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标志设计课程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标志;教学;思路

标志是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图文造型来表达含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的符号,是高度浓缩的图形艺术语言,审美标准崇尚高度简练和概括,故创作和设计的难度比其他图形艺术都要大得多。标志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装潢艺术设计、品牌设计等专业方向中的主干课程,学生们将从课中了解和学习标志的设计程序、形式法则、创意思路等。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意分析、草图表现、正稿绘制并撰写文案,在项目实训中培养学生分析、辨别事物的能力,为后继的企业形象设计(VI)课程打下坚实基础。笔者曾在设计公司从事标志和企业形象设计工作,在成为院校教师并长期教授标志设计等课程后,结合自身设计经历和授课中所了解的学生总体状况,认为院校标志设计教学与实践有一定差异,总的说来是理论指导较完整,但在具体项目中无法全面实践。当然,这主要由院校与社会的固有差异所造成。现状难以改变,笔者认为标在志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应当紧密衔接前期课程、注重文化内涵建设、提倡设计与制作并重,并合理导入实训项目。

一、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应当紧密衔接前期课程

标志设计课程通常开设于大学三年级,在前期专业课程中学生们已经学过图形创意、字体设计及CorelDRAW、Illustrator软件等课程。有了这些课程的训练基础,学生绘制表现标志的效果不是问题,但难在如何将造型表现基础与标志创意的思路相结合。前期课程(如图形创意)往往是为了创意而创意,然标志的创意和图形表现必须结合实训主题的内容要求。标志设计当紧密衔接前期课程之所学,在理解设计要求和主题内涵的前提下运用图形和字体的创意方法进行造型表现,最后通过软件绘制成型。惟有紧密衔接前期课程,本课程实训才能在有限时间内集中精力,构思多个设计方案并择优完善。

二、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必须注重文化内涵建设

现代标志通常是高度简练和概括的图形,运用软件绘制或临摹完成只需很短时间,但标志设计项目的周期则常有数周,这是因为标志形态是项目主题内涵的图形化表现,其创作修改需要与客户或市场进行反复沟通。设计者基于对项目主题理念和设计表达需要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将标志以可视化的图形、字体等方式呈现并在与对方的沟通协调中不断完善。在此过程中图形表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吃透主题,将主题的内涵和灵魂赋予标志图形,使之具有吉祥寓意,充满正能量,进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故标志设计者须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和文史知识,资深设计师常说标志设计入门容易,但水平提升难度大,就是难在这里。因此,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必须注重文化内涵建设,数周课程中,教师除讲授基础理论外还要多引领学生欣赏标志作品,读懂中外著名品牌标志的内涵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典故,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逐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文化内涵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作为专业课程教师,一定要督促学生多读经典好书,积累文化底蕴,提高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从而赋予作品以深度和生命力。

三、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当提倡设计与制作并重,同时应合理导入实训项目

在校学生通常以电子稿或纸质打印稿的形式交付标志作品,图形打印、喷绘在纸面的效果尚可,但有些材料和制作工艺可能会令标志的设计效果大打折扣,如使用渐变色彩的标志无法以塑胶、金属材料制作表现,图形细节丰富的标志难以用发泡材料切割制作等。因此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当提倡设计与制作并重。学校条件的限制可能无法让学生们实际接触各种制作工艺和材料,但教师应当展示相关图文视频资料和不同材质的标志实物,让学生了解各种材料和制作工艺的特点,在实训指导中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标志造型、色彩是否适合不同材料的制作输出。同时,教师授课还应合理导入实训项目,项目来源可以是教师自己课外所接的设计业务,也可以是网络竞标或设计大赛的题目,根据学情和项目复杂程度,合理安排、指导学生训练。

四、结语

标志设计对师生而言都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课程,画图易而构思难,入门易而提高难,教师需要在讲授基本理论之外花更多精力引导和鼓舞学生夯实文化底蕴,以利于创意和表现。本文所述的教学思路,正是笔者在课堂实训中引导学生的经验总结,尚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还将进一步改进、提高。

参考文献:

[1]朱珺.标志物语[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

[2]高林娟.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01).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图案基础 标志设计 一致性

一、图案基础和标志设计的概述

图案是实用和装饰相结合的一种美术形式,它把生活中的自然形象进行整理、加工、变化,使它更完美,更适合实际应用。图案基础课程通过授课形式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以形式美法则为核心的图案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美、创造美。标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进行特定信息的有效传达,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作用。标志设计过程是通过对相关信息进行调研、归纳、对比、总结、提炼后依据形式美法则进行图形化设计,也是一种图形艺术的设计。

