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管理会计课程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管理会计;全面质量管理;教学改革
一、引言
管理会计是我国普通高校财会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课程内容不仅具有复杂的理论性,更具有很强的实务性,因此对于缺乏工作实践的广大高校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对实务性的把握尤为困难。教育部于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随着这份报告的颁布,在教育教学领域近年来立足于创新理念的变革与发展取得了多方位突破。例如,目前正在流行的慕课和翻转课堂,它们将信息技术、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对优化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总体而言目前管理会计课程依然缺乏系统的教学改革方式和改革内容。教育其实也是一个生产实践过程,它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是各色各样的人才。基于此,本文借鉴企业产品生产的“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概念,提出了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方案,即建立“管理会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实现以管理会计自身的思想精髓去设计管理会计的课程改革方案。具体而言,本文考虑到管理会计的内容涉及到企业整个经营管理决策过程,针对管理会计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上海松江大学城内主修或辅修过管理会计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结果总结现阶段我国高校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管理会计教学全面质量控制系统,分析了基于该系统教学模式的具体优点。本研究希望能为我国普通高校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并为类似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二、现阶段管理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2014年10月,财政部颁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使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积极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一直是我国会计改革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昭示了我国高等院校管理会计教学工作面临转型。那么,现阶段我国管理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对此,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面向上海松江大学城主修或辅修过管理会计课程的本科生发放电子问卷,回收了183份有效问卷。问卷结果如表1显示。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普遍不理解管理会计专业重要性的具体含义;有92.9%的学生表达了希望老师可以采取更多的教学方式,而不是简单的课上理论传授和部分案例的分析;超过40%的学生指出,对于这门课学完后无法形成对知识的系统掌握;近35%的学生表示对于老师的专业性及授课能力提出质疑;最后,超出了70%(33.9%+36.6%)的学生表达了对于学校安排定期答疑帮助的需求。基于上述问卷调查,本文认为我国现阶段管理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如下。1.学生的角度。①对管理会计课程求知欲不足。求知欲是指人的一种内在认知的需要,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的求知欲支配着他的学习行为。从问卷反映的结果来看,有79.8%(21.3%+58.5%)的学生没有对管理会计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普遍在学习中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管理会计是一门实务性兼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很难自发地对该课程的专业知识产生兴趣。学生的求知欲需要有适宜的环境和正确的引导与培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使用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授课形式不够丰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对于课程的求知欲不强。②不够重视管理会计课程。问卷显示,仍然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理解或是不重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为这门课程仅仅是财务会计的辅助。2016年10月,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加快推进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力争到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从中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对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视,然而反映在学生层面上却是普遍的不了解与不重视。2.老师的角度。①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基于管理会计课程内容的强实务性与重要性,对于授课老师的专业胜任能力要求较高。我国高校老师专业能力的缺乏往往不是体现在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是对课程实践应用的把握。因为高校老师大多是全职教师,平时课程任务繁重,缺乏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而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却又是与企业的运营息息相关的,这就导致了很多高校不自觉地强化了理论的学习而疏忽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②授课能力有待提高。中国的大学生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众所周知,我国中学的教育更多是被动的“填鸭式”教学。这种被动式甚至是“填鸭式”的教育大大阻碍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国的大学生在刚刚离开高中踏入大学的时候,独立性较差,而管理会计课程的内容丰富复杂,更多的时候,需要学生自发地进行思考。因此,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对于授课老师来说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③与学生的沟通有限。大学授课老师的课程繁重,不可能做到随时随地的答疑,更无法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实行追踪,使得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习惯性地忽略向老师求助的路径,致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沟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这会直接影响管理会计课程的学习效果。3.学校的角度。①考核制度不够健全。现阶段,大部分高校采取的管理会计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主要表现为学生成绩和期末课程评价。这种考核方式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单调性和对授课教师的授课质量缺乏过程控制上,缺乏对教师的具体考核指标。②缺乏课程信息管理系统。高校的官网上都有教师信息系统和学生信息系统,却没有具体的课程信息管理系统,也就是说没有针对课程设置管理系统,使得课程体系的管理缺乏及时性、全面性和透明性,对于学生来说,不能很好地了解课程。③缺乏对落后生的关注。学校教育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包含个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应该包括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在问卷调查中,85%以上的“落后生”(管理会计成绩低于75分)表示就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除了正常授课,期望其他的来自学校的主动帮助。
三、建立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系统
