易逝的童趣永久性定格,成为儿童摄影行业的领军品牌。

从起初单纯的靠拍的好、对孩子好,口碑传播得以存活下来,到如今集直营和加盟连锁经营于一体的大型儿童摄影机构,经历的选择和挣扎,阵痛和蜕变,都让格林童趣董事长于占国历历在目。

品牌化之路

纵观格林童趣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为是天时、地利、人和之作。2003年,非典的肆虐,让偌大的北京城成了一座空城,具有逆向思维的于占国却从中看到了机会,在没有资本积累的情况下,只身来到北京,低价进入当时已停业的工体翻斗乐开了第一家店,此乃“天时”。非典过后,翻斗乐恢复以往的热闹繁华,格林童趣也正式营业,这无疑为其提供了充足的客流量,此乃“地利”。尽管当时格林童趣硬件只有两台相机,但于占国摄影技术的专业,服务的用心,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因为我拍的好,我对孩子好,就是真的有专业、有爱心,有了这两样当时就可以生存下来,这是格林童趣的起初。”于占国这样回忆。

几乎同时,极具前瞻性的于占国嗅到了互联网的气息,在朋友的鼓励和无偿帮助下,建立了儿童摄影业最早的网站,成为其对外宣传的有利阵地,此乃“人和”。该网站在之后的半年里,在百度搜索中儿童摄影商业网站一直排名第一,此举无疑帮助格林童趣在建立之初就先声夺人,扩大了自己的知名度。

凭借专业度和爱心,格林童趣在不知道何谓连锁加盟规律的情况下,人员有所增加,店面数量也由一变成了二。“其实当时我懂的没那么多,但是时势造就了不是英雄的我。一方面是网站推广的作用,另一方面当时中央电视台《激情创业》栏目邀请我去做专家,在整个节目中给予创业者指导。这从某种程度上也确定了我的江湖地位,名气大增。”于占国说。随后,网站上留言,电话咨询开加盟店的纷至沓来。顺水行舟,格林童趣在只有两家直营店的情况下,走上了加盟之路,陆续做了十多个加盟店。这种没计划的发展战略让格林童趣无意间成为了盟主。于占国这样描述当时的境况“一不留神,我就成为了盟主,用格林童趣的品牌,勤勤恳恳的帮人家开店,换句话说是把格林童趣这个品牌的店做得稍微多了一些。”这也就形成了格林童趣发展的第二个阶段,通过“四两拨千斤”的投入方法,完成量的积累,对连锁经营模式进行探索与尝试。据于占国透露,到2008年,格林童趣直营店的数量也未突破十,而加盟店已发展到几十家。

随着加盟店的增多,资金积累到一定数量,格林童趣开始了第三阶段的发展战略,重点发展直营店,注重品牌建设。对于这一战略调整,于占国归结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你没有能力的时候,机缘巧合,依靠专业性和低成本运作的理念,以及为人的坦诚,赢得了全国各地加盟主的信任,成了盟主。当资金达到一定积累,还得发展自己的直营店。”在这一阶段,格林童趣强化品牌意识,大力发展并完善品牌,完善管理结构,加大了吸引和培养人才的力度。

建立系统

在条件不成熟的当时,格林童趣奉行小投入中产出的经营理念,加盟标准仅要求有一百平米以上的营业面积,超过十万的投资,以及收取象征意义的加盟费。“因为当时的条件不够好,不够大,也不太敢要求。换句话说,觉得人家相信我们,又给加盟费,我们怎么好意思对人家提那么多的要求呢?”于占国笑着阐述到。这样的低标准必然为加盟店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由于当时的生存空间较大,所以高中低档规模的店都能存活,可以满足不同阶层的市场需求。但随着儿童摄影行业的迅猛发展,必然会淘汰缺乏竞争力的中低档店。面对这种情况,格林童趣又无力像经营直营店那样,及时调整加盟店的战略,从过去的低成本转型为相对大规模、高标准,然后再复制建设提升竞争力。

经历过市场的考验,竞争的优胜劣汰,于占国清醒的认识到如果加盟条件不调整,局面将难以控制。痛定思痛后,格林童趣的加盟条件更加严格化,一方面对加盟商有更高要求,按照建店标准,必须具备一定的资金规模;另一方面对加盟商的投入度有了要求,坚决抵制只管投资不管经营的行为。即老板要盯住这个店,要全力投入。

与此同时,也加重了对加盟者的考察。“因为这是创业型的加盟,我们对创业者的考察就很重要,因为要观察他有没有这个能力,是否有这个胸怀,人品是否可以,这跟招人有点相似,这是一种准入门槛。”于占国介绍到。

门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加盟店的品质。为了给加盟店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格林童趣与时俱进的在加盟合作条款中修订了回购条款,即优秀的加盟店在未来被格林童趣回购、并购,共同经营。这无疑是对加盟商的一种激励,因为这意味着有可能成为格林童趣大品牌的一员。这些标准的修订和建立,都是着眼于对整体品牌的把控,就为一件事情,统一的经营和整体的管控。

突围之法

目前,海量市场的儿童摄影行业,无论是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还是在二三线城市,市场需求均很旺盛。“我对市场的整体认识,造成了我们做的好不好,决定了我们活的好不好,能不能形成品牌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格林童趣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更多的还是来自自身。”于占国分析说。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天下无贼》中黎叔的一句话一针见血的道出众多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格林童趣同样也存在人才难题,由于其他行业对儿童摄影行业的不看好,不会扎进这个行业深耕细作,面对这种情况,格林童趣努力培养追随自己的忠臣,在此过程中,于占国可谓是不遗余力,不仅无私传授自己的所有学识,还用自己的人格时刻影响追随者。“这个困难也来自于团队发展需要,当然也包括自己,过去我是摄影专业出身,管理、经营、营销这些方面都不是强项,所以自己要加强学习。创业者自身的不断进步,不断学习,这才是第一重要的,然后才是影响力有多大,才能招来追随你领导,敢于追随、忠于追随的忠臣。”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而言,仅有忠臣的追随,难以维持企业的基业常青,还需要大量的能臣。格林童趣一方面努力提升忠臣,使其成长为能臣。另一方面也不拘一格选人才,从其他行业挖能臣。能臣与忠臣相结合,形成格林童趣现有的强大稳定的团队。在于占国看来,学习能力是衡量人才的一个标准,“我提倡每天学习一句话,每天进步一点点。还有愿不愿意跟别人达成一致的意见,能不能在求大同、存小异的时候,有这种包容之心,换位替补等等这些合作精神。”所以,热爱儿童摄影行业,并全身心投入的,敢于担当,具有学习力和合作能力的人都是格林童趣永远要吸引的人才。

“格林童趣几乎就是人才培养基地,基层员工通过培训、学习、评比等方式,培养成优秀摄影师。我们每周每个岗位都会有培训,包括企业文化、技术技能、愿景、个人素质修养等方面,还会送员工出去学习。这难免会招来一些小工作室、新开业的、创业的机构从我们这挖人,起初我也苦恼,自己辛苦培养的人才就这样流失了,后来我也想通了,就当为行业做贡献,为社会培养人才吧。”于占国向记者笑着说。日前,河北美院实习基地在格林童趣挂牌,已为30多名摄影专业和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此举不仅让学生在格林童趣实践了专业,了解了社会,踏上了稳定的就业之路,同时格林童趣也培养和储备了人才。对于面对诱惑还能坚持留下的优秀人才,格林童趣会更加重视,除了物质方面,还会尽量提供提升机会和快乐的工作环境。用于占国的话来说,就是“大家可能挣得不是行业里最多的,但一定是这个行业里最快乐的。”

归属感的加强,有效的降低了人才的流失率,也为格林童趣的定位战略奠定了基础。“定位决定了要有怎样的战略,使用什么方式来寻找自己的准客户。这不仅仅是营销概念,也是品牌的定位概念。”经过摸索和调整,格林童趣根据规模和经营情况将连锁店分为ABC三个级别,分别服务不同消费能力水平的客户。“虽然我们的店分了不同的级别,但不代表我们的服务有所差别,在我们的理念中,每个店的服务都是一样的,每个客户都是VIP。没有人愿意享受低端服务,所以我们的理念是高中低都要做,而且要做的快乐,这是我们的定位。这个也是通过困难、通过摸索、通过失败总结出来的。”于占国补充到。

产品为王的时代,没有过得硬的产品,一切都枉然。格林童趣研发中心就承担了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的重任,不断更新摄影主题和产品工艺制作,使其处于领先地位。不仅实景拍摄,提供专业的制作工艺,包括不同材质的相册、摆台、车挂、各种装裱,还独创漫像。据于占国透露,目前为止格林童趣已为几万名小朋友制作了漫画像,在此基础上,格林童趣正在研发的微电影产品,已进入推广阶段。独特的产品服务,形成了格林童趣的闭环发展模式。

