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艺毕业总结

环艺毕业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环艺毕业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环艺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综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087-03

环境艺术设计(简称环艺)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城市街景、广场设计、建筑装饰、园林景观、公共设施、室内设计、装饰装修等内容,是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从宏观到微观的整合设计。在高职教育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涵盖面广、跨学科、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这就导致其专业技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组织实施了“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建设规划”工程,教育部文件明确提出应“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高职教育要立足于自己的办学层次,就必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主要目标,按照职业岗位对实践能力的具体需求确定自己的培养途径,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从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笔者拟通过研究环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并通过系列实验性方法的实施,探讨旨在培养以学生的心理、知识、素质、技能为基础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环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各院校都努力优化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由于缺乏对职业能力的整体认识,忽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令教学改革停滞不前,成效不大。一是课程设置结构的职教特点不突出,忽视学生全面素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结构以学科为中心,更多地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一些非智力的、非技术性的因素,导致培养目标的偏差。二是课程教学内容未能及时更新,未能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衔接,基础课内容普遍存在模式化的倾向。三是对职业能力的认识不全面,以致教学模式单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四是过于强调计算机软件应用,忽视设计创新能力,未能达到高职教学要求的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为主,强调实用性、应用性的教学目标。五是学生对职业岗位不了解,对综合职业能力认识不足,对就业目标不明确,就业难度大、对口就业率低。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职业岗位分析,对实施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环艺专业的职业能力构成

高职生的职业能力是指从事现代职业的能力,是心理、知识、素质、技能等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在综合表现。高职生的职业能力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基本能力是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通用的能力;专业能力是指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这是作为一名岗位技术人员所必备的能力;关键能力也称核心能力,是指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能力,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高职培养目标的知识结构是形成职业能力结构的基础,也是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既不同于一般文、理、工教育,又有别于音乐、戏剧、电影等纯艺术性的特殊教育。它应该使学生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结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创意能力、工艺表现能力、实际技术操作能力。其中的核心是创意能力和实际技术操作能力,同时也应使学生具备如图1所示的综合职业能力。

环艺专业的职业岗位分析

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根本性要求就是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高层次的技术结构必然要求高层次的复合人才结构与之相适应,这就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必须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原则,以职业岗位任务为依据,以发展个人能力为目标。环艺专业教学应以满足环艺装饰设计企业的需求为原则;以环艺设计工程的实施过程为导向。每一个岗位都有其不同的岗位特性,从而也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不同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为此,应对环艺设计公司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环艺设计公司的主要职业岗位是根据工作任务进行明确分工的,主要技术岗位设置有:CAD绘图员、施工图设计师、助理设计师、方案设计师、项目经理、施工员。以一个家居环艺设计工作任务为例,其工作基本流程是:量房——提出初步设计方案——提出初步预算方案——与客户交流方案——合理配置材料——修改设计方案——提出全套图纸——修改图纸——修改预算——陪客户采集主要材料——确定设计方案和预算——提出方案效果图——协助签订合同——开工交底——施工中局部设计变更——项目跟踪——协助阶段验收——竣工验收。根据此工作任务流程,可总结出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社会能力包括交流能力(与客户沟通、与上下级交流)、社会活动能力(承接业务)、组织管理能力(工程实施管理);方法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知识更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工程实施);专业能力包括从业基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责任感、诚信度、计算机操作能力、基本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上岗基础能力(设计、绘图能力)。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应该参考工程实施程序和所需的各种能力以指导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对我校学生和毕业生的调查结果,大部分在校学生对职业岗位并不了解,由于对综合职业能力认识不足,对就业目标不明确,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对口就业率低。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第一,错误地认为知识技能就是职业能力。在调查中,有52%的在校学生认为在校学习期间计算机能力的提高对将来的工作是最有帮助的;而85%已经就业的学生则认为专业实践能力才是对工作最有帮助的。第二,未认识到个人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就业。超过70%的已就业的毕业生认为专业技能、心理素质、思想品德对就业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沟通能力;而在校学生最容易忽视个人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的提高。第三,高估文凭的力量,认为学历等于就业。已就业毕业生认为专业技能比学历更为重要,应使在校学生认识到专业技能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学历并非等于就业;在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职业岗位,了解工作任务流程,为自己的就业准确定位,树立奋斗目标,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

(一)完善课程内容与设置

所有的课程内容都应该体现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在环艺专业里,专业基础课往往最容易忽视与职业能力的联系。例如,《建筑速写》课属于环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以往一贯的做法是以技法训练为课程目标,主要解决建筑速写的透视知识与表现方法,以校园内外建筑实景写生为训练内容。这样的课程内容虽然能提高学生的绘画技法,但却未能明确体现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关系。因此,我们针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

第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认识和人文素质。在课程中增设建筑欣赏,指导学生寻找古今中外的建筑图片资料,对建筑的审美特征进行归类分析,并通过在课堂上进行个人陈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按照知识、能力训练的递进性和渐进性,加强课程实践练习。除了基本的技法临摹训练外,还增加阶段性外出写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性,以及适应环境、承受挫折和风险的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加默写训练。速写实际上是写生与默写相结合的过程。记忆力的提高直接决定默写能力的提高。默写能力的加强必然会促进想象力的提高,能够一直把情绪和注意力放在第一位,结构及笔法的施展紧紧围绕瞬间激发的情感设置,在默写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性、想象力、思维能力、进取心和毅力都能得到锻炼。另外,在课程设置上对技能训练课的安排做出调整,使其具有延续性。例如,《建筑速写》与《手绘效果图》、《设计表现图》课程的安排具有连续性,能够按照学生知识掌握的递进规律,为后期的专业设计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从写生能力发展到表现能力再到设计创新能力,最终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课程设置得到了优化,更为重要的是课程与课程的支撑性、承继性得到了体现,明确了课程与岗位能力培养的关系,教学的目的性与专业培养目标贴得更紧。

(二)建立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

建立仿真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 工作过程导向技能培养模式需要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至少是在模拟或者近似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技能学习、训练和考核。由于本专业工种的性质以及各种客观条件因素的限制,到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往往难以实现,而建立一个仿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则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仿真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主要以环艺设计工作室的形式存在。设计项目与专业课程结合,把实际项目引入课程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工程的实际操作了解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如工地现场勘查、施工工艺的可操作性、材料的运用等。建立仿真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衔接点,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榜样、发展学生的工程创新精神和综合工程实践能力方面,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实训教学方式。