二、图案基础和标志设计的关联性研究

(一)从作品形式角度来看,图案基础和标志设计同属于造型艺术,图案基础的作品形式是纹样的形式,这种形式包括单独纹样、适合纹样和连续纹样,其中单独纹样和适合纹样是具有独立性的造型图案,具有造型简洁、形式饱满、美观,颜色协调等特点。标志设计的作品形式同样是经过提炼加工的一种造型,同样拥有造型简洁、形式饱满、美观,颜色协调的特点,其中的国家、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徽标,甚至从外观角度来看和图案几乎没什么区别,所以图案和标志在作品形式的角度来看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二)从图案和标志设计的风格角度来看,图案注重装饰性,图案是一门装饰性、规律性极强的艺术,注重外在形式的美和装饰效果。标志则是富含信息的创意图形,强调识别性、信息传递准确性、宣传性、和使用适应性,其中宣传性包含了标志在不同场合、不同载体要具有装饰效果,从这一点来看,图案和标志在应用角度上也有相同之处。

(三)从设计准则来看,图案和标志都属于视觉设计的产物,说以必须符合大众的审美原则既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条理与反复、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及变化和统一。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人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图案作为一种装饰性、规律性极强的艺术形式,而且有应用广泛的特点,注定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图案是形式美法则的完美体现者和应用者,人们也是多数通过图案来学习和使用形式美法则。标志设计是将具体的事物、事件、场景和抽象的精神、理念、方向通过特殊的图形固定下来,使人们在看到标志的同时,自然的产生联想,从而对企业产生认同。[1]标志设计要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必须符合形式美法则,不仅如此,为了适应消费者不断更新的审美观念,企业标志还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前沿性,于是在一定的程度来讲标志设计不但要做传统形式美法则的继承者和实践者同时还要做形式美法则的开拓者和创新者。综上所述,从设计准则来看,图案设计和标志设计均依据形式美法则来进行。

(四)图案基础课程中图案设计与标志设计的过程也很相似。图案基础课程要培养学生观察研究、变化、归纳、提炼的能力,所以课程开始要求学生从物象写生开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分析,通过写生掌握物象的基本特征,进行简化、夸张、抽象、变形、添加等艺术手段,依据形式美法则进行加工整理,最终创作出形式美观、工艺精湛的图案纹样作品。标志设计和图案设计相同的是首先也要进行调研工作,就是对企业或产品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企业或产品的基本信息,然后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提炼,把信息精华进行视觉化表现,在通过变化、组合等方式进行创意,得出系列设计方案,最终依据形式美法则,通过简化、夸张、抽象、变形、添加等艺术手段得出具有高度精神内涵、丰富准确信息传达、造型简洁美观、运用范围广阔、制作成本低廉的标志设计作品。以此看来,图案与标志在设计过程中也有相似之处。

(五)在作品的表现手段上,图案和标志也很相似。图案的表现手段多数使用点、线、面等视觉元素,通过点的密集、关联;线的排列组合、面的对比使图案作品具有黑、白灰的层次感,另外在空间表现上要求饱满、图底关系均衡,造型风格严谨统一。标志设计在表现手段上也基本使用点、线、面等视觉元素,同样要求空间表现上要求饱满、图底关系均衡,造型风格严谨统一,只不过标志要求在视觉上更加简洁,所以往往点、线、面综合运用的比较少。基本都是点、线、面的单独造型。

(六)图案设计和标志设计在民族文化传承的方面有着共同的任务。图案在我国历史悠久,其中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吉祥纹样、福花瑞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追求平安幸福的朴素愿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立日益增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世界进入“中国制造”的时代,中国企业、产品在国际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民族品牌、产品的标志设计要充分体现民族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为设计基础课的图案基础,在我国有悠久的开设历史,是近代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对现代设计如标志设计有很强的关联性和影响力,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视觉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我们要看到传统图案基础课的作用而不能轻易的抛弃,应认真研究,积极改进,使之为我国设计教育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程内容 走进生活 情感 兴趣

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往往只注重计算机软件操作的技能。然而,相关设计创意课程又不如软件操作课程那样能快速地使学生获得某种实际技能,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动力和兴趣。但此类设计课程又处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地位,因此能否完成此类课程的教学任务成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从“激发兴趣”入手,着力探索课程教学改革。

一、课程内容应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

1.课程内容应关注生活

课程内容过于“依赖教材”和过于“放任自流”都是不合理的做法,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应采用适当的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这就要求课程内容要走进生活。学生不关心和自己没有过多联系的企业文化,却很注重自己生活中的个性化。在中职一年级的设计概论版式设计章节的教学中,引入校园内新开张的咖啡店门面为设计课题。首先通过对门面招牌设计的特点分析,将教材内容中关于版式设计的色彩搭配、各元素间的比例、字体选用等理论知识融入其中。然后布置阶段作业,让学生对该店面的设计发表自己的意见。作业上交情况良好,学生对店面的评价涉及范围广,不局限于对课堂所讲授的形式美感设计的评价,还包括该招牌与周边建筑的协调、与所售咖啡的味道联系等等方面,这些方面恰恰是设计所需的前期调研准备工作。在作业讲评时,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就会深得体会。最后布置实际的设计任务,让学生对该咖啡店的门面中的各元素进行改良设计,从而体会设计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很高,始终以教材的理论知识框架为引导,既不会使学生产生迷惑的感觉,又能以学生所关注的事物为任务载体,从而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

