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语课程总结

英语课程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英语课程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英语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一、翻转课堂中构建课前活动探究环节

在现阶段小学英语课堂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与之融合,构建课程项目设计的流程图,在引导学生观摩课程结构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英语课程内容,而且,教师在翻转课堂构建的基础上,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状态进行英语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在翻转课堂课前活动设计中,其基本的教育环节构建可分为以下几点:(1)明确学生学习的任务,使学生带着目的进行学习。(2)教师可以运用微视频进行英语课程的引导,在课程切入时可以播放15min左右的微视频,使学生在视频观看中激发学习兴趣,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为课堂的交流奠定基础。(3)实现学习资源的优化选择,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其语言环境的创设与教育资源的积累有着一定的关联性,教师可以在课前资料准备中,运用动画、图片以及歌曲等进行新旧知识的交融,增强学生对英语知识学习的趣味性。

二、翻转课堂中注重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

伴随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在小学英语课堂优化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的英语学习环境,在该平台中,需要向学生介绍学习任务、学习目标以及专业性的英语词汇,对较难的学习任务需要进行阶段性的引导。教师还要构建自主阅读平台,在小学英语课程构建中,需要在课程构建中强化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形成自主性的学习意识,并通过学习时间、学习节奏的合理掌握,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其翻转课堂的构建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体,因此,在该种背景下,可以开展协作探究的讨论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英语课程的内容,将学生3~5个人分为一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问题探究。在合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配音、故事表演以及故事改编,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在2014新版pep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Unit 1 My School课程构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小组讨论环节之前,设计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讨论中练习“This is the teacher’s office.”“That is my room.”等句式。掌握重点词汇,如board,light,computer等词汇。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全面掌握My School的课程内容,并激发主动探究意识,最终在合作、交流的背景下,进行英语课程的快乐学习。

三、翻转课堂中解决实际学习问题

英语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课程 教学评价 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11-01

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评价机制的研究是指关于职业学校与“英语”教学有关的因素,是为了确保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开展,是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的保障。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分为制约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三个方面。

一、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的制约机制

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评价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已得到英语教师的认可,评价体系的制定也在逐步完善。但在评价体系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协调的制约因素。

1.制约学生自我评价的因素

学生自我评价来自学生对学习的“自省”,是对自己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参与意识等进行综合评价;这种评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学生会因为自我保护意识和优点夸大意识而产生偏差,严重制约了学生自我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2.制约学生相互评价的因素

学生相互评价可以起到“镜子”和“激励”的特殊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往与交流;该评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生动性,也颇具刺激性。但因学生经验不足、缺乏英语专业知识、不成熟、对同学缺乏负责精神而产生偏差,有的同学甚至报复对自己提出意见的同学,造成偏激评价,严重制约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制约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因素

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是及时而生动的,是课程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评价的主体是经验丰富且专业的教师,所以更应该重视,是主要的评价方式之一。但也因评价的及时性,会对学生动态的学习过程评价缺乏准确性。

4.制约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评价的因素

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价一般是在学期、学年结束时,为判断学生对英语知识掌握的情况及活动效果而进行的评价,该评价只注重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评价缺乏即时性而造成评价缺乏生动,对已产生的结果(发现的问题)无法纠正。

5.制约教师自我评价的因素

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对教学的“自省”,对于改善教学、提高教师责任心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该评价是一种辅的评价方式,然而由于存在着教师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对评价结果会有一定的偏差;同时教师自我评价也不直接面对学生,而是通过自省、自评、自我总结的方法对教师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效果等进行的自我评价,这也制约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6.制约教师互评的因素

教师间的相互评价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同行之间进行的业务性评价。该评价的主体和客体都是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师,英语课堂教学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同行评价是专家间的评价,在评价的业务基础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在评价的操作过程中,由于评价结果的作用,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个人利益等因素制约了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公平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除了以上因素外,还有一些教学行政机构和教学管理部门,他们或多或少的也制约着英语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正常运转。

二、中职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的保障机制

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首先需要明确英语课程评价主体的职责,才能在评价的过程中不发生偏差,才能确保评价的有效完成,才能为课程改革提供科学的、有力的依据。

