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教育实习自我报告

英教育实习自我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英教育实习自我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英教育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1篇

      

        无

        (f0003)移动护士站电子扫描仪在心脏专科中护理巡视的应用 张春霞

        (f0004)征文启事 无

        科研综述

        (1537)慢性病自我管理理论模式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孔淑贞 蒋文慧

        (1540)精神科医护人员遭受精神疾病病人暴力行为的研究现状 贺美玲 郭志华 王红星 丁伟华 程艮

        (1542)全髋和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自我效能评价工具的研究现状 王海燕 许燕玲 胡三莲 钱会娟

        (1545)我国伤口护士角色功能的研究进展 王雅琴 宁宁 陈佳丽 廖灯彬

        (1547)我国护理教学评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韩金凤 王玚 李书梅 黄叶莉

        专利及获奖产品介绍

        (1549)耳挂式象鼻型呕吐物收纳测量袋的设计 胡晓岚 张缤

        科研论著

        (1550)心力衰竭病人体重管理相关知识一信念一行为对称体重依从性的影响 鞠阳 汪小华 仇静波 庞建红 冯萍 陆敏霞 赵欣

        (1552)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程璐 孙国珍 王琴 李新立

        (1555)大面积严重烧伤病人回吸收期血管外肺水指数变化与肺功能关系研究 余水秀 王仙园 周娟 吴军 彭毅志 彭代智 罗高兴 罗奇志 颜洪

        李晓鲁 张家平

        调查研究

        (1558)本科实习护生文化胜任力与职业自我概念的相关性研究 张瑜 李秀艳 richard pescador

        (1561)门诊老年高血压病人不合理用药情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彭霞 莫霄云 宁余音

        (1563)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评教影响因素的研究 陈小慧 刘海波

        (1565)日间手术病人术前访视需求调查 杨霞 胡文娟 赵爱平 卢惠娟 陈哲颖 周亚芬

        (1567)护士对医院不良事件报告氛围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孙晓 万文洁 吴茜 朱晓萍 施雁

        (1570)口腔专科医院护士专业自我概念影响因素的研究 杨冬叶 万丽红 陈佩珠 黄秋雨 周凤

        (1572)低年资护士工作应激及影响因素分析 杜鑫 王维宁 丁芬芳

        (1575)陕西地区部分医院静脉输液工具使用及维护的调查与对策 张敏 何华 张亚婷 吴红娟 徐岁云

        (1577)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 吴祝凤 林细吟 卜秀青 方蘅英

        临床研究

        (1580)老年肾病病人长时间输液治疗对外周静脉血管损伤的临床观察 马莉冰 马国栋

        (1581)orem自理模式在老年颈椎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毛羽佳 张先庚 李凤燕 梁清芳 王红艳

        (1583)药护合作模式在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英萍 张宁

        (1585)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底肿瘤切除术后病人吞咽障碍的影响 王滨琳 徐德保 唐运姣 陶子荣 贺爱兰 贺莲香

        (1587)卧床病人使用微型水泵淋浴器床上洗头车洗头的效果观察 黄秀华 梁秀萍 谭意萍 陆丽芳

记英 吴肖梅

        (1589)两连线作为成人胸外按压定位方法的评估 罗卉 黄素芳 汪晖

        (1591)穴位按摩对高血压痰湿体质病人体质积分的影响 王翔 沈翠珍

        (1593)静脉输注低温加药液体对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效果及脑保护作用 徐桂花 朱丽莎 张玉琴

        (1595)综合干预促进胃肠道手术病人快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陈丽 许勤 刘林

        (1597)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艾雅琴 郑丽军 孟朋民 杨泉林 苏心镜

        (1598)手足部按摩对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的影响 华影 亓新学 毕清泉

        (1600)led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疗效及护理 黄霞 胡蓉 关敏

        (1602)冲吸式口护吸痰管在脑卒中昏迷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叶日春 李彩红 覃小静 刘淑莹 侯伶

        (1604)分腔式医用护理背包在海上医疗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黄叶莉 李书梅 韩金凤

        (1605)音乐疗法对早产儿喂养的影响 杨园园 蒙景雯 魏宁宁 李春华 梁爽 陈华

        (1607)糖尿病病人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分析 裴璠 赵紫琴

        (1610)生理盐水冲洗法在预防封闭式负压引流管堵塞中的应用研究 覃红桂 肖远琼 韦雪 廖燕湘 赖微

        (1611)记录糖尿病生活日记对病人抑郁情绪的影响 金伊俪 胡颖 罗梅萍

        (1613)住院空巢老年肿瘤病人情绪状况及护理干预 钟雪莲 唐小梅

        (1615)三镜联合下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加鼻胆管植入术的护理配合 韩娟 王超 任晓琼 柳莎

        无

        (1616)电子文献著录格式 无

        临床研究

        (1617)tessier3型颅面裂患儿围术期的护理 宋丽娟 翟凤英 张广霞

        (1618)经口内镜甲状腺手术的护理配合 姚娇 陈纯清

        护理管理研究

        (1620)助孕夫妇“三证”审核护理管理标准化流程的研究 舒军萍

        (1622)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实施及效果分析 王理瑛 张莉 颜萍 刘畅 汪惠才

        无

        (1623)法令条例著录格式 无

        护理管理研究

        (1624)减少急诊儿科护士针刺伤的临床路径管理 刘迎春 于颖 李新红 赵晓甦

        (1625)医护协作一体化模式在推进责任制整体护理中的探讨 李育玲 李丽红 张利 张敏

        (1627)我国专科护士发展中主要问题分析 高青 许翠萍

        护理教育研究

        (1629)pbl教学模式对高职护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及学习投入的影响 穆晓云 臧爽 李丹

        (1631)支架式教学对本科实习护生自我概念的影响 叶艳胜 曹群英 丁芳 鲍翠玉

        (1634)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陈丽霞 洪迎迎 李辉 林佩璜

        (1636)高级助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评价 郑长花 赵国玺 彭

慧蛟 何小玲

        (1638)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梁春光 仝慧娟

        (1640)加强高职护生毕业实习期间隐性护理知识管理的探究 满力 郭宏

        (1642)浅谈医疗改革视角下高校社区护理专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李瑜 董钊杨 吴小婉 黄红 吕文文

        (1643)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中的实践研究 李为华 左凤林

        无

        (1645)辞书著录格式 无

        护理教育研究

        (1646)地方综合性大学构建国际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 李雪莉 刘幼昆 邓三妤

        社区护理

        (1648)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在社区糖尿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胡明 李小明 钟美容 林何梅 任洁娜

        (1649)应用握力圈扩张手背浅表静脉的实用性研究 朱惠瑛 李玉梅

        量表研究

        (1651)本科护生网络课程学习适应性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李鸿艳 刘宇 冯琼 毕瑞雪 章洁 周湖燕 雷琼琼

