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保施工总结

文保施工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文保施工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保施工总结范文第1篇

根据县府办、县政协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对县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以来政协提案办理情况督查的通知》精神(盐府办[2005]号),我们联系本单位对政协提案工作的承办实际,对照有关要求,进行了认真的自查和总结,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这次两办对我局自县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承办情况进行督查的共有件。按提案年份来分,2003年几件、2004年件、2005年件;按提案内容来分,涉及文物保护和设施建设的有件、涉及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有件、涉及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的有件、涉及民间文化遗产挖掘、整理、保护的有件。上述督办的提案,至目前为止,除尚需进一步商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外外,其余件均已办结,并受到委员们的普遍认可。

随着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体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乏关注,政协会议期间委员们对我县文化体育工作一年比一年重视,因此,县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以来县文体局己无形中逐步成为政协提案承办大户。这对于鞭策和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抓好工作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对此,局领导班子统一思想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性,始终十分重视政协提案的办理答复,把提案的办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指定专人负责,及时办理,确保件件有答复,事事有着落,较好地完成了提案承办任务。

一、承办政协提案的主要做法

(一)切实加强提案办理工作的领导,把办理政协提案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紧抓好。

我局对政协提案历来是十分重视的,每年接到承办提案后,局主要领导都要亲自审阅批办提案,分管领导提出具体初步承办意见,并召开会议,部署办案工作。同时,合理安排时间,带领承办科室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到现场调查了解,积极研究解决办法,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置方案,并指定专人和单位及时落实办理。如接到王健飞委员在县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133号提案《关于建议设立陆寅初故居文保点》后,我局即组织文保业务部门集中力量会同澉浦镇文化站、六里村民委对陆寅初故居进行了实地察看和调查。根据陆寅初故居保存良好的现状,我局当即向县文管委提议为下一批县级文物保护点,并建议有关单位积极筹建陆寅初故居陈列馆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把提案办理工作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提案得到及时办理和答复。

三年来我局承办的政协提案共12件,内容涉及文物保护、设施建设、民间文艺挖掘、全民健身、市场管理等多方面.为了使提案得到及时办理和答复,按照局领导的布置,每次都先由办公室将提案进行分类,提出初步意见,然后按业务范围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即机关各科室和有关下属单位,并要求各职能部门落实专人负责,承办期限内由局办公室做好督促检查和汇总工作,坚持做到每件提案答复均与提案人见面,努力提高提案承办见面率和满意率,确保提案得到及时办理和答复。

(三)认真负责,注重实效,积极主动完成提案承办任务。

作为承办单位,我局对提案所涉及的各方面问题,只要有条件解决的,就集中力量抓紧落实。如对纪明珍委员在政协六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建议张元济图书馆合理安排晚上开放时间》的提案,我们就专门与图书馆领导进行商量,采取合理调整职工上下班时间的办法,使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从原来的每周42小时延长到现在每周的65.5小时,基本满足了广大读者的要求。再如接到陆近阳委员在县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137号《关于充分发挥现有体育设施作用》的提案后,我局及时向县府领导汇报,当好参谋,争取重视。同时,抓紧调查研究,周密制定健身苑点建设计划,此外,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确保经费落实。在此基础上组织施工单位加紧施工,确保县城每个社区至少有一个健身苑点,目前全部健身苑点均已投入使用,群众对此十分满意。

对个别提案所涉及的问题,因条件限制一时不能实施,也把它列入计划,想方设法寻找机会,创造条件,争取逐步落实。另外,对提案所提的某些问题,确实不可行的,也能实事求是地说明情由,解释清楚,保证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着落。

二、主要体会

在办理政协提案的工作中,我们的主要体会:

一是领导重视,是我们办好提案工作的关键;

二是深入调查研究,认真解决实际问题是做好办理工作的保证和宗旨;

三是政协提案能从多方面多层次指出我县文化体育建设管理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为文体工作多办实事,少走弯路起着重要作用,为我们作出文体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总而言之,政协提案是推动我县文体事业发展繁荣不断前进的一个强大动力,因而应该而且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文保施工总结范文第2篇

1.博物馆陈展设计要“精”。博物馆一层石器展馆和二层通史展馆陈展大纲初稿已完成,10月下旬将组织省、沧州专家、学者及我市文化名人召开“陈展大纲研讨会”,力争年底前定稿。三层__纪念馆陈展大纲已修改完成,下一步做好纪念馆的设计规划准备工作。继续收集民间散落文物和民俗文物,为博物馆布展做好前期准备。

2.图书馆布展设计要“精”。邀请__远大、__宇东等9家设备公司对图书馆家具、自动化设备、环境装饰进行设计,下一步将组织有关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认真分析对比,并据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招标施工方案。

1.抓准文化品牌。抢抓__协同发展机遇,加强与中央媒体的联系,从九月份开始,组织开展“寻找悦之声”全民歌手大赛,邀请__、__、__*、__等国内著名的文化名人参与其中。大赛主创人员曾多次担任央视及各大卫视众多大型节目的导演,采用“制播分离”的模式与腾讯网和当地电媒体合作播出,全面提升__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十月底将完成录制工作。

9月底,组织举办第五届群众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文艺晚会,创新演出方式,__人演__事,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11-12月,组织开展第十一届农民文艺调演,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2.找准文化方向。继续开展“文化助力美丽乡村”工程,为淀边村农家书屋配发种植业、养殖业等专业技术图书,择优配发舞蹈服装、户外音响和微视听设备;扩大农村广场舞培训班;联合乡、村两级文艺组织,采编精品节目,进行轮回演出。

3. 挖准文化人才。对全市文化专业人才进行摸底调查,建立人才库。组织开展公益文化大讲堂,聘请上级部门或专家对各门类专业型人才开展辅导培训。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志愿活动。引导鼓励文化人才组建__梆子、快板等文化专业团队,并进行重点扶持,发挥专业人才带动作用。

1.严抓非遗保护传承。做好全市非遗项目挖掘、整理的收尾工作,组织专门人员从基础内容到历史价值,全方位总结提炼,辑印成册,出版具有__文化特色的《__印象》。

2. 严抓文物保护。一是开展文化标注工程,对已整理的13处[!]遗存进行筛选、确定,在相应地点做好标注。二是制作“__市文物遗址分布图”,标明全市近200处古遗址、古墓、古城区、革命遗址的分布情况,并注明保护等级、坐标位置等信息。三是启动__古城遗址、__古城遗址、__城遗址、__庙遗址4处遗址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华油任四井、__城遗址、__行宫遗址、__烈士墓等4处遗址申报县级文保单位工作。四是设立一碑两牌,一碑即文物保护标志碑,两牌即警示牌和简介牌。__古城一碑两牌已设立完成,年底前完成其他重点文物遗址的设立工作。

3. 严抓《__文化志》编纂。组织编辑全面反映__文化的《__文化志》。目前大纲已编写完成,下一步将聘请专业编写人员,力争在2016年底完成初稿。

4. 严抓《__文化系列节目》拍摄。做好《__说戏》在国内主流媒体的展播,对__、__等文化名人进行拍摄,同时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进行视频整理,采取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展示__文化元素,彰显__文化魅力。

1.抓好文化产品开发。鼓励引导崔氏毛笔、芦苇画、古建青砖、剪纸等文化产业进行产品开发。对各文化产业项目进行走访调研。组织古建青砖、崔氏毛笔等项目参加省文化厅召开的第四届__省特色文化产品博览交易会及第六届天津滨海国际文化创意展交会,扩大企业知名度,促进企业发展。

文保施工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空调;系统安装;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生活质量整体得到提升,尤其近年来科学技术与现代生活完美结合,使得空调这一科技手段得到较好的运用,也得到长足发展,空调走进千家万户,更好的体现新时期新技术优势及人们整体生活的审美需求。

1空调系统的结构特点

空调系统主要包括主机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风机系统及辅助设备等。

主机部分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及制冷剂等组成。主要功能是将低压气体进行压缩机加压,送入冷凝器冷凝变成高压液体,并将产生的热量输出。

冷冻水循环系统由冷冻泵、室内风机及冷冻水管道等部件组成。从主机流出的冷冻水由冷冻泵加压后送入冷冻水管道,经室内风机盘管热交换后回到主机蒸发器中,完成冷冻水循环过程。室内风机盘管热交换过程就是室内空气与盘管中的冷冻水进行热量传递过程,以达到降低室内空气温度的目的。