1.明确课程评价的职责。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课程评价职责,应该有明确的规定,评价主体才能开展各自的课程评价活动。为了避免以上制约因素,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课程评价的中介组织(如:托福考试等)。而大量教育信息的获得,单纯地依靠教育行政的力量或学校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必须依托市场化的教育中介机构来完成。从而有效消除单纯行政指令式管理带来的僵化现象。

2.从评价的另一个主体――学生自身问题的解决。学生自评、互评时动机和思想意识问题,每个评价主体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对照课程评价体系标准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效,对促进相应课程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充分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作用。在课程评价体系中,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评价的主角,但由于教师长期是作为被动参与者或者是作为评价对象出现的,教师在课程评价中的权利和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变过去教师单纯地作为课程政策和方案的执行者为课程的审视者和评价者,不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身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在课程结果评价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和自身能力都会有一个整体的认知。通过民主、公开的参与过程,课程评价体系才会步入课程开发的常规体系,为课程科学改革提供有力依据。

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

英语课程教学评价是作为展示被评价者自我的平台和机会,鼓励被评价者展示自己的成绩,使评价活动成为一种激励手段,促进学生健康向上个性的形成。其次是被评价者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评价,有助于激发内在动力,养成良好的总结习惯,对发展和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三是采用导向是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是教学思想的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教师发展的催化剂。

课程教学评价能促进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为学校的英语教研提供新的教研价值和研讨平台。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

职业学校英语课为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奠定基础的同时,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英语课教学评价机制要反映出英语课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并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进行适时修订。从而更好地发挥英语课在职业学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英语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1.1课程设置轻实践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始走上国际舞台,所以它们要求电商专业的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能力,特别是专业英语的实践能力。可据调研结果显示,多数电商企业都认为现阶段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虽然也通过了A/B级考试,但其专业英语实践能力还是较低,不太能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这与该课程的设置只重视理论教育而忽略了实践教育有着莫大的关联。

1.2教学模式陈旧

据调研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薄弱,与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专业课程比较起来,喜欢上英语课程的同学本来就不是很多。再加上,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英语课程从大学一年级一直学到大学三年级,虽然课程的名称和内容不相同,但是教师们的教学模式都是很类似的,无非就是老师在课上讲讲单词和词组,再翻译翻译课文,做一做练习题。对于这种没什么新意的教学模式,学生们早就提不起兴趣来了,所以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也就没有热情了。

1.3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电子商务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在多数学校里该课程的考核方式都是笔试。教授该课程的教师们却认为,仅以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考评方式非常不科学。因为这种单一的考评方式既不能体现出电子商务英语课程的特点,又难免会使学生养成平时不认真学习,期末考试前突击老师给出的“重点范围”以求考试能够过关的坏习惯。

2高职电子课程商务英语课程改进的措施

2.1改进课程设置

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将英语语言的学习与电子商务知识的学习有效结合起来,将学生原有的大学基础英语知识拓展到专门用途英语(ESP)的范畴,同时对于学生原有的电子商务知识也进行了温故而知新。因此,改进原有课程的设置应该以专业英语教育为主线,以职业教育为背景,尽可能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以职业岗位中可能遇到的典型工作任务与英语知识的有效结合为课程内容,主力抓好专业英语的实践教学,务求学生学完此课程后,能够熟练掌握电子商务英语的常用术语与惯用语法,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国际电子商务信息处理与业务操作。

2.2创新教学模式

陈旧的教学模式不能唤起学生们学习电子商务英语的兴趣,探索开放式教学模式很重要。在开放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首先,教师需要调动起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那么除了上好第一节课以外,还可以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入不同的电子商务英语小故事。例如:教师在讲授电子营销(ElectronicMarketing)时,就可以引入Google搜索引擎和eBay网站的趣事。其次,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转变自身的角色,不能再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法、任务驱动法、交际法等等。再次,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电子教学平台模拟实际的工作情景,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强调学生“能说会做”,成为专业英语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达到高职学生学习专业英语所要求达到的实用目标。最后,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满腔热情、风趣幽默的谈吐、准确的发音和清晰的讲解,并能够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出优秀的教学课件和视频文件,力求使学生觉得学习专业英语是一种享受,并且能够学习到许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2.3改革评价方式

