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插花课程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 S688.2;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289-01
插花艺术是以植物的枝、叶、花、果等鲜切材料为主要素材,通过技术和艺术加工,将自然美与人工美融为一体,创作出充满诗情画意、反映生活情趣、展现个人风格的作品,表现其艺术美和生活美的一门造型艺术。插花艺术课程是中职学校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其他专业的选修课。为了全面表现插花艺术课程的特点,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实践的改革创新放在首位。
1 插花艺术课程特色
随着花艺行业的发展,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掌握插花艺术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增强就业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养[1]。在课程教学中,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密切联系,让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大量的鲜切花,所需经费投入很大。
2 改革措施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第一次课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插花大师的作品以及古今中外的优秀插花作品。再由教师现场插制几幅家庭插花,在插制的过程中可以配上音乐烘托气氛,让学生知晓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美化公共场所、改善居住环境[2],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花艺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规则的西方式插花比赛,进行东方式插花艺术表演(配上背景音乐),选拔学生参加艺术插花技能大赛等,以提高学生学习插花的兴趣。
将西方基本花型作为实践教学的入门。西方花型图案规则,如三角型、L型、倒T型、弯月型、S型、圆型等。基本花型有固定的制作过程,都可以通过分析图形,按5个步骤完成插花,即:①确定骨架花位置;②找重心确定焦点花位置;③确定主体花位置;④确定配花和衬叶的位置;⑤整理。经过此5个步骤即能把花型完整插好,制作相对容易,学生易有成就感,能够增强学习信心。
现代插花如花束、花篮、新娘手捧花、婚车装饰等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常用的礼仪用花,随处可见。针对现代插花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到花店进行调查、拍照等,以收集各种花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各种现代插花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插花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插花制作方法,同时可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如经营花店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人选取花材,有人制作插花,有人给作品命名等,共同完成作品。
2.2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主题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融合运用,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各章节可以设置成各个学习情境,各个学习情境可以设置成一个或若干个工作任务,任务可包括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和评价等环节。
以“新娘手捧花的制作”为例来说明:第一,把制作1个新娘手捧花定为任务;第二,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展示一些新娘手拿手捧花的图片或视频,教师介绍手捧花的多种制作方法、步骤及不同身材新娘适合的花型;第三,学生选定一个花型作为自己的任务,并动手操作;第四,教师评价或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分析总结。
2.3 合理设置实践教学课比例
插花艺术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只有密切联系理论和实践,在讲授理论知识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把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设置为6∶4或5∶5。
2.4 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应以技能操作考核为主,加上理论考核。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团队协作及考勤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定为过程性考核成绩占70%,可包括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及教师评价。用试卷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定为结果性考核占30%。
2.5 编写校本教材
学科带头人组织插花艺术课程教师对不同地区的花店进行调查论证,内容包括人才需求、岗位设置、技能要求、相关证书等,同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遵循专业与行业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原则,进行课程建设,制定课程标准,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充分考虑花店的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达到初中级插花员的要求,同时具备一定的参加艺术插花比赛的能力。
2.6 建设实训室,购置实训设施
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学校投入资金建设插花艺术的实训室,可进行理论教学、实训操作和作品展示。同时购置仿真花供学生实训操作用,仿真花可反复使用,既能满足学生
实训的需要又可减少教学经费。
插花艺术历史悠久,插花可以使人美化心灵、陶冶情操、增添生活情趣,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未来插花艺术将会迅速发展,学校园林专业开设插花艺术课程也应与时俱进,与花艺行业衔接,提升学生的理论、实践及综合素养,为我国的花业发展输送人才。同时,还可提升将该课程作为选修课的学生的个人素养,继承并弘扬我国的古典花艺[3-4]。
3 参考文献
[1] 容惠玲.中职《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学管理,2015(10):155-156.
[2] 王芳.应用型本科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园艺文摘,2015(6):200-201.