        (1653)老年综合征评价量表的性能实测分析 刘祚燕 龙纳 淳雪丽 陈 胡秀英

        (1655)护理人员激励问卷的编制 樊现岗 王维宁 孟繁洁

        专利及获奖产品介绍

        (1657)一次性多功能无菌物品存放盒的研制 王宇 胡雪慧 王倩 周琛

        个案护理

        (1658)1例桡动脉穿刺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 沈磊 温媛 王磊

        (1659)1例全胸主动脉置换加左肺切除术的术后护理 陈林 郑静

        (1660)维生素k1与盐酸消旋山莨菪碱联合应用引起肢体麻痹1例 鲍隆梅 刘俊

        专利及获奖产品介绍

        (1661)防治足下垂牵引装置的设计及应用 肖秋香 陈仁英

英教育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港口工程专业群 顶岗实习 管理办法

1 港航工程类专业项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是应用型高等院校港口工程类专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港航工程施工实习地点一般分布在沿海沿江较偏远地区,且项目部多处于流动状态,加大了实习管理的难度,目前实习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顶岗实习单位问题。港口施工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能每年持续安排顶岗实习岗位的企业较少,能大批量接收实习学生的企业也不多,每年以企业来校招聘或学生自己联系单位的情况较多见。因相对固定的顶岗实习单位较少且比较分散,校企之间较难形成长效实习管理机制。

(2)顶岗实习内容问题。港口施工企业一般难以接受学生轮岗培训,而学校则要求学生在不同岗位均要进行学习,实习内容与培养方案差异较大,也增加了实习过程管理和考核的复杂性。

(3)顶岗实习师资问题。一方面实习学生多,实习单位分散,学校难以安排充足的指导教师到企业指导,而企业也难以抽调专门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另一方面校企指导老师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有的学生逃避顶岗实习或敷衍应付,师资不足导致对实习过程缺乏有效管理。

另外还存在学生变更顶岗实习单位较频繁、顶岗实习考核不够全面和规范、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较薄弱等问题。

2港航工程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探讨

港航工程类专业顶岗实习地点以项目部为主,地点偏远且流动较大,实习管理应有一系列相应措施,以下以广州航海学院港口航道与治河工程专业为例进行探讨。

2.1做好顶岗实习管理顶层设计

2.1.1 强化校企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顶岗实习教学基地

按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实训方案校企共定、教学资源校企共享、教学过程校企共监、基地运行校企共管、最终实现校企双赢”的原则,高起点规划实习基地建设,建立若干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形成较长效的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如广州航海学院和广东航达工程公司深化校企合作,每年有一批港工专业学生在该企业顶岗实习,实习结束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录用部分学生;近期与航达合作成功申报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使校企合作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2.1.2 校企协商共同确定顶岗实习内容

顶岗实习内容由校企共同设计,如专业基础单元包括水运工程识图、测量、材料检测、土工试验等,专业技术单元包括港航工程施工等系列实习内容,如图纸会审、编制工程预算、制定施工方案、典型工种动手操作等,基地应尽量有上课场所和模拟各环节流程的模块化实训平台。

2.1.3 校企共建顶岗实习师资队伍

广州航海学院港工专业实行教学与生产并轨的管理模式,将青年教师工程锻炼与学生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将双师型教师“产学研”工作与顶岗实习结合起来,让教师与基地深度融合;由学校聘任企业能工巧匠作为校外兼职教师,纳入学校兼职师资管理范围,双师型教师与技术人员互为融通,使基地每个实习小组能配备至少1名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

2.1.4 做好顶岗实习管理机制设计

(1)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标准,建立以理论、实践、素质和职业技能考核相结合的“三元”式教学质量考核体系;(2)创建以“学校―系部―教学团队―教师”“学校―系部―中队长―学生”“学校―系部―家长―社会、企业”为主体的“三条主线网络”;(3)落实校内教师、企业教师、学生、家长“四层次”评教评学;(4)以“双证”率、就业率、就业对口率、职业稳定率、岗位晋升率和平均薪酬等为评价标准的顶岗实习综合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2.2 强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1)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过程规范化。

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管理细则》等文件,使管理规范化。

(2)按层级管理原则建立顶岗实习组织管理机构,实施全过程管理。

按层级管理原则,成立由系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由专业带头人、系主任、教师、中队长等组成,顶岗实习单位须指派专人负责学生实习指导及日常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现代通讯手段在顶岗实习中的作用,利用QQ群、电子邮件、电话、手机信息等多种联系方式,学生们可随时与老师交流顶岗实习过程中的问题。

(3)建立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

用现代信息工具建立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 包含岗前培训、学校规定、技术报告、公告管理等功能模块,对顶岗实习过程实行远程管理,要求学生每周通过网络提交一次小结,将实习内容、存在问题及建议等通过网络提交给校内教师;教师一周内须进行回复,对学生报告进行指导。

(4)开展顶岗实习巡回检查。

学校教师要加强与企业指导教师联系,了解学生实习情况。要求教师到学生实习区域较集中的地方进行巡回检查,发现并及时解决实习中的问题,争取实习单位支持和帮助。

2.3规范顶岗实习鉴定与成绩评定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校企双方要加强对学生的工作过程控制和考核,实行校企双方实习鉴定与成绩评定制度。

(1)制订相关评价与考核表。将评价指标划分为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和技能、团队精神、劳动纪律、工作业绩等6项指标。

(2)学生顶岗实习单独作一门成绩计,由二部分组成,即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鉴定,占总成绩的40%;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定,占总成绩的60%。

(3)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鉴定与成绩评定要求在实习结束前完成,先由学生做好实结与自我鉴定,填写“顶岗实习鉴定表”,再由企业指导老师签署鉴定意见和成绩并盖实习单位公章。

(4)学生顶岗实习可以在同一单位不同部门或岗位进行,实习单位要综合学生在每一部门或岗位的学习态度、劳动纪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质量等情况做出客观鉴定。

(5)实习过程记录与阶段性评价。企业指导教师每日填写学生考勤登记表,每月按6项指标逐项打分,填写成绩评价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阶段性评价。校内指导教师每周填写与学生交流和指导情况;学生每日填写工作业绩登记表、每周填写实习周志、每月写一个顶岗实习工作小结。

(6)学生须按时完成实习任务并提交“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及实习单位出具的“实习鉴定”等,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实习中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纪律表现、企业指导教师意见和出具的鉴定综合评定实习成绩。评定成绩后,全部资料由学校统一归档。

(7)实习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评定,成绩“及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并参加毕业答辩,否则须重新参加一段时间实习并重新评定成绩直至及格才可进行毕业答辩。

【参考文献】

[1]何 辉. 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机制研究. 高等建筑教育, 2009,18(2).