上文对于我国现阶段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可以看出,教学问题不是哪一方面单独的问题,它是一个整体。大学犹如培养人才的企业,要保证“产品”合格,就必须做好每一个细节。下面我们基于产品生产的“全面质量管理”系统,提出构建管理会计教学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具体优点体现在全面性、全员性、服务性和科学性。1.全面性。全面质量管理的全面性指的是,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同理,管理会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的全面性就要针对整个管理会计教学的全过程,即课程的“教前、教中和教后”。事实上,现阶段高校的管理会计教学普遍只做到了“教中”,也就是说,只做到了授课和结课,没有“教前”与学生的沟通期和课程的启蒙期,也没有“教后”与学生保持连续动态的课程效果追踪,更没有建立与用人单位就学生能力的实时反馈系统,从而使得管理会计教学方案更新速度慢而不知,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效率不佳。2.全员性。管理会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的全员性就是指要依靠老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完成教学,而不是简单的“各尽其责”。传统模式下的“各尽其责”指的是,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在这种模式下,老师与学生隶属于两个独立甚至是对立的地位。这对于管理会计的教学是不利的,容易导致双方将教学失败的责任推卸给对方。所以,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提供一个定期的线上答疑课堂,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进行提问,问题与答案自动备份,方便期末复习。只有充分实现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才能建立双向配合、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管理会计的教学才能稳步前行。3.服务性。我们知道,管理会计教学的现阶段目标是向企业输送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以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管理会计教学有着强服务性。对于高校培养出的管理会计人才是否合格,最具话语权的就是用人单位。基于此,高校应当建立与企事业用人单位的人才信息反馈系统,此举有三得:其一,便于输送学校培养的管理会计人才;其二,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需要的新要求;其三,即时反馈本校人才培养的合格性。以上三点为管理会计教学方案的后续改进提供支撑依据。4.科学性。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性主要指的是质量管理必须科学化,必须更加自觉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具体体现在管理会计教学上有四点。①教学方法上与时俱进,以“实”为主。当今是互联网时代,教学理念的创新离不开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高校要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解决教学问题。例如,上文提到的“慕课”与“翻转课堂”的授课模式,还有借助网络平台的学习模式,诸如“蓝墨云班”、“对分易”等,但是注重创新理念的前提是以“实”为主,即以实实在在提高学习效果为前提。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为例,我校开办的管理会计课程有授课老师直接带学生入企业进行实地学习,学生反映学习效果很好。可见,授课模式在立足于创新点的同时,更应该立足于以“实”为主。②注重融入各高校自身的特色。各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打造特色管理会计教学模式,可以为社会提供更为精细的专才。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为例,我校开办的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结合了我校语言、贸易等特色,满足了大批对进出口贸易存在管理会计人才需求的企事业单位的需要。③开创管理会计课程信息管理系统。课程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可以为学生、教师和学校搭建一个全过程的即时参与平台。学生“教前”的课程启蒙工作、学生选课、课程资料、学校就课程的相关活动等都会第一时间到课程信息管理系统上,该系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加强“三方”(学生、教师和学校)沟通,大大改善管理会计教学环境。④注重对授课教师的定期培训。鉴于管理会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务性均较强的课程,其对授课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即使是最优秀的教师也离不开不断的学习,所以各高校应当对授课教师的培训给予高度重视。培训的方式可以采取多元化,比如去企业调研、学术论坛、出国培训等等,并对培训结果进行实质性考核,以此确保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本文针对上海松江大学城内主修或辅修过管理会计课程的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角度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校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企业产品生产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引入到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方案中,提出建立管理会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的设想,并就该系统的全面性、全员性、服务性和科学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就该系统的完善进行跟踪,基于具体实践和日常教学的反馈,持续改进管理会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系统,以期为其他院校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课题名称:本文得到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7GBL009)和上海市曙光人才计划项目(19SG50)的资助。
参考文献:
[1]陆勇.论推进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转型[J].会计之友,2015(01):17-19.
[2]雷振.基于“微课”下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6):201-202.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1-0095-02
管理会计自从上个世纪出现以来,在本世纪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各个国家当中了。作为一种企业会计新兴的发展模式,管理会计的形成是贴合时代特征的,它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管理会计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为企业所进行的活动提供强有力的资金风险保障。主要以企业的资金动态作为相关研究对象,通过强有力的经济后盾保障企业的高效经营以及经济增长。笔者通过大量文献资料以及相关经验,对于管理会计目前的现状进行了理性分析和探讨,并且从中获得结论,从而对于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一、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
(一)管理会计理论难以在实践中应用
管理会计这种管理模式只适用于某些特定的经济形态当中,其中有些观点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并且企业面对某些状况时使用管理会计的相关理念难以解决问题。所以管理会计想要在实践中合理应用,企业的相关模式要切合管理会计,或者要使二者能够协调起来,这就需要对企业的经济结构以及组织结构进行调整,或者对管理会计的相关内容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调整。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相当困难的。
(二)已知的管理会计模式缺乏创新性
自从管理会计模式出现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年了,但是管理会计自从出现以来其自身的发展速度却格外缓慢,它其中许多理论已经开始不适用于当前的市场经济。管理会计缺乏相应的研究,相关的所谓理论更新也只是表面的内容,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进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的已知理论在某些角度已经开始与时代脱节了。对于现代化的企业来说,管理会计的某些理念并不适用于当代企业的发展。
(三)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当中不能贯彻其主要理念
管理会计最初出现一直到现在,所秉承的主要理念一直是科学合理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对企业的经济风险进行把控。但是某些使用了管理会计模式的企业却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一主要理念,在实际应用当中,很容易出现由于目前的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长期的发展。同时,这种只重视短期不在乎长期的经营理念也会严重影响企业以后的发展。
(四)实施范围小,还未能形成规模化的系统
