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1篇

一、做好变电运行的日常工作 

变电运行的日常工作主要指的是巡视检查,倒闸操作,以及事故处理和设备验收。总之,在巡视的时候要注意保证日日检查,时刻保持警惕。日常巡视巡查是做好变电站安全维护的关键。在设备巡视的同时要做到发现设备存在的隐患,另外也为设备维修提供相关的依据。倒闸操作是变电运行中最常见的工作,设备验收也是和变电运行维护水平有相关密切关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做好设备检修要求对设备运行原理有些十分深刻的理解。日常巡视巡查一般可分为交接班巡视,高峰负荷巡视和晚间闭灯巡视。其中,交接班巡视是日常人员见班过程中对于设备运行情况的一次检查。高峰负荷巡视是针对用电负荷的高峰期,进行相关设备的重点巡视。比如电晕放电等日常情况,设备的接头有无发热发红。其中具体的检查方法有很多种:触摸检查法,目测检查法,专业仪器检查法,鼻嗅检查法等。其中,经验丰富的人员可以通过自身感官器官来进行相关评判。仪器检查法也是通过专业的相关仪器,例如借助测温仪来定期对仪器进行温度测量。必要的时候要进行特殊的巡查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增加巡查次数。例如在用电高峰期时,大风雷电雨雪等异常天气来临时。特殊巡查是对日常巡查工作的一项补充,也是对电网实际运行中的一种应急措施。 

二、打造高素质的变电维护队伍 

电力系统维护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首先它对于技术,经验,和责任心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其次工作人员会对于设备进行直接判断,所以对于工作人员的直接判断能力也有着极重要的依赖。所以平时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据统计,在很多变电事故中,都是由于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造成的。接下来就要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变电维护是一项要求很高的系统工作,要求工作人员由过硬的专业素质,尤其是在电网运行的方面的运行理论知识,还要熟悉相关电网运行的法定和法规,同时也要有练高的心理素质,能做到临危不乱地处理问题,还要具有丰富的维护实践经验。所以,应该重点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可以适当的通过反事故演戏,事故预想,和技术讲课,网络学习等等形式,还可以通过竞技赛的形式促进变电人员的技术水平。 

三、提升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管理水平 

首先必须要统一设备安全标准,对于每一种设备,制造商都会给予相关的安全范围系数,所以,首先,要做到明确每一个设备的安全系数,并且根据此来判断设备是否处于安全运行的状态。还要根据相关的设备维护卡中的具体要求来对设备进行维护,尽量做到标准化管理,使得每一项工作都有一个大致的模板和操作流程可以遵循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不能仅仅依靠与旧的技术,也要适当加强技术革新的力度,电网的安全也需要不断的技术革新来保障,在确保正常的电网运行状态下,不断进行技术总结与技术优化,争取开创新技术,新方法,没变电设备更便捷更有效的运行做准备。更要时刻注意设备的使用年限,和局部零件的损耗情况。另外也要建立好相关的维护制度,操作前模拟相关图示,认真做好各种记录,前期检查可以维持设备的稳定状态,提升设备的运行效率。操作后也应该养成良好的劳动纪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及时填写好相关的操作票。绝对不能凭影响处理。工作人员要做到严格遵守相关制度。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运维一体化;管理

1 供电企业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提出的背景

1.1 原有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电网发展要求

输、变、配电管理模式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效率质量和员工队伍和谐稳定。进入“十二五”后,在电网规模飞速发展和生产精益化管理的宏观形势下,供电企业延用多年的营配分离、输配电管理分开、变电运检分离的管理模式模式逐渐暴露出不适应电网发展和生产精益化管理需求的弊端。

1.2 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是三集五大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当前三集五大的大背景之下,统筹电力企业人力、技术、装备资源,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实施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全面深化状态检修,实现资源集约化、组织扁平化、业务专业化、管理精益化,已成为公司发展和电网发展的必由之路。

1.3 SG186系统上线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台

PMS系统和GIS系统的上线为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提供了平台,进一步优化输、变、配电相关业务流程,整合相关性销功能,可实现各类图层的精细展现及设备点的精确定位、控制和拓扑分析、潮流计算、理论线损精确计算、智能巡检定位跟踪、车辆抢修管理等功能,增强对电网设备的资产管理、运行管理和监管能力,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缩短抢修时间,提高服务满意度,更好满足用电客户对电网“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经济运行”的现代化要求,这些都为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的全面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供电企业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的内涵

所谓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是指电力系统中输、变、配电实行专业化检修和运维一体化相结合的生产工作组织模式,即整合输、变、配电现场操作、设备巡视、运行类维护及维护类检修业务重组整体。

供电企业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的内涵就是以强化输、变、配电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提高供电可靠性为主线,以生产精益化为重点,以技术管理创新为支撑,精简规范组织架构,创新生产管理方式,优化调整业务流程,统筹配置生产资源,做强、做精核心输、变、配电运检业务,积极拓展外包检修业务,实现输、变、配电设备运行和检修“双向融合”构建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体系。

3 供电企业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的做法

3.1 建立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型

以高科技为支撑,深入开发和应用SG186系统,建立完整、成熟的电网模型,包括输电、变电、配电设备,提供对输、变、配电一次、二次设备和相关设备附件的统一管理。电网模型的设计支持对物理设备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对电网功能位置点的生命周期的管理要求,以电网设备管理为核心,同时涵盖生产运行中输电、变电、配电设备台账维护、缺陷管理、两票应用等各项工作。覆盖供电企业各级单位,实现输电、变电、配电等全过程的生产管理业务应用,全面提升电网生产运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生产指挥提供决策支持。

