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学课程总结

心理学课程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心理学课程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理学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公共心理学课程 学习评价 改革思路 改革方法

一、前言

林崇德等人经过大量研究,认为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在结构上应包括以下成分:教师的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和教学监控能力[1]。其中,教师的知识可分为3个方面: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是目前广大教师所普遍缺乏的,但它是教师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

教师在接受职前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就是心理学。师范院校开设心理学课程,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素质和作为未来教师的教书育人素质,而具备这些素质的标志,不是对有关心理学知识能够倒背如流,而是能够在实践中创造性地使用心理学知识。正如赫伯特·西蒙所说,“求知(knowing)”的意义已从能够记忆与复述信息转向能够发现和使用信息[2]。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在心理学学习过程中,必须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为将来的实际应用而不只是为通过考试来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从心理学视角审视问题。这就要求教育者从教材、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等诸方面进行全盘考虑,而其中可操作性较强的措施之一,就是学习评价的改革。

学习评价主要有两种方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育教学中早期使用的方式主要是总结性评价,其功能是甄别、选拔、导向、监督、控制和激发动机。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以提供反馈为主要功能的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转变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实践比比皆是[3]—[5]。但在师范院校的公共心理学课程评价方式上,许多地方仍然固守以总结性评价为主的老路。

二、目前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学习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价功能缺失。目前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学习评价方式,一般是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合成。平时成绩一般所占的比例较小,包括考勤和平时作业两部分,只要考勤过关、基本完成分量并不大的作业就可获得不错的分数,这种做法可以起到一定的提供反馈和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但作用不很大。作为评价主要方式的期末考试,则以考查学生对心理学基本知识的掌握为主,学生只要努力记忆即可过关。因此,大量师范生对待心理学课程的方式是:平时混混考勤、抄抄作业,考前突击背诵,考后全部忘光。

所以,目前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学习评价方式还是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在促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主动积极地学习应用心理学知识等目标的达到方面还存在欠缺,也不能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改进学习和教学。

2.评价方式单调。目前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学习评价方式以纸笔测验、闭卷考试为主。这种方式只利于考查学生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水平,不利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水平;只适用于总结性评价,不适用于形成性评价,评价方式较单调。

3.评价内容简单。目前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大部分作业和考试题目可简单地应用教材中提供的概念、原理和案例完成,这种状况使得学生以为只要熟读课本便可学好心理学,客观上助长了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也无从得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方面的情况。

三、公共心理学课程学习评价改革的思路

1.加强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以及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的质量的评价[6]。自1967年斯克里文首次提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概念以来,形成性评价日益受到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重视。一般认为,形成性评价有助于直接地、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调动教育者进行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可以弥补总结性评价在提供反馈功能方面的不足。如果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反馈,学生和教师都不知道学得如何、教学效果怎样,就只能按照教学计划走过场。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应重视形成性评价方法的使用。

2.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目的。学习的目标应该是理解和应用知识。死记硬背的知识是僵化的、无用的知识。因此,学习评价应促使学生努力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应用知识,实际上就是学习迁移。要想促进学习迁移,必须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使用哪些知识,而且要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是有作用的。

3.评价内容尽可能理论联系实际。如上所述,理论联系实际是达到促进知识迁移的良方。因此,学习评价要促进这一过程。如果学生简单地使用书本中的原理和概念便可轻易回答所有问题,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所学知识。事实上,只有学生能够变通地使用知识,才能衡量出他们掌握知识的程度。

心理学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普通心理学;教学方法;幼儿园管理

幼儿园管理专业是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4年的新设专业,在国内也属于新兴专业,《普通心理学》是幼儿园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本人在授课中发现,许多学生起初对心理学有粗浅、非理性的兴趣,对心理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学习愿望比较强烈,然而接触一段时间后,兴趣大大减弱。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学生基于以往的生活经验形成的对心理学的错误或不切实际的认知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全面系统传授,而忽视将理论与学生的专业、生活实际相结合,这种片面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认为心理学充满枯燥理论,远离生活实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学习兴趣下降。[1]

因此,如何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密切联系幼儿园管理专业特色,培养他们建立科学的心理观和理性的心理学兴趣,了解心理学研究以及如何开展研究,同时探索适应学生年龄和需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成为当前《普通心理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就目前幼儿园管理专业《普通心理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分析目标与对象:教学方法研究的逻辑起点

1、明确教学目标

普通心理学是继教育学、管理学之后,幼儿园管理专业学生接触的有关心理学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既要阐明心理学的学科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概述各分支学科的特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要为后续课程,如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学前教育心理学、教育与心理测量等课程奠定基础。

2、把握教学对象

由于普通心理学的授课安排是在大一,这阶段的学生普遍还保留有中学学习的习惯和思维意识,被动、死板,缺乏自主学习与研究意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倡导问题意识,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和理论联系实际性,向学生展示学科全景,培养建立学生学科思维,弘扬科学精神作为辅助教学的一个侧重点。

