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康复毕业总结

康复毕业总结

康复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

中图分类号:G8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10)03-0081-04

An Analysis on the Employment Expectations of Sports Rehabilitat ion and Health Department Students

――A Case Study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CANG Hai,WANG Dayong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A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expectations of graduat es on the job market is important for related departments to provide more focuse d and effective guidance and service on employment to graduates and to better re ach the ultimate goal of increasing employment rate among graduates. Therefore,we’ve carried out a research on the employment expectations of 2010 graduates o f sport rehabilitation and health,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Key words: graduates; employment expectations; research

北京体育大学作为全国首批开办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并面向全国招收学生的院校,承担 着为国家培养运动损伤防治、康复治疗、体能训练等方面高质量、高水平实用型人才的重要 任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大学生就业工作作为运动康复系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检验人 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更是衡量我系办学质量和本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成果的重要标尺。 我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大学生就业工作好坏,对全国开办此专业的同类院系发挥着重要的 引领和示范作用。

面对2010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诸多不利因素,为了全面做好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毕业生 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提高就业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水平,全面客观地掌握我系 2010届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就业需求,我系以2006级运动康复与健康专 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了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活动。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5份,回收问卷 85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83份,有效率达到97.6%。

1 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分析

1.1 就业方向明确,直接就业和考研成为首选

表1显示我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考研和到企事业单位工作,分别是48% 。其次是自由职业(36%)、自主创业(27%)、报考公务员(23%)和出国(20%)。通过访 谈了解到,毕业生将考研、到企事业单位工作作为就业首选,符合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实践 性较强的专业特点 。通过继续深造和与运动队实践相结合提高专业素质,有利于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工作 水平。鉴于目前国内外康复理疗仪器公司、大众健身市场、专业运动队、全民健身指导等方 面对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人才的巨大市场需求与有限人才储备之间的反差,以及国家对大学 生自主创业和出国深造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为该专业大学生从事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出国 深造都创造了条件。由于企事业单位、公务员工作相对稳定,社会地位较高,对该专业学生 特别是贫困学生的吸引力较大。选调生、西部计划和村官也越来越受毕业生关注。

1.2 提高专业素质,从事科研工作,是考研的主要目的

通过调查显示(表2,表3)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大学生专心考研和做考研准备的占决定考研 人数的7 6%。原因在于该专业学生高考录取分数较高,生源素质较好,学生专业知识较为扎实和英语 水平较高,加之我系始终重视学风、系风建设,出于对未来继续深造、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和 谋求更好出路的向往,形成了“考研热潮”。在调查中,还发现少部分同学特别是女生“执 着考研”是对求职有恐惧感,以考研作为“缓兵之计”。

投稿日期:2009-10-21

作者简介:苍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体育管理。 表1 大学生就业方向调查(可多选)

选项选择次数百分比/%A努力学习,考研究生4048B专心准备外语考试,出国留学1720C专注于考国家、北京市公务员1923D专注于考其他省市公务员1518E参加各省市“选调生”招考1113F参加团中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1518G报考到社区服务工作者67H应聘北京市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官)911I应聘外省市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官)67J参加科研项目单位吸纳稳定优秀毕业生就业1417K到企业、事业单位(国企、外企、私企等)找工作4048L自由职业(不解决户口,聘用性质的单位)3036M自主创业2327N其他22表2 如果您考研究生,原因是(限选两项)

选项 选择次数百分比/%A对学术感兴趣2125B希望今后在高校任教2631C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出路3542D对求职恐惧911E其它45表3 考研过程中对就业的考虑情况

选项选择次数百分比/%A专心考取本校研究生,没有就业的打算3542B专心考取外校研究生,没有就业的打算45C考研和就业两手准备3744D进行学历教育,例如选择考取其他学校的“二学位”45E报名我校研究生院“体育经营管理在职研究生班”11F其他 911 1.3 为了专业发展,留学选择更加理智

从表4中可以看出,该专业同学留学首选是美国,其次是香港,再次为欧洲国家(如德国、 比利时)。通过访谈了解,随着我校国家“211”重点建设和国家“111”外专引智计划实施 ,学校国际知名度和国际交往越发频繁。特别是美国和欧洲地区的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发展 的较为成熟,吸引力较大。香港作为我国对外窗口,该专业起步较早,加上我校与香港部分 院校的交流互派学生较多,学习费用较低,也成为重点选择目标。从生源上看主要是家境较 好和学习优秀的同学,通过自费和申请全额奖学金的方式进行出国留学。

1.4 为了谋求职业发展,就业集中发达地区

调查显示(表5,表6)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大学生就业首选经济发达地区(占学生总数的86 %),特别是首都北 京。分析主客观原因在于发达地区较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活节奏快,运动人口和亚健康人 群较为密集,康复与健康需求大,生活与创业环境好,市场潜力大和就业机会多。符合运动 康复与健康专业人才服务国家高水平运动队和全民健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大学期间,该专 业学生已全面参与到各项目国家队和全民健身市场的服务工作中。出于对专业特点、地缘优 势、职业发展前景和个人发展机会的考虑,大部门毕业生宁愿放弃户口也愿意留在北京发展 。

表4 如果您出国留学,您首选国家是(单选)

选项 选择次数百分比/%A 香港1113B美国4351C英国45D加拿大45E 澳大利亚78F其它1518表5 就业倾向于在以下哪个地区(单选)

选项 选择次数百分比/%A北京6071B上海22C广州、深圳56D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67E中部大中城市22F西部大中城市22G回自己的生源地就业45H其它22表6 选择上述地区的原因是(限选三项)

选项 选择次数百分比/%A生活条件好3744B有较大的发展机会6780C良好的人才政策3440D看中创业环境2024E有良好的人脉关系1315F回报家乡78G其它45 1.5 对就业前景充满自信,及早做好求职准备