3.2 人尽其才,实施运维一体化管理

着眼于解决当前管理困境和提升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质量,深入剖析以往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充分调研现有人员队伍结构和工作承载力,总结提炼出以提升输、变、配电运维管理质量、作业执行能力和队伍凝聚力为目标的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输、变、配电运维业务及人员的优化整合,进而通过管理模式嬗变提高专业管理质量和队伍凝聚力。抓好专业技术及安全管理,主动适应电网装备技术进步,积极开展前沿知识培训,在各相关专业内部打造一批技术领军人才、培养一批操作技术能手、形成一个具有较强战斗力的团队,实现所有输、变、配电运维人员均能在工作中独挡一面,均能正确处置电网异常状况。着力营造一个安全、和谐、温暖的氛围,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中青年员工挑大梁,老职工当好参谋、做好助手,上下同欲,形成一个相互关爱、同谋发展、积极向上,具有广泛感染力的专业工作环境。

3.3 加强超前管控,实现检修专业化

全面深化状态检修,建立按电压等级、按输、变、配电设备类型由各专业承担电网设备运维检修任务的生产体系,实现资源集约化、组织扁平化、业务专业化、管理精益化。

抓好设备管理,将原来的抢修处理转变为设备超前管理。加大设备管理力度,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设备抢修次数,降低安全风险。通过季度、月度的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汇总情况查找设备薄弱环节,按照轻重缓急,根据缺陷、隐患分类制定整改措施,对由于设备老化、装置性违章等原因引起的暂时无法解决的隐患,纳入年度大修技改储备项目。

3.4 狠抓现场管理,开展输、变、配电现场标准化作业

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突出对作业现场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和控制,加强监督考核和培训,确保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稳步提高。一是提高了计划刚性管理水平。实行标准化作业,工作前要完成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表、作业指导书(卡)的编制,突出作业前期计划和准备,确保了现场作业的有序进行。同时,加强计划的综合平衡管理,提高了临时工作、计划工作变更的审批门槛,杜绝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效控制了非计划停电;提高人员业务素质。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集安全管理、技术参数、检修工艺等于一体,起到了工具书的作用同时加强对重要设备的专业巡视和带电检测、在线监测;科学制定生产计划,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尽可能减少现场的检修工作,对部分确需开展的现场工作,做好前期准备,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确保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到位,严格控制现场作业关键环节,严格进行作业危险点预控。

3.5 开展联合巡检,缩短由“巡”到“检”的周期

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将隐患、缺陷消失在萌芽状态,若有缺陷,不需要停电的缺陷力争第一时间现场直接处理,部分需要停电的缺陷根据其性质分类,紧急缺陷通过电力调控中心调整运行方式,当场办理停电手续进行消缺,普通缺陷结合春秋检计划、大修技改工程等或者办理正常的停电手续进行消缺。根据需要对极端天气、高(中)考保电、节假日保电、迎峰度夏等特殊时期联合巡检计划;相关专业按所辖设备进行联合巡检;对发现的缺陷分类,按照缺陷性质分类进行消缺,最后再组织验收。通过联合巡检,进一步缩减了由 “巡”到“检”的环节和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效益,实现了管理环节的简化,同时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3.6 加强安全教育,强化技能培训

加强教育,抓好转岗人员安全、技术培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输、变、配电相关员工提高安全意识、树立大局观念。结合岗位工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组织员工集中精力学习掌握安全规程和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对岗位和专业变动的员工,上岗前重新组织《安规》考试,重点抓好工作负责人、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许可人“三种人”及新入职员工的《安规》考试,确保培训覆盖率100%、考试合格率100%,考试不合格者一律不准上岗。强化技能培训,规范各专业人员的安全行为,进一步提高员工安全风险辨识防范能力和自我防护意识,防止违章作业,防范安全事故。

4 供电企业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效果

4.1 社会效益

过实行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进一步落实、提高了设备精益化管理水平,提高了供电优质服务水平,推行实行输、变、配电一体化运维管理、联合巡检和现场标准化作业,使检修施工按计划完成,确保检修质量,缩短停电时间,延长检修周期,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同时保持了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提高了公司的优质服务水平,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公司形象。

4.2 经济效益

实现了“1+1+1>3”即与原输、变、配电运维管理相互分离的管理模式相比,新模式实现了输、变、配电设备运维检修、抢修时间最短化、效率最高化、成本的最小化,统筹配置了人力和生产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运维成本,实现了资源的集约化,解决了公司生产派车困扰,原本需要派两到三次辆车的任务现在有机会一次性完成,节约了成本,合理利用了资源实现了人、财、物的有效统一,显著提高了用工效率,杜绝了客户不必要停电,缩短了停电检修时间,每年年大约增供电量300万kWh;每年节约用车大约380车次,仅此一项每节约运维成本76000元左右。

4.3 管理效益

推行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可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大检修”体系建设的各项成果,为状态检修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有助于实现输、变、配电专业资源集约化、组织扁平化、业务专业化、管理精益化。实施一体化管理进一步理顺了工作流程,积极做到每个环节有人负责,量化、细化、标准化输、变、配电检修各环节,每项工作严格按照工作标准化要求操作实现了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的有机结合;规范了检修现场标准化管理水平,确保输、变、配电作业全过程的安全和质量处于“可控、能控、在控”状态,有力地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彩友,丁一岷,冯华.关于开展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J].浙江电力,2011,(03).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变电站 综合系统 电子技术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132-01