2.课程内容从自我引入

一些社会实践的训练课题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原因在于社会的设计实践项目专业性较强,如果企业的属性又过于严肃,就会和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距离。所以我们选择社会实践设计课题时,应注重设计项目的属性问题。在参与社会设计项目实践之前,教师可以自行设计训练课题项目。比如在CorelDraw课程的标志设计环节中,作业任务为自己设计一个能体现个人性格和形象的标志。平时学生会在自己的课本上签上极富造型个性的名字,会在画板或桌面上画一些能表达自己心情的图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这些图案和文字更具形式美感,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性格和情绪了,加之学生很希望表达一个有个性的自己,这样的课程作业就成为了学生施展表现自己的好机会。

二、课程内容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情感

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长久兴趣,单纯依靠引用学生熟悉关注的教学案例和训练课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使学生感悟到本专业的真正内涵,并意识到设计练习与自己情感的联系,才能使专业学习的兴趣长久稳定。因此,在设计创意课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设计任务时要投入感情。比如在一次插图设计训练作业中,因为初次接触,学生感觉无从下手,训练任务无法开展。最后老师采取的办法是将题目改成“送给亲人的一幅画”,确定了设计的情感题材,学生心中有了一个“情感述说”的对象,便开始了大胆的尝试。然而,投入情感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行作业训练,还在于对设计创意深度的促进。设计创意的内容有了情感的支撑才富有生命力。基于以上两点,课程内容的设置应当注重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引导学生投入情感。

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在最后一个学期增加一个总结性的课程。该课程对前期完成若干个设计实践项目进行总结,将中职三年学习过程中完成的所有设计作品进行汇总,编排成册,为自己制作个人作品专集;选取个人最为优秀的作品打印制作展板,进行校园展览。通过个人作品专集的设计制作,使学生感悟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以及用情感来总结三年来的得失。从专业教学角度来讲,个人作品专集的设计制作旨在让学生体会,设计学习在这三年中已经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个人作品专集将成为回忆校园生活的载体和情感寄托,从而升华为对设计专业的情感和尊重,为学生走上就业岗位做好精神准备,是学生继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我的动力。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美术欣赏实践活动审美能力自主探究

2013年3月教育部新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因为艺术欣赏活动能够提高欣赏者的欣赏水平,培养审美情操,使学生用心灵去感应美、接受美的洗礼,坚定美的信念。本文将以《标志设计的方法》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为例,谈谈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几点体会。

一、以欣赏为主线,教学目标注重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美术欣赏是通过审美感知,把美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结合理解、想象、联想、情感等心理机能的综合活动,获得审美享受的精神活动过程。在制定《标志设计的方法》课堂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产生美的感受、陶冶。据此,我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一)知识目标:认识标志设计的四种表现方法,了解各种表现方法的特点及表现效果。

(二)能力目标:1.通过欣赏、分析部分成功的标志案例,能以小组合作方式设计一款表达直观、创意新颖的标志。2.通过本课的欣赏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标志设计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信心,提高学生对学习平面设计的兴趣。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

二、立足文本,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审美鉴赏力和艺术创造力

丰富的美术欣赏活动以及富有情趣的审美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的欣赏模式,使他们意识到艺术欣赏是多角度、多层面的,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一种较合理的科学的欣赏途径让他们能够深入地理解标志作品的内在精神,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环节一:课前准备――感受美

课前向学生提出前置任务,预习教材内容“标志设计的方法”,并准备有关介绍清远城市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在预设的任务中初步认识、了解学习内容。

环节二:游戏导入――发现美

1.利用游戏“看图猜标志”,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品牌标志作为素材,组织学生分组竞赛。2.导入课题。

环节三:案例分析――体验美

1.利用课件展示向学生介绍四种设计方法:形象表现法、抽象表现法、单字表现法、连字表现法。

2.出示游戏中四组标志图片,提问:这些标志分别属于哪种设计方法?要求学生小组内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3.提出学习任务一,小组选择其中一种设计方法进行案例分析。

提供相关个案分析给学生参考,布置学生填写《优秀标志作品分析登记表》,各小组搜索有关标志设计的方法,特点及信息传达等信息,让学生在讨论和分析过程中了解标志设计方法的艺术效果,学会从设计特点、信息传达等方面进行欣赏美的标志作品。如 “动感地带”的标志采用连字表现法,利用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橙色加上品牌标志的全名称巧秒结合,具有时尚感,像Hip-Hop街舞一样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带出时尚、好玩、探索的品牌属性。