调查显示(表7,表8)该专业大部分毕业生自信或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约占68%),并 已开始做自我职 业生涯规划(38%)、设计制作简历(35%)、学习求职礼仪及面试技巧(31%)、了解就业 政策(26%)等项工作。受国内严峻就业形势的影响,近三分之一的毕业生特别是贫困生和 女生对就业信心不足,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帮扶。

表7 对自己今后的就业情况预测(单选)

选项 选择次数百分比/%A自信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1214B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 4554C现在就业困难很大,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 2327 D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 45 1.6 注重提升综合实力,求职途径单一

调查表明(表9,表10)对决定求职成败的最关键因素,近90%的 同学认为是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其次是人脉(48%),所学专业(43%)、社会环境(42% ),认为是树立科学择业观的较低(19%)。就业中,同学们认为人脉与专业和社会环境同 等重要。调查表明该专业毕业生求职的途径略显单一,主要是通过招聘会和网上投简历。事 实证明这些求职方式,成功率低,时间精力耗费较大,效果不明显,而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 、导师推荐、组织推荐等方式效果显著。

表8 到目前为止,已经为求职做了哪些准备(多选)

选 项选择次数百分比/%A设计制作简历2935B求职礼仪及面试相关注意细则2631C自我职业生涯规划3238D多渠道了解近年国家和地方就业政策与规定2226E多渠道了解毕业派遣的相关政策与规定1720F到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咨询您所关心的问题56G其他1012表9 在求职过程中什么最重要(限选三项)

选项选择次数百分比/%A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7589B自己或亲戚朋友的人脉4048C社会环境3542D择业期望值 1619E所学专业(专项)的发展前景3643 表10 您比较倾向于通过什么途径找到工作(单选)

选项选择次数百分比/%A校园宣讲会78B校外招聘会3744C在网站上查找工作机会,网络投递简历2530D利用自己或亲戚朋友的人脉关系1315E其它22 1.7 就业心态现实理性,薪酬和发展成为关注点

表11 在择业过程中,以下哪些因素您考虑的较多(限选三项)

选项选择次数百分比/%A薪酬福利6173B和自己的专业是否对口2024C工作稳定3339D工作发展前景5464E工作辛苦程度1214F父母期望1518G家庭所在地1113H响应国家号召,例如去西部、灾区等45I其他11表12 对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月收入预期是(单选)

选项选择次数百分比/%1 000元左右341 000~2 000元56672 000~3 000元19233 000~5 000元455 000元以上22表13 如求职较为困难,您对去边远地区就业能否接受(单选)

选项 选择次数百分比/%A乐于接受2530B实在没有其他机会时可以接受3744C坚决不接受2226通过分析,薪酬福利(73%)和工作发展前景( 64%)是该专业毕业生求职考虑重点,对工作稳定性(39%)、专业对口(24%)、父母期望 (18%)、辛苦程度(14%)、家庭所在地考虑较少(13%)。说明该专业学生独立意识较强 ,能吃苦,重待遇、重发展,对工作稳定性和专业对口期望值低,对户籍问题并不看重,对 国家号召大学生到西部工作的响应程度低。对本专业本科毕业生薪酬的预期基本在2000元/ 月左右,这与北京市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收入水平基本相当。调查表明,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该专业学生就业思想相对灵活,对去边远地区工作呈现松动迹象,有76%的同学表示能够 接受,关键在于国家政策引导和就业教育是否到位。

1.8 关注就业信息,网络作用凸显

表14 对于就业指导与服务,您最希望获取哪方面的信息(限选两项 )

选项 选择次数百分比/%A我校就业信息网(jy.bsu.省略)的用人单位信息4857B我校举办的各类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的讲座、公开课2429C我校的国家或地区最新就业政策及相关规定2530D以就业流程及相关手续办理为主题的相关讲座2429E就业专职人员“一对一”就业指导与咨询服务2125以上数据表明我校就业信息网是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和学生获取就业信息主要渠道 和平台,各类职业发展讲座和咨询活动是有益的补充。这与该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关 注网络信息和网络使用率高以及我校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建设发展有很大关系。

2 做好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就业工作的对策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全程性、全局性的工作,它贯穿于我系教育教学的全过 程,事关运动康复系生存、发展和稳定。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益突出的结构性就业 矛盾,为进一步做好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 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重点,以建设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为依托,提高我系就业指导的全程化 、全员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保证较高就业率,根据对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毕业生的 就业意向调查结果,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2.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机制保障要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我系教学质量工程、社会声誉工程, 大学生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来抓好抓实,按照“一切为了毕业生”、“转变观念、加强指导 、强化服务、拓宽渠道”的工作方针,成立由系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教研室、辅导员、班主 任、专任教师共同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以领导小组为龙头,以教研 室为基点,以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为依托,专任教师全力配合“四位一体”的就业工作格 局。完善就业领导小组定期学习就业政策和研讨就业工作的会议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年度 就业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就业工作质量标准,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保障计划制度落实 到位。建立“就业帮扶1+1工作制度”,通过“结对子”,明确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 在就业中的职责,将结果纳入年底量化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形成全员关注、人人参与的就业 工作良好氛围。设立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并逐年增加经费投入,为实现就业指导专业化、专家 化,重视和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的培养,确保就业工作的正常、高效开展。

充分利用有形的人际网络,例如校友联络等建立有形就业信息市场,也可进一步加强校 系两级就业信息网建设,利用网上无形资源建立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并使之与全国各地劳动 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各高等教育机构也应联网,构成一个完整系统。努力在网上实现指导 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估、职业开发和制定寻找工作,为学生提供全面、丰富、有效的信息 ,实施全程就业指导。

