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线挂职总结

一线挂职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一线挂职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线挂职总结范文第1篇

能有机会参加今天的挂职锻炼动员大会,心情十分激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此时此刻,千言万语在心头,心中有话向党说。这次市委、市政府公选一批80后青年干部挂职锻炼,意义十分重大,影响十分深远。

这是我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实践证明:我们党能不能兴旺发达、坚强有力?我们的事业能不能蓬勃发展、欣欣向荣?我们的基业能不能千秋永固、长盛不衰?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关键在一支年轻有为、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衡阳要稳住全省第一方阵,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省第二大城市;衡阳要冲出湖南,跻身全国先进行列,特别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特别需要一支能“扎硬寨、打硬仗”的领导干部队伍。市委、市政府把我们这批80后青年干部挑选出来,挂职锻炼,既考虑了我市青年干部队伍相对薄弱的现实,又考虑了未来事业和人才发展的需要。这是一项强基固本、着眼全局、利在长远的英明决策;

这是推进富民强市,加快振兴衡阳的重大组织保障方略。当前,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围绕富民强市、振兴衡阳,推进一化三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民生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还提出要实施“1189”工程,提出要项目兴市,发展候鸟经济。实现这些宏伟目标,落实这些重大举措关键在人心,关键在合力,关键在干部。组织上把我们这批市直机关单位青年干部推到基层去挂职锻炼,就是要壮大干部后备队伍,充实一线领导力量,为加快衡阳发展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

这是对80后干部加快成长的深深厚爱。我们这一代80后的干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一般都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最缺乏的是缺乏基层锻炼,缺乏吃苦精神,缺乏实战演练。这次把我们放到一线去挂职锻炼,去砥砺意志,去积累经验。市委、市政府想我们之所想、急我们之所急、帮我们之所需,为我们80后干部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通道。

我们一定不辜负市委、市政府的期望,一定不辜负曾部长的厚爱,十分珍惜这次机遇,将之作为一次人生考验、一次人生补课、一次人生洗礼、一次人生感恩来对待。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重学习。庄子曾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知识爆炸的新时代,面对比较陌生的农村天地,我们现有知识还远远不够。挂职锻炼期间,我将严格要求自己:一要深学,认真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用发展着的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二要专学,一刻也不放松专业知识学习,要精益求精,使自己成为行家里手,在挂职单位充分发挥自身长处,为民释法解忧;三要博学,世界是平的,博学才能通古今,广学才能连世界。特别是要加强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生产经营管理、民情舆情引导和综治维稳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同时还要注重向实践学习,向基层一线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学习。

二是讲实干。小平同志说:“不干,半点都没有。”当今时代崇尚的是实干精神,呼唤的是实干作风,看重的是实干行动。 这次到基层挂职锻炼,一要当“秤砣式”干部,沉下去。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倾听群众呼声,把握民情社情。二要以乡镇为家,融进去。我将严格按照组织纪律要求,挂职期间一定坚守工作岗位,不搞走读式、不搞点卯式、不搞特殊化。三要勤奋快干,跑起来。由于挂职锻炼时间不长,我将保持雷厉风行的作风,对领导交代和群众拜托的事,一定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求胜。能够及时处理的,坚决不搞推拖拉。

三是能吃苦。吃不得苦中苦,难为世上人。吃苦是福,这对于我们80后尤其必需。这次挂职锻炼就是让我们去补上吃苦这一课。在此,请组织放心,我已作好了吃苦的准备。一要放下架子,丢掉车子,迈开步子。戴草帽,穿胶鞋、打电筒、下田间,和乡镇干部同吃同住同工作。二要争取挂职期间,走遍所在乡镇的村组,和农民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和农民群众心贴心。三要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党纪国法,绝不索拿卡要,绝不欺压群众,绝不以权谋私。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在艰难困苦中磨练自己,真正做到“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

四是会思考。拿破仑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个是剑,一个是思想,而后者远远强于前者。”思想富则国必富,思想强则人必强,有思想才有高度。我们年青人多的是浮躁,少的是思考,缺的是成熟。挂职期间,一要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二要学会善于把本地的资源和人文优势重磅推介出去,做好宣传员。三要善于总结,要把挂职期间的点点滴滴归纳整理,从实践中求真理,从矛盾中辩真伪。

一线挂职总结范文第2篇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第四部分第十六条提出“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为落实国发[2005]35号文件,2006年教育部发表了指导性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提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事部、科技部、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7]16号)中第二部分第五条提出“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邀请企业专家兼课,派教师到企业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第三部分第十七条要求“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2016年5月11日,教育部等七部门公布了《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第四条明确提出“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公共基础课教师也应定期到企业进行考察、调研和学习”。十年里,国家连续出台文件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充分说明了国家对这一教育环节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说明了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仍没有形成长效的机制。

一、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研究现状评述

继2005年、2006年、2007年国家连续出台相关文件要求专业教师到企业实习之后,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相继展开。

一方面,部分学者针对实践对所在职校教师到企业挂职的实践探索和经验进行了研究。如黄特(2005)撰写了《职校教师到企业挂职的实践与探索》、刘扬林(2005)《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浅探》、段海滨,钟玲,李斌,陈宗基(2007)《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挂职锻炼探析与实践》、顾云华,姚志平,吴国庆(2007)《大学教师到企业挂职的实践与探索》、周江林,李莉(2009)《旅游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之思考―――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董燕,胡俊(2010)《“双师型”背景下旅游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意义》、孙清立,吴翠玲(2010)《关于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探讨》等。

另一方面,部分学者基于实践探讨了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必要性、实施途径或组织管理。如许琰(2007)《浅谈如何突破职业教育教师下企业难的瓶颈》、郑春贤(2008)《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思考》、郎静(2009)《构建教师下企业锻炼的良性机制》、黎凤环(2009)《校企合作、共同管理,提高教师挂职锻炼的实效》、史方平(2010)《企业锻炼:加强职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岳云霞(2010)《浅谈高校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黄宏伟(2010)《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刘红委(2010)《高职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现状与改进措施》、杨卉(2010)《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模式的探讨》、王升平(2011)《高职专业教师顶岗实践培养模式的有效性探究》、叶彩华,朱文炎(2011)《高职院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反思与方法探讨》、汪飞燕(2011)《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之教师挂职锻炼模式与方法探讨》、张琰,马必学(2012)《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方法和途径》、潘春胜,刘聃(2012)《高校教师企业挂职质量监控体系探究》、孙社文(2012)《“固定蹲点式”教师实践锻炼柔性机制探讨》等。

这众多的文章多是从宏观角度进行的研究,既使有那么一些学者是从院校实践角度作出的研究也不例外。在这么多的文章中只有那么寥寥几篇,是旅游专业教师下企业实习的实习报告。旅游行业是一个变化性、服务性、个性化强的行业,我们要培养出紧跟时代脚步、具有及时应变突发事件能力的学生,首先要求专业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深入到企业实践,掌握一手信息。因此研究旅游专业教师下企业实习的现状、分析原因并寻找有效的途径对于我们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也有一些学者对于西方成熟的职教师资的培养方式做过一些研究,并对比我国的现实情况探讨了可借鉴之处。如周凤华(2005)介绍了亚洲三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的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特色并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孙道远、苏春辉等(2008)分别介绍了日本、德国、美国、乌克兰、丹麦等国家的职教教师资格的要求;徐英俊(2010)对发达国家在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方面的特点进行总结和研究;高松(2011)等学者重点研究了德国“双元制”下的职教师资企业实习的模式和要求;景宏华(2004)、廖波光(2011)等学者分析澳大利亚的职教师资体系特点并总结了对我国职教师资培养的启示;姚琳(2007)、黄郑(2009)等学者对日本的师资培养来源、课程模式、任职要求等方面与我国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做了比较,提出我国要加强职教师资的继续教育与培训。这些成熟的实践经验对于我们确有借鉴意义,但具体到旅游行业国外又有些什么经验可以学习呢?这是我们可以继续探讨的。