理念先行

随着科技的快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专业摄影设备,手机也成为拍照利器,有人认为摄影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于占国对此观点却持相反的观点,“我认为儿童摄影行业还是朝阳行业,我和同行探讨的最多的就是儿童行业的经营模式,儿童摄影能持续多久。儿童摄影这种专业的模式,不是以器材论的,相机、Photoshop说重要也不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把它变成了一个闭环,一个完整的服务。也就是我们专业的造型,给孩子装扮成小公主、小帅哥,引导师通过启发让孩子特别释放,释放他的天性,经过训练的摄影师再通过构图、用光、抓拍瞬间,这都是家庭所不能完成的。”

身为儿童摄影讲师团的一员,于占国也在身体力行的传播一些理念,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团队建设,与同行业的创业者和后来人分享。据了解,河北美术学院聘请于占国为客座教授,其第一次讲座《你准备好了吗?》大受欢迎。随后,他将到清华附中和人大附中讲座,与优秀的中学生对话。

在“把童趣变为艺术,用爱心成就事业”经营理念指导下,于占国的管理理念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起初提倡的“无为而治”在企业规模不大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每个人自发的发挥能动性,用本能的热情去做事。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需要有结构、有规模、有层次的团队管理和互补模式。于占国这样向记者诠释自己的管理理念,“管理企业的方法没有一招鲜,也不能‘一言以蔽之’,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做出相应的调整,可以借鉴,也可以自创。我参加过很多的培训班,不断的在学习。还在人民大学读了管理哲学的博士班,就是想通过这些博导的讲授,对企业和经营有一个比较哲学的认识。通过学习也接触了很多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同时还能够进行资源整合。”

践行社会责任

儿童摄影引导师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恰当用光

无论拍摄何种题材,光线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或不合适之别,儿童用光也是如此。比如,顺光虽然带来平面感,缺乏空间感,但是在不需要空间感的儿童作品中,顺光拍摄就没有问题。侧光、侧逆光、逆光能够带来空间感、立体感,但如果一味地追求光线角度,忽视人物的表情、动作,也属于南辕北辙。再如,阴天的散射光虽然缺乏方向性,但是却能柔和地表现细节。可见,用光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而定,要根据现场条件,选择最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情感,最有利于表现人物的用光方法。如上图,带有眩光的强逆光为儿童营造了戏剧性的浪漫效果。再如左图,区域性的侧光重点突出了儿童的面部。

影调之高调

高调作为一种经典的影调形式,在儿童摄影中,需要控制整个画面大部分为亮白、白、和浅灰影调,能给人以亮丽、清新或惨淡、苍白的感觉。而画面中黑灰色影调所占比例很小,虽然面积小,但往往这部分容易成为视觉中心。高调照片又可分为软高调和硬高调两种。软高调画面上的影调差距很小,可以细腻地表现被摄体的层次结构,硬高调的画面影调层次很少,亮白部分可以白到没有细节。高调人物作品在取景上,多利用亮白的背景或陪体形成大面积的高调,再按照主体部分曝光。一般是在平均测光或中央重点测光的基础上增加1-2级曝光,效果如右图。

影调之低调

低调又称暗调,就是整体画面的影调控制得很暗,局部亮度较高的摄影手法。目的是以大片低暗的影调烘托、突出亮调部分想要表现的元素,以强烈的影调对比,来表现作品内容和氛围。低调摄影作品简洁、神秘、凝重、含蓄,把冗杂的信息藏在暗部,从而更直接地突出主体。拍出低调作品在侧光或逆光的条件下容易实现,如左图。其实许多光线条件下都能实现低调效果,如区域光、甚至顺光、散射光下,只要找到合适的反差,或后期控制好反差,都能得到低调效果。

表现关系

有时,单独的一个儿童看起来美感不是很强,但是把两个或多个儿童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定的关系,就有了质的改变,就能创造出一幅全新的富有美感的画面。似乎不用费大力气,找对关系就成。有一个美学定理叫做“关系产生美”,说的就是这种现象,如下图。其实,这种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相映成趣的呼应关系。有时候,关系方可以表现为主体与陪体,有时候关系方共同成为主体。寻找这样的呼应关系需要仔细观察,可以从外形的呼应、动作的呼应,以及内容的呼应几个方面入手。

如何抓拍

儿童摄影大多提倡抓拍,因为抓拍能够得到自然、放松的影像,但也不完全排斥摆拍。因为可以在摆拍之中随时抓取。1~3岁的儿童是最有趣的拍摄对象,是最天真烂漫可爱的时期,对儿童耐心引导非常重要。据说儿童从9个月开始就知道谁是“朋友”谁是“敌人”。从大人说话的语气、动作,儿童都能有所感受。当你对男童说“小帅哥”、对女孩说“小美女”时,儿童心里会特别高兴,会微笑着边玩边配合你的拍摄。我们还可以投其所好,让儿童多到室外活动,让其与玩具合影、与动物合影。小孩外出活动时,更方便我们掌握光线,巧妙地构图抓拍。

虚化前景与背景

拍摄中,我们有时会发现儿童处在一个前景与背景之间。如果以大景深清晰地记录下来,前景、背景会分散观者对于主体人物的注意力。此时,需要把景深变小。具体办法是使用更长焦距的镜头,或离人物更近,或使用更大的光圈,或者三种办法一起使用。再把焦点对在人物眼睛上,构图时尽量选用离眼睛最近的对焦点精准对焦,如需调整构图,可半按快门锁定焦点,尽能保证眼睛离相机的距离基本不变。有时,我们希望得到虚化的前景来烘托气氛。其实很简单,当前景和人物的距离较大时,将镜头紧贴前景,光圈调到最大,从前景的缝隙中对焦人物,找到合适的遮挡位置后拍摄即可。

捕捉手势

在人物摄影中,往往把手称为人的第二张脸,可见手的重要性。手是绝大多数人除了五官之外,与外界交流最多的工具。因此,长久以来,手势的含义变得越来越丰富,通过手势,甚至能够判断人物的行为、状态、精神面貌,甚至心理。因此,摄影师有时抓住了一个传神的手势,绝不亚于抓拍到了一个生动的面部表情,而且还能够收到无形胜有形的含蓄效果。如下两图,完整的人物姿态、表情,结合了生动鲜活的手势,表现了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借助环境

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有助于表现人物的气质、身份、生活状态、生活方式等信息。人像摄影中有一类叫做“环境人像”,专门讲究利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用具等陪体烘托人物,这种拍摄方法能把人物表现得更加深入。儿童摄影也符合人物摄影的这一规律,我们应该学会利用典型环境烘托典型人物。道理虽然简单,但用好这些环境并不容易,如本页大图,利用橱窗、高档服装、倒影烘托时尚的小男孩,很是绝妙。如本页小图,放羊娃与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非常难得。

藏与露

《大众摄影》2012年8期曾发表文章《人物摄影藏与露》,讲述了藏与露的技巧在人物摄影中的重要作用,同样适用于儿童拍摄。作家海明威曾把创作喻为“冰山”,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其余都在水下,他主张作品不能把一切都写全,不能一览无余,要留一点谜让读者去猜,去探求那“水下面”的八分之七。中国的艺术家、文艺理论家、画家也早有类似的总结,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诗贵含蓄”、“画要留有空白”都是以上理论的不同表述。文学、绘画与摄影在艺术层面是相通的,善于藏的作品能够让人凝视沉思,饶有兴趣地寻求画面中的言外之物。如右图,利用飘逸的头发、漂亮的叶子、或者背影引发我们无尽的想象。

儿童摄影引导师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都说出名要趁早,于是多少人就把自己“怀才不遇”的罪名推给了“出道年龄太大”。越来越多的人想着钻年龄的空子,既然出道晚了出名难,那不如就来狠的,不是有高中辍学当作家的吗?这还不够早的话,干脆幼儿园就出道吧。于是有了童模。

其实童模这个行业并不是今天才出现,但如果不是最近在2012楚天汽车文化节上,几位身穿比基尼的童模太过出位,引来众多讨论,可能这个行业也不会被如此大范围地关注。

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来说,童模的存在并非都是家长们剃头挑子一头热,由于各种儿童用品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让孩子做模特可以算是社会发展引发的需要。不少家长都会有目的有规划地培养自己的孩子做模特,涉及的领域也不仅仅是车展,平面拍摄和走秀等需要模特的领域都有童模的身影。

但是,这么早就出道,真的能应了出名要趁早的景吗?过早就让孩子进入社会,接触本该是成年后才接触的成人社会规则,会不会有揠苗助长的嫌疑?与经纪公司签约的童模,又是否会因为合同要求而接受许多苛刻的条款?本应开心玩耍的孩子,在做了童模后,是否会变成失去纯真的小大人?

