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级课程总结

初级课程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初级课程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级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一、目的

1.1培养公司的内部讲师,累积各岗位的专业知识与经验。

1.2降低学习的成本,并使培训课程更加贴近员工的需要,突出务实性。

1.3培养员工的自我学习能力与中高层主管的教练技能。

二、 适用范围

能立多内部讲师

三、 内部讲师甄选

3.1讲师级别

基于内部兼职讲师在表达与讲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和控场与引导能力三个能力维度的强弱,分为四个等级:预备讲师>初级讲师>中级讲师>高级讲师

级别

表达与讲授能力

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

控场与引导能力

高级

表达精炼准确,讲授清晰,逻辑严谨

具备3小时及以上高级课程独立开发与设计能力

能够很好的引导课程培训现场

中级

语言表达十分流畅,讲授非常清晰

具备3小时及以上中级课程独立开发与设计能力

对整场课程能够有效互动

初级

语言表达流畅,讲授清晰

具备1-3小时初级课程独立开发与设计能力

具有一定的现场互动能力

预备

语言表达基本流畅

不限

不限

3.2讲师报名条件

3.2.1 报名形式:自愿报名、部门推荐、人事行政部邀请

3.2.2 报名申请:首次报名仅限预备讲师和初级讲师(经理及以上级别首次认证可从中级讲师开始)

要求

预备讲师

初级讲师

意愿

n  认同澳优文化,愿意长期在澳优发展

n  乐于分享知识和经验、技巧、方法论等

学历

n  大专及以上(事业部工作满2年视为学历符合)

资历

n  本岗位工作满半年

n  本岗位工作满1年

能力

n  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n  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n  具备一定的课件制作能力

3.2.3 报名条件:

3.3讲师资格审核

人事行政部对报名的候选人资质及能力进行审核考量,符合报名条件者可进入认证。

 3.4讲师认证

3.4.1直接认证

Ø  已通过国家/国际上权威培训机构讲师授权认证的,可直接认证;

Ø  已经获得澳优大学认证的讲师,可凭课程直接认证;

Ø  已有课程并经过青苗计划培训授课且学员评分>95分,可凭课程直接认证;

3.4.2培养认证

不符合直接认证条件的申请人,需参加TTT课程或授课3次以上且每次学员满意度评分高于90分。

3.5讲师级别认证

3.5.1预备讲师认证

预备讲师在首次试教环节,评审小组评分为80分及以上;

3.5.2初级讲师认证

初级讲师在首次试教环节,评审小组评分为85分及以上。

四、 讲师发展管理

讲师发展分为三条路径:晋级、休眠和取消讲师资格,由人事行政部在每年年中和年末进行综合各项评估确定。

4.1取消讲师资格

a. 一年度内3次课程满意度低于85分(预备讲师分享评分低于80分);

b. 一年度内2次(含2次)无故拒绝授课;

c. 课堂言行不端、与学员发生口角等有违讲师职业操守行为;

d. 向学员传播负能量,散播信息影响公司形象;

4.2休眠

一年内未授课将进入休眠期,休眠期间不享受讲师福利,休眠半年将自动取消讲师资格;

4.3晋级

4.3.1晋升条件

讲师级别

培训评估得分

累计课时

讲授课程数量

新开发课程

任现职级时长

初级

≥85

≥8

1门

——

——

中级

≥90

≥16

2门

1门中级课程

1年

高级

≥95

≥40

3门

1门高级课程

2年

4.3.2晋级考核

内部讲师晋级主要从培训课时、培训效果、培训考核、工作态度、课件开发五个方面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分布如下:

考核项目

培训课时

效果评估

培训考核

工作态度

课件开发

所占比重

15%

25%

20%

20%

20%

五、讲师激励管理

5.1讲师课酬激励

参与授课的内部讲师可享受相应级别课酬,由人事行政部按照标准月度核算发放。标准如下:

课时费/元

培训评估得分

预备/小时

初级/小时

中级/小时

高级/小时

<80

≥80

<85

≥85

<90

≥90

<95

≥95

40

50

80

100

160

200

240

300

5.2课程开发激励

课程开发激励分为传统面授课程与线上微课两个大类。面授课程或线上微课开发程度由人事行政部或总经办在第一次试教时综合判断予以确认,讲师完成两次面授课程的正式授课、培训评估得分达到标准;线上微课完成正式上线,由人事行政部统一发放课程开发激励。

5.2.1面授课程激励标准

开发程度

课时

激励标准/元

 初级

中级

高级

部分优化(需打磨美化)

≤3小时

300

500

800

>3小时

600

800

1000

全新开发(无需打磨可用)

≤3小时

800

1200

1600

>3小时

1500

2000

2500

5.2.2线上课程激励标准:时长要求4-6分钟

开发程度

激励标准/单位时段

完全自主开发

200元

六、 讲师的职责

6.1担任讲师者须总结和分享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6.2根据年度员工培训和发展需要,开发、实施和更新各类管理培训课程及技术培训课程;