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现状

一年多来,本课题小组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网络交流和面对面交谈等多种方式对多区域多院校的旅游专业教师进行了调查,最终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现状做出了结论。

(一)在职专业教师通常缺乏实践经验

目前我国的职业院校旅游专业教师大多毕业于高等学府,低学历是本科,更多的是硕士研究生学历,甚至是博士研究生,他们大多是出校园入校园。据调查,这些专业教师只在自己在校学习期间有过企业实习或实训锻炼,进入教学岗位之后多是在教学中把多年前的从业经验传递给学生,而这些经验有些是脱离目前实际发展需要的。

(二)专业教师课业负担繁重,缺乏企业实践的时间

多数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属于小专业,每届学生大概三四个班级,甚至一两个班级,这就决定学校师资的匮乏。但是班级再少,一个专业的系统课程是不能少的,于是一位专业教师担任了N门课程的教学。自然教师的课业负担会很重,难以抽出时间进行企业实践。

(三)专业教师在企业实践阶段缺乏待遇上的保障

高职院校本身虽然支持专业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考评机制,实践教师的待遇上难以与在学校承担教学任务平衡。而高职院校教师的工资本来就低,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这些专业教师自然不愿去企业实践。

(四)高职院校的职称评聘制度对拥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缺乏有力的支持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衡量教师晋升职称的主要标准是科研成果和的数量,这种导向使得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注重科研轻视实践,这与“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不相一致的。特别是对于快速发展的旅游专业,教师无法参与企业一线实践就没有机会将最新行业动态、行业标准和服务技能传递给学生,何谈高职教育与行业的无缝化对接。《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中提到“建立健全教师企业实践的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但仅仅是停留在工资福利待遇、培训费、差旅费及相关费用的支付,并没有涉及到根本性的职称评定问题。

(五)企业接纳旅游专业教师实践的积极性不高

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没有和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企业缺乏对于本院校及专业教师的认可;院校聘任的兼职教师多数流于形式,企业无法感受理论知识可以给它们带来的效益;企业能够给于专业教师的实践项目较少、形式有限,也不能真正吸引教师到企业去实践。

这种现象就导致了旅游专业学生培养计划不符合市场需求、教学课改滞缓、学生的专业技能落后等问题的出现。

三、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完善的研究

通过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现状的分析,本课题小组尝试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完善进行了研究,提出一些或许有效的措施。

(一)完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准入制度

发达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在准入方面尽管有不同的标准,但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在德国,高职院校对专业教师的要求非常严格,首先应聘的专业教师必须具有大学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其次学校的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必须接受过正规职业学校教育,且具有两年以上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还需要经受过师范学校的培训并合格;美国的社区学院要求高职教师首先要具有学士以上学位,其次必须具有一年以上的本专业工作经历或具有5年以上的相关专业技术领域的实际经验;澳大利亚的高职教师应具有所教授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和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还须拥有至少3~5年的相关行业企业一线实践经验,此外,高职院校还会聘任大量的企业单位优秀人才进行教学。

借鉴这些成功的高职教育的相关经验,我们也应该考虑把应聘者的实践教学能力作为高职教师入职的重要条件,优先录用那些既有专业教育背景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如果要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应规定新入职的教师必须到本专业的企业一线岗位进行为期6个月到1年的顶岗实践,经考核和试讲合格后才能承担专业教学任务。

(二)建立健全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制度,激励教师积极实践

首先学院应该制定并严格执行高职教师须定期进行企业实践的制度,对于无正当理由不能按制度去企业实践的教师给予减少专业课课时或暂时不能从事专业教学的惩罚,激励专业教师定期去企业实践,获取最新实践经验和行业发展信息。其次要制定和完善教师顶岗实践考核制度,对于实践期间的工作量和实践成效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或奖励性补贴,解除顶岗实践教师的后顾之忧。学校也应当从政策上鼓励专业教师成为相关专业协会的会员,参加相关行业协会所举办的活动或国内外学术会议,使专业教师有机会学到专业新知识、新技能,接受新信息。

(三)改革高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评审向进行过企业实践的教师倾斜

在高职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的量化指标中,学院可以适当减少对专业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数量的考评,而将教师的企业实践作为优先考虑的条件,将实践教学能力(企业实践经历、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本人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情况)列入评审量化指标,更好的激励高职教师自觉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而对于没有企业实践经验或实践考核不合格的专业教师要暂缓职称评定。

(五)密切校企合作,为专业教师的顶岗实践提供场地和机会

在高职教育较发达的国家,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先进的企业有为教育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国家也会给为教育服务的企业减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提高校企合作的几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和专业教师通过参加频繁的行业协会活动与企业建立相互服务性关系,可以利用联合申报实践性课题的方式深入企业实践,可以通过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的方式深入企业实践,可以通过为企业建设和完善企业文化的方式深入企业实践,从而实现院校和企业双赢。当然院校也可以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到学校做兼职教师,既可以充实实践师资队伍,又可以为企业做形象宣传,使其培养适合自己需要的员工。

四、结语

一线挂职总结范文第3篇

党的十报告指出,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这对新时期加强国企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国企业人才机制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

十;国企;人才机制;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举措

1 创新引进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要解决燃眉之急,必须走人才引进的路子。在旧有体制下,国企人才一味追求“人才所有,人才常在”的目标受市场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往往难以实现。为此,必须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的人才引进新观念,切实打破人才引进体制壁垒。

1.1 实施柔性引才机制。柔性引才就是打破地域和户籍、档案等多重限制,在不改变人才户籍或国籍,不改变人才人事关系的基础上,吸引外地人才或者创业人才到本企业工作。主要有智力兼职和人才租赁等现代化的人才引进方式。这种引进机制,能够吸引高素质人才和创新人才到企业,能够帮助企业攻克科研难关,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项目合作服务,有助于助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发展。

1.2 实施引才引智机制。国企的一些项目在实施中往往会遇到技术和人才难题。采用引才引智机制,可以让高精端人才为国企提供兼职指导,提供技术咨询,参与项目合作,能够解决这种困扰,促进国企的壮大。

1.3 实施人才流动引进机制。所谓人才流动引进就是转变过去只引进固定岗位人才的体制壁垒,要采用更加灵活,更适应市场经济,更具时代气息的人才引进机制。比如可采用固定岗位——流动岗位——专职和兼职结合的人才引进机制,让更多人才进入国企,增强国企活力和创造力。

2 创新培养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事以才立,业以才兴。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才已成为企业现实生产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国企要充分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当务之急,就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出一支素质优良的国企人才队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1 重点跟踪培养。对现有人才进行筛选,选择那些具有领导和管理潜质的人才进行重点跟踪培养。有计划地引导他们参与专案管理,并安排他们到不同的部门进行岗位轮换,安排专业的经理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指导。通过重点跟踪培养,使其成为具备一定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具备管理技巧的优秀人才。

