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沉工作经验总结

下沉工作经验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下沉工作经验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下沉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利;软基处理

l 软基处理几种常见法

鉴于淤泥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差,不易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故需进行处理,下面介绍淤泥软土地基五种处理方法。

1.1 桩基法

当淤土层较厚,难以大面积进行深处理,可采用打桩办法进行加固处理。而桩基础技术多种多样,早期多采用水泥土搅拌桩、砂石桩、木桩,目前很少使用,一是水泥土搅拌桩水灰比、输浆量和搅拌次数等控制管理自动化系统未健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存在搅拌均匀性差及成桩质量不稳定;二是砂石桩用以加固较深淤泥软土地基,由于存在工期长,施工后变形大等问题,已不再用作对变形有要求的建筑地基处理;三是目前建筑多地区已禁用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筋混凝土桩和预应力管桩)目前由于具有较强承载力,投资省,质量有保证,施工速度快等特点,得到普遍运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还具有抗水闸水压力产生水平荷载,达到水平稳定作用。淤土层较厚地基处理还可以采用灌注桩,打灌注桩至硬土层,作承载台,灌注桩有沉管灌注桩和冲钻孔灌注桩,但两种方法灌注桩还存在一些技术难题,一是沉管灌注桩在深厚软土中存在桩身完整性问题;二是冲钻孔灌注桩存在泥浆污染问题,桩身混凝土灌注质量,桩底沉渣清理和持力层判断不易监控等问题。

1.2 换土法

当淤土层厚度较簿时,也可采用淤土层换填砂壤土、灰土、粗砂、水泥土及采用沉井基础等办法进行地基处理,鉴于换砂不利于防渗,且工程造价较高,一般应就地取材,以换填泥土为宜。换土法要回填有较好压密特性土进行压实或夯实,形成良好的持力层,从而改变地基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施工时应注意坑边稳定,保证填料质量,填料应分层夯实。

1.3 灌浆法

灌浆法是利用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将能够固化的某些浆液注入地基介质中或建筑物与地基的缝隙部位。灌浆浆液可以是水泥浆、水泥砂浆、粘土水泥浆、粘土浆及各种化学浆材如聚氨酯类、木质素类、硅酸盐类等。灌浆法对加固淤泥软土地基具有明显效果,经过处理后基础沉降基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高压旋喷灌浆处理原理是通过在闸基中高压旋喷灌浆形成水泥土摩擦桩,提高闸基承载力,达到控制沉降的目的。

1.4 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是解决淤泥软粘土地基沉降和稳定问题有效措施,由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两部分组合而成。排水系统是在地基中设置排水体,利用地层本身的透水性由排水体集中排水的结构体系,根据排水体的不同可分为砂井排水和塑料排水带排水两种。

1.5 加筋法

加筋法是将抗拉能力很强土工合成材料埋置于土层中,利用土颗粒位移与拉筋产生摩擦力,使土与加筋材料形成整体,减少整体变形和增强整体稳定。采用打设塑料排水板,以加速淤泥层排水固结,提高地基强度,采用砂垫层中铺设土工织物,由于土工织物受拉作用,调整了基底应力分布,地基侧向位移和沉降却相应减少,地基稳定性将大大提高。

2 软基处理———粉喷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新的地基处理方法,它的选择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地质条件。一般粉喷桩适用的加固范围为天然含水量大于30%的淤泥质土、粘性土和粉性土地基。其加固形式可采用柱状、壁状、格栅状或块状等。

2.1 加固机理及施工流程

2.1.1 加固机理

粉喷桩为一种新的深层搅拌桩型,系采用喷粉桩机成孔,运用粉体喷射搅拌法原理,用压缩空气将粉体(水泥或石灰)输送到桩头,并以雾状喷入加固土层中,并借钻头的叶片旋转加以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形成水泥(石灰)土桩体,与原有地基构成复合地基,从而达到加固软弱地基的目的。

2.1.2 施工流程

桩机就位,桩孔定位;预搅下沉;喷灰、搅拌、提升至孔口;复喷(特殊情况处理);成桩(记录),设备移位。

2.2 设计方案选择

根据场区地质条件及工程特点综合分析采用粉喷桩方案;确定所使用的固化剂材;根据原位土质情况、天然含水量、天然地基承载力及要求的桩身强度和复合地基承载力等条件. 通过室内试验确定固化剂掺人量;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粉喷桩的设计单桩承载力、粉喷桩每米水泥掺入量、复喷长度等设计参数。