12:30am“逃课”开始工作

王巧刚刚过了7岁生日,在成都一所小学读二年级,是班上的文艺委员。作为童模,她一共签约了3家经纪公司,同时接受主持、录唱片和T台走秀3种不同类型的活动。每周六她都要去经纪公司接受专业训练。

12月12日,周三下午,负责王巧T台秀的经纪公司安排她接受记者采访,于是刚一到学校,她便拿着请假条向老师请假。12点20分,下课铃响了,王巧和同学们一起在食堂吃完午饭,就收拾好书包走出学校。教室里,同学们看着王巧背着书包离开的背影,低声议论着:“她又要表演去了。”“又可以不用上课了。”……语气中充满了羡慕。

在学校门口,是早已等候多时的王巧的爸爸妈妈、经纪人和记者。为了能让女儿做好今天的采访,爸爸妈妈专门从公司请假,前来陪同。看见这么多成年人守候在学校门前,其中还有陌生的记者,王巧一点也没有扭捏,熟络地和每个人打了招呼,并径直走到经纪人跟前,一边和他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一边往经纪人的车走去。她的爸爸妈妈跟随在后面,拖着装满王巧的演出服装的小旅行箱,一同往经纪公司赶去。

王巧去年9月参加了一场儿童模特经纪公司举办的活动,被这家公司的经纪人相中,在缴纳了近1万元的培训费用后,成为了这家经纪公司的签约模特。经过半年的系统培训后,王巧正式出道。仅半年时间里,她已经接到了拍摄平面广告、走秀等不少商业活动,并发行了一首单曲。在这家经纪公司里,像王巧一样接受培训的孩子还有600多人。经纪公司会根据这些孩子的特点,把他们分为专业平面模特、商业走秀或者唱歌、舞蹈、演艺等等不同类型。而天资不错的王巧,走的是全方位发展的道路。

1:30pm做彩排前的准备

今天,王巧要为几天后的走秀做一个彩排,并接受记者的采访。下午1点,所有人来到经纪公司门口,王巧从妈妈手里拿过旅行箱,自己拖着它走进排练室,开始翻找合适今天T台主题的演出服。找好服装后,在等待化妆师到来的过程中,王巧一直呆呆地盯着排练室门口的电视机,里面放着前不久她去参加少儿模特大赛的录像。

20分钟后,化妆师带着化妆工具匆匆赶来。刚一坐下,王巧就嘱咐化妆师:“给我化淡妆吧,不要化下眼线哦。”表演经验丰富的她虽然只有7岁,但已经很清楚自己适合什么妆容,也懂得如何和专业化妆师沟通。

在化妆的同时,看见妈妈拿出了手机,王巧立刻说:“妈妈给我拍张照片发微博吧!”在王巧的同龄人中,知道微博的人不算太多,而拥有自己的微博账号的人就更少了。但王巧在商业演出时,认识了不少模特和小童星,在这些人的带领下,她开通微博。王巧的微博账号目前是由王巧母亲来掌管,发一些王巧的工作侧拍和与其他童模的互动,每次妈妈打开微博时,王巧都会问一句:“我有多少粉丝了?”

化妆和发型完成后,妈妈拿出事先已经找好的演出服,和化妆师一起,手忙脚乱为她穿戴衣服和佩饰,而王巧就像一个布偶娃娃,毫无反应地任由两人摆弄着。

下午2点,王巧今天的造型正式完毕。她自己走到T台的左侧,让经纪人打开音响,调出表演时需要用的音乐,准备练习台步。而这时,王巧班上的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准备上下午的第一节课。

3.30pm彩排结束

王巧的演出服一般是由妈妈在网上购买,小朋友身体发育很快,一套演出服几乎只能穿一两次就不合身了。王巧今天穿的这身演出服,是为了前不久举办的少儿模特大赛而专门定做的,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王巧再次穿上时,已经变得十分紧了。“估计这次活动穿完,这套衣服就不能再穿了。”看着T台上的王巧,妈妈自言自语着。

王巧今天彩排的主要内容是熟悉表演歌曲和节奏,了解表演的内容,并进行试装和定装。当灯光和音乐一响起,不用导演指导,王巧便熟练地走起了台步,摆POSE,定格,转身

导演和经纪人对王巧今天的表现非常满意。一个小时后她的排练结束,在大家忙着收拾现场时,王巧一个人跑到排练室的大镜子前,仔细欣赏起今天的妆容来。

排练结束后,妈妈还要带着王巧去参加课外培训陇。平时学校的放学时间是下午3点20分,放学后,妈妈还为她安排了不同的艺术培训课程,有舞蹈、声乐、钢琴、主持等,上完这些课外课程后,基本上已经是晚上8点了,这时她才能回到家中,开始完成当天的作业。

宣模:小园子(化名)

出道年龄:2岁

艺龄:1年

拍摄作品:自家淘宝店铺儿童服饰宣传照、

商场儿童服饰宣传照等

出道是个巧合

小园子虽然只有3岁,但已经算是童模界的“老人儿”了。从最初被父母发现她对镜头很敏感,从而做了自家淘宝店的模特,到现在成为“专业”童模,已经有一年时间了。

园子妈是个“辞职下海”派,好好的稳定工作不干,执意要辞职在家开网店卖童装。“我当时是把每套衣服都铺好放在床上,用单反拍照片挂到网上,但是还是有很多客人觉得不够直观,因为没有模特,只是看到衣服,并不知道穿上后是什么效果。”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园子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小园子:“因为她爸爸喜欢给她拍照片,每次拍照时她都表现得特有镜头感,会看镜头摆POSE。当时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小园子抱过来,给她穿上新款童装,没想到她还真配合,这事儿就这么成了。”小园子正式从家里的小公主“转职”为网店模特。自从小园子成了模特之后,光顾网店的客人更多了,很多人就是觉得小园子长得可爱,看着她穿的衣服特别乖,所以“慕名而来”。

就这样,小园子2岁的时候就出道了,比很多现在炙手可热的大明星出道时间可早多了。对于小园子的“演艺生涯”,园子妈早都给她盘算好了:“我觉得她适合干这个,我打算等她学点才艺,回头去报名参加《饭没了秀》(深圳卫视一档以儿童为主打的综艺节目)。”

那些野模生涯

野模原本是指靠模特这行挣钱吃饭,但既不属于哪家公司,也没有经纪人的模特,没有底薪,没有福利。放到童模界,就是指没有经纪人的童模。

因为在网店上的名气不小,开始有人找上门来邀请小园子当模特。“我以前是做传媒工作的,有一些关系不错的朋友接了给商场做宣传画册的工作,没有拍平面宣传照的模特,就来找我,希望让小园子出镜。我想都是熟人嘛,也就没推辞。”给一些关系户拍过商场宣传册之后,小园子的名气大了起来,园子妈说,“后来某大型商场也来联系我们帮他们做童装拍摄,不过那次弄得有点尴尬。”

当天是女装和童装两组拍摄,商场方面先安排了女装拍摄,之后才是童装和亲子装。刚到影棚时小丸子状态还不错,但女装拍摄的时间有点久,她就不耐烦了,等轮到童装拍摄时她忽然闹情绪,坚决拒绝拍摄。“之前答应了人家的嘛,结果现场不顺利,因为她一个人没拍成,还耽误了后面亲子装的拍摄,弄得我和她爸爸特别尴尬。别人商场也不愿意她哭丧个脸去拍宣传册,最后只好给人家道歉了。”

职业童模的闹心事

这样断断续续做了一段时间的野模后,忽然有童模经纪公司找上门来要跟小园子签约。“当时我们还有点吃惊,家里还开了家庭会议,毕竟签约之后,工作安排就要都交给经纪公司打理,家长在这方面可能就说不上话了。”

出道后,小园子更忙了,俨然一个跑通告的小艺人。“开始的时候她挺上心的,觉得好玩呗,小孩儿都是那样,新鲜的东西就特别感兴趣。但是时间久了我们就发现了问题。”经纪公司的目的肯定是盈利,所以不太会照顾小孩的时间,而是有工作就来找。“因为时间不合适而拒绝拍摄,我们已经跟经纪公司闹了好几次。小园子形象好,而且拍摄经历很丰富,所以经纪公司很愿意把女童的拍摄工作都安排给她,可她毕竟只是个3岁的小孩,就算她自己精力够用,我们做家长的也不可能拿孩子当摇钱树。”发生了几次冲突后,园子妈开始考虑是否让小园子继续做签约童模。出于对孩子成长的考虑,园子妈最后决定让小园子跟经纪公司解约了。