环节四:探索与实践――创造美

1.明确学习任务二:各小组运用其中一种标志设计方法设计一款“城市标志”。

创设标志设计情景:2013年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将在我们的城市举行,清远市政府正面向全社会征集城市标志。通过真实创作情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创作标志作品的兴趣和灵感。

2.收集资料素材:教师展示三组清远城市图片,引导学生构建设计思路,思考准备采用什么设计方法?选用哪一方面的形象作为素材?以此刺激学生的创作思维。

3.绘制草稿:各组员发表意见,抓住灵感,绘制标志设计第一稿。

4.欣赏范例:观看范例作品,思考本组的设计改进方案,如利用“杭州”城市标志作品进行范例欣赏,分析标志中的“杭”字结合了航船、园林、拱桥等要素,展现出杭州起航、积极进取、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通过范例欣赏,引导学生从标志的风格、观念等方面进行欣赏并借鉴作品成功的地方,从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5.修改完善:学生共同商讨设计方案,进一步完善作品,引导学生将评价意见及范例欣赏的设计意念加以运用修改完善草稿。

环节五:展示评价――欣赏美

1.引导小组展示设计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2.教师进行综合点评。

此环节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在对比中相互学习,并能反馈知识技能把握情况,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欣赏美的标志作品,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主动性,使学生乐学、喜评,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三、拓展迁移,巩固加深审美思维能力的培养

环节六:总结延伸――深化美

1.组织学生填写《个人学习体会记录表》。

2.引导部分学生上强发表学习感想,然后由教师作总结。

3.布置作业:独立完成一款标志设计――为我们学校计算机专业科组设计一款标志。

本环节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会自我小结,进行知识的梳理、归纳,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发现生活中的美,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扩大知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综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来开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的体验与探究性学习为主。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标志设计的方法及表现效果,并采用多种方法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创作,在体会实践中领悟标志设计的表现方法,再以欣赏范例、修改完善等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整节课的教学结构清晰明了,可操作性强,目标达成度高,对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大有帮助。

正如艺术家冈布里奇所言:“一个人永远不能穷尽对美术的探究,他会在其中不断发现新的东西,伟大的作品,在每次观赏时,看上去好像和以前都不同”。美术欣赏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的欣赏手段,注重加强学生的欣赏实践活动,用欣赏作品唤起他们美的情感,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获得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Photoshop;网店美工;广告设计;中药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45-01

一、研究背景

亳州作为四大药都之一,承载着全国大部分的药材交易,是中国最大的线下及线上药材交易市场。数据显示,亳州有着上百亩的药材种植基地,90多个药材种植大户。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亳州成立了药通网、康美中药亳州站等中药材网上交易平台,促进亳州中药材电商行业的发展。

亳州市政府对亳州的中药产业给予大力的支持,出台《中华药都・养生亳州行动计划》、《促进药品技术转让、研发和培育的扶持政策》等相关政策;实施“互联网+”现代中药行动。由亳州学院牵头建设的筑梦社区,已有213家入驻企业,园区中有4栋办公楼,为亳州中药花茶类网店创业专用,为亳州中药花茶产业的电商发展给予大力支持。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亳州传统中药材行业面临转型。根据数据显示,亳州现有中药材网店2000多家,需要大量的网店美工人才来促进亳州中药材电商产业的发展。

二、课程改革

(一)结合地方性岗位需求,打造职业型人才。结合亳州当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在教学中融入网店美工的职业技能,使企业与学校充分融合,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打造“订单式”专业型人才。在教学中用项目带动教学,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使两者达到完美融合。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够让学生提前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订单式”的培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亳州中药材电商产业对于网店美工人才的需求。

(二)对课程内容进行解构重组。传统的Photoshop课程教学,逐个介绍每个工具的用法,都是一些浅显的知识,学生只能掌握基础的软件运用,对于老师教过的案例非常熟悉,但是自主创作的能力非常欠缺。本文将仔细研究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对此进行整合重构,把知识点融入到实际中药材网店装修的项目中去,在实际项目中去探索软件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提高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设计。根据岗位的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再设计。除了基础的Photoshop课程知识点以外,制定了四项能力目标,包括产品摄影图片的后期处理;标志、标贴设计;中药材网店装修设计、亳州中药文化;中药材网店的促销广告,如图1所示。每制作一个项目,老师将带领学生进行总结,梳理所运用到的知识点,总结中药材网店装修的特点,分析客户对于中药材网店装修的期望。通过多个项目的制作,积累经验,熟练操作软件,掌握Photoshop的基础知识点,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中药材网店美工的工作,富有地方性、应用性和时代性,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完成网店装修的项目。在课程教学中,不仅只对中药材网店美工进行加强,学生同时可以胜任平面设计其他工作。

