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后感受总结

课后感受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课后感受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后感受总结范文第1篇

1.读准声母b、p,能正确熟练地书写。

2.学习拼音音节,能准确拼音b、p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感受学拼音的乐趣。

重点难点

学习拼读音节。

教学准备

拼音示教板,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5)

1.认读卡片b、p。

2.回忆b、p的发音方法。

二、学习拼音方法(20)

1.认识音节。以b-ɑbɑ为例,声母b和韵母ɑ碰出了音节bɑ。

2.学习拼音方法。

(1)结合介绍拼读方法,老师作拼拼读示范,并用口诀总结拼读要领。

(2)老师教读。

(3)学生练读。

(4)教师检查。

3.用以上方法练习其它音节。

充分利用卡片,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如:找朋友、打电话、摘苹果、争奖章等。教师注意点拨,将发音方法韵含其中。

三、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连连”(10)

1.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老师以一组为例,点拨带调音节的拼读方法。

3.学生尝试拼读,老师相机指导。

4.完成连一连,再次练读。

四、巩固练习(5)

学生重新拼读学过的音节。

五、布置作业(5)

抄写本节课学的音节。

板书设计

b-ɑbɑp-upu

bɑbopɑpo

课后感受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文电影;英语教学;语言学习

一、电影用于英语教学的优越性

1.培养语感、提高听说能力。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某种天赋,人类天生就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即使不经过学习也可以判断出句子的正误。这就是语感。但是,就我国目前教育现状来看,高校教育资源有限,学生与外教直接交流的机会很少,一般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即使偶尔有与外教见面的机会,因为长期缺乏听说方面的练习,以至于与人当面交流困难,再加上心理紧张,于是,他们很少主动与外国人进行互动对话。越是害怕交流,越会缺乏语感,以至于恶性循环。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听说能力是不现实的,这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是一个由少到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语言只有在使用中才会有生命力,才是一门“活”语言。根据语言习得理论,人类不论学习自己的母语还是其他外语,都是从大量的听到模仿发音直到说出真正的话语。运用英文原声电影在课堂上以视觉效果带动听说训练,使学生在浓厚的英文环境中自主、自发的开口模拟练习,可以达到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逐步提高听说能力的目的。

2.扩充学生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的过程也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学生在理解某些英语语句的时候存在一些困难。比如:西方人说话喜欢开门见山,而中国人习惯语言含蓄。所以,了解一些西方文化对于英语学习者更好的掌握、运用语言是十分必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英文原声电影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它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英语民族的文化。通过观看电影,学生可以了解西方的社会现实、历史事件、文化背景、社会风俗、人物的思维方式等各方面,更加有利于理解语言。再加之英文原声电影中,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调,为与外国人更好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3.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来看,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是应付四、六级考试、考研及涉外秘书证等各种考试,而对英语本身的兴趣不高,甚至是迫于压力才学习英语的。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才学习英语,那么学习的过程是痛苦的、学习的效果也不会十分理想。造成学生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的一个原因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英语听说课堂里,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做题,然后教师讲解。这样的听力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和应试技巧,却不能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以致其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此外,由于课堂气氛沉闷、教学的程式化和重复性使学习者缺乏兴趣。没有了兴趣,也就没有了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大的动力。电影以其直观的表现手法、丰富的内容和艺术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注意力,为了能理解剧情,学生会积极积累日常用语,由“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

二、电影用于英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如上所述,运用电影教学有很多优点,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教师必须注意一些问题,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课前准备。