恢复了自由身的小园子现在除了心情好的时候多给自己家的网店拍些照片,就是接一些朋友或者商场找上门来的拍摄,园子妈自己给小园子做经纪人,“这样时间好把握,自己能决定,合不合适的我也都清楚。而且为了能让小园子有比较好的拍摄状态,并且让对方也有比较满意的照片,我对拍摄时间的安排把握得比较严格,我觉得我也算是个挺合格的经纪人了吧。”

经纪公司不太靠谱

据园子妈透露,平时经纪公司跟童模根本没有联系,只有有活儿时,负责人才会来联系童模的家长。至于签约的具体内容,园子妈说实际上经纪公司并没有按照什么严格的比例给报酬和抽成,经常是看具体情况。而且很多时候家长也不知道拍摄方出了多少费用,只知道经纪公司跟自己谈的价格,“如果价钱合适并且小园子也有时间,那么就可以接这个活儿,如果时间安排不开或者报酬过低,我也会拒绝。”虽然合同上并没规定家长不能接触除经纪公司安排外的其他工作,但“我们也比较自觉,一般情况下,私自跑来找我们拍照的,我们都会转给经纪公司处理,不会私下做交易,其他经纪公司安排的也不会私自接受。经纪公司方面倒是也挺照顾的,虽然我们每次都有家长陪同,但公司还会派专人照顾孩子,报酬方面目前也没有出过什么不愉快。我们最终不再让小园子做专职模特,主要也是为小孩考虑,她还要上课,而且我们本来也只打算把做模特培养成她的兴趣爱好,感觉这么早就做成职业化的,对小孩并不是很好。这么小曝光率就这么高,有时候觉得挺对不住她的。”

除了一些细节上的影响,园子妈说她听说过原来跟园子同公司的小童模因为拒绝拍摄最后被要求赔偿,拍摄当天孩子还被训哭了,“听了这些之后,我们也不太敢让小园子去冒这个险了。”

性格、功课都受影响

对于小圆子的出道经历,园子爸思考得比较深入:“孩子毕竟太小了,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在性格和意识上形成很多难以改变的东西,做童模的经历对她来说有好也有坏。开发她的想象力以及跟人沟通的能力,见见世面,这些都算是好的方面,但不得不说也有许多负面影响。”因为每次拍摄都会穿很多漂亮衣服,小园子现在拒绝穿看起来简单朴素的衣服。因为跟幼儿园小朋友一起玩的时间比较少,她现在在外面拍片时很活跃,到了幼儿园却很孤僻,不大跟人交流,功课也因为拍摄落下了一些。

幼儿园的老师也向园子爸妈反映过小园子的问题。最开始因为拍摄耽误了功课,小园子觉得自己跟其他小朋友有差异,从以前很开朗的性格变得有点不太爱跟小朋友交流。后来做童模时间久了,小园子的性格又有变化。“老师说她表现欲挺强的,在班里文艺方面很突出,但也有点小孤傲,觉得自己有过横特的拍摄经历,别的小朋友之间发生矛盾的次点爱炫耀,和小朋友之间发生矛盾的次数比较多。爱和穿新衣服的小朋友一起玩儿,有点在衣服上攀比的情况出。”小园子的父母说。

自从有了来自老师方面的反馈,园子的爸妈也比较注意观察小园子跟同学间的相处,比如说上下学的时候观察她和小朋友们之间的交流,约小朋友到家里来玩的时候小园子有什么表现等。“总体上感觉还算正常,但她的确比较容易跟其他小朋友闹矛盾。老师跟我们反映说她好像有自己的小世界。”这些问题的出现,让园子的爸妈最终决定把小园子拉回正轨,“小孩出道的时间很讲究,太早了也不好,会对性格养成形成不可磨灭的影响,如果一些不好的方面发现得不及时,以后想改都改不了了。”

怀揣星梦的爸妈不在乎酬劳

虽然童模会在市场中收取一定的酬劳,但由于不少童模的爸妈让孩子做童模,其实是希望孩子将来能成为童星,这样的“明星梦”,让许多童模家长并不是特别在乎孩子每次做童模的酬劳。而有些经纪公司正是利用了家长的这种心态,拿走了本应该付给童模的费用。

记者在采访中就遇到一位7岁的童模苗苗(化名),她出道已经半年多了,接过平面广告拍摄和商业演出,其中在大型演出中走秀或表演至少有4次,但苗苗妈妈说,迄今为止她没有从经纪公司那里收到过一分钱的演出酬劳。可当记者询问苗苗的经纪人,如何从苗苗那里抽取酬劳分成时,他的回答是:“苗苗是缴纳了八九千元的培训费用,报名参加我们的培训班,经过培训,最终被我们选中,才与我们签约的,所以她的酬劳我们是不会抽成的,全部都给她。”这个说法与苗苗妈妈“未收到一分钱的演出酬劳”的说法明显有出入。

Qa

对话经纪人

童模自身利益没有保障

Q=《成都女报》

A=成都资深童模经纪人豆豆

Q:一般是哪些商家品牌喜欢找童模?

A:以前是商场的DH单拍摄。现在是很多楼盘为了突出家庭的温馨。也很喜欢找童模来拍摄。

Q:成都的童模资源来自哪里?

A:演艺学校最多。不少经纪公司都认识演艺学校的学生,有需要时会去学校通过老师直接联系。

Q:在拍摄时遇到孩子不听话、不配合的情况怎么处理呢?

A:通常童模都是由父母陪同,这样在现场他们也比较配合。而我们会准备不少零食饮料玩具供小朋友在现场休息时使用。这样子小朋友也会配合很多。

儿童摄影引导师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1964年,薛白出生在江苏省南京市,6岁时,薛白就凭着一曲《白毛女》,成了南京小红花艺术团的台柱子。薛白11岁时,西安电影制片厂到南京为故事片《阿勇》选演员,导演钱江一眼就看中了她。这是薛白第一次演电影,而第一次上银幕的她就在影片中身兼二职,扮演童年的阿勇妈妈和阿勇妹妹。顺理成章,小童星薛白被送到被誉为“未来儿童剧演员摇篮”的中戏77届儿童剧班。那时刚刚结束,薛白和许亚军、蔡国庆、闪增宏等同班同学被内定为“报童”“马兰花”的接班人,在当时很有名,被赋予了极高的期望。

1979年上映的电影《报童》是后最早出现总理形象的电影之一,讲述的是重庆《新华日报》社报童在的领导下,如何突破特务的阻挠,使抗战时期的真实新闻能够大白于天下的故事。王铁成扮演,薛白演小报童腊月,为一身红袄的薛白戴围巾的剧照登上了1979年第4期的《大众电影》封面,那一年薛白15岁,正在中戏接受系统正规的学习和训练。一年后,毕业的薛白被分配到儿童艺术剧院工作,并参演了王为一导演的故事片《三家巷》,她在剧中饰演的区桃自然纯朴,引起了导演吴天明的注意。

第一位“谋女郎”

1983年,中国电影正处于风起云涌的前一刻,薛白在西安拍摄吴天明的影片《人生》,她还不知道,自己将要参演一部第五代导演的成名作、中国电影史上划时代的电影《黄土地》。在西影招待所,薛白碰到了熟人何群,当时电影《黄土地》剧组也住在这个招待所,摄影张艺谋、导演陈凯歌、美工何群“三驾马车”正在物色剧中的女主角。何群把薛白推荐给陈凯歌和张艺谋。他们在见薛白前约定,如果摄影师张艺谋认可了,就点点头,这事就算定了。结果薛白一进屋,张艺谋就点了头,就这样定下让她演“翠巧”,没有再找其他女演员。可以说薛白算是第一位“谋女郎”,比张艺谋选中巩俐演《红高粱》还要早。

儿童摄影引导师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剧本创作

大概一年前我读到这样的一则新闻——“职业拾荒者专捡钱包向失主换报酬,现在存在着一批靠捡钱包换取报酬的‘职业拾荒者’,每月竟也收入颇丰。”这则离奇的新闻凸显的两个字眼特别吸引我:“拾荒者”和“生存”。拾荒代表一种流浪的精神,而生存则是一种残酷的东西,这是我感兴趣的。我童年的时候,全家搬迁过6次,一直漂泊在外地,直到我16岁那年才有自己家的房子,渐渐发现,“流浪”与“归家”一直是我作品里一个若隐若现的东西,它能实实在在打动我。

事件和人物关系如何确立?事件无疑我套用了一个奥德赛的模式,也就是归家的母题,而人物关系则来源于我少年时代的一段忘年之交:我少年时是外地人,常常被人欺负,但是有一个年纪很大的朋友,他常常帮助我,并且抚平了我童年的许多阴影。我认为人在任何的生存条件下都不怕,最可怕的是存在于潜意识内无限的阴影,尤其是童年的阴影。这一点弗洛依德有大量的阐述。剧中少年最大的阴影便是“我是不是被我妈妈卖掉的”,我想借助马跃进这个“父辈”的“所指”去抚慰他的这种伤痛。这样的人物关系我非常熟悉,人物性格也是我可以从生活中汲取的,所以比较容易把握。