在课程中进行实际项目导入 实际项目导入是仿真实工作环境在教学设计上的延伸,可以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能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正确地认识自己。以《设计程序》课程为例,以实际项目导入作为课程模式改革的试点,在课程中导入一个设计项目,整个过程模拟一个环艺设计工作任务,按照实际工作流程进行,要求设计公司进行教学跟踪,对学生的设计方案提出建议,使学生有机会贴近设计第一线,熟悉设计公司的运作方式。学生必须依据现实的具体环境开展设计,而设计公司的参与增加了训练过程的实效性,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只有在现场环境中才能学到的行业规范、意识经验和应变方法。《设计程序》是一门专业理论课程,如果按照以往的课程模式,通常是教师先讲理论知识,然后安排作业练习进行知识巩固,这种模式要求学生具有高素质、较好的自律性、学习目的性很强,以便学生在教师讲述理论内容时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程内容,并且把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较好地体现在课程学习中。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始终把知识和技能放在第一位,更多地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但却容易忽视一些非智力的、非技术性的因素,诸如价值观念、道德水准、意志品格、心理情感等,而这些却恰好是职业能力的组成部分。

为了实现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我们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进行课时安排的调整。在课时安排上由周课时制改为集中课时制。集中课时就是把原来的每周两课时的课程跨度20周改为每周10课时,集中在4周内上完。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设计思维的连贯发展。

2.在课程内容上以模块的形式进行,具体分为知识模块、技术模块、能力模块,三位一体,既明确目标,又互相渗透。以一个“改造项目”为题,参考环艺设计公司工作流程和设计要求,要求知识模块达到熟悉环艺设计项目的工作程序,如设计项目的背景实地调查、设计对象的分析、设计方案的形成、设计方案的具体表现等;要求技术模块达到掌握表达设计项目所需的手绘表现技术、计算机绘图技术等;要求能力模块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等。

3.采用案例研讨教学,结合实际项目导入,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案例研讨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利用案例创设情境,将理论知识通过案例研讨渗透在练习当中,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设计项目的现场进行调研和分析,通过深入设计现场进行勘察,发掘和捕捉其中的有效信息,如现场环境状况、使用者特点、使用功能要求等等,并使之成为寻找设计切入点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依据。再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运用案例研讨结合实际项目导入教学,要注意围绕教学主题,选择贴近职业岗位的材料,强调训练课题的真实性,做到知识性与创新性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这种方法处于虚拟和现实之间,在克服各种制约条件的同时,学生还有较大的空间进行主观表现,这一点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例如,设计项目的对象分析、同类设计项目的设计方案分析等,可让学生置身于项目情境中,开展小组研讨,拓展思维,鼓励他们根据对象的需求、设计原则、美学原理、人体工学等知识去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培养学生对设计现场的观察力、分析力、敏感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团队与个人结合的形式进行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特长和兴趣及要求诸因素,对学生进行设计分组辅导教学,每组3~5人自由组合,要求每个组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完成项目方案设计。同时强调团队协作,充分锻炼学生在职业岗位上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5.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展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工作能力,不断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展示的方式包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自己的风格。第一种方式为调查报告的讲述。先集中授课,对将要考察的对象进行背景和要点分析,让学生在出发前对考察目的、对象和要点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对于考察任务的内容和资料整理以及最后的完成形式都要有严格要求。根据调研情况整理成报告进行集中讲述,可使学生的资料收集与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第二种方式为设计方案的陈列展示。设计方案经过具体表达后,以陈列展示的方式展出,体现学生将知识、技能转化为实践操作的能力。采用案例研讨教学结合实际项目导入,能加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让各种层次的学生建构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际项目导入,加强专业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从而强化专业实操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在本次课题研究中,笔者了解到环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职业岗位进行了分析,试图通过对课程内容和课程模式的实验性方法改革,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既学到专业知识,又提高各方面的素质,职业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张军利.高级技工教育课程模式设计应以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为核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10).

[2]孙文学.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5(4).

[3]邓晓霞,徐江,刘更.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环艺专业学生技能培养方式探索[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

[4]吴迪.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5(10).

[5]邓良才.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岗位能力培养探析[J].艺术教育,2008(6).

[6]佘俭敏,刘唐兴.项目驱动+阶段教学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9(1).

[7]张立新.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J].北方经贸,2010(8).

[8]曾鸿英.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9]戴颖达.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24).

[10]赵乐飞.论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7(4).

环艺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环艺设计;思考;收获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7-0034-01

中国环艺设计学年奖是关于国内设计类高等院校毕业生设计作品的一项大型赛事。自2003年始已连续举办了七年。通过论坛的方式不断加强设计及设计教育的交流和探讨。对不同学科背景下环艺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通过不断的交流使广大师生了解到了国际前沿的设计思想及好的管理方法和实践经验。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在当今多元的环境下什么样的设计作品才是经得起时代、文化和岁月考验而经久不衰的?是对社会和人民大众负责的?带着这些问题聆听了讲座并希求些许答案。首先讲授的是Marc先生,他认为一项成熟的设计就是用最直接的方法、最简洁的形式来解决最基本的问题。同时还坚信每一个项目都应该拥有其独特的景观。因此,在他所做的国内的项目中总体的指导原则就是结合基地的环境、建筑的设计和业主的愿景为基础,进行富有创意的景观设计。同时以其在上海某区的景观规划为例子进行了详细讲解。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基地的调查,在环境中获得创意的灵感并得到一个大的概念。当Marc在对其所要规划的区域进行调查时发现,整个区域是由日本某设计所设计的一座建筑为主体的,并在夜景时观察到整个大楼的主立面是由许多闪烁的窗所组成并在不断的变化。正如电脑的显示屏所闪烁的字母一样给了他很棒的一个灵感。继而联想到其将要规划的大楼周边的景观。是什么让如“电脑屏幕”的大楼不断正常运作的呢?是由电脑内部的母板和一个个的元件的作用。于是,他利用电脑内部的电路板线路的特点来规划整个区域的道路设计;采用座椅等其他景观设施来规划电路板上的一个个小节点。从而使整个的建筑和景观融合在了一个和谐、统一而又具有鲜明特色的环境当中。

