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聘任医师个人专业技术总结

聘任医师个人专业技术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聘任医师个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聘任医师个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加强;乡村;队伍;防疫工作

[中图分类号] R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a)-0178-02

自SARS发生以来,我国疾病控制工作得到政府及人民群众前所未有的关注,并获得了较快发展。国务院和卫生部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等相关政策和法规,制定了我国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总体规划,明确了工作重点。笔者认为,新形势、新要求对于现有疾控体系,既是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难得机遇。我们必须正视目前乡村防疫队伍和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加以分析,积极采取对策,提高全社会防疫意识,加强队伍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一体的疾控体系。

1 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2年1月4~6日就全县乡、村防疫人员预防接种培训时对全县29个乡(镇)村防疫人员进行全面调查,下发调查表格1 282份,回收有效调查表1 044份,回收有效率81.44%。

1.2 方法与内容

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如年龄、学历、所学专业、聘任技术资格、工作年限、从事防疫工作年限、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工作时间、收入)、工作内容 、培训情况 、对目前所从事工作的态度及自我评价、辖区卫生院领导支持度、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相关资料来源:督查资料,年度工作报表和工作总结等。

1.3 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用Excel 2003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新化县乡村卫生防疫人员现状

2.1.1 年龄构成 在调查的1 044人中,25岁以下年龄组12名,占1.15 %;25~34岁年龄组284名,占27.20%;35~44岁年龄组425名,占40.71%;45~54岁195名,占18.68%;55岁以上128名,占12.26%。其中以35~44岁年龄组人员比例最高,占40.71%;其次为25~34岁组,占27.20%;25岁以下年龄组最少,占1.15 %,与《湖南省2011年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统计分析报告》中各市州及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年龄构成相似[3],但乡村防疫人员35~44岁年龄组人员比例更高(湖南省14个市州及县市区疾控机构人员年龄构成以35~44岁年龄组人员占比例最高,分别为28.18%和36.52%),其年龄结构直接影响现代文化知识的接受力,比如计算机的使用和网络信息的利用等。

2.1.2工作年限 在调查的1 044名中,其中工作年限在10年及以下(267名)、11~20年(418名)、21~30年(219名)、30年以上(140名)的人员比例分别为25.57%、40.13%、20.98%、13.41%。从事防疫工作5年以下(171名)、5~10年(247名)、11~20年(361名)、21~30年(160名)、30年以上(105名)的人员比例分别为16.38%、23.66%、34.58%、15.33%、10.06%。从中看出工作年限在11~20年的人员所占比例最高(40.13%),从事防疫工作年限也以11~20年的人员比例最高(34.58%)。

2.1.3 学历及专业 从全县1044被调查的人员统计情况来看,以中专学历为主,共计761名,占72.89%,其次为高中学历,共计117名,占11.21%,第三为大专学历共计86名,占8.24%,其他(初中或短训班)71名,占6.80%,大学学历9名,占0.86%; 所学专业为预防医学的6名,仅占0.57%;临床或其他医学专业813名,占78.16%,其他(非医学专业或从师学徒)人员172名,占16.48%,短期培训班53名,占5.08%。

聘任医师个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精神专科医院 临床医生 继续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009-02

【Abstract】Objective psychiatric hospital in China's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knowledg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specific management imperfect.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propos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such as new ideas, to enhance the clinician's attention to continuing education; improve the system, clinicians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Key words】psychiatric hospital clinicians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继续医学教育是继院校教育毕业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为主的一种终身教育,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跟上医学科学的发展。继续医学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社会教育钓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研究临床医生继续教育使其理论化,搞好在职临床医生知识更新,以适应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当前我国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中的一个十分紧迫而重要的问题。

精神科医疗质量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精神科医师业务技术水平的高低。而精神科医师的业务技术水平,不仅取决于其在高校受教育的质量,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在职业务教育的质量,现代精神医学不断向精神科医师提出新的挑战,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新观念的不断涌现,为精神科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掌握现代的医学理论与先进技术,又要不断发扬精神领域医学理论,突出专科特色,因此对他们的继续医学教育就要区别于综合医院。目前我们国家精神专科医院的继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1.1 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足。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人仍然认为医学教育是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在这种观念的长期影响下,使部分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缺乏应有的认识,这点无论是专科医院还是综合医院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重工作,轻培养;二是重深造拿文凭,轻实践;三是重经济效益轻技术效益,重近期效益忽视远期效益。所以,继续医学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容易被医院的业务工作所干扰。

1.2具体管理不完善。具体来说,轮转制度是精神专科临床住院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方式之一,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对精神科临床住院医师轮转的管理只是在简单的接收、安排等低层次上转圈,而不能在临床发展需求、科研等高层次上进行探索,管理方式也比较松散,学科管理也无专管人员;另外,临床科室支持不足。有许多科室接收轮转医师不能很好地从培养角度出发,也有一些科室对新分配来的住院医师以科室人员缺乏等理由不让他们轮转。这给临床住院医师轮转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

1.3 没有采取精神专科与综合结合的继续教育方式。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在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别,它的临床医生既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运用现代医学的手段解决一些医学问题,同时还要熟悉精通精神医学,所以精神专科医院的临床医生有必要采取专业针对性强的方式,而我们目前很多的精神专科医院的临床医生达不到这样的要求,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继续医学教育以满足这一点。

1.4 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不全:目前不管是中医医院、西医医院、精神专科医院都没有把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职务聘任同继续医学教育挂钩;没有建立健全各层次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制度;没有把继续医学教育与职称晋升、工资级别挂钩。由于受晋升条件的影响,加上近几年来,在梯队建设、人才选拔上,也较注重学历层次与科研业绩,而较少从临床能力上来评估,这些客观因素,使得越来越多年轻医生一味追求高学位、重论文、读外语而轻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严重影响了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

1.5继续医学教育的方式方法太单一:现在很多医院的继续医学教育方式太单一,大都是让临床医生参加一些继续医学教育的培训班,获得一些继续教育学分而已,这样的继续教育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精神专科医院的发展需要。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问题的对策:

2继续教育的实施 精神科医师在职继续教育面临着业务技术水平的不同对象,这些不同层次的对象均有各自不同的特殊性,在实施继续教育时,要按照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工作需要,制订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

2.1 低年资精神科医师教育 这是毕业后教育的基础,一般需要三年左右时间。主要培养目标是:加强“三基”、“三严”训练,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并实行有计划的轮转培训和理论学习,要求他们集中精力钻研精神科知识,牢固掌握精神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精神科较密切的相关知识,学会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部分担任实习医学生、进修生的临床指导,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系统学习精神科有关论著和书刊,完成上级医师指定阅读的文献,建立系统、分类的读书笔记和卡片。能初步掌握一门外语,并做部分笔译。在这三年期间,还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熟悉精神科有关常规制度,能及时、完整、准确、清晰地书写病历,能胜任和做好本职工作。

2.2高年资精神科医师教育 一般指第四、五年的住院医师,可进入定向培养阶段。我院精神科实行了二级分科,包括老年精神病专业、儿童精神病专业、神经症专业、戒毒治疗专业及医学心理学专业等。该阶段主要培养目标是:巩固基础培养,确定专业发展方向,进一步熟悉精神科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在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大量实践中提高和发挥专业特长。同时,我们还有计划地让医师去上一级医院进修培养,通过专业定向培养,使其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悉本专业的科学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能独立完成本专业医疗工作,能指导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独立开展临床科研工作,进行资料分析,撰写论文和文献综述,能基本运用一种外语阅读和笔译专业书刊。经过这一阶段培训,要注意发现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成为医院技术骨干的后备力量。

