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状态;应急初始条件;应急行动水平
引言
根据国家突发事件应急应对法,田湾核电站建立了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如图1所示),该体系是基于对田湾核电站危险源分析的基础上建议起来的,其中针对田湾核电站核反应堆建立制定的核事故应急预案是《田湾核电站场内应急计划》(简称场内应急计划),其他制定的非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主要是针对场内应急计划未覆盖的领域。电站可因非核突发事件进入核应急状态,说明核事故与非核突发事件存在着必然联系,但场内应急计划与非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未明确确定相应关联关系。文章主要汇总归纳了非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条件,汇总归纳了应急初始条件(简称IC)中的应急行动水平,由此来说明他们之间的关联关系,并提出了相关工作建议。
1 应急状态
1.1 应急状态的等级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的规定,核电站的应急状态分为四级:应急待命、厂房应急、场区应急及场外应急(又称总体应急)。
1.2 应急初始条件和应急行动水平
为了迅速且恰当地确定应急状态等级,基于核电站的设计和厂址特征,核电厂需制定确定应急状态等级的应急初始条件以及应急行动水平。
应急初始条件(IC)系指预先确定的、触发核电厂进入某种应急状态的一类应急行动水平的征兆或指示。应急初始条件可以是超出电站运行技术规范书限值的参数数值或征兆,如过高的一回路温度;也可以是某个事件或现象,如火灾或过高的海水水位;也可以是包容放射性屏障的失效,如一回路破口。
应急行动水平(EAL)系指对应于某一应急初始条件,对指定核电站所确定的某个可测量参数的阈值或可界定的状态。应急行动水平可以是电站仪表的读数、场内外可测量的参数值、某个设备的状态、可确认的事件或自然现象、分析计算结果、应急运行规程的启用和其他应进入应急状态的情况。
根据《压水堆核电厂应急行动水平制定》(征求意见稿),核电站各应急状态的应急初始条件和应急行动水平分为下列四种识别类型(文章主要涉及H类别):
(1)基于电厂系统或设备故障或其安全功能丧失类――S类别;
(2)基于裂变产物屏障类――F类别;
(3)基于辐射水平异常和放射性流出物异常类――A类别;
(4)基于影响电厂安全的灾害和意外事件类――H类别。
2 田湾核电站常规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2.1 常规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按照《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分为四大类,分别为自然灾害类、事故灾害类、公共卫生类、社会安全事件类,田湾核电站共有20份常规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如表1所示。
2.2 田湾核电站各常规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启动条件
(1)《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当田湾核电站内发生霍乱、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甲乙类传染病、新传染病以及我国已消灭传染病等疑似病例一例及以上或国家、省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生霍乱、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甲乙类传染病、新传染病以及我国已消灭传染病等预警信息时,启动本应急预案。
(2)《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当发生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启动本应急预案。
(3)《群体性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接到群体性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消息后,启动本应急预案。
(4)《突发公共事件媒体应对预案》:若突发公共事件将会或已经引起媒体关注,则启动本应急预案。
(5)《田湾核电站泄密事件应急预案》:当发生泄密事件时,启动本应急预案。
(6)《防热带气旋应急预案》:收到热带气旋在加强并可能在48小时内影响电站的预警信息,启动本应急预案。
(7)《防汛应急预案》:收到防汛预警信息后,启动本应急预案。
(8)《防雨雪冰冻应急预案》:当生产设备因冰冻损坏、停运,对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或当接到雨雪冰冻天气预报时(日平均气温≤-5℃,或日最低气温≤-10℃),启动本应急预案。
(9)《防大雾应急预案》:根据大雾恶劣天气预警信息,启动本应急预案。
(10)《防地震应急预案》:收到48小时“临震预报”,启动应急本预案。
(11)《人身伤害事故应急预案》:当发生≥1人死亡,或(和)≥3人重伤(中毒)的人身伤害事件时,启动本应急预案。
(12)《田湾核电站失去厂外电源事故处理应急预案》:1号机组或(和)2号机组发生失去厂外电源时的事故,启动本应急预案。
(13)《田湾核电站涉网电力设备故障处理应急预案》:当涉网电力设备故障时,进一步引发失去厂外电源事故,则启动本应急预案。
(14)《电力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当发生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的信息系统安全事故时,启动本应急预案。
(15)《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当发生火灾时,启动本应急预案。
(16)《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当至少发生较大(Ⅲ级)道路交通事故时,启动本应急预案。
(17)《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a.核电站发生放射性流出物非
计划排放事件;b.因电站所在区域发生波及电厂环境;c.因自然灾害造成电厂屏蔽可能丧失;d.因环境问题引发一般性。
(18)《燃料运输事故应急预案》:在核燃料运输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时,启动本应急预案,异常情况包括货包与托架发生位移,车辆发生火灾,车辆发生脱轨、倾覆、翻车、追尾、脱扣等事件,燃料组件货包被盗、被抢;铁路运输时,发生脱轨、倾覆、翻车、追尾、脱扣等事件。
(19)《辐射事件和事故应急响应预案》:发生辐射异常事件/事故;发生放射源相关事件/事故;发生核燃料厂内运输相关的事件/事故。
3 田湾核电站能够触发进入核应急状态的常规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通过对田湾核电站各常规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和田湾核电站应急行动水平的研究,当非核突发事件进一步恶化时,可满足相应EAL的条件,使电站进入核应急状态,请详见表2(仅列出了应急待命状态)。
根据表2所示,当发生自然灾害类和事故灾害类突发事件时,如果事件进一步恶化就可能导致核电站进入核应急状态,可通过2012年田湾核电站防抗第10号台风“达维”的事例进一步说明。
2012年8月1日上午获知台风预报后,田湾核电站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对防汛抗台工作进行了部署;2012年8月2日上午10时30分,田湾核电站启动《防热带气旋应急预案》,各主要岗位实施24小时现场待命制度,随时做好台风来袭的防范和缓解工作;2012年8月2日至3日,第10号台风“达维”从江苏连云港过境,田湾核电站在台风中心半径80公里范围内。在台风经过期间,现场气象站测得10m高处10分钟最大平均风速为20.4m/s(风级8级),8级风速持续约148分钟(分别是2日22:05时-23:22时,3日1:10时-2:16时)。
本次抗台过程中,因现场实时气象站10m高处10分钟平均风速未超过24.5m/s并且电站未出现其他事件或事故,电站仅启动了《防热带气旋应急预案》。假设台风过境时,现场气象站实测10m高10分钟平均风速大于24.5m/s,则田湾核电站按照田湾核电站应急状态分级初始条件和应急行动水平进行判断后需要进入核应急状态(应急待命)。如此时在此假设的气象条件(10m高10分钟平均风速大于24.5m/s)下启动应急组织存在人员安全风险,会导致电站应急组织无法按要求立即启动,不利于应急响应。
4 后续工作建议
4.1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方面
建议电站分析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行动水平,分析出可能导致进入应急状态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相关预案中增加进入应急状态的指向条件,以便使电站及时进入应急状态,及早启动应急组织。
4.2 应急演习方面
在进行导致进入应急状态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时,增加突发事件应急状态向核应急状态演变的内容,锻炼电站应急组织。
4.3 应急体系管理方面
对于这种电站已经启动专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将要有可能进行核应急状态但又未进入应急状态的状态进行定义,可以称为触发应急状态。
(1)特征:一些事件正在进展或已经发生,核电站安全水平未下降,这些正在发生的事件极有可能继续恶化或已经恶化,恶化后的事件导致或可能会导致核电站安全水平下降,在这类事件中,预期不会出现需要采取任何核应急响应行动;
(2)目的:使电站运行人员重点关注相关事件,电站可以启动专项应急预案,并使电站应急组织了解事件信息,针对事情启动电站部分应急组织。当事件恶化使电站进入核应急状态后,立即或较短时间内就有应急专业人员对事件或事故进行应急响应,可以快速缓解事件或事故。
参考文献
[1]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Z].2006-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Z].2007.
[3]压水堆核电厂应急行动水平制定(征求意见稿) [Z].2012.
[4]田湾核电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汇编[Z].2013.