2.2 双向挂职培养。有计划地选派基层人员到较高层次的岗位、选派中层管理人员到基层进行双向挂职锻炼,并并对挂职人员进行考核,与薪酬和晋级挂钩。通过双向挂职培养,既能够让中层管理人员熟练掌握一线基层的相关事务,更了解不同岗位的业务知识要求,能够在将来更得心应手的进行管理;又能让基层人员从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身上学习专业知识,对其日后的职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3 青蓝结对培养。在国企人才培养中可以实施青蓝工程,让一线有经验有资历的优秀老员工发挥其指导作用,让他们成为新引进人才的指导教师,通过他们的传、帮、带,让新进人才掌握岗位技能,促进他们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成为企业的一线业务骨干。

3 创新选任机制,加大人才选拔力度

国企要积极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才选任环境,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努力营造一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竞争选任激励机制。这是国企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

3.1 要做到因人而用。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不同的,为了避免大材小用和小材大用情况的出现,国企要建立人才的使用标准,要采用知人善任和量才使用的人才使用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每个员工的潜力,才能让员工到合适的岗位上创造价值。

3.2 要做到择优而用。为了充分挖掘和用好优秀员工,可以采用公正公平的竞争上岗机制,采用可上可下的轮换机制,采用能够激发人员积极性考核机制,把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建立不拘一格的人才任用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挖掘优秀的人才,才能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

3.3 要做到择长而用。国企要善于找到不同岗位员工的长处,并善于挖掘他们的潜力,对他们进行培养,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其长处。国企可以建立人才信息库,对人才的长处和工作中优缺点进行总结,在日常的任用上尽量避免将职工安排到不适合、没能力胜任的岗位上,而是将人才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4 创新激励机制,加大人才激励力度

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国企要留出人才,必须注重激励,要积极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坚持系统化原则,创新各种激励手段,有效激活国企人才资源。

4.1 创新薪酬福利激励机制。首先,国企要建立针对每个员工的企业成长档案,从员工踏入企业起就对员工进行全程跟踪式的管理。要分阶段,根据员工的表现提升员工的报酬,随着员工工作能力的提高和业绩的提升,员工的报酬也应当有阶梯式的提升过程。能够让员工在每个工作阶段都能获得相应的满足感,对于他们下一阶段的工作都能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其次,实施员工收益与企业共进退的激励方式。国企要改革传统的薪酬管理方式,尝试在员工薪酬中加入与其工作的业绩密切挂钩的薪金。其目的在于能够实现员工与企业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这样,能够对企业员工起到较为长期的激励作用,对国企的长远发展有益。

4.2 创新评价激励机制。打破传统职称评定和提拔任用中按照论资排辈的方式筛选人才的模式,构建一种用业绩说话的全新模式。这就需要创新人才考评机制,构建科学的人才考核体系,定期对人才业绩进行考核,在人才任命中要把业绩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激励人才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刷新业绩。

5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时期,国企的人才流失现象也愈发严重,人才的不稳定给国企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为了避免和克服这种现象,必须要加大人才机制的创新,从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到激励都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国企能够源源不断的引进人才、能够用好现有人才,能够留得住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于秀丽.在创先争优中创新企业人才培养机制[J].中国职工教育. 2013(12)

一线挂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模式探索;现代学徒制

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是推行“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基石,是培养“教师”、“师父”“双师型教师”,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找准企业与学校利益的共同点,建立校企合作长期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对接,满足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知识、素质、技术、技能的要求。

一、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困惑

(一)校企合作深度、广度不够

现行校企合作仅仅限于企业把人才需求信息传递给学校,帮助学校规划专业设置、改革课程及教材选定;派遣技术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向学生宣传企业文化,进行就业指导,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学校派教师以“访问工程师”身份到企业进行实践;以及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教师参观、学习、挂挂牌子等,合作面较窄,校企深度合作不够。

(二)法律、法规、制度保障不力

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培训义务和有关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小型的民营企业。我国在《关于人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文件中只提到“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并没有相关的对企业激励及优惠的政策[1]。企业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政府、国家的事情,与企业无关。现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制定了配套的教师到企业锻炼的现代学徒制机制,但这些政策、制度是为了配合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学校的考核、评估指标。没有建立常态化的可发展的激励教师到企业锻炼,能够保障教师到企业锻炼的效果、目标得以实现的接地气的机制。

(三)人才培养模式不确定

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岗位需求一栏,常常是一个专业主岗,几个辅岗和若干个岗位群,即培养的是具有“普遍性”岗位需求人员,缺乏“针对性”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却是为了追求利益需要招收的人才能够立竿见影的发挥作用,其岗位的侧重职能不言而喻,即“针对性”、“专业性”。不同企业的技术不同,所用的平台不同,培养的期限不同,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什么成为教师和企业师父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师到企业锻炼,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操作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教于学生。

二、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建议

(一)以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到企业锻炼

1.教师企业挂职。专业教师脱离学校现有的教学岗位,到企

业顶岗工作,向一线技术能手学习专业技术,提高操作能力,并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心得,与企业技术能手一起编写实践教学的实习实训方案、教材等。教师有了相关企业工作的经验,在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改革、教材的开发等有了一线的数据、资料的支撑。

2.教师假期学习。教师寒暑假到企业学习,可跟随一个师傅专项学习,也可在多个专项领域全面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工作的内容和需要具备的能力,学习行业技术,接受行业的新理念。这种培训大多数教师都可以参加,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对教师的行业理念和实践技能都有很大的帮助。

3.教师带学生顶岗实习时参加企业锻炼。教师带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自己利用业余时间跟着企业师傅学习操作规程、操作方法、操作技能、技巧,或者自己也和学生一样参加顶岗锻炼,以此提高专业技能技巧,接触一线的专业知识,前沿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企业的新思想。

(二)用多种方法促进教师企业锻炼

1.有明确的目标。在企业锻炼前,明确教师企业锻炼的意义和目标,要求教师在企业锻炼期间对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等资料的收集,并有考核指标体系。对科研的教师要提出将教师对专业设计的想法和创新应用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当中,以此提高自己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研室主任要提出熟悉并掌握企业的各种工种及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要学习企业经营与管理理念、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等,以便于制定合乎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总之,要有明确的到企业锻炼的目标。

2.有正规合适的企业。供专业教师挂职锻炼的企业应该是正规的、比较大型的、发展较好的与教师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业。企业选择可以采取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需要,自己联系,也可以从学校建立的实训基地中选择。

3.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成立实践锻炼的组织机构,建立较为完善的、可操作的管理体系及制度。有明确的企业锻炼的教师任务、应承担的相应责任及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实践的积极性,让教师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严格考勤制度。同时,学校要与企业加强交流,让企业对教师的锻炼给予重视。

(三)从多个方面评估教师企业锻炼

1.岗位任务。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岗位应与课程基本对口才能学以致用,岗位契合度与岗位层次则是评价教师岗位任务的。岗位契合度是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岗位与所任课程的对口程度。岗位层次是教师到企业工作岗位上从事哪个层次的工作。评价要从教师下企业锻炼前,专业研究室、系、人事处等相关部门结合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对教师本人提出的下企业锻炼目标、计划、进度,预期取得的效果以及企业规模、发展前景及企业代表性等进行审核,评价其是否与教师所在专业及所担任的课程的匹配度。

