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粉实训总结

水粉实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水粉实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水粉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园林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有计划系统地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一定风格与特征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园林技术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许多诸如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不够、专业知识创新应用能力不足、专业思想不稳定以及职业道德素养欠缺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园林专业人才在改善城市环境、进行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根据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发展特点及人才定位,如何通过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来适应社会、行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需要,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广泛的调研与学习,结合江苏省对园林技术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原来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改为"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新模式,并进行了实践。

1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可以总结为:第一个"1"表示第一学年,学生在两个学期每个工作日的上午进行必要的人文素养、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工作日的下午和周六周日的部分时间,根据专业要求,在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必要的生产劳动实践、请园林相关企业老总和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参加企业培训以及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第二个"1"表示第二学年,学生进行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和职业必备操作技能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第三个"1"表示第三学年,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所在的不同实习单位要求和实习内容,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一起对学生某一方面的职业技能进行强化培训,最后在校内外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针对实习内容完成毕业设计。

2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2.1实施模块教学,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依据培养方案,我们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和调整,尝试模块教学。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共分为三个模块,即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以及实践模块。其中,基础课程模块包括必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园林植物栽培类课程、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以及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类课程;职业素质拓展类课程模块主要为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模块包括生产实践、专业见习、专业综合实习实训以及毕业实习实训。

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可使本专业培养方案紧紧围绕园林专业就业岗位群所必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对课程进行了必要的增补和整合,如在文化基础课程中增加了大学语文和环境资源概论两门课程,将植物与植物生理、土壤肥料以及农业气象三门课程整合为园林植物栽培基础课程,将园林史、园林美学以及园林设计初步整合为园林规划设计基础课程,将素描、水彩与水粉整合为绘画课程。

2.2编写校本教材,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当前的许多教材多为全国性教材,普遍性知识过多,而地区针对性不够,因此,编写校本教材是较好的解决方法。对于专业基础课程,我们强调"适用、够用、实用",如在园林植物栽培基础校本教材中,增加园林植物知识,减少以往教材中过多的农作物知识;在园林植物栽培类专业课程中,根据学生就业情况调查资料,我们重点强调华东地区常见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技术以及市场前沿园林植物的介绍;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中,根据园林行业动态,适当减少纯理论知识内容,重点围绕职业技能要求编写教材;在综合实训指导书的编写中,根据学生就业岗位调研结果,强化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小游园景观设计、屋顶花园设计、垂直绿化景观设计及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等项目的实训实习,与行业发展保持一致。

教学方法上,我们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中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改革,即由教师根据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在花卉栽培、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园林树木等课程中,进行项目式教学方法改革,即将上述课程根据岗位技能要求整合出若干技能培养项目,教师对该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实践动手技能等进行集中讲授。[2]如在小游园设计项目式教学中,几名专业教师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植物配置、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园林工程及施工管理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融入到项目中,教师全程参与指导。

2.3加强实训指导,提高动手能力

   由于园林技术专业一些课程的特点,以往由1名教师和实验员一起进行实训指导的效果不太理想。如在绘画、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中,由于指导每名学生的时间耗费较长,我们实行由2-3位指导教师和实验员一起同时进行实训指导,显著提高了实训效果。另外,在每学期的实习教学周中,根据课程开设情况,实行几门专业课程综合实训、专业教师集体参与实训指导的办法,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模拟工作过程。此实训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如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园林仿真实训,如校内实训基地树木园的规划设计、学校小游园的景观设计等;二是到利用本地园林景点及国内著名园林景区进行综合实习实训,如在扬州瘦西湖风景区、苏州园林、杭州园林等地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植物配置等课程综合实习实训。通过以上这些做法,可以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良好。

3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

3.1遵循教育规律,突出素质教育

   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职人才,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实践,不但可以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在大量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在指导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可以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圆满完成 "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循环,把班杜拉认知理论体系中三元交互决定论的环境、行为和人的主体因素三要素做到了完美的结合,达到了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3]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专业教育,首先应该是素质教育,学生要在先成人的前提下方能成才。该培养模式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使学生在毕业实习及今后的就业中可以留得住,有效解决了目前本行业普遍存在的毕业生怕吃苦、流动频繁的问题。另外,该培养模式中开设有大学语文、环境资源概论、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及实训中重视人文素质、强调团队协作与统筹,培养学生分析事情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可以很快适应就业岗位,并为学生毕业后的后续学习、终身学习给予了指导。