电子商务英语课程的考评方式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即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而做出的评价。在平时授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形成性评价。即当一个单元学习完毕之后,学生们就会被分组来进行在线单元测试,该测试可以由电子教学平台提供。在测试的过程中,不仅仅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们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能力行为来进行点评打分,不同的小组之间也要根据他们完成的情况来互相打分,而且每个学生也会被要求给自己打分。这样一来,评价的主体也变成多元化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了。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结束后对最终结果所进行的评价,即期末考试。教师们可以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考核的知识点要全面、要具有代表性,而且尽量不要给学生们在考试前划范围,以免使学生养成不良习惯。

3高职电子课程商务英语课程改革的总结

我国高职电子商务英语的教学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所以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英语实践能力并不强,不能完全满足电子商务企业岗位的需求。为了弄清楚电子商务英语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问卷调研,在将调研结果整理、分析之后,总结出了三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即改进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和改革评价方式。

英语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摘 要】本文结合本院《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教学理念、课程观、教学观、教学环境以改进英语课堂教学,应用于学院热动专业学生英语课程的学习。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把课堂看作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地方,把教师看作是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1 依据

1.1 意义和应用前景

高职高专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坚持培养实用能力的方向,要打破自我封闭的象牙塔式的学科体系。教师为了扮演好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必须对什么是理想的英语课堂教学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把握,这样才会使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在实现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关键,加快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中取得新的突破。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英语教学作为学校培养新的复合型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类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和学生的青睐。因此,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职业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下对英语熟练应用,并且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新的复合型当代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亟待改革,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强、技术能力硬的新的复合型人才。

1.3 研究基础

我院自2005年起,已在发电、供热等专业进行了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本人承担过2004级发电专业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

2 实施方案与计划

2.1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结合我院《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教学理念、课程观、教学观、教学环境以改进英语课堂教学,应用于热动专业学生英语课程的学习。

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把课堂看作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地方,把教师看作是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培养的是使用语言的人,而不是语言学家。英语教师必须确立言语本位的课程观,要通过开展言语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在课堂中设法营造真实的和生活化的言语环境。

具体的教学可以分为三个模块:必修模块+指定模块+任意选修模块。

2.1.1 必修模块(基础英语教学阶段)新生入校时第一学期进行英语基础学习。立足于学生高中英语水平的基础上,注重体现与热动专业的相关性,着力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期末参加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并达到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要求。

2.1.2 指定模块(专业英语教学阶段)在第六学期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针对热动专业学生在未来职业业务实践中可能遇到的使用英文进行口头和书面交际的需要,结合学生认知规律,选用典型职业岗位中主要工作任务的实例,通过听说、读写与翻译多种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岗位所需要的实用英语技能。

2.1.3 任意选修模块是前两个模块的有效的补充,贯穿学生整个在校学习过程。它是根据学生兴趣需求、语言拓展学习需求开设的选修课。它是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一块重要的阵地。我们给学生提供满足兴趣和语言学习需求的多种公共选修选课,满足学生学业规划需求。

拟能解决的关键问题:改进英语课堂教学。

2.2 具体实施计划

(1)明确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2)丰富课程资源和教材体系,编写专业英语教材,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3)重视课外自主学习指导,开设选修课,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举行英语口语大赛,英语技能大赛等)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4)发表相关论文两篇。

2.3 拟采取的研究途径与方法、主要保障条件

(1)调研法:去电厂参观,学习热动专业知识,为专业英语教学打好基础。

(2)调查问卷法:通过问卷获得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

(3)经验总结法:根据教学情况,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总结论文,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成果

3.1 实施范围、教学受益面

将对英语课程的改革实施起到参考及示范作用,促进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3.2 预期成果形式及数量

(1)公开发表关于“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的论文2篇;

(2)编写校本专业英语教材1套;

(3)“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报告 1份。

3.3 预期的主要创新之处

英语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创新研究

1.引言

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提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目的旨在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国内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明确指出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性质和目标,细化了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但对课程设置仅仅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并没有列出具体课程。可见,“这一做法有助于各校在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王守仁,2008),但同时新的问题应运而生:如何设置课程和建立切实可行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大学英语的学分在压缩,课程设置在呈多样化,学校的英语自主学习环境在改善”(蔡基刚,2010)。此次新一轮改革是“一场更激进的教学改革,它将引发整个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教师队伍,乃至目前的考试体系和教材编写的改革,引发的是根深蒂固的整个教学理念的改革”(蔡基刚,2010)。因而,在目前新的形势下,结合本校特色建立有效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仍是各个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