6.3接受人事行政部安排的授课任务后,须按时上课,若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上课的应提前一周通知人事行政部相关负责人;

6.4根据培训需求变化、业务变化和技术改进主动更新授课资料。同事应积极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工作中与课程相关的案例,并提供给人事行政部作为课程资料的积累;

七、讲师的权利

7.1任职的内部讲师,在职位晋升和年度评先中可做绩效加分;

7.2讲师可优先参加由人事行政部推荐的外部公开课程、研讨会、协会等;

初级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级阶段;日语语法;教学模式

学习外语的根本目的是能够使用目标语言进行交流。无论是语言交流还是文字交流,都离不开语法现象的使用。在初级日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大学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大都包含专门的语法课。此外,在精读、泛读、听力、会话等其他课程中也难免涉及部分语法知识的讲解。在没有相应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语法的讲授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我国日语教育中一直采用了日本学校语法体系。近年来,随着对教学目的、教学法等方面的关注度的提高,加之日本国内也存在对学校语法体系的争论,我国日语教育领域也展现出尝试和探索更适合教学的语法体系的新气象。但除了探求新的语法体系本身,教学模式也有待继续革新。

当前日语教育更加重视交际能力,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虽有单位时间传授知识量大、整齐划一、便于教师讲解、适合人数多的课堂等优点,但已无法完全适应现在的注重培养能力的日语教学。那么,如何才能创造适应目前日语教育的语法教学模式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点进行考虑。

一、明确教学目的

语法教学是为了什么?在进行语法教学之前,有必要首先明确教学目的。不少高校或社会培训机构设有“一级语法”“四级语法”等针对过级考试的语法课程,其短期目的是提高过级率,但并非语法教学的根本目的。语法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使学生扎实掌握一门语言的规则,从而促进对该语言的理解与熟练应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科书陈旧、学生情况特殊性、学校要求等多方面原因,单纯为了教语法而教语法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这一现象容易导致学生被动、懒惰,一味等待教师灌输知识,机械性接受。教师也容易产生为完成课堂任务和教学量而讲解的情绪,不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常记语法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每课的教学又有每课的目的与任务,因此,在学习新课时,也应该根据课程情况明确各课的小目的,做到语法教学的根本目的与当前目的的结合。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带动学生主动学习。

二、区分轻重缓急

每种语法现象均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但并非所有语法现象都需要详细讲解分析。一则避免课堂枯燥无味,学生懒惰;二则避免主次不分,学生抓不住重点。日语教育并非日语语言学研究,特别是在初级阶段,对待不同类型的语法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即首先要根据学生学习程度、课文内容等实际情况判断所涉及语法的重要程度。结合启发式教学的形式,应该做到学生能通过已学知识和上下文脉能够理解的尽量少讲或不讲,无法理解的再详讲精练。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热情。

三、选择典型例句

在语法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解释固然必要,但例句的选择更为重要。例句的作用是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语法现象。例句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掌握情况。这里所说的“好”应该定义为“典型例句”,即最能体现该语法现象特点的例句。所谓语法现象的特点,既包含是接续法方面的特点,如有些句型前接形容动词时要用词干,也包含含义方面和习惯性用法方面的特点。另外,还应该包含使用场合方面的特点。即看到该例句就能想出大致是在什么场合使用的这句话。这一点尤为重要。必要时应该在例句前后加入一些文脉或讲解介绍。初级阶段的学生常会造出一些语法上没有错误,但不和逻辑或实际情况中不常使用的句子。其一点原因就是对语法现象的了解不够深入。而典型例句的提供与记忆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问题的频发。此外,教科书中所列的例句不一定都是典型例句,教师需要在备课过程中及时辨别补充。

四、引导学生总结

在传统语法教学方法中,常常是首先由教师介绍某一语法现象的接续法、含义以及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有关该语法各方面的详细情况,然后再给出例句,供学生消化所讲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不乏短时间内可以讲授大量内容的优势,但从长远角度来讲,并不是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语法现象、提高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学生容易产生被动接受、缺乏思考的习惯。如果将这一过程调换顺序,首先给出一些典型例句,启发学生去观察、发现并总结相关语法的形态、接续法、意义等,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小组讨论环节。当然,让学生总结后,教师的评价与补充说明也十分必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补充必要练习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巩固练习必不可少。练习题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替换练习、完成句子练习、翻译练习、会话练习等等。无论采用哪种练习形式,具体练习题的选择也应得到重视。补充必要练习的原则是求精。练习题要多方面反映所学语法知识的形态、接续、含义、使用习惯等特点。在精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再追求量的巩固。

综上所述,在初级阶段的日语教学过程中,语法教学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而语法的教学模式是关系到学生交流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认真思考教学模式,指导教学活动。在升入中高级阶段后,由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语法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他相应的模式。(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野田尚史.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ための日本語教育文法[M].くろしお出版.2007

[2]熊仁芳.基础阶段的语法教学方法初探—以日语专业一年级教学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02)

