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汽修大专毕业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会展教学 实践平台 政策扶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会展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上海,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以及世博会的召开,给上海的会展业带来了大发展的契机。但是我国的会展业刚刚起步,目前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新入行的人员素质并不令人满意,行业内又无有效的培训手段,所以会展人才的缺乏成为会展业发展的瓶颈。这使得近年来,大专院校纷纷开设会展专业或会展方向的课程,努力培养适销对路的会展人才以适应会展市场的需求。来自上海会展行业的资料显示,目前上海地区开设会展专业或会展方向的学校达44所,在校学生7904名,其中,本科9所,在校生1982名,大专24所,在校生4690名,中专11所,在校生1232名。2004年有了第一届毕业生,这几年每年的毕业生不下几千人,但对部分院校会展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的调查来看,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是在会展行业的公司就职,既然上海的会展人才如此紧缺,会展专业的毕业生却没能在会展行业发挥优势,问题在哪?
通过了解,我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一些会展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他们一般不太愿意招聘刚刚毕业的会展专业学生,原因是会展策划、设计和组织人才容量有限,而现在学校培养的目标几乎都是这类会展高端人才,而企业真正大量需要的展台搭建、展品运输、接待、客户服务、咨询、设计等操作性实用性人才却少人问津,毕业生大多眼高手低、不愿从事这类又苦又累、收入不太高的工作。大专生普遍综合素质不理想,多数学生外语不过关、与客户沟通能力弱、责任心不强。
学生们却抱怨:上课讲的没有用,碰到的问题又没有讲过,不知怎么处理,企业也没有专门人员手把手教我们怎么做,整天叫我们打电话,一个月二个月打下来没劲,学不到东西,不想干了。
学校的苦衷:由于会展专业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学科,教师多是半路该行,本身缺乏会展实践经验,较难延伸;教材不完善;缺乏实训基地;会展公司不愿意介入教学实习活动等。
确实,这些年会展业红火、人才短缺,巨大的社会需求催热了会展人才的教育培训,作为人才培养正规军的大专院校,更是当仁不让,大家一哄而上,而事实上我们没有准备好,从观念、教材、师资、实训各个环节都没有准备好,学校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要的标准有错位。问题的核心在哪?在此我们对数量最多的高职院校的会展教育做一些剖析。
会展行业牵涉面广、涉及行业多,因此会展人才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尽管上海每年举办的各类展览会近400个,对会展的核心人才即会展品牌的策划和经营人才非常渴求,但这在总量上来讲是不多的,而我们的高职教育从观念上、目标上、教材上、教学方法上几乎都是培养这类会展高端人才,核心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在会展行业摸爬滚打十年以上是不可能做好的,而且必须从电话招展、邮寄邀请函、展商服务做起,不经历基层的工作,是无法了解整个行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因此我们讲的会展人才更多的是涉及到会展各个细分行业如搭建、设计、美工、翻译、IT、印刷、公关宣传、客户服务、导游、运输、营销等诸多行业。这些每个会展公司都需要的人才我们却无法满足,这除了目标的设立、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缺乏上有问题外,还出在我们的实践环节。会展业是一个非常讲究实际操作的行业,没有眼睛向下,从最基础的打电话、贴信封等工作做起的精神,缺乏事业心、责任心、创新能力、沟通能力,是做不好会展业的。这些都需要实际的操作。然而作为一个学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受资金的限制,很难就会展的全过程来规划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每个环节都得到学习和锻炼。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强烈经济行为和企业行为的教育形式,没有企业的参与将是一种不成功的职业教育。所以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最有效的方式。