1.1编制目的
按照依法、科学、规范、有序的原则,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市的安全和稳定。
1.2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应急工作由市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指挥部总负责,各相关部门在其业务范围内分工负责。
1.3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组织体系
*市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体系由*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市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危化应急指挥部)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组成。
*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为全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管理的领导机构,市危化应急指挥部是*市在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的应急指挥部。
市危化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市安监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市政府应急办、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监察局、安监局、公安局(含消防、交警,下同)、建管局、交通局、发改局、卫生局、质监局、环保局、人防办、教育局、财政局、劳动保障局、民政局、气象局、供电公司、自来水公司等有关部门组成。
市危化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安监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安监局局长兼任。
市危化应急指挥部下设9个工作小组,具体承担事故救援和处置工作。
2.2职责
2.2.1市危化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
(1)组织领导全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救援命令;
(2)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情况,统一部署有关应急的实施工作,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对应急救援工作发生的意外情况,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3)在全市范围内紧急调用各类应急力量、物资和设备;
(4)及时总结应急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
(5)承担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6)上级预案启动时,按照上级指挥部的指示开展救援工作。
2.2.2市危化应急指挥部成员职责
制定本部门的危险化学品事故预案;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协助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工作;完成各项救援任务;建立相关信息资源库,提供救援资源和决策依据。
2.2.3市危化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负责指导和协调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及时向市政府报告重要情况和建议;负责事故的接报工作;协助市危化应急指挥部总指挥进行紧急状态下各应急组织间的协调工作;负责市危化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2.2.4市危化应急指挥部工作小组及职责
(1)综合协调组:以市政府应急办、市安监局为主,组长由市应急办负责人担任。负责重特大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通知,协调各专业处置组抢险救援工作,及时向沈阳市政府(沈阳市应急办)报告事故抢险救援工作进展情况,组织召开事故应急救援现场会议。
(2)安全保卫组:以市公安局为主,负责现场警戒、维护秩序、疏导交通、疏散群众及伤亡人员身份确认等工作。
(3)事故救援组:以市消防大队、安监局和事发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为主,组长由市消防大队负责人担任。根据事故性质,组织协调消防等警力以及其他专业抢险队伍进行抢险救援。
(4)专家技术组:由市安监局、消防大队等有关部门牵头负责,组长由市安监局负责人担任。组织有关专家为抢险救援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
(5)医疗救护组:以市卫生局为主,组织有关医疗单位和专家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处置。
(6)后勤保障组:以市交通局、经济局、财政局为主,组长由市交通局负责人担任。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落实运输保障和物资保障等工作。
(7)新闻报道组: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牵头,市公安局、安监局等部门配合,组长由市委宣传部负责人担任。组织事故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的信息工作。
(8)事故调查组:由市安监局牵头,市监察、公安、工会、检察等有关部门配合,组长由市安监局负责人担任。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或配合上级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9)善后处理组:由事发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为主,市民政、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和事故单位配合,及时、妥善处理事故的各项善后工作。
2.2.5现场应急指挥部职责
现场应急指挥部由市应急指挥部相关成员、事发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参与救援单位的负责人及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救援方案的确定和实施;指挥、调动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队伍和人员;及时向市危化应急指挥部报告安全生产事故事态发展及救援情况,完成市危化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各项任务。
2.2.6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职责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依据单位自救和政府救援相结合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行业安全管理规定,编制应急预案,采取预防和预警措施,建立应急机制,储备应急物资,保证应急投入,做好应急准备。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在做好自救的同时,为现场应急指挥部提供事故现场及周边情况,按照现场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全力配合救援工作。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信息监控与报告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有关企业要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和信息分析,可能造成事故的信息,要及时上报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110公安指挥中心、119消防指挥中心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要立即报告市安监局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
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单位名称、地址;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类别(火灾、爆炸、泄漏等)、危险化学品名称、初步认定的事故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固体、液体、气体)、数量、危害的形式;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能波及影响范围(厂矿企业、居民区、重要设施等);已经采取的措施、事故能否控制;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3.2预警预防行动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做好应急准备;并根据事态进展,通报其他有关地区、部门、救援队伍和专家,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工作。
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分析事故灾难预警信息,必要时建议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预警信息。
4应急响应
4.1事故响应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市危化应急指挥部执行如下应急响应程序:
(1)立即向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事故情况;收集事故有关信息,采集事故相关化学品基本数据与信息;
(2)开通与现场应急指挥部的通信联系,密切关注、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及时向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
4.2应急响应的基本处置要求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从业单位要立即启动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人员开展自救;事发地政府在接到报警后,要立即启动本级应急预案,对事故进行先期应急处置和控制。
市各有关部门接到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通知后,负责人应迅速作出安排,组织有关人员赶赴市应急指挥部和事故现场,参加相关工作小组开展工作。
事故发生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引导各部门人员及各专业队伍进入事故救援现场。
指挥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了解现场及事故的性质,确定警戒区域和事故控制具体实施方案,布置各专业救援队伍任务。
专家到达现场后,迅速对事故情况作出判断,提出处置的实施办法和防范措施。
各专业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要服从指挥人员指挥,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按各自分工展开处置和救援工作。
事故现场各小组应按照职责要求开展事故抢救及相关工作,并做好救援准备。各小组应将现场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报告市应急指挥部,保证事故抢险工作协调、有序、有效地实施。
事故得到控制后,要进行现场洗消工作。
4.3现场处置注意事项
(1)现场指挥和各专业救援队伍之间应保持良好的通讯联系,在非正常情况下,能够通过人力保证通信。
(2)对易燃、易爆危险物质大量泄漏的救援,应使用防爆型器材和工具,应急救援人员不得穿带钉的鞋和化纤衣物,手机应关闭。
(3)对有毒物质泄漏的救援,必须使用正压自给式防毒面具。对于对皮肤有危害的物质,必须穿全封闭化学防护服、戴防护手套。
(4)事故区域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警戒范围,并有明显的警戒标志。
(5)按照国家规定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做出标志、进行记录、拍照和绘制现场图,并妥善保管现场重要物件。
4.4抢险中重大事项的决策
当事故危害危及周边居民需要疏散时,经现场应急指挥部研究做出决定,同时报告市危化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批准后,由事发地政府组织力量实施。市交通、民政等部门负责解决运输车辆、疏散人员安置地点及相关物资。
事故抢救需要有关人员、设备、器材时,由现场应急指挥部报告市应急指挥部,由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督促有关部门予以调集解决。
当事故现场需要部队支援时,由现场应急指挥部报告市危化应急指挥部,市危化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迅速联系求援。
作出事故抢救的重大决策措施时,现场应急指挥部必须迅速报告市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同意后方可实施。特殊紧急情况下,经现场应急指挥部领导共同研究决定,可以在报告的同时采取相关紧急措施。
4.5事故救援的善后处理
经现场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及事故单位确认事故危险消除后,方可停止现场抢险,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留下少量人员予以监护。
经环保部门监测周边环境危险化学品的浓度已降至标准规定值以下,由现场应急指挥部向市应急指挥部建议结束本预案实施。市应急指挥部向各有关部门发出指令,组织疏散居民返回居住地。
现场清理及设备的检查、生产的恢复,由事故单位按照预案确定的程序及生产工艺的要求进行。
事故中伤亡人员的善后及治疗,由善后处理组负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抚恤和治疗。
4.6扩大应急响应
现场应急指挥部应随时跟踪事故抢险工作和事态的发展,一旦发现实施应急处置仍未能控制紧急情况,事态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可能波及更大范围造成严重危害的,必须立即报告市危化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建议启动*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当事故发展到市政府难以控制和处置时,由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或市政府向沈阳市安委会办公室或沈阳市政府报告,请求支援或提请启动相应的上一级应急预案。
在启动上级预案之前,本预案各机构仍按职责实施应急救援。启动上级应急预案之后,本预案各机构按照上级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实施救援。
4.7现场紧急处置
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应急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将危险化学品事故分为: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针对上述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其一般处置方案和处置方案要点分别如下:
4.7.1危险化学品事故一般处置方案
(1)接警。接警时应明确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地址、危险化学品种类、事故简要情况、人员伤亡情况、事故现场负责人的联系电话等。
(2)隔离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火焰辐射热、爆炸所涉及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3)人员疏散。在有足够的时间向群众报警、进行准备的情况下,应将所有可能受到威胁的人员从危险区域撤离到安全区域,一般是向上风侧撤离。当撤离比就地保护更危险或撤离无法进行时,应组织人员进入较为安全的建筑物或其他设施内,并关闭所有门窗、通风、加热、冷却系统。直至危险过去。
(4)现场控制。针对不同事故,开展现场控制工作。应急人员应根据事故特点和引发事故物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4.7.2事故处置方案要点
(1)火灾事故
确定火灾发生位置、引起火灾的物质类别(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物品、自燃物品等)。
明确火灾发生区域的周围环境及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确定火灾可能导致的后果(含火灾与爆炸伴随发生的可能性)及对周围区域的可能影响规模和程度。
确定所需的火灾应急救援处置技术、控制措施和专家;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公安消防队伍、企业消防队伍等)。
(2)爆炸事故
确定爆炸地点、爆炸类型(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引起爆炸的物质类别(气体、液体、固体)。
明确爆炸地点的周围环境及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确定爆炸可能导致的后果(如火灾、二次爆炸等)。
确定所需的爆炸应急救援处置技术、控制措施和专家,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公安消防队伍、企业消防队伍等)。
(3)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
确定泄漏源的位置、泄漏的化学品种类(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
确定泄漏源的周围环境(环境功能区、人口密度等)、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确定泄漏时间或预计持续时间,泄漏量,是否已有泄漏物质进入大气、附近水源、下水道等场所。
预测泄漏扩散趋势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泄漏是否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后果)、危及周围环境的可能性。
确定所需的泄漏应急救援处置技术、控制措施和专家,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消防特勤部队、企业救援队伍、防化兵部队等)。
4.8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指挥部应当对事发地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科学评估,保障现场应急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必要时,要对应急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短暂培训后,再开展救援行动。