现在,变电站采用的很多技术都是在后台进行操控的。技术检测以及运转查看都是在后面完成。二次设备及时处理信息,并且,变电站的远程操作由二次设备进行完善。现在的过程使用还不够优越和系统化,因此很多的问题还有待讨论。在功能上都要进行分析和研究,需要深入发现其原因并加以解决。

1 常见的问题分析

1.1 目前水平应对强力干扰十分困难

关于系统经常遇到干扰如何抵抗,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电磁相容,这个问题经常被忽略,但是,这个问题又恰恰很常见。出厂的抗干扰实验是相当原始的,而且实验的针对对象非常死板,比如:风扇、手提电话等试验来对照抗干扰的程度,最多也就是开合断路器,在试验中始终没有过定量的准确指标,因此这就存在着很大的隐患,我们要重视抗干扰系统,因为抗干扰是保证自动化能够稳定运行的基础,合格的自动化产品要被选择投入使用。除了一般简单的检验项目,还要有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湿热试验动模试验、高低温试验耐等等来进行更高层次上的检测。

1.2 遥控信息不能及时反馈

有的时候通讯的终端以及遥控信息不能够及时返回造成一定问题,不能够使状态设备就不能将系统操作项目传送到后台机,后台在接收不到任务的情况下就会停止正常的运转,影响整个系统的操作。

1.3 防御管理系统太单一

后台监控机组成及五防管理机构成了综合自动化防误操作系统,由于各种都能够用独立的防误闭锁系统,这样双重的防误闭锁就实现了管理,此过程中要是想在后台监控机进行远程操作,就只能通过五防管理机模拟操作传输到后台监控机才能够实现。如果五防管理机故障,这个时候一些弊病就容易出现了,只有通过口令在后台机上进行全站总解锁后,才能进行操作,因此就造成了很多不稳定不安全的因素。

1.4 无后备方案

有的监控系统很多只是设置了语音报警,很多自检报告等传入后都没有事故的响应信号提醒,因此如果监控及语音设备的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就没法及时发送信号,这样监控人员就得不到消息,会严重影响变电站的运行情况。

1.5 自动报表的生成不够快速

统计信息比较慢,复合变化看不到。

1.6 忽略了告警信息系统

设计上为了能够让维修人员尽快查出问题,就忽略了告警信息系统,因此,监控人员得不到告警监控信息,就不能看到发生错误或者故障的运行原因在于哪里,因此很多的信息中查找会浪费很多的实践,而告警的信息不断发出的时候窗口是在不停滚动的,因此工作人员又要不停从头开始查,这样就会耽误很多处理问题的实践,恢复供电已经正常运转都不能维持,是非常不利的因素。

2 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使得计量、远动、变电运行、继电保护等各方面不同的专业相互渗透,有着比较传统的技术分工。现在的专业管理情况对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来说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虽然有着专业的设备划分,但是内部紧紧相连,成为不可分割的主体,但是这又就是说,一旦设备出了故障,就需要两个甚至更多专业的人去现场进行勘察维护修理,人力资源非常浪费,很多的两专业衔接部分都无人管理无人问津,导致很多问题出现不能够得以解决。在管理方面要求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对系统监控的实时性和精确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并且信号的问题也需要尽快解决,这样才能够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因此我们在多方面都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精细化系统的功能

用不同颜色对于模拟量和状态量的变化加以区分,当发现变电站在运行情况上有所异常时,各个量都需分类提供给监控和运行监控人员,以便能够很快的检测到各种告警信息的提醒。要有良好的线路布局和设计工艺,以便于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切段线路或者采取某些屏蔽措施,将结构优化升级,避免造成工作的延误,要将系统不断完善,加强自恢复功能,要将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并且能够防止信号的传授不及时,五防管理机,与后台机防误闭锁功能加入形成互切,互相作为备用,护监控系统独立预告出来事故和音响的信号,虽然与后台的语音报警系统系统一致但是又不受后台的监控系统所控制,防止监控系统或者语音的反应不及时无法发出信号。要尽快完善自动化功能的实现,不断加强负荷曲线变化和各类报表的功能能够是检测人员更直观看出变化的状况以便于加以调控。

2.2 规范化运行管理

运行的管理中往往都是人为的因素造成,比如使用不当,电力控制不安全不规范,所以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去定期执行和巡逻检查等等,这可以设为一天一次,因为变电站的自动化要求工程很高很复杂,所以电力的安全和持久性也就被有更高的要求,所以自动化的问题一旦发现就应该尽快去排除,让他能够在最快时间里加以运行,要将出故障的原因和错误点进行总结,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去面对问题,改善问题的方向,这些管理制度包括很多,检修质量验收制、检查维护制、岗位责任等各方面的制度。

