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课程总结

计算机课程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计算机课程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计算机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字:高校计算机;高中新课程改革;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C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0-0000-02

Reform Impac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niversity Computer Courses

in High School New Curriculum Reform

Chi Ya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entre for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Harbin150040,China)

Abstract:As a former college computer courses and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reform on the reform of university computer courses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all aspec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s and impact for the proposed reform of university computer courses.

Keywords:College computer;High school new curriculum reform;

Impact;Countermeasures

按照教育部要求,普通高中学校陆续开始全面进行新课程实验。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的高校的计算机课程前身,将高校的计算机课程的部分内容纳入授课范畴;新课改要求该课程由若干必修和选修模块组成。种种变化势必对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产生诸多影响,高校应该如何应对这一变革,如此种种,为高校计算机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普通高中新课程及实施情况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现状。课程设置现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相衔接,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下文简称《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其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全面而又富有个性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时,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开展总结性评价。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课程各个方面均有比较详细的表述,教材统一,教师经过统一培训,各地均有相应的指导建议和实施方案,总体讲,各地区范围内各校差异性比较小。

(二)高中新课改实施情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第一个循环期已经实施完毕。为了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全国各地相继进行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调研,调查结果表明,实施过程中反映出一些问题。

学生选课和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学分制和走班制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二是难以学生自由选课。选修模块的设置,本意是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但是实际上,很多学校为了避免管理混乱和学时紧张的情况发生,采取了2+2+X模式,学校统一安排两个选修模块,学生统一学习,学生要想完全自主选择也难以实现,有背选修模块设置的初衷。

学分管理与学籍管理的矛盾凸现。例如,若学生补考仍不及格,原则上需要重修或选修其他课程,给学籍管理带来极大不便,同时也打乱了学生的学习秩序。

其他问题,还有课时紧张,校本课程的开设,课时不能得到保证;评价阶段,工作量大,有失公平;师资短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二、高中新课改对高校计算机课程的影响

作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前身,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对高校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影响尤为突出。

(一)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所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属公共必修课,以往受重视程度不高,教师利用全国和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目标驱动,才稍有提高,而现在,学生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有更深层次的需求,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动力有所加强。其他计算机课程,如算法与程序设计、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以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形式开设。通过高中阶段的选修课程的兴趣激发,势必会有更多学生选修计算机基础课以外的课程。

(二)课程设置环节显得更为重要。与高中阶段不同,全国各高校计算机学科都自主设置课程,没有统一大纲和教材,教师的能力水平和研究方向不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带来了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不同;学校类型不同,办学思路和教育理念不同,种种不同令高校计算机课程设置显得有些尴尬,不能整齐划一。这就令高校计算机课程设置显得更加重要,更加需要合理论证。

(三)教学理念有待转变。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全面而又富有个性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高校计算机课程理念需要上升到素养的高度,不能再停留在知识和技能层面了。

(四)高校新生计算机知识的起点将会有显著提高,但存在新生入学时起点不同的问题。原因主要是高中新课改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视程度有很大提高。其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受教师能力水平差异、实践教学条件差异、城乡差异和地域差异等诸多因素影响,造成高校新生入学时起点不同问题严重。

三、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合理设置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属非高考科目,受重视程度不高,受诸多因素影响,造成学生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高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必要性不容质疑。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将高校现有的课程设置方式,提前到高中教育阶段,学生适应高校的教学模式会更加快速。高校计算机课程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作为公共基础课层面上的计算机基础课;二是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计算机课。结合所学专业的实际情况,考虑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就业等因素,选择那些有必要开设的科目作为专业必选课;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师资有能力开设的情况下,选择一定数量的科目作为任选课。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课程,有利于多模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转变教学理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让高校教师意识到计算机教育要提高到素养培养的层面。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正在改变,教学应更多的以学生为主,教师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己建构、发展并完善自己。