2.3 高层次教育 这是毕业后教育中最重要、时间最长的一千阶段,它持续到一个精神科医师退休为止。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教育内容应伴随时间的变迁而不同。总之,在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和技能的同时,着重学习和掌握精神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成为本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并开展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和专著,在精神医学发展中有所成就。

3 继续教育的形式

3.1 个人自学和老师制相结合 自学是继续教育培训的基础。自学者必须刻苦钻研,持之心恒,要按不同层次医师要求制订自学计划,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科室领导要帮助建立导师制,指派上级医师给下级医师以必要的指导,对于有培养前途的人才苗子,指定导师专门培养,实行传、帮、带。

3.2 实践中学习与带职脱产学习相结合 有计划地组织有经验的上级医师进行实际技术操作全过程示教,或结合查房、会诊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教学查房及病例分析,结合病人具体情况讲授有关知识,实施技术示范和床边教学.也可以通过参加临床教学和科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临床病例讨论和死亡病例讨论,以及参观考察、轮转进修、参加学术活动等不同方式进行培训,在具体方法上要从实际出发,因人施教,灵活多样。脱产学习包括临床进修、精神医学讲习班及在职研究生教育,要根据培训重点,结合专业定向选派精神科医师。这类教育一般都聘请本学科的专家任教,特别注重新知识教学及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是当前精神科在职业务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4 考核的形式和方法

根据精神科医师不同层次要求,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标准,每年度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核的原则不仅要评定被考核者的知识水平,而且要评定被考核者如何应用医学知识解决医疗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操作和检查程序的能力,以及学术论文、外语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在具体操作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考核方法是在个人总结的基础上,经过民主评议、科室鉴定、医院评审,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合格四个等级。定量考核采用百分制,包括书面考试、专业技术操作考核,论文、译文数量及刊登刊物质量,科研成果等级及名次进行量化,成绩分别记入技术档案。

5 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后的体会

继续医学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5.1 与晋职、晋升挂钩,是落实在职教育的有力措施。以往继续医学教育与晋升、晋职不挂钩,对这类不具学历效用的培训方式,无任何吸引力,往往流于形式。要使继续医学教育顺利开展起来并持久下去,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有政策做保障,要把竞争机制引入到继续医学教育中,使临床专业技术人员清楚地体验到考核成绩高低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与调动起精神科医师钻研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出现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的良好气氛。

5.2 全员提高是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我们在研究精神科及其二级、三级分科临床特点、精神医学人才规律的基础上,制订出继续医学教育内容,使教育内容紧密围绕医疗实际和知识更新的需要,激励不同层次精神科医师脚踏实地在临床实践中努力进取,提高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从制度上克服目前精神科医师不愿多管病人、不愿管重病人,重理论轻实践,重医疗仪器轻基本功,重临床轻论文或仅停留在一般临床工作水平上的不良倾向,使临床医师全面均衡发展,培养德、能、勤、绩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5.3 方案标准化、规范化是实施继续医学教育计划的关键环节。过去,这种培训由于缺乏计划性,目标不明确,层次不分明,因而效果不好。我们按不同层次、不同年资制订出规范的专业教育内容,不仅目标明确,计划性强,教育形式灵活多样,而且还要严格考核制度,有相应的措施保证,从而保证了继续教育计划的落实,并达到预期效果。

5.4 转变观念是开展继续教育的基础。近年来,我们认真宣传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把继续医学教育当成加强精神科医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去抓,不断更新“一次教育”观念,在全体精神科医师中树立起终身教育的思想,使全体精神科医师认识到:面对精神医学飞速发展,每位医师无论处于何种地位,都必须不断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及时更新知识内容。就是对已经受过培训的人,在达到新的技术高度后,同样还要在新的标准下进一步提高,这样才能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跟上精神医学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杨辉,张玫,李桂娇等.重继续医学教育以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医学教育探索,2009,3,8(3):323―324.

[2]袁锦玉.从现代要求看医学继续教育服务意识的转变.卫生职业教育,2009,27(7):41―42.

聘任医师个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人事制度改革主要是在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实行竞聘上岗的办法,人教科严格按照竞聘程序推进竞聘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组织人事科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最新组织人事科工作总结范文1告别了_7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_7年我们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_7年人事科在各部门的关心帮忙和密切配合下,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质量,认真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立足稳步发展、持续发展的思路,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为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找出差距、以利再战,现将_7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按照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我们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抓了重点突破和具体落实:

一、为满足医院发展需要,重点加强了人才的引进和梯队的建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扎实做好人才的引进和考察工作。

作为医疗行业,各个岗位要求具都有专业比较性强、技术相对稳定的工作人员,对此根据医院情景,__年共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0余人,其他辅助人员4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博士后研究员1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7人,临床医学大学毕业生10余人。

二、建章立制,规范员工行为

今年以来,根据医院文化建设需要,起草并印刷了部分医院员工手册,规范医院制度管理,涉及到32个小项,对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医疗护理管理等做了明确的规定。并以此为突破口,重点要求以下三点:一是规范工作的基本要求,严格奖惩和纪律约束,使医院员工明白做到办事有规定,不能破规矩——哪些能办,哪些不能办,应当怎样办;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应当怎样说;二是干任何事情、执行任务都要有工作程序,不能乱了规定,三是加强对新进员工的入院岗前院级教育,对应知应会等必修资料督促其强化学习。

三、加强医疗护理工作的评聘考试报名工作

为提升员工的职称水平,人力资源部门进取和临沂市人事局、临沂市卫生局局、罗庄区人事局、罗庄区卫生局等部门联系,组织医院贴合条件的员工报名参加评审和考试,__年共考取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余人,护师5人、护士20余人,为03-__年的护理人员报名办理了护士初级资格证40余人,为临床医疗工作人员报名办理医师资格证等30余人次,护士及护师等执业资格考试20余人次。

为了配合职称评聘,督促做好各层次员工的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工作,为全院医护人员报名参加由临沂市人事局和卫生局组织的各类必修课的学习工作。

四、做好员工的转正定级、保险缴纳工作以及档案的人事协调、大中专毕业生和调动来院人员落户工作。

五、完成其他医院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距离医院要求还存在必须差距,比如工作效率不高、服务意识还有很大差距、人才招聘和管理工作开展不好、思想上比较容易麻痹等。_7年我们要认真履行好人力资源办公室职责,开拓创新,把我们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1、在人员招聘、新进人员生活保障、日常工作等各方面,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树立为临床服务、从员工工作、生活急需开始的理念;

2、进一步开源节流,降低各项人力资源办公费用;

3、努力改善员工文化舆论环境,让员工工作生活有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和氛围;

4、完成其他医院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_8年人事部的工作任重道远,我将以更为饱满的精神、扎实的作风、规范的管理,知难而进,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最新组织人事科工作总结范文2回顾今年的工作,人事科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在全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现将我科工作情景简要总结。

