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救援队消防演练总结

救援队消防演练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救援队消防演练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救援队消防演练总结范文第1篇

一、认真学习贯彻《通知》精神

抓好《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

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

今年严格按照新《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修订完善企业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备案的工作。督促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非煤矿山企业成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应急工作人员,负责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三、继续完善安全生产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

以县直部门、乡镇(场、区)应急救援中心为单位,建立行业、辖区应急资源数据库,加强与交警、消防、交通、水利、地震、气象、卫生、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沟通与联系,不断完善辖区应急资源普查和数据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指挥调度便捷、实时高效联动的运行机制。

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1、加强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和重大危险源企业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2、加强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建设。各乡镇(场、区)安监站要建立与当地相适应的应急救援专家队伍,提高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技术含量。

五、加强应急值守工作

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制度,保持24小时通讯联络,认真做好信息的查询、研判、跟踪和汇总工作,及时接收预警信息,确保突发事件信息得到及时、准确上报和妥善处置。

六、开展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提升事故灾难应对能力

根据《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06)的要求,加强对企业应急预案演练的监督和指导,不断提升企事业单位应急处置能力。

救援队消防演练总结范文第2篇

山东省安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配备和储备先进救援装备、应急物资,定期组织开展政企联合、社企联动、多部门协作的应急演练,建立健全政府、部门与企业间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联动顺畅、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联动机制。

重点建设省级救援体系

“随着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省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在应急救援中暴露出功能不全、布局不合理、装备水平不高、政策保障支撑不够等问题。”山东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郭方铭表示,经费投入不足,各类专业应急队伍和装备数量不足,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大型和特种装备缺乏,应急物资的紧急生产、采购、征用、调拨和配置机制不完善,专业培训演练基础条件欠缺等情况,导致目前应急救援中心的救援水平与实战需要差距较大。此外,区域、部门之间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衔接不够紧密,专门的安全生产应急机构与政府应急管理机构工作缺少衔接和规范,工作职能、业务范围需进一步理顺和明确。

为此,《方案》提出将在重点行业(领域)分批建设规模适度、重点突出、功能齐全的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并突出3项建设重点。

一是尽快建设省级专业救援队伍,对应急救援能力比较薄弱、救援半径过大、难以实现快速有效救援的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要适度增加省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建设的数量,对矿山钻井救援、油气管道、金属冶炼、高速公路等重点行业(领域),要补齐功能。

二是加大省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建设力度,提升救援装备的科技含量和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做好装备的配套建设,提高装备的成套化水平,保证装备先进性、可靠性,及时更新消防车辆,做好危险化学品快速封堵、钻头等特种装备储备。

三是建立应急救援专家库,邀请省内外应急管理和救援专家,为省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规划制定、装备建设、预案演练、事故救援等提供技术咨询和决策支持。

此外,《方案》要求完善应急救援中心管理体制、调用机制、建设与运行维护资金筹措机制和救援资金补偿机制。省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建设所需资金,以依托的企业和单位投资为主,省、市政府补助为辅。服务范围内的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企业单位,应与邻近的省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或其他专业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实行有偿救援,并由财政给予应急救援队伍适当的资金补偿。

业内专家指出,还应根据当前形势变化,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尤其要加快化工园区消防站和大型企业专业救援中队的建设进度,配足配齐危化事故救援重型装备,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重点防范危化品事故

据介绍,在首批成立的6个区域性省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中,山东省危化品鲁中应急救援中心依托齐鲁石化公司消防支队建设,为济南、淄博等9市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提供事故应急救援;山东省危化品港口应急救援中心则依托日照港务局消防支队建设,为青岛、烟台、日照等港口服务,并兼顾港口腹地的危化品生产、储存和运输企业提供事故应急救援。

此后,山东省又分区域成立了5个主要针对危化品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分别依托鲁北企业集团、鲁西化工集团、东明县政府、鲁南化肥厂、龙口港等建设,为周边城市的化工企业提供事故应急救援服务。此外,山东省海上东营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依托胜利油田海洋石油船舶中心(海洋应急中心)建设,为渤海西部海域的海一洋石油勘探开发、港口建设等提供事故应急救援服务。

郭方铭表示,省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在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抢险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依托齐鲁石化消防支队建立的鲁中应急救援中心为例,该中心在2016年共受理报警17起,事故处置成功率100%。此外,作为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淄博基地,鲁中应急救援中心还协助淄博市开展了应急救援管理培训。

在此基础上,山东省17个城市正陆续建立市级应急救援中心。其中,滨州组建了10个市级应急救援中心,涉及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冶金有色等高危行I领域;济宁市则将在全市危险化学品、医药化工、长输管道、非煤矿山等领域,建设3~5家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争取年内建成两个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济南市安全生产蓝星应急救援队日前在蓝星石油济南分公司成立。