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及其引发物质的不同以及应急人员的职责,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医务人员和其他不进入污染区域的应急人员,一般配备过滤式防毒面罩、防护服、防毒手套、防毒靴等;工程抢险、消防和侦检等进入污染区域的应急人员,应配备密闭型防毒面罩、防酸碱型防护服和空气呼吸器等;同时做好现场毒物的洗消工作。
现场应急指挥部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
4.9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指挥部、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疏散和防护工作,指定有关部门负责实施疏散和转移。根据不同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组织和指导群众就地取材(如毛巾、湿布、口罩等),采取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自我防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疏散程序,包括疏散组织、指挥机构、疏散范围、疏散方式、疏散路线、疏散集合点、疏散人员的照顾等。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域时,应选择安全的撤离路线,避免横穿危险区域。进入安全区域后,应尽快去除受污染的衣物,防止继发性伤害。
4.10事故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
根据需要,现场应急指挥部组织技术力量对现场事故规模、影响边界及气象条件,水体、空气、土壤中爆炸性物质或毒物的种类和浓度,受损建筑等进行监测,查找事故原因,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订现场抢救方案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
4.11现场应急结束
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指挥部确认,报请市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善后处置工作完成后,现场应急指挥部组织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
4.12应急恢复
市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或上级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后,各参与应急救援的机构、组织、部门、队伍及有关人员,投入救援的车辆、装备、设施、设备,消耗的救援物品、药剂及损坏物品等,要尽快恢复、补充、维修,在48小时之内恢复正常应急状态。
5应急保障
5.1应急救援与装备保障
有关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的需要和特点,建立特种专业队伍,储备有关特种装备(泡沫车、药剂车、联用车、气防车、化学抢险救灾专用设备等)。依托现有资源,合理布局并补充完善应急救援力量;统一清理、登记可供应急响应单位使用的应急装备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建立完善的保障措施。
各有关部门应建立下属大型企业包括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及应急救援组织人员、物资、设备、车辆、器材装备的资料档案,报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备案,抄送市安监局、公安局。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队伍以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基础,以相关大中型企业的应急救援队伍为重点,按照有关规定配备人员、装备,开展培训、演习。公安、武警消防部队是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重要支援力量。其他兼职消防力量及社区群众性应急队伍是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重要补充力量。
事故初发阶段现场抢救以事故单位救援人员及所在地政府调动的救援力量为主;在各有关部门赶赴现场,建立现场抢险指挥组后,现场抢救以市消防局为主,事故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协助。
必要时,市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征用社会物资和调动社会救援力量。
市气象局为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援决策和响应行动提供所需要的气象资料和气象技术支持。
5.2交通运输保障
市交通局等部门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依法建立紧急情况社会交通工具的征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事发地政府组织对事故现场进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特别通道,最大限度地赢得救援时间。
5.3医疗卫生保障
市卫生局负责组建危险化学品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等应急工作,并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特点,组织落实专用药品和器材。根据本市危险化学品种类和可能造成的伤害后果,准确掌握本市急救资源状况,建立动态数据库,明确医疗救治机构的资源分布、救治能力和专长等。
5.4治安保障
由市公安局会同事发地政府组织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群众。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群防联防,协助做好治安工作。
5.5事故单位的现场抢救保障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和不断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并报市安监局及主管部门备案;设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专业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定期演练;定点配备事故抢救所必需的物资、器材,并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检验,保证其完好;根据事故应急救援的需要,积极与周边有关单位签订事故应急救援协议。
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应按规定建立监控管理系统,准确地反映重大危险源的实际情况,对非正常情况及时判断、处置和报警。
5.6技术储备与保障
市安监局要建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专家库档案,专家数量和专业能力应能满足本市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应急救援的需要。
市安监局根据重大危险源的普查情况,利用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分布和基本情况台帐,建立重大危险源和化学品基础数据库,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基本信息。根据危险化学品登记的有关内容,利用已建立的危险化学品数据库,逐步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保障。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依托有关科研单位开展化学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等应急研究,加强化学应急救援技术储备,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
5.7通信与信息保障
中国移动*分公司、中国网通*分公司等相关通信运营企业,负责完善公用通信网功能,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必要时可征用其他部门和社会通信设施,通过有线电话、移动电话、卫星、微波等手段,保证各方面的通信联系畅通。
有关人员应保证能够随时取得联系,有关单位的调度值班电话保证24小时有人值守。
事故单位负责完成非正常情况下人力通信的需要。
5.8宣传、培训和演习
(1)公众信息交流。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按规定向公众和员工说明本企业生产、储运或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及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政府要广泛宣传应急救援有关法律法规和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
(2)培训。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队伍按照规定参加业务培训;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按照规定对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对应急救援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级应急救援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应急管理、救援人员的上岗前培训和常规性培训。
(3)演习。由市危化应急指挥部决定并组织每年一次的定期演练。演练时,市危化应急指挥部及各小组负责单位应做好演练过程的记录,演练后要及时召开会议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完善。
6附则
6.1名词术语定义
危险化学品事故是指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过程中由危险化学品造成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事故(矿山开采过程中发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爆炸事故、放炮事故除外)。
6.2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所涉及的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改变,或在执行中发现存在重大缺陷以及外地发生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需根据事故教训对本预案进行修订时,由市安监局组织修订。
修订后的预案应按照预案程序重新。
6.3本预案与其他预案的关系
本预案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市级专项预案。
(1)上位法方面,2013年8月17日,国务院颁布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自2014年1月1日起取消铁路危险货物承运人、托运人资质许可,改变了多年来铁路危险货物运输源头资质管理的模式;同时将原《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有关200m安全距离的规定,修改为“安全防护距离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铁路危险货物承运人资质许可办法》和《铁路危险货物托运人资质许可办法》也随之失效。2013年12月7日国务院令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六条第五项进行修改,将“铁路主管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负责危险化学品铁路运输承运人、托运人的资质审批及其运输工具的安全管理”修改为“铁路监管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铁路运输及其运输工具的安全管理”。
(2)体制改革方面,2013年3月铁路体制改革给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方式带来了较大变化。体制改革后,铁路实行“政企分开”,撤销铁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和总公司,取消了专用线接轨许可、自备车过轨许可。总公司承继原铁道部的企业职责。
(3)管理方式方面,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明确两级企业管理关系的规定》,总公司依法对铁路局实行统一垂直管理。总公司是铁路局的出资人,是管理型企业;铁路局是总公司的全资子企业,是经营型企业。铁路局作为市场主体承担安全生产、市场经营、队伍建设等主体责任。按照总公司机关职责分工和铁路运输管理有关规定,总公司货运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国家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工作,负责危险货物新品名、新包装等新运输条件管理工作,负责批准新增爆炸品、剧、放射性物质(物品)和气体类危险货物办理限制。铁路局按照总公司有关规定,具体实施危险货物承运、装卸、运输、到达交付等工作,确认批准管内办理站危险货物办理限制,报总公司运输局公布。总公司颁布的《铁路专用线与国家铁路接轨管理办法》《自备铁路车辆经国家铁路过轨运输管理办法》已经明确专用线接轨采用合同制、自备车过轨采用协议制方式。
(4)市场需求方面,随着青藏铁路格拉段和拉日铁路的开通,高原铁路的危险货物安全运输问题急需解决;粤海轮渡、烟大轮渡铁路也将面对危险货物安全运输问题。此外,液化天然气(LNG)、八氧化三铀等铁路运输问题也有着较为紧迫的市场需求。
(5)运载工具方面,作为危险货物主型货车的罐车、棚车呈现出大型化趋势,70t罐车、棚车数量越来越多,逐渐成为主型车,80t罐车、棚车也已经定型生产;危险货物运输专用罐式集装箱大量涌现。
(6)运输包装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和新材料出现,推陈出新的步伐在加快,如电石、氯酸钠软包装等。总公司和铁路局主动适应这些变化,创新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思路,由政企合一体制下的经营管理、市场监管一体化的模式向纯粹的市场经营管理模式转变,即自身的角色由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向纯粹的“运动员”转变。作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承运人,自觉接受铁路监管部门的管理,在安全和守法的前提下,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运输服务。同时,作为国家骨干铁路运输企业,与其他铁路运输企业和专用线(专用铁路)企业,托运人、收货人是平等的市场主体关系,必须兼顾安全和效益,安全与市场并举。因此,按照总公司的统一部署,货运系统着力探索建立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新模式。
2探索安全管理新模式
2.1全面创新管理制度
2014年2月,在客观分析上述变化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总公司颁布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其中,企业管理的内容得到强化,更加侧重于内部管理,明确了与客户和同式联运承运人的合作模式,以及国家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则,即:国家铁路运输企业与非国家铁路运输企业间,国家铁路运输企业与其他企业法人间,国家铁路承运人与托运人、收货人之间是平等的市场主体关系,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规范是基本遵循。除此之外,双方开展业务合作要依法依章签订合同和协议,遵守合同和协议约定。
(1)转变承运源头管理方式。将铁路危险货物承运人资质许可改为办理站危险货物办理限制管理,并明确由铁路局组织对办理站危险货物办理条件进行安全评估,评估合格后方可办理业务,同时从设备设施、安全检测与防护、从业人员配备、安全管理、安全作业、安全培训和应急处置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2)转变托运人、人管理方式。将铁路危险货物托运人资质许可、进出口危险货物人确认件管理改为协议管理,由铁路局与托运人、人每年签订托运危险货物安全协议,并上报总公司运输局备案公布。同时明确签订协议时,由铁路局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要求,严格查验托运人提供的相关材料,查验合格后方可签订协议。
(3)重点强化对爆炸品、剧、放射性物品和气体类危险货物的安全管理。在办理限制管理方面,明确新增爆炸品、剧、放射性物品和气体类危险货物办理限制时,由铁路局确认后将安全评估报告等相关材料报总公司运输局批准公布。对爆炸品、剧、气体类危险货物等运输作业实行签认制度。运输爆炸品、剧、罐车装运气体类(含空车)危险货物实行全程押运。剧、爆炸品等应加双锁,做到双人收发、双人保管。编号不同的爆炸品不得同库存放。整列运输剧由总公司确定有关运输条件。剧运输实行3级计算机跟踪管理。跨铁路局运输的剧,由总公司调度负责跟踪;在铁路局管内运输的剧,由铁路局调度负责。托运放射性物品、国家管制的核材料时,由托运人的主管部门与总公司商定运输条件。
(4)全面与法律、法规、规章对接。明确铁路危险货物运输除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国家铁路监管部门关于危险化学品铁路运输及其运输工具的安全管理规定,以及铁路货物运输的一般规定外,还应遵守《暂行规定》,凡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一律不得办理运输。根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民用爆破器材企业安全管理规程》等,明确站内办理站、兼办站及与国铁接轨的危险货物专用线新建、改扩建时,由建设单位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委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定且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价,并出具安全评价报告;站内办理站、兼办站和与国铁接轨的危险货物专用线企业应委托安全评价机构对本单位危险货物储存安全条件每3年进行1次安全评价,并出具安全评价报告。依据2010年1月1日施行的《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对放射性物品的定义、类别、运输容器、托运等进行规定;明确由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认定的有资质的辐射监测机构进行辐射监测。明确运输包装应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新品名应委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检测鉴定机构进行性质技术鉴定。