这样的故事一摆出来,“社会批判”问题必不可少,但是我的重点不在这里。这个故事涉及到“底层拾荒者的生存状态”,但是我不打算刻意去渲染他们的苦难,我觉得在当今的社会上,这样处理是违反道德的,也是不真实的,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是不“严肃的”。反观《德州巴黎》《海上钢琴师》等影片,反观存在主义文学,真正终极的东西永远都不是人类有多苦难,而是人类为什么会处在苦难之中,甚至是为什么会选择苦难。《拾荒少年》中,马跃进和自己的女儿隐藏着何种巨大的恩怨,他经历过何种残酷的事件让他选择流浪?这个问题最终想解决的是,“拾荒”与“流浪”是马跃进的自我选择,是他的一种救赎的方式。在“亲生父母贩卖子女”和“拐卖儿童”这两个广泛存在的社会问题上,上述的情况尤其突出,很多被拐卖的儿童认亲的时候,他们的哭泣似乎在诉说着他们更爱养父母。很多问题,我们始终只是看到了180度,甚至永远只能看到180度,所以我的重心不在怪罪社会上,而是在一个少年的执着的寻母的状态上,就算是知道了母亲亲手卖了自己,就算是知道了照片上的女人或许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他也要义无反顾地去追寻,这样精卫填海式的固执才是人的本能、才是人的真实状态。何况结尾的处理。我们也不知道少年是否是被妈妈卖掉的,这无疑让这个少年更加地打动观众,更重要的是,马跃进和少年组合成了一个新的家庭。

电影《美国往事》里有这样的一段,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拿着一块蛋糕准备去奉承一个以得到性的满足,但是在等待出浴的时候,他一个人拿着蛋糕坐在楼梯上,忍不住咬了一口,接着又舔了油纸上的奶油一口,后来慢慢忍不住了,就把蛋糕全吃了。我常常记起这个让我热泪盈眶的片段,那是生存的残酷与那种挤出来的一点点动容的东西。王小波先生在《我的精神家园》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脾气暴躁、动辄使用牙齿的人,尚且不肯吞下别人的肉体,这一刻看起来更有力量。”这些给了我创作的总体思路,也就是说,残酷当中挤出来的一丝丝温暖,往往是最能打动观众的。所以马跃进一开始的时候非常心狠、非常世故,而这个世界在少年的面前也是那样的冷漠和蛮不讲理,这样的处理恰恰使影片的那一点点温暖的场景显得尤其生动,所以影片在情感上的基调应该是前半部分冷酷,而后半部分温暖。我一直坚信一句话,“电影应该是让半路误闯进电影院的醉汉因为温暖而哭泣的东西。”影片结尾的情绪,应该是欢快的,我甚至打算在出片尾宇幕的时候让喜欢唱歌的马跃进与少年在露天KTV一起唱首很土气、很欢快的歌曲,就如同卓别林的大部分电影一样,在欢快的结尾深处其实是无尽的辛酸与忧伤。

儿童演员的选择与表演指导

《拾荒少年》是一个典型儿童题材电影,这就意味着小演员的表演决定了影片的成败。有几件事情是在选取儿童演员的过程当中意识到的:

要选取的小演员在气质等方面应该跟剧中的人物形象大体一致,原因很简单,儿童属于非职业演员的范畴,而指导非职业演员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倘若你要求他做出的动作是符合他身份特征的、符合他的内心动作和外部动作的,你就能很轻松的让他完成他的“表演”(类似于本色出演),保留他最真实、最原始的状态,这是我们所渴望得到的。

指导演员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真正的了解这个演员本身的内心世界以及他身上所有的属性,比如,这次的小演员他平常拾荒,喜欢捡铁皮,因为铁皮卖钱;比如他最爱的是妈妈,但是表面上却不以为然;比如他有爱上厕所的小毛病,5分钟上一次厕所……这些东西,不论是大的东西(属于儿童群体的)还是小的东西(个人的习好、家族关系等等),都将成为你在指导他表演时最重要的谈资,要用他身上的属性来激发他,比如演员哭不出来,你可以告诉他:“你记不记得那天我们一起拾荒赚了6块钱,你坚持一人一半,但是现在你却不跟我分享你的内心想法”等。总之,对你的小演员越了解,你在这场“战斗”当中的胜算越大。

你要根据你对演员群体或个体的了解,来修改你的剧本。为什么呢?因为很简单,当你的剧本要求儿童演员去做一件与他们身上的属性不一致的事情时,他是做不来的,比如我让剧中小演员叶昭去偷一个拾荒袋里的钱包,他能完成得很好,因为这个动作符合他身上的属性;但是如果你要他去跟别人说“我求求你”并且告诉别人他的经历有多心酸时,这对他来说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整个拍摄过程中剧本都在改动,所有小演员的台词、动作,都是简单易懂并且容易实现的,比如让叶昭跟马跃进表演追逐,只要告诉叶昭“你偷了他的东西,不让他追到”,他就能将这个动作完成得很好,并且带有个人的性格色彩。

你要给你儿童演员灌输的是什么?众所周知,我剧本中这个孩子的角色非常特殊,其他的正常儿童并没有这样的经历。但是我们不可能找一个真正的流浪儿童,所以我去农民工子弟小学,找了一个跟剧本主人公经历尽量靠近的孩子。当你要让这个孩子完成动作和台词的时候,你需要给他灌输地就是剧本人物的“前史”。但是切记,这个灌输前史不是在现场拍摄的时候,而是在进行演员的选取就要开始。儿童是非常富有教义性的,当你每天都重复告诉他一个事情,就能真正成为他们潜意识里的东西。

综合上述的四点,我们意识到几个问题:

首先,这四个问题是纠缠在一块的,他们互相推进。你选对了演员,你就能很轻松的指导他,你越了解演员,你就越要改剧本,你越是改剧本你就越了解演员。

其次选取演员将会成为整个创作过程中最重要最复杂的一个环节,等于说,你选对了一个演员,然后你真正去了解他,你就成功了一半了。

再次,排练将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排练要看这几个内容:第一是孩子的个人属性,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第二是这个孩子的素质,所谓的素质就是当你告诉他该干什么的时候,他的理解力,他的面对镜头的质疑能力怎么样。

从调查当中得知,大部分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面对镜头的时候,他们并不是特别的害怕,可能这取决于他们的经历,这些农民工子弟小学的孩子其实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然后现在跟随着父母在北京漂泊,他们的内心比较强大,算是见过“大世面”,但是对于电影这类的东西却没怎么见过,在面对镜头的时候他们也没有虚荣心、不胆怯。所以,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是“知道得太少”的人群,同时也是“知道得太多人情世故”的儿童群体,因此他们的素质还可以,唯一不足的是理解力不是特别高,这可能源自于他们所接受到的教育比较低端。我们的主人公叶昭,他爱看书,其实片子里《故事会》的剧情,或多或少是根据他的个人爱好来定制的,每次他演“看《故事会》”这场戏的时候,都是真的在认真看,而且我会对他提出要求,比如看完了要告诉我讲了什么故事,因此片子里孩子看故事会的镜头都是满意度比较高的镜头,以此类推。

视听语言风格

当影片风格得以确立的时候,视听语言的风格也就呼之即出,我们既然已经确定了写实的主题思想,“手持摄影”油然而生。我们知道,手持摄影的兴起是随着纪录片的出现,最初由“电影眼睛学派”开始涉猎的,他们认为电影应该像自来水笔一样,虽然这里表述的是一种类似“作者论”的东西,但是手持摄影所带来的纪实性还是值得论及的,在新浪潮的革命当中,人们又开始使用手持摄影,认为手持摄影真正解放了摄影机;后来人们慢慢地意识到,手持摄影在某些场景的运用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所以很多影片开始采用固定与手持的结合,再后来人们发现手持摄影不仅仅解放了摄影机,也解放了剪辑,能让剪辑师用一种流畅的方式去重构影片的时空而抛开逻辑的束缚;再后来人们发现了手持摄影可以是一种风格,比如拉斯冯提尔、李沧东、肯洛奇,包括韩国导演罗宏镇。近几年来,手持摄影更多地被运用于商业电影,随着观众慢慢接受影片的非物理逻辑剪辑,广告、MV的深入人心,观众已对跳切、时空重组这种东西习惯了。手持摄影的优势也慢慢被人提及,就连曾经拍过《天堂之日》的极端自然主义风格的导演也开始在《生命之树》中大量地使用手持,并且创造着新的影像风格。中国的导演自《有话好好说》首次尝试手持摄影以来,也在不断地运用这一手段,比如《一个都不能少》《观音山》等等。