此外,按照山东省规划,力争县(区)域内每个工业园区、化工园区都要配备专职应急救援队伍,满足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需要。

重点对接企业救援队伍

《方案》称,山东省将在现有12个省级专业应急救援中心的基础上,力争到2020年底前,在重点行业(领域)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应急救援体制机制,达到“统一指挥、反应快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目标要求,全面提升应对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

“在整个应急救援体系中,企业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德州市安监局副局长赵吉章表示,这不仅是因为省、市、县和工业园区救援中心都依托骨干企业,还因为内部人员对企业自身生产性质、工艺介质、重点设备、各类风险点更为熟悉,预案准备更有针对性,而且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置。“要知道,在安全生产事故处置中,先期的技术处置非常关键。”赵吉章强调。

鲁西集团总经理焦延滨介绍,鲁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现已配备多种救援车辆,同时,专职应急救援人员、相关专家咨询组与企业内部兼职消防员形成联动。中心应急系统与智慧化工园区信息平动,可自动显示天气、危险源之相关人员及消防设施信息,自动发出预警信息,为现场指挥提供决策依据。

救援队消防演练总结范文第3篇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应急演练工作是锻炼队伍、检验预案、建立应急机制、教育职工,提高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水平和处置能力的重要途径。今年安排的演练将作为2020年安全生产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新《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的学习和宣传,提高对应急演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立足实战,制定方案

要按照预案编制导则规定,结合工作实际编制应急预案,制定演练方案和脚本,立足实战、认真谋划、仔细推敲,演练事故制定要贴合实际。

三、落实经费,做好保障

落实演练所需经费,做好物资、装备、车辆等一切后勤保障工作,确保演练顺利进行。同时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密切配合,建立抢险、救助、监测等多部门联动机制。

四、按时演练、认真总结

按照本单位制定的演练计划及安排的时间,开展演练,演练完毕后要认真进行总结,并将演练相关资料及计划、总结报送局安全科备案。

五、具体工作安排

1、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对应急演练工作进行统一协调落实,各项演练活动应统一指挥下实施,参加人员要严守演练现场规则,确保演练过程人员安全。

2、建立安全应急网络体系,由专人层层负责,制定具体的工作规划,做到宣传教育、应急培训、日常管理“三统一”。

3、营造宣传氛围。让每个人都充分了解应急预案演练的重要性;其次,多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利用电子荧屏、宣传展板、安全培训等进行宣传教育。

4、强化对重点岗位、重点部位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宣传。为了进一步落实对突发事故及易发事故的警惕性,对所在的员工集中进行一次应急预案的教育宣传工作,增强员工防范意识。

六、应急演练的基本要求

1、局属各单位要重视演练工作,使演练工作落到实处,不走过场。根据应急救援工作的特点,依照相应的预案,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应急演练计划方案,做到克服困难、合理安排,认真把演练工作完成。

2、应急演练要结合可能发生的危险源特点、潜在的事故类型、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等实际情况进行。演练应重点解决应急过程中组织指挥和协同配合问题,解决应急准备工作的不足,以提高应急行动整体技能。

救援队消防演练总结范文第4篇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灾害。

(二)事故灾难。年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54起,同比上升5.7%;死亡17人,同比下降了26%。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81起,同比上升1.7%;死亡15人,同比下降21.1%。工矿商贸企业发生伤亡事故2起,同比下降50%;死亡2人,同比下降50%。消防火灾事故71起,同比上升57.8%,无人员伤亡。

(三)公共卫生事件。年,因食用含三聚氰氨奶粉导致患病的婴幼共有3例,现已全部治愈,未发生公共卫生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年,9起,分别为村务管理,土地、林地、草牧场使用权、边界纠纷,村委会选举遗留问题等,较年下降30.8%。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均得到妥善处置,社会治安大局平稳。

二、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一)加强组织建设。委、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将其作为安全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一是成立了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政府办明确了一名副主任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并抽调专(兼)职工作人员,协调办理应急管理日常事务。公安、民政、卫生、安监、国土、教育、水务、农牧业等部门明确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具体办事机构。同时,各也成立了相应的办事机构。二是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政府建立了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工作人员加强学习,熟悉预案内容和管理规程,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

(二)做好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一是强化信息报送工作。各、各部门按照要求,及时上报信息。二是建立风险隐患排查责任制。定期组织力量开展风险隐患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本行业领域各类风险隐患情况,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制。

(三)加强应急演练和队伍建设。建立了以公安、消防、抗洪抢险、民兵预备役为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进一步加强地震、森林防火、卫生、交通等专业救援队伍建设,为有效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相关部门举办各类培训,增强了应急意识,提高了避险和应急自救能力。

