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

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1篇

摘要:中职学校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实践性较强的一个专业。面对当前的生源质量,应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就业竞争力?本文从多个维度阐述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烹饪;就业导向;职业素养;路径方法

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下简称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现代科学文化素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及食品安全法律意识,掌握现代烹调操作技术和营养膳食组配制作技能,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满足餐饮业需求的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烹饪专业作为一个实用性强、技能特色明显、就业率高的专业,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人们对饮食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受关注度也不断攀升。然而,与此相反的是,中职学校烹饪专业有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或在顶岗实习期间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如专业能力、敬业精神、沟通协作能力等)还达不到企业需求。

因此,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应针对当前学生的行为特征、心理特性、整体素质,进一步开展专业规划,通过那些路径和方法来培养造就适合行业需要的毕业生,让毕业生实现专业和职业发展无缝对接。通过我们与广东省梅州市内外的餐饮行业、企业的座谈、交流,认为: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应重点加强学生职业忠诚度、职业技能、踏实肯干与沟通协作的工作态度、善于学习的工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教育。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其基本要素

(一)何谓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和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专业是第一位的,但是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二)职业素养的基本要素如图

其中,职业伦理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而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

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企业通常将二者的比例以6.5:3.5进行划分。职业伦理属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在人的一生中逐步形成,逐渐完善;而职业技能通过学习、培训比较容易获得。企业更认同的道理是,如果一个人基本的职业素养不够,比如说忠诚度不够,那么技能越高的人,其隐含的危险越大。一个人能够做好自己最本质的工作,也就具备了最好的职业素养。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以就I为导向”的特点是体现职业教育的就业方向性,要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容、方法等应与所就业的工作岗位要求相对应。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实际上就是“把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和有助于实现就业作为学校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学校的办学方向”。

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特征最根本的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贴近企业、贴近岗位,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全面、准确理解“以就业为导向”是贯彻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的重要前提,是关系着职业教育规范、有序、有质发展的重要改革思想。办职业教育不转变这个观念是不行的,是没有生命力和市场的。

三、餐饮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其对烹饪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期盼

(一)餐饮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据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美食导报》报道:2015年,在北上广深,每天新增的餐厅数量超过150家,一年就增加近60000多家餐饮企业。根据餐饮行业资深媒体―红餐网旗下红程餐饮招聘的监测数据,2016年上半年,餐饮企业用工荒断崖式需求明显,用工缺口迅速扩大。以北上广深为例,厨师缺口达到1:8,即一个厨师8家餐饮企业抢着要。

厨师需求大,目前大多数通过内部介绍为主,故而求职的活跃度不高。根据市场规律,稀缺的物品价格会上涨。餐饮用工紧张,其稀缺性则主要体现在薪酬方面。

根据红餐网旗下红程餐饮招聘公布的数据(以北上广深为标本),2014年餐饮行业平均月薪为4200元/月,2015年为4600元/月,2016年上半年为5030元/月。厨师的月薪平均为6590元左右,厨师长、店长的平均薪酬则在6000-9000元的区间。

由此可以看出,烹饪专业毕业生就业潜力大,而且后续发展空间大。

(二)中职毕业生职业素养现状

按照《美食导报》的上述数据说明:烹饪专业毕业生只要掌握一技之长,就业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必将终生受益。然而,近几年来,好大一部分烹饪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并没有走得更远,一部分毕业生仍然碌碌无为,一部分则转到其他行业另谋出路。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有些毕业生就业思想不端正,对专业、职业不忠诚。好大一部分学生入读中职学校成绩相对较差,对专业了解不够或者根本就不了解,选专业存在跟风现象。同学选这个专业、我也读这个专业;或者是听父母说“这个专业好”,就选这个专业。盲目选专业的结果,造成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差,不想学,知识能力匮乏。

2、吃苦耐劳精神不够,承受挫折能力差。在当前这些学生中,家庭条件普遍较好,在家悠闲自在惯了,没有一点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工作岗位上,一旦工作无质量或者是工作过程中产生失误而受到批评,往往不是从自身工作失误中查找原因,而是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是立马“炒老板”、抑或是立马辞工走人。

3、基本功、技能不扎实。很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讲多做少。在理论学习上,静不下心来,普遍存在学习理论“无用论”;在实操课中,也是凭自己的好恶有选择的学习;对实操课程学习也不上心、不认真、不虚心,特别是对于烹饪基本功的学习,毫不在乎。

4、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有些学生在校不好好学,而在工作上则要求多,一上岗就要上锅炒菜、做大厨,根本不愿意从水台等基本岗位做起,或者是干基层岗位没几天就不干了。

5、学习缺乏原动力,对社会缺乏奉献精神、感恩思想,等等。

(三)餐饮行业企业对中职毕业生职业素养的基本诉求

1、对职业有较高忠诚度

面对当前中职毕业生在顶岗实习或就业过程中易产生跳槽、工作懒散、挑三拣四、缺乏进取心等现象,很多企业都认为学校在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应重点加强学生的职业忠诚度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点掌握行业的业务特点、职业发展方向,以及自己在工作中应如何应对社会、企业,自己在企业中应怎样准确定位。

2、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学生职业发展、创造财富的根本。所谓腰缠万贯,不如薄技一身。在校期间,应想方设法让学生正确认识专业方向,必须掌握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让学生爱上专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加强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教育

所谓正确的职业态度就是指培养学生踏实肯干与善于沟通协作。餐饮行业需要团队协作精神,单打独斗难有作为。在工作中,需要团队成员之间团结协作、互相沟通,才能有所发展。

所谓正确的职业精神,就是要开拓创新、善于学习、学会感恩。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工作中除了要具有好的态度,还需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善于向同行学习,虚心向师父请教,才能不断开拓创新;同时要学会感恩,要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

