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技工作经验总结

生技工作经验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生技工作经验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技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活”起来

中图分类号:X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266-02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一个‘活’字”,且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在于其把课讲活了。”由此可见,“活起来”的课堂才是生动的课堂、成功的教学。技工学校以培养学生适应岗位所需的技术能力为目标,在人文教育包括语文教育方面有所弱化。为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文情怀,依据技工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及学生的成长规律,试图围绕技工院校语文课堂如何“活起来”探究适合的教学方法,并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教学比较与教学反思,以期为技工院校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升与技工院校的人文教育重视提供有益借鉴。

一、困境扫描: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活起来”教学方法的探究缘由

在我国由于长期遵循“初中-高中-大学”的成才模式,社会各界常常将技工学校的求学视作无奈之举,由此社会各方甚至学校本身对技工学生的认可率相对不高。近年来技工教育虽然受到不断的鼓励与政策支持,然而,技工教育由于生源、师资、社会支持、长期以来存在的传统认知偏差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仍然发展较为缓慢。审视当前技工院校语文课堂的教学困境,可以发现主要存在如下困境:一是学生自信心不足,对自身认识定位较低;技工院校学生由于前期学习基础较之不够理想,加之社会的传统偏见,学生往往存在自信心不足或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如何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则是上好语文课的首要。二是课堂氛围沉闷,师生互动不足;当前技工院校语文课堂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学生普遍参与不足,由此呈现的则是教师自我表演的现象,师生互动不足导致的则是沉闷的课堂景象。三是教师语言生硬,课堂生动性欠缺;教师语言在课堂中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效果,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师语言更为重要,然而当前不少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或图片等手段的丰富,而忽视了教师语言本身的力量,导致课堂的生动性有所欠缺。四是课堂内容死板,涉猎知识面不够;课堂内容是课堂的核心,课堂内容是否饱满、是否有吸引力直接影响课堂的影响力与实效性。然而,当前教师在讲述课堂内容时往往就本课程内容讲述课程内容,未做到知识的发散与迁移相结合,使课堂内容过为死板,而无法提升学生的兴趣度与知识结构的完善。五是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成效不高。教学形式是提升课堂成效的重要手段,当前虽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为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但部分教师仍然墨守陈规或为了减轻工作负担,而仅仅采取简单的讲解授课法,而辅之以一定的直观教具,课堂成效仍然不高。

基于以上当前我校语文课堂的教学困境,其根源均在于欠缺一个“活”字,由此借鉴吕叔湘先生对语文课程关键在一个“活”字的观点,探究技工院校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

二、原则审视: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活起来”教学方法的探究原则

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活”起来是应对当前语文课堂成效不足的重要法宝,那么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活起来”之教学方法该坚持哪些原则,结合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与学生成长规律,提出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生动性原则是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活起来”应遵循的教学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即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学生特点,尊重课程本身,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活起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可为了“活”而“活”,而应该坚持客观性为前提,在坚持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使课堂“活起来”。二是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即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语文课堂,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活起来”是未来语文课堂发展的方向,其本身也应遵从语文课堂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的宗旨,始终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为使命,以长远的发展眼光对待课程教学。三是生动性原则。生动性是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活起来”的内在特质,“活起来”则需要一定的生动性,以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语言充实与活跃课堂,则使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活起来”成为可能,亦是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活起来”教学方式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三、路径前瞻: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活起来”教学方法的探究对策

基于当前技工院校语文课堂的困境,结合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活起来”之教学方法的原则,提出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活起来”之教学方法探究对策。