(四)加强应急管理宣传工作。一方面,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宣传应急救援工作,增强公共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另一方面,充分依靠各级领导、技术人员和广大群众,提高科学决策、科学指挥的能力,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建设专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专业救援与群众自救相结合的救援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物资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有待强化,预案演练、应急培训、宣传教育等还没有走上正常化、规范化轨道。

(二)预案体系还不够完善。预案体系尚不完备,一些部门尤其是工矿企业还没有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部分预案不够规范,可操作性不强,存在着操作规程不完善等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预案体系建设。继续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注重提高预案质量,不断补充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救援队消防演练总结范文第5篇

一、近五年来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发展情况

(一)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2009年我县修订完善县《地震应急预案》,县政府于2012年修建完成6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及救灾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工作;县政府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2次开展突发地质灾害综合应急演练,县中小学校每年适时开展地震应急演练。

(二)防震减灾工作机构、经费、人员落实情况

县防震减灾局由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定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4名(其中领导职数1名),下设1个综合股室,目前县防震减灾局从事地震监测工作1名、财务人员兼职地震灾害防御工作人员1名,没有专门配备从事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人员,近几年来工作人员时常配备不够,人员变动大,业务培训不够,专项经费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因此人力、物力、财力都存在一定困难。

(三)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县按照州防震减灾局的要求,于2009年8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州地震应急预案》和《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制定了县《地震应急预案》。预案涉及到全县二十多个部门及所有乡镇,地震应急预案基本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框架体系,随着“4.20”芦山地震的发生,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取得了更加宝贵的经验,我县将在总结2次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使我县地震应急预案体系更加完善。

(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及应急救援物资管理

近3年来,我县共投入资金228万元,用于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县已建成应急避难场所6处,总面积39300平方米,可容纳19550人。其中:县城东门广场,面积4200平方米,可容纳2000人;中学,位于县城,面积14000平方米,可容纳7000人;小学校,位于镇乡,面积2000平方米,可容纳1000人;碑园管理处,位于川主寺镇,面积3000平方米,可容纳1500人;管理处,位于乡,面积15000平方米,可容纳7500人;沟管理处,位于乡,面积1100平方米,可容纳550人。2012年上半年县投资18.5万元完成该6处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志建设,2012年下半年再次投资210万元完善6个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设备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建成后,民政部门按照政府安排将应急避难场所必须的账篷、棉衣、棉袄等物资储备于县民政局仓库;方便面、矿泉水等食品储备于县源茂超市。随着我县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完成和设施设备完善,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

(五)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志愿者队伍建设

县地震应急救援队最初成立于1996年,随着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需要,县成立了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突发事件队伍主要由县公安、县武警中队、县消防大队、交通、通信、民政、卫生等部门组成;县团委及防震减灾部门负责志愿者队伍的组建及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应急救援相关活动,不断壮大县防震减灾的社会救援力量,提高防灾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发挥广大青年的优势和作用,为保障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六)灾情报送体系建设

地震灾情报送体系比较健全,各责任单位职责明确,从灾情信息的收集、传送、接收、处理形成了一条比较完善的应急体系,“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情报送体系建设在信息收集、传输、处理中发挥了一定作用。2012年我县完成灾情上报接收处理系统灾情采集PDA工作,在13个指定乡镇设立网点,指定防震减灾助理员为灾情上报员,负责开展震情、灾情收集和上报工作。

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优势及不足

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优势,应急救援机构比较健全,具有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优势,环境和社会稳定,具有辐射周边,向其他县提供迅捷支援和保障的优势,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县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得到了考验,地震发生后我县在较短时间内启动了《地震应急预案》,成立了地震应急救援队,该紧急救援队分成3个组,一组前往茂县、汶川方向,一组前往平武、北川方向,再一组前往本县重灾乡镇开展地震救援工作,该应急救援队伍反应灵敏、行动迅速、工作认真;不足是我县防灾减灾专业队伍技术力量薄弱,专业设备少,对应急救援工作经验交流太少,对乡村一级民兵组建的应急救援队培训不够。

三、改进设想及建议

总结和学习国外地震应急救援的先进经验,从美国应急救援管理体系方面得到几点启示,由此提出三点设想:

(一)强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的工作职能,并将其设为综合救援机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重复工作和重复建设,提高救灾能力,政府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协调一致。加强统筹规划,形成跨区域、跨行业的联动机制。同时要进一步提高防灾意识,强化防灾工作,工作重点应由救灾转向以防灾、减灾为主,提高抗灾能力,提高工作主动性。

(二)强化管理模式

1.突出工作重点,一是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协调工作;二是重视防灾减灾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将研究成果转化用于防灾减灾日常管理工作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推广;三是重视基础信息的收集和资源分享,对于灾害进程及时依托媒体收集、整合、公开;四是重视对公众的宣传工作,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都应设立专门接待访问者的部门,开辟网站进行自我宣传、科普宣传、法律法规宣传、公众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等;五是各级政府都要重视紧急救援工作的培训和演练。