四、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与方法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采取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应打破传统的“2+1”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顶岗实习1年。应采用“0.5+0.5+0.5+0.5+1”以就I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即把在校学习的2年,按4个学期划分即4个0.5,每一学期保证学生有8―10周的企业实习时间,让学生在企业教学实习过程中能够真正感受到专业氛围、职业氛围。每一学期的教学实施围绕“在校学习10周企业教学实习8―9周期末总结考核”这样一个螺旋上升式专业学习循环开展,确保学生在企业教学实习整个周期能够掌握岗位技能、岗位标准。最后一个“1”是毕业前的顶岗实习。通过这样一种工学结合的模式,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专业技能教学实践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为保证此种模式的学习成效,应着重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共同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细化在校专业学习过程,细化企业教学实习的每一个岗位的时间、要求和应达到的目标、效果。

(2)要把课堂设在企业,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教师,负责管理学生的日常专业学习和思想动态,带好学生,管好学生;

(3)改革评价模式。在考核评价方式上,对接职业考核标准,采用多元主体考核动态评价。为满足职业岗位群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式注重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校内与校外评相结合并充分关注学习态度。考核评价方式以现场“过程考核”为主,突出“工学结合”及“实践成果”,终结性考核为辅;评价内容以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考核”为先,“理论知识考核”为辅;评价标准立足岗位、课证捆绑融合,学习或实习结束后,校、企双方、“教师―学生―基地”组成多元主体进行考核评价,对整个学习或实习过程进行总结和评比。

2、改革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课程体系也要打破传统,校企共同参与课程体系改革。在理论知识够用、专业技能实用的方针指导下,增加专业技能的课时比重,突出抓好技能教学,不断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3、外引内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中职烹饪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通过内部提升来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不断加强教师执教能力,即“内提素质”;另一方面要引进企业能人参与学校教学,即“外引人才”。通过外引内提,学校专业教学才能更好地适应专业发展需要、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从而避免“闭门造车”。

4、完善实训场室设备设施。

成功的专业教学,需要有良好完善的实训设备设施。学校要通过校企合作,主动聘请企业能人参与到实训室建设中来,不断完善实训设备设施,让实训室就是五星厨房。

5、多轮驱动,强化专业建设。

中职烹饪专业建设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要通过行业、企业、学校的共同参与,多轮驱动,制定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岗位技能需求,精心设置课程,优化课程结构,突出实践能力,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进行项目化训练,将专业技能、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分解到各个模块和项目中,有效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力量。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为学生树立好的形象、好的榜样。

2、行业管理精英、名师、名厨引导作用。聘请业界精英、名师名厨定期到学校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成才故事分享、成功典型案例教育,教育学生、告诉学生怎样才能成人、成才、成功。

3、成功毕业生示范带头作用。邀请事业有成的校友来校与学生互动交流,共同分享他们的成功喜悦教育学生在职业道路上怎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让学生学有榜样。

4、与时俱进,开创德育工作新路子。通过演讲比赛、辩论比赛、青年志愿者等各种形式的比赛和活动,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理想、情操、道德、信仰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锻炼和提高能力。同时积极探索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更新领导和教师学校管理理念,实现学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创建现代企业管理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

(三)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和塑造学生职业素养

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的文件精神,现代学徒制是通过校企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职业学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形成“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全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推行现代学徒制,吸引烹饪大师、名师进校园,有计划地让学生进企业,双向培养学生技能,更好地培养和塑造学生职业素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忠诚度,让学生在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职高学生 实习管理 职业指导

实习作为教学环节的一部分,是学生感知企业文化,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更好地完善自身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对职业教育指出:"要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因此,实践教学业已成为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实习是实践教学环节中最主要的和最基本的教学方式,生产实习则是整个实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教学实习的有效延伸和必要扩展,是学生顶岗前训练和接触社会实践必不可少的一步。而良好的实习管理,是提高实习质量与效益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证。

一、实习前――加强职业指导

职高烹饪班学生面临实习前的心态复杂而又矛盾,他们既对即将从事的职业既抱有美好的向往与期待,又对这些从事的职业岗位的要求与职责不明确。因此,在实习前,应通过各方面的职业指导来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1.端正实习态度

职高烹饪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爱张扬个性,着装奇异、发型新潮、言行不文明等问题非常突出。为此,通过班会课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学习培训,认清自己的实习“立足点”避免学生在下企业实习过程中给企业留下不良的印象,从而影响学生和学校的声誉。

2.严守实习制度

对于职高学校烹饪专业学生来说,严格的校规约束往往使他们觉得不自由,许多人就期望能参加实习。这种思想对于他们进入用人单位参加实习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在实习前加强对企业及学校实习管理制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参加实习前,我们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实习生守则》与《学生实习成绩评定办法》,以具体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

二、实习中――细化过程管理

1.按期考核,规范实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走出校门以后,比在学校中受到的约束要少得多,如果不对他们进行规范管理,很容易在这段由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因此,在实习期间要对职高生进行各项考核,可以要求每位实习生每月返校一次,与班主任交流;每月上交实习生考勤表、实习生反馈表、实习生小结;调查学生在实习期间,是否有违规行为等等。

细致的考核制度使学生在思想上有了更多的重视,在言行上也对自己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使他们不会因为走出校门而无所顾忌,同时也让他们能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被社会所接纳。

2.密切关注,把握学生动态

学校与社会是有较大区别的。对于刚刚跨入社会的实习生而言,要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工人,需要很大的思想转变,有些学生还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心理困惑。这就需要班主任对学生多加关心,适时引导,帮助其渡过心理难关。

当然,实习生出现的思想问题是形形的,不能一概而论。这也就要求实习班主任有一双慧眼,密切关注学生的各类变化,及时洞察学生动态,用一颗爱心温暖学生的心灵,使每位学生能健康、快乐的完成实习。

3.勤于走访,严防违纪事件

要真实详细地了解实习生的实习情况,班主任必须亲自到实习单位进行走访。走访实习单位既能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关心,能让他们更安心地工作,而且还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问题及时解决。教师在走访的过程中,一般要了解以下情况:

(1)了解实习单位对学生真实而详细的评价,这样可以让老师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了解学生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希望得到的帮助,如有必要及时与实习单位沟通,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

(3)了解学生的工作、休息时间及工作环境,看是否有不符劳动法规的现象,是否有不适宜学生工作的情况存在,帮助学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了解实习单位对职校生的要求,从而根据社会需求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让以后的学生更能得到实习单位的欢迎。

通过走访,班主任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习状况,将问题扼制在萌芽状态,防止严重违纪事件的发生。

三、实习后――强化考核评价

1.精细考核,表彰优秀

在实习结束时,需要精细地对毕业生的实习成绩进行考核与评价,并对实习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受到用人单位好评的学生进行表彰,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励其他学生从中得到启发、教育,以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在今后的职业道路上健康成长。

2.勤于总结,注重积累

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烹饪专业 问题 教学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烹饪事业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烹饪专业已成为中职学校办学的一大亮点。在烹饪专业教学中,培养大量有专业知识、有敬业精神、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然而由于受多方因素的制约,烹饪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从教学手段和方法上进行挖掘和探索,以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烹饪学科知识的效率和学生的专业素养。我就当前中职学校烹饪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中的一些尝试进行简述。

一、中职学校烹饪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有待明确。

中职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从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职业品德、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特别是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我校烹饪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这些孩子虽然在农村长大,但并没有吃过多少苦,极少做过家务甚至从未做过家务,动手能力较弱,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不怕“苦、脏、累”的精神,因此教师需要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不断地引导学生明确专业学习的目标及岗位要求。

2.教材实用性需要突出。

如《烹饪原料加工技术》对很多应用非常广泛的原料,如葱、姜、蒜的介绍往往一带而过,而对学生在生活中相对陌生或很少接触的原料,如“鱼翅”等却作了极为详细的介绍,忽视了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只能接触或使用普通原料的现实。

又如《食品营养与卫生》往往只反映各种营养素和各种食物的营养功能,却很少涉及营养成分与荤素的合理搭配,对科学地组合配膳没有介绍;也没有介绍具有保健食疗功用的菜品;菜例中还缺少营养价值的分析,有些菜品可治疗的病症,不适宜的人群等内容。

另外,VCD、录像带、幻灯片、图片、教学软件等现代化电化教材未能有效地运用于教学之中,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滞后于社会发展。

3.菜点教学与社会需求亟待衔接。

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实训的菜点大多是一些传统菜肴,虽然部分菜肴在市场上还有生命力,但大部分菜肴已经退出餐饮市场。显然,这些菜肴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实用性不强,不适合烹饪专业的实习教学。因此,学校有时在菜点教学的选择上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不能紧跟餐饮市场的潮流,不能很好地适应餐饮市场的需求。

4.烹饪实习条件和教师的操作技能尚待加强。

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由于受到招生规模、实习经费、观念认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操作室的建设上相对滞后。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烹饪专业教师的比例还较低,有的烹饪教师就是酒店行业的师傅,虽然有一定的操作技能,但难以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技巧,对烹饪中存在的一些原理和相关学科知识不能很好地阐述。有的专业课教师是由其他专业改行过来教烹饪的,虽经过一定的培训,但对烹饪操作技能缺乏功底,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融合,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烹饪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现阶段烹饪专业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专业品质。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因此要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首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可聘请行业中的专家、餐饮业内人士来学校讲座,介绍业内动态,使学生树立学好烹饪技能的学习目标。其次,要做好烹饪课程改革,让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对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是有用的。最后,教师可通过烹饪技能比赛、设立技能等级达标标准、结合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职烹饪专业学生具备了扎实的烹饪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烹饪专业人才”。因此,在烹饪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爱专业、爱本职工作的良好职业道德,培养创业自信和乐业品质。

2.创设教法的多样性,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针对烹饪专业的教学现状,要加强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开发和研究。首先要将基本功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学到和掌握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烹饪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要求。其次,要推广和采用模块教学法,强化学生的技能特点和动手能力,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再次,要建立校际信息共享,及时调整教学品种,丰富教学内容。最后,要改变教学方法,引入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直观演示指导法、案灶巡回指导法、实习菜肴讲评指导法、烹饪观摩指导法等。

在教学实施中,充分使用烹饪原料实物、图片、多媒体资料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烹饪原材料的辨识能力。在教材中添加一些美观的图片、简洁的示意图、生活小常识等内容,使之成为感官性强的、图文并茂的烹饪教材。

3.增强教学菜品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餐饮业空前繁荣,菜品的流行变化、地方菜之间的交融也是频繁交替,加之人们的饮食观念更加追求营养、健康、美味,所以教学菜品也应紧跟这种变化。要及时掌握行业中的新原料、新技术、新口味、新工艺,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保障教学菜品的实用性,确保学生所学内容与今后就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烹饪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讲明实训目标、操作过程步骤及要领、卫生和安全规范及相关理论知识。第二,将需要实践操作的内容给学生作示范演示,边讲、边演,使学生看清操作的方法、程序及要领,演示时应对操作的关键部分和难点部分采取慢速演示、分解演示、重点演示及正误对比演示等方法,从而有效强化演示效果。第三,让学生亲口品尝教师示范操作的菜品,使其了解该菜肴的口味特点、质感特点,形成对菜点的全面认识。第四,指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4.加强烹饪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

烹饪专业的实训基地除了必须具备用于专项技能训练的基本功训练、面点制作实训、热菜制作、冷菜拼摆实训等实习训练的场所外,还应争取条件按酒店厨房的布局、硬件设施、工作环境来创建“模拟厨房”,使学生有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除了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外,还应通过校企合作,与酒店建立广泛的合作,发展校外实训基地,通过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等多种形式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4篇

烹饪工艺美术主要以造型及色彩表达烹饪的内容、形式,无论从烹饪技术层面考量,还是从烹饪工艺美术设计方面看,都具有鲜明的特征。烹饪工艺美术特点在这里指的是在烹饪美术设计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些主要特点。