【关键词】多媒体 插花艺术基础 应用 效果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92-02
插花艺术基础课程涉及插花艺术基础、东方传统插花艺术、西方插花艺术、现代插花艺术、插花艺术作品的鉴赏与评比等内容,插花运用的素材丰富且受季节和地域影响大,艺术插花练习受经费影响大,诸多现实困难已影响到该课程传统教学的正常开展。而多媒体以互联网为依托,方便收集教学素材,可灵活地利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辅材料制作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插花的制作实践,多媒体能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于此,本文探讨多媒体在插花艺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在插花艺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对教师的要求以及需准备的事项
(一)教师应掌握和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在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的时代,教师应掌握和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首先,应掌握多种课件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这有利于最大化地展现课件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其次,应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及品质。多媒体课件质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再次,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制作精致的课件。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的编排和制作应以教学的目标、内容、实施方法和策略等教学要素为依据,突出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二)多媒体课件的资源准备及制作
1.准备文字素材。在多媒体课件中,文字是基本的素材,文字应精简,提炼重点要点,应避免出现整个课件就是教材内容文字的展现这一现象。文字可以在课件制作过程中直接输入,也可以从文本中直接复制和插入文件,但对于大量的文字信息一般不直接输入,而是在前期就预先准备好所需的文字素材。文字素材有时也以图像的方式运用到课件中,如通过格式排版后产生的特殊效果,可以用图像方式保存下来,并可以很方便地调整大小。
2.准备图像。插花是一门观赏艺术,运用植物的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和艺术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美丽、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因此,制作插花多媒体课件需要采用大量的图片。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需要的图像可以通过软件创造、扫描仪扫描、数码相机拍摄以及从屏幕、动画、视频中捕捉图形图像等途径采集,并从中挑选制作多媒体所需要的最好的图像运用到多媒体中。
3.使用背景音乐。在插花课件中适当地运用背景音乐,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所体现的意境来选择背景音乐。
4.制作动画。在课件中运用动画,给学生视觉上带来动态的冲击,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动画制作应以教学内容为主,不能过分强调动画效果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展示。
5.使用视频。在插花作品的插制过程及作品展示中,通过视频示范可以弥补一般图片不能展示的插制方位和角度,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插制的原理和技巧。例如,东方式插花、花束、胸花及丝带花的制作等章节的内容,以视频展示效果会更好。因此,在制作这些章节的多媒体课件时,可以事先使用摄像机将作品的制作过程拍摄下来,进行编辑处理后制作成简单的小视频,并链接到多媒体课件中使用。
二、多媒体在插花艺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多媒体在插花艺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复习旧知识点和简述新知识点时,一般可以借用多媒体简便快捷的特点来展示完成。对于理论性的知识点,直接用多媒体展示,会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例如,在讲授第一章“插花艺术的定义和范畴”、第三章“插花造型的基本理论”、第四章“插花艺术发展简史”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如果只让学生对着教师和书本来听课,很容易出现听觉疲劳,而如果用课件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图文并茂的展示或以微电影的方式进行演绎,学生喜爱的程度就会有所提高;同样,就插花作品插制步骤而言,先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精短的概要,简述知识要点和插制步骤要点及技术要点,既能将繁杂的知识点变简单,又可以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将能使学生对作品的插制过程有一定的感性认知,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进入实物插作的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学生课外练习中的应用。插花学习贵在“勤练”,勤练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插制水平。因为理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一般可以延伸到课外的自我练习。而课外自我练习阶段,教师对学生一对一的指导时间比较有限,此时,教师上课用的多媒体课件可以起到帮助学生复习和指导练习的作用,成为学生课外练习插花的隐性指导教师。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等设备下载教学材料。学生在练习中不断观摩,不断总结,在思考中逐步提升自我学习能力,为学好插花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多媒体在插花艺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效果
1.扩大课堂容量,拓展教学空间,丰富课堂内容。在插花艺术基础课教学中,利用预先制作好的课件,不仅能多方位地展示教学内容,还能以其图文并茂的方式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有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将课堂延伸到更宽的学习空间里。例如,在讲解胸花的应用时,就可以链接到胸花常用的不同场所人群上,如在一些大型会议上主持人和嘉宾常佩戴胸花,一些颁奖晚会中的主持人也常佩戴胸花,还有婚礼上的新人及伴郎伴娘常佩戴胸花,等等。具体场景实物的展示使教学内容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这些链接的内容可以扩大教学容量,拓展教学空间,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对胸花的应用范围有了更真实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