(5)落实总公司新规定。明确与国铁接轨的危险货物专用线新建、改扩建时,应符合《铁路专用线与国家铁路接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明确危险货物自备货车过轨运输应按照《自备铁路车辆经国家铁路过轨运输管理办法》实行协议制管理。明确规章中未规定使用罐车、集装箱及罐式集装箱装运危险货物的,由所属铁路局组织研究提出安全运输条件,报总公司运输局,运输局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审查,通过技术审查后公布安全运输条件。
(6)增加危险货物运输新要求。首先,增加对高原铁路、铁路轮渡运输危险货物的规定。明确高原铁路按具体品名办理运输,运输气体、放射性物品、危害环境的物质、高温物质等性质特殊的危险货物时,由总公司组织进行试验论证研究,确定安全运输条件。其次,明确铁路轮渡不办理危险货物运输。遇特殊需求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强化新品名、新包装试运管理。明确铁路局对试运结果进行研究后,提出试运报告、新品名铁路运输条件或新包装技术条件建议报总公司运输局。总公司运输局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审查,通过技术审查后公布新品名铁路运输条件或新包装技术条件,纳入正式运输。
(7)重视货车环保。一是明确铁路局应按照管内货车自局洗刷、减少空车长距离回送洗刷和环保达标要求,新建或升级改造货车洗刷所。这要求每个铁路局至少有1个达标的货车洗刷所,达标包括设备设施、人员、管理达标,更包括洗刷质量达标、相关排放环保达标。二是在定义中增加环保元素,即:在铁路运输中,凡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特性,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和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均属危险货物。三是从新品名入手,把好环保应急处理关。托运人办理新品名试运时,应向铁路局提交试运技术条件、事故应急预案和环保应急处理预案。新品名铁路运输条件建议应包括事故应急预案和环保应急处理预案。四是辐射监测专业化。明确有资质的辐射监测机构对α,β,γ发射体的污染水平进行监测。五是重视事故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监测、评估,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对危险货物运输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进行监测、评估,采取相应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措施。六是技术业务培训增加危险货物环保应急处理案例分析的内容。
(8)台账档案信息化。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基础管理由纸质台账改为信息化档案,由91种纸质台账精减为18项信息化档案。
2.2全面实施风险管理
近年来,总公司在安全工作中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并以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检查整治常态化为重点,不断深化安全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理念在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总公司将危险货物运输泄漏、撒漏,危险货物匿报品名或普通货物中夹带危险货物,危险货物设施设备不合格,安全计量不准,安全监控系统源头把关出现问题,受理承运危险货物未达到“四统一”,危险货物押运管理不到位,棉花运输燃烧8个风险点,纳入《铁路货运安全风险控制表》中,系统分析风险成因、风险后果,提出控制措施和应急措施;将在非危险货物办理站办理危险货物承运手续,承运不符合安全规定的危险货物,押运人违规携带危险货物、在岗吸烟生火、违规作业和擅离岗位,纳入货运安全红线管理和货运系统安全专业管理考核评价;开展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消除了一大批安全隐患;制定了《铁路货运安全检查工作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货运安全工作常态化检查机制。
2.3全面落实资金保障
落实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总公司组织铁路局健全有关机制,保证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监测设备、货车消毒和洗刷除污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器材及防护用品的配置、运用、维护、检修,以及应急演练、安全评价、安全培训等需要。
2.4实行关键时段禁、停、限、管措施
落实《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一条“在法定假日和传统节日等铁路运输高峰期或者恶劣气象条件下,铁路运输企业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应急管理措施,加强铁路运输安全检查,确保运输安全”的要求,总公司、铁路局在重大节假日等运输高峰期或举办重要会议(活动)期间,以及恶劣气象条件下,对爆炸品、剧、放射性(物质)物品、气体危险货物等重点货物运输分区域、分时段实行禁、停、限、管强化措施。2014年在春节、国庆节和两会、亚信峰会、青奥会、APEC会议期间,对重点危险货物运输实行禁、停、限、管措施,同时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了危险货物运输安全。
2.5实现应急管理常态化
《暂行规定》中有“事故应急救援”单独1章、关于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创新的探索与思考温克学涉及应急管理的有18条,总公司还制订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预案》,铁路局、站段等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各相关单位(部门)建立健全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预案和信息网络,完善预警预防应急措施。同时,各级货运部门根据货运安全日常工作和现场检查需要,配置数码相机、便携式轮重测定仪、便携式危险品检测仪、便携式探伤仪、便携式棉花回潮率测试仪、扭力扳手、限界检查尺、测速仪等相关设备,现场检查指导时将应急处置作为检点,并将应急处置预案措施纳入职工定期培训,全面加强培训考核和应急演练管理,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有效处置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突发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和社会负面影响。2014年6月总公司运输局在济南铁路局召开危险货物运输应急处置工作现场会,组织开展了铁路汽油罐车火灾事故应急演练;铁路局、站段(货运中心)也都组织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
2.6科技创新破解难题
总公司先后组织开展了棉花铁路运输火灾防治试验、LNG铁路安全运输可行性论证研究和青藏铁路格拉段危险货物安全运输条件的研究等多项课题,并通过了总公司科技管理部门组织的验收,主要成果得到应用,棉花铁路运输火灾事故多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高原铁路危险货物安全运输条件纳入了规章,总公司出台了《铁路液化天然气(LNG)罐式集装箱运输设施设备暂行技术条件》等相关技术条件,填补了高原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和我国铁路LNG运输空白,2013年1月青藏铁路格拉段开办危险货物运输,既保证了安全,又有力支援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7集装箱运输有所突破
在前期使用集装箱装运二级易燃固体、二级氧化性物质、二级酸性腐蚀性物质、二级碱性腐蚀性物质、二级其他腐蚀性物质和自备危货箱装运二级毒性物质的基础上,先后公布了罐式集装箱装运甲苯二胺、黄磷安全运输条件和次氯酸钙、八氧化三铀、棉花、品原料、氢氧化钠等集装箱运输条件,积极扩大危险货物入箱范围。2013年铁路危险货物集装箱运量为159130TEU、429.5万t,创历史新高。
2.8管好用好监控系统
目前,全路69个危险货物站内办理站和1233个危险货物专用线接轨站均已安装运用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控系统,总公司、铁路局、站段(货运中心)3级联网,实现危险货物运输受理、承运、装车、在途、货检、卸车、交付等环节全过程安全监控,完成由“人控”向“机控”转变,杜绝“人情办理”、“违规办理”和“办理疏漏”,实现危险货物运输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在途控制、综合管理和风险控制。同时,完善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控系统运用情况月度通报制度。
3认清安全管理新形势
3.1安全要求越来越高
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确立了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注重安全规划和法制建设,出台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新《安全生产法》要求“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特种设备安全法》,对压力罐车、压力罐式集装箱等压力容器(含气瓶)等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做了明确规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国家对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力度越来越大,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自然灾害、社会治安等也加大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压力。
3.2环保压力越来越大
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环境保护法》要求“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处置化学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长期以来,铁路运输部门环保风险意识相对淡薄,设施相对不足,这使铁路危险货物运输面临较大的环保风险压力。
3.3市场需求越来越旺
随着国家重化工业的发展,公路、水路、民航危险货物运输的进一步规范,以及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方式的转变、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铁路危险货物运量逐年呈现增长态势,新品名越来越多。铁路危险货物国际联运业务量也在增长。随着铁路新线的投产,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覆盖范围不断拓展。
3.4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近年来,虽然杜绝了货运责任危险货物运输事故,但也出现了调车作业脱轨,罐车、罐式集装箱罐体不良和安全附件不安全,以及货物包装不合格引发的泄漏事故。危险货物运输还存在重发送、轻到达的问题,即发送办理条件、安全管理、取送车作业严,安全问题处理、反馈和应对较为及时、有效;到达方面则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押运安全管理一直是困扰路企双方的难题,一方面押运员执行押运任务时人身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个人行为不规范的问题难以控制;另一方面押运员缺乏有效的押运和处置手段,判断问题靠眼观、鼻闻、耳听,处理问题靠手动,解决问题全凭经验和责任心。
3.5办理条件需要进一步优化
一些办理站、专用线生产设备设施陈旧,更新改造不及时,能力需要加强;安全检测监控设备功能有待完善升级。部分货车洗刷所设备设施老化,污水处理、检验和车辆洗刷质量检验相关设备不足,洗刷除污后的废水、废物达不到有关环保标准,个别洗刷所洗刷作业产生的废水、废物多次被当地环保部门抽检不达标,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3.6管控手段有待完善目前,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控手段仍然以人盯为主,精准管控能力不足。在用的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控系统、剧货物跟踪管理系统和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单位及办理限制查询系统3个信息系统,系统间、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集成和共享不足,重点危险货物追踪不彻底,系统功能有待完善。无损检测、物联网、智能控制、视频监控、实时监测、卫星定位等新技术的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危险货物运输安全要真正实现有序可控任重道远。因此,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加快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现代化步伐,在创新中解决问题,降低和化解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风险,迫在眉睫。新形势下,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应牢固树立安全发展和经营理念,全面创新管理方式,强化服务意识,完善运输条件,在落实上下功夫,保安全、提质量、升效率、促营销、增效益、上水平。
4构建安全风险控制新机制
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服务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完成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任务、保障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是铁路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服务行业的铁路运输业,危险货物运输能力也是铁路运输重要的服务能力。要提升危险货物运输能力,实现长治久安,必须系统规划,有序推进,构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风险控制新机制。因此,应着重在危险货物运输规章制度、队伍建设、硬件保障、安全监控、应急处置、考核评价、技术创新和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4.1健全规章制度体系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按照“创新发展适应新常态、开创新局面”的要求,提高依法管理、依法治企、依法经营的意识和能力,修订完善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进一步优化运输条件。落实新的《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环境保护法》和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结合《原子能法》《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颁布后的宣贯,适时修订《暂行规定》,制订总公司危险货物运输安源的流动过程始终处在可控状态之中。在所有的货运营业站(包括无轨站)、货检站全部安装配置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控系统,扩大系统覆盖范围,方便查询和学习,杜绝误办、错办、漏办,防止匿报品名运输危险货物或在普通货物中夹带危险货物。
4.2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铁路应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应急能力管理和建设,做到居安思危,应急有备。全面推行应急常态化管理,建成上下贯通、完整统一、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将应急预案制订、应急演练开展、应急队伍建设纳入日常安全管理,做到与日常工作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考核。危险货物办理站的应急预案应细化到危险货物的具体品名。定期开展应急培训,相关管理和作业人员必须做到熟练操作、从容应对,提高基层第一反应者的救援能力。各级相关部门(单位)应做好应急资源的调查、整合和准备,不断完善各级各类应急资源的数据库和调用、协调方案;平战结合、专兼结合,每年至少组织1次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演练。
4.3落实考核评价机制
确保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必须在细节和落实下功夫。以落实《货运系统安全专业管理考核评价办法》为契机,突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质量考核评价,加大管理过程和履职质量的考评力度,将干部日常管理行为与分管工作的安全实际效果挂钩,促进履职尽职;严格落实干部责任追究制。对发生事故和重大安全隐患问题,从安全管理职责制定是否合理、是否落实到位,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是否严格执行等方面深入查找管理层面的问题,特别是对同类问题反复发生的,应从严追究责任。
4.4注重技术创新
认真总结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创建具有我国铁路特色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开展铁路货车洗刷所布局优化及相关技术研究,提出总公司货车洗刷所布局优化方案,研究起草货车洗刷所设计规范,研究改进货车洗刷工艺,满足安全、环保等相关要求,研究提出货车洗刷除污安全质量控制体系及纳入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控系统监控管理的技术方案。开展铁路重点危险货物途中监控技术研究,研究运用物联网、卫星定位技术等,解决剧、爆炸品、放射性物品和气体类危险货物等重点危险货物运输途中监控管理、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问题。落实《环境保护法》,研究建立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环保应急预案体系。研究锂电池、核乏料、机器或设备中的燃料等安全运输条件,进一步提升铁路危险货物运输服务能力。
4.5完善交流合作机制