一、招聘工作

结合我院教改及师资队伍现状,经过网络渠道招聘信息;选择部分重点高校参加其学校招聘会或举办专场招聘会;有选择的参加了__人才市场招聘会。认真完善招聘流程,经过多种渠道收集简历,及时审阅、筛选简历,对贴合要求的简历尽快送用人部门再审核;及时组织试讲,尽量减少因时间过长导致的人才流失;建立较为完善的招聘工作记录,如各部门收取简历总数、同意试讲面试人数、合格人员名单等信息均建立了较为详细的档案,以便查询和分析。

二、新进人员接收与档案管理工作

为完成学院本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做好新进人员接收工作,本学期主要完成了学院引进人才信息上报;大中专毕业生接收、改派、二次派遣、落户及外地在职人员的引进;全院劳工合同的新签、续订、招工表劳工合同的整理归档四个方面的工作。为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人事科在完善纸质档案的同时,进一步建立了教职工个人电子档案。同时,经过多次与学院网络中心沟通交流,人事管理软件开发工作基本结束,基本信息登陆完毕即可使用。

三、其他日常工作

坚持周一工作例会及每周工作总结、汇报制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本事及理论、政策水平,明确了工作分工,增强了工作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收到很好的效果。组织了暑假管理干部培训班,收到较好效果。完成了行政部门科室设置及科长考察、任命工作。对个别违纪人员分别作出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及解除合同等处理工作。此外,在新进教职工接收、调动、请销假与离职管理、科室间协调等方面,人事科各位教师也做了很多工作,基本按要求完成了工作。认真完成了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四、教师培训工作

本学期师资科工作以教师培训工作为重点,逐渐探索贴合学院实际的教师培训工作。在骨干教师培训上,探索尝试,组织参加了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教师反馈效果极好,相关总结已交学院。

五、教师考核工作、辅导员考核工作

为做好教师考核工作,本学期对现实行的教师考核办法执行情景进行了多方面征求意见提议,了解了教师的考核办法执行现状,教师考核办法,根据实际情景,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收到较好效果。同时对重新修订的辅导员考核制度的执行情景,进行了总结。对外聘教师和校内兼课教师亦进行了综合评议。

最新组织人事科工作总结范文320__年人事科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学习,进取工作,同心协力,努力完成上级及院领导交给我们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就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人事工作方面

1、在院长领导下,根据人事政策、制度和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医院进出人员的人事手续,及时做好进出人员个人信息资料的数据维护工作,做到了人事信息尽量准确无误,基本到达了医院人事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同时为医院领导随时掌握医院人员动态以及其他科室统计、查找相关人事资料供给了极大方便。

2、人事科负责管理全院工作人员的人事档案材料收集、整理归档以及全院人事干部年报,卫生人力资源信息、党员年报等统计工作。

我科做到了人事档案及时整理、及时归档;圆满完成了年终上级及医院的各项年终统计工作;有关医院专业技术员的技术档案信息我科及时协调督促医务科、护理部及时归档,建立建全全院医护人员的技术档案。

3、依据人事部门的相关文件,及时调整全院岗位晋升人员的岗位工资、全院考核合格人员的薪级工资及各项福利待遇,全院劳资这块工作工作职责心重、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我科总是加班加点,均能保质保量地及时完成,保证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维护医院的良好形象;

依据社会保险有关政策,圆满完成全院离退休职工退休金社会化发放的工作,及时做好全院职工(专业技术临时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工作;按上级要求准确、及时做好了全院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年度调整审核工作;根据相关人事政策,及时办理进出人员的人事录用进出手续、工资确认、工龄认定、工资转移及各项保险参保、停保等工作。

4、按照国家规定,认真做好本单位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

及时办理到达退休年龄职工的退休手续。根据院领导敬老爱老的光荣传统,根据市卫生局《关于20__年开展“敬老月”活动的通知》(粤老龄办[20__]21号)文件精神,我院为全院退休干部职工免费做一次健康检查,由我科组织实施,深受广大离退休职工的一致好评。

二、党务工作方面

1、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提议,在院党总支的领导下,切实贯彻执行计划、措施、总结或报告工作。

2、20__年组织全院党员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全院党员干部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洗礼,到达了教育的目的;

党费管理做到帐目清楚,缴费及时,根据党员收入变化及时调整党费数额,及时按局党委精神上缴党费。

3、进取组织在职党员干部加强政治学习。

4、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平时注意收集入党申请书,培养入党进取分子,收集党员有关信息,做好思想汇报。

5、认真做好党员统计年报工作。

人事科工作虽取得必须成效,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一是对已建立的规章制度落实不够。

二是工作思路不够开阔,对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景还需加强进一步的学习。

三、20__年工作计划

1、继续抓好干部教育工作。

落实人员调配、调动、工资、任免等工作。

2、认真做好各种统报和年报工作。

3、及时报送各种人事信息材料,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和整理工作。

4、扎实做好退休老同志的工作。

5、高标准完成局领导和上级机关分配的其他工作。

最新组织人事科工作总结范文4一、主要工作

(一)顺利完成换届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日趋加强

8月中旬,人事科根据院领导班子的指示精神,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共调配、任免干部25人次(其中提拔使用了22名干部)。

(二)进一步完善干部职工人事信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信息化

我科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档案管理的文件精神,按照上级信息管理要求,严格把好档案的调入和调出工作,做到接收规范,转递合格。今年以来共整理、规范个人档案300余份。

(三)引进人才有条不紊,岗前培训有声有色

根据医院现有的人员状况和业务发展需要,结合三级医院卫生专业人员配备标准,有针对性、有计划地接收高等院校毕业生,充实队伍力量。截止11月初新进工作人员63名,其中研究生学历8名,本科学历13名,副高职称2名,中级职称2名。

4月下旬和7月底,经过实践技能考核和面试等程序,招聘了医务人员62名(含研究生8名),并分别于6月初和9月底对这批临聘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

(四)完善人事制度建设,为医院发展保驾护航

修订完善《河源市中医院假期管理规定》及抚恤金发放;规范了新进人员流程、试用期考核表及职业与收入证明的开据。

(五)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核查工作

按河源市编办《河源市机构编制核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河机编[_2]号)要求,我科于5月至9月对本单位机构编制情景进行核查,首先将在编人员基本信息导入编制管理系统生成个人信息核查表,其次将个人信息核查表发给个人进行核查修改,之后将核查情景进行公示,最终将核查工作总结交市编办。

(六)做好职称晋升及申报工作

6月对21名人员进行职称晋升聘任;8月份完成了14名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申报材料的整理、装订、申报工作。

(七)落实患者满意度调查

严格按照行政查房的要求,对各临床科室、药剂科、检验科和体检中心等科室的患者满意度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十分满意率71.56%,基本满意率25.22%,不满意率3.22%。

(八)抓好其他人事服务性工作

1、11月份完成全院在岗职工和退休人员津贴增资。

2、4-10月份办理了7名到龄职工的退休手续及出编手续。

3、处理医患关系纠纷1宗,职工投诉1宗。

4、做好人才招聘方案前期准备。

5、对医院职工继续教育情景进行统计。

6、修改完善胸牌及请假条。

(九)综治维稳工作

每个季度上报维稳工作会议纪要,努力做好综治维稳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做好全院干部职工年度考核工作;

(二)完善考勤管理办法和高职称人员聘用合同;