1.个人能力外在的综合性体现厨师的综合能力

包括其学识、修养、性格、专业技能、审美意识等。厨师借助食材的可塑性,运用烹饪技术独特的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表达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饮食方式,在激起人食欲的同时,让饮食的过程平添无限的快乐。因此,烹饪工艺美术作品的设计和制作体现了厨师高超的技艺。

2.个人内在素养的提高

厨师在制作烹饪工艺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付出了体力和脑力两方面的劳动。厨师的厨艺不但指烹饪技术,还指艺术创作的内容,二者相得益彰。厨师所塑造的形象和题材必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或者表达人们美好的意愿。因此,厨师需要在平时学习和积累源于生活的艺术、文学、民俗、宗教等多方面的知识,提高个人内在素养,才能在烹饪中如虎添翼,制作出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肴。由此可见,烹饪艺术修养的深浅与厨师厨艺进步的快慢有着密切联系,厨师通过烹饪工艺美术的学习,提高审美素养,进而遵循审美规律进行美食创造。

二、中职烹饪专业学生烹饪工艺美术

能力的生成与培养厨师是餐饮业发展的主力军,是企业的窗口。厨师厨艺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利益,也影响到厨师自身的发展。从事中职烹饪美术教学的教师,在教学环节及学生的实践环节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其能够运用美学规律创造美食。

1.教学内容与专业对接

虽然与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受食材及饮食卫生的制约,烹饪工艺美术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烹饪工艺美术的教学内容必须结合烹饪专业要求,表现的形象要简化、概括,色彩搭配简洁,并且以图案的表现形式为主。具体教学中,重点教学内容是烹饪图案、烹饪色彩、传统吉祥图形等。

2.课程设置结合学生特点

中职生往往在理解能力、文化基础、实践能力、学习习惯、审美意识、创意设计等方面存在不足。笔者在几年的烹饪工艺美术教学工作中,发现一些中职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一些学生初中时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而忽视了美育,绘画基础较差。二是一些学生对目前流行的动漫比较感兴趣,而对传统绘画和相关艺术如传统图案、民族民间艺术了解不多。三是一些学生文化素质不高,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四是学生在课后练习中巩固课堂知识有待加强。如,食品雕刻中经常出现鸟类造型,但学生每周只有两节课,课堂训练的时间较短,如果课后不加强训练,学生对鸟的基本特征、动态、比例就不能很好地把握,在运用食材造型时较为困难。五是从企业反馈的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看,一些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比较单一,实践能力较弱,融入工作岗位比较慢。由此可见,在烹饪工艺美术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专业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加以引导。如,以学生感兴趣的动漫卡通造型及传统的龙凤图形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和方法,使其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乐趣。

3.强化实训,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

用我国民谚“动手有功”概括烹饪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再恰当不过了。学生只有勤于动手,才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技艺经验,感知“动手”对于“成人”的生命成长意义。正如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所说:“审美活动本身不只是一种直观活动,而主要地是一种实践活动;生产劳动就是一种改变世界实现自我的艺术活动和‘人对世界的艺术掌握’。”烹饪工艺美术实践教学注重材质,注重技艺,实际上是以一种“超越物质和技术的自觉文化意识去看待并增进这种既强调物质性又强调技术性的艺术实践或艺术形式的人文价值”。因此,教师应强化实训,提高学生的技艺,使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满足企业对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毕业后很快适应岗位的需求。

实训内容一:潜移默化,临摹学习。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绘画临摹也如此。临摹学习能让学生借鉴优秀作品的审美规律和处理画面的方法。在临摹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优秀作品的意境、构思、构图、主题思想、表现手法,通过一系列潜移默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临摹的过程宜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局部后整体。临摹的方法分为摹写、对临、背临三种。值得一提的是,摹写是最简单的训练方法,适合初学者,但是不利于长期训练,过多地摹写可能会影响造型能力的锻炼。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摹写,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后,必须过渡到对临、背临的训练,锻炼造型和构图的能力。特别是背临训练,能加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为其将来的创作打下基础。实施方法:第一,让学生制订练习计划,养成每天坚持临摹的好习惯。教师每周定期检查临摹作业,提出修改建议。第二,根据学生能力,每堂课选择一个内容让其临摹,力求达到训练要求。如,以线条为训练内容,要求学生学习和体会不同线条组成画面黑、白、灰的效果和空间感。

实训内容二:师外造化,写生训练。一切造型艺术源于生活,烹饪工艺美术也如此。写生课在于让学生研究自然规律、形态特征、神态的变化,锻炼学生观察对象、发现美和表现对象的能力。写生不是简单的描写对象的过程,而是为设计搜集素材的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带着创作目的和要求进行写生,还要将临摹和写生结合起来,使临摹学到的经验通过写生得以消化。实施方法:第一,以烹饪时装盘点缀使用的花卉为写生对象,教会学生如何观察花卉的生长规律和造型特征。第二,教师以理论结合示范教学,讲解写生步骤和方法。第三,写生造型从简到繁,从单体叶片写生入手,到花头的写生,再到折枝花和组花的描绘。第四,引导学生借鉴临摹学到的技法刻画对象,发挥学生的个性表现。

实训内容三:注重实践,烹饪图案的设计与制作。其一,图案设计训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美学基础、造型能力、创作能力,提升自身审美意识,为将来的工作做好铺垫。实施方法:学生以写生为基础,进行图案写生变化、结构和组织形式规律、图案创作、图案装饰色彩的练习,掌握图案设计的原则。其二,烹饪图案的制作,这是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体现,也是职业教育教学与企业工作岗位相结合的需求。以往的烹饪美术教学以绘画形式为主,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笔者做了教学尝试,强化任务驱动,以“做中学”为教学理念,在绘画训练的基础上,采用食材进行烹饪图案的设计与制作,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实施方法:第一,以婚宴和生日宴为主题进行菜点图案设计(包括素材收集、构思、构图、材料选择等过程)。第二,用食材塑造菜点造型。第三,课堂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开讨论,互相学习。

