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手术室消防演练总结

手术室消防演练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手术室消防演练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手术室消防演练总结范文第1篇

田胜男:女,本科,主管护师

田胜男 赵滨

摘要目的:探讨灾害救援前期工作中应急人员的管理方法。方法:总结分析承担应急任务及应急演练中应急人员管理方面的缺陷,制定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灾害应急能力。结果:完善的应急人员调配方案、应急预案及应急人员的业务水平、长效机制的建立等,多重因素影响完成灾害救援任务的效果。结论:建立系统的人员管理体系是确保灾害救援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 灾害救援;应急;人员管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48

灾害护理救援组织管理是为了使整个救治工作高效率、有条不紊地进行,由经过训练、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人对灾害伤员救护工作进行调度、控制和协调[1]。由于灾害救援现场与护理人员所从事的日常工作环境截然不同,能够熟练处理专科疾病患者的护理人员在灾害救援现场并不一定能有效开展灾害救援工作[2]。灾害发生前,护理人员的选拔、培训、管理,是保证灾害救援及时、有效的重要措施。2003年至今,我院承担SARS、汶川地震、H7N1型禽流感、食物中毒等多项灾害救治任务,同时随时待命接受玉树地震、雅安地震、H7N9型禽流感等紧急任务。为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通过对我院承担应急任务工作的总结分析,2012年我院加强对护理应急小组成员的系统管理,以提高护理队伍的应急能力。

1明确护理应急小组成员的准入标准

近30年意外灾害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灾害护理学是介于灾害学、临床医学与护理学之间的学科[1]。当灾害发生时,护士始终战斗在灾害救援的最前线,是灾害的重要应对者,在灾害救援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参与救援的护士应具备多方面的素质,首备条件是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扎实的专业知识。2012年护理部明确应急小组成员的准入标准,年龄、工作年限、身体情况是三项基本条件,护士长根据护士日常德、能、勤、技考评结果推荐,护理部结合护士往年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审核,最终确定全院护理应急小组成员。严格的选拔标准及流程,保证了应急小组成员承担任务的基本素质。

2根据灾害特点调配护理人员

2.1依据灾害性质调配护理人员灾害的种类繁多,近几年频发的灾害有水灾、地震、传染病、食物中毒、交通事故等,发生不同种类的灾害,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不同。由于突发事件中往往面临多个不同的救援任务,救援人员对不同应急救援任务的胜任程度,影响完成救援任务的效果[4]。根据灾害的性质及护理专业特点,我院明确规定:地震、重大交通事故调集胸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手术室、急诊室、ICU的护理人员为主;感染性疾病流行调集消化科、呼吸科等内科护理人员为主;水灾、火灾调集外科、急诊科、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为主等。

2.2依据灾害程度、参与救援的地点等调配护理人员灾害的损害程度不同,人员伤亡数量不同,参与救援的地点是医院内、省内还是外地,参与救援的时间长短等多种因素,影响调配护理人员的数量、人员结构比。综合上述因素,根据灾害救援任务,护理部明确规定执行灾害救援任务时,调配护理人员的数量、护理人员层级配比、男女护士比例、人员调换时间等,确保有效、持续完成救援任务。

3制定严格应急小组成员管理规定

灾害发生后,人员的及时到位是灾害救援的前提。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时间紧迫,应急救援人员的派遣需要考虑位于不同地点的救援人员到达事发地点所需的时间[4]。时间就是生命,通讯畅通是及时到位的保障,因此我院护理部要求应急小组成员24 h保持联络通畅,及时接听电话,因特殊原因未能接听电话,看到应急联络电话时要立即回复,如果信息更改,及时通知护理部。应急小组成员不能离开本市,如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时,需向护士长请假,向护理部备案;应急小组成员请假期间,护士长安排其他护士作为替补小组成员;应急小组成员回市后替补成员自动取消应急小组成员身份。应急小组成员接到应急任务后,1 h内到位。