冷却水循环主要通过主机内冷凝器传递热量给冷却水,经加压后进入冷却水塔,使冷却塔内的水与外界的大气进行热交换,降低温度后再重新送回主机冷凝器中的循环过程。

接通电源后制冷机首先开始工作,压缩机先将其中的制冷剂压缩成液态,然后输送到蒸发器中与冷冻水进行热交换,再由冷冻泵将冷冻水送到各风机中的冷却盘管中,经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送回到蒸发器中;冷冻回水经蒸发器与制冷剂热交换后,气态的制冷剂被送到冷凝器,在与冷却水热交换后冷却水由冷却水泵送到室外冷却水塔,由水塔风机对其进行喷淋冷却,并与大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去。

2空调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2.1空调风管安装

首先,在风管制作上,要按照实际安装工程的样图来操作,运用平行线、三角线以及方照线的展开法,同时也要注意,在板材下料后压扣前,要进行倒角操作,采用咬口的方式对板材拼接以及圆形风管进行闭合式咬口。此外,对于各种形状的风管边长的规格也要限定,具体为:版欧文保温风管大于或者等于800mm,矩形风管大于或者等于630mm。

其次,关于风管安装是具体步骤上,要根据具体施工的情况,采用吊装的方法逐步连接,先干管后支管的安装顺序。由于安装空调对建筑物的装饰影响较大,所以,首先要进行矫正型钢,认真对风管标高以及位置进行校对,找出吊杆安装位置等,然后在风管顺利连接好后,根据实现连接好的法兰来检查风管安装连接的平直度。

此外,在风口的安装上,要求与风管紧密连接,以此来确保离缝处不漏风,风口的安装要保证表面平整,横平竖直,并且要贴实于建筑装饰面,避免缝隙、漏洞的产生。此外,建筑空调安装中,排烟风口的安装是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做到严密、牢固的风管、风口连接,使其表面平整,便于灵活的调节和使用,同时在安装时要注意风口方向,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操作高度,做好风口连接处的防火系统处理和安排。

2.2建筑空调机组安装

在进行空调和机组安装前,首先要严格按照施工前的标准设定的尺寸进行校对,认真检查钢丝绳、卡扣等部件,在确保没有安全隐患的前提下,进行正式的空调机组吊装,具体操作步骤为:对空调机组吊起至距离基座地面300mm时,垫放橡胶减震垫,再将空调机组放落就位。在放落过程中,要注意机组保持平稳,置于中心,四面均匀。此外,对于空调机组的找平上,可以用螺栓来调节。同时,在空调机组安装中,要注意保持机组的纵向水平度,防止机组内压缩转子的窜动,避免擦伤叶轮和内部汽封齿等不良影响。最后,在空调机组安装完成后,要用木板封闭,搭设护栏等措施来保护安装成品。

2.3风机盘管、布线等设备的安装

在风机盘管进行安装,需要ι璞附行复检工作,保证单机三速试运转及水压试验正常。如果是卧式机组,应该设置支吊架,并将其固定; 做好排水管坡度的设计,保证冷凝水能够顺利的流到设计制定的位置。保证风机盘管与管道的连接正常,一般采用软管连接,其耐压值应高于1.5 倍的工作压力,软管连接应牢固,不得有强扭。积水盘管应该保证严密性,不得出现漏水等现象。布线。做好空调系统的布线工作,一般采用屏蔽线沿冷媒管进行绑扎敷设,室内控制器部分采用穿管暗敷设的方式进行布线,不得将空调系统的电源线和控制线绑在一起,当系统控制线和电源线需要进行平行敷设时,要保证一定的间距,一般控制在250mm以上。绝热处理。在冷媒管的保温层施工时,需要选择保温性能良好的材料,且要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进行施工,保证在冷媒管安装时,要将保温套管穿好,并预留好焊接口的位置,最后进行焊接工作。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不得出现断层现象,要保证保温套管搭接部位的绑扎质量,不得出现漏绑、松动的问题。

2.4系统试运转以及调试

在整个空调机组安装完毕,对通风管道以及部件除尘等工序后,可以对系统运转情况进行调试,在调试前,进行全面设备的检查、全部符合建筑设计、满足具体施工规范和工程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对空调进行运转和调试,以便于在预试的过程中及时的发现安装技术问题,寻找原因,从而及时解决各种安装技术问题,保证建筑空调安装的质量。

3空调系统常见质量通病及处理

3.1结露滴水问题。

造成空调系统在调试和运行中结露滴水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管道安装和保温问题,管道与管件、管道与设备之间连接不严密。造成漏水主要原因有管道安装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施工。管道、管件材料质量低劣,进场时没有进行认真检查。系统没有严格按规范进行水压试验。

因冷凝水管路太长,在安装时与吊顶碰撞或坡度难保证甚至冷凝水管倒坡造成滴水现象;空调机组冷凝水管因没有设水封(负压处)而机组空调冷凝水无法排除。冷凝水管施工安装出现问题的处理办法是尽可能将冷凝水就近排放,以避免冷凝水管倒坡积水或与吊项“打架”现象;柜机冷凝水管应按机内的负压大小设水封,以使冷凝水排放畅通。

3.2空调系统设备噪声过大解决措施

一个好的布局设计是空调系统设备控制噪音的重点。在设计过程中,应标出噪音设备的相关参数要求。空调系统设备安装之前,就应仔细检查未端设备噪音是否超过国家设定的合格标准。如果超过,应立即更换设备或加装消除噪音措施。空调系统中应加大空调送风的温差,尽量减少总的空调送风量。将空调主风管的风速控制在每秒4米以下的水平,各个支管的风速尽量控制在每秒1.5米以下。从而达到各个风口的风速均匀,减少再生噪音。在空调噪音设备的消声器后,风管不宜再设置阀门,以避免阀门带来的再生噪音。风管的安装统一采用减震的泡沫橡胶板吊架,风管穿墙时,要填充消音的材料以减少风管周围的噪音来源。

4结语

空调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关系到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也关系品牌的质量与企业的发展,在具体实践中要加大研究力度,不断总结经验,促进整体质量的不断的提升。

参考文献:

文保施工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中旧村;基础数据调查;虚拟参考站;城市建设

1 概述

城中旧村是指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位于城区边缘农村被划入城区,在区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落。

为科学制定“三旧”改造政策,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需要对全市城中旧村基础数据进行调查。在城中旧村基础数据调查的过程中,政府对城中旧村改造实行全流程全方面的监管,一抓到底,负责到底,推进村民生活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创新。

城中旧村基础数据调查工作的开展,贯彻落实了三旧改造工作“夯实基础,摸清城中村底数”的要求,为科学制定“三旧”改造政策,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提供第一手的调查资料,为更好地满足白云区建设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白云区建设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完善、优质的数据服务,为构筑三旧改造数字平台打下基础。

2 城中旧村基础数据调查的要求

2.1 城中旧村基础数据调查概述

根据《广州市“城中村”(旧村)改造基础数据调查工作方案》和《广州市“城中村”(旧村)基础数据规范》的要求。城中旧村基础数据调查的内容包括:基础地形图测量、人口和户籍调查、土地调查、房产测绘和调查、经济数据调查以及历史文保数据调查等。

根据《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测量实施细则》、《房屋建筑面积测

绘技术规范》、《广州市数字地图测量技术规程》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标准(1:500 1:1000 1:2000)》等相关规范的要求,城中旧村基础数据调查的测绘内容应包括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地貌、植被与土质等要素,并应着重表示与地籍要素有关的各项要素。

2.2 城中旧村基础数据调查的成果精度要求

对于城中旧村基础数据调查中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精度主要包括地籍平面控制点精度、地形图精度和界址点的精度。地籍平面控制点的精度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5cm。地形图中地物点点位中误差小于等于±5cm,地物点间距允许误差不超过±10cm。界址点的精度分两级,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土地价值、开发应用程度和土地管理需要而定。当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间距在50m之内时,界址点与控制点的间距误差限差不应超过(1)式计算结果。

D=±(mj+0.02mjD) (1)

式(1)中,mj是相应等级界址点的点位中误差,D是相邻界址点间的距离,D是界址点坐标计算的边长与实量边长较差的限差。

当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间距在超过50m时,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间距误差精度要求如表1所示。

城中旧村基础数据调查中的房产面积测算包括房屋面积和用地面积测算两类。其中房屋面积测算包括房屋建筑面积、共有建筑面积、产权面积等测算。各类面积测算的边长必须独立测算两次,其较差在规定的限差内,取中数作为最后结果,其间距限差的精度要求由式(2)计算。