2.3 将业务人员的素质提高

要解决好现在的变电综合站各种技术和系统管理问题,除了在技术程序方面有要求,还需要专门的高素质队伍配合,因为现在很多的变电站自动保护系统都是依靠厂家来进行维护,所以没有专门的维护团队和技术队伍,因此,一旦出现问题总是要找厂家来处理,这样就会使得很多的问题不能够及时解决,所以变电自动化系统需要一支专业的技术型队伍去时时刻刻关注和观察,要科学和素质共有的复合型人才,在专业基础上加以互相的了解和学习,能够将各自的任务和目标划分明确,在遇到问题时尽快进行解决。因此变电综合站的保护系统是需要高素质的人员参与的,这样才能够维持正常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现在的变电保护制度还缺乏相应的国家标准,因此,这就依靠很多的电力工作者去在实际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掘其规律性,要勇于用创新的酵素看待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本着严谨扎实的工作原则去面对,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变电系统的自动化建设,保证电网的运行能够安全经济长期稳定。

参考文献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98-01

一、都匀电网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管理现状

到2011年底,都匀电网共有35千伏线路98条1459千米;110千伏线路86条1476千米,分别由输电管理所和各县局运行维护及检修;其中输电管理所主要负责城区35千伏线路和110千伏线路的运行维护及检修工作;10家县局负责管辖本局范围内35千伏线路的运行维护及检修工作。输电管理所管辖的线路通过多年的精心工作,线路跳闸次数和事故、事件做到了逐年降低,设备健康水平逐年提高;但各分县局管理的输电线路跳闸次数仍居高不下,专业人员对如何搞好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管理存在较多的盲区。

二、目前都匀电网运行维护化存在的问题

最近通过对各分县局进行调研,发现虽然各单位均按“一体化”要求设立了输电管理所,大部分单位配备了3-5人线路工作人员,但部分单位至今人员还没有配备到位;而大部分工作人员均从各供电所招聘组织,工作人员对线路专业管理涉及的内容较为陌生,特别是线路档案资料管理、设备缺陷管理、安全管理等知道较少。为提高都匀电网输电线路管理水平,笔者结合实际就输电线路专业管理涉及的内容加以阐述。

三、输电线路专业运行维护管理所涉及以下内容

(一)涉及人员技术业务培训,设备运行维护管理、设备基础管理、检修管理、安全管理、技术资料管理及班组建设工作等内容。

(二)输电线路专业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1、指标和计划管理

(1)生产技术指标包括:线路跳闸率、线路跳闸及时查找率、大修计划完成率、反措计划完成率、今冬明春防雷防污计划完成率、维修计划完成率。

(2)主要安全指标包括:事故率、障碍率、一般缺陷按时处理率、重大缺陷按时处理率、紧急缺陷按时处理率。

(3)主要运行指标包括:设备完好率、线路跳闸率、雷击跳闸率和污闪跳闸率。

2、计划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管理和工作计划管理。

(三)运行管理包括:巡视管理、缺陷管理、预试和检测管理、防污工作、防雷工作、防外部隐患工作、专项运行管理、光缆运行管理、特殊区段管理、跳闸管理、运行资料管理、反措管理。

(四)设备基础管理包括:规划建设审查、验收、移交运行、设备变更、设备退运及报废、设备分界、台帐管理、设备标志管理、备品备件管理、设备状态评价。

(五)检修管理包括:维修管理、大修技改管理、抢修管理、状态检修管理。

(六)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工作票管理、安全资质管理、安全活动、应急管理、环保与劳动安全保护、机具及工器具管理。

(七)技术管理包括:技术标准管理、生产报表。输电运行部门应设专人做好各类生产报表的收集、整理、分类、存档等维护工作,保证生产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并要与运行数据、生产管理系统数据、输变电可靠性管理数据统一、专业工作总结、运行分析管理、科技进步等。

四、搞好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管理的建议

(一)搞好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管理,人员是关键

一是各单位按定员标准配备足够的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人员,二是加大人员技术业务培训,培训的形式可采取多元化培训,各分县局可以充分利用都匀供电局推出的“真人图书馆”,采取传、帮、带的培训方式,同时各分县局可以派人到输电管理所进行跟班培训等。

(二)加强技术档案管理

各单位根据自己管辖的线路设备,一是加强资料收集,即从设计审查、施工图会审、中间验收检查、设计变更、竣工验收资料及投运,健全完整的设备档案,为搞好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奠定基础。二是对设备变更后及时完善设备变更手续和资料。

(三)进一步完善运行分析及事件缺陷的统计上报工作

一是要对线路的运行状况、设备存在的缺陷、线路运行特殊地段进行认真分析,每次跳闸后必须查找出故障点,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防控,二是做好各类事件的统计,掌握各类事件发生的规律性,根据不同的事件采取不同的防范对策。

五、结束语

通过对人员的补充和培训、设备档案管理、事故事件统计分析,及时掌控各类事件的发生,都匀电网的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水平和设备健康水平将得以较大幅度的提升,从而使电网安全营运能力得以提高。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自动化;变电所;应用技术;探索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0-0089-01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电网也开始向现代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新建的变电所也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同时,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促进电力企业的全面发展,技术人员也开始将大量传统的变电所进行改造,达到自动化的目的,减少人员的投入。自动化变电所的应用虽然为电力企业创造了非常高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与传统的变电所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对其建设与改造过程中还存在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1 自动化变电所概述

所谓自动化变电所也就是在变电所中采用各种先进的自动化技术,例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以此对整个变电所的电气设备、输配电线路进行监控与测量,从而达到功能的综合化、操作监视屏幕化、管理智能化等目的。