2.加强良性循环的管理流程,各级政府在灾害行政管理上重点放在制定计划(规划)、组织培训、演练和搞好宣传教育四个方面,依托科研机构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相关政策用于防灾减灾管理,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同时政府应利用资金杠杆来推动关于减灾的思路和做法,推广减灾技术和规范的应用。

救援队消防演练总结范文第6篇

一、健全科学实用应急预案体系

1.提升应急预案管理水平。重点提高预案编制质量,增强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实操性,优化预案体系。推进预案进村居、进企业、进学校,努力建设“层次分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对接”的应急预案体系。

2.大力推进应急预案演练。以预案促演练,以演练检验并提升预案的作用,年内县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开展一次以上综合应急演练,各专项应急指挥部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建立应急演练评估体系,量化演练评价标准,加强演练总结,不断提高演练成效。各专项指挥部演练计划在4月底前报县应急办备案。

二、大力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3.继续运用专兼结合模式。进一步发挥公安、消防、林业、水利等部门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骨干作用,抓好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等行业的半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快推进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形成专兼并存、优势互补的应急队伍体系。

4.努力发挥专家队伍力量。制定有效规程,积极组织应急管理专家组开展相关工作。鼓励志愿者组织在工作范围内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内容,同时发挥专家队伍指导作用,加强志愿者应急业务技能培训。

5.积极发挥群团组织作用。积极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的纽带作用,引导和支持社会团体和普通群众自发组建应急救援队伍。推进村居(社区)等基层组织半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三、抓好应急信息报告和预警工作

6.加强应急值班和值守。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全县政府值班系统组织体系、工作机制和装备技术保障等方面建设。健全应急值守、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等有关制度和工作流程,推进值班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7.加强信息报送和。各乡(镇)、各部门(单位)严格按照会府办字〔2011〕11号要求收集、研判和报送应急信息。建立基层信息报告网络,加大信息报告工作的督导和责任追究力度。通过建立社会公众举报、风险隐患报告和设立基层信息员等方式,拓宽信息报送渠道。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及时把握突发事件的新闻舆论导向,提高应急工作新闻宣传的主动性。

8.提高预报和预警水平。健全行政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完善预警信息通报和机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媒体和手段,及时预警信息。

四、加强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建设

9.加强组织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体制,实现机构、职能和人员的优化整合。及时调整县应急委成员,提升县应急委的领导力量,巩固县应急委在全县应急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建设,尤其要加强村级应急机构建设力度,推进县、乡、村三级应急机构纵向覆盖和同级应急机构横向覆盖目标。

10.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加快推进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利用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馆场等建立应急避难场所,设立醒目标识,设置必要的基本生活设施,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加强人防工程为主体的应急避难场所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可用性和实用性。

11.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建立和完善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库,健全物资储备信息共享、调拨征用和余缺调剂机制。建立应急装备等信息数据库,加强对应急装备、设施、物资的动态监管,并接入应急平台。制定完善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管理制度,每半年开展一次普查工作,及时更新和补充应急物资和设备。

12.加强应急资金投入力度。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补充和完善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重点培养一支专业性强、战斗能力卓越、设施设备齐全的应急救援队伍。积极探索建立应急储备金制度,科学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时刻做好应对大灾大难的思想准备,探索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

五、推进应急平台和基层示范点建设

13.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积极配合市应急办加快市政府应急平台建设和应急指挥中心升级改造。抓紧建设有视频会议终端的县政府应急平台,确保可实现上联省、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形成互联互通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

14.继续开展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在去年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标准、评估分级、试点示范等措施,继续开展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实现“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我县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目标。

六、抓好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和培训

救援队消防演练总结范文第7篇

“十二五”期间,全市消防工作的奋斗目标是: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显著提升,消防安全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消防事业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社会消防监管模式创新发展,公民消防安全素质不断提升,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覆盖城乡的灭火应急救援体系得到完善,火灾形势保持持续平稳,较大、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得到有效遏制,每十万人火灾死亡率控制在0.19以下,亡人火灾事故在全省保持较低水平。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强化消防工作组织领导

(一)落实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推动《省消防条例》的贯彻落实,组织修订《市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制定加强乡镇街道消防安全管理、社会消防中介组织管理、消防产品监督管理、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和产业集聚区消防规划实施等方面的政府规章。

(二)落实各级政府消防工作责任。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政府综合目标管理、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推动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确保消防安全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优化投资环境、保障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严格落实责任,逐级签订消防工作责任书,进一步量化工作目标,落实政府消防工作季度督查、半年考核、年终总结工作制度,兑现奖惩措施。