(三)继续做好综治维稳工作及检查工作。

最新组织人事科工作总结范文5一年来,在领导的正确领导、指挥下,我们努力拼搏、克服困难、无私奉献、全力以赴,出色地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随着建章立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人事科也相应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在领导的关怀下,人事科顺利完成了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职称评定工作等,基建档案的整理工作已近尾声,等待验收。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人事制度改革是监测中心今年的一项重大举措,我根据中心部署,开始着手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筹备工作。人事科负责承办人事制度改革具体工作。为很好地完成这次人事制度改革,在___的带领下,我们开始着手草拟各部门考核制度、岗位说明书、各岗位任职资格、机构人员设置方案、奖金分配方案等,并对原有的部分规章制度作了修改。

从人事制度改革的程序操作上,我们遵照中心的要求,参照___的改革方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为使干部职工正确认识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人事科组织学习了人事制度改革的相关文件,并对监测中心以及我的各项规章制度、奖金分配办法、百分制考核办法进行了详细地讲解。消除了干部职工对改革的抵触情绪,从思想上理解改革。为到达改革的目的,充分调动大家工作学习进取性,我们抓住改革的两个关键:一是实行全员聘用制,二是引入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内部分配方案。

人事制度改革主要是在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实行竞聘上岗的办法,人事科严格按照竞聘程序推进竞聘工作。为充分体现民主,我们对照应聘条件严格审查每名应聘人员。大家为每名参加竞聘人员打分,投出自我神圣的一票,使全体职工都参与到中层干部的选拔工作中来。我每名职工都与签订了为期两年的聘用合同。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准备工作,到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圆满结束,实行全员聘用制。

二、完善管理

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继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加大执行力度。我大部分职工均已转正,这带来了一些新出现的问题。为与里的实际情景协调,我们参照中心、兄弟以及地方的政策、规定,及时制定出切合实际情景的规定、制度。

三、基础工作

人事科完成了职工工资正常晋级调整工资标准等项工作,新招调职工_人,人事科为他们办理了招录手续和调入手续,为他们工资定级,并上报中心得到批复。为今年实习期满的毕业生办理转正定级手续以及职称的评定工作。经过培训班的学习,对人事工作的一些具体问题有了深刻地了解,对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学习班结束以后,人事科根据新的人事档案管理规范,统一整理了我职工个人档案。对工作中的一些登记制度等也相应作了更趋合理的调整。

今年工作得以顺利完成,我们得到了领导的关心、得到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人事科的工作关系到每名职工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中来不得半点马虎,为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人事科将在现有基础上,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政治修养,做到使每名职工满意。

聘任医师个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型医院 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

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中小型医院要面对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能否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各项建设能否跟上时代步伐,中小型医院必须从强化内涵建设入手,通过强素质、严管理确立在竞争中的优势。

一、中小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经调查,中小型医院受编制体制不同阶段改革的影响,卫技人员数量一直呈反复波动甚至减少的趋势。大部分中小型医院人员组成类型较多,许多医院除有长期正式编制人员外,还会向社会招聘一定量医疗、行管、后勤等人员,也有返聘本院退休医师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常见的是按医、药、技类,行政管理及后勤类,护理类人员分别落实不同部门进行管理。

二、现今管理体制存在的较大矛盾

1.相对粗放的行政管理模式形成合力不足。管理部门缺乏正确的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虽然医务管理干部学历层次大部分都在本科以上,但是没有经过医务管理技术专业培训,自身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知识体系,工作限于事务性。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每个部门都在管人,但都是“九龙治水”,“公路警察各管一段”,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较为分散,各部门各想各的,各说各的,各干各的,没有形成“一盘棋”统筹,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的调度。如果各部门还存本位主义思想,整体合作将遇到更多的困难。

2.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估办法,难以调动工作积极性。原本医疗工作就存在种类繁多、内容复杂、考核标准和形式不容易掌握的特点。在大部分医院里,多采用民主评议、个人总结等对所属员工进行笼统的评价考核,有些中小型医院即使运用量化考核表,但是鉴定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尚未有明确的说明与标准,很大程度依赖于考核者的主观印象,随意性强,无法真正评估与激励医务人员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3.与实际需要不相符合的人员编制规模影响专业队伍发展。上级部门反复调整的编制体制政策,对中小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专业技术队伍编制数量进行限制甚至减少,让初、中级职称技术干部看不到上升的希望,对人才流动的影响很大。同时,职称评审终身制导致了职称任用能上不能下,缩小了上升渠道,不利于竞争机制的开展。

三、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探索的思考

1.多措并举,积极加强人才队伍能力素质建设

(1)立足长远做好规划。人力资源基础建设要根据医院发展战略制订长远规划,把握好五方面原则:数量上控制总量,避免人员无序膨胀;选人上严格把关,保证人员个体素质;保障上统一待遇标准,保证专业队伍的稳定;用人上以才为先,既可高职低聘,也可低职高聘;队伍建设上优胜劣汰,凡年度考核不合格或违反合同规定,即可终止合同,保证了人员的合理流动。

(2)夯实基础提高素质。一是要形成符合医院实际的岗位技能练兵制度,通过小组讨论、集体授课、阶段考核等方法规范疾病检查、诊断、治疗等基础知识,提高个人素质。二是与上级医院形成双向会诊、转诊机制,开展各学科间的学术交流,依托上级医院技术力量发展自身医技能力。

(3)权衡利弊引进人才。面向社会选拔引进学科带头人、管理专家等人员,解决部分急需关键岗位的人才短缺问题,引进人才不能过多地注重其学历、资历,更重要的还是考察其医疗技术与修养风度、求职动机与志趣抱负、团队意识与沟通能力、逻辑思维与应变能力、以及适应医疗市场竞争的潜在价值。

(4)畅通出口加强流动。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将评聘分开,把新老交替、合理流动的路子走开,采取“一刀切、又不一刀切”的办法,将没有冲劲的老专家一刀切安排门诊与教学,而对年富力强的骨干要强化学科带头人聘任制,保持中层骨干技术队伍的稳定与冲劲,既让知名度高、学术造诣深、科研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发挥余热,又给中青年干部成长铺开道路。

2.创新创优,不断学习引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办法

(1)整合管理资源。医院有必要成立人力资源科(室)或类似领导小组,实行高精尖人才与聘用人员进、管、出统管。建立有利于人才竞争、人才成长、人才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做好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工作。负责制定医院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设计编制岗位,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定期分析全院人员情况,合理调整工作岗位,使人力资源管理与医院临床工作需要达到均匀平衡适用的状态。

(2)运用信息化管理。依托计算机管理信息平台,逐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从人员招聘、聘用、培训、管理、辞退等全过程实现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将医院现有的需要与人力资源信息的系统链接,实时为各系统提供实时的人力资源信息,为院首长决策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

(3)加强员工职业规划。医院要为每一位员工提供不断成长和发挥个人潜力的机会,其基本手段有: 依法为员工购买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按国家规定给予各种休假待遇,满足员工工资奖金基本经济需求,争取职称晋升机会,推荐参加国内外各种医疗专业培训,推荐上学或出国深造、学成归来后优先录用等等。

3.健全制度,努力培塑遵照法律和规章制度管理的习惯

(1)学法用法,结合实际完善管理制度。主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框架内, 认真抓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管理办法》、《职工聘任管理规定》等人力资源管理系列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做到时时处处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建立职责明确、责权统一的岗位责任制度。针对重要岗位职责人员,由医院、科室、本人三方面签订聘用合同,将双方权利、责任、义务明确写入合同。把选人用人的自放在科室,谁需求谁管理,给予科室充分的用人自,并赋予科主任岗位责任压力,又可以在数量上、质量上把好关,控制好人力成本。