二、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研究的基本场域

1、进行教材改革

在教材的选用上,国内使用较为普遍的是北师大(彭聃龄)版的《普通心理学》教材,或是学前教育基础课用书科教(李传银)版的《普通心理学》教材,这两本书的共有特点是都比较强调心理学的“一般”和“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和基本原理。学生在阅读时常常感到概念繁、理论多、内容抽象、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兴趣下降大半。因此,需要考虑幼儿园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教材改革,对部分心理学知识内容进行有意识的调整与删减。教材改革主要考虑三点:一是普通心理学与幼儿园管理专业方向的结合;二是普通心理学与其他专业课程(如学前儿童发展科学)的协调;三是普通心理学与学前教育学科前沿的结合。比如,在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章适当增加学前儿童发展特点的讨论;在工作动机和组织行为章节,引入管理心理部分。

2、重新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设计

根据幼儿园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重新编制《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课程简介,主要包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的基本内容、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第二部分为课程教学总体安排,包括学时及学时分配、推荐教材及要求、开设本课程需要的教学环境、设备条件及学生基础条件的说明、考核方式及内容;第三部分为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生练习、实践教学及相关必要说明。

在以往的授课经验中,教学大纲仅仅限于授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使用,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但在此次教学改革过程中,在学期一开始就以电子讲义的形式将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基本内容及教学安排、学习重难点及教学要求等向学生进行详细说明,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使学生明确课程需达到的水平。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其一可以使学生很直观的了解到课程的内容,方便其进行学习规划,建立自主学习意识;其二当课程学习结束时,进行学习自我考核和评价有了依据;其三学生还可以根据推荐书籍和文献阅读,扩展知识范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研究的意识导向

教学活动的组织从强调学科内容的完整性逐渐转向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关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学活动的组织需要在以下五种意识的主导下展开:

1、课程资源意识

根据精选后的教学基本内容,搜集大量的视频与图画资料,丰富课程资源,并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刺激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引导总结出理论知识点。如对感知觉的规律、视错觉现象等内容采用图片形式可以非常直观的让学生得出相关结论,提高教学效果。

2、知识的应用延展性意识

多角度加强心理学的应用性与趣味性,便于学生更直观、感性的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利用案例和故事来解释心理学的原理和理论,当教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其对特定教学内容的独特理解和真情实感时,学生往往会产生难以忘怀的感受。[2]同时,在教学中引入社会热点或前沿问题,比如近两年比较火的节目《最强大脑》中个案,来讨论说明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更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

3、问题反思意识

设置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如通过“为什么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主要反映的是人在哪些方面表现的不一样?”的提问引出人格问题的讨论,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加强学生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运用。

4、职业意识

在授课中加入职业意识培养,通过创设职业情景,进行互动式教学,比如针对情绪这一章,可以通过设计“如何缓解应对新入园学前儿童分离焦虑情绪”,让学生组建项目研讨小组开展分析讨论,学生既了解到未来将要进入的职场问题,同时激活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趣味性和实用性。

5、知识的整体性意识

及时总结教学内容,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教师通过课前提问、课后布置练习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在每章课程内容结束之后,首先由学生对本章知识点归纳梳理,并以框架图表的形式绘制出来,再由教师点评总结。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建构起完整的知识系统,使他们明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为期末复习做好铺垫。

四、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的检验

科学的考核方法既能使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观。课程考核应兼顾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和课堂主动性的培养,将考勤、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项目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结合起来,再根据期末考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考勤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占20%,小组讨论项目参与度和课堂表现占30%,在课堂反馈调查中发现,93%的学生认可并接受此考评方式,同时对开展自我测评和小组互评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期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手段,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有利于他们培养自我学习、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意识和主动性,而这也是课堂教学应追求的目标。

总之,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是孤立的,它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受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的影响,改革需要综合考虑四者的交互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学科基本内容,提高学生兴趣与关注度。

【注 释】

[1] 陈向丽.普通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1.8.

[2]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

心理学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130-02

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心理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近些年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虽然数量在不断增多,但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应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毕业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对于基础研究型人才,只有灵活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理论才能得出较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对于应用型人才,只有善于运用这一工具才能将心理学与实际更好地结合,提高应用技能。可见《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在心理学的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现状

心理学研究方法具有比较复杂庞大的内容结构体系,因此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难度较大且教学效果不显著。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现状如下。

1.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在开设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学校中,大多数学校没有树立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致使教师不能高效地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清楚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此课程不能得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学指导思想不够明确也是教学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2.教学内容自身特点不够突出。《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是本科生的必修课,内容包括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史、研究的设计与评价、测量理论和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等。事实上,该课程是对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和心理统计学课程的系统性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由于其包含科目众多,所以在教学中没有突出自身的学科特点。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最应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应该在结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3.教学方法及形式枯燥单一。在课堂上,教师大多数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课堂多数时间在讲解知识点以完成教学目标,没有给学生太多自主讨论学习与实践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很难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学生没有认识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与趣味性,教学效果不太明显,所以我们需要进行教学方法及形式的改革,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有兴趣的接受更广泛的知识。