2.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教师到企业锻炼是为了提高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是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的提高。职业技能是能否胜任岗位工作、工作质量是否达到或超出企业要求。这两方面的考核,学校可设评估考核工作委员会,根据企业地点,划区域对教师进行评估考核。可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以及教师教学水平是否提高、是否完成与企业锻炼相关的课题、论文或者校企联合编写教材等进行评估考核。企业可根据教师完成的工作量,工作进度与质量对教师进行评估考核。

3.下企业锻炼的材料。教师到企业锻炼的过程中,要填写企业工作日志,撰写企业工作总结。对教师而言,撰写工作日子和总结是一个总结反思过程,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企业工作成果,对学校而言,企业工作日志和总结所包含的信息对教师进行考核的原始依据。在考核的方式上,考核小组在审核教师下企业锻炼的资料的时,可根据材料内容提出相关问题,由下企业锻炼的教师进行答辩。依据资料和答辩情况进行评估考核。

作为一个在学校从事多年实践教学的实践者、见证者,我认为,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固然重要,学校和企业能否达成“双赢”模式才是核心,“企业见不到利润,学校劳民伤财,再多的政策也没有意义[2]。”高职教师下企业锻炼,需要学校、企业多方面的配合,现代学徒制的推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以教师下企业锻炼,校企深度合作,促进现代学徒制的推进。

参考文献:

一线挂职总结范文第5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挂职锻炼心得体会范文合集,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挂职锻炼工作总结范文参考一

根据学校推荐和教育局安排,我于20xx年8月30日来到中学进行为期一年的青年后备干部挂职锻炼,挂任中学德育处副主任一职。现已时过近半,特总结如下。

鉴于学校的实际状况,苏苑中学没有给我安排具体工作,主要是在完成必须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协助开展学校各类德育活动,一个学期以来,我自觉服从安排,用心争取主动,不断总结别人好的经验,学习好的做法,理解新的观念,较好地完成了挂职锻炼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虚心学习。

除自觉参加有关会议,还用心主动学习苑中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学到手、学进脑,在学习的同时,经常和苑中的领导干部、同事们一齐交朋友、话家常。并把我们中人的热情好客,追求提高,团结稳定介绍给苑中的各位朋友,并始终当好友谊的桥梁,连接两校的友谊,把真诚、团结、互爱的心相互传递,以期对两校的共同发展起推动作用。

二是深入思考。

无论是学习阅读苑中的各类文件,还是参加学校的各个会议,随时注意用自我的思维反思自我以往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坚持取人所长,弥补以往工作过失。始终不忘对照自我工作的实际,做深度思考,从中探索别人好的经验,透过学习从中使自我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思路进一步开阔,脑筋进一步灵活,进一步增强职责感和精神动力,为今后工作奠定基础。

三是加强沟通。

加强和苑中干部交流并融洽感情,上班瞅机会,下班抓机会,虚心做他们的学生,诚心和他们交朋友,并相互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努力融汇到苑中的各项活动中去,深入到苑中的教师干部中去,加强了沟通,结交了朋友。

四是严格要求。

挂职一个学期以来,我能克服路途较远的实际困难,严格按照苑中作息时间上下班,不迟到早退,有事请假打招呼。上班时认真学习,认真完成教学及管理任务,并在不干扰、不添乱的前提下,随时注意与苑中领导和有关科室沟通交流。坚持多听、多看、多学,做到边学习,边交流,边思考。尊重领导,团结周围同志。一切行动服从组织安排,严格按照既定日程及资料开展工作,从未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一个学期来,透过交流、学习,对苏苑中学在努力打造“活力苑中”的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获得了许多新信息、新思想、新观念,学到了很多新方法、新知识、新经验,尤其是在我所挂职的德育工作中受到很多启发。

启示一:转变教育理念是关键。我们的学校为什么总是把学生仅仅当作是教育的对象来看待呢而没有注意到学生才是德育工作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看来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有实践才行,单单培训了教师的理论知识,离这个理念还有很远的距离。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德育机构,开展和加强德育观念理论的研究工作,尽快改变德育工作滞后于社会现实生活、滞后于学生思想变化的现状,实行知行统一的科学化原则和重学生品德素质的构成性和发展性评价原则进行育人。学校德育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联系,要与学生的生理、心理成长规律相联系,要与学校工作实际相联系。

启示二:更新教育方法是正路。我们的教育方法大多停留在教师对学生的检查批评整改的形式上,教育方法简单,教育手段单一,教育效果低下。为什么我们不能够改变一下管理者的主体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够改变一下学生干部的作用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取得家长的支持呢抓好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职责。要建立和完善中学生德育管理机构,吸收学校、家长和社会代表参加,定期研究学生思想现状和对策。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要实行统一的德育资料、统一步调、统一方法和措施,实现齐抓共管的局面。这样既可避免存在于少数学生中的不健康东西在社会上找到“避风港”,又可使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得到系统全面的管理。三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增加德育的整体效益。

启示三:积淀优良传统是起点。没有文化积淀的学校不能算名校,同样,没有优良传统的学校不能算好校。有优良传统的学校,学生会以学校的传统为荣,新生一到学校就被这些传统所感染,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就油然而生了。

启示四:结合本校实际是活路。把先进学校的先进经验和本校实际结合起来,对借鉴就不会生吞活剥了。就如苑中的德育工作方法,虽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但也不是全部都适应我们学校的。

透过一个学期的挂职锻炼,使我思想得到了解放,观念得到了更新,同时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经验,增长了才干,各方面素质也有明显提高,收益颇深。在以后的挂职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加强个人学习,用心主动地深入苑中的各项教学教育管理实践中去,提高自我各方面管理潜力,同时我们还要继续加强与直中学的联系,尽最大努力地利用好挂职锻炼期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为促进两校教学合作,为实现两校共同发展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教师挂职锻炼工作总结范文参考二

在学院及系部支持下,我于20xx年3月至5月,在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株洲分所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企业挂职锻炼。挂职期间,全程参与了该事务所承接的长沙某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管理咨询项目,以下是我此次挂职锻炼的工作资料与收获体会:

一、项目背景与工作资料

此次与天职所签订管理咨询业务的是湖南一家经济型连锁酒店,近年来随着经济型酒店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人工成本提升等因素可能对酒店未来的资金、盈利本事和利润水平产生较大影响。同时随着酒店规模的不断扩张,管理层级的增加和管理幅度的增大导致公司的财务管控风险不断加剧。另外,为了适应公司扩张的需要,财务人员规模也随之扩大,新进人员增多,这些因素对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这次的项目目标主要是设计该酒店的财务管理制度,指导公司及其下属分店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梳理公司财务管理相关流程、提升公司财务管理水平与监控本事。

此次管理咨询的业务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现场调研阶段,对公司管理层、财务部、审计部、工程部、行政部及其他相关部门与人员进行现场调研,了解公司相关工作流程、权责、工作资料、管理活动、相关制度等资料。第二阶段是工作成果编制阶段,对现场调研取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工作成果;第三阶段是工作成果讨论阶段,与公司相关人员就工作成果的资料进行讨论,完善相关资料。第四阶段是修改与交付阶段,针对以上相关意见的基础上工作成果进行修改,构成正式稿成果交付。