(3)建立公平合理、竞争激励的薪酬体系。根据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拉开薪酬档次,向关键岗位与优秀人才倾斜,对于能力、水平、贡献突出的技术骨干,还可给予专项经费资助。充分肯定个人劳动价值,稳定和吸引优秀人才,使医院的薪酬对内具有激励性,对外具有竞争性。

(4)建立科学、公正、公开的绩效考核制度。针对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等不同类别和层次的人员,确定不同的绩效考核内容和指标。根据医疗行业特点,把不同岗位的责任、技术劳动的复杂和承担风险的程度、工作量的大小等不同情况,将管理要素、技术要素和责任要素一并纳入考核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医务人员晋升、聘任、培训、教育以及薪酬分配等的依据,切实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挖掘他们的潜力。分四个步骤:一是围绕医院的整体目标与方针,制订绩效考评目标,以指导绩效考评各个环节的实施。二是通过客观的分析对各个工作设立标准,确立考评的依据,明确医务人员完成工作的具体要求,利于医务人员对绩效考评的监督。三是检查医务人员的实际业绩,并与工作标准进行比较。方法的选用、度量角度的确定、核查工作人员的素质等因素决定着绩效考评的质量。四是与医务人员共同讨论制定相应的奖惩方案和下一步的改进计划,使之扬长避短,达到改善工作业绩的目标,促使医院最后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氛围。

参考文献

[1]易少华,唐月红,姜小明.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4):38-39

聘任医师个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5篇

一、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 制度困境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教育实行 医学本科教育,授予医学学士学位;1978年我国开 始招收医学研究生,授予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1988年,试办七年制医学教育;1998年,试行临床医 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授予临床医学硕士和博士 专业学位;2001年起,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 学等高校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实施临床医学专业 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 旨在培养适应临床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但是,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我国现行的执业医 师制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之间却一直存在 着矛盾,导致其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方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现行 《执业医师法》存在冲突,医学研究生进行临床能力 训练面临违法行医风险。1999年5月我国正式实施 《执业医师法》,规定“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 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医学生在获得医学学士学 位后,必须在临床工作一年才能够参加国家统一举 行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执业医师资格后才有临 床处方权。所有医学本科生或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 格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由于没有处方权,不 可独立处置病人和进行手术,无法独立担任住院医 师工作,导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 训练与培养在医院很难进行。

另一方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 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间存在矛盾。住院医师规范化 培训是医学教育的一个特有阶段,是指医学专业毕 业生完成院校教育后,在经认定的培训医院接受以 提高临床技能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的阶段。住院 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 由之路,对保证临床医师专业水准和医疗服务质量 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 期间会有一年以上的时间在医院参加临床实践训 练,其训练目的、方式等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本 相同。但是由于我国医学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训由不同的部门主管,缺乏统一协调,导致临床医学 研究生临床实践训练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不 统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接受的临床技能培 训得不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部门的认可,研究生 毕业后仍然需要按照卫生行业要求重新参加住院医 师规范化培训,造成教育与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也 导致医学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将临床医学专业学 位研究生培养等同于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做 法,偏离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设立的初衷。

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2001年,上海市提出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 新模式,即由过去的“5年住院医师”改为“3+X”培训 模式。第一阶段“3”也就是医学生毕业后进入医院的 前3年,接受通科教育和培训;第二阶段“X”就是专 科培训,最后达到专科医师准入的水平,这个“X”时 间长短随各临床专科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而不 同。2010年,上海市正式开展统一模式、统一准入、 统一考核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将住院医师规 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作为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岗位 聘任和临床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之一,全 市各级医疗机构从当年开始即不能再聘用未经住院 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学院校毕业生从事临床工作。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行业覆盖的历史背景下, 2010年10月上海市正式启动了教育部批准实施的 23项教育体制综合改革项目之一的“临床医学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改革重点是将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 化培训紧密结合。

1. 模式创新,构建了以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的 “5+3”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上 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 培训结合的改革试验提出了以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 核心的临床医学“5+3”人才培养模式,即5年临床 医学本科教育,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从而在 国内首次构建了将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 续教育有机衔接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在以“5+3”模式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 系中,医学生完成5年的医学院校教育后,一部分毕 业生选择考研攻读医学科学学位,但绝大部分将进 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为期3年的培训, 考核通过后,取得普通专科执业资格,称为专科医 生,其中一部分医师直接进入社区或者二级医院工 作。此外,还有一部分医师希望在大医院做“分工更 细”的专科医生,比如神经内科、泌尿外科等,就要在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束后,进入亚专科规范化培 训基地继续学习,这被称为“5+3+X”。

2. 观念创新,界定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 究生的“双重身份”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是以“行业人” 身份接受培训,与培训医院签订培训及劳动合同,劳 动关系委托市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管理,培训结 束后合同自然终止,培训对象自主择业;培训期间计 算工龄,按培训医院同类人员标准发放基本工资和 绩效工资,其水平高于当年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入职 收入水平并逐年提高;培训期间依法参加并享有养 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公积金等社会保障。

在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 革试点中,对于那些参加全国统考被高校录取的临 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在被招录 为“住院医师”的同时,以定向身份获得研究生学籍, 即获得了“住院医师”和“研究生”的双重身份。

这种双重身份突破了医学本科毕业生只能在就 业(住院医师)和在读(研究生)之间“非此即彼”的传 统观念,为本项目在试点过程中的培养机制和管理 体制创新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实现了临床医学 “5+3”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三个结合”的有效衔 接,即研究生招生和住院医师招录相结合、研究生培 养过程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专业学位授 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制度相结合。

3.机制创新,实现了全过程“三个结合”的有效衔接医学教育不仅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医学教育改革既要 符合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遵循医学人才成长的特 有规律。从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经验来看,临床医师作 为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要求很高的专业人才,其 培养必须经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个 阶段。其中,院校教育侧重于理论知识学习、辅以临 床实践;毕业后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培训,并通过住 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制度加以落实。

因此,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招生招录、培养培训、学位授 予与医师准入等方面实施有效衔接,切实提高医学 生的临床专业素质和临床技能,成为推动临床医学 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1)研究生招生和住院医师招录相结合。在制订 研究生招生计划时,按照“需求导向”原则,根据上海 市每年参加住院医师培训人数,合理确定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分专业招生计划数。 2010年,上海市根据临床岗位需求和培训医院能 力,采取医学毕业生自行申请、培训医院择优录用的 招录方法,实际招录住院医师1830人。其中本科生 517 人(占 28.2%),硕士生 1105 人(占 60.4%),博士 生208人(占11.4%)。因此,上海市确定在2010~ 2012年之间每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 师)分专业招生计划数为500名;并且计划2013年 扩大该项目招生计划数,逐步减少包括本科、硕士和 博士层次非本项目的住院医师培训招录计划。在招 生录取过程中,各高校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 结合住院医师招录,共同组织研究生入学复试。推免 生直接进入复试;对参加全国统考者,根据考生初试 成绩和个人材料确定差额复试名单。复试主要考察 专业综合知识与技能、专业英语、综合素质(医德医 风、心理素质、思维表达)等。