(三)处理好教学内容的衔接。随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目前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层次的教学内容将会逐步下移到高中阶段。但新生入学起点差异大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建议高校计算机课程,尤其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不易做太大的调整,计算机文化基础部分内容可以逐渐弱化甚至删除。计算机基础课程各部分不能少,授课时可深入讲解。教学内容衔接问题的处理,建议遵循循序渐进,螺旋加深的模式。既照顾起点低的学生,又考虑起点高的学生。

(四)改革评价方法。为了有效的解决学生起点差异问题,建议增加教学前评价,即“摸底测验”,通常是在开课前进行简单的测试。它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目前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有所了解,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对教学进行调整。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规范评价方法,建议高校计算机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形成性评价,以评促学,以评促改。高中新课程评价方式提示高校应重视形成性评价,以促进教学实施阶段的自我评价和教学调整,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规范终结性评价,理论与实践评价相结合,笔试为主,机试为辅,主辅结合,综合评价。

(五)开展教研活动。高校教师开展相关教研活动是适时的、必要的。时值高中新课改实施一个循环的关键时期,正是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进一步深入改革的总结和反思阶段,高校教师可以在此阶段高效的开展教研活动,深入了解高中层次涉及的相关内容及其深度与广度。

综上所述,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第一个循环显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变革不是很大,更多的是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方面的变化。高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教学研究活动,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脉搏,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重视上机课的设计,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适时适度的开展教育改革,为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服务。

计算机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高中计算机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较,有着其鲜明的特点。笔者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发现,随着年龄递增,不少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与热情反而递减,这些学生课堂上反应冷漠,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提高计算机课堂实效,使学生不仅获得计算机知识与技能,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发展个性与创新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这是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1.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本特性

我们知道计算机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能进行快速运算、通讯及逻辑判断的先进的电子设备。因此,计算机课程不同于其它传统学科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计算机课程主要是操作性内容,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基本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工具软件。因此,课程教学会分成不同的任务模块,目标性比较强,课程内容比较独立。

1.2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教学方法选择比较多样,如演示、讲解、练习、网络教学等。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1.3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通常每一项任务的完成质量都可以通过学习成果质量来衡量。所以对于计算机课来说,学习成果的评价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 鉴于以上特点,我们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思想来指导计算机课堂的教学工作,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的掌握,还涉及到对技术的正确选择。笔者认为必须要对计算机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发挥这门课程的优势,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目的。

2.从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出发实施计算机课程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青少年时期,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人的认知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是否关注到学习者这种本质需要和特点呢?在平时课堂上,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之外,再就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些任务之类的活动,教学内容比较贫乏,活动比较单调。如何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笔者认为计算机课程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3.计算机教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课程教学相结合

计算机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因此,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计算机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报纸,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电脑来设计其样本,学生要实现制作一张美观的报纸版面,就需要掌握word文字输入与设置、排版知识等;在讲excel表格时,可以让他们制作课程表。我们也可以将计算机课程教学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文化相融合,如在讲网页制作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明星或偶像,制作他们的主页。在制作过程中,为了让网页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不仅要学会怎样使用网页制作工具,还需学会到网上去搜索相关信息、下载图片、动画、视音频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计算机知识,而且结合日常生活,把计算机知识溶入到学生平时的生活,更激发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此外,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注意同其他学科的这种横向学科联系,以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 如在讲绘图工具时,可以让学生绘制几何中的图形;讲flash时,可以让学生制作物理、化学中的实验。计算机课程教学正是通过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例证,学科知识间的整合,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产生兴趣,认识到计算机技术是自己走向现代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工具。

4.情境与任务相结合,注重学生学习体验

计算机课程教学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情境,不给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就不会产生很高的学习兴趣。因此计算机课程要利用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计算机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 教学 兴趣 主体地位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06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总结以往教学的成败得失,素质教育正从理念走进现实。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它尊重社会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它在培养目标上,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掌握信息的能力已成为一种必备能力,为适应这种变化,我们设立了高中计算机课程,这正是顺应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要求所必须做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仍然存在,高中计算机课程不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因为个别的学生沉迷于网络,影响了学习,更有甚者,因为沉迷网络而脱离了社会生活,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使得很多家长、学生、甚至教师都带着有色眼镜看待高中计算机课程,“谈虎色变”,认为开设计算机课程弊大于利。

