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总结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1篇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1-0136-03

1 引言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类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施工程序及施工组织等基本知识,毕业后能初步从事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的施工作业。近年来独立院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以施工管理单位为主,而以施工管理单位为代表的用人单位,特别希望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毕业之后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岗。这就需要学校人才培养应向应用型、技能型转型,学生毕业后要能够很快胜任企业的施工管理工作。本文针对?@个问题对水利工程施工及相关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对课程的教学改革给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2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是水利工程的施工程序、施工原理、施工方法及常用的施工机械等,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知识结构更新快,综合性强等特点。[1]

2.1 实践性强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内容涉及大量具体的水工建筑物结构、水利工程建筑材料、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复杂的施工程序及施工工艺、工程质量控制措施等。如果课程教学不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对课本知识不易理解,学生毕业后就不能很快地将课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施工管理工作中。

2.2 知识结构更新快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事业正处于大力发展的时期,新的工程结构、新的施工技术、新的施工材料及新的施工机械不断涌现,而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差造成了课本知识相对行业发展的滞后问题。该课程还涉及国家及地方有关水利工程施工的建设法规等,更新也很快。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就不能及时掌握最前沿的学科知识与技术,学生毕业后也不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实际工作当中。

2.3 综合性强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该课程之前学生应该学习相关的工程测量、水利工程制图、建筑材料、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水工建筑物、水电站、项目管理、建设法规等基础专业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各种类型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的基本知识,课程知识面综合性强。

3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现状

3.1 教学模式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课堂授课,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2];通常上一个教学环节是下一个环节的知识铺垫,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衔接。经调查,现阶段多数院校该课程各个教学环节之间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脱节,而且安排不同的指导教师,每个教师只是完成自己的教学部分,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这就使得各个教学环节之间严重脱节,学生的专业知识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3]。

3.2 教学方法

经调查,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方法多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只讲授课本中涉及的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思考的余地,不能将课本所学知识应用于工程案例中,更不会创新应用[4]。

3.3 实践教学

由于该课程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脱节,使得学生在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时需要重新温习课本知识,而不是将已经学习过的课本知识熟练应用。这种情况下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加重了老师的指导工作量,由于时间的局限性,这就降低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质量。

4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议

基于水利工程施工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以该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为具体研究对象,对该课程的教学提出如下改革建议。

4.1 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我学院水利水电教研室在教学中担任认识实习,理论教学,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如何将这些教学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优化,是我们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出发点,模式如下:

第一,由教研室讲授施工课程较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相互讨论,总结授课经验和方法;第二,根据总结出的教学经验、方法,设计出每一个授课环节的新教学大纲和下一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以及应采用的授课方式方法;第三,后续的课程教师根据这个新的教学大纲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及时召开教研室会议,总结经验,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授课大纲以及授课方式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利于学院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目标的实现,同时节约了教学资源。

4.2 教学方法改革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特点是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知识结构更新快,?魍车慕萄Х椒ㄒ丫?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的需要。经过研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教学改革:第一,在本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中采用了多媒体、图片、实物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教学效果明显增强。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提高学习效率[5]。第二,课后作业不再是教材上的练习题,即对知识点的简答和论述,而是教师在每节课授课之前就设置的一个小的案例题,学生通过一堂课的知识更新,课后完成设置的案例,如果还有需要结合下一个知识点完成的部分,等下个知识点讲授之后再一并完成;学生作业完成之后不是采用传统的上交作业,教师进行简单批改的模式,而是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当然,这必将占用教师较多的课堂授课时间,所以教师在授课之前要设计好授课方式,每一个专项施工授课结束后留一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讨论,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使得学生能更好地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践案例。第三,随着施工技术、施工机械的更新,教师也应该进行知识的更新,随时传授给学生一些较前沿的施工技术,以方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也为课程授课结束之后的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做好基础工作。

4.3 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目前出现了一些新的组织理念,比如水利工程空间组织、时间组织;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的设计软件,比如BIM软件;这些都对传统的施工组织、施工工艺、设计方法、设计思路有着很大的冲击。如何在水利工程施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引进这些丰富实效的手段和方法,如何在教学方法上让学生尽快掌握这些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使得学生在掌握传统设计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实践能力,将是本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例如现阶段发展较快的BIM软件,学院也有这方面的培训,在做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时鼓励学生学习使用这些软件,利用这些软件完成一些课程设计或者毕业设计。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应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让学生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好的实践环境,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同时达到水利工程施工课程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紧密衔接,为学院实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服务[6]。

5 结语

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第一,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得课本知识和实际工程相接轨,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贯彻了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理念。

第二,通过把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优化教学,将各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连贯,不仅为学院节约了教学资源,而且达到了水利工程施工系列课程教学的目的一致性,大力提高了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2篇

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使学生了解如何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并且通过课程设计更好地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生而言,课程设计通常包括:民用房屋建筑设计、单层工业厂房建筑设计、混合结构房屋墙体及条形基础设计、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结构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多层框架结构设计、钢屋架设计、门式刚架厂房结构设计、桩基础设计、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一般土建工程概预算设计等。每一门课程设计都是相对应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性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思考和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可见,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建筑工程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需要从课前准备、加强指导、注重设计过程、做好成绩考核及成果总结等多方面人手。当然要保证上述每一方面的工作质量,教师的责任心尤其重要。”下面结合笔者在建筑工程课程设计教学中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建议。