回归到我们的文本,纪实性是我们所需要的:影片当中的扒手戏、追逐戏、打斗戏如果运用了手持摄影,配合跳切,都会产生很好的视听效果,可是交流戏呢?对于我这样一个刚刚使用传统视听语言进行训练的学生,心中还是充满了不确定,对我来说手持毕竟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东西。而且我坚信一句话,“如果影片不动,那就都别动,一旦影片动了,那就都得动。”虽然并非每部电影都是如此,但是统一的影像风格才能给影片加分,并且保证观众入戏。导师的要求是希望影片是“细致的”,这里包含的学问是,作为一个年轻导演,要做的是彻底地训练你的分镜能力,使影片更趋向于一种大众化的东西,我并不是不喜欢长镜头,很喜欢,只是我深刻地明白。那不是一般人能使用的,尤其是在对传统的分镜方式和场面调度不够娴熟的时候。

韩国电影这几年发展得相当快,这无疑是自从光头运动以来吸取了大量的外国创作理念,并且顺利地度过了民族电影的挣扎阶段,他们在不断地更新着电影理念。手持摄影上,韩国导演罗宏镇是我重点的学习对象,他在走一条对于年轻导演来说也许是正确的道路:在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寻求自己的突破。仔细观望,他的电影总是充满了阴谋、幽默等犯罪类型片的要素,而且并不“脏”。此类的视听风格也可以从美国导演达伦的《黑天鹅》《摔跤手》当中学习到,但是美国导演对于手持的理解更多的是贴近人物的拍摄方法。从他们那里我确定了影片整体的视听风格。

但值得一提的是,罗宏镇的影片中更多的是“硬”的东西,而我的片子中更多的是“温暖”的东西,如何去权衡?我想说的是“准确”,任何一部电影,只要准确,就能从中权衡出影片的基调。导师曾经说看黑白电影怎么看都是对的,我慢慢发现其中的道理,因为优秀的黑白电影太准确了,甚至到了精确的地步,它们每一次景别的变化、剪辑的变化、节奏的变化,甚至是转场都充盈着对于戏的理解。

综述

以上,我总结了本次的创作当中的剧本创作、表演创作和视听创作三个方面,其实延伸下来,就是在总结我个人理解的对于导演来说比较重要的三个方面:1、完成戏剧任务和主题任务;2、塑造人物和情境;3、把控整体的影片风格。

我们通常会说,嗯,这个情节好真实!其实这未免是一种狭义的真实,只是我们基于人类的情感逻辑、物理逻辑各种乱七八糟的逻辑中的真实;而真实应该是广义的。大家都明白,观众会产生共鸣的东西,应该是真实的。举一个例子,我们看侯孝贤的东西会觉得很写实,很冷静,很有共鸣,我们看王家卫的东西,同样也是有共鸣的。他们从广义上来讲,都是真实的。侯孝贤的自不必说,那王家卫呢?他的剧中人物经常深更半夜出来做一些絮絮叨叨的事情,比如金城武在《堕落天使》中经常半夜去各种商店自己假装当老板卖猪肉卖冰激凌,从现实世界的角度来讲这真实吗?难道他不会被抓住?从事实层面来讲是不真实的,但是从电影的维度来讲,它是真实的,因为金城武同样也会在失恋的时候打电话给各种小学同学、初中同学,并且坚信这个女人在多少分多少秒之后会跟他有什么关系。

这就是我想说的一句话,电影的维度的“真实”是基于统一性的,也就是所谓的能创造一个自圆其说的世界。

儿童摄影引导师工作总结范文第6篇

【中图分类号】R179;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8)08-0005-01

近年来研究发现,成人原发性高血压起源于儿童时期。据我国部分省市调查,儿童血压偏高者约占0.5%~9.

3%不等,若以平均数估算,全国儿童中可能有100万以上高血压预备队伍,因此,从儿童时期及早干预,改变某些致病因素,对预防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会有很大作用。为了下一代的健康和21世纪整个人口素质,预防高血压病必须从儿童抓起。

1 影响儿童血压的不良因素

1.1 婴幼儿时期营养过度 由于独生子女逐渐增多,过多营养饮食,婴幼儿拒绝吃蔬菜、谷类食物,喜食奶油,使多余的热量转化为脂肪、高蛋白饮食,使多余的热量转化为脂肪,引起儿童肥胖,为高血压首要原因。

1.2 体育活动少 当前中小学生体育活动过少,学习时间超过8小时,在校体育课一般被其它课占用,在家除做作业外看电视时间长于户外活动时间。

1.3 学习紧张、睡眠不足 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作业过多、学习时间太长,造成学生睡眠不足,精神紧张,过度身心劳累。

2 预防儿童高血压的措施

2.1 注意饮食结构、减少钠盐摄入 合理的膳食结构是预防儿童肥胖、高血压的重要措施。除周岁内婴幼儿外,应推行膳食结构金字塔,以谷类食物为主,引导儿童逐渐增加蔬菜摄入量,蛋白质食物适量,保证足够营养,同时避免营养过剩。油类、钠盐适量,少食奶油、巧克力等食品,以免引起儿童肥胖。

2.2 适当体育锻炼、增加户外活动 临床实验证明:增加户外活动可降低血压,控制体重,鼓励儿童骑车或步行,婴幼儿能行走者鼓励离开妈妈怀抱独立行走。

2.3 避免学习过度紧张与精神刺激 儿童期作业过多,学习时间太长,造成儿童睡眠不足,应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尽量祛除各种原因造成的精神刺激和劳累过度。

2.4 保持儿童期心理健康 加强儿童期心理卫生教育,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看待人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师生、同学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帮孩子定出近期及远期学习目标。父母对孩子不要期望值太高,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应积极帮孩子找原因,以教育鼓励为主,不要随意责怪孩子,让孩子有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2.5 对血压水平明显升高的儿童要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和适当的药物治疗,同时,儿童应严禁烟酒。

儿童摄影引导师工作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中国儿童电影; 创作观念; 儿童片; 寓教于乐

目前,中国0~18岁的少年儿童有3.67亿,其中中小学生有2.34亿,儿童电影的市场空间很大。但是国产儿童电影市场却萎靡不振,《2009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院线公司总数达到1 545家,银幕总数达到4 097块,但却没有一块专属于儿童。儿童电影制作费用大多数仍然停留在一两百万元的水平上,许多儿童影片在制作之后根本没有机会投放市场与儿童见面就直接被收入库存,少部分被卖给电影频道。

与此相反,美国、日本的儿童电影一片辉煌,不仅抢占了中国儿童电影市场的大半江山,更有勃勃野心再进一步。它们不仅取得成功的票房,更有与影片相关的周边产品的系列性开发。时至今日,国产儿童电影绝不能面对大敌的强势入侵再无动于衷了,面对国产儿童电影层层困境,国产儿童电影要如何自处?如何发展?这是电影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对国产儿童电影创作进行回望,试图从国产儿童电影创作层面存在的误区入手,从创作观念这个角度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进而探讨其解决、改进之道。

中国儿童电影创作回望

“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了儿童价值的全面确认,现代进步的儿童观由此开启,而此前,用周作人的话来说,儿童一直被当做“缩小的成人”或者是“不完全的小人”。在文学领域中,鲁迅先生提出了“救救孩子”“一切设施都应以孩子为本位”的呐喊;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提出了儿童的人格独立问题。然而,一个颇为引人注意的问题是,“人们普遍认同了‘儿童的发现’对于文学与教育领域所引起的深刻变革,却很少关注其对电影领域的文化冲击与精神濡染。”①从这个意义上说,郑正秋、张石川等人率先将电影的主角聚焦于儿童,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艺术里程中的一大开拓。

20世纪20年代以郑正秋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对儿童问题的直面以及对封建礼教的现实主义社会批判,到30年代左翼革命电影运动给我们带来贫苦流浪儿童的呐喊,再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充满着幸福骄傲的新中国少年儿童形象开始走上银幕,经历了社会的嬗变和时代的激荡,至此才真正掀开了新中国儿童电影创作的崭新一页。