教师能否在众多的英美原声电影里挑选出优秀的、适合自己学生英语水平的影片将直接决定着电影教学的成败。因此,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挑选出影片。首先,在语言方面坚持由简入难的原则。英语毕竟是门与我们汉语相差很远的西方语言,即使是对于已经学习了十来年英语的大学生来说,能听懂电影中的日常交际用语也绝非容易之事。如果教师不注意控制电影语言的难易程度,选取的电影过多的出现生僻词、俚语和一些中国人难以理解的说话方式,那么学生就会对通过电影学习英语的方式失去兴趣,把课上看电影当作一种轻松的课堂娱乐,听不懂就干脆放弃,靠画面来理解电影情节,如果有中文字幕的话,绝大部分同学会通过阅读字幕来观看电影。其次,在情节方面要尽量简单。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常常利用蒙太奇等艺术手法来表现情节,这就会给观众理解造成障碍。英文电影用于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英语听说的能力,而非是欣赏艺术。所以,要选取情节简单、线索明确、人物不太多的电影来让学生欣赏。

2.课堂组织。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大学生尤其是理科学生对于西方历史缺乏了解,教师在进行电影放映之前,有必要把相关的背景、人物、主线等知识有选择性的给学生做介绍,以利于学生把精力集中于电影的语言而非情节上面。电影对话十分的地道和口语化,其中许多表达和俚语是我们不熟悉的,教师要在放片前把它们事先教授给学生,会很好的帮助学生去理解影片,并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些词汇加以学习和巩固。此外,要精看与泛看结合。泛看影片,使学生更多地感受电影的文化艺术氛围、了解文化背景、适应各种会话人物的语言。精看影片,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对所学语言达到认知与应用同步地上升。

课后感受总结范文第3篇

【关 键 词】反思;体育;积累;专业成长

任何学科的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体育反思也是如此。然而我们大部分体育老师对于教学反思的认识比较片面,教学反思仅仅体现在课后的感受,认为体育教学反思并非学习,或是认为体育教学反思就是自我反思、体育教学反思就是教后感。及时的课后总结和反思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更为重要,对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因此,反思,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广大教师的重视。

一、反思中积累 积累中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教学过程+ 反思”的成长公式。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我们都可从中得到一个结论:反思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

课后反思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课后反思是一种对教学过程的自我回味,它既记录着曾经的失败,也见证了教师洒下的汗水。反思中,蕴含着自我诊测和自我提升的功效。因此,我们要将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记得笔者在一次的公开课上,教学的是“直退后滚翻”的内容。学习中,教师的讲解很到位,学生练习的参与兴致也很高。可是,到了让学生分组训练时,学生兴趣高涨,个各争先恐后,挤成一团,场面特别混乱,课堂近乎失控。笔者很是尴尬,下课后大声训斥学生不配合,煞了课堂的“风景”。其实,这样情形在平时的教学中是经常遇到的,当学生的热情被激发起来后,为了避免活动过程中的混乱和无序,教师必须及时调节和控制学生的情绪,这样才不会导致“乱成一锅粥”的情形。最后总结出,是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缺乏这方面经验的总结和积累,遇到这种情况手足无措,结果造成课堂局面的失控,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

课后反思有利于教学经验的升华。进行课后反思,可以将平时教学中的点滴感受及时总结、升华,上升为经验。它能使教师在形象、直观、具体地教学中发现长处,摒弃短处,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重新审视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如耐久跑教学,历来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令体育教师感到棘手的教学项目。因此我在进行耐久跑的教学时发现,如果让学生在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中进行练习,学生的兴趣便很浓厚,运动的持久性也变得很强。于是,我将这一发现进行了整理、完善,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多次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自己也收获了一定的心得。

反思有利于提升学校体育工作的科研能力。体育教师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心得,但是教师如果对这些经验不善于总结,提炼,这些宝贵的心得只能停留在浅层的经验上。而如果教师在平时做个有心人,注重对经验的积累,能及时将其上升为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则会大幅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比如,我们在平时体育教学中发现,体育课堂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利用其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还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于是就提出了德育体育,通过在体育课堂渗透德育内容,不仅发挥了体育课堂的德育效果,还有效地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益。如果教师不注重对这些经验加以归纳,那么将会有更多有价值的东西不能得到推广和运用,从而造成一种资源的浪费。

二、反思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它既是学生获取体验,不断发展自己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提升的过程。因此,教师有效地进行反思,才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重视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不强,评价水平也较低,他们更多的是依靠教师对其进行评价。因此,体育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他评,将其与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建立良性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使教师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完善和改进自己。