但实际上,高中计算机课程却是高中阶段的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增强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掌握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如何才能让计算机课程发挥更好的作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呢?这是我们每一个计算机教学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是必须要注意的:

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被动,效果也不好;而有了兴趣,则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这里,我想澄清一下很多家长、学生甚至很多教师都困惑的一个问题。高中计算机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计算机技术也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只要加以合理使用,计算机课程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以至于未来的发展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样需要澄清的是,我们的计算机课程也并不等于上网课、游戏课,因此,爱好上网聊天、上网打游戏也并不等于爱好计算机课程。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的是有必要做一些具体的工作,包括对家长的,也包括对学生的。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立论坛,让学生们在线各抒己见,发表他们对计算机教学的认识、需求和意见,并从中总结出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来加以整理,最后通过E-mail的形式发给家长们,争取到家长和学生的支持。同时,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通过制作和播放有话题感、交互性强的flash等手段以及和学生们讨论类似“中国最小黑客看书自学编程发现上百家网站漏洞”这样的学生感兴趣的新闻话题,让学生逐渐喜欢上计算机课程。

其次,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前提。计算机教学较普通学科的教学有个很大的优势,其交互性、互动性更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同时,做到课上课下的有机结合,课下做学生的朋友,课上做学生的同学。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使得其在某些问题上学生比教师还要精通,那么,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足够的表现空间,并让学生之间形成互动的局面。2.把我们所要教的和学生所想学的有机结合起来。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把正面的引导和适当的约束结合起来。学生喜欢上网聊天,可以把这点和练习打字速度结合起来,至于聊什么,则可以设定一些有意义的话题,如:“我想对老师说”、“怎样加强班级荣誉感”等等,既满足了学生聊天增进感情吐露心声的需求,也实现了学生打字技能水平的提高,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呢?而且,通过精心设置的这些话题,还可以更深入地促进我们的教学工作,一箭双雕。现在,我们的很多学科都会采用多媒体教学,那资料怎么找,课件怎么做,资源怎么共享,这些都会让学生们产生兴趣,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和尝试,再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比如,学生想将学习的内容用以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并形象化地体现出来;再比如,学生想设置自己的学习规划和复习计划,对熟悉的内容和不熟悉的内容加以区别、筛选,这些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课程学习来实现。教学的课程不必拘泥于教材的顺序,而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开展。

再次,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要素,因此,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如:问题导入、小组讨论等,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我们的教学。

计算机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实效性

中职院校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包含了教育的实用性和创新性。计算机是中职院校的重要课程,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等特点。如何提高计算机课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是每一个中职计算机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计算机课,如果教师问学生是否喜欢这门课,多数学生都会回答喜欢。经过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发现,中职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多数都在于网络游戏、聊天娱乐等方面,而并非是课程本身。因此,多数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仅限于擅长浏览各种感兴趣的网页,熟练使用网络聊天软件,而计算机课程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远远达不到要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这一社会形式为中职院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领域,同时也对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加尖端的专业计算机人才,满足社会就业需要。对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几点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一、学生兴趣点在于计算机和网络本身,而不在于课程学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兴趣当然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但上文论述中已提到,目前中职院校的学生对于计算机和网络本身的兴趣远大于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不能将学生的兴趣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仅仅将电脑作为一个玩具,那么不仅计算机专业水平得不到提高,反而将更多的精力用在网络游戏和娱乐上,不利于整体学习成绩的提高。对此,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从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做起。而且,观念的转变带动了行为的转变。想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教师要从教学内容上下工夫。即教学内容和方式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例如,学生都喜欢在互联网上搜索各种新奇的信息。对此,教师在计算机课上可以让学生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上让学生搜索自己的名字。搜索结果可能五花八门,有与自己重名的名人明星甚至犯罪分子等信息。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各种各样的信息中关注自己,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课程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教案设计不合理,无法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职业院校培养的应该是专业的技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在这个教学目标指导下,计算机课程培养重点是学生的实操能力。传统教案的设计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师的理论讲解和演练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由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但教师却对各种水平的学生一刀切,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用心编写设计教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处理教学中的难易结合和快慢节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案编写和课程安排中,教师要更多地起指导作用,增加学生实际操作机会。学生水平有差异,教案的编写中也应该体现出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容易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遇见问题,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动手解决。教师在课堂上应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演练,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实践操作中遇见的难点。这样,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舞台,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和实际操作的机会。