2 自动化变电所的优点

自动化变电所的建设与改造是现代化电网调度自动化研究中的一门课题,自动化技术可以将变电站中所有的设备进行监控与管理,然后对其进行合理的分工,并采用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将不同功能的电气设备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进行运作。另外,我们还可以将变电站的通信设备直接与总的监控中心的设备连接起来,这样可以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近年来,由于自动化变电所技术含量高,具有安全可靠性、无人值班等优点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实践表明,自动化变电所可以促使电网调度实现自动化,现场运行管理实现现代化,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动化变电所的应用是现代化电网发展的重要条件。

3 自动化变电站的结构与特点

在电力系统的变电站中,通过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实现了变电站信息数据的综合化管理。目前,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对于自动化系统不断改进,将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应用在信息的综合化管理当中,并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对自动化变电站采用分层分布式进行设计,并制定相应的自动化系统体系,将其设计成为四层结构,其中主要包括:1)生产过程层。这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最低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采集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的基本信息;2)二次设备控制层。该层主要是由一些智能化的设备组合而成,它可以对变电所中所有的设备控制,并起到保护作用;3)通信管理层。这一层结构主要是将现场总线与通用网关中的管理系统相互连接起来,其主要工作是采集变电站运行中的数据信息;4)信息管理层。这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最高层,其结构主要包括战绩计算机等,在其中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局域网技术,从而组成了一个综合性强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4 自动化变电站中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设备生产厂家过多,产品型号多种多样

在自动化变电站修建与改造过程中我们发现,综合自动化设备的生产厂家非常多,仅从变电站的生产厂家就达到4~5家,这种现象会导致以下问题:1)如果综合自动化涉笔的生产厂家过多,那么对于厂家的生产能力以及设备的生产质量也就无法保证,造成一些设备的质量不达标,生产厂家在引进零部件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管理,一旦设备的保修期已过,那么在对设备进行修理的费用就会很高,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设备的安全运行;2)同一个变电站内如果出现厂家不同、信号不同的各种设备,那么就会给变电站的管理加大难度;3)当一个变电站中设备型号过多,并且由于每一个厂家设备的操作原理不同,因此需要设备维护人员对所有变电站中利用的设备加以掌握,这就给技术人员造成了非常大的工作压力。由此看来,随着自动化变电站的不断发展,我们在新建或者改建过程中必须要对各种综合自动化设备进行分析,规范设备的选型,要求其具有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性价比高等优点,能够在自动化变电所中通用。还要求生产厂家具有一定的实力,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便于综合自动化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4.2 运行与维护人员的水平偏低

近年来,自动化变电所的改造进度越来越快,此时有些还没有经过培训的运行人员不得已参与到运行管理工作中,由于经验不足,导致在操作过程中粗线各种问题。另外,在变电所设备维护的过程中,由于运行单位缺乏高技术人才队伍,并且没有人才储备,很多设备出现故障之后还需要有生产厂家对其进行处理,这就影响到自动化变电所的正常运行,无法促进电力系统实现自动化水平。

4.3 开放性问题

自动化变电所的应用要求各个不同生产厂家生产出的设备具有兼容性与互换性等特点,要求自动化系统能够适应变电站发展的要求,并且还需要考虑到变电站运行的功能及特点。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自动化变电所的应用并不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各个生产厂家所生产的设备也无法做到互换性,甚至不能够相互连接使用,这就导致各个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充分开发软件,浪费财力,也不利于电网实现现代化、自动化的要求。

4.4 管理体制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关系问题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使得继电保护、远动、计量、通讯、变电运行等各专业相互渗透,传统的技术分工、专业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变电站远动与保护专业虽然有明确的专业设备划分,但其内部联系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旦有设备缺陷均需要两个专业同时到达现场检查分析,专业衔接部分容易产生“真空”,使缺陷得不到及时处理。另外,在电度表数据远传方面我局管理存在空白,计量所更换电度表后影响表记与后台通讯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在专业管理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检修、检测等问题仍需要规范和加强,对传动实验及通道联测的实现、软件资料备份等问题需不断完善解决。

5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也开始应用在电网中,以求实现现代化、自动化的发展。自动化变电站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是使变电站向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创新,总结相关经验,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快建设自动化变电站,使电力企业向现代化发展,保证电网安全、可靠的运行。

参考文献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6篇

一 安全方面

防止事故发生,保证人身安全是电力部门首要的工作。我在跟随师傅对设备进行的多次操作及维护工作中,始终坚持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认真分析安全工作中各类难点,针对各个工作任务的特点,有意识、有目标、有重点地做好各项安全措施。除此之外,还认真学习班组组织的日常安全学习,细心体会,并认真讨论分析安全事故案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防止安全责任事故的再次发生。

二、学习工作方面

1、基础理论的提高

在大学里面,我们所学习的更多的是理论上的东西,而对现实的实物、实例了解较少。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做的不够,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这对深入学习是不利的,是所谓的闭门造车,没有实践的指导,理论不会得到很高提升。而来到景洪电厂之后,以前理论的东西得到了实物的指导,使原本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突出表现在对发电机转子、定子、水轮机,励磁系统、调速系统、水工建筑等的结构有很深感性认识。

2、专业技能的提高

在运行期间,我跟随班组师傅首先从如何巡检设备开始学习,在巡检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及如何使用巡检仪,在师傅们的带领下,我们慢慢地开始学习监盘及一些简单的操作,在监盘过程中需要重点监视的对象、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及如何判断机组故障及故障处理,在每次运行值守期间,师兄都要对我们提出问题,争取在每个八小时中学会一项简单的操作。值班期间,一定要做好事故预想,一定要掌握当前全厂设备的状况,对存在缺陷的设备要加强监视。