2认真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2.1精心选题及合理确定设计分量

在以往的课程设计中,有些指导老师为减少麻烦,把某一设计选题用很多届,致使设计内容陈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设计积极性。也有的课程设计其设计任务分量过大,导致设计过程草草收兵,应付了事;而另一方面,也存在个别的课程设计分量过少,使得设计过程中学生闲暇多,用到的知识少,动手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课程设计选题时,应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土木工程领域的新发展,不断补充和更新设计内容。对部分的课程设计,应尽可能选用近期设计的工程或正在实施的工程,以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看到实物,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和设计积极性。比如,多层框架结构设计、桩基础设计、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一般土建工程概预算设计等都应尽量将选题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同时,在选题时,应考虑设计时间、复杂程度、提交成果的工作量等来确定合理的设计分量,使参与设计的学生都能经历一个完整的练习过程,收到较好的效果,从而达到课程设计预期的目的。

2.2认真编写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指导书是引导学生进行设计的指导性材料,是课程设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有些指导老师为了省事,在课程设计开始的当天才口头布置设计任务或在黑板上大致抄写几条;有些老师虽然布置了较完整的设计任务,但任务书过于简单,对完成相关课程设计步骤、依据、设计进度、成果内容等未做出明确的交代,故指导性不强。每一门课程设计都应该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设计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在课程设计正式开始之前,指导老师应提前编写好内容详尽的设计指导书,并发给学生,让他们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指导书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l)设计目的、任务;(2)设计依据;(3)设计参考图纸及相关资料;(4)设计步骤与要求;(5)成果内容;(6)设计进度安排;(7)纪律要求;(8)成绩考核标准。如有必要,还应编人相应的设计例题,供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时参考。

2.3准备必要的资料

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要应用相应的规范、图集、标准、定额等基础资料。如房屋建筑课程设计中需要收集当地的气象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等原始数据,并提供《西南地区标准设计通用图》及有关制图标准;又如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需要准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等各类资料;再如根据四川省现行的工程造价编制方法,土建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需要提供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全国统一工程量清单编制规则》、《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四川省估价表》(2004)、某一时期的材料指导价、各类标准图集等。由于经费问题及应用范围上的限制,指导教师应根据设计内容的需要对上述资料中的必要部分进行收集整理,作为指导书的附件,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做好设计准备和更充分地理解设计内容,为高效而顺利地完成课程设计提供保证。另一方面,由于资料种类和内容较多,对于有些资料,可提供电子版本或范围、出处供学生自己查阅、选用,这样也可以使他们查阅和利用资料的能力得到锻炼,为毕亚设计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3加强指导与管理

3.1加强设计过程中的指导工作

对课程设计进行指导,仅是抽空到教室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是不够的。因为有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提不出什么问题,有的学生总是参考同学的设计步骤,他们甚至对书上、规范、标准或定额中的内容理解错了,就按他们自己错误的理解去做,影响了设计成果的质量。指导教师安排的指导时间每一天应不少于4学时,且具体时段应相对固定,以保证学生能按进度完成设计任务。同时,对课程设计的指导应把被动解答问题与主动提出问题相结合,对一些容易出现错误或混淆不清的地方进行提或在黑板上予以提示,了解学生的具体做法或算法,并通过检查中间结果来发现问题。同时,对计算中或绘图中一些共性、难点问题应讲解。

3.2加强对设计过程的管理

课堂教学有固定的时间,可以通过考勤、课后作业及讲评等手段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保证一定的教学质量。目前对课程设计的管理则较为松散,有的指导老师在成绩考核中只依据学生最后提交的设计成果予以评定,对设计过程几乎没有任何监控或记录,因此导致学生的松懈和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抄袭的学生得高分的情况,这显然不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完成设计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设计质量的提高。对课程设计过程中的管理可采取如下做法:

(1)明确指导时间。

(2)合理划分和安排设计进度。

(3)对设计进度中的各个中间环节明确其具体要求(内容及必须完成时间),并不断检查;错误的地方可直接在初稿中批示出来;前一步骤未完成者不得进人下一阶段的设计。

(4)最后必须提交正式的成果和检查过的初稿或底稿;没有接受中间过程检查的学生,最后提交的成果不予批改,以不及格论。

通过上述的管理与督促,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4采取措施确保设计质量和效果

4.1设计分组或设计选题

在布置课程设计的任务时,应分组或分题,不能全班做同一题目。如果每个人完成完全相同的内容,不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比如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结构设计的选题应考虑不同的平面尺寸、荷载、建筑构造做法、材料强度等,还可以要求采用不同的楼盖类型,以确保一人一题,每人可以完成相对独立的设计任务。又如,房屋建筑课程设计需要绘制较多的图纸,可以在课程教学中期即公布设计题目,并采取学生选择与教师分配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分组或选题,这样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规范标准和构思方案,在课程设计周开始前即可初步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为下一步完成施工图设计提供了保证。再比如土建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一般的实际工程其工程量较多,在指导过程中,可以把课程设计的班级分成几个小组,一些小组模拟招投标中的甲方做标底,另一些则作为不同的投标单位(乙方)计算报价,最后让他们进行比较竞争。

由于每一小组是合作完成课程设计,所以必须要求小组成员每人独立完成相应的内容,然后成员中间再进行互审,促使他们去思考,去发现别人的和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PKPM结构软件进行建模、电算及施工图绘制,同时通过与手算的结果对比分析,校核手算的正确性;土建工程概预算设计也可以应用某种预算软件进行分析、汇总、打印,提高设计效率。通过上机操作,可以让学生对目前工程设计中一些常用的软件有所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设计质量。当然,课程设计又不完全等同于工程设计,学生不能完全依赖于软件,手工绘图、手算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必不可少。