3.2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本培养模式中三个"1"的核心均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第一个"1",可使学生初步了解接触专业,了解岗位职责,为将来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个"1"中,通过基础课程整合,减少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践技能训练项目,并定期进行技能考核,在毕业前全部学生需取得园林行业中级职业技能证书,部分技能突出学生可以获得高级职业技能证书;第三个"1"中,教师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一起对学生在顶岗实习及毕业实习中的技能操作进行及时指导,并通过集中授课、技能操作示范等对学生某一方面技能进行强化培训,为学生将来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园林技术专业"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据我们最近一次调查,喜欢此教学模式的同学和家长占总调查人数的92%;二是,加强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生实践项目的增加同样对教师的教学及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通过聘请行业能手等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对专任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起到很好的传、帮、带的作用。同时,由于园林行业自身的特点,通常一个园林企业只能安排3-6名学生实习实训,这与一些工科专业可将许多学生安排在同一个企业不同,因此,本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大量企业的参与。而由此涉及到校企合作、经费投入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培养模式的实践中逐步完善和解决。

参考文献

[1]杨杏芳.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J].高等教育研究,1998(6):69-72.

[2]邓小妮.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16):48-50.

[3]丁夏君.建设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4):73-75.

[4]刘献君.创新教育理念,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1):18-20.

作者简介:杜庆平(1962-),男,江苏扬中人,从事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及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水粉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装饰;手绘;教学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277-03

1教学动机的思考

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培养目标的实现都是通过各门课程的讲授来达到目的的。基于近几年的手绘课教学实践,在每一个教学阶段的结束,都让笔者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有些新的体会和收获。因此,以该门课的课程建设作为一个切入点,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做出以下几点思考。

任何事情如果具备一个良性动机,可使其向一个准确的方向,积极地可持续性地发展下去。教学动机是驱动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活动的心理动力,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激活、维持和调节的作用。最关键的是,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一个充满热情的,台风稳健、态度严谨的老师势必能实现“教书”与“育人”双赢的教学效果。

端正教学态度,激发教学动机是每个阶段课程开始的第一出发点。就手绘课而言,教师常常面临几个动机问题的挑战: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实现效果,电脑制图如此发达,还需要开设手绘课程么?学生美术基础薄弱,但手绘表现的形式多样,课程如何展开?每学期的学生都在变,如何因材施教,设计整套教学?等等。同时,教师需要克服自身的教学惰性,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专业课程,也要跳出自身的经验模式与思维方式,开拓主动进行课程创新的行动力和善于发现学生特质的眼光。每一次开课都为自己所担任的课程准确定位,整理教学思路,以最饱满的状态进入到教学过程之中。

另一方面,任何一门课程是都是综合能力培养的网点之一,通过课程的各个环节,除了让学生掌握表现方案和设计思维的技能外,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培养主动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的思考

2.1从实用出发,紧扣教学目标

分清教学对象,因材施教。如本科和专科不同,不同年级开设时间不同,学生美术基础不同,培养目标不同等等都会影响教学设计环节。对专科学生来说,在较短的三年学制时间内,给予他们哪些最必要的知识是值得思考的。

(1)必须注意他们薄弱的绘画基础,弱化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画面效果的优劣标准,而注重强调表现画是图解设计思维,项目过程传达的快捷手段。过度要求画面的艺术性,一则教学本身侧重点分散会花费太多时间且难有普遍效果,二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三则相对于艺术性,科学性更为重要更为实用。

(2)注重课程群关联,了解先设课程有哪些,细化到学生掌握的情况。比如掌握学生前期已有的知识点基础;高效利用教学时间,省略重复的知识点,强化不完善的知识点;全新的知识点要注意和前期已学习内容做比照,让学生产生联想,更容易记忆和理解等等。同时,还可以注意平行课程间的资源共享。

2.2删繁就简,提炼核心内容

设计类专业的课程,实践多理论少。具体的设计概念和方法,可以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展示。然而专科学生对较深的理论理解起来困难,这些都要求在教学中加强针对性,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炼教学内容。

2.2.1简化透视原理——三维空间观念的建立

透视是手绘的一个重点和起点,也是学生掌握的一个难点。教学中发现,学生理解透视原理不难,但实际操作中容易出错,归结根本是只有透视的基础知识,没有透视的空间观念。因此在课程中,首先树立严谨的透视观念,只讲解透视规律的要点,简化规范的尺规作图方法,接下来的重点是训练灵活运用透视的能力,比如根据一个平面图进行不同角度的空间构建,只有透视角度的不断变化,才能深刻理解透视的概念。