(四)改革考核方式。《Photoshop》课程是一门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上机操作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为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在机房制作海报设计。考试时间一般为两个小时,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无法制作出优秀的作品,并且机房考试时没有网络,也不能搜索素材。作者认为,应以平时上课时制作的项目为考核的来源,每次制作的项目进行打分,再结合学生平时的考勤情况,进行统计分数。这样考核的分数,更具有权威性,期末考试的方法过于片面。

三、结语

校企合作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学生、老师和企业共同的诉求,可以提高学校的就业率,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为企业输送需要的人才。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使校企合作得到真正的落实。这需要任课老师自身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时俱进,打造真正符合现在岗位需求的人才。企业也应多给予学校和学生制作真实项目的机会,经过多个项目的练习,学生将达到企业所期望的能力,促进工学一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小燕.构建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31(4):90-93.

[2]朱蓉.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0):13-14.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0-0042-03

一、问题的提出

1.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需要与之配套的总结性评价体系

2007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同年秋季,省教研室根据《纲要》要求编写的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在全省使用,这标志着新一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正式启动。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积极推动下,不少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科教法、学法方面进行了深入而有效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从全局来看,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发展仍然是外力推动。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和访谈发现,由于总结性评价效力的缺失,导致课堂教学失去有效监管,教师的教学行为得不到有效约束,这严重影响了课程发展。目前,建构一套比较完善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显得既重要又迫切。

2.多年中考评价实践,为构建完善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淮安市是江苏省唯一将信息技术学科列入中考的地区,六年的信息技术中考实践,对信息技术课程管理、信息技术硬件配备、信息技术教师成长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为构建完善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但其目前所采取的机考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却无法切实考察出学生的信息意识、问题解决水平和信息表达能力,在评价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方面显得尤为不足。

通过总结淮安市信息技术课列入中考后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立足本地课程发展现状,合理借鉴省内外成功做法,逐步完善全市总结性评价方案是可行的,也是可以进行实践检验的。

二、核心概念界定

1.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某项活动告一段落时,为了解其成果而进行的评价。《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明“总结性评价要强调对教学和学习的诊断、激励和促进作用,防止仅仅把评价当成对学生甄别或选拔的手段。”

在本研究中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某段教学过程结束时,为检查教学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包含检查、总结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教学效果做出比较全面的评定,旨在发现教和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指导教学。[1]

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即用总结性评价的方式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评价,着眼于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对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态度进行评价;对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对学生的信息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在本研究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具体的实践形式表现为中考、期末检测等。

三、研究目标

建立一套系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并加以验证;促进并引导信息技术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促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健康发展。

四、研究过程及成果

1.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现有的初中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采取机考模式,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操作题两项。单选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虽然命题人员努力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尽可能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判断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但始终不能切实考察出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价值观、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对资源的整合与表达能力、创作灵感和创新能力,在评价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方面显得尤为不足,其智能化和人性化严重不足的弊端日渐显现。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倡导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体现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方面。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价,开展自评、互评、师评活动。[2]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加工模块涉及到设计应用文档、制作动画、设计多媒体作品、创建个人网站等电子作品创作,这既是技能积累的过程,又是运用技术进行创作的过程,是课程教学的重点。若能引入作品评价,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关注学生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智慧和灵感的迸发,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将成为目前评价方案的有效补充。

因此,本研究对现有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方案提出了改进意见,经过反复研讨和总结,构建了多元评价体系,即初一、初二期末测试进行作品设计,初三中考进行上机操作。

2.制定作品评价标准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学习信息加工和处理等模块的过程,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电子作品的创作过程,必须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模块总结性评价,其重点在于评价学生对电子作品的规划设计意识、对信息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能力、对构图、色彩、声音、动画等元素的审美表达能力以及通过作品张扬个性的创新能力。要科学地评价这些作品,就必须研制合理的评价标准。

经反复研讨和实践,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维度来评价作品:即规划意识、技术实现、审美表达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较为全面地考察学生创作作品的意识,综合运用技术进行信息表达的能力。

由于每种作品的行文规范不同、技术含量不同,针对不同模块的特点,需制定不同的评价细则,通过量规评价工具来充分反映学生在制作电脑作品、完成作业任务时的各种技能水平,比较科学地评价一个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的智慧和潜能。

3.设计作品评价平台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有许多教师早有进行作品评价的自主意识,然而由于作品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或学生,所以常常会出现主观性和浅层性等问题,要使评价手段成为教学的诊断和促进工具, 就必须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开展评价,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因此,本课题组结合学科特点和技术优势,认为应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网络这一更加隐形的、没有畏惧心理的环境下,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去进行表达和人际交流。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即时更新等特点,构建网络作品评价平台,是开展作品评价的基本条件。

