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员实训总结

文员实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文员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员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文员的工作内容

总体内容

1、深入了解企业各个环节的管理规定,如果有脱节或不完善的管理制度,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提出改善或补救办法,并起草书面文稿呈交上级领导审阅批示。

2、文员应做好企业外部来函的接收,登记,报送,报批,复函,内部发送,传阅,回收以及文件起草等工作。

3、文件资料校对是文员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文件格式书写是否规范,文字,标点是否正确。都直接印象企业的外部形象!应特别注意校对。

4、负责文件资料的管理工作,可根据文件来源对文件进行编号,分类,归档等处理,以方便企业内部人员查找,使用。

5、经常对公司内部相关事务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调查,归纳总结后,为领导提供一些真实的分析数据。

6、负责本部门的日常工作,包括清洁工作,外事接待,客户联络,日常打印,登记台帐,考勤统计,等事务。

每日任务

1、接听电话;接待来访人员,并作好记录,根据具体情况向有关领导汇报。

2、负责校长办公室、会议室的清洁卫生。

3、负责接收信件、报刊杂志,并及时归类、分发。

4、负责文件资料的收发、标识、装订、存档、保管工作,为领导起草有关公文。

5、收发上级部门下发的文件和资料,根据文件内容和要求向领导请示、汇报。

6、按照档案管理规定,收集、整理、装订相关文档。

7、协助办公室主任做好日常内务工作,领导临时安排的其他工作。

每月任务

1、负责办公室的文秘、信息、机要和保密工作,做好办公室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工作。

2、负责各类文件及外来文件的收集、发放、存档、汇报、登记工作;

3、管理好职工的人事档案材料,建立、完善人事档案的管理,严格借档手续。

4、负责会议前准备、会上服务、会后清理及会议的记录、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

5、负责各类公文撰写、打印、汇报与传达工作。

6、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工作职能

1、负责文件资料的打印、登记、发放、复印、装订。

2、管理饮水。

3、保管登记和按规定发放公司办公用品。

4、负责接转电话和记录工作。

5、负责传真收发与登记。

6、负责接待来宾。

7、负责考勤和加班申报单的报表与汇总。

8、收发报刊函件及整理保管报纸。

9、完成其他临时工作。

文秘的工作内容

1.做好迎接来宾的准备和接待工作

2.运用各种沟通方法和同事以及领导进行有效地沟通

3.布置商务谈判的现场,营造商务谈判的氛围

4.制定会议的流程以及预算经费和日程

5.安排会见、会谈

6.办公室环境的管理、布局、改善

7.信息、档案、文件等日常管理

文员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商务文秘英语 课程 教学设计

近年来,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对外交往日趋频繁,秘书和行政助理的外事事务相应增多。文秘的工作范围明显扩大,新形势对秘书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商务文秘英语》课程秉承“在学习中体验工作,通过工作来实现学习”的原则,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商务秘书岗位上用英语进行秘书业务处理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促进学生个体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人员要遵循教育学、教学法、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国家涉外文秘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将商务文秘工作岗位实际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转换成为课程教学内容。

文秘英语职业能力的培养应该以市场需求为依据。课程设计要根据人才市场调查、毕业生反馈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进行规划。作为商务文秘英语的教学人员应对企业进行职业调研,并对招聘广告进行收集分析,归纳出涉外文秘工作的任务与职业能力,从而使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完善。

二、教学目标设计

商务文秘英语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从事涉外秘书工作的基础课程,它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后对文秘专业知识的拓展。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具备秘书工作岗位所需的商务英语知识和工作技能,因此,教学中应将培养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和文秘专业知作为教学目标。

(一)英语实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熟练掌握文秘英语的相关词汇;2.阅读和翻译办公室中常见的涉外英语文章,如个人履历表、员工评估表、会展调查、预约安排、会议议程等;3.进行办公室常见涉外英语口语交际,如接待来访、接听电话、会议宣传、信息交流、活动安排、口头报告及介绍等;4.用英语撰写办公室工作中常见的涉外文书,如公务信函、通知、备忘录、商务简报、会议纪要、建议书、欢迎辞及告别辞等。

(二)文秘专业能力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做到:1.了解和把握文秘人员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2.正确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性工作,如安排约会和预约时间、接待来访者、迎接和款待贵宾、主持宴会和晚会、安排和组织会议;3.学会如何与老板合作、与同事合作;4.招聘和培训;5.处理投诉;6.掌握会议的预算与成本控制,处理好会议中的管理工作、服务工作及信息工作;7.小额现金管理;8.进行有效的书面沟通,撰写事务文书及商务文书等。

三、教学内容设计

商务文秘英语教学内容的设计以职业性为原则,以任务活动为主要途径,教学过程任务化,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内容模块化,每个模块有各自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拓展知识、工作任务和实践练习。教学模块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工作项目紧密结合,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四、教学课时设计

《商务文秘英语》课程课内教学安排教学50学时,包括32学时面授和18学时校内实训;课外实训安排30学时,课外实训在校外合作企业进行,实训课时占总课时的60%。文秘理论知识授课与校内外实训都紧密围绕文秘岗位的工作技能展开,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功底与文秘技能,使学生能够将文秘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五、教学过程设计

在课内理论知识教学中,英语听说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为下一阶段真实语境中的交互提供必要的语言铺垫。教授学生掌握谈论某一话题所必需的基本词汇、常用语句,这是进行更深层次的言语交互的重要前提。这一阶段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与秘书职业技能。

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建立秘书实训室,实训室配置电脑并联成网络,配备秘书工作所需的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自动化设备。校内实训以虚拟的工作单位为背景,在学校实训室进行教学实践。

校外实训过程包括文秘知识与技能培训、分岗位实践和实训总结。院系支持并安排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展开实习工作,可以分岗位实践,让学生在校外合作企业的各部门担任经理助理及文员工作,使得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真正融入到企业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际任务的操作。

鼓励学生参加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及其他相关英语语言比赛。英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广阔的课外空间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用环境,各种比赛竞技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平台,调动学生学习及操练的积极性。

