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竞价年度总结

竞价年度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竞价年度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竞价年度总结范文第1篇

交易形式全面创新

继2010年和2011年成功举办两届专利拍卖会后,外界对于本届专利拍卖会关注的重点已经不再是交易结果的多少,而是中技所在交易形式、组织流程及工作效率等方面如何实现实质性的突破。

中国技术交易所副总裁李中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三届专利拍卖会与前两届相比,在组织形式和交易方式上做了很大的创新,主要目的是通过专利拍卖活动的组织,进行高密度和高强度的宣传和招商,并通过多种交易形式最大程度地促进专利技术的规范流转。

为满足不同地域参与主体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无形资产快速流转效率,充分挖掘专利市场价值,在总结前两届拍卖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本届拍卖会采用“现场拍卖”、“网络竞价”、“动态报价”以及“议价成交”等多种跨区域、多媒介的竞价交易方式。与此同时,让更多的买家有更长的竞买周期、更好的挑选标的,在整个拍卖周期中,还将全部标的进行不同类别组合,分场次的依托网络、现场穿插组织进行竞买活动。

“本届专利拍卖会交易方式多样,

关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兄弟合作单位的紧密配合,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机构关注和参与,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李中华进一步说。

据李中华介绍,从第二届专利拍卖会开始,中技所就开始尝试利用互联网工具来进行专利技术的交易,在2011年11月份长沙科交会期间,中技所联合长沙技术产权交易所推出了全球首个“专利技术网络动态报价平台”并组织了一批专利进行网上交易,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去年参加美国ICAP Patent Brokerage公司在SanFrancisco举办的专利拍卖会时,李中华与该公司的管理团队有过一个短暂的讨论,大家对中技所推出的网络动态报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李中华认为,相比传统的现场拍卖,网络动态报价具有诸多的优势:

(1)解决了传统现场拍卖的地域限制问题,散布于各地的购买方均可同步参与竞买;(2)在一段时间内进行选择报价,解决了现场报价决策时间短的问题,使得竞买方能有时间对于像专利这样复杂的标的做出更为理性的分析和报

模式。对此,李中华解释称,该种交易模式是指购买方如果希望购买某项标的,但不愿意参与竞价,如其报价符合专利权人及组织方的要求(一般要大大高于拍卖底价),则可以采取协议成交的方式。

竞价交易常态化

连续几届大型专利拍卖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技所带来了知名度和人气,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意”。据悉,近期已有多家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主动找上门来,将自己的专利等知识产权委托中技所进行公开交易流转。

在与中技所的多次接触中,记者注意到,与以往不同的是,中技所在新近开展的各类规模不等的专利拍卖活动中,已经不再突出使用“拍卖”字样,而是更多地强调“竞价交易”这一概念。

比如,受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中技所正在对其6项专利组织进行公开展示及竞价交易活动。本次委托标的技术领域均为移动通讯终端(手机)产品相关专利。中技所在此次活动中的公告及邀请函中虽然也将之称为“专利拍卖会”,但在实际操作上,已经与传统做法不尽相

此外,在中技所即将于今年内陆续开展的其它几项受托交易项目中也将普遍采取竞价交易方式,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由此可以看出,基于网络的竞价交易正在成为中技所进行知识产权交易活动的常规性模式。

转让,但从美国等国家近期的几次拍卖结果来看,其交易量和增值幅度都受到很大的限制。究其根本,是专利本身的复杂性及缺乏灵活性的拍卖结构设计所至。基于这种认识,中技所在拍卖模式的选择上打破传统的常规做法,采取了更为灵活、多样的办法,竞价交易便是最好的例子。

在明确了思路之后,中技所对于新一年度的知识产权与技术交易工作做出了清晰的规划。在今年,中技所将不再局限于举办大型专利拍卖,而是将展开季度性、全方位、多种形式的专利拍卖活动。

“中技所将继续完善竞价交易流程,加大市场推广力度,着力打造常态化的知识产权竞价交易平台。”李中华说。

专利拍卖再思考

经过国内外多年来的实践,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专利拍卖并不能取代传统的技术转移机制,但不容置疑的是,专利拍卖作为一种技术转移的新形式,是传统技术转移模式的一种有效补充。

传统的双边谈判成为专利权转移的标准机制具有充分的理由。比如,有策略地选择一定数量的潜在买家,在谈判前要求签署保密协议,这样谈判双方就可以对专利的潜力以及与专利相关的保密信息进行共享,而且可以合理地认为这些信息不会被竞争者所获取。此外,谈判的灵活性使得交易容易达成。谈判还可以通过单次或多次的支付来交换权利的所有权,或者通过分解所有权来进行支付结构的设计。

边谈判也有缺点:首先,由于信息披露的不充分,卖家很难找到合适的买家;而潜在买家也不希望让人知道其购买意向从而暴露其专利组合的缺乏竞争力和法律缺陷。这种问题可以通过使用经纪人或其它信息渠道来解决。其次,传统的双边谈判耗时很长,且成本很高。再次,即便进行过充分的信息共享以及尽职调查,买卖双方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不会产生竞价,最终成交价格往往不能反应公平的市场价值。而专利拍卖则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不仅能够降低传统双边谈判的成本,拍卖过程的匿名机制还可以防止某些私密信息的扩散。另外,在大多数公开市场,卖方标价而买方确定在这个价格上他们要买的数量。与此相对照,在拍卖中,买方标出数量,而拍卖过程则通过竞标来发现市场价格。这也是专利拍卖最大的优势所在。