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写课后反思是为了发现课的长处,总结课堂教学中的缺陷,以求更大的进步,千万不能将它流于形式或将其看做负担。相反,教师更应将其视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一种心灵感悟的记录。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记录问题时要言之有据、客观真实,切忌东拉西扯,言之无物。另外,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对待课堂中的亮点和缺失。

比如在体育课时,因为防护措施的不当导致了学生的意外伤害,教师就应客观实在的反思自己的失误,只有充分认识到问题存在的根源,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纠正,避免重复发生;反之,对存在的失误回避或轻描淡写,不但对其经验的积累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毫无意义,而且更易导致类似事件的发生。

建立反思档案。定期重温和整理反思档案,一方面可以让教师汲取以往课堂上的得失,及时补救,另一方面,更能使教师练就发现的慧眼,从而使教师捕获每一节课的闪光点和不足。因而,适时回味,不断总结反思档案,意义重大。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的真正内涵,这也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源。体育教学反思可以是教师的个人反思,也可以是集体反思,可以是自己教学常态工作的后续,也可以是优质公开学习后的经验总结、学习体会……有人说:“一个人工作20 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 次重复。”可见,没有反思,就没有感悟;没有反思,就没有发展,没有反思,就没有升华。在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入的教学过程中,作为认知过程中的探索者和思想者的教师,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反思的地方,只能坚持、一如既往的继续,经常利用教学实践及时思考,有效反思,才会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成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刘加霞等.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J]

课后感受总结范文第4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鉴赏文章,画出直接描写海燕形象的语句,体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学生交流自主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快速浏览课文,体会对比、烘托手法及侧面描写的作用,在网络平台讨论区质疑问难,师生讨论探究,解决疑难,完成达标检测及拓展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海燕所象征的勇敢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暴风雨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象征、对比的写作手法与其他修辞手法,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难点:学会分析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领会运用对比突出主题形象的写作手法,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阅读、鉴赏散文诗的能力。

教学过程

泛读——交流读后感受

学生通过观看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海燕》课程页面后交流读后感。课前组织学生在网络平台讨论区上传阅读后的问题,并通过讨论回帖解答疑难。课上解决学生无法解答的疑难点即写作艺术手法。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交流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整节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以及铺垫。不忿不悱,不启不发,针对学生的阅读感悟和疑难问题,有的放矢,集中解决问题。

精读—— 剖析表现手法

学生分场景朗读课文,在网络平台讨论区完成表格填写,找到直接描写海燕形象以及其他动物的关键词,分析对比、烘托等写作手法。总结概括海燕的形象特点,完成选择题,并通过朗读体会多种艺术手法的作用。

设计意图: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视频播放工具,将需要呈现在网络平台上的配乐朗诵播放出示,给学生以神秘感,调动视听感官,使学习手段多样化,创设本节课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解读——品析修辞手法

学生先在网络平台讨论区上讨论,最后派代表到白板前示范讲解。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相关网络教学平台页面;借助屏幕批注,使用书写笔、橡皮擦修正功能,突出重点 ;交互式电子白板翻页方便快捷,便于配合讲解;交替使用荧光笔、批注、 橡皮擦、调整笔色、调整宽度和线形等几个功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乐趣,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

设计意图:网络平台讨论区给学生提供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更好地掌握、运用了所学内容,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赏读——鉴赏同类美文

阅读高尔基的《鹰之歌》,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在讨论区回帖分析其写作手法。

设计意图:在平台中,设计一个讨论区,其中有三个不同的话题,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同一时间内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了训练,还可以学生间、师生间互相回复,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多项思维的交流碰撞,真正做到了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自测——考查学习收获

1. 组织学生在网络平台讨论区为自己出题,考查自己并考查同学。

2.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样做呢? 试就这个话题,与同学交流想法。

拓展——实践写作手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值得赞颂的事物,如小草、树根、春蚕等,请你展开联想,运用象征、对比等手法写一段话,赞颂生活中你喜欢的一种事物(100字左右)。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实践写作手法。作业上传到网络平台,实现课后的延伸与拓展。