式(2)中,S为限差,S为所量算的面积。

3 城中旧村基础数据调查的实施

3.1 城中村基础数据调查的步骤

根据城中旧村基础数据调查的工作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和相对独立性,工作细化分为村民户与宅基地的关系情况调查、历年经济收入分红情况数据收集、村财务年度收支情况收集、现状用地情况调查汇总、土地勘界地类现状调查统计、用地行政许可信息收集汇总、外单位征用用地信息收集汇总、三旧标图建库图斑收集统计、现状建筑测量统计汇总、历史保护要素统计汇总等。其工作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3.2 城中旧村基础数据调查的关键技术研究

3.2.1 虚拟参考站(VRS)动态测量技术

虚拟参考站(VRS)动态测量技术是利用地面布设的多个基准站组成GPS连续运行网络,综合利用各个基准站的观测信息,通过精确的误差模型修正距离相关误差,在用户站附近产生一个物理上并不存在的虚拟基准站,与用户站构成短基线或者超短基线查分,用户站接收该基准站的差分信息进行定位。本项目主要借助广州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城市测量综合服务系统(GZCORS)进行VRS动态测量,实现全自动、全天候实时提供网络覆盖区域的高精度位置和时间信息,可满足城市规划、国土测绘、地籍管理、城乡建设、环境监测、防灾减灾、交通监控等多种现代信息化管理的社会需求。

本项目利用GZCORS测设的控制点作为首级控制点,平面精度可达到±2cm,高程±3cm。VRS动态测量成果广州市似大地水准面(GZGEOID)成果精确地转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3.2.2 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高程计算技术

广州市似大地水准面是迄今为止我国地域最大、精度最高的城市似大地水准面,也是国际上最精确的局部似大地水准面之一,精度可优于±1cm。

如图2所示,本项目新布设的GPS点高程采用静态GPS测量与广州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点联测获得精确WGS-84坐标,通过广州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计算程序得到广州高程。

3.2.3 地理空间数据GIS信息化技术

经过全野外数字化地形测量的1:500地形图数据,仍是属于图面的数据,其属性信息大部分是通过文字注记来体现,不符合空间系统信息应用的要求,需进行数据整理后进行入库。如图3所示。

数字化测量成果数据后期整理入库的实施,需要从地理数据建库应用的角度来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并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融入了数据建库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质量的监督和控制,使整个数据处理过程能真正体现出“合理、准确、科学化、规范化”的特点,使处理后的数据符合数据库的标准能顺利进入广州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为广州市的信息化建设以及相关的综合应用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

4 结束语

城中旧村基础数据调查涵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人口、户

籍调查、土地调查、现状房屋数据调查、村集体经济数据调查、历史文物数据调查等内容,涉及三旧改造部门、规划部门、国土部门、房产测绘部门、镇(街道)、村经济合作社、测绘部门、村民等多方协作,具有“协调难度大、数据量冗杂、质量要求高”的特点。文章在项目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三点建议:

(1)以“沟通机制”为桥梁,为项目协调保驾护航:建立正常沟通机制,建立突况应急预案机制,并定期向业主汇报工作进展。每个村域统一划分好区域由专人负责带测,定期和村委汇沟通,排解村民疑惑,使得调查期间未发生村民阻扰等不良现象。

(2)引入“智能GIS技术”理念,实现各类数据的信息采集、存储、检索、分析、输出和交换功能。建立一个“动态、多源、多维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以满足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以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三标管理体系”为基石,高质量、高效率完成项目。开展院级、专业和部门的三标管理体系文件培训,宣讲关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方针;增强员工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意识,了解三标管理体系文件操作要求,逐步把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要求融入日常生产管理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基于Internet的VRS/RTK定位算法模型及实验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3).

[2]王志武,郑永海.GPS在城市区域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1:120-121+150.

[3]黄声享,尹晖.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第二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4]吴浩,杨剑,黎华.GPS原理及工程安全监测应用[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5]马全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精密施工测量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测绘通报,2010,11:41-45.

[6]陈俊勇,杨元喜,王敏,等.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的构建和它的技术进步[J].测绘学报,2007,1:1-8.

文保施工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物行政执法;现状;问题;对策

近几年来,七台河茄子河区文物部门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关心下,认真贯彻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不断加强文物基层工作,依法保护文物,有效地制止并处理了文物违法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文物部门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和遇到一些问题,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和落实。下面,笔者就近几年来茄子河区文物行政执法情况作一简要回顾,并对今后文物行政执法思路、执法对策,谈谈自己的几点意见。

一、文物行政执法工作现状

近几年来,茄子河区文物行政执法工作,重点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开展文物调查的过程中积极宣传好《文物法》,同时对文物安全情况进行认真的检查,重点检野石刻、古建筑、古墓葬。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纠正了一些不利于文物保护的行为,排除了一些不安全因素。二是配合工程建设,搞好文物调查和勘探工作,以避免文物的损失和可能遭到的破坏。自2005年以来,文物部门先后下发了几个加强文物安全和文物行政执法的文件。例如,区文化体育局与建设局、市规划局茄子河区直属分局联合下发了文件《关于加强建设项目规划建设中文物保护的通知》。今年来各乡村及各投资开发商在工程选址中,都按照规定申请区文物部门到拟定的项目建设地点,进行现场文物调查和勘探。三是认真开展文物行政执法工作。为确保文物行政执法的顺利实施,文物执法人员依照《文物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编制符合本区实际的执法文书如《违法建设停工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等。

二、文物行政执法工作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文物行政部门法制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法治政府的本质要求。文物保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并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文物保护执法队伍的法律意识与执法水平,不但关系到文化、文物事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谐社会的构建以至法治政府的建设。用法制保护和管理好文物,事关大局。

其次,做好文物行政执法工作是提高文物部门地位,扩大文物部门影响的重要手段。切实履行好《文物保护法》赋予我们的行政执法职责,文物行政部门才能有所作为。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有地位才能更有作为。文物行政部门要在全社会树立起良好形象,就要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敢于面对、处理工作中出现的棘手的问题,并应努力在执法中牢固树立职权法定意识、程序法定意识以及权职统一意识。同时,做好文物行政执法工作,也是我们向全社会切实地宣传文物保护法的重要手段。这样才能积极争取到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人民群众对文物部门依法行政的理解、支持和监督,从而扩大文物部门的影响,为依法保护文物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三,文物法制建设是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文物行政部门是代表国家和政府依法管理文物的部门。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者法治意识如何、法律水平高低是关系到文物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文物部门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广义上说,文物行政管理工作者都是执法者,熟悉文保法规,熟练掌握相关的法律程序,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之有规,做到不缺位、不滥用,是对我们工作和素质的起码要求,也是检验文物队伍自身建设好坏的重要标准,更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按照时代的要求,补好法制这门课,提高我们的能力和水平。

二、存在和遇到的主要问题

据资料显示,从全国来看,文物行政部门任务重、人手少,行政执法和处罚工作在各项工作中普遍处于被动和劣势地位。文物行政执法专职机构不健全,执法责任不明确。有的地方文物行政执法信心不足、不敢执法、程序不熟、方法不够,造成执法不力。出现“文物执法难”、“以权压法”、情大于法的现状比较严重。一些地方或者个别单位和群众,不依法履行报批程序,擅自修缮文物,甚至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乱搭乱建,违法进行工程建设,对文物本体从周边环境造成危害。

茄子河区文物行政执法工作,同大多地区相比,起步较晚,正式开展文物行政执法工作,刚刚两年。文物执法人员没有执法经验,人手少、经费保障不足,也没有专门的执法交通工具,当前和今后文物行政执法任务相当繁重、艰巨。自2005年以来,在文物行政执法中,茄子河区文物部门根据国家文物局三次文物行政执法专项督察的指示精神,有些问题得到解决,但有些问题仍然存在;文物安全工作不尽完善;规章制度不健全;存在文物安全隐患的单位整改不到位;还有法人违法现象;某些单位利用文物资源进行旅游开发,不履行审批手续,擅自进行。

三、文物行政执法的思路和应采取的对策

我们采取的文物行政执法的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紧紧依靠党委政府,把文物行政执法工作作为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视为文物工作目标的重要内容,以推动文物工作在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健康发展。把推进文物行政执法工作与抓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从制度和程序上避免涉及文物建设项目违法施工破坏文物行为的发生。切实做好项目建设工程选址的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工作,把好行政审批关。从本地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区各项基础工作都有明显的进步,文物日常管理有序。回顾前段我们所做的工作:

一要认真学习各项文物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熟练掌握行政执法要求和程序,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弄清楚文物执法主体应包括哪些内容、当前的执法重点、目前执法程序需要完善的环节。进一步坚定文物行政执法的信心和决心,提高同文物的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自觉心和积极性。及时总结经验与发现问题,多请示、多汇报,积极争取本级政府的更多支持。