参与该项目的总共有四人,项目经理将任务进行分解,安排给我的任务是编制编制酒店的资金管理制度与财务人员岗位职责。虽然我在企业从事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长达二十年,可是酒店的财务管理与工业企业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经济业务处理没有工业企业的复杂,管理着重点在资金监控上,所以资金管理制度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在经过一周的现场调研,我针对酒店的具体情景,参考了其他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先进经验,与酒店的财务财务中心总经理与财务部各岗位的人员交换意见后制定了酒店资金管理制度,资料涉及资金计划、资金支付、资金监控、现金管理、银行帐户管理等,同时用VOSIO软件编制了与资料配套的资金管理各分项的流程图。并且根据资金管理制度编制了内部权限控制指引及相关的资金表单。

在制定财务人员岗位职责时,参考了酒店原有的制度,根据酒店这次的人事改革,对岗位安排进行调整,围绕资金管理的要求,对财务各岗位的职责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二、收获与提议

经过这次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学习,不仅仅了解了事务所工作的主要职责范围、机构构成,了解了最近的会计政策法规,并逐渐熟悉了管理咨询业务的流程以及关键步骤。并且对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经营管理模式与财务管理也有了大致的了解,体会到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职责的重要性。无论从社会发展还是企业生存,完善的财务制度是至关重要的,而作为事务所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同时应具备较好的业务本事和身体素质,这样才能很好的适应并胜任这一重要的工作。此次挂职锻炼,除了提高了自身的职业素质,让我对学院的人才培养的改革也有进一步的认识。

尽管近年来,毕业生就业难,但企业选择贴合自身要求的会计人员,尤其是电算会计人员并不容易。经过这次锻炼,我认为,原因有两点:其一,较难找到同时了解企业所在行业、了解企业所用软件、知晓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并能快速融入企业的会计人才;其二,除专业素质外,较难找到综合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尤其是沉稳细致,吃苦耐劳的会计人员。所以,我认为在会计教学中应当做如下改善:

1、确定应加强的人才素养培养资料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对人际关系、分析本事进行培养。具体来说更应侧重以下四种素养的培养:

(1)具有较高的职业确定力;

(2)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

(3)具有搜集、获取、提炼信息本事;

(4)具有组织、协调和沟通本事。

2、确定课程改革资料

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实践课程的教学,课程体系更需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必须加大现场教学、实验和模拟实训,开展“工学交替”等实践教学。在会计课程改革中,应以会计工作流程为基础对课程体系进行构建以岗位本事为核心确定课程建设方法与资料。实际上,学校、任课教师无法全部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训、顶岗实习,那么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注定要走“以仿真教学为主,企业实训为辅”的路。而教师对企业会计实务工作了解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仿真教学的“仿真”程度,也直接影响到专业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的贴合程度。所以,企业挂职锻炼应当是长期的,普及到大部分没有企业实践工作的教师。

3、以岗位本事为核心确定课程建设方法与资料

会计专业核心本事模块,具体可分解为会计实务处理模块和财务管理与审计实务操作本事模块。围绕这两大模块,经过对原先会计专业主干课程进行解构,以职业岗位核算本事和人才培养基本规格要求为依据,确定专业核心主干课程。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将核心本事模块进行本事细分,根据细分的各项本事,组合课程,才能课程中知识点相互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避免简单重复或遗漏,有利于学生理解系统的专业训练,提高教学效果。

如:出纳业务处理本事应掌握核心课程为基础会计、出纳实务课程;会计业务处理本事应掌握会计实务和会计模拟实训(分岗位)课程;财务分析本事应掌握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职业素质本事应掌握财经法规、人际交际、会计职业道德、管理学、ERP沙盘模拟等课程。

根据上头两点对会计专业进行重新课程体系构建,构成有利于组织教学,贴合高职教育理念的新的课程体系,为企业、为社会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4、结合企业实际,确立科研方向

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许多财务处理、税收筹划、优化业务流程等问题、有些问题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盈亏和生存发展问题,他们也十分期望能得到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帮忙,这些企业需求为我们供给了科研方向。

这次很感激学院与系部领导,作为天职所与学院进行校企合作签约后首位派出的教师,让我有一个这么好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在挂职期间,我严格遵守天职所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考勤制度,进取独立完成管理咨询的工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主动请教天职所的注册会计师。坚持撰写挂职学习日记,记录学习期间的点滴收获,虽然这几个月的挂职不能解决很多问题,但这是专业课教师很好的一种培训模式,是我今后继续加强实践锻炼的开端。也是增加我们教师“一桶水”的份量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教师挂职锻炼工作总结范文参考三

20xx年10月12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根据伍家岗区教育局的要求,我来到了伍家实小挂职学习两周时间,这对今年刚刚走向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岗位的我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倍加珍惜,在过去的两周时间里,我充满着感恩之心,洋溢着感激之情,感激教育局领导为我们供给宝贵的学习机会,感激伍家实小为我们搭建学习的平台,也感激中南路小学的教师们对我学习的支持,分担了我的很多工作,让我能静心学习。在实小这座文化氛围浓厚、学习风气醇厚的美丽学校,我感动于实小管理者的忙碌,感动于实小教师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感动于学生们的多才多艺,感动于实小深厚的文化精神,有很多收获,也有很多的思考。现将挂职以来的学习情景和体会、感受总结如下。

一、挂职学习基本情景:

挂职期间,我先后参加了宜昌市习作研讨会;参加挂职学校教学研讨活动1次(余新艳教师参加省骨干教师说课数学案例展示活动1次);参加学校行政例会、全体教师会、教研组长会各1次;参加湖北省“先锋中队”验收准备工作(先后参与广播室布置、参与“诗情华彰”大型经典诵读展示活动演练2次);参加了学校少先队建队日活动;编写了1—6年级数学月考试卷;学习了《学生第二》、《副校长:有效学校领导的关键要素》两本专著,学习了《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并摘抄了笔记;坚持每一天写挂职日记。在此期间,有两个半天时间回中小整理特色学校档案。

二、不断创新,让实小站得高、看得远。

不断创新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动力,从20xx年以来,实小走在校本研究的创新之路上:从课例研究到案例研究,从推门听课到白纸化备课,从教育教学叙事到专题反思叙事,从读书摘抄到二次阅读,从校本教研活动到这学期的“智慧”教师行动计划,总是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推进,教师不断的提高,学校在不断的发展。在实小这两周,我亲身体验到了“创新”在实小无处不再。

制度创新是实小不断发展的保障。制度管理是学校管理十分重要的手段,实小的制度建设完善,所以来到实小,我十分期望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想“拷贝、复制”回去。当我和教科室的周主任谈及这一问题时,她告诉我,其实制度本身没什么,制度管理的关键在于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进行修改,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唯有这样制度才能不断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有些制度每年都在不断的修订。这番话让我深受启发,制度的最终目的什么,这是作为刚接触管理工作的我应当思索的问题。

管理创新是实小不断前行的动力。实小管理创新之处很多,最让我们惊叹的是校本研究活动中实施教研组长负责的管理制度,实小各学科(包括小学科、兼任学科如科学学科)的校本教研活动、大型展示活动都由组长们挑大梁,由组长负责组织、安排活动,进行专业引领,进行常规管理,组内教研氛围十分浓厚,教研组管理成为教学管理至关重要的环节,实小是怎样打造这样的教研组、培养这样的组长的呢?这都是学校打造学习型组织的成果。

其实,在实小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教师们的创新之举,在建队日活动中,教师拿着无线话筒用mp4放音乐,艺术组的教师们用线装的课题档案古香古色……