4.2安排上机操作时间

在课程设计中,还应安排一定的上机时间,要求每个学生会应用一种与课程设计相关的软件上机操作。譬如,房屋建筑设计可采用Au量oCAD、天正建筑等软件进行施工图绘制;结构及基础设计可采用PKPM结构软件进行建模、电算及施工图绘制,同时通过与手算的结果对比分析,校核手算的正确性;土建工程概预算设计也可以应用某种预算软件进行分析、汇总、打印,提高设计效率。通过上机操作,可以让学生对目前工程设计中一些常用的软件有所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设计质量。当然,课程设计又不完全等同于工程设计,学生不能完全依赖于软件,手工绘图、手算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必不可少。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钢结构设计原理 桥梁与渡河工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2.048

随着钢桥和组合结构桥梁建设的不断增加,设计和施工单位急需大批熟练掌握桥梁钢结构设计和施工知识的专业人才。由于过去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本科阶段钢结构教学内容及教材侧重点与工业民用建筑专业无异,刚毕业的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很难适应桥梁钢结构方面的工作,导致桥梁钢结构专业人才短缺、质量不高。一方面,钢桥和组合结构桥梁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钢结构人才短缺,二者的矛盾造成了该领域就业空间广阔,并且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该空间还将不断扩展。①为了满足社会对钢桥和组合结构桥梁人才的需求,我校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方面也在不断进行改革。

1 教学内容

1.1 教材

目前,国内已有的《钢结构设计原理》教材,大多基于《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②编写,适合工业民用建筑专业的本科生进行学习。涉及公路桥涵、铁路桥梁的钢结构设计规范的《钢结构设计原理》教材极少,以至于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学生学习此类③④教材后,无法直接应用于钢桥和组合结构桥梁的钢结构构造与结构设计中。针对上述问题,我校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选用东南大学叶见曙教授编写的“结构设计原理”⑤第三版第四篇――钢结构。该书结合我国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钢-混凝土组合桥梁设计规范进行编写,较好地解决了教材脱离规范的问题。此外,结合钢桥、组合结构桥梁参考书籍,在授课过程中紧紧围绕桥梁专业用钢结构构件的设计原理进行讲解,使学生工作后,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更快适应工作。

1.2 侧重点

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学生在进行“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学习之前,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等专业基础课都已经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在“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涉及到这部分的内容适当从简讲授,而增加更多针对桥梁钢结构的内容。例如在材料性能方面,将讲解的重点放在桥梁钢结构用钢材、高强钢绞线、桥梁钢结构用新材料如耐候钢、耐高温钢材等材料的性能方面,让学生了解现有桥梁用钢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这些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图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桥梁钢结构应用中,适当介绍索设计的内容,例如钢梁桥中的体外预应力索、斜拉桥中的拉索、悬索桥中的缆索等,以有助于学生学习后续的钢桥和组合结构桥梁课程,列出主要的参考文献,供学生在课余时间有选择地学习;桥梁钢结构尤其是铁路桥,由于受到动荷载的影响,钢结构焊接的疲劳问题不容忽视,在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必须补充疲劳设计的相应内容。为拓展学生的就业面,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适当增加工业民用建筑用钢结构设计原理的知识,对其所用规范进行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 教学方法

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应该既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同时不断启发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逐步培养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这种学习方法的传授,使学生既能掌握书本知识,又能不断创新进取,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 理论教学

针对学生对图片或视频信息的兴趣浓厚,对单纯的数字或者文字兴味索然的现实情况,对抽象的理论问题,用动画或搜集实际工程中的图片,以幻灯片或视频形式播放给学生,让学生以娱乐的方式掌握知识。例如,钢结构的连接和破坏问题,每一项钢结构的破坏或失稳现象都通过图片展现,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机理问题,诱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该节课程教授的重点,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图片或视频的应用,还能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的感性认识。

但对于计算原理和公式,一定要用板书演示其推导过程,让学生的思路紧随教师的演示,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消化计算原理,提高教学效率。在计算理论讲解完成后,结合工程应用,介绍实际桥梁钢结构的细部处理及节点构造措施,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掌握工程中处理具体问题的方法。

采用习题课、讨论课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点评解题过程中的易错点和答题错误的原因。在讲解和讨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规范解题步骤,总结解题技巧,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同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2.2 现场教学

在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讲授过程中,多媒体、板书等多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但对于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来说,仅有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尽管有多媒体作为教学工具,但毕竟还是图片或短暂影片,学生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钢结构的概念,对钢结构的感性认识依旧不够具体深刻。在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学习期间或结束后,充分利用学校周围已建或在建钢桥与组合结构桥梁,进行现场参观、学习,便于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接轨”,有选择性地带学生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教学实践很有必要。在进入现场之前,负责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师,需要事先向学生讲解工地现场实践中所涉及的系统知识。安排好班级分组与带队教师,特别强调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与组织纪律问题。在施工现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真实的螺栓、焊缝、纵向和横向的加劲肋,辨别现实构件中的受拉构件、受压构件、受弯构件或压弯构件、拉弯构件,观察构件的现场连接拼装。请施工单位负责人讲解施工现场钢结构的基本概况,采用的施工方法,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安全保障措施,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案等。现场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认真聆听讲解,将书本上的图纸和现场的实体结构充分比对,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结合工程技术人员的讲解,学习工程中处理具体问题的方法,真正达到现场教学的目的。

