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管转正工作总结

网管转正工作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网管转正工作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网管转正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公益慈善机构的信息化现状如何?在提升公益慈善事业公信力的过程中,信息化(IT)应起到什么作用?记者在带着这些问题采访的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 上篇 】

公益慈善IT的那些人,那些事

女儿的一幅画折射出做信息化义工的爸爸谢远超为公益慈善IT倾注了全力;一个自称是二流网管加三流程序员加四流系统运维员的IT人――贾坤在中国扶贫基金会一做就是9年,而现在他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把平台系统落地实现。

嘉嘉的画儿

谢远超的女儿嘉嘉画了一幅画,画的是一节火车,火车里有很多空空的座位。一位做心理研究的朋友告诉谢远超,这是女儿内心孤独的表现,她觉得没有人陪她玩。而之所以嘉嘉会有这种心理,是因为谢远超和爱人李静衍把正常工作之余所有的时间都用到了慈善信息化的志愿工作上面。

以谢远超为发起人组织起来的信义联,全称是公益慈善信息化义工联盟。顾名思义,它是一帮做IT的人发挥自己的专长,以信息化手段为公益慈善做点事情的组织。他们的宗旨是“为公益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为慈善注入信息技术的力量”。

谢远超与慈善结缘,实际上是源于几年前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简称北京仁爱)业务系统的项目。北京仁爱是由佛教人士发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的民间慈善组织,意在传达大爱,弘扬慈善精神,其目标是搭建启发善心、人人参与善行的平台。比如,他们所做的奉粥项目,就曾经大清早在北京最繁忙的CBD的金台夕照地铁口,给匆忙赶路的白领奉送爱心粥。

“我们做奉粥的项目意在启发大家对他人的关怀之心。虽然现在谁都不缺那口粥喝,尤其是白领,但是他们因为工作压力大而贪睡,耽误吃早餐,当志愿者大清早给他们送上免费粥和祝福,他们会感到温暖,感受到他人的关心,这样也启发他们能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多地关怀他人。” 北京仁爱的陈永辉这样对记者阐述奉粥项目的初衷。

此外,北京仁爱还开展过像仁爱衣+衣、仁爱助学、老年关怀、龙泉之声倾听热线等低参与门槛的慈善项目,鼓励社会大众广泛参与,关注社会、民生,提高大家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在灾难发生时,北京仁爱还会做政府救助体系的补充者,配合政府针对流动人口和特困人群查缺补漏;做民间慈善力量的协调者,整合当地和外来的NGO组织协同工作;做受灾民众的陪伴和服务者,成为灾民可以信任、可以沟通的社会工作者。

就是这样一家慈善机构,曾经在几年前考虑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项目和展示相关信息,当时他们选择让某软件厂商开发网上慈善平台,以商业途径解决当时复杂的项目管理问题,从而提升效率和透明度。

“但是后来我们发现,走购买软件这条路行不通。因为不是做慈善的人,根本不明白慈善公益项目的流程都是怎么走的,为什么那么做。软件需求都无法弄明,最后项目以失败告终。”陈永辉说。

而谢远超就是当时软件公司该项目组的一员。“我是一个利他的人,在接触到慈善,尤其是了解了北京仁爱的慈善之举后,我觉得我应该干这件事,应该用自己的力量帮他们,为慈善添一块砖。”

后来,谢远超以个人的身份与北京仁爱保持联络,利用业余时间继续为仁爱慈善基金做技术支持,后来他慢慢找到跟他志同道合的擅长做需求、架构、算法、程序和环境的几个人,于2010年10月成立了信义联,开始义务为北京仁爱做业务系统。

“虽然都是义务的形式,但是渐渐地我们组成了团队,核心成员几乎可以保证每周或者两周开一次会,研讨技术方案。”谢远超说,“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已经开发完成两个版本,再测试优化之后,准备在今年上线。”

一年多的时间里,谢远超不仅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部花在了信义联的工作上,还“连累”妻子李静衍不得不给信义联的团队活动做起了后勤。从联络成员、志愿者到会议活动组织通知到为节约经费而自己买菜做饭的伙食保障,李静衍的时间也几乎被全部占用。后来,经过大家商议决定,干脆李静衍就做起了全职的信义联后勤工作。这夫妻俩的时间都被占用了,根本没有时间多陪陪孩子。于是就有了女儿嘉嘉的那幅画。

如今,夫妻俩只能在大小活动中尽可能带着女儿,因此,团队成员也都和嘉嘉成了好朋友。谈起这几年来的心得体会,谢远超说:“做公益慈善不仅仅是奉献,也是收获。做公益,我很快乐!”