4制定执行应急任务的SOP,定期演练

应急演练是防灾减灾准备和培训的重要手段。人员管理借鉴预备役管理模式,一旦灾害发生,可以迅速汇集并转化成高效的救灾力量[5]。护理部制定抽调护理应急人员的SOP,明确接到应急任务后,抽调护理人员的流程,护理部、应急小组成员、护士长做好相应准备工作,保证应急小组成员及时到位,科室工作安排有序。

5完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培训,提高灾害救援知识

因为灾害救援组织机构的随机性,灾害救援现场的危险性,灾害伤情救护的复杂性等多种因素[1],决定参与救援的护士将面临急救技术、新的团队合作、救援中伦理矛盾、心理变化、自身防护等多方面的知识挑战。李自力等[6]对20所开设本科护理专业的高等护理院校进行灾害护理学课程设置后结果显示,只有个别部队院校的护理学院开设了灾难护理学相关课程。因此,灾害护理知识培训的重任就落在医疗机构。我院将应急人员的灾害知识培训分为三部分:(1)专业知识培训。包括急救器具的使用,如骨折的护理、颅脑损伤的护理、眼外伤的护理、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护理等,护理部与科室共同承担。护士长根据科室疾病特点,负责培训本科专业技能,护理部进行督导及考核;护理部定期组织应急小组成员,进行交叉学科护理技能的培训。(2)灾害知识的培训。首先完善我院应急预案,如地震、水灾、火灾、核事故、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等,护理部负责对应急预案的培训。其次是邀请专业人员,如心理咨询师、消防官员、业务专家等讲授灾害救护知识。(3)时事培训。根据随时待命的应急任务,及时培训,如雅安地震、H7N9型禽流感,我院及时组织应急小组成员对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和培训,了解灾情的动态变化。

6绩效管理,激发应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应急任务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项指标,考核结果与个人评优、晋升相关。是否是应急小组成员,参加应急知识培训及完成应急任务的程度作为绩效考核标准,灾害工作、人员管理与个人绩效一脉相承,从而激励护理人员积极投入到灾害救援工作中,同时保证灾害救援任务的圆满完成。

通过对护理应急小组成员的系统管理,提高了护理队伍的应急能力,在多次人员调配的应急演练中,应急小组成员能够及时到位,护士长能够有序安排科室工作,保证了灾害救援时护理人员的储备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晓媛主编.灾害护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34.

[2]李书梅,韩秋凤,韩金凤,等.护理人员灾害应急知识量表的初步筛选及信效度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7):745-749.

[3]冯小梅,史清秀,吴永岚,等.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及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5(1):24.

[4]袁媛,樊治平,刘洋.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人员的派遣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3,21(2):152-159.

[5]曹东林,田军章,李观明,等.日本应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的基本做法和理念[J].现代医院,2013,13(3):137-140.

[6]李自力,郭豫学,王世文,等.我国紧急医疗救援人才建设的思考[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5):291-292.

手术室消防演练总结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 大型综合性医院 消防管理主要问题 应急对策

【Abstract】 Do the hospital fire fighting management work, is to defend the department of hospital facing long-term topic. In the new situation, fire safety management are natural new requirements.

【Key words】 Large comprehensive hospital Fire fighting management major problem Emergencycountermeasures

广东省人民医院目前开放床位为2 270张,职工达4 300多人,建筑面积25.3万平方米,医院功能分布为:中山二路为院本部,外加惠福分院(地处广州市惠福西路)、平洲分院(地处佛山南海平洲)及合群门诊。全院布局为开放式,比较符合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布局。目前保卫科工作人员共有6人,其中分别驻两分院各1人,保安总人数90人,全院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人共206人,经医院保卫部门的努力工作,2007年被广州市消防局评为消防工作先进单位及卫生厅2006~2007年度治安保卫和消防工作先进单位。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总结我院这两年来在消防管理方面所作的工作,将发现的不足以及相应整改措施罗列如下。