教学反思

网络教学平台在《海燕》这节语文课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课堂限制,全面优化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过程,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促进了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应用。

1. 优化课前教与学的模式

(1)预习元素多样化,保留生成资源。

预习是整个学习过程的起点,简单地让学生去预习教材,存在着预习效率低、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等缺陷。本节课中,我利用网络平台在预习内容和方式上做了突破,整合了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让学生的自主预习有的放矢,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情感特点。

(2)预习问题明晰,掌握学生自学情况。

在呈现预习资源的同时,我还设计了该学习指导的附加检测题和网上讨论话题,通过预习测验结果和学生讨论的内容掌握学生自学情况,进而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分析《海燕》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制定教学目标更加有效。

通过网络平台在线调查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组织学生互相解答疑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课上集中解决学生之间难以解答的问题,为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做好充分准备。

2. 优化课中教与学的模式

(1)营造氛围,创设情境。

本节课在网络教室进行,充分利用平台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反馈及时的优势,创设本节课的学习氛围和情境,将学生调动到昂扬奋发的状态之中。在本节课中,我使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嵌入视频、播放音乐、批注、荧光笔、橡皮擦等功能。从学生的达标率来看这几种功能的结合使用非常合理,而且我在课前花大量时间搜集筛选的教学资源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资源共享,充分交流。

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反馈及时的优势,实现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每个学生都能在平台讨论区发言,每个学生的发言都能记录在网络平台上,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很大提高。尤其是视频嵌入功能和批注功能,既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延展,又让学生们轻松地回忆了本节课的学习文本,克服了普通教室上课的局限。

(3)自我检测,及时反馈。

本节课学生们在讨论区所拟写的自测题通过上传,都能立刻直观地呈现,便于教师了解每个学生完成的速度和质量,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解答疑难,自评自改,互评互改,这也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同时,网络平台便于保留生成性资源,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学生可以在家复习回顾整个上课流程,对同学的习作做出点评;教师也可以随时回顾学生上课所反映的情况,提高课堂效率。

3. 优化课后教与学的模式

课后感受总结范文第5篇

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层。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是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保障。所以,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层,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层次。比如,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即:A层属于优等生,B层属于中等生,C层属于学困生。

其次,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目标后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这对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分成不同的层次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例如,在教学《2、5、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成了下面几个层次,即:

C层:识记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偶数还是奇数,识记2、5、3的倍数特征。

B层:在C层的基础上,能够自主地总结出2、5、3倍数的特征。

A层:在B层的基础上,自主经历2、5、3倍数的探究过程,能够准确、快速地找出2、5、3的倍数,学会灵活应用归纳总结法。

三个层次的难度逐一增加,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体会到成功完成任务后的喜悦之情。

再次,对教学方法进行分层。还以教学《2、5、3的倍数的特征》为例,我们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分层:

C层:选择的是讲授法,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目标。

B层:选择的是小组教学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中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D层:选择的是自主教学法,组织学生对2、5、3的倍数进行分析,自主找出其特征,以掌握目标。

不同的教学方法的选择,给学生搭建不同的学习平台,目的就是要在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同时,确保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

最后,我们还要对课后练习、课堂评价等环境进行分层,在此不再进行详细介绍。但是,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认识到因材施教的作用,要借助分层教学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发展。

课后感受总结范文第6篇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知

在初步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要注重提出初读要求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阅读效率。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课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而采用图片展示、话题讨论、诗歌朗诵、故事等方式进行,导入新课后教师要及时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初步阅读感知。