“十七年”间的儿童影片可以说是儿童片创作的繁盛时期,比如《小兵张嘎》《小铃铛》《祖国花朵》等,这些影片集中反映了革命战争的历史,塑造了一系列英勇机灵的儿童形象,至今仍为人们难以忘怀; 即使“十年浩劫”的灾难时期,表现儿童的影片虽然数量剧减但终究没有间断,一部《闪闪的红星》让人们永远记住了小英雄潘冬子(当然,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这些儿童影片比如《渔岛怒潮》《火娃》《两个小八路》《萨里玛珂》等都难以摆脱时代的思想局限);80年代毋庸置疑是儿童电影最为兴盛的时期,儿童电影创作空前活跃,表现内容也大为开阔——80年代早期展现“十年浩劫”对儿童少年的伤害以及人们为抚慰、救治这些孩子所表现出的崇高热情和献身精神的影片,比如《飞来的仙鹤》《绿色钱包》等;反映革命历史和革命战争题材的儿童电影作品中走出“革命小英雄”的创作模式,探求对战争和人的主题的新开掘,比如《报童》《妈妈,你在哪里?》等;校园题材和表现学龄前儿童的影片也获得了丰收,前者展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而后者则形成了“从电影拍儿童到儿童拍电影”②的两种不同性质美学观的转换;80年代中期一直到90年代初期,以电影《红衣少女》中安然为代表的新时期少年儿童形象的出现为标志,儿童电影的风格开始出现“向内转”的趋势——开始表现少年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按照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的观点,应该叫做青春初期,这个时期的少年所特有的依赖、叛逆、独立以及生理成熟、青春萌动等形态都反映在了此时的儿童电影创作中,引起较大影响的影片有《豆蔻年华》《哦,香雪》《我的九月》等。90年代初期的中国电影开始了自身体制的深化改革,儿童电影又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自1981年创建以来就得到国家和政府的全额资助,在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建议下,政府每年计划摄制儿童片12部,其中童影厂制作的五部由中影公司全额统购统销,另外七部由各制片厂承担,每部由政府补贴20万元。所以,这个阶段的儿童片创作仍然处于平稳发展阶段,尚有一些优秀之作,比如《一个独生女的故事》(长影,导演郭林)、《杂嘴子》(童影,导演刘苗苗)、《远山姐弟》(河北,导演陈力)等,但由于儿童电影既不会娱乐又不能堕落的尴尬处境,儿童电影创作整体上的不景气已经依稀可见。从90年代中后期直到今日,儿童电影创作依然没能走出窘境,虽然有将近一个世纪的儿童电影创作基础,虽然有丰富的艺术手法和较宽的题材范围,但儿童电影却逐步被挤出电影院线,很难与少年儿童见面。国产电影已经在新的世纪里展露曙光,在电影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探索中出现了向好的转机,而儿童电影的发展路径却依然暧昧难明,步履维艰。

依笔者看来,观念形态、政策要求、创作机制、市场把握等方面都与儿童电影创作密切相关,欲探讨儿童电影的创作困境就不能离开这些因素。本文中笔者只就创作观念和创作方法这两个因素进行粗浅分析。

中国儿童电影创作观念之误区

在对中国儿童电影创作观念进行剖析之前,有必要对儿童片的概念做一个说明。到底什么是儿童片?厘清这个概念对儿童电影的创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儿童片,“指的是为少年儿童拍摄的故事片,即从培育儿童的需要出发,从儿童本身的精神需要出发而拍摄的,适合于他们的欣赏特点和理解能力的影片。这种影片的创作,一般都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和智力特点,从选材、构思到艺术表现的整个过程,都注意作品有益于儿童,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并为他们所乐于接受。儿童片的‘儿童’,不是指题材范围,而是指服务对象。儿童片的题材范围很广阔,它可以以儿童生活为题材,也可以以成年人生活为题材。”③而在中国的儿童电影创作实际中,却与上述定义形成一种相悖的状态。依笔者看来,中国儿童电影创作在观念上存在着以下几种误区。

1.从现有的儿童电影创作来讲,没能深入儿童的内心世界、无视儿童的真情实感已经成为儿童电影创作普遍存在的缺憾,走向滥温情、滥纯真这种可以称为虚假的程度,儿童世界被表现得不仅是单纯,甚至有些低能。当今的儿童,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世界都与从前的儿童有着很大的差异,而如果一味按照传统的观念表现儿童世界的天真感情,只会导致儿童电影的浅薄简单,只会失去更多的儿童观众。要创作出好的儿童电影作品,首先就应该摆正创作观念,不要以为儿童会怎么样,不要揣测儿童是什么样,而是要走入儿童的世界,真正走入他们的内心,反映到创作中来就要还原他们的世界,而不是想当然地或者所谓如何。举个例子,2002年乌兰塔娜编导的一部儿童影片《暖春》以较低的成本赢得了极高的票房和观众的口碑,很多人都是流着泪看完这部片子的。影片讲述了弃婴小花在“爷爷”的呵护下健康成长考上大学的故事,然而,遗憾的是这部令那么多成年人感动得涕泪满面的影片却几乎无法得到儿童的青睐。原因何在?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儿童无法理解香草不能生育的心理压力以及她对小花的敌视,因为小花不是一个让人讨厌的孩子;其次,小花的言行成熟得完全超出她的年龄,同龄的儿童观众应该很难认同她的行为;最后,影片的高潮部分也不是着眼儿童的心理世界,而是落在歌颂爷爷身上,爷爷当年因为收养“儿子”终身未娶,现在又收养了小花。可以说这是一部好影片,它除了感动以外还能引人深思,但不能说它是一部优秀的儿童电影,因为它其实打着儿童的旗号以成人的价值观讲述一个善良老人的故事。再比如电影《别哭,妈妈》(1990年,张郁强导演),讲述了一个离异家庭里母子之间的亲情故事,小学五年级学生彤彤的父母离异,妈妈患上精神分裂症,彤彤负担起生活的重担,当妈妈病情好转后,父亲要带走彤彤。为了彤彤能健康幸福地成长,妈妈送走了彤彤,但她的精神再次崩溃。彤彤知道后毅然离开父亲回到了妈妈身边。影片通过儿童的艰苦遭遇反映了成人社会的复杂与无奈,目的在于表达创作者对情感和真诚的渴望与呼吁,但是儿童的纯真善良与沉重的社会问题却形成了触目惊心的反衬,作为儿童观众势必难以承受,更何谈得到小观众的倾心喜爱?

另外,儿童电影虽然不应该排斥成人观众,但要注意平衡成人与儿童的关系。现在中国的儿童电影要么虚假地勾勒儿童世界的幼稚单纯,要么以儿童的过失探讨现存教育中的问题,要么以儿童的视角讲述教师的伟大等主题,还是没能真正放下身段表现儿童的所思所想,凡此种种在骨子里还是以成人的口味和审美为准绳,而这不仅是一种缺乏尊重的表现,而且会引起儿童观众的抗拒。相反,国外的儿童影片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克里斯蒂诺·波顿导演的《听见天堂》,讲述一位视力逐渐下降并最终失明的小孩米可是如何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是如何坚守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是如何不懈追求自己的理想终于成为一名出色的录音师的故事。影片中,米可认定自己的眼睛会因为他每天祈祷而好转,并拒绝与其他盲童为伍,但有一天他终于连一丝光亮都感受不到时,他绝望了,他开始自暴自弃。他的老师轻轻地说了一句“我们有五官,为什么我们一定非得只用其中的一官去感受大自然呢?”人生中如此巨大的打击就在这轻轻的话语中分解消散了,这句话直接影响了小米可。让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一下,这句话仅仅是说给米可这样的残障儿童的吗?——不,它符合人类共通的人生价值标准,它具有广泛的普及性。在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的挫折,那么如何分化挫折带来的痛苦、如何在苦难的深渊中重新站立起来,不仅对儿童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对成年人也是如此。所以这部影片不仅得到了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更有大批成年观众的赞赏。

2.众所周知,秉持“文艺论”的观念、文艺思想,“强调文艺的认识与教化价值甚于审美价值”④,“工具论”文艺观对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影响应该说由来已久,从左翼文艺家提出文艺应当是政治的“留声机”到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立的“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文艺方针,“工具论”渐渐取得了无产阶级文艺战线的权威主导地位,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这种观念仍然统治着我国的文艺创作。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化,我国的文艺创作才逐步摆脱“工具论”的束缚。⑤但是,“工具论”的影响之深远却大大超越了年代和时代,它仍然根深蒂固地沉潜下来。儿童电影的受众特殊性使得“工具论”这种艺术观延续得更加彻底,儿童的思想理念更被视为教化的重要对象,中国的儿童电影创作陷入“绝对教化”的误区之中不能自拔。我国对儿童电影的定义是,为少年儿童拍摄的故事片,即从培育儿童的需要出发,从儿童本身的精神需要出发而拍摄的、适合于他们的欣赏特点和理解能力的影片。⑥从这个概念不难看出,中国儿童电影的主要功能是教育,而不是供儿童娱乐。儿童影片的确需要更为重视社会责任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但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它同样也必须具有审美的品格,而这一点恰巧是中国儿童电影中极为欠缺的。