(三)强化行业部门监管职能。推动落实各县(市)、区防火安全委员会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消防工作联席会议,沟通信息,研究对策,解决问题。各行业、系统和部门要严格落实行业消防管理和协助消防监督双重职责,完善行业消防安全制度,组织开展行业消防安全考核,积极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建立并落实信息互通、联合执法、联合审批等机制。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安全监管、质监、工商、文化、教育、民政、卫生、体育等部门在审批涉及消防安全的事项时要将消防安全状况作为重要依据。

二、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提高城乡抗御火灾能力

(四)编制完善消防专业规划。各县(市)、区政府要建立城市火灾风险和公共消防设施年度评估机制。依据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依法编制城乡消防专项规划。消防规划不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及时进行修订完善。年9月底前各县(市)、区和工业园区、平原新区制定完成本辖区“十二五”消防工作发展纲要。对于有市政供水管网的县(市),要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在供水主管网到达的路段增设市政消火栓,保证新增路段市政消火栓建设符合标准;在旧城区要结合城市改造,完善、增设市政消火栓,确保十二五期间市政消火栓建设全部实现达标。对于没有市政供水管网的县(市),要在重点地段或重点单位修建消防水池和无塔供水等储水设施。市政消火栓的维护保养,由市政管理部门实施,每年不少于一次,并保证市政消火栓完好率不低于90%,对损坏的要及时维修。

(五)加快消防队站建设。年全市完成辉县市、卫辉市、平原新区3个新建消防队站项目;市消防指挥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建成1个模拟训练基地。年按照城市消防队站建设标准,辉县市、卫辉市、平原新区3个新建消防队站投入执勤。2013年建成全市应急救援消防特勤大队。在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扩建时,将消防站一并纳入规划同步建设。“十二五”期间,工业产业集聚区(含工业园区)、经济技术集聚区(含经济开发区)、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区、市新东产业集聚区、长垣县产业集聚区(含长垣起重工业园区)、原阳县产业集聚区、获嘉县产业集聚区、封丘县产业集聚区、卫辉市产业集聚区、延津县产业集聚区、辉县市产业集聚区等地全部建成消防站,对所有达不到建设标准的消防站全部完成升级改造任务。

(六)提升消防装备建设水平。不断优化消防部队执勤车辆装备功能结构,配齐举高类消防车、多功能强臂消防车、卫星通信指挥车,根据需要逐步配备AT多功能水/泡沫消防车、涡喷消防车、强臂消防车。年配备多功能强臂式消防车1台、多功能移动充气车1台;消防员32种个人防护装备全部配齐;服役满12年的普通执勤车辆全部淘汰;所有现役中队配备2台遥控电动炮。年,配备移动式卫星通信指挥车;所有公安合同制中队配备2台遥控电动炮,配备多功能紧急救援支撑系统。2013年,特勤装备、灭火救援攻坚组装备、综合应急救援队装备、个人防护装备及备份全部实现达标。“十二五”期间,全市消防装备建设全部达到部颁标准。

三、强化消防安全基础防控,提升基层消防管理水平

(七)规范乡镇、街道消防管理。健全基层消防组织,乡镇、街道办成立消防办公室,明确1至2名主要领导牵头的消防工作机构,村(居)民委员会明确1至2名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深入推进消防安全网格精细化管理,年100%的乡镇、街道开展网格精细化建设,80%的乡镇、街道达到建设标准;健全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机制。落实基层管理责任,乡镇、街道办要定期组织开展检查考评,严格奖惩。年100%的乡镇、街道网格精细化管理实现机构健全、工作完善、制度落实、职责明确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乡镇、街道网格精细化管理走在全省前列。

(八)加强农村、城乡社区消防工作。进一步加大农村、城乡社区消防投入,加强农村、城乡社区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等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设立公共消防器材配置点,配备必要消防器材装备;“十二五”期间,全市100%的社区、100%的行政村消防工作全部达到“四有”、“五有”标准。大力开展“零火灾村镇”、“零火灾社区”创建活动,实行农村消防安全户户联防和城乡社区消防工作区域联防制度,督促所有农村、城乡社区建立义务消防组织,制定村(居)民防火公约,每周进行防火检查,每月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全面实施消防警务室战略,赋予农村、城乡社区警务室消防工作职能,积极开展“消防工作示范警务室”创建活动。

(九)拓展巡防、保安队伍消防职能。进一步深化“巡防、消防一体化”工作,明确治安巡防队消防工作职责,量化工作标准,年全市配备300辆消防电动巡逻车,配备5台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和3000件(套)常用灭火器材,提升其排查火灾隐患、消防宣传教育、处置初起火灾和初期应急救援救助能力。推进“保安、消防一体化”工作,将消防知识纳入其培训、资格考试内容;实行消防专业保安派驻制度,向公众聚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和消防控制室派驻消防专业保安,“十二五”期间,全市所有公众聚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全市实现消防专业保安派驻制。