1我院消防工作存在的不足

由于医院规模大,业务量较大以及历史的原因,整个医院的消防工作方面尚有较大的不足

1.1应急方案不够完善在一级或部分二级医院消防疏散及预警方案立足于消或散,即立足于扑灭火灾撤走病人。三级医院却面临着病人撤离过程中可能因脱离生命系统的维持环境而危及生命,或因行走不便、楼层高无法安全撤离等问题。我院于2006年,由医教处、护理部和总务处与保卫科联合召开了研讨会,主要解决建立消防疏散应急方案的问题,并本着“以防为主,消、防结合;以待援为主,待援与疏散结合”的核心,制订出了三级甲等综合性大型医院的消防疏散意见。目前,我们存在问题是虽有以上的理念和观点,但在应急预案中未能充分体现,表现在对方案编制能力不足,实操性不强,对消防意识宣传及方案执行力度不够,更没有处理过大灾害(含恐怖袭击)的指引及经验等。

1.2消防设施维护不力自我院总体改造开始,即对消防设备给予充分投入,烟感、喷淋、防排烟等各个消防系统都比较完备。中央指挥系统及各个终端网络建立也比较完善。相应系统的维护及年审检测也一应俱全。医院年度消防投入方面的支出在300万元以上。但经仔细摸查发现,在保养公司落实维护工作,工作人员认真督促保养公司进行维护等方面都存在问题。根据近几年的资料,维护保养公司、医院消防中心自行检测的结论与第三方检测数据有相当大的出入。按消防设施检测中心的七大类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分类,仅门诊住院大楼故障总数为1 101项。其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就有577项,属A类的有563项,占检测总项数的8.14%;自动喷淋系统83项,属A类的有52项,占总数4.7%;防排烟系统263项,A类110项,占总数23.8%。数字显示,火灾初起时,如果报警系统无效或喷淋不生效势必会导致火灾蔓延;如待救援人员所处防排烟系统故障,那么我们所有的“以防为主,防消结合;以待援为主,待援与疏散相结合”的应急预案就只是一句空话,其后果不堪设想。

1.3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医院各部门共有206名安全生产责任人,每年发出近40万安全奖金,但实际情况是召开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人会议或学习到会人数往往只有10%左右,平时也很少主动开展本部门的自查自检,各部门对保卫部门检查提出问题也未能及时予以整改。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和对特殊岗位人员的培训也没有落实到位,没有定期安排培训与轮训,部分岗位无证上岗问题迟迟未能解决。

2我院总结过去宝贵经验提出以下整改措施如何有准备的面对火灾,最大限度地保障病人与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以最大速度恢复正常的安全生产和生活秩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我们认为应将各部门整合成为重要有机单元;树立消防安全主体意识,切实履行职责;强化保卫部门在消防措施、防火要求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进行统一管理。

2.1消防应急的超前管理把“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贯穿整个过程,把“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落到实处。我院重新制订层级责任制,调整奖金模式,奖罚与责任挂钩,实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谁操作,谁负责”。把可能发生事故的人、物、事、时等诸多因素处于受控状态,这样把静态的、被动的、滞后的安全管理变为动态的、主动的、超前的安全管理,变事故的事后处理为事先把关,使安全管理成为医院内激的和自发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故与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2.1.1完善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针对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定期对原有的制度和规程给予完善和补充,使其适应变化的形势需要。

2.1.2完善管理监督相关公司定期对固定消防设施进行检测、维修、保养,保证消防系统完好有效;保卫部门对辅助消防器材统一定位、合理配置、统一管理,定期检查、保养、维修与更换。

2.1.3制订年度消防工作计划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职责要求与奖罚措施,按照火灾危险性特点、季节特点等确定检查的重点,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检查。做到日常岗位自检和定期检查相结合,普通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检查和整改相结合。在发现问题和控制事故发生的同时,起到宣传和警示的作用。