[2]祝登义,张纪生,陈蓓. 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3]徐新伟. 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1).

英教育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实践教学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52-03

当前,推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尤为重要。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储备、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能力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具有巨大的影响。本文从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要求出发,对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要求

(一)必须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促进工学完美结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懂得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要懂得企业的真正期待和需要,实践教学必须合乎工学结合视野下的教育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实现工学结合完美对接。在工学结合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高职特点和职业特色,要突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德立人,以技立业。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不断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提升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素养,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把教学作为第一要务,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必须贴近高职教育,贴近学生,贴近企业。服务好学生,以树人为本,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把握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脉搏,遵循高职教育发展的规律,使学生实现自我成长、成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搞好教育和科研,掌握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了解社会对大学的期待,完善自己与学生和社会相适应的知识结构,严谨治学,做好知识储备,打好深厚的实践教学功底。在工学结合视野下,学生面临许多的问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传道、解惑,还要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传授学生工作和生活的技能,真正解答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诸如恋爱问题、就业问题、信仰问题、职业生涯发展问题、人际沟通交流问题、职业道德问题、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问题等。所有这些问题涉及面广,内容丰富,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广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与经验,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苦练教学科研本领,方能取得真正的教学实效。

(三)必须依据工学结合的特点,取舍好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工学结合视野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在就业导向的指引下,培养学生成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根据这样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在制订教学大纲和计划时,适应企业的特点,大胆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形式,既要体现人文素质,又要体现学生的职业素养;既要贯彻一系列的理论思想,又要渗透一定的企业元素,使之具有全面性、职业性和趣味性,充分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魅力,对的理论真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真懂,从而促使高职学生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工学结合视野下,某些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高职培养目标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片面强调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理想信念和道德素养等问题。其实,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的完整的内容,尤其是在工学结合视野下,尤其要突出职业道德教育,而职业道德教育不能脱离思想政治教育而独立存在,不能脱离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实践教学,不能忽视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如何促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与工学结合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同时,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对自身实践教学能力提升重要性的认识,满足于阅读新闻,补充一些教学案例,常常与职业发展的需要脱节,对于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没有真正有效地开展。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普遍较低。我国大多高职院校起步晚,历史的沉淀不深厚,职业技术教育理念还没有在管理者和教师员工的内心中普及,许多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学校和技校升格而来,师资构成比较复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历、实践教学经验、学术科研等方面存在很多缺陷。再加上平时教学任务繁重,没有多少机会进行考察学习、实践研修,开阔自身视野,一定时期内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很难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教学实效。由于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许多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只能依赖课本,只能胜任理论教学,无法进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无法达成高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针对性不强。高职教育以高技能人才为培养标准,以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所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突出学生的专业和职业素养要求,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人际交往教育、质量意识教育、安全教育等。但是,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教育内容力度不大、深度不广、缺乏针对性的趋向。某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站在完美的思想政治高地,没有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生活和职业要求,细化到企业的具体的岗位细则教育更少,在实践教学方面缺乏针对性的教育内容,过于单一,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需要不断加强。目前,大多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职人员远远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120∶l或150∶1的比例配备要求,按1∶200的师生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的要求也还未达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仍然有待加强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结构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工学结合视野下,对在单位实习的学生的教育管理,也难以及时顺利地深入地进行。有限的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完成的教学工作量大,忙于校内工作和繁重的教学任务,不能安排足够的时间去企业进行顶岗实训和实践培训,也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就业、实习安全、恋爱和心理问题等,也无暇考虑工学结合形势下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问题,以至于上课的内容空泛多,联系实际少,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机制尚未形成。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虽然进行了一些探索活动,但是,其实质远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特别是学生在进行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时空的变化,缺乏有效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无法适应工学结合形势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工学结合考评体系,有些高职院校虽然进行工学结合质量评价,但是其内容并不全面科学,某些高职院校往往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测评,忽视了就业能力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实践工学结合期间学生的真实情况。

三、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对学生就业能力及竞争能力具有重大影响,也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在工学结合的新形势下,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适时而变,不能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要不断符合高职教育的需要,符合工学结合的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职业的需要为目的,改变原来的旧有教育理念,将原来以课堂、教师、理论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就业能力、职业道德素质为中心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要不断跟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力度,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利用课程教学和骨干教师培训学习、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检查、学术交流、实践研修、校内外同行教学观摩、优秀教师报告、互联网技术和省内外同行“精彩一课”示范教学交流等途径,拓展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获取高职院校、学生、企业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培训学习,取得高校教师资格、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资格证书,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以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的需要。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贴近学生,提升工学结合视野下的实践教学能力。工学结合视野下的高职教育,其教育目的就是为企业和单位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这是贴近学生、掌握工学结合实际、解决工学结合的问题的最佳途径,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班主任工作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实习岗前、实习岗中和实习岗后时期,指导学生如何适应和搞好实习工作和生活,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由于班主任直接对接学校、学生和企业,能够直接掌握三方信息,直接输入到问题的层面,可以大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际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从而直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为此,2008年9月,和教育部联合《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工作期间应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所以,高职院校贯彻执行中央文件精神,人事改革方面,可以把评定职称与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直接挂钩,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结合起来,推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工作紧密结合,为提升工学结合视野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供制度保证。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整合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突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使用的是和本科院校一样的教材,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专业和行业特色也无法得以体现,这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很难在课堂教学传授与企业中对学生的职业要求的相关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在深刻领会教材精神实质的基础上,除一些基本理论外,适当调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增加职业岗位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要求的相关内容,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规范、职业生涯规划、人际沟通、责任心、服务意识、素质拓展、恋爱观、就业创业能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培育。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按照知行合一的原则,针对不同的专业,进一步把思想道德和法制教学内容细化到行业层面,突出职业性。

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方法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除课堂上采取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外,还要把实践教学拓展到校内和校外以及学生的实习企业,强化企业文化内容。可以采取参观考察、寒暑假调研报告、校内外调查、校内外采访、专题研讨、参加学校或企业党团活动、报告讲座、演讲辩论、各种学术和技能竞赛、创业活动、先进模范或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班级和校园文化活动、时事或企业文化宣讲法、宿舍文明展示、科技发明、火灾和地震等危机演练活动、专业实习、撰写论文、读后感或观后感、PPT制作、撰写实习报告、志愿者服务、环保宣传、公益活动、下乡进社区活动、征文摄影、场景模拟、网络虚拟再现、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及影视教学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党情、国情、社情和民情,激发大家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意识。在实施这些实践教学方法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采取集体和个人项目办法,最好以宿舍或小组为单位,使实践教学活动做到全员覆盖,教师要做好教学计划、指导和考核总结,确保实践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和完成。

(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具体如下:

1.加强课内、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课内、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事前要做好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做好对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总体策划,指导、监督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认真完成实践教学任务,适时做好总结,化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疑难问题。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2.加强学生工学结合实习实践教学管理。学生工学结合实习期间,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实习过程中,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校企双方除了搞好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还要健全校企德育共管机制,明确责任,共同搞好学生在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工学结合具有时空分散性和差异性特点,对于班级集中实习的,校方在岗前就要加强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服务奉献等精神的教育,正确处理眼前的物质利益和长远的职业素质的关系,同时,可以充分依靠班干部形成班级自我管理,学校、系部、班主任和学生班干共同负责管理。企业可以指定专人负责了解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加强工作、生活和情感的沟通和交流,还可以采取母鸡带小鸡的模式,利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促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工作,较快地成熟和成长;对于分散在各个企业实习的,可以委托企业负责人代管,学校指定辅导员、专业教师、班主任通过电话、QQ、电子信箱等平台对学生进行实习监督,定期派系部领导、教师、班主任等进行检查。另外,可以布置学生实习作业、企业问题反馈、实习工作报告等,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3.加强工学结合期间学生实习的考核评价管理。对于学生的实践考核评价,可以采取考核综合多元化措施,对于课内、校内外实践教学,根据学生的实践活动表现,项目完成情况,可以采取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相结合,个人参与和集体协作相结合,学生个人、实践小组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相结合,实习作业或报告、系部实习检查、企业评价与班主任评定相结合,考核内容应该突出学生的知识考核、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的实际能力,并且可以加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技能与职业道德在评价总分中的比例。所以,工学结合的评价管理应该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工学结合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地、科学地、合理地进行衡量,做好考核评价,最后给出考评总分,这是提高工学结合考核评价实效性的关键保障。

(五)加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可以由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学校兼任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学校党办、学工和辅导员等人员)、企业(公益)专业师傅等组成。学校可以利用职称评定这个平台,规定教师评定中级或副高职称时,必须具备任现职以来有半年下企业顶岗实习的经历,促使学校教师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千方百计寻找时间和机会,这就将以往“要我去”变成“我要去”,并且严格考核管理制度,确保待遇得到津贴和补贴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通过企业顶岗实习,能够充分融入企业,掌握企业文化和企业操作流程,上课能够做到胸有成竹,大幅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以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晚英.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探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4)

[2]卢书欣.浅谈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

[3]刘光照,林玉琼.浅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化的内容和形式[J].广西教育,2015(1)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2012LSZ047)

英教育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graduates is worsening and the pressur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increasing.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asons of the difficulties in employment of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discussed the current employment from deepening educational reform,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areer guidance, innovating means of employment services and vigorously carrying ou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关键词: 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应对措施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graduate employment;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208-02

1日趋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

自2008年底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国内以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由过去的热点理论研讨,上升为社会各界高度关切的现实社会问题,本次“两会”也将其列为重点问题被提起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是与年俱增,而就业率却不断下滑。下面请看一组数据:

上数据充分表明了高校面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任务的艰巨性和工作的长期性。如何认识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如何应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高校一项重要课题。

2从高校视角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2.1 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就业难问题既有总量矛盾也有结构矛盾,但结构矛盾还是主要矛盾。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但大学的专业设置调整相对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很多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已经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使得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或者是社会上所不需要,或者是与实际需要存在差距,或者人才已经处于饱和状态。

2.2 就业指导和服务缺乏针对性和滞后性

2.2.1 对指导对象和指导内容的认识不到位不少高校的就业指导多采用在毕业生班级中开展讲座、政策咨询、谈话等形式,有的干脆在毕业前由相关领导对学生进行一次总动员。有些高校将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混同在一起,以为就业指导的内容主要是签就业协议时盖盖章,向毕业生一些就业信息,组织供需见面会,偶尔开设几场讲座或设个就业咨询,或举行就业形势报告等。

2.2.2 忽视个性指导就业指导多采取集中对全体毕业生进行政策解读、就业信息、技巧指导,而针对毕业生个人的个性进行指导不足。[1]就业指导工作的应试性、指导方式及渠道过于单一等,难以满足学生对个性化指导的需求。

2.2.3 就业指导人员整体专业素质不高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大多由大学老师进行就业指导,由于大学校园与企业、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不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导致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虽然一些兼职就业指导人员(如辅导员)了解学生情况,在就业指导方面有很大优势,但他们普遍缺乏对职业的具体了解和就业指导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专业素质较低,就业指导工作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2.3 对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我国高校目前的创业教育,是在“正规教育”之外,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的“业余教育”。很多高校尚未把创业教育纳入学科专业教学体系,创业教育被边缘化,成为就业指导的一项补充内容,或是以“创业大赛”的形式进行。有些高校的创业教育关注的只是少部分人的骄人业绩,学校设立的创业机构也都是为那些精英们准备的,大部分同学只能沦为“看客”。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师资培训也十分缺乏,致使创业学生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想创业的人多,选择创业的人少。中华英才网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表明,我国大学生在回答“毕业后的意向”时,79.%的人选择找工作,选择毕业后创业的仅有4.3%。而在创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大学毕业三年内自主创业率高达20%左右。

3高校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3.1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3.1.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在解决专业结构、课程设计与专业发展需求不匹配,教学模式与实际应用不相适应以及人才素质培养与用工需求多元化、素质要求复合化存在反差等方面的问题上下功夫。按照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和用人标准,修正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大纲,修订教学内容,改革传统课程结构,消减传统理论课程内容,强化专业实际技能训练,突出“实用、实践、实训”,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更能适应用人单位需求,缩短高校与用人单位、教学与生产的距离。

3.1.2 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教学为了解决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与工作岗位需求不匹配,学校应根据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态势,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教学,在培养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加未来职业的岗位技能和工作适应能力的培养。例如,尝试建立校企联合模式,组织学生到校外基地实习、进行毕业设计;举办创业设计比赛,开展不同层次学生的科研创新项目等校园科研活动;邀请校友和知名人士到学校作职场介绍等。

3.1.3 加强实践课程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中不难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和外语水平是比较在乎的,普遍反映的是实践能力欠缺,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因此,高校应积极引导毕业生进行社会实践,强化实践教学。

3.2 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3.2.1 引导毕业生合理定位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重点做好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创业观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形势分析等多种途径,引导毕业生客观认识就业形势,冷静分析自身条件,准确合理定位。

3.2.2 开设就业指导课将就业指导课以必修的形式纳入课程体系,配备专、兼职就业指导课队伍,从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就业与自我定位、择业心理的调适、求职的方法与技能、简历制作、签约流程、考研创业与就业的关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3.2.3 就业指导工作“关口前移”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在低年级学生中进行就 业教育,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知道从哪些方面来塑造自己,实现就业教育的全程化。为了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可以面向政府、工商界人士聘请职业顾问为学生就业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帮助学生规划职业发展,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广辟就业渠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3.2.4 加强个性化指导个性化指导是指在普遍指导的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实施“一对一”的个别咨询和指导。这就要求就业指导人员要学会运用心理测量、职业能力测验和性格、气质、兴趣测评等一系列现代职业指导理论、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矛盾和冲突,增强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各种竞争和挑战。

