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据库课程设计总结

数据库课程设计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数据库课程设计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据库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策略;项目驱动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业中的普及,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是计算机核心课程之一,相关教学大纲给出了数据库技术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据库技术,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开设了数据库课程设计相关课程。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具体需求,独立地设计一些实际应用系统[2]。课程设计的开设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本文探讨了基于项目驱动的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教学策略。

1目前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从计算机类专业培养方案来看,大多数应用型高等本科院校都开设了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课程。但在实际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对数据库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简单重复,无法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库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达不到市场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要求[4-5]。目前,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重要性认识不足

数据库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应用领域也相当广泛。目前,很多高校开设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学时不一,教学时间安排上也不集中。此外,很多院系仅把课程设计当做一般性实践课程,没有专门的教学大纲,导致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师生均对课程设计重视程度不够,不仅使得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学效果较差,而且也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据库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选题质量不高

选题是课程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好的选题不仅可以提高课程设计作品的质量,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课程设计选题往往质量不高,存在以下不足:(1)选题陈旧,缺乏新意。每届学生都会开设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师每年都提供同样的几个选题供学生选择,这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要求。(2)选题过大过难。很多同学比较喜欢选择网上购物系统、火车订票系统等作为课程设计题目,尽管这类选题来自于实际生活,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并有一定的应用经验,能够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开发能力,但是这么大的题目使得学生这短期内仅凭个人力量没有足够的精力去高质量地完成。

1.3考核方式不科学

当前,对课程设计的评价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师主要是通过学生的上课考勤、设计报告、实际作品等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加权成绩来评价。显然,这种简单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编码等综合能力。因此,一套完善合理的考核机制不仅能有效提高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效果,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

2基于项目驱动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

为了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2.1合适的项目选题

一个高质量的项目选题是实施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的关键。在确定项目选题时主要了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否将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2)提供的项目选题数量足够多,而且主要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有兴趣的应用领域;(3)项目难度顾及到学生能力的差异。以兴趣为导向,结合能力差异,理实结合,难度适中,通过合适的选题奠定课程设计实践课程的基础。

2.2项目团队人员分配

很多教师为了给予学生更加公平的评价,规定每个学生单独完成一个选题,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专业技能的差异,搭配分组,由4-5名学生组成一个项目团队,并任命一名团队成员担任组长。同时,组长根据成员的兴趣和能力分配不同的角色,团队成员通过分工协作完成作品的设计。充分发扬团队精神,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3改进项目实施环节

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课程组注重如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动态跟踪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并要求每个团对在项目不同的阶段递交相应的方案等,教师适时根据项目实施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2)鼓励学生通过模仿来创新自己的项目,全面创新对于该阶段学生很难实现,采取该策略一方面降低创新难度,树立学生自信,一方面也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改进;(3)组成团队后,教师要求每个项目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帮助和学习,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共同参与课程设计。

2.4课程设计的考核标准

数据库课程设计在考核时,不仅考核学生的理论和动手能力,而且还考核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课程组制定了如下考核标准:(1)项目技术:①检验数据库表设计是否满足规范化理论的要求;②数据库设计是否考虑了安全性和完整性等因素;③项目是否采用索引等技术优化数据库性能;④检查项目是否依据软件项目规范来开发等;⑤根据作品采用技术的新颖性程度等方面增加附加分。(2)团队成员:在考核时,教师不仅考虑出勤和遵守纪律情况,还综合考虑项目质量、工程实践能力、新技术运用能力、协作能力等。(3)文档质量:文档必须符合软件工程相关规范,能够清晰地对项目的设计和功能进行描述,教师根据文档质量给出相应的成绩。

3总结

基于项目驱动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旨在通过开发实际项目等形式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相较于传统的理论教学,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爱武,汪海威,肖云.数据库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詹瑾,古俐明.基于项目驱动法的“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8):106-107.

[3]刘建峰,吕佳.基于项目驱动法“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6):98-99.

[4]党小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驱动法在MySQL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8):82-83.