2.3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分为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两部分。学生在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学习过程中,如果对某个问题有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可以通过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制作钢结构实验模型,通过实验结果验证自己的想法或发现自己提出的方案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课程设计,有助于帮助学生系统地应用理论课程学习到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但以往的课程设计都是在理论课讲授完毕后进行,设计效果不佳。为了改善课程设计效果,打破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的严格界限,将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同步进行。⑥在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开始上课之时,就给定课程设计题目,随着授课进度的深入,让学生以长期大作业的方式分步骤完成。这样,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学生随时可以针对课程设计的内容进行提问,并能得到及时解答,课程设计周学生只需整理计算书、绘制图纸。这样,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掌握钢结构设计原理的各项设计环节内容,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3 考核方式

在对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成果进行考核时,如果仅仅通过期中、期末的考试结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显然将会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准确的。在钢结构设计原理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考核形式,例如随堂测验,课堂提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针对钢结构设计中存在的某一问题,让学生提交研究报告等方式进行考核。对学生的日常测验,也可以采用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形式,或者把一次测验拆分为多次小的测验,这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降低一次考试所带来的偶然性。传统的考试方法大多偏重对知识的记忆,形式单一,难以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学效果,也难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桥梁与渡河工程的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考试,借鉴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考试模式,在考卷中,可能涉及到的全部公式均给出,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此外,可考虑“半开卷”考试,允许学生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事先书写在一张A4纸上,考试时允许查看,考后随试卷上交。这样,学生对自己认为的重点进行总结,通过总结内容的实用性,可反映学生对课程重点的把控。

4 结语

针对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学生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1)选用《结构设计原理》教材,并结合钢桥和组合结构桥梁相关参考书籍,已学过的内容适当从简讲授,紧紧围绕桥梁专业用钢结构构件的设计原理进行讲解。(2)对抽象的理论问题,用动画或搜集实际工程中的图片,以幻灯片或视频形式进行播放;但对于计算原理和公式,一定用板书演示推导过程;采用习题课、讨论课的方式,点评解题过程中的易错点,总结解题技巧。(3)在理论课学习期间,充分利用学校周围已建或在建钢与组合结构桥梁,进行现场参观、学习。(4)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同步进行,进行大学生创新实验。(5)考核中,借鉴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考试模式,给出考卷中可能涉及到的全部公式;也可考虑“半开卷”考试。

注释

① 苏庆田,吴冲.钢与组合结构桥梁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4):37-40.

② 钢结构设计规范[S].GB50017-2003.

③ 陈绍蕃.钢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3.

④ 彭伟.钢结构设计原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4篇

传统的教法和学法相分离,也就是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经验讲解授课,学生负责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只是在课堂上把教师所教的知识学会,并没有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知识本身的奥秘和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好本门课程,并且掌握和理解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点,笔者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尝试调整。首先把本章节的重要知识点预先告诉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预习下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对于疑惑的内容做好笔记,等待教师上课讲解。此方法能够使学生对没有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大致的了解,在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使学生对课堂的内容进行二次学习,加深理解,提高教学效果。由于课下学生能充分的收集课堂讲授内容的相关资料,深入思考知识点,且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教学仿真软件,由一门学科带动多门学科的教学

根据该门课程的设计和土建类专业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并辅助问题讨论式、网络教学录像和电子课件等教学模式,但是这些方法都是处于平面,对学生的立体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仍有欠缺,很多知识点与实际工程都需要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借助于空间想象力使得学生对细部构造、节点构造以及结合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工程质量检验等带动多个学科,丰富学生的知识容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程中通过三维建筑工程仿真实训系统,综合行业规范、贯穿教学重点、难点,实现施工场景仿真模拟及流程动态演示、人机相互操作的过程,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虚拟操作体验,从而达到理论结合实践,实践贴近实际的效果,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专业化。同时通过仿真软件的学习,师生可根据教学的任务、教学的进度、教学的效果、随时转变学习知识点,使学生在仿真软件系统学习中轻松的掌握知识要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效率,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认知度。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引领学生步入工作岗位

《房屋建筑学》主要解决工程的实际问题、实践性强具有与工程实际联系的紧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对身边所熟悉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视觉效果的了解,再通过实际观察和分析对建筑的内部构造原理进行掌握,使学生对建筑感到熟悉、亲近,学习到的知识不只是课本文字的内容,而是和实际相符合的。可在课程开始前带领学生实习,让学生对建筑的达到初步认识的阶段,通过上课和仿真软件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建筑构造原理,课程结束后再次带领学生实习,增加实践教学特点,增强感性认识、加深知识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自主选择课程设计题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并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锻炼学生实践和总结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走出校园步入工作岗位的工作能力的锻炼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传统的课程设计由教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进行设计,这样的方式制约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是培养人才,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设计的题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思维,在教学效果中起到良好的效果。对学生的课程设计,教师应对相关设计的规范和注意事项做耐心的指导和讲解,并协助学生搜集资料,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二次强化巩固。

五、小结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建筑施工安全;安全工程学科;课程体系

一、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据住房和城乡建筑部统计,2015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6456亿元,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9%,年均增长7%左右。然而,在我国建筑行业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建筑安全事故依然频发,安全生产形式依旧严峻。近几年来,我国建筑行业事故年均造成1300余人死亡,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了巨大挑战。建筑施工是事故多发的作业,受地形、地物、地质、季节、施工环境、工程特点、施工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建筑施工多为立体交叉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多而且复杂。如果建筑施工企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轻则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重则可能导致企业破产,而企业负责人则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乃至刑事责任。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有效管理不仅是支持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坚强基石。为了适应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专业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在安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设置建筑施工安全课程。南华大学作为较早的一批探索者,早在2009年就开始在安全工程专业设置了建筑施工安全课程,目前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培养方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我校安全工程专业近7年来在建筑施工安全课程方面的教学实践,主要从课程特点、先修课程、课程主干内容、课程设计、学习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为相关高校设置《建筑施工安全》课程提供参考。