世界各国、国内外各行各业都极为重视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工作,联合国搭建了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分委员会(UNTDG)这一交流合作平台,国际铁路联盟、铁路合作组织也有类似的合作机制。我国也构建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牵头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现代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是我国铁路的发展方向,走出去、请进来,扩大交流和合作,追踪和掌握危险货物运输技术和管理发展动态和趋势,不断优化运输条件,推动技术和管理创新,是实现互利共赢的理性选择,铁路应积极参与,丰富、完善和发展交流合作机制,主动作为、有所作为,展示更大作为。
5结束语
Abstract: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is the foundation industry, its safety concerns not only itself, but also social stability and other industry; so it's very important to introduce risk management into power enterprises safety production. Through analysing safety situation of electric power production and experts investigation, to identify risks of safety production; safety risk factor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 includ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environment, economy and other risk. Using AHP method to rank the importance of risk factors, get the key risk factors with human factors, emergency plans, function design,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on risk control, expect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guarantee system on China's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safety production.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识别;层次分析法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safety production;risk identification;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026-04
0 引言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数据,2016年全国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万起,死亡4.1万人,其中电力行业较大安全生产事故45起[1],近几年电力安全生产事故情况如图1[2]所示,纵观整个电力生产行业,安全事故仍然不断发生。
这些事故在造成重大损失的同时,也反映出电力企业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水平上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何降低和消除安全生产风险,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电力企业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转所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3]。
1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识别
1.1 安全生产的范围界定
电力安全生产主要包括电力生产安全、力基本建设安全、电力多种经营安全三大部分[4],本文研究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主要指电力生产安全。
1.2 风险识别
本文采用专家调查法进行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领域的风险识别,调研的多位具有电力行业专业背景的专家,其中包括45%的工程师、55%的高级工程师,工龄少则6年多则17年,分别来自电力行业的不同领域,包括技术支持、运行生产、财务及行政管理等;专家单位或者主营电力生产,或者承包电力工程,或者电力多种经营,充分保证了调研对象的广域性、全面性、权威性。
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的方式,了解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风险问题主要有人身伤亡事故风险、设备事故风险、电网事故风险等。通过对访谈结果和文献研究的整理,归纳出主要影响电力企业生产的安全风险因素有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劳动管理失误、违章指挥、交叉作业管理混乱等二十多个,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调查问卷,进行细化调研。
根据调研结果,结合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特性(系统整体性、过程连续性、劳动环境复杂性、高度密集性等),进行归纳整理,可将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分为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其他风险等五大类。
2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分析
2.1 技术风险
安全生产过程中因设备、工艺技术等引起的风险统称为技术风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工艺流程,生产工艺自身未有充分的安全保障,人机界面设计是否符合人因工程原理,工艺规程有缺陷以及再设计及变更可能导致人身、电网、设备等的事故;功能设计,主要包括抗震设计、强电设计、暖通设计等;设备系统,指生产设备尤其是关键设备,如变压器设备、开关设备、调度自动化设备等,因具有一定的寿命周期,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隐患等危险;应急预案,指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和影响程度而事先设计出的应急处置方案,必须保证它的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
2.2 管理风险
安全生产过程中因管理不善、人的不安全行为可能导致管理风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人力因素(生理及心理),例如作业人员的身体素质、作业能力、行为方式、随机应变能力等会直接左右作业人员的工作状态,影响工作效率,严重时引发安全事故;管理组织,管理者需具备沟通、协调、决策等的能力,应注意防止出现管理决策失误、违章指挥等问题;规章制度,不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工作责任制度和操作程序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安全文化,包括安全管理思想、安全管理模式等,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懂,都记的清楚,也不可能永远保持警醒状态,安全意识差,凭老经验办事、侥幸心理的存在以及员工教育与培训的落后,员工风险防范意识的薄弱,以上因素均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2.3 环境风险
安全生产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期间必然受来自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自然环境,指不可抗因素,如地震、洪水、台风等恶劣气候条件;作业环境,包括空气状况(有害气体、固体粉尘、放射性物质等)、噪声状况和微气候等因素,而作业现场涉及的高压和低压电气设备多,高速旋转机械多(如发电机、风机等),特种作业多(如高处作业、焊接作业等),因工作场地光线不足或光线太强,容易使视线受阻而引发操作失误等风险;市场环境,主要指行业竞争和市场消费需求变动引起的风险。政治环境,国家的政治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稳定性,一旦涉及到企业,就会使企业发生十分迅速和明显的变动,而这一变动是企业掌控不了的。
2.4 经济风险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经济发展的变化密切相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利率,法规,汇率。外汇汇率引起的人民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等会直接或间接促使电力企业调整生产进度而可能引起生产风险。目前国家相关的安全生产法规并不健全,其中甚至出现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导致我国电网事故频频发生。
2.5 其他风险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资金风险,能源风险,合同风险。相当一部分电力事故发生是因为企业资金链的短路、合同管理的不规范,雇佣缺乏专业知识的临时工,采购劣质个体防护用具等;电力生产的能源类型有火电、风电、核电、水电等,客观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3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评估
基于上面风险识别、分析的结果,本文采用AHP法[5,6]进行风险因素的重要度排序,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3.1 建立风险评估层次结构
结合以上风险分析结果得出一级指标有5个,分别为环境性风险、技术性风险、管理性风险、经济性风险、其他风险;二级指标为18个,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层次结构图,如图2所示。
3.2 判断矩阵和相对权重的确定
抽样选取调研专家中的部分专家(50%),采用九分位比率标度法[7]进行指标间两两重要性的比较、打分获得判断矩阵中的系数,根据比较判断得分表可直接得到比较判断矩阵结果,如表1-表6所示。
采用方根法求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w1,w2,…,wn)和最大特征根λmax。经过对数据的归一化处理、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总排序计算结果的一致性检验,计算过程略,详细计算可参考文献[8、9],结果如下:
W=(w1,w2,w3,w4,w5)
=(0.3403,0.3248,0.2037,0.0789,0.0523)
w1=(0.3452,0.3701,0.0997,0.1850)
w2=(0.1320,0.5541,0.1715,0.1423)
w3=(0.1504,0.0901,0.6017,0.1578)
w4=(0.5499,0.2402,0.2098)
w5=(0.2000,0.2000,0.6000)
根以上计算结果,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指标权重表,如表7所示。
3.3 重要度排序
依据W中各因素的相对权重大小,按相对权重从大到小顺序给出下列风险因素重要度排序结果:
因素层:技术、管理、环境(权重>0.1);其他、经济(权重
指标层:技术风险:应急预案、功能设计、设备系统、工艺流程;
管理风险:人力因素、规章制度、安全文化、管理组织;
环境风险:作业环境、政治环境、自然环境、市场环境;
其他风险:能源、合同、资金;
经济风险:汇率、利率、法规。
根据上面结果可知,技术性风险中“应急预案”指标和“功能设计”指标分别约占37%、35%,管理性风险中的“人力因素”指标约占55%,环境性风险中的“作业环境”指标约占60%,应将其作为关键风险因素重点研究,如图3所示。
4 安全生产的风险管控
控制风险是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是落实“ 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措施。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电力企业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管控。
4.1 以人为本,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落实安全教育与培训
管理风险在系统中占32%,其中人力因素指标占该类风险55%,针对这类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管控:
①必须提高员工的能力、素质。首先,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个体防护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维模式;其次,定期举办电力生产风险控制方面的讲座和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最后,电力企业应当加大对员工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程序。严格执行标准程序、实施安全检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将规章制度落实到实践中去,保证员工有章可循,防止人因差错的发生。
③定期进行安全文化宣传、安全技能竞赛和安全培训,树立员工安全意识;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员工的个体防护意识,有效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操作失误。只有进行适时、内容合理、方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并形成制度,才能将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到位。
④监督管理是搞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内因,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督对安全生产起决定作用。只有加大安全监督的管理力度,从已发生的事故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采取切实有效地防范措施,才能更好地保证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与发展。
4.2 不断优化技术设计,做到科学、合理、及时、有效
技术风险在重要度排序中以34%排在第一,而其中的应急预案和功能设计两项指标又是该类风险中的重中之重,分别占37%、35%,针对这类风险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①加强应急预案的管理,尤其是火灾应急预案、防地震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等的管理。定期进行应急培训和事故演练,以提高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的处理能力,并在演练结束后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改意见。同时,电力企业应针对情况的不同,遵循综合协调、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编制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包括预案体系及相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和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②定期M行设备系统的维护检查和更新。通过对设备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对过时老化的设备进行更新,不断降低故障设备诱发的风险事故。在土建安装阶段,严格做好检查和监督;在设备系统的运行阶段,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员工熟练掌握设备的详细性能,依据指南操控设备,从而降低设备破损,延长设备使用周期;在设备的检修阶段,应严格执行检修制度对设备进行拆解检查,保障设备系统的安全性、整体性。
③不断优化功能设计,如抗震设计、给排水设计、强电设计、弱电设计、暖通设计等,以降低后期因技术变更带来的安全生产损失和风险。
④及时调整工艺流程,设计合理的人机界面,充分考虑人的特性,满足能见性、清晰性、易操作性要求,避免不合理的工艺流程设计、人机设计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
4.3 提高作业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安全性
环境风险在整个系统中占20%,其中作业环境指标占该类风险60%,针对这类风险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风险管控:
①对于定义极高风险的作业,提前做好防范,及时关注空气浓度,做好疏散工作;如遇极高危险作业,或者放弃改选其他方案,或者使用机器人代替,避免人身事故等发生;针对危险区域,加强保护措施,如适当地屏蔽电源、热源等;通过实施现场6S管理,改善作业环境等。
②针对性地选择个体防护装备工具,不仅是预防和减少风险发生、防止人员受到伤亡的必要手段,更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最后屏障。例如进入生产现场配备安全帽、防砸鞋,焊接作业配备护目镜,粉尘超标的场所配戴口罩,带电作业配备屏蔽服,进入高辐射区域配戴防辐射服等。
5 结语
缺乏系统的风险管理是我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将风险管理理论与我国电力行业实际情况相结合,任重而道远。我们需不断深入研究电力领域风险管理的特点,切实做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管控,力求为我国电力行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北极星电力网.国家能源局2016年12月全国电力安全生产情况-电力安全事故[DB/OL].http://.cn/special/?id=805156, 2012-08-03/2017-01-22.
[2]http:///newpage/.
[3]田振雨.安全风险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4]杜明峰.电力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化工管理,2013(10):41-41.
[5]钟登华,张建设,曹广晶.基于AHP的工程项目风险分析方法[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02,35(2):162-166.
[6]苗后营,王伟,宋波,等.改进AHP方法在工程评标定标中的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2):23-25.
[7]程安顺.城市综合体项目风险评估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3.