(2) 研究生培养过程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 结合。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本 项目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住院医师不脱离临床规范 化培训的特征。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由政治、英语、 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等课程组成,所有课程均以上 海市统一组织的网络课程学习为主。其中,专业基础 课程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完全一致;专 业理论课由上海市统一组织各培训医院根据住院医 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要求,学习有关的专业理论 知识,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了解相关学科的基础知 识。在临床技能训练方面,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没有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 对于临床能力没有强制性要求,研究生要花大量时 间完成课程学习(脱离临床培训6个月以上),有些 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医学科学学 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甚至完全相同,使得 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训练时间严重不足。而本 项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训练必须严格 按照《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进行,临床 培训专业范围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 科、神经内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科、小儿 外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 科、临床病理科、口腔科、全科医学科等18个学科。 在专业学位论文方面,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 究生培养方案并没有涉及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 评价指标体系,许多医学院校的导师常常安排自己 带教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去完成自己的基础 医学研究课题,并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和科学学位 研究生一样发表SCI论文等。而本项目专业学位硕 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学位论文类型为病例分析 报告或文献综述等,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这样就从根本上杜绝了 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等同于医学 科学学位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的做法。

(3) 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制度相 结合。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完 成课程学习,成绩合格;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取得资格 证书,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所规定的临床轮转, 通过各培训单位按照规范化培训考核要求进行的各 阶段临床能力考核(包括各科出科考核、年度考核和 结业综合考核),取得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 格证书;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者,可以获得 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过学位委员会评定,达到授 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标准者可以获得临床医学 硕士专业学位证书。本项目研究生在培训期间如果 未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或两次临床能力年度考核 不合格,将被停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资格,取消临 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籍。

4.制度创新,“四证合一”解决了专业学位与执 业医师资格之间的矛盾。

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 范化培训全过程“三个结合”的基础上,本项目实现 了“四证合一”,即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 院医师)在项目结束时可以同时获得执业医师资格 证书、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硕士研 究生毕业证书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通过 “四证合一”的制度创新,实现了在医师培养过程中 的院校医学教育和卫生行业培训两者的紧密结合, 有利于切实提高医学生的临床专业素质和临床技 能,以满足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需 求。通过“四证合一 ”的制度创新,培训医院将组织本 项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参加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有效地解决了临床医学专业学 位研究生进行临床能力训练和培养所面临的违法行 医风险;由于研究生培养过程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训实现了紧密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 床技能培训完全达到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 (获得培训合格证书),研究生毕业后也就不再需要 重复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三、临床医学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培养方案的 实践创新

     本项目改革重点是实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 生培养过程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这就对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方 式和培养方案提出了实践创新的要求,即所有课程 教学都必须在临床轮转过程中同步完成。

以临床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 师)课程由公共课程(政治、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公 共科目)和专业理论课程等部分组成。专业基础课程 与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教学结合, 专业理论课程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规定的 临床专业理论教学结合。表1是上海市“全科医学” 专业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的课程设置。

                          

2.以“网络化课程”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按照《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要求, 本项目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的 课程学习,需要在不少于33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 培训临床轮转过程中同步完成。因此,必须将原来临 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集中上课(脱离临床规范化 培训)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为以“网络化课程” 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上海市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际出发,探 索了以网络化课程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将研究生课 程制作成网络课件挂在上海市“好医生”网站,供临 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根据个人情况选 择学习时间和进程。

目前,上海市已经完成了政治、英语、临床思维 与人际沟通、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重点传染病防治 知识、有关法律法规、循证医学等公共课和专业基础 课(公共科目)的网络课件。目前正在建设临床医学 18个二级学科54门临床专业理论网络课程(见表 2),每个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含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 学科前沿三门课,要求有教学视频或音频加PPT,技 能课要有示范操作视频。

                                 

本项目2010级和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 究生通过以上“网络化课程”的学习,共同的体会是 本项目网络课件和教学方式既适应了 “住院医 师”特殊群体在规范化培训期间学习的特点,也保 证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质量的高水平和 现代化。

3.以临床技能训练为重点的培养方案本项目培养方案和以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 生培养方案最大的区别在于突出以临床技能训练为 重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严格按照《上 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要求进行临床技能训 练,完成临床培训轮转。为保证临床培训质量,上海 市制定了统一的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开展了带教师 资培训,建立了培训质量监控体系。住院医师规范 化培训考核分为培训过程考核和培训结业考核,以 培训过程考核为重点,培训过程考核合格和依法取 得执业医师资格是参加培训结业考核的必备条件。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职业 道德、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医学伦理、人际 沟通技巧等。具体要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 生(住院医师)通过临床能力训练,养成良好的医德 医风,掌握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基本诊断和治疗技 术;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 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等;学会门急诊处理、 危重病人抢救和病历书写等临床知识和技能。

四、临床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的协同创新

     1.设立机构,协同创新上海市成立专门工作机构负责实施临床医学硕 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 合的改革试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政府、行业、 高校、医院形成合力,确保改革试验深入推进,形成 了教育卫生部门的良好合作机制,出现了教改推医 改、医改促教改的生动局面。

机构人员组成也充分体现了上海市教委、 卫生 局、各相关高校、培训医院共同参与的临床医学教育 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的“协同创新”。由上海市教委 和卫生局分管领导、各大学分管校长组成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衔接改革 领导小组,负责该项工作的全面实施;由住院医师规 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专家共同组成专 家小组,负责指导相关工作的实施;由上海市学位 办、卫生局科教处、大学研究生院、医管处和培训医 院相关负责人组成工作小组,具体实施此项工作。在 项目试点过程中,工作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具体 制订各项规章制度,研究解决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 的各种问题,协调各高校执行上海市的统一规定。

2.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由上海市教委立项、复旦大学牵头、其他高校和 医院参与,2010年以来项目工作小组完成了 4项课 题研究:“上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 方案”、“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综合改革实 施细则”、“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住院医师)专业学 位质量保障体系”、“上海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评价 指标体系和论文标准”。

根据《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准确把握研究生和住院医师“双 重身份”,工作小组具体制定了《上海市住院医师规 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衔接改革实 施办法》和《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 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衔接改革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

《实施细则》由下列操作性管理文件组成并在项 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得到修改和完善:《上海市医学专 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 合试点项目全国统考招生简章》、《上海市医学专业 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 试点项目推荐免试生招生简章》、《上海市临床医学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定向培养协议书》、 《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 指导性培养方案》、《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住院医师)导师管理实施细则》、《上海市临 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管理实施细 则》、《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 师)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3.质量为本,加强督导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项目 实施过程中,上海市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包括招 生、培养、学位授予等环节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 系,即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 师)生源质量保障体系、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 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上海市临 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临床技能考 核评估体系、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住院医师)学位论文标准和评审指标体系、上海市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指导教师 遴选和评价指标体系、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 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 化培训都必须坚持以质量为本。上海市始终坚持把 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这项改革成败的唯一标准。 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培训医院的指导教师、管理 干部和行政领导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各培训医院的 管理和带教水平;组织临床学科专家和管理专家对 培训基地建设情况、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检査督导, 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聘任医师个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6篇

变革三十年:

昔日“小字辈”,今成“领头羊”

“严格来说,我们医院是30年前的5月1日正式开诊的。我们之所以将文化墙剪彩仪式和医院建院三十年纪念活动选在了6月1日,是因为这天是国际儿童节。古话说,三十而立。对于一个人而言,30岁,是个成年人了,是成家立业的时候;但对于一个医院而言,我们宁愿把它当成一个孩子去呵护――尽管我们医院已经发展得很好,在同行业中有了点儿影响……”刚一坐稳,身为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的王立新院长就说出了一番深有意味的话。