六、教学方法设计

(一)项目任务教学法

项目任务教学法指的是以完成一项具体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文秘英语教学要把整体目标分解成不同的项目目标,并且每个项目由若干模块组成。以项目任务的模块结构组织设计教学过程,以完成项目任务的方式驱动专业知识教学。教师在组织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对课程进行分析,围绕项目找规律,懂得拆分项目,通过教学项目把学生融入到任务完成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式和探究式学习,从而获得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文秘英语,掌握秘书英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日常工作和业务中具有秘书相关的听、说、读、写、译商务能力及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等综合职业素质。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创设出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接近实际工作或生活的场景,由学生在这种场景中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项目按照要求进行调研、设计、整理、准备,然后按角色扮演,模拟涉外文秘中出现的场景,并以汇报展示的形式在课堂上呈现。通过模拟情景建立秘书的智能结构,通过模拟情景操练和观看各种录像资料,让学生明白如何恰当地表达意思。情景模拟教学法具有实践性、协作性、科学性和经济性的特点,在强调理论的基础上,解决了某些课题知识难以通过实践验证的问题,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生对岗位变化和职业转换的适应性及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三)工作现场指导法

该教学法主要应用于学生实训及在企业实习阶段。教师可以相应地拓展课堂外的实训活动,根据课程内容布置任务,让学生开展调研、参与校企联合活动,让学生定期到外企开展实践活动,观摩办公室工作的操作。在企业实习期间,学生进入到真实的职业场景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起咨询、协调、评估的作用,在训练学生基础文秘技能的同时,培养其综合管理能力、经营能力、策划公关等综合能力。实习单位兼职教师也可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在工作现场对学生进行观察与指导,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技能指导。在实习过程中,教师把传统的批改作业变成对学生实习工作的验收,教师及时针对学生实习表现进行总结和反馈。

(四)案例引导教学法

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通过对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这些特殊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处理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秘英语中的很多知识都可以体现在诸多实际工作的案例中。教师要分析学生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英语沟通能力进行课堂内容的设计。商务文秘英语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包括智力上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引入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评价和创新的能力。文秘英语实训在教材的选定上,要以秘书涉外工作实际需求为依据,注重实践,选择实用性、操作性强的教材,让学生了解并模拟这些案例,体会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应用。

(五)虚拟企业教学法

在进行教学前,创设仿真的公司环境,包括办公室环境和公司组织结构、公司制度、人际关系等。在学生了解公司结构、公司制度和公司业务范围后,让其竞争上岗。学生分小组担任不同部门的部门经理秘书及文员职位,参与到公司的管理和运作过程中。所有的学习情境和实训项目都是围绕这些文秘职位的工作过程设计和开展的。教师是掌握全局的任务制定者和布置者,在整个过程中注意引导和把关,主要培养学生领会领导意图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让学生切身融入到文秘的职业角色中,体验商务文秘的具体工作过程,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七、考核及评估设计

评价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该课程的评价着重针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文秘业务知识和技能这两部分的考核。英语应用能力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使用英语处理秘书业务的能力,文秘业务知识和技能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文秘知识的掌握及文秘技能的应用情况。考核及评价范围包括:1.对学生知识把握程度的评价;2.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3.对学生参与交流深度、广度的评价;4.对学生课堂综合表现的评价;5.对学生学期学习成果的评价。

《商务文秘英语》考核内容比例中平时成绩占30%,包括课堂表现、项目参与及作业,在该项评价中,以指导教师的点评为主,辅之以学生的自评、互评;期末成绩占40%,分为理论和技能两部分,该部分以授课教师评价为主;校外实训占30%,包括文秘综合技能、实习报告或论文,在这部分的评价中,既有校内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评价,又有校外实习单位与服务对象对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文秘技能的评价。

参考文献:

[1]Davis, B.D and Miller, T.R (1996). Job prepar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A group project learning model to teach basic workplace skills,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

[2]吴杰.教学论—教学理论的历史发展[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25.

文员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主动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愉快学习,在学习的道路上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再大的沟壑都能跨越,兴趣是成功不可缺少的催化剂!其实,事务文书写作理论并不很深奥,但有较多的规范,而且文体多,格式强。传统的事务文书写作教学往往先从抽象的概念入手,通过讲解某种事务文书的概念、特点、作用,让学生认识了解这种文书,直到讲完其格式、内容、写作,再参见例文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样,教学很容易流于照本宣科的程式化灌输,让学生感到琐屑、平淡、刻板,兴趣索然。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总结各文种的特点,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经常变换教学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事务文书写作的教学质量。而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的良好开端和动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首要因素。

二、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

事务文书写作技能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必须要靠实践,因此,事务文书写作教学要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多写多练,是提高应用写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一个时期以来,事务文书写作教学倡导“案例分析?创设情境?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模式,都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在高职教育重视加强工学结合的今天,更应该持之以恒,发扬光大。

课内实践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少讲,学生多练,进行多样化的写作训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动脑筋、动笔头,或佳作评析、病文剖析,或完成书中的练习题、通过“两动”来加强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高职院校事务文书写作教学中,必须废止教师的满堂灌,要创造让学生积极思维、生动学习的环境和机会。在当前仍是传统的小课堂课时安排的教学形式中,任课教师所能采用的简便实践教学方法之一,就是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的方法灵活多样,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采用同桌及前后桌三五人自然成组的形式,也可根据具体写作题材临时编组,还可以宿舍为单位编组。讨论的内容可以是理论问题,或是文件分析,或是学生一份作业等。时间长短不等,从几分钟到两个课时都可以。每次讨论议题集中,要求明确,效果也比较好。现以一次两个课时的讨论为例:将一个班按座位分成四个组,每组八,至十人,议题是比较调查报告和工作总结的异同。要求结合自己做过的作业,讲出条理性的认识。在讨论中,有的找材料,有的翻作业,从内容、形式、表达方式、人称运用、作用、特点等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大议论中有小议,无拘无束,各抒己见。在较为充分的讨论之后,每组推举一人为代表到讲台上作中心发言。小组其他人员作补充,最后由教师评点归纳。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使全班学生对两种文书的异同(特别是区别)有了条理性的明确认识,而且由于创造了动脑、说话的机会,激发了思维,锻炼了讲话能力,印象深刻。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学习其他文种时也注意到相互间的差异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课内实践便于操作和控制,效果快捷明显。