四、严格社会单位消防管理,控牢火灾防范重点

(十)落实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全面落实省政府提出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要严格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工作制。推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制度,明确消防安全管理人,健全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加大消防安全投入,完善消防设施和器材装备,积极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巡查,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灭火疏散演练,真正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整改、自我负责”的消防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单位员工的消防安全执行责任,组织开展全员培训和岗前、轮岗培训,使每一名员工“懂本岗位消防安全职责,懂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懂本岗位火灾防范要求”和“会查改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

(十一)推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落实省政府提出的公安消防、住房城乡建设、质监等部门分行业、分类别制定消防管理标准,形成覆盖全行业的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各社会单位深入贯彻落实《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三会三化”建设规范》(DB41/T627—),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提升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和消防宣传教育“四个能力”。年所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全部实现达标,年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的一般单位全部实现达标,2015年所有社会单位全部实现达标。

(十二)创新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动态评价体系,广泛开展消防安全等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与单位安全评估、星级评定、信用等级评定等直接挂钩。将单位消防安全状况纳入财产保险、火灾公众责任保险费率评定内容。探索成立行业消防安全自律组织,将消防工作纳入行业管理、服务、培训、评比内容,积极参与当地组织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和大型消防宣传活动。连锁经营的商场、酒店、餐饮等大型企业要实行集约式消防管理,统一管理组织形式和制度,将消防安全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全面提升管理层次。

(十三)从严管控火灾高危单位。按照省政府提出的“从高从严管理、超常措施防范”的原则,督促全市所有超大型商场市场、大型公共娱乐场所、大型易燃易爆单位建立“防消联勤”专职消防队、设立消防应急执勤点。强化人员密集、易燃易爆、高层地下建筑等易发生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从严审批,从严管理,督促落实火灾防范措施。推行火灾高危单位消防管理“四员”制度,对每一家火灾高危单位,消防支队、大队明确首席监督员、首席灭火指挥员;单位自身明确应急疏散首位引导员、末位巡查员,加强日常管理监督和灭火疏散演练。

五、深化火灾隐患排查治理,有效改善社会消防安全环境

(十四)适时开展综合性的消防安全排查整治。各县(市)、区要注重提升社会消防安全整体水平,探索建立防控火灾隐患的长效工作机制。适时组织公安、安全监管、行政执法、工商、文化、卫生等部门开展综合性的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活动,加强沟通配合,联合执法。积极调动基层安全监管、治安、巡防、保安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延伸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触角,及时消除各类火灾隐患。持续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高层地下建筑、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和商业密集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三合一”、“九小”场所以及建筑消防设施、消防产品等专项治理,严密排查整治火灾隐患。严格执行消防法律法规,严肃查处消防违法行为。

(十五)坚决整治重大火灾隐患。完善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社会公告、限期销案制度。对公安部门依法提请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当地政府要于1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同意的决定,对不能按期整改,严重危及公共安全的要实施停业整改。将城中村、商业密集区、棚户区、“三合一”、“九小”场所等“乱点”纳入城市改造总体规划,确保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和消防设施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

六、积极推进消防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

(十六)全面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将消防知识纳入普法教育重要内容,每年制定工作计划,开展经常性消防宣传教育。认真落实《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公安部令第109号),科技、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纳入科普、普法教育内容;民政部门应当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基层村官培训教育计划;教育、人力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有关职业培训机构要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计划和义务教育、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针对性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十七)巩固消防宣传教育阵地。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和通信部门应当履行消防公益宣传义务,在火灾多发季节、重大节日以及“119”消防宣传日期间积极开展公益消防宣传。大力实施消防宣传橱窗工程,广泛利用消防灯箱、大型标牌、LED(发光二极管)电子屏幕等形式,宣传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充分发动社会传媒力量,拓展手机短信、楼宇电视、公交车体站牌、网站博客等新兴媒介,高频次、高密度传播消防安全知识。开展典型火灾警示教育,组织相关行业人员观看现场,以案说法。开展常态化消防公益活动,深入推进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十二五”期间建成全市消防教育基地。

(十八)深化消防安全技能培训和宣传教育。将消防法律、法规等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公务员和人力资源教育培训计划,每年组织政府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参加消防培训和消防演练。提高社会单位消防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素质。全面落实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易燃易爆岗位从业人员,消防中介服务机构的执业人员和消防设计、施工、检查维护人员等特殊工种人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消防培训,定期组织人员深入企业员工宿舍、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开展“面对面”宣传教育。中小学校、幼儿园要设立消防安全辅导员,开设消防课程,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应急疏散演练。村庄、社区和福利院、养老院等单位要重点对聋哑盲人、鳏寡孤独、农村留守人员等弱势群体开展针对性消防宣传教育,提升特殊群体自救逃生能力。