2.2 开拓就业市场、搭建信息平台调查显示我系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毕业生流向集中在考研、企事业单位、灵活就业三个 方面。我系应坚持“产学研”办学模式,通过已建立的“系企战略合作伙伴”平台,以“订 单式”培养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服务社会领域,提升品牌和社会知名度,逐步扩 化科学健身、康复理疗、伤病防护、健康营养、高水平运动员医务监督等方面的就业市场。 与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中心合作大力推进“运动防护师”新职业的申报工作,开拓高水平 运动队就业市场。要建立和完善用人单位数据库,完善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毕业生意见反馈 机制,通过人际资源网络建立有形就业信息市场,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拓宽渠道。此外还 要进一步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建立信息查询、政策指导、自我评估、职业开发综合性信 息系统,为学生提供全面、丰富、有效的信息,实施全程就业指导。

2.3 关注特殊群体,加强分类指导为保证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务实、高效,应进一步提高就业分类指导水平,形成“以 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生涯规划、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能力为重点,突出 个性化指导和服务”的就业指导新模式。通过开设考研辅导班、专场招聘会、举办就业指导 讲座、公务员应试技巧辅导、模拟招聘会、简历制作大赛、就业信息咨询会等活动,为准备 考研、考公务员、直接就业的大学生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对有创业意向和创业能力的 大学生,要对其强化创业指导服务,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 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的“一条龙”服务。要重点关注就业困难、心理焦虑、消极就业 的特殊群体,优先为其提供重点指导,心理咨询、技能培训、就业推荐和信息服务,时刻做 到数字清楚,情况掌握,帮助他(她)们积极克服“矛盾、焦虑、依赖、自卑”心理,增强自 信,成功就业。

2.4 加强专业建设,增强实践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在于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大学生专业素质的 关键在教学,提高就业能力关键在实践。应进一步树立教学至上的思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加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适时调整课程设置 、教学安排,适时增加教育实习与教育实践环节,努力拓展社会实践新渠道,使教育、培养 、锻炼、实习、实践有机融于一体,提高就业竞争力。、进一步完善运动队教育实习、医院 毕业实习和用人单位预就业相结合的三级实践体系,强化医疗按摩师、ACE、ACSM认证、康 复治疗师等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 度,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

2.5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到基层、到西部、到农村建功立业 要认真研究和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 就业工作的通知》( [2009]3号)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09年普通 高 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京政办发[2009]16号)精神,开展政策宣讲活动,有针 对性地开展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使毕业生理性面对现实,弘扬主旋律,了解就业政策,引 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鼓励和帮助其到基层、到西部、到农村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做好毕业生志愿服务西部、服务 贫困地区、服务北京基层、北京市选聘“大学生村官”等工作,落实优惠政策。

在对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加强诚信教育,使毕业生能够诚实守信,按照就业 协议就业;重视对毕业生的就业安全教育,教育毕业生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毕业生安全防范 与鉴别是非的能力,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精心设计毕业教育的各个环节,结合隆 重的毕业典礼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倡导毕业生 文明离校。

参考文献:

[1] 彭长桂,张莹.《2006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解读[ J].人力资源管理,2006(7):55-60.

[2] 程荃,彭绪兰.高校扩招与就业政策整合的环境因素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200 6(5):116-119.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 ]16号).

康复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康社会 大学生就业 结构性失业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政策基点是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定的“三步走”战略部署。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首次将“小康水平”用于衡量我国第二步战略部署是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政策深化是在2000年以后。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并提到2020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同时描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由此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三步战略部署规划的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然而要想如期实现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是难点之一。

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大学生就业现状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处于大学生就业增量高峰期,将长期面临高素质人才高供给带来的就业压力。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2002年这些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2000年后历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见表1。表1说明2000―2009年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上升,其中2003年大学毕业生数量是2000年的两倍,2009年高校毕业生为610万人,是2000年的6倍,创出历史新高。2000―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以年均13%的速度在增长,其中2003年由于首次扩招生员毕业,毕业生数量较前一年增幅最大,为46.2%。2000―2009年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一般在60%―70%之间。2003年后,平均年就业率为72%,30%左右的大学生面临就业窘境。按这个就业率计算,我国2009年有超过170万大学毕业生不能在毕业后马上找到工作,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在2003年后开始变得日益严峻。

表1 2000―20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万人)

资源来源:根据历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整理。

对于家庭来讲,培养一个高校毕业生需要可观的教育投资,可以说高校毕业生作为家庭投入的人力资本承载着众多的希望,一旦毕业后不能顺利就业,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知识贬值、知识无用论又会老调重谈,造成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一些人高中毕业后会放弃高考而就业,因此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数量是我国必须重视并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减少结构性失业是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的关键

从供求角度看,我国人才市场的失业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总量性失业(绝对失业),即劳动力的总供给在量上高于总需求而引起的失业;二是结构性失业(相对失业),即使在供求总量平衡的情况下,存在一方面岗位空缺,一方面想就业人员又找不到工作而产生的失业。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主要包括大专生、大学本科毕业生及研究生,这一层次的人才在我国总体而言比重偏低(见表2)。

表2 我国1964―2007年6岁及6岁以上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历年年度统计数据计算

2007年时我国大专以上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只占6岁及6岁以上人口的6.6%,在总量上仍属供不应求的群体。但这一群体的就业状况这些年来不容乐观,2001年至2005年的就业率分别是90%、80%、70%、72.3%和72.6%,2009年为68%,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究其原因,除了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外界因素影响外,这一层次群体的失业主要集中在结构性失业上。为提高这一群体的就业率,高校应做到以下几点。