课外实践是指延伸课堂教学,扩大教学时空,校内校外双管齐下。校内,充分利用校园资源,以各种活动作为切人口,组织学生进行事务文书写作实践,例如指导学生写作各种活动的请计划、总结、演讲稿等;轮流安排学生到学校行政科室担任助理工作,承办学校举办的会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会议议程安排、会议接待方案、会议记录等一系列写作任务。这些实践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以致用,可操作性强。校外,安排学生深人企业进行认知实习,使学生认识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掌握企业文员的岗位职责,在工作中把事务文书写作理论运用到实际中,让他们亲身体会事务文书在现实工作中的作用,增强他们学习的紧迫感和积极性。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寒暑假的社会活动,观察社会现象,体验社会生活,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收集信息,积累素材,进行与之相适应的事务文书写作训练。这种写作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可以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领会事务文书写作真正的涵义与价值,确定正确的写作思维观和事务文书写作应用观,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与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师生互动写作

在事务文书实训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多利用多媒体组织课堂写作,当堂亲自示范事务文书的写作,这样可以实现师生现场互动,能收到良好的实训效果。比如,教师在教学中给出实训写作题后,与学生讨论如何拟写标题、怎样开头、怎样写主体部分、怎样写结尾。短的写作题可以边讨论边通过电脑键盘直接敲到屏幕上,用多媒体现场呈现出来;文体较长的事务文书写作题,如计划、总结等,可经过讨论列出较为详细的写作提纲,并有针对性地拟写一些段落,给学生以示范引导。一些简短的事务文书写作和病文修改也就让学生现场操作课件,参与写作和修改。在师生共同参与应用

文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真切感受到写作时的构思思路、语言

组织、写作格式等,师生也更好地交流了写作体会。同时,师生一起作文,更易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解决了多数学生在给出事务文书写作实训任务后往往不知如何下笔,感觉写作难的问题。

文员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企双主体;软件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科大讯飞班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2-7294-04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过程。实训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技能,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链接。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贯彻落实教高[2006]16号文件和《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精神,为适应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率先迈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新步伐,与安徽省著名上市企业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大讯飞)紧密合作,以软件技术专业为试点,合作成立了“科大讯飞班”,实行“双主体”(学校、企业两个主体)办学。并根据软件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研发出了一套软件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模式,为企业培养了一批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优秀软件人才,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与成效的道路。

1 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

1.1校企双主体的提出

校企双主体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作为办学主体,突破了一般校企合作中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局限,是学校与企业深层次合作的结果。

校企双主体由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科大讯飞于2011年成立“科大讯飞班”时首次共同提出。它以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以文化共融为切入,以师资共建为核心,以课程共设、教学共管、基地共建为依托,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遵循共同规划、共同组织、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的原则。

1.2校企双主体办学的模式与优势

“科大讯飞班”实行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采用“1.5 + 1.5”培养模式组织教学。学生入学后,前1.5年在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完成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部分职业能力课程的学习与实训;后1.5年进入科大讯飞完成其他职业能力课程的学习与实训、综合项目实训、生产性实训及顶岗实习。在整个三年的学习中,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与科大讯飞工程师都全程参与。

“科大讯飞班”一经成立,就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带给学生全方位的提升,特别是技能提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享受到科大优秀的教学资源,同时得到全国一流企业里一流工程师的言传身教,提升的不单是技术能力,更能学到一流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学生最需要的职业素养,为其成为真正的职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可以在科大讯飞提供的实习实训项目里选择自己喜欢的岗位,只有给了学生最想要的才能最大化地激发其学习热情,同时不同岗位间的学生可以进行心得交流,使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内完成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化,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链接。

2 基于校企双主体的软件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

2.1 传统软件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多年来坚持教学改革,形成了一套适合本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这套实训教学模式所展现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专注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忽略软件行业其他岗位能力培养

软件技术专业有软件模块开发、软件产品测试、软件技术支持等多个职业岗位,而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只注重软件模块开发岗位的岗位能力,而忽视了其他岗位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从事软件开发工作,而无法胜任其他职业岗位。

2)实训教学内容单一,不符合专业职业岗位需求

软件技术专业传统的实训教学内容主要有课程单元实训、课程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每个学生在进行顶岗实习之前,都需要完成所有的课程单元实训和综合实训。本专业的职业岗位不止一个,并且每个学生都有个体差异,一般的学生不可能对所有的课程实训感兴趣。这种让所有学生完成同一实训内容的做法,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地培养真正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职业人。

2.2 构建符合软件技术专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实训教学模式

通过走访软件行业协会、深入软件企业调查、召开专家委员会议等多种形式,软件技术专业共确定了软件模块开发、软件产品测试、软件技术支持、软件产品销售、技术文员、物料采购等六个典型职业岗位。结合软件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以及“科大讯飞班”的“1.5 + 1.5”校企双主体培养模式,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科大讯飞经过深入研究,共同构建了一套适合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该实训教学模式共包括六个层次,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为职业岗位认知实习、专业基础课程的单元实训与综合实训、职业能力课程的单元实训与综合实训、综合项目实训、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其中第二层和第三层的部分课程在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完成,第三层的剩余课程和其他各层在科大讯飞完成。这六个层次的实习实训内容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递进式的加深训练,每个层次的实训内容、组织形式、过程管理与评估方式均不相同。各层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层 职业岗位认知实习

职业岗位认知实习于新生入学后一周内在校企合作企业(科大讯飞)进行,主要以参观考察为主,包括听取行业、职业岗位等相关讲座。本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软件技术专业有一个感性认识,让学生了解软件行业需求,了解软件企业的职业岗位及岗位能力要求,为学生学好本专业、选择职业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层 专业基础课程的单元实训与综合实训