管理会计这种经济管理模式最初是出现在西方的经济体制之中的,这是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仍然在逐步完善和深化之中。另外,再加上我国的企业自主性较差,一方面国家监管力度较大,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缺乏相关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所以我国的管理会计模式的应用程度以及应用方式都与国外有着较大差距。在我国,管理会计仍然处于应用的起步阶段,对于其应用的范围和规模都还较小,还未能形成规模化的系统模式。我国的管理会计模式仍然需要继续深化发展和完善。
(五)还未能形成科学的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
目前来说,我国对于管理会计的应用基本还停留在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当中,对于其自身的相关经济学理论知识并没有给予太多重视。这是典型的只重视表面而忽略了其本身的内在的错误应用方式。在这方面国外对于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的研究要相对国内较好一些,我国由于大量地照搬国外的管理会计的相关模式,对于其自身缺乏系统化的归纳和总结,难以形成科学的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也就无法真正将这种模式利用起来。
(六)相关专家以及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缺乏热情
目前我国会计方面的研究多是面向于财务会计方面的,尤其是在高校的学科设置上也对其有所体现,高校的财务课程关于会计方面的多是财务会计,比如常见的金融会计以及财务审计等专业。管理会计相比于财务会计来说只能算是起步阶段,尤其是在理论研究上。我国对于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现在还仅仅停留在数据分析以及问题预测上,并没有针对我国的企业模式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较为完整科学的理论。再加上相关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对于管理会计都兴趣缺乏,所以管理会计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是停留在起步阶段,没有任何推进。
二、我国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
目前来说,我国对于管理会计的应用程度仅仅停留在表面,这对于一种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建立起专门的管理会计的研究机构对于加强我国国内的学术流以及探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在研究机构对于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深度研究和探索,同时企业还可以在研究机构当中通过理论知识的磨合和理解将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起来,从而总结出最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管理会计的新模式。
(二)与国外发达国家建立管理会计的合作交流机构
管理会计模式作为一种新模式,知R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的合作交流机构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的企业之间的行业交流来发现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术性的交流完善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知识。
(三)加强管理会计在高校专业课程中的份量
我国的高校的经济相关专业目前来说仍然以财务会计为主,对于管理会计这种新模式的专业设置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作为一种具有强大应用价值以及实用性的经济管理模式,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专业设置到高校当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要将其作为课程设置到学科当中,另一方面,针对管理会计的教材也要重视起来,要根据我国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编写适合于我国的管理会计教材。同时加强宣传,提高管理会计在高校师生心目中的地位。另外,针对经济学的相关课程,也要开设管理会计的选修课程,让非管理会计专业的学生也能对这种模式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四)提升企业相关人员的素质
某种角度讲,企业的管理者的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水平。因此,未来的管理会计要发展,首先企业要做的就是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这种模式自身所具备的优势以及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应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认识,可以为企业管理人员安排相关的管理会计培训课程,从而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可以将管理会计这项培训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必需的培训条件之一,并且根据培训情况进行考核。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管理会计作为一种经济模式,其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最终一定是要应用到实践当中去的。我国的管理会计领域首先需要对理论知识的研究重视起来,进行一定程度的深化研究,使得我国的企业能够很快地将这些理论观点利用起来,并且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将其应用到企业的实际运营当中。通过对于各种关于管理会计的经典案例的分析研究,企业从中学习管理会计的推广经验,进而得到企业整体的认同,并根据其设计出与之相对应的管理会计的管理模式,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程度。
一个企业是否有其自身的管理理念是企业发展自身经济的核心动力,传统的会计模式并不能做到对于企业的财务的管理运营,所以对于管理会计的应用非常有必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要求又有了新进展。最初的管理会计理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以及管理理念,所以要对管理会计进行不断的发展与更新,要将管理会计的更新发展乃至于整个企业制度的更新与发展都立足于我国的市场经济,立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要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管理会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调查;案例资源
[中图分类号]g4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10-0159-02
[作者简介]郭磊(1979-),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又被称为“内部会计”,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运用管理会计的专门方法,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者对企业进行规划、控制和业绩评价等管理活动的需要。近30年来,管理会计在我国得到推广和普及,在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各高校的会计专业都开设了管理会计课程,但大多由于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等原因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九江学院管理会计课程进行调查,并提出对策建议,为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调查内容和方法
此次问卷调查以九江学院会计学院部分教师和学生为调研对象,参照相关文献资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主要从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运用等几个方面展开调查,调查遵循自愿原则,对调查表进行统一发放与回收。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管理会计课程的重视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75.5%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课程非常重视或较重视,认为一般的占24.5%;72.7%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课程很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认为一般的占27.3%,这说明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师与学生的重视程度很高,因为该课程内容丰富,涉及企业管理领域的规划决策、控制与业绩评价内容,实用性很强。
(二)教学内容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 19.2%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教材内容滞后于理论与实务持完全同意的观点,50.6%的被调查者持基本同意的观点。说明管理会计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严重。我国管理会计教材大多是源自英美国家,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管理会计的实践也日益丰富,但是,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教材内容几乎没有多大变化,没有根据我国的企业管理实践内容以及环境变化进行相应调整。