竞价年度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投标竞价;风险;决策

1 企业市场营销面临的现状

1.1 传统优势市场低迷

从今年及2013年度中标项目来看,由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新开工项目少,水利项目中河湖、中小病库治理和农田水利项目占了很大比例,标段小,地方保护严重。而大型调水项目、大型枢纽项目总量有限,参与单位多,竞争激烈。水电领域,受国家水电开发进入攻坚阶段、富水能可开发流域显著减少影响,大、中型水电工程新开工数量有限,竞争非常激烈。

1.2 投标决策风险放大

经济政策走向使得竞争加剧、支付信誉降低,加之成本上涨,投标决策的风险进一步放大。

1.3 合同签约决策风险加大

在合同谈判阶段,业主的一些特殊要求、国家政策变化、项目地质变化等情况的对应合同条款约定较为苛刻,对项目中标后的履约造成一定的运营风险。

2 投标报价决策的定义

建筑工程项目投标决策分三个阶段三项内容:

第一阶段为获得项目信息到购买标书前,本阶段主要决策内容为根据招标项目主要相关信息,确定是否投标,简称投标与否决策;

第二阶段为购买标书后至递交投标文件前,本阶段主要决策内容为根据招标项目的风险分析和企业市场战略,确定如何进行竞价,简称投标竞价决策;本阶段也偶有根据详细分析确定放弃投标的情况;

第三阶段为开标后业主发出谈判要求至谈判前,本阶段主要决策内容为根据业主要求、企业成本分析和拿标策略,确定谈判让步底线,简称投标谈判决策。

一般建筑工程投标决策主要包括前两个阶段及相应的决策内容。

3 投标竞价决策面临的风险因素

施工企业常常处于纷繁复杂和变化多端的环境中,想在投标过程中使投标竞价处于一个很有利的位置,必须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投标竞价决策风险研究过程就是一个知己知彼的研究过程,“己”即影响投标决策的内部风险因素,“彼”即是影响投标决策的外部风险因素。

3.1 影响投标决策的内部风险因素

(1)技术风险:主要考量项目总工技术能力、主要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供技术支持专家能力、类似工程技术经验、项目主要技术方案、主要工艺技术成熟度等。

(2)管理风险:主要考量项目经理管理能力、主要管理人员组织能力、类似项目管理经验、预算价的准确性、施工成本价的准确性、企业在当地市场投标报价的经验、对施工成本进行管控的能力等。

(3)经济风险:主要考量各类保函的金额及形式、已有设备机具投入能力、新购设备机械购置能力,资金垫付需求及垫付能力、各类税费承担能力、损失的承受能力等。

(4)资源风险:主要考量企业对项目所需的资源如设备、专业分包队伍储备等。

(5)市场风险:主要考量项目对企业在区域市场的影响。

(6)信誉风险:主要考量各类履约情况对企业社会信誉的影响。

3.2 影响投标决策的外部风险因素

(1)施工风险:主要考量质量要求、技术要求、结构形式、工期要求等。

(2)业主风险:主要考量业主的合法地位、支付能力、履约能力、以往信誉、变更批准的可能性、是否有限价及限价水平。

(3)竞争对手风险:主要考量竞争对手实力、优势、对项目所在市场定位、在项目所在市场的地位、以往竞价策略及对业主的公共情况等。

(4)社会环境风险:主要考量项目所在地社会治安环境、政府及群众对项目的支持力度、当地劳动力供应及价格水平、当地材料和通用设备供应情况及价格水平、对外交通条件及自然环境条件等。

4 投标竞价决策的方法与技巧

4.1 投标性质决策

(1)当明知工程承包难度大、风险大,且技术、设备、资金上都有未解决的问题,但由于队伍窝工,或因为工程盈利丰厚,或为了开拓新技术领域而决定参加投标,同时设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可以投风险标。投标后,如果问题解决的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并且可以锻炼出一支好的队伍;如果解决得不好,企业信誉受损,严重的可能导致企业亏损以至破产。因此,投风险标必须慎重。

(2)在可以预见的,从技术、设备、资金等重大问题都有了解决的对策的情况下,可投保险标。当企业经济实力较弱,经不起失误的打击的时候,则往往投保险标。

(3)如果招标项目既是本企业的强项,又是竞争对手的弱项,或建设单位意向明确,或本企业任务饱满,利润丰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投盈利标。

(4)当企业无后继工程,或已经出现部分窝工,又没有优势可言的情况下,企业应该采取投保本标决策。

4.2 制定投标策略的原则

投标策略是非常灵活且并非不可捉摸的东西,从大量的投标实践中,归纳出投标策略的四大原则。

(1)知己知彼。即在具体工程投标活动中,掌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原则。在投标报价前要了解竞争对手的历史资料,或者知道竞争对手是谁及竞争者数目等。

(2)以长胜短。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分析本企业和竞争对手在职工队伍素质、技术水平、劳动纪律性、工作效率、施工机械、材料供应、施工方案、管理层次等各方面的优、劣势。

(3)掌握主动。在选择投标对象时,做到能投则投,不利则不投。

(4)随机应变。这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某项工程投标过程中,随着竞争对手的变化,如放弃投标、改变投标策略等,必须及时地修正自己的策略;二是在确定投标报价时,必须根据影响报价较大的企业因素和市场信息变化,适时做出决策;三是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投标策略,一成不变的策略是很难成功的。