二、课程特点

1.政策性强目前,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已出台几十部有关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而且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成熟的研究成果不断以法规、标准的形式应用于工程实践。因此,学习《建筑施工安全》这门课程要不断关注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并把这些法律、法规、标准应用到以后的具体工作中。2.专业技术复杂建筑工程施工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是一门复杂的技术,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98年国家教育部在核定专业名称时,与桥梁工程、隧道工程、铁道工程等几个专业合并为土木工程专业,增加了专业的知识面,使毕业生就业范围更广。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如果从事土木施工领域的安全管理,必须要了解建筑施工技术。土木工程的范围较广,有建筑、桥梁、隧道、铁路、公路、水利等诸多领域。每一个工程类型都有其个性,都有其复杂的技术性,因此决定土木工程领域安全管理的技术复杂性。3.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施工领域一般都是建筑工人在技术人员的指挥下进行操作,建筑工程在很多情况下既是肇事者,又是受害者。因此,安全工作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要减少事故率必须要加强建筑工人的安全意识,努力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安全培训、技能训练等活动,使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其能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在施工生产中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

三、先修课程

《建筑施工安全》是一门高度交叉且偏向于工程实践的复杂学科,涉及领域包括:安全工程、建筑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等学科领域。因此,在开设本门课程之前,为达到培养目的,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先修课程。我校安全工程专业通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逐渐明确了可行的先修课程体系,并在2013版的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得以明确。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建筑施工安全》先修课程主要包括:安全类专业导论、结构力学、安全学原理、安全法规、安全管理学、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土力学与基坑安全、建筑结构、地下工程安全技术、职业卫生防护、电气安全工程、起重与机械安全技术等十三门课程。此外,《建筑施工安全》课程修满后,学生将会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课程设计。

四、课程主干内容

根据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施工安全现状,本门课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梳理先修课程中涉及建筑施工安全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包括一些建筑工程专业领域的相关概念。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的划分、基本建设程序、主要的建筑工程材料、建筑构造、建筑勘察、建筑设计、建筑分类、建筑工程产品及施工特点、建筑施工依据与顺序、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简介、建筑工程施工等。建筑施工安全牵涉到的法律法规众多,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建筑工程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包括我国现行有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介绍、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立法历程、建筑工程安全的主要法律法规规定等,重点应放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等方面。第三部分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制与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施工安全的监督与管理、施工企业对施工安全的管理、工程监理单位对施工安全的监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危险源辨识、安全检查、职业病预防等方面。第四部分从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所涉及的施工安全技术出发,主要包括土方工程、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主体工程、建筑施工机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现场防火防爆等方面的安全管理与预防措施。第五部分主要涉及建筑施工防护用品,主要为“建筑三宝”的检测步骤、技术要求、正确使用等方面。第六部分主要讨论建筑施工伤亡事故查处方法和程序、施工伤亡事故的一般预防与处置措施。

五、课程设计

《建筑施工安全》课程修完后,学生将会开展为期2周的《建筑施工安全》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以具体工程项目为依托,从基坑开挖、基坑支护、脚手架、模板工程、施工机械、临时用电等六个方面开展专项施工方案设计。通过该课程设计,进一步巩固《建筑施工安全》课程的所学内容,并为学生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各专项施工方案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概况,掌握建筑施工过程的基本情况、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编制依据,根据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国家规范、行业条例等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制定施工计划,掌握建筑专项施工的进度安排;施工工艺技术,包括专项施工的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查验收、特殊情况的处理;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包括专项施工的组织保障措施、技术措施、监测监控、应急预案等方面,其中应急预案是本部分的重点内容;计算书,根据国家、行业规范对建筑施工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安全验算。此外,为了适应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对建筑施工安全从业人员的高要求,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从杭州品茗安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购买了正版的品茗施工安全设施计算软件和BIM脚手架设计软件,要求所有学生熟练使用,并对所选课程设计进行校核。

参考文献:

[1]赵挺生,应玲丽,葛莉,等.面向土木工程学科的安全工程课程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

[2]郭雨薇.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5

[3]赵忠.浅谈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安全,2005

[4]杨一伟.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目[J].建筑安全,2010

[5]安德锋.浅谈以能力为本位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08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6篇

1.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缺乏特色

这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中最突出的问题。多数独立学院照搬母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本校学生的特点,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出现“不上不下”的尴尬局面。

2.课程体系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符

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制定,并能顺应市场需求。独立学院土木工程系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施工、管理等一线工作,这些工作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而当前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体系培养,实践性课程略显不足。

3.独立学院中师资力量匮乏

独立学院中的教师多数为无工程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严重缺少“双师型”教师,而土木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这就制约了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1.确立明确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实现校企合作

独立学院大多数是地方性院校,地方性是学校的第一特征,独立学院应把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着“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确定适合地方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土木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地方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措施为:(1)主动争取地方土木行业、企业的支持,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定期分批送学生到实习基地学习,如学生入学之初进行认识实习,学习完成某科重要专业课后进行实践实习,即将毕业时进行毕业实习等形式。(2)主动邀请地方土木行业中专业工程师走进课堂,进入学生实习基地,用他们的工程实践知识、技能去指导学生实习,与学院一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