二要不断加大《文物法》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文物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基层文物行政部门和教育、新闻媒体等部门要协同配合,采取“新闻报道、举办展览、送展下乡、印发传单、制作板报、口头演讲、举办有奖知识竞赛、书写墙壁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还可以利用乡村大集、物资交流会、文艺演出、放映电影等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农村,放在基层,放在学校,放在重点文物所在地,把《文物法》纳入到本地区法律、法规的普法活动中,纳入到本地区编制乡土教材中。经过我们的努力,效果较明显。

三要建立完善文物安全月报制度和文物行政执法检查预警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关于文物安全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建立完善《文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区、乡、村、看护员四级文物保护网络,层层签订责任书,各文物所在村都要对文物点安排专职看护人员,实行奖惩制度。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政府要将文物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之一,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文物安全工作。文物部门对各文物点进行定期检查,精心策划,认真制定检查方案,详细列举检查的内容,提出明确目的的及现实要求。文物行政执法人员按照执法程序,实地察看,认真填写现场检查记录和执法检查表,分析野外文物安全保护状况,对检查出的问题向单位提出整改时限以及下一步工作措施,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对要求整改的重点项目,有条件而长期拒不执行的必要时将启动司法程序运用法律手段促改,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对违反文物法律法规的工程建设进行依法查处,特别是对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参考文献:

文保施工总结范文第6篇

今年是“十五”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一年来,文教口各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以经营的理念,产业化发展思路,以加快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为抓手,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以创新的理念,加快推进我市社会事业适度超前发展,为争创全国两百强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的文教口工作主要呈现五大特点:一是基础得到夯实,资源总量不断扩大。通过认真实施各项规划,使社会事业的规模总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与全省发达县市区的差距逐步缩小。文化方面,每万人口拥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面积和公共图书馆藏书增长*%;教育方面,小学、初中、高中的生均校舍面积分别比去年同比增长*%、*%、*%;卫生方面,千人医生数、千人医院床位数与去年同比增长*%、*%;体育方面,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占地面积提高*%,体育人口增长*%;广电方面,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7.6%;档案方面,馆藏档案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残疾方面,残疾人向外推荐就业人数达更多经典尽在个。二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体系;一是完善基础教育体系;二是构建了贫困家庭学生就学保障机制;三是建立中小学校园及青少年安全保障体系;四是启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五是探索建立农民健康保障体系;六是构建健康繁荣的文化市场服务体系;七是完善城乡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八是构建现代广播电视传媒服务体系。三是建设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升了优质资源比例。我市中学迁建项目基本完工,广电中心动工建设;贝林医院开业;传染病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有线数字电视开通,教育“四项”工程扎实推进,大剧院的设计方案基本完成等等;四是改革不断推进,机制不断创新。坚持以经营的理念,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各项改革,在保持总量的基础上,在增量实行放开搞活的原则,大力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贝林医院成功招商办医、桃源路口医院正式挂牌等等;五是塑造了特色,增强了活力。教育方面:主要是争取省教育强市。文化方面,主要是以开展蜜蜂文化节等大型的节会活动推进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育方面,主要承办了XX市第二届运动会等大型的比赛活动为载体,加快推进群体工作的开展;卫生方面主要是做好副伤寒的防治、血防工作以及合作医疗等工作。残疾主要是引进了康复医院。

2005年,文教口认真实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总体完成情况良好:

教育方面:积极争创教育强市。投入近3000万元用于改造乡镇学校校舍改造、教育装备,以及加强校园绿化、净化、美化和文化建设,做大、做强、做精农村学校,完成校舍改造7700平方米,新建校舍32000平方米,在建校舍16800平方米。新增教育强乡镇5个,贺村和须江镇成校被确认为首批省级中小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二是积极实施“四项”工程。到9月底止,共投入资金500多万元,23个建筑面积为1.03万平方米的食宿修理改造项目已全部完成,另有23个建筑面积为3.01万平方米新建项目已动工建设。为8360名家庭贫困学生减免费用162万多元,为6100多名学生每周免费“爱心营养餐”,开展师德培训,培训教师7000多人次。三是加快事业建设步伐。江中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基本完工,并成功承办了XX市第二届运动会。另外,完成了双溪口乡、贺村镇、新塘边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建设,开始动工建设中山路小学新校区。四是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全市共撤并小学24所,撤并初中5所,减少普通高中1所。另外,还新创办了1所民办小学(我市文溪外国语小学),从今年秋季入学,我市六中已停止招生,我市中学和滨江中学扩招4个班级,高中段学校正逐步向城区集聚。农村学校重点启动了峡口片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跨乡镇联办的新峡口初中已开始建设,并撤并了大峦口和保安乡两所初中。五是大力开展城乡教育帮扶。组织骨干教师巡回教学、巡回师德讲演和送教下乡活动等活动,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

文化方面:一是做好文化课题调研,编制文化发展规划。召开我市历史文化研讨会,拟定了10个与古道文化相关的调研课题,做好古道历史遗迹的普查和保护工作,做好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与福建浦城交流申遗工作经验和相关资料整合,为申遗工作营造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积极做好《文化融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挖掘、梳理、整合我市历史文化资源,塑造我市文化特色,打造我市文化品牌。二是抓好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大剧院的方案设计工作;完成市博物馆技术防范工程的设计和安装并试运行,启动坛石、风林、须江等乡镇的省东海明珠工程、XX金走廊工程和特色文化村建设。三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三卿口碗厂、峡口大公殿、茅坂兰坞祠堂、大陈汪氏祠堂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卿口碗厂积极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对清湖镇古街区进行调查和资料整理,制订保护方案,向省文物局申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完成黄衢南高速公路我市段沿线的文保点调查和勘察工作。对廿八都文昌宫维修工程进行检查验收。指导督促上余大夫第、礼贤城隍庙等文物维修工程。四是举办和承办下列重大文化活动。成功承办了五彩我市·2005元宵大型巡游活动,开展《我市本色》公演活动,参加XX建市20周年文艺晚会演出,做好中国(我市)蜜蜂文化节暨“兴工强市”广场文化活动周,积极筹备参加第20届三山艺术节等文化活动。五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成立文化经营行业协会印刷行业、音像制品、歌舞娱乐分会。制订并实施文化市场星级管理制度。同时加大节日期间文化市场稽查力度,共查处了8家网吧的违规行为。

卫生方面:一是甲型副伤寒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共投入专项防控经费达41万元,防止病源向外扩散,有效控制了副伤寒疫情的暴发;二是血防工作落实到位。投资200多万元,开展碗窑乡筑坝灭螺工作,目前三条坝已完工,另外两条坝正在建设当中,从根本上达到控制钉螺的目标。三是集中开展麻疹无偿强化免疫接种。全市共投入30万元,集中开展对全市6万名适龄儿童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接种率达到99.5%,有效遏制我市麻疹流行态势。同时,认真落实儿童计划免疫疫苗免费接种工作,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四是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到目前止,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人员达40.63万人,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83.3%,共筹集资金2201.7万元。全市共有7203人次参保农民报销医药费用,发票金额3388万元,可报发票金额2967万元,实际报销金额达885万元,平均每笔1188元,达到万元以上的110人,达到2万元封顶的有27人,大病住院实际补偿率为25.26%。在今年的筹资工作中,全市共有422545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家庭129795户,筹资总额12620767元,参保率达90.76%。

体育方面:一是以争创省体育强市为目标,开展创建体育强镇活动;二是成功地承办了XX市第二届运动会,并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二名、金牌总数第三名的好成绩;三是群体活动声势浩大。举办三人制篮球赛上、健康家庭健身赛,以及体育领头人乒乓球赛、乒乓球大赛、篮球大赛等节庆期间大型的体育活动;四是展农村体育活动;将农村体育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争取省体育局补助购置、奖励等多种途径,安装健身路径15条,有14个村新建了篮球场,对淤头镇永兴坞村乡村体育俱乐部进行了规划等等,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体育工作的开展。

广电方面:一是抓好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积极围绕我市各项中心工作,突出发展基调,开设了《抢抓机遇全力干事》、《缩小差距勇于争先》、《跻身全国两百强》等专栏,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了团结、稳定、鼓劲的舆论环境。二是精心组织实施了“百万广告扶工行动”,为60家企业的180多个产品免费拍摄制作播出了宣传广告,总价值达到138万元,把我市“兴工强市、借力发展”的行动落到了实处;三是注重科技创新,加强与大专院校合作。广电部门自主开发的XX市公文阅办系统在XX市各县(市、区)全面推广使用,同时与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建立了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共同建立了教学研实践重点基地,对推进我市IT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开通了有线数字电视,完成了广电中心的建筑设计方案,年内准备动工建设。