2.3 施工技术要求及关键环节控制措施

2.3.1 技术要求

施工中应遵守以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桩位要定位准确,桩机要停放平稳;正转预搅下沉,应逐级加速。钻至接近设计深度时,应用低速慢钻。并在原位钻动 l~2min,并在整个预搅下沉过程中,向钻杆内不断输送压缩空气,以保持钻杆通道的干燥及畅通;在确认加固料已喷至孔底时,应按 0.5m/min 的速度反转提升,当提升至设计停灰标高后.应慢速原地搅拌 1~2min;如实做好施工记录;钻具提升至地面后,钻机移位对孔,按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成桩过程喷粉量。如未能达到设计要求,应及时分析原因并向监理工程师汇报。

2.3.2 关键环节及控制措施

①桩孔定位及孔深确定。利用甲方提供的水准点及座标轴线点,用全站仪放桩,保证桩位误差小于 5mm,同时测定桩位处地面标高。确定桩头位置及停灰深度。

②丢桩。为防止施工中发生丢桩事故,在工程施工中除采取平面设置标志外,采取以下措施防止丢桩事故发生:施工前对全部桩位进行编号.一式两份,由桩机机长和记录员分别保管使用:单桩施工前,机长和记录员对桩号核对一致后方可施工。成桩后机长和记录员分别在其桩位图上做标记。

③断桩。在桩机喷灰提升过程中发生停灰,易造成断桩,影响工程质量,采取下列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小灰罐操作工加灰时必须过筛滤。防止出现堵灰、停灰现象;大灰罐操作工要密切注意送灰量.一旦发现停灰现象要及时通知桩机机长,并做好停灰记录;事故排除后桩机要下钻机到停灰深度以下1.0 处重新复搅、喷灰提升。

下沉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盐碱地;绿化施工;方法

我省东部沿海城市,盐碱化程度较高,给园林绿化带来很大的困难。在原土层上种植苗木很难成活,即便成活,长势不佳,绿化景观效果较差。鉴于此种情况,在盐碱地上进行绿化,需对土壤进行排盐、隔盐处理,抬高地表,保证绿化植物正常生长,确保绿化成果。

1、根据图纸勘察现场,为排盐施工做好准备

实地勘察现场,了解原地貌情况以及周边水文地质条件,充分了解地下管线埋设情况(包括电力、给排水、通讯、燃气等),遇到抗压能力较差管线必须采取保护措施。

详细掌握图纸要求,清楚建设范围,估量平整基槽时需挖填的土方量,做好进场施工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并上报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计划。

2、排盐层施工,对各层标高、施工质量验收和所用材料的质量要求

2、1基槽平整施工组织设计审核通过后,应立即实施排盐基槽平整工作。根据施工图纸要求,控制好基槽标高,若原地貌高于基槽顶标高应挖出原土,回填至低洼地,若低洼地仍不够基槽标高,应回填客土(客土以土夹石为佳),不得用淤泥回填。基槽回填后应对其进行分层压实处理,以保证回填后基槽不下沉,排盐管能正常排水,土方回填后标高不发生重大变化。平整后的基槽表面要保证无大块杂石,表面土壤颗粒径应小于5厘米,标高误差应小于5厘米。

2、1、1 基槽平整施工时注意事项。(1)严格控制基槽顶标高,误差不得大于5厘米。特别对于未施工结束路面或绿化地段,必须以20米作为一个断面进行基槽平整,每隔20米用水准仪进行标高测定,不得出现过低或过高现象,以保证将来绿化土方厚度;(2)查看原地形地貌,并检测原土方能否符合材料要求。测量标高,计算出各部位需填挖方量;(3)基槽填筑料必须使用土夹石、山土、黄土等材料,不得使用淤泥、含碱量高的杂土、建筑垃圾等材料,如原土层有该类材料必须换填。

2、1、2 基槽验收。(1)需验收部分工程内容必须全部完成,基槽验收可分段分部进行;(2)基槽验收必须有现场标高测量记录、基槽表面平整度检测记录以及工序质量验收会议纪要、回填料抽样检测记录;(3)若不合格应及时整改,并提供整改后各种检测记录以及验收会议纪要。

2、2 排盐管沟槽开挖以及粗砂、排盐管铺设排盐管沟槽开挖时,应根据图纸要求,控制其各个端点标高(排水端应低于封闭端标高,一般情况坡降为0.2%)以及沟槽深度、宽度,同时要保证排盐沟槽的平整度,挖出大块杂石以及其他杂物。沟槽开挖结束表面颗粒径不应大于2厘米,标高误差不应大于2厘米。同时保证沟槽通直,以确保排水通畅。

排盐管道铺设前,应清理沟中杂物,并铺设粗砂压实,然后开始铺设排盐渗管,根据图纸要求具有一定坡度(一般坡降为0.2%)。排盐管封闭端须用管堵封住,排水端须用粗砂填实并安排人员排盐检查井,管口须伸出井壁面5O厘米,并用无纺布封口。管材现场运输时必须轻拿轻放,严禁拖拽。沟槽回填粗砂、安装排盐管之后,须复测基槽标高以及排盐管顶标高,若排盐管顶标高不符合设计要求,应立即返工或整改,以达到设计标高来保证排盐管的排水顺畅。