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注重学生的人文主义熏陶、人格完善与修养提高,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通识教育的实施必须通过多门课程共同作用完成。语言是文化和信息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可以投入大量的多学科的知识内容,扩充学生的宏观知识基础。因此,对于贯彻通识教育内容,大学英语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有能力且应当承担起贯彻通识教育内容的重任,反过来,这样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2.理论基础和研究综述

2.1理论基础

要完成科学系统的课程设置,首先得明确课程的含义,并进行科学的课程分析和课程规划。现代课程理论把课程视作一种目的,认为课程结构应遵循泰勒原理(TylerRationale)――20世纪美国课程研究的一大范式,其“是一种基于行为科学的课程理论”(钟启泉,2008)。它强调规划课程时应该按照以下顺序:首先,调查社会生活、学科知识和学习者,以确定教育目标;其次,根据学校种类和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决定教育内容;再次,明确具体化的课程;最后,建立有效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检测该课程的有效性并确定推广策略。而后现代课程理论则认为课程是在满足社会种种需求的过程中生成的,是不确定的,并认为课程规划应遵循多尔(W.Doll)原理,从而“实现课程的丰富性(rich)、回归性(recursive)、关联性(relational)和严密性(rigorous)”(钟启泉,2008)。后现代课程论以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为基础,强调课程的适应性、变化性和不确定性,这也是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韩戈玲,2009)。每个学校新建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应具有“适量”不确定性,这种不能预先决定的“适量”,需要在教师、学生和社会需求之间不断协调。同时,新建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架构应该是开放的,需要教师不断发展自己的综合教学能力,不断开发新的课程。

2.2国内外研综述

近些年来,很多学者(夏纪梅,2002;束定芳,2004;吴鼎民,2010;王守仁,2009;文秋芳,2010;蔡基刚,2012等)开始对课程设置做本土化研究。他们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以及社会外部环境,将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和延伸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出了多种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如:双语教学模式,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及学术类英语延伸教学模式等。此外,陈彦华在《人文通识教育理念下的综合英语课程改革与建设》一文中,指出应该用人文通识教育的思想对英语课程进行重构,通过加强完善第二学堂、改进教学方式等手段,对英语课程进行修正和完善,培养出人文知识和素养丰厚的复合型英语人才。2010年,戚田莉在《通识教育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指出,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结构单一、深度不够、缺乏复合型的师资等,并从通识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改革大学英语课程的对策。沈骑在《大学英语课程整合及其实践模式探讨》中指出:“传统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存在着一系列的弊端,需要全面的进行改革”,他提出了课程整合和通识教育课程模式的概念,并对实施条件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英语课程整合的相关建议。2010年,丁秀芹在《通识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一文中分析了以通识教育为视角构建英语课程框架的理论背景,从教材、教师和教学方法三个角度系统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框架,并对课程改革的亮点和创新点进行了总结。

3.高校特点及其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问题及对策

3.1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定位

目前,国内大多数民办高校基本属于应用型大学。笔者所在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搭建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面向行业和地方经济,培养有道德,会思考,能表达,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可见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词是“应用型”,非“学术研究性”,服务面向定位大多为:立足某某地区,面向全国,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和城市建设,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因此,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服务于地区经济的发展。

3.2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问题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校学习英语的时间大多为两年,基本上以课本或定制教材为中心,虽然基本都使用了网络多媒体教学,但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仍未有所提高。部分是由于初高中实行《新课标》后,教学资源不均衡,学生英语水平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此外,大学英语学习目前大多仍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中心,仍然“为学英语(拿学分)而学英语”;在英语课程设置上,表现重课堂教学,轻视第二课堂教学,许多学生不常参加或不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英语学习耗时多而效果差,学生学习很被动。

3.3目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实践

基于以上诸多问题,笔者在学院进行了课程改革尝试。

目前我校大学英语的学制为两年。2012级大一学生第一、二、三学期的英语课为通识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第四学期的英语课依据学生大学英语四级成绩采取分类教学: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未通过的学生可以选择考级辅导班或原先的英语基础课来强化英语基本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的学生可以根据专业差异选择《跨文化交际》、《视听说》、《学术英语》(社科类)、《科技英语》(仅供工学院学生选)、《商务翻译》(仅供文学院和商学生选)、《学术英语管理》(仅供商学院学生选)或《学术英语医学》(仅供医学院学生选)。