4.考试评价体系不能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研究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科研素质是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目标,但目前该课程的考试评价体系并不能达到这个目的。此门课程大多是以期末考试及平时成绩为主要评价,考前背诵,考试过后就忘记,没有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与理论是学生期末考试的现状。平时成绩多为出勤率或课堂考试,这样的考试评价体系并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学习研究方法,参与研究,并通过实践更好的理解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继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因此,在考试评价体系中应提高实践所占的比例。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根据《心理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需结合未来社会现实的需求,注重实用性,掌握实际能力和技能的人才进行综合培养。因此,我们应有针对性的从课程设置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入手,对心理学学科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1.明确课程特点,加强实践教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具有高度综合的特点,其内容涵盖了心理学的许多学科,但是我们要突出其学科本身的特点,使其合而不同。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可以从选题、实验、分析来独立完成实验,对学生的初步心理科学的研究技能与能力进行培养。在实践中理解知识,熟记知识点,并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研究经验,是此门课程的独特之处,故应结合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的主要内容,突出学科实践性特点进行高效教学。

2.树立教学理念,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是社会与时代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这个时代是需要创新的,树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的教学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学生日后做研究且具有指导意义的课程,所以此门课程的教学十分重要,故应明确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理念,更加明确地、有目标地、高效地培养学生,使学生形成科研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3.制定更佳的考核评价体系。在以往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实践所占的比例较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作为该课程较为重要的部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考核。我们要打破以往的书面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科学考察学习效果并综合考查学生表现。如在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可占20%,书面考试占30%,实际操作占50%。平时成绩主要是课堂提问、课堂作业及课堂讨论等。书面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际操作需包含实验设计、实验实施、研究报告等,并且要注意考察学生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创造性。这样的评价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时不只是局限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使其科学研究能力有所提高。

4.教学方法及形式上的改革。与传统的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方式相比,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习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具体实践改革措施如下。

(1)教师使用趣味性的授课方式。当下课堂的教学氛围过于枯燥,加上单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的积极性,导致授课效果不明显。现在课堂多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应该运用灵活有趣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学习。比如教师讲授知识点时采用幽默式语言,可以针对一定的知识点让学生现场模拟,现场表演,多给学生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呈现知识点,等等。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学习小组,同学们一起探讨文献并进行汇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项目研究。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各组选代表进行开题报告演讲,然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试验研究、收集数据、统计分析,最后形成报告,各个组员需明确分工,并在小组讨论中进行必要的记录和总结。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使学生更加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流程及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3)体验真实的科研项目。教师可以结合所讲内容以及教学经验将学生分组,带领同学们体验学院内教师或教授的真实研究项目,或者让小组学生自主选择研究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研究中实践,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体验真实科研项目的方式进行强化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与熟记,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学生掌握与理解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得到了实践的机会,将知识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三、结语

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学生日后做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有利于培养科研人才来适应我国社会对实践型人才的需要。要想使该课程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应以《心理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为依据,对本课程进行合理的改革:一方面要突出该课程的内容,树立明确的教学理念,制定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教学方法及形式的变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实践创新型人才。唯有进行改革才能提高课程的授课效果,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受益于此课程。

参考文献:

心理学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目前地方高校实验心理学课程设置与教学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教材选择上种类繁多,内容体系庞杂;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讲授多、学生操作少;在实践教学上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多、课外拓展少,传统实验仪器多而新近仪器少;在教学评价上过分强调评价的总结,把考试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唯一形式,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的过程的评价,在学习情感上学生畏难心理较为突出,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我们定位的实验心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强调三个结合,一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体现实际应用能力和增强学习兴趣;二是本课程和其它课程(主要是普通心理学和心理统计学)的结合,体现综合性;三是基础知识与新近研究的结合,体现前沿性。

二、实验心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课程内容的优化

优化课程结构的关键是要吸取各版本教材的优点,以教学大纲为蓝本,重新建立一个适合学生特点、体现教学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素质的课程新体系。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以夯实基本理论、凸显考研重点,强化实践教学理念为基础,构建了实验心理学的课程教学新体系。1.夯实基本理论,凸显考研重点。我们根据“实验心理学”发展的动态、课时的变化和全国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要求,及时增加、补充新内容,适当删减一些旧内容,为学生进入其他高等院校接受进一步专业学习服务。教学中,教师应在对本学科有着深刻的理解基础上将本学科的原理及理论深入浅出地讲授清楚,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内容。为了使教学直观形象,在教学中提倡多媒体教学,通过讲解和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深化理性认识。2.强化实践教学,因地制宜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第一,精选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通过课堂精讲,重点围绕演示性、验证性实验的操作程序和原理解释,选做一些必要的经典实验项目,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来训练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和品质。第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要求学生根据学过实验心理学原理,结合在生活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操作实验而得出结论。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依托大学生科研立项等课外科研活动,也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而进行实验,还可以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验的原则,由学生自愿成立项目研究小组,自主设计实验和完成实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目前,地方高校实验心理学师资力量薄弱、心理学实验室投资小、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实验仪器设备等条件有限、尖端技术含量低,没有充分体现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在实验内容上,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偏少,能够反映学科前沿领域研究成果的实验几乎没有。实验程序和材料都是现成的,学生只要能够按照要求操作就可以完成实验任务,由于这些限制,学生认为心理学实验非常简单,而不会进行创造性思维,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地方高校心理学实验室应定位于挖掘内部潜力,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文献资源以及实验室设备与技术资源,为学生最大限度地提供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条件。同时心理学实验室建设应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量力而行,避免不切实际地盲目追求高目标。