在这里,让我们来看看会展最发达的、会展教育最有成效的德国是如何培养企业需要的会展人才的。同样是三年制的职业教育,一年半学习理论知识,一年半参加实践活动;通常是上三个月理论课,接下来三个月就是实习,再回去学习,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动手能力,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学。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分为五大模块,即工商管理、展览管理、会议管理、大型活动管理以及展示设计与搭建,学生每学完一个模块的理论再经过相应的实习,能基本具备该模块所要求的工作能力。而且,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每次实习活动都有特定的主题,这些主题往往与刚刚结束的若干课程相关,这一点与国内的走马观花式的会展专业实相径庭。而我国高职目前流行的2+1的模式,二年集中在校学习理论,学生因为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总是云里雾里,觉得老师讲的东西离他们很遥远,即便案例举了很多,还是没有感性认识,最终也没听进去多少,听了也消化不了,最后一年的集中实习,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已经想不起以前老师是怎么讲的了,即便是老师讲过如何电话沟通,但在实际操作中被拒一百次,很少会有人用心地去分析总结,改变方法,努力说服对方。企业方面也没能及时解决和实地讲解,再加上学生缺乏责任感,得过且过,不久就心生厌倦,企业也摇头不欢迎。因此,在实践中讲是最有效、最深刻、最实用的。德国的这种三个月理论三个月实习,能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理论不脱离实际。我们目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不能致用”的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我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应该一半在学校一半在企业,如能在一线上课,边上边做,边做边讲、边讲边做是最有成效的,而且与用人单位零距离,毕业后直接就能在岗位上工作了。看来会展教育的实践问题比较突出的在于如何提高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参与度,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首先,完善法律和制度,校企双方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使职业教育真正变成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教育体制,保证企业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
其次,要建立合理的企业利益补偿机制。如开征企业职业教育与培训税,规定达到某一经营规模的企业必须承担的相应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责任。同时依法享有一定的财政补贴或税费减免。给予办学的企业以税费的减免,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优先获得毕业生的挑选权;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对职工进行继续教育;让企业切实感到参与职业教育既是履行一种社会责任,又是从事一项对本企业经济效益有明显促进作用的事业,激发其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这样才能持久、稳定地吸引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形成稳定的校企联合办学机制。
第三,在教学内容上,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考核标准。共同参与考核。
在会展教育发展之初,我们需要有政策倾斜和具体办法来激励企业参与,让会展教育更贴切市场、企业的需求,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长,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但是我们的教育等不得、我们的学生等不得、市场的需求等不得,在没有完善之前,我们只能不断发掘、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尽量接近这样的效果,因此我们的老师不能等、要、靠,改变观念,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创新、去尝试,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其实,每个学校每年都会举行一些大型的活动,活动本身就是会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策划、组织一项大型活动同样能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们尝试在身边找机会,例如,本学期我院组织了首届科技节,由于是第一次举办,大的思路和框架由院科研处来制定,与教师相关的活动由学院策划安排,凡与学生相关的活动,让学生自主策划,老师按照事先制订的原则和思路总体把关就行。根据职业学院的特点,首届科技节以“技行天下”为主题,旨在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从科技月的LOGO设计到举办了职业能力、语言能力、写作能力、生活能力、艺术能力五大板块的大比拼,由学生来策划、组织。为了发动全院学生积极参与,他们策划了很多方案,例如对入围的前三名,在科技月闭幕式上进行颁奖,并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荣誉感,对学生也是一个极好的锻炼。在职业能力竞赛中,根据各个学院、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技能大赛,并由邀请企业专家现场评比,夺得第一名的选手或作品也将在闭幕式上亮相并加以奖励。比如:国商学院的酒店专业进行折花、铺台、斟酒、现场顾客服务等比赛,服务人员和顾客都有学生表演,不仅充分展示了职业技能,还发挥了学生出色的编剧、表演、语言才能,着实令现场师生大吃一惊,为了显示比赛的权威性,特别邀请五星级酒店香格里拉餐饮部经理做嘉宾评委,整个活动紧张又好看;还有护理学院的病房服务和急救演练;工程学院汽修和车床技能比赛;美术学院服装设计和室内装潢设计大赛等更是吸引了众多的眼球。