独立学院土木工程系理论教学体系可采用“基础课+专业课”的模式,其中基础课包含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公共基础课是院级平台,一般由学院统一制定,而专业基础课是土木工程系级平台;专业课主要包含专业方向课程,可按市场需求灵活设置。在土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融入创新意识,具体措施为:(1)增设土木法制类课程,提高土木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素养;(2)推进土木系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然后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更新教学理念;(3)通过工程图纸识别、工程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把土木专业课堂教学与实际工程紧密联系起来。

3.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相对课堂讲授来说更直观,是对理论教学的综合体现,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土木工程系中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四大环节。

第一,加强实验室建设,拓展实验课教学覆盖面。实验室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最接近实践的课程,也可以把实验室看作校内实习基地,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与实践相联系的第一步,所以必须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大资金投入。首先必须把土木行业中最基本的设备纳入实验室,其次不断购进先进实验设备,把新设备新仪器的应用内容加入到实验教学中。

第二,做好实习教学环节追踪监控,保证实习效果。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实习分为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和课程实习一般较为集中,实习时间较短,可每20人安排一位指导教师,对现场所见进行讲解、分析,实习完成后以实习报告形式结题;而毕业实习要求学生深入工程第一线,参与工程实际,由于学生人数多,且较为分散,学校管理工作备受挑战。这就要求学校针对学生实习内容,安排校内指导教师,实习企业安排校外指导教师,双管齐下,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过程定时电话追踪,校外指导教师要求其每天完成实习日志,并完成实结,通过这些措施保证实习效果。

第三,注重课程设计选题,通过争优答辩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课程设计是对某门专业课的一个理论总结和实践联系,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计从选题上必须联系实际工程,与当下工程技术接轨,明确课程设计的任务和目标,制定详细的课程设计指导书,保证课程设计顺利、优质完成。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在课程设计完成后进行争优答辩。

第四,采用“边实习,边设计”的新型毕业设计实习模式。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最后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一个重要总结。以建工系为例,毕业设计主要包含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概预算等几部分,每一部分都与实践紧密相连,可采用“边设计边实习”的毕业设计实习模式,把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在进行毕业实习之前下发毕业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为学生详细解答任务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这样就增加了实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

4.加强师资培养,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目标。学生培养目标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是不仅具有学术和教学水平,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土木工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人才,加强师资培养,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1)依靠校企合作,从企业中引进或聘用有丰富实践经验,兼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来充实教师队伍或做兼职教师;(2)设立“双师型”教师专项资金,鼓励本院教师学习进修,到工程实践中去,提高专业能力,也可以结合土木系实践教学环节和校企合作,加强教师现场实践技术训练,最终能把专业知识、教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三、结束语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目标 基础理论

Discussion on the importance of basic course education for civil engineering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Jingshan Huang

(Gu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Guizhou Guiyang 550008)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sic theory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of education in the western region , the thesis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goal and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basic theoretical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the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basic theory

一、高职土建专业的教学目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自然资源又在不断减少、耗炭增加、生态不平等因素,对土建行业提出低耗高能的要求,土建以路桥、建工为主,学生毕业后的走向应为施工一线的技术人员,按具体岗位主要划分为①测量放样;②现场管理;③质量检查;④工程部的工程设计、计量统计等。如此的具体任务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能独立完成才能达到对学生的教学目的。

1.目前,学生离校的状况:

①能看懂施工图的学生占10%左右;

②能操作及计算测量数据的学生占10%以下;

③能在现场进行合理组织机械设备及劳动力的学生仅占5%以下。

2.毕业后能够留下或继续从事土建行业的学生占46%左右,而能独立完成单项任务的仅为5%左右(以上数据为本人近六年教学以来对我国西部地区部分土建类学院的统计数据)。

自从中央“2号”文件下发,如贵州省强省方略转为“工业强省”方针,其中对实施“方针”的先决条件为“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含专业方向、技术水平提高。而交通建设又是整个“工业强省”方略的排头任务,即基础设施不到位,何谈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因此急需提高教学水平培养达到目标要求水平的学生。

二、学生水平不达标的原因

在本人进行专业实训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有如下几点:

1.大多数学生都聪明,但缺乏基础训练,且懒堕;

2.高中数学的内容有50%以上的同学居然不熟悉,对《工程力学》的应用更是知之甚少;

3.大部分同学没有空间想像力,对土建视图看不懂;

4.大部分同学进校后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及需掌握的知识有什么要求不清楚,也就是说没有学习目标;

5.缺乏学习激情,对今后的走向随波逐流,没有进取精神。

基于以上情况,如何培训好这些后代是一个极切的事,这不是一门课就能解决的事情,而是多门课程的问题,其中各课程教学应有专业意识教学,使学生建立起职业意识。

三、教学内容安排与学时计划

专业技术课的具体内容实际上是相关基础知识及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在专业上的具体运用,因此专业课的学习在于专业相关基础课内容的运用练习。

现就桥梁施工过程(桥梁工程的后部份)对路桥专业知识结构分析:

而在施工前要做整体的准备,其顺序与施工不同,必须按如下的方案设计:

综上所述,在一座桥梁的施工中要涉及到多门理论基础及单项专业知识,且均需达到一定的深度要求(如支架的强度验算及稳定性计算需达到要求)。

1.首先看懂施工图;