4.3 制定投标策略的方法

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及决策能力和魄力。在实践中,常见的投标策略有以下几种:

(1)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其本质是通过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来降低工程成本,并在这个基础上降低投标报价,提高竞争能力,这是企施工业应该采取的最根本的策略。

(2)改进设计和缩短工期,即仔细研究原设计图纸,提出能降低造价的修改不合理设计的建议,以提高建设单位的吸引力。

(3)低利润策略,主要适用于承包任务不足时。

(4)低标价、高索赔策略,是利用设计图纸和说明书不够明确的漏洞,有意提出较低的报价,得标后在利用合同中的索赔条款索取补偿。

(5)未来策略。从投标企业本身条件、兴趣、能力和近期、长远目标出发进行投标决策。

4.4 报价技巧

(1)下限标价和陪标标价。当承包商对自己有兴趣的工程或者任务不足时报价宜低,采用“下限标价”;当承包商对自己不想干或任务饱满时则报价可高,采用“陪标标价”。

(2)对一般建筑工程报价宜低,对特殊工程报价可高。

(3)不平衡报价法。

对能先拿到钱的项目(如土方、基础工程等)的单价可定的高一些,有利于资金周转;对后期的项目(如粉刷、电气等)的单价可适当降低。

图纸不明确的或有错误的,估计今后会修改的项目,单价可提高;工程内容说明不清楚的,单价可降低。这样有利于以后的索赔。

没有工程量、只填单价的项目,其单价宜高,因为它不在投标总价之内。这样做既不影响投标总价,以后发生时又可获胜。

暂定金额的估计,分析它会作的可能性大,价格可定高些,估计不一定发生时,价格可低些。

(4)用降价系数调整最后总价。

竞价年度总结范文第3篇

(一)抓好粮食的安全储存

我县现有县储粮和区储粮吨稻谷,为确保存粮安全,在实际工作中,按照《自治区储备粮管理办法》加强储备粮的管理,完善储备粮管理制度,确保储备粮达到“一符三专四落实”的要求,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质量好。做好2014年春季粮食安全普查工作,确保我县库存的粮食安全储存,保持“一符四无”粮仓县的光荣称号。

(二)抓好储备粮的轮换工作

根据《自治区储备粮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今年轮换2749吨自治区储备粮。轮换工作在区储备粮管理公司的统一安排下,通过公开电子竞价销售,顺利完成。

(三)开展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

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我局今年2月开展了2013年度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局主要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亲自带队深入到农户家及涉粮企业进行调查,由于领导重视,支持,调查任务顺利完成。

(四)顺利完成粮食库存检查工作

根据区粮食局关于全区粮食库存检查工作的通知,我县四月上旬开展了粮食库存检查工作。县粮食库存检查组成员对我县的存粮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检查,通过检查,确认我县粮食库存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质量良好,储粮安全。

(五)启动粮食储备库的建设

今年3月,县人民政府同意我局新建7000吨仓容。目前,建仓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正积极有序进行。

(六)做好防汛抗旱和安全生产工作

县局把防汛抗旱和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领导小组,局长亲自担任组长,一名副局长主管此项工作。根据上级要求和全县粮食系统的具体情况,制定“县粮食局安全生产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责任到人,做好预防工作。

竞价年度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体制;电价;市场结构

近几年,电力行业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煤电矛盾深度发展,发电企业经营困难,电荒频频出现,新能源并网消纳困难,电力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已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2013年3月大部制改革落地,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走过了十个年头的电力监管委员会并入了国家能源局,回头看电改十年,即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

一、十年来电改取得的主要成就

(1)“厂网分开”“主辅分离”取得显著成效。对原来一体化经营的国家电力公司进行拆分,发电企业重组为五大发电集团,发电市场竞争结果基本形成,同时极大的促进了发电企业的经营效率;同时剥离辅业成立四家辅业集团,2011年,再次对两家电网公司辅业进行剥离,与四大辅业集团重组为两大新的辅业集团,至此主辅分离基本完成。(2)市场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电改以来,先后在东北、广东、内蒙古等地进行了“竞价上网”、电力多边交易、大用户直供电等电力市场建设试点,为以后的市场建设积累了一系列的经验;电价市场化方面进行了上网“两部制电价”、多边交易“协商定价”等积极的探索。转变原来的“一机一价”为“标杆电价”,在需求侧推出了差别电价、阶梯电价、峰谷分时电价和新能源电价等。(3)行政管理结构不断改革。2002年3月,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国务院了《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决定设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依照法律法规统一履行全国电力监管职责;2008年7月,为加强对能源行业的集中统一管理,成立了国家能源局,下设电力司;2013年3月,为统筹推进能源发展和改革,加强能源监督管理,撤销电力监管委员会,将电监会和国家能源局职责整合,重组了新的国家能源局。