此外,教材内容过于注重数学模型和计算。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经济预测与决策,适当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增加决策的规范和科学性,但是大量数学模型充斥教材,很大一部分数学模型忽略实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即使教材有相关的案例资料,其应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印证相关的理论知识或者熟悉数学模型的计算,出现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现象,学生只要套用公式就能计算出数据结果,根本无法反映管理的权变性,这样使学生对管理会计的实用性产生怀疑,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培养出的会计专业人才解决管理会计问题的能力薄弱。65.1%的被调查者认为教材中的数学模型有用,但要注意应用条件,甚至有11.6%的被调查者认为教材中的数学模型基本没用。
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教学内容相互重叠,目前各高校使用的相关教材虽各有侧重,但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大都存在交叉重复,如: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中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及标准成本等存在着重复;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两者重复交叉的内容主要有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存货管理及全面预算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这几门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处理不当,难免会导致教学内容重复或遗漏。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喜欢互动式的教学方法,79.7%的被调查者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54.1%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开展案例教学持非常需要的态度。管理会计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采用讲授方式,其特点是先对教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讲解,然后结合例题演算,最后学生结合习题练习。虽然这样授课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但这种“灌鸭式”教学方式来讲授实战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管理会计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会扼杀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潜能的挖掘。在实务中,管理会计的工作很多涉及到企业的商业机密或暂时不便公布的内部信息,学生到企业实践机会很少,加之又缺少实际有效的案例教学训练,所以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在工作后遇到问题容易束手无策。
(四)管理会计案例资源方面
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要达到这些效果,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要具备高质量的案例资源。从目前我国的已出版的管理会计案例教材来看,可以借鉴使用的高质量的案例数量十分有限,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国外案例多,国内案例少。国内管理会计案例教学起步较晚,因而大量引入国外成型案例,由于中外经济制度和企业管理环境差异较大,国外案例适用性较差。2.旧案例多,新案例少。进入21世纪,我国企业开始应用各种创新的管理会计工具或方法,如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但这些实践活动并没有很好地整理成适合教学的案例。3.知识点案例多,综合性案例少。为了与教材内容相配套,很多案例通常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而设计的,删除了相关业务与其它因素的复杂关系,结果案例与教材习题类似,管理会计教材案例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对策建议
(一)更新教学内容
从国际上看,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科学技术与管理科学理论不断发展,管理会计理论、实践乃至教学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管理会计形成了许多重要内容,如战略管理会计和作业成本管理会计等。为总结管理会计理论和教学内容,西方管理会计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卡普兰教授(1998)对高级管理会计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删除了过多依赖数学方法应用的不定性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内容,并对原有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构: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和改善成本法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以平衡记分卡作为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法。我国管理会计界的学者可以参考国外教材内容体系,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的现实条件,编写出既能反映学科前沿又符合中国实际的管理会计教材。
解决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内容重复的问题,一是合并,把两门课程合并为成本与管理会计一门课程;二是成本会计课程只讲授成本核算的内容,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及成本控制等内容在管理会计课程讲授。解决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内容重复的问题,管理会计应以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为主线来设置内容,存货管理、短期决策、经营预测、业务预算应划入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则应当以资本运营管理为主线来设置教学内容,长期投资决策、资金需要量预测应划入财务管理。
(二)采用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要提高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采用以案例教学为代表的多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是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的教学特点,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相互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运用讲授法可以系统讲解理论知识,运用案例法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可以结合启发式、问答法等开放式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作为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应精心准备,熟悉案例的内容和相关背景,并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三)丰富案例资源
为解决管理会计案例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高校、企业、会计科研机构应该积极参与并相互合作,编写出本土化的、高质量的管理会计案例。如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和邯郸钢铁公司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等都是应用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应用各种创新的管理会计工具或方法,如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标杆管理等的成功实践,都可以成为本土化和具有时代性的典型案例。高校或者是专业管理咨询机构,在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时,经企业同意,可以将收集到的具有经典性、针对性、启发性的实际案例改编成教学案例。高校之间应该密切交流,建立共享的管理会计案例库,以促进管理会计学
科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一、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更应关注企业内部