康复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等卫校 康复专业  就业

一、引言

康复专业可以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康复是现代医院中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这四种基本功能之一。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1.44亿,其中约7000万老年人有康复需求,而目前能得到康复服务的人只有1万多人/年。显然,社会对于该专业的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而当前人才的数量与培养的规模又都是非常有限的。这样一个供求的矛盾正好为我国的中等卫校开设专门的康复专业提供了盎然的生机,一些学校也都相继地开办了这一专业。然而,当前的县级以及县级以下的医院中真正开展起康复工作的还寥寥无几,同时中等卫校的毕业生要想进入到省市级医院的康复科是几乎不可能的,这也就是说当前的社会对于中等卫校的康复专业毕业生大量需求的时代还没有到来。这样的情形让原本并不多的卫校康复毕业生却面临着人员相对过剩的整体局面,最起码就现在而言,他们的就业出路正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

二、康复专业学生就业现存的问题

(一)当前毕业生就业的期望值普遍太高,就业观念不正确。

中等卫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一直很不理想,因为城市及省级的医院需要的大都是较高或者高层次的专业人才,这些基本上都是从那些高等院校中录用各个专业的本科甚至更高学历的毕业生。而广大农村和基层地区的领域本应该是中等卫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主战场,但是,由于各级政府对于卫生事业的投入资金严重不足,尤其是对基层以及农村的卫生投入资金尤其少,基层的待遇较低,工作辛苦以及生活条件差的状况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改善。同时毕业生自身存在着思想与观念上的问题,其中“高不成而低不就”的心态最为普遍,他们很不愿意去到基层、农村和一些艰苦的地方进行工作。虽然学校一直反复地倡导并且要求学生要“先就业,后择业”,可是多数的毕业生仍然将“择业”放在其首位,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各个方面都十分满意的工作,这就让中等卫校康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其实社会很多的服务业,都需要大量有康复技术操作能力的学生,但学生觉得是低下工作,事实上这些行业正是卫校的康复专业毕业生们很好的就业渠道。

(二) 毕业生不懂得推销自己,择业就业的主动性不强。

当前很多的毕业生就业的主动性不强,总想靠父母或者等学校的推荐、等国家的安排。这种等靠的思想严重地影响着他们就业。这和各个中等卫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课程有相当大的关系,当然,这也和毕业生自身的个人素质有关。他们没有就业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注意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使得他们没有什么值得推销。好些用人单位最近反映,近几年来培养的不少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有的甚至连病患的病历都不知道怎么写,还需要用人单位再次地进行培训,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三)职业指导的教材内容缺乏相关的卫生行业知识

很多中等卫校的就业指导形式十分单一,而专业课程又设置得太死,没有能够考虑到学生们将来进行转行就业所需要的知识的培训。当前,我们所使用的职业指导的教材基本上都是国家所指定的中等职业教育所通用的规划性教材,专业针对性并不强。康复专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而其职业以及就业指导的形式也主要都是以课堂的授课为主,缺乏多种形式和灵活多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医疗和卫生部门可以说是一个关系着人类生命的特殊性的服务行业,除了应掌握好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要掌握卫生行业的职业道德与规范。同时,其课程的设置又主要是专业课,并没有适应当前市场需求以及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应当相应地调整或者增加一些和学生自身的康复专业所相关的知识。

三、相应的就业对策

(一)职业卫校应当有针对性地设置就业指导课程。

中等卫校的毕业生,尤其是康复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都没有受到足够多的重视,学校所开展的所谓的就业指导教育,都存在着学时太少、内容太简单、信息量过小以及针对性不强的现象。致使其学生在就业的观念、取向以及市场竞争力的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

因此,中等卫校应当有针对性地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特别是加强对康复专业的针对性,康复专业较之其他专业有更强的服务性,要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注重学生的择业心理辅导,树立其竞争就业的意识,改变毕业生的就业思路。同时要加强其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起他们良好的就业择业心态,提高其耐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卫校的学生在其求职的过程当中难免会遭遇挫折,针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也就是让卫校的学生在挫折面前能够处于主动的地位,正确地认识自我,提高自信心,从而战胜挫折,实现其人生价值,从而能够适应当今以及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

(二)抓住当前的卫生改革的新形势,鼓励以及帮助康复专业的毕业生走向基层。

目前,虽然各级政府对基层的卫生事业的投入资金还很少,但是,经过各种问题暴露出来的我国的公共卫生存在着的严重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对于卫生事业高度的重视,也陆续出台了不少加强基层卫生工作的各级政策,其卫生事业将会迎来一个空前发展的时期。一旦有了政府的大量资金投入,这块领域的就业潜力就会发挥出来,各个基层都需要众多的相关专业人才来充实,所以,各个卫校都应该抓住这个机遇,鼓励康复专业的毕业生到较为艰苦的环境中去,帮助这些毕业生走向基层,能够多为基层作出贡献。

(三) 学校应该加强和用人单位的联系,疏通就业渠道。

中等卫校应当加强和用人单位的联系,想方设法地“推销”自己。学校首先要了解目前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真实情况,并且能够科学地预测出未来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及分布;其次,应当拓宽其输送人才的渠道,可以建立校企合作的机制,学校作为企业培养生力军的基地,定向定点地向企业输送所需的人才。同时,也要积极地和需要康复专业人才的大城市的各级医院联系,以便能够输送其所需的毕业生。目前,很多中等卫校都成立起“毕业生择业指导委员会”,这一委员会应该充分地发挥好其职能作用,主动地走向社会,扩大和外界的联系,让康复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充分地就业,增强其就业信心。

(四)与岗位需求相接轨,加快康复专业课程改革。

目前中职卫校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传统和现代康复理论与技术,从事社区及医院康复治疗与管理的应用性专门人才。其专业核心课程的设计主要包括:内科、外科、神经科、针灸推拿、康复医学概论、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物理治疗、常见疾病康复治疗等。但中职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以基层社区康复、福利机构以及养生保健美容等服务性行业为主。过多的专业性临床课程设置,让走出校门的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岗位需求,很多单位及企业均反映学生在上岗前还需要接受一两个月的工作培训,不能及时地填补用人单位的空缺,缓解企业缺工的压力。随着专业培养目标战略重点的转移,就必须对本专业设置的课程进行调整。首先,必须精简临床课程及课时。其次,根据当地用工需求,以选修课的形式灵活增加养生、保健、营养等专业课程,从而达到“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四、结论

康复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因此面临着空前的机遇与挑战。中等卫校学生就业固有的问题和局限性对其康复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有一定的障碍。但只要学校认真地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心态和价值观,一定能够很大程度地改善其就业的现状,为康复行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戚林. 卫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应对措施[J]. 卫生职业教育,2007,(09).