二、当前电力体制存在主要问题

(1)市场结构输配售垄断一体。目前已经在发电侧构建了竞争性的发电市场,而输电、配电、售电仍由国家电网垄断经营,这种一体化的经营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使得有效的竞争市场无法建立,供需双方被隔离,发电企业与用户缺乏选择权。同时由于大用户直供电威胁到电网单一买方单一卖方的垄断地位,使得大用户直接交易难以推广;二是这种垄断的市场结构和电网的绝对强势地位对各市场主体的歧视性接入难以避免,普遍存在交叉补贴与关联交易。三是由于输配电成本无法理清,发电侧的市场竞价机制的效果无法正确的传递到销售端,同时也为政府的监管带来了难度。输配分开是构建批发竞争电力市场的必要条件,也是理清输配电成本,疏导电力价格矛盾的重要基础。(2)电价市场化机制尚未形成。我国2003年与2005年先后出台了电价改革方案和上网电价、输配电价、销售电价的管理办法,其中明确了上网电价实行两部制竞价上网、输配电价由政府核定、销售电价实行分类电价,与上网电价联动。然而我国电价改革相对迟缓,发电侧的竞价上网仍处于试点阶段,缺乏独立的输配电价,需求侧销售电价管的过严。销售电价并不能反映出市场的供求关系,也缺乏对资源配置的引导。同时新能源的电价补贴不科学,致使可再生能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近年来,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由于政府对上网电价的管控,所有的成本上涨压力集中在了火电企业,导致大面积的火电企业经营亏损。虽然期间国家实行了几次煤电联动,但是销售电价的上涨又会引起煤炭价格的上涨,陷入了价格轮番上涨的怪圈。(3)非公经济进入电力行业市场壁垒高。目前,民营资本可进入的领域仅限于发电市场,输配售电仍然是国有独资,电网公司独家经营。国务院在2005年和2010年曾先后出台了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新旧36条,但是在民营资本进入电力行业的隐形壁垒仍然较高。目前,非公发电企业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不足5%,而且由于电力价格机制的扭曲,致使这些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无法保证,一些已经进入的非公资本也纷纷退出。在国有资本成为电力行业投资主体的情况下,存在着未来电力供应不足和国有资本经营低效率的风险。

三、未来改革方向

(1)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建设。首先,积极探索电力多边或双边交易市场建设与大用户直购电交易。在总结之前多边(双边)交易与大用户直供电交易经验的基础上,改善交易方式,按电量和电压逐级放宽参与交易的大用户标准;其次,独立电力调度与交易。调度权是电网企业维系独买独卖市场地位的主要手段,在组织和协调电力交易中充当“裁判员”的角色,按照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国际经验,我国应该组建独立的电力调度交易中心,为发电企业与用户创造一种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打破电网企业的独买独卖垄断地位,电力调度交易中心由能源局直接监管;最后,逐步推动输配分离。输配分离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选择怎样的输配分离模式直接决定着改革的成败,国际上目前主要有二种模式:产权分离、非产权分离。产权分离是指输配企业分别为不同的市场主体,国际上大多国家都实行输配产权分离,典型的有英国。非产权分离包括功能分离与结构分离。功能分离是指企业内部输电网与配电网的财务独立,各自成本独立核算,典型的国家有日本。结构分离是指输配电分属不同的法律主体来经营,但这两家企业有统一的控股主体。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考虑到改革的阻力和成本,可以先进行输配功能上的分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来推进输配产权分开,从而最终实现配售分离,构建零售竞争性电力市场,实现所有用户的购电选择权。(2)建立市场化的电价形成机制。电价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与电力市场结构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放开两头,管住中间”,属于竞争环节的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由市场决定其价格,属于自然垄断范畴的输配电价格由政府制定,同时建立透明的电力监管体系。首先根据各地区电力市场建设情况,选择合理的竞争模式,促进发电侧形成由市场竞争决定的上网电价机制,同时完善可再生能源的上网电价机制。其次,制定独立的输配电价。在电网企业内部实行输电业务与配电业务的财务独立核算,理清输配电成本,按照成本加收益的方法确定输配电价格。最后,实现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的联动,形成反映资源稀缺与电力供需关系的电价机制,同时逐步建立成熟的大用户直接交易的定价机制。(3)深化电力产业投资体制改革。一是放宽准入条件,减少电力产业投资政府核准,进一步扩大电力市场开放范围,不仅在发电领域,在电网投资领域也要引入非公经济成分,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二是保证民营资本合理的投资收益,民营资本具有趋利性的特点,如果无利可图就会出现民营资本的逃离,所以应确保民营资本的合理的投资回报率,以保证非公经济投资电力行业的活力。三是丰富民营资本进入电力行业的渠道,引导民营资本规模化、集聚化,提高非公经济成分在公司治理中的话语权,使民营资本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

当下,电力监管委员会已经并入了国家能源局,这种结构重组使得能源局职责更加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原来电力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电力规划、项目审批、投资准入等方面的职责交叉。政监合一后的能源局归发改委管理,这也使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执行力将会增强,有理由相信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将会随着这种结构改革而加快进程。

参 考 文 献

[1]唐要家.市场势力可维持性与反垄断[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15~16

竞价年度总结范文第5篇

现在,汹涌的互联网势力正在摧枯拉朽般的迅速重构着又一个传统行业:二手车交易市场。短短一年之间,二手车电商已从乏人问津到炙手可热,资本大量涌入,互联网交易平台日渐壮大,传统经销商纷纷向互联网靠拢。原因无他,仍在于传统方式在这一领域的服务不能令用户满意,而互联网模式能够解决用户痛点。

当然,首先有一个前提条件:市场潜力。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去年我国共交易二手车520.33万辆,交易金额2916.49亿元。其实,这还只是一个保守的统计结果。按照商务部的数据,去年国内二手车交易数量近800万辆。《中国二手车行业发展报告》则指出,2020年中国将成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二手车和新车销量比将达0.85:1。未来10年,二手车的年度交易规模或突破3600万辆。这么巨大的市场,吸引力显然足够。