关键词:信息通信工程;安全管理;检查;危险源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国家信息化的发展是与信息通信网络的建设支撑密不可分的。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实施,信息通信网络已进入多样化、快速化、全方位、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时代,同时也为信息通信工程的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1信息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
信息通信工程施工环境复杂,高处作业、涉电作业较多,作业条件差,不安全因素多,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范,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实现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全面安全管理和控制[1]。
2制度层面的安全管理
信息通信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中国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进行了全面的规范。2.1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所有安全管理制度中的基本和核心,安全生产责任制以“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这一基本原则,明确了各级负责人、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及各岗位生产人员应负的安全生产责任,责任分解到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班组长及各岗位的作业人员身上。2.2对施工企业和人员的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企业要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程,组建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才可以从事生产活动;必须取得与从事施工范围相对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且严格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承揽工程。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必须通过政府安全管理部门的考核,获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后方可任职,项目负责人必须由有执业资格的人员担任。通信工程中的电工、电焊工、爆破、登高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2.3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规定了对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普通员工安全教育。管理人员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等。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主要包括新员工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改变工艺及变换岗位的安全教育、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这3种形式。对工程施工企业而言,新员工上岗前三级安全教育是指新员工上岗前通过企业、项目部、施工班组三级教育和实际操作训练,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改变工艺及变换岗位的安全教育是指企业实施新技术、工艺、技术或者使用新型材料、设备前,以及员工岗位与工种的变换、离岗时间在一年以上又重新上岗时,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经常性安全教育是指对安全教育必须常抓不懈,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进行思想、态度的教育,促使员工重视和实现安全生产[2]。
3通信工程安全的三阶段管理
通信工程的安全管理要按照工程项目准备、施工和竣工验收等三阶段进行管理。
3.1准备阶段的安全管理
项目准备阶段着重下列工作:(1)通过分析施工现场和项目作业的特点,查找和识别出危险源,分析和评价出重大的危险源,针对重大危险源来制定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2)明确安全控制工作的目标,施工组织设计中要包含安全控制的具体措施。(3)针对重大的危险源,组织全体项目参与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4)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演练。3.1.1危险源的识别和风险评价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者疾病,财产的损失,工作环境被破坏,或上述状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称为危险源。危险源一般分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两类。信息通信工程中所涉及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有通信线路工程中的电力线,未做防护的杆坑、光缆沟,人手孔内的有毒气体,使用不当的喷灯;通信管道工程中的地下电力线、煤气管道,不牢固的挡土板;设备安装工程中带钉子的机箱、有缺陷的工具和不达标的防雷系统、放置不牢固的高处重物、静电、激光和辐射等。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野蛮作业和违章指挥,违反安全规程的施工作业,长时间连续作业以及未经安全培训即上岗作业等。工程开工前要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价危险源引发事故的可能概率以及事故发生后影响的程度大小,对具有高度风险的危险源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重点控制。3.1.2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是保障安全控制计划落实以及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必要工作。安全技术交底的时间必须为开工前,在项目经理的组织下,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讲,交底对象为参与工程建设的全体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如果项目规模大,参与人员多,则安全交底要逐级纵向延伸到全体施工人员。主要内容为项目的施工作业特点和危险点,针对危险点的具体预防措施以及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等。3.1.3安全应急预案安全应急预案是为了使项目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小,在风险控制措施失效情况下所采取的补充措施以及抢救行动。安全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应急期间负责人,应急措施,特定作用人员及专家的权限、职责和义务,疏散程序,危险材料的识别,外部应急机构的联系方式,重要设备、记录的保护与识别方法,应急期间必要信息等。为了证明应急预案的可行性,项目经理部还应组织各关键岗位的人员至少每半年一次进行应急演练。
3.2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
施工阶段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制定的安全控制措施,定期或不定期现场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分析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安全检查可以发现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施工安全。3.2.1管理层面的安全检查管理层面的安全检查主要检查施工企业是否严格执行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如是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设置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了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否取得了《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特种作业人员是否具有《特种作业操作证》;是否严格执行了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等。3.2.2现场安全检查现场安全检查是安全检查的重中之重,主要检查是否规范使用安全防具、按安全操作规程施工作业、正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以及事故隐患排查等方面的内容[3]。(1)规范着装和正确使用安全防具。信息通信工程的登高、涉电、人孔作业较多,故施工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每名施工人员必备近电感应式安全帽、安全带、绝缘鞋、反光衣、试电笔等安全防具;每个施工班组必备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特指绝缘手套等安全机具。(2)按安全操作标准和规程施工作业。要求登高作业人持特种作业证上岗,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登高作业,穿绝缘胶鞋,有人防护;遇大雾、大雨和六级及以上大风时禁止进行高处作业。电力线路附近作业应与电力线保持最小安全距离,作业过程中遇有不明用途性质的线条,一律按电力线处理,必须佩戴电力感应报警安全帽,必须用试电笔确认有无电源。人孔作业前必须先通风,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确认无有毒有害气体后方可下井作业等。上述安全作业规范均为现场作业检查的重点。(3)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在道路拐角或转弯处、有碍行人车辆通行处、跨越马路处、地沟、杆坑处、光电缆接头处、揭开的入孔处以及有碍视线处,均应设置明显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4)事故隐患的排查。易发生和曾经发生过安全事故、存在有事故隐患的部位或者工序,专职安全员在施工现场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材料堆放场所、施工现场的防火、安全用电及低温雨雪天的防滑、防雷和防潮;施工机具、车辆的安全使用;施工涉及的水、电、气等其他管线的安全隐患的排查。现场安全检查均应做好书面记录,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立即整改,重大隐患必须停工整改,将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3.2.3跟踪检查存在的问题专职安全员要对照安全交底的内容和记录、对照现场检查的记录和发现的问题,要检查整改情况,对未完成整改的安全隐患坚决不能放过。
3.3竣工验收阶段的安全管理
在竣工验收阶段,应采取措施妥善保管已完成的工作量,直到完成向维护单位的移交,同时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补充完善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4结语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的推进实施给信息通信网络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工程建设各阶段的安全控制措施,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实行全面的安全管理和控制,才能实现信息通信工程建设优质、高速的要求,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明,冯军武.建设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
摘 要:全国环保系统辐射环境监测网络是由环保部在“十五”期间提出并建立的,对环境安全的保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研究了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未来的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势必会实现大规模发展与质量推进。
关键词:辐射环境监测网络 辐射监测 现状 发展探索
中图分类号:X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74-098X(2016)03(a)-0081-02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辐射环境的监测至关重要。在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产业的迅速发展背景之下,社会公众与舆论对核与辐射的监测、辐射环境质量的关注日益加深,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也愈发明显。加大辐射环境的监测力度,建设与发展全国性辐射环境监测网络,满足环保新形势发展所需,是我国环保系统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与任务。
1 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现状
1.1 网络组织机构
环境保护部对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进行组建,组成部分有8个国家级辐射环境监测监管机构、31个省级辐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106个地市级辐射环境监测机构,各级机构共同组成了监测网络体系。国家级辐射环境监测监管机构的主要任务为从技术层面对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提供支持,31个省级辐射环境监测机构是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的主力军,对各自地区的省级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管理负责,进行辐射污染源的监督、质量以及应急监测。部分地市级辐射环境监测机构同样承担当地辐射污染源的监督与质量监测。
1.2 队伍建设
自2005年以来,我国每年相关从业人员的数量呈近千人增长,但是增长多以技术人员为主,工程师与高级职称人员的增加少之又少。从学历组成上来看,本科学历人数最多,比例超过55%,硕士学历人数不足20%,博士学历甚至不足1%。
1.3 质量体系与制度建设
质量体系建设方面,在计量认证与实验室国家认可条件下,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内的各机构成员逐渐形成了预防为主、全程控制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在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过程中具备了借助于纠正与预防措施解决质量体系实施问题的能力,进而形成了一个自我完善机制对实施质量予以不断改进。
制度建设方面,环保部以全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出台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培训教材与技术规范,例如《全国辐射环境监测方案》《辐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汇编》《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此外,全国辐射环境质量信息系统软件与放射源监督管理软件的开发也是为推动制度建设所做出的努力工作,通过夯实“机构建设标准化”“监测方案标准化”等各方面的基础,对辐射环境监测中的质保工作予以强化。在“全国辐射环境监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环保部为了将网络运行的效率与质量提高,依靠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的支持,制定了大量管理办法与规范,例如《辐射安全监管与监测工作年度考核办法》等,力求对辐射环境国控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科学性进行确保。
2 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存在的问题
2.1 监测机构职能定位不明
以省级监测机构为例,我国各省级监测机构现阶段的运作方式参考的是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的管理方式,承担监测环境的任务,急需提高技术水平。然而,目前我国一些省级环境监测机构还肩负着管理与监督的行政职能,这为其独立完成工作与监督提出了要求。技术职能与监督监察职能的交叉会带来监察的不利,权责的不明易扰乱监察机构的内部体系,严重影响到各项工作的完成质量。此外,若由同一角色执行上述两项职能,会加剧部门管理难度,辐射环境监测机构中财政与人员的不透明性也会加大,不利于长期稳定发展。
2.2 质量保证工作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辐射监测网络质保体系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各省站陆续通过了计量认证,部分省站亦获得了实验室认可,但是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较为欠缺,也不具备相应的监测人员执业认可制度,需进一步规范持证上岗。此外,系统的人员培训体系也尚未形成,辐射监测能力与人员素质均需得到提高。
2.3 队伍建设滞后
较之国际水平来说,我国环境监测人员的数量与质量组成均比较弱。虽然我国对辐射环境的重视日益加深,环境监测人员的队伍建设也有所深化,但是技术人员的大量增加与工程师、高级职称人员的极少增长体现了能力的断层。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专业性极强,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急需得到提升。
2.4 基层工作的工作能力不足