三、结语

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5篇

(一)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应用型的,注重实际操作的能力,在实习教学方面投入更大的力度。这样的认知在实际的教育中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果,还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当下,我们国家的高职实习教学还未将职业素质和培养技术应用的能力作为核心和关键,进行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设计,理论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和实习体系的创建过程还不完善。实现理论和实习的结合是我们国家的高职教育要做到的,但是,目前,大部分的教育学者还没有对实习教育做出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理论和实习还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对于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的合作的研究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国内的大部分研究是关于如何解决实验和实训的,不过对于高职院校和企业的互惠互利的有效机制的研究还不深入。(二)传统的实习模式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学生对于实习的认知非常片面,认为实习是一种负担,这样的认知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完成。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酒店将实习的学生当作廉价的劳动力,一味让他们干活,没有尽到承担实习指导的责任。在学生实习方面没有详细周密的安排,没有做相应的培训计划等等,这些问题使得学生的实习质量大大降低,实习生没有得到很好的指导。高职院校的管理者的实习教育理念是非常落后的,而且没有高质量的实习教学方案,在实习中的主导地位就没有突出出来。缺乏系统的实习培训、全面的实习过程和完善的实习效果评价机制,所以,在学生的实习中没有发挥出应用的作用,更多的时候采取的是放养式和粗放型的管理。

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新模式的基本架构

实习教学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和编写训练报告。这是传统的实习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和漏洞,各个环节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层次性非常薄弱,使得实习的效率大大降低,实习过程的重点不突出,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没有掌握相应的技能,做不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实习的效果得不到保证。根据传统实习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新型的实习模式,包括三个步骤,分别是适应、思考和研究,这三个步骤是层层递进的。学生实习的时间一般是一年,那么,这种新型的实习模式将这一年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主要是适应岗位和环境,这是这三个阶段中的基础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要学会观察酒店内外的环境,时刻关注酒店的产品,积极地与客人进行沟通,体验酒店的文化,还有掌握相应的技能,这都是一个酒店合格员工必须要做到的。第二阶段,在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对酒店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学生就进入了思考分析的阶段。这一阶段将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进行了很好的连接。学生将第一阶段的观察作为基础,对于酒店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知,那么,就可以从比较细微的问题开始进行探究。在这个阶段,要将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应用的实际的操作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且要不断归纳和总结工作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达成实习模式的目标。从培养目标着手,切实联系酒店基层管理者的工作状况,对酒店基层管理者应该深入思考研究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促进学生课堂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在这三个阶段中都要为学生建立可以进行量化的实习效果评价机制,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三步渐进实习模式的目标是让学生在经过三个阶段的锻炼和学习之后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酒店基层管理人员。

三、三步渐进实习模式的特点

(一)学习的内容具备综合性和开放性。酒店管理中需要管理者具备运用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包括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内容。三步渐进实习模式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利用不同种类的探究方法,对于社会生活、学科多元化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可以将教学的成果进行有效的整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更加活跃的态度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二)学习的过程具备参与性和自主性。三步实习模式注重分层教学,学生所具备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这样可以符合他们的不同的要求,调动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在三步渐进模式中,包括了很多的环节,需要学生自己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具有很大的自主性。

高职教育与其他的高校教育有着一定的不同,它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对于企业来说,更加能够接受具备这样能力的人才,在实际能力操作的培养中,实习教学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但是传统的实习模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三步渐进实习模式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和改善了这些问题。

作者:李斌 单位: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于庆源,YUQing-yuan.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模式的创新[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2):76-78.

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 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26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结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近年来的教改实践,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究。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与理论基础

(一)定义与特征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务运作人才。

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主要适合于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培养过程,教育计划由教育单位和企业共同商定并实施与管理;生产工作是教育计划的整体组成部分并占有合理的比例,也是成绩考核评定的重要部分;合作的范围包括课堂教学与涵盖包括生产劳动在内的各种社会实践的结合;学生作为准职业人员参与相应的社会工作活动。

(二)工学结合理论基础

工学结合的理论基础是体验式学习理论。其理论认为,最有效率和质量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实践环境中,学习者为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积极主动性学习。这种基于工作和生活实践的体验对学习者的刺激最强烈,它能够充分激发学习者的能动性,作出自我调整,使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从而扎实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高职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培养目标

餐饮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持续的全方位、深层次发展,必将带动餐饮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人力资源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调查显示,餐饮企业在经营理念、技术应用方面的变革,使得具备“较高职业素养、娴熟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成为餐饮企业发展中的首备资源。在广泛的餐饮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主要面向的是餐厅服务、酒吧服务、茶馆服务、营养配餐四个岗位群(见图1),因而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熟练掌握餐饮服务技巧、餐饮产品制作与创新、营养配餐技能和餐饮业基本管理方法的,能够在中高档餐馆及三星级以上饭店,从事服务、产品制作、营养配餐与岗位督导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校企合作,构建与专业岗位(群)工作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深入开展社会调研,召开由企业专家、教育专家、专任教师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研讨会,进行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由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课程,构建与专业工作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高职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是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由基本素质模块、餐饮职业核心素质模块、餐饮职业素质拓展模块、综合实践素质模块组成的立体式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标准纳入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课程模块,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互沟通与衔接,做到课程内容能够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学生学完这些课程可根据兴趣选择考取餐厅服务员、茶艺师、调酒师、咖啡师、营养配餐员等职业资格证书。整个专业教学标准中,理论教学时数与实践教学时数比为1∶1,确保“餐饮职业核心素质模块”课程50%以上的学时是实践课时,安排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实践及校外企业顶岗实习。鉴于专业总课时有限,首先在进行课程组织和编排时坚持以实用和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对某些课程进行整合,做到既拓展学生知识面,又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加强原学科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在组织课程内容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课程内容充分反映餐饮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三)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以餐厅客人消费过程为主线,面向餐饮行业的职业岗位(群),基于星级酒店餐厅服务员、调酒师、茶艺师、咖啡师、餐饮管理基层人员真实的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与改革。课程开发秉承“结果导向”设计的理念,先经过实地考察研究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了解餐饮行业对员工综合素质需求以设定学习目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基于工作流程的课程设计。在课程中摈弃长篇讲解理论知识,或重复机械基本功训练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基于工作过程出发,序化串行最典型的工作任务安排学习项目,使学生尽早进入“学习工作”的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通过将知识学习与工作任务结合成有学习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学习任务来达到增强直观体验、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效的目的,尽快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角色转换,帮助学生掌握餐饮管理与服务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达到高星级酒店餐饮管理与服务主要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工作(实训)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行动即学习”、“教、学、做”一体化。突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教学场所的作用半径,也应由传统的单功能专业教室,即描述性、报告性的理论课堂,向多功能的一体化专业教室,即兼有理论知识教学、小组课题讨论、典型实训任务操作和餐厅经营模拟训练的教学地点转换。这一教学模式打破对单纯以“重复、刚性”的动手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实训教学”的理解,更加注重职业情景中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开发学生工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即餐饮服务与管理工作中要求员工做什么、怎样做,教学过程中就教给学生怎样做。