同时,Marc还介绍了他们在向甲方介绍整个的设计思路和模型时所采用的方法。利用电脑游戏中不同个性的人物来代表不同的使用人群从而使整个的方案介绍又和前面“电脑母板”的创作大概念联系在了一起。实现了项目从创意到方案和最后汇报的一体化,给人一种非常统一的感觉,也理所当然的获得了成功,得到了甲方的认可。联想到现在许多设计人员在设计项目时不能很好的确定一个和环境相和谐的大概念,在方案的报告上缺乏创新及怎样让甲方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报告方法。Marc先生介绍的这个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是非常值得学习借鉴的。

就个人认为这种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虽然创意很好,但很容易流于表面与文化的结合相对弱一些。让人得不到深入的精神放松和思考,在简洁、大气当中体会文化的深度和内涵。相对于Marc先生的设计理念,我更加欣赏加拿大奥雅景观规划设计所的创始人李宗章先生的设计理念,即回归自然、设计自然,通过公园来组织和规划城市,利用人群的需要、原有的地貌环境设计充满野趣的、自然的生态环境。将生态和人文关怀、美学创新进行到底的设计。其介绍的个案“绿飘带”为主题的小区规划设计方案即利用各种动植物的结合形成良好的生物链系统,成功的营造生态、自然的气息。是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不断追寻和努力实现的。

最后,陈铮女士介绍了非常重要的一个论题即《过程与思考》。也就是怎样让业主接受你的方案。在这里非常关键的环节就是设计当中管理人员的作用。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是设计公司和业主之间的桥梁,能很好的沟通两者之间的需求并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加快方案的实施和完成。那么,一个好的管理者是怎样做的呢?首先要分析和了解业主的要求和任务书。在与业主进行沟通时确定其最想要的目标是什么。最后由业主来确定3~5个最想要达到的效果。找到大的方向以后,确定主要建筑的位置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服务人群、交通的影响等等内容,并据此调查结果多出几个方案供业主选择。同时放眼未来考虑到该地块设计完成后对周边的影响及十几年以后的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积极的引导作用。

环艺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1、行业职业道德

熟悉建筑装饰公司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职业责任和职业态度,并能有效传播给学生。

具体地说:装饰行业是一门服务性行业,当我们承接园林景观或室内外工程的设计施工时,考虑盈利应在法定利润之内,而不是漫天要价;把每一个项目做成样板工程,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节省成本。发现问题时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隐瞒和推脱;对于甲方提出的合理要求及建议尽量满足。按规范的行业要求施工,严谨、细致、不偷工减料。让学生在跟进的施工项目过程中掌握该专业技能,改变过去那种“黑板上开机器、课堂上造房子”的现象。

2、经济素养

“双师型”教师应有市场观、质量观、效益观、就业观等经济观念,熟悉装饰行业的竞争规律,掌握装饰行业的经营管理方式、策略。应让学生有办公司、当老板的意识,了解维持公司正常运转一个月开支多少,怎样节省成本:要想在众多的装饰公司中拿下一个项目,应怎样以市场的观点、规则与甲方斡旋;同时怎样通过优质的工程质量去赢得一片市场。什么样的毕业生最受装饰市场欢迎。

3、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

具备与学生、家长、装饰行业及相关企业进行交往的能力,把学生安排到装饰企业实践,让家长知道放心,安排他们有序地与客户进行接单沟通,学会谈判桌上的技巧。

4、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善于发现建筑装饰行业的新锐现象,收集新的相关信息,进行新的教学创新。如设计新观念、施工新工艺装饰新材料等。又如装饰企业目前对设计人员的创意手绘要求高于3D软件的熟练操作,教学课程的设置就应作出调整以适应市场发展。

对照上面4点“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内涵,笔者纵观周围一部分熟悉的职业院校,发现与人们的期望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我想不外乎如下两大问题:

一、建设存在问题

①对“双师型”教师概念认识模糊。部分人认为双证“教师证+技师证”或双职“讲师+工程师”或两种叠加“双师+双证”就是“双师型”教师全部。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教师的培训为考证而考证,出现“教师进修为提高学历而不是提高专业技能”,甚至考取与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证书。他们不是去努力学习相关专业、行业领域的实际工作背景、经验以提升专业水平。

②a 专业教师来源比较单一:笔者去年曾对长沙某职院艺术设计系做了一次调查,发现来自企业的占4.5%,其它单位调入的占11.5%,其余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要知道在短时间内改变工程的动手能力是不太现实。

b 青年骨干教师虽占比例大(占6.5%,有的占9,4%),但他们缺乏专业实践和专业技能。

c 学科带头人年龄偏大,高学历的专职教师较少。

③产教结合比较薄弱

大多数企业不愿接受教师定岗实践,校企合作的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④人事制度、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学校没有人事权,对于热门专业的人才引进困难;对于技能性的人才聘任制度没有完善;“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晋级、住房分配、科研经费方面没有得到政策的倾斜。

二、认识问题

高职教育必须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结构,但有些职校对此认识不够。“双师型”教师在职教中的重要作用如下:

①他们是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的实施者;他们能洞察、预测建设行业发展变化和人才供求信息,对高职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技能、教学内容较熟悉。

②他们对“双证制”的实施起到推进作用,他们以自己的理论与技能优势在高职学生获取证书(设计师证、造价师、监理师等)时承担培训指导学生的任务。

③立足地方经济,搭起学校招生与就业的桥梁。因为深入工程实践,因此了解行业人才需求:反过来社会及行业通过他们了解毕业生的情况,所以他们是学生就业的纽带,高质量生源的连接点。

环艺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考察法;德国;职业教育;毕业设计

1背景资料

2012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笔者参加了由珠海市教育局主办,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协办的“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师资培训班。本次培训班共有3名资深德国专家授课,其中舒尔茨教授主要讲授微观教学法和引导文教学法;史侯德先生讲授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劳伦斯先生讲授考察法和媒体辅助教学法。

笔者所在的班级第一位教师是劳伦斯先生,他讲授的考察法使笔者受益良多,对笔者正在同步进行教学的环艺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有直接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现将笔者本人的学习经验以及应用的成果总结如下,期待与同行进行交流。