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落实以基层工作为基础,目前,我国基层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梯度性十分明显,各地区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对于基层组织来说,工作重点应是大型事故的监测、预防与控制以及日常环境监测。但是,很大一部分基层工作组织并未加强对事故应急演练的重视,这为日后的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在日常的监测中,部分地区的仪器与监测方法比较落后,有些监测人员欠缺数据分析能力,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于县级或地市级的监测机构中。
3 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的发展探索
3.1 加强法规建设,理顺机制
总结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各国家的辐射监测网络有一个相似点:政府牵头,网络机构与成员之间维持一定的稳定性。为了从源头上解决我国辐射环境监测机构中的各项问题,需加强法规建设,完善环境监测条例,通过法律体系对辐射监测工作的政府行为属性予以明确,确定环境监测机构的法律地位,这需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设置独立的监管与监测机构,既对“运动员”与“裁判员”角色同担的现象予以解决,正本清源,又对不同的激励机制进行实施,充分调动监测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二是通过监测资质管理的实施对市场化改革予以推进,监测机构资质管理制度的健全能够推动辐射监测机构资质认定工作的开展,通过建立监测人员职业资格认可制度,可以提升监测机构的监测资质,真正做到从源头上把关,对辐射监测技术服务市场加以规范。
3.2 健全监测质量监督机制,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针对没有国家基准的仪器或参数,应以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量值验证实验室的建设,用以验证国外监测机构与组织所提供的参考样品,填补国内空白。通过质控实验室的建设,开展量值溯源技术研究、质量控制活动策划等工作,落实质量控制。在质量标准化层面,要加大力度制定监测技术标准与规范,同时统一标准物质、标准装置与控制手段,提高样品的代表性与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建立起实验室标准物质配备技术标准。为完善与落实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制度,需对实验室的比对工作进行深化,通过经验反馈工作的开展对比对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予以完善;扩充比对项目与比对范围,进行主要辐射监测项目的覆盖,组织网络成员参与各项比对或能力验证活动;开展一系列质量控制活动,以丰富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应急与克服困难的能力。
3.3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培训机制
实施人才强站战略,建立起具有合理化结构、梯次衔接良好且高度重视自我素质提升的优秀人才队伍,使人员数量、素质同时满足先进辐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之需要。此外,在人员培训方面应加强入职培训与工作过程中的定期培训两部分内容,在入职之前,应进行工作流程的培训,提高人员的专业知识与素养,避免日后工作中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一培训工作可集中进行,要保证培训的强度。工作中的培训分为两种,一是理论培训,二是技术培训,两种培训均应渗透于日常工作中,保持监测人员工作的创新性与学习性。
4 结语
在未来的环境监测工作中,辐射环境监测将会越来越重要,随着我国一线工作人员与各学者重视程度的加深,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势必会实现大幅度的质量推进,环保系统辐射环境监测网络也一定能够提交更加客观、详实与准确的报告。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发展 问题 对策 分析
中图分类号:D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336-01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推行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种工业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这些工业企业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废气、废物等被大量的排入空气、河流、土壤中,严重污染了城市的自然环境,也给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了困难。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整体环境水平迅速下降,由于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也逐年攀升,所以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有待加强和提高。作为能够给城市提供准确环境信息的环境检测和治理技术,也逐渐成为了有关部门关注的重点,下文中笔者将主要就这方面谈谈如何加强和提高预防和治理污染的技术,从 现阶段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环境监测与质量技术实现长足发展的对策两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浅析。
1 现阶段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监测结果难以对环境质量做出全面的反映
要想对环境污染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处理措施,首先要详细的了解和掌握环境的实际情况,而这一切都要靠环境监测技术来实现,就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来看,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环境状况反馈的效果,主要表现为对于待测对象的污染指标的监测不够准确。同时,由于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受人力、财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导致监测过程中的我频次较低,所以无法得到较为详实的待测区的具体环境情况,更加无法监测出企业的排污状况。两外,我国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的重点主要侧重于各种单项污染指标的检测,对于全方位的环境状况描述还有待提高。
1.2 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手段落后
就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和治理的技术水平来说,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我国对于不同的污染物的检测要通过不同的采样分析才能完成,而且整个环境监测和治理活动缺乏系统性和制度性,一些器具和检测系统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因而也就无法同国际上的一些先进国家相提并论,无论是检测结果还是检测过程都相对落后。
1.3 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缺乏应急措施
所谓应急措施,就是指在环境监测和治理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对于突发污染状况的处理措施。就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来看,在这方面的建设还不够完善,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制度上都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成形的应急预案。这也就导致了我国现行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在采样分析的过程中,无法对现场动态做出及时的准确的反应,给突发污染的治理带来了不便。同时,由于我国地理位置跨度较大,自然环境多变,应急措施的不完善也会给环境监测的采样工作增加难度。
2 环境监测与质量技术实现长足发展的对策
上文中笔者对我国现行的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目前该技术存在的不足,下文中笔者将在此基础上谈谈如何加强我国的环境监测与治理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实现环境监测好治理的更好更快发展,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实施科学的环境监测
所谓实施科学的环境监测,就是要在环境状况监测的过程中制定合理的计划,采用科学的手段,以使得所测结果更加的趋近于待测区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为下一步的治理工作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依据。首先,要认真分析待测区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确定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选择该区内的出现频度高、危害大的污染进行重点监测,以准确描述待测区的污染特点;其次,要制定一个周期性、综合性强监测模式,以便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能全面掌握测区的受污染状况,对污染动态进行掌握有利于制定更加符合待测区的实际情况的治理方案;再次,从人体危害的角度,对污染物质和污染源进行分析,正确描述该污染对于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并对有毒物质进行重点监测和治理;最后,对所得的各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据监测数据背景进行相关性研究,做出有预见性、综合性的分析评价,并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比如水环境污染的治理中,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要吸取西方国家的教训,决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但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现实情况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要知道实现真正的统筹规划,有效控制新污染源的出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付出长期的努力。建立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模式,实行水量水质统一管理,健全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实行动态监测、区域联防。要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加强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当前,尤其要注意强化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管理,供水与需水统一管理,水量与水质统一管理。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保护,努力提高水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和保护水平。为了防治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引起的地面沉降,各级水利部门要认真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采补平衡分析,提出回灌规划,充分利用洪水及间隙期多余的水量,采取各种补给入渗技术回灌地下水,争取地下水早日恢复平衡,抑制地面沉降的发展。流域水环境监测网是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的尖兵与耳目,应该优先建设,先行发展。对跨界河流与重大污染事故实行动态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水环境信息。应加强省际边界水体的监测,积极开展跨省的污染联防。
2.2 明确环境监测与治理的标准化
要想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规范化中的支柱作用,首先应充分的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是环保部门进行管理的依据,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基础。随着环境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关注化学污染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到辐射等物理因素造成的危害。这种危害的监测需要环境监测工作来实现,从而为环保工作规范化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通过对现代环境监测、环境治理、采样制样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取其精华,对于存在缺陷的地方,积极进行改进。国家投入相应资金,完善环境监测与治理设备,缩小同发达国家间在环境监测、治理领域的差距,引用发达国家相应标准,作为标准的技术参照。
2.3 加强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测与治理
首先,明确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测与治理重点,快速确定突发环境事故的动态变化及具体处理措施。待处理结束之后,查明原因,总结相应事故处置经验并分类建档,构建环境事故应急体系并经常开展应急演练。其次,采用多种预警和应急手段,使用应急检测车等仪器,采用标准的采样与分析方法,配备经培训合格的技术人员,从而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环境事故处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预见性。最后,加强对自动化、便携式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指导行动,才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实现长足发展的必然出路。
3 总论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环境污染的愈演愈烈,使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责任,但是基于其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我们要实施积极的应对措施,使其环境保护的作用得到应有的发挥,最终实现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之际,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年街道城管、综治、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区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以及区城管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城管、综治、安全生产工作情况,部署今年工作任务。
下面,我代表街道党工委向大会报告工作。
一、*年街道城管、综治和安全生产工作的简要情况
*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区“*”规划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及区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街道上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强化基层基础,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有效地提高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确保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一)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1、以载体建设为抓手,市容秩序管理再上新台阶。积极组织全体街居力量,全力以赴开展“国卫”迎检复查、创全市二星级卫生街道以及区城管“优胜杯”竞赛等活动,成立了由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各条块工作任务,召开各种动员会、任务部署会、推进会20余次,挂横幅、出宣传橱窗(板报)、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次,与7个社区、辖区50多家单位签订工作责任状。全年新增财力100余万元,用于桂井、天一、平桥三个老小区及老墙门、没有物业的楼道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综合整治,共改造低洼地段管道200米,修补绿化面积500平方米,修补粉刷背街小巷20000余平方米,协助房管部门对老小区下水道进行疏通和修理,对清理出的楼道垃圾及时进行消杀处理。先后组织力量对偃月街、中营巷、月湖景区西岸沿街饭店、烟杂店、无证摊贩、夜宵摊点乱摆摊叫卖的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对2家店主、2名严重影响行政执法的临时摊点人员分别进行了依法依纪处理。同时加大对月湖菜场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拆除乱搭建物30余平方米,清理乱堆放垃圾20多处,清洗道路污面1000余平方米,疏通地下管道50余次计600米,使市场及周边环境有了较大改观。
2、以创新内涵管理为依托,城市管理“*模式”实现新发展。针对新形势下城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街道坚持严格执法与人性化服务并举,积极探索城管、公安、工商等部门综合执法的联动机制。积极推进市容秩序网格化目标管理、路段分级管理等试点工作,“大环卫、全覆盖、动态化”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机制切实得到巩固和加强,城管执法案件和暴力抗法事件呈逐年下降趋势,“文明城管”、“和谐城管”正深入人心。街道被命名为全市二星级卫生街道,第三次获得市容环境“优胜杯”奖项,连续9年实现“环境卫生管理看月湖”的工作目标。*年4月份,作为*区便民服务规范管理试点单位,街道坚持以民生为切入点,多次召开由物业、社区居委会、居民代表、便民业主参加的座谈会及听证会,积极灌输上级有关政策理念,注重对该项工作的行为引导,结合辖区实际,制定了《月湖街道便民服务摊点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两条原则”、严格“四道程序”、做到“三个统一”,将原先分布在各街头巷口的修补类民生服务项目统一纳入规范化管理,全力扭转辖区内部分路段“三乱”现象,创出了城市管理的一大特色,深受辖区居民的普遍欢迎,在全区有效推广。