数据库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据库;实践教学;基础实验;综合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2-0117-03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和教学理念的变化,更多的课程越来越强调实践教学环节。与其他课程相比,数据库课程则更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用基础实验理解基础知识和理论、用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库和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说起来容易,但是真正做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文将针对数据库课程的特点,就数据库实践教学进行一些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2实践环境的选择与课程内容的相结合

实践教学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需要结合到课堂教学和理论教学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了全面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原理、理解数据库的存储结构、理解数据库的事务概念、掌握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并发控制、备份和恢复、掌握数据库的开发技术等,必须选择一个主流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理论教学的背景和实践教学的平台,我们选择了Microsoft SQL Server。为了跟踪新的技术也需要不断更新版本,目前使用最新的SQL Server 2005,SQL Server 2005有免费的Express版本可以下载,无论是教师备课还是学生课外完成相关实验,都很容易建立起实验环境。

在课程内容安排方面,可以和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密切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相互渗透,可以用理论为实践奠定基础,也可以从实践引出理论,使得理论知识更容易被理解,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充分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1) 代码调试

在讲授SQL语句时,如果只是在幻灯片上先显示出某条SQL命令,然后再列出执行结果,学生会将信将疑,并且学生没有思考的过程,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直接在SQL Server的查询编辑器中输入SQL命令,然后检查语法并执行语句,最后产生结果,那么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输入过程中主动思考,而且还可以看到真实的执行结果。另外教师在输入SQL命令时,还可以故意写错一些地方,让学生观察检查语法或执行命令后的错误提示,能够根据提示找出错误并修改,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调试能力,还可以加深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2) 理论――软件演示证明

在讲授“数据完整性约束的作用”时,可以分别分析各种操作对数据的影响,得出数据库系统是否需要检查数据完整性约束和检查哪些数据完整性约束等,然后在SQL Server中实际操作一下,让学生直观感觉到违背各种完整性约束时系统为何拒绝相应的操作,真正理解数据完整性约束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理论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并且深刻感受到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从而提高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3) 软件演示――理论――应用

在讲授“数据库安全管理认证”时,可以先从实践开始,然后再上升到概念和理论。因此可以先给学生演示一组相关的操作,从中发现问题,最后再得到答案。例如先建立登录账户,然后试图访问相关的数据库,学生们就会发现问题“为什么登录系统的用户却不能访问数据库”,接着建立数据库用户,学生们又会发现问题“为什么数据库用户不能访问数据库中的表”,接着建立角色和进行授权等,结果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个演示过程自己总结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策略,最后由教师全面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以使学习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这种方式让学生通过观看演示先对新知识建立起一个感性认识,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再主动积极投入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中。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中采用SQL Server,同时也将ORACLE、DB2、Sybase等主流系统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地了解和学习课程之外的内容。学生通过数据库课程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并可以很快地掌握其他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管理和开发方法等。

3以基础实验巩固理论知识

教学过程中理论和技术需相互渗透,课堂教学和基础实验教学需同步进行。学生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真正理解所学,消化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这一点对数据库课程也尤为重要。

为提高上机的质量,教师应首先做好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衔接关系,这一点要求理论课与实验课同步进行,既不能提前,也不能滞后,否则效果就不太理想。受学时数的限制,为学生上机实验所提供的每一个实验题目都需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力求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编写了专门的实验指导书。其次,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上机前先讲解实验指导书,实验结束要完成实验报告。学生上机时,教师应随时注意学生的实验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这样效果会更好。此外,实验顺序安排要合理,以课程教学顺序为主,但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也应进行适当的调整。

结合课程内容可以安排如下基础实验:

建立数据库,理解和掌握SQL Server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建立表、定义数据完整性约束,以及SQL数据操作、体验各种数据完整约束的作用;

SQL数据查询,通过大量SQL查询练习真正掌握SQL的使用;

视图的定义和操作,理解虚表和实表,加深对三层结构的理解;

SQL基本编程,包括SQL的宿主使用方式、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等;

数据库的安全管理,主要是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

事务和并发控制,理解事务的概念,掌握并发控制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理解日志的概念,掌握灾难恢复的基本方法;

数据库建模,通过建模工具进行概念数据库设计和物理数据库设计。

即便是基础实验,也存在好学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等实质性问题,所以在指导实验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采取套餐式的方法,在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提供A、B两种套餐供学生选择。A餐是为绝大多数学生安排的,主要以掌握书本知识为主,通过与教学同步的实验达到深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和学以致用的目的。B餐是针对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提出一些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学和实验,并及时给与指导。

在设计基础实验的题目时要充分考虑系统性,即通过合理编排每个实验题目,使得每个实验都可以单独完成,但最后又能汇成一个系统,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就相当于完成了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他们既能建立起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的概念也会有成就感。