而国内二手车交易的现况是:市场长期存在着交易双方信息不透明,评估检测不规范的问题。各种黄牛和中间商,长期扰乱着价格市场,买卖二手车的消费者实际上处于弱势地位。总结来说,国内的车主在卖车时候都会有这样几个困惑:1、去哪里卖车?2、什么样的价格合理?3、如何避免被黄牛车商忽悠?4、怎么才能保证交易的安全?……这些重要的问题,传统商家都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真正解决这几个用户痛点的互联网企业也不多。目前国内二手车电商多解决的是信息流问题,只提供了信息服务,这对用户来说帮助有限。而目前正迅猛发展的几家二手车电商网站,特点就在于直切痛点问题,不仅提供信息平台,同时形成了交易闭环,可谓提供了真正有价值的服务。

以C2B模式著称的上海开新二手车帮卖(kxhulei),就是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一方面,通过连锁模式对上海当地形成全面覆盖,另一方面将拍卖机制引入了二手车交易,借助互联网使得合作的200多家二手车商可以实时参与拍卖,杜绝了二手车经销商压价的现象。

首先,开新专业的背景使其在二手车主与二手车商户间构建起了更加专业的帮卖平台(C2B),换句话说,开新二手车帮卖平台等于用自己的专业度和诚信为二手车交易市场做了担保和背书,一举扭转了诚信缺失难题。如针对二手车鉴定评估这一二手车交易的痛点问题,早在《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出台之前,上海开新就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商户诚信管理体系评估体系,并独创了类似于支付宝的二手车交易担保体系。在二手车交易过程中,上海开新不仅是一个评估平台,一旦二手车交易中出现问题,上海开新提供交易担保养承诺赔付,最大程度保障二手车买卖双方的利益。

同时,开新也制定了一系列规则来强化服务优势,其中最核心的是三个“半小时”的二手车交易模式。在开新的二手车交易流程中:第一个半小时对二手车进行专业的检测,第二个半小时是组织优质的二手车商户来竞价,第三个半小时是实现车辆的成交付款,从而可以在最快的速度实现二手车的成功交易。

“三个半小时”体现了互联网的高效率,省却了传统方式的繁琐手续,实现了买卖双方对接和撮合。交易闭环则表现在,通过对二手车的线下专业检测,然后在线上通过竞价模式实现交易的公平化、公开化,最后在线下实现交易的面对面完成。其中检测和最终交易是非常注重服务体验的环节,采用线下的方式;而在交易撮合环节,采用线上方式,由二手车购车商出价竞买,价高者得,可以最大程度保障二手车主的利益。

竞价年度总结范文第6篇

1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举措

1.1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农村“三资”管理行为

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原有农村“三资”管理制度的许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农村财务管理的实际。为此,我市针对变化了的新形势,结合推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具体做法:一是调查研究。以强化村级“三资”管理制度建设为核心,就如何寻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有效手段、如何保证农村三资服务中心对村级“三资”的有效监管、建立农村“三资”保值增值机制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落实切实可行的举措。二是典型引路。按照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合格镇村的认定标准,培植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建设比较规范的典型镇村,并将其成功的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形成典型材料,广泛宣传,以点带面。三是统一制度。结合农村基层的实际,制定了财务开支审批制度、集体资金联签会审管理制度、“三重一大”管理制度、民主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集体资产评估经营管理制度、农村三资服务实施办法等制度。

1.2 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农村“三资”管理水平

早在2001年,我市就实行了村账乡(镇)代管制度。实践证明,村账乡(镇)代管制度是管理农村“三资”行之有效的办法。近几年来,我市根据记账的特点,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行为,坚持村级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四权”不变。一是签订规范的协议。农经部门按照全市统一协议格式,与村签订书面协议,明确乡(镇)、村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落实村报账员、乡(镇)记账人员的职责。二是规范账务处理程序。在账务处理上做到先理财,后入账。三是指导村级建好相关台账。为便于村级管理集体“三资”,村级建立健全了现金日记账、集体资产及资源台账。四是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电算化核算工作,保证农村集体“三资”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1.3 创新审计方法,强化农村“三资”财务监督

我市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农村集体财务审计工作,坚持每两年轮审一次。为保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我市要求各乡(镇)站要做到审前有审计通知、被审计单位有承诺书、审计过程中有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结束后有审计报告、违规违纪问题及时移交纪委并有查处结果,努力提高审计的实效性。具体从三个层次进行:一是开展市对村的抽审,由市农村审计站对经济总量大、村营收入多的部分村进行审计。二是开展乡(镇)农村审计站对村的直接审计,将债务重、来信来访多、征地补偿费多、村干部离任多的村,作为农村集体“三资”审计的重点。三是指导各乡(镇)农经中心搞好乡(镇)对村的“三资”管理情况审计,每年每乡(镇)审计的面不少于本乡(镇)总村数的30%,重点审计村集体资产收益情况、“一事一议”资金的收支情况、村集体统一经营项目资金的收支情况、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收支情况、征地补偿费收支情况、上级专项补助资金收支情况。