2.集中教学资源,便于开展教学。插花艺术基础课程主要教学材料是鲜切花,而鲜切花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很强,即使在现在种植条件很好的温室大棚都很难集中展示不同地域和不同季节的鲜切花材料,而多媒体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例如,在花材识别教学中,除现场展示就地取材的花材外,无法就地取材或不同季节的花材均可以借助多媒体图片展示的方式真实地展示给学生。同样,除花材外,插花作品的配件如花器、花泥、花插等物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片资源的便利条件来满足教学的需要。
3.便于教学演示,教学效果好。黑板上画图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就插花艺术基础这门课而言,单一的黑板展示教学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例如,在演示三角形基本花型的插制过程中,只在黑板上画图展示,学生就很难把握整个花型的立体轮廓和选材颜色的整体效果,更难体现每枝花的插制角度和花头的展示姿态。而如果将三角形基本花型的插制过程拍成照片,一张一步地演示给学生,在演示时同时备注说明插制的技巧、注意事项和学习重点;或录成录像,按插制步骤边解说边演示展示给学生,将会使学生如临插制现场,教学印象深刻,为下一阶段的自己动手插制打好基础,教学效果更好。
4.利用自制PPT教学课件,便于引导学生进行作品鉴赏。插花艺术基础课程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该门课不仅要引领学生学会鉴赏插花作品,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插制不同类型的插花作品,如果学生没有经过强化训练,是不可能完成的。在强化训练过程中,教会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插花作品的插制步骤是基本工作,此外,更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学生学会审视自己的作品。在学生模拟练习插制作品、教师点评阶段,教师经常采用现场点评和不同作品对比点评的方式进行,通过实物的对照点评,让学生更真实地发现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高插花作品的插制水平。而由于不同的插花作品很难现场集中,教师就经常将学生模拟练习插制的作品拍成相片制成PPT进行演示点评,让学生更直接地知道自己作品的好坏。同时,为更好地引导学生观赏插花作品,教师还经常将一些技能大赛中优秀的作品和网络上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处理,制成PPT进行演示,引导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观赏和对比点评中学习。
5.教学资源共享,方便教学交流,有利于该门课程的教学整体水平的统一提高,为插花艺术的推广及普及提供便利。插花艺术是中、高职园林、园艺(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除此之外,在很多中、高职旅游、饭店专业都开设有该门课程。该课程普遍受到学生的喜爱。插花艺术最后以插花作品展示成果,一些好的插花作品一般很难保留和复制,因此,一些好的教学优秀作品、比赛作品均可以图片或录像的方式保存下来,作为教学素材来使用。此外,不同院校间相同课程的教学资源形成共享的模式,更有利于该门课程的教学交流和学习,为教学质量的共同提高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也为插花艺术的推广、普及起到促进作用。
总之,多媒体在教学中有很大的优势,教师应掌握和灵活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认真准备所需的事项,将多媒体应用到插花艺术基础课程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苏小霞.浅谈高职院校插花艺术课程教学的问题和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6)
[2]陈彩秀.浅谈多媒体教学的优势[J].教育教学交流,2013(2)
[3]黎佩霞,范燕萍.插花艺术基础[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盛爱武,蓝秀云,等.现代插花艺术多媒体网络课件的制作与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10)
学习成绩与就业脱节。毕业生将来就业岗位不一定是相关专业,与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因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研究目的和意义
2.1研究目的。探索园林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及模式。
2.2研究意义。培养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意识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将有价值的结论应用于今后的教学,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实现科研、教学、行业三方的有机结合。
3研究内容与目标
3.1研究内容。探索园林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途径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强化师生的实践教学意识,实行任务驱动;通过调整教学时间,增加实训机会;压缩课堂知识,开发技能动手项目;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计算机辅助制图设备和园林植物资源,提高学生的插花、标本、园林图纸等制作能力及园林植物养护管理能力。
3.2研究目标。筛选有效的园林教学方法和措施;调查教学中的现存问题;探索实践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4研究思路与方法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改革方式、实行“毕业顶岗实习”制度等,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时间、创建工作室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综合评价教学效果,以此对实践教学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4.2研究方法
4.2.1普查法。以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在校生为主要调研对象,实施各种实践教学,并调查记录学生学习效果。
4.2.2成绩统计。采集相关学生的期末各科专业课试卷成绩、国家技能鉴定机构鉴定成绩、实训成绩、河北省第一届、第二届大学生插花技能大赛成绩及风景园林设计大赛等成绩,比对各类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4.2.3归纳总结。对试验数据分析整理,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
5讨论
5.1提高园林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是,开拓师生专业视野,增加动手机会。我们的经验是:多看长见识,多练长本事。经过调查,比较理想的实践教学比例应该不低于60%。
5.2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唯一和绝对的。经研究,动手练习结合相应的考核,能够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教学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以常规教学为基础,任何教学效果的取得都是各项措施及各学科潜移默化、相辅相成的结果。协调参观、实训、室内练习、参赛等不同实践形式之间的关系,并将其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参观识别是前提,规划设计、插花制作是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展览是对学习成果的显现形式。参观识别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修养;通过实训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展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5.3良好教学效果的受益者应该是学生群体。园林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为社会培养高级技能型专业人才。普及园林知识和技能是该专业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参赛是一种激励策略,少数人获奖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