该作品评价平台须具备以下功能:(1)具有收集作品并记录学习历程的功能;(2)具有多元评价功能;(3)具有教学管理功能;(4)具有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双重功能。

4.有效实施作品评价

当相关单元作品创作完成后,开设作品评价课,使用作品评价平台进行作品评价。

评价流程如下:

(1)熟悉平台,上传作品

使用作品评价平台开展作品评价,需要先注册用户,然后按学校、班级、姓名登录,再将电子作品上传到服务器中。界面设计采用网页模式,简洁而友好,操作非常方便。长期使用后,更能感受到使用评价平台进行评价的优势。

(2)听取意见,修订标准

评价标准由明确定义和描述的指标构成,每一项指标分为不同分值的能力水平,并清晰地描述满足不同水平和分值需达到的要求。教师在课前利用平台公开评价标准,一方面让学生尽早理解评价指标和要求,另一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合理吸纳他们的建议,使评价标准更加科学、有效。

(3)当堂示范,指导评价

由于评价经验和能力不足,学生面对作品时,对评价标准仍然难以把握,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够具体指出他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大部分同学只能以“棒极了”、“太菜了”等简单词语加以概括。因此,教师要结合作品进行有效的示范指导,使学生尽量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

(4)主体多元,实施评价

在本环节中,教师针对作品中的“典型”问题进行评价。作品中“典型”问题的发现,主要通过教师的观察或者学生推荐。每一位学生可查阅本人作品,实施自评;查阅同学作品,实施互评。通过欣赏和评价他人作品,明确个体在集体中的定位,了解自身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5)评后反思,完善作品

课堂上作品评价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阶段性学习的结束,所有学生必须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反思自身不足,保留作品的特色,进一步完善作品。[3]

五、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多元评价的理念很新,但深入实施阻力较大。目前,实验校大多是一些示范校,在实验过程中曾试图将实验校扩大到乡镇学校,发现大部分学校教师研究能力有限,参与热情不高。

2.教师和学生作品评价的能力还需要提升。尽管课题组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但由于评价能力对师生而言都是高层次的能力,因而在一些实验校还存在师生对评价标准的理解不到位的情况,这也是我们后续研究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广告学;市场营销;教学改革

广告在营销活动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高校,经管专业已普遍开设了“广告学”课程,市场营销专业的“广告学”课程正是为配合市场营销知识而设置的。在广告与营销日益融合的趋势下,市场营销专业的“广告学”课程必须明确课程定位,合理设置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偏重理论教学

广告属于市场营销4P中促销(Promotion)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市场营销服务,但又独立于市场营销。“广告学”课程也与“营销策划”课程一样,本身是具有实践指向的应用型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从调研、策划、创意到制作上“广告学”都要求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然而由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美术基础薄弱和教材、课堂的限制,教师在“广告学”的教学上更偏重于理论知识,轻视广告设计实践,所以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多数学生对于广告设计与运用的能力仍然比较欠缺,难以与营销策划等知识相互配合。另外,广告是引导消费、传递信息、刺激需求、美化生活的一种产业,它的相关课程性质应是能引起学生兴趣、活泼生动的课程。而在“广告学”教学中避免学生参与广告设计实践,则难以使广告学与市场营销的其他专业知识的相互对接与促进。

1.2教师专业背景问题

目前“广告学”的教学主要形成了三大类型:艺术设计类、新闻传播类和市场营销类,这三种类型相关专业的教师在进行“广告学”教学时,风格各不相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在“广告学”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夸大美学艺术的作用,强调广告的创意和美感;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则偏重于广告活动的基本原理、广告行业中的高层次领导者、管理者定位知识,而对营销的关联性知识和能力掌握得较少,且易于忽视广告的策划与设计应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更强调广告的营销效果,推崇广告策划与运作,但在广告的设计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很多教师在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广告学”教学时,没有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片面孤立地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不明白怎样将广告设计与营销策划知识相结合,在策划实践时难以将所学广告学知识进行应用,进而觉得这门课程很难学,导致学生对“广告学”失去学习兴趣。

1.3教学方式问题

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严重。老师单一地讲与学生单一地听,这种单项传播模式居多。1.4考核方式问题在市场营销专业中“广告学”课程主要是以考试试卷为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更偏重于理论知识,违背了“广告学”的互动性与应用性特点,因而难以检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的知识与实践运用能力。