本层次是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经历的环节。其中课程单元实训是在课程某一单元的教学完成后进行的实训,主要培养学生在该单元中所应具有的基本技能;课程综合实训是在本门课程的教学全部完成后进行的实训,一般用1~2周时间完成,主要培养学生的课程内容综合运用能力。

所有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实训完成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和自身特长,引导学生选择以后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每个学生只允许选择一个职业岗位),后续的实习实训只针对所选择的职业岗位进行。

第三层 职业能力课程的单元实训与综合实训

从本层次开始所进行的课程教学与实习实训都是基于职业岗位的。不同的职业岗位所设置的职业能力课程不一样。例如,软件模块开发岗位设置的主要职业能力课程有软件架构及原型设计工具、桌面应用程序开发、Web应用程序开发、Android软件开发等;软件产品测试岗位设置的主要职业能力课程有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和实践、QTP自动化测试、软件质量管理等。每个职业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课程都需要进行课程单元实训与综合实训,具体实训方式和所培养的能力与第二层实训相同。

第四层 综合项目实训

综合项目实训是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出发,使用科大讯飞真实项目,在8~12周内,按照软件企业相应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使学生采用分组方式进行实训。本层次实训一般使用多个实训项目,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多门课程的综合运用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例如,软件产品测试岗位使用的综合实训项目有ATMS假勤系统、门户网站系统等,其中ATMS假勤系统培养学生对软件质量管理、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和实践、缺陷管理及工具Bugzilla等课程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其他技能。

第五层 生产性实训

经过综合项目实训,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能力与素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岗位适应能力与职业素质,本层次安排了生产性实训。在本层次中,学生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使用5~8周时间,在科大讯飞参与实际项目开发,生产出一定的“产品”。生产性实训的整个过程与实际的工作过程完全一致。

第六层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能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是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的最好方式。顶岗实习一般至少需要半年时间。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基本熟悉了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具有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各种技能与素质。

3 基于校企双主体的软件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过程管理

要使基于校企双主体的软件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实施,科学的实训教学过程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实训教学过程管理应包括三个部分:质量管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

3.1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整个实训教学过程管理的重点,质量评测体系可以较好地量化、评估学生当前状态以及与目标偏差情况,以确保实训教学严格按计划、按目标方向进行。质量管理方案如图2所示。

3.2 教学管理

校企双方应成立专门的教学管理团队,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教学管理团队实施对实训教学的管理与监督,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顺利完成实训教学任务。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 教学总结制度

教学总结制度要求实训指导老师根据阶段教学情况给出教学总结,并上交教学管理团队。教学管理团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

2) 教学督导制度

教学督导制度要求教学管理团队经常性地安排人员实施教学督导。

3) 学生推荐制度

学生推荐制度要求实训指导老师在学期末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提供社会实践推荐信等。

3.3 学生管理

对学生正确的管理和监督是整个实训教学顺利实施的基础。因此,在加强教学和质量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学生管理的基本内容如下:

1)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包括学生的日常考勤管理、生活和心理疏导等,由实训班级辅导员负责实施。除此之外,每个学期末实训班级辅导员需要对学生进行学期评估。

2) 日报/周报制度

为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校企双方应共同开发实训教学平台,提供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在线学习和在线教学管理等功能。应要求学生及时通过实训教学平台填写日报和周报。实训班级辅导员应及时收集并统计学生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学管理团队。

3) 调查反馈

教学管理团队通过实训教学平台教学调查,学生应在平台中认真填写并提交。

4 结束语

基于校企双主体的软件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是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科大讯飞深度合作的成果。该实训教学模式在“科大讯飞班”实施虽然只有两年多的时间,却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绩。在2012年3月全国计算机二级C语言等级考试中,“科大讯飞班”中一个只有35人的班级,就有21人获得了证书,考试通过率高达60%。在2012年10月举办的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科大讯飞班”学生参加了C语言程序设计比赛,获得了安徽省高职院校中的最好成绩;在2013年5月和7月举办的第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中,“科大讯飞班”13名参赛学生全部获奖,其中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三等奖3项、省级奖13项,为此我校被评为本届大赛的优胜学校;在2013年9月举办的“科大讯飞班”实训成果汇报会中,各个职业岗位的学生代表分别展示了他们的实训成果,并赢得了台下师生的一阵阵掌声。与会的苏传芳院长在总结发言时用“惊讶”、“完美”等词语来表扬学生们取得的成功。

实施的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岗位技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这充分说明了基于校企双主体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是正确有效的,为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实训教学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曹晓明.浅谈校企合作班学生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10(9):152-153.

[2] 肖细梅.创新实训教学模式 提升人才培养层次[J].成人教育,2011(5):92-93.

[3] 钱雨烨.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研究与探索[J].科技资讯, 2012(34):240.