从2013级开始,我们对大一学生的英语课采取分级教学。依据学生入校时高考成绩,由高分至低分将班级分为A类、B类、C类班。第一学期大学英语课程授课内容为:A类班的学生完成《综合英语》第三册的教学内容;B类班的学生完成《综合英语》第二册的教学任务;C类班的学生完成《综合英语》第一册的内容。第二学期授课内容如下:A类班的学生升级为《综合英语》第四册;B类班的学生升级为《综合英语》第三册;C类班的学生将学习《综合英语》第二册。

从二年级即第三学期开始,依据专业,给学生开设专门用途或行业英语课,例如:为工学院的学生开设《科技英语》,为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学术英语医学》等;而第四学期的英语课则由必修课变为选修课,学生可以自主进行选择。

以上即为我校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方面改革的结果。相对于2012级学生的课程设置,2013级的课程淡化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分级教学也使得因材施教得到优化,部分解决了高中学生英语两极分化的问题,给不同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平台;此外,行业英语课程的开设,使得《大学英语》课程得到了最好的延伸,有助于学生学术研究的发展。

4.后续改革思路

新一轮课改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很多高校减少了大学英语必修课的课内周课时数,并将其称为3+1模式或3+2模式或3+x模式。这里的1、2或x课时就是用来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如:“英语演讲大赛”、“影视配音比赛”、“英语辩论赛”、“应用文写作大赛”等多种活动。语言学习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创造语言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及成就感。可以建立英语俱乐部制度,并每学期以俱乐部为单位开展各种英语类活动。

根据课程设置理论,课程的变化必须有一套与之适应评价体系相匹配,改革评估体系,将过程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并且加大过程性评估所占比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制定第二课堂中学生的隐形表现转换学分制度。此外,严格学习过程中的学籍管理制度。

5.结语

通识视野下,课程设置改革必须以《课程要求》为依据,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不同,其课程设置模式及内容就有所差异。因此,课程设置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多元化的、内涵式的。本文所分析的仅仅是笔者所在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及后续思路。从研究层面而言,这些改革还有待评估性研究,特别是课程设置改革对人才教育与培养的影响程度,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跟踪性定量和定性研究。

参考文献:

[1]Nunan D.Syllabus Desig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2]Posner G.Analyzing the Curriculum[M].New York:McGraw-Hill,Inc,1992.

[3]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选编.人民出版社,2010.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3).

[6]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

[7]韩戈玲.立体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实践和研究[J].外语界,2009(2).

[8]胡学文,吴凌云.大学英语社会需求调查分析报告[J].FLC,2011(9).

[9]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0]王守仁.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修订[J].中国外语,2008(1).

[11]王守仁主编.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12]文秋芳.拓展大学英语课程内涵,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R].重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13]吴鼎民.通识教育视角下的大学英语“三套车”框架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2010.

[14]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15]夏纪梅.教材、学材、用材、研材――教师专业发展的宝贵资源[J].外语界,2008(1).

英语课程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职业院校 英语课程 微课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7.036

0前言

“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当前我国职业院校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的意识不强,基本停留在“教教材”的层面,对英语课程没有进行深入剖析,而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也基本停留在“学教材、做习题”的初级阶段,学习英语缺乏自觉性、主动性、探究创造性,将考试和就业作为学习目标,对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微课”概念的提出与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职业院校英语课程教学中,实现微课设计和开发,对英语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深度挖掘,对丰富学生的语言输和广泛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微课概念向职业院校英语课程注入生命力和活力,使英语课程火起来,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帮助教师完善教学策略,提高英语课程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课堂内外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所以,现代化职业院校英语课程教学中,必须实现对微课理念的开发和设计。

1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选题

微课其实就是在教学设计思想下,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内对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模拟一对一教学情景的一段音视频。它与视频课的区别是,微课既注重教师的教,也注重学习者的学习,与一对多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具有时间短、制作简单、容量小、易搜索、易传播的特点,适合学习者自主探索学习,对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微课选题只微课制作中最关键的一环,主要是因为良好的选题可以使知识点讲解、录制事半功倍。对于微课主题的选择,需要符合教学资源分享、启发学生学习、为师生解惑的制作初衷,作为媒体的一种方式,微课选题需要适用于多媒体表达,适当添加丰富的图形图像和动画、音视频等等,丰富微课内容。