七、加快消防信息化建设进程,提升消防科技支撑水平

(十九)推进消防信息化建设。积极整合应急资源,健全完善应急实力、应急预案、应急物资、专家及社会资源、灾害事故分析与评估等数据库,与市、县政府应急指挥中心有效对接,搭建政府统一领导下以抢救人民生命财产为主的一体化指挥平台。推行消防电子政务,强化信息化手段在基层消防管理、消防产品监督管理、消防中介组织管理、消防安全培训、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监管等领域的应用。

(二十)研发推广消防新技术新手段。鼓励和支持针对化学危险品、高层地下建筑等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防护、处置与救援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研发,为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和灭火作战提供技术保障。大力推广声光警示诱导装置、新型防火阻燃材料、红外感应人员自动计数器、楼层显示器、自动报警逃生门锁、独立报警器、电子巡更等消防新产品、新技术,以科技手段降低火灾风险。

八、大力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构建多元化消防力量体系

(二十一)加强公安消防队伍建设。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素质强警、从优待警、廉洁立警的方针,建立与公安警务机制改革相适应的扁平化、效能化、实战化消防勤务新模式,提升消防部队保障公共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把合同制消防队伍和消防文职人员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力量增长方式,规范征招、培训、使用和管理工作。

(二十二)推动发展专职消防队伍。“十二五”期间,牧野区王村镇、卫滨区平原乡、凤泉区潞王坟乡、红旗区洪门镇、高新区关堤镇、辉县市孟庄镇、卫辉市唐庄镇、延津县城关镇、长垣县丁栾镇、获嘉县黄堤镇、封丘县城关镇、原阳县师寨镇、县小冀镇等乡镇全部完成政府专职消防队建设任务,并投入执勤;大型发电厂、民用机场,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大型企业,储备可燃重要物资的仓库、基地等,全部建成企业专职消防队。经验收投入使用的企业专职消防队不得擅自撤销。

(二十三)鼓励发展志愿消防队伍。2013年年底前,除应建专职消防队的乡镇外,其他乡镇要建成符合“四有标准”(有固定队址和车库、有4至6名队员、有1部四轮消防水罐车、有必要经费保障)的兼职消防队,所有村庄、社区要建成志愿消防队,配备基本的消防器材装备,组织开展防火巡查、消防宣传、扑救初期火灾等工作。依托共青团、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组织,发展壮大消防志愿力量,引导其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参与火灾隐患治理、提供消防安全救助。鼓励支持民间组织建立自筹资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消防志愿者队伍或组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要积极组织、发动员工参与消防志愿者活动。

九、推进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升社会应急处置能力

(二十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将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纳入政府政务督办和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加强市、县两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县级以下地区依托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和保安力量等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将高速公路救援、电力抢险、燃气抢修、医疗救护、建筑工程、石油化工等社会优势专业救援力量纳入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立应急管理专家队伍,搭建由相关行业部门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技术保障平台。

(二十五)健全应急救援运行机制,切实提高应急救援综合素质。加强应急救援快速响应、组织指挥、协同作战等联勤联动机制建设,分级制定综合应急响应预案,细化职责分工,明确指挥关系,优化调度方式,加强协同配合,确保应急救援力量统一调度和有效联动。各相关联动单位要定期会商、互通信息,建立完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资质认定、应急管理专家队伍聘用、应急志愿者招募管理和应急救援队伍登记备案等制度。制定应急队伍年度培训和演练计划,每年至少开展1次应急管理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建立应急救援演练基地,采取模拟推演、跨区域拉动和联合实战演练等方式,积极开展由多种应急队伍参加、多部门协同配合的综合性应急演练。市政府每半年、县(市、区)政府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综合性应急演练。

十、加大消防事业投入,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二十六)建立健全消防经费预算保障机制。全面落实省政府制定的消防业务经费保障标准,逐步加大对消防经费的投入。落实专项经费,将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保障经费、信息化建设及日常维护经费、消防宣传经费等作为重点保障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足额拨付。城市维护费用用于消防设施维护和消防装备建设的经费按照不低于6-8%的要求足额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认真贯彻落实《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将消防员高危、生活、执勤、健康等职业补助津贴纳入各级财政保障范围。

(二十七)健全社会消防力量保障机制和贫困地区扶持机制。

各县(市)、区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七部委《关于深化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公通字〔〕37号),在经费投入、完善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落实伤残抚恤待遇、减免相关税费、建立激励机制、支持再就业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发展提供政策保障,确保队伍生命力和发展后劲。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和装备设施经费由地方政府统筹保障。落实省政府提出的每年安排适当资金支持财政困难县消防队站和消防装备建设,逐步缩小地区间消防业务经费保障差距。各县(市)、区政府在安排对下转移支付时,应将基层消防部队建设作为测算因素之一。