3.2.5 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就业指导队伍就业指导人员应具备诠释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就业技巧,提供就业信息的能力。同时,高校应尽力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提供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参观考察交流探访等机会、条件和政策,以提高就业指导前瞻性和针对性。

3.3 创新就业服务手段

3.3.1 开拓就业市场动员师生充分利用“地缘、血缘、学缘”的关系,多渠道推荐毕业生就业。发挥校友作用,利用校友对本校和本单位比较熟悉的有利条件,介绍推荐毕业生就业。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积极开辟新的就业基地。举办多种形式的招聘会,实行“专卖店”式的毕业生推荐工作。

3.3.2 建立就业基地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深交老朋友,巩固老基地;广交新朋友,开辟新基地。一是以各实习基地为依托,与实习单位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努力形成和建立起实习、就业一条龙的相对稳定的就业实践基地。二是对长期从本校挑选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在向他们推荐优秀毕业生的同时,积极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三是主动出击,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利用电话、信函及网络查询,主动联系,努力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开辟新的就业基地。

3.3.3 打造校企合作三大平台一是人才培养平台。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培训包,每年为企业订单培养。二是研发平台。共同开展技术开发、纵横向项目申报、技术革新、技术咨询等的产学研深度合作。三是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平台。学生学到了技术,做好了上岗准备,企业则完成了对学员的岗前考察,实习和就业实现了真正的“无缝对接”。

3.3.4 改进就业服务网通过电话联系、网络搜索、向用人单位发函以及人才中介等各种渠道采集毕业生需求信息,及时向广大毕业生反馈。积极建设和管理好就业信息网,利用校园就业信息网沟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也为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提供方便。[2]开通毕业生专用邮箱和中国移动飞信服务,让学生获取就业信息更加便捷。

3.4 大力开展创业教育

3.4.1 培养创业意识通过创建大学生社团、开展第一及第二课堂的创业实践活动和大学生日常活动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定期邀请创业有成的校友回母校举办创业事迹报告会,为学生介绍创业的经历和经验,加深对创业的认识。实施创业导师制,建立“师导生创”的教育模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鼓励不同专业学生“打通学科,横向联合”,在“多兵种联合作战”过程中,通过碰撞思想的火花,完成学科交融与特色互补的过程,达到了“1 + 1>2”的效果。

3.4.2 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将创业教育课程列为公共类必修课,并保证足够的教学时间。加强专业学科与其他学科课程的交叉融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业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注重创业实践教学,加大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形成创业教学 + 创业模拟 + 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彻底改变我国创业教育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

3.4.3 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指导大学生创业社团进行创业项目实践,利用校办企业等经济实体进行创业体验,建设一批有内涵、有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创业成果孵化基地,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平台。

3.4.4 完善创业指导创业指导要从创业理念、创业精神、创业所需知识三个子维度来开展,辅以必要的礼仪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挫折教育。在理论结构上完善学生的认识,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深度,激起学生从基层做起和个人创业的热情,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市场的能力。

参考文献:

英教育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语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机制

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是培养其个体双师素质的前提。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英语教学人员,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专业知识的更新,达到的所服务专业的专业成熟。高职教育要着力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个体开展实践教学、企业技术革新、参与教学方式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一、构建多种师资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要想成功地体会其所服务的专业行业内涵,需要接受专业化的职业培训。因此,从英语教师个体双师素质培养的整个过程来看,个体英语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应该包括入职前的专业培养和在职的继续教育,也就是英语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对高职师资培养均有明确的规定。德国法律规定:职教教师要不断进修,每年每名教师有五个工作日可脱产带薪参加继续教育;挪威规定:申请成为职教课程的培训人员需具备技术工人资格,四年职业经验和两年有关职业理论继续学习的经历;澳大利亚规定:职业教师在上岗前,必须参加为期一年的教师上岗培训评估,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教师资格证。发达国家对于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有着明确的规定,高职英语教师师资培养也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

目前河北高职师资培养,主要以包括河北师范大学在内的师范类本科高校进行师资培养。这种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在职教育培养模式,使得英语教师可以围绕真实工作情景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做相互结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英语教师可以到真实企业顶岗实践。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双师素质教师建立了一个操作性较强的标准:在教师岗位工作,同时具有所教专业相关的社会职业岗位一年以上(含一年)工作经历的,称为双师经历教师。在这种新型激励制度的有益探索下,高职英语教师自我构建培训机制。此外,高职院校还应构建开放式的英语教师师资培养模式。通过综合大学或其他专门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通过成人本科教育等在职教育学校,使得英语教师获得系统专门的教育实践训练。对于修业期满考核合格者的英语教师,给予相关的毕业和学位证书,使得英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场所加强实践锻炼。

二、加强产学研结合

当今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向是产学研结合。西方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思维由来已久。产学研结合带来了科技工艺思维改变和社会发展。在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产学研一体化是经由政府行为加以扶持和指导,从而有力的促进这些国家经济成长。美国作为最早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国家,它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成长举世瞩目,可以说是产学研结合带来了整个国家繁荣。早在1950年,斯坦福大学工程系主任和工程学院院长,人称“硅谷之父”的特曼首先提出学术界和财富界理当结成伙伴关系,始创“硅谷模式”。依靠斯坦福大学的科研实力和校方对产学研合作的鼎力撑持,硅谷模式有力地敦促了地域经济成长,同时与工业界的亲密联系也促进了斯坦福大学的科研与教学。硅谷模式标识表记标帜着产学研结合这一形式的正式形成。而今,美国社区学院的公司咨询、授课或做学术报告,研究人员到企业临时参加课题研究;企业到校园中公开招募学生从事一些课题的研究;公司科研人员到大学进修并取得学位等是产学研结合的具体形式。学院、企业在人才培养发挥各自的优势,授课教师才能有效地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结合起来。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院校培养英语教师双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做好培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基础工作之一。高职院校要鼓励英语教师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参与企业考核与动态竞争的管理机制。鼓励英语教师运用在顶岗实习中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开展科研服务工作。逐步实现英语教师从单一的基础学科知识型向专门技术型转变。首先实行“全职顶岗实习”模式。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是靠时间打磨出来的,没有足够一线锻炼时间是不可能成为培养不出优秀的毕业生。英语教师在企业实地接触先进的专业生产设备、工艺及服务技能,及时了解所服务专业的生产、管理现状和国内外发展趋势。英语教师在返回学校后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英语教学也就能够有的放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其次鼓励英语教师积极参加企业培训工作,英语教师可通过参与企业的员工培训及产品客户培训,在不断推动校企合作的同时,使英语教师及时获得行业企业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使学生学到最新的行业英语知识,有效的促进教学改革,实现校企合作的最终目标。