2 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探索

2.1 强化制度落实,理顺“三资”管理体制

当前关键是抓好制度的落实。一是严格执行财务收支预算方案。村级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从管理资金、村统一经营项目等方面,制定落实当年的年度收支预算方案。预算编制以后,村级要按照年度财务收支预算组织收入、安排支出,确保年初的村级预算落到实处。二是巩固和完善村级财务乡(镇)制度。对村交乡(镇)代管的集体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三是规范村级收款票据的管理。各村必须使用我省统一制定的收款收据进行收款。四是严格执行财务收支审核审批程序。财务事项发生时,必须取得或填制有效的原始凭证,由经手人和证明人签字并注明用途,交民主理财小组审查,再经村主管财经领导审核签字盖章后,乡(镇)记账员与村报账员办理凭证交接。五是切实加强村集体征地补偿费的管理。要对征地补偿费进行专账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平调挪用。六是全面公开村级集体“三资”管理情况。要做到定期公开与随时公开相结合,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资产经营收益情况等村级集体“三资”管理信息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特别是“三重一大”事项要做到随时公开。

2.2 在全面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夯实“三资”管理基础

一是村级要健全村集体资产收益台账、征地补偿费收支台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使用情况等台账,全面反映村级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种类、数量及经营使用情况。对“三资”变动情况要及时进行登记,保证账实相符。二是规范合同管理。村集体资产、资源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应当采取公开招标、竞价的方式确定经营者,并依法签订承包、租赁书面合同,并报乡(镇)农经中心备案,严禁口头协议。村级要按合同规定及时、足额收取集体资产、资源经营收益,不得随意减、缓、免。对于经营合同数额较大的,农经中心等部门要事先介入,强化监管。三是加强收入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收入管理,保证承包金、租金、资产变价款、征地补偿资金、捐资款、上级补助款等村级资金收入按时足额进入村级账户。村级不得以任何个人或集体名义设置账外账、小金库,搞体外循环。

2.3 全面推行“村章乡管”做法

对村民委员会公章、财务专用章的管理使用实行“一书、一柜、一簿、一档”委托管理。即“一份协议书”,“三资”服务中心同村民委员会签订村级印鉴委托代管协议书;“一柜存放”:设立村级委托代管印鉴专柜;“一簿登记”:设立村级印鉴使用管理登记簿,对村级每次印鉴的使用进行登记审核,登记内容包括印鉴的使用日期、用途、事由、经手人、经办人;“一档立卷”:对村级印鉴使用过程中形成的记录材料进行存档立卷。同时为各村统一刻制村民委员会介绍信专用章,方便村民办事的需要。

竞价年度总结范文第7篇

2007年11月16日由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CMMR)主办的“2007年度中国电视频道覆盖及收视状况调查结果会”在北京举行。

据悉,2007 年7 月,美兰德开展了继1999 年以来的第9 次全国卫星电视频道覆盖及收视状况调查,11月调查结束,并随后在京召开了调研成果会。此次调查表明,我国数字电视异军突起,农村市场价值与电视传播价值全面凸显。

主持此次调查的专家组表示,在历年调查的基础上,本年度调查有了更大的改进和突破。一是调查对象更加全面。二是增加了观众的生活消费状况等调查内容。三是调查点及样本量不断增加。四是对城市有线电视公共网网络状况进行了普查,以便卫视对网络进行价值评估,从而提高入网的有效性和价值。

对卫视至关重要的覆盖率

众所周知,覆盖率作为衡量电视频道传播价值的“通用货币”,在推动和促进电视频道收视以及广告营销方面的关键作用已经被市场所证明,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广告传媒人士运用到日常的媒介分析计划工作中。

在我国卫星电视落地调查越来越深入准确的环境下,作为落地的主体――各个省级卫视频道,也理所当然地对此相当重视。

广西电视台广告中心主任凌红认为,电视台一般都用收视率来评估一个媒体的影响力,实际上,在收视率的背后,覆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凌红指出,广告主与广告公司主要关注两个指标:一是卫视频道在城市的覆盖水平;二是该频道所覆盖的人群是不是与其广告投放目标人群相一致。举例来说,一个“宝马”的广告主,它所关注的电视媒体必须覆盖到有消费力的大都市和中心城市,而一个普通的牙膏,它的广告主所关注的是电视媒体是不是广泛覆盖了二、三线城市甚至农村。对于现在的省级卫视来说,随着大量的广告主开始关注大众传播,关注一个频道是否覆盖到二三线城市,电视频道的覆盖工作也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但是,凌红也提出了一个媒体覆盖的现实问题,那就是随着竞争的加剧,电视媒体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要花很大的成本来做频道覆盖。好一点的城市,一年要花几百万的覆盖费用,而一般的中等城市也要几十万,这是一笔相当大的费用。

关于这个问题,作为卫视覆盖专业执行机构,成都东银信息技术公司总经理王俭,在总结2007年的卫视覆盖情况中指出,2007 年,我国卫星电视覆盖在中心城市、重点地市落地经费呈现总体稳定、稳中有降的趋势,落地经费支付逐步趋于理性。同时,“覆盖长尾理论”得到共识,卫视频道已经开始关注覆盖结构的比例关系,其中,县级覆盖由于专业执行机构的强力参与,扼制了新一轮涨价。

同时,王俭对2008 年进行了展望,指出在明年,中心城市落地经费使用将趋于理性,优化落地城市结构、合理配置落地经费已成为许多卫视的共同选择。同时,地、市、县覆盖引入机制,将有效控制落地经费,提高落地效率。