文员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第一,高职财会专业实训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实训平台是会计实训教学所依赖的环境和条件。失去了平台的支持,财会实训只能是空谈,效果上也会大打折扣。财会实训教学的总体成效与教学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实训内容的深度、广度和精细度亟待提升。高职院校基础会计实训内容重点强调的是“凭证――账簿――报表”循环流程,而忽视了查账和用帐的技能训练,教学深度欠缺。实训过程中,教师一般让学生分析经济业务制作相应的会计分录后,便直接填制记账凭证,忽略了会计基础书写原始凭证的实训,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会计知识链。在会计实训过程中,使用的经济业务资料要么是由教师根据理论教学需要直接编造,要么完全引用企业一定时期发生的经济业务,这些资料因与会计实际操作差距较大或缺乏代表性而使学生在面对真实的财会资料时无从下手。不仅如此,高职院校因缺乏政府财政的支持。实训的硬件条件相对比较落后。一些学校至今还没有建立财会模拟实验室,或者没有购买财会模拟实训软件,无法实现会计电算化,仍停留于传统的手工操作阶段,落后于财会发展实际。一些学校实训中使用的账簿、报表等资料也多是从商店直接购买,与真实的财会账簿和报表存在较大差异,这使得即使学生参加了实训教学在实际工作中依然觉得很不适应。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财会专业实训教学还处于摸索期,没有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也缺乏完善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和相应的实训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直接导致实训教学流于形式,未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而这也成为高职院校财会实训教学发展的瓶颈和障碍。这一切都源于实训平台的缺失,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会计岗位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也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并处理好经济业务与会计核算业务间的关系。由此可见,高职财会实训平台的建设,对于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操作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高职财会专业实训平台建设的构想。构想之一:建立财会实验室。实验室是财会实训的平台之一。不只是自然科学需要实验室,社会科学尤其是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也都建立了相应的实验室,财会专业作为与实务操作联系密切的专业自然也不能另外。建立实验室,要配备相应的软硬件,硬件设施既包括一些财会用品用具,如会计记账凭证、报表、会计专用章、计算机、剪刀、凭证装订机、胶水、装订绳等,也包括计算机和企业常用的财会软件,如用友、金蝶等。购置这些硬件设施,既要注意完备性,也要注意仿真性,尽可能购买真实的会计记账凭证和报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财会实务的氛围,这些硬件设备是从事实训教学的基本保障。软件主要是指专职的实验室管理员。管理员应具备基本的财会理论知识和相关的财会实践工作经验,主要负责维护实训硬件设备的购置和日常管理,根据实训计划提供必要的实训工具,做好实训工具的借用和归还工作,并协助实训指导老师辅导并解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训课结束后能够及时做好实讥总结、实训工具相关记录和消耗品记账等整理工作。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高职院校还可以在实验室的装饰上下些功夫。如在实验室的墙面上贴上一些财会专业思想教育方面的宣传标语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操守和意识,这也是职前教育的重要部分;还可以制作一些岗位职责图、财会核算基本流程图、会计结算凭证样板图,形象地展示出纳、会计、会计主管、审核、记账等财会岗位的职责,展现从凭证到账簿到报表的流程。实验室就是通过创设和模拟实战的财会情景,让学生体验财会人员的具体工作,为更好地融人财务实践提供熟悉的印记。为了获得更多类型的经济业务训练,跟踪了解企业不断变化的经济业务,使会计模拟实训收到更好的成效,可以尝试联系已担任企业财会领导的校友,要求其帮忙提供企业的原始经济业务附件,供学生记账训练使用。为了保密,学校要主动承担保守相关财务信息秘密的意义,隐藏企业账号等不宜公开的信息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可以获得最真实的一手资料,为学生们提供最真切的模拟情景,从而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构想之二:建设校内财会生产陛实训基地。人们普遍认为,让学生到企业财会部门实习是最有效的实训教学方式,在实际的实训教学中,高职院校也往往安排特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了解财会工作的流程和实务操作。理论上讲,直接接触财会实务无疑是最好的学习方式,然而,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学生赴企业实习不可能直接接触财会实务,这也就使得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大多只停留于形式。其一,由于财会信息的敏感性及其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企业不可能让外来的学生了解企业的财会信息,看到完整的会计凭证、报表等核心数据,更不可能让没有实际经验的学生从事财会实务操作。学生们到了企业,也多是打打杂,从事一般文员的工作,无法提升自己的专业动手能力。其二,企业是“理性经济人”,其目标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可以说,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服务于这一目的,作为服务性质的财会部门同样如此。企业不可能安排出专人来指导实习学生,扮演传帮带的导师角色。其三,高职院校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较差,一旦离开学校和教师的管束,学生可能并不珍惜学习的机会,甚至不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相关安排。其四,即使企业给学生提供了岗位,也只可能涉及到会计业务核算中的某一方面,缺少对企业全过程会计核算业务的训练。由此可见,赴企业实习并不是实训教学的最优方式。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不是实训的良好平台。毕竟,财会专业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还是会到企业从事财会工作,事先熟知业务流程和实际操作及其企业能用到的财会知识,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基于此,可以通过一定的优惠措施,吸引专门的会计记账公司进驻学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可以免费为会计记账公司提供办公场地,给予一定的水电收费优惠,让公司员工也能享受到学校就餐和住宿的便利。公司

文员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人本化;课程体系;评价机制

结合课题其他成员的研究成果,借鉴国外模式,结合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的成功之处,将差异化理论灌输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各构成要素,构建较为适用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人本化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主线、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技能大赛和文明风采大赛等为契机,以政府满意、学校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为准则,遵循高职教育规律,适应高职教育发展、改革趋势,充分体现专业定位,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保障的人本化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尊重教育规律的同时,重视学生的认知及成长规律、符合会计专业特色教育,为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应有的思想保障。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较为人本化的指导思想。具体包括: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人才培养指导思想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只有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才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会计专业及学校的长足发展。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的市场需求各具特色,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恰当的市场细分,找准自身的定位,采取差异化的培养策略。

(二)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标

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以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基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在对其培养的过程中不同一概而论,要有针对性地实施个性化的培养。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在培养过程中加以系统化的引导教育,才能求得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学生职业的延展性发展。

(三)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主线

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线。现行市场需求的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兼具良好的基础素养及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坚持成人、成才兼顾的原则,通过开设综合化课程、实施职业引导、成立多样化社团、开设各类比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

二、确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借鉴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的成功之处,以及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适当地运用差异化理论,确立切实可行的个性化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分阶段地分流出技能生、个性特长生等细分类型,以适应具体的目标市场定位,在低端领域需求内寻求可延展性的发展。总体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专业技能特长生为主,兼顾个性特长生的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包括:

(一)专业特长生的培养目标

专业技能特长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对这类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沿着专业梯度发展规律而定,遵循职业发展规律。其培养目标为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具备一定的写作、计算机操作等基础操作,具备高尚职业道德修养和情操等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个性特长生的培养目标