以《幸福是什么》的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板书”幸福”,(学生齐读)关于幸福,我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识,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语的?(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回答)通过这样的情境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来谈论幸福,初步感知幸福,然后教师过渡:是呀,在你们的眼中幸福是儿时手中的泡泡,是与伙伴的嬉戏,是妈妈的香吻,幸福到底是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讨去“幸福”这个话题。在初读阶段,教师所提问题要紧扣文本的主要内容进行,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本内容。如在该课时中教师给出的要求可为: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那些内容?最终明白了幸福是什么?学生阅读后引导小组对文本的主要内容进行概况。

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初读了解了文本的大致内容后,接下来教师则需要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到段落中进行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根据相应的段落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但需要注意的是问题不宜太多,要紧扣文本内容提出。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进行指导,给予点拨,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以《夜莺的歌声》的第一段的教学为例,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在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来引导学生对整个段落进行概况。然后根据句子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学生讨论时教师进行点拨,当大多数学生遇到相同的问题时,教师进行精讲释疑。

三、课后实践,丰富学生感悟体验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课内阅读,而对课后阅读拓展则较为忽视。其实,高段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课内阅读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而组织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读书会、故事会;也可让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写读后感;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如辩论、主题班会等实践活动。但在课后拓展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要引导学生带着明确的阅读任务进行课外阅读。小学生正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通过自主的阅读活动,除了吸纳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文化、思想、科学等领域的大量信息外,也要对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思维加工。另外,还要学习阅读材料中典范的语言模式,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读书,他们就有了明确的猎取对象。教者再指导他们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书与社会实践结合,每次阅读也就容易在思想认识、思维方式、语言积累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

课后感受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上课+讲座” 美术教研 互助式

有什么样的学科教研内容与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教研成效。精心设计教研内容与合理应用教研活动形式,这将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基层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新实践的领悟力与应用力。

作为一名青年美术教师,笔者对南汇区美术学科教研模式――教研员“上课+讲座”互助式美术教研模式深受感触。“上课+讲座”互助式美术教研,有效地帮助基层教师进一步领悟新课程新理念,更好地掌握运用先进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参与教研员“上课+讲座”互助式美术教研活动的感受,向大家谈一下“上课+讲座”互助式教研的具体操作步骤及其价值趋向。

一、什么是教研员“上课+讲座”互助式教研

教研员“上课+讲座”互助式教研,是指学科教研员借助于基层教师在美术新教材教学中所暴露的各种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系统归类、科学整理,从而独自设计出具有针对性、攻克性、实效性的教研培训教材,有机结合学科教研活动,采用研训一体化的培训方式,系列性、计划性、目标性的给基层教师进行上课示范、说课示范,同时,及时收集、倾听教师的听课感受、说课感受,将教师的活动感受,作为教研员讲座的重要内容依据,从而作解答式、解惑式的讲座,从具象的教学实践和抽象的思想理念上进行演绎与诠释,使感性化的教学行为条理化、理性化,使理性化的教学思想具象化,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研方式,有效促进了基层美术教师对美术新课程新理念新实践的感悟与应用。

二、教研员“上课+讲座”互助式教研的基本操作步骤

“上课+讲座”互助式教研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教研活动过程,它需要经过如下五个阶段。

1.教研员捕捉信息与处理信息

教研员深入基层,亲近教师,收集、捕捉教学问题信息,然后,对收集到的问题信息进行理性思考,分析研究,加以归类、整理,形成问题信息库。

2.教研员编写针对性、攻克性的培训教材

教研员针对不同教学问题的表现特征、形成的根源,编写攻克性的教材。

3.教研员直观示范,教师自主感悟

教研员按照教师的认识规律,接受进程,结合研训一体化的教研活动模式,系列性、阶段性、计划性地由教研员亲自给基层教师上课示范,让教师亲临感受,在自主性、直观性的听课中,体验先进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教研员倾听、整理教师的课后感受信息

教研员要提供教师课后的交流时空,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整理归纳,记录教师对你教学行为的赞赏与批评,理解与困惑,记录教师谈话时的表情、语调。在记录的基础上,对教师的真实感受,交流信息加以分析、归纳、梳理,寻找出教师看懂了什么?还看不懂什么?什么教学环节的处理还不会,什么地方还困惑等教师的内在想法和需求。了解教师的真实感受,是教研员作好针对性、解惑式讲座的有力依据。