在on-call期间,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写操作票、如何办理各种工作票,在机组检修时候,随同师傅做好检修机组的安全措施,在检修工作结束后,学习如何恢复安全措施。这些工作,无一不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仔细检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运行期间我多次参加了机组的开、停机操作,对开停机的流程及需要检查注意的事项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在维护期间,在师傅的指导下我学会了看电气二次图,了解了励磁系统和调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习了一些电气控制器与plc基本原理及应用。在5号机组检修期间,我主要跟随师傅学习仪表方面的知识,掌握了功率变送器、频率变送器、压力表、数字显示表等测量元件的工作原理和校验方法;并且掌握了我厂主要油温、油压、油位、瓦温等非电量测量点的布置情况及其整定值。同时掌握了一些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在热工仪表方面,了解了其它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作用。除此之外,我还参加了5号机组调速器的检修工作,通过现场学习,我对调速器系统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图纸上的东西也有了系统的理解。

在检修工作任务外,我们经常随同师傅去进行消缺,对有异常的设备进行故障处理。在工作中师傅经常让我们假定自己是工作负责人面对问题应该如何处理,调动我们面对问题独自解决的积极性,给了我们很大的思考空间。通过师傅的谆谆教诲,我总结了在处理设备故障时应注意的事项:首先,我们要对设备的结构、原理以及其在系统中的作用很熟悉;然后,我们才可能认识到故障应该出在哪,如何去处理,以及在处理过程中可能会牵涉到其它哪些设备;这样,我们才可以判断应该做哪些安全措施避免伤害到自己,伤害到设备。

三、培训学习

自从进入电厂以来,公司通过各种途径提供给我们良好的学习环境。从一开始的入职培训到每周班组安排的专业知识培训、每月部门考试培训,在厂家代表来协助工作时候,领导们也是抓住机会,邀请厂家技术人员给我们讲各个专业的知识,如plc基础知识及应用的培训,调速器基础知识的培训,在09年4月份的时候,电厂还派我们参加"水轮发电机组运行高级值班员"的培训。在不断的培训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收获到不少东西。我除了参加集体组织的各种培训工作外,还利用业余时间看一些有关电厂运行维护的书籍,如《水电厂自动装置》、《水电站运行值班》、《plc原理及应用》以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以此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四、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1.对电厂生产环节的理论知识学习的深度不够,因为是"运维合一",相对以前老的生产模式来说,我们知道的稍微广了一点,但是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还不够深入,以后在学习中,要不断加强某一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争取早日达到"一专多能"的要求。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跟上电厂的发展需要。

2.在平时的工作中,虽然参与了很多的具体工作,但是鉴于检修期间每个人的分工不同,对整个系统的认识基本还在停留在理论层面,并且对系统的学习还比较零散,缺乏整体的明晰的认识,还不能够独立的负责重要复杂设备的故障诊断和检修任务。这方面的能力的提高也是我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的主要任务。 (1)

助理工程师申报技术总结 的相关参考:

查看更多>>

3.对系统的认识还没有达到精细化的要求,因此还缺乏系统的设计和改造能力。而具备较强的系统设计和改造能力,是我们对系统认识程度,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志。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对系统的宏观及微观方面的强化学习,提高自己对系统的整体认识,加强考虑问题的全面性。

4.在对社会科技信息的关注不够,了解不多,要尽可能的多渠道了解行业信息,跟上当今电力行业科技的更新速度。为我们解决当前的问题尽可能多的方法和技术支持。

5."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在工作中,坚持与同事和师傅之间的工作交流,吸取他们的工作经验,加快自己的进步。

尽管在师傅、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在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来对待,踏踏实实,拒绝似懂非懂;多与师傅、同事们交流,积极吸取他们丰富的实际经验,及时的发现总结存在的问题,并立刻改正;勤勤肯肯,态度端正,真正从思想上做到"静、悟、实",严格要求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努力做一名优秀的电力工人。

(2)

助理工程师申报技术总结 的相关参考:2010年软件测试工作总结

建筑公司项目部技术员工作总结

测试人员年终工作总结

维修保养技术支持工作总结

美术设计师个人工作总结

笔记本维修工程师年终工作总结

炼铁厂技术人员工作总结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修养护;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延伸,新技术快速推广和应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综合性越来越强,对机电系统维护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各营运公司中机电设备在整个高速公路的投资虽然所占份额很小,但日常的营运都离不开它,特别是各相关路段联网收费工作展开后,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影响到所有路段的正常、有序运行。所以,高速公路机电养护工作是关系到高速公路是否能够正常运行的关键。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养护存在的问题

高速公路是我国道路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出行速度。而机电系统则是保证高速公路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关键,所以要不断提高机电系统的管理水平,保证维修养护工作的及时、有效进行。可是在对高速公路进行养护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具体内容为:

2.1界面故障判定

一般高速公路都会将机电维修养护工作外包给几家不同的专业单位进行,在发生故障后这几家单位就会互相推诿。例如车道视频监控图像,一般从车道摄像枪,经过收费机箱的字符叠加卡,再往上一级传输。车道图像出现干扰或无图像,故障原因可能是前端摄像枪、12V电源或视频线引入干扰,但多数情况产生原因为字符叠加卡不稳定,或易受外界电源类影响。由于存在较多不确定因数,双方故障排除时,检测到本方设备正常,或连接口经重新插拔,故障暂时得以解决,但一段时期后故障又再发生,甚至更换了备件后,结果一样。又如车道电动栏杆方面,有时出现栏杆不能正常起落,栏杆机本身控制器、传动机构机械故障,或车道感应线圈故障都会产生,同时电动栏杆控制线也接入收费机箱车道控制板,并受收费机操作控制,为此,同样是栏杆不能正常起落,产生原因变得多样化。类似界面故障,在IC卡读写、供配电等方面都会发生,本方人员除忙于协调,或疲于自行判断并维修,长此以往,本方人员无暇顾

及系统完善,更不用说自身能力提升。

2.2专业维修人员不足

高速公路维修养护单位里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明显不足,一旦出现人员更迭就会造成高速公路维修养护上的空挡。这主要是因为在进行人员交接的过程中,曾经负责高速公路维修与养护工作的人员基本不会将其手中所掌握的关键内容转给其他人,这就需要新的机电维修工作人员重新开始,对设备运行状况、相关记录等慢慢了解。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以及工作变更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机电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2.3 备品备件非标,造成价格垄断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采用部分产品,市场面相对较狭窄,一般按销定产,承建商和销售方形成价格同盟,使用方很难通过市场拿到一手产品,只能听凭承建商报价,大大增加业主维修成本。

三、解决对策

由于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外包市场缺乏明确标准,奖惩方面难于界定,对于我方警示,代维护方也就敷衍了事,不了了之。上述问题客观存在,我们也尝试一些解决方法,也有一些收效。

3.1 积极引入代维护第三方

对于界面故障判断,引入代维护第三方,现场同时检测,相互确认,共同解决,初期也确能较好解决界面故障。后期把部分代维单位维护范围扩大,如把质保期后电动栏杆日常维护,交由收费系统代维护方一并处理,减小维护界面。

3.2 积极培养专业技术人员

拥有熟练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积极开展培训工作,这样才能培养出能够熟练掌握各项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工程项目施工时,就可以先期介入,全程参与。竣工验收时,把好竣工资料齐备一关,包括竣工图,检测记录,设备说明书,合格证,生产序列号,培训资料等,做好归类存档工作,方便随时调阅。

3.3 综合考虑承建单位,选择口碑较好的企业

工程项目或维护项目竟标时,选择一些口碑好承建单位,不拘泥于低价中标,综合考察承建单位,而不是仅看标书;设备选型时,尽量考虑成熟和通用产品,形成对运营单位较为有利局面。

四、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养护方面建议

近年来,我国的高速公路虽然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相关单位共同努力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机电设备寿命排除政策方面影响后,一般能达到5~10年,业主和代维护单位应建立长期委托关系,使其在技术力量储备、备品备件和仪器仪表方面加大投入。同时减少代维护单位数量,合并维护内容,不仅能减少故障界面,也有利于代维护单位做大做强,达到双赢目的。

第二、 对于旧系统、老设备,业主和代维护单位都为较头痛的事情,业主着重考虑维修成本,维护单位忙于四处找备件或替代品,不管如何努力,结果也不尽人意。如果选用机电设施已不能适应新技术、新环境发展需求,应有勇气打破旧格局,重新规划。对此,工程项目上马,需做好前期需求分析,充分论证,设计适度超前,有一定预留发展空间。

第三、注重机电设备运行环境建设。土建期间就要考虑机电设施总体布局,包括机房总体设计,管线予留,强弱线分布,空调,给排风设备,供配电设备,后备电源。土建前期协调好,避免漏项,利于后期机电设备安装和将来维护,减少隐蔽性故障,预留发展空间。

第四、在各收费站推行三级维护制度,提高快速排障时效。设备维护分为一、二、三级,不同级别的负责人根据自身情况与技术水平,所负责的工作也不同。

第五、积极营造良好的维护氛围,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由于人为使用不善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使机电设备操作人员以及维修人员都能自觉的爱护设备。

第六、加强机电设备运行环境管理。保持机电设备运行环境适度温度、干湿度,设备整洁,摆放合理、有序。

第七、建立完善的设备台帐和设备故障登记、分析表格,形成信息反馈体系,反映各类机电设备故障情况、故障率。建立和积累必要的系统运行状况技术档案资料,了解系统运行的现状和薄弱环节,在平时的管理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管理,制定科学的养护计划,从而提高对机电系统管理的水平。

第八、 加强自身技术队伍建设,有系统有目的组织技术培训、交流。通过多方磨练和实践总结,培养出一支经得起考验善打硬仗队伍,也是搞好机电养护重要一环。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进行养护的过程中要在结合不同路段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借鉴其他路段的先进经验。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正逐步向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以及节约化发展,只有不断完善机电系统养护工作,才能促进我国高速公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培红.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安全运行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9:19-21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边远地区 变电所 电网 供电 业务技能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150-01

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电力部门在边远地区增设了不少变电站,电网的覆盖面积越来越大。运维班人员的个人业务素质和技能是衡量运维班组整体水平的主要指标,由于偏远地区经济条件无法满足优质专业人才的要求,所以对于边远地区供电企业来说,专业运维人员的短缺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就边远变电所运维人员如何提高本职业务技能进行如下分析。