三、如果所学不能用于实际,那么学到的技术只能是纸上谈兵

中职院校虽然不像其他初中高中一样面临着升学的强压,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氛围同样是将教师的教学重点误导到成绩分数上。中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人才,注重的是人才的实用性。计算机课程也是一门极重视实用的课程,因此要想提高学生计算机专业水平,一定要注重将所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实际中,不要将计算机技术变成纸上谈兵。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自信。例如,学习了“画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作品作为电脑墙纸。又如,学习了Word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创意名片或者公益海报等。面对优秀的设计作品,教师要不吝夸奖。学生在自己独立设计操作完成作品后,再获得教师的夸奖自然欢喜雀跃。随着教学课程推进,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尝试着独立制作个人网站等。这样就能实现一步步地深入教学,一步步地将所学知识转化成实际操作能力。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看见自己能力的提高。面对自己的进步,学生会轻松愉快地学习,且更有信心面对更多学习难点,从而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枯燥,如果空有理论,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没有理论支撑,只有实践,就会使学生操作起来没有具体依据。计算机课应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例如,学生学习了PPT制作技术,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理论课用的多媒体课件,并选择其中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化身为教师,用自己制作的课件进行理论授课。而教师则进行指导,其他学生则积极组织讨论。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用自己的课件讲课,学生就能在讲课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和查漏补缺。其他学生的讨论研究则可以让大家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五、结语

总之,教师要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想方设法让学生想学、乐学。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才能将这门课教好,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在未来的中国乃至世界,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将会涉及更广泛的行业和领域。因此,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计算机水平,才能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冯慧娟.浅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1):280-281.

计算机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药学类;计算机;“做中学”;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201-02

药学类专业是以培养药学高级研究人才为目的的,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药学实验,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处理大量的实验数据,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借助于计算机的知识来处理药学专业的很多实际问题。因此计算机课程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讲是必不可少且重点要学习的基础知识。并且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计算机也是学生必备的学习工具。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如何能尽快的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一味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讲述式与灌输式并重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就会束缚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与创新意识,使学生局限于啃书本的被动学习中。尤其是计算机课程就会使学生感到没有兴趣比较乏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尤其是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就要求我们能探究出更好的适合于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好的方法。

一、“做中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做中学”教学模式。“做中学”科学教育起源于美国,它是由美国科学家总结出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后来法国引入这个项目,并且由科学院院士、科学家和教育家合作,予以实施。“做中学”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就是先布置任务,让学生知道本次教学内容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带着这种任务,学生可以先思考应该如何完成任务,然后教师则可以引入相关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再由浅入深的引入知识点,作为学生完成任务的理论依据。因此,“做中学”的“任务驱动”作为一个教学模式,还是有相对固定的环节可循,大致可分成:提出问题呈现任务——分析任务设计方案——收集资料整理素材——选择工具完成任务——成果展示反馈评价——总结交流知识迁移。