贾坤的这9年

贾坤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工作9年了,这些年的经历让贾坤见证了信息化在公益组织中的发展。

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于1989年3月,是专业从事扶贫工作的全国性非政府组织。基金会规定,任何来应聘的人员都要从志愿者做起,做满一年后,才根据能力考虑是否转为正式的工作人员。

为什么贾坤做了4年志愿者才转正呢?那是因为基金会对IT的定位。

在2003年到2004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对IT的定位就是一个超级网管外加一、两台服务器的运维员,没必要雇一个人来做,因此就外包给贾坤这个志愿者来做。

其实,在2003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各部门也开始独立开发信息系统,如新长城(一对一结对的助学项目)系统、母婴平安信息系统等。这些系统有的清晰记录了捐赠信息,有的清晰记录了受益人信息,有的记录了资金配备的信息,但是都是分散和独立的。

“新长城大学生系统是对公众筹资项目最好尝试,因为上线后的六七年里,所有的新长城助学项目都是依托这个系统完成的。当时项目的负责人非常有远见,在自身没有任何IT人才的情况下,通过软件开发商完成这么一个系统,坚持应用了7年多时间。直到去年我们才把这个系统重新开发并完善了。”贾坤说。

而在2005年到2007年间, 伴随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年筹资额稳步增长,从6000余万元增长至2.7亿元,贾坤也独立完成了两三个业务系统、四五个小型应用的开发。开发过程中,贾坤才逐渐了解到基金会到底是做什么的。

他在做母婴平安项目管理软件时,去了几个项目县区调研,看了一些案例,才了解到农村是什么样子――贫困母亲生产死亡率居然那么高,因为没钱选择在家中生产的还大有人在……这在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贾坤看来是不可想象的。正是这些内心的震撼,给贾坤带来了心灵的洗礼,也为他日后能一直坚持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工作埋下了精神的种子。

其实就是在这个阶段,中国扶贫基金会业务对于IT的依赖开始显现,因为其管理的捐赠人及收益人大幅增加,而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增加并不多。

贾坤介绍,2008年是一个分水岭――汶川地震使公众捐赠人激增。2009年爱心包裹项目的推出,公众捐赠人达到百万级。“那时候全体基金会工作人员连续加班近4个月,每天从早9点到晚9点;来基金会现场捐赠的人挤满了整层楼。我们请银行、审计所的同志做志愿者来协助数钱、开具捐赠发票,银行的运钞车每晚都要来取款。那一幕过去几年了,但我还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贾坤介绍,后来玉树地震的时候来基金会现场捐赠人的就非常少了,因为大家几乎都是通过各种网上渠道,包括支付宝、网银等捐赠的,这也是IT改变慈善的一个体现。”

当公众捐赠人达到百万级以后,还使用Excel管理及分析数据,就已经力不从心了。而且这个时候,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各个业务系统、财务系统各自为战的问题已经充分暴露了。2008年,中国扶贫基金会领导已经意识到必须启动全面的信息化建设,但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基金会根本没有IT人才的储备。

在2011年以前,中国扶贫基金会的IT人员只有贾坤一个,现在他们部门有4个人。“我之前的经历,无非是一个二流的网管加上一个三流程序员外加一个四流的系统运维人员。面对全面信息化的建设,我无能为力。”贾坤自嘲地说。

而在此时,偶然的机会,以陈其伟老师为首的信息化领域几名专家作为志愿者加盟中国扶贫基金会,才使其全面的信息化建设拉开了帷幕。

【 中篇 】

IT投入有限

花更少的钱做更多的事

选择具有企业社会责任的供应商,在合同中约定相应优惠条款;协商网络供应商提供灵活带宽政策,如遇灾害,免费提供更高带宽、提供负载均衡方案;IT运维系统使用免费产品或自行开发;恰当使用开源产品和技术,借助志愿者和其他IT平台力量……在IT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公益慈善机构得少花钱多办事。