(二)范例教学法在实验心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1.范例的选择和范例教学法的实施。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首创的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一组特定的知识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基础的、本质的实例(或范例),通过这些实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举一反三,获得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范例”的基本性强调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基础性强调教学应以学生的实际经验为基础,使之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范例性要求教学内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使学生能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地掌握知识。实验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范例”的基本特点。我们通过在《心理科学》、《心理学探新》、《心理学》(人大复印资料)、《心理与行为研究》杂志精心选取范例,这些期刊应用实验法进行的研究较多,内容涵盖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各学科领域。具体包括变量选取、被试分配、实验控制等,教师可就不同类型的实验设计进行原理的详细讲解,使用范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组织指导的实施模式有两种,新授课:范例呈现剖析“个”“个”的特征类的特性规律认识。复习课:创设情境类的特征范例呈现、分析学科知识结构学科知识运用。在此过程中注意新授课和复习课的模式差异。在进行范例教学前,教师要进行教学分析,根据教学目标选择设计适合的范例,对范例的代表性、启发性等综合进行考虑。2.范例教学法的延伸。在课外充分利用教育信息资源,指导学生阅读专业期刊上心理实验报告,讨论分析实验设计,从中学习较高水平实验设计的思路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具体要求学生各种实验设计的特点、分配被试的方法、实验控制模式,我们围绕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6-8项实验报告研读和1项实验设计的作业。学生在完成研究报告研读和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除了图书馆期刊外,主要通过各种文献数据库资源获取)查阅文献,并对文献进行研读和综述。同时,我们在实验设计中要求学生按规范制作实验材料、控制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研究)报告,使学生使用实验法进行心理学研究的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和提升。3.范例的评价与改进。使用课后效果调查表对学生进行调查,结合学生考试成绩和学生评教,对范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进一步改进、精选各部分范例,对范例的契合性进行评价,总结得失,寻找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能力的方法。4.范例教学法的实施困难。如何把掌握知识的基础性与系统性较好地结合起来,是范例教学法面临的一大问题。范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既要能分析教材,又要能掌握教法;既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又要成为他们的好助手。实际上,这一切对大多数教师来说,都是需要付出精力和努力的。比如怎样选择代表学科本质因素和基础因素的“范例”,如何保证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自然形成,教学方法的改革如果没有考虑到教师现有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势必不能取得成功。因此教师因素也是教育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三)课程评价的改革目标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通过课堂回答问题、作业、期末考试、课外读书笔记、实验操作评价及实验报告撰写等多种方式考查学生学习情况,增强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真正实现发展性课程评价。借鉴朱俊卿提出的“三结合”的方法评定学生成绩。即老师评定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验操作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期末考试的内容主要以实验理论为主,占学生总成绩的50%,另外50%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基本的科研素质,这样既评价了学习的过程,又检验了学习效果把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实验技能、理论考核和自我评价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增强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和约束力,确保了实验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用多元化的评定方法来考核学生成绩,也使得评价更加合理、科学、人性。

心理学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一、运用问题式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启发性原则,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注重对学生的启发,教师在进行问题的设置时,能够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主动去开启探索问题之门。同时,教师应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规律和认知水平来进行问题的设置,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逐渐将问题进行化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高效率原则,儿童教育心理学虽然作为教学课程的部分内容,但是,其课程的开展还是受到学校条件的限制。因此,为了保证课堂效益最大化,教师应对课程节奏进行调整和优化,对所有设置的问题都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提高问题质量。最后,就是针对性原则,所谓的针对性,既针对的是教学的实际需要,也针对的是课程内容、学生特点。教师应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将知识重难点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来进行问题的设置,这样就直接的将课程的关键内容呈现了出来,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问题式教学在应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中的流程

(一)设置问题的阶段

问题设置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问题前置,另一方面是问题后置;所谓的问题前置就是教师结合儿童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大纲和计划,并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找出学生应该把握的重点,来进行问题的设置,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而问题后置主要指的是学生要对课程进行通读和精读,要求他们的在读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再由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精炼,在让学生一起来讨论。在设置问题时,应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让学生对教材轮廓进行把握,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把握。而学生的问题可以通过自学就进行解决,教师应在课前进行布置并要求学生完成。第二个层次就是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布置三到五个典型问题。第三个层次就是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时,还能对以往知识的进行复习。

(二)讨论问题的阶段

教师想要实现问题式教学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中的有效应用,问题的讨论应围绕第二三个层次来开展。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教师应充分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顺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从而提高儿童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实效,让学生身心都能够实现健康发展,并提高他们发散思维能力。