4以综合实验培养学生能力

数据库综合性实验以课程设计的方式体现,可以在数据库基础课程之后设置一门独立的实践课程,通过集中实践和训练可以完成一个相对独立、又有一定规模的数据库应用项目。

课程设计从项目出发,一方面注重对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查资料,培养学生学会质疑、自学和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在校学生接触实际比较少,没有实际开发软件和工作经验的特点,应精选有代表性的案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最终问题的解决,给学生全面了解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然后,由学生当主角,自己解决问题,锻炼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具体过程如下:

(1)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人员为4~5名,每组设组长,全面负责小组的学习讨论和任务安排。

(2) 选题。选题是整个课程设计的前提和关键。题目的选择要符合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题目应该和实践紧密联系。要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先选择容易开发的实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对学生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有帮助。脱离实践的题目往往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结合教学实践可以选择如下题目:客房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学校工资管理系统、科研项目管理系统、高校设备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图书资料管理系统、教学成绩管理系统、小区物业管理系统、出版社管理系统、职工人事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等。另外,指导老师应鼓励学生根据亲身实践和兴趣自拟课程设计题目,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方案设计和方案实施。学生在确定题目后,需要按照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要求依次完成相应的需求分析、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数据库设计、物理数据库设计、使用编程工具进行开发等。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小组成员在组长的领导下,可以分头完成各自负责的任务,小组成员要分工负责和团结协作。教师在指导课程设计过程中,可以设置几个检查点,制定阶段性任务;教师还可以观察挖掘一些表现突出的学生,邀请他们参与到自己主持的科研项目中,进而培养学生参与科研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课程设计的考核与评定。学生在课程设计结束后,不仅要提交软件系统,还要提交课程设计报告,阐述其设计思路、运用的知识及自己的体会。课程设计的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考勤占l0分,平时抽查和提问题情况占l0分,课程设计报告占40分,应用程序占20分,演示与答辩占20分。课程设计报告主要看各个部分的完备性,分析的透彻性和独到的见解。在评分方式上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式,首先由各小组依据教师给出的评价标准给本小组打分,然后由每组各选一名代表给大家介绍系统开发的情况并演示系统,同时回答学生和教师提出的问题。所有小组代表陈述完后,由各组分组讨论,对其他组开发的系统进行评价和评分。最后由教师根据其自评、互评分数结合实际情况(包括软件开发水平、演示能力、回答问题能力、软件开发文档等)适当总结并给出最终成绩。

5 总结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各院校在开设这门课程时应充分认识到增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实际组织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适应21世纪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参考文献

[1] 崔巍.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崔巍. 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及发展思考[J]. 西安:第一届大学计算机课程论坛,2005.

作者简介:崔巍(1958-),男,教授,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数据库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3篇

一、 《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1. 教学内容滞后,更新慢。数据库技术日新月异,发展非常迅速,但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新却比较慢。《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主要是采用SQL Server2005数据库作为内容,这与应用环境流行的SQL Server2008数据库,甚至更新的SQL Server2012数据库的内容严重脱节。课程讲授的数据库技术,现在在很多应用环境中已不再使用,而一些新的数据库关键技术,如大数据技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等则涉及较少。

2. 教学内容偏理论,轻实践。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理论、技术和方法,主要包括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关系理论、数据理论、关系数据库系统、SQL语言、数据库设计等方面内容[1]。实践课时安排较少,上机实践的内容比较少,而且上机实践也只是片面地对理论知识进行练习,没有全面地对数据库技术内容进行系统的掌握以及进行综合设计应用。数据库技术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因为缺乏实践,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吸收。

二、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1. 教学内容的改革。数据库技术是一门理论和时间要求都很高的技术,需要围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来确定教学内容。之前的教学内容中,有些理论概念很难理解,学生学习也觉得很枯燥。教师应该对理论知识点整理和准备的同时,结合数据库项目实践经验,展开讲授一些目前流行的新内容。例如,在讲授存储过程的内容时侯,讲述数据库安全方面的知识。在上课时,展开讲授SQL注入攻击内容,讲解如何在存储过程内实现在代码层发现SQL注入攻击,以及进行防御的方法和技巧[2]。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对数据库安全的认识,学习掌握基本数据库安全防范技术,加强学生以后工作需要的实践知识。