5.教研员作解答式、解惑式讲座

教研员以教师的课后感受信息为讲座的重要依据,以之进行及时性、针对性的解答式、解惑式的讲座。由于这种讲座的信息来自于教师的亲身感受,因此,教师会主动地听,主动地记,主动地感悟,主动地反思。

如《我为老师画个像》是南汇区美术教研员瞿剑宛老师给基层美术教师上的一堂人物画教学示范课,瞿老师针对中学美术教师畏惧人物画教学,学生对人物画写生不感兴趣,害怕自己画不好,画不像等教学问题,为了引领教师将“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供学生学习体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思想情感”的教学思想应用到人物画教学之中,提高人物画教学质量。为此,瞿老师认真设计了针对性、攻克性的培训策略。下面,请大家听一下我们的听课感受。

教师A:瞿老师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降低人物画的绘画技能要求,消除了学生害怕心理,培养了学生绘画兴趣,树立了正确的教材观,用好“教材”,对原教材《人物写生》进行二度创造,巧妙地将课题设计为《我为老师画个像》,使写实的人物画学习更具有趣味性、思想性和创造性,将绘画技能训练与对学生的人文情感教育、理想教育进行有机融合。

教师B:教师注重学生情感体验与情感释放,因此,学生在做喜悦表情、画自己理想、说自己梦想中,构建了健康向上的心理,升华了思想情感。

教师C:一支粉笔引情趣,一块黑板见功底。瞿老师没有其它的教学辅助手段,就凭着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凭着扎实的人物画速写基本功,凭着丰富的肢体语言,凭着激情的投入,凭着灵活的教学机智,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

“上课+讲座”互助式教研,教研员在注重亲自上课,给基层教师进行直观演绎的同时,更注重教研员课后的说课,和作释疑解惑式的讲座。

教师D:瞿老师从理念层面和实践层面教基层教师如何说课,说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说三维目标的制定,说教学重难点的设计,说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说本课的教学特色,说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的具体策略。教研员的说课示范,使教师懂得了说课的策略与方法。

教师E:通过教研员说课评课的直观演示,使基层教师懂得了一堂好课的基本评价标准,好课的基本特点是:清请楚楚一条线;差课的特点是:模模糊糊一大片。以前我们主要以教师的活动评定课的好坏,而现在,我认为学生在课堂中所呈现的思维行为活动(学生的饱满情绪、参与程度、参与面、探究体验、合作交流、举手发言、迁移应变、生成能力、创作投入、欣赏评议等学习智慧)应该成为评价一堂好课的核心因素。

教研员说课帮助我们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进一步理清了教学设计思路。笔者为了倾听教师的真实感受,在研讨中,善于启发教师运用多视角观课方式进行个性化评课,畅谈自己的所思所想。笔者针对教师存在的问题或困惑进行及时梳理,为教师作及时性释疑式、解惑式讲座,以之培养基层教师将教学行为、教学细节与教学思想对应挂钩,让教师学会揭示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从而提高基层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三、教研员“上课+讲座”互助式教研的价值趋向

“上课+讲座”互助式美术教研,体现了“按需施教、按需施讲”的教研思想,注重了实践与理论的融合;注重了学科教研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帮助了教师将抽象的教学思想变为可视性、形象性、生动性,将看似琐碎的教学行为变得理论性、系统性、条理性。

“上课示范+说课示范+评课研讨+讲座诠释”“一条龙式”的活动,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的美术教研活动收到很好的功效,真正实现了:教学―演绎了抽象的教育理念。说课―解读了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依据。评课―做到了使教师将听课感受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讲座―帮助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学科教研员用自己对新课程的自我解读,对新理念的独特感悟,对新教材的创造性理解,对新实践的自主探索,科学地去引领基层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反思、研究,积极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上课+讲座”互助式的教研,采用教学行为演绎教学理念,理论讲座诠释教学行为的互补式教研,既促进了基层美术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新学法的理解、掌握、应用,同时,也使教研员在亲自上课、亲自讲座活动中,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课后感受总结范文第8篇