(三)总结问题的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由教师对问题进行解答和总结。教师应在学生发言和讨论的过程中进行仔细观察,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引导和纠正,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问题的释疑,并对教材内容重难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教学实例

我们就以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这一章节为例,按照问题教学法的流程,具体教学方法如下:第一,应组织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阅读,这一阶段主要为学生质疑的过程,教师可以把问题的提出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教师讲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进行归类,并进行精炼,从而明确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哪些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哪个因素最为重要?”“有很多人认为在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众多因素中家庭教育是影响最大的因素,你是怎么认为的?”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来让学生逐渐向教学目标靠拢。第二课程教师应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在第三课时,教师对问题进行总结。

结束语

总而言之,问题式教学法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中的有效应用大大提高了其教学质量,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了知识掌握程度和各项能力。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学生的答案一味进行否定,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建议,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和谐师生的建立,来提高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成效,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夯实牢固的基础。

作者简介:杨蕾(1990-),女,山东省烟台市人,民族:汉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单位: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蔡明花.问题式教学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02):45-46.

[2]王新艳.浅谈问题式教学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J].赤子(中旬),2013,(08):23-24.

[3]刘何.我国小学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J].亚太教育,2015,(26):67.

心理学课程总结范文第6篇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与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学分支,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是医学与心理学结合的边缘学科[1]。医学心理学兼有心理学和医学的特点,它研究和解决人们在健康或罹患疾病以及二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所涉及到的一切心理问题,即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目前医学心理学现已列为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公共科目。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几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这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在2000年的适合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联合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联合创立,并成立了以 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CDIO培养大纲将大学生的能力分为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实践能力四个层面,大学生要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并以综合的培养方式才能符合大纲的要求[2]。

 

2005年,顾佩华院士第一次将CDIO教学理念引入中国,并于2008年成立“教育部CDIO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目前我国已经有近40多所试点高校在进行CDIO教学模式改革。CDIO改革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以“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理念下强调研发与实践为主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技术基础知识,引导新产品和新系统的开发与运行,理解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影响。

 

一、医学心理学课程中引入CDIO教学模式的理论分析

 

高等教育是一种能力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样强调“做中学”,其本质上与CDI0教育模式异曲同工。所以,在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中引入CDIO教育模式,重视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可以通过关注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目前较多数高等教育在理论教学方面以教师讲授为主;在实践教学方面主要以验证性试验和模拟实训为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手段,但却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创新和开放性思维的培养。采用CDIO教学模式试图打破已有路线行进的教学理念,鼓励并积极培养学生创新思考。学生依据给出的条件,主动思考、积极设计、尝试实现、实体化运行,从而从方法论上解决了专业课程怎样教的问题[3]。经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尚无引进 CDIO教育模式进行课程教学的例子。医学心理学作为我校医学生必选的公共课之一,非常有必要引进CDIO教学模式,从而实现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以个人学习向合作学习,以概念为中心向已问题为中心等的转变。

二、医学心理学课程的改革思路

 

(一)《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引入CDIO 教育理念。

 

医学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是医学与心理学结合的边缘学科,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且操作性极强的应用性课程。此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为:首先以CDIO“一体化”理念整合课程体系;其次以“项目”实践为载体践行教学理念;最后以“做中学、学中做”为目标体验学习乐趣。

 

(二)《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强调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教学。

 

基基于CDIO 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其着重点在于帮助学生获得各种实践能力和素质。

 

CDIO 教育模式强调基于 “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教学,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4]。因此,以“全生命周期”为载体的CDIO 人才培养理念高度契合《医学心理学》课程培养需求,其“ 一体化”、“项目”等教学理念无疑也是适合《医学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具体课程的实施方案见图1。

 

图1 医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的总体方案

 

三、医学心理学课程改革中子项目与综合项目的实施情况

 

(一)开展项目教学的实施情况

 

此次教学改革安排在秋季学期,在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的某个班展开。第一次授课,即向学生表达了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CDIO模式,开展项目教学,项目包括子项目与综合项目。例如,子项目有心理应激研究、心身疾病研究、健康行为研究、心理干预研究;综合项目有病人心理研究、医患沟通研究、心理干预研究。每个项目的执行都可以化解为四个阶段:“构思”(C)阶段:学生根据授课老师的提示,开始构思所要研究的内容,确定项目名称;“设计”(D)阶段:收集各种文献资料与临床资料,小组成员共同商定执行方案, 包括目标、使用的技术方法、时间、费用等。“实施”(I)阶段:即把方案付诸行动,学生根据设计好的方案开展调研。“运行”(O)阶段:即在评估与结案、跟进阶段,根据方案设计的目标评估效果,进行结案并做好跟进。

 

基于CDIO 的子项目教学过程是: ①确定任务,学生组成团队,根据任务分析背景资料,进行构思;②团队集体讨论,细化任务,设计出方案;③提交方案及方案展示;④答辩;⑤教师点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把案例教学、课堂模拟等教学方法与子项目教学糅合在一起,采用其作为CDIO 子项目教学的具体落实形式,推进项目教学的实施。