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选题中,教师根据课本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选题,这些选题最好与学生生活有效结合在一起,引发学生的共鸣感,从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话题中,剖析道理,对学生形成教育意义。主要是因为对这种类型主题的深入剖析,可以让高职学生明白学习英语的意义,对高职学生学习英语可以形成指导作用。在确定英语课程微课选题,明确选题的核心,根据这个核心在微课制作中将其突显出来,就可以为高职英语课程微课设计与开发目标的实现提供充分的保障。

2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教学内容分析

微课教学内容与微课选题紧扣,也就是说在剖析微课教学内容的时候,需要根据选题主题展开,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微课选题的要求,从而将微课的重要作用完全展现出来。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设计与开发中,在确定英语课程微课主题之后,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对微课主题进行深入剖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对微课主题的深入剖析,对学生形成深刻的教育意义,从而实现职业院校英语微课设计与开发的重要目标。除此之外,在英语课程微课教学内容设计中,需要从四个方面出发。第一,微课只需要体现出核心内容,对于边末角的内容可以通过教师口述的方式或者手势动作表现出来,照本宣科的内容与微课内容不存在任何关系;第二,微课中呈现出来的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启发性,对学生和教师形成启发意义:第三,微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具有悬念性,以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继续探讨英语教学内容的兴趣;第四,在对英语课程微课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合理布置反思,为学生创造反思的机会,从反思中逐步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确定高职院英语课程微课选题之后,教师对本单元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微课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设定选题教学内容的重点。对选定微课教学内容之后,再由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使教学内容具有启发性。最后,在明确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教师集中对这些内容进行精讲,在体现出微课精髓的前提下,对学生形成教育意义。

由此可见,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设计与开发中,对于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在紧扣选题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精讲核心内容、以启发和设置悬念的形式,对师生形成启发和教育意义,真正实现英语课程微课设计与开发的重要目标。

3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学习者分析

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设计与开发中,需要明确的概念是微课不是课堂实录,也不是课堂搬家,而是一种精练的教学过程,这个教学过程具有启发性、设计性、新颖性和实效性,能够帮助师生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确定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学习者时,也需要具有针对性。让相应的学生参与到微课学习中,可以使微课效率和质量事半功倍,对微课使用者形成重要的指导作用。

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学习者选择,需要英语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性格特征、课堂活跃程度等特点,然后根据学生这些特点选择学习者。一般在选择微课学习者的时候,倾向于选择英语学习水平较高、课堂活跃度高、积极参与课堂、敢于发表意见和质疑的学生,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作为微课学习者参与微课教学,可以为微课教学注入活力,让微课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而不是教师主导教学,学生爱听不听,这会对微课使用者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微课学习者需要对微课使用者形成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作用,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英语微课学习者选择时,必须进行合理、科学的选择。

4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设计与开发过程模式

微课制作流程为选题-教案编写-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后期制作-教学评价反思,所以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设计与开发过程模式也应该是微课制作全流程。在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设计与开发过程模式中,首先,根据微课制作要求,确定微课选题,然后深层次剖析选题,根据教学内容对微课选题进行展开,确定微课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和要点,根据这些内容编写教案。在教案编写完成后,由教师根据教案制作精美的课件,并组织微课学习者开展教学活动,对教学过程进行拍摄。最后,对拍摄的教学过程进行后期制作,精简出具有学习意义和指导意义的微课视频,为师生使用微课开展教学活动、探究教学内容提供充分的保障。在结束微课制作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指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教师接下来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充分的保障。

总之,微课设计与开发过程模式与微课应用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设计与开发中,必须注重微课设计与开发的过程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为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设计与开发重要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5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教学策略制定

开展微课教学活动也需要一定的教学策略,选择微课教学策略与微课自身特征有非常大的关系,在选择微课教学策略的时候,需要深入剖析微课内涵和特征。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设计与开发中,还需要注重微课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不同,在选择微课教学策略的时候,也需要微课制作特点和要求。通常微课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策略为教师单独讲解,当然,为了解决教师不适应个人讲述方式的问题,避免教师在微课教学中出现尴尬的情况,也可以采取教师与学生一起录制的方式,让学生坐在教师前面,形成教师辅导学生的形式。总之,教学策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微课教学质量,关系微课设计与开发是否能发挥重要作用。所以,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设计与开发中,必须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提高微课教学质量,利用微课对师生形成指导意义,充分发挥微课的重要作用,为职业院校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充分的保障。