6课题研究价值
6.1提升了教师的职业素养。通过对课题的参与,教师收获的不只是显性成果,重要的是理念更新了,思路更加活跃,教学创新意识和参与科研的意识更加强烈。通过研究积累的工作经验,为今后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思考、在反思中提升已成为教师研究的轨迹,通过研究,锻炼了教师的毅力、观察力、思考力、组织力、写作力等诸多能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在日渐提高。
6.2提高了教学质量。以该课题研究为契机,促进了实践教学的开展,积累了大量教学植物标本,为园林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从而充实了教学内容。另外,开展一项课题,多门课程受益。课题试验地成为《花卉栽培》、《园林苗圃》、《园林植物保护》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场所,并为今后相关的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课题组老师结合所授课程,及时更新完善了相关的课件,实现了成果和经验的共享;成立学生兴趣小组和工作室,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建立了新型互动式教学模式,师生共同体验参与,实现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了教学效果。
6.3服务于行业。通过开展此项研究,促进了学校、科研和行业部门的有效交流。
【关键词】劳技课 探究式教学 教师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劳技课作为以培养劳动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的课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课内创设探究的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利用试验、操作、游戏、多媒体演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创设出一种氛围,引导学生由一个被动的接受对象变为主动探究和操作的“小发明家、小科学家”的角色,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或多个问题,或需要解决的疑难情境。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的观察、分析,同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探讨,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和创造热情。
例如,在《气垫船模型的制作》中,我通过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来引入课题。老师说:还有一种交通工具,可能大家都没坐过,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生窃窃私语,非常好奇。(多媒体展示气垫船的图片,学生的注意力全都吸引过来了。)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来坐坐气垫船,好吗?(老师放课件:气垫船在水中迎风拨浪,隆隆的机器声夹着微微的水花声此起彼伏,学生闭着眼睛听着,陶醉其中。)接着,老师拿出一辆气垫船模型,并且当场演示给学生看。问学生想不想要这样的模型?学生看着运动的气垫船模型,马上眼睛发亮,“哇”的一声发出由衷的赞叹,争着要。教师就引出了探究的课题,学生也激发了兴趣。
“用作品引导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是新课程中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论之一。教师提供具体可感形象的作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由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自己急于想解决的问题,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
二、提供学生探究和创造实践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这说明,学生是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需要的。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巨大的学习潜力,能够自己学习,因而信任学生敢于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
例如,制作美丽的纸花时,我发下已做好的色彩缤纷的纸花,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该怎么做,还有其它更好的方法吗?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许多不同于教师的好方法,如用双色纸叠折,能产生花瓣多色的效果;把纸先揉折,再用笔芯卷折,能产生花瓣不规律凹凸的逼真效果……学生制作的纸花品种多。
在课堂中进行探究学习,给学生以充分探索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在“发现”的过程中,他们体验着快乐,极大地激发起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唤醒潜能,激活记忆,开启心智,放飞情愫。
三、提供学生自我表现和合作的机会
在课堂上,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人人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和舞台。让学生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劳技教学过程中,逐步体会劳技学习的特征和技术方法,形成基本的劳动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例如,制作美丽的纸花,采用4人一小组合作完成。小组内让学生合理分工,有的负责设计;有的剪花瓣;有的剪叶子;有的贴;有的扎花;大家各尽其职,各显其才。各组大显神通,制作的花形式品种多样,有牡丹、玫瑰、月季、康乃馨、百合、马蹄莲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合作学习,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学生轻轻松松想,无拘无束的做,你能想到这,我能想到那;在合作交流中培养了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的观念。