康复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体育考试制度 问题 改革

实行初中毕业体育升学考试、体育高考是加强学校体育,促进学生锻炼的一个有效的手段,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关心;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体育考试制度的实施现状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结果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部分指标的持续下降,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为了扭转这种状况,从2006年12月23日召开的建国以来首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为新标志,此后在各种文件和领导讲话中,都对体育中考给予了高度重视。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中要求:“改革、完善学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认真总结各地已有的成功经验,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体育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要将学生日常体育成绩、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作为重要评价内容。认真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体育考试成绩要按一定比例计入中考成绩总分。积极推进在高中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加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中发7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2007年9月13日,教育部《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体艺函[2007]31号),决定在锦州、唐山、青岛、郑州、常州、武汉、仙桃、长沙等8市组织开展体育中考改革试点工作。主要内容和目标:一是将体育中考内容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和要求有机结合,激励和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作用;二是将初一、初二年级学生所测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和学生平时体育课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体育中考成绩,以此促进初中阶段学生都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2008年3月教育部体卫司发出《关于做好2008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司函[2008]12号),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体育中考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考试方案;要广泛宣传、全面动员、精心组织,使体育中考真正成为贯彻中央7号文件、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有效措施和制度保障。

虽然中央7号文件公布后,全国各地都加强了体育中考,但是,由于各地的基础不一,考试时间、考点、分值由各地自行确定,体育考试的成绩计入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总成绩。2008年安排过渡考试的地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暂不具备体育考试条件的地区可免考体育,但从2009年起必须加试体育。在我国体育中考多由市、区、县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总体来说,全国体育中考项目呈多样化,并能与当地条件、体育教育内容相结合,注重了学生体质健康下降指标的提高在测试项目选择方面,绝大多数地区一般测试3~4个项目,其中分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选测项目有的由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在每年不重复的原则上进行选择,也有由学生进行选择的。北京市2008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体育考试实施方案规定考试内容以《课程标准》运动技能领域(水平4)规定的相关内容为基本范围。考试内容分为个人必选项目、个人限选项目和区县随机选择项目,随机选择项目应于考试前3个月举行,由区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考试的组织机构和学校代表参加的抽签仪式,在随机选择项目中抽取一个项目作为本次考试的内容。另一种是属于学分制,把学生初中3个学年的体育课、课余体育锻炼、《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初三学年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体育考试相结合起来统筹计算的成绩计入中考总分,如陕西等地。

二、当前体育考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考试全面实施及加大分值与中考改革实施等级制之间的矛盾

目前正全面推行“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予以突破”的教育要求,转变部分地区仍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普通高中录取新生唯一标准的做法,开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突破性环节。如何处理好升学、毕业体育与文化课二者之间的关系,还需深入思考和研究。

2.体育考试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的问题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鼓励升学、毕业体育考试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来进一步促进标准的实施。但是,如何让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

3.体育考试过程管理成绩真实性的问题

升学、毕业体育考试学校这一块如何给学生打分,如何把好这个关,真正加强体育学科过程管理,促使学生积极参加平时的体育锻炼和上好体育课,这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特别是体能指标的下降,体育考试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使体育考试更符合教育规律,如何使体育考试真正成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有力手段,如何使体育考试成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指标,这些问题还仍然需要我们的努力。

三、加强和改进体育考试制度的建议

针对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局面,建议我国在高考方面加试体育,这样的话,学生的体质才能真正的提高。

由于许多地方经费困难,造成了好多地方升学、毕业体育考试十几年始终是同样的项目,这势必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议地方政府多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每年升学、毕业体育考试项目能随机抽取,并得到落实。

康复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本研究基于毕业实习载体,从昆明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教育现状出发,总结和探讨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带教过程中进行“三生教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和教学方法,评价和毕业实习相适应的“三生教育”渗透运行机制,为促进现阶段我国医学相关专业毕业实习生医德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1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渗透“三生教育”的重要性云南边境线长、民族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跨境公共卫生问题复杂多样,慢性病负担沉重,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问题突出。公共卫生事业总体落后,人才匮乏且引进困难,主要靠自主培养。

而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有利于国家推进云南“两强一堡”战略,有利于提升公共卫生医师学历层次,有利于扩大云南在南亚东南亚的影响力,提高国际交流合作水平,尤其是能够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公共卫生健康状况,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推动云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我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创建于1956年,1979年开始招收卫生学专业(1989年改为预防医学专业)至今已有31年,是云南省第一家招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学校。该专业是云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建设专业和特色建设专业。

我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中国“公共卫生教育基本要求”和“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培养要求”,从云南的现状出发,着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形成了“情系边疆、开放通连、勤求博采、德济众生”的办学理念,培养了1300多名扎根边疆,服务云南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在省州(市)县等各级公共卫生机构的业务骨干有95%来自本学科,对边疆人民的健康和社会安定做出了贡献,得到社会重要评价。但目前,如何结合“三生教育”培养能够适应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复杂多样公共卫生挑战,能够解决云南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实施“三生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毕业实习是有效的载体,是高校“三生教育”较好的实践途径之一[3]。预防医学专业相对于其他医学专业更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作为一个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只有让学生接触公共卫生问题,才能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就决定了预防医学教学必须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增加学生到工厂和农村现场实地参观学习,带领学生赴云南省贫困农村开展社会调查、社区健康教育培训、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等培养形式,用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