 

图2 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体系

 

(二)开展综合项目教学的实施情况

 

综合实训项目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在综合实训项目中设置了病人心理研究、医患关系研究、心理干预研究等问题构成的多个项目,要求学生以 5-6 人为团队在课程结束一周之前完成一个项目。其实施步骤与子项目大致相同:如心理干预研究项目,步骤如下:①学生自由选定项目,以项目为核心形成工作小组,组员集体分析背景资料,进行相关个案诊断,初步考虑使用何种咨询方法和技术(构思);②集体讨论细化项目背景资料,设计咨询方案(设计);③提交方案并进行角色扮演,录制个案咨询过程DV(实施);④DV 分享与答辩,提交项目总结报告(运行)。

 

四、医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的总结与讨论

 

(一)课程改革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

 

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曾提到“做中学”这个理念,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得学校理论知识的获得与生活应用实践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5]。患关系研究,同学们可以到医院去体验一下自己作为患者跟医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医生对患者的影响等等。也可以对广大患者做相关问卷的调查,从而真正体验和领悟到课本上所陈述的理论知识。

 

(二)课程改革提升了教学质量

 

(1)创设学习情境: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合二为一。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融合各种医院见习机会,加强实践环节。

 

(2)提高项目教学的质量,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创新性。

 

(3)注重教师的素质:加强《医学心理学》教师团队专业理论水平、职业培养等的提高,积极争取各种学习进修的机会。

 

(4)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程设计符合社会发展要求,适时机调整项目设计和整体课程设计与时展相协调一致。

 

(三)医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的成果有望在高等医学院校进行推广

 

此次医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首先优化了课程结构,形成《医学心理学》COID教学方案。将CDIO教育理念深化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去。以此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此能力既包含了个人掌握的知识,而且也包括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团队交流能力,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其次,此次课程改革促进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方式与CDIO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为培养出更能适应工作岗位(群)要求和满足社会各种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心理学课程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数字化环境应用心理学体验式教学

一、数字化环境下应用心理学专业体验式教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数字化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式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并实现了使用范围的逐步拓展。对于应用心理专业的体验式教学来说,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出现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数字化环境、多媒体时展的必然要求。在数字化环境下,应用心理学专业体验式教学必须要进行课程改革,使其更加适应当前的环境与教学背景,培养出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不断发展、国家竞争力提升提供了更加强大的动力。目前,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正处于不断探索与发展的阶段。换句话说,当前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包括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教学、教学方式新颖程度不足等问题[1]。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结合数字化环境的优势,对应用心理学专业体验式教学进行改革与推广应用,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数字化环境下应用心理学专业体验式教学课程改革的具体策略

(一)扩大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形式

在应用心理学的课堂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更多的强调了师生的互动,以教学实践为主要内容,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扩充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相关教师在展开应用心理学专业体验式教学中,要扩充其应用形式。换句话说,就是使用多种形式完成体验式教学。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心理咨询、团体咨询、沙盘游戏、简笔画分析等专业实践录像或是录音,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在心理咨询中的来访者与咨询师等),使得学生真实的体会到不同角色在特定情景下的心理感受以及行为表现;可以组织学生就某一主题进行资料收集、调查与实践,并形成总结报告,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理解程度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与应用能力。

(二)收集并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

在数字化环境背景下,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资源的收集更加方便,相关教师使用互联网就能够收集到更为多样全面的教学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资源的收集与使用,推动应用心理学体验式教学的课程改革。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真实咨询案例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学生,该案例最好以音频或是视频的形式播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知识完成对视频或音频中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分析与诊断。在播放结束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在班级范围内分享。这样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在真实案例的展示中,教师要重视隐私的保护,对于视频、音频、图片等进行处理,同时也要在教学中对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展开重点的强调。相关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经典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纪录片等进行播放,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2]。例如,可以通过播放《危险方法》中荣格进行的“联想试验”的视频,让学生对词语联想有着进一步的理解,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的词语联想能够反映出个体真实的意识以及心理状态。可以播放《心理医生》(美国)的电视剧节选,让学生了解到咨询师与来访者保持一定距离的重要性。

心理学课程总结范文第8篇

在情报心理学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员的情报沟通协作、情报应变和情报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提高学员的情报心理素质。情报心理学教学过程中适合采用情景教学法的内容主要有情报观察能力训练、情报记忆能力训练、情报思维能力训练和情报交流能力训练。情报心理学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的关键环节主要有课前情景设计、课堂组织实施、课后点评总结三个方面。在情报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员要把情景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以确保情报心理学课程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情景教学;情报心理学;情景模拟