2. 教学方法的改革。除了内容上选用当前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数据库技术外,教学过程中,针对数据库库技术发展迅速、实用性强的特点,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授课方式主要包括:课堂理论讲授,机房上机实践以及课程设计环节。尽量采用案例来进行讲授。过程中,注意知识点总结与反馈,以及各部分知识比较、理解和融合。例如,在讲授完索引、游标、事务内容时,总结阐述使用这些技术时应注意数据库性能问题,强调在数据库实际应用中需要统筹考虑数据库实用性、性能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加强学生对数据库技术及实用知识的全面掌握。

3. 实践内容的改革。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从理论知识到实践动手能力的拓展和延伸。每周都有跟理论课相对应实践课时,让学生上机进行实践操作。由于数据库技术发展迅速,实践课程必须紧跟当前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实践课程中,采用先进的教学环境,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实验要求。实践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从SQL Server 2005改为SQL Server 2008。实践内容包含了从简单的SQL语言编写到存储过程、触发器、索引、事务等方面应用。在学期末组织安排两周的课程设计环节,认真做好理论知识和课程设计的衔接。以SQL Server 2008为平台,提供一些数据库应用系统实践项目的题目。学生可以在掌握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以前所学的C ++、Java等语言或者网站开发技术等,使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综合课程设计。这样就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掌握和使用数据库技术的能力。

4. 考核方式的改革。以往的考考核方式多采用笔试,而笔试的内容都是以理论为主。数据库技术是一个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这就造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针对上述现象,改变考核方式是关键,不仅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期末总成绩应由反映动手能力的平时成绩和理论知识的期末考试成绩组成。由此提高学生的应用数据库的能力。

5. 教师知识更新的改革。数据库更新换代迅速,原有的数据库技术知识渐渐落伍。教师在上课传授知识的同时,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研究工作,跟踪数据库学科急速发展的前沿方向。在当前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和吸收数据库发展的最新技术。例如,教师在掌握了解最新的数据库技术NoSQL后,在讲授关系数据库发展历史的知识时,同时补充讲述该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 结语

经过不断实践和完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对数据库理论及实践技术的掌握使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师自身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成长。教师需要不断更新与完善现有的数据库原理和实践知识,同时了解学习最新数据库的优秀课程方案,不断吸收国内外数据库技术的最新教研成果,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Justin Clarke,施宏斌,叶愫.SQL注入攻击与防御(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0

数据库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4篇

一、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由于面向高职学生,对于关系数据库方面的理论教学以简单、易接受的内容为主,让学生入门快,对SQL Server数据库的具体使用是教学重点。既讲解SQL Server 2005 Management Studio的操作方法,又针对Transact-SQL语句着重阐述使用方法。

Transact-SQL语句应用广,灵活性强,是常用的数据库操作语言。因此,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语法并能举一反三,在编程中灵活应用。我在实际教学中感觉,学生对于语法的理解比较困难,一旦明白语法结构的含义,再去实现就容易了,所以如何讲解基本语法,并使学生能掌握最为关键。因此,在讲语法之前,我首先利用SQL Server2005 Management Studio(SSMS),演示数据库的基本操作。通过直观的认知操作,再让学生对比生成的SQL脚本,对比Transact-SQL的语法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对应的Transact-SQL语句的用法和功能。然后再举几个典型例子,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抽象的语法并应用到具体的例子中,强化知识点。最后再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加强对Transact-SQL语句的应用能力。在上机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SQL Server2005 SSMS进行实践,独立编写SQL语句完成实训要求。通过上述方法,演示、理解、掌握、应用这四个信息阶段,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教学效果也提高了。

二、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

SQL Server数据库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的讲解,既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技能。

我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环节中采用了学生熟悉的教学管理系统和图书管理系统作为案例,都是学生日常熟悉的场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具体应用就容易理解和应用。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个实例进行讲解后,都在SQL Server 2005系统中进行验证,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应用。课堂练习是针对实例的扩展,做练习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获得、能力的形成等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生自己编写命令,既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每一个小案例和练习项目,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点,并对新的知识点有一个铺垫。

学生通过这样的积累,能够掌握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的基本操作,逐渐学好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三、精心设计实验讲义