近代大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多为等级制的组织形式,在这些组织中产生了对会计信息的新需求,从而产生近代的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提供有关成本管理的及时、真实的信息,还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双向沟通系统,在企业内部的规划、控制、交流、激励、评价等方面发挥作用。
然而到了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当几乎所有与管理会计有关的技术方法都出现以后,管理会计的发展却似乎停步了。分析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是因为采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大型企业获得成功,使得小型企业以其为范例,不再追求创新和改进。另一重要原因是管理会计信息相关性丧失。
这种情况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在初期的情形是,管理会计信息完全依附于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对管理者而言,这些信息既缺乏时效,又过于笼统,对规划和控制而言更是被扭曲了。当此种情形被研究者揭示出来之后,立即在欧美的管理会计界引发了极大震动,无论是实务界还是学术界都开始对传统的管理会计系统进行反思,并按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环境因素,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革新,从而促成了管理会计教育和理论研究的新发展。
二、21世纪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关键
(一)管理会计创新
信息系统改进决定了管理会计的发展。无论是ABC、ABM、ABB还是综合平衡记分卡,从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管理会计所依赖的信息系统,更多地关注管理会计的管理本质,重视挖掘企业经营活动信息的管理内涵,从符合管理会计的应用角度处理信息,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管理质量。如果仅仅依靠财务会计的那套对外财务报表/报告,以对外披露为目的的信息系统是不可能取得以上成绩的。只有对管理会计所依赖的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重新设计,形成以企业内外交易活动为中心的立体信息框架,即水平方向以对外报告为目的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与纵深方向以对内部控制为目的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会计的发展问题。在这个立体信息系统中,每一个交点都是一个企业控制的中心,其中财务会计重综合,管理会计重分析,两者互相促动,相辅相成。
目前,我国企业在管理会计运用的技术方面并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关键在于如何使企业增进创立管理会计系统和运用管理会计信息的意识。正如管理会计的创新只是管理会计发展的手段,真正推动发展的还应当是来自企业管理的内在力量。
(二)国内管理会计停滞的根源在于内外环境需求的脱节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重点一直都是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目标是建立独立面对市场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按照委托理论的观点,产权不明晰的后果只能是委托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混乱,人完全可以不把心思放在管理上,而独自追求特别利益的最大化。这样,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定位就会一直居于次要地位。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所造成的市场环境又迫切要求企业凭借经济效益立足于市场,尤其是要注重企业的长期生命力。很明显,后者依赖于企业的长期决策行为,而长期决策行为的正确与否在于信息的有效性,建立和改进管理会计系统正是发挥这一作用的最有效措施。提高企业效益是今天许多企业的共识,而发展管理会计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企业管理者一直利用私有信息,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管理会计的发展也将无从谈起了。所以说,必须突破企业内外环境之间的界限,统一两者的需求,企业才会有动力去关注管理会计的应用与推广。
(三)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教育和实践方面的联系
目前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学者们的研究方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关注欧美管理会计的发展,追踪欧美学者的足迹,总结好的做法,形成系统的评价,进而解释我国的实践活动,解决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另一类则推崇深入实践,总结成功企业的成功经验,尤其是那些成功的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的经验,从理论上挖掘共性,总结可推广的东西。
教育界一直都是理论研究和发展的基地,又是实务会计人员的培养中心。笔者认为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应当既包括专业会计教育,也包括其他类型的在职教育。从专业教育角度来看,应当形成系统的课程体制,其中必须包括专门的实践介绍性的课程。要达到这一目的,可以从引进国外专业教材和师资力量做起。对于其他类型的人才培养,除了要提高他们的管理会计意识,普及管理会计基本知识外,还应加强其对企业管理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后续教育将是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追随管理会计发展的主要手段。
(四)我国管理会计进一步发展的线索
1.建立管理会计决策系统的不同主线索:企业经营战术管理会计——企业经营战略会计线索;企业总厂/分厂管理会计——公司/集团公司管理会计线索;企业经营成本管理会计——企业综合成本管理会计线索。
2.企业经营管理前线实施管理会计的不同线索:生产成本控制——生产成本计划线索;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成本管理——小批量/个性化生产成本管理线索;ABC/ABM管理——活动标准管理线索;综合质量管理会计——质量成本计算线索。
3.流通领域企业管理会计的不同线索:面向商品的流通企业管理会计——面向产品、市场、顾客的流通企业管理会计线索;批发交易业管理会计——小型零售业管理会计线索。
关键词:管理会计教学建议
1.我国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会计课程未引起重视
与财务会计相比,学生普遍认为实用性不强,难于理解。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管理会计协会”及相关的法律和职业规范对管理会计的应用进行修整和完善,致使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不尽如人意,这直接影响到高校管理会计的教学。
1.2教材存在许多问题
从目前我国高校采用的管理会计教材来看,存在诸多问题:
1.2.1教材内容重复
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三课程之间重复内容包括:财务预算和存货管理(存货控制),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两课程之间重复内容主要包括:财务分析、资金时间价值及投资决策、资金需要量的预测、经营杠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两课程之间重复内容包括: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标准成本法、成本责任中心、业绩考核、可见教材内容重复现象非常严重,导致重复教学。
1.2.2教材过于理论化
目前,管理会计教材中过于侧重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方法等的理论传授上,特别是我国管理会计经典实务的分析比较缺乏,同时教材也较为陈旧,如人力资源会计、环境资源会计等涉及内容很少,对我国管理会计的经验、创新以及前沿的成果涉及较少,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理解和把握,更别说在实践中区灵活运用。
1.3教学方式单调
目前,高校中管理会计教师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成为主要的方式,师生之间的互动远远不足。很多学生只是被动的听,甚至听都听不懂,更不用说能提出或发掘问题;另一方面,很多教师自身也缺乏实践经验。
1.4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环节
管理会计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大部分教师只是在课内安排几节实训课,学校也没有安排专门的管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实践常常被忽视,远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需要。同时,与管理会计配套的实习教学非常缺乏。
2.改进管理会计教学的几点建议
2.1推行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制度或者将其作为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之一