四、创造让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劳技课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反映学生的成长发展历程。在劳技课中,评价标准并不统一,重要的是要充分尊重学生,张扬他们的个性,保护他们的创造力。评价要让学生参于,把评价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以鼓励为主,特别是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有进步之处,就要给予肯定鼓励。我一般采用学生自评和师生互评、共评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评,可以了解学生的设计和制作的意图,制作的方法,以及自己作品的优缺点。通过互评,学生间可以互传经验,取长补短,促进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成功的喜悦与教师的赞扬,是激发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在学生作品完成后,要给机会进行作品赏析,效果反馈,学生的作品不论质量优劣均以肯定,以鼓励为主,哪怕是异想天开的拙作也要加以保护,尤其是对有标新立异的佳作要向全班展示,要大家共同欣赏。在学完可爱的花后,我补充了插花艺术的内容,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托起自制的插花介绍说:“我设计的造型是迎客松,用花枝配置成迎客松的外形,用五颜六色的花点缀在四周上,起名为仙客迎宾。”有的小组代表介绍:“我们组设计的插花是半圆形,用红花当太阳,陪衬斜射的枝叶当光芒,大家看像不像旭日东升?”要求展示的同学很多,因时间关系只报了花名。如“金碧辉煌”、“喷泉四射”、“孔雀开屏”……掌声不断,课堂气氛活跃高涨。最后,教师用激情的语言,鼓励大家今后继续创新,在欢庆元旦时将再次展示同学们的佳作,大家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结束了学习。
五、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作灵感
劳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内外实践活动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更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机会。我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让学生再根据所学内容在课外的时间创造出类似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品。
关键词:园林技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已成为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已经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机电类专业。然而在园林类专业中此类工作尚在起步阶段,有些院校虽已开展此项工作,但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构建仍然没有摆脱基于知识传授学科体系的束缚,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的内容未能系统化、根本性地体现职业特性,因此,可供借鉴的经验较少。本文在学习研究、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对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原有的学科体系课程结构进行了解构与重构,旨在建立全新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1 通过调研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通过对宁夏林业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并进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了解企业一线人才需求,确定专业面向和就业岗位,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相关单位从事小型绿地的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及管理、园林植物生产、园林绿地养护及花卉艺术设计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如下图所示)。
2 通过职业领域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邀请行业技术专家、职业教育专家、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等召开会议,从工作岗位出发,对其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典型工作任务34项。
表1 园林技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工作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
园林制图 从事造园要素徒手绘图;园林建筑效果图的绘制;阅读并抄绘园林规划设计总平面图、竖向设计图、种植设计图抄绘、园林建筑、假山、园路、理水工程的平、立、剖面图的工作 1、具有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了解三维空间物体与二维平面之间的转换;
2、具有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进行尺寸标注,CAD园林图纸的绘制;
3、具有团结协作的能力。
施工 园林土方工程;给排水工程;水景工程;园路工程;假山工程;种植工程;供电与照明工程;各类园林植物种植的工作。 1、计算土方的能力;
2、能用现有喷头和管件组装不同的喷泉水景;3、具有园路施工的能力;
4、会各类园林植物种植方法;
5、良好的计划制定、实施和调整能力;
6、良好的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
7、团结协作能力。
绿化养护 城市公共绿地、专用绿地、交通绿地、居住区绿地、生产绿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主题公园等的的养护管理等工作。 1、具有城市公共绿地养护管理的能力;
2、具有单位附属绿地养护管理的能力;
3、具有居住区绿地养护管理的能力;
4、具有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主题公园的养护管理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
园林植物
生产 园林植物育苗;花卉生产。 1、具备通过嫁接、扦插等方法育苗的能力;
2、具有花卉生产的能力;
3 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确定行动领域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按照工作过程要求序化知识、能力和素质,是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物,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在陈述性知识总量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增加经验以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正确梳理、总结各个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并按照工作性质相同、行动维度一致性原则,将典型工作任务、能力整合归纳,形成综合能力的行动领域。我院同宁夏林业研究所(有限公司)、银川市园林局、天地缘锦绣园林花卉有限公司等20 家企业专家和课程专家一起,对职业领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梳理、总结归纳,将本专业34个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10个行动领域,即园林测量、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苗木生产、园林植物生产、园林植物识别、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园林工程施工、园林绿地养护。
4 将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