二、“做中学”教学体系的改革

为了完成“做中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要求教师要准备必要的任务模块;准备大量的素材资源,建立合理的网站系统;建立必要的考核系统。具体改革内容如下:①教学形式的设计。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机房每位学生一台电脑,每次上课前老师首先布置本次课程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引入案例简单讲述,并把教学重要知识点融入其中,接着学生开始实践,开放有效的教学资源,比如网络,让学生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实现任务要求的功能,接下来开始讨论、展示、评比,互相补充,畅所欲言,最后老师总结,归纳知识点,分析总结学生作品,学生提交作业[1]。②教学任务模块和课件资源的设计。利用有效的计算机资源,进行任务模块设计,把每部分知识点设计成任务模块的形式。同时设计更加有效的多种形式的实用的教学课件,组织好教学内容,根据药学专业的特点,在课件实例中加入一些药学中计算机应用的元素,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计软件,制作教学课件资源。挂在教学网站上。③教学数据库资源的设计。设计药学信息资源库,供药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时候能和药学专业结合,在资源库里查询药学资源[2],为今后从事药学研究做准备。④网站资源建设。“做中学”的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形式,要求学生要提交每次教学内容后应该完成任务,这就需要有网站接收学生上传的任务。还可以把很多有效的教学资源挂在网站上供学生查询和下载,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讨论、留言,和同学和老师进行切磋和交流[3]。⑤考核资源建设。教学环节的最后,还要通过必要的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只不过这种新的教学形式,设计成每次上课时对上一次的实践内容进行测试,最终课程结束时把每次考试成绩折算后有一个这门课的实验课成绩。因此要设计动态的无纸化考试系统,每个环节测试一次,动态添加每次的考试题目,设置考试分数,在计算机上上机考试,自主评分,记录每次测试的结果。最终期末的时候还要进行综合课程考试,作为本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4]。以上几个部分就是具体的改革内容,每一个部分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这种“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解决现在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讲述式、灌输式形式的弊端,实现“做中学”,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三、“做中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已经逐步采用此种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的教学实践中去。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已经使用了我们自己改版的教材,而且已经开始了这种教学形式的初步尝试,比如开始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之前,我们先给学生布置任务,开通网络,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看谁查得详实具体内容丰富,并且记录下来,然后同学们讲解,互相补充,最后老师总结。这种方式学生比较欢迎,而且也使学生有了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做中学”的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形式,要求学生要提交每次教学内容后应该完成任务,计算机教学平台网站接收学生上传的任务。还可以把很多有效的教学资源挂在网站上供学生查询和下载,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讨论、留言,在线交流和同学和老师进行切磋和交流。

“做中学”教学模式的研究目标是以新的教学理念,借助于计算机课程教学的便利条件,利用计算机设计必要的教学资源,建立药学专业数据库资源,课件资源,学生上传作品、作业,下载学生所需要的资源,先进的无纸化上机考试及模拟软件系统资源,自动评分系统资源,来使“做中学”的“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形式得以实施。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利用有效的教学环境,新的教学方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设计出比较适合于药学专业学生“做中学”教学模式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近年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大幅度提高,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黎永壹.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J].钦州学院学报,2009,(6):58-62.

[2]刘海燕,熊馨.基于技术的网络学习平台设计[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5):18-21.

计算机课程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教学;改革

从现阶段来看,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逐渐表现出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教学内容严重滞后等问题,影响到了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成效。为此,为了有效缓解现有问题,应结合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不断修正计算机课程教学。即在Windows操作平台基础上,引入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信息检索、图像处理等内容,符合高职学生学习要求,调动高职学生积极参与到计算机课程教学环境下,优化自身计算机操作能力。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原因

现阶段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即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始终秉承着“灌输式”、“传授式”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思想过于严重,由此影响到了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同时,因“灌输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所以,将表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

第二,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即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注重倾向于总结性评价方法,但此种评价方法过于简单,且不利于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而,将限制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为此,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必须落实教学评价方面的改革工作[1];

第三,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即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未及时更新教学知识,就此使得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和个人职业发展。同时,因部分高职院校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资金用于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机器配置开发方面。所以,表现出教学条件严重落伍的现象,影响到了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进一步培养。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思路

1.创新改革教学方法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无法调动学生计算机课程学习动力。所以,在计算机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创新教学方法。

其一,任务驱动法。即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设计具体的教学任务,通过任务设置的完成达到学习目的。例如,某教师在“C语言程序与设计”内容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即将“1+2+……+N”程序分解成了三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设定N=10,求“1+2+……+10”;第二个任务是,求N为任意数时的“1+2+……+N”;第三个任务是,求1-N的奇数和。最终通过学习任务的设置,让学生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完成学习任务,并逐步了解C语言程序设计特点,达到高效性知识学习目的;