3、以舆论氛围为先导,卫生健康意识得到新提高。街道爱卫会认真贯彻落实市、区两级爱卫会工作要求,以“国卫”迎检复查、创星级卫生街道以及第十九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为抓手,认真组织辖区单位、社区居委会开展以全民健身、除害防病、卫生保健、争做文明市民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各种有效载体进行全程式宣传发动,及时报道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动态及特色做法,提高辖区居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活动期间,街道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健康教育协会,均能在区爱卫会、区疾病防控中心的具体指导下,以辖区医院为依托,举办各类健康教育讲座15场,听课群众达800余人次,使居民掌握更多的健康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平桥、太阳等社区积极创办《平桥通讯》、《太阳采风》等载体配合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国卫”迎检复查和创全市二星级卫生街道期间,全体街居干部均能深入各社区、辖区单位以及重点路段进行宣传发动和上门服务,受到辖区有关单位的好评。在除害防病工作中,街道采取市场化、专业化手段,除害防病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同时,开展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针对春、秋两季流行病的多发期,街道健康协会、湖西卫生院及辖区的中、小学都及时开展针对性的专题卫生防病教育,减少了各类疾病在校园的传播。
4、以强化生态建设为手段,人居环境有了新改善。以生态环保工作目标责任书为基准点,以生态环保工作计划为目标,在区生态办、区环保分局的具体指导下,认真开展以创建环保模范单位、三产整治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开展饮食企业油水分离设施推广工作,共安装油水分离设施2套,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加强对辖区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的规范和指导,组织力量对辖区进行了详细排查,掌握到第一手资料,建立相关台账,完善管理措施;加强对非物业管理小区的绿化管理工作,做到了专人养护管理;积极开展春秋二季绿化植树活动以及绿化特色小区创建工作,共补种各种乔灌木4000余株,更新草坪500平米,新增绿地110平米;菱池小区通过了区绿化办的检查验收。此外,开展了以创建市卫生街道为主题的“创建文明一条街”、“辖区城管共建理事会”、“健康教育板报展”以及“非物业小区综合管理”等系列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创卫工作的落实,促进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的提高,辖区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平安综治工作切实得到加强
1、有效化解矛盾,辖区社会政治稳定。建立健全了综治、、调解、“110”四位一体的维稳工作体系,整合综治、、安监、调解等工作职能,不断加强规范化建设,确保了平安街道各项工作的有效运转。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基础作用,全年共受理上级交办件35件,处理并办结区长信箱8件,完成街道领导每月两次的群众接待日,共约访、接访来访群众24次,办结率均为100%;受理来电84件,接待来访128人次,受理并成功调解各类纠纷193件,调处成功率达100%。同时,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两级、调解功能,及时妥善处理了华侨饭店玻璃墙体光污染、银亿中央广场建设涉民利益、月湖菜市场噪音扰民、货的从业人员集体上访、菜场经营户集体罢市上访等一批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切实将大量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当地和基层。加强对归正人员的服务和管理,依托街道就业项目经理人制度,共为36名归正人员实现就业与再就业、17名归正人员办理了低保,帮教安置率达90%以上;加大对的防控力度,在全区率先制定《月湖街道检举揭发举报“”组织有功人员的办法》,并全力做好痴迷者思想转化工作。一年来辖区社会政治稳定,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和上杭、进京滋事事件,确保了辖区社会政治稳定。
2、夯实工作基础,社会治安成效显著。深化月湖景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制定了月湖景区区域整治综合实施方案,构建了“打、防、控、管”于一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形成以月湖景区治安防控为中心,向周边社区辐射的治安防控格局,有力地打击和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积极开展“无毒”社区、“无”社区创建活动,*年又有4个社区被*区委评为“无”社区;深化基层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日常检查考核和激励机制,平安信息员、三车管理员、护楼员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开展社区调解主任和调解员的业务能力专题培训,增强他们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得到提高;深化综治进企业工作,帮助并指导企业建立综治组织网络和工作台帐,使企业综治工作达到“六有“标准:即有专门领导小组、有具体办事人员、有相应科室门牌、有专群队伍网络、有基本规章制度、有相关台帐资料;平安校园、平安金融、平安医院等基层创安工作越来越扎实。积极探索新市民服务与管理方法与模式,确定阿林保姆单身公寓和维信综合市场为新市民服务与管理集中点,并进行了挂牌工作。*年街道辖区共发各类刑事案件854件,同比下降1.04%,两抢案件49件,同比下降7.55%,在社会治安状况日趋复杂的形势下,实现了辖区社会治安形势的持续好转。
3、加强宣传教育,平安建设氛围浓厚。以“法律进社区”、“综治进企业”、“安全生产活动月”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对居民群众的法制法规宣传教育。全年共举办各类法律咨询、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30余次,为民服务600余人次。*年5月份开展了《国务院条例》宣传周活动,共出黑板报7块,宣传栏14版;6月份在月湖公园举办“6.26”大型禁毒和反图片展,对市民进行了远离、反宣传教育,11月份发放《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1000余份,有效地提高了市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在“综治进企业”、“安全生产进单位”等工作中,街道与辖区60余家企业单位签订了综治工作责任书、责任书和安全生产责任书,进一步增强了与各单位间的联系,提高了辖区单位的治安防范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营造了辖区各单位参与平安大区建设的浓厚工作氛围。
4、加强监督管理,公共安全形势日趋良好。按照年初确定的“夯实基础、明确责任、注重监管、狠抓落实”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街道累计投入5.3万元用于安全生产工作,完善了社区的消防基础设施,提高了防范能力。建立了《月湖街道宁波市*区月湖街道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完善了《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重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预案分案;积极开展消防安全演练,*年5月份配合*区委统战部、安监局、消防大队在佛教圣地居士林开展宗教场所消防演练,9月份和11月份街道分别指导并配合宁波华侨豪生大酒店、中信大厦高层建筑的消防自救、灭火的演练,有效地提高了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公共消防隐患排查,对辖区公共聚集场所、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1200多家单位进行了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确定123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着重对石油大厦、建行大厦、外运大厦等7幢实施自主管理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调查,积极开展对辖区内的工业企业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监管力度,加强节假日安全生产检查、消防检查和烟花爆竹专项检查。一年来,未发生消防安全事故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继续保持了公共安全形势稳定好转的良好态势。
回顾一年来街道城管、综治和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效,主要是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体街居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得益于辖区所有单位的配合与支持,在此,我谨代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向奋战在平安建设工作一线的同志们,向长期给予我们工作大力关心和支持的辖区单位和居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城市管理理念还未能完全适应现代化中心城区发展的要求;城市管理难题还需进一步破解;各种社会矛盾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日益凸显,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基层基础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年街道城管、综治和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和省委“两创”战略的关键之年,也是市委提出的“狠抓落实之年”和“创新突破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迎来北京奥运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等重大盛事活动。为此,街道今年城管和平安综治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区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和区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主题,按照“营造一流现代服务环境”的目标,以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主线,抓住体制创新、精品打造和热点难点治理三大关键,着力完善社会管理和平安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市容环境管理水平,为全面建设和谐发展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创造有力条件。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优化民生环境,立足长效管理,务求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新提升
以建设“效能城管”、“和谐城管”和“营造一流现代服务环境”为目标,紧紧围绕“突击向长效、粗放向精细、单一向互动”三大转变,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不断提升市容环境常态管理水平,创造整洁优美、安全有序、服务便捷、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1、推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市容环境管理水平。以实施网格化目标管理和“数字城管”为契机,认真做好对辖区内所有城市部件的勘测普查、定位标图和数据录入工作,建成辖区全覆盖的现代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对辖区全覆盖无缝隙管理。不断完善城管、工商、公安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提高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推进路段分类管理工作,探索对便民服务摊点的长效管理。以集约化、网格化为依托,以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为牵引,加大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和重点路段的市容环境管理。进一步明晰和提升管理标准,优化管理流程,落实管理责任,不断巩固整治成果,提高动态保洁标准,扩大道路清洗范围,完善定点定人定岗、24小时巡查管理、错时管理等制度,消除市容管理“软肋”和卫生死角,创建一批城市管理精品和典范,不断提高市容常态管理水平。
2、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进一步夯实城市基层管理基础。按照“环境优美、外观整洁、安全有序、宜居宜业”建设的总要求,进一步整合城管、公安、工商、街居干部、党员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发挥舆论导向功能,加大城市管理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意识。营造“全民城管”、“人人保洁”的浓厚氛围。积极落实城管工作“公众参与”机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充分依托社区工作者和党员志愿者队伍,建立起以自治监督为主、执法保障为辅的城市管理模式。深化完善“城管理事会”、“城管进社区”、“党员志愿者”等活动载体和形式,坚持把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和服务群众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调动群众参与城管的热情。
3、加强生态街道建设,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加大宣传、教育和普及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企业经营者的生态环境意识。全面推行节能、减排、降耗、节水、再生资源利用、垃圾分类管理等工作,积极开展节能进楼宇、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深入推进生态社区建设。以街道爱卫会为龙头,继续抓好今年第二十个爱国卫生月活动的推广普及工作;认真做好“春、秋”二季和除害防病工作;认真落实区环境生态保护责任书的各项工作,积极开展“环保模范小区”、“节水社区”、“生态小区”的创建工作;继续做好辖区餐饮企业油烟及污水排放的管理与整治工作,使餐饮娱乐行业的油烟、污水、噪音排放量达到规定标准和要求。抓好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切实摸清辖区污染源底数;深化绿化特色小区的创建工作,提高辖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二)夯实基层基础,强化依法保障,切实提高新形势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
1、提高处置能力,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要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放在平安建设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两级调委会的功能,引导干部群众把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途径,使各类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增加群众的满意感;要进一步加强维稳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对社区治保主任、调解主任和专职调解员等队伍的业务培训,尤其要发挥平安信息员队伍的重要作用;将进一步健全反应灵敏的各类公共安全预警机制,多策并举的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和处置得力的应急机制。
2、树立和谐理念,构筑良好的治安环境。要进一步加强综治协会建设,积极开展综治进企业活动,最大限度调动辖区单位平安大区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治安防范意识和平安建设参与意识。进一步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以天一社区阿林保姆公寓为重点,努力探索新市民服务与管理新模式。加大对月湖景区治安防控中心建设的力度,不断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健全各项考核激励机制,调动月湖景区安保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切实发挥中心对周边的辐射效应,确保景区平安,提高市民休闲娱乐的安全感;要进一步整合护楼员、三车管理员力量,努力使二支队伍达成高效运转合力,为月湖平安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3、注重重心下移,不断强化平安建设的基础。要进一步深化街道综治中心建设,规范综治工作中心的各项工作机制,加强综治、司法、安全生产工作之间的配合与协调,更好地凝聚起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提高综治中心的办事效率。进一步强化治安防控、民主法治、矛盾化解、反、帮教安置、消防交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社区平安建设基础性工作,促进社区和谐安全;要以综治协会为抓手,以社区综治警务室为工作平台,协调、交流社区与物业的各项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物业创星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