三、增强英语教师由学术型教师向双师素质教师转变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自我意识是其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增强英语教师的自我意识,正是要使英语教师准确地意识到自己的发展目标和计划,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把自身服务的专业当做专业实践对象,使英语教师能够理智地筹划未来。

总之,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双师素质培养需要通过构建多种师资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结合、增强英语教师由学术型教师向双师素质教师转变的自我意识等机制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英语教师不断自觉的学习和实践,激发英语教师的内在需求,唤醒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最终实现英语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从而努力向双师素质教师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璟】熊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成长途径探析【J】新西部2011-12 159

【2】陈静浅谈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下月刊2011-05 134

英教育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 辅导员 教育

随着许多新建高职院校的成立,高职生的扩招,高职教育因其培养目标具有贴近当前社会需求的特性而日益受到重视,也将意味着高职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和更多的心理问题。高职院校辅导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和健康成长,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分析

新的学校环境因素。大多学院都是由原来中职学校升级或由几所中职学校合并而成的,新建高职院校生活环境、校园各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暂未完善,各种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尚未建好,后勤保障设施暂未紧跟学生而服务等的客观因素,给刚进入高职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落差。现实中的大学与向往中的大学形成鲜明对比,学生由此产生了失落的情绪与厌倦不满,现有条件保障不了学生正常学习。

学习意识和压力方面。就读高职的学生在中学阶段由于学习基础差而常常受到教师、家长的指责、埋怨,以及同学的鄙视和排斥。往往会导致他们缺乏自信心,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会受到老师的重视,产生失落自卑心理。但是对于大部分高职学生却不甘落后,他们希望在新的环境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在实际的学习中,无从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

专业兴趣方面。高职学院里常会有部分学生不喜欢自己正在所学的专业而情绪低落。如有的高考分数较低,随意选择一个不了解的专业就读,填报比较盲目;对部门增设的新专业,学院本身缺乏专业建设的经验,师资力量薄弱,选了该专业的学生更加感到无从学习的压力;受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冷热门专业已不是定局,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跟不上社会变化发展,前途迷茫,因而缺乏学习热情;

人际交往方面。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家庭的同学,存在着明显的地域习俗差异,同学之间相处协调不容易,如果处理得不当,就容易使气氛紧张,个别受到排斥,产生心理压力。有些学生很希望能与别人交往,但缺乏一些交往的方法和技巧,最产生心理困扰。

自我意识认识方面。90后的高职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自尊心。他们迫切希望自己努力,让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关注,往往由于自身受家长的溺爱太多,独立能力欠缺,社会生活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等不足,很多程度上难以充分了解和正确认识自己,未能给自己恰当定位,就业期望值过高,形成难就业甚至不就业的现状,很多高职生自然产生悲观情绪,一旦遇到自己无力解决的困难或遇到某种挫折时,容易产生对现实不满的偏激行为或强烈的自卑感。

二、高职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锻造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第一步。辅导员首先要建构好自身积极健康的内心世界,塑造自己的人格素质,建立起适应时代的发展的道德观,自身必须是一个有良好性格、情感丰富的人。往往学生有向师性,辅导员的言行举止就是学生当作模仿的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学生,让学生从心里钦佩你,这些将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根基。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心理学上叫做首因效应。学生自踏入大学校门,与辅导员相处时间是最多的,渴望能与师长倾心畅叙,得到心理关怀,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是辅导员工作的首要,要想解决心理问题学生,交流和沟通是途径,全力帮助是关键,问题解决了才是成效。

培养高职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自我意识,才有可能将外部的教育要求自觉转化为内在的心理需要,才能在自我评价中看到自己心理素质的优势和不足,才能进一步做到扬长补短,逐步做到有自知之明,自尊、自强、自立、自我完善等心理素质都是在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采用多样化的工作方法,积极介入网络。相对于传统的心理健康辅导方法,网络因其极强的平等性、隐蔽性、快捷性及实时性,可以消除大学生在面对自身烦恼所产生的各种顾虑,辅导员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情况,通过实时交谈做出切合实际的引导及处理。

通过感恩教育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感恩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使“感恩”成为一个人的不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通过感恩教育,也可以缓解心理问题学生与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培养豁达,宽容的情怀,健康的心态。通过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活动,比如演讲、征文比赛,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促使心理问题学生反观自己的行为,体谅父母的辛苦和他人的善意,体会社会的认可,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情和为社会贡献责任感。

加强就业指导,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服务精神。高职生就业难是学生产生悲观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我曾带班的一批刚从北京顶岗实习半年回校上课的酒店专业学生,受到社会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返校后对学习失去激情,没有动力,又面临即将就业的压力。我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工作,及时向学生介绍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让问题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鼓励学生树立敢于竞争、敢于拼搏的雄心,通过优秀毕业生成功就业的事例勉励学生,促使学生树立信心。辅导员也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座谈会、报告会、参观活动等引导毕业生顾全大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消除学生悲观心理。

总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辅导员应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功能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各种新途径新载体,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师益友,培养具有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全面高素质人才。

英教育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在校生;核心竞争力;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如何培养在校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正确分析大学生的就业障碍,寻求正确的措施,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的根本办法。

一、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认识

对在校生而言,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80”后出生,林洪鑫认为这个年龄段出生的学生具有典型的两面性:一方面他们成长在网络化、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时代,他们了解世界和增长知识的同时,也面临着西方文化和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许多同学甚至家长都把大学作为一种投资行为,要求回报,盲目追求高薪成了许多毕业生的择业标准;另一方面有些学生缺乏自信,不敢主动参与竞争,丧失更好的人生事业的新起点,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和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不能坚守心中理想和理性思维,在择业中容易滋长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从而造成毕业生就业时没有自己有价值的、独特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替代的竞争能力。

二、在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从高中进入大学以后,一个全新的舞台摆在每一位同学面前,如何度过一个美好的大学时光,毕业后怎样才能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大学究竟是怎样一种概念等等,是每一位刚入校大学生迫切想知道的问题,同时高校就业辅导课近几年才刚刚进入课堂,并且只是针对毕业班讲解一些就业技巧、就业政策等相关内容。再者,高校辅导员按照教育部规定与学生1∶200的比率也远远不能满足在校大学生对自身存在的不同疑问给予合理的解答。