学校创新从何而来,从学习分享中来。实小有扎实的学习分享制度,包括行政学习分享、教师学习分享,行政领导的“学习分享”活动分三步走,首先由一位领导介绍自我推荐的文章并谈自我的体会,然后由其他行政领导结合文章及自我的工作谈自我的体会,最终由胡校长做精彩点评,每一次的学习分享活动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升华。这样扎实的分享活动促进了每个人思维的脑细胞,极大的激发了大家的创新意识。

三、实干作风,让实小走得实、走得稳。

在实小,有一支作风实的“铁”班子,从胡校长到班子每一位成员都有着扎实的工作作风,他们的下班时间是每一天晚上十点,刚到实小第一天,五点已过,我和一同学习的詹校长没有动,准备和大家一齐下班,胡校长催促我们下班,笑着说“我们一般都十点才下班”。作为名牌学校,承担的任务、举行的活动之多是我们没法想象的,作为名牌学校的校长,胡校长的忙碌也不是我们能想象的,我深深感到胡校长是一位指挥者,对宏观、微观的准确把控,对目标、任务实施过程全程监控,进取参与。在胡校长的带领下,班子成员群策群力,和衷共济,同心突进。学校四大管理中心齐头并进,高效务实,体现关注细节,注重实效;把握方向,聚焦问题,落在实效,是一支充满正气,紧密合作的领导团队。“学在前,写在前,做在前”这就是实小的领导团队,在他们率先垂范引导下,实小的教师团队构成了扎实的工作作风,“要做就要做好”已成为每个实小人的共识,让我们惊叹不已!

一线挂职总结范文第6篇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中国将取代法国和美国成为世界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家。那时,估计每年将有1.3亿游客前往中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受“假日经济”、“入世”、“申奥”等积极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10年全年国内出游人数达2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580亿元,增长23.5%。入境旅游人数13376万人次,增长5.8%。其中,外国人2613万人次,增长19.1%;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764万人次,增长3.0%。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旅游者5566万人次,增长9.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15.5%。国内居民出境人数达5739万人次,增长20.4%。其中因私出境5151万人次,增长22.0%,占出境人数的89.8%。对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旺盛。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旅游业需要大量的旅游类专业人才,旅游教育是我国旅游业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旅游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就必须要有一大批从事旅游专业教育一线的专业教师,尤其是在校外实习期间的指导教师更为重要,他们的职业能力是学生校外实习顺利有效进行的有力保障。

二、研究思路

目前关于校外实习期间指导教师的职业能力的相关研究也有一些:有人认为,强调系统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有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1];有的认为,教师实习指导,由一般性指导向为实习生提供准确、及时、全方位指导转变[2],还有的谈到了优化“双师”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实战”能力[3]以及教师应具备专业企业实践能力如:拥有所从事专业的企业实际工作经历,定期深入企业管理或服务,挂职学习等[4];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最终要具备三种能力:一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和管理能力;二是理论和技术的转化能力;三是社会综合活动能力。要使学生具有这样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具有这样的能力[5]。以上诸多学者的研究开拓了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视野,并对高等旅游院校的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有了初步研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以上的研究着重于研究酒店实习生为主,人才培养模式等,附带介绍了一些指导教师的研究内容,对高等职业院校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职业能力的全面研究仍然较少,而指导教师在实习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的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职业能力进行研究探讨。

三、目前校外实习指导教师面临的问题

在旅游类专业校外实习期间,学院(尤其是指导教师)、学生、企业是取决于学生的校外实习质量的三个主要因素。而指导教师是否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对于保证学生实习的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职业能力一般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应具备的相应能力。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职业能力是指在校外实习期间,指导教师所应具备的相应能力。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学校教育在空间上的延伸,场景的改变,由教室转变到企业,指导的环境在企业,指导的对象是实习生,接触的人员是企业人员,这是一种较大的变化;而学生从单纯的校园环境来到企业这样一个大的复杂的环境中,从在校生变成了实习生的角色的转变,学生自身的转变也是很大的。要使实习生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使其综合素质提升,指导教师首先就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如何使实习生在实习中真正有所收获,除了酒店和他自身以外,对指导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旅游类专业校外实习指导教师面临如下一些问题:

(一)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不足

1.专业知识不足。专业知识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学院派出的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是班主任、辅导教师或学院的富余人员,根本就不是专业教师,他们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还可以,但是在专业知识上对学生的帮助很小;另一方面即使学院派出的是专业教师,但大部分专业教师也没在企业做过,学院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大学毕业后到学校来教学的,所学的专业知识就是书本知识,尽管在企业可能有过短暂的实习,但学得不扎实并且和实际联系不紧密,关键问题是书本知识往往滞后于现实的发展,到了企业实际应用时已经落后于发展了。

2.实践技能不足。旅游类专业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要求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如导游专业导游的讲解能力和带团协调能力;酒店专业的前厅、客房的服务能力、餐饮服务的能力等,都需要有较强的实践技能,而学院的教师绝大部分没在企业做过,理论知识还有一套,可具体的实践操作可不是看看书就能解决的,若指导教师对旅游类实践技能知之甚少,酒店岗位操作一窍不通,则对整个实习工作是无益的。目前“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是比较缺乏的。

(二)综合素质欠缺

通常情况下,指导教师在学院这样相对单一的环境中工作学习,接触的对象是教师或学生,面临的问题不是很复杂,对其综合素质的要求相对并不高。而实习时面对的是社会,不同类型的企业:旅游社、旅游公司、景区、酒店和餐饮店等企业;不同的部门:总经办、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不同的人:企业的经理、主管、领班和一线服务人员、各种类型的客人;因为是服务行业,很多突发事件可能发生;学院与酒店、实习生之间关系的处理等,面临的情况是很复杂的,需要指导教师具备很强的综合素质,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若指导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欠缺,会使很多工作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三)实习制度不完善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套完善的实习制度是顺利完成校外实习的重要保证。管用、可行和有效是校外实习制度建设的关键。要根据实习情况的进展,针对一些在实习期间容易出现的问题,制度也要不断修订,以适应发展的要求,使之切实可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外实习活动的开展由于种种原因:经验不足、领导重视程度、各方协调等,实习制度建设很不完善,形同虚设。有的学院由教师将实习生带到实习企业后,教师就返校了;还有的实习生在实习企业出现问题了,学院才出面来解决。实习指导教师形同虚设,根本就没在企业工作,也没有管理学生。由此可以想象实习生在企业的感受,这是目前一部分实习生认为自己在企业就是廉价劳动力,对实习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之一。

四、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北省内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旅游高等职业学院。长期以来学院坚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职业能力建设上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和方法,同时针对上述诸多问题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一般而言,“双师型”教师是指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专门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既有专业理论水平又有专业实践技能,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