一、情景教学法在公安教育课程中的引入

情景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员通过营造特定的或模拟的情景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目前国内关于情景教学法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理论教学方面,公安教育领域普遍选用“情景模拟训练”这一词语,且多集中于警务实训领域。在警察心理教育课程中引入情景教学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训练的教学目标就是锻炼和提升学员的心理素质。作为警察心理教育课程之一的情报心理学着重点在于提高学员的记忆、思维、观察等情报认知能力和人际交往(情报交流)、心理健康、意志力等综合的情报心理素质。而知觉、思维、观察、情报交流、情绪管理等的培养则需要选用恰当的情景来模拟实施教学,提高课堂效果。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做法,结合公安教学实践,在情报心理学教学尤其是情报实践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有助于突出学员的警察职业心理能力培养,帮助学员融入实战情景,优化学员的职业心理素质,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学员面对复杂警情时的情报心理能力,有效地弥补教员教、学员学的传统警察教学模式可能导致的训练与实战脱节的不足。

二、情报心理学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

(一)情报心理学教学中适合应用情景教学法的内容

1.情报观察能力训练

敏锐的观察能力是情报人员的核心能力之一。情报观察能力是运用观察方法了解主体意识以外一切看到的事物的能力。选择特定的模拟情景(如边防检查情景)进行观察,有助于提高学员对于图像、人物和场景的观察能力,从而达到情报观察能力的教学目的。人物观察包括面部表情观察、言语表情观察、姿势观察等。面部表情最能够代表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正确的面部表情分析解读,意味着对人物心理活动观察的成功。一个人面部五官的不同变化,构成了不同的面部表情形式。在五官中,最能表现出来表情动作的器官是眼睛与嘴,这两个部位肌肉的不同变化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在情报调研活动中,既相互传递情报内容,又可以相互交流情感,还包含许多代表心理活动的成分。因此,对于言语表情的观察有助于情报调研人员理解谈话的内容,又可以提高交流的水平,有助于分析和理解说话者的心理活动状态。不同的走路姿势代表着不同的心理含义。一个人走姿的不同,其心理活动状态也有所不同。识别不同的走路姿势,有助于学员理解其心理活动。从一个人的步态、手臂姿势、腰部姿势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的职业类型,从而推断出其所处的心理状态[1]。不同的坐姿代表着不同的心理含义,从坐姿可以判断出一个人所处的情绪状态,判断出其职业。不同手臂姿势分别代表着不同含义,正确识别手臂姿势有助于理解行为者思维活动的基本状况。腿脚姿势与人的心理活动是相适应的,不同的腿脚姿势代表着不同的心理状态。除此之外,情报心理学中的观察还包括数字观察、文字观察、图形观察、场景观察等观察及其融合。每名学员都会以其独特的方式来观察和感知同一个物体,而且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倾向,也就是相信自己观察的世界比别人更接近于事实。对于即将走上情报工作岗位的学员而言,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既可以有效地防卫自身,又能够快速识别犯罪嫌疑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侦察破案效率。因此,在情报心理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合适的情景模拟,对人物的表情、走路姿势等进行观察,以测验和培养学员的情报观察能力。

2.情报记忆能力训练

虽然现代信息存储技术不断更新,但是“过目不忘”的记忆本领对于情报人员而言,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情报人员在观察事物之后需要在头脑中保持一段时间,保持信息的时间和数量反映了情报人员记忆能力的高低。在情报记忆实训课程中模拟情景(如街景),可以培养学员对于特定场景的情报记忆能力。情报记忆能力的教学主要包括人物外貌记忆训练、数字记忆训练和场地实景记忆训练等。人物外貌记忆训练即人像记忆训练,可以使学员掌握人像构成的基本规律,提高记忆和辨别人像的能力。场地实景记忆训练即街景记忆训练,是一个人记忆的重要表现。街景记忆对于许多职业,尤其是警察而言十分重要。数字记忆训练如年龄、时间、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门牌号等训练目的是使学员掌握数字记忆方法的构成及基本规律,完成记忆活动。情报记忆能力训练可单独对某一项内容进行训练,也可以将多种项目组合进行记忆。比如,教员可通过呈现人像、数字材料、场景照片、视频等不同材料,拉长学员的回忆间隔时间,增加不同材料的数量,来考查学员记忆的准确率。人物外貌记忆训练中的人像、姓名、年龄记忆训练是将不同年龄、性别、面部特征的头像照片材料等进行呈现,让学员根据逐个呈现的头像来识别记忆相对应的人物名字及年龄,并且根据逐个呈现的名字来挑选出相应的头像,从而考查学员记忆的准确率。多种项目组合记忆方式的本质也是一种情景模拟,通过教员事先设计的情景来培养提高学员的情报记忆能力。

3.情报思维能力训练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情报工作很大程度上是情报人员与情报工作对象之间的思维碰撞、思维较量。良好的思维活动,有助于学员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获得事业成功。情报思维训练包括逻辑推理能力训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依据目前国内外流行的逻辑推理测验,对于图形及文字进行逻辑分析、寻找图形异同等可以提高学员的逻辑推理能力。根据已有的文字、图形等材料,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富有创新的、合乎情理的、能够为其他人所接受的标题、词汇、故事、图形等,有助于学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员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限制,从更广阔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对以往案例进行情景模拟,与“大毒枭”“蛇头”等进行思维较量,有利于培养学员的情报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侦破案件。