2.2.2强化手绘方法——理解手绘特征

手绘表现方式多样,画风各异,但是在教学中,不能让这些成为干扰因素,可以尝试把表现方法提炼成口诀,在每一次示范辅导中反复强化,这些要点只是提示学生是否表现到位和检查自己的画面,并不是僵化作画的形式。比如,我归纳有三个要点,几何原则,造型组合,光与色彩。从思维方式到表现要点全部包含进去。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练习,上手比较快。

2.2.3着力训练方案快速表现

手绘表现是思维的最即使反应,能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我认为这是手绘的最大魅力所在,也是我的教学动机之一。通过临摹,照片临绘,实景写生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手绘技能之外,最重要的是表现方案,技能用之于实践取得的成效最能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在以往的教学研讨中,有些老师认为手绘课程中应该贯穿水粉和水彩等多种表现技法的训练,即使这些对于绘画基础薄弱的专科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是应该通过绘画来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因此,这些内容考虑在第二个学期的延续课程中开展,但同样要注意侧重点,绝不能等同于艺术类学生,如果接受起来难度过大,一则打击积极性,二则收获甚微。

2.3教材为主,参考书籍为辅

一本教材是绝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老师可能参考十几本上百本资料,然后推荐给学生最适用的参考书2-3本。在近几年的备课过程中发现,很多书籍在部分内容上会有雷同,而且作品良莠不齐,都需要老师进行筛选。一般来说,我会在纵向上按照课程的进度安排适用不同学习阶段的参考书,还会在横向上选择国内外,不同画风的参考书给学生。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相辅相成。

3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思考

3.1重新认识“临摹”——眼睛看到不一样的内涵

临摹,是手绘学习的有力“拐杖”,以最直观的方式将绘画要点融于实践练习之中。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临摹的效果惟妙惟肖,可是画自己想法时,仍然无从下笔。

手绘方法是有别于先设课程素描或者速写的绘画方法的。应避免过多运用在纯绘画中的,以线条与线条的相对位置、长度、方向、比例的关系来推理画面,否则,在临摹过程中,学生就只是看到了一堆线条而已。具体来讲,素描绘画讲求对眼睛和大脑思维模式转换的训练,它包含了对形体、比例、光影等一切基础的理解,但是手绘表现是基于特定设计对象的,它是对空间构架,装饰手法,设计风格以及材料搭配等等综合的理解和表达。需要时刻注意的是“长宽高”“线面体”,任何物体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实体。另一方面,临摹对象的选择,临摹的形式也要精心设计,旨在解决学生被动地照搬,避免枯燥地重复,引发其对空间的进一步认识。比如中式风格家具,常动手画一画特殊的装饰部件,这些素材的造型、比例、结构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审美眼界和设计思维,再通过加减或者变化的方式,尝试设计新的形式,也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

3.2案例教学——集体示范和个别辅导

任何手绘要点,必须通过多看,多想,多动笔来完成一个要点的内化,在课堂中,以设计案例为引导,集中和个别手绘示范的教学方法非常有效。一方面可以解决共性问题,更能逐个有针对性的解决每个同学画面中的个别问题,让学生在老师画的过程中,自己去体会和总结,示范画比老师的语言更为有利。

3.3点评学生作业——重要的反馈信息整合

手绘课的作业量较大,且从表面上来看重复性较多,往往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那么让学生明确作业目标非常必要,将课堂的手绘要点及时强化的同时保证作业质量。同时,教学中发现,学生非常在乎老师给他的努力成果做一个怎样的评判,当然不仅仅是一个分数,因此,点评的方式可以多样化,集中点评和个别点评相结合,可配合多媒体或者展板,将优秀的学生作品和经典的手绘案例集中展示,在比较的过程中,好与差一目了然,也可增进良性竞争和相互学习。

4结语

此外,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转换教学课堂也是非常有益的尝试,比如在讲透视时,就曾带领学生走到教学楼外,利用小型建筑再现透视规律或者在图书馆内进行教学;设计能够活泼课程氛围的环节,比如,让学生理解空间观念,视觉角度概念,让学生在教室的前后左右转换立足点观察空间;即使是相对枯燥的作业,也可以增加成就感的方式激励学生,比如作业装订画册,装裱画框等等;增加双向互动,打破教学的“过程化”等等。同时,关注最新的手绘资讯,探索教学方法,像名师学习等等都是提高教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裴爱群.室内设计实用手绘教学示范[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水粉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学前专业美术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