成立独立的管理会计团体或组织机构,来组织、协调、指导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制订和颁布指导性的管理会计原则和规范此外,应尽快开展和组织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或者将其作为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之一,为培养和造就我国管理会计专门人才、促进管理会计实务的发展起应有的推动作用。
2.2注重加强对管理会计教材的改革
2.2.1管理会计的教材要做到与时俱进
管理会计教学教材落后是制约管理会计教学发展的一大瓶颈。在教材的改革中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总结我国以往先进的、具有我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经验,使这些新的理沦和内容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去,同时加大我国企业运用管理会计案例的研究,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建立新的管理会计教材体系,使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我国企业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克服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比如管理会计中的变动成本法有其自身的很多优点,在管理会计的教材中也大多花较多的篇幅进行讲解,但是其实用性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推广,仅限于纸上谈兵,在教材中加入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案例,进行有效的案例教学,是提高管理会计教学实用性的方法之一。
2.2.2重视管理会计实训教材的编写
目前,管理会计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训教材。市场上大多是理论为主的教材,缺乏为学生理论与实践搭桥的实训教材,从而使得管理会计实训浮于表面,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编制符合我国国情的实例教材,便于学生的理解与对知识点的掌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2.3教学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管理会计的教育也不能例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转向“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第一,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制作有PowerPoint等教学课件,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将各章节中的相关内容用动态的图形加以反映,并用软件来解决用手工几乎无法解决的决策优化问题,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可以利用课件进行学习,不受时间(规定的上课时间)、空间(规定的上课地点)等。第二,为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组织案例教学。组织案例教学,可以缩短书本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阅读相关参考书目、进行课外研讨,了解发展的最新动态,增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明确了学习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实践能力,形成了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第三,考试方式的改革。在考试的题型上进行变革,放弃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分析题等基本题型,引进案例分析题型和现场面试模式的考核,可以把管理会计的知识点贯穿于面试过程或是模拟企业真实情景进行角色的演绎,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内容,而且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临场应变能力、创新意识。
2.4落实课程实践环节
2.4.1进行校外实践
进行校外实践,是管理会计理论教学中必不可缺的,学校计划中要加开专门的管理会计实习。组织校外实践的形式可多样,例如通过进行专题社会调查来实现,在开设此课的前后让学生利用假期进行一些管理会计方面专题的调查,也可利用校外实习或毕业实习的时间进行。另外要注意管理会计的信息,是企业的商业秘密,企业一般不会让在校生参与操作,学生也只能做走马观花式学习,因此,校外实践要周密组织,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有些实践内容还要依赖校内综合实训来得到。
关键词:管理会计;问题;探索
管理会计的起源,一般认为是20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及管理学的产物。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约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短短20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很多事实证明我国管理会计已逐步从数量、定额管理过渡到成本、价值的管理,从项目、部门管理演变为全面管理、战略管理。随着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现代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呈现出日趋融合之态势,人们的目光已从过去转向现在和未来,开始用全局的观点、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活动管理。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我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管理会计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毕竟不长。立足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我国管理会计尚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研究范围、实践应用等方面更待完善和充实,还存在较大的发展余地。此外,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脱钩现象较严重。从本质上来说,管理会计是为内部管理服务的,不注重管理会计的应用,很难说其管理工作会有多大成效。管理会计理论的实践化,在我国还存在一些脱节。
1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从西方引入我国虽然已达二三十年,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却不甚理想。总的看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大体上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1缺乏一套严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相关科学诸如行为科学、理论、信息经济学等的研究成果相继引入管理会计,拓宽了管理会计领域,修正了管理会计某些不合理的假设。可是,相关科学的引入并不全面系统,只是对管理会计的某些假设进行个别的修正。许多只是处于定性的分析阶段,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在实务中,决策者往往无法准确计量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从而无法进行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
1.2管理会计的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由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它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能成立,人们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投资决策分析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问题,所有教材都是沿用西方国家的复利制计算利息,而我国则普遍应用单利制计算利息。这种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方法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以至出现了“长期投资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敏感分析几乎没有企业在实际中予以应用”的情况。此外,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学模型,有的将一些本来比较简单的方法加以复杂化,使其不易掌握,可操作性差。
1.3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和港台的会计学者所做的各项调查结果表明,迄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而西部、内地应用极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滞后,普及率低,很多企业领导根本不懂管理会计,对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清楚认识。会计人员素质低是制约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关键,而我国管理会计应用软件开发滞后是制约其推广的重要因素。