采访之前,记者在该院提供的资料中,已经大致了解了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走过的30年风雨路程:该院的前身是“沧州市第二人民医院”,30年前在运河之畔的古城沧州西南部破土动工,历经3年建设,到1981年医院正式开诊营业。根据卫生部希望每个省都要建一所中西医结合基地(医院)的要求,经河北省卫生厅批准,沧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于1984年、1992年先后更名为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从而使该院成为河北省唯一纳入国家“七五”发展规划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1996年,该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2003年11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10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项目建设单位之一;2008年5月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验收,成为首批“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

建院之初,这家医院仅有职工100人,80张病床,资产不足百万。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跨越式的发展,如今,该院已发展到有职工1664人,开放床位1459张,占地面积9.7万平方米,临床医技科室62个,总资产达5亿元,成为功能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科学、学科优势明显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同时还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医科大学沧州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2004年、2007年先后两次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先后荣获“全国中西医结合先进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河北省示范中西医结合医院”等30余个行业殊荣。

自1999年王立新院长任职以来,他以大智大勇的魄力,审时度势,强力拓展,使近十余年来成为该院历史上发展最快、进步最大、成绩最显著的一个阶段。首先,医院抓住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10家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的历史机遇,以项目建设为契机,重点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使医院业务量、基础设施、科研以及中西医结合内涵建设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名至实归的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对此,王院长用“抢抓机遇,定位准确,跨越式发展”来概括医院30年的发展特点。

了解到这些,记者感悟到: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该院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从“小字辈”到“领头羊”的巨大变化,是王立新院长和他的同事们齐心协力、艰苦创业的成果。回顾30年来的沧桑奋斗路,记者顿悟了医院领导班子选定6月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作为纪念建院30年的日子的良苦用心。在当今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他们对医院未来的发展,未雨绸缪而又高瞻远瞩,但记者更想知道的是,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30年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真正内因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王立新院长在以下的谈话中一一揭示出来了……

专科三十年:

打造核心科室,铸就品牌优势

在采访中,王立新院长说到兴处,颇有些自豪地介绍道:“我们医院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是因为我们选对了路子。一点儿也不夸张地说,在我们沧州城乡乃至省内外,一提骨科和糖尿病治疗,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这就是品牌。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院历任院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了‘大专科带动小综合’的发展战略。可以说,医院始终坚持的是一条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快速发展之路……”

“比如说骨科”,王立新院长介绍道,“骨科大专科在我院是率先发展起来的。30年前医院开诊时,骨科还仅有20张病床,仅仅能做一些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矫形手术。随着沧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因意外伤害事故造成的手外伤、创伤日渐增多。时任老院长李滋源以前瞻性的眼光在医院大力发展骨科,尤其是显微外科。到1990年,医院就已能同时开展4台断肢再植手术,1994年具备多指多段手术能力。1999年之后,我们继续加大对骨科的扶持力度,于2002年底对骨科专业进行了细分,其中手外科与脊柱关节科同时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多种形式的断指再植、足趾移植再造拇指及手指、脊柱关节科的关节镜手术、关节置换手术、关节矫形手术和脊柱侧弯矫治、环枢椎半脱位等手术均达国内先进水平。到现在,骨科10个病区达到500张床位,已成为医院的强势品牌,并位列全省三强之一……”

糖尿病的治疗也是该院另一个“王牌”专科,王立新院长告诉记者:“我院致力于中西两种医疗理念的融合与互化,糖尿病的研究与治疗就是个极好的证明。我们对糖尿病的临床研究开始于1986年,当时医院成立专业研究室,与京、津两家著名医院联合,研制了‘消糖灵’系列方剂。不久,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系列制剂又先后研制成功,疗效显著。医院又相继购进了动态血糖检测系统和20多台胰岛素泵等先进诊治设备。糖尿病科由一个病区扩至3个病区,床位达到100张,规模设备位居全省第一。以糖尿病科研、治疗为中心而产生的其他相关联科室也得以快速发展,如以糖尿病肾病组为基础拓展成立了肾内风湿免疫科;以糖尿病坏疽为基础成立了周围血管病科;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研究带动了心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的进步;心内科、神经内科均由1个病区拓展为两个病区;糖尿病及并发症的诊疗还带动了核医学科、介入放射科等科室的发展。由点及面的专科辐射带动效应,有效促进了我院‘学科群’的成型,极大提高了我院中西医结合内涵建设及诊疗水平。”

王立新院长对此总结说,“大专科带动小综合”战略是该院成立以来快速发展的强力引擎。近年来,中医外科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坏疽及疑难疮疡治愈率达96%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得了中科院院士陈可冀的高度评价;有关血液净化新技术的论文被推荐到国际肾脏病学术研讨会上交流;神经内科介入治疗脑血管病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生殖健康与不孕不育症科成为沧州唯一获准开展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专科,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疗效显著。目前,该院现有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1个(中医骨伤科);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糖尿病科);省级重点专科4个(骨关节病科、糖尿病科、手外科、脑血管病科);市级重点专科17个;此外,医院还有脑病、心病、肿瘤内科、呼吸科、皮肤科、妇产儿科、五官科等专业科室,也都形成了自身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特色,已在全院初步形成“医院有专科,专科有专病,专病有特色”的发展格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谈及这些,王院长深有感触地说:“荀子有句话,‘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换成我常给医院职工说的一句比较通俗的话就是:‘华山再高,顶有过路。任何事情只要认真了,办法总比困难多。’还有一句古语:‘飞瀑之下,必有深潭。’意思是说,飞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凭着它那顽强的韧劲儿,硬是把平地冲成了深潭。在一个医院的品牌塑造上,不也是这样吗?我们医院走过的这30年路程,就充分印证了这些至理名言。一句话,一个人不能没有看家本领,一所医院也不能没有优势科室。把优势形成品牌,再由点带面,带动各科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叫得响、响得远;这其实就是品牌的力量……”

管理三十年:

立院先立人,人强则院强

对于医院这样的知识密集型行业来说,人,无疑医院发展的第一要素。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都是通过人的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积极主动性的发挥来实现的。

当记者问及医院的人才管理这一话题时,王立新院长首先谈到了建院之初:“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老院长李滋源先生就站在‘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高度作出规定,不是本科生不允许进临床。我出任医院的领导后,更是感同身受地认识到了人才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为了给医院引进更多的优秀人才,我几次带队,参加卫生部及许多省市的人才交流会,主持面试、笔试,广揽人才;同时,为了给加盟本院的医务人员解决后顾之忧,我们还千方百计地为进院人才解决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各个方面的生活难题……”

就此话题,王立新院长归纳说,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人才战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积极引人”:对外积极引进硕士、博士等高级人才,构建中西医结合方向的优秀人才库,同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多渠道引进一批经验丰富、技术高超、有地区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力量,并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二是“注重培养”,为人才提供追求进步和能力提高的动力和条件。一方面与各高校联合举办在职硕士研究生班,另一方面为优秀人才争取参加国内及发达国家进修的机会。三是“事业留人”,既给“千里马”以驰骋的空间,又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体现公平的制度设计。近年来,该院先后对52个中层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大胆选拔、任用优秀中青年技术骨干,逐渐在全院范围内推选中层干部聘任制、竞争上岗制,建立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核心的新型用人制度,将人事管理逐步推向人力资源管理。