另外,生活和艺术能力的比拼设计成一个展会,并进行现场评比和售卖,这完全变成了一个真实的展会,为了征集作品参加展示,同学们设计了最佳创意奖、最实用奖、最受欢迎奖、最佳展台奖等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获奖者有机会在全院师生面前阐述作品理念和设计思路,展品能在现场进行售卖,这极大地鼓舞了学生们的热情。组织者还要跟美院的学生去沟通,邀请他们根据作品来设计展台,并配合其进行展台搭建布置,媒体组对各类活动进行及时报道,并对嘉宾和获奖者进行现场采访、全面报道科技月信息和参赛者对活动的反馈,这次展会,把会展实务从前期准备、筹划、招展招商、宣传、评估、现场管理等实务操作来了一个大演练,对会展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以致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书本上无法例举的真实案例,学生们收益非浅。此外,还在实践中学到了如何沟通、如何合作、如何控制过程、如何分工协作责任到人等等,尽管展台设计还显简单、展商的推广介绍还显稚嫩,展示效果艺术性不强,但毕竟这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成果,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了学生的成长。因此,在这里我想说,在大环境、客观条件没有具备的时候,我们要创造条件,利用可利用的资源,这样的科技月活动和展会一样,每年一次,我们每一届会展专业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而且能在前人的基础总结经验教训,有所提高。
有了这样的尝试,我们还打算做得再大些,做跨院校的合作,这个难度更大,对学生的挑战更强,也更接近真实的展会,比如:每年的六月份学校都有毕业生,很多学生的学习用品、学习资料、生活用品如自行车、床上用品等不一定需要或不方面带回或无法处理,可以搞一个大展示、大拍卖,物尽其用,不浪费又方便了学弟学妹、帮助了贫困生,对捐助捐赠予以褒扬。一个学校做规模小、影响不大、效果不佳,每个大学城一般都有六七所大学,整个大学城都积极参与,影响面、展品数就更多,以后也形成惯例,每年一次在六月中下旬。从场地的租赁、校际沟通协调、人员的分工职能、宣传、招展等工作内容更多、规模更大,更锻炼工作能力。
会展是个实战性、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因此会展教育一定要加强他的实践,在此希望政府给予支持、政策给予扶持、让企业有积极性参与进来,让企业、学校、学生都能从中获益。另外我们不能坐等,要积极开发现有资源,努力根据会展的职业技能要求创造条件来锻炼。学校也要有扶持政策,例如:参与这样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在成绩上、在就业推荐上给予加分,对活动达到的规模、现场效果等给予奖励,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我们在会展实践中的一点探索。
参考文献:
[1]就业导航台.浅谈“会展人才”的就业市场.2009-12-13.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困惑;反思;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14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8.010
我们都是中职学校的教师,都知道我们在外既没有小学教师那般受学生尊重,也没有高中教师桃李满天下的满足。再加上我们的学生多数基础薄弱,上课时部分学生还在课堂上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睡觉、玩手机、看其他书籍等等。“老师你不知道我就是英盲你就别劝我学了。”学生经常这样对我说。不知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有时候给汽修班和机电班上课时甚至在前一天晚上就开始犯怵,有些不愿意走进教室。面对社会上对于职校的不了解,面对这些对你说他就是“英盲”的学生,我曾经满怀信心过,歇斯底里过,失望过,甚至想过要放弃:不就一堂课吗?我按计划完成我的课就行,爱听不听!“老师,我们也想学可就是听不懂啊!”听了这句话我又心里一沉,哎,学生他们还是想学的吧。他们似乎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各种原因又对学习英语失去了信心。总之,学生没兴趣学,教师很无奈地教。面对繁重的教学工作,面对一群这样的学生,我们时常有这样的困惑:
我们该上英语课吗?中职生学不学英语无所谓吗?英语对他们重要吗?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不愿学怎么办?到底怎样给他们上课?难度应该如何把握?教学中以什么为主?学生喜欢幽默、热闹的课堂,但我能每节课这样吗?