1.4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亟待系统总结和提高。
管理会计学现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也已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实践上看,我国部分企业已有了一些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如20世纪70年代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结算、80年代吉林省开展的厂内银行、90年代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等。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
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这三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之间在内容和方法体系方面存在着交叉和重复,理论界对此一直颇有争议。这不仅导致了研究资源的浪费,而且给会计教学带来了困难。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三门课程的性质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对三门课程进行整合的基本框架。
一、管理会计课程的留舍
目前,高校采用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这三门课程的教材在内容上的交叉、重复率非常高,写作毕业论文主要表现为管理会计的很多内容与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重复。有学者主张将管理会计课程取消。笔者认为,仍应保留管理会计课程,不能简单地将其取消。理由如下:
1.社会的发展需要管理会计。1952 年世界会计师大会上正式提出了“管理会计”一词,这标志着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正式形成并得到公认,促使了现代会计被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管理会计在西方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世界上许多会计组织也都成立了研究管理会计的专门委员会。
2.一个完整的会计学科体系不能没有管理会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及时、正确地做出决策和有效地进行管理控制就需要具有实时性、前瞻性的会计信息,而传统会计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WWw.133229.Com管理会计是在传统会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是向内部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有效使用和经营管理责任履行所需的信息。完整的现代会计体系应包括两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系统:一个是为外部管理服务的财务会计,另一个则是为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
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三门课程的层次关系与定位
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与会计学应属于同一学科层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二者关系密切,均属于第二层次。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写作硕士论文既为财务会计提供资料,又为管理会计提供资料,属于第三层次。
财务管理与会计相互区别,各成体系。财务管理是指对企业的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管理,是一种资本运作活动;会计是对以资金运动为主的经济活动进行信息管理,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从资金运动角度来看,财务管理直接对资金运动进行实体管理;会计是对以资金运动为主的经济活动进行信息管理。这应是区分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客观依据。从学科体系角度来看,财务管理研究的是资金直接管理规律,具体研究如何对资金运动进行组织、调节以及监督,以引导和调节资金的流向与流量;会计研究的则是企业资金间接管理规律,即研究如何对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分析和预测,以准确、及时地提供资金运动的历史信息和未来信息。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运动,属于物质流,财务管理进行有关资金的预测、计划、控制、分析、检查等实体活动,属于职能性管理;会计的对象是综合的信息运动,主要包括能以货币计量的信息运动,属于以资金运动信息为主的信息流。会计对经济信息运动进行直接管理,而对资金运动则进行间接管理,它通过对经济信息的采集、交换、输出和反馈等观念总结活动,参与经济决策,进行经济控制,属于基础性管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着明显区别,但二者在内容、标准、功能以及信息流程上都以成本会计为基础,根据各自的标准和要求对成本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管理会计侧重于为管理的决策功能提供相关信息,着眼于企业利润最大化;成本会计侧重于为管理的控制功能提供相关信息,着眼于成本最小化。
三、对三门课程进行整合的思路
1.整合的基本原则。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并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出发点。但从教育目标角度来看,为体现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可以允许必要的内容重复,写作医学论文既要解决好课程内容的协调问题,又要注意教学时间的衔接,力求既保持各门学科体系的完整,又尽量避免交叉和重复。
笔者认为,当前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三门课程进行整合的目的在于理顺各门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教学角度强调三门课程之间的互补性与整合效应,而不是要创造一个新系统。如何针对三门学科未来发展的特性进行“个性化”改造,特别是针对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与文化特征对三门学科进行全方位的系统重构,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在考虑三者之间的关系时,不能总以静态的眼光看待问题,还应从动态的角度加以考虑。各门学科都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教学内容也应不断更新,将三门课程简单合并无法使学科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课程应以资金运动为主线,以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资金成本为主要考虑因素,以财务决策为核心,以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回收和分配为主要内容,构建其教材体系。管理会计课程应以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划和控制为主线,以本量利分析为基本手段,以经营决策为核心,以经营活动的预测、决策和控制为主要内容,构建其教材体系。
2.三门课程内容的设计。财务管理课程应包括财务分析、筹资与资本结构、有价证券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财务预算、收益分配、企业并购等内容;管理会计课程应包括成本习性分析、本量利分析、变动成本法、经营决策、项目投资决策、全面预算、责任会计、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等内容;成本会计课程应包括成本核算、成本报表、成本分析等内容。
上述课程内容整合的基本思想是:①成本会计作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基础课程(也是财务管理的基础课程),写作职称论文应以成本核算、成本报表、成本分析为主,其中成本核算应重点讲述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并兼顾其他行业企业的成本核算,而有关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考核的内容应纳入管理会计课程。②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课程的一个重复点,这种重复是必要的。财务管理课程应侧重于讲述财务预算的编制与考评,这也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管理会计课程应从全面预算角度出发,围绕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调控、考评来展开。③投资管理是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课程的重复点。笔者认为,财务管理课程应以证券投资为主,管理会计课程应以项目投资为主,这能够与全面预算中的资本预算内容实现有效衔接。由于二者的内容均以时间价值为基础,出于对教材体系完整性的考虑,二者都应保留时间价值内容,可通过教学计划,根据授课时间先后调整各自的教学内容。④传统管理会计课程中存货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存货资金的安排与占用,应将其列入财务管理课程,作为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归属于管理会计。⑤责任会计应属于管理会计的特定内容,不必在财务管理课程中进行专门叙述。⑥标准成本制度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预算管理的必要手段,应归属于管理会计课程,不再纳入财务管理课程。⑦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属于财务管理筹资的范畴,经营杠杆已在资本结构内容中加以讲述,不必再在管理会计中予以阐释。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C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160-02