语言目标:能用定语从句较自如地描述及谈论人和物。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听力,口头表达潜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促进同学间用心合作交流,发展同学间的友谊 。

教学方法 :多媒体的运用能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学生也很感兴趣,极大地鼓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用心性,而且呈此刻课堂上能使教学更生活化,也更直观和具体。

2、设计背景

初步掌握及运用定语从句,如让学生用定语从句来完成对人物喜欢的人物进行描述,如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She is the only one who’s studying French。等。

本课的学习任务就是能初步掌握及运用定语从句,为了使学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设计了几个以他们的认知水平出发的贴合生活实际的他们感兴趣的一环扣一环的子任务,每个子任务紧紧围绕总任务展开,再深入,在一个一个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潜力。

3、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4、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透过帮忙学生理解、归纳、总结、讨论等方式学习定语从句,由于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定语从句,要到达让学生初步掌握定语从句这一目的。

5、教学过程

(1)第一环节: 观察以下例句:The red pen is broken。

The pen on the desk is broken。

The pen that I bought yesterday is broken。

导入:透过对定语的理解,导入定语、定语从句的概念,定语: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短语或句子,当修饰词是一个句子时被称为定语从句。通常置于它所修饰的词之后,这种被修饰的词叫做先行词,引导定语从句的关联词为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关系代词在定语从句中可用作主语、宾语、定语等,关系副词在定语从句中只用作状语。

例句分析: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like me。

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me。

He is the only one who is studying French。

Be careful of the person who doesn’t speak and the dog that doesn’t bark。

You can’t wake up a person who pretends to sleep。

He who can’t get to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

I like musicians who play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Another that he found very difficult is grammar。

The other day, my friends and I talked about the rules that we have in school。

Being a professional athlete is the only thing that I have ever wanted to do。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sing along with。

I like music that has great lyrics。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得出结论1)当先行词是物时:关系代词代替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时,用whichthat引导,且不能省略。关系代词代替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作宾语时,用whichthat引导,且能够省略。

当先行词是人时:关系代词代替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时,用whothat引导,且不能省略。关系代词代替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时,用whothatwhom引导,且能够省略。

(2)第二环节:在学生对定语从句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创设情境,学以致用,让学生分组活动,根据多媒体呈现的情境,有创造性地造句:

This is a singer whothat …

who is a boy。

who is very shy。

who writes his own songs。

who has a song calledQinghuaci。

Who I like best。

It’s an animal thatwhich is very strong。

It’s an animal thatwhich has long nose and big ears。

It’s an animal thatwhich I like very much。

(3)第三环节:在学生对一般的规律都把握好以后,把学生的易错点和定语从句的考点呈此刻屏幕上,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作出总结,该环节设计得很好,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观察潜力和主动探究的潜力,效果较好。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

I prefershoesthat are cool。

I likea pizzathat is really delicious。

I lovesingerswho are beautiful。

I havea friendwho plays sports。

学生观察后得出的结论为:

whothat在定语从句中做主语时,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应与先行词持续一致。

(4)第四环节:小节本堂课的资料

什么是定语?

什么是定语从句?

定语从句的结构是什么?

关系词有几重作用?

此环节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升华,并在大脑里构成知识框架,把知识系统化。

(5)第五环节:巩固练习---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本堂课的知识,实践证明,学生掌握得很好。

(6)第六环节:合作探究

留给学生的问题:如果先行词既有人又有物,用什么关系词?

如果先行词是时光,用什么关系词?

如果先行词是地点,用什么关系词?

关系词whose怎样用?

透过此环节给学生留下思维拓展的空间,也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体现学习的延续性。

课堂小结:透过例子让学生总结定语从句的规律和特点,同时总结不一样关系词的用法。在这节课中,学生对定语从句这一语法项目有了不一样程度的巩固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