2.1.4组织多种形式宣教工作发挥多种形式、方法,定期由保卫干部或专业人士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病人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消防技能,只有广大的职工、病人把防火工作作为自觉行动,才能防有基础、消有力量。

2.2建立岗位的应急对策分析每一起火灾事故,避免火灾初起阶段由于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而造成的火灾蔓延,是防范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

在重点岗位实行一岗一预案,强化岗位消防安全技能,针对岗位特点制定应急预案。各岗位成员对自己岗位特点及其环境状况最为熟悉,安全生产经验最丰富,发动他们集思广益,将平时的工作经验对工作中有可能发生并能预见到的所有各类大小意外事故、紧急情况及应急措施全部包含进去,归纳、整理并加以推广,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保障安全状况持续改进,这样最大可能减少火灾隐患,达成安全管理目标。

通过定期组织学习和演练,并针对演练效果及时评估、修正预案,不断提高其有效及易操作性,使应急预案在安全动态管理中实现既定的风险控制目标,使各岗位各类意外事故、紧急情况及其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2.3整合消防应急管理合力

保卫科负责全院的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但医院的消防安全工作单纯依赖保卫科来做是远远不够,也是不切合实际的。应将全体人员自觉、自律、自防与保卫科的统一管理相结合。事实证明,统筹兼顾,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安全,营造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2.3.1消防中心的管理消防中心是医院内部消防系统的监测、控制和信息处理中心,也是及早发现火情、指挥灭火、控制消防联动设备的中枢。消防中心的管理要求保证消防设备正常运转及其功能的充分发挥,使其真正成为防灾的中心。中心值班员作为特定岗位人员,对初起火灾的快速反应和正确处置起着关键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消防控制室报警程序》、落实《消防中心管理制度》、《消防中心值班员岗位职责》、《消防中心设备操作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值班员的行为,保证监控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使值班员遇到火警时能够迅速、准确地做出处理。

2.3.2消防队的建设义务消防队是预防和扑救火灾的群众性消防组织,是医院自防自救的骨干力量,它由保卫干部、各职能处室相关人员及保安员组成,保安部的每一名保安员都是义务消防队的核心队员。灭火组必须做到熟悉本单位各安全生产的流程和主要设备的操作方法、以及所从事岗位的火灾危险性,熟练运用配置的各种消防器材,掌握扑灭初起火灾的方法、措施。并经过消防业务培训合格,持公安消防机构的上岗证书,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备勤制。

义务消防队还要进行平时的常规训练和定期的业务培训,熟知医院的建筑结构、安全通道和消防水源的位置,尽快做出反应。掌握“三知”:知防火任务、知本岗位易着火部位、知预防措施;“三能”:能扑救初起火灾、能检查发现问题、能宣传防火知识;“三会”:会使用灭火器材、会维护保养消防器材、会报火警。

2.3.3综合预案的制订发生火灾时,要求各部门人员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有条不紊地做好灭火、疏散、隔离、抢救、警戒等工作,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内容包括:①报警程序:制订消防监控中心对报警信号的处理程序;职工、病人发现火情后的报警方法;向119报警的方法。②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界定灭火组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完善灭火组人员的分工;强化灭火的主要手段。在接到报警后,义务消防队员要求在3分钟内到现场处理,非专职人员要懂得简单的处理火苗办法;当火警演化成火灾时,要懂得运用应急预案,保证病员安全撤离火灾区域,有可能的话使其协助消防队扑灭火灾。③消防设施、设备的启用程序:根据火势的发展和火场的实际情况,启用相关的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分隔火区系统等。在系统正常的情况下,利用临时灭火设备及逃生设施保证安全。实现我院任一部位都可抵挡大火达2小时以上。④疏散抢救程序:包括疏散指令的;疏散步骤和顺序;疏散抢救人员的施救方法;对被困人员的施救方法;疏散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疏散出去后的集合地点、伤员救治和人员清点。医院要求必须保持医院各分区之间消防通道的通畅,特别是要保持同层两防火区之间的通畅及相应的隔离。应将分区标识清楚,明确遇火疏散指引,专职人员与兼职人员责任清晰等。在大型火灾发生时,将危重病人就近转移至其他病区,并立即维持其可生存的条件。其他病情较轻病人可向其他病区移动,尽量避免大规模的病人移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火灾死亡。重点部门如ICU、手术室则强调自救措施,即应急照明、自备CPU电源及氧气、负压系统以保证病人生命安全。真正的大规模疏散必须明确指挥权限归属,一般来说不授权保卫人员下达相应指令。⑤安全警戒程序:确定安全警戒区域;明确安全警戒人员的分工和各岗位的任务。