其二,实验教学法。即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期间,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应利用实验活动的趣味性、创造性、实践性,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优化课程教学方法。例如,某教师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先为学生演示了界面设计流程和演示效果。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一个比赛的评分系统,继而通过比赛评分系统的课外实验设计,提高学生计算机自学能力;

第三,分层教学法。即因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异较大,专业不同,包括了经济类专业、文史类专业、理工类专业等等。所以,在具体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期间,应注重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如,班级建制动态显式分层、班级内按差异隐式分层、增加选修课等等[2]。其中,班级建制动态显式分层教学活动的展开,可根据不同班级计算机教学情况的不同,改革教学方法,达到高效性教学状态。而班级内按差异隐式分层教学,可通过“兴趣小组”组建形式实现。最后,为了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等的不同,可在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增设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Photoshop图像处理、Flas制作、C语言程序设计等选修课,就此实现对学生的分层教育,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2.创新改革培养计划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期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据表格、文字、图像等内容的操作和整理,应结合社会发展中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创新改革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培养计划。即以校企合作的培养形式,锻炼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并通过社会顶岗实习机会的供给,让学生在实践岗位中Photoshop图像处理、Flas制作等各方面技能均得到高效锻炼,最终成为社会所需人才。

3.创新改革课程考试评价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期间,为了达到高效性教学目的,更好的锻炼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应改革课程考试评价。首先,在计算机课程考试评价改革过程中,应以操作应用题考核为主。同时,引入案例情景式考核内容,并注重通过无纸化的考核方法,达到考核目的[3]。其次,在具体的计算机课程考试评价中,应突破过于单一的考核办法,采取过程式的考核。同时,丰富评价重点。即将评价内容定位在Photoshop应用、网页制作、Flas制作等各个方面,就此通过多元化考核形式,更好的锻炼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再次,在计算机课程考试评价中,也应引入学生互评的考核方法。同时,注重组织课堂测评环节,就此通过计算机课程学习全过程的考核,真实的检验学生计算机知识学习效果。

4.创新改革教育信息资源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期间,因原有课程教学内容严重滞后。所以,为了更好的锻炼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发展,应组织拥有计算机基础教学经验的教师,调查社会发展需求。即用人单位对各岗位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要求,就此综合实践调查结果,定位教学信息,并坚守以实践应用为主体的理念,整合、序化计算机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计算机知识学习要求。此外,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创新中,也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例如,在文秘专业的学生教学时,可丰富统计表格制作、Word操作、Excel操作等方面的教学。而平面设计专业,则重点实施Photoshop知识的教学,由此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4]。即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期间,注重创新教学信息资源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强化对其的落实,激发学生计算机知识学动力和动机。

三、结论

综上可知,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开发期间,仍然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限制了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此,为了更好的贯彻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从创新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改革培养计划、创新改革课程考试评价、创新改革教育信息资源四个方面入手,落实计算机教学改革工作,并根据学生特点,实现对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实践锻炼,更好的掌握Windows平台操作知识等等,达到高效性知识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宋菲菲.信息化背景下探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路径[J].通讯世界,2016,21(20):226-227.

[2]郑显安.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22(18):80-81.

计算机课程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计算机课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83

0 引言

为契合经济全球化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形势,教育工程应该严格遵循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教学要求。双语教学是提升我国教育事业质量,并促使其全面发展,逐步迈向新台阶的有效措施。我国教育部曾多次发文强调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以此提升我国学生英语水平及专业能力。因此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之中,我们也应该积极加强双语教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帮助其夯实计算机基础知识。下文我们将主要从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的优势、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之不足以及计算机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之策略三个方面探究双语教学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实际应用问题。

1 计算课程双语教学的优势

1.1 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能力,助益其掌握计算机知识

众所周知,欧美国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源地,虽然我国在计算机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但我们仍然不可否认计算机技术的基础源于外国。从本质上讲,计算机技术是一门以英语为基础的学科,我国计算机课程的诸多教材也是由英文原版翻译而来的。此外,计算机课程教材在汉化过程中,也保留了大量的英文知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特定符号、专业词汇等基础性知识。因此,在学习计算机技术的过程中,要保证学生掌握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才能够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并掌握知识。