有利于大学生了解省情、国情,了解云南公共卫生现状,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了解城乡差别,感受贫富差距,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不断地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渗透“三生教育”的特殊作用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教学过程中的“三生教育”渗透就是教师将对学生“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按照本专业学科的特点,挖掘其内涵,促使专业学科同“三生教育”有机结合,以充分发挥教学的德育功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正确的人生观、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感的优秀公共卫生医生。

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实施“三生教育”的特殊作用就是该专业半年的毕业实习偏重于社会实践,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教育效果,能有效地将“三生教育”落到实处。贯彻落实如何让学生学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要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能够适应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复杂多样公共卫生挑战,能够解决云南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公共卫生医师。

3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渗透“三生教育”的基本做法与成效

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对云南省公共卫生实际工作有深刻理解,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制定政策与计划,参与项目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公共卫生人才。在学生培养中注重一个精神、两种能力的培养,即团队精神(Teamworking);整体思维能力(Holisticthinking);公共卫生实践能力(Practice)。

3.1结合提高毕业实习带教教师综合素质,培养人生态度端正、社会责任感强和具有奉献精神的公共卫生医师。在毕业实习“三生教育”中,教师必须做到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举止言行、职业道德、业务水平、生命态度、生活追求、环保意识等对教育培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教师在各方面都应为学生做出良好的示范,从而以身正己引导学生端正人生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多年来,公共卫生学院教师注重师德修养,具有爱岗敬业精神,每年毕业实习带领学生下乡,在艰苦条件下,顶烈日、冒严寒、爬山涉水,走村串寨进行卫生宣传、现场调查咨询服务,他们“痛楚着艾滋病患者的痛楚,忧伤着乡村医生的忧伤,牵绊着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关注着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他们吃苦耐劳,关心大众疾苦的崇高品质,为学生作出了表率;在实践中深入浅出的讲解,在实践现场调查中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敬业精神培养、指导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走向社会,活跃在我省疾病预防、科研战线上,为我省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3.2结合云南重大传染病防治,致力于科学研究,为云南经济社会服务,培养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的公共卫生医师。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校公共卫生学院教师就积极投入了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工作,2004年9月成立了“昆明医学院艾滋病社区预防与健康促进中心”。多年来,在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小学生、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特殊人群的艾滋病预防控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培训。

近年申请到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全球基金等艾滋病预防控制的项目,每年毕业实习都带领学生到边境、农村现场参与艾滋病的调查研究并撰写相关论文,为学生毕业后直接投入艾滋病防制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艾滋病的预防控制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培训了艾滋病预防控制的队伍;为预防控制吸毒及艾滋病传播流行等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卫生决策提供咨询。

3.3结合云南社区公共卫生问题,科研促毕业实习,培养具备团队精神、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的公共卫生医师。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动手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将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到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校公共卫生学院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毕业实习,从1984年第一届毕业生开始就把毕业实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

近年来,毕业实习注重“三生教育”,将学生毕业实习与云南公共卫生热点问题结合,从教师所承担的研究课题和项目中组织小型课题,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近几年的课题内容涉及艾滋病预防的健康教育、农村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社区卫生服务、电磁辐射的健康影响、道路交通伤害分析、吸烟控制、职业危害因素调查、保健食品功能等领域,强调综合性、实践性,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社会工作的能力,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社区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农村卫生问题。教师们带领学生赴云南省贫困农村、工厂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实践、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职业卫生服务,为民间组织、乡村医生、社区群众举办各种形式的社区健康教育培训。通过半年的毕业实习,学生得到了公共卫生现场工作的锻炼,开拓了眼界,扩展了认识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为公共卫生管理部门提供了工作支持,取得了社会效益。这样的实践,使学生领会在工作中如何运用科学指导管理工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奉献精神。

3.4结合公共卫生实践活动遵循的伦理原则和法律规范,注重培养具备人文精神的公共卫生医师。生物伦理学是以医患关系为重点,而公共卫生伦理学重点关注的是监测和增进人口健康的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在公共卫生领域涉及传染病防治、对研究对象的保护、卫生保健资源的配置、免疫政策、儿童保健与保护、供水系统安全、食品和药物安全、公共场所禁烟、精神卫生等许多伦理问题。公共卫生领域的伦理实践原则之一是公共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能胜任其工作机构工作有效,并能取得公众的信任。因此,结合公共卫生实践活动遵循的伦理原则和法律规范,注重培养具备人文精神的公共卫生医师尤为重要。

康复毕业总结范文第6篇

一、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本研究对象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工商管理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09级毕业班,共四个班,学生192人,其中男生82人,女生110人,考研人数6人。

(2)研究方法。以平时检查、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进行。其中平时检查主要是教师通过点名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到课率。问卷调查是根据两个专业毕业生学习特点自设问卷,发出问卷192份,回收有效问卷173份。访谈主要是根据事先拟定的访谈大纲,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旨在了解毕业生的心理状况、渴求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对教师上课的建议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平时检查情况分析

教师上课检查结果表明能准时到教室上课的学生只占41.6%,其他学生绝大部分在宿舍睡觉或无所事事;部分由于参加招聘会而外出;小部分参加考研的学生到图书馆复习考研内容。而能到教室上课的学生也并不是全部认真听课,部分学生学习状态并不理想,表现形式多为玩手机、说话和打瞌睡。