一、边远地区变电运维人员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1、某边远县城供电企业变电运维人力资源情况

某边远县城供电企业变电运维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有71人,占比67%;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人员有79人,占比74.5%;技师仅有11人。技能人才有待补充和培养。某边远县城供电企业变电运维人员中40岁及以下人员有55人,约占51.9%,整体平均年龄为38.8岁,年龄结构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但是近3年将进入退休高峰,已呈现青黄不接现象,急需补充新生力量。

2、边远地区变电运维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缺乏职业培训

\维人员属于基层的技术检修维护人员,运营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参差不齐,他们往往受到的文化教育程度不高,自身对于变电运维工作的重要性和安全性的意识很低,缺乏专业的技能,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变电人员工程验收的质量,给电网的运行造成安全隐患。

3、由于运维人员技术水平问题导致操作上的失误

通常变电运行的维护设备数量是非常多的,并且出现机器运行障碍的机律是很大的,需要检修的比例是很高的,再加上日复一日的重复的检查维护工作,可以说变电运营人员的工作是繁琐而乏味的。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运维人员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松懈,在变电运维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少符合规范的行为,出现操作上的失误,这将会影响国家电网的安全,造成电网运行的不稳定,甚至有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隐患。

4、边远地区变电运维工作量分析

某边远地区供电企业变电运维的工作主要是倒闸操作、各类巡视、设备维护等,其他如协助带电作业、调整保护定值、故障抢修等业务只占总工作量的5%以下。巡视一般分为正常巡视、熄灯巡视、标准巡视三种,其中正常巡视为220kV站1个月8次,110kV站1个月4次,35kV站1个月4次;熄灯巡视为220kV站1个月1次,110kV站1个季度1次,35kV站1个季度1次;标准巡视为220kV站1个月1次,110kV站1个季度1次,35kV站1个季度1次。倒闸操作一般由3人负责,一次倒闸操作一般从2个小时到半天不等,通常该项业务在中间空闲等待时还兼做巡视、设备维护等其他业务。设备维护业务主要是对设备和场所进行清洁等工作,该项业务系非直接生产性业务,技术要求不高。

二、提高边远地区变电运维人员异业务能力的措施

1、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对边远地区运维人员的培训力度。目前,边远地区变电运维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参差不齐,这直接影响了边远地区变电运维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因此,变电运行的管理层应该制定健全的培训制度,精选边远地区变电运维管理人员,定期的对变电运维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同时定期的举行岗位资格考试,只有考试合格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之后才能够从事变电运维管理工作。同时,边远地区变电运维管理人员自身也应该不断的加强学习,努力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及时补充新生力量,新员工分配优先变电运维专业

电力专业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专业,很多其他专业的员工均来自变电运维专业,可以说变电运维专业相当于供电企业的黄埔军校,为供电企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因此建议在电专业新员工分配时,优先考虑变电运维岗位,分配到其他岗位的电专业新员工原则上也应先在变电运维岗位培养锻炼。城区单位的电专业新员工安排在变电运维工区锻炼,考取副值资格后方可回原分配单位。

3、定预案并经常开展实战演练,提高人员应变能力

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异常的出现是多种多样的,将以往出现的异常以及处理过程记录下来,并作为一种材料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有针对性,实效明显,另外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实战演练,以这种方式加深值班员对事故现象的印象,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事故处理能力。

4、内部挖潜,将变电站运维、检修业务整体承包给班组

将变电站运维、检修业务根据规模、数量、维护难易程度、距离基地远近等情况进行量化,然后整体承包给班组。县供电企业分别与班组签订了“变电运维业务承包责任书”,划分“责任地”,明确指标责任,将指标、任务层层承包。根据实际情况按季度或按年度考核,对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奖罚。“责任地”划分了,压力自然也会加大。但只要加强管理,认真分析,治理得力,结合客观实际,将指标、任务承包责任落到实处,不留死角,相信一定能取得国家改革开放时“家庭承包责任制”一样的效果。

5、发挥老员工的经验

首先要把他们的经验和绝活传承下来,让年轻人及早顶上去,成为“熟练工”。 要在保证他们安全健康的同时,尽可能地让老员工在适合的岗位发挥优势和特长。 把那些技术精湛、有绝活的老员工组织起来,形成导师队伍,集中指导和训练年轻学员练基本功,以尽快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水平。

6、创造条件,规范有序开展业务外委

加强市场化用工的统一管理,在理顺岗位界面、实行岗位分层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在辅助岗位以及低端业务岗位上引入市场化用工机制,控制市场化用工范围、数量。将边远地区供电企业变电运维业务中的巡视、设备维护等业务委托具有独立法人且具备合法资质的公司承揽,相关单位与该公司签订业务外包合同,明确其业务范围、业务内容、业务流程、外包时限、安全责任及相关义务等。市公司按照劳动定员标准,将相应人工成本转为业务外包相关费用,再由市公司按照费用预算总额,作为支付该公司的业务承揽费用,由其负责发放聘用人员工资等各项开支。同时要求该公司对承揽公司相关业务的聘用人员进行严格把关,该类人员应是电力类技术学院或其他大专及以上院校强电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并由人资部、培训中心统一组织考试,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录用。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边远地区变电运维人员的素质是这些地区供电安全性与稳定性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有关部门要重视原有人员培训,全面提高人员素质,加大人才选拔考核力度从根本上提高运维人员的职业技能,确保边远地区人民运动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