档案方面:一是加强档案馆藏资源开发建设。在做好档案资源接收的基础上,为有关单位撰写《廿八都镇志》、《市人大志》以及群众查阅相关档案等提供原始材料,截止10月31日共接待查阅档案资料人员560人次,调阅档案资料807卷册,二是利用档案资料,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会同相关部门举办了《铭记历史,展望未来》图片展,有3万多人观看展览;三是编制了《清漾毛氏衍脉世系简图》,促进了石门清漾古文化村的保护与开发;四是开通了电子档案馆,方便群众查询相关资料;五是加快拓展档案服务工作领域,为社区、民营企业做好规范性建档工作档案管理工作,上门指导相关部门做好档案达标工作,同时,还抓好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工作,依法介入工程档案专项验收。六是继续抓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并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全市档案人员业务素质。

残联方面:一是创办了康复医院,为15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诊疗优惠服务,为全市劳动模范实行了免费体检,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力地推进我市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标志着我市残疾人事业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二是实施残疾人安居工程。市残疾作为扶贫解困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亮点来抓,共完成了48户的危房改造任务。三是积极开展各种助残日活动。四是开展职业培训,推进劳务输出。今年已陆续介绍本地就业和输送到宁波、温州等地务工的有168名残疾人,解决了他们的就业困难。

从目前来看,我市文教口工作最主要的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服务体系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群众对优质资源的需求量进一步上升,投入不足和优质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重新显现。限于我市条件,政府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投入,同时由于群众对政府公办、经营的社会事业尚有难以摆脱的福利性情结,社会投资又对预期的发展前景还有一定的疑虑,因此,在保证财政投入依法增长的同时,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的任务更加艰巨。二是城乡社会事业差距扩大的问题日益突出,全面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任务更加艰巨。社会事业有限的投入大多投到城区,占人口20%的城区却集中了80%左右的优质资源,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条件滞后于城区,成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整体格局中的突出矛盾;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适应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全面深化社会事业各项改革任务更加艰巨。从管理体制看,社会事业管理还基本延续着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存在着“政事不分”现象;从行政管理看,社会事业单位条块分割,难以做到有效结合,资源共享;从运行机制看,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比较模糊,政府办与市场办事业的界限不清,财政性投入不足,影响了纯公益性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社会不安全因素增多,构建社会事业公共安全体系任务更加艰巨。青少年生活环境更趋复杂,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学校与周边环境安全、文化市场管理等难度增大,打造平安我市的任务繁重。

2006年的工作思路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起始年,也是我市实现“跻身全国两百强”目标的关键年,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当前,我市社会事业发展正面临许多有利条件,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是我市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也为抓好社会事业工作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这几年我市社会事业工作方法的不断创新,为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因此,社会事业工作要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五中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经营的理念,加强统筹,调整结构,提高质量,深化改革,实现均衡发展。

加强统筹--就是要通过制订完善各项规划,建立以规划为导向,协调运用政策、投资和监测等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通过实施有力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相统一。

调整结构--就是要合理划分政府供给公共产品和市场供给产品的范围,继续把提供公共卫生、义务教育、公共文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等公共产品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优先安排公益性社会事业项目。同时发挥政府投资的示范作用,构建多元化的投资机制,补充政府公共资源的不足。

提高质量--就是在不断扩大资源总量的同时,要研究提高质量的问题,增强活力和竞争力。

深化改革--就是要着力推进教育体制、文化体制、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内部机制转换,以经营的理念,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体育产业、IT产业等,进一步增强我市社会事业的活力。

均衡发展--就是坚持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和要求,统筹城乡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城乡社会事业的均衡发展。

明年的工作思路上主要是做好六个对接:

1、与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相对接;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这是我市社会事业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此,文教口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一是要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以教育四项工程为抓手,切实完善基础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二是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建立农村公共卫生的防控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特别要对卫生布局规划、公共卫生三级预防体系、农村卫生保健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三是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提高我市文化特色竞争力,加快推进文化融入经济社会的发展;重点要加快要以争创省文化先进县为抓手,根据文化融入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争取到2010年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四是要切实维护社会公平,要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维护他们的利益,优先安排公益性社会事业项目,特别是要抓紧完善低保子女免费入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五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与省五大百亿工程相对接;我市文教卫事业要抢抓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就要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大项目工作力度。在谋划今后重大社会公益性项目的时候,要有大局意识,不能仅局限于自身工作职责范围和专业区域,而应跳出传统思维的束缚、跳出部门地域的框框,站在全市的高度,了解分析全国全省发展趋势和政策情况,围绕以国家、省投资方向和政策导向、国债资金、省“五大百亿工程”项目的投资方向以及我市发展的战略,抓紧谋划一批重大社会公益事业项目,只有这样才能抢得先机列入省重点,争取到有关要素资源和政策的支持。

3、与跻身全国两百强的目标相对接;市委跻身全国两百强的行动纲要已经出台,文教口各部门要根据各自的实际,对照要求认真理清明年的工作思路,尽快对各项目标任务作出分解落实,责任到人。在工作中要抓住三个整合,一是要整合教育资源,教育部门要以“四项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教育资源的整合,努力实现均衡教育的目标;二是要整合卫生资源,要加快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大力扶持民营医院的发展,加强血防和传染病的防治等工作;三是要整合文化资源,要梳理我市的文化资源,并根据即将出台的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纲要的精神,加快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4、与乡镇区划调整工作相对接;规划是灵魂。我市的乡镇区划调整工作已全部到位,各部门要根据新一轮的乡镇区划调整的方案,按照“调研出思路,思路带规划,规划带项目”的思路,抓紧做好新一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的调研,并在调研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的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在新一轮的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实施我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5、与产业化发展的思路相对接;以产业带动公益性事业的发展是社会事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我市的文化产业、体育产业、IT产业与其他地区相比具备一定的优势。在文化产业方面,印刷业和文化用品产业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文化部门在此要重点进行研究,如何扶持他们做大做强;体育产业方面,我市已将体育产业纳入到六六产业当中,体育部门明年要重点进行调研,如何把我市的羽毛球产业和体育用品产业做大做强;IT产业方面,我市的信息化建设走在全省各县区的前列,广电部门要利用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优势,积极与高校联姻,把我市的软件开发和推广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使广电部门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力军。还有卫生、教育部门要对民营医院和民办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也要进行认真的总结和调研,努力实行公民办教育持续协调发展的目标。

6、与相互合作促发展的思路相对接;合作促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文教口部门在这方面具备这方面的优势。去年我市在教体结合方面工作做得较好,对培养我市的体育后备人才,提高我市竞技体育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文教结合、教卫结合、文广结合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明年文教口各部门要积极利用这个口子当中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相互配合,达到共同促发展的新路子。如设立教育部门开设文艺班,为文化部门培养文化艺术人才;将调研卫校如何与职业中专进行合作办学,提高师资的利用率等等。

(一)明年的工作重点:

教育方面:一是认真实施“四项工程”。按期保质完成2005年度动工兴建的23个续建工程,同时,新安排实施“两改”项目25个,总建筑面积3.09万平方米。创建标准化学校28所。“家庭贫困学生资助扩面工程”和“爱心营养餐工程”。要在确保达到应保尽保的目标;二是积极推进四项改革:首先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次是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第三是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第四是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三是启动并实施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完成《我市市学校布局专项规划》修订编制工作,启动并实施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重点要加快峡口初中建设,完成峡口片学校布局调整,并妥善解决布局调整后乘车难问题;四是组建名校教育集团。探索“名校+新校”、“名校+民校”、“名校+弱校”、“名校+名企”等集团化办学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组建名校教育集团,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五是构建远程教育体系。投入500万元,在新江中设立远程教育中心,建立网络图书、网络教育教学系统,初步实现高中段名师资源的共享。六是继续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