2、2、1 材料要求。砂为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粗砂,砂中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有机杂质,含泥量不得大于3%。排盐渗管一般采用DN60PVC双螺纹渗管,并要有出厂合格证书以及渗管质量检验合格证书。排盐管必须进行逐节质量检验,不符合标准者不得使用。

2、2、2 排盐沟槽、排盐管安放验收。(1)需验收部分工程必须全部完成,沟槽和排盐管安放可分段分部验收;(2)排盐沟槽验收必须有现场标高测量记录,排盐管必须有抽样检测记录、沟槽表面平整度检测记录、粗砂材料检测记录、粗砂铺设情况记录以及工序质量验收会议纪要;(3)若不合格应整改,并提供整改后各种检测记录以及验收会议纪要。

2、2、3 排盐管道铺设线允许偏差。(1)管道中心线允许偏差值2O毫米;(2)管底标高允许差+20毫米/一10毫米。

2、3 碎石铺设管道安放完毕即可进行碎石回填。碎石到场后应用小型机械对其进行转运和初步平整,且必须从铺设端向未铺设端倒退转运和平整,不得碾压排盐管和检查井以及其他设施,碎石铺设厚度为200毫米。回填平整一段后(一般为30米)应立即检测标高、碎石厚度及铺设宽度,若发现厚度不够或超厚、铺设宽度不足等,应立即整改至要求厚度和宽度。铺设好的碎石应安排专人看管,不得有车辆、机械等碾压。排盐层全部施工结束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2、3、1 材料要求。碎石应用质地坚硬的山场碎石,颗粒径为1~2厘米,石粉含量不得大于5%。

2、3、2 碎石铺设验收。(1)需验收部分工程必须全部完成,可分段分部验收;(2)验收前施工单位必须自检并整改不合格部位,(3)验收时必须有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质检单位等代表到现场进行验收并签字认可;(4)碎石铺设验收必须有现场标高测量记录、碎石厚度抽样检测记录(厚度误差不得大于2厘米)、碎石铺设表面平整度检测记录(标高误差不得大于2厘米)以及工序质量验收会议纪要;(5)若不合格应整改,并提供整改后各种检测记录以及验收会议纪要。

3、绿化种植土质量要求和回填方法

3、1 绿化种植土质量要求必须使用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团粒结构良好、不板结,土壤可溶性盐含量不得超过0.3%,pH值保证在6.5~8.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小于2%。

3、2 绿化带土方施工

3、2、1 准备工作。(1)充分熟悉施工图纸,详细了解各地段回填标高及微地形位置、大小等情况,计算本工程所需土方总量和各地段所需土方量。(2)上报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计划。

下沉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桥梁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桥梁下部结构的施工技术

1.1 扩大基础施工

挖基施工尽量安排在枯水或少雨季节进行。施工前按计划投入劳力、材料、机具,根据工程的施工期限、工地环境及地质情况,基坑拟用机械进行开挖,在机械开挖不到的部位由人工突击挖除,及时检验,随时进行基础浇筑。对埋置深度较大的基础,采取连续作业方法一气呵成。

1.2 基坑开挖方法

( 1) 垂直坑壁基坑: 对天然湿度接近最佳含水量、构造均匀、不发生塌滑、移动、松散或不均匀下沉的基土,基础开挖可采用垂直坑壁基坑开挖法。

( 2) 斜坡和阶梯形坑壁基坑: 基坑深度在 5 米以内,土的湿度正常、土层结构均匀。采用斜坡开挖或按相应斜坡高、宽比值挖成阶梯形坑壁。

( 3) 变坡度坑壁基坑: 坑基开挖穿过不同土层时,坑壁边坡可按不同土质采用不同坡度。当下层为密实粘质土或岩石时,下层可采用垂直坑壁基。

1.3 基础浇筑

中桥墩柱基础钢筋运到现场绑扎,并预埋墩柱身联接钢筋; 桥台基础采用 15#片石混凝土。混凝土由拌和站供应,混凝土罐车运送,片石混凝土掺配片石在小于 25%,混凝土送入模内后,用振捣棒震动密实,浇筑时注意做好石笋以便上下层连接同时片石摆放位置上下左右均相隔 20cm ~30cm。

1.4 桥台浇筑

桥台浇筑装模采用钢模装模,斜面和转弯处不好装模处用竹胶板配合装模。浇筑时水平分层,一般浇筑厚度在 30cm内。混凝土送入模内后,用振捣棒震动密实,保证表面没蜂窝麻面现象。