6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课件的制作

微课课件制作只微课成功的关键,微课课件制作与视频和PPT制作不一样,这就需要制作微课课件人员对微课课件制作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科学、合理的方法。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课件录制方法和要点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课件录制的背景应该简洁,最好是白色或者浅色,尽量避免出现其他杂物;第二,课件录制的声音大小要合理,拍摄出来的图像要清晰,对于摄像头的安置应该合理,摄像角度最好以正面为主;第三,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如果教师不习惯一个人讲述,可以让学生坐在对面,避免教师尴尬,使录制出来的课件更加自然;第四,不要录制课堂教学,主要是因为微课不等同于课堂教学视频,微课相对视频教学更加精练;第五,在录制课件的时候,需要将电脑分辨率调整至1024*768,颜色位数为16位。在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课件制作中,只有选择科学、合适的制作方法,遵循微课课件制作的方法,才能使微课课件制作符合要求,从而真正发挥微课课件制作的重要作用。

英语课程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课程体系 医学应用型人才 大学英语

【Abstract】For meeting the individual demand of students and social economy developing, we innovated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ar system, improved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and met practical needs, so as to cultivate the medical applied talents.

【Key words】Curricular system; Medical applied talent; College English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应用型本科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学科为基础,以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点是“应用性”。本科应用型人才是指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能够顺利完成理论的应用转化的人才。其本质特征,决定了必须构建以专业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英语教学亦应服务于该目标。英语作为全球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和实用英语,可以直接了解国外前沿的科技进展、管理经验和思想理念,并有助于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二、课程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制约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根据2009年蔡基刚课题组对国内高校学生和教师抽样调查结果,总结起来,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英语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节,不能学以致用。2.课程设置不合理,费时低效,教学内容重复。3.教学手段效率不高。4.应试教育明显,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有限。因此,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三、课程体系改革

1.基础英语课程模块。整合语言知识课程和语言技能课程。在语言教学的同时,摆脱传统的知识型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同时,重点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即听说能力。同时,适当压缩通用英语必修课的学时,使学生能够有时间选修学术英语,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的。

2.科技学术英语课程模块。学生完成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后,直接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会有一定困难。科技英语和学术英语不同于专业英语,但在文体、句法结构、构词法等方面和专业英语有很多相同点。所以在实施专业英语阶段教学之前,所以我们将科技英语和学术英语(医学方向)设为必选课模块,开设两个学期,作为基础英语阶段向专业英语阶段的过渡和衔接课程。

3.医学专业英语课程模块。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作为高等教育的大学英语教育,工具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专业英语教学为学生将来在专业领域的工作、科研、深造打下良好基础,增强学生择业的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作为医学院校,以往专业英语只在第五学期开设,但随着扩招和英语教师医学专业知识的不足,开设的学校越来越少。本次课程体系改革,在学生第五、六学期开设84学时的医学专业英语课程。采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英语》(临床篇)教材,并配以医学英语视听说材料进行教学。

4.通识英语课程模块。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该模块主要以拓展学生文化及商务方面知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与艺术鉴赏力,为将来参加国际交流与跨文化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跨文化交际、演讲的艺术、英文电影欣赏和商务英语等课程。

四、实践效果

1.本次课程改革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根据我院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在开设医学专业英语课时聘任医学专业,又有留学背景或有给外国留学生教学经历的教师承担课程,由于每名医学专业教师承担课时较少,一般1-2个单元,因此讲授起来即精又好,很受学生欢迎。也有部分英语教师学习过基本的医学专业知识,掌握一些专业英语词汇,他们经过培训,完全能够胜任和专业教师共同承担的医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同时,英语教师与医学专业教师同时备课,英语教师的医学专业知识也得到了提高。

2.课程体系的多元化提高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学生普遍能够主动与外籍人员交流,且在交谈过程中表现的自然、放松。对于文化价值观等话题,他们也能够积极参与,顺利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3.医学专业英语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医学英语》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医学英语词汇基本的构词法、读音和相关的专业术语,并能够初步阅读本专业的文献。