4.情报交流能力训练

情报交流能力与警察的人际交往能力略有不同。情报交流能力侧重于在人际交往和警务工作(如审讯犯罪嫌疑人、走访群众等工作)中获取有价值的情报、传递情报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情报交流的前提和基础。警察是社会秩序的管理者和群众的公仆,这就决定了警察的交往对象既有狡猾的犯罪嫌疑人,又有受害群众,还有知情群众。面对复杂的情报工作对象,学员情报交流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警务工作的质量。通过组织学员进行走访群众、审讯犯罪嫌疑人等警务工作情景的模拟,教员可针对学员与周围人之间的口头言语、身体语言等提出合理建议。同时,可以使学员掌握交往的方式和技巧,观察交流对象的特点。

(二)情报心理学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的关键环节

在情报心理学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的重点在课前情景设计、课堂组织实施、课后点评总结三个方面。

1.课前情景设计

教员根据情报心理学课程内容需要,选取合适的相关知识内容和场景,鼓励学员进行情景模拟设计。在情景模拟过程中,教员准备相关的文字材料、案例或者问题情境,提出相应要求,学员根据教员准备的案例材料模拟设计具体的情景,自由组合分组扮演相应角色。比如,教员可组织学员分组扮演警察、群众以及犯罪嫌疑人,模拟“走访群众”的情景案例。“警察”收到“贩毒人员”藏匿于某村“群众”之间的一则情报线索,通过走访“群众”的方式确定“犯罪嫌疑人”。扮演群众组、扮演警察组和扮演犯罪嫌疑人组各自设计一定的情景内容。教员在总体把握情景内容的同时,需要设置相应的问题,以利于学员在情景模拟中找出漏洞和不足[2]。需要指出的是,在情景模拟过程中,“警察”了解和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是十分必要的。影响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因素很多,有侥幸心理、畏罪心理、抗拒心理等多种因素,在设计情景模拟时需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3]。

2.课堂组织实施

在分组模拟过程中,教员要适时引导学员进行分析和研讨,解决情景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在上述“走访群众”情景模拟过程中,“警察”组如何在最短走访时间内通过观察快速识别出有价值的情报,筛选出假情报,从众多“群众”中找出“犯罪嫌疑人”,分析出其行为动向。这些都有赖于教员的引导和“犯罪嫌疑人”组对于情景的合理设计。为了提高学员的竞争意识和课堂效率,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教员要对表现优秀的学员进行表扬。

3.课后点评总结

课后的点评总结是情景模拟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情景教学与辩论课、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相区别的重要内容。在情景模拟之后,教员和学员要分别对情景模拟过程进行总结交流和点评,教员既要对学员的情景模拟给予充分肯定,也要指出不足。比如,上述“走访群众”情景模拟之后,“警察”组总结走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分析自身优势和不足;“犯罪嫌疑人”组对其设计的情景进行详细说明,肯定“警察”组的努力及经验,分析其不足;“群众”组针对两组的困惑对情景进行补充说明。教员在各组总结之后再结合相关的知识内容分别予以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学员进行表扬和鼓励。分组点评意在从“警察”、“群众”、“犯罪嫌疑人”、教员多个角度对情景进行总结,有利于学员了解整个情景,同时有助于提高学员的批判性思维和全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报心理学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1.情景中的不同角色之间不宜过于熟悉

情景模拟教学意在通过情景设计来提高学员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使学员在情景教学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但是,情景模拟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员由于彼此非常熟悉而导致情景(比如观察和倾听能力的情景)无法进行下去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员事先考虑情景中的一些不利于相互观察的因素,选定适合的案例,尽量选择彼此陌生的学员来扮演不同角色。

2.学员需事先掌握相关情景内容,不同角色间协同配合

情景模拟教学是一种可以综合考验学员的情报文化素质和情报团队协作能力的教学。学员在设计案例情景的同时,需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情报心理学知识,并且在情景模拟过程中加以展现。在情景设计过程中,扮演各种角色的学员对语言的反复修正,扮演警察的学员相互协作,共享通过走访获得的情报,进而综合分析和琢磨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这些都是情报心理行为的体现,是情报人员团队协作能力的体现[4]。

3.教员需要根据情报工作的突发性,反复修正情景

情报工作往往具有突发性,教员要通过反复修正,增设情景的突发性。精心设计的情景模拟活动,可提高学员的情报沟通协作、情报应变和情报创新能力[5]。学员在今后的情报工作中一旦遇到类似情景,就能非常熟练地运用观察、思维、记忆、交流等技巧和方法。

三、结束语

应用课堂讲授法可较为系统地向学员传授情报心理学理论知识;而应用情景模拟法,将一些事先设计的情报工作情景通过学员的模仿引入课堂,有利于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情报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员要把情景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以确保情报心理学课程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辛文卿 单位:武警学院边防系

参考文献:

[1]张振声.中国警察心理健康训练教程[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04.

[2]刘杉.交互式情景模拟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大学生安全教育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6(13):340.

[3]崔丽.论情景模拟训练在公安教育中的运用[J].辽宁警专学报,2012(9):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