摘 要 《管理会计》是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叉学科。它是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将现代化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在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更多地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市场竞争的情况下,现代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越来越广泛,管理会计知识在财会专业知识结构中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呢?本文试作初步地探讨。
关键词 管理会计;综合分析;比较分析;引导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和发展历史较短,目前管理会计应用也不很广,因此人们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还有当前各级会计职称考试都很少涉及,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但是,《管理会计》又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为必修专业课,这就给执教教师提出了挑战: 如何让学生真正喜欢这门课,并能够进一步学好这门课。
1 管理会计教学方法现状
从理论课教育这一部分来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管理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总体上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一般仍是运用原理教学法,注重课堂讲授和习题演算。具体有以下表现:
1.1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或放映幻灯片,学生则在下面记笔记,很少采用其它灵活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型思维的教学形式,例如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
1.2 在教学的方法上,教师一般按照教材的授课体系逐章逐节地讲解,循规蹈矩,令学生感觉到枯燥。
1.3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主要是教师运用不得当,从课件的制作形式到制作水平上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形式单一;内容上安排不得当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1.4 目前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均以介绍管理会计方法为主,很少涉及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问题,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很空洞。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上有限的课时内热衷于介绍数学模型分析、概率分析及假设条件分析,不仅占用了宝贵的时间,而且偏离了管理会计的教学目的。香港科技大学的杨继良先生,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得出结论:回归分析法在实务上不可能应用于成本分解。但在我国高校中,回归分析法仍被当作分解成本的基本方法加以介绍。
从课外实践教学这一部分来看,管理会计的课外实践教学几乎没有。即便有,也流于形式,学生走马观花地参观根本体验不到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分析并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
2.1 构建和谐教学氛围:
《管理会计》作为一门会计主干课程,任课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善于引导、鼓励和表扬,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善于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师生关系和谐了,教学工作便能顺利进行。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自然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任何一门课程教学都必须做到的,《管理会计》的教学也不应例外。它是其他教学方法能得以实施的基础。
2.2 因材施教 深入浅出: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必须正视高职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的水平,他们普遍数学基础差,对数学问题有本能的排斥和畏难情绪,而《管理会计》课程恰恰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作基础。因此,作为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必须因材施教。对于涉及数学计算的内容尽量讲解得通俗易懂,对于有些计算必需一步一步的进行,有时还要把大的计算拆开,中间加上文字解释,让学生真正进入题中的情境,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又使得《管理会计》课程有意思。真正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切忌大段大段的计算,那样会让学生厌烦,进而失去学习兴趣。此外,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往往让学生感觉到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实例讲解,变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的处理好深奥难懂的问题。
2.3 创设情境 引人入胜: 《管理会计》中有好多专业术语,有时仅仅依靠教材的解释是不够的,要求教师必须结合企业实际甚至是日常生活,让学生产生感性的认知。比如,在讲到短期经营决策中的成本概念时,其中的许多概念我都不是照搬教材,而是做了灵活的解释。当讲到“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时,我同时在黑板上写下了顾此失彼这一成语,然后让学生说它的意思,显然同学们都理解成语的意思,接下去顺着这一思路讲解企业在短期经营决策中的机会成本,学生们就很容易理解了。再比如,还是这一节中的不可延缓成本概念,我先讲了两种情形:其一是一栋生产用危楼的重建; 其二是一栋精美大楼的内装修。二者的建设支出哪一个属于不可延缓的,大家的答案是一致的,这样对于不可延缓成本的讲解也就变得容易了,同时也抓住了学生的心,进而再往下讲两种成本是与决策相关或无关,便迎刃而解了。
2.4 因势利导 水到渠成: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正处于思维活跃和敏感期的青年,在讲课中,对于许多问题的讲解,教师不能急于下结论,应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并注意因势利导,做到水到渠成。虽然高职学生在自学方面可能比不上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但是他们的思维依然很活跃,对于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够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潜力也是相当可观的。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善于捕捉他们的兴奋点,适时的加以引导,使其能够按照教师的思路走,一步一步的直至得出预期的结论(当然,结论是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的) 。
3 结束语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注重对管理会计等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已成为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在管理会计的教学中,如何把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使学生掌握本课程所学知识,这在教学上是个难点。现在《管理会计》的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教师,应该以改革、创新、拓宽的精神,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教学的规律和经验,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梁伟.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新探[J]. 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