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操作,学生的操作与教师的辅导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一次理论课后都有针对性地安排上机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练习,能够让学生掌握数据库操作的基本用法,并学会处理常见的错误。(如下表一)在学生的操作练习中,我发现了学生常见的问题,然后统一讲解,使学生尽快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SQL语句的用法,后续的教学也能够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而展开。

四、与VB结合的数据库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是对VB语言和SQL Server数据库知识的全面的综合训练。课程设计所选择的题目具有一定的应用背景,以学生熟悉的教学管理系统数据库作为设计项目。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针对实际问题,了解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锻炼学生的基本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对数据库的实际应用和分析的能力。

数据库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实训;教学改革;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0-0051-03

1引言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作为一所独立学院,教学定位就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尽早的适应工作岗位需要。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工作和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以往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完成四年本科学习之后,在最后的毕业设计中面对实际问题需要进行数据库系统框架的构建的时候,完全不知道从何处开始着手。抛开其华丽的前台界面,他们设计的后台数据库和数据表的结构,甚至可以用简单幼稚来形容。由此产生的系统隐性逻辑漏洞,使这些毕业设计作品毫无任何实际意义,完全成为应付毕业答辩的摆设。

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学生实践经验极其匮乏,动手能力差,无法将以前学过的数据库理论知识与实际开发相联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设了“数据库系统概论”的实训课程。该课程的教学以“数据库系统概论”为理论课程,SQL Server 2000软件作为实验环境,并编写了专门的实训指导书,全部实训内容围绕该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展开,以实现知识、技能优化整合。

2实训教学的目标

作为一门与“数据库系统概论”相结合的实训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着重于训练。课程本身没有任何“考点”,所有内容均与《数据库系统概论》书中的内容同步。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应掌握的并非一些抽象的概念,而是去锻炼一系列具体的实践能力。实训课程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2.1学习兴趣的培养

经常有一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一个学期结束之后,完全不知道数据模型为何物、有何用途。如果学生对于专业根本不感兴趣,那他就不可能把这个专业学好。乌申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名话:“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所以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只有当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时,才能说明此课程的教学是成功的。

2.2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期应试教育的结果使得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知识、能力的关系,尤其不能正确认识他们之间的区别。他们甚至认为,知识、能力是等同的,都可以通过考试分数来衡量,较高的考试分数似乎就意味着较强的能力,受到这种传统应试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完全依赖于课堂上老师的教学内容。

这种完全依赖与课堂教学的被动应试模式所造成的恶劣后果,在大四的毕业设计中全部暴露出来,学生除了课内的理论知识之外一片茫然。笔者在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所开发系统往往缺乏整体的规划,早期数据库整体架构设计时考虑不周而导致的逻辑漏洞,在后期的调试阶段表现为系统功能上的重大缺陷。使系统陷入无休止的“修改―引发新问题―再修改”的恶性循环中,并最终导致整个系统的重构。因此,一定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将学生独立解题的思维当做教学的根本目的来着重培养,以积累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实践经验的积累

传统的延续多年的本科教学使得本科生可以学习到一大堆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抽象理论和概念。学生在课本上可以找到每一条理论定义的基本原理和推理过程,例如数据的抽象、完整性控制等。但就缺乏将这些从实践中得到的基本原理再重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和实践经验的匮乏。

学生的能力应不仅仅限于数据库的设计与构件,而需要具备数据库结构的优化和重构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强化理论教学的同时,应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亲手去做。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参加一些简单数据库系统的构建,积累最基础的数据库架构设计经验与常识,才能使学生在后续的课程中充分理解数据库的设计与核心思想。

2.4自学能力的培养

笔者在与已毕业的往届学生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他们埋怨学校教学内容“过时”,并未教给他们任何“实用”的东西。比如,当前最流行的图像处理软件、最新版本的开发语言等等。此类情况在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出现的尤其明显。在独立学院教学中,学生最需要掌握的不是课堂上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而是自学、自行消化新知识的能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中软件的升级和更新更是使人目不暇接,今天在大学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是没有多少能够在毕业之后直接应用在工作中的。

要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根据的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3教学内容的结构

3.1理论教学

在实训课程中,课堂教学与上机实验的课时比例是1/3。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对学生们实验课过程中普遍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结合理论教材内容联系实际进行分析。指导学生由理论过度到实践,将学生碰到的具体疑问及时解决。同时在实验课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有机会向大家演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的实现算法,这样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展示其思维过程,重点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3.2实验教学