个性特长生展的职业规划要根据特长不同而设,辅助学生走个性发展路线,其培养目标为具备一定的专业核心技能的同时,塑造扎实的个性特长功底,并兼备写作、计算机操作等基础素质,具备高尚情操和职业道德的高素质特长型人才。

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无论是专业特长生还是个性特长生均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目标包括素质、理论和技能、证书四个方面。具体为:以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为基本素质目标;以掌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初级会计核算理论,特别是企业会计具体准则理论知识,以及综合理论知识为理论目标;以综合专业操作技能、计算机操作与维护技能、电算化操作技能、写作技能、社交技能等各种技能为技能目标;按照课程设置中的证书计划获取相应证书的证书目标。

三、设置合理化的课程体系

结合国外先进培养模式,在符合高职学生个性化发展及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按照专业岗位群设置课程、制定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的教学计划,设置具有职业面向并符合市场需求的合理化课程体系。首先,要减少理论课程的比例,适当提高实训课程,在具体教学安排时,按照工学交替模式,实现理实一体化;其次,要丰富课程内容,充分考虑到个性特长生的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的要求,加入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课程,如文艺、体育、音乐、写作等课程。具体要求为:

(一)课程体系设置要实现与工作岗位的对接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主要对接的是社会基层岗位,主要有出纳、会计核算、结算等会计基层岗位以及其他文员、业务员、坐席等社会基层岗位。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重新整合,应以提升技能为核心,将岗位职责中的工作任务有效转化为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程,即围绕岗位需求设置专业必修课程,如《出纳实务》、《基础会计》、《出纳实训课》对接出纳岗位,《成本会计》对接成本会计岗等。同时专业必修课要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同时,按照工学交替方式,有效地分配理论及实训操作部分,较好地实现理实一体化。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开设特长选修课,如写作、计算机操作、音乐、绘画等课程,并将其穿插在专业课体系中。

(二)课程体系设置应注重学生职业延展性的发展

根据学生个性阶段性分流的同时,辅助他们确立职业发展路线,让学生有目标可循,并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择业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求实现学生的职业延展性发展。具体操作是在课程体系中穿插职业生涯规划等必修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延展性教育。针对技能特长生展开的职业规划要沿着专业梯度发展(如图)规律而定,分别是对接前岗位(文员、业务员、仓管员等)、初级会计岗位(出纳、核算、成本会计等)、中级会计岗位(总账会计、会计师等)、高级会计岗位;针对个性特长生展开的职业规划要根据特长不同而设,辅助学生走个性发展路线。

(三)课程体系设置应以证书教育为主线

证书包括专业证书、综合素质证书、特长证书等类型。课程体系设置要以证书教育为引导,提升学生的核心技能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将考证计划与课程体系设置相匹配,合理地进行教学编排及课程开设。

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使学生发挥教学过程中第二主体的作用,真正实现双主教学过程。

(一)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要综合运用讲授法、案例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等传统方法,同时也要引入先进的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及引导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优点,根据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类型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如:基础会计相关理论课程课采用讲授法、练习法传统方法的同时结合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启发式教学法;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逻辑思维较强的课程可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学工具应用于各课程教学领域,并充分利用多媒体、音响、网络及实训室等硬件设施条件将抽象理论具体、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真正体现“双主体”教学模式。

五、实施综合化的评价机制

人才培养评价机制要结合市场差异化需求,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过程及结果进行科学有效地评价。根据目标市场细分,确认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低端个性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围绕这一目标,要构建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具体包括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方法、综合化的评价内容、以及社会化的评价标准等。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为了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及标准要求,一改传统的双主体评价及权重分配。在原有教师、学生双主体的基础上加入行业企业、学校社团及学生会等组织,使评价主体多元化,以促进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针对专业特长生,评价主体由学生、班委、理论课教师、实训课教师、班主任、校企合作的行业企业等组成,按照一定的权重(其中理论课教师、实训课教师、校企合作的行业企业的权重高于其他主体)将各个评价进行整合,最终形成的过程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针对个性特长生,评价主体由学生、班委、参加的社团、学生会、理论课教师、实训课教师、班主任、特长比赛活动等组成,按照一定的权重(其中参加的社团、学生会、特长鉴定组织的权重高于其他主体)将各个评价进行整合,最终形成的过程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

(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评价方式要体现差异化,呈现多样化现象。传统评价方式相对单一,较多依赖于考试方式。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客观性,要实施过程性评价及多样化评价方式,并将行业技能鉴定、校级技能鉴定、实训操作、答辩、口述、涉及、考察、调研、现场测试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进行多样化评价。同时还要探索更为科学、有效地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要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及目标市场的实际需求又要充分考虑到被评价个体的差异化,结合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合理的多样化评价方式。

(三)评价内容的综合化

评价内容不仅要包括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职业道德水平,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及职业取向,以全面提升知识、技能(或特长)、素质为目标,并体现三者的统一。考核中应增加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体现潜在能力及特长的综合业务题或者案例分析题,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专业技能知识,做出个性化的答案,以此对其专业知识、总结运用能力、应变力进行综合考评;还应增加除考试以外的其他评价方法,在方法多样的同时体现评价内容综合化、多样化。

(四)评价标准的社会化

评价标准要能围绕目标市场的需求定位以及专业技能的要求,让行业企业介入评价,构建社会化的评价标准,让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公正,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创新人才评价模式,不能仅局限于校内评价,还要将评价推向社会,让行业企业专家介入评价。具体将学校的考核、证书考试及校企合作单位的考核相融合,将专业理论考试与专业技能鉴定相结合。还要对实习生、毕业生做跟踪调查,及时反馈实习、工作情况,并及时做评价标准的调整,真正做到评价标准的社会化。

参考文献:

[l]白永红.中国职业教育[M].人民出版社,2011.

[2]袁雪飞.工学结合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商业会计,2013(12):128-129.

[3]何丽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实现路径[J]. 文教资料,2013(15):113-114.