(五)形成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工学交替”实践教学体系

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校内实训、校内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校内实训是指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单一技能的培训,如餐饮服务、酒品饮料制作、茶艺、营养配餐、餐饮管理基本技能等,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进行考核。校内实习是指安排学生在学校对外经营的酒店实训中心进行专业轮岗实训,在真实的服务环境中,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校外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校方的统一安排下到校外实训基地的酒店、餐饮企业带薪顶岗实习。构建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学―工―学”交替式教学模式(详见表1),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应对餐饮管理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是交互进行的,半年在学校、半年在酒店,或者一年在学校、一年在酒店,或者一段时间课程学习、一段时间到校内及校外实训酒店实践,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提高对理论的认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之上,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优势互补,不仅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学生的职业素质,还带动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六)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评价考核体系

考试在高等院校运行机制中处于导向地位。实践表明,为了使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成为餐饮业未来的优秀实用型人才,应当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评价考核体系。我们把这样的考试分成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平时考核,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进行。这包括:课堂提问,把握学生对知识理解和巩固的程度以及随机反应能力;作业评判,考察独立操作、研究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阶段测试,可以采用汇报演示的方法,如由学生当众汇报或演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方案,考察其思维和知识运用、动手操作及创新能力;模拟演练,高职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应建有集实训、实验、真实饭店背景实习为一体的仿真实训体系,模拟演练就是让学生在特定设置的背景条件下进行的生产演练,检验学生适应、组织、协调、指挥和决策水平。第二部分是综合性考核。这主要包括:一是课程和学期结束考试,这种考试是根据课程目标要求突出强调学科知识和技能应用的综合性考核;二是毕业考试与毕业设计,这种考试是根据高等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突出强调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考核。综合性考核应以知识结构模块、技术结构模块、能力结构模块为主体,采用口试、笔试、答辩、作品设计、综合技能考试等多种方式,成绩评判采用科学合理的可操作的标准,可以由学生相互评价、教师和专家考核组综合评价。把知识、能力和素养有机统一的评价考核体系,可使高职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复杂环境和餐饮业发展的能力,为成长为餐饮业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三、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

(一)成立由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专业成立了由政府(旅游局)、行业协会(酒店协会、烹饪协会)、企业(地区的酒店餐饮企业)的专家代表组成的餐饮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年对餐饮管理专业的教学标准进行修订,系部规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每学期必须为学生开讲座一次,每年安排学生参加一次大型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组成成员实行滚动淘汰制,系部会对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每年的工作进行考核,对表现优异者给予奖励。

(二)建设仿真校内酒店实训中心

专业已建设了模拟宴会厅、模拟西餐厅、模拟酒吧、模拟厨房、形体训练房、营养分析室、豪华包厢、模拟财务实训室等餐饮管理专业校内仿真实训基地。为使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的感受和经验,各教学实验实训室都是按照高星级酒店设备的要求来设计和布局的,并且在校内实训期间全部按照行业和企业标准进行运作,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体验酒店工作环境,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质。

(三)选择合理的校外顶岗实习平台

针对餐饮管理专业,实习单位主要是宾馆与酒店行业,而宾馆与酒店的服务对象来自社会各方面,如果选择的宾馆和酒店的管理不严,或者声誉不好,那么学生在实习期间,一些不良现象势必会对学生的人身和心理健康造成安全隐患,有的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甚至让实习学生干一些不适合身心健康的工作,对于目前阶段学生思想的不成熟性以及不稳定性,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后果,对于学生、家长和学校都将产生不良影响,也势必影响整个工学结合的效果。因此,选择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社会声誉好的宾馆与酒店,是餐饮管理专业进行工学结合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四)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建设“双师型”团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通过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不仅可以带动餐饮管理专业与企业共建实践性教学体系和在学生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专业课模块教学方案的设计,而且还组建了一支高素质、有创新能力、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结构型“双师”教学团队。该教学团队通过酒店实地锻炼与学习,积累丰富的行业知识,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酒店行业技能资格认证;我们还可以组建“行业专家工作室”,直接聘请于国内知名旅游企业的专家充实教师队伍,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熟悉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对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双师型”团队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构建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1.“组织管理”:强调实习的组织保障,成立由学院、系、教研室专人组成的三级管理机构,构建实习管理工作的平台。

2.“计划管理”:确定“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模块”中的八门课程为工学结合的课程,制定详细的课程标准,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岗位、定师傅、定目标,保证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以达到应有的训练效果。

3.“过程管理”:确定校外实习企业的选择标准、校企双方师资的结构比例、校企双方的实习管理规章制度,以及质量测评体系。

4.“考核管理”:建立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强调对学生、教师、实习酒店三方进行综合考评,根据各方面的总结反馈,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并做好建档工作。