(二)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

(1)毕业生上课学习状态和学习态度。为了解毕业生的学习状态,设置题项“你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状态?”,结果显示,只有10.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状态非常好;选择“比较好”、“一般化”、“比较差”和“非常差”的占比分别是20.8%、24.0%、30.2%和14.1%,说明毕业生学习状态总体不佳。关于学习态度的题项,选择“非常积极”的只有9.9%,而选择“比较消极”和“非常消极”的占比高达53.1%。在问及“你到教室来上课的原因?”,选择“任课教师点名”的高达47.9%。结果表明,毕业生学习态度欠佳。访谈得知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将来从事的工作是在企业中的实践应用,认为课堂的理论知识实用性不强,认为学习了也很难应用于工作上,因此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消极。

(2)到课率情况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1.3%的学生上课出勤情况良好;58.9%的学生出勤一般,常出现迟到、早退现象;9.8%的学生由于参加招聘会、上网等原因经常缺勤不上课。经访谈得知,毕业生在这特殊阶段,面临各方面压力,非常容易引起他们在思想上、心理上的异动,很容易使他们陷入迷惘和困惑的境况,从而对理论上课产生消极、抵触或无所谓的心理。

(3)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评价。为了解毕业生对任课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设置题项“你认为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结果显示,52.1%的毕业生认为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比较差”和“非常差”,显然,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提高。当问及“你认为上课教师的教学内容丰富实用吗?”,选择“比较不丰富实用”和“非常不丰富实用”的高达46.9%,说明毕业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内容的丰富实用性不太满意。分析原因是工商管理系两专业都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尤其需要情景体验式教学,而一线教师很少有企业工作经历,毕业生也大多没实习实践经历;因此,任课老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学习兴趣。

(4)毕业生心理状况分析。调查表明毕业生就业形势不是特别好,截止至大四寒假,70%以上的学生还没签订就业协议,所以就业对毕业生的影响程度较大。当问及“你当前自我感觉如何?”,选择“良好”的仅占10.4%,而89.6%的毕业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焦虑、迷惘等心理,而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往往容易导致上课学习状况欠佳。结果表明高校应下大气力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提高毕业生上课学习状态的建议措施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结合工商管理系两专业的特点,拟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措施来解决毕业生学习状态差的问题。

(1)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毕业生上课学习状态不佳,学习积极性差,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应根据自己所教授的课程,结合企业实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让学生更乐于接受。

(2)教师和学校都要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教师要建立常规点名制度,学校要建立常规抽查到课制度,两个层面同时推进,提高学生的到课率,这是提升毕业生上课学习状态的制度前提。

(3)学院方面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设置符合毕业生急迫需要的课程,让学生主动走进课堂。此外,调研还发现,部分学生上课出勤率低,是因为上课时间与频繁的招聘会或考研复习时间相冲突,由此,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最好能把专业必修课避免安排在大四,尽量把影响毕业生上课学习状态的客观因素都消除。

(4)学院或学校层面应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毕业生心理状态复杂,需要学院和学校给予更多的关注。笔者建议学院或学校可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讲座,使得毕业生拥有健康的心理,这对提高毕业生的上课学习状况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李红.高校大学生上课出勤率低的原因及对策[J].高教论坛,2008,(10).

[2]单常艳,叶玉清.高校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康复毕业总结范文第7篇

(吉林省敦化市沙河沿镇河南学校,吉林敦化133700)

摘要:初中毕业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阶段,生理的急剧变化带来了心理的复杂化和矛盾化。针对初中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首先,对毕业生的现状进行调查;其次,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初中毕业生的心理模式;最后,提出多种途径加强初中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初中毕业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心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1—0119—02

一、对初中毕业生心理现状的调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在我国,初中毕业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即青春期。这一时期的身体发育正处在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急剧的生理变化会带来极为复杂和矛盾的心理变化。[1]而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青春期的学生都介于儿童和成人的过渡阶段,这使得他们成为社会学上所说的“边缘人”,地位的不确定性使他们产生了许多特殊的心理问题。青春期的学生既要经历“心理断乳”危机,又要感受自我意识的觉醒,加之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很容易产生心理的不适应。同时,内心深处的许多矛盾也等待着他们处理,如渴望被理解和选择自我封闭的矛盾,渴望人际关系和拥有独立空间的矛盾,等等。[2][3]基于这种特殊时期存在的矛盾,笔者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初中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笔者利用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并结合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st)对本市几个学校的初中毕业生进行了考察。本次调查随机抽取本市初中毕业生300人,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结果发现,有很大比例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具体数据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初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学习的压力感过重。初三毕业生在学业上的负担无疑是很重的,许多学生表现出对课业负担无法承受的状态,再加上对未来抉择的迷茫,很大一部分学生便产生了敏感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的毕业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对未来有了自己的认识,而当个人理想与客观现实存在落差时,许多学生会产生压力过大、自卑感强和自我怀疑等心理问题。[4]由于大部分学校采取的依旧是应试教育模式,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位给主科课程,这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被及时发现和解决。第二,强迫症状。在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思想及行为的强迫症状中,通常都伴随着焦虑和抑郁等负面的情绪。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因为担心成绩,在学习中反复训练及检查,同时总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而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的情况。通过调查后期的面谈,发现这一时期的强迫症状与学生的学习压力及对未来选择的压力有关。第三,人际关系不适应。在由童年进入青春期这一过程中,中学生开始逐渐摆脱父母和师长的束缚,想用自己的方式结交朋友。但有些学生因在家中习惯了被照顾和关注,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考虑他人的感受,加上没有有效的社交技巧,导致在学校没有知心朋友,而如果回到家里再没有人理解,就有可能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第四,在情绪上的不平衡。调查问卷的测评结果显示,情绪不平衡上的得分明显偏高。这是因为初中生处在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情绪上会表现出明显的两面性,主要表现在心理上的成熟与幼稚、依赖与独立、闭锁性与开放性以及成就感与挫折感之间存在着矛盾,如果这些矛盾处理得不及时,就会造成情绪体验的不平衡。