2考察法的定义及内容

考察法是指在实践中对事实、经验及行为方式等进行有计划地现场考察的方法。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织,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的。考察法在执行过程中一般分六个步骤:准备――计划――实施――评估――展示――反馈。

在准备阶段,教师应首先注意如何用考察法来实现本专业教学目标;其次是确定考察地点与主题;第三是与考察地负责人确定考察时间、安全问题、活动安排等。第四是考虑如何到达考察地点、往返要多长时间、必要的设备和工具等问题;第五是要明确哪些知识必须在考察临行前教给学生;第六是注意考勤信息。

学生方面,在准备阶段要落实考察中需要弄明白教学内容、激发考察兴趣;其次是思考考察对象、内容及预期结果;第三是与考察地负责人确定考察时间、安全问题、活动安排等。这个阶段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教师只提供引导和建议;第四是准备考察时的提问技巧、采访技巧、书写技巧、结构化技巧。

在制定考察计划时应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是全班共同讨论并确立考察任务,学生制定考察任务及标准,教师应确保考察目标与培训目标一致;第二是构建不同任务的工作组,也可以安排多个工作组相同的考察任务,通常3至5人为一个工作组。第三是获得考察地点的第一手资料,从企业官方网站或企业宣传册或询问相关人员。

在实施考察计划时,要确定考察组内各成员的工作任务,如询问、记录、观察、评估、测量、拍照等。工作组准备必要的考察材料,如采访清单、调查问卷、考察记录等。其次是确定由谁来购置考察中所需要的辅助技术设备(相机、摄像机、麦克风)。在计划阶段结束时,各小组须在班内展示考察方案,并在讨论中对原方案进行优化。

最后就是考察反馈,包括评估、展示和反馈三个步骤。评估可以由教师做出标准,如按百分制打分,或者给予一段比较中肯的评语,也可以由各小组之间互相评估。展示方面,可以采用作品展、成果汇报展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制作ppt.或者视频等方式给予展示。反馈阶段主要是针对本次考察的结果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以方便教师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下次教学中吸取经验教训。

3考察法在高职环艺专业《毕业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考察法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是非常适合使用的,如在环境艺术设计的《餐饮空间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展示设计》、《毕业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都适合使用考察法。

笔者在培训期间恰好正在上2010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该课程安排了2个选题:一是中山菌香园的主题餐厅设计,二是珠海金湾区三灶镇富都小区景观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并结合本次培训的学习心得,笔者安排学生首先进行设计选题的确定,然后再根据选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调研(考察),并要求一周内以ppt.的形式提交考察报告。

学生大多数选择主题餐厅设计课题,从最后提交的ppt.情况来看,各小组均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目标,也能够较好地理解并应用“考察法”。其中有一个小组所做的调研报告ppt.内容详实,也比较完整,成为本次毕业设计的典型案例,现摘录如下:

该小组以“咖啡时间”西餐厅及康师傅私房牛肉面馆两个典型的主题餐厅为考察对象,从餐厅的设计定位及立意、空间布局、风格形式,以及在色彩、材质、灯光等方面的设计进行分析,进而从流线组织、功能分布、室内装饰(包括设计定位、空间组织、风格形式、色彩、材质、灯光、陈设)等方面比较两个主题餐厅室内设计的优劣,最后对本组毕业设计方案的初步构想。

首先,他们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咖啡时间”西餐厅的设计定位是以“咖啡文化”为主要设计理念。整个空间以怀旧色彩为基调,通过木质的餐桌,藤编的座椅,木质的隔断窗格等等,这些装饰元素来营造“咖啡文化”的主题。整个餐厅给人一种悠闲舒适的感觉。其次,餐厅的空间布局多以半封闭的形式进行分布,通过屏风隔断对空间进行分割。整体呈现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色彩方面,整个空间在色彩上运用了大量的黑白色的对比,空间以重色为主调;材质方面,运用上用了大量的木材和藤编等自然生态的材质;灯光运用了柔和的暖光,整个空间灯光以暖色调为主,使得空间显得温馨惬意。最后,通过绘制简单的功能泡泡图,分析了该餐厅的交通流线组织和功能组织。

第二个考察对象为康师傅牛肉面馆,因为康师傅私房牛肉面馆的主要菜色以中国传统的“面食”为主要菜系,因此在设计上应用了一些“中国元素”。 餐厅的整体设计以中式餐厅的形式进行设计。空间布局以中轴对称的形式进行分布,通过屏风隔断对空间进行分割。整体呈现中式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色彩方面,运用了红黑色的对比,空间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木制“花”形图案的设计元素是整个餐厅设计的亮点,它贯穿着整个餐厅的主体空间;灯光方面运用了柔和的暖光,整个空间灯光以暖色调为主。

通过以上两次考察并对比分析后,该小组决定综合两个考察对象的优点,立足本土文化,创作简约、温馨的主题餐厅设计方案。他们的毕业设计选题最终确定为“潮州菜馆”主题餐厅设计,并拟将潮州方言、潮剧、潮州工艺、潮汕民居建筑、潮州木雕、潮绣、潮州大锣鼓等潮州文化融入设计方案。

“考察法”帮助该小组迅速、顺利地确定了毕业设计的选题及设计方向,可见,考察法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中具有非常切合实际的用途。

4结语

考察法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之一,其由来已久,在以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也已有使用,只不过以往称为设计调研,而且其内容比不上德国专家讲授的考察法这么具体,在执行过程中也缺乏贯彻的力度,有时甚至只是象征性地提交一份调研报告而已。此次劳伦斯先生所讲授的考察法给笔者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整个“考察法”从概念到执行过程都相当完备,理论详实而具体。劳伦斯先生在介绍主要理论内容时不厌其烦,哪怕是看似人皆共知的常识内容也逐一详细讲解,展示了德国专家特有的严谨、细致的工作精神。