对于医院的医患关系的理解,王立新院长说的很简单,也很实在:“让患者来到医院能‘治好病,别受气,少花钱’。”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却一语道出了医院的立院之本、用人之基,医务工作者的从业之德及老百姓的所想所盼。

就这句简单的话,王立新院长详细介绍说,所谓“治好病”,指的就是医院的医疗质量要能够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别受气”,则是要求医务工作者医德医风要过得硬,服务态度要让患者如沐春风,更要坚决杜绝收红包、大处方等行业不正之风;“少花钱”,则指的是医院要尽量减少患者的就医成本,尤其是不能给患者增添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在人才梯队建设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在医院的质量管理上,王立新院长采用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一是提高急救水平,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一整套急诊、急救反应体系和规章制度。投资新建了现代化抢救设施的ICU病房,对危重症患者24小时全程监护抢救。二是加强住院质量管理。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及对危重病人的巡查制度等核心制度,严格落实奖惩措施。三是实行院长质量大查房制度,履行监督责任。近年来,该院的药品收入比例一直控制在33%以下,在全省三甲医院中比例最低。此外,他们还对阑尾炎、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10个病种实行单病种限价收费,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诊疗费用。自2005年开始,医院开始实施“三级电话回访”制度,使患者在出院以后,仍能感受到医院和医生的关心和温情,同时也使医院直接从患者那里得到其对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医德医风、收费用药等方面的反馈信息,进一步强化对医院职工服务质量的监督。在2007年的行风评议中,该院行风建设在全市排名第一,并获得“河北省医德医风示范医院”荣誉称号。

2003年,该院门诊医技楼落成并投入使用,2008年,沧州市“十大重点建设工程”之一的红十字骨外科病房楼又在医院投入使用,此项工程大大改善了病人就医及住院的环境。所有这些,都建立在医院建设了一套先进的人才及其他方面的管理机制;而良性的人才机制,带来的必然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王立新院长说:“在我院,人与人间没有太多的人情世故,大家都把精力用在事业、学习、科研等方面。这种进取、竞争、崇德的氛围,让人们爱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医院从而英才济济、成果频出。我们现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三层次人才21人,沧州市市级拔尖人才7人,市级名中医7人;省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2人,省市级业务标兵13人,硕士生导师4人,拥有博士、硕士以上学位者130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30余人,并培养了一批沧州地区家喻户晓的名医,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医院文化巡礼宣传资料的扉页上,记者看到了王立新院长的几句题词:“个人学者化,科室学科化;医院学院化,管理精益化;服务人性化,社会效益最大化。”这言简意赅的“六化”,准确地映照了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建院30年来,所走过的每一步稳健的履印……

文化三十年:

弘沧医之道,循岐黄根基

神医扁鹊、“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近代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奠基者之一张锡纯……

沧州大地,不仅是闻名中外的武术之乡和杂技之乡,从古至今,还积淀着深厚的中医治世之道,留下了太多的名医背影。这种得天独厚的人文背景,是每一位卓有远见的管理者都不能忽视的,尤其是立志根植于中医药文化内涵,去管理“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王立新院长。

6月1日,在简短的庆典仪式结束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医政司司长许志仁,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吴建伟,河北省卫生厅副厅长高春秋,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王亚利,沧州市副市长辛书华等领导,在王立新院长的陪同下,为该院斥巨资兴建的大型浮雕――“沧州名人文化墙”剪彩揭幕。这面文化墙,完美地将历史人文资源与医院文化建设融为一体。

据记者了解,这面文化墙落成后,打破了长期以来医院以单个浮雕为主体的单一模式,对全国中医院文化建设而言,具有率先垂范的作用,是医院文化建设的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与转型。缘于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有感于沧州历史资源之深厚,叮嘱医院一定要深度挖掘、利用好文化资源,打造特色医院文化建设。

文化,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由自身历史而织就的灵魂,更是一个团队得以兴盛发展的最厚重的根基。王立新院长和他的同事们显然深谙此道。该院的中西医结合发展厅以其突出的主题和明确的年表,让人们充分触摸到了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阶段的历史脉动。

记者看到,设在该院二楼连廊的中西医结合发展厅共分为三大部分:“中西医结合萌芽发展时期”,“中西医结合事业定位发展时期”和“我院中西医结合成果系列展示”。其起始部,即开明宗义地指出了中西医结合事业以“立足中医,发皇古义,西为中用,融会新知,发展创新,服务社会”主旨,坚持“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医结合”的中医药发展方针;其内容不但突出了发展阶段唐宗海、张锡纯、恽铁樵、陆渊雷4位汇通派先贤人物,同时还将现代中西医结合事业的领军人物陈可冀、吴咸中、沈自尹3位院士对中西医结合事业的贡献给予了归纳和总结。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谈及“中西医结合发展厅”,王立新院长诠释说:“这个厅的创建,充分表明了我院‘十二五’发展蓝图中实现‘中医有特色,西医有实力,中西医结合有成果’的战略目标的决心和信心,标志着我院建院30年来坚持走中西医结合之路的正确性。衷中参西、弘扬岐黄,是当今中西医结合事业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我院必须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普及中提高,充分利用好本土历史资源,法宗张锡纯、扁鹊、刘完素这三位杰出的中医药历史人物代表,努力挖掘中医药文化学术思想,系统梳理文化脉系,倾力打造中西医结合品牌文化……”

王院长还介绍说,这个发展厅的创建,博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医政司司长许志仁,及省卫生厅副厅长高春秋等领导的高度赞许。他们认为,该发展厅的建设,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做了一件“门户性”好事,是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创新之举。许志仁司长期望该院文化建设一定要做成全国的品牌,树立全国中西医结合医院文化建设的样板。

该院的文化建设,还在在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建院30周年盛大而隆重的庆典晚会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台晚会共分为3个篇章,分别是“创业篇:自强不息”、“发展篇:厚德载物”、“跨越篇:仁和精诚”。深情、欢快的歌声和舞蹈,雄浑、飘逸的武术和书法,婉约、惊险的京剧和杂技异彩纷呈。演出期间穿行的“创业奖”、“李滋源优秀医师奖”颁奖活动,和“2010年沧州市遴选中医药传承师徒代表”所举行的“拜师礼”更令人耳目一新。所有的节目在这3个版块里,天衣无缝地融合为沧州特有的文化氛围,向世人传递着一个传统而又现代的认知符号――“厚德载物、人杰地灵”的“沧州印象”!

在采访中王立新院长说:“我院文化建设在各级领导的关爱下,紧跟时代步伐,始终遵循传统文化核心理念,从物质到精神、从技术到品德、从处世为人,从先义到后利,积广厚之德,务求实之本,行严谨之风,博取中西各家之长,努力铸造医院的气和神,彰显医院独特的文化魅力,为大家塑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人文环境。”

采访到最后,王立新院长说:“30年过去了,我院能有今天的崛起,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关怀和支持,得益于广大百姓的信赖及各界朋友的帮助。过了‘三十而立’的生日,我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会牢记‘厚德、仁爱、博学、严谨’的院训,心牵沧州父老的幸福安康,为人民的健康事业、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尽到一名医务工作者和一个医疗机构应该尽到的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