(一)高校就业指导课的统筹安排。徐坤英认为,建立科学的就业指导体系,把就业指导列入教学计划,从大一到大四对不同阶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如大学一年级,刚入校就发现许多事情与自己在高考后勾画出的大学生活、思考方式、同学之间的生活方式等截然不同,在此阶段应对大学学习规划、同学相处给予指导;大学二年级给予职业素质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三年级对职场分析和求职准备进行指导;大四学生主要给予应聘方法和技巧方面的指导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等。帮助大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合理规划人生,为日后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社会实践课的设置和安排。任何一门课程的规划都离不开实践的检验,社会实践课的安排是对理论知识掌握合理有益的补充。通过对具体实物的操作领会,才能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补充,取得长足的进步。另外,大学的两个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大学生与社会有益和必要的沟通,通过假期找工作、实习的阶段,对以后进入职场需要的技巧,工作时与人交往、团队意识的培养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对大学生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有了一定的标准。

(三)双证多照对在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独特作用。在毕业生中,用人单位招聘不仅仅注重学历,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是企业选择人才的一个方面,目前越来越多的在校生利用课余时间考驾驶执照、会计师证,还有一部分学生毕业时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证,拿到了高级程序员证等,为就业铺好了黄金大道;另外,还有一部分同学为提升自己的学历,抓紧点滴时间努力学习,毕业的同时考取了硕士研究生。有了一个新的起点,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养成教育理念对在校生整体素质提高的作用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大学阶段,对学生道德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培养不能只靠强制规范和一味灌输,学校应始终注重把道德养成教育同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体验、参与和实践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真正做到知行统一。目前,已经形成了养成教育贯穿学生活动始终、主题活动有所侧重的工作格局,营造了浓厚的育人氛围。如辅导员每周不定期检查宿舍,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和卫生,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宣传并组织各班申报“考试无作弊班集体”。同时,注意引导各级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开展各项有益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养成教育思想。如组织学生为校园内的建筑和道路命名,培养学生爱校建校的意识;长期开展“节能减排”进宿舍、“小草计划”、倡导大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学校还可设置食堂文明秩序维护岗、倡导校园文明等,激发广大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由学生自己负责对不文明和不道德现象进行监督、检查和纠正。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经过宣传、教育和实践,养成教育活动已被学生广泛认知和理解,进而自觉培养优良习惯。目前,食堂排队打饭、公交车排队等,讲究诚信、尊敬师长、热心助人,积极进取、感恩奉献、团结友爱的精神口号提得较响,但具体落实到实处后认真遵守也是自己做人和干好工作的标准,同时也能成为区别于他人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高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依靠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合力,需要调动、借助、依靠和发挥各方的作用。要达到更好的效果,既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优秀品质,又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英教育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校转型;法学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D90-4;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35-0021-03

作者简介:李晓君(1966-),男,汉族,云南临沧人,民商法硕士,瀛滇律师事务所,主任,云南省律师协会,理事,云南省消费者协会律师团,主席,主要从事经济法、法学教育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结构失衡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教育部启动了“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1]项目,并且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应当肯定的是,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推动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然而,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无论对于高校自身,还是法学专业和法学教育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限于文章篇幅,本文仅从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二、我国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之检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法学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理论教学已经形成一套完整而科学的体系。近年来,教育部门开始关注、研究法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并为此做了许多工作:1、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分配一定的学分和学时;2、鼓励学校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较大程度的改善了实践教学的条件;3、鼓励学校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实践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然而,我国开展法学实践教学的时间不长、经验不足,以下问题普遍存在:

(一)实践教学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由于长期受“经院式”教育的影响,我国的法学实践教学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附属物的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对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系统的指导实践教学的教材并不丰富,由此带来的问题有:第一,实践教学缺乏具体的操作模式。社会需要的法律人才应当具备哪些能力?如何通过实践教学培养这些能力?实践教学的内容有哪些?如何针对每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以上问题只能由各个学校甚至教师自行解决,导致实践教学的操作不规范、不统一。第二,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实践教学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分散性、自主性等特点,教学活动经常发生在课堂之外甚至学校之外,如何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并对实践教学的参加者以及实践教学活动本身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具有较大难度。

(二)实践教学不受重视,课时量很少

受大陆法系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的法学教育特别强调法律制度的理论概括和知识体系的完整传授,却忽略了法律知识的实际运用。就目前而言,大部分法律院校均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开设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然后,以教育部法学指导委员会认定的16门核心课程为依据开设专业必修课,同时,再配以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这些课程中的绝大部分在传授法学的理论知识,其学分占到总学分的95%以上,而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实践教学却不受重视,课时量很少,所占比重不足5%,有的学校甚至更少。

(三)实践教学师资薄弱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同样的,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有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指导,否则,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提高。然而,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师资十分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高等教育对教师学历和学位的要求比较高,相当多的法学专业教师虽然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但是缺乏司法实践经历,遇事往往纸上谈兵,这样的师资队伍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第二,目前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政策中,科研成果是决定教师是否晋升高一级职称的重要依据,而教学时数和教学效果只是参考条件而已。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教师们情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申报课题、、编写教材以及出版专著等有利于自我发展的工作中,而不愿意主动承担教学任务。第三,在实践教学的师资培养方面,教师大胆“走出去”,到司法部门、律师事务所等实务部门挂职锻炼是有效的途径。但是,学校常常因为担心教师的兼职工作影响本职工作、增加学校的办学成本甚至导致师资流失,而为教师的“走出去”设置诸多障碍。于是,很多教师常常处于应当“走出去”却又无法“走出去”的矛盾与尴尬之中。

(四)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松散,流于形式,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目前,我国法学实践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社会调查、法院旁听、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法律援助、社会实习等等,然而,由于组织管理松散等原因,实践教学常常流于形式,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以模拟法庭为例,由于案件的事实、理由以及审判结果已经预先设定,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参加者更加注重模仿和表演。最终,模拟法庭不是培养学生思考、表达能力的教学过程,而变成了有剧本的舞台表演,这样的结果與教学目标相去甚远。再说社会实习,它是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方式,然而,很多学校将社会实习集中安排在第四学年,由于实习基地、实习岗位有限,部分学生的实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另外,毕业前夕许多学生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或者奔波于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之间,加之学校管理松散,社会实习中应付了事、随意敷衍的现象十分严重。

三、法学本科实践教学模式的国外考察

(一)英国

英国法学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法学院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成为真正的职业法律人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英国的法学教育因为分为三个阶段而被形象的称为“三明治”教育,第一阶段是在法学院进行为期3年的理论知识学习,包括《普通法》、《衡平法》、《契约法》等,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作为一名法律职业者所需的理论知识基本能力。第二阶段是进行为期1年的职业训练,学生要通过四大律师学院之一的严格考试,完成一系列法律实践课程的学习,包括《诉讼法》、《证据法》、《辩护技巧》、《谈判技巧》等。第三阶段是为期1年的实习阶段,由律师事务所指派经验丰富的律师通过师徒传授的方式指导学生,目的是让学生尽快熟悉律师业务和法律文件。[2]英国“学徒制”的学习方式设计科学而且安排紧凑,为学生将来从事法律职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美国