[3]冯立华.初、中级日语教育的指导方法[J].科教文汇.2007(11)

初级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JLPT国际日语三级 速成教学 实用

JLPT日本语能力测试又称国际日语考试,是日本国际教育协会及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于1984年建立的一套较为完整的考试评价体系,在我国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组织实施,最高一级,最低四级。JLPT 3级是建立在JLPT 4级之上的日语初级水平考试,其评定标准为:1.约300个日文汉字;2.约1500个日文单词;3.日语基本语法;4.能进行简单的日语会话;5.能读写简单的日文句子和简短的日语文章;6.学够150小时。

笔者从事在校大学生日语培训十余年,深感JLPT 3级课程150小时的教学时间与在校大学生课余丰富时间的冲突,分析了JLPT 4级与JLPT 3级知识难点的教学量,突出JLPT 3级的重点,探索出JLPT 3级21小时教学法。

一、 JLPT 3级是JLPT 4级的自然延伸

JLPT 4级是日语的入门水平,3级则完成了整个日语初步知识体系,以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人民教育出版社)初级上下册(老版)为例,相当于JLPT 4级水准的初级上册涵盖了:1.日语语音;2.名词句、动词句、疑问句、存在句四个常用句型及时态;3.动词的辞书形、连用形、未然形(ない形);4.形容词和形容动词的词尾变化及时态;5.提示助词“は”和九个格助词“が、の、を、に、へ、と、から(まで)、より、で”的语法功能;6.用言以及名词的“て形”和“た形”;7.使用名词、形容词、形容动词和动词普通体修饰名词的方法;8.形式体言“こと”和“の”的用法。

学生掌握了JLPT 4级的基本知识后,已经能够利用字典读写简单的日语句子和日语文章。而笔者仔细分析了相当与JLPT 3级水准的初级下册,多是JLPT 4级知识的延伸、重复和综合灵活运用。新增的知识有:1.动词的“可能形”、“意志形”和“定形”;2.“受身形(被动式)”、“使役式”、“命令式”(命令式极少使用);3.“尊敬语”和“语”。从中看出,3级知识的学习量比4级少,3级知识是4级知识的自然延伸,难度不大。因此,为了给在校大学生节省时间,可以适当压缩JLPT 3级课程的教学时间。

二、JLPT 3级课程速成教学的试行方案

以《标准日本语》初级下册(老版)为例。初级下册从第26课至49课共24篇课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把第26课至37课的12篇课文作为前部课程,把第38课至49课的12篇课文作为后部课程。每周授课一次,每次3小时。前部课程每次4篇课文,后部课程每次3篇课文。详述如下:

第一次:第26、27、28、29课。重点讲解第28课的“意志形”。

第二次:第30、31、32、33课。突出第32课“てある”的特点。

第三次:第34、35、36、37课。把第37课的“可能形”作为重点。

完成前部课程教学后,适当放缓教学节奏,进入每次讲解3篇课文的后部课程教学。

第四次:第38、39、40课。反复练习第40课的动词被动式。

第五次:第41、42、43课。反复练习第42课的动词使役式。

第六次:第44、45、46课。适当总结复习,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定形”“と、ば、たら、なら、ては(では)”的区别。

第七次:第47、48、49课。着重突出第47课“尊敬语”和第48课“语”的区别。布置作业时,让学生把这两课背诵并默写下来。

三、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适量布置作业。

由于每周上课一次,其余6天学生可按照自己的空闲时间完成作业,加深理解,求得熟练。

①每课句型抄写3遍,课文汉译日3遍。

②每课单词Ⅰ、Ⅱ各抄写3遍,练习Ⅰ、Ⅱ做在书上(书后有练习Ⅱ的答案)。

③授课老师课堂抽查放在第28课(意志形)、第40课(被动式)、第42课(使役式)、第47课(尊敬语)和第48课(语)。

④除课堂抽查学生教科书练习Ⅰ、Ⅱ完成情况外,作业要交给老师批改,并按百分制打分。

2.要求学生把第28、40、42、47、48课5篇重点课文熟练背诵。

3.复习时反复总结定形“と、ば、たら、なら、ては”的区别。

4.课程即将结束时,鼓励学生购买“电话日语”、“旅游日语”、“贸易日语”、“商务日语”、“白领日语”、“办公室日语”、“日语会话”、“常用生活日语”等单行本小册子。实践证明,JLPT 3级日语语法全面覆盖了以上单行本读物,可以引导学生迅速走向实用之路。

四、关于考试

1.建议考生购买一本JLPT 3级考试单词词汇表,背诵默写应考词汇。

2.网络下载或购买近几年的JLPT 3级全真题。考试时,单词100分、听力100分、阅读200分,满分400分。240分以上可取得合格证书。主要检查阅读部分能否取得160分,单词部分能否取得80分。如能取得,两项已达240分。听力部分不可能得零分,多听多练,得分越多越好。