1.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突出培养学生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以前那种高高在上一成不変的教育理念和僵化的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必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整合性的体现。面向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际,参照儿童审美心理和美术技能,以学生审美特点和原有基础为依据,理解在接受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差异,使其美术能力得以全面、均衡的发展。

2.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统筹美术课程

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儿童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基本能力。我院作为幼师的职前教育,理应把儿童作为我们专业的教育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内容的主要参考和关照对象之一。新纲要要求幼儿教师是通晓人文、自然等多种学科知识的通才,是音、体、美等方面有一定特长的综合性、全能性人才,是深刻理解儿童心理的教育专家。因此,学生要学习的课程很多,其美术课程设置必须牢牢抓住学前教育这根主线,整合美术学科內各课程,避免知识的交叉重复,并发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优势,将有关游戏、语言、音乐等横向学前学科纳入美术课程,这样才能在课时少、学生多、学生基础薄弱等有限的条件下事半功倍完成培养目标。

3.促进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统一

课堂课程必竟有限,所以必须注重课外学习的研究,使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与美术有关的活动,都能成为美术教学的手段。如:学生在校期间课堂、宿舍、文艺活动的布置、黒板报、公布栏的设计,实习周的幼儿园观察、教学、环境布置实践活动,举办画展,参加美术竟赛等。在技能学习方面形成自觉的训练习惯,这些內容与该专业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并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內容设置

由于现行高职学前专业美术课程內容将素描、色彩、速写、油画、国画、版画、手工制作、简笔画、舞台美术、欣赏等分科设置,以知识为中心,以解决若干个知识点为毎科教学的具体目标,学科內容缺乏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学生学习难度大,效率低,同时每科教学以掌握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目的,每位任课老师凭自己的喜好、专业随意教学,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很少关注,乏味练习,虽能强制学生暂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但有可能泯灭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术兴趣,使学生缺乏后续学习的潜力。为此我们根据目前美术学时少、內容多、任务重的特点,综合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若干领域,把课程分为四大板块,每个板块分为必修和选修二个部分。

1.以培养学生创意儿童画能力所设置的课程

必修课程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线描写生,即在较短的时间內用单线在平面上表现出客观对象造型的绘画形式。结合幼儿美术的特点,拼弃通常学习以素描开始的习惯,达到快速解决静物、风景、人物、动物等造型的目的。这并不代素描不重要,而是因为以我们生源的基础,要理解以空间感、体积感的观念观察和描绘对象确实有点为其所难。线描可以集中精力于形象轮廓的准确描绘上。二是色彩,这是美术造型语言最具感染力的语言,是对视觉神经剌激最强烈、反应最快、最敏捷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学习色彩的基本原理与实践,掌握色彩的调配、对比与调和、用色造型的能力、情感意境的表现和色彩工具的运用。从前几年教学发现我们大部分学生因素描基本功较弱,不可能在短期內掌握写实画法,因此就从概归地装饰性色彩入手,有利于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这也较符合儿童画用色重主观轻客观的特点。三是儿童画,这是儿童特有的画种,最大特征是其丰畗的想象和创意,似人化的万物,夸张的表情,多变的场景和特殊技法的综合运用。学生在线描写生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儿童画的特点、画面组织原理和儿童习惯使用的色彩,达到在一定时间內完成命题创作的能力和上岗后胜任儿童绘画的教学和指导。关键是改变只授儿童画造型特点、用色习惯和表现工具运用的教学模式,加强儿童画形式美法则的学习,尤其体现在儿童画构图能力的培养。选修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绘画工具的拓展运用。工具的运用是受人的意识所控制,虽不及画的构思、构图、內容和色彩那么重要,但对儿童来说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可以保持对绘画的新鲜感和创新欲。学生通过学习西洋画、国画、版画、装饰画等的基本原理,为我所用,结合幼儿园的办学实际和本人兴趣爱好,有所选择发挥。如西洋画领域就有素描、水彩画、油画棒、水粉画、蜡笔、彩铅、水笔、丙烯和油画等等可以选择。如中国画领域就有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写意画、工笔画等等可以选择。如版画领域就有黒白、套色的木刻画、纸版画、综合版、丝网版、拓印画等等可以选择。如装饰画领域就有黑白画、沥粉画、农民画、磨漆画等等可以选择。