最后,作为对卫视覆盖服务的专业执行公司,王俭还向与会者介绍了东银推出的“3+3”战略。即抓好基础覆盖(县级、企业台)、覆盖(地市、集合竞价)、特色覆盖(军队、宾馆)这三个实施业务。同时,培育外包级CRM系统、收视率提升系统、媒体日常评估系统这三个服务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东银除了为电视媒体的广告主客户提供日常服务外,还在提升收视率这一服务上,推出了手机群发节目推广系统,地面频道滚动字幕预告系统,这对有效提升电视媒体收视率是一个全新选择。

覆盖率:广告主媒体选择的第一要素

葵花药业广告媒介总监李玉荣表示, 医药企业自2005 年开始,在央视的广告投放就呈递减态势,卫视和省级频道的广告投放量逐年增加。知名医药企业采用点面结合传播策略的比重在增加,企业更加注重实效性广告。

在关于媒体覆盖对葵花媒体价值判断的影响上,李玉荣认为,葵花药业的媒体策略是点面结合型:卫视交叉覆盖,重点市场以优势省级频道与地市台补充。因此,媒体的覆盖率就成为在进行媒体选择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

对于覆盖率,葵花首先考虑覆盖全面性,即指媒体覆盖网络必须具备全国传播价值,单频道覆盖人口必须在3 亿以上才具备全国传播的基础。其次,还要考虑针对性,主要指媒体覆盖必须与产品受众群体及重点目标市场高度吻合。如针对高端产品,葵花药业更加关注高端市场,采用的是高端上扬型媒体传播策略,要求媒体强势覆盖具有高端消费特性的中心城市;而对于中低端产品,葵花药业着重关注中低端市场,会选择中低端下沉型媒体传播策略,要求媒体在二三线城市及县城乡镇要强势覆盖。

李玉荣最后指出,事实上,影响广告主媒体选择的因素不仅仅一项,还有其他诸多因素,如该媒体的收视率、媒体公信力、媒体稳定发展力、媒体受众与产品目标受众的吻合力、媒介的性价比等等。诸多因素对广告主来讲都会对策略有这样那样的影响,但是,覆盖却始终是第一要素。一句话:覆盖率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好的覆盖率却是万万不能的。

数据市场的隐忧:如何挖掘收视率背后的能量

对于葵花药业提出的不能完全看覆盖率一事,旅游卫视总编辑靳智伟作出了自己的解读,其认为,对于广告主来说,其所面对的市场是要购买、要消费的人群。而电视媒体就是要圈选受众,卖给广告主,这叫做转移支付,所以本质上来看,电视是在卖市场的能量。

这个能量是指一定人群的个人资料,包括受教育程度、地域特征、性格偏好度,个人财富(如纯收入、可支配收入、月消费水平等)等。能量又受到特定个体价值判断的影响和制约。也就是说,个人资料形成市场的偏好度,偏好度是受人的价值判断来支配的,这样才形成真正的市场。

而广告主经常看到的市场分析是:职业构成,年龄构成,教育程度,性别等。这样的分析实际上不能代表市场的能量,因为同为职业构成中的白领阶层,彼此之间的消费观念极有可能千差万别,完全不同。这种偏差度是由个人资料在价值判断的驱使之下进行的市场行为。

所以,虽然广告主有收视率、覆盖率等诸多媒体评估指标,但同时也存在收视率数字的误区。同样的广告费投入,同样的收视点,在不同城市可能效果会截然不同。

因此,就媒体覆盖来说来说,覆盖率高,收视率高,永远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也不能单纯来看数字,对哪些区域、哪些人群进行了有效覆盖,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竞价年度总结范文第8篇

常州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印发《常州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从处置范围、处置方式、处置审批、处置收入管理等全方位、多角度严控国有资产处置行为,实现资产处置“四统一”,即统一的国有资产处置审批表式,所有资产处置均需填报《常州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审批表》;统一的资产处置流程,形成了单位申报、主管部门审核、财政业务处室复核、资产管理处审批的处置程序;统一的报废资产交易平台,报废资产均委托常州市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统一的处置收入收缴方式,资产处置收入纳入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出台《关于明确常州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通知》,严格控制资产报废报损行为,充分发挥资产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绩效最大化。2011年度累计审批处置各类固定资产账面原值14103.29万元。

按照“统一平台、纵横联网”的目标,构建“江苏省常州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除涉及国家安全和机密的资产外,所有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均纳入系统管理,实行数据库实时更新,资产购置及时登入系统,资产处置纸质表、信息系统“双轨制”运行,形成日常监控、定时检查、年底对账机制,实行国有资产动态、规范、有序管理。

制定《常州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电子废物处置管理暂行办法》,按照“统一回收、专业处置”的原则处置电子废物。经批准同意处置的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投影仪等电子废物,依据保密要求先行拆除存储载体交保密局,后按季统一由市产权交易所回收,再委托列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名录的定点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单位专业处置利用,防止电子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维护生态安全。2011年度共计处置电子废物4888件,账面原值3539.83万元。

市财政联合市公安、房管、国土、工商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变动管理的通知》,明确市财政部门负责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房屋、车辆等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公安、房管、国土、工商等部门配合做好国有资产产权变动管理工作,形成国有产权变动分工明确,齐抓共管良好局面,从根本上杜绝了单位未经财政审批自行处置不动产、机动车辆的行为,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2011年度共计处置土地房屋7件次,面积10.01万平方米,车辆67辆,账面原值1471.06万元。