二、对初中毕业生心理模式及其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分析

根据以上调查问卷结果,我们对初中毕业生的心理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在临近毕业的这一年,学习成绩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心理特征,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过度紧张。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通常满怀信心,学校、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值很高。面临中考,来自多方面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既有考出好成绩的自信,又有担心发挥失常的思想包袱。这种矛盾心理直接导致了他们产生焦虑的心理,继而过度紧张。第二,迷惘无助。平时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但到了毕业这一阶段,开始出现失衡,会经常考虑是否能够如愿考上高中;如果中考失败,是否能顺利就业等问题,这些忧虑导致了其迷惘无助心理的产生。第三,失落而导致的对抗行为。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大多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到了毕业阶段,由于成绩始终不能提高,他们对升学感到毫无希望,此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进而表现出对抗行为,如利用骂人、打架、故意违反纪律、故意破坏公物等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三、加强初中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面对以上问题,学校和教师应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积极、快速地给予解决,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毕业这一特殊时期。

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关注其心理健康,不能过分地追求分数及升学率,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升学压力。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本市还没有一所中学设立起由专业心理医生组成的心理咨询室,学生出了心理问题很难找到专业的治疗渠道。因此,这些硬件设施的完善是当务之急。与此同时,学校应经常开展心理讲座,以增强初中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为他们提供解决心理问题及障碍的条件。毕业班的班主任多处于重压之下,加上教务工作繁重,更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态度,多花些精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同时,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抵御各种心理困扰的能力,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作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遍心理,然而,过高的期望和过分的关心却会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过重。许多家长在物质方面给予了孩子极大的满足,但在与子女交流上没有足够的重视。[5]在这种重视成绩远大于重视心理健康以及长期与孩子缺少沟通的情况下,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对初三这一特殊阶段学生的心理波动及心理异常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在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理解和尊重,了解其兴趣和特长,鼓励和帮助其实现理想。

初中毕业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是有限的,往往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我。加上学习压力日益加重,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厌倦等情绪。[6]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与学生本身的性格和气质有很大关系,学校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自身探索,使其从了解自己开始,进而正确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

参考文献]

[1]贺兵兵.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刘月芬.初中毕业生心理状态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12).

[3]席巧真,李吉祝,田博.初中毕业班学生不良情绪及相关因素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9(3).

[4]莫小玲.加强初中毕业生心理教育的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1(6).

康复毕业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社区康复 人才需求 培养情况

社区康复是一种基层康复,它的优势在于低成本、覆盖面广[1]。笔者就广东省内社区康复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情况提出见解:

1.社区康复行业发展前景

(1)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医学作为一支医学新力军,正蓬勃发展,它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寿命的延长、环境污染的发生,残疾人、老年人和慢性病人等康复对象在社会人群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人们更加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康复和健康的愿望、要求和需求都会越来越大[2]。功夫熊、点妙手、点到等上门推拿服务的兴起也提示人们对家庭康复、社区康复的行业需求。

(2)社区医疗的发展:按照卫生部等四部门联合颁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中央编办发〔2006〕96号):3-10万居民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康复医疗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配比还达不到国家要求。国家目前正对医疗资源进行分级改革,将充分发挥社区医院、基层医院的分流作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比三甲医院的医保报销比例更高,这必定使社区医院或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有所发展,由此带来对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大。

(3)我国社区康复行业现状:供需严重矛盾。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94亿[2],约占总人口14%,远超于老龄化社会的10%标准。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接近5000万。到2015年,中国至少需要35万康复技术人才,目前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3万人,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远远达不到实际需求。

尽管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增设专门的康复机构,要求二级和二级以上医院开设康复医学科,但目前康复的主要工作以三甲医院康复科为核心,康复机构的数量仍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康复需求。

我系2015年开展了社区康复从业人员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省的社区康复或基层康复部分从业人员是由其他专业医务人员兼职,普遍存在康复概念模糊,专业水平有限,且人才短缺的情况。

(4)广东省对社区康复的重视: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粤府〔2015〕25号),要求“各地要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设置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或培训项目,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加强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培训,开展养老护理员远程培训试点,加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

根据广州市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有多位委员的提案涉及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如5083号(附件2)提案建议:职业学院定向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在学期间考取养老护理资格证等。5090号(附件3)提案建议:依托职业学院做好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这些无不说明了广东省内社区康复、养老服务人员目前处于人才缺口,加速发展的状态。根据《广州市教育局关于提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工作情况的通知》(穗教高教〔2015〕15号)文件,市教育局更对此提出了人才培养摸底调查。

二、广东省社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现况

目前,广东省内设置有康复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康复人才培养的院校有广州中医药大学、暨南大学医学院、广东医科大学、广东药学院、中山大学等。其毕业生多数在机构康复就业,较少流入社区医院或养老行业。省内高职高专水平院校暂时没有开设社区康复专业。有部分体育院校开设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其就业方向主要针对运动对队医、保健按摩师等职位。省内河源卫校、东莞卫校等中专院校开设的康复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基层康复和保健企业。因此,目前广东省内还缺乏社区康复高职高专学历培养。

由于广东省内开设社区康复专业的高职院校暂时没有,因此没有招生就业的参考数据。通过我系对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调研,社区康复专业招生情况较好,社会对社区康复专业人才,特别是养老服务机构对该专业需求巨大,企业都愿意签订“订单式”培养合同。职业技术院校开设专业都是要以就业为导向,社区康复专业毕业生多到民政部门下属机构如福利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就业率较高,但毕业生对养老服务机构青睐度较低,但只要愿意,就业就基本不成问题。总体上,社区康复专业学生就业前景乐观,但需要在培养过程中改变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到基层。

综上所述,广东省经济发展较快,社区康复服务需求较大,要求较高,目前高职高专社区康复学历培养仍存在严重缺口,有基础的高职院校可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以满足社区康复未来发展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卓颐.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2,2(2):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