手术室消防演练总结范文第3篇

我国社区急救体系仍需完善

记者:我国的急救体系与国外有何不同?是否有差距?

何忠杰:发达国家社区急救起步较早,经过多年发展完善,加之医疗资源相对丰富,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比如美国,20世纪50年代,已有急救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规范的现场救治并施行手术。1973年国会成立《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方案》,1976年完成立法程序。急救中心与消防部门兼管,并与警察部门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社区医院与城市医院及急救中心已形成了较完善的急救网络。急救中心以城市为中心,划片分区,城乡兼顾,地面与空中救护并举,服务全地区,像地点发生突发事件,急救人员均可在10分钟内达到现场。急救直升机的应用,使得空中救护覆盖率大于50%,而在救护人员到达现场之前,“第一目击者”早期心肺复苏业已展开。加之高效率的急救网络,给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亦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国际先进的医疗体系:多数是以城市医院――社区门诊部――私人诊所三级疾病诊治和监控体系;并行以国家――地区公共卫生事件监控指挥中心体系,以保证对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其体系层次少,监管指挥能力强等优势是我们目前所不能及的。在公共事件方面,他们可以组织城市,社区,企业的对突发事件进行演练,以提高全社会的应急能力;在某些地区,大众急救培训率到25%~50%左右,几乎一个家庭就有一人可以完成自救互救。他们已经形成了公众自救互救一急救系统院前急救一医院急救三个环相扣的国家(城市)急救链。他们在地震,火灾等灾害面前心理稳定,自救互救,表现出泰然处之的人类智慧和力量。

与国际先进模式相比,我们已经具备后两个环节(即急救系统院前急救――医院急救),但第一个环节我们没有建立起来。具体而言,国家无法回答国民有多少人具备急救技术和能力这个问题。就目前我国的公共事业从业者(如警察,司机,机务人员等)均不能在上岗前完成急救教育和培训的现状,更可想而知,社会的大众如何能够进行这样的教育和培训了。以上事例也证明:充满爱心、善良的中国人民因为不具备急救的能力而无法去及时救护他人。

尽管我国虽然整体水平无法和先进国家相比,但在以干休所为管辖单位的城市急救体系中,却也形成了一些成功的或可借鉴的经验。走访北京若干干休所等为单位建立初级医疗机构,其中建立了按钮或25米范围的摇控报警网络,使医护急救的反应时间在2~5分钟,对于心源性复苏的成功率达到50%以上的水平,已经初具急救体系。尽管在我国投入产出比还有待进一步的考量,但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也是我们的优势。其经验很值得借鉴和完善并推广,并可形成我国的特色。

急救中的“白金10分钟”

记者:大家都知道突发事件中,急救时间最重要,为什么10分钟的急救理念称为急救白金呢?