美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其法理思想和法律体系移植于英国,传承了判例法的传统。美国法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将学生培养为出色的出庭律师,大法官霍姆斯在《普通法》一书中充分阐述了法律实用主义的思想。因此,美国法学教育的定位于法律职业教育,特别注重对学生法律思维和法律技能的培养。著名的判例教学法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长兰达尔于19世纪70年代首创,其核心是通过阅读、分析、理解判例来研究法官的判决,从中学习法的精神和原则。到本世纪中叶,判例教学法已普及至美国的各个法学院,成为法学教育的基本方法。另外,美国法学院还设立了许多实习中心,如民事法律实习中心、商法中心、残疾人法律中心、上诉法院实习中心等[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三)德国

在德国,法学教育以职业教育为核心,分为大学学习阶段和见习服务阶段。第一阶段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并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第二阶段要求学生参加为期2年的见习服务并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练习课是德国特有的教学方式,通过案例分析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另外,德国的学生还应当在假期完成不少于3个月的实习,包括进行企业缔约谈判演习、研讨律师的辩护策略等。[4]2002年3月21日,德国公布了《法律教育改革法》,更加强化了培养实践能力在法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德国是大陆法系的代表国家,其完备的法学教育制度为法学学科的繁荣和法治程度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四)日本

从1868年的明治维新开始,日本法学界就以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立场对待西方的教育模式,培养了大批推行变法维新的法律人才。改革后的法学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为期6年的理论学习,教学任务由“法学部”和“法科大学院”承担;第二阶段为通过全国司法考试,考试通过率仅为3%左右;第三阶段为为期2年的法律职业培训,包括4个月的基础培训、4个月的民事审判业务培训、4个月的刑事审判培训、4个月的检察官业务培训、4个月的律师业务培训和4个月的全面培训。[5]

(五)各国法学教育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1.人才培养目标清晰、准确

各国的法学教育均有明确的层次划分,不同的教育层次分别确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初级的法学教育是大众教育,以培养通识人才和从事一般法律事务的人才为目标,高级的法学教育是精英教育,以培养专门的法律职业人才和研究人员为目标。

2.教育模式科学合理

无论是普通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其法律职业的培养都是由专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部分共同组成,采用的是一种既分阶段,又相互衔接的一体化的教育培训制度,其模式可以概括为“专业素质教育+职业培训”。

3.教學方法形式多样

法学院校的授课方式既有传统的讲授法律知识的直接授课,又有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还有参与式、体验式的教学法,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巧和法律素养。

4.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紧密衔接

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二者紧密衔接是一个国家践行法治的基础性、前提性问题。可以肯定的是,法治发达国家的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是有机结合、紧密衔接的。各国在法学基础教育结束后,一般都会由专门的机构组织至少1年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由专业的、拥有丰富经验的人士负责,每个阶段都设计科学、衔接紧密、目标明确,为法律学习者转变为法律职业者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四、构建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完善法学教育体系,改善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

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社会科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法学教育这架马车上的两个车轮,缺少任何一方,法学教育将无法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而法律教育这辆马车也不能正常行驶。对英、美、德、日等法治化程度较高的国家进行考察后不难发现,其法学教育往往是以学生将来从事法律职业为最终目标,而我国法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如此。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决定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然是法学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因此,科学合理的构建实践教学模式,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平衡协调与相互促进,对完善法学教育体系、改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法学专业的办学水平

实践能力指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法学毕业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巧,才可能学以致用、学而善用,才能实现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的目标。可见,实践能力不但是检验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法学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然而,中国目前的现状是,每年从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的法学本科生超过10万,但是,这些学生的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却令人失望。严峻的现实不但使人们对法学毕业生的人才质量产生越来越多的怀疑,也引发了社会对中国法学教育的指责与批评。突破这一困境的有效做法是,在分析中国国情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一套规范、系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建立相应的支撑体系和运行体系,在此基础之上,实践教学的随意性、教学环节无法落实、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将迎刃而解。

五、构建立体、多元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设想

(一)实践教学模式的总体设计

在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总体设计时,应当大胆打破传统的做法,不是将实践教学活动集中安排在特定的时间段,而是遵循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渐进性、系统性规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设计具有层次性、阶段性的教学环节,构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立体、多元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安排是:第一层次,针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开展基础性实践教学,以法学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案例教学等方法为手段,结合法院旁听、社会调查、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对法律的感性认识。第二层次,针对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开展技能性实践教学,依托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司法文书写作等课程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职业技能训练。第三层次,针对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开展综合性实践教学,通过到实践部门实习、提供法律咨询、参加法律援助等活动,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奉献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支撑体系

支撑体系是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1、课程体系: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中并进行学分管理,即为每项实践教学活动开设专门的课程并分配一定比例的学分,其管理方式与理论课程一致,这样既能够强化教师、学生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又能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质量。2、组织体系:建立一个专门的教研团队,负责安排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工作,包括统筹安排、学分分配、成绩评定以及教师工作量核算等。3、师资体系:一方面,以学校的名义聘请经验丰富的法律职业者讲授实践课程,让学生学习、领悟“活的法律”。另一方面,学校应当抛弃阻碍教师“走出去”的短视做法,并鼓励教师到实务部门锻炼和学习,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4、保障体系: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通过用人单位赞助、校友捐赠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为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5、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出一套既科学又便于操作的评价体系,包括对教师和学生投入程度的评价以及对实践教学意义的评价,这既能真实的反映教学过程,也有利于吸取教训、不断创新。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体系

为了切实保障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效果,制定一套详细的考核指标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运行体系不仅要合理安排各项实践活动,还要考虑实践活动之间的衔接与协调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仔细梳理每一项活动的要点,对时间安排、组织方式、具体要求、考核方式、學分核算等进行明确规定,这样就使实践教学具有了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以法院旁听为例,将其列入必修课程,大学一年级期间学生必须按照要求完成2次旁听才能获得1个学分。学生既可以参加学校集体组织的旁听,也可以自己选择合适的案件进行旁听。该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是认真参加旁听,旁听结束后10日内提交书面的分析报告,包括案情介绍、庭审过程记录以及旁听体会等内容,对该课程的考核以教师对分析报告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依据。

六、结语

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法学教育的生命在于实践。实践教学是法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大学应当借高校转型的契机对传统的实践教学进行全方位改革,建立一套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唯有如此,才能够为依法治国培养大量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并真正实现法学教育的社会价值。

作者:李晓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酝酿启动高校转型改革[EB/OL].http://china.cnr.cn/news/201405/t20140511_515479691.shtml,2014-5-11. 

[2]张丽英.英国的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及其借鉴[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05. 

[3]董万程.加强我国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