解构原有学科型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行动领域课程体系,将10个行动领域转换为17个学习领域(课程),即园林植物及识别、园林美术、园林测量、园林植物环境、园林欣赏、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设计初步、园林规划设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Ⅰ、计算机辅助设计Ⅱ、园林苗木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插花与花艺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其中,以园林规划设计、花卉生产技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工程制图、园林工程施工5 门课程为例,其学习内涵如下:
5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按学生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的形成过程及园林技术专业“项目导向、学训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基础学习领域、专业核心学习领域、专业拓展学习领域以及顶岗实习共同构成的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5.1 第1阶段(第1~2学期)
主要培养学生的岗位基本能力,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园林植物及识别》、《园林美术》、《园林测量》、《园林植物环境》、《园林欣赏》6门专业基础类学习领域课程,根据岗位的基本要求进行课程重构,选择合适的载体设置学习情境,使学生掌握岗位所需的专业基本能力,为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5.2 第2阶段(第3~4学期)主要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及专业拓展能力。开设有《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设计初步》、《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花卉生产技术》、《园林植物育苗技术》、9门专业核心学习领域的课程以及《园林建筑》、《园林机械的使用与维护》、《插花及花艺设计》4门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的课程。
5.3 第3阶段(第5~6学期)
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依托校外实习基地,结合岗位工作进行综合性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学校定期指派教师了解学生顶岗工作情况,聘任企业技术骨干、中层管理人员和专家为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技能指导。
6 结束语
6.1 构建园林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的课程体系打破了原有的学科型课程体系,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更符合高职教育的规律。
6.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受到了行业、企业专家的一致好评,其中《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被评为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精品课程。
6.3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已经应用于教学过程,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提升,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基金项目:宁夏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校内课题
参考文献:
[1] 黄先平,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化工装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12月(中旬)第09卷第35期总第232期
[2] 杨兵兵等,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J]. Vol. 32 No. 22Feb. 2011
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是景观设计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枝,有着特殊的教学原则。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建立有效的课程教学体系,需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应把握设计类课程的一般教学规律;二是要与当前的设计风格和特点相符合。安排课程内容时应注重基础和实践相辅相成,“基础”是地基,“应用”构建在其上;此外,植物景观设计又是多学科交叉的一门课程,它需要结合环境艺术学、生物学、林学、伦理学、人类学和人体工程学等专业和学科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建立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知识体系。
(一)植物景观设计专业基础
专业基础是设计出色的植物景观的必备条件,在学习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之前,需要掌握与植物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相关的课程有观赏植物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插花艺术、园林史、手绘技法、设计初步、环境艺术学、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花卉学、盆景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
(二)植物景观设计专业设计理论与方法
这部分的学习主要是构建基础理论知识,它是植物景观设计的教学主体,是整个教学的核心内容,课程主要涉及植物造景设计原理、环境生态概论以及中外园林史等内容。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植物景观设计课程需要渗透到工作室各个项目教学中去,需要学生能够自主地表达广场、街区店面、居住区、公园等室外植物空间内容。这部分的教学内容针对性较强,注重景观设计能力的培养,旨在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植物造景的理论和方法,增加学生今后在相关岗位上的就业竞争力。
(三)植物景观设计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能够体现理论教学在应用领域的教学效果,是理论和应用对接的过程。在这部分内容中,主要考察学生的植物景观设计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对城市中植物景观能够充分考察,认真总结,将考察内容与项目实施相结合,增加学生景观设计与城市景观的契合度,同时鼓励学生走出校门,推荐学生去专业景观公司进行学习实践。