1.5墩柱浇筑

施工前,拉毛基础和墩柱接触面,并把基础预留的连接钢筋和墩柱钢筋笼焊接。中低墩柱采用预制好的圆形钢模桶一次浇筑成型,模板用吊车安装,模板上口高于混凝土面不少于10cm ~ 15cm,柱模四周用缆风绳对拉,浇筑时用输送泵输或吊车送入模内,浇筑时水平分层,一般浇筑厚度在 30cm 内。混凝土送入模内后,用振捣棒震动密实,保证表面没蜂窝麻面现象。混凝土灌注完毕后,顶面砼应高出设计标高 3cm ~ 5cm。排柱式墩身,各立桩应保持一致。混凝土强度达到 0. 2MPa ~0. 5MPa 后,方可脱侧模,采用塑料薄膜包裹保水养护。

1.6 桥墩盖梁浇筑

墩柱顶预留钢筋和墩盖梁连接,桥墩盖梁桥浇筑装模采用钢模装模,斜面和转弯处不好装模处用竹胶板配合装模,采用钢管和木头配合搭建脚手架,并搭建工作作业平台,装好底模后便现场绑扎钢筋,再安装侧模。浇筑时用输送泵输或吊车送入模内,浇筑时水平分层混凝土送入模内后,用振捣棒震动密实,保证表面没蜂窝麻面现象,顶面浇筑时控制好横坡度。

2 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方法

在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时代,可以说主要是现场浇注的施工方法。由于桥梁类型增加与跨径增大,构件生产的预制化,结构设计方法的进步、机械设备的发展,由此而引起施工方法的进步和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施工方法。主要有: 就地浇注法; 预制安装法; 悬臂施工法; 转体施工法; 顶推法施工; 移动模架逐孔施工法; 横移施工法; 提升与浮运施工等。

3几项桥梁施工技术介绍

3.1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规范》12. 6. 6 预应力筋编束规定,预应力筋由多根钢丝或钢绞线组成时,同束内应采用强度相等的预应力钢材。编束时,应逐根理顺,防止互相缠绕。钢筋的冷拉工艺采用控制应力或控制冷拉率的方法。从受力分析来考虑,编束时,梳理顺直,可防止钢丝或钢绞线在穿孔、张拉时由于互相缠绕紊乱而导致的受力不均匀现象。当受力不均匀时,将使有的钢丝达不到张拉控制应力,而有的则可能被拉断,造成预应力损失。

另外,按控制应力先张拉的预应力筋会因后批预应力筋张拉时所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而引起应力损失。综合考虑张拉力的影响,可减少预应力损失。预应力工程施工关键是如何正确地建立起设计要求的预应力( 即结构的内应力) ,而其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应力松弛带来的危害。为保证施工质量,预应力张拉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规定执行且张拉后立即做好灌浆的准备,这些对控制应力损失的减少都非常关键。张拉过程中不仅要控制好应力值,而且要随时抽查预应力筋的增长值,同时要按照对称、均匀的方法进行张拉,张拉完并封锚以后,即可开始灌浆的工作,灌浆不仅减少应力的损失,而且封闭孔道,减少预应力筋的损失,并且使其与结构共同作用,提高结构的抗裂性。

3.2临时支座的预制

在桥梁施工中,临时支座大多数采用预制的长方体混凝土块,在相应位置对称放置两块,待湿接头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再凿除,这样施工由于预制的混凝土块薄厚不均,摆放位置错动,以及梁板本身制作尺寸的误差,容易把临时支座压坏、压碎、挤动,影响梁板的标高或造成梁板位置偏离。有些临时支座由于梁板的拖动,紧靠在台帽里侧不易凿除,即使凿除后也不易清扫,给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临时支座的作用是减小和防止支架产生有害于施工的沉降。

3.3 承台施工

为了开挖桥台基坑,必须选择有效的降水措施。根据市场的调研和现场的布设条件,采轻型井点降水措施是最经济最可行的办法。因为实际中布设为分级井点,所以必须加以严密的计算。同时项目部准备了一套辅助方案,如果第一套方案有难度,那么准备在回填土的外侧再筑两道临时围堰,以降低水源方向水位的高度。施工流程为: 测量放样井点降水基坑开挖浇筑垫层承台钢筋制作模板制作混凝土浇筑养护。根据施工的环境特点及设计图纸,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决定对基坑开挖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方式。井点的平面布置主要取决于地下水的补给方式,基坑的平面形状和要求降水的深度。井点的平面布置形式有: 单排布置、双排布置、环型布置和U 型布置。

4 梁施工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4.1 裂缝的形成

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多,一般主要有以下几点情况:

( 1)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差。

( 2) 在施工时,对混凝土的配合比不规范,随意性大,单凭经验不按标准规定进行配比操作。

( 3) 在浇筑灌浆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振捣过猛或不足,使混凝土结构整体不均匀,局部骨料沉塌,混凝土干膜后出现蜂窝、麻面状。