二是对实践过程的严格掌控。在理论讲授结束之后,劳伦斯先生便提供了六个选题让各小组成员选择,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察法”的实践训练。这些实践过程都有规定的时间限定,并在他的课件中以读秒的方式计时,时间一到便要求提交(当然这也与德国专家来校讲学的行程时间有关)。比如小组讨论确定选题和小组成员分工,给定的时间是三十分钟,时间一到便提交确认。这种方法虽然给各小组成员造成一定的紧迫感,而且由于没有过多的时间考虑,后期制作上也难免仓促,但却有效地避免推托、重复劳动和做无用功,反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这点恰是以往我们在教学中的弱点――学生经常拖延时间,影响设计进程。比如这次笔者布置给学生的调研任务,完成时间是一周,而劳伦斯先生给定的时间只是一个下午。最后的成果证明,这一个下午和一周时间做出来的东西其实差不多,虽然一个下午做出的报告内容难免粗糙,但由于不假思索,执行力度强,反而容易迸发思维的火花。

第三是考核讲评,劳伦斯先生让各小组学员之间互相提问题并评分,充分调动了学员的课堂积极性,并且在互相讲评中产生新的收获,这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四,劳伦斯先生在上课过程中不仅展示了德国人严谨、严肃的一面,也展示了他风趣幽默的一面,比如对迟到的学员处罚唱歌,或是黄牌警告。在他讲课过程中会忽然对不专心听讲的学员提问,这些提问的问题相当简单,有时只是让人猜猜他的课件中下一个笑脸图案是什么颜色的,对于答对者给予一块巧克力等小奖赏,答错者也没什么处罚。只不过即便没有惩罚,也足以有效的制止学员不专心听讲的行为,并且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氛围,使课堂变得不那么枯燥。这些方法看似无关紧要,其实都值得我们中国教师学习。

短短一周的学习时间虽然很快过去了,但德国专家的治学精神和教学态度却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所讲授的教学方法,笔者也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逐一实践,这或许会给我校乃至全省的职业教育带来全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 马树超.中国高等职业教育 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杨岩,杨一丁.毕业设计的设计[C].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

[3] 中德师资培训项目.专业教学法[M].中德师资培训项目办公室编.

环艺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跨界设计;室内设计;教学研究

随着如万达及银泰城等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增多,导致餐饮空间激增,竞争也是十分激烈。过去餐饮空间拼的是菜品与服务,如今餐饮空间的品牌推广与环境设计也成为了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这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好契机,但同时也给这些年轻设计师们带来了压力。这就要求室内设计专业要充分利用设计类不同专业资源的创造方式,建立“跨界式”的教学模式,以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增加设计体验,拓展设计思维。

一、将“跨界设计”思维引入课堂教学是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新的消费模式把我们推进了一个“大设计”的时代,这就要求优秀的设计师们不只会做造型,会画图纸,还要学会如何将其设计推向市场,适应市场甚至去影响市场。随着餐饮模式的改变,学生作为一名未来的设计师,工作内容不再局限于只是对餐厅的地面、天花以及立面进行装饰与设计,还要求他们对相关的设计内容和行业进行跨界与整合。所以在室内设计课程中不断训练学生跨界设计的思维模式,能够自如的运用交叉学科的内容,包括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环艺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虽然学科被细化分类,但所有的设计之间都是相通的。比如对企业进行品牌的定位与策划,VI识别系统的设计,空间设计以及后期品牌的推广,最后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一套完整的、结构合理的设计方案。这是未来商业空间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设计教育必须遵循的发展方向。

二、“跨界设计”教学模式加强了产学研结合的紧密度,提高了教学的活力和开放度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科的内容需与人们的不断提高和更新的生活模式紧密结合。商业空间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重要课程内容,餐饮空间设计又是商业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课堂内容必须与社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优化。我们国家一直提倡培养的是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本次课题的研究内容是教师进行地方服务的实际项目,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研究与互动。

三、师资跨界使学生的交互思维获得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跨界设计”中的学科交互非常频繁,能及时为他们提供正确和专业的理论指导是尤为重要的。在每阶段的教学任务总结课程中,可邀请相关专业教师为学生进行指导、点评和互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多维度的理论基础。

本次教学研究是以实战进课堂,以“跨界设计”思维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让学生了解到作为应用学科的学生要积极去了解新消费模式下空间设计的新动态,在实战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使他们将来成为优秀的设计人才打下夯实的基础。

四、主要研究内容及进度安排

(一) 研究内容

1.“跨界”教学项目。

“跨界设计”思维模式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的首要环节是“跨界”项目的设定,这是“跨界”教学项目实施的重要载体。教师将服务地方的实际项目“宴渔花样料理餐饮连锁店设计”引入课堂,该连锁企业要求我们提供一套从前期策划到平面设计,从空间设计到后期运营的一套完整设计方案。以往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还是大部分遵循室内设计行业流程中最基本的纲要来进行的,每个室内设计教学模块都有一个专项概念,并伴随着这个专项而展开课程内容,每门课程结束后,学生上交的成果往往是为了设计而设计,作品缺乏创意,并且与实际的市场需求脱节。所以此跨界项目的设定,就需要有创新的元素和多元的实现方式,为“跨界设计”提供了基础,符合了课程教学的要求。

2.“跨界”教学设计。

“跨界”项目确立后,学校和企业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课程的关系,兼顾企业的要求与学院课程教学的特点,制定出一套科学、操作性较强的教学设计模式并展开,注重培养学生在项目制作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和各学科知识整合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段,利用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内容,丰富项目设计和创作,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设计作品。

此次课程教学将分成三个阶段:

(1)调研阶段

为学生提供专门的调研课时,让学生能够借助课堂以外的资源:如借用互联网的力量进行线上线下的调查,或者去实际项目地点进行问卷调查和业态分析。从而进行方案的前期策划准备工作。

(2)创作阶段

在创作的每一个阶段的关键点进行记录,对学生的创作阶段成果进行验收与点评,并邀请跨学科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

(3)汇报阶段

由于课程内容引进了实际项目,并重点强调跨专业的协同与合作,教师的授课形式也是具备一定开放性的。除了延续多专业教师合作授课以外,可将课堂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乙方,与甲方进行现场汇报与答疑,以这种方式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思辨能力。

3.“跨界”教学团队。

“跨界”的项目必然要求“跨界”的团队进行支撑。在“跨界”课程教学改革中,“跨界”的教学团队分为两个团队。一是行业企业人员与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跨界”教学团队;二是学院内部不同专业教师的“跨界”F队。

4.评价考核。

课程评价的考核方式,直接决定了课程的开展和学生学习的效果,我们将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第一对课程学习过程进行考核。第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 第三对设计团队进行整体考核。