(1) 实验进度安排

实训教学中设计了三个阶段:基本技能培养、综合模块设计能力的培养和系统设计能力的培养。第一阶段主要通过验证型实验,对理论教学中的原理、定义进行验证性的学习并予以掌握,进一步加深课堂教学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通过综合模块的设计,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将前一阶段所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阶段性的汇总;第三阶段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2) 实验题目

受学时数的限制,为学生上机实验所提供的每一个实验题目都需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力求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编写了专门的实训指导书,所设计的实验题目遵循了以下几点:

1) 所有的题目都出自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排除传统的技巧性解题,避免出现在理论教材的习题中常见的仅仅针对关键字和语法特点的题目,以免误导学生陷入学习误区,长时间在语法细节上转圈,单纯为完成习题而解题。

2) 在基本技能培养阶段的实验题目具备一定的针对性,所有题目的内容与理论教材中各个知识点相对应,围绕着“数据库系统概论”教学计划中的各个知识点进行实际训练,使学生能完整、准确、有条理的掌握课程的各个基本知识点。

3) 在综合模块设计阶段的实验题目具备一定的概括性,这时题目的数量有所减少,但每一道题目的内容同时涵盖上一个教学阶段中涉及到的多个知识点。让学生在完成实验的同时通过实践手段对自己近期所学的知识进行阶段性的总结。

4) 在系统设计阶段的题目即课程设计的题目,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一门课后应用本课程知识和以前积累的知识所进行的综合性、开放性的训练。实验题目应具备高度的综合性,其题目涵盖到课程中的所有重要知识点;同时跨越课程界限。要求学生在完成设计的过程中除应用数据库课程的相关之外同时采用之前学习过的软件开发语言来设计系统前台操作界面。实现多门专业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实验过程指导:

实验课组织形式是有意识地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相结合,教师在理论课上应指导学生做好实验预习。实验课时首先由教师利用课件讲解实验内容及相关注意事项,然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对学生只进行方向性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和把握设计方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给定的实验题目,自己设计实现方案、步骤。只要总体目标达到,教师可不作特别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使他们探索性地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3.3成绩评定

(1) 考核的方式与标准

实训课程的考核包括教学环节的考核和实验环节的考核,两者分别进行,两者之和为课程的总成绩。教学环节的考核与实验环节的考核同时完成。教学环节考核不通过者,实验环节的考核成绩作废。实验环节的考核包括报告和答辩两种形式。要求做的实验必须做,缺一次实验将不参加最终成绩的评定,任何一个实验题目不能完成也不参加最终成绩的评定。

(2) 成绩的构成

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专业课程的学习时,最为关注的问题往往是如何能通过考试。而实训课程本身并不设置专门考试,该课程最终的成绩通过学生每一次上机实验课作业的得分(占40%)和平时到课率(占20%)课程设计(占40%)的得分计算而来。因此,只有平时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勤思考、勤动手的学生,期末才能获得好的成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上机实验课中的积极性,也减轻了学生考试的压力。

4结论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实训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摆脱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轻松、活跃和主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气氛活跃,互动性很好,有许多学生还利用了大量的休息时间,投入到课程设计中去。经过实践和探索,不仅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从开始学习计算机起,就会不断遇到新的技术、新的软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多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就显得特别重要。只要努力地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思考、实践、主动摸索,学生毕业后才能尽早的适应工作需要,成为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萨师煊. 数据库系统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数据库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6篇

>> 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基于岗位能力的建筑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CDIO的软件学院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CDIO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基于SQL Server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据库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MOOC理念的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基于学习能力培养的《数据库系统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Access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 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实训教学体系研究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岗位的综合实训分类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 基于分析检验岗位的分析化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基于职业教育理念和岗位能力需求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of the Database Training Course Based on Post Ability

——The Case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pecialty (Commercial Network Direction)

LU Gui-rong1,WANG Hao-xue2

(1.Ha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1402; 2.Liboral Army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Zhengzhou He’nan 450001, China)

数据库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课程教学 应用与实践

一、过去课程教学的困境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对学生后续开展网络管理、软件项目开发、网站建设等课程学习起着基础铺垫和技术支撑作用。但在传统的数据库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应用、重原理轻技术实践等问题,导致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后,普遍反映课程原理晦涩难懂,学而无用,望而生畏。笔者在本课程教学中积极采用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有效解决了上述难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本文重点阐述笔者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的课程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法。