参考文献:

英语课程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听力改革 一条主线 多向分散 可行性分析 进度安排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能在日常生活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有资料显示,“听”占日常言语活动的45%,“说”“读”“写”分别占30%、16%和9%。听是获取知识、学习语言的重要渠道之一。

英语听力理解能力是高职毕业生在职场英语中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也是英语四、六级考试项目以及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能力只有在职场环境中,交际会话下才能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良好英语的听力水平,不仅是通过重要考试的必要条件,更是在职场生活中学好英语、用好英语的基础。目前,在考试中听力的比重也是越来越大。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听力比例高达35%,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已经不能适应这一需求,寻求新的有效的出路势在必行。

高职学生往往由于生源地不同,导致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体现在听力上尤为突出。由于许多省份高考英语不包含听力部分,围绕着高考这个指挥棒,高中的英语教学也不太重视甚至忽视了英语听力的教学。因此学生在中学阶段缺少听说训练,进入大学之后一时难以弥补。众所周知,听力训练除了需要科学的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应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但目前高职学院公共英语课程学时普遍很短,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需完成规定的英语教学训练任务,因而听力训练的课堂教学时数很少,并且节奏较快,课堂上难以进行系统的听力训练,学生吸收消化课堂内容不理想,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闷,听力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英语课程教学质量,深化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丰富英语课程内涵,突出英语课程为学生职业发展服务的基础性课程功能,根据高职学院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笔者提出“英语听力引入第二课堂,丰富学生英语学习资源”为思路的实用英语课程改革方案。此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英语的整体水平。

课程教学改革主要通过“课堂一课时,课外N课时”结合“一条主线,多向分散”的听力训练方法,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综合进行听力能力培养,使学生的听力能力得到最大化提高。“课堂一课时”是指在每单元一节听力课的课堂上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指导学生掌握听力技巧,讲授课本知识以及展开话题的讨论。“课外N课时”是指在课外设定的听力课时,教师将相关听力材料按难易程度划分为若干个等级,由英语社团组织向学生提供听力学习资料和听力技能指导。这个方法解决了听力课时少的问题,将教师教学内容最大化的延伸至学生课外自主学,自主听,自主练,强调听力是一项自主的活动,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完成多样化的听力任务。“一条主线,多向分散”则是指训练内容方面,围绕提高听力能力这一主线,进行多种题材和多种体裁听力资料的输入。根据英语听力训练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提供各种类型的听力资料,如四、六级真题听力、英文幽默小品和小故事、经典影片对白、慢速英语新闻、经典英文老歌欣赏的诸多类型,最大可能性的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主动性,多层次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系统进行听力水平的训练。

本次课程改革方案的创新点和特点:是集中优势力量培训英语应用能力中的听力能力。充分利用学院各种教学资源,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模式,多渠道多角度综合训练提升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探索新问题,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评价,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教学效果。

实用英语听力课程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一、资源保证

高职学院各种英语社团和英语角以及学生自发组织的英语晨读班等为进行“课外N学时”英文听力资料的广播提供了实施的基础。同时,高职英语教师集中优势力量将各种听力资料进行筛选整编,合成每周需要的听力音频资料和文本资料,为听力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了资源保证。

二、学生需求

多样化的英文听力资料能够满足学生对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需求,将课堂有限的时间尽可能的课外扩大化,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和必要学习条件。

三、教学延展

现有的公共英语课程课时数较少,不能系统的培训学生英语应用技能,使其适应未来职场需要。听力训练的课外延展,大大增加课外学习空间和时间,弥补教学不足,减轻课堂教学压力,创造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实用英语听力课程改革的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在学院范围内进行随机调查,收集学生对英文听力资料兴趣的信息,收集查阅资料,为课程改革和内容选定提供依据,制定好课程改革实施计划,进行听力资料收集、分类、整理。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实施课程改革内容,范围为学院英语社团成员及英语爱好者,重点选取实验班,进行为期十周的听力培训实验,结合课内听力内容的调整,全面开展听力训练改革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初步构建“课堂一课时,课外N课时”结合“一条主线,多向分散”的听力训练模式,总结改革成果,建立学生和专业需求与实用英语课程听力训练的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