文员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1.基本情况。为了解苏南地区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领域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以及本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所具备职业能力。本着“市场导向”的原则,课题组选取了苏南地区部分学校毕业生所在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向企业领导发放了《苏南地区商务英语专业领域职业能力问卷调查表》,并让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完成了《苏南地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问卷调查表》。本次调查共涉及27家相关企业,其中苏州市区5家、昆山市8家、张家港4家、吴中区6家、无锡市3家、常州市2家,涵盖机械制造、纺织、商贸、餐饮、旅游服务、酒店、印刷、电器等众多行业,这些企业提供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商务助理、涉外企业文员、市场开发员、产品推销、服务与管理人员等10类岗位,20个职位;针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对象共73位,涉及35个就业岗位。

2.调查简介。

(1)《苏南地区商务英语专业领域职业能力问卷调查表》。本调查问卷力图了解用人单位对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在该企业所能胜任的岗位有哪些,以及各种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情况。调查表共罗列了13种核心能力,包括日常英语口语沟通能力、商务英语翻译与写作能力、计算机操作和办公室自动化实践能力、中英语商务谈判实践能力、国外市场开拓实践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外贸企业报关实务操作能力、市场营销与广告推广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创新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受访企业选择该专业毕业生所在岗位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并对该岗位从业人员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

(2)《苏南地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问卷调查表》。本调查问卷力图了解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对职业能力的看法及自我评价。课题组设计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毕业生的基本情况,通过调查了解毕业生所在公司的地域、规模和任职岗位;第二部分是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的职业能力。要求被调查者罗列本岗位需要的能力,并对自己的职业能力作出合理评价,通过调查了解毕业生目前在岗位中欠缺的职业能力;第三部分是毕业生对在校期间所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3)企业负责人访谈。课题组在发放调查问卷的同时,走访了近10家相关企业的负责人,了解商务英语专业领域人员在不同岗位的职业核心能力情况,通过笔记、录音、照片等形式记录了走访过程和主要内容。访谈中得到的数据远大于调查表中所反映出来的,真实且具有说服力,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3.调查结果。

(1)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职业能力的现况。课题组整理了27家企业(20家规模在500人以下,7家在1500人以上)完成的调查问卷,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汇总。被调查单位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中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为:团队协作和应变能力占77.78%,良好的身心素质占66.68%,计算机操作和办公自动化实践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均占62.96%,日常英语口语沟通能力占59.25%,创新思维占55.56%,市场营销与广告推广能力和商务英语翻译与写作能力占33.34%,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占29.62%,国外市场开拓实践能力和中英语商务谈判实践能力占22.73%,外贸企业报关实务操作能力占18.51%。调查问卷最后一栏中,企业普遍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有以下特点:应变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不足;不能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做好,心态有待调整;创新思维能力薄弱;大部分学生的执行力、责任心和务实精神不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意识不强,欠缺社会实践能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2)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核心能力。课题组汇总整理毕业生手写或电子稿《苏南地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问卷调查表》有效问卷73份,通过电脑数据分析发现,问卷调查表所列的13种职业能力中,毕业生认为所在就业岗位需要的各类职业核心能力中:团队协作能力占14%,环境适应能力占13%,良好的身心素质、应变能力、计算机操作和办公自动化实践能力分别占12%,创新思维占10%。不难看出,学生在就业岗位中需要的职业能力和企业希望就业人员需要的职业能力吻合,都需要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等职业核心能力。

(3)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所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现状。课题组让73位商务英语毕业生做了职业能力自我评价,对13种职业能力分良好、一般、较差三个等第进行自我评价,以了解商务英语专业领域毕业生岗位职业核心能力现状。调查问卷显示,25位学生感觉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思维一般,22人认为自己的计算机操作和办公自动化实践能力一般,18人感觉自己的身心素质一般,17人的团队协作能力一般。由此看来,在商务英语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各种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如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身心素质等方面。结合两份调查问卷和企业走访的调查数据显示,苏南地区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领域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是多元化、有侧重的,企业更希望学校培养出具有团队协作和应变能力、身心素质佳的员工。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所需的核心能力与中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有一定偏差。解决这一难题是职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关键。

二、调查结果对实施隐性课程的建议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商务英语专业隐性课程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正是基于苏南地区商务英语专业主要职业领域对从业者职业能力的调查分析,在职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系统地实施隐性课程,通过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隐性的及深层次的教育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为今后的生活、工作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调查分析的结论对课题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1.注重文化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营造职业文化的精神导向。在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理念和相应的价值观是隐性课程实施的关键。因此,应该重视文化,互动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着力营造职业文化氛围,如企业文化、专业文化等,并将其贯彻到整个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倡导具有职业文化特色的精神导向。广泛开展职业价值观文化主题的商务英语专业文化活动,在班级中时时处处营造专业标志,烘托专业气氛,使班级文化与专业文化相结合,更好地为学生的职业精神养成做铺垫。例如,把班级设计成办公室,倡导商务人员不畏艰苦、爱岗敬业、工作细心、耐心的精神风范,将敬业精神渗透到班训班风、学风,以及教师的教风等核心理念中去,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养成。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专业学习和工作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了解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突出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课程内容的选取、整合,创设更多的商务情景,与商务任务,让学生以团队协作的方式探索、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整体课程内容应以外贸企业工作过程涉及的企业文化、产品宣传、贸易磋商为主线逐步展开训练,单元课程设计一般经历以下环节:提出课前任务—角色扮演—学生训练—小组总结—课外实训,培养学生扎实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娴熟的语言技能和商务技能、基本的商务礼仪和文明礼貌素质、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注重互动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在实训中激发学生潜在的职业能力。隐性课程可在无意识状态下对学生产生影响,学校的一切隐性教育因素都应激发学生某种潜在的能力。学生在从事一定活动的过程中,也就不知不觉地接受了隐性课程的教育。在实训中,提供真实的外贸工作环境,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工作状态,能有效提高职业核心能力。