纵观近年来的儿童电影作品,无论是对当前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革命历史片《安源儿童团》,还是提倡团结友爱、顽强拼搏精神的《棒球少年》,抑或是立足于传扬京剧传统艺术又兼有探讨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的《大娃娃与小公主》,都没能摆脱僵化地宣教的面孔。这些影片的拍摄本着寓教于乐的初衷,但却没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影片创作上存在着缺憾,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们对电影功能期待的误读——电影在实施教育功能时存在着局限性。如何在儿童电影的教育功能上避免僵化死板呢?笔者以为,应该在童稚的情境中,对儿童的人格、性格、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比如伊朗影片《小鞋子》中,兄妹俩来到穿着妹妹鞋子的女同学家门口准备要回鞋子时,却发现女同学家境比他们还要艰苦,而且她的父亲还是盲人,两兄妹对视之后默默地离开了。在这对视的两双眼睛里,我们看到的是善良和同情,没有机械的宣讲也同样打动了一大批观众。

与我们的创作者绞尽脑汁地将中华优良传统、思想道德、政治理念等诸多元素融入儿童影片完全不同,美国《电影术语词汇》中把儿童电影定义为“具有专为吸引儿童及供儿童娱乐的内容及处理方法的故事片”。这个定义中强调了儿童电影的娱乐和吸引儿童的功能,完全不同于我国儿童电影中机械的教化功能。古罗马神学家波伊提乌曾说,无知蒙昧中能有什么样的快乐?游戏也一样,要想得到儿童的喜欢,缺乏想象力,缺少智慧幽默是不可能被儿童接受的。举个例子,好莱坞的儿童电影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近年来的好莱坞儿童电影东征西讨,占据了世界儿童电影的半壁江山,无论是《狮子王》《哈利·波特》系列,还是《汽车总动员》《超人总动员》,再或者是《马达加斯加》《怪物史莱克》,这些影片在立意上没有负载太多的教育意义和社会内容,它们往往只是讲述一个个普适、共通的主题,比如爱或者自由,而这些主题借助天马行空的联想又能适时地激发人们的共鸣,所以这类影片征服的不止有儿童观众,更有大批的成年观众。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众多的儿童电影并非一味地轻松娱乐化,我们从中能看到反对战争、歌颂祖国、宣扬博爱等思想,但他们将政治问题、社会矛盾和思想教化更为巧妙地融入影片故事中,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主流社会意识的熏陶。比如,在影片《杀死一只知更鸟》(罗伯特·马利根导演)中,我们看到芬奇律师为被诬告犯有罪的黑人伸张正义时临危不惧,在不动声色的法庭辩论中,影片悄然传达出反对种族歧视的主题,这与60年代美国国内出现的种族平等问题和民权运动紧密配合,但在观影的过程中,观众却完全忘记自己正在被训导,自觉地成为故事中的一分子参与其中。再比如,影片《死亡诗社》中,当《仲夏夜之梦》演出结束的那天晚上,尼尔用父亲的手枪让自己的灵魂飘向了遥远的天国,关于倡导自由和传统教育之间的碰撞摩擦所引起的震撼让人不能随意地漠视。当影片结尾学生们站在桌子上喊出“船长,我的船长”时,有谁能不被感动?不被征服?

对于中国这个日渐开放的社会来说,早已走出了计划经济体制时代,行政力量所代表的权力支配已经不能随意支配市场原则,取而代之的则是商业利益所代表的市场原则和审美愉悦所代表的大众文化心理习俗。儿童电影在市场面前所遭遇的尴尬局面显然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为了走出这种困境,尊重审美趣味、尊重娱乐精神是时候应该体现在儿童电影中了。

目前中国儿童电影存在的问题当然不仅仅局限于创作层面,还有发行和放映的环节也都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本文仅就创作观念的误区做一些思考,其他的探索将另辟他章。儿童电影看上去是小电影,实质上是大艺术。因为拿什么给我们的孩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明天。儿童电影应该是儿童梦想的承载,儿童可以安放灵魂的家园。

注释:

① 郑欢欢:《郑正秋与中国早期儿童电影》,《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12期。

② 钟惦棐:《电影美学的追求》,《钟惦棐文集》,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第149页。

③ 《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68页。

④ 李胜利:《艺术概论》,北京广播电影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118页。

⑤ 陆贵山:《中国当代文艺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2页。

儿童摄影引导师工作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美术教学 速写训练 绘画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161-01

儿童以幼儿时期拿笔胡乱的涂抹到逐步写实,他们不断充实丰富着自己画笔下的世界。在这一时期,如果不加以引导而一律让儿童自由放任地去画,他们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重复自己的绘画,或者临摹画,简笔画等替生,那么他们的绘画水平就很难有“质”的飞跃。因此,及时地引导儿童通过观察生活,记录生活,表现生活来提高绘画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儿童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感知的内容越多,造型能力也就相应地提高的越快。

速写作为绘画艺术中的基础训练手段,它能培养儿童敏锐、灵活的造型能力。由于速写要求快速简练地描绘物体,就迫使儿童在短暂的时间内描绘出物象的主要形象特征,尤其是画那些运动中的对象,如人物、动物等,许多动态往往是转瞬即逝的。这就要儿童具备凭记忆、理解和想象去再现和创作形象的能力。这在儿童绘画的训练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儿童速写的特点。为了帮助儿童更好的学习速写,了解儿童速写的特点,有些儿童画速写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由其各自的年龄特点决定的。首先在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上他们还不懂得如何去观察事物,不知道用实物与自己的画进行比较,常常是凭着感觉、印象和自己的爱好去画,客观存在并不是他们画速写的唯一依据。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不顾实际比例的对比和被描绘的对象进行大胆的夸张和取舍,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段任意添加、调整内容,譬如画一只坐在桌上的玩具狗,你会发现很多孩子会把小狗站在那里。再看坐在玩具侧面的孩子,竟能将小狗画成正面的,还有的小朋友画到兴奋时,索性砀黾葱朔⒒樱在画面周围添上自己喜欢的景物,抒发心底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这说明,儿童在写生时仍是画自己在心中形成的某些概念性东西,要想改变这一状况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我们知道了儿童速写往往受年龄、生理、心理诸多条件的制约,因此,在绘画技巧上也显得不够成熟,其实这是他们的绘画特点,我们决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评判儿童速写的优劣。更不应当以“象”、“真实”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作品。在写生中,要让儿童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由自在地去画画,让他们自由发挥,允许他们创造,允许他们画错。儿童眼里的世界,笔下的功夫绝对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结合,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感觉为理解的再现,此案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

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学习的特点,儿童的写生训练可以分成几个内容,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可以按照静物、风景、动物、人物等几大类进行。也可以与其它形式的绘画如自由想象到创作穿插安排。要让学生感到写生既新鲜又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以静物写生开始,儿童初学先从简单静物开始,便于儿童观察的、特征明显的各种玩具。如水果、家具、自行车、书包、服装、帽子等等。可以说只要是身边能看到的一切东西都可以成为写生的对象。写生时可以先从单个物体开始画,然后再画组成的东西。选择的物体最好是孩子感兴趣的,他们喜欢的东西往往就能更好的去描绘。在我馆的儿童美术培训班里,让儿童们挑道具来画,在摆道具的过程中要避免重复,因为儿童们画过一次之后就不愿再画了,但是同样的东西在位置变动以后,形象上会有很大的不同,有时会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这小小的变化不仅能激发儿童们的绘画兴趣,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同一种物体多角度表现方法。

先易后难。刚刚接触速写的儿童还不具备整体观察,合理布局的能力,往往是画什么看什么,画到哪里看到哪里。当众多的物体出现在眼前时便不知该顾及什么了。譬如在进行风景写生时需要选择要有概括和取舍,可选择一个主体让学生来画,景物比较明确,儿童容易具体地描画。在写生中要让儿童凭直觉去画,通过努力实践他们是会逐渐画准的,在写生过程中,引导儿童先进行观察和比较,先看景物的基本形,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把这些特点概括出来,这样画起来心里就有依据了。户外写生不仅可以使儿童开阔眼界,丰富生活,还可以培养他们集中注意力,在复杂的环境中专心作画的习惯。

在我们馆的美术班里,儿童经过风景静物写生练习后,安排一些人物训练,要求儿童注意观察每个人物的特征,让儿童们凭自己的感觉去画。要让他们努力把人物的神态表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人物训练之后,多数儿童的人物画表现得十分有趣。这种效果一出来,儿童们的兴趣提高了。当儿童们有了一定控制画面的能力之后,引导儿童把景物与人物同时表现出来。对这些相对难度的画面需针对每位儿童的特点,因人而异地进行教学,不应当定太多的框框,要让儿童放开手去画,要相信他们的感觉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