2.测量定位、放样;

3.材料检测及在施工中质量保证事项;

4.支架、支护的强度、稳定性计算;

5.施工设备的选用;

6.工具书(含施工技术、材料、规范等)的使用;

7.施工组织原则;

8.工程项目单价制定。

针对上述要求及教学目标,相关课程教学所需教学时数和计划安排,任课教师一目了然,而这些课程又需什么样的基础理论支撑又可反馈到数学与力学课程,再由该课程教师斟酌确定课时及内容重点。

反向推论为基础不到位,单项专业知识学不好。而我国西部地区部分院校路桥专业目前的状况就是基础课没有到位,从而专业单项知识也就学不好,最后导致专业课程达不到高职就业岗的要求。用科学的、辩证的眼光也可看出“建多大的楼房,则相应需要多大的基础”。而辩证唯物的法则是“理论指导实践”,由实践升华为理论,如此成为一个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其生产力、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针对本人多年进行“桥梁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总结,专业技术是由多学科知识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组织而成的内容,我以施工任务为目标进行实训(课程设计)教学中遇到了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基础理论太弱,直至不能支撑施工任务的完成。呈现出听课明白道理,但实践中无从下手或一做就错,再者就是按规范实施,遇到问题不知踪源。其因就是基础知识太差,解决方法就是进校时基础差生先集中强化补习(贵州商专就是如此),而后根据专业需求增加基础课时数,按科学的法则确定。这样学生的才有可能在今后社会发展中立足于自身的岗位,否则就会成为鲁迅先生笔下的“九斤太太”,而被社会淘汰。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建筑装饰技术专业;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改革

0引言

建筑工程装饰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建设市场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建筑装饰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国一直在探索与完善建筑工程装饰行业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对建筑装饰行业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目前,对于高职高专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的《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是否需要开设及教学内容设置的问题众说纷纭,主导观点是在建筑装饰技术专业既不需要做结构设计,也不需要做结构施工,只需具备建筑装饰设计、装饰施工、装饰预算等能力,因而对《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要求不高,教学内容应力求简单。笔者认为,教学应紧跟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的进程,研究建筑工程装饰技术人员所需知识结构的变化,从而确定高职高专装饰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适应建设市场发展的需要。

1 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概况

1.1建筑装饰行业目前发展形势

建筑装饰行业已经成为建筑业中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是一个劳动密集行业。建筑装饰行业是随着房地产热潮的逐步兴起,快速成长起来的朝阳产业。近些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装饰行业愈加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市场增长空间以平均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中国建筑装饰材料行业也随着房地产、建筑装饰业的发展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装饰材料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材料主导产品不仅在总量上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而且人均消费指数已接近和高于世界先进水平。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加强,建筑装饰行业不仅在建筑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作用日益突出,同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加快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提高行业整体运行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企业管理和设计、施工的信息化水平,将是实现建筑装饰行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2008年建筑装饰行业产值达到了16000亿,占GDP达6%。2008年房地产投资超过3万亿元,商业地产带来的会所、公寓、宾馆、商场的精装修市场将急剧膨胀。随着国家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的出台,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增加将创造大量剧院会堂文化类设施的市场需求。随着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的陆续召开,将催生大量的体育场馆建设及配套建设。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中十项措施中有5项与建筑装饰行业息息相关,铁、公、基的投资强度势必带动机场、车站等的需求大量增加。金融危机给众多行业巨大冲击,而我国建筑装饰业似乎是一个例外。2009年建筑装饰行业总产值约在1.85-1.9万亿元之间,比2008年总体增长15%左右,解决了1500万人就业。2010年GDP增长幅度为9.9%,建筑装饰行业总产值约在2.1万亿元之间,保持了近15%的年增长率。

1.2 建筑装饰行业目前发展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建筑装饰行业极大发展,迅速扩大了对装饰设计专业人才的总量需求;另一方面,建筑装饰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相对滞后,行业人才素质普遍偏低。建筑装饰业的现有从业人员中,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比例均不足1%,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或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证书的人员占总数不足5%。今后10年,需培养技术与管理人员约150万人,年均增加约15万人。这些因素都造成了目前实用型专业设计人才严重不足的局面。因此,在建筑装饰行业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2 建筑结构设计改革

现阶段我国建筑结构设计采用“平法”,这是对1995年通过建设部科技成果鉴定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的简称。通常认为“平法”只是结构施工图的一种表示方法,其实质则是对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

“平法”将结构设计图分为两块:一是结构设计的创造性内容,二是节点构造。结构设计师只需将结构设计的创造性内容,即结构构件的截面型式、尺寸及所配钢筋规格在构件的平面位置用数字和符号直接表示,再与相应的“结构设计总说明”与梁、柱、墙等构件的“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即可。“平法”最大特点是易掌握全局,易进行平衡调整,易修改,易校审,易控制设计质量,改图可不牵涉其他构件。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使图纸量减少65%~80%,与梁柱表法相比,可使图纸量减少30%~40%。“平法”可使施工工程师比较容易地对建筑结构形成整体概念,有利于施工质量管理。此外,“平法”对节点构造的研究、设计与实现施工专门化提出了更规范的要求,可促进结构设计水平的提高。

3建筑装饰行业人员面临的挑战

近些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装饰行业愈加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30-50年建筑装饰行业都处于一个高速上升的阶段,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加大专业设计人才培养力度,以解决建筑装饰企业对工程化、复合型专业设计人才的迫切需求。