(二)进 度 安 排

主要研究时间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1-7周

实践班级 2013级环境艺术设计1、2、3班

人 数 90人

分组情况 5人一组,共18组(此次设计任务是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作为主创人员,与小组成员讨论后,根据组员个人对以上具体研究内容的擅长及掌握情况,分配给组员具体的工作内容。)

实践课程名称 空间设计3

实 践 项 目 奉化银泰城宴渔花样料理餐饮连锁店设计

时 间 安 排 第1周 向学生介绍实际项目的概况,要求学生对奉化银泰城餐饮业态分布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问卷调查。 第2、3周要求学生对宴渔花样料理餐饮连锁店进行品牌定位、企业文化的策划,在大班授课课时中,由平面设计老师讲授如何制作一整套 V I设计(具体包括LOGO、导向系统、菜单、海报、会员卡等事物用品类设计),为“跨界设计”提供坚实的专业指导。第4、5周对此餐饮空间进行平面布局规划及立面天花的设计并制作整 套CAD图纸及效果图。在此制作过程中,学生在大班授课课时进行时,将进行阶段成果汇报,由企业人员及环艺设计教师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 第7周将前面6周制作的所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组为单位制作成PPT并进行汇报。参与评分的教师团队及企业人员对整个设计过程及结果进行 打分。

通过以上“跨界设计”思维模式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中通过综合考评取得最好名次的设计作品也已经被甲方进行采用并进行施工与运用。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将此课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跨界设计所带来的创新思路将作为一种设计方法和设计策略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l]张瑞.跨界设计教育_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教育方式[J].设计艺术.2010.1 .

环艺毕业总结范文第6篇

1 该省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现状分析

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河北省城市建设创造了巨大的商机,建筑业及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装饰工程行业的发展。但设计行业的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例如:现有的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整体偏低;管理和技术人员大都是从其他岗位转岗而来;施工工作大都由农民工担任,未经过任何专业培训等等。与此同时,环境艺术设计相关企业规模偏小,信誉保障和抗风险能力较弱。更为重要的是专业人才的紧急短缺阻碍了行业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随着行业需求的发展,该省的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内职业分工开始细化和专业化,高档次、个性化的环境设计需求会日益旺盛,配套服务的标准也会不断提高。程式化的设计逐渐被高档次、个性化的环境设计所取代。这就对现在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室内外装饰装修行业的发展现状,培养大量专业型实用人才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2 行业市场需求下的环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现行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主要是传统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公共课程、设计基础课程、专业设计三大块。课程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学科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社会需要全面的设计人才,传统的割裂式的课程建设不能够形成全面系统的教学体系,更难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为使研究更具有实效性,笔者对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该学院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积极开展 “工作室化教学”改革,将行业中真实的优质项目引入教学,并以此为主线打造全新的教学体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精神,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由此可见,社会需求是办好专业的必要条件和直接动力。结合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特点与需求,反观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教学体系,发现问题,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就应该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设计实践能力,面向职业岗位的实用性、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设定。

3 注重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的培养

3.1 尽早明确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就业领域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涵盖面大,实用性强的专业。其中包含了很多不同的方向,每个方向又面临着更为专业化的就业去向和职业岗位。比如:规划设计方向、景观设计方向、室内设计方向等等。要充分了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广博性,同时也要术业有专攻,在广博的基础上对某个方向的培养更加专业化、细致化。

3.2 加强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

岗位技能是学生进入岗位的敲门砖,职业精神是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基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并不能直接进入公司的设计层面进行工作,更多的人是在从事与设计相关的一些辅助类工作。比如:业务员、绘图员、施工销售员,施工协调员等。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教育应尽快走向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增加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真正为职业岗位培养相应的职业人才。

3.3 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实用型极强的学科,需要的是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与之对应的职业能力包括方案设计、图纸绘制、施工监管等等都需要实际动手操作。用人单位在招聘考核环节中也主要是以实际操作的考核为主,因此,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作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又一关键因素。

设计思路与方案的呈现需要设计方式的表达。对于设计师来说,设计的表现形式就是设计师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例如:各类图纸、模型、草图等等,都需要专业的制作技能。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对于绘图能力与模型制作能力的培养要求要高于其他设计专业。学生的规范化基本制图技能需要进行集中的强化训练。其中既包括手绘图纸的技能,对应到透视及建筑识图制图等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包括电脑制图能力的训练。

为了达到上述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设计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形成不是绝对而是相对稳定的、动态的教学系统。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实操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进入企业工作的敲门砖,也是企业对学生的首要技能要求。因此,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4.1 将工作室制引入教学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工作室模式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只从事单纯的教学活动,而是有计划的组织创造性的设计活动。教师充当着管理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完成某项任务有针对性的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及运用技法,同时对掌握的专业重新建构,换一种新的角度去学习与思考。

工作室制的教学培养模式需要开放型的教学管理。一般来说,学生在课堂及社会中的实践应该有一定的比例规范,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实践应该倾向于课堂实践,高年级的学生应该更倾向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连接与教学的良好结合,为学生进入实际工作状态做了很好的衔接准备,学生能够直接深入了解行业一线的企业的生产状况、设计工艺流程、经营理念乃至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增强社会适应力及临场应变力,特别是在工作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下,教学不仅能够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同时教学还可以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由于学生不是真正的企业职员,从某种程度上讲不会受到来自企业内部运作的现实条件的制约,因此,他们能够为行业及企业提供一些新的创造性的思维和尝试性的大胆的探索思路。

4.2 工作室制的实施能有效的促进行产学研结合

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胜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职业人才。

工作室是一个对外的社会实践窗口,对职业人才的培养很重要。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培养人才的模式也应该与社会实践接轨,在从实践中总结出教学的不足,得到经验和体会,来丰富人才培养的内容,提高教学的质量。工作室的一切课题都来源于社会,引入真实的项目作为课程实践内容,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直接或间接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形成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模式。

环艺毕业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疆高校 艺术设计专业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我国的艺术艺术设计教育事业是由美术教育、工艺美术和部分工科院校的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设计、机械设计专业延伸而成的。当前全国正处于经济大发展、大繁荣时期,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还未来得及梳理、整合和构建,有些理论直接就是照搬国外的。由于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艺术设计教育必须符合国情,而新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符合新疆的区情。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一般本科院校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特点,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明确办学定位,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目标。如昌吉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