2教学改革

2.1特色教学法研究

本门课程将依托非广告专业的优势,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特点凸显“广告学”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上的实践性、应用性与贯通性。本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总学时为52学时,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课时按3:2的比例进行分配。2.1.1理论教学教学学时:32学时教学目的:随着媒介的融合、网络的广泛应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广告、市场营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本门课程将通过“广告学”的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广告实践的经验和技巧,结合整合营销传播的系统知识,掌握“广告学”基础知识概念、了解广告新媒体、学会撰写广告策划案及不同传播媒介的广告文案,学会广告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从而为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章广告导论了解广告的概念、作用与功能,广告的主要参演者与类型,广告的演变与现状,重点理解广告与整合营销传播的关系。第二章广告是如何奏效的了解作为传播方式的广告是如何起作用的,支撑广告有效性的广告效果是怎样的,广告多面模型“感知、认知、联想、说服、行为、文化与社会”的特征。第三章消费者受众了解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文化、社会、心理与行为因素,如何选择正确的目标受众。第四章广告战略性调查与战略计划学会进行广告战略性调查,了解调查的类型与方法。基本的战略计划决策中,如何进行SWOT分析、制订广告目标与广告战略,然后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最后进行广告的预算与评估。第五章媒介计划了解印刷媒介与家外媒介、电波媒介、互动媒介与另类媒介、广告媒介计划与购买的基本概念。第六章广告创意与讯息战略创意是营销策划的灵魂,学会创意的思考,获得创意的基本方法。第七章广告文案撰写了解广告语言,掌握印刷、广播、电视、网络广告文案的撰写方法。并在此章节中,结合实验课程为广告设计作品撰写一份海报广告文案和电视广告文案脚本。第八章广告设计与制作结合实验课程,讲解标志、海报、包装设计的要素与方法;重点讲解企业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与制作的基本要求和过程;同时,教师选取不同媒介的优秀广告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学会如何借鉴优秀广告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第九章网络新媒介的运用随着媒介的融合、网络的广泛应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广告、市场营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此章节将着重讲解H5、微信、微博、APP等新媒介在广告中的运用。第十章广告效果评估了解广告效果评估、文案测试、媒介评估、广告活动与整合营销传播评估的基本概念。2.1.2实验教学教学学时:20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实验教学,使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掌握VI、海报、包装、广告效果图设计的基本能力,促使学生将广告学理论知识与设计经验相结合,提高营销策划的实践能力。实验一VI设计结合理论课程中标志设计的草稿作业,教师演示如何将手绘标志的设计草稿通过电脑AI软件绘制成标准标志,进而使用现有素材完成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的设计。学生先完成教师所给的示例图,掌握AI标志绘制基本原理,然后根据教师所给素材完成各自的VI设计。实验二海报设计结合理论课程中海报文案作业与海报设计的理论方法,教师通过PS软件演示三种字体设计的方法,将图形元素与文字进行组合、排版完成一幅海报设计。学生完成教师演示案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理论课所完成的海报文案在网络上寻找符合海报主题的图形素材,然后独立完成一幅各自选题的海报设计。实验三包装设计结合理论课程,教师演示包装设计的步骤过程,讲解如何在网络上寻找图片资料开启设计灵感,然后通过PS软件将所搜集的有用素材制作成包装设计效果图。学生按教师所给素材完成示例图,并按教师所讲方法完成各自选题的包装设计效果图。实验四广告效果图设计结合三次实验课程所绘的广告设计图,教师通过PS软件演示如何配合广告策划的需要将所设计的广告平面图PS到现实场景,增加广告策划文案的可信度。

2.2学生成绩考核方式改革

在“广告学”教学中要避免讲授纯理论,要与市场营销专业其他课程的知识相结合。另外,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学习“广告学”是为了服务于营销,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只教授广告设计也是不正确的。在“广告学”教学中常规的以考试试卷为主的考核方式只注重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这样将难以考核学生在此门课程中真正掌握的知识情况,特此在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以“考察”为此课程的考核方式,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给出题目方向———以本省某品牌或产品为广告策划对象,以分组的形式(每组3人),各组自主选择一个策划对象,各组学生需要按阶段完成作业,最终得到一个完整的广告策划案。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阶段作业,通过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进行广告调研,对企业的品牌形象以及所售产品进行分析介绍,了解所要策划对象的现有消费者构成与其目标市场策略,了解企业已有的广告宣传手法。其次,要求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进行竞争对手分析、SWOT分析,得出品牌知名度、消费者需求,最后给出结论,提出现存问题与给出合理化建议。作业以报告形式递交,并在完成此阶段作业后,由每组学生制作PPT并在课堂上讲解,由其余学生进行评论与建议,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第二阶段作业,在完成以上步骤后,理论课程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阶段根据上次作业得出的数据,学习新的内容,将作业带入到课堂知识中,让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进行目标受众分析与市场细分及定位,进而选择广告策略。同时,教师讲授新媒体广告案例,鼓励学生运用新媒体为传播媒介进行广告策划。在此阶段中,要求每个小组成员撰写一个海报广告与一个电视脚本文案,并写明媒介计划与购买说明。此阶段作业需要实验课程进行配合,以便学生能够完成海报设计与新媒介效果图设计。作业以报告形式递交,并选出优秀作品请学生欣赏。第三阶段作业,每组学生根据所选题目搜集所选品牌原有标志并对它进行分析,然后请每个组员各自为企业设计一个新的标志,分别为草稿版和电脑标准版,并写出设计说明,最后完成一套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设计,以个人成果形式在班级进行展览。第四阶段作业,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促销策划,并由小组成员分别独立绘制一个POP手绘海报,并在班级进行展览。最后,四个阶段的作业形成一本完整的广告策划书,把需要实践操作的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巧妙地隐含、穿插在每个“任务”之中,鼓励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搜集大量的广告案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此考核方式以广告策划书为主线,学生分组完成四项报告内容,最终以一份完整的作业报告的形式评定成绩。最终成绩评定为:总成绩=课堂出勤(总分100分,占比30%)+广告策划书(总分100分,占比70%)。