初级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6-036-1

职教教育目前正在进行课程改革,构建“形成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技能和知识,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的。

球类植物修剪是中等职业学校园艺专业学生《绿化工》(初级)操作技能鉴定的必须考核的知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本部分知识没有专门的教材,需要老师贯彻职业教育的理念和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以及我校这部分学生现有的学识水平,进行授课内容、教案的设计。我尝试采用任务引领,做学一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必备的修剪技能和知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采用2分钟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该视频的内容主要是往届园艺专业学生修剪能手的操作过程以及有关符合修剪标准的产品。影片中学生娴熟的技能,特别是自己的学长有那么好的技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也使他们感到这个任务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是可以达到的。

2 布置工作任务

发下《绿化工》(初级)操作技能鉴定工作表以及评分标准,做到每位同学一份。老师采用5分钟简要说明评分标准。明确每组同学所要完成的任务与注意点。本次任课的是园艺专业,3人一组,其中一位同学担任组长,共有10小组。

3 完成任务

3.1 生命教育贯穿于整个操作过程的始终

当劳动工具即将发下之前,对全体同学进行生命教育。生命教育贯

穿于整个操作过程,包括后续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应有这样的理念。

发给每组同学一把大草剪和一份评分标准。然后带全体同学到校园园艺实训场所进行大叶黄杨球的修剪。

3.2 老师亲自操作演示,身教胜于言教

到了绿地,老师亲自操作3分钟,做到一边

示范一边讲解,明确要 点以及注意点。全体学生

围成一周,观看老师的展示。

3.3 根据要求学生操作,完成任务,进行打分。

学生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标准进行操作。

3.4 老师来回指导。

4 点 评

全体同学集合,老师对每组的产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与缺点以及

学习与改进的方面。然后每组组长上交评分表格。有老师与同学的评定总分决定结果。

5 宣布名次,分发小奖品。

6 分 析

教学设计中,以一次课(1课时)为例,遵循以下六个步骤来实施:

6.1 提出任务

首先是要选取合适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其次教师要给出详细的任务描述,让学生明确目标。最后可以对任务进行展示,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设计欲望,本次的球类修剪任务正好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6.2 分析任务

我在本次课中,采用事先准备的视频、老师的亲自操作演示以及老

师的来回指导,让学生明确任务的操作技巧。

6.3 尝试任务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组长的负责下,三人一组,相互讨论,摸索、尝试完成任务,发挥其团队精神。

6.4 问题与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学生的任务基本上初具规模。

7 总结回顾

初级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因此,本文通过对学习者的分析,在教学策略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与初级阶段学习者特点相符合的教学模式,结合综合课的突出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从而为更好地提升初级阶段学习者的汉语水平提供方法和策略。

 

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是学生全面学习汉语知识的起点,对学习者的汉语学习进程具有引导作用。汉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力求留给学生好的汉语学习氛围和印象,让学习者对汉语产生兴趣。同时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也应保证课堂环境、课堂氛围的活跃性,从而更好地带动学生学习汉语知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

 

一、对初级汉语水平的学习者的分析

 

具备初级汉语水平的学生根据学习汉语的时间长短可能处在不同的汉语学习阶段,但在语言层次上相差并不多。这些学习者具有不同的母语文化背景,有点学习者母语可能与汉语相类似,有的则相差悬殊。根据母语的迁移理论,教师必须重视这一点,并尽量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做好适当的安排。初级水平的学习者可能是零基础,也可能会简单的日常交际,还有的则是在听说读写方面有所欠缺。在触及学习者身上还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他们惧怕学习汉语,认为汉语难学,或者认为汉语枯燥乏味,这些都可能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阻碍学习者对汉语的学习,甚至会导致对汉文化的排斥。所以作为综合课,汉语教师应全面考虑,合理规划教学策略,为汉语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兼顾培养学生的各项汉语技能的同时,全方位提升学习者的汉语水平。

 

二、外国人汉语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语音语调不准确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交际汉语时,困扰他们的多数是汉语的语音方面。由于学习者可能来自不同的语言背景、不同的语系,其对汉语语音的接受能力并不是很强。

 

汉语的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相对于同一语系或语族的学习者来说,有些相似之处,但不同之处也是非常明显。对于其他外国学习者来说,就是比较困难的了。如有汉语闽南方言或客家方言的印尼、泰国等华裔学生虽或多或少保留着一些汉语的发音,但他们也经常讲韵母ü或以ü做韵头的韵母念成韵母i或以i做韵头的韵母。如把“女人”说成“拟人”等。日本学生则容易把zh,ch,sh念成j,q,x。如把“zá zhì”说成“já jì”。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常常把b-p,d-t等送气音与不送气音混淆。不同语言背景的外国人说汉语时在发音上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受其母语语言环境的影响,汉语的语音不准确的现象普遍存在。

 