绿色和平组织的微博

既缺钱又缺人是记者采访的这几家公益慈善机构的IT方面所共同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情况前面已经做了说明,北京仁爱现在也是主要靠信义联这样的IT志愿者完成信息化方面的工作,更多的草根NGO(非政府组织)几乎没有什么IT投入,只能靠Excel和基金组织的志愿者来解决问题,就连像绿色和平组织(简称绿色和平)这样的国际公益机构也同样面临着IT投入非常有限的问题。

绿色和平是一个全球性环保组织,致力于以实际行动推进积极改变,保护地球环境,促进世界和平。绿色和平成立于1971年。为了保持公正性和独立性,绿色和平不接受任何政府、企业或政治团体的资助,只接受市民和独立基金的直接捐款。

“我们很好地保持了组织的独立性,但这也同时意味着我们能够募集的资金有限,而且在有限的资金下,我们还得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在项目调研和推动上,能够用在IT方面的就更少了。”绿色和平组织资深网络主任沈晓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沈晓宁向记者介绍了大连海上输油管爆炸引发的石油泄漏现场调查项目,长江中、上、下游的水污染调查项目,以及某些国际服装企业材料含毒项目等,这些项目都需要大量的一线调查、取证和化验、分析。“我们主要把钱花在这些方面,有了调查结果和事实依据之后,我们会利用多种媒体渠道,比如网络、社交工具、手机等来消息,推进项目。除了我们的官网,国内的占座网、人人网、开心网、天涯、博客及微博等都是我们有效的项目传播和推广渠道。”

绿色和平的总部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总部的IT团队负责整个组织的IT设计、建设和保障。“我们在中国办公室这边主要还是扮演应用的角色,有少量的IT维护。整体而言,我们主要通过邮件系统来做办公和业务交流,总部的人负责业务数据的收集、整理。”接下来绿色和平将会上线一套CRM系统,将捐赠人、受助人、志愿者等所有人员和项目信息管理起来。

“微博对我们来说,非常好用。因为它传播速度快,成本低,能够立刻得到反馈,互动效果非常好。我们用它来召开新闻会、完成环境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收集污染举报线索、招募员工和志愿者、对话政府和企业、进行公众教育等,效果非常好。”沈晓宁说。

从单项目到一体化平台

贾坤如此总结近年来中国扶贫基金会信息化进程:财务信息化先行,而后是各品牌项目信息化(外网门户、新长城、母婴平安、内部知识管理等),现在和未来要走向基于一体化平台的信息化。

谈到慈善信息化,在IT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应该如何花更少的钱,做更多的事,贾坤给出了他的窍门:选择具有企业社会责任的供应商,在合同中约定相应优惠条款,如软件供应商其自身成熟产品及升级版免费提供、免除多年服务费用(包括系统软件及数据库后期技术维护工作);网络供应商提供灵活的带宽政策,如遇灾害导致网络流量激增时,免费提供一段时间的独享百兆带宽、免费提供(软、硬)负载均衡方案;免费提供办公局域网的技术支持、定期巡检等服务。

经济的方法还包括IT自身运维系统使用免费产品,并自行开发简易的IT服务管理系统。中国扶贫基金会基于ITIL V3也实现了IT服务台管理、知识管理等,并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多平台下老、旧系统的运维。

同时,贾坤也非常感慨,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信息化建设中,专业志愿者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扶贫基金会是一个平台,在各类公益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志愿者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许多具备专业知识的志愿者,也用其自身的专业知识为公益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扶贫基金会在信息化推进的过程中,在2010年成立了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志愿者),以陈其伟老师为首,包括李亢、朱战备、杨秀峰、刘晓军、寿阳、贾立军等在内,聚集了各个行业的CIO、资深的咨询顾问、系统架构师、移动互联网等各个领域的IT精英。他们为基金会提供了各类IT培训,提升信息化意识,如业务流程管理、信息安全管理、ITILV3、技术管理等;在基金会选择供应商的时候,共同为基金会出谋划策,对各类供应商进行全方位的评比、打分;在信息化评估、规划、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给予全程的方法论指导,在项目的关键节点时,几乎每周都要到基金会工作一两天。如果没有这些专家的指导,仅凭借基金会自身的IT力量,那么这个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可能根本无法起步。这应该是基金会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的一点。”贾坤说。