二、改善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建立一支有凝聚力、创造力、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对于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和环境艺术学科建设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景观设计本身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调整的学科,又是一个重视实践设计能力培养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队伍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可以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到公司、企业锻炼,不断吸取一线设计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项目设计。另外,聘用高级专业人才充实教学团队,比如景观公司设计师等,这类专业人员具备较好的实践经验,能从实际把握景观设计,传递给学生最新的设计内容,对整体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教师可在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这样的方法中自发地学习,或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此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总体来看,学生对于植物造景缺乏整体认识,部分学生对植物搭配还缺乏实际认识,因此,让学生抛开理性的教材,开拓视野,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景观让学生对植物造景有感性认识。通过对植物的整体规划布局、空间布局、层次搭配等方面的分析和评判,激发学习兴趣,能够表达独到的见解。例如,在学习居住区中的植物选择时,有的同学就从“人的需求”出发,选择有益人们身心健康的植物种类。所以,教师应给学生表达和思考的机会,引导他们能够自由创造,产生创造性思维。2.加强双向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今,课堂上常见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机械地记和听,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渐渐不会思考、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是对自己的设计缺乏自信心,这些都是“灌输式”教学带来的后果,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西方国家的高校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课堂是学生展现自己思维的地方,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结合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会自主地去查找资料进行总结汇报。美国洛杉矶艺术设计中心王受之教授介绍过,几乎所有美国艺术院校发展的特点就是突出观念和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比如对某一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由机械地学变成灵活地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项目设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归根结底就是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本课程的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实践教学比例,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设计要点。如在项目设计之前,教师除了介绍有关项目设计的知识和方法外,还要增加认识植物种类的课程,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帮助他们认识了解植物的名称、形态和体量;此外,还需加入优秀设计案例的鉴赏,通过优秀设计方案让学生总结归纳,便于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借鉴和学习。拟定设计项目时,教师可根据实际设计项目进行规划,鼓励学生将景观设计公司企业中的项目带到实践环节中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比自身的设计方案与公司企业的设计方案,在实践中逐渐提升设计能力。
三、结语
谁说意气风发的我们年少轻狂,经不住风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七月流火、酷热难耐,正是这样的盛夏时节,我们义无反顾的加入了支教的队伍。我想自己不是因为一时的好奇和冲动而参加这次义务支教的!听过很多大学生下乡支教的故事,当然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为了帮助贫困的孩子,从城市来到农村,远离了舒适的生活,仅仅是为了心中那份美好的信念——帮助他人。那时的我心灵里就种下了大学支教这一梦想的种子。
6月29日我们踏上了支教的征程,队友们在车上唱起了队歌,大家都怀着同一个梦想走到一起,有(本文实用工作文档频道)了队友的鼓励,我更加坚信我会做得更好!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支教的地方——插花小学。大家下车后将自己的物品搬回自己寝室,然后将寝室整理好后,便下去开会。会上校长给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随后介绍了学校周围的一些概况。此时,学校给我的整体印象不错,毕竟有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了,而且该校深得群众的好评。我想一个学校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七天的支教生活,从第一天晚上到插花的那顿饭开始,我们就和那里的村民打上了交道,他们的淳朴、热情使我们很快融入他们的集体。一路的疲劳经过第二天的休整早就烟消云散了。第三天我们的支教生活便正式开始,那天走进教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群孩子渴望知识的眼睛,还有村里孩子那份质朴与纯真。看着这样一群孩子,我们怎能不尽我们那份力!很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几乎每天都有新学生加入到我们这里。混合年级的人数一直在不断增加,刚开始班级还有空的桌位,到后来有的同学都挤在一起。
在支教期间,我们除了每天有课的老师去上课外,没课的老师也要去做助教。此外,我们实行每天一会制,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对我们的帮助也很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试图打开学生的视野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语文、英语、数学、日语、历史、化学、生物、思想品德、生活小课堂、手工、绘画、舞蹈、古筝、象棋、跆拳道、书法、乒乓球,让他们通过学习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
我所带的课是数学,当我第一次踏进五年级的时候,那时的我有点紧张,毕竟第一次走上讲台去给学生们上课,那一刻的我有点自豪同时也有点担忧,自豪的是我能够站在这个讲台,担忧的是自己教不好,尤其是站在窗外的家长,无形中给我增加了些压力。见到孩子们,最先受吸引的绝对是他们那双双闪亮的眸子,我找不到任何词语来修饰他们给我带来的感觉,原以为会很尴尬,会很难和他们沟通,但我们很快进入角色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上课时同学们很活跃,也许是年龄差不多的缘故吧,下课后同学生的家长交流,才知道大部分同学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他们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当时我很心酸,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太多。虽然交流时语言有时存在一定的障碍,但我们的心是彼此相通的,那就是让他们的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对外面的世界有更广的了解。当然除了教数学外我还带象棋班,象棋班的小朋友们水平参差不齐,各个年级的都有,于是我们将水平差不多的小朋友安排在一起,对于零基础的小朋友我们手把手式教学,教他们摆棋,给他们讲棋盘上棋子的走法等。