1.挂职锻炼。要使专业指导教师具有理论转化和技术转化的能力,就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校企结合,教研结合。在运用这种模式时,由于理论实践阶段是在酒店进行,是专业指导教师接触行业、了解行业、积累行业经验的好机会,学校方面应安排专业指导教师跟随学生到酒店进行实践。专业指导教师一方面以带队教师的身份管理学生,一方面以学员的身份向酒店的资深员工以及管理人员学习取经。这无疑是专业指导教师学习专业技能、积累行业管理经验的良机,从而可以解决新高职院校专业行业经验先天不足的问题[5]。学院要求酒店管理专业的中青年教师在酒店挂职锻炼,要求指导教师在酒店的具体岗位任职,做具体的事情,学习酒店的管理及运营,如挂职前厅部主管、客房部领班或经理助理等职;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期间一直要深入酒店,和实习生、酒店方长期在一起工作生活;对指导教师是一次行动导向的学习过程,真正实现指导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还可为酒店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提出宝贵的意见;指导教师亲自在酒店具体岗位工作,给实习生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指导教师对学生不懂的专业问题可以进行现场解答,针对酒店方管理与相关岗位工作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比如:学生工作轮岗的问题、酒店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工资福利待遇问题等,以此提高指导教师的双师素质。挂职锻炼不仅能提高指导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还能提高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一个具有良好沟通协调能力的指导教师,就如同质量上乘的剂,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使很多工作事半功倍。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学生态度端正,工作积极,和实习带队教师经常沟通,卓有成效地完成实习任务。近几年来学院已连续派出11名中青年教师分别到各旅游企业挂职锻炼,其中在酒店挂职锻炼的有6人,分别在宜昌的均瑶大酒店、葛州坝宾馆、桃花岭饭店、义乌国际大厦、东阳海德建国大酒店、杭州君澜大酒店等酒店,这些酒店为五星级或四星级酒店,企业文化深厚,酒店管理规范。挂职教师在酒店得到了锻炼,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有长足的进步。

2.开展培训进修、传帮带及各类比赛,提高指导教师的职业能力。单纯以专业技能作为职业院校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职业能力显然是不够的,指导教师参加培训是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学院派酒店管理专业的中青年教师到旅游类院校进行培训、进修和参观学习,如湖北大学、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等;请相关酒店业的专家来学院培训讲座,如中国葛洲坝集团上海葛洲坝国际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许鲁海、湖北大学的马勇教授、宜昌桃花岭饭店的总经理鲍希安等;“师徒帮带”;酒店主管级以上的管理人员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结对子”,互帮互带;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说课比赛,提高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辅导学生参加酒店类技能比赛,提高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等。在2011年举行的第三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饭店服务)大赛中,学院参赛的二名选手分别获中式铺床项目二等奖和中餐摆台项目优胜奖。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形成了一支基本功扎实、工作作风过硬、沟通协调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指导教师队伍,80%是“双师型”教师。

一线挂职总结范文第7篇

引入一个企业真实设计项目,根据项目完成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展开,细分为11个工作任务:

1.成立项目组。

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企业全程参与,学生、老师角色转换,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全案设计的能力;教学内容包括企业项目见面会,学生角色转换—从学生到项目负责人,教师角色转换—从指导老师到项目总监;教学场地为企业、多媒体教室、工作室、校内实训室之间相互切换!

2.市场调研。

告知学生设计调研的重要性,做任何设计都必须强调“设计之前调研先行”只有调研之后才有发言权,培养学生全面准确调研的能力;教学内容包括项目相关背景、产品属性研究,现有包装、材料、工艺、卖场陈列方式分析,同类产品分析,消费者分析;教学场地为多媒体教室、校外包装市场、企业相互切换,强调理论结合实践,教、学、做一体!

3.项目分析。

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提炼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找到设计的切入点;教学内容包括项目组讨论分析总结,企业参与,项目组向企业汇报调研结果,和初步的设计,教学场地为多媒体教室!

4.材料与工艺。

要求学生熟悉常用包装材料的特性和制作工艺,并能运用合适的包装材料进行创作设计。教学内容包括包装材料实训行现场教学,材料与产品属性的关系,常用材料特性及制作工艺,走访包装材料市场,实地教学;教学场地为材料实训室、材料市场,多媒体相互切换。

5.结构与造型。

培养学生具备运用合适的材料,进行产品包装内部结构和外部造型的设计能力;教学内容以纸制材料包装结构造型设计为主;教学场地为材料实训室结合包装操作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之间相互切换。

6.容器设计。

培养学生具备运用三维造型设计进行包装容器外观设计的能力;教学内容为液体类产品包装容器造型设计;教学场地为材料实训室结合包装操作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之间相互切换。

7.草模试验。

培养学生具备精细手工制作的能力,和细心、耐心的工作态度;教学内容为指导学生进行包装草模的制作;教学场地为材料实训室结合包装操作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之间相互切换。

8.视觉设计。

培养学生具备视觉元素分析、提炼、设计排版的综合设计能力;教学内容包括视觉设计构成要素,视觉设计的构思方法,视觉元素版面编排设计;教学场地为包装设计多功能机房。

9.制作与印刷。

要求学生掌握包装印前的印刷常识和印后的各种印刷工艺流程;教学内容包括包装印前印刷常,包装印后各种印刷工艺流程,考察包装印刷制作企业;教学场地为多媒体教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0.项目提案。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设计过程提案汇报的能力;教学内容为企业参与,项目组向企业汇报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案;教学场地为企业、多媒体教室。

11.总结分析。

培养学生善于总结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为指导学生撰写项目总结书;教学场地为多媒体教室

二、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针对上述课程体系的11个教学任务,在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首先是四合一教学模式的导入。

1.教室和设计工作实训室合一。

教室和设计工作实训室的合一,实训室的设计模拟设计公司办公的格局,有集体讨论听课区、设计区,制作区,作品点评提案区,加强实训室的设计氛围。再次是教室和企业办公室合一,学生在专业课程期间、定期安排到企业进行实习,学习、实习交替进行,实现教室和企业办公室的合一

2.指导老师和企业项目负责人合一。

指导老师和企业项目负责人合一:①学校灵活调整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和课时计算方法引进更多的企业一线设计师到学校任课;②从企业兼课到企业深度参与设计专业课程结构,让企业设计人员成为教学团队的中坚力量;③企业为教师提供挂职岗位,专业教师得到更多的一线实践机会和经验;④通过深度合作,企业设计师带来大量的实操项目、专业任课老师通过挂职锻炼积累实操项目,学生得到大量进行实操训练的机会,最终实现企业、学校,项目负责人、指导老师之间的角色互换合一。

3.学生和企业设计师合一。

因教室和工作实训室的合一,学生在工作室内完成角色的转换;因教室和办公室合一,学生在实习学习过程中完成角色的转换;因指导老师和企业项目负责人合一,学生在实操训练中完成角色的转换。

4.理论教学和动手实践合一。

艺术设计类专业技能强调动手能力,实做的能力,这就需要有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践操练!但高职教育也决不是单纯的培养技术操练工,实践操练应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支撑,如何有效的将理论知识灌输在实践操练中?这里提出理论教学和动手实践的合一,强调边实践操练边理论教学,边理论教学边实践操练,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互补,缺一不可。其次是多形式的教学环境更替。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场所,校内包装材料实训室、包装制作实训室,电脑后期处理实训室,多媒体教室,校外个大商场、超市,材料市场,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等,学生在各种教学场所中进行角色的转换,实现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模式。再次是启发式、鼓励式、卡片式、头脑风暴式等创新教学方法的交替循环实施。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采用过程评价的方式,按单元教学独立评价,每个教学单元根据工作任务设计要点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的标准侧重点会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工作能力去衡量,同时每个教学单元的评价成绩汇总取一平均分为课程的平时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75%,其中包括企业对于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给予的成绩,如“项目分析”和“项目提案”单元教学中,企业直接参与到教学中,教学评价的标准以企业的要求为主;在注重学生工作能力培养的考核,同时也强调学生综合创新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考核,占课程总评成绩的25%。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评价,按各工作任务的评价成绩和综合创新素质、职业素质考核成绩直接生成。课程评价应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素质及能力。