( 4) 在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混凝土在水化热自干过程中受到混凝土结构不均衡的预应力制约而形成裂缝。

4.2 桥梁的结构病害问题

桥梁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才能承受作用于其上的重力及其他各种附加力; 同时,桥梁各部尺寸必须恰当,才能使其承受轴向压力时不会丧失稳定性。由于材料强度的离散型、作用荷载的随机性,从而导致公路桥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结构病害。

4.3 局部蜂窝、麻面和气泡现象的出现

造成这种现象的结果,主要是使混凝土结构大大降低了结构的严密性,其疏松的结构强度几乎降低到最低点,在使用过程中其承受能力极大地减少,并且容易遭受腐蚀而造成重大的损伤,严重地降低了工程的承载力和耐用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点:

( 1) 在施工时,不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配比,施工工艺差,在操作上不按程序操作,随机性调整时有发生。

( 2) 在浇筑混凝土后,进行振捣不规范,不均衡,使得振捣不足部位的结构疏松,不密实,在撤膜后容易出现蜂窝、麻面等现象; 在振捣过多部位,骨料易下沉,混凝土浆泌于表面,混凝土体中间段( 层) 砂浆富集,易发生由表及里塑性裂缝和干缩裂缝。

( 3) 对混凝土模加工的精度不够,或周转次数多,导致局部变形漏洞,接缝不够密封而漏浆,从而使骨料间隙无浆,干硬后形成稀疏状蜂窝现象。

( 4) 从搅拌到浇筑之间的时间过长,混凝土水灰分发生离析,混凝土结构不密实,在浇筑时不加以振捣或振捣不匀。

5 结束语

下沉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贯落实中、省、市关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决策部署,以“三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我市综合行政执法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组织领导

为做好综合行政执法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建设(以下简称行政执法“三化”建设)工作,特成立综合行政执法“三化”建设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成员:执法大队、服务中心、环卫所、指挥中心、办公室、财务股、人事股、政策法规股、执法监察督查室、市容和环境管理股、宣传和信息化建设股、受理股。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策法规股,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其他成员负责相关事务性工作。

三、工作任务

(一)准确定位,明确工作整体方向

综合行政执法“三化”建设领导小组找准定位,召开领导小组研讨会,明确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措施,明确时间节点,完善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三化”建设工作方案。(完成时限:2021年1月31日前)

(二)统筹协调,保障工作取得成效

1.完善制度体系建设(2021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

(1)梳理行政执法制度体系。查找中、省、市、县、局关于行政执法方面现行有效的制度,建立制度清单。(完成时限:2021年1月1日—2021年2月10日;责任单位:局机关各股室、执法大队)

(2)深入调研综合行政执法存在的难点问题。通过案卷评查、执法培训交流、走访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当前在行政执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执法中产生的重大矛盾和争议等,形成问题清单。(完成时限:2021年1月14日—2021年2月25日;责任单位:执法大队、政策法规股)

(3)建立健全局行政执法联席工作模式。在市司法局、市委编办指导下、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旅游局、生态环境局等执法部门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执法领域联合执法协调机制。(完成时限:2021年1月1日—2021年5月31日;责任单位:执法大队)

(4)更新案卷评查标准。根据我市案卷评查统一标准,更新执法案卷评查标准。(完成时限:2021年1月1日—2021年3月31日;责任单位:政策法规股)

(5)建立待完善制度清单。在现有的行政执法制度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从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及监督、议事规则、案件评查、案件满意度测评、错案追究责任等方面入手,梳理需要修改的制度以及需要新建立的制度,形成制度清单。(完成时限:2021年1月1日—2021年2月30日;责任单位:政策法规股、人事股、执法督查监察室、办公室)

(6)完善制度体系。根据中、省、市行政执法相关制度,结合职能职责,修订完善本单位综合行政执法制度体系,规范立案、审批、分办、调查、集体讨论、法制审核、结案等执法流程,形成本单位执法流程图并完成公示。(完成时限:2021年6月1日—2021年7月30日;责任单位:政策法规股、执法大队、办公室)

2.完善行政执法队伍建设(2020年12月1日起)

(1)持续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一是完成下设执法中队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二是配合市委编办等有关部门探索赋予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更多行政执法权项,推动行政权力下沉。(完成时限:持续推进;责任单位:人事股、政策法规股)

(2)强化执法队伍建设

一是完善综合执法队伍机构人员配置,厘清层级关系,加强执法大队对执法大队各中队监督指导职能。根据执法大队、执法大队各中队等每支队伍配备队长、副队长及相应比例有正式执法资格执法人员等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力量配置;