支教中另外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是家访,对于每个队员来说,家访可谓刻骨铭心。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学生家庭的相关信息和同学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这次家访中我发现同学们都有些共同点,一是这些孩子很少能够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双休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二是同学很少在家做家务。这些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当前留守儿童的一种现状吧!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要以学生实现其个性与潜能的发展为前提的。新课程标准特别突出了学生学习生物学后能够获得解决生活、生产实际中相关问题的能力。教师作为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要改变以前的以知识为主,能力为辅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并且要尊重学生不同能力的发展。这些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的设计是不可忽视的。下面仅就一堂课的结构设计作一个反思。
一堂新课一般包括导入新课,新课教学以及小结等部分。一节课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开端很重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中,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一步一步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
一、导入设计要注重激发学生思维活动
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多种,以真实的故事、问题,或者是在新旧知识间搭建桥梁以便顺理成章的进入新课教学都是常见的方式。而以形象思维导入,以抽象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导入新课的又一形式。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途径。如在“伴性遗传”的教学中,以讲述维多利亚女王家族遗传病的导入,可迅速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遗传原理的抽象思维;在“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的教学中,通过回忆有丝分裂的实质导入,以激发学生若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则子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会有什么变化的抽象思维。这种导入方式适合于高中学生的生理特点,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新授过程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教学是整节课教学的核心阶段。教师要把握好重点,难点,采取多样的方式方法来突破。
联系与生活相关的实例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相关问题的能力。但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选择实例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如在“生殖的类型”一节课,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嫁接、扦插花卉的实例来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营养生殖方式的主要特点。又如在“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中,低血糖,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等人类健康热点问题正是学生所关注的问题,联系这些生活实际,阐述不吃早餐,食物过于精细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弊端,既有利于学生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分解难点是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的有效方法。如通过课件来演示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帮助学生形成双受精的概念以及受精卵、受精极核中的染色体来源。再配以图表的形式标明子房中的各组成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中的各对应部分。这个难点知识的牢固掌握能将知识迁移解决遗传中的胚,胚乳,种皮以及果皮等基因型的相关问题。当然,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有自己不同的处理方法,提问,讲述,多媒体演示,图表归纳,比较等教学方法都只是为便于学生理解而服务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灵活运用,若强行模仿,可能会适得其反。
生物学科新课标中课堂教学目标的核心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把学生从被动接受者改变为主动参与者。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十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应当遵循绝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设计,改变“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观点,甚至辩论。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尊重每一个学生。利用小组讨论学习,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在“新陈代谢的类型”一节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从列举多种生物判断代谢类型达到归纳自养型、异养型、需氧型、厌氧型(兼性厌氧型)的特点,以及进一步理解新陈代谢概念。
三、新课小结要注重核心知识的回顾
课堂上的小结一般也就是两三分钟的时间,可以是教师对本节课知识结构中核心知识的总结,或是通过典型题目的演练来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等。如在“染色体变异”一节,核心知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以及相关育种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简洁地对相关概念归纳总结。对于学生常混淆和难以理解的单倍体和单倍体育种,以及对染色体组的概念等内容,可通过习题来加以巩固。小结绝不是对所授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对重难点的强调。一个好的小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过程设计中不可忽视小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