对于外国人来说,汉语的“调”比“音”更难学。汉语的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其声调的抑扬顿挫不仅在韵律上为汉语增添色彩,还在表达意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外国人在声调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概括说来就是“上不去、下不来”。一声调值不够高;二声起点高,上不去;半三声发不好;四声降不下来。除此之外,外国人的母语的语调也为学习汉语语调带来了负迁移。每个词原本的声调在其母语的语调中被带得“走调了”,也就是我们常听见的洋腔洋调。

 

造成以上几个方面问题的原因大多来自母语的负迁移。面对与母语不尽相同的汉语,学习者来自母语的语音习惯会对汉语语音学习造成一定影响。除此之外,语音语调的不准确,也有一半的原因来自听力的影响。因为听得不准,对语言的辨析能力差,进而说得不准。发音不准确就会影响口语的表达,产生交际障碍,甚至造成误会。

 

2.词汇量不足

 

词汇量不足是人们说外语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初级阶段,由于学习时间较短,词汇量在大脑中可被调动的数量较少,因而会影响交际的合理性,形成“多此一举”或“不明所以”的表达。如想说“姥姥”时只能用“妈妈的妈妈”来代替。这种情况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学习的不断深入有所改变,词汇量也会逐步加大。书中指出,要扩大口语词汇量,一要记,二要练,三要用。对词语的记忆是必须的,但对词语的练习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在练习中才能掌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会用,能够将所学的词语运用到实际的交际中,才能不断巩固和提升。词汇量不足的原因除了本身对词语积累得少外,还可能是在学习词汇时,对“记、练、用”造成的间断,没有对其进行合理地组织和联系,从而不能对大脑中储存的词语进行合理运用,造成可用的词汇量不足。

 

3.句子不规范

 

外国人在进行汉语口头交际时,常出现句子不规范的现象,这属于语法的偏误问题。如在初级阶段,由于对汉语的基本句法结构掌握得不够,说话时容易颠三倒四,词序混乱。在中级阶段,学习者在表达上对结构简单的句子基本上没有问题,但对复杂一些的句子就会出现语序和虚词使用不当的现象,如“他起床得很早”等。对于出现这种交际现象,原因就是来自于学习者对汉语语法学习的偏误方面,其中不能忽视的仍是学习者母语的负迁移。

 

4.用词不当

 

对于外国人来说,汉语的口头表达除了语序方面出现问题,影响交际外,选用的交际词汇的不恰当也会对交际产生影响。在搭配方面,经常会出现类似“短的人”、“打足球”、“贵重的朋友”等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不当,动词与名词的搭配不当等情况。除了搭配不当,造成词语使用不当的原因还有对词语的混淆。对待同义词或在汉语中非同义但对应着相同译词的“同译词”,学生们更容易造成使用上的不当。

 

三、初级综合课的教学策略

 

1.词汇讲解

 

具备汉语初级水平的学习者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是较基础的,他们不太会用汉语来表达,在听和说上的能力比较弱,这时我们就应多多利用学习者视觉和触觉,让他们自主地将对他们来说抽象的汉语知识与具体的实物或模型相联系,这样有利于帮助他们在大脑中建立知识网。

 

在讲解生词时,一些实词的讲解可以通过实物和模型来辅助教学,使学生达到从看字到看物,从单向听讲到形象接触的转换。有些生词可以通过卡片,地图,水果蔬菜,实用工具等讲解,有些涉及文化的也同样可以用如粽子,剪纸,茶叶等来讲解。但在讲解时要注意的是,不只是让学生知道与这些实物相对应的汉语,还要让学生根据所涉及的课文及语言点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交际中。词汇讲解不能仅限讲解,可以根据一些实物和模型创造课文内和课文外的交际情景,不仅提升学生的听和写的能力,还要锻炼说和用的能力,在什么场合下使用什么样的语言进行交际,这是贯穿到语言教学整个过程的目标。

 

另外实物和模型对训练学生的反应也有很大帮助,教师可以在操练过程中使用道具,通过游戏或小组比赛的形式来训练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并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检测学生的发音是否标准,口语表达是否符合语法规范,汉字的识记是否到位等都有所检验,因此实物和模型可以多多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2.课堂讨论

 

在没有深入研究初级水平的综合课教学时,很多人都认为课堂讨论不适合在初级水平的学习者中进行,但通过分析一些前辈总结的经验,得出的结论是,初级水平可以进行课堂讨论,而且课堂讨论对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初级水平的课堂讨论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将需要讨论的内容分成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这样学习者才能通过讨论的形式合力完成一个个小的学习任务,从而锻炼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

 

初级阶段所进行的课堂讨论大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会他们生活汉语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则尤为重要。课堂讨论不是不能进行,而是要注意组织讨论的内容和形式。如在学习过自我介绍的表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介绍自己的家人。如果让学生们逐一进行口头介绍,不仅浪费时间,也会使课堂氛围变得不活跃,但将这一形式改成让学生们通过一张张家人的照片运用所学过的表达方式在小组内进行练习,首先就会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对于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来说,这也是一个了解大家并与打击交朋友的机会,其次也可以通过讨论锻炼充当“介绍者”的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其他“倾听者”对信息的记录能力,汉语的书写能力等,最后教师可以对讨论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试着写出关键词语或句子。这对初级水平的学习者来说,既锻炼了听说能力,又在读写方面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3.课后作业