二是优化基层执法中队班子结构。按照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将办事公道、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选配到基层部门负责人岗位,增强了基层队伍领导班子“硬实力”。每月底以由各职能股室组成的局绩效考核工作组对基层中队班子进行考核评分,督促基层中队加强自身建设;

三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结合实际制定年度党员干部学习培训计划,坚持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和自学制度,重点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党建工作培训和城管业务工作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

四是深化作风建设,坚持从严治队。持续开展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和“三查三比”作风整治专项行动工作,定期开展执法人员军事化训练,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严厉打击发生在群众身边、直接损害群众利益、吃拿卡要、执法不公、以罚代管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从严查处、决不手软。

五是注重考核监督,强化岗位职责。完善单位绩效考核制度,细化岗位目标责任,督查室不定期地开展专项督查和检查,及时通报督查结果,依托“机关工作人员平时考核系统”平台,按照“标准统一、客观公正、注重实绩、奖勤罚懒”原则开展平时工作考核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严格落实考核结果运用,激励干部职工勇于担当、干事创业热情。(完成时限:持续推进;责任单位:人事股、执法大队、执法监察督查室)

(3)合理配置法制审核人员。原则上按执法队伍5%配备。(完成时限:2021年1月1日—2021年8月31日;责任单位:人事股)

(4)加强行政执法资格管理。根据2020年12月1日省新启用的行政执法证件管理系统,完成执法人员信息录入,为已取得行政执法资格人员申领办理新版执法证件,对行政执法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推进全体人员参加我市组织的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培训。(责任时限:2020年12月1日—2021年10月31日。责任单位:政策法规股、执法大队、委托执法单位)

(5)加强城市协管队伍管理,严禁宽出。(责任时限:持续推进;责任单位:人事股、执法大队、指挥中心、服务中心)

3.规范行政执法行为(2021年1月1日起)

(1)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对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服务清单、行政执法人员信息、行政执法流程图、行政执法决定等信息在单位门户网站或市人民政府网站监督执法专栏进行公示。(责任时限:2021年1月1日—2021年8月31日;责任单位:政策法规股、执法大队、服务中心、办公室)

(2)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一是加强执法部门执法记录仪等音像设备配备和使用。各执法部门要规范使用执法记录仪等音像设备,特别是重大行政执法活动、重大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有可能引起行政争议的城市管理行为,要实现执法过程全记录并及时整理归档。(责任时限:持续推进;责任单位:执法大队、服务中心)

二是将执法过程全记录与城市管理数字化指挥平台终端相结合,实现“综合行政执法与智慧服务平台统一”。(责任时限:持续推进;责任单位:执法大队、指挥中心)

(3)全面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一是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重大行政执法法制审核目录清单》。(责任时限:2021年5月1日—2021年6月30日;责任单位:政策法规股)

二是完善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责任时限:2021年2月1日—2月28日;责任单位:政策法规股)

(4)严格自由裁量范围。结合工作实际,简易程序案件,由执法中队自由裁量;一般程序案件,由执法大队自由裁量,并报局分管领导同意;重大行政处罚、规划建设执法领域案件或可能引起行政复议、诉讼案件按程序报批。(责任时限:2021年1月1日—2021年1月15日;责任单位:执法大队、委托执法单位)

(5)探索城市管理领域部分执法程序简易化。如市容秩序、环境卫生等方面执法程序简易化。(责任时限:持续推进;责任单位:指挥中心、执法大队、政策法规股)

(6)深入开展“非接触执法”工作,创新执法办案新模式。(责任时限:持续推进;责任单位:执法大队、办公室、政策法规股)

(7)建立城市管理领域联合执法常态化工作机制。(责任时限:持续推进;责任单位:执法大队)

(8)强化“两法衔接”,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责任时限:持续推进;责任单位:政策法规股、执法大队)

(9)开展法治培训。针对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三化”建设等内容开展法治培训(责任时限:2021年5月31日前;责任单位:政工人事股、政策法规股)

(10)开展案卷质量评查工作。(责任时限:2021年12月20日前;责任单位:政策法规股、执法大队)

(11)随时开展执法检查,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责任时限:持续推进;责任单位:执法监察督查室、人事股、政策法规股、执法大队)

(12)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制度。(责任时限:2021年1月—2021年2月28日;责任单位:财务股、执法大队)

4.完善行政执法内部监督机制

(1)开展互动评查。不定时抽取各执法单位执法案卷,按照我市案卷评查统一标准,由执法单位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进行交叉评查,互动交流,进一步提高执法办案质量。(责任时限:持续推进;责任单位:政策法规股、执法大队)

(2)开展行政执法满意度调查。围绕事关社会安全稳定大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领域,开展行政执法人民群众满意度调查,针对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开展持续整改工作。(责任时限:2021年7月1日—2021年8月31日;责任单位:办公室、人事股、受理股、执法大队)