2月11日,记者有幸在北京丰台立高大厦举行的信义联2011工作年度总结交流会上见到了信义联的几个核心成员,包括负责环境的天津市多媒体教育技术研究会靳绍刚,负责算法的百度工程师弓辰,负责编程的百度工程师黄银峰和负责产品设计的中国电信系统集成部的北邮研究生宋明钢……

这些人他们都是利用自己本来就不多的、宝贵的业余休息时间来完成每次的方案讨论。这些技术出身的人不善言辞,甚至有的略显羞涩,但是他们的精神和所作所为都让记者无比钦佩,仿佛在他们头上看到了耀眼的光环。

北京仁爱的陈永辉对于IT志愿者们也是非常的钦佩:“有了他们的帮助,北京仁爱才能在慈善的路上走得更快、更好、更久,才能帮助更多人、传达更多的爱。”

实际上,北京仁爱的规范运营和透明管理已经做得非常不错。在中国慈善指南网上,记者看到“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其官方网站,有很多互动元素,而且所有捐款记录公开。网站附有每月财务捐赠情况可供下载,同时按项目类别给出独立分页面进行详细的项目说明,可以让公众比较清晰地了解机构运作,同时志愿者报名栏目可以有效增加公众参与度,值得其他机构学习”。

贾坤认为,目前正是基金会信息化全面建设的一个高峰期,也是IT部门幸福指数正在谷底的时刻,大量的流程再造、数据迁移、会议,基金会还没有真正看到业务平台与财务平台打通后带来的幸福。

在贾坤看来,若将资金、捐赠人为两条主线贯通所有系统,在内部经脉打通后,尽快推出外网门户,这才是体现IT价值的地方。

而现在,正是贾坤他们苦练内功的时候。他最期望是项目如期上线,让所有参与到这个项目中的人看到付出的回报。

【 下篇 】

慈善界与IT界的对接

公益慈善急需IT力量的协助,无论是志愿者、软硬件资源,还是服务咨询。如何更好地对接公益慈善界和IT界,真正为公益慈善注入信息技术的力量、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值得我们探索和实践。

多方对接

对于信息化接下来的工作挑战,贾坤认为有两方面:一是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问题:信息化本身是个高投入的工程,很难解决信息化项目建设投资的问题;二是信息化人才的储备:内外两方面,一是公益行业自身IT人才储备不足,二是软件供应商没有这个领域的专家。

如何更好地对接公益慈善界和IT界,对接IT志愿者、IT厂商和公益慈善机构,为有心、有能力者提供更好的施展舞台,真正为公益慈善注入信息技术的力量、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恩派就是一家致力于此的公益支持性组织集合体。它的定位是公益慈善组织的孵化器,以“助力社会创新,培育公益人才”为己任,旨在为初创期和中小型民间公益组织提供切实的支持,既包括运营管理、业务操作方面,也包含IT方面。

在北京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项目助理焦兴旭看来,现在技术发展特别快,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应用迎来第二次IT改变生活的大潮。而目前的公益组织能力普遍都比较弱,无论是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管理规范、技术等方面,甚至有人说“能把Excel用好就可以完成很大的工作量”,这就是公益组织的IT现状,数量日益增多的公益组织对IT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他认为,开源和云计算都会对公益慈善领域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上海总部 IT技术顾问刘永亮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比较熟悉IT厂商这一端,从去年开始他们就讨论IT如何服务于NGO组织的问题。对云计算,刘永亮表示,像EMC、Intel等都在这方面有所打算和尝试,比如建立一个公益慈善的云计算平台,但还是担心没有应用,只建平台意义不大。而要说到云慈善应用,谢远超他们虽然是在为北京仁爱做业务系统,但他们的目标是以此为基础,做出一个公益慈善业务云系统,供更多的公益慈善机构和NGO来用。