 

在大多数人眼中,课后作业是汉语课堂的一个必要部分,但却很少有人重视课后作业的布置,不太重视课后作业的效果。初级汉语中,每课所学的生词较少,课文也普遍较短,因此教师经常会在课上就将所学的知识和书后的练习全部完成,这样留给学生的课后时间就会比较多,很多学生在课后无事可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尽量设计一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的课后作业,从而锻炼学生的能力。

 

四、总结

 

教师教授汉语,就是要让学生们感受到汉语的美妙之处,通过汉语自身的魅力来吸引他们学习。而初级汉语综合课就是引导学生兴趣的源头,将初级课程做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让他们自觉使用汉语,对汉语知识有一种渴求的态度,不断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为日后的汉语学习做铺垫。教师的引导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因此在教学策略的规划上,教师们要多用心考虑学习者的情况,无论是自身情况还是学习情况,都要重视起来,将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让学生们把所学的汉语知识充分地运用到日常交际中,逐渐获得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每个对外汉语教师最希望看到的,所以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对外汉语教师就要规划好教学策略,从教到管,从启发到运用,都要合理安排,对教学做出适当处理,这样才能形成更好的对外汉语课堂。

初级课程总结范文第6篇

“培训员工,赢得竞争”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彼得·圣吉在他的《第五项修炼》中提到:“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企业内部培训师就扮演着这样重要的角色。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每个企业都有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如何把企业本身的相关技术和内部的宝贵经验总结提炼出来,形成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播点,有效地传递给所有员工,同时把员工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变为企业的知识资本并很好地进行传承,形成企业内部的无形资产和竞争优势,是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内训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已成为企业培训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企业培训的基石和再生力量。本文以南京扬子石化的内训师培养项目为例,介绍内训师的培养步骤及方法,企业培训部门应该如何支持参与,以及对内训师的管理与考核。

一、内训师项目的准备工作

由于内训师可以帮助员工改善工作绩效及提高专业技能,有效传承企业相关技术和企业文化,因此受到公司管理层的支持,内训师培养项目组成并顺利启动。首先,对新的《内部讲师管理规定》进行宣讲,同时对即将进行的项目做了详尽的介绍,让大家明白:内训师是做什么的,公司为什么要建立内训师队伍,其对个人的好处有哪些,以及内训师选拔和培养的流程(图表1)。接着,根据公司的内部课程体系,明确了需要内训师开发和讲授的课题,如企业文化类、管理流程类、核心业务类、产品类等等。有了激励人心的宣传发动,有了政策的支撑,也明确了需要开发和讲授的课题,内训师培养项目进入到选人阶段——内训师的选拔。

二、内训师的选拔与培养

1.员工报名及初审

根据公司《内部讲师管理规定》,凡在管理及专业知识等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或特长,并愿意分享知识和经验,同时具有较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员工均可参加内部讲师的选拔。内训师选拔由各部门经理推荐或本人自荐,填写《内部讲师推荐(自荐)表》(图表2),经部门经理签字确认后报给人事行政部。

人事行政部初步审核后,组织报名人员进行面试评审,评审合格的,安排TTT(培训培训师)初级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培训,不合格则存档后备。

2.评审及授证

接受过TTT课程和专业课程培训后的候选人需要试讲,在规定时间内,候选人将申报的课程制作成PPT格式(核心内容不少于10张)提交给人事行政部。试讲以评审小组的形式进行,评审小组由至少5 位成员组成,包括人事行政部有关人员两名、提供TTT课程的顾问两名及一至三名未来学员。候选人进行20分钟的课程试讲,试讲的评审是基于之前接受过的《培训培训师》课程要求(图表3)的五部分内容对候选人进行打分和建议。

如果试讲人的评分达到或超过80分,候选人将正式获得认证并且将由公司评审小组颁发有公司老总签名的内部讲师证书,同时将认证的结果在公司布告栏上公布。此时,其作为内部讲师(初级)的身份得以确认。

4.内训师培养

(1)TTT培训:每年组织1-2次,主要内容:讲师基本技能技巧培训(如授课台风、肢体语言、互动等)。课程设计技巧(如何设计自己的课程,如何编写教案)。

(2)组织专项课题的培训:如演讲技巧、PPT制作、课件编写规范等。

(3)内训师例会:定期开展例会,分享、交流和学习,共同研发新课件。

5.内部讲师的成长路径

(1)内部讲师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纳入讲师队伍的人员即为初级。

(2)讲师级别的晋升:初级讲师满一年后,可以通过内部讲师级别评审挑战更高级别

(3)内部讲师评级机制:

晋级条件:原则上只允许逐级晋升,不可跳级,申请晋级的讲师需提前准备5-10分钟的述职PPT,核心内容体现授课方面的业绩。评审小组根据讲师以往授课表现和现场述职进行晋级评分(图表4),经成绩核算,达标者晋级,未达标者继续原级别。

三、内部讲师的使用和管理

一旦兼职教师通过认证,其授课才能变为公司的财产,成为公司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行政部经理及各个内部讲师的直接经理有责任关注讲师的进一步发展,以提高讲师本人的教授技巧及知识更新。

1.内部讲师的使用

(1)人事行政部根据年度培训计划统一安排内部讲师的授课计划,内部讲师有义务遵照执行,人事行政部定期抽查、评估与跟踪。

(2)内部讲师及其课程定期公布,培训时间和地点由人事行政部进行协调与安排。

(3)内部讲师必须参与课程的前期培训需求调研,开发设计课程有关的资料(如培训标准教材、辅助材料、案例及游戏、授课PPT 演示文档、试卷及标准答案等)使之标准化,并能定期改进以上资料。

(4)内部讲师以培训效果为导向,所需相关的、合理的培训资源可向人事行政部反馈申请(如必要教材的购买,场地、器材的配套等)。

(5)内部讲师需定期开发及维护所讲课程,及时更新相关数据及具有时效性的信息。

(6)培训后内部讲师有义务对学员进行跟踪或定期辅助学员制定培训后的行动改进计划。

内部讲师必须参与考后阅、评卷工作,后期培训跟进、答疑等工作,协助课程组织工作;对其他讲师的授课技巧、方法、案例、课程内容等提出改进建议;协助人事行政部完善公司培训课程体系。

2.内部讲师的管理

(1)档案管理。

内部讲师基本档案:内容包括讲师基本概况、专长、擅长课程、评审时间、评审成绩、等级等;

内部讲师课程档案:内容包括授课信息(时间、学员、课程等)、课件PPT,教案,培训效果评估等。

(2)学习及活动管理。

定期召开内训师例会,组织内部学习,分享和交流,并统计参与情况;利用邮件、公告栏、内训师年会等多种形式对内部讲师的精品课程进行宣传。

(3)保密管理。

内部讲师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公司涉密课件、数据、流程、工艺等内容。

(4)资格复审。

内部讲师将每年接受其任职资格的复审。如果1年内有3次课程的现场效果评估(图表5)低于70分,或内训师年度考核分低于中等水平,需提交给人事行政部书面的改进计划。如果在接下来的授课中仍无进展,初级内部讲师需重新做认证,中高级的内部讲师则降级使用。

初级课程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一体化 应用型会计人才

[作者简介]邵丽(1978- ),女,辽宁沈阳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审计教研室主任,讲师、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审计学、高职教育;史新浩(1970- ),男,山东莱西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学、高职教育。(山东 潍坊 26101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任务驱动’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史新浩,项目编号:200948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50-02

一、引言

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会计人才资源总量增长40%,会计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80%,高、中、低级会计人才比例达到10︰40︰50。这一发展规划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发展空间。规划特别强调,推动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应用型会计人才是指能够将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会计工作实践的专门人才。①这对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职院校,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应当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教而不做不是真教,学而不做不是真学,要教学做合一。②本文在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体现专业核心能力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了“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对其改革效果进行了总结。“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全国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主要贡献。

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长期以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可谓灌输之功十居七八,而启运之功十不得二三。这客观上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对专业实践技能的有效训练,制约着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结果是教师不满意、学生没收获。

2.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训练不同步。传统上,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的,理论课程开设在先,实践课程开设在后。以笔者所在学校改革之前的课程为例,“会计基础”在第一学期先进行理论讲授,学期末进行一周的“会计基础仿真实训”。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没有同步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而学生在进行集中实训时又忘了理论知识。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专业教师发现这种“学做不一”“学做分离”的模式已不适应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3.教学目标与证书考取目标不配合。许多职业院校的常规教学和职业资格证书考取之间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课程教学目标与证书获取目标不能形成合力。课程教学仅仅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没有考虑和兼顾证书考试科目的内容要求。为了学生参加证书考试,还要组织专门的辅导,增大了日常工作量。实际上,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会计专业教学应当把证书考核项目和要求纳入课程标准,将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结合起来。

三、“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高职会计专业应当培养学生具备以下核心专业能力:(1)会计基本核算能力;(2)会计实务处理能力;(3)成本核算与分析能力;(4)税务核算与申报能力;(5)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能力;(6)会计软件操作能力等。能够体现和培养上述核心专业能力的课程包括:会计基础、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基础仿真实训、会计岗位仿真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税务会计实训、会计综合仿真实训等十门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下,上述课程都是独立开设的,无法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初级课程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听力练习;微技能

听力课,通过训练学生听觉器官的灵敏度,吸收尽可能多的语言要素作为经验成分储存在大脑中,利用听觉器官完成对言语信息的接收和解码,最终实现语言的终极目标——交际的课程。因此,必须注重实践性,将“可懂输入”信息转变为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吸收,最终达到“学以致用”。如何将吸收的语言要素转换为一种技能,使交际变得通畅,这就需要不断的练习。听力训练的重点是要提高学生的听力微技能。