十一、提升消防管理效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十八)进一步提升消防行政许可服务水平。落实省政府提出的便捷、利民、优质、高效的消防行政许可服务,进一步改进消防行政许可服务方式,缩短消防行政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改进行政许可模式,所有消防行政许可项目进入政府行政审批大厅,逐步建立并联审批、集中办理、上门服务新机制。推行“阳光”服务,实行行政许可依据、办理程序、审批进度、许可结果“四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对事关国计民生的公益项目、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产业集聚区、大型工业园区建设,开辟消防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分专业、分项目、分工期审批,全程服务工程项目建设。

救援队消防演练总结范文第8篇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市开展城乡消防安全基础建设推进年活动的意见》要求,经区政府研究,决定年在全区开展以“夯基础、保平安、惠民生”为主题的城乡消防安全基础建设推进年活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基本原则。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防范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坚持统筹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消防工作城乡协调发展、统筹消防工作区域协调发展,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积极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社会化消防工作格局。

(二)总体目标。通过一年的努力,确保实现“五个明显提高”:城乡消防管理体系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达标率明显提高,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普及率明显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率明显提高,全民消防宣传教育覆盖率明显提高,为加快建设富强文明和谐幸福的新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建设任务及标准

(一)全面落实政府消防工作责任制。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将消防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不断健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消防安全领导组织工作机制,落实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逐级签订《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切实落实部署、检查、考核、奖惩制度。要积极推进“网格化”消防管理,形成“机构健全、责任明确、力量整合、条块结合、管理到位”的基层消防工作格局。

(二)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区发改、财政、建设、规划等部门要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经费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按照“快补旧帐,不欠新帐”的要求,加快城市消防站、市政消火栓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步伐,确保达到国家标准。年内,完成第二消防站建设,按国家标准配齐消防车辆、装备;建设市政消火栓40个,其中必须完成门路、南路的消火栓建设任务。各镇驻地市政消火栓建设应达到规划要求;村(社区)消防车通道、消防通讯保持畅通;供水管网水压符合相关要求的村(社区)应当安装消火栓;充分利用天然水源设立消防车取水平台。

(三)进一步健全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灭火救援体系。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组建省应急救援队伍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强全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确保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防护、侦检、破拆、通信、照明、排烟、救护等常规性、关键性装备配备到位。年内,各镇、经济开发区要建成政府专职、志愿消防队,或依托公安派出所保安队伍组建专职、志愿消防队,或采取政企联办的形式组建专职、志愿消防队;已经建成政府专职消防队的,要足额拨付消防队运作经费,确保正常值勤。工作中,要坚持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依托现有资源,逐步加强和完善镇(街道)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合同制消防员、消防文职雇员队伍,新建城市消防站要按标准配齐合同制消防员,基本形成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主体、其他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和地方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有效联动的综合性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四)进一步提高社会单位及农村、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大力推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必须全部达到“组织制度规范化、标准悬挂统一化、设施器材标识化、重点部位警示化、检查巡查常态化、培训演练经常化”的要求;“九小场所”要达到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消防器材配置到位,员工具备火灾自救逃生及引导人员疏散能力的基本要求。90%以上村达到“六个一”要求,即每个村至少有一支义务(志愿)消防队伍、一名专(兼)职消防安全员、一处消防水源、一套灭火设备器材、一块消防宣传阵地、一份《村民防火公约》。90%以上的城市社区达到“五个一”标准,即每个社区至少有一支义务(志愿)消防队伍、一名专(兼)职消防安全员、一套灭火设备器材、一处消防宣传阵地、一份《居民防火公约》。

(五)大力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全面实施消防“大宣传、大教育、大培训”工程,建立公安消防、教育、劳动保障、工会、妇联等部门及新闻媒体密切配合的消防宣传教育社会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户外传媒等宣传媒介作用,进一步扩大消防宣传教育覆盖面。大力强化消防教育培训,将消防知识纳入素质教育、学历教育和就业培训内容。积极推进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人员的消防技能培训,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深入推进消防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活动,使消防知识家喻户晓。

(六)进一步完善消防安全监管机制。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履行消防职责,对涉及消防安全的行政许可事项要严格审核把关,切实建立健全政府部门信息沟通和联合执法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大对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高层和地下建筑等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力度,督促其彻底消除火灾隐患。要严格落实公安机关消防监督分级管理制度,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监督检查,派出所负责“九小场所”及农村、社区的消防监督检查。积极推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分类管理,年内全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50%的“九小场所”完成分类评价工作。探索建立消防安全等级公告、星级挂牌及消防安全等级与企业信誉等级认证、保险费率挂钩联动机制等管理机制,逐步形成“重点突出、监管有序”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消防监管模式。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成立全区城乡消防安全基础建设推进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督导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和日常协调。各级各部门要把“城乡消防安全基础建设推进年”活动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对消防安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对照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制定实施方案,并层层签订《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精心安排部署,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