何忠杰:急救的时效性要求是建设社区急救的出发点和归宿。时间是急救发展的导航标。一切急救都是为了有一个好的脑功能的成活体,脑组织在常温缺血缺氧下只能耐受4分钟,在CPR下可以延长到20分钟左右,目击心肺复苏停止的立即CPR可以处长脑组织功能恢复的时间窗;早期除颤,即5分钟以内的除颤可以提高成活率;10分钟以内对于严重失血、窒息、气道梗阻进行正确救治,可以成功挽救2/5的死亡。而目前,120的反应时间往往不能保证在10分钟以内到达事发的社区。所以在没有专业人员到达之前,急救白金10分钟时间的时效性不是120所具有,而是由家属,社区居民,目击者拥有。这个时间段的时效性远大于其后的专业人员抢救。

狭义EPTM是指紧急事件发生后,无论经过怎样的程序,以送到医院急诊科或相关科室抢救间为起点,到医生进行紧急救治的最初10分钟为止。这10个1分钟的价值越早价值越高,救治的效果越早越好。它对于指导医师树立急诊专业的时间一效价观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以紧急灾害事件发生为起点,到最初的10分钟左右为终点,这一时间段叫广义EPTM。广义EPTM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值得向社会公众进行推广和普及相关的急救知识。任何灾害发生后,要在10分钟内得到政府、急救体系的救护是困难的。在灾害频发的今天,如果不能提高大众的自救意识和技术,就等于放弃掉“白金时间一效价”。因此,“急救白金10分钟”不仅是一个急救医学范畴的时间概念,更是一个社会范畴的时间概念。

记者:提高抢救效率的科学模式建立的过程是什么呢?

何忠杰:主要分为6部分。

1 初步快速判断病情:根据伤病在呼吸,循环、神经系统方面的表现和发展速度,确立以其中一种-严重系统或全部做为生命支持的目标;为发便于判断迅速和准确,应该应用创伤评分等系统,应该相信自己积累的临床抢救经验。虽然是初步判断,但不是简单的判断。

2 呼吸的阶梯化管理:为了把患者的呼吸系统做为单一的系统支持,或做为危重伤病的一个系统支持以期稳定三大系统,我们总结了阶梯化管理方法。比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呼吸支持:气管插管应该一次成功,至少在1~2分钟内完成;包括有创的气管切开可以在90秒钟内完成。

3 中心静脉通路:静脉通路对任何医学专业都是必须的,现在它应该成为急救专业的基础技术和特长。根据患者的需要,我们既要完成常规的中心静脉通路,又要完成非常规的中心静脉通路。我们提出8部位16点静脉穿刺死亡静脉通路的方法和原则。静脉道路应该在1~2分钟内建立并给药,甚至在2~3分钟内完成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应该不发生静脉通路问题影响抢救展开。

4 全面系统检查:在稳定患者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查体和会诊。主要运用的检查手段是视诊和触诊除外四肢、头颅、胸、骨盆、脊柱的骨折,用叩诊和听诊除外胸部的气,血胸。其它的诊断工具有胸,腹腔的穿刺;B超可以检出胸、腹的重要创伤。必要时进行头、颈、胸、腹、骨盆等部位的CT检查可以明确较为复杂的创伤诊断。在病情允许下可以做核

磁共振检查。对于创伤病人,进行检查的顺序为:胸、腹、头、颈、骨盆、脊柱、四肢、其特点为及早除外最重的导致病人死亡的创伤。从创伤救治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创伤部位和器官:头颈部、胸部、腹部、骨盆、脊柱、大血管、四肢7个部位。每个部位均有可能导致病人死亡的创伤种类,此分类方法优点是诊治上的简捷性和完整性。对于急诊的医师要求,是要把呼吸,循环,脑功能进行完整的支持。国外学者提出的“CRASH PLAN”的方法来帮助记忆抢救次序,其中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脏器或解剖部位:C为心脏cardic,R为呼吸respirator、A代为腹部abdomen、s为脊spine,H为头颅head,P为骨盆Pelvic、L为四肢liimb,A为血管artery,N为神经nerve。