1.2 扫清语言掌握,助益新知识的传递

计算机技术是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而英语则是计算机新技术流通的重要载体之一。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学校教育仅能够教授学生基础知识,而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亦或在工作中则还应该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以契合时代的发展形势。由此观之,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本知识,同时还在于培养学生必要的外语知识,以此保证学生具备自行学习、接受计算机新知识的能力。

2 目前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e将双语教学视作翻译教学

双语教学的宗旨在于加强课堂上英语的使用,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逐渐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并渐渐具备跨文化学习交流的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双语教学却陷入了一个严重的误区,即过于强调双语教学的形式,错将双语教学当作“翻译教学”,仅是组织学生翻译原版英文教材,其教学实效反而不如单纯的汉语教学高。

2.2 学生存在抵触心理

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实际中,由于部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及英语水平皆存在差异性,导致其学习效率也各不相同,因而也致使其学习兴趣各有高低。因为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采取英语讲解演示配以汉语讲解的教学形式,那么英语水平以及计算机水平的高低将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如此便对学生计算机水平与英语水平的平衡关系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诸多学生由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以及英语水平不高等原因而在课堂上无所适从。久而久之,部分难以快速适应的学生便会逐渐产生抵触、畏惧、回避的情绪,如此便十分容易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不可否认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由于部分教师自身英语水平的局限性,导致其对外文教材缺乏深入理解,从而严重影响教学实效的情形。

3 增强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实效性之策略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成功与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其关键性因素。因为在教学实际中,教师需肩负起组织、引导、协调、控制等职责,由此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自然也就成为了决定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在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中,教师至少应该具有卓越的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对优秀的英语能力,如此才能保证双语教学的基本需求。此外,教师还应该具有以下几点职业能力:其一,具有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因为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开展前至关重要的环节,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将指导计算课程双语教学活动高效有序开展,反之则会导致教学活动缺乏目的性、预见性、调整性,从而减低教学实效。其二,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中科学合理的教学语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激发其主观能动性的关键要素。鉴此,为保证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实效,就还需培养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驾驭能力。其三,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如果说教学设计为课堂创设了内涵,教学语言活化了教学内涵,那么课堂组织活动则是将教学内容串联起来的线索。课堂组织活动是维持课堂秩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必要措施,因此为保证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实效,就还需要培养教师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

然而在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则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有效措施:第一是加强师资力量的遴选,从基本面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第二,加强在职培训教育,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从而提升业务能力。第三,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在探究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从而促使其矫治错误的教学方案并逐渐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3.2 选择合适的英文教材

因材施教一直都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方针,诚然,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实际中也应该契合该教育方针,从而有效激发学生个体的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知识。欲实现上述目标,首先就应该保证双语教材选用的合理性,最好是选择英文原版教材,使学生在知识以及思想上与世界主流接轨。但是在引进原版教材时,我们还需解决原版教材的课程设置与我国教学纲要存在的矛盾,从而保证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解决外语教材发行性强、编写思维跳跃等问题,并通过合理的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系统。

3.3 选择合适的授课模式

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中,为有效解决学生英语水平滞后以及其思想障碍导致的理解偏差,教师就应该采取合理的教学模式。一般而言,为有效推动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则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在双语教学伊始,教师应该在板书、讲授阶段采取Maintenance-model(维持母语)模式,然而在拓展反面适当使用外语,以此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也逐渐适应外语的教学特点。而在教学中期教师则应该采取双语过渡模式,即在教学中合理转换教学语言,帮助学生提升对外语的适应程度。最后阶段教师则应该采取Immersion Model(浸泡式)外语教学模式,即保证外语教学时间比在90%左右,使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获得最佳的双语教学体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语教学是以教育的国际化、信息化为背景,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我们坚信,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为真正实现国际化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双语教学将有更宽广的发展前景。因此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要正视双语教学的优势以及教学中存在的某种问题,进而全面推动双语教学在计算机课程中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计算机课程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卫生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 策略 注意事项