文化方面:一是以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着力点,加强城市与农村文化基设施建设。要抓好我市大剧院、文化广场两大文化设施工程建设的同时,将现有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单位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建设文化艺术中心,以整体提升城市公共文化场馆的品位和档次。另一方面,要加快农村基层文化网络建设,争取每年建成2个省“东海明珠”工程,2个XX“金走廊”工程和4个特色文化村(社区)。二是以仙霞古道申遗为契机,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做好双塔主题文化公园和其它城市历史文化景观规划,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品牌,并积极将三卿口古瓷村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并做好廿八都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清湖古码头古街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申报工作。三是以挖掘古道文化积淀为重点,广泛开展我市历史文化研究。四是以打造我市特色文化为目标,加强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挖掘和弘扬民间传统文化,打造我市特色品牌。五是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要进一步规范市场准入,降低门槛,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多种所有制投资文化创业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同时进一步完善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文化项目,参与公益文化管理,支持捐助公益文化活动。六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人才选拔机制、人才使用机制和人才管理机制,试行文化单位“雇员制”,加强民间艺术人才队伍和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卫生方面:一是推进项目实施工作。完成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工程各项建设,动工兴建市第四专科医院综合楼工程,完成市卫生局机关、市卫校、市卫生监督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迁建工程设计、土地征用等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在年内动工。二是根据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三是继续推进医疗卫生单位的体制改革工作,积极扶持贝林医院、康复医院、桃源骨伤科医院等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构建完善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四是做好血吸虫病、副伤寒、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提高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四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逐步增强合作医疗吸引力,建立长效筹资机制,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安全。

体育方面:一是要积极筹办第十三届运动会工作;二是备战XX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争取在省运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三是争创体育强市。做好市体育中心的前期规划设计工作,为市体育中心建设作准备。争取实动实施西山健身公园建设;四是围绕“六六”产业,服务经济主体,主要是在赢牌体育用品公司、航宇体育用品公司的扩张上做好服务工作,从产品定位,市场前景、质量提升、推介沟通上为两公司出谋划策,为壮大我市体育产业。

广电方面:一是加快广电中心建设步伐,力争在2006年底完成土建工程。;二是计划投资500万元,对市区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收听收视质量;三是继续抓好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提高广播电视入户率。同时要完成乡镇区域调整后的广播电视线路调整工作,确保广播电视正常运行。四是加强与上海交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合作,生产在市场上有一定竞争力的软件产品,进一步做强我台软件开发产业。

文保施工总结范文第7篇

一、城市化的挑战

所谓城市化,从人口学角度看,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民变市民、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过程;从地理学角度看,就是城市向周边地区扩散、农村变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张、新兴城镇不断涌现的过程;从社会学角度看,就是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传播,城市生活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取代农村生活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的过程;从经济学角度看,就是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城市生产方式取代农村生产方式的过程。可见,城市化不仅仅是一个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服务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国民意识转变的过程。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超过30%即进入城市化加速推进的中期阶段,超过70%则进入城市化水平增长趋缓甚至停滞的后期阶段。目前,杭州城市化水平已达62%,已处在城市化加速推进的中后期。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既给杭州城市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城市空间形态面临挑战。千百年来,杭州城市始终定位于江湖之间,东、南受制于钱塘江,西面受制于西湖群山和西溪湿地,形成了“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市空间形态。这种背山、临湖、倚江的空间格局,使杭州城市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城市建设只能“摊大饼”。随着杭州城市化加速推进,特别是外来人口大量涌入,这种城市空间形态的弊端日益显现,发展空间不足、环境质量下降、道路交通拥堵等现代“城市病”日益加剧。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更新城市空间形态,加快构筑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大都市。

(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面临挑战。杭州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萧山跨湖桥遗址的发现,证实杭州已有8000年文明史;而被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城”的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则实证了杭州已有5000年建城史。保护好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第一位的责任,也是杭州全体市民应尽的义务。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与发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改善人民生活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撞。最近二三十年来,国内大多数历史文化名城都在“拆老城、建新城”习惯思维中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杭州也不例外,这座历史文化城市留给人们的历史和文化的记忆正愈来愈少。如何在推进城市化中当好历史文化遗产的“薪火传人”,保护好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考验。

(三)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面临挑战。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既推动了城市繁荣与发展,也使城市生态环境付出了巨大代价,垃圾处理量剧增,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加剧,光污染、噪声污染也日趋严重。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好生态环境,让杭州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花更艳、老百姓寿命更长,真正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又一重大课题。

(四)缓解交通“两难”问题面临挑战。随着城市人口剧增和轿车进家庭,城市交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自2002年5月1日我市放开机动车上牌至2007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从54万辆增加到132.7万辆,5年增长146%,其中老城区机动车保有量从11.5万辆增加到40.3万辆,增幅更高达250%。全市持有驾驶证人员达153万人,5年增长113%。与此同时,市区常住人口增长21.73%,暂住人口增长131%,国内外游客增长40%。虽然这几年我们实施了一系列道路建设整治工程,但城市道路增长远远跟不上机动车增长,“行路停车难”已成为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同时也是最难根治的一大“顽症”。

(五)解决“城中村”和农民工问题面临挑战。“城中村”和农民工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城中村”问题是“形”,农民工问题是“根”。“城中村”问题,归根到底是由于外来人口大量集聚造成的。同时,它与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市规模快速扩展,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农村变城市和农民变居民工作跟不上也有密切关系。杭州是我国农民工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2007年全市暂住人口275万人,相当于户籍人口的40%以上,其中外来创业务工人员226万人。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使得“城中村”和农民工问题日益凸现。如何让广大外来创业务工人员在杭州安居乐业,如何防止“城中村”演变成“贫民窟”,是杭州在城市化推进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六)弘扬“城市美学”、彰显城市特色面临挑战。个性是城市历史的积淀,特色是城市生命的品格。一座有个性、有特色的城市,才是一座有吸引力、生命力、竞争力的城市。在国际化背景下,城市建设极易走入趋同化的误区。杭州城市富有个性和特色,从人文角度而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自然角度而言,是“真山真水园中城”;从城市美学角度而言,杭州城建伊始就包蕴着“湖城相畔、山坊相望”的中国式家园理想,并代有传承,形成了“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大山水格局。如何把杭州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美学特性传承下来,让它活在今天宏大的城市建设中,构建中国当代的“城市美学”,是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内在要求。通过“城市有机更新”弘扬“城市美学”,通过弘扬“城市美学”彰显城市特色,从城市自然和人文的品质根源上继承和发展杭州城市建设的生命特点,是城市化推进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七)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面临挑战。城市现代化,包括建设的现代化、管理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随着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管理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更新管理理念、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手段、加大管理投入、落实长效管理,以城市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城市建设效益的最大化,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实现人的现代化。

(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面临挑战。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既是应对城市化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必然要求。城市化带来的产业集聚、人口集中,既对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污染,又造成各类生产要素特别是土地资源短缺,同时也对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减少环境污染、破解要素制约、提升城市服务功能,迫切要求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推进“退二进三”、“优二兴三”、“腾笼换鸟”,大力发展新型都市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九)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面临挑战。无论是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短缺,还是社会治安形势恶化、违法犯罪活动增多,都对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带来了影响。如何在城市化推进中防止人民生活品质下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经济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和环境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化带来的好处和实惠,让人民群众拥有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应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重大课题。

总结这几年杭州的探索与实践,应对城市化带来的诸多挑战,必须走“城市有机更新”之路。“城市有机更新”既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城市更新”,更不同于“拆老城、建新城”的旧城改造,其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传承历史、面向未来,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其实质就是走科学城市化道路。

二、杭州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创新

杭州的“城市有机更新”,源于西方国家的“城市更新”,又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国家的“城市更新”,它在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又有了创新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模式。

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现代意义上西方国家的“城市更新”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一是上世纪40至50年代基于形体规划思想的拆旧建新式改造阶段。二是上世纪60至70年代基于人本主义思想的渐进式综合性改造阶段。三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多目标和谐更新阶段。杭州的“城市有机更新”,既吸取了西方国家“城市更新”初期阶段拆旧建新的教训,又吸收了上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城市有机更新理论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历史价值保护、注重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精华,在继承基础上实现了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的最大创新,就在于把科学发展观引入了“城市更新”,强调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实质就是走科学城市化道路;就在于把生物学中的“生命”概念引入城市建设,把城市作为一个生命体来对待,突出“有机”二字。我们在“城市有机更新”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的“理念”,就集中体现了这种创新和发展。