二、对项目教学法的认识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实质就是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开发和管理项目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已经得到职业教育同行的普遍认同,并被大量采用。

三、项目教学课程设计

(一)项目教学模式设计

教学中本课程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基本模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在宏观上采用“项目导向”,在微观上采用“问题牵引”、“任务驱动”、“多重循环”的教学方法,在逐步完成各任务单元学习的过程中,以“层层递进”方式完成项目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应用及开发。在宏观课程教学中,课程以已经开发完成的项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驱动,将它的设计、实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将教学项目按照项目开发管理流程分解为若干独立的任务单元,精心提炼和组织教学内容。完成各任务单元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开发基于C/S、B/S体系结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过程。

在微观课程组织上,始终以典型项目为导向,在各任务单元中采用“问题牵引”、“任务驱动”、“多重循环”的方式。从提出问题—布置项目任务—师生讨论学习—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评价与总结。通过在每个任务单元中对要解决问题的不断延伸和拓展,将前、后知识点之间连贯起来,实现知识技能的阶梯式递进,完成各任务单元学习的过程,就是层层递进实现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过程。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以项目和实例讲原理,突出应用主旨。课程以应用为主旨,淡化理论和概念,课程以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平台,以数据库技术的实际应用为出发点,站在数据库系统应用开发的角度组织学习内容,注重实践应用的方法和实现技术,对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均借助实际项目和应用实例进行学习,同时突出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中重要的理论知识点。力求达到贴近实践、学以致用的效果。

2.精选典型项目,核心实例贯穿。本课程在教学中精心选取和开发了容易为学生理解、又能够结合高职学生实际状况、涵养整个课程各单元知识点的典型数据库系统应用项目作为核心实例把课程所有的知识点有机贯穿起来,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有效降低学习难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内容设计

依据岗位需求和项目开发流程,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为数据库设计—搭建数据库应用系统与开发环境—数据库对象的设计与实现—数据库安全管理与日常维护—数据库接口配置5个循序渐进的学习情境,进行递进式教学。

四、项目教学的实施

(一)项目小组,协作学习

教学中由教师协调学生,以4-5人划分若干项目小组,各项目小组按项目实施要求进行成员任务分解、进度控制、组织协调及成员评价。各项目小组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就是课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也是课程学习的过程。

(二)通过三个教学环节实现学生能力提升

第一个环节,先由教师演示一个包含课程相关知识点的典型应用项目,师生共同分析完成项目需要解决的技术方案,进而提出项目实施任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实操。第二个环节,在每单元后均安排针对性适量标准化习题和上机练习,通过学生练习,达到对课程知识点的巩固、熟练和深化作用。第三个环节,在每个学习单元完成基础上安排若干生产性应用系统作为综合实训项目,通过学生完成相应设计和实践操作,实现学生课程学习向实际应用的迁移。通过以上三个环节,实现学生从认知和模仿—熟练和深化—应用、创新三个环节的能力递进转化。

(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结合运用

课程教学中通过运用空间教学、网络多媒体教学、分析讨论、练习实训等多种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

五、结语

经过近几年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表明项目教学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促进学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能力的提升,切实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事实证明,项目教学法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段善荣,焦翠珍.“项目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福建电脑,2011(9)

[2]赖益强,戴长秀.项目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科学与财富,2011(12)

[3]刘金岭.“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计算机教育,2009(24)

本课题为学院资助课题

作者简介:

数据库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数据库技术;教学改革;成效评价;任务驱动

1现状及问题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已经成为信息处理系统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技术基础,因此,各层次高校都将“数据库技术”这门课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我院系网络专业、软件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都开设数据库技术课程,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学计划单一。无论哪个专业方向,“数据库技术”的教学计划是统一的,没有考虑到五年制、三年制学生的层次结构和专业特点,教学目的过于笼统。

(2) 教材内容滞后。现有的大部分高职高专教材内容虽然比较注重实践技能,但出版周期较长,教材内容比新技术的应用滞后得多。即使是近几年出版或修订的教材,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比如数据库技术在网络领域广而深的渗透等一些新功能,教材中除了抽象提及,并没有具体的实际应用。