3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特点,本次通过“广告学”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上着重凸显“广告学”与“营销策划”的关系,以丰富优秀的案例、生动的课程实践体验,把整个课程转化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的过程,让学生以分组合作的方式在选定作业中掌握广告策划、广告文案的撰写和广告创意设计的能力,为大学生参加创业、营销策划类的比赛做好技术准备,最终培养学生成为营销策划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安心.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学”教学改革[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484-497.

[2]杨慧.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市场,2011(9).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范文第8篇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运用合作探究、实践活动等体验学习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使其在认知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语言表达和综合运用能力。英语作业的设计应该按照上述要求,注意突出“多元化”和“前置性”,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问题,及时总结学习认知过程,有针对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前置性作业的有效设计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语用能力。

一、依据学生能力差异,突出前置性作业多元化

学生学习能力各有不同。英语课程教学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尤其是要关注英语学习后进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性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帮助学生有目标地选择应用。

前置性作业更多突出了“生本主义”教学理念,符合学生不同的学习认知需求。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秉承情趣化、多样化和发展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兴趣爱好等,增设一些具有情境互动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一些趣味性较强、有交流意义、能体现合作互动的语言练习中增知提能。围绕学习内容要求设计一些多样性作业,让学生能够产生学习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建议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差异来选择练习作业。在作业设计中,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发展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学习认知,开阔思维,主动挑战富有难度的练习,鼓励学生能跳起来摘果。

这样的作业设计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发展需求。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6AUnit 2 “Ben’s birthday”的“Listen,read and say”作业设计中,可建议学生用DV拍摄自己或者同学过生日的情景,并能够以“A happy birthday party!”为主题来运用英语进行描述。同时,要求学生运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来模拟Ben和Jim对话,发挥想象思维,融入一些创新,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根据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针对课程学习要点,布置一些思考题目,像What would you like to give、 Ben as birthday present?等,让学生在练习中能够掌握学习内容。

二、围绕课程学习要点,注重前置性作业任务性

英语课程教学认为运用任务型原则来优化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任务探究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运用能力。任务性原则运用就是紧扣课程学习重点和难点,以互动探究学习形式来帮助学生学习。《牛津小学英语》的“Read and Say”等教学环节,可设计成不同的学习任务作业,让学生能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前置性作业设计中,可结合课程学习内容要点,突出基础知识、语言表达技能以及情感发展等方面,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词汇短语表达意义基础上,能够运用一些简单的句型进行操练,不断增强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水平。任务型作业设计时,可建议学生在熟悉了解课程学习目标基础上,列出自己的学习疑难和问题,通过问题提交的形式来便于教师归纳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归纳总结情况,在设计作业中列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学习案例和题目,让学生在预习和训练中掌握课程学习知识点,同时通过自己的质疑思考来深化对课程的认知感悟。

这些课程知识要点的呈现,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意识。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1“Public signs”的“Listen,read and say”教学中,可布置一些预习类的题目,围绕“要求学生会用英语表达一些常见的公共标志”要求,设置一些“Don’t...”和“Be...”等开头的英语表示内容。同时,可利用一些简单图画来要求学生就“What’s the mean about the sign”“It’s...”问答形式表达学习内容,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三、延伸学习探究过程,关注前置性作业创意性

作业不仅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究和发展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和发展创新能力水平。英语课程教学倡导运用具有实践体验性的作业形式来激活学生学习认知思维,让学生在发散性思维思考过程中提升运用能力。

根据课程学习内容要求,注意突出实践性和创意性,让学生在学习练习中感受英语表达的魅力。在学习“Food”后,布置“How to make delicious food”探究题目,鼓励学生运用英语将自己所需要的食材、制作的过程等表述出来。在劳技课上,建议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表述来现场演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知识,提高表达运用技能。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