【参考文献】

[1]饶雪梅.工学结合――构建高职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2007(11下)

[2]罗清德,蔡平.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中职生 就业竞争力 差异

中图分类号:G52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9.084

Differences of Culinary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in Gender and Grades

JIANG Ou, CHE Xia, SHEN Yongqi

(Dalian Cook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Dalian, Liaoning 116033)

Abstract In our country vigorously develop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to the marke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Based on the culinary specialty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of gender and grade difference analysis to identify short board of school education, a clear direction of education, efforts to improv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differences

1 就业竞争力

就业竞争力是竞争力的一种,它是指一个人在就业时综合素质的体现。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通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低加以衡量,以就业检验教学、拉动招生是中职学校的重点战略之一。

1.1 就业竞争力的内涵

就业竞争力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其内涵形式多样。王萍涛等老师在研究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内涵时提出:基本素质、关键能力、专业特长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三要素。在总结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笔者将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归纳为择业观念、基本素质、工作能力、专业技能、求职技能五个要素。

1.2 就业竞争力问卷调查

通过图书资料检索和网络检索等途径,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以及烹饪专业学生和酒店领导的反馈,运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了300人,进行问卷调查,深入分析烹饪专业中职生就业竞争力的差异,回收有效问卷294份,高一172人,高二122人;男生172人,女生122人。

1.3 基于SWOT分析法的中职生就业竞争力的综合分析

1.3.1 优势(Strengths)

(1)专业技能与动手能力强。中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多为“双师型”教师为学生授课。在教学中,更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了解企业前沿的信息,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与当前社会紧密结合。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得到酒店和企业的锻造,一出校门便能融入工作岗位。(2)学历与职业证书相互融通。双证融通已经成为目前职业教育的趋势,在就业市场中,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往往体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作为学生就业的敲门砖,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大大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水平。

1.3.2 劣势(Weaknesses)

(1)学生方面。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有一定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欠缺,如学习基础差,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等。中职学生一般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最终导致恶性循环。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要求员工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使其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岗位的要求。(2)学校方面。我国中职教育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要求学校不断提升学生的竞争力,但由于企业发展速度加快,新知识、新技能的更新速度要远远超出学校所教授内容的更新速度,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工作脱节。学校应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尽力缩小这种差异。

1.3.3 机遇(Opportunities)

当前企业对烹饪专业学生需求较大,这为中职院校的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就业空间。政府也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战略重点,各级财政对教育投入明显增长,努力提升就业率和就业水平。

2 关于中职生就业竞争力的性别、年级的差异分析

本次研究以大连市烹饪职业中专为例,采用问卷形式对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现状进行了调查,为5级评分,将调查结果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调查中职生就业竞争力问卷的各维度得分情况(均值M和标准差SD)来了解中职生就业竞争力差异。统计结果如下:

2.1 关于中职生就业竞争力的性别差异分析

(1)关于中职生就业竞争力的性别差异分析结果。统计结果表明,中职生就业竞争力的平均值为3.83,说明大部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都在中上游,其中最高的为基本素质这一维度,最低的为择业观念。男生女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分分别是3.8514、3.8037,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男女在就业竞争力水平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在择业观念这个维度上的得分,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

(2)关于中职生就业竞争力的性别差异成因。根据问卷调查以及教师教学和酒店的反馈了解到,中职学校的男同学在择业观念上的问题更加突出。首先,很多学生在就业时有从众心理,认为大家都选的就是好的,对自我缺乏认知。其二,有依赖心理,认为家人会帮助自己做出正确选择,而自己不用担心。其三,过分要求专业对口错失工作机会。

2.2 关于中职生就业竞争力的年级差异分析

(1)关于中职生就业竞争力的年级差异分析结果。高一、高二年级的就业竞争力得分分别是3.7674、3.9471,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年级在就业竞争力水平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

(2)关于中职生就业竞争力的年级差异成因。高一、高二年级的就业竞争力水平有明显差异,说明了随着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和专业课的深入学习,提升了高二年级的就业竞争力水平。但是在基本素质、工作能力和求职技能三个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在基本素质方面,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规范意识,对自我要求不太严格。在工作能力方面,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升。在求职技能方面,学生还缺乏对酒店的了解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语言表达等能力欠佳。这些都是学校教育需要完善的地方。

3 提升中职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1)提升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男生的就业竞争力。经调查发现,中职男生在择业观维度上相较总体分数偏低,有待提升。首先,要准确定位,认清自己,教师与家长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认清自己的优劣势,避免从众。接下来在就业时,家长不要过度干预,造成学生的依赖感,也不要增添压力,尽早要求学生分担家庭责任,这些都会造成择业观念的失衡。

(2)提升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女生的就业竞争力。在专业技能反面,尽管酒店行业对男生的需求量要远远高于女生,但我们也要关注女生的发展和提升。过硬的技术是中职生成功就业的根本保证,要想提升女生的专业技能,必须通过反复的训练和老师的精心指导。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要给予女生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3)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就业竞争力。首先,学校教育要提升对基本素质的重视程度。不仅仅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也要关注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然后,加强对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在职业指导课堂上,多多融入小组项目,提升人际交往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分享要多于老师的传授。最后,在求职技能方面,要引导学生有一个准确的自我定位,了解自身特点,搜集酒店资料,明确工作性质和职业特征,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基于以上研究,了解了烹饪专业中职生就业竞争力在性别、年级方面的差异,明确了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前进的方向,今后还要努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国家平稳快速发展提供优秀人才。

项目来源: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辽宁省青年科研骨干专项课题《提升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JGZXQEA00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烹饪专业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内涵发展;策略