一、听力微技能

所谓微技能,是指在听的过程中采取许多认知技巧和具体的技能以帮助理解,而这许多技巧和技能最终组成了听的能力。它是对单项技能的进一步拆分。学者们对听力训练微技能有不同的界定。章兼中(1993)将其归纳为预估、猜测、抓主题大意、抓特定细节、辨认语段标记,推断说话人态度等六个方面的能力;杨惠元(1996)将其归纳为辨别分析、记忆储存、联想猜测、快速反应、边听边记、听后模仿、检索监听、概括总结等八个板块的能力。还有其他学者的不同见解,例如跳跃障碍,抓关键词语,掌握关键信息的能力,对句法结构形式及其意义的领会能力和义群理解、语流切分的能力等。

二、初级听力练习中的微技能训练

汉语学习者因语音水平的不同,各阶段所需训练的微技能也有差异。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一切从零开始,很多技能只能在一步步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养成,不能一蹴而就。对于一个刚接触陌生语言系统的初学者来说,除了掌握基本的语言要素和语言知识外,每节课堂中教师也需有意识的增加一些听力微技能训练,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此笔者以听力练习题型为题,从多家观点着眼,对初级听力练习题型中涉及的微技能训练做阐述和说明。

(一)语音训练

1.写出你听到的声母(韵母或音节)

这种练习主要训练学生的听音辨音、辨别分析能力。其中涉及音近音误听等内容,包括送气与否,发音方法相同而发音部位不同的音,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不同的音等。例如“b和p”的误听,“in和ing”的误听,还有“j、q、x”、“z、c、s”的误听等。

2.选出你听到的声母(韵母或音节)

此类练习训练学生的听音辨音、辨别分析、快速反应能力。将接收的信息快速储存在大脑中,不仅需要学生听清还需要辨别是哪一个声母、韵母,声调,组成了哪一个音节,然后根据听到音节之后大脑中给出的反应从所给选项中快速做出选择。对于外国学生尤其是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训练很有必要,大量的同音词、近音词的存在给听音辨音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例如学生将bái听成pái,将chèn听成chèng等。

3.听录音,和听到的声母(韵母、音节)一样的划√

该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辨音辩调、辨别分析、快速反应能力。首先需要对听到的音节辨别分析,然后对所给的选项进行判断。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辨调不准,最终判别错误。

4.标声调及辨别声调

此练习主要训练学生辨调能力。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最难的就是发音,四声总是难以区分,因此必须加强声调的练习,尤其是二声、三声、轻声和变调的区分。在标记基础之上增加声调辨别,增加了难度。

5.听录音,看音节,给有错的音节改错

这类练习主要培养学生辨音辨调、辨别分析、记忆存储能力。需要学生整合所学,对语言规则有完整清楚的了解才能准确的完成练习。

(二)词句方面(课文相关方面)

1.边听边填空

此练习主要训练学生边听边记、联想猜测、记忆存储能力。填空的部分都是生词,包括时间、地点、主题、观点、人名、数字等。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能填出空白内容,逐渐了养成记录重点、要点的习惯。也有学生未能听清语音材料,却能给出正确答案,其依据的是由前后的关系及整段语音的内容联想猜测而出,一定程度上也训练了学生的联想猜测能力。例如:现在教师的 很高, 也很稳定,挺适合女孩子的。

2.回答问题

该练习主要训练学生快速反应、抓主体大意、抓特定细节、概括总结、义群理解、切分语流、记忆储存能力。问题里包含的内容林林总总,有些涉及快速回答,要求学生在限时间内完成练习;有些涉及的是语音材料中的某个细节,训练学生抓特定细节的能力;有些涉及的是整段材料的主旨,训练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有些是开放性问答,是对语音材料的扩展,需要学生用学过的内容自己概括或者描述,在言语储存的基础上对学生有更高的要求。例如谈谈自己国家与中国某些文化方面的不同。

3.写下听到的句子

此练习主要训练学生的听音辨调、边听边记、抓关键词语、语流切分能力。对于初级的学生来说,尤其是听力课,此题主要是训练学生是否准确的获得了信息,因此不要求学生一定写汉字,可以写拼音。但如果学生不能准确的辨别出音节,不能准确的理解义群并进行切分,未能听到关键词语,最终所理解的信息必然受到影响。

4.复述课文

该练习主要训练学生边听边记、概括总结、联想、记忆储存、听后模仿能力。难度较高,需要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完成练习之前必须做足准备,当学生顺利完成练习的时候,也训练了多方面的能力。

综上所述,听力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听力微技能的培养需要不断的练习。每种练习题型都有其特定的微技能训练目的,教师在操练的过程中带着这种意识,引导学生培养听力微技能。假以时日,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定会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合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4]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5]李泉主编.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