(一)以民为本。以民为本是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在“城市有机更新”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我们一再强调,杭州的每一方水域、每一寸岸线、每一块绿地、每一条道路,都是公共资源,都要无条件地还归于民、还归于游客,实现公共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为此,在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中,我们提出“打通西湖、还湖于民”要求,打通西湖沿线,免费开放西湖;提出“还山于民”要求,保留吴山“大碗茶”,恢复“吴山庙会”,让老百姓游得了吴山、游得起吴山;提出“景区美、寺庙兴、百姓富”要求,努力把梅家坞、龙井村、灵隐村等“景中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中,我们提出“还溪于民”要求,强调要让西溪成为“人民的大公园”。一期工程建成开放以后,我们出台了每周一公众开放日、公园IC卡通用、特殊群体免费入园等措施;二期工程“有限开园”后,我们又强调坚持公众开放日制度,并划出特定区块天天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在实施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中,我们围绕“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大目标,打通运河两岸游步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治运河沿线旧小区,改善运河两岸危旧房,既解决了运河的可进入性问题,又改善了运河两岸居民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居住条件,使运河真正成了“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我们反复强调,要把西湖、西溪湿地、运河打造成世界级旅游产品,提升杭州旅游核心竞争力,为杭州老百姓种下一棵“摇钱树”,让杭州老百姓捧上一个“金饭碗”。在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中,我们提出要让更多的杭州老百姓“倚河而居”。在实施“33929”、“三口五路”、“一纵三横”、“五纵六路”、“两口两线”及扩大范围等道路建设综合整治工程中,我们提出“还路于民”要求,努力打造“畅通工程”、“民心工程”。在实施背街小巷改善工程中,我们提出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满意工程”。在实施危旧房改善工程中,我们又提出办好“老百姓家门里的满意工程”。在这几年实施的重大工程规划建设中,我们都反复强调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坚持走群众路线,落实“三问四权”,即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充分体现了“城市建设为人民、城市建设靠人民、城市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城市建设成效让人民检验”。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理念。

(二)保护第一。我们积极倡导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最大政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与发展“鱼”与“熊掌”可以兼得、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人人有责理念,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要求把各种历史文化遗存包括“工业遗产”、“商业遗产”、“校园遗产”和有保护价值的老房子无一例外地保护下来,当好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薪火传人”。我们提出“保老城、建新城”、“两疏散、三集中”的思路,强调把保护的重点放在老城区,把建设的重点放在新城区,疏散老城区人口和建筑,推动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高校向高教功能区集中、建设向新城区集中,努力实现名城保护与城市化推进“双赢”。我们反复强调捡起“历史的碎片、文明的碎片”,挖掘、整理、展示历史文化碎片,“串珠成链”,延续城市文脉,丰富文化内涵。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中,我们还提出了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可识别性原则。所谓真实性,就是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修复必须建立在考古和历史研究的基础上,以原始资源和确凿的文献为依据,不能有丝毫臆测,以保护和再现历史文化遗存的审美和历史价值。所谓完整性,就是要把历史文化遗存作为一个整体来保护,完整地保护其自然风貌和人文特色。所谓延续性,就是要把历史文化遗存的自然变迁和人类活动的信息延续下去,特别是要延续原住民的生活形态。所谓可识别性,就是对生态环境特别是人文景观的任何修复,都要坚持老的就是老的、新的就是新的,使两者既相互协调又明显区分。在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中,我们始终坚持“修旧如旧、似曾相识”理念,历史建筑保留传统风貌特色,新建建筑充分吸收杭州传统建筑、地域文化的元素和符号,做到“神似”而非“形似”,坚决杜绝“假古董”。我们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至2007年底共55项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8项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8项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居全省首位。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保护第一的理念。

(三)生态优先。在西湖、西溪湿地、运河综合保护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积极保护方针,强调以保护为目的,以利用为手段,通过适度利用实现真正的保护,努力在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和最大“公约数”,实现三个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实现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我们反复强调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在生态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坚持社会和经济效益无条件地服从于生态和环境效益。在西湖综合保护中,我们提出“淡妆建筑设施、浓抹花草树木”要求,强调要尽最大可能降低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尽最大可能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中,我们又提出最小干预理念,强调严格控制建筑和建设规模,大力削减人类活动的强度,在生物资源调查和生态环境研究基础上,保护和修复地貌、水域的原生性,保护好柿基鱼塘、桑基鱼塘这些次生湿地的标志,加强湿地生态植物的培育,对现有植被进行必要修复,突出自然和野趣,充分体现湿地生物的多样性,恢复和重建西溪历史上的最佳生态,形成与国家湿地公园相匹配的生态环境。在“一纵三横”、“五纵六路”、“两口两线”道路综合整治和背街小巷改善、危旧房改善、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等工程中,我们提出“清洁、亲水、清静、绿色、无视觉污染”的理念,强调要努力让杭州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花更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的理念。

(四)文化为要。我们反复强调,“自然的绿色”是人类生存的条件,“文化的绿色”是民族精神的“基因”,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不仅要在规划上注重文化导向,更要在建设中体现文化品位;不仅要注重整体文化氛围,更要注重历史的碎片、文明的碎片;不仅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更要注重发展先进文化。为此,在实施西湖综合保护、西溪湿地综合保护、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三大综合保护工程中,我们始终把“突出文化”作为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大力挖掘和弘扬西湖文化、西溪文化、运河文化;在实施市区道路综合整治和背街小巷改善等道路工程整治改善工程中,我们不仅高度关注道路的交通功能、生态功能,更高度重视通过挖掘历史文化碎片和添置文化小品来增强道路的文化功能。在实施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中,我们高度重视弘扬杭州城市的“水文化”,彰显“倚河而居”、“江南水城”、“五水共导”的城市特色。在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滨江科技城建设中,我们高度重视弘扬“钱塘江文化”,充分体现“大气开放”的时代精神。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文化为要的理念。

(五)系统综合。我们始终坚持把“城市有机更新”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来抓,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由点到面、由线到片,系统综合、有序推进。这几年我市实施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均使用“综合保护”、“综合整治”、“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这样的名称,体现了系统综合理念;从重建雷峰塔到对西湖实行全方位保护,从西湖综合保护到西溪湿地、运河综合保护,从道路综合整治到河道综合整治,从“城中村”改造到城郊结合部成片整治,体现了系统综合理念;从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坚持整治、绿化、引水、造景“四位一体”,到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提出截污、驳坎、清淤、绿化、配水、保护、造景、管理“八位一体”,到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提出“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目标,体现了系统综合理念;市区道路综合整治、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背街小巷改善等工程均涉及道路改造、建筑立面整治、城市家具配置、绿化和“亮化”、广告和店招店牌整治、架空线“上改下”、历史文化碎片发掘与整理等10多项内容,体现了系统综合理念;我们提出以“路(河)有机更新”带整治、带保护、带改造、带建设、带开发、带管理,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更体现了系统综合理念。

(六)品质至上。对“城市有机更新”工程,无论大小,我们都反复强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四高”方针,强调“细节为王”、“细节决定成败”,强调精益求精、不留遗憾。我们明确要求,工程实施前,规划设计方案公开展示,广泛听取和采纳市民群众、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工程实施中,用料、施工、美化、视觉污染整治和植被恢复等都要严格遵守设计标准,严格执行施工规范,严格实施工程监理;工程建成开放前,要专门组织各方面专家和原住民代表“挑毛病”,并及时整改到位,使每一个景点、每一处建筑都经得起人民的检验、专家的检验、历史的检验,成为“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世纪精品、传世之作”,成为“今天的建筑、明天的文物”。我们还提出了“和而不同”、“杭而新”、“中而新”等理念,要求建筑风格、色彩、材质等充分体现多元共生、多元融合、多元和谐,特别是新建筑要把新的建筑元素与老的建筑元素有机结合起来。我们高度重视独特性、差异性甚至唯一性,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中提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首先要打以桑基鱼塘和柿基鱼塘为特征的“自然景观牌”,这是西溪湿地最具独特性、差异性的景观特征;像中国湿地博物馆这样的新建筑,则要成为具有独特性、差异性甚至唯一性的标志性建筑。在实施“两口两线”及其扩大范围建设整治工程中,我们要求挖掘、整理和展示的历史文化碎片要防止与“一纵三横”、“五纵六路”道路综合整治工程的文化陈设相雷同。在实施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过程中,我们要求每条河道都要有独特性、差异性,防止“千河一面”。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品质至上的理念。

(七)集约节约。在“城市有机更新”重大工程建设中,我们始终高度重视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和建设资金,强调集约用地、节约用地,强调打造“廉洁工程”、“节约工程”,不浪费纳税人每分钱,努力在集约节约与打造精品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我们坚持“一调两宽两严”原则,强调向规划要土地、要资金,通过调整优化规划,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借地生财、借地发展。“一调”,就是调整优化规划;“两宽”,就是在不影响城市天际线和周边环境的前提下,放宽建筑容积率、放宽建筑高度;“两严”,就是严保绿化率、严控建筑密度。我们积极引入“紧凑型城市”发展理念,提出在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下沙副城、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白马湖区块的局部区域开展“紧凑型城市”试点。我们始终坚持“政府做地、企业做房”,重大工程建设涉及的所有出让地块,均按规定程序实行“招拍挂”,努力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对各项重大建设工程,我们均实行严格的审计制,节约建设资金20%以上。我们要求钱江新城努力打造杭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示范区,把市民中心建成节能型建设的样板。我们还专门组织力量,对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进行绩效评估。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集约节约理念。