市财政联合市监察部门于2009年印发了《常州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暂行办法》,形成“明确管理范围、合理设计流程、规范操作交易、按季申报审批、强化收益监管”的操作模式,扭转了一贯以来的单位自行出租造成的随意性大,管理混乱,合同不规范,租期过长的局面,迈上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新台阶,确保国有资产管理公开透明,实现国有资产最大收益。2010、2011两年累计成功招租692项,实现年租金成交总额4169.88万元,与原租金收入相比净增1070.18万元,增长率高达34.53%,效果明显,成绩显著。

以政府规范性文件形式《常州市市级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控制和规范市级事业单位对外投资行为,建立科学的对外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做到资金来源不符合规定的不予审批,申报资料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审批,原有投资项目无收益的不予审批。2011年度累计批复同意事业单位对外投资8项,投资总额11692万元。

针对陈列品类国有资产普遍存在价值难以估量,管理无序的现状,出台《关于加强常州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陈列品管理的通知》,从职责分工、入账价值、日常管理要求、出租出借、处置审批等五个方面规范陈列品类国有资产管理,逐步形成分工明确、全程监控、有序管理的机制,确保陈列品类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资产管理亟需完善的方向

虽然我市制定了资产使用管理、资产处置管理等有关制度,但在资产配置、产权登记、产权界定、收益管理、资产统计报告等方面还存在空白。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配置环节一定程度上存在随意配置、重复配置、盲目配置的现象为充分提高资产使用绩效,规范国有资产配置行为,需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财政代表政府负责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综合管理。目前在使用监管方面尚需加强。一是针对历史原因形成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超标配置、低效运转或者长期闲置的国有资产未建立调剂、处置制度;二是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设立企业的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资产处置、收益等管理需要进一步强化。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虽已初步建立,实现了资产管理手段的更新,但是与资产管理最新要求尚有差距,需进一步完善。一是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政府采购信息系统暂未有效衔接。二是资产管理购置、使用、处置分析预警功能未得到有效落实。三是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分类汇总统计功能尚不健全。四是系统数据完整性有待加强,信息不详、价值出入、类别归属不准等问题尚有存在。五是需进一步开发资产配置预算等相关功能。

针对国有资产面广量大的情况,资产管理的难度十分巨大。要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实现最大限度的保值增值,引入先进手段、开展绩效评价必不可少。而目前该手段的缺失,难以准确评价各单位占有、使用资产的效益,难以明确区分各单位资产存量过多或者不足,难以确定个别单位特殊性资产是否真正需要配备。

资产使用的绩效管理有关建议

1.资产购置定目标,严把资产管理“入口关”。加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是资产管理后续的发展方向,是实现资产管理由事中、事后向事前移动的基础和保证。要依托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经验,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形成目标导向、绩效优先的资产配置新机制。

(1)构建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以满足单位运行和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根据单位人员编制、性质和财力情况,分行业、分类别确定各类资产配置的数量、价值、使用年限、性能参数等指标,优化资源配置,解决各单位资产配置苦乐不均的现象,提高资产配置绩效。在实现路径上,按照“先易后难、有点及面、由通用到专用”的原则,在部分行业、个别单位先行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开,最终实现配置标准全覆盖。

(2)形成目标导向的资产预算编制制度。各预算单位编制资产购置预算时,需以单位资产存量为基础,以资产配置标准为约束,结合单位运行、发展需求,拟定年度各类资产处置、更新、配置计划,编制资产分配、使用管理报告,明确资产年度使用目标,确保单位资产既不投入过多导致闲置,也不投入过少影响正常工作开展,提高资产使用绩效。

(3)建立规范高效的预算执行监控体系。在预算执行、资产采购中,严格按照编制的预算执行,对于超标准、超预算的资产购置,一律不予满足;若由于工作任务等的变化,确实有需要的,由单位提出申请,财政部门审核审批后准予采购,杜绝超编、超标准配置资产的现象发生。

2.资产使用重绩效,形成资产管理“使用关”。资产使用管理是资产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提高资产管理整体绩效的关键要素。首先,注重调查摸底。资产管理部门依托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各单位占有、使用的资产进行清查,充分掌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存量及使用情况。其次,打造调剂共用平台。对于各单位闲置或较少使用资产,先行调剂或与其他单位共用,后考虑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或者处置,确保物尽其用。再次,加强经营性资产管理。一是强化出租出借管理,进一步完善财政部门、产权交易所公开招租操作流程,加强宣传、通报结果,实现闲置国有资产能租尽租,资产效益最大化。二是加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继续严格投资审批,不断强化产权登记、资产处置管理、投资收益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最后,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一是运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各单位资产实时监控;二是形成资产定期统计报告制度;三是实行单位内部总结,主管部门监督、财政监督检查相结合,日常监督与突击性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机制,结合单位预算制定目标,及时收集信息,纠正购置、使用中的偏差,确保使用绩效。

3.资产处置要监控,紧守资产管理“出口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转移及核销,包括各类国有资产的无偿转让、出售、置换、报损、报废等。加强资产处置管理,需要:(1)以现有资产处置制度为基础,不断优化处置流程,严格审批手续,畅通处置渠道,强化公开竞价制度,实现资产处置“有规范、全透明、高效率、好效益”运行。(2)针对各单位历史原因形成报损资产较多的情况,研究制定报损资产审批程序,联合监察等部门开展报损资产专项清理,确保各单位账实相符,做到资产有实物,绩效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