(3) 教学方式重教轻学。教师多采用概念―举例―练习三步走的方式组织教学,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和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因此学生在应用系统设计开发中不能很好地运用软件工程思想,缺乏综合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4) 课程实践与实际应用脱节。传统的教学实践多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题,虽然这是学生最熟悉的内容,便于理解数据库的各种技术,但会造成实践环节与实际应用脱节,影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学改革方案

2.1制定符合各层次、各专业方向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要考虑专业培养目的,分层次和专业方向制定计划,否则会影响教学成效。例如,五年制的学生基础较薄,因此理论部分的要求应该低于三年制学生,实践环节中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应用、网络数据库应用等内容应适当压缩。针对网络专业、商务专业三年制学生,应加大实践环节的应用范围。经过这样有针对性的调整,才能制定出符合各层次、各专业方向的教学计划。

2.2精心筛选和编制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因此要综合考虑教材的内容完整性、易用性以及对新概念、新技术的反映。结合我院系各专业实际,我们选择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教材。教材中部分理论过于简单抽象,缺少介绍新概念、新技术的内容,我们进行了部分补充,并正在着手编制适合我院的教材。

2.3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注重教的过程,忽视学生的学习进程,学生成了被动的学习者。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我们采用了如下方法:

(1) 灵活运用一些心理效应。教育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灵活地应用一些心

作者简介:沈美(1978-),女,青海乐都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于翔(1975-),男,江苏南通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数据挖掘。

理效应,会提高教学效果,更会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如使用“沉锚”效应[1]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定势,能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要不要学”的问题,而是“学多学少”的问题,真正从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

(2) 多用引导启发式教学方法(实践环节中以SQL Server为例)。比如已经有了CHECK约束,为什么还要专门有一个数据库对象“规则”?在讲解关系模型规范化理论时,关系模式SLC(Sno, Sdept, Sloc, Cno, Score)的属性分别表示学号、所属系部、住所、课程号、成绩,显然SLC∈1NF;接着分析这样一个关系模式是否是一个好的关系模式,存在哪些问题,再分析这些问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进而引入第二范式的概念。

(3) 采用成效评价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该教学法的基本过程为学生分组、布置任务、各组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总结等,学生是任务的主导者,教师辅助指导,组内人员通过各种方式相互讨论、交流、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然后各组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最后由教师总结总评。

比如讲解概念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知识点E-R模型设计,先选取一些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题目,将具体设计任务分配给各组,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后,由各组代表讲解设计的模型,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设计成效,接着一定要指出各组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给出客观的评价,最后总结。这样的一堂课能够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使教与学变得生动,寓教于学中,教学效果非常好。

(4) 课程设计环节。比如数据库设计的过程[2]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数据库实施、运行和维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各组教师精心选取贴近生活且具有现实应用价值的题目,如教务管理系统、图书

资料管理系统、员工工资管理系统等,让学生在1~2周时间进行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深入体会和真正应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选择合适的程序设计语言,创建比较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最后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完成了这一作品后,学习成就感会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强烈兴趣,对培养他们的良好职业素质起到很大作用[3]。

(5) 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实验课中,学生遇到问题后通常有3种情形:①放下搁着不去理会;②马上请教老师;③自己思考最终解决。前两种是普遍存在的情形,教师要引导学生朝第3种方向走,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如何做。如在SQL Server 2000中,让学生自定义一个计算年龄的函数,一部分学生这样编写代码:

CREATE FUNCTION [dbo].[age] (@birthday datetime)

RETURNS int AS

BEGIN

return year(getdate())-year(@birthday)

END

运行出错,系统显示:在函数内不正确地使用了 'getdate'。这时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怎样修改,而是提醒他们按照出错提示修改代码,通过“Transact_ SQL帮助”自己找答案。很快,学生通过搜索“用户定义函数”找到了错误原因,知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授之以渔”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锻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也是很有益的。

3结束语

以上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大部分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教与学不再枯燥无味,毕业设计质量比往届有了很大提高。这样的结果令人兴奋,我们会继续在教学改革中探索前进。

参考文献:

[1] 邢惠丽,沈美. 心理效应理论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2007(16):8-10.

[2] 萨师煊,王珊. 数据库系统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 姜华斌,张新民. 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现代大学教育,2006(4):94-97.

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Database Technology” Curriculum

SHEN Mei, YU Xia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Nanto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Nantong 22600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