(一)学生思维“活”:激发学生自信、调动学生积极性――欣赏教育

通过近些年在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技工学校的学生总体上对自我的发展有一定的要求与期待,且处于思维的活跃期,缺乏的往往是鼓励与信任。因此,上“活”语文课堂首要第一步,是激“活”学生的思维,给予鼓励与肯定,树立其自信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热爱生活、热爱课堂、热爱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引导、充分尊重、认可与相信学生,在此情景的促进下,学生才可能慢慢放下自身是“差生”的想法,进而积极的参与课堂,激发自信心,不断的提升自己。在近些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往往在第一堂语文课堂上与学生交流、互动探讨“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能发现什么”之类问题,让学生在探讨中积极的参与课堂,并打开其思路。当面对不自信甚至否定自己的学生,及时给予其支持鼓励,真正做到发自内心的去爱每个学生,不放弃每个孩子,以真实诚恳的心态对待学生,鼓励其积极思考与积极的参与。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欣赏教育,激发学生自信、调动学生积极性是上“活”语文课堂的第一步。

(二)课堂氛围“活”:跳出传统模式、提升师生互动性

课堂氛围是师生能否有效参与的重要方面,一堂课能否成功,能否获得学生的参与与融入,课堂氛围起着关键的作用。课堂氛围“活”起来,要求教师全身心的投入,既真实的走进教材,也走进学生,与学生在课堂的互动与参与中一并读,一并背,一并产生情感的共鸣与升华,既在精神上与学生产生共通的交流,也在心灵上与学生达至共通的提升。学生在教师的陪伴中,在感受教师的言行、欢笑中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投入学习,真正的焕发课堂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氛围,使学生真实的参与,打破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树立主人翁意识,保持舒畅的心情,激发其求知欲,以活跃的思维、活跃的灵动、活跃的交流将课堂氛围“活”起来。在长期的课堂互动与参与中,学生渐渐感受到语文课堂的民主意识,民主氛围,进而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提升师生互动性。如本学期笔者就通过围绕课程主题组织辩论赛、演讲比赛、课程小组团队展示等形式,跳出传统“填鸭”式、“满堂灌”的形式,使学生真实的参与课堂中,使课堂氛围“活起来”。让课堂氛围“活”起来,跳出传统模式、进行互动教学,是上“活”语文课堂的关键环节。

(三)教师语言“活”:展现语言魅力、激活课堂生动性

教师语言是一门艺术,不同的语言情感、语言交流、语言表达均会影响学生的状态及学生对课堂的融入,可以说其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也是直接关系到课堂能否“活”起来的重要元素。教师语言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手段,它还是一种直观教具,以最直接与最形象生动的方式融入学生并走进学生。鲜活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感知、理解教材、走近课本知识,还能调节学习情绪,增强教学效果,以生动的、激昂的方式增加对课程的融入。在近几年的工作经验中发现,技工院校的学生虽然在语文的知识基础上底子较薄,但其捕捉鲜活的语言能力较强,包括生活中鲜活的语言与网络中鲜活的语言,学生们能够以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的气氛。

幽默是提升教学效率、推进教学效果的重要语言魅力,它能给教学带来春的暖流,夏的微凉,秋的酣畅,冬的温暖,它能有效的激活课堂,使课堂充满笑的活力、激趣、启悟、固知、纠错,使知识在语言的魅力中传递、并达成情感的交流,使对话的互动尽在笑声中流淌。当诙谐、幽默的语言飘散在课堂中,则能打破课堂沉闷的固化模式,也会让学生改变语文课堂死气沉沉的印象,摆脱语文就是需要背诵记忆的痛苦,使课堂充满欢声笑语,进而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也在此过程得以升华。掌握教学语言的艺术,教学则可以安排的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妙趣横生,在赋予教学以新意与活力的同时,个体的创造性得以发挥,进而真切的感受语文课程的魅力,激活课堂生动性。在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语言“活”,展现语言魅力、激活课堂生动性是上“活”语文课堂的重要链接。