四、结语

一线挂职总结范文第8篇

人才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供电企业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培养“高精尖”型的技能、技术、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举措,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如何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工作、为企业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通过对所属EZ供电公司(地市级供电企业)的调研,分析了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打造供电企业人才培养模式“升级版”的若干建议。

一、EZ供电公司人才培养工作现状

近两年来,EZ供电公司树立了“人人都是资源”的人才理念,在人才选拔培养上变“相马”为“赛马”,人才培养工作充满活力。但是,由于受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限制,EZ公司没有自身的培训基地和师资力量,技术沉淀不够,在人才总量与人才结构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对公司的又好又快发展支撑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才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高精尖人才匮乏。截止2012年末,EZ公司在册全民职工1058人,大专以上学历735人,占比69.21%,中级及以上职称179人,占比16.85%,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539人,占生产岗位人员的75.28%,地市级专家人才4人,省公司级专家人才1人,人才当量密度为0.8791。随着电网科技的发展,电网自动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员工的技术和技能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人才队伍难以跟上公司科学发展的“脚步”。

第二,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健全,未形成人才培养工作合力。EZ公司由于多方面原因,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人才培养工作难以形成合力。公司、二级单位和基层班组(站所)的人才培养职责不清晰、网络体系不健全;公司对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对各类人才培养方式、考核评价、激励引导等方面的制度和机制不够完善。职责、目标和制度体系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第三,人才培养方式不够丰富,人才培养效率有待提升。EZ公司人才培养手段比较单一、层次单薄、供需脱节,严重制约了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从纵向上看,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生产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理论培训、专业调考和技能竞赛等传统模式;从横向上看,人才培养重“专业对口”、轻“专业适应”,重“主营专业”、轻“小众专业”。人才培养的效率难以提升,人才资源对公司发展的支撑乏力。

二、对地市级供电企业打造人才培养模式“升级版”的建议

根据对EZ供电公司人才培养工作现状的分析,笔者以为,供电企业要实现“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战略目标,加快高精尖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需切实做好“三分、三径、三工程”人才培养提升工作,打造符合供电企业实际的人才培养“升级版”。具体来讲,就是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分层级制定培养计划、分阶段落实培养目标、分类别执行考核标准”(简称“三分”)为基础,以“学历提升途径、职业技能等级提升途径、专业技术资格提升途径”(简称“三径”)为手段,大力实施“人才接力工程、专才培育工程、将才提升工程”(简称“三工程”)。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实施:

第一,“三分”打基础。一是分层级制定培养计划。为落实各层级的人才培养责任,形成人才培养工作合力,供电企业本部、县公司(直属单位)、基层班组三个层级要分别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形成符合实际情况的中长期《人才培养工作规划》。地市公司层面,要根据《人才培养工作规划》和年度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各类人才队伍培养计划,加强人才培养资源的整合与投入;县公司(直属单位)要根据公司人才培养计划,结合本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制定技能、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实施细则;基层班组根据上级的总体计划和实施细则,制定具体的落实计划。各层级的人才培养工作计划制定后,要统一公布,充分吸收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分阶段落实培养目标。在地市级供电企业各层级人才培养工作计划定版后,各单位要选择每个专业的具体培养对象,再根据培养对象所处的培养阶段,因材施教地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设置时,要区分是新入职员工、转岗员工、骨干员工还是核心员工,每个员工的培养目标要与其所处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保持一致,让每位员工都能够找到切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目标。三是分类别执行考核标准。在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确定以后,地市供电企业要分层级与被培养对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协议中明确被培养对象在培养期限内必须完成相应的培养任务,以此作为考核依据。生产技能类要完成相应专业的QC攻关课题、取得相应专业的技能等级;专业技术类要完成相应专业的科技创新类项目或论文,在专业竞赛或调考中取得靠前名次;经营管理类要完成相应专业的经营管理考核指标、调研报告或论文。

第二,“三径”促提高。一是提升学历教育层次途径。供电企业在学历教育方面要加大投入,加强与电力类高等院校合作,联合开办高升专、专升本、研究生班等后续学历函授班,为员工实现学历提升创造良好的平台,同时制订相关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学历教育。员工通过学历教育提高自身专业理论水平,以利职称申报、评级取证等。二是提升专业技术资格途径。要认真摸清员工队伍专业技术资格基本情况,按具备申报条件的时间节点,对人员进行归类。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激励措施、落实考前辅导培训项目等多种手段,为员工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提供贴心的服务,逐步提升员工队伍的专业技术能力。三是提升职业技能等级途径。随着工资改革持续深入,技能鉴定持证情况与工资直接挂钩,加之技能津贴、技能专家等各类激励措施向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倾斜,极大地激发了员工对技能鉴定工作的积极性。供电企业要利用这一有利政策,加强员工申报技能等级鉴定有关服务工作,有效引导人员合理向技能岗位流动,逐步解决结构性缺员问题。

第三,“三工程”助发展。一是通过实施“人才接力工程”,培养技能人才。主要培养方式有四种:入职培训――在新员工参加国网公司和省公司岗前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地市供电企业可以开展形式和内容丰富的入职培训;导师带徒――对近三年参加工作的新进员工,开展“导师带徒”活动,签订师带徒协议。在日常管理上,从现场传帮带、月度小结、季度座谈、半年总结,到年末考评表彰等各个环节形成闭环管理机制;技能培训――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适应性培训,对班组一线员工的技能培训采取岗位实操技能和专业理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班组内部“手把手”微型培训课堂活动,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对抗赛;考前培训――针对员工迫切需要得到技能鉴定、职称评定、注册师考试、后续学历教育方面的专业指导,企业要对员工档案进行跟踪,排序各类考试时间节点,做好“点对点”服务工作,提高职工参加各类资格考试通过率。二是通过实施“专才培育工程”,培养技术人才。主要培养方式有四种:技术挂职――选派专业技术骨干到省公司有关专业部门和直属单位开展技术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电网规划建设、电网运行、电网检修、智能电表运维等专业技术知识;轮流实训――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实训基地,组织各基层单位班组开展岗位技能实训,全员每年轮训一次,每次轮训时间不少于一星期;跟班实训――要充分整合电力设备厂家的技术培训资源,每年选派部分紧缺专业技术人员到变压器公司、二次保护设备公司、智能电表公司、集抄设备公司等厂家开展跟班学习,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设备应用维护和故障处理能力;工程锤炼――依托电网工程项目培养专业人才,做到“学中干,干中学”。选拔专业青年员工全程参与电网工程建设与管理等,将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效果纳入绩效考核管理,进一步提高其技术应用能力。三是通过实施“将才提升工程”,培养经营管理人才。主要培养方式有四种:干部学堂――结合干部大学堂,邀请知名院校专家学者来企业授课,培养干部对宏观经济、电力行业发展趋势等的认知能力;建议企业领导走上讲台为全体中层干部讲课,科级干部轮流就某一领域的专业问题进行讲解,甚至就个别问题进行辩论;政府挂职――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地方政府部门进行挂职锻炼,全面学习新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协助政府部门解决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改善民生等活动中的涉电问题;双向挂职――为加快班组长和一般管理人员的培养,选拔机关部门和基层单位优秀青年开展双向挂职锻炼,即机关部门的一般管理人员下派到基层单位班组挂职、基层单位班组长上挂到机关部门任职;外脑培训――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班组长沙龙”培训班,分批将班组长送到高等院校进行封闭培训。与专业管理咨询培训机构合作,为一般管理人员和班组长举办专项技能提升培训班,促进复合型专家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