(3)加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备案报送工作。(责任时限:持续推进;责任单位:执法大队、政策法规股)

(4)建立内部二级法治审核制度。执法中队设法治员,执法大队设法治员,法规股设法治监督员。

(5)加强督查考核。通过执法单位自查、部门执法检查督查、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执法部门行政执法情况进行监督,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落实整改,将整改情况纳入年终考核。(责任时限:持续推进;责任单位:执法监察督查室、人事股、政策法规股、执法大队)

5.探索建立“账台”模式。机关各股室、局属各单位,根据自身职能职责、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依据和上级部门要求,编制工作台账,形成本股室、本单位和个人岗位“账图”模式。(责任时限:2020年2月1日—2020年2月28日;责任单位:机关各股室、局属各单位)

(三)总结经验,提升执法能力水平

1.行政执法相关制度汇编。将中、省、市、县、局关于行政执法相关制度汇编成册,下发局系统干部职工。(责任单位:政策法规股。责任时限:2021年10月31日前)

2.建立全局依法行政“账图”模式。以法治为根本遵循,以“三定方案”为依据,以岗位设置为基础,结合实际,全面梳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全局、股室和直属单位及岗位三级法治台账。(责任单位:法规股、正工人事股。责任时限:2021年1月1日—2021年3月30日)

3.总结工作经验。认真梳理行政执法“三化”建设工作,深挖特色亮点,总结经验成果,形成总结报告。(责任单位:办公室。责任时限:2021年10月31日前)

4.探索综合行政执法“智慧”指挥平台建立。以开展行政执法“三化”建设工作为契机,结合市城管数字化指挥中心建设,探索建立综合行政执法“智慧”指挥平台,彻底解决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如部分解决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规避执法人员“人情执法”、“选择性执法”的可能)(责任时限:持续推进;责任单位:指挥中心、执法大队、服务中心、政策法规股、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明确责任分工,认真组织行政执法“三化”建设工作开展。

下沉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管道施工;工艺;重点;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279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政供水系统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项目之一,与国民经济生产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加之供水管道工程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须严格按施工工艺及设计要求施工,否则一旦发生爆管或渗漏,将严重影响城市化进程和居民的正常生活,直接影响到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在管道施工中应严把以下几个重点环节,确保工程质量。

二、供水管道施工工艺及重点环节分析

(一)施工前期的准备

1施工现场准备

1.1首先对现场进行实地勘察,确定的管线走向及施工开挖工作面和料场,做好三通工作。

1.2根据规划好的管道线路,做好测量放样工作。

1.3 现场勘察管道施工区内是否有隐蔽工程,如光缆、强电、供水、供暖、煤气管道,如果有,应及时联系有关单位派专人协助排查定位。

2 技术准备

2.1供水管道施工前,施工人员要认真研究图纸,然后结合图纸对现场施工的基本全貌进行了解,比如管线长度、管线走向、管材直径、检查井数量及设置等,了解设计意图及需变更内容,不明白处整理后向设计方提出答疑及变更。

2.2审核图纸工程量,以及所用材料的种类和数量,提前做好物资计划,报材料购销科进货。

2.3每百米左右设置一个水准高程参照点,建立起准确的水准高程控制网,以便对管道施工进行测量,必须复核测量总高程,控制桩总必须牢固地设置在明显且不易破坏的位置。

(二)沟槽开挖

1 开挖前要放样洒石灰线,开挖宽度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或有关规定依土质类别按坡比开挖深度计算。确保沟槽底的净宽满足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

2 要科学合理的进行边坡放坡,不仅要保证安全又要讲究经济,槽底高程允许偏差控制在规范范围内,特别注意沟槽不得超挖,对于超挖部分要特殊处理夯填。严禁进水积水,严禁夯填中使用腐殖土、垃圾土、淤泥等,个别因放线受限制井挖面较小或土质很差的部位,要考虑设置支撑,确保施工安全。

3 沟槽开挖主要应用机械设备,并辅助于人工方式进行。如果沟槽开挖完毕后,没有及时下管,在沟槽底应该预留部分原土,一般为20cm,防止沟槽底厚土挠动。

(三)管道基础

供水管道基础有灰土基础、砂垫层基础、混凝土基础。

1 管道灰土基础施工时应选用好的黄土,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比例进行现场拌合,逐层夯填(依不同夯填机械定虚铺厚度),严禁使用垃圾土、腐殖土拌合灰土。严禁使用拌好的过期灰土夯填。

2 砂垫层基础施工时应按设计要求选用砂石料分层夯实平整。

3 混凝土基础施工应按设计要求分两次进行,一部分在下管前进行浇筑,高程应控制准确保证槽底平整,在模板支设好后,应仔细复测其高程,做到准确无误;另一部分混凝土在管道安装好后按设计尺寸要求进行浇筑。