一、卫生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卫生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虽然已经有很久,但所学的计算机课程基本上都是以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例如,Windows基础,Office的使用,等等。这样,使得计算机教学与医学专业脱节。另外,学生由于心理和年龄特点,对于计算机的了解似是而非,一些学生仅仅通过上网聊天和游戏这种计算机的简单应用,就以为对计算机很了解。加之计算机课程不属于其专业课程,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没有学习的欲望,重视程度不够。卫生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将担负着各级医院的医疗、护理等工作,他们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计算机,如利用计算机对病人进行各种检查、填写病历数据和治疗,等等。由于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医院工作,很少再接触计算机教学,因此教师必须设法让他们在校期间学习到与医学有关的实用的计算机知识。

二、卫生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策略

1.了解医疗单位所需。

卫生学校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即学生毕业后在医疗单位将直接参加工作,很少再进行二次培养。卫生学校计算机教学应该根据目前医疗单位对于计算机使用的范围进行设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快速适应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医疗单位的工作需要。目前,在医疗单位中,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贯穿于整个医院的工作之中,是医疗单位中不可或缺的重中之重,它能够准确地随时提供医院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可以为医院工作人员提供相关信息,可以大大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我认为,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学习纳入计算机基础教学之中,是很必要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学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掌握现代医疗办公手段,熟悉现代医疗单位办公环境,这为学生从学习到工作的快速过渡提供了先决条件。

2.针对专业,制定课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医疗中的广泛与深入地应用,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应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为此,只有我们立足学科知识结构,遵循计算机科学课程间的内在规律,体现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以技能培养为目标,改革实践教学,整合课程类型和课程内容,才能科学地设置计算机课程,使课程设置服务于培养目标。我国的医疗单位中计算机的使用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基于信息资源管理,其培养目标以医学情报学为主,兼有向医学信息处理方向扩展的趋势;一类基于信息技术应用,其培养目标以信息技术为主,突出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

卫生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应针对不同的医疗专业,设置不同的计算机课程,对于不同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所要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侧重点也是不同的。考虑到学生对于计算机初期掌握的程度不同,除了Windows、Office等计算机基础课程必学以外,还应根据不同的医学专业,分别设置最优化的计算机课程,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于本专业的实用性计算机知识,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利用网络,进行教学。

计算机网络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网络的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网络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网络与教学合二为一。网络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融入教学中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变教与学的效果,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网络内容包罗万象,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集中于一体,采用可视化窗互操作,扩充了信息量,增加了可操作性。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实现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得到及时迅速的反馈信息,大大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双向交互。这样既能加大学生的参与度,又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

网络提供给了教师和学生丰富的可用资源。在现代医疗中常用的仪器设备,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操作的。然而,在学校教学中,教师很难对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进行讲解和实际操作,只能通过理论进行讲解,这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不深,难于理解。教师和学生可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软件进行模拟操作,能大大加强学生对于现代医疗中常用医疗设备的熟悉和使用。

4.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混合。

由于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大多数学生缺少正确的自我评价、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因此,在课堂上,面对着计算机,他们心里想的往往不是学习而是游戏和聊天等娱乐活动,老师稍不注意,就会偷偷地上网打游戏或是聊天,对于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他们明显已经失去了兴趣。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混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化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化死气沉沉为生动活泼、化教条古板为灵活创新,使学生从“让我学”到“我要学”,刺激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所提高,树立正确的信息素养,同时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力等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三、卫生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计算机教学改革形式丰富多样,采用哪种改革方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总结。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某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计算机技能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其次,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不能盲目地多用和乱用,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反复地思考和研究,制定适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大多数卫生学校都有自己的附属医院,教师可在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去医院参观教学,让学生在真实中感受计算机在现代医疗中的使用,体会计算机给现代医疗带来的作用与意义。教师可通过观察医院中医生的实际操作,现场的讲解,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机在现代医疗中的重要地位,进而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认识程度,明确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性。

目前卫生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改革的力度势必影响到将来计算机教育的成果,更会影响到卫生学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以创造卫生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崭新未来。

参考文献:

[1]董大钧.浅谈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沈阳医学院学报,200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