(四)课堂内容“活”:拓展知识领域、推进学生参与性

课堂内容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语文课堂“活”起来,在课堂内容上一定要跳出按部就班的模式,倘若按部就班的讲解课文内容,语文课堂要活起来则必定是无稽之谈。那么就此有学者推理,课文不再要以讲解的形式呈现,而是在学生的参与中互动生成即可。诚然,知识需要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但其离不开必要的讲解与内容的渗透。由此,语文课堂在具体的安排上需要控制好讲解、互动、打比方、讨论等部分的比例,调整好相应的结构,做到课堂内容与教学过程的协调并进。技工院校的学生在语文基础上相对薄弱,且自我控制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把握注意力的时间方面也相对有限。由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中,为使课堂内容“活”,主要采取的方法是拓展课堂内容并辅之图片教学,将枯燥的课文知识以故事、图片、对话等形式展现,将知识点进行一定的发散再集中,使学生乐于倾听,且能集中注意力。当然,在讲授一定知识时,通过一定的对话、提问或课堂活动更有利于课文知识的进一步消化。当面对学生回答不出来,不能直接打击批评,而是将相应的知识串起来,并以各种故事典故的形式展现,将相应的雅称逐步传授给学生,以供学生有所积累,并提升对系统知识的兴趣度。由此而来,学生对语文知识则既能提升兴趣度,也能提升课堂的注意力。透过点点滴滴的积累为语文素养的提升与人文情怀的培育作好铺垫。在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课堂内容“活”,拓展知识领域、推进学生参与性是上“活”语文课堂的重要法宝。

(五)教学形式“活”:丰富方式方法、提高课程多样性

教学形式是教学的组织法则,要使教学形式“活”,需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从学法的选择到学习内容的选择,都将学生置于主体的地位。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形式的组织中也要打破传统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观念,将学生真实的放置在对等的主体的地位,使学生真实的融入,以切实激活有学生参与的方式方法。如在本学期的实践中,为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在学期学习之前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这一学期学生们对知识、内容的期望、对老师们有哪些期望,以期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与引导。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通过设计课堂演讲,即在课堂前先给学生讲一节生动的演说课,将演讲对学生成长的意义让学生以接收,然而由学生自选演讲的内容,在拟定为三至五分钟的时间完成演讲。通过演讲这类新颖且学生能接受、实施好操作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充满了活力,课堂也由此真实的“活”了起来。此外,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兴趣度,如多媒体教学、图片教学等形式,将课程内容以丰富与生动的形式展现,再通过分组讨论的教学形式使每一个个体充分的参与其中,使语文课堂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活“起来。当然,还可将语文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在技能教育中,凸显教育的优势,让学生们加以重视。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具体灵活掌握教学大纳,在教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能与之职业技能的提升相结合。如技工院校的学生相对而言,对作文有所反感与畏惧,即使让其将作品交上也可能存在抄袭或错字连篇的现象。如在讲说明文的写法时,为打破传统学生对作文的害怕,笔者尝试改变以往传统作文题目的布置方式,而改为另其撰写专业的介绍说明。如会计专业的写做账的制作流程、计算机专业的则写编程与软件应用、会展专业的则写会展服务策划书等,以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使学生在写作中如思泉涌,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将熟悉的内容也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进而提升其对写作的兴趣以及真实感受语文的实用性。当教学形式活,语文课堂则不再死板。在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形式“活”,丰富方式方法、提高课程多样性是上“活”语文课堂的重要途径。

技工学校语文课堂如何“活”起来,是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基于语文教学理论的积累与近些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从学生思维“活”、课堂氛围“活”、教师语言“活”、课堂内容“活”、教学形式“活”等方面的探索,真实的实现了语文课堂“活”起来,在教学课堂效率上明显有所提升,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互动性均有所提高。当然,在探索如何使语文课堂“活”起来的同时,也突显了语文课堂“活”与“实”的辩证关系、语文课堂“活”起来的限度与边界、语文课堂“活”起来的理论立基何在等问题,这也成为今后语文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进一步方面。总之,因教学实践只停留于笔者工作所在学校,在教学实践时间与教学实践范围上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仍将此方面继续进行思考与实践,以期更大程度的提升技工学校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M].技工院校语文课课程标准(2010).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版。

[2] 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 李节.小大由之――语文教学访谈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4] 黄厚江.享受语文课堂――黄厚江本色语文教学典型案例[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