2.以培养学生教学能力所设置的课程

必修课程内容包括二方面:一是简笔画,这是一种利用简单的点、线、面等绘画要素来表现物象基本特征的绘画形式,其用笔概括、洗练,构图简约而內涵丰富,作画快速而形象生动,表现力强。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也是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和考编的必考项目之一。学生通过静物、景物、人物、动物等简笔画的学习,掌握看文绘图的能力,达到胜任幼儿园教学挂图和环境布置的绘画功底要求。儿童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丰富的绘画造型是帮助儿童完成这一认知发展过程的重要手段。这对年龄越小越对图像超过文字敏感的幼儿园小朋友显得尤其重要。简笔画学习可分为线条[火紫棍]画法和轮廓画法两种,前者主要应对随堂教学的徒手图示。根据我们长期对幼儿园的调研和自身教学总结,重点应该放在轮廓画法中的卡通漫画教学。因为卡通漫画深受幼儿园小朋友喜爱,又有一定的模式可以方便学生的学习掌握,它克服了一般轮廓画法的写实基本功要求和客观表象的束缚,不致于使我们学生往往画的呆板、彊硬和别扭。卡通漫画只要把人物画攻克下来,别的动植物都可有似人化倾响,大大缓解了各种动物身体描绘的烦人默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标。卡通漫画还能锻炼学生画面构图能力和色彩运用知识。二是幼儿园美术教法,即通过观摩、编写教案、试教、听课、实训等美术教学活动的学习,快速掌握前人总结出的优秀教学手段,缩短课堂学习与幼儿园工作岗位的距离,使学生能根据幼儿园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将学过的美术技能和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去,提早适应幼儿园美术教学工作的要求。选修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多媒体技术。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们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极大地提高幼儿园的教学效果,使本来需要手工书写、复制、上色、表演的美术字、图案和照片图像和声音等很容易的嫁接在一起并同时展示出来。需主要学习掌握PowerPoint、Photoshop、Flash等软件各自制作和在设计制作CAI课件时的常用操作及其它多媒体如数码相机、电视机、投影仪、音响、电脑等的互相联接和转换。

3.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所设置的课程

必修课程主要内容为手工制作,这是指用手操作表现手艺的工作。人类因为手的灵活使用,刺激头脑发育而成为地球的主宰。幼儿天性好动,学习也是从好玩的游戏开始,在玩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耐心、细致的个性品质,启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作为未来幼儿园教师必须通过纸工、布工、泥工、等技能学习,掌握用点状材料、线状材料、面状材料和块状材料加工创造新的玩、教具的规律及工具、材料的使用,体会幼儿习惯使用的易操作工具,提高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玩教具制作的能力。选修课程主要内容为其它手工制作。通过木工、金工、漆工、水泥等技术的学习掌握利用儿童较难使用的材料加工成艺术作品的能力。

4.以培养学生环境创设能力所设置的课程

必修课程内容主要有二方面:一是幼儿园室內环境设计。美观大方、符合幼儿审美特征和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能对儿童审美认知和感受能力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手工制作基础上,通过平面图、立面图、透视图等的学习,掌握幼儿园墙饰、区角、走廊等学习生活环境的装饰布置能力。二是板式设计,这是以固定或移动的黑板、墙面等平面作载体,用粉笔、颜料和拼帖等工具的普及性宣传阵地。学生通过黑板报、墙板、布告栏和宣传广告等內容的学习,掌握一般的排版布局原理。选修课程内容包括四方面:一是美术字。经过装饰、加工、美化的文字形式,具有醒目、美观等特点,学生通过汉字美术字、拉丁字母美术字和数字美术字等学习,不仅美化幼儿园环境,也可渗透在教学中来满足儿童追求新异刺激的心理,激发儿童认识文字、学习文字的兴趣。二是舞美设计。通过舞台布景、道具、服饰、化妆等设计制作的学习,提高服务幼儿表演活动的能力。三是画展布置。通过各种版面、广告的设计和对各种立面、立体布展材料加工的研究学习,找到适合幼儿美术活动的方法。四是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让学生了解国内外优秀幼儿园环境设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向,并通过对幼儿园外立面、大门、雕塑、活动区、绿化、水系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帮助相关部门领导做好参谋。课程建设关键有好的教学与教材,教材的发展状况从一定程度上体现课程发展水平。签于目前高师学前教育美术课教材相对滞后和混乱的现状,我们准备在确立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迅速组织各任课教师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下进行整合编写,相信到时能够填补适合我院高师学前教育美术课教材的空白,结束目前教材选用中各自为政的被动尴尬局面。