我国自1998年开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来,中职学校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不少学校为了追求规模不断扩大校园面积与招生数量。但在追求办学规模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诸如师资的培养问题,生源的质量问题,学校管理问题,办学质量问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问题等。这些问题逐渐引起了职业教育界领导、专家、教师的重视与关注,促使我们反思。因此,党和政府也发出了相关发展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的文件,如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教育部、发改委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这些政策文件为我们指明了办学方向,敦促我们由扩大办学规模向追求内涵发展的方向转变,积极探索办学新路子、新模式。下面结合我校实际谈一点加快内涵发展的策略。

一、注重品牌专业建设是中职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前提

品牌专业建设是中职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前提。强化技能训练,提高技能成绩,必须先打造品牌专业。因为,没有品牌专业就没有学校特色,就没有吸引社会、企业、学生关注的焦点。可以这样说,品牌专业建设是中职学校适应社会需要、吸引优质生源、提高就业率的重要一环。

目前,一些中职学校的专业开设存在着共同追逐热门专业、不顾本校办学实际、不作市场调查、不作长远规划、不能根据产业结构及时调整专业设置、重复设置、不考虑未来社会发展前景、没有自己的特色等弊端。

加强品牌专业建设,推进内涵发展,必须遵循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规律,依据当地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按照行业特点与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来建设和调整专业。着重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领导、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品牌专业建设,并把它当作学校工作的大事来抓,纳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制定中长期品牌专业建设发展规划,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使品牌专业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成立学校品牌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副校长负责。成员由实训处、就业处、教科室、教务处等部门抽调人员与教师代表共同组成。具体工作为:对当地劳动部门、企业、社区等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了解社会要求、行业动态、企业需求;注重市场分析,立足当前,兼顾长远,适应地区产业调整,进行专业设置论证,处理好新旧专业的衔接,淘汰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旧专业,创建适合时展要求与企业迫切需求的新专业。

三是注意品牌专业的独特性与优势,强化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宁精无杂。使重点骨干专业具有行业特色、区域优势和市场需求、前景看好的特点;要结合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及新兴产业密切联系的专业;创建特色专业。

四是结合本校办学条件、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生源素质、教改措施相一致的品牌骨干专业。

努力让中职学校的骨干专业产生“品牌”效应,发挥品牌专业的综合优势,形成特色,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以点带面,不断增强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实力。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中职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关键

如前所述,目前,制约我国中职学校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双师型”师资的缺乏,这已成为影响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原因。凡有远见的中职学校无不在培养“双师型”师资上下功夫。我校在全省、全国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得好成绩与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密切相关。我们的措施是:

一是学历与技能等级提前达标。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在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素质,能熟练教授本专业课程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中职学校的教师不仅要“学高”,更要“技高”。这是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队伍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学校领导要求教师提前达到有关规定的学历与技能等级标准。要求实习指导教师学历达到大专以上,技能等级达到技师及以上,争取在2015年高级技师与高级实习指导教师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

二是努力为教师创造条件达到相关标准。制定专业教师培养中长期规划,制定专业教师发展奖励制度,制定专业教师近期培养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采取培训、进修、自学、函授、下企锻炼、顶岗实习等多种途径与手段努力提高教师的学历与技能等级,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三是加大“双师型”师资培养的经费投人,每年以5—10%速度递增。对于特殊工种及国外培训的经费应首先予以保证。

四是设法从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引进高技能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去,对其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使其尽快适应教学的需要,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结构。

五是从生活、思想、学习等方面全面关心专业教师,设法解决他们在生活、教学等方面存在的困难,积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努力提高他们的待遇,不断改善他们的生活与工作条件,稳定“双师型”师资队伍。

要使专业教师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全校上下齐心合力,个部门密切配合,并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方可成功。

三、强化技能训练是中职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

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我校作为国家级重点职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技能教学经验。这一经验可概括为两个关键,即“一个设置”——多渠道调查了解就业市场形势,预测就业趋向,设置对口专业;“一个追求”——强化实训管理,追求高质量高效益。

(一)强调一个设置——多渠道调查了解就业市场形势,预测就业趋向,设置对口专业

1.摸底预测,争取主动

(1)联系地方经济,开设相应专业

调查表明,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改变,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直至目前,新昌已逐渐形成机械、化工、制药、旅游、服装、轴承、冷配、铝轮等支柱产业,这为学校专业开设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我校已初步形成了适应新昌经济发展的专业格局,建立了机械、机电、数控、计算机、化工、服装、旅游、餐饮、烹饪、财会、汽修、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等主干专业,紧跟新昌经济发展

(2)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多级人才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能为社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对此,我校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作为办学宗旨。我们在调查新昌各大支柱产业中发现,随着科技的进步、产品的更新,企业的用人要求越来越高,对中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 。

突出一个追求——强化实训管理,追求高质量高效益

(1)改进教法,改革训练方式。学校要求各专业实习教师,在开展实习教学工作时,必须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的实际情况和实习设备的新旧、性能特点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式。如教师电视示范,学生模仿法;身传言教法;个别点拨法;互帮互学法;抓住要点,结合实际法;突破难点,举一反三法;新旧对比,反复训练法;相互比较,相互纠正法;及时总结,找出差距法等等。实习教师每两周开一次教研会,交流研讨,改进教法,共同提高。

(2)适应实际的教学模式。学校针对技能训练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初级实行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循序渐进分段实施的模式;中级实行成块技能训练为主,理论教学为副,配合寒暑假强化训练的模式;高级实行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的模式;外来短期培训采用能胜任岗位要求的教学模式。

(3)开展技能拔尖比武竞赛活动。学校将学生的技能比武当作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从比武的项目、时间、地点到评委的组建等都有周密安排,保证比武不出差错,公正、公平;及时公布比武结果,总结评比,鼓励先进,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4)实行技能考核的奖励措施。达到中级奖现金500元,达到高级奖现金3000元并与核定学分、评定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团员、学习标兵等有机结合,把学生的技能等级与获得的荣誉及时通知家长。

总之,学校内涵发展的策略多种多样,这里笔者只结合本校实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资借鉴。

参考文献:

[1]袁永富,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