一、新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简况

近年来,疆内各高校相继开办了艺术设计专业,通过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这些院校艺术设计教育事业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设计师要求的逐步提高,传统“专才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毕业生难以适应当前的竞争要求,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选择了改行,据统计毕业五年后还从事本专业的学生不到30%。从对昌吉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往届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调查表统计结果显示如下表:

二、新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现状调研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内外因皆有。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调研分析,这是主要内因,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1、专业方向设置分析

疆内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模式是有章可循的,本科院校基本上都是从美术教育专业的工艺美术教研室发展起来的。比如新疆师范大学艺术设计系的前身为新疆师范大学工艺美术教研室,新疆艺术学院、石河子大学、伊犁师范学院、昌吉学院也是如此。而高职院校基本上是2003年以后直接开办的,没有太多的根基和美术教育办学历史。具体情况如下:

从专业方向设置上看,大部分院校都基本是一致的,新疆艺术学院是专门的艺术院校,在专业方向上设置的要充分和全面一些。新疆艺术学院和新疆师范大学开办有动漫设计方向,这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新疆电视台的校企合作平台也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办学条件。一般院校主要以相对传统和比较成熟的平面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为主,相对比较概括化,各院校没有明显的区别。而这些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基本上都设在美术学院(系)下,与学校其它专业的交叉比较少,而与工科专业的融合就更少,与内地院校相比存在太大差距。内地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一般都是单独成立的设计学院或在工科学院之下,仅有部分具有师范教育背景的设在美术学院,比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向设在建筑学院,平面设计设在艺术学院;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设在木材科学与制造学院;同济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设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下。疆内高职院校的专业方向设置却又大胆的创新,能够摆脱美术教育或绘画专业出身的所谓培养教育家和画家思想的束缚,以市场需求、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方向,通过几年的努力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办学业绩和社会声誉。比如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下的珠宝设计与加工,能够更好地将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需求相结合,从而牢固地树立了自己的专业品牌地位。

2、课程设置及比重分析

本专科院校课程设置培养方案逐年都在变化,总体趋势是向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重技能方面发展。如昌吉学院2012级培养方案依据国家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厅相关文件政策要求进行调整,压缩精简公共基础理论课程,重视专业必修课程,强化实训实践课程,旨在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各大院校的课程设置基本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实习实训课程几大模块。几所本科高校的基础课程设置基本一致,专业技能必修课有所区别,各自的培养目标和侧重点不同。如新疆师范大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侧重于系统设计能力培养;新疆艺术学院重视环境景观方面和包装设计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昌吉学院平面设计方向重视招贴、VI、包装设计的训练,环境艺术设计方向重视学生对居住空间的综合把握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训练,中小空间设计实践能力培养。

3、师资队伍分析

由于当前教育体制僵化,使得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师资枯竭,课程老化、僵化。当前疆内院校也存在着根据现有教师的能力而开设课程的,也有“跨专业(方向)”临阵磨枪的授课教师。本科毕业生留校,“近亲繁殖”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教师师资水平因近亲繁殖而退化,与外部交流甚少,没有生气,缺少创新思维。现在普遍存在的本科教育大中专化,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的情况,也和师资队伍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很多高职院校从招生难、办学难、就业难,濒临倒闭的边缘而杀出一条血路,而今已生机盎然。主要是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大胆启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铁饭碗,聘任上岗,多采用大量兼职,少数全职教师的方法,从企业一线聘请实践经验十足的企业专家到学校任教。把最新的设备、技术和观点带入课堂,引导学生,同时还要求专职教师不定期到企业一线参与锻炼。使教师能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将艺术设计专业前沿知识引入课堂,这种“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在部分本科院校中得到推广。如广州美术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从对疆内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师资队伍调研分析来看,主要存在年龄结构、职称比例、学历层次、学缘背景几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很多院校都是以青年教师为主,大部分专业课程任课教师都在35岁以下,社会阅历和设计教育资历都比较浅,基本上都是出了校园又进校园,设计实践能力较弱。职称结构不合理,主讲教师主要以讲师和助教为主,甚至好几所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连一个副教授都没有,为数不多的院校有几个副教授,他们基本上都是从以前的美术教育、绘画、工艺美术领域转过来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各个方向缺乏领军人物。学历层次不合理,大部分教师的第一学历为本科及以下层次,当然这与国家对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学历层次限定有关,比如疆内高校教师至今还没有获得设计学博士学位的,这与国内设计学博士授权点数量有一定关系,各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本硕专业均为设计学的也比较少。艺术设计专业教师80%都毕业于疆内高校,主要学缘为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和本校毕业留校。而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艺术学院教师主要以留校毕业生为主。内地高校毕业教师比例较低,后来逐年有所提高。2004年以来,疆内各高校均意识到学缘结构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影响,几年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云南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充实到了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队伍中,为新疆艺术设计专业师资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也有力地推动了新疆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

4、教学基本模式分析

国内设计教育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用七十年代的传统美术教育培养模式,连学科专业名称都滞后于国际水平。比如将“平面设计”叫装潢设计,把“环艺设计”叫装饰设计。中国经济的腾飞得益于引入了市场机制,而中国的教育体制却依然属于计划经济模式。在这种前提下培养的学生质量与经济社会生产实践要求会逐年拉大差距,学校的教育水平每况愈下,但是社会对设计教育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在现行体制与教育模式下,艺术设计教育与产业发展基本脱节,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远远滞后于产业,学生设计水平低下,很多人无法胜任设计工作,逼不得已只有改行从事其它工作。新疆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也近乎传统美术教育模式,各院校因所处地域、办学硬件设施、师资队伍等多方面因素,培养模式上略微有所区别。高职院校比本科院校更加重视实习实训教学,对“双师型”教师培养,高年级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大力倡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效,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环艺毕业总结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理论课程是一门包括住宅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与陈设、展示设计等重要内容的传统理论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针对高职专科学院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结合本院室内设计专业多年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经验,本文对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要求及方法、内容作一些探讨。

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理论课程是根据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产生的一个传统的教学体系,是艺术设计理论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的根基,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势必成为设计教育之举足轻重的专业。但是由于理论课程传统、单一话存在于以下很多的问题:

1.室内设计专业在我国是一个年轻的复合学科,即不是纯艺术也不是纯技术,而是涉及美术学、美学、艺术设计学、建筑学、材料学、工程学、人体工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既需要艺术的设计,又需要技术的手段,两者缺一不可。

2.我国的室内设计专业大多数起源于工业造型设计专业,先天不足,太偏重于加工技术,偏工科技术型,而艺术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起源于室内设计、美术、环艺、工业设计专业,侧重于艺术型,而国际先进发达国家的室内设计专业大多数是起源于建筑学专业、注重建筑与室内的整体学科关系、文理交叉、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更为科学、合理。

3.理论与实践脱节,我国的高等教育的专科、本科硕士直到博士都有,目前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是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将设计转化为产品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WWW.133229.coM

4.职业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理论课程教学发展体现在教材老化、内容贫乏、课程设置不合理,实验实训设备陈旧与缺乏,教学手段单一,忽视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和室内设计的需求有差距。

因此需要对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理论课程教学不断进行调整、完善、充实、改革、提高。

一、坚持以专科起步、积极探索室内设计理论课程教育发展规律,加强学历教育的同时,面向社会、服务企业、多形式多层次的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一)根据理论教学需求,科学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制定和完善教学大纲

室内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是一个传统专业,在教学和专业建设上,有很多传统的格式。因此,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实习实训等内容上,需要更多的结合专业方向及培养目标,紧紧围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作为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宗旨,根据市场要求和高职教育的要求,对有关课程进行调整、整合,对课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对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改革、创新。

(二)根据室内设计行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

室内设计理论课程目标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的指导下,以适应中小型装饰企业的工程技术岗位的需要,按装饰行业标准和装饰企业的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国家建设法规和行业标准,掌握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生具备以下水准:1.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有深厚的理论基础。2.具有相当的实际经验,能够进入市场就能独立的进行设计和相关的施工指导。3.具有相关的营销能力,能够很好的和客户沟通。4.掌握市场行情,包括材料以及装修行业的具体动态。

二、室内设计理论课程教研教改具体措施

(一)项目牵引,课程以项目为驱动,结合理论课程进行兴趣式教学。

针对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学生普遍对理论课程没有兴趣和急于学习电脑课程、急于走入社会学习实际操作经验的特点。在进行室内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时首先确定实际项目。如:进行“住宅室内设计与陈设”课程教学,本门课程是学习住宅室内设计的基础课程,理论性很强。针对现在学生普遍对理论没有兴趣的情况或不能耐心学习的情况,结合同学们想学习实际的经验的情况。我们在教学之前首先确定“实际项目”。如在教授室内空间布局时,我们把东莞某小区的二楼样板间作为项目,要求同学们合理分割空间,同时去现场量尺、核对设计等等步骤。再返回到课堂,结合理论知识以同学们自己分割的空间指出问题所在,这样即解决了理论教学任务又满足同学们走入市场的要求。极大的增加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建立课程信息反馈机制,由不同的同学担任每一门课程的信息反馈员

由于室内设计专业属于阶段性授课,在进行室内设计理论课程阶段性教学时,要分时段分情况的对同学们进行咨询,同时要求同学以不记名的方式把本阶段的学习和老师教授情况反馈给信息反馈员,老师及时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方式。广纳众言,进行科学分析论证,为教学改革准备一手材料。

(三)建立相关的教学基地,进行实地教学活动

传统的室内设计理论教学基本都在教室里面完成,这样教学就变得死板,理论就无法结合实践,学生就在死记硬背中对课程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学院附近建立相关的实习、实训基地,把传统的教室教学搬到实训基地进行。比如:在进行“家具设计与陈设”学习时,我们将设计好的家具通过实训基地直接分组自己创作,这样既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实践经验,能够很好很快的掌握家具的构造。这种教学方法即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也加深了教学的效果。

(四)建立一支创新、敬业、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结构合理的的 “双师型”师资队伍

一是加强教研组的作用,经常进行老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把老师各自掌握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时增加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互相学习专业知识,增强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寒暑假期间教师也要走入市场,近距离的接触市场,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时刻保持在室内设计的最前沿。首先保证老师教授给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知识不落伍不脱离实践。二是做好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要求教师们认真做到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爱岗敬业,将自己的事业与学院发展紧密联系,形成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以及凝聚、和谐、协作、互助的良好团队精神。认真做好专业教师的定位,制订激励、约束政策,形成竞争机制,积极引导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使他们既是合格的教师,又是室内设计相关行业的专家。

三、开阔教学领域,加大室内设计学生学习的范围,让同学们看到理论学习的好处和用处

(一)彻底改革传统的单一教材加讲义的教学模式,紧扣培养目标,重点抓每一位教师、每门课程的讲义及教案的设计与编写。积极的鼓励室内设计理论专业教师把原有的室内设计理论教材结合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进行整合,“自编教材”让同学们视野更加开阔,让教学更加的开放。同时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室内设计理论课程的院级精品课程的设置。

(二)组织参加工作而且工作业绩突出的毕业生定期回来,和在校的同学进行交流。让这些同学和在校的同学讲解理论基础的重要性,以及以后工作应用中的作用,让同学带同学的方式增强同学们学习理论课程的积极性。

(三)和本地区的室内设计协会保持长期的联系,建立相关的机构,构建“双证”教学体系 。

让同学们了解本专业的一些行业信息以及分类级别信息,配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宣传组织工作,为学生在毕业前考取相关职业等级证书创造了便利条件。本专业可以考取室内设计师证,让同学们了解考试的相关内容,如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级别以及资质证书的考试,加强理论课程的学习。

四、工作室式的室内设计专业理论教学方式

(一)打破传统的系——专业教研室——教师的管理体系,由专业教师牵头系和学院支持,设置室内设计工作室,直接面向市场。把室内设计理论课程和社会实践最直接的结合起来,把同学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由老师指导同学们合作设计一些实际项目,应用到实际的工程。

(二)通过工作室引进相关的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方位多渠道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有相关的实践经验,教学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三)建立相关的工作室,同时也可以为毕业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实习和工作环境。保留理论基础扎实的同学,鼓励在校同学学习室内理论课程。同时利用创收所得,根据理论教学业需求完善教学设施,不断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张世礼.《中国室内设计研究散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