4 基础混凝土浇筑时,要依图纸或现场需要预留检。查井的位置,浇筑后应注意养护。

(四)管道铺设

1 管道在下管安装前应对其管口、管径、壁厚、有无裂缝和砂眼等进行检查,可采用观察和铁锤击打听声检查破损管道。

2 承插式管道安装,插口顺水流方向,承口逆水流方向;管道一般按顺序由下游铺设向上游,每安装一根管道须用拉草包法将管内杂物清理干净,摆放平直。

3 管道转角处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使用管件借角,严禁使用管道超借角规定转角,转角处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浇筑混凝土墩,确保质量,否则易使管道接口移位,日后发生爆管事故。

(五)检查井砌筑

管道检查井一般有砖砌井(圆型、方型)、钢筋混凝土井两种。

1 砌筑前应检查基础尺寸及高程要求,特别注意不同管径的管道管底与井底的尺寸要求。

2 砖砌井应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套用的井型施工,施工时应按其工序尺寸要求砌筑。

3 钢筋混凝土井壁钢筋应与其环筋连接牢固,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绑扎钢筋,管壁与井壁处应预留空间,严格按图集要求填充物料,严禁直接浇筑管壁与井壁混凝土,同时在浇筑井壁混凝土时应按要求安装踏步梯,位置尺寸应准确,浇筑混凝土后应覆盖洒水养护。

4 在安装预制井盖板前,应在井室墙体上面均匀摊铺一层水泥砂浆后吊安到位,按设计要求安放井圈、井盖,以满足使用功能。

(六)管沟回填

1 在沟槽回填之前,要对槽内杂物进行清理,对于回填土要进行含水量检测,保证回填土达到设计规范要求。

2 管道管侧及管顶以上40-50cm 范围内应人工夯填,每层虚铺厚度为15-20cm,管侧回填时应两侧同时进行,两侧高差不超过30cm,管顶50cm 以上土方可用机械回填,每层虚铺厚度不超过30cm,按设计要求密实度分层夯填。

3 井室周围的土方回填应与沟槽土回填同时进行,严格按图集要求是否用灰土回填处理。确保井室不外渗水,以免造成路面下沉。

(七)管道试压、冲洗、消毒

1 在管侧土回填后应立即按设计压力等级分段进形灌水试压,金属管道一般不超过1000m,打压前应提前24 小时给试压管段灌水,24 小时后进行打压,打压前应保证支顶安全,逐渐升压,压力持续规定时间后,压降在规定范围内,则试压合格。否则进行查漏后重新试压。

2 管道试压合格后应进行通水冲洗,应先使管道充满水,关闭排水阀门,在排气阀口等处投放漂白粉(250mg/l),让管道在有漂白粉液体内浸泡24 小时,在管网末稍取水检测化验,重复操作直到水质达标后,排放该管道水。

(八) 新旧管线并网

1 并网施工过程中尽量采取双干管同时供水方式

1.1 在旧的管网中,存在着较多的原有用户支线,由于存在时间较长,造成管径、管材不一,个别支线位置不详等,因此情况较为复杂,新旧管线并网施工所需时间也较长。如若将旧干管废除后统一进行并网施工,将会导致用户停水时间较长,造成用户生活极大地不方便,这是无法接受的,同时对供水企业也是个不小的损失。如果此时能采取新旧干管同时供水的方式,上述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1.2 如果不具备双干管同时供水并网施工条件时,要重新进行统筹安排,可以逐段进行,突击施工。要事先做好停水施工的一切准备工作,尽量减少因为停水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

便,压缩停水施工时间。如果由于用户支线较多,不可能在同一天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则需分期分批实施。

2 新旧管道并网施工时应遵循的原则

2.1 应遵循先大用户,后小用户的原则,尽量减少停水造成的损失,缩小影响面。

2.2 应遵循先重点用户,后一般用户的原则。对于医院、学校、重点厂矿等受停水影响较大的用户优先并网,及早恢复供水,而对于停水影响较小的一般用户,可酌情延缓。

2.3 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可以首先对施工难度较小的用户支线进行并网施工,而一些由于管线位置、埋深等不详或受周围其他地下设施妨碍而造成施工不便的支线,可集中到最后一并突击解决。

三、结束语

总之,在给水管道施工及新旧管线并网施工中,若能严把施工环节、优化施工方案、统筹调度、合理安排、便可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防止渗漏、爆管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地缩短停水时间、减小停水范围,将损失降到最低,提升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民. 浅谈人饮供水工程管道施工的质量控制[J]. 工程质量,2004,(2):24-25.

[2]崔兆平. 市政给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安全文明施工措施[J]. 青海科技,2011,(4):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