一、提高英语教学的一些对策
(一)不断强化认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现在,许多教师还有学生都有重技能、轻文化课的想法,认为只要学好一门技能就行了,文化课不学也行。自从我校不设英语专业以来,我突然觉得自己成了“副课老师”,以前带两个班,现在带一个级,学生也认为学习英语没什么用。带汽修班的英语时,学生问我:“老师,我以后又不给外国人修车,我平时也用不了几句英语,我会国语就行了,学英语有什么用呀?”当时我竟然无言以对。
但是仔细想想,英语和计算机一样已经成为了一种工具,这该是他们必会的呀,在他们就业时,没有任何工作实绩,作为中职生,要想抓住升学机会,顺利取得并完成大专乃至研究生的学习,都要经历不同层次的英语考试。
记得我的朋友跟我说过一件事:她有一位同学大学毕业于食品安全管理专业,后来在经销雀巢奶粉,一路辛苦后成为了市场总监,之后他的升职空间就不大了,因为在任职期间他常常感到没法应付那些英文的营销和策划书,他要找人翻译,还要保证新的营销策略不被泄露。他是大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那么我们的学生作为中职学生要想在职场中生存,就不能放弃英语学习。另外,许多中职生由于英语和其他文化知识能力的缺乏,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致使他们只能在底层工作,不容易升职。只有师生共同改变看法,才能增加教与学的动力。
(二)不断尝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让学生乐学。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常采用以下做法:
1.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丰富英语课堂。
在课堂中可以使用影片、动画片、歌曲或故事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学习情境。
例如,在讲基础模块三的第一单元《 He decided to have a big Christmas party 》时,我把教学内容整合后,给学生讲了西方的三个节日和中国的三个节日,事先让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节日的时间、背景、如何庆祝等,在说到感恩节时,当我提到“五月花号”时,他们都不知道,接着我给他们放映这个简单的卡通片时,他们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方面卡通片容易让学生感兴趣,另一方面卡通片中英语讲解较简单,他们不仅了解了感恩节的来历,还学到了不少的英语表达。
2.利用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利用头脑风暴法需要根据学生写的东西临时分组或整理。当然了,对于学生座位我们也要改变以往的方式,为了有利于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几人一组,要把学生看成是 individual learners,而不是那种听话的服从者,从而建立平等的、商讨式的学习关系。
至于项目教学法,我在上课时是这样用的,以基础模块2为例,我把刚才提到的第四单元和第七单元《So much before we travel》相结合,首先以新西兰的旅游宣传片导入新课,这种视频导入方式形象、直观,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第一周先让学生写出自己想去的地方,然后根据他们去的地方进行分组,第二周让他们计划一个旅游项目,学生可以是游客,可以是导游,但要求学生必须制定合理计划,如旅游前做什么准备,让游客做什么准备,计划去哪里的哪些地方,怎么去,乘车路线是什么,这样做的优势,怎样省钱等,要求必须用简单的英语表达,可以参考各种资料但必须小组分工合作。在第三周做出项目总结汇报,然后小组互评,最后教师进行评价,这样学生既有成就感,学会了自主计划,学会了很多英语表达,而且在分工合作过程中学会了相互督促,互相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小组内合作学生也不会过于紧张。
(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钻研课本,化难为易,创建魅力课堂
1.适当增删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整合有效教学资料。为了满足各种学习风格和需求,课本上面的量要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必须用上,也不是必须在课堂上面用上。因此,教材的任务就是为教师提供资料供教师选择,提供尽可能多的方法供教师参考,而这肯定会增加教材的内容。教师需要进行合理的“量”和“形式” 的选择,以此来组装自己的材料。
2.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教学。面对我们中职学校这样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有较大差异的学生,我们该怎样教呢?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我们学校的教师在使用,我也跟着学了不少,不断尝试着应用。
首先,学生分层。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班级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有些班级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组,有些班级根据学生的英语成绩分组,有些班级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兴趣分组,把内向的和外向的学生分组,把喜欢学英语的和不喜欢的放在一起。分成A,B ,C,D 四层。
其次,目标分层。根据学生分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如能用、能说、能读、能参与等目标。
第三,作业分层。我把作业分为两类,必做的和选做的,能力运用的和基础知识的,学生根据分组自己完成。最后,评价分层。我使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形成性与终结性并重的多种形式的教学评价方式,以弥补纸笔测试的不足。我常把课堂参与度,活动准备情况,作业和成绩相结合,给学生一个综合评价,这样也可以更客观公正地给学生一个评价。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至少可以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不再害怕学习英语,学会组内合作,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3.不断给自身充电,创设愉悦课堂。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了解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师应尽量做到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多练,并结合课外穿插些有趣的背景知识或故事等,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我认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简单最重要,如何化难为易对教师也是一种考验,需要教师细心研究教材。另外教师也要改变一直站在讲台讲课的方式,走到学生中间用自己的教学魅力去影响学生。我也会通过多听课来学习那些幽默的教师的眼神、举手投足、语言的幽默,学习他们如何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兴趣,让自己的英语课堂更具魅力。
以上的对策与方法还很不成熟,但我会不断地大胆尝试,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困境中提升自己,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改变学习策略,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这样才能探索出中职英语教学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黄建.职业中等学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英语辅导,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