建筑装饰行业人员涉及装饰设计、装饰施工以及装饰概预算等工作内容,全面型技术人才需求量大。长期以来,由于角色分割,导致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目前,专业人员的水平总体上较以前有了提高,但仍然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全面型综合性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要能掌握建筑装饰设计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建筑装饰材料,具有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的能力;又要能掌握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程序、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能进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具有建筑装饰工程组织、施工和管理的能力;同时了解掌握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原理和方法,具有装饰工程预(决)算的编制能力;最终成为具有从事一般建筑装饰企业经营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能力的人员。

4建筑装饰行业人员的岗位分工与教学现状

4.1建筑装饰行业人员的岗位分工

第一阶段:实习生、学员、建筑装饰施工员(掌握基本的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程序、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能进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装饰建材公司设计员(掌握建筑装饰设计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建筑装饰材料,具有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的能力)等。

第二阶段:项目经理(具有建筑装饰工程组织、施工和管理的能力)、预算员(掌握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原理和方法,具有装饰工程预、决算的编制能力)、施工监理师(装饰方向)、装饰公司经理助理等。

第三阶段:装饰公司预算经理、总经理(具有从事一般建筑装饰企业经营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随着建筑装饰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其管理逐步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一名装饰行业人员需要同时掌握装饰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造价控制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从而促进了装饰行业人员执业的专业化全面型发展。

装饰行业人员要做好本职工作,一方面需要有较广的知识面,另一方面需要进行更加专业的研修与实践锻练。这种需求对高职装饰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提出了明确的指向。

4.2《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教学现状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作为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一直是难点课程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程内容丰富且复杂。本课程主要由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两部分构成,具体包括力学基本知识,建筑结构计算基本原则,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承载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的构造要求,结构施工图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能进行结构的受力分析与简单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理解结构计算的基本原则,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与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并能理解施工中的一般性结构问题。

2)课程学时少,实践教学缺失。我校2008、2009级、2010级学生本课程学时72学时,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实践课很少。本课程的理论源于生产实践,是对前人大量工程实践的经验总结。课程的特点要求学生通过实习、参观等多种渠道向工程实践学习,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课程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结构原理。

3)学生基础差异大。建筑装饰技术专业是文、理兼收专业,生源中有一定比例的文科学生。文科学生学习本课程有相当的难度,理科学生也有一部分人基础较差,职业目标不明确,缺乏克服困难的动力,加上本课程内容丰富,连续性强,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前面的内容没搞懂,后面就难以继续学习。另有一部分学生则对建筑业感兴趣,职业目标比较明确,打算将来从事与建筑相关的工作,希望能多学一些结构知识,多进行一些训练。

5 课程改革的思路

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决定了装饰行业人员专业发展的趋势,结合学生现状,高职高专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分为基本目标与发展目标。基本目标:毕业生能独立完成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装饰设计、装饰施工和造价控制工作。发展目标:能协助建筑师进行建筑装饰工程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的应用型、操作型、复合型高职人才。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对《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可作如下改革。

1)将《建筑力学与结构》由必修课程改为专业限选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基础,将装饰专业的学生按设计、施工、预算三类进行分类。选择设计类的学生可选修本课程,增加大量实际工程设计实例,力争从建筑师的眼光出发,从设计工作的顺序思路去研究建筑结构问题;选择施工和预算类的学生应加强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以达到熟悉结构设计原理、掌握结构构造原理、熟练识读结构施工图、掌握结构施工技术与组织的要求,以适应工程全过程施工管理及造价控制的需要。

2)整合课程内容,增加课程设计实训,强化核心能力的培养。装饰设计与装饰施工、装饰预算是装饰技术人员的核心能力,目前的教学将该能力的培养放在多门课程中完成,《室内设计》课程侧重装饰设计,《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侧重了解建筑力学与结构知识,《建筑装饰制图》、《建筑装饰构造》、《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侧重装饰施工。在教学中,《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必然会涉及结构图,《建筑装饰制图》、《建筑装饰构造》课程重复配筋方式原理的讲授,《建筑工程装饰概预算》课程钢筋用量计算又会涉及结构图的识读,课程既交叉又割裂,不利于学生学习。因此,课程改革的思路应是整合课程内容,增加课程设计实训。以楼梯的教学为例,《建筑力学与结构》理论教学完成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完成楼梯结构计算的课程设计实训;然后在建筑识图课程中将自己的草图绘成结构施工图,在工程概预算课程中按自己的结构施工图计算钢筋下料尺寸,完成工程量清单计价;最后,根据下料表,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楼梯模型。通过连续的课程设计,学生才能将所学的知识串起来,变为实际能力,同时也能体会到学习与创造的快乐。

3)利用寒暑假扩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发挥主动能动性,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到施工企业与设计单位参与图纸会审、技术交流、钢筋下料等工作,到实践中学习,增强专业意识。

6 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程的改革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将建筑力学结构知识与工程实际、生活实际相联系,尽量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复杂的知识。

1)采取多媒体教学。学生初次接触本课程,对结构构件与体系非常陌生,对节点构造、钢筋锚固、搭接、弯起、截断等不理解,教学中应多用直观图像演示结构的细部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很快地熟悉。

2)增加力学实验。讲授构件承载计算前,可先组织学生观看梁、柱等构件的破坏实验,直观感受能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承载力的计算原理。

3)组织到施工现场参观实习。加强学校和企业间合作办学,组织学生在工程基础隐蔽、钢筋隐蔽、主体验收前到工地现场参观学习,了解工程实际要求与规范的执行情况,增强学生学习的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