(八)可持续发展。在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中,我们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满足后代需求的能力,不吃子孙饭,不断子孙路,充分体现“代际公平”。特别是在西湖综合保护、西溪湿地综合保护、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中,我们提出城市是一个生命体的理念,强调城市也有自己的“生命信息”、“遗传密码”,必须在做好保护、管理、经营文章的同时,做好研究文章,收集城市的“生命信息”,破译城市的“遗传密码”,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让城市不忘“回家的路”,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让杭州这座千年古城“再活一个五千年”。

三、杭州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实践探索

迈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围绕应对城市化带来的诸多挑战,先后实施了20多项重大工程,由点到面、由线到片,大力推进城市形态、街道建筑、自然人文景观、城市道路、城市河道、城市产业、城市管理的有机更新,初步形成了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走科学城市化道路的“杭州经验”。

(一)城市形态的有机更新。应对城市化挑战、治理现代“城市病”,根本出路在于更新城市形态。为此,市委、市政府在新世纪初作出了萧山、余杭撤市设区和编制新一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两项重大决策。2001年2月,萧山、余杭撤市设区,杭州市区面积由683平方公里扩大到3068平方公里,为推进杭州城市形态有机更新提供了历史性机遇。2007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杭州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勾画了“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的杭州城市新格局。我们依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大力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推进“城中村”改造,建设钱江新城,打造“三副六组团”,启动地铁一期和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实施“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半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筹划建设“品质之江”、“城东新城”,推动杭州城市从“倚湖而兴”向沿江跨江发展、从“摊大饼”向“蒸小笼”、从“一主无副”向“一主三副六组团”、从“三面云山一面城”向“一江春水穿城过”、从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时代”向以钱塘江为轴线的“钱塘江时代”转变,构筑“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的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空间布局。

(二)街道建筑的有机更新。近年来,我们围绕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把26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列入保护名录,完成了大井巷―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一期、南山路艺术休闲特色街区一期、湖滨旅游商贸特色街区一期、梅家坞历史地段保护整治、小河直街历史街区保护一期等工程,开展上城区元福巷历史地段、下城区武林路历史地段、江干区笕桥路历史地段和西湖区留下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试点,扎实推进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湖滨综合整治二期、清河坊二期和湖边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拱宸桥西历史街区保护等工程;围绕保护修缮历史建筑,公布了3批共192处历史建筑,将70多处历史建筑列入保护修缮计划,修复了玛瑙寺旧址等一批历史建筑,启动了枝头巷13号等10处重点保护修缮项目,保护修缮了60多处文保单位,启动了良渚大遗址公园综合保护工程,保护和利用好雷峰塔遗址、跨湖桥遗址、老虎洞窑址、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良渚古城遗址等文物考古遗址;围绕老街老巷保护更新,按照“洁化、绿化、亮化、序化”和“人性化、人文化”要求,连续5年实施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全面启动危旧房改善工程。

(三)自然人文景观的有机更新。2002年以来,我们先后实施了西湖综合保护、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一湖三园”建设等重大工程,走出了一条自然人文景观有机更新的新路子。围绕“保护西湖、申报世遗”目标,我们连续7年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连续6次推出“新西湖”。围绕打造国家湿地公园,我们连续6年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占地面积10.64平方公里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将于今年“十一”全面建成。同时,我们结合举办2006首届中国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实施湘湖保护与开发工程,建成“一湖三园”即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和杭州世界休闲博览园、杭州东方文化园、杭州世界休闲风情园,成功举办了2006首届中国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

(四)城市道路的有机更新。城市道路有机更新是杭州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重点之一。2002年以来,我们按照打造“畅通工程”、“民心工程”、“生态工程”、“文脉工程”、“竞争力工程”五位一体要求,坚持以“道路有机更新”带动道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自然和人文生态保护、“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土地开发利用、“四化”长效管理,先后实施了“33929”、“三口五路”、“一纵三横”、“五纵六路”、“两口两线”及扩大范围道路建设整治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城市河道的有机更新。杭州有江、有河、有湖、有溪(西溪等湿地),又临海,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五水共导”山水城市。围绕彰显“五水共导”的城市特色,近年来我们先后实施了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两大工程,走出了一条以“河道有机更新”带整治、带保护、带改造、带建设、带开发、带管理,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新路子。我们连续7年实施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不断强化运河的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商贸、居住“六大功能”,先后两次推出“新运河”;按照“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目标,自2007年起全面启动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力争用5年时间全面完成绕城高速公路圈内长度1公里以上291条、873公里河道的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

(六)城市产业的有机更新。围绕推进城市产业有机更新,我们提出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的战略思路,明确了提升发展传统优势工业、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位一体”的战略方针,提出了建设“一城、七中心”的战略目标,确定了以大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为龙头发展门类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重点,先后实施了四大省级开发区建设、老城区企业搬迁、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市场整合改造提升4大工程,推进“退二进三”、“优二兴三”,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服务业大市,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更新,有力地推动了从“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杭州服务”的历史性跨越。

(七)城市管理的有机更新。“三分建,七分管”,城市管理更新是城市有机更新的题中之义。围绕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我们大力推进管理目标、体制机制、管理设施、管理内涵、管理手段的更新,努力实现“民本、从严、依法、标化、长效、精细、品质”管理。管理目标不断提升,从打造“没有垃圾、没有痰渍、没有牛皮癣”的“清洁杭州”提升为打造“清洁、亲水、清静、绿色、无视觉污染”的“国内最清洁城市”;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城市管理网络,实现了“管养分离、管干分离,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城管经费从1999年的不足400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8亿多元;城市设施不断改善,推进背街小巷改善、截污纳管、环卫设施升级改造、低洼积水治理、公交设施改造、城市照明和景观亮灯设施改善;管理内涵不断拓展,管理内容由“洁化、绿化”拓展为“洁化、绿化、亮化、序化”,从单纯的平面保洁拓展到立面景观管理、城市公交供水供热供气等公用服务、防汛抗台抗雪城市应急处置、城市环境品质管理,城市管理覆盖率从2003年的23%提高到2007年的92%。管理规范不断完善,道路保洁从12小时提高到18小时,主要“窗口”和主要道路实行24小时保洁,垃圾滞留不超过15分钟。管理手段不断改进,完成“数字城管”一期项目工程,“数字城管”覆盖面积达192平方公里。

四、杭州下一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思路举措

杭州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已有了一个良好开端。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城市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经验、创新思路、出台举措,充分发挥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的作用,组织高水平专业团队做好专题研究和策划,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走科学城市化之路,推动杭州城市又好又快发展。

(一)继续推进城市形态有机更新。重点抓好“城中村”改造、钱江新城建设、“三副六组团”建设特别是钱江世纪城建设、地铁一期、“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半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之江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城东新城”建设等重大工程。

(二)继续推进街道建筑有机更新。加快推进考古遗址、历史街区、历史地段、文物建筑的有机更新,重点抓好南宋皇城遗址综合保护、良渚大遗址公园综合保护、中山路和拱宸桥西历史街区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等重大工程。

(三)继续推进自然人文景观有机更新。重点是抓好西湖综合保护、西溪湿地综合保护、湘湖保护与开发和南湖滞洪区保护与开发等工程。

(四)继续推进道路有机更新。重点抓好“二绕三纵五横”市区快速路网建设、市区道路综合整治、支小路改善和市区慢行交通系统和静态交通系统建设等工程。

(五)继续推进河道有机更新。重点推进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二期和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加快市区河道慢行系统和水上交通建设,力争2008年国庆节前第三次推出“新运河”,推出以运河为中心的3条水上旅游线路,力争2008年完成138条市区河道整治。

(六)继续推进产业有机更新。加快杭州高新开发区和杭州经济开发区两大国家级开发区建设步伐,强力推进四大省级开发区建设,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浙江大学科技辐射作用,建设紫金港校区(留祥路)创新创业一条街。加快企业搬迁和主城区“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省会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继续实施市场整合改造提升、实施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工程,加强杭州“老字号”等商业遗产的保护。加快“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实施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增辟国际航线,推进区港联动,构建空港经济圈,打造长三角综合交通物流中心。以产业信息化、城市信息化促信息产业化,拉长信息产业链,加快发展信息与软件服务业,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和“中国网商中心”。大力发展金融业,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努力平抑房价,推动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区,培育服务外包骨干企业,把杭州打造成我国重要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