(1)实行互动教学,隐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训环节应体现学生自主操作为主教师全程指导的互动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实训就外贸环节中某一项工作任务进行演练,完成商务口语、商务礼仪、商务函电、单证等内容的综合实训。在掌握专业商务英语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处理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2)课内与课外活动互动教学,挖掘隐性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不仅依赖于集中上课、集中培训的方式,更应让学生在课外利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开展实训,培养综合职业素养。

(3)校内和校外互动教学,创设真实职场情境。通过聘请企业专家、优秀毕业生来校进行演讲、座谈,使学生树立目标与榜样。同时,组织学生去企业、银行、外贸进出口公司、海关、工厂、码头参观,对各商贸环节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三、总结

文员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岗位需求 行业英语 课程模式

行业英语是指在生产、管理、技术和服务等各行业第一线工作的业务人员所需的英语。行业英语在理论上被界定为专门用途英语(ESP)分支下,语境与相关职业岗位紧密结合,职场特点明显。现阶段对于行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的成果可以归纳为两种方向:一种观点是将专业英语教学法融入行业英语,即通过学习词法、句法,将重点放在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的记忆和使用,以及对英文资料的理解及表述能力培养;另一种观点是重视岗位交际任务驱动的教学,行业英语课程的任务设计基于某个工作岗位的职场交际任务,根据某个行业典型的服务任务过程和环节,设计安排教学内容和基本外语技能。在教学实践中,基于交际任务的行业英语课程模式被一部分院校采用,但是多只限于一门行业英语课的课程研究,并且存在着如下待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与行业需求的对接、无法解决现代商业服务业岗位对于行业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细化要求。

一、行业研究

行业需求乃特定社会需求之一,在需求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具体而言,调研涉及下列三类信息:(1)行业岗位招聘对英语的需求,(2)行业岗位工作对英语的需求,(3)行业岗位培训对英语的需求。这三类信息实际上包含了“进入行业――岗位工作――业内提高”整个行业活动过程对英语能力的要求,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行业对英语的整体需求。调研紧紧围绕目标情景需求,可以为行业英语教学带来启示。

通过深入企业进行岗位需求调研,课题组教师分析整理数据,针对现代商业服务业对高职层次员工的英语能力需求总结出了以下特点:

从统计结果来看,我们发现这些对高职毕业生的英语能力有一定需求的企业中,一部分属于传统商业服务业,但大部分工作岗位已经具有了现代服务业的特点;一部分属于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会计、文化产业、信息技术等行业。定性调查与定量调查的结果显示出以上现代服务业岗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英语技能需求主要集中在几下几方面:

(1)对毕业生英语听说能力的要求。

(2)对毕业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

(3)外资企业对毕业生英语读写能力的要求。

(4)知识密集型外资企业对毕业生专业+英语的复合能力要求。

(5)听说技能中的销售、咨询环节的英语能力要求。

(6)阅读及书面表达中的英文电子邮件的处理能力要求。

在和以上企业人士的交流中,我们也得到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一些评价。在企业看来,高职毕业生入职时一般不会直接进入公司的核心业务部门,但其所在岗位一定具有辅助企业良好运转,树立企业形象的特点。多家企业为高职毕业生设置的岗位都具有专业性较弱、而服务性较强的特点,如行政文员、助理、客服岗位或运维岗位;在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餐饮酒店业,高职毕业生经过一定的历练完全可以走上管理岗位,而这些岗位恰恰也具备了一定的现代服务业特点。企业希望毕业生走上岗位后,具备“会做”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具备“愿意做”和“好好做”的意愿以及一定的行业发展视野。

二、课程模式构建

结合企业调研成果及已具备的行业英语课程建设经验,在工商管理系的国家示范专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进行了英语教学的深入改革,将英语课程对接企业需求,构建现代商业服务业英语技能培训包。培训包结合学生所在行业特点选择培训素材和语料,放入以下模块中组织教学:

(1)跨文化交流意识训练模块,侧重商业文化、民族文化、人文素养培养。

(2)沟通能力训练模块。侧重听说能力,强化产品与服务的推介、客户咨询的处理、电子邮件的处理能力。

(3)个性化服务训练模块。除一般内容,强化用英语进行个性化服务的能力。

(4)自我管理与团队协作模块。侧重学习计划制定、时间分配安排、阶段性目标设定、团队组织安排等。

(5)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模块。互动学习世界各地商业运营中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理解世界城市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培训包的强化训练,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素养:

(1)英语应用能力。课程通过对岗位听说能力的强化训练模块和电子邮件写作强化训练模块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现代商业服务模式的意识更新。对服务概念的强化和服务内容的多元帮助学生加深“现代服务”理念,并逐渐上升至 “服务营销”的认识水平。学生能够初步具备商业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眼界及素质。

(3)时间管理能力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的能力。由于多项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提前的充分准备,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有效纠正一些学生的懒散行为。这也是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之一。

(4)全球视野。可持续发展模块让学生了解世界商业企业应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学生的整体涵养,将来成为社会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中坚力量。

三、教材编写

培训教材由项目组教师自行编写,充分利用企业调研成果,在了解用人单位岗位对英语能力要求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注重专业英语知识习得和实际英语应用能力养成之间的协调,充分体现岗位要求与英语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教材以实训任务的形式编写,以不同的岗位构成教学单元,以典型服务任务构成实训项目。通过一定的工学结合形式,提高学生的行业英语应用能力。

四、结语

在前述的课程模式构建与研究中,我们充分利用了企业调研成果,将高职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需求情况与课程相结合,立足于岗位,形成了脉络更加清晰的课程单元和能力模块,,充分体现岗位需求与英语语言教学之间的关联。在实践中,我们也意识到,课程中还有一些模糊地带需要更为细致扎实的探索。尽管我们意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也开始进行文化交际的研究,但实践上依然处于萌芽阶段,如何循序渐进地、系统性地分阶段进行该能力的培养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实践。

参考文献:

[1] 朱晓青,寇静.北京现代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3.

[2]严玲.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构.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10.

[3]Business Services, Training Package(BSB07).Illawarra and South East Region,Registered Training Organisation 90347,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