其实,很多IT企业,像微软、IBM都有CSR部门,都有公益相关的项目,会有软件捐赠和IT培训等,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刘永亮分析原因说,主要捐赠软件的后期服务跟不上,当公益慈善组织用得有问题时找不到人,用不起来,IT资源就浪费掉了。他说,拿IT 500强的工具拿给小的NGO用,确实有落差,需中间层面消化吸收,针对性地服务NGO,而恩派正是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刘永亮介绍,他们主要做三方面事情:一是对NGO服务,包括组织、技术、培训服务,采用志愿者形式组织技术专家,分级服务;二是搭建网上平台,类似仁爱系统,建云计算中心得有应用,寻找适合的应用供NGO用;三是软硬件的捐赠,恩派正在跟某全球联盟接洽,对接IT捐赠资源和项目。

影从云集

其实,想参与公益慈善的IT客还真不少。前面提到的中国慈善指南网其实是上海交大毕业的崔小飞到剑桥交流学习时,看到同学在捐款前都会去CN(美国慈善导航网 ,CharityNavigator)上查看各机构情况,萌生的想法,将其引入中国,目标是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来提升公益事业的信息化能力,做中国首家独立的慈善评级网站。

开源中国社区的创始人之一刘国栋就在信义联的年度工作总结会上表示,开源和公益是相通的,可否利用开源的技术和产品来做公益慈善的IT以及如何借鉴同样是松散管理开源社区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志愿者等,都值得摸索实践。

对于开源技术的尝试,绿色和平的沈晓宁表示,他们会用MYSQL开发志愿者数据库;而中国扶贫基金会基于开源的SNS平台,也制作了公益主题的SNS网站,通过社会化的手段对公益项目进行宣传,并开展相应线下活动。但是,贾坤表示,开源技术最大问题在于后期的技术运维对公益慈善组织来说是一大难题。

记者手记

慈善离你并不远

这次的选题和以前不太一样,初次接触的采访对象都不约而同地给记者一种很亲切、容易接触的感觉;而在采访的过程中除了专业的话题,记者也会了解一些圈内的秘密,收获一些莫名的触动和感动。还记得与绿色和平的沈晓宁那日下午聊完之后,沿北京二环路从朝阳门走到建国门,一路阳光。

是气场的原因吧,是公益慈善的工作给了他们充实、快乐,所以他们平静而可亲吧。不过还是要向他们致歉,成稿有些仓促,太怕自己的功力和文笔“抹杀”了他们的真实风采。|

其实,无论是像陈其伟老师等人那样,以信息化专家的高度,无私为扶贫基金会做咨询指导;还是像谢远超他们那样,用自己现有的专业能力和全部业余精力为北京仁爱开发业务系统;亦或是像中国慈善指南网的崔小飞那样,要做国内首家独立的慈善评级网站来监督业界;甚至是像李静衍那样为信义联做后勤工作,他们本身都是在做公益,都是在做慈善。

公益慈善需要借助IT的力量变得更高效、更透明、更有公信力。公益慈善需要对接更多IT志愿者,对接更多的IT资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有心,慈善离你、离我都不远。

链 接

信息化改变慈善实例

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包裹项目

捐赠形式:捐赠100元,寄送一个学生型文具包,一对一关爱贫困地区或灾区小学生;捐赠1000元,寄送一个学校型体育包,关爱一所贫困地区或灾区小学的师生;捐赠200元,寄送一个学生型暖冬包或救灾型生活包,一对一关爱灾区民众。

爱心包裹的特点:

第一,捐款使用透明:通过一对一的捐助模式,捐赠人在捐款后获得受益人名单,知道自己的钱帮助了谁,标准的包裹内容让捐赠人知道自己的钱发挥了什么作用;

第二,参与便捷:全国3.6万个邮政网点均可办理捐赠,也可以在网上进行捐赠;

第三,参与门槛低:学生型文具包捐购标准为每个100元,学校型体育包捐购标准为每个1000元;

第四,体验性强:捐赠人能对受益人的年级、性别和地区进行选择;捐赠人还能获得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感谢信、捐赠票据,收到受益人填写的回音卡,感受到参与公益的成就感与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