5 改良氧利用率判断危重程度:氧代谢的观念和方法仍是目前危病的重要基石,在急救当中,如何把危重病的观念和方法引人提高急救的水平走很重要的,它可以把经验性抢救提升到氧代谢观察水平。作者提出:通过中心静脉置管,采取中心静脉行血气检查,与动脉血气比较,忽略血中物理溶解的氧含量改进计算的方法:M02UC[ModiflOxygen Uti l izatlon Cocfficient]=(SaO2-SvO2)/SaO2。

氧利用率反映了:呼吸功能:肺通气,肺氧合情况。循环功能:心排量,心肌收缩,前后负荷及心率情况;血色素。微循环功能:是否存在高排低阻,短路形成。组织水肿使氧的弥散距离发生缺氧。细胞功能:是否衰竭而无法正常利用等几方面的临床因素,所以它是一个综合指标。也被用于某个脏器官的氧代谢估计,这项监测从lCU走到了一般医院的普通科室,危重病氧代谢的观点得到了普及和应用。

6 确定性救命手术:对于确定性救命手术,早在40年前,国外学者就提出了对严重创伤病人进行早期急救手术的概念,但其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总的存活率在20%(0%~38%)左右,因此是否在急诊科进行手术仍存在争论。但分析其存活率低的原因主要是:选择的病人重,病人多为濒死无条件转入病房手术室后才进行手术:病种单一,主要是心脏及大血管的损伤病人:急诊手术为过渡性,非确定的直接根本的救命手术。上海长海医院在急诊对严重创伤病人实施确定性救命手术,127例手术成活率为70%左右,西南医院,浙江二附院,304医院等的经验也支持该观点。

社区大众自救互救急救组织柜架

记者:社区内的自救互救体系需要如何建立?

何忠杰:现在我国居民多是以社区为生活为中心,所以突发疾病也一般是在社区内,当患者在受到紧急情况时,往往第一时间会被送往社区医院进行救治,甚至在120急救系统未到达现场时,第一现场的救治是社区医生完成的,那么,社区医院人员急救能力和急救设备就是决定患者预后相当重要的因素。

除了要以法律法规等外因保障急救必要性和合法性,同时也要加强社区包括个人“白金十分钟”急救理念的培养。首先,在社区大众急救的框架内:组织多层面的大众急救宣传的培训;设置醒目的急救器械;设置社区内的急救流程。如建立家庭为个体的急救单位,家属中有心血管、脑血管、呼吸系统等有高危发病的,应该派人进行急救培训。在单元里有志愿者进行过急救培训,可以完成本单元内的急救帮助。并在大楼区设置由多个志愿者组成救护小组等。

其次,社区医院是急救网络的关键环节,包括急救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基本急救技术的熟练掌握,急救新理念的学习等。社区医师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进行着开拓性的工作,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决定着社区急救水平和社区急救网络发挥高效作用。

不定期地对高危人群筛查,及早发现高危人群,有针对性检查家庭急救预案。同时,建立对讲呼吸通讯网络:通过揿压按钮即把急救自信息报告到社区急救医师,可在获得5分钟以内的反应时间,得到理想的急救。

最后,社区急救网络与120,医院的有机衔接,成为一套预防一急救一救治的完整体系,但现今如何对社区急救网络与120,医院的有机衔接,也是关系患者最终预后关键一环。社区急救体系还需走很长的路。

建立社区急救体系的路还很长

记者:与完善的急救体系相比,还有那些方面需要改进的?

何忠杰:与国外发达的急救体系网络比较,如何提高社区急救体系猝死抢救成功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采取多手段,多方法进行急救体系的建设,除了社区急救网络的法律法规建设,硬件投入外。同时也要进行大众急救培训工作:国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做全民急救培训,既便成立这样一个机构,面对13亿人